【www.scfx8.com--学校管理】

篇:重点传染病防治计划

年重点传染病防制工作计划

2014年我全镇传染病防制、疫情管理工作,要以甲型H1N1流感、非典、人禽H7N9流感、霍乱、乙脑、狂犬病、不明原因肺炎等重大疾病防制为重点,加强疾病监测和疫情信息管理,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进一步提高传染病重大疫情预测预警能力,确保我镇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

一、医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要着重规范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程序,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大对疫情信息的利用,加强疫情预测预警,为我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1、高度重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落实各项制度,强化责任意识,确保直报网络正常运行。对每个网络直报单位要进行网络直报技术现场工作指导,提高网络直报工作质量。促使网络直报月报告率达100%。

2、加强传染病疫情的预测预警工作,充分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对传染病信息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浏览报告卡片,主动搜索报告病例的聚集现象,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暴发,特别是出现时间、空间等病例聚集情况时,要实时做出预警。对网络直报预警系统每日浏览一次,同时对存在预警信息进行核实,如是暴发疫情,要迅速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切实做到传染病监测完成率达100%;暴发疫情、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暴发疫情调查率达100%。

3、指导辖区医疗卫生机构规及各村卫生站范门诊登记、传染病疫

情信息核对、传染病报告卡的填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等工作,明确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确保医疗卫生机构相关科室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衔接,保证疫情报告及时、科学、准确,杜绝迟报、瞒报、漏报现象发生。促使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达100%;医疗机构无传染病漏报。

4、接到职责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后,要立即对信息进行调查核实。信息确实者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在网络直报的同时,立即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并配合县疾控中心在进行网络直报的第二个工作日之前对所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5、按照上级要求,做好死亡病例监测工作。

6、加强对辖区内的医疗机构、村卫生站等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在学校、厂矿等人群集中地区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

二、传染病防制工作

(一)人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1、要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的管理,密切注视呼吸发热病人的动态情况,督导检查辖区内呼吸发热门诊做好病人就诊登记,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2、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照卫生部发布的《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要求,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要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诊疗、预防控制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早期发现病人的意识和诊疗能力。一旦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医院应在12小时内组织专家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3、继续开展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人群中流感样病例的发生及其流行特征,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流感或流感样病例的暴发或流行。

4、强化与教育系统的协作配合,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学校、托幼机构建立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落实晨检和缺课登记制度。一旦学校、托幼机构出现发热、咳嗽、皮疹等相关症状聚集性发病现象,要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确诊疫情后指导学校做好消毒和密切接触者管理,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

5、及时开展免疫接种,做好重点人群的保护工作。

(二)急性肠道传染病

要高度重视我县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统一部署,要严防霍乱、手足口病等急性肠道传染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1、各村卫生室要强化工作责任,专人负责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要完善急性肠道传染病各项应急预案,理顺肠道传染病工作流程。要建立健全肠道传染病应急机动队,并做好机动队培训、演练工作,提升应急机动队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要配备必要的药械、交通工具及个人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切实做好急性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2、加强腹泻病门诊监测工作

加强对腹泻病门诊和专桌的督导、管理工作,腹泻病门诊实行独

立区域,5月1日~10月31日实行24小时开诊。要强化医疗机构全员培训工作,认真执行预检分诊制度,腹泻症状病人首先要到腹泻病门诊排查治疗,确保及时发现和隔离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腹泻病门诊医务、检验人员要熟练掌握腹泻病诊断、治疗、抢救、检验、疫情报告、抢救知识,认真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做到“有泻必登、有泻必查、有泻必治、有泻必报”,不得有任何漏项。

3、加强疫情报告,严格疫情处理

各村卫生室及本科室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发现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要用最快办法逐级向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要尽快上送菌株进行鉴定。对霍乱疫情,要按照卫生部《霍乱防治手册》的具体要求,及时进行处理。其工作重点是迅速划定疫点、疫区,严格隔离、彻底治疗病人和带菌者,快速灭蝇、彻底消毒饮水和外环境,对密切接触者及疫区的现症腹泻病人采便检验和预防性服药,搞好环境和食品卫生。

5、认真做好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痢疾、伤寒等的监测和防控。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对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痢疾、伤寒等的防治工作,开展全员培训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和诊治,轻症病例以门诊对症治疗为主。对重症病例应迅速转入上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重点救治,同时采集标本送检。要加强对其他传染病的监测与管理,掌握疫情动态,提高对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处理能力。

6、卫生宣教

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广播、宣传单、黑板报、标语等形式,

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和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以提高群众的防病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各腹泻病门诊要在•5-10月份经常进行预防肠道传染病卫生知识宣传。

(三)自然疫源性疾病

1、狂犬病防治工作

(1)加强对辖区医疗机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的技术指导,及时掌握暴露数量和处置情况。各村卫生室狂犬病门诊要每月5日前将上月狂犬病暴露人群门诊登记情况形成文档,同时汇总上月暴露和处置情况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卫生院。

(2)科学有效处置疑似狂犬伤人事件,遏制狂犬病疫情;发现可疑犬伤人事件要立即报告政府安全办,同时上报疾控中心,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组织人员对暴露人员根据暴露程度,进行相应处理。

2、乙脑防治工作

(1)广泛开展卫生宣传,在流行季节做好防病措施,教育群众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2)加强乙脑疫苗接种,保护重点人群。(3)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医疗机构培训,及时发现和转诊病人,坚决避免延误治疗现象发生。要加强疫情报告,防止漏报和迟报,要做好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发病率和病死率;发现疫情,要尽快进行调查和处理。发现暴发和出现死亡病例,要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上报调查处理报告。

(四)传染病检验检测工作

按照各种传染病检验检测工作要求,为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得到传染病实验室检测支持,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努力

做好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的实验室样品采集,对麻疹、乙脑、钩体病等我县高发传染病要采集血液标本。

应急机制建设

1、举办重点传染病防制培训,以逐级培训机制继续加强基层的应对能力;

2、开展那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的演练,提高应对突发重大疫情、传染病暴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做好防护物资准备和后勤保障工作,及时预测预警,规范处理、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

四、传染病防控督导工作

将认真履行“对医疗机构开展技术指导、督导评价和培训”工作职能,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并将各项传染病防控工作任务纳入对医疗卫生机构定期督导中,发现解决问题,及时下发通报,促进传染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二〇一四年三月十八日

第2篇:重点传染病防治大纲

《重点传染病防治》课程考试指南

一、考试大纲(掌握★、熟悉▲、了解)

1.传染病的现状与未来:★掌握传染、传染病、新现传染病、再现传染病、生物恐怖的定义;★掌握近年新现传染病的主要病种及其危害性;▲熟悉新病原不断涌现的生物学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了解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以及我国传染病流行现状。

2.艾滋病:★掌握艾滋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方法及预防措施;▲熟悉艾滋病的病原学、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了解国内外艾滋病毒感染现状。

3.结核病:★掌握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方法;▲熟悉中国结核病分类法;▲熟悉结核病的化疗原则及化疗药物;了解结核病的流行现状。

4.霍乱:★掌握霍乱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与疑似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熟悉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实验室检测方法;了解霍乱的流行史。

5.鼠疫:▲熟悉鼠疫的临床表现;了解鼠疫的流行史及流行现状。

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熟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以及诊断标准;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治方法。

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熟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以及诊断标准;了解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方法。

8.病毒性肝炎:★掌握乙型肝炎的病原学、传播途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诊断方法;★掌握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熟悉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并发症及预后;了解非乙型(甲、丙、丁、戊型)肝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及实验室诊断方法。

9.伤寒与副伤寒:★掌握伤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并发症及治疗药物;▲熟悉伤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了解副伤寒及其他沙门菌感染的临床特点。

10.细菌耐药机制:▲熟悉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

11.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熟悉第

一、

二、

三、四代头孢菌素的主要特点及其常用品种;▲熟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主要副作用;▲熟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1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以及细菌性脑膜炎的抗菌治疗原则。

13.常见寄生虫病:了解日本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药物;了解疟疾的典型发作经过以及控制发作的主要

药物。

14.医院感染:了解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传播途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

15.原因不眀发热:了解原因不眀发热的常见病种及诊断步骤。

二、思考题

(一)传染病的现状与未来

1.简述当今人类面临的传染病新威胁。2.举10种以上新现传染病。

3.简述新、老传染病不断发生及传播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4.针对传染病的现状,我们应采取哪些策略?

(二)艾滋病

1.试述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2.简述艾滋病的高危人群。3.试述HIV的病毒复制过程。4.简述艾滋病确证试验的内容和定义。5.何谓HAART疗法?

(三)结核病

1.试述结核病的临床症状。2.简述痰结核菌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3.如何评价结核菌素试验?4.简述结核病的化疗原则及化疗方法。

(四)霍乱

1.试述霍乱的临床表现。2.如何诊断霍乱?应注意与哪些疾病鉴别?

3.简述O139霍乱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征。4.简述霍乱的补液治疗。5.如何预防和控制霍乱的流行?

(五)鼠疫

1.简述鼠疫的临床表现。2.简述鼠疫病原治疗的常用药物。

(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分别是什么?2.试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3.简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

(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血清型是什么?2.试述人禽流感的诊断标准以及主要鉴别诊断。

3.试述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4.禽流感职业暴露人群使用的防护用品有哪些?

(八)病毒性肝炎

1.什么是Dane颗粒?2.简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3.黄疸待查的分析思路。

4.简述血清转氨酶(ALT)升高的常见原因及其鉴别诊断。5.试述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6.简述乙肝三系的临床意义?7.简述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8.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的机理是什么?什么是YMDD变异?

9.简述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波动的可能原因。

10.什么是人工肝支持系统?其治疗重型肝炎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有哪些?

(九)伤寒与副伤寒

1.试述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2.简述肥达试验的临床意义。3.简述耐药性伤寒的临床特点。

4.伤寒有哪些常见并发症?5.简述伤寒病原治疗的常用药物。

(十)细菌耐药机制

1.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有哪些主要机制?

2.何谓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碳青霉烯酶?

3.何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十一)临床常用抗菌药物

1.分别简述第

一、

二、

三、四代头孢菌素的主要特点。

2.试述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主要副作用。

3.试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十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试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2.试述腰穿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3.试述脑脊液检查的临床意义。4.试述细菌性脑膜炎的抗菌治疗原则。

(十三)常见寄生虫病

1.试述急性血吸虫病的诊断依据以及病原治疗药物。2.何谓慢性血吸虫病?3.试述晚期血吸虫病的主要并发症。4.试述疟疾的典型发作经过以及控制发作的主要药物。5.何谓疟疾的再燃与复发?

(十四)医院感染

1.何谓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2.试述医院感染近年病原体的主要变迁以及病原特点。

3.如何理解医院感染的难治性?4.试述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十五)原因不眀发热

1.何谓原因不眀发热(FUO)?常见病种?2.试述原因不眀发热的诊断步骤。

3.试述感染性发热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第3篇: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共性知识

(一)基本概念

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的过程..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蠕虫,原虫)等感染人体而产生的疾病.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二)感染过程三因素

感染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称为感染过程.构成感染过程需要三个条件,即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自然与社会).1.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传染过程中,病原体起重要作用,其致病作用取决于如下几方面.(1)数量:病原体入侵的数量是重要的致病条件之一.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要有足够的数量,才能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引起感染.(2)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3)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4)变异:可因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变异.2.人体免疫应答作用:病原体感染多伴随免疫应答反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及转归起着重要作用,保护性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两种.变态反应属于后者.(1)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有的,非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物质的免疫应答反应.主要表现为天然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因子作用等几方面的功能.(2)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具有特异性,有抵抗同一种微生物重复感染的作用,不能遗传.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类.3.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很大影响.它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大部分虫媒传染病和某些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较明显的地区和季节性.(2)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行为,社会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预防普及等各方而.生活水平低,工作环境的卫生条件差,可致机体抗病能力低下,增加感染的机会.(三)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

在人出生后的一生中,发生无数次感染,每一次病原体侵入机体,都会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反应,在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可以出现五种不同程度的表现.1.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入侵部位被消灭,如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组织细胞的吞噬及体液的溶菌作用等,或通过局部的免疫作用,病原体从呼吸道,肠道或泌尿道排出体外,不出现病理损害和疾病的临床表现.2.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仅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及生化改变.3.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包括带菌,带病毒及带虫状态.这些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存在于于机体的一定部位,虽可有轻度的病理损害,但不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病原携带有两种状态,一是无症状携带,即客观上不易察觉的有或无轻微临床表现的携带状态;二是恢复期携带,亦称病后携带,一般临床症状已消失,病理损伤得到恢复而病原体仍暂时或持续寄生与体内.由于携带者向外排出病原体,成为具有传染性的重要传染源.4.潜伏性感染:是指人体内保留病原体,潜伏一定部位,不出现临床表现,病原体也不排出体外.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体的某些部位,机体的免疫功能将病原体局限而不发病,但又不足以将其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引起显性感染.5.显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因而引起病理改变,并具有相应疾病的临床表现.(四)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2.有传染性:是此类疾病的最主要特征.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3.具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流行性(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地区性,季节性,周期性,外来性,地方性.4.免疫性:感染后(包括隐性或显性感染)可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产生特异性免疫,属于自动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疫状态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有的还可再次感染.可分为以下几种感染现象.(1)再感染:同一传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经过一定时间后,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2)重复感染:某种疾病在发病中,被同一种病原体再次侵袭而感染.以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最为常见.(3)复发: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而该病原体再度出现并繁殖,原症状再度出现.以伤寒最为常见.(4)再燃:临床症状已缓解,但体温尚未正常而又复上升,症状略见加重者.常见于伤寒.(五)传染病的临床特征

1.病程发展呈阶段性:按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可分为四期: (1)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一段时问,称潜伏期.不问传染病其潜伏期长短各异,短至数小时,长至数月乃至数年;同一种传染病,各病人的潜伏期长短也可不同.通常细菌潜伏期短于蠕虫病;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短,短至数小时;狂犬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潜伏期可达数年.推算潜伏期对传染病的诊断与检疫有重要意义.(2)前驱期:是潜伏期末至发病期前,出现某些临床表现的短暂时间,一般1至2天,可呈现乏力,头痛,微热,皮疹等表现.多数传染病,看不到前驱期.(3)发病期(症状明显期,极期):是各传染病之特有症状和体征随病程进展陆续出现的时期.症状由轻到重,由少到多,逐渐或迅速达到高峰.(4)恢复期:是病原体完全或基本消灭,免疫力提高,病变修复,临床症状陆续消失的时期.其终局多数为痊愈,少数疾病可留有后遗症.以上患病阶段最终结局: 1)临床痊愈; 2)后遗症:如脊髓灰质炎可引起下肢残疾; 3)复发:如疟疾,伤寒,痢疾; 4)再燃:如伤寒等疾病; 5)转为慢性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结核等.2.常见的临床表现: (1)发热;发热为传染病之共同表现,然而不同传染病其热度与热型又不尽相同.(2)皮疹:不同传染病有不同的疹型,包括斑疹,丘疹,斑丘疹,红斑疹,玫瑰疹,瘀点,疱疹,脓疱疹,荨麻疹等.各种传染病皮疹出现的时间,部位,出疹顺序,皮疹的数目等不完全相同.常见出疹性传染病有猩红热,麻疹,水痘,天花,斑疹伤寒,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等.(3)全身表现: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血循环乃至扩散全身,可出现四种形式的中毒症状.

1)毒血症:是指病原体在局部繁殖,所产生的内毒素与外毒素进入血循环,使全身出现中毒症状.2)菌血症:是指病原菌在感染部位生长繁殖,不断入血只作短暂停留,并不出现明显中毒症状.3)败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不断侵入血液循环并继续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及其它组织器官明显损伤的临床症状等.4)脓毒败血症:病原体由血流扩散,到达某一或几个组织器官内繁殖,使之损害,形成迁徙性化脓性病灶.(六)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三环节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人群易感性.缺少其中的任何_一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会发生,不可能造成流行.1.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接触,昆虫媒介,性途径和血液途径等.3.人群易感性: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七)传染病的诊断

对传染病必须在早期就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正确诊断是及时隔离和采取有效治疗的基础,从而防止其扩散.1.临床资料:包括详细询问病史及仔细的体格检查,加以综合分析.2.流行病学资料:包括发病地区,发病季节,既往传染病情况,接触史,预防接种生;还包括年龄,籍贯,职业,流行地区旅居史等.3.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1)三大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便常规.(2)病原体检查:直接检查,病原体分离.(3)免疫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可用已知抗原检查未知抗体,也可用已知抗体检查未知抗原.(4)分子生物学检测:检查病原体的核酸.(八)传染病的治疗原则

1.一般及支持疗法:指不是针对病原而是对机体具有支持与保护的治疗.(1)隔离:根据传染病传染性的强弱,传播途径的不同和传染期的长短收住相应隔离病室.隔离分为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接触隔离及昆虫隔离等.隔离的同时要作好消毒工作 (2)护理:病室保持安静清洁,空气流通新鲜,使病人保持良好的休息状态.良好的基础与临床护理是治疗的基础,加强体克,出血,昏迷,抽风,窒息,呼吸衰竭,循环障碍等专项特殊护理,对降低病死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3)饮食:保证一定热量的供应,根据不同的病情给予流质,半流质,软食等,并补充各种维生素.对进食困难的病人需喂食,鼻饲或静脉补给必要的营养素.2.病原或特效疗法:使用化学制剂,抗生素,抗病毒药,免疫血清等进行相应治疗,更快地控制病情及彻底治愈病人.3.对症治疗: (1)降温:对高热病人可用头部放置冰袋,酒精擦浴,温水灌肠等物理疗法,亦可针刺合谷,曲池,大椎等穴位,超高热病人可用亚冬眠疗法,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2)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高热,呕吐,腹泻,大汗,多尿等所致失水,失盐,酸中毒等,通过口服及静脉输注液体及时补充纠正.(3)镇静,止惊:因高热,脑缺氧,脑水肿,脑疝等发生的惊厥或抽风,应立即采用降温,给予镇静药物或脱水剂等处理.(4)心功能不全:应给予强心药,改善血循环,纠正与解除引起心功能不全的诸因素.(5)微循环障碍: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调整血管舒缩功能.(6)呼吸衰竭:去除呼吸衰竭的原因,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呼吸兴奋药,人工呼吸器.4.中西医结合治疗.5.心理治疗.(九)传染病的预防原则针对三环节 l.管理传染源:我国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甲类和乙类,强调必须报告,转诊和随访.(1)甲类传染病(烈性传染病):霍乱,鼠疫(强制管理); (2)乙类传染病:麻疹等(严格管理,其中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按甲类传染病处理);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等(监测管理).2.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3.保护易感人群:进行特异性主动免疫及特异性被动免疫.(十)传染病三级预防原则

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防患于未然.2.二级预防:即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还强调早报告,早隔离.3.三级预防:积极治疗,预防伤残;做好康复,随访.

第4篇: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A)

A、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B、病原体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C、传染源 传播途径 自然因素D、传染源 传播途径 社会因素

2、在人群中最容易实现的传播途径是(C )

A、经水传播B、经食物传播C、经空气传播D、经土壤传播

3、某些传染病患者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而潜伏在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原症状再度出现,这种现象称为(A )

A、复发B、重复感染C、再燃D、后遗症

4、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和用途的时期为(B )

A、症状明显期B、潜伏期C、出疹期D、发热期

5、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一段时间称为(B )

A、传染期B、潜伏期C、前驱期D、无症状期

6、传染源及其排除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C )

A、疫点B、疫区C、疫源地D、传染区

7、传染病的共同表现为( A)

A、发热B、发疹C、毒血症D、以上都是

8、当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多例症状相同的病人时称为(B )

A、散发B、暴发流行C、流行D、大流行

9、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应包括(A )

A、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B、病原体致病力C、人群易感性D、人群免疫力

10、传染源一般包括(D )

A、病人B、病原携带者C、受感染的动物D、以上都是

1、引起霍乱的主要原因是(A )。

A、霍乱肠毒素B、血凝素C、霍乱内毒素D、神经氨酶

2、霍乱患者大便形状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米泔水样B、泥浆样C、黄水样D、脓血便

3、下列哪项有利于霍乱诊断(D )。

A、疑似病例的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者 B、疑似病例的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者

C、在霍乱暴发疫情中,具有直接暴露史且在同一潜伏期内出现无痛性腹泻或伴呕吐症状者 D、以上均是

4、霍乱并发症不包括( D)。

A、心力衰竭B、急性肺水肿C、急性肾功能衰竭D、失明

5、下列哪项不是霍乱患者静脉补液的原则(C )。

A、早期、快速、适量B、先盐后糖,先快后慢C、均采用口服补液D、见尿补钾

6、关于霍乱临床表现错误的是(D )。

A、吐泻为无痛性剧烈腹泻,不伴里急后重B、典型大便为米泔水样

C、严重脱水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皮肤干皱无弹性D、一般病人都出现高热

7、霍乱病人的腹泻属于(B )。

A、侵袭性腹泻B、分泌性腹泻C、果浆样大便D、以上均不是

8、治疗霍乱的关键环节是(C )。

A、抗菌药物B、并发症治疗C、补充液体和电解质D、休息

9、霍乱死亡病人的主要病理变化错误的是(A )。

A、肠道病理改变非常显著B、肠道皮下组织和肌肉极度干瘪C、死后尸体迅速僵硬 D、肠腔内充满“米泔水”样液体

10、霍乱的临床特征有(D )。

A、轻重不一B、轻者多见,仅有轻度腹泻

C、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并引起严重脱水、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D、以上均是

1、(C )肝损坏发生率高,胃肠道症状多见

A、异型麻疹B、无疹型麻疹C、重症麻疹D、成人麻疹

2、麻疹的病理改变以(A )最为明显

A网状内皮细胞和呼吸系统B白细胞和呼吸系统C单核细胞和消化系统D单核细胞和白细胞

3、麻疹病毒学检查恢复期血清血凝抑制及补体结合抗体有(D )倍以上增高均有助诊断

D、4

4、下列对麻疹病毒的认识,正确的是(B )

A、是单链正链RNA病毒B、电镜下呈球形,直径约100~250nmC、属于黏病毒科 D、有两个血清型,抗原性不稳定

5、前驱期最特征性的表现是(A )

A、Koplik’s 斑B、发热、咳嗽C、咽部充血D、淋巴结肿大

6、麻疹的皮疹最早见于(C )

A、四肢B、颊部C、耳后、颈部D、躯干

7、对麻疹病人应严格隔离,对接触者应该隔离检疫(C )周

A、6B、5C、3D、4

8、麻疹患儿对(A )的需要量很大

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

9、(C )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

A、恢复期B、前驱期C、出疹期D、潜伏期

10、下列哪项不属于麻疹的神经系统并发症(D )

A、麻疹脑炎B、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C、大脑血栓性静脉炎D、支气管炎

1、有关伤寒病人的治疗,不对的是(C )

A、给予易消化、少纤维饮食B、物理降温为主,避免大量退热药物

C、毒血症严重者,应用足量抗菌素但不可使用激素D、腹胀禁用新斯的明

2、伤寒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 )

A、肠出血B、肠穿孔C、中毒性肝炎D、中毒性心肌炎

3、有关副伤寒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副伤寒是由副伤寒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B、副伤寒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C、各种副伤寒杆菌均有“O”和“H”抗原

D、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较低

4、伤寒并发症常出现于( B)

A、初期B、急期C、缓解期D、恢复期

5、伤寒发病最早的临床表现是(A )

A、发热B、出疹C、呼吸道症状D、消化道症状

6、关于伤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免疫力短暂B、带菌者是传染源的一种C、水和食物是传染源D、人群普遍易感

7、关于玫瑰疹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出现于急期B部位以胸腹部多见C、出现2-4天后消失D、个数较多,常出现20个以上

8、伤寒患者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 B)

A、起病后第一周B、起病后第二至四周C、起病后第五周D、起病前一周

9、有关肥达氏实验,错误的认识是(C )

A、肥达氏实验的原理是应用已知伤寒杆菌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鞭毛抗原测定病人血清中各种相应抗体的凝集效价

B、一般从病程第2周开始阳性率逐渐增加至第4周可达90% C、伤寒患者肥达氏实验结果阳性率可达90% D、病愈后阳性反应可持续数月之久

10、关于伤寒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正确的是(D )

A、中性粒细胞常升高B、血培养3-4周时阳性率最高

C、粪便培养1-2周时阳性率最高D、骨髓培养阳性率大于血培养

1、关于水痘的治疗,哪项错误?( B)

A、急性期应卧床休息B、重症水痘应早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C、避免抓伤而继发细菌感染D、因脑炎出现脑水肿者应脱水治疗

2、有关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说法不对的是(D )

A、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病人至腮腺消肿B、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 C、被动免疫效果欠肯定D、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效果好

3、下列不属于水痘患者前驱期的表现的是(D )

A发热、头痛、全身不适B食欲减退C、轻者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D、浅表淋巴结肿大

4、关于水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

A、冬春季节多见B、传染性很强C、与带状疱疹接触不会引起水痘D、主要见于儿童

5、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

A、直接接触和呼吸道传播B、粪-口传播C、性接触传播D、虫媒传播

6、流行性腮腺炎的病理特征是(A )

A、腮腺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B、腮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C、非化脓性胰腺炎D、睾丸炎或卵巢炎

7、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的病变特点,哪项是错误的?(C )

A、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 B、由于腮腺肿大,局部皮肤水肿,使皮肤发亮

C、进食酸性食物可使疼痛减轻D、腮腺管口早期有红肿

8、关于带状疱疹,下列哪项正确?(A )

A、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呈带状排列B、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 C、治疗以抗病毒治疗最为重要D、皮疹多为双侧,对称性分布

9、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的传染源是(B )

A、受感染的动物B、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 C、重症患者D、慢性或迁延性患者

10、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胰腺炎,做下列哪项检查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C )

A、血淀粉酶B、尿淀粉酶C、血脂肪酶D、转氨酶

1、鼠疫的治疗措施包括(D )

A、严格隔离B、抗菌治疗C、对症支持疗法D、以上均是

2、与鼠疫患者接触者应隔离检疫(D )天

D、9

3、(C )是预防的关键

A、积极宣教B、控制人与人之间的传染C、控制啮齿动物间的鼠疫D、控制院内感染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少见部位的鼠疫的是(A )

A、败血症鼠疫B、皮肤型鼠疫C、咽型鼠疫D、肠型鼠疫

5、主要表现为极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高热,谵妄,昏迷 ,广泛出血,循环和呼吸衰竭,常于2-3日死亡,上述描述是(C )的症状

A、脑膜炎型鼠疫B、肺鼠疫C、败血症鼠疫D、咽型鼠疫

6、腺鼠疫的临床表现之一为局部淋巴结肿大,一般为(C )cm A、5-15B、1-2C、1-10D、10-15

7、最为常见的鼠疫类型是( A)

A、腺鼠疫B、肺鼠疫C、败血症鼠疫D、咽型鼠疫

8、鼠疫的抗菌治疗首选(B )

A、四环素B、链霉素C、氯霉素D、头孢菌素

9、鼠疫的潜伏期为( C)天

A、1-3B、1-5C、2-8D、3-7

10、由腺鼠疫血行播散引起的是(B )

A、脑膜炎型鼠疫B、肺鼠疫C、败血症鼠疫D、咽型鼠疫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大于(B )

A、39℃B、38℃C、37℃D、40℃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哪种情况下可以出院(D )

A、体温正常7天以上;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 B、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X线胸片有明显吸收 C、X线胸片有明显吸收;体温正常5天以上

D、同时具备体温正常7天以上;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X线胸片有明显吸收

3、以下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

A、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B、少数患者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C、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D、抗菌药物疗效明显

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C )

A、升高B、降低C、不升高或降低D、无法估算

5、甲泼尼龙一般成人剂量是(C )

A、40~120mg/dB、60~220mg/dC、80~320mg/dD、120~320mg/d

6、发热超过38.5℃的儿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不应给予(A )处理

A、阿司匹林B、冰敷C、解热镇痛药D、酒精擦浴

7、以下哪种情况可以诊断为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A )

A、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minB、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 C、淋巴细胞计数减少D、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

8、有严重中毒症状,高热持续3天不退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应给予(B )治疗

A、氧疗B、糖皮质激素C、卧床休息D、抗感染药物

9、出现气促或PaO2

1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起病急,多以(C )为首发症状

A、咳嗽B、腹泻C、发热D、胸闷

1、(B )医院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应立即将病例收治入院,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

A、一级以下(含一级)B、二级以上(含二级)C、三级以上(含三级)D、以上都不正确

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体(A )

A、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 B、病毒在直射阳光下24小时即可灭活 C、病毒在4℃水中可存活20天

D、病毒用紫外线直接照射2小时灭活

3、用于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应尽快进行检测,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应(C )

A、置于-20℃以下保存B、置于4℃保存C、置于-70℃或以下保存D、置于4℃以下保存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高危人群不包括(C )

A、与病人密切接触者B、与家禽(尤其是病死禽)密切接触人群 C、15岁以下儿童D、12岁以下儿童

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传染病防治法》属(D )

A、甲类B、乙类C、丙类D、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染源传染性最强的是(B )

A、健康禽B、水禽C、家禽D、以上都可

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临床表现,说法错误的是(D )

A、重症患者可出现高热不退,病情发展迅速 B、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死亡

C、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 D、仅少部分患者出现肺炎

8、人间禽流感疫情,我国(A )居多

A、南方地区、农村地区病例居多B、北方地区、城市病例居多 C、秋冬季多发D、北方地区、农村地区病例居多

9、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B )

B、60%

10、对于明确诊断为人禽流感的病例,需(C )《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进行报告

C、2小时内

1、普通病例一般治疗的措施不包括下列哪项(C )

A、避免交叉感染B、清淡饮食C、绝对卧床休息D、注意隔离

2、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当神经系统受累时,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脱水,用甘露醇进行颅内的脱水,每次每公斤体重(D )g,每( )小时一次

D、0.5~1;4~8

3、手足口病的脑脊液检查表现正确的是(A )

A、外观清亮,压力增加B、白细胞计数减少C、蛋白减少D、糖和氯化物减少

4、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包括柯萨奇A组的

2、

4、

5、

7、

9、

10、16型,其中以( )最为常见 B A、2型B、16型C、4型D、10型

5、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表现,错误的是(B ) A、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B、慢性起病

C、疱疹周围黏膜可有炎性淡红色红晕D、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

6、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头肩抬高(D )度,保持中立位

A、5~10B、30~45C、45~60D、15~30

7、重症病例的呼吸系统表现不不包括下列哪项(C )

A、口唇紫绀,咳嗽B、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

C、肺部可闻及干性啰音或哮鸣音D、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的泡沫样痰

8、手足口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柯萨奇A

16、EV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A )倍以上的升高

A、4

9、出现下列哪些情况之一者为危重型(D )

A、频繁抽搐、昏迷、脑疝B、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有罗音 C、出现休克、心血管功能不全等循环功能障碍D、以上均是

10、下列对于引起手足口病病毒的抵抗力认识,正确的是(B )

A、75%酒精和5%来苏可以将其灭活B、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C、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敏感D、病毒在20℃可长期保存

1、HIV攻击的主要靶细胞是(A )。

A、CD4+T细胞B、CD8+T细胞C、B淋巴细胞D、单核细胞

2、有关艾滋病无症状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B、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 C、发生各种恶性肿瘤D、淋巴结肿大在此期不明显

3、下列关于机会性感染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机体免疫功能下降B、是由强致病力的细菌感染所造成的疾病

C、或对致病菌的易感性增加D、正常免疫功能的人不会造成这种疾病状态

4、有关艾滋病无症状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

A、无症状B、可以有持续性淋巴结肿大(PGL)

C、轻微的机会性感染D、实验室检查CD4+T细胞数目变化不大。

5、艾滋病最常见的死因是(A )。

A、肺孢子虫感染(PCP)B、皮肤单疱病毒感染C、霉菌性食管炎D、脑弓形体病

6、HIV一般不用哪种方法消毒(D )。

A、40%福尔马林溶液B、1%戊二醛C、0.2%含氯消毒液D、紫外线

7、有关艾滋病窗口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

A、没有任何临床症状B、血中检测不出HIV C、血中可检测出HIV但HIV抗体可能尚未转阳D、有传染性

8、HIV感染的高危人群有(D )。

A、静脉吸毒者B、血友病患者C、性乱交者D、以上均包括

9、艾滋病(AIDS)是由下列哪种病毒引起的( C)。

A、HBVB、HPVC、HIVD、CMV

10、HIV不能通过下列哪种途径传播(B )。

A、性接触B、握手C、输血D、母婴

1、口服抗HBV治疗的目标不包括(A)

A、杀灭HBV病毒B、抑制HBV的复制,作用尽可能强 C、抗病毒能力,作用尽可能持久D、尽量采用耐药少的药物。

2、若乙肝病毒拮抗株复制能力较弱,则停药后患者血液内乙肝病毒的组成可能B____。

A、与治疗前构成比例相反B、恢复至治疗前的构成比例C、与用药时差别不大D、无法确定

3、关于抗病毒药物描述正确的是(C)

A、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抑制能力要弱于拉米夫定。 B、为期1年的临床药物研究显示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抑制能力与阿德福韦酯相当。

C、对于HbeAg阳性患者,替比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抑制能力要强于拉米夫定。 D、以上都是

4、交叉耐药类型包括(D)

A、基因型B、表型C、临床D、以上都是

5、乙型肝炎治疗的初步目的包括(D)

A、预防肝硬化。B、预防肝硬化失代偿。C、预防肝癌的发生。D、以上都是

6、药物敏感性并不能完全预测成功,是因为:D A、未检测到耐药株B、临床交叉耐药可与体外实验不符。C、患者依从性差。D、以上都是

7、慢性乙型肝炎自然史中用药最佳时期是(B)

A、免疫耐受期B、免疫清除期C、免疫逃避期D、以上都不是

8、延缓病毒耐药措施包括(D)

A、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应用强有力的抗病毒药物。 B、提高“药物学屏障”防止病毒逃逸

C、提高“基因屏障”—联合用药D、以上都是

9、对HBV耐药发生率描述正确的是(C)

A、乙肝病毒对拉米夫定的耐药,随着疗程无明显变化。

B、乙肝病毒对阿德福韦酯的耐药,随着疗程逐渐增高,且较拉米夫定耐药率高。 C、HBe-Ag阳性患者替比夫定耐药率高于HBe-Ag阴性者。D、以上都对

10、有关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抑制乙肝病毒的机制正确的是(C)

A、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的脱氧胞苷酸结构与人体DATP类似

B、阿德福韦酯与DCTP结构类似C、恩替卡韦与DGTP结构类似D、以上都对

1、我国确定出生几月龄的婴儿开始接种麻疹疫苗(B)

A、5B、8C、10D、11

2、乙肝疫苗的注射部位是(C)

A、腹部皮下B、臀部C、三角肌D、肱二头肌

3、接种疫苗尽量应在几周岁内完成“五苗”的基础免疫(C)

A、1B、3C、5D、6

4、我国规定的基础免疫疾病是( C )

C、结核、白喉、百日咳、脊灰、破伤风、麻疹

5、吃第一粒脊灰疫苗的年龄是(B)

A、一个月龄满30天以上B、二个月C、六个月D、一周岁

6、是预防接种最常用的途径(C)

A、皮下注射B、肌肉注射C、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D、以上都不是

7、接种单位为每名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并实行( B)。

A、凭户口本接种B、凭接种证接种C、凭病历本接种D、不需任何凭证

8、我国是哪种类型肝炎的高流行地区,从2002年起此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计划(B) A、甲肝B、乙肝C、丙肝D、丁肝

9、注射白百破三联疫苗的第一针的年龄是(C)

A、一个月龄满30天以上B、二个月C、三个月D、六个月

10、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 ,应该在(A)

A、一个月龄满30天以上B、二个月C、六个月D、一周岁

1、在医疗诊治活动中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什么处理方法?(B)

A、消毒法B、灭菌法C、一般消毒D、清洗处置

2、酒精消毒最适宜浓度是(C)

C、75%

3、进入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械,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的危险性分类是(A)

A、高度危险性物品B、中度危险性物品C、低度危险性物品D、无危险性物品

4、杀灭物体表面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D )

A、灭菌B、防腐C、无菌操作D、消毒

5、关于消毒剂作用原理是(D)

A、使菌体蛋白变性B、使菌体蛋白凝固C、破坏细菌细胞膜D、以上均正确

6、关于紫外线杀菌不正确的是(C)

A、紫外线杀菌与波长有关B、紫外线损伤细菌DNA构型

C、紫外线的穿透力弱,故对人体无害D、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

7、杀灭细菌芽胞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D)

A、干烤灭菌法B、间歇灭菌法C、流通蒸汽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

8、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抗力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B)

B、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9、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是(D)

A、灭菌效果最可靠,应用最广B、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

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D、通常压力为2.05kg/m2

10、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A)

A、高压蒸汽灭菌法B、流通蒸汽法C、间歇灭菌法D、巴氏消毒法

1、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采取的紧急措施有(D)。

A、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B、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C、停工、停业、停课 D、以上皆是

2、以下乙类传染病中,须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A)。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艾滋病C、流行性出血热D、流行性乙型脑炎

3、以下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C)。

A、艾滋病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C、霍乱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4、在传染病防控预案启动前,应做好的准备是(D)。

A、应急设施设备B、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C、技术储备D、以上皆是

5、互相通报便于社会各方及时做好应对传染病的准备,包括(D)。

A、卫生系统内通报、中央部委之间通报、中央与地方之间通报 B、地区之间通报、部门之间通报 C、军队与地方之间通报、行业之间通报 D、以上皆是

6、麻疹属于哪一类传染病(B)。

A、甲类传染病B、乙类传染病C、丙类传染病D、丁类传染病

7、以下不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是(BB)。

A、鼠疫B、艾滋病C、血吸虫病D、狂犬病

8、甲类传染病隔离措施是否可以被解除,由什么部门决定并宣布(C)。

A、上级人民政府B、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C、原决定机关D、当地的防疫部门

9、搭建防控体系的主角是(B)。

A、疾控机构B、政府C、医疗机构D、公民

10、传染病的防治应做到“四早”,指的是(A)。

A、早预防、早发现、早预警、早准备B、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 C、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D、早预防、早发现、早预警、早治疗

1、填报传染病报告卡时,需要分型报告的传染病为(D)。

A、疟疾B、病毒性肝炎、梅毒C、炭疽、肺结核D、以上皆是

2、《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指出,多大年龄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A)。

A、14岁以下B、10岁以下C、7岁以下D、3岁以下

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人应在多长时间内上报(A)。

A、2小时内B、6小时内C、12小时内D、24小时内

4、鼠疫属于哪一类传染病(A)。

A、甲类传染病B、乙类传染病C、丙类传染病D、丁类传染病

5、关于《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诊断日期填写必需详细到小时,诊断日期与录入时间的间隔不得超过传染病报告时限 B、学生、幼托儿童要求在“患者工作单位”一栏空项 C、死亡的传染病病例及时录入死亡日期

D、现住详细地址需要具体填写到乡镇及门牌号

6、《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B)。

A、1年B、3年C、5年D、10年

7、在各类传染病中,须2小时内报告的病例不包括(C)。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乙类传染病中的乙型脑炎、肺结核、伤寒 D、不明原因疾病暴发

8、传染病疫情报告应遵循的原则为(B)。

A、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原则B、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 C、防疫部门管理原则D、当班医生负责原则

9、县级疾控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多长时间内通过网络直报(B)。

A、1小时内B、2小时内C、4小时内D、6小时内

10、炭疽进行上报时应分型报告,炭疽可分为哪三型(C)。

A、消化道炭疽、呼吸道炭疽和未分型B、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消化道炭疽 C、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D、肺炭疽、口咽部炭疽和胃肠道炭疽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jiaoxueziyuan/59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