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张三中同志先进事迹

张三中同志先进事迹

张三中,出生于1954年10月,1981年被选举成为青白石街道大浪沟村村委会主任。1995年加入中共共产党,当年被选举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至今连续5届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2002年当选乡党委委员,2004年当选街道党工委委员。

张三中同志自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认真主持村委会工作,带领村两委会成员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带领村民发展经济,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第三产业、开发生态经济林、紧抓新农村建设、培养致富能人等许多方面,实实在在的推动了大浪沟村的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村里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带领党员群众率先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2002年张三中书记牵头,村集体与智翔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耗时5年,于2006年底建成目前兰州市最大的园林公墓—长青园。仅此项目就解决村内剩余劳动力15人,为农民人均增收500元。在2006年公墓开始经营收益后,村两委会在07年春节来临之际为村上6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500元,08年增至1000元,09年增至2000元。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也为村里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为改变以农为主的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2006年又与大浪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大浪家具园开发协议,村上党员干部团结一心、夜以继日的工作在一线工地,目前已完成前期土地开发300亩,做好了土地储备。

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张三中同志领导全村不懈努力,于XXX年申请生态经济林项目,预计开发3000亩,现已审批通过500亩,已于今年年初铺设管线,开始水利设施建设。生态经济林项目的开发,将使大浪沟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发展经济的同时,张三中没有忘记新农村建设。今年,大浪沟村被定为兰州市新农村试点,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群策群力,投工投劳,在短短5个多月时间利用有限的建设资金完成了村内道路硬化、小街巷铺设彩砖的工作,安装了30盏太阳能路灯、广泛普及卫生厕所和太阳能热水器、新建文化广场、修建垃圾台、美化墙面、绿化周边荒山缓坡,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市、区新农办及各级领导的一致认可,赢得广大群众的好评。

在张三中同志的带领下,党支部注重培养致富能人,安排种植大户参加区、街组织的农业培训、参观活动;鼓励党员群众拓展致富路子,通过自主经营、外出务工等途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党员张三存,自1997年自筹资金购臵了车辆开始跑长途运输,通过几年的积累和发展,现在已经拥有几辆大型货运汽车,年收入近20万元,成为大浪沟村带头致富的典型。 作为一名党员,张三中同志用他的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了党的政策,他带领全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得农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感受到了村党支部对他们的关怀,相信在张三中同志的带领下,大浪沟村全体村民的腰包一定会越来越鼓,在奔小康的路上也一定会越走越宽。

第2篇:张辉同志先进事迹

张辉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张辉,男,196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1986年入伍,历任战士、司务长、排长、副连长,2000年10月转业到地方工作,现任兴化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队一中队警长。他先后多次被该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和人民满意警察。

张辉同志11年如一日,长期工作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第一线。然而,直到病倒在工作岗位,需要手术,人们才知道他只有一个肾脏有功能,却仍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岗位上。他热爱本职、恪尽职守,顽强拼搏、挑战自我;他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创先争优;他心为民想、情为民系,关爱群众、亲民爱民;他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甘于清贫、淡泊名利。他以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了基层一线交巡警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操守,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

警营铁汉 “独肾”交警马路站了11年

46岁的张辉是农民的儿子,20多年前高中毕业的他成为一名军人,曾立过两次三等功,由于表现出色被部队提干;11年前,他从部队转业,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交巡警。

2011年初,张辉总觉得特别乏力,时常胸闷和咳嗽。妻子邹阿芳也发现,他下班后常常一身大汗、无精打采的样子,就时不时提醒他去医院检查。然而,张辉深知,中队12名同事管辖的英武路、丰收路和阳山西路日车流量达2万多辆,是交通最为复杂的路段,但他始终没有向领导提出任何要求。

2011年7月12日,大队组织全体民警开展健康体检。医生发现,张辉的胸片有些异常,“怀疑为结核病钙化点”。随后

经过会诊,被诊断为肺癌。随即,张辉转入了南京胸科医院,等待手术。然而,直到术前检查,陪同来的中队长王剑才意外得知,张辉的左肾已经萎缩,只有一个肾工作。

1996年7月,还在部队担任步兵连长的张辉,带比武集训队宿营山上,在超负荷训练、外伤感染和山区风寒的三重作用下,肾病陡然加重。然而,张辉坚持参加完所有比武项目,取得射击单项奖和全能优胜奖后才住院。然而,一个可怕而又残酷的事实摆在张辉的面前,由于肾积水和肾结石没得到及时治疗和足够的休养,他的左肾功能衰竭面临摘除的危险。最后,部队从上海请来专家,为他进行肾脏手术保守治疗。尽管左肾保住了,但几乎丧失了功能。

转业后,张辉成了一名路面执勤一线的交巡警。为了不让组织照顾,他“故意”隐瞒了这一情况,只有妻子知根知底。

柔情执法

让他多了朋友成为“最有面子的人” 领导夸他是个周到细致的人,在路面执勤11年,却实现了群众“零投诉”。

张辉的执勤岗位是兴化城区最繁华的地段,周边有5个岗亭和1个巡逻岗,循环轮换,但站高峰是大家的日常工作。每天上午7点半到9点,以及傍晚的5点半到6点半,是最忙碌最辛苦的时候。由于左肾没功能,人的精力和身体机能受到影响,但张辉从未提出调整岗位的要求,硬挺了过来。

尽管当交巡警处理交通违法是个“得罪人”的差事,张辉常站在当事人角度考虑问题,文明执法,周到细致。11年来纠违、执法累计接近30万次(件),没有一次被老百姓投诉。甚至很多曾纠缠阻扰他执法的违章司机如今都成了他的朋友。

黄双喜曾是兴化市农村公共汽车客运公司的一名司机。2007年春运期间,为多拉客违章停车。张辉指出他的违法行为后,将他的驾照暂扣,然后要按章处罚。结果,他在电话里遭到了黄双喜的辱骂。此后,张辉先后七次打电话给黄双喜,在张辉的教育下,黄双喜被他深深打动了,最终还和张辉成了好朋友。当他得知张辉患病的消息后,特地上门看望。

交警路面执勤的时候常常面对一些“小刮蹭”事故,此时最重要的是要及时调解、化解矛盾。有时,双方当事人互不相让,张辉就主动带他们去先修车后调解。修车的李师傅经常免费修车,他说这是张警官的“面子”大,而双方当事人的矛盾自然就化解了。民康药店的李进主任经常看到张辉自己掏钱为受伤的群众买膏药、创口贴,后来才知道这是为了有利于化解矛盾。因此,李主任经常不肯收钱。他说,张辉是“最有面子的人”。

重返岗位

病床上的他说出最大愿望

为张辉做手术的南京胸科医院副主任医师杨如松博士告诉采访的记者,如果只有一个肾脏,虽然不影响正常生活,但绝不能劳累。像张辉这样,靠一个肾站马路能坚持11年的简直“不可思议”。在手术4个月后的复查中,杨如松主任在他的痰液里仍然发现了大量的炭灰状 “粉尘” 。他说,这与他靠一个肾维持,排毒能力减弱,又长期吸入废气有着直接的关系。

人在医院,却心系工作的张辉时常说:“我们大队人手本来就少,如果我说自己身体不好,那会给领导带来麻烦,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要麻烦别人。”对于工作,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把交通违法者当朋友和亲人,那样他们就不会和交警站在对立面。“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他们好,真心关心他们,我想他

们就会对我们好,服从我们管理。”

几年前,兴化一条道路半侧路面封闭施工,那条路车多,只要交警不在就会堵车,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张辉连吃饭都在马路上。他当时和同事们一样,每天早晨带一包方便面上班,中午就啃干面。一位每天都经过这里的大货车司机,看到张辉这么辛苦,每次路过都会给他捎上几瓶矿泉水,直持续了一个月。这位素不相识的好心司机的举动常常让他感动不已。

如今,仍在康复和后续治疗中。此时,他仍然念念不忘工作,数次询问什么时候能重返岗位。“这事儿(自己只有一个肾完好)我不想给单位添麻烦,瞒到现在不后悔。”张辉说。

第3篇:张健同志先进事迹

张健同志因公殉职事迹

张健,男,汉族,安徽省亳州市人,1968年10月11日出生。1987年11月入伍,在步兵179师535团先后任战士、卫生员、上士班长。1991年12月进入亳州卷烟厂工作,期间,于1995年9月至1998年2月在上海烟草专业学校学习。2003年1月调至芜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繁昌县局(营销部)工作,先后担任办事员、安全员、办公室副主任、安保股股长、办公室主任。2015年8月调至芜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政工科(工会办)工作,主要负责党务、工会日常事务工作。

2016年7月7日早8时07分,张健突发心肌梗死,昏倒在工作岗位上。因病情严重,虽经多方全力抢救无效,因公殉职,享年47岁。

一、吃苦敬业为典范

认识张健的人,都说他是忠良纯厚、踏实勤恳的好人。军旅生涯中,他是严守军纪、吃苦耐劳、屡受嘉奖的好兵,1990年6月在部队入党,入党后张健不管走到什么地方,他时刻都牢记着自己党员的身份,他有着的朴素无华的情怀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这种情怀和精神也成为他日后在工作和生活上的行为信条。

张健退伍到地方后进入了亳州卷烟厂工作,在那里他做事认真严谨、任劳任怨、钻研技术、苦练本领,短短的四年时间,从中脱颖而出,1995年9月,被组织推荐选派到上海烟草职工中

1 等专业学校脱产学习,成为一名技艺出色的车间机修工。原亳州卷烟厂职工张长迎是这样评价张健的:‚机修工作又脏又累,可以说是‘天天黑乎乎、手上满是油’。可张健不在乎,脏活累活冲在前,他经手的设备,没有修不好的。‛张建专业过硬,但更值得令人敬重的是他对工作态度,在领导的眼中他是踏实敬业,值得信赖的好员工;在同事的眼中他是乐于助人,古道热肠的好心人。

2003年,行业关停生产能力差、耗费资源大的小烟厂。张健所在的亳州卷烟厂就在关停的名单上。最终,张健被分流至芜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张健来到新的工作单位芜湖繁昌县局(营销部),虽在一省,从北到南,张健也面临两个困难。一个是工作变化的问题,从一名车间机修工转变为县局专卖管理所的办事员,一切业务知识都要从零开始。其二是皖南皖北生活上、饮食上、交流上的差异。

年近不惑的张健克服了种种困难,连续在芜湖市局(公司)繁昌县局(营销部)工作三个月,期间没有回过一次家,加班加点,边学边干,主动适应,用最短的时间进入了工作状态。正是凭着这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冲劲,张健从基层专卖管理队所的办事员逐渐走上了安全员、办公室副主任、安保股股长、办公室主任的岗位。

2012年8月的一天傍晚,时任繁昌县局(营销部)局长(经理)的金永保和张健过晚餐散步,途径一家小商店的门口时发现

2 两名形迹可疑的男子手托烟箱,走进小店。他们看到烟箱里满满都是成条的卷烟后,二人立即亮明身份。

两名男子见状就要逃跑,张健死死抓住其中一人,金永保拨通了稽查支队队长的电话,同时也向警方报了案。犯罪嫌疑人气急败坏打电话叫来了4名同伙,对张健、金永保进行5分钟的围攻,过程中张健死死地抓住对方的手。警方赶到后,4名犯罪嫌疑人落荒而逃,最终抓获犯罪嫌疑人1名。这时,张健的手上、胳膊上、肩膀上等多处受伤。

经查,他们当场查获的卷烟全部为假冒卷烟。繁昌县局根据线索,查获了一起小型的网络案件。

张健自从亳州调到芜湖工作以来,先后轮换了五个岗位。在市局(公司)政工科(工会办)工作期间,面对纷繁复杂的政工、工会工作,他无论大事小事都缜密思考,反复斟酌,从不忽视、遗漏任何一个环节。2016年元月,芜湖市局(公司)成立了烟草党校分校。张健负责烟草党校办班日常事务工作,拟定每期培训班计划的拟定,做好每期培训班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半年来,他为使烟草党校成为党员和干部‚理论武装的课堂,党性锻炼的熔炉,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张健和同事们通过共同努力,在举办了30多名党务工作者参加的第一期烟草党校培训班之后,又接着把全市系统所有党员分4批举办了为期一周的‚两学一做‛专题培训班。他在同事的眼里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永动机,永远在最重要的时刻将自己这枚螺丝

3 钉铆紧在最关键位置上。

张健用执着、勤勉和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了一串串闪光的荣誉,2006年、2010年、2011年被芜湖市烟草专卖局党组授予先进个人;2007年被芜湖市烟草专卖局党组授予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被繁昌县委、县政府授予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先进个人;2009年被安徽省烟草专卖局授予全省系统安全生产先进个人;2012年被安徽省烟草专卖局授予全省系统安全生产先进个人;2015年被芜湖市烟草专卖局党组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2016年,省局(公司)已经公示并将表彰他为‚安徽省烟草商业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二、公心处事立党性

张健对工作认真、较真,时刻秉承公心处事,严于律己,坚持原则。在繁昌县局(营销部)负责安全工作时,张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对基层专卖管理所严格要求,奖优罚劣。

有人来讲情,张健耐心地解释原因,但在原则问题上一步不让,他的认真让部分不了解他的人有了意见。有的人在背后说:‚你一个外乡佬在这,搞什么搞?‛

张健得知后,没有在公开场合与质疑自己的同事理论,而是在下班后,单独找到这名同志沟通交流。‚之前多有得罪,请你见谅。我这也是为了工作,安全工作无小事,有时候可能一个小小的疏漏,就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这次受到处罚下次迎头追上,只有你们支持,咱们县局的安全工作才能有起色。‛

4 张健不仅抓好办公区域的安全管理工作,遇到安全问题易发的高峰期,比如夏天用电高峰期,他就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到家属院查看供电设备,哪里线路老化,哪里端口松了,他挨家挨户的提醒大家,一户一户检查线路,让大家注意用电安全,确保居民生活用电不出问题。

主动工作、热情工作、细致工作如雨润万物,悄然无声地让张健走进了每一名职工群众的心中。慢慢的,大家开始理解这位较真的‚老张‛,不再背后议论这个‚外乡人‛,于是工作上的支持多了、抱怨少了,规范多了、问题少了,赞誉多了、意见少了,张健就是因为坚持着服务群众的工作劲头,这个大家口中‚外乡人‛慢慢变成了职工群众咱们的‚自己人‛。

不仅对工作认真负责,张健还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公私分明。

异地交流,孤身一人的张健在芜湖买房之前,一直住在县局(营销部)顶楼的单身宿舍。领导看他住着不方便,起夜方便还要到楼下,提出让他搬到县局(营销部)自有、未出租出去的房子里住。张健说:‚我是县局(营销部)的办公室主任,又是一名党员,如果我这样做了,同志们会怎么看?‛直到2007年在芜湖市区购买一套商品房后,张健才搬出了单位顶楼的单身宿舍。

2008年,为了能在逢年过节购票高峰期回家方便一些,张健准备考取驾驶证。当时,正是大夏天,马上就要开始科目三的

5 考试,中午休息时间,张健顶着似火骄阳,赶往2公里外的驾校练习。身边的同事建议他,大中午的不要来回跑,用单位的车子练两把,也费不了几个油。张健仍然拒绝了大家的好意,‚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在繁昌县局(营销部)工作期间,每年夏天,妻子会带着放暑假的儿子到繁昌看望张健,多少年来,家人到繁昌的吃住行从来都是自己负责,从没有占过公家一分钱的便宜。

大学毕业的儿子找工作四处碰壁,往往是三天两头换工作,张健从没有为了儿子能够找到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去找门路、托关系,他总是说:‚年轻人,就要在社会上摔打摔打,自己的事情,由着他自己去做。‛

张健是一个极其讲党性、讲原则、讲规矩的共产党员,从他为人处事、工作生活上来看,他坚持原则,工作热情,待人诚恳,严于律己,做到公私分明,公心处事,从不因私废公,凡事都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不放低要求,放松标准,而是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点尤其令人敬佩。

诚恳待人是性情

做事就是做人,张健与人交往时,他处处谦让、事事宽容,和风细雨、浸润人心;日常生活中,他孝敬长辈、关爱妻儿,吃苦耐劳、克勤克俭。无论身处何地,无论相交何人,他都如自己所信奉的格言一样:‚真心做事、真诚待人‛。

2009年,大学毕业后的刘艳伟通过社会公开招聘,来到了

6 繁昌县局(营销部)工作。当时,她与工作时间不长的黄田芳住在单位的单身宿舍,与张健的房间门对门。

刘艳伟说:‚张健就像个老大哥一样帮助我们,工作上我们有什么不懂的他都会给耐心解释、指导。遇到做得不对的地方,他也有啥说啥。‛那时候,刘艳伟和黄田芳每天临近上班才起床,早饭都是早早了事。张健和二人约定:‚不吃早饭身体哪能受得了?往后,早餐咱们一起吃。‛

黄田芳回忆说:‚从那以后,张健大哥每天早上7点半喊我们起床吃饭,经常给我们烙北方的面饼。张大哥有个早起的习惯,每天六点多就起床,把县局大院打扫一遍后就叫我们起床,给我们做饭。到了冬天,还会自己熬上满满一锅豆浆,分给单位的同事们喝。‛

直到现在,刘艳伟还有一个遗憾:‚没多久,我从县局调回了机关,后来,张健大哥也来到了机关工作,可是都快一年了,因为大家手头都有事情,我都没来得及请他和嫂子吃顿饭,感谢多年来他对自己的帮助。‛说到此处声泪俱下。

张健有着优良的个人品质,他热心地帮助每一名需要帮助的同事和群众。不仅对自己身边的同事和群众有求必应,张健还帮助困难学生,雪中送炭,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走出困境。

在上海脱产学习时期,张健经常听同学谈起家乡湖北山区的孩子有多苦。得知湖北山区的艰苦生活环境后,张健委托同学帮助,在山区找一位贫困儿童进行资助,通过联系湖北省宜昌市共

7 青团宜昌县(后更名为夷陵区)委,找到夷陵区邓村乡江平村江平小学就读的三年级学生向某清,这名学生家庭困难,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一直跟着叔叔生活,生活求学都十分艰难。

联系到困难学生后,张健开始了资助,从1998年开始,张健共资助这名困难学生7年,一直到孩子中学毕业,每个月给孩子打去100元的生活费。要知道当时,张健与妻子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只有1500元。

对别人慷慨的张健对自己却吝啬起来,直到去世之前,张健还经常穿着打过补丁的衣裤外出锻炼,遇到同事好奇,他却笑着说:‚反正是散步的时候穿,好点孬点无所谓。‛

一个人生活境界与物质无关,一个人处事态度是内心美好的出发点,或是清贫,或是富有,源自于自己的态度,力所能及,倾心相助,张健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这就是张健!

四、忠孝公私两奔波

刚刚转到芜湖工作时,张健在繁昌荻港专卖管理所担任办事员。新工作对他来说十分陌生,为了尽快追上大家工作的步伐,进入状态,张健利用周末时间加强学习,边学边干。

从离开亳州的家到第一次返家,有近三个月的时间,他也思念千里之外的父母妻小,期间每天唯有通过电话向家人报声平安,诉说衷肠。

8 三个月之后,他回家了。

妻子郑艳玲回忆说:‚当时,他感觉到我有些生气。一进门二话不说,收拾出需要换洗的衣物,一头钻进卫生间忙了起来。‛

洗完衣服的张健又找出了扫帚和拖把,把家里重新打扫一遍。见妻子还没有主动和自己说话,张健在背包里拿出了妻子最爱吃的‚茶干‛。

张健看着妻子,低声说:‚对不起,让你受累了。‛ 听到道歉,郑艳玲泪如雨下,心里的委屈一股脑地发泄了出来。

那段时间,郑艳玲很累,除了正常上班工作,一面要照顾4年级的儿子,接送、做饭、辅导作业,一面,还要抽出时间照顾两家的四位老人。

‚以后,我会经常回来的,帮你分担。‛

听到张健的承诺,郑艳玲露出了笑容:‚我也不是拖你的后腿,只是心里憋得难受。‛

此后,工作越来越上手的张健,回家次数也逐渐多起来。 ‚那时候,张健每次回家,都是让我帮他买票。‛与张健最为要好的同事、芜湖市局稽查支队支队长杨良红介绍说,那时候,张健在繁昌荻港工作,买票不方便,‚每次买票,他都拖到最后,看看单位有没有急事需要周末加班。‛

有几次,杨良红帮着张健买了火车票,却又因为临时遇到周末加班,不得不放弃回家的计划,车票也因为过了时间,无法退

9 票,只能作废。

2005年,张健的妻子郑艳玲病了,查出了大肠息瘤。张健请了公休假,带着妻子到合肥医院检查,最终只切除了一个息瘤,另外一个仍然留在体内。就在患病的妻子的需要照顾的时候,张健并没有守在妻子身边。看妻子病情稳定,他又重回工作岗位,只是将一个月回一次家的习惯变为了每周回家一次。

虽然亳州、芜湖同在安徽省内,但两地来往交通不便,张健要坐六七个小时的火车才能到家。那段时间,为了更好照顾妻子,张健每周五乘坐晚上7点的火车赶回亳州,凌晨三点到家。周末,由他照顾妻子,平时照顾妻子、老人的担子就交给了自己的兄弟姐妹。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郑艳玲的身体有了好转,但医生叮嘱,一定要按时服药,避免复发。一旦复发,很有可能演变为直肠癌。

妻子心疼来回奔波的丈夫。两人商议,将张健回家的次数再次变为了一个月一次。当得知这个消息后,儿子张子豪最难过:‚这下连‘周末爸爸’都没了,又变成了‘月度爸爸’。‛

只要一回家,张健总是先打扫一遍家里的卫生,然后抽出时间,赶到父母家,帮着做家务、做饭,他把一天的时间当做两天过,他总是对妻子说:‚平时顾不上,回来了一定要尽尽孝心。‛

2015年下半年,张健父亲病重住院,他的回家频次又变回了一周一次。周五晚上乘车,周六凌晨到家,在床上简单休息一下,就带着早饭赶往医院陪父亲。然后周日再乘火车赶回芜湖,

10 为的是不耽误周一一早的工作。

两地频繁奔波的生活,张健一直坚持了半年多,身边的同事都在说,如此奔波身体哪能吃得消,张健却笑着说:‚平日里照顾不了父母,现在能尽尽孝心,累点没什么。‛

2016年年初,父亲安详辞世,请了三天假,简单处理完丧事,张健就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2016年5月8日是母亲节,张健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带着自己的母亲到亳州市十河镇参观芍花展。他将自己和母亲的合影放到网络空间中,下边写着这样一短话:今天是母亲节,这两天大家都在朋友圈中祝福母亲,但是别忘了,七八十岁的母亲不会上网,有时间多回家看看父母,多关心他们,才是最大的问候。

而这一张照片,是张健与母亲留下的唯一一张合影。 身边的同事说,张健经常念叨一句话:‚等妻子退休、儿子大学毕业后,一家人就能到芜湖团聚了。‛

然后,张健却没能等到最后。

五、生命中最后的工作

从6月30日开始,芜湖持续遭受强降雨袭击,内河湖泊全面超越历史最高水位,遭受1954年以来最大汛情……暴雨持续不停,青弋江上游陈村水库已开闸泄洪、长江水位仍持续上涨,险情不断扩大,灾情不断蔓延,防汛抗洪形势十分严峻。危难时刻,烟草人挺身而出。

7月3日,芜湖市局(公司)组织了一支30人的青年抗洪

11 抢险突击队,支持当地的抗洪救灾,张健则被安排负责抗洪抢险的统筹协调工作。

得知分工消息后,张健立即找到领导:‚我当过兵,水性好,在繁昌县局工作的时候还有抗洪救灾的经验。‛张健一连讲出了一线请战的想法,要求组织安排他到抗洪一线。

出于对张健的保护,领导并没有答应他的请求。

7月5日早上,张健接到通知,抓紧落实全市系统补交党费工作;中午休息时间,代表工会赶往南陵县慰问家中丧父的同事;下午、晚上,他一头扎进抗洪抢险值班室,积极协调、联络抗洪抢险工作,冒雨检查机关大楼、卷烟仓库等关键部位,避免出现渗水情况。

7月6日,随着灾情的不断扩大,芜湖市局(公司)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全市系统开展‚抗洪救灾捐款活动‛。因时间紧急,一天的时间,张健就要做好通知下发、善款收缴清点等工作。

6日中午,平时午休时间喜欢出去散散步的张健回绝了同事的邀请,说自己身体不舒服,要躺在沙发上休息一下。

6日晚8时,张健在将《芜湖市局(公司)党员组织关系排查表》发给省局(公司)政工处工作人员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处。

‚最近怎么样?你那边雨水大,一定注意安全。‛回到家后,张健接到了在合肥工作的儿子打来的电话,‚最近身体好些了

12 吗?不要硬撑,难受就要抓进去医院看看。你这老医务兵还不知道爱护自己的身体吗?‛

‚放心吧,没事。最近事情有些多,就是有点胸闷,没什么大事情。‛张健宽慰儿子,‚明天把捐款送到慈善总会,我就去医院查一查。‛

一通简短的5分钟电话,没想到,却成了父子二人最后的通话。

7月7日早上8时07分,张健同志突然倒下,没有告别,没有嘱托,他就这么静悄悄地倒在了自己毕生热爱的工作岗位,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将自己奉献给了党的事业。在整理遗物时,家人在他的包底找到一张5月31日的病历,病历上赫然写着:‚请患者注意休息、充足睡眠!‛而这份‚医嘱警告单‛,在他生前甚至无人知晓……

悲剧发生后,张健的妻子郑艳玲强忍着丧夫之痛前来料理后事,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告别仪式后,郑艳玲将安徽省局(公司)以及政工处、芜湖市直机关工委、芜湖市局(公司)、繁昌县局同事和战友送来的慰问金共20600元,以张健的名义无偿捐赠给抗洪救灾。另外,郑艳玲向组织上提出由她代张健补交2008年至2012年党费4492元。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事迹行动默默地在平凡的岗位上散发着光和热,他用生命谱写了对党的事业忠诚,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

13 了党的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的口袋里仅仅存放了四样东西:一份记录抗洪抢险情况的工作清单、一部随时待命的手机、私人钱包和一枚鲜红的党徽。

14

第4篇:张凯同志先进事迹

张凯同志事迹材料

张凯,山东曲阜人,毕业于山东省水利职业学院信息工程专业。受家庭熏陶,自幼学习书法、绘画及篆刻,毕业后回曲阜发展,随其父张杰先生经营一家传统篆刻印章店—孔府印阁。进入二十一世纪,旅游业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张凯父子经营的篆刻印章店生意也非常火爆,但是仅仅面向来曲的游客,使得市场面太过狭窄,无法将篆刻文化更好的推广出去。于是张凯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决定另辟蹊径,从电子商务着手,利用电商平台推广曲阜传统篆刻文化,继承和传播传统工匠精神。

2007年,张凯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多个篆刻文化为主题的店铺,积累了大量的电子商务营销经验,克服了大量难题,终于出将传统篆刻文化与新型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办法,成功的将“孔府印阁”这个品牌推广到全国,经过近十年的营销和推广,逐渐的提高了“孔府印阁”的知名度,成为国内知名的传统篆刻团体。

在发展之初,企业面临多个难题,没有专业的雕刻师傅,所有的成品印章都需要依赖从外地进货,我们只能提供简单的刻字服务,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都非常低,大部分利润都被中间商赚走,而且还面临供货不及时等多个难题。在这种困境下,张凯多次去福州拜师学艺,在福州印石交易集散地一住就是一年,用诚意打动了福州当地的雕刻大师,跟随他

们潜心学习雕刻、抛光、保养等等工艺,更加深入地对雕刻流程进行了解,并高新聘请多位雕刻师傅来曲阜传承手艺,他组织了多位有木雕经验的师傅跟随福州的雕刻师傅学习印石雕刻,经过多年努力,终于让印石雕刻这项技艺在曲阜扎下了根,跟雕刻配套的各项工艺也逐渐在我们曲阜当地培养出了接班人。

为了解决原石进货难的问题,几年时间,张凯跑遍了全国几乎所有的印石原产地,青海、新疆、内蒙、辽宁、福建、广西、江西、浙江、江苏、云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深入当地的矿区,顶着烈日骄阳或寒风暴雪考察原石,因为优质印石产地多在深山,他不顾危险深入群山中,多次遇到危险,但他没有退缩,在经过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后,与多家矿场主达成了合作协议,才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

因为这些努力和汗水,张凯的事业也越做越大,但是张凯先富起来以后没有忘记这片养育他的土地,他一直想着怎么才能让大家富裕起来,他看中了曲阜市作为一个篆刻工匠高度聚集的历史文化名城,这是全国都少有的资源,只要能把曲阜市的篆刻文化推广出去,那这些篆刻工匠就能找到新的出路,从而带动更多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带领更多的人富裕起来。

2014年,张凯注资成立了曲阜市天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先后投资5000多万兴建了一处集原石加工、工艺雕刻、

印章篆刻、网络销售、文化体验、电商培训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篆刻创业基地,并创新性的推出了电商创业培训、物流服务、照片拍摄等一系列服务,帮助曲阜市有篆刻技艺的手艺人在淘宝、京东开设店铺,以篆刻文化为主题,打造电商时代下的新型电子商务企业。

2016年,电商创业基地已扶持个人创业店铺超过50户,现在除自己经营的几个店铺外,篆刻基地年度总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

2017年,篆刻基地实现网上交易额超过1亿元,累计扶持企业及个人创业单位超过150户,创业扶持成功率超过90%,帮助很多人实现了创业梦想。在扶持创业的同时,张凯还为驻地附近村庄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目前,篆刻电商创业基地内有职工700多人,可同时为百余家创业单位提供电商服务。

公司还拥有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为想要开设以篆刻文化为主题的电子商务店铺却没有经验的工匠提供专业的电商管理培训和客服培训,帮助他们从零基础无经验逐步学习可以独立管理经营电商店铺。

除篆刻印章产业外,张凯还努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2015年,公司的研发部门研制出一款新型书画印泥,年可销售新型书画印泥50余万套。另外,张凯还陆续扶持多人成立多家配套企业,如制盒厂(专门生产包装用的锦盒、布盒、

鎏金盒、木盒等)、纸箱厂(生产快递外包装纸箱、内部隔断等)、泡沫塑料厂(生产快递件内包装用泡沫垫、珍珠棉等)、刻刀厂(生产各种型号的篆刻用刻刀)等等,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让我们的创业基地配套产业更系统、全面、专业。

下一步,张凯将继续依托互联网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将篆刻技术与文化体验相结合,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把曲阜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传统篆刻基地、非遗文化体验基地和文化旅游胜地。

第5篇:张伟同志先进事迹

张伟同志事迹简介

张伟,男,1972年9月出生,周口市郸城县秋渠南街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省级骨干教师,1994年参加工作,2004年8月以来任秋渠一中校长。2014年3月17日晚,巡视晚自习后,在办公室因突发脑干出血不幸去世,年仅42岁。

3月20日上午9时许,郸城县秋渠乡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里,哀乐低回,挽幛如云。数千名群众和师生自发地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别用生命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郸城县秋渠乡第一初级中学校长张伟。 3天的工作

如果不是连续的劳累,张伟此刻或许正在陪刚刚化疗结束的母亲复查,或许正在和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儿吃顿晚饭。而这一切,都成为了他未了的遗愿。

时光倒回到3月17日19时40分,张伟和往常一样,在教学楼巡视完各班晚自习之后,在学校值班室倒了一杯开水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准备参加20时20分召开的校领导班子会。

“张校长说有点不舒服,让我赶快过来……”几分钟前还在陪同张伟检查的学校副书记张洪涛说,当他赶到时,看见张伟坐在办公椅上,身体伏在办公桌上,说不出一句话来。几分钟后,他和同事们把张伟连同办公椅一起抬上了救护车,送往县人民医院。 “如果不是连续工作,张校长也许不会离开。”张洪涛说,15日,周六,张伟和他一整天都在修整女生宿舍楼前的水泥地坪;16日,周日,白天,张伟指导九年级学生做中招考试分组实验练习;晚上,和九年级教师王增录值夜班,处理一起七、八年级学生纠纷,一直到第二天凌晨1时17分,几乎是彻夜未眠。 经医生诊断,张伟系脑干出血。“多次催他去做个检查,可他总说工作太忙顾不上。”一路陪同到医院的侯志刚老师说,尽管医院选派了最好的医生,用上了最好的设备,也没能挽留住张伟的生命。晚上22时10分,张伟走完了他42年的一生,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教育事业。 11年的执着

张伟,1972年9月出生在贫穷的农村家庭,一直跟着教学的舅舅读书。1994年周口师专毕业后,他毅然放弃了在县城工作的机会,回到老家秋渠一中当了一名普通教师。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的孩子也能学到知识。”秋渠一中副校长刘华说,2003年,张伟临危受命,接任秋渠一中校长时,学校人心涣散,教育质量已连续3年在全县倒数,生源也严重流失,全校只有300多人。

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张伟带领一帮人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他的家离学校只有不到200多米的距离,却长年住校,把心思都用到了学生身上。”教师韩保志是张伟教过的学生,谈起张伟声音几度哽咽。“白天上了一天课,晚上还要查寝、写总结。每天夜里12时之前我就没见他睡过觉。”

“我们先后去过山东杜郎口、南京等城市,学习别人的课改经验。”九年级教师王增禄介绍,每周五,学校都要进行集体研讨、备课、赛课,教师的授课水平一点一点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上来了。2011年到2013年,学校连续3年中招平均分位居全县初中第一,综合量化位居全县前三;在校生不断增加,目前达到1100多人;县内外许多学校纷纷慕名来学习。 一生的付出

“张校长对我影响最大。”秋渠二中的刘中华校长动情地说,自己在秋渠一中任政教主任期间,在张伟身上看到最多的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对学生、对社会的仁爱之心,“这种对教育事业的挚爱,20年来他一直没有改变”。

“张校长待我特别好,就像亲闺女一样。”八年级学生孙丽影是一名孤儿,和奶奶相依为命。张伟得知情况后,和她结成了帮扶对子。“经常和我谈心,为我买新衣服,带我到家里吃饭……”孙丽影回忆说,如果没有了张伟的帮助,自己早已辍学打工了。 “我很幸运,遇到了张伟这个好校长。”王增禄说。由于家庭情况不好,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是张伟忙前忙后为他介绍对象。自己结婚后,张伟又操心把他爱人调到一中任课,夫妻得以团聚。“他就是这样,心中总是想着大家,唯独没有想到自己。” 周末假期,张伟本来计划陪母亲去医院做手术后的复查,陪上高三的女儿好好吃顿饭,祝贺她顺利通过北京电子科技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可这一切,成为了他永远无法实现的遗愿。 永远的榜样

在张伟的办公桌上,详细记载着17日工作轨迹的笔记本还在静静地等待着主人归来。一行苍劲有力的笔迹特别醒目:“学习焦裕禄,就是学习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张伟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庄严的承诺。

几天来,郸城县政府、周口市教育局负责同志,郸城县各乡校校长、教师、学生和群众纷纷前往张伟家吊唁,表达哀思。郸城县教体局局长刘现营看望了张伟家属,并送去慰问金。据不完全统计,前来吊唁、送别张伟的群众已达数千人。

3月18日,郸城县教体局向全县教育系统发出向张伟学习的号召。3月20日,周口市教育局也发出通知,号召全市教育系统向张伟学习。“我们要结合学习张伟的先进事迹,把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刘现营说,张伟是平凡的,正是这平凡之中的默默奉献,托举了无数农村儿童的美丽梦想,也铸就了郸城教育的金字招牌。

张伟同志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光荣的人民教师,始终为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忙碌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参加工作20年来,对工作精益求精,对同志满腔热情,始终把事业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作为教师,他知识广博,备课、讲课一丝不苟,是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历史老师;他关心学生,学校的留守儿童经常会领到他送的学习用品,会到他家吃饭、洗衣,体现了一名园丁的奉献精神。作为校长,他履职尽责,勇于创新,引领学校在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效益上寻求突破,把一所濒临关门的学校带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他率先垂范,关爱教师,离家200米却坚持吃住在校,心里始终装着全校师生,帮助教师解决困难;他严于律己,无私奉献,虽然家庭经济困难,却从不利用权力谋取私利,面对高薪聘请不为所动,体现了一名中学校长的责任与担当。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先后被授予全省远程教育示范校、全市课改先进校等荣誉,他本人先后被授予“郸城县十佳校长”“周口市优秀教师”“周口市优秀校长”等称号。

张伟同志是我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党员干部的楷模,是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典范。他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定履行教师神圣职责的崇高品质,充分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牢记使命、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第6篇:张申同志主要先进事迹

张申同志主要先进事迹

张申同志,男,现任上海市硅酸盐学会秘书长。

1、克服困难,知难而进:2001年,张申同志踏上了学会专职管理这一岗位,遇到了不少困难。虽说是学会,但如同一个单位,什么事都有,什么事都少不了。那时,学会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没有什么办公用具,人员不足,也没有什么活动经费。但张申同志没有敷衍塞责,得过且过,更没有灰心丧气,裹足不前。由于办公场所变动,上任之初,学会一年之内搬了二次家。每次搬家,都是靠着张申同志自己的体力一点点搬运资料,一份份整理文件,再找专人管理学会财务,制定或修改了学会的各种规章制度。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努力克服困难,争取开展活动,争取尽快恢复会费的收缴制度,发展新会员,争取把所有学会的档案资料归整。2002年底学会首先创办了“上海市硅酸盐学会简报”。接着,建立了“上海市硅酸盐学会中英文网站”,并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了“先进无机材料应用论坛会”。另外,通过调整成立新的专业委员会,动员专委会力量,迅速把相关活动开展起来。同时,又在高校和研究所发展了一批年轻的科技人员入会。2003年,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支持下,学会搬进了新办公室,专职人员也增加了1人。学会各项工作都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

2、开展活动,扩大影响:学会的生存在于活动。举办各类学术或技术研讨会、交流会,举办专业技术展览会是学会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自从2001年张申同志专职负责学会工作以来,就一直注重学会的而各类交流活动。通过活动既可得到信息增进了解,又可获得一些收入来支撑学会的各项工作。从2002年起,由张申同志直接负责或学会主要参与的600人以上大型国际学术会议2次,会议组织工作得到了大会组委会和与会人员好评。近十年来,学会组办各类国内外专业学术会议、学术年会、技术交流会、技术讲座会、科普讲座会等近百次。与中国硅酸盐学会共同主办了5届“国际玻璃工业技术展览会”;由本学会牵头主办“先进陶瓷技术应用技术展览会”3届。通过这些活动,使会员之间有了交流互动,有效推动了学会工作的进展。

3、积极主动,做好服务:为企业做好服务,为社会做好服务,是学会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张申同志曾多次组织学会的一些专业科技人员,去有关企业走访调查,了解他们生产中遇到的技术或管理问题,会同专家一起商讨帮企业解决问题的途径。2004年至今,受保险公司和有关单位委托,学会承担了十多起玻璃设备理赔技术鉴定工作,在张申同志组织下,鉴定工作不仅得到了本市一些单位的认可,而且也得到了广东、江苏等省市委托单位的认可。近十年来,由张申同志组织相关人员编写了6份产业发展报告;1篇外文报告;2册科普文章集和学会成立60周年文集和大事记1册;还协助首都大学环化系完成了国内陶瓷企业生产安全标准修改、以及上海市食用陶瓷玻璃器皿的检测标准修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去大型外资企业参观走访,了解生产线质量管理情况;组织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专家,为会员企业进行测试技术和如何撰写国家标准的培训。

2008年,受公司委托,利用暑假期间,组织专家编写陶瓷、玻璃基础知识讲座,又找了两位会员,为这家企业员工讲课培训,得到了企业的称赞。

4、廉洁自律,尽心尽职:坚持勤俭办会,坚持民主办会是本学会始终不渝的方针。

不管是张申同志本人,还是学会工作人员或专委会成员都保持了勤俭节约办事的作风。无论举办什么形式的活动,事前,张申同志都要做一预算,能省则省,能简化的则简化。比如:2006年,学会举办换届大会,事先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所以在2个多小时内就顺利完成了换届改选会的全部议程。2008年11月学会成立60周年庆典会,张申同志就事前做了较为详细的预算,同时也策划了一起举办学会学术年会的设想。结果,当天出席会议的代表超过350人,会议开得热烈、有序、紧凑,开销也少,赢得了会员的好评。为了规范学会的各项制度,张申同志先后组织人员修订或制定了财务管理条例;办公室管理条例;学会资产和档案管理条例等规章。张申同志和学会的其他工作人员一样,一般短距离的外出活动以自行车为主,较长距离的以公共交通为主。为了办好学会简讯和网页,张申同志经常利用晚上或周末在家休息时间,收集相关专业资料。同时,每年初张申同志都主动与学会各专业分会联系,商讨如何举办学术和技术交流活动。对学会一些重大事项,主动向理事长汇报,并召集理事会商讨确定。对专委会的活动,学会除了在经费上给予一些支持外,张申同志本人还做到:在活动前主动与专委会负责人沟通,帮助他们做好筹备工作。去年,上级主管单位组织人员来我会进行“小金库”抽查工作,对我会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审核,结果没有发现任何不良情况。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xindetihui/84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