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岗位职责】

篇:编辑记者岗位职责

编辑记者岗位职责

【篇1:编辑记者职位说明书】

编辑记者职位说明书

【篇2:2-从新媒体编辑的日常看岗位职责有哪些】

从新媒体编辑的日常看岗位职责有哪些

今天乔布简历的小编就带大家具体来看看从新媒体编辑的日常看岗位职责有哪些。

敏感的人要更适合做媒体,尤其新媒体,因为需要更在意趋势,不论是作为纯媒体,还是作为企业的新媒体,对趋势的把握都尤为关键,更关键的是要在众多的趋势中,坚持自己的取向。

下面是新媒体编辑的岗位职责:

1、根据网站(含微信,微博、博客、论坛)发展的总体方向,策划、建设相关的栏目;

2.负责网站的相关栏目的信息搜集及编辑工作;

3.负责网站的内容的日常更新、维护、审核及其发布等工作; 4.负责网站的文章的撰写、整合及优化等相关工作;

5.负责微博微信的内容发布、粉丝互动、话题制造及其活动执行; 6.跟踪分析微博及微信等微媒体的数据分析;

第一,敏感。敏感的人更适合做媒体,尤其新媒体,因为要更在意趋势,无论是纯媒体,还是企业的新媒体,对趋势的把握都是关键,要在众多趋势中,坚持自己的取向。敏感的第二个意义是,对要点的快速领悟。他要能够从别人的谈话中,快速提炼即将要写的文章的核心,可能就是标题。

第二,整合。新媒体的编辑记者,整合素材、资源的能力要强。

第三,文采,包括所谓的网感,有时候就是皮毛而已,只不过是一些叛逆的俏皮话。若是写商业财经文章,没有深厚的商业逻辑功底,很难把事情剖析的鳞次栉比。当然,行文独具一格,是一个作者有生命力的基本表现,你独特才证明你有活力。

希望这些内容对于找工作的同学能有所帮助,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

从新媒体编辑的日常看岗位职责有哪些

http://cv.qiaobutang.com/knowledge/articles/56a730060cf22147d597d686

【篇3:招聘信息doc - 编辑记者】

一,编辑记者

岗位职责

1、完成资料查阅、采编、选题调研,稿件撰写、编辑、终审、修改和校对等工作;

2、提出组稿计划及约稿意向,建立作者群体和网络; 3、代表对外联系,加强宣传和交流;

4、收集并及时研究和处理作者、读者意见和反馈信息; 5、协助责任编辑解决编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6、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任职资格

1、编辑出版、新闻、中文、英文等相关专业; 2、英语四级以上水平;

3、较强的专题策划、信息采编整合和写作能力;

4、较高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及团队精神,擅于沟通; 5、性格活泼开朗,对传媒业有较大兴趣。

二,摄像采编

岗位职责

1、负责网站视频,新闻或者大型活动的现场拍摄; 2、负责视频专题内容的活动策划和推广实施; 3、对所负责视频内容进行剪辑、编辑和发布; 4、对日常内容进行更新和维护;

5、负责视频资源的下载收集和整理; 6、按要求高质量完成视频剪辑工作;

7、对部分视频素材进行下载、整理并填写入库表格。

任职资格

1、新闻、摄像专业者优先;

2、具有电视新闻摄制、新闻片编辑、制作和文字(脚本)写作的基本技能;

3、熟悉各类摄影摄像器材、视频编辑软件、有视频编辑从业经验者优先; 4、掌握网站视频拍摄、编辑与管理一般原则,具有视频的拍摄与编辑的能力;

5、能适应短期国内外出差,工作责任心强,有团队合作精神,能承受较大工作压力; 6、性别要求:男。

三,主持人

岗位职责

1、从事节目主持、广告配音、外景主持等; 2、完成专题、现场节目的录制或直播;

3、配合并协助节目策划、组织、准备及维护;

4、按照计划,控制节目进程,调度现场出现的意外状况; 5、参与直播会议;

6、参与杂志以及网站专题的策划写作。

任职资格

1、播音或主持等相关专业,性别要求:女;

2、1年以上主持工作经验,具有《普通话等级证书》者优先; 3、英文口语流利者优先;

3、熟悉主持人工作的具体内容,能根据主持现场的气氛,即兴发挥,调动全场的气氛;

4、形象气质佳,普通话标准,口齿伶俐,思维敏捷,较强的记忆力和的应变能力;

5、具备稳健、大方得体的台风,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四,商务编辑

岗位职责

1、负责商务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编辑; 2、负责旗下杂志广告页面的客户招商以及维护 3、发现相关行业中的商业机会;

4、跟进、切入事件关键点完成采编; 5、参与商务谈判和营销策划等; 6、协助客户经理撰写商务方案;

7、保持与相关客户的联系和沟通,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任职资格

1、贸易、商务类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2、性格开朗外向,善与人沟通;

3、熟悉信息采编流程,有良好的文字功底及语言表达能力; 4、较强的内容策划能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5、具有一定的商务沟通、公关协调和组织能力。

五,网站编辑

岗位职责

1、负责网站相关栏目/频道的信息搜集、编辑、审校等工作; 2、完成信息内容的策划和日常更新与维护; 3、编写网站宣传资料及相关产品资料; 4、负责网站论坛的日常维护;

5、配合责任编辑组织策划推广活动,并参与执行;

6、协助完成频道管理与栏目的发展规划,促进网站知名度的提高; 7、加强与内部相关部门和组织外部的沟通与协作。

任职资格

1、编辑、出版、新闻、中文、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大专或以上学历; 2、有媒体编辑领域从业经验者优先;

3、熟练操作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和网络搜索工具,了解网站开发、运行及维护的相关知识;

4、良好的文字功底,较强的网站专题策划和信息采编能力; 5、较高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及团队精神,擅于沟通。

六,绩效考核专员

岗位职责

1、收集、整理考核方法和考核依据的信息,根据公司考核制度协助制定各部门考核指标;

2、协助设计考核策划方案,参与各部门考核方案的实施工作; 3、整理和分析考核信息,反馈各部门考核结果; 4、建立人员考核管理信息库,维护信息系统数据;

5、收集考核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考核体系和指标完善的建议。

任职资格

1、人力资源,行政管理等相关专业; 2、有意在人力资源方面有所发展;

3、熟悉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掌握绩效考核的基本方法、任职资格考评的基本理论、统计调查分析的基本方法;

4、工作有条理性、计划性,亲和力强,原则性强,正直踏实,耐心、细心、办事沉稳细致,沟通协调能力强,团队协作精神; 5、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具备基本的网络知识。

七,客服专员 岗位职责

1、受理客户咨询、投诉、建议及意见等,并做好记录;

2、收集客户及相关市场资料,建立和管理客户档案和信息数据库; 3、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掌握客户需求;

4、负责与相关部门的业务协调,及时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

任职资格

1、管理类专业优先;

2、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楚,声音甜美,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英文口语流利;

3、较强的应变能力、协调能力,能独立处理紧急问题; 4、良好的服务意识、耐心和责任心,工作积极主动。

第2篇:电视新闻编辑

第一章

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二、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什么是电视新闻编辑? 第一,电视新闻编辑是电视新闻节目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工种。作为一个工种而言,电视新闻编辑是节目的把关者、生产者与播出者。他负责节目的构思、采访、后期剪辑、合成等一系列的工作,甚至,还有可能负责节目的经营。

第二,电视新闻编辑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节目的制作环节而言,电视新闻编辑主要是指电视新闻节目的后期制作阶段。

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是节目艺术和电视技术二者的结合。

四、所谓大编辑部机制,就是把整个频道、整个节目甚至一次报道都当作一个有机的系统,以整个频道、节目甚至一次报道为管理单元,由一个大编辑部来对新闻资源进行统一协调、配置,统一策划,统一调度,进行新闻素材采集工作,将反映同一内容却不同角度的节目同归在一个频道或一个节目、一次报道中,使节目的制播充分体现一种整体性,展现新闻的深度性和深刻性。

五、栏目及其基本特征 所谓栏目,是由固定主持人主持、内容主题明确、风格和形式统

一、定时定量定期播出的节目单位。

栏目的基本特征是:固定的节目主持人;定时定量定期播出,定时就是固定的播出时间,定量就是固定的时间长度,定期就是固定的播出频率;相对稳定的节目定位;固定的目标收视群体;统一的风格和形式。 第二章

一、电视的构成元素包括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

二、视觉元素包含的内容及其功

能或作用

视觉影像是电视对受众最具冲击力的传播手段。在电视屏幕上,视觉元素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形态。 视觉元素主要包含:

1、画面画面就是记录新闻事件有关信息的动态影像。

作用:(1)再现。第一,再现现场(现场环境), 以现场视角去报道新闻,用纪实的手法去拍摄新闻 。第二,再现过程(关键情节),情节是新闻事件的主体,而那些能够反映事件核心进程和本质特征的关键情节更是新闻报道的主体,当然也是电视画面展现的重点。第三,再现细节,细节能够揭示事件表面背后的隐藏信息,能够昭示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例如:报道中人物的手势、动作、神态、表情、语气、语调等。(2)实证。电视画面因其直观性、连续性而具有很强的实证功能。(3)表意。画面的组接可以产生新的意义。

2、屏幕文字 (字幕) 字幕是很重要的视觉符号,虽然附属于画面却具有独立的表意功能,能有效弥补画面信息传达方面的不足。

字幕的功能 :(1)提示(新闻标题、要点提示 )强调性字幕,主要是对画面或语言解说所表达的意义、重要论点等的强调,以引起观众的注意。(2)补充说明性字幕,主要是对画面作辅助性介绍。如人物身份、时间、地点等事实要素(3)传递新信息(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屏幕下方的滚动字幕新闻 )信息性字幕,主要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单元传达某种相对完整的信息

3、图表、图形和动画

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字、地理方位或者新闻人物、新闻事件之间复杂的关系等,光靠语言、画面和文字无法解释清楚,或者不便于受众理解,这时就需要绘制一些图表、图形,甚至要制作动画来加以形象化处理。

4、照片或者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有关的实物资料

有些新闻事件,当时没有拍摄下来,通过电视画面显然无法表现。这时可以借助一些相关的照片或者实物资料。

三、听觉元素包含的内容及其功

能或作用

(一)人物同期声人物同期声是指在拍摄新闻时同步采录的人物讲话。采访形式出现,包括记者的现场报道、与采访对象的谈话、人物的讲话。

人物同期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2个性化的同期声语言。

3通过同期声的追述可以表现过去的形象。 (二)环境效果声

环境效果声也称为实况音响或者背景声。 体现现场环境表意性

比如公鸡打鸣,狗的叫声,救护车的嘶鸣,钟表的滴答声等。(三)旁白解说

旁白解说主要通过记者或播音员的有声语言来表述新闻事件。它主要用来解释、议论、介绍背景、表达作者观点、补充画面表达多义性的不足等。

(四)音乐包括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在专题片渲染情绪、烘托主题时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电视新闻节目主要分为三类:

(一)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新闻中最常见的节目形态,在真实、客观的基点上,旨在迅速、广泛、简短地报道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件通常,是电视新闻报道的尖兵。由于它天天同受众见面,影响面广,人们习惯地称为电视新闻,即狭义的电视新闻。

特点:

1、快。如何实现快?第一,第一时间的快速反应,抓核心要素报道;第二,利用编排手段,敢于突破常规,尽快播发;第三,利用技术手段,比如,直播手段,口播报道,飞字幕;第四,报道手段,变结论式报道为进程式报道,在事件还没有最终结果的情况下,随时报道最新进展,利用电视的优势及时追踪报道。

2、短。

3、活。电视新闻节目的分类:(分三类): ·消息类分为口头报道、图像新闻与图片新闻、电话采访与连线、字幕新闻 ·专题类分为专题报道、深度报道 ·评论类

(二)电视新闻专题是就某一新闻题材所做的充分报道,这种报道比较详尽而且有深度。它或对新闻事实做出比较详细、系

统的解释和分析,或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追踪报道。在时效上,它和消息最为接近,是报道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内容上,它是消息类新闻简要报道的

延伸、扩充,是较为全面、深入的报道。

(三)评论类电视新闻是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的意见和态度。

五、深度报道,顾名思义,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它不仅交代事实,更侧重于揭示、说明事实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其后果,它对事实进行解释、分析,使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本质与意义有全面、纵深的理解。 第三章

一、新闻信息的六大构成要素是我们判断新闻价值的主要信号:五个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和一个H(如何)-----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过程(How )

二、显性信息和隐形信息

1、显性信息显而易见,比较容易确认;构成新闻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 :"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

隐形信息需要对新闻事实做进一步的深入挖掘 ;隐藏在事实的表象之下: "为何(Why)","如何(How)"

三、新闻价值判断的两个维度:

1、绝对价值——透过新闻事实本身所传达出来的原生信息考察其作为"新闻"所具有的基本价值

2、相对价值——将单一的新闻事件放到整体的传播环境中去考察,衡量其在整个传播环境中所具有的价值

3、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的统一

四、判断新闻的价值标准一般有:时效性(包括时间性与新鲜性两层意思。·时间性:发生与被报道之间的时间差。时差越小,时间性越强。信息时代,要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出报道。新闻事业发展史即是争取时间性的历史。·新鲜性:新闻报道的新鲜感,表现在内容、视角、切入点、形式、主题等方面)、重要性(事实对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工作及国际政治生活、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影响的大小)、显著性(是指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具有引人注目、非同一般的意义)、接近性(核心是指新闻事实与共同主体特别是接

收主体的各种“距离”关系)、趣味性(奇特反常幽默的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喜闻乐见的意义)。

五、对新闻的绝对价值产生修正

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受众、目

的、语境。 第四章

一、导语的功能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导语往往以主持人(播音员、记者)图像口播的形式出现。导语的两个基本功能:吸引受众和揭示主旨。

二、正文写作的结构

正文是对导语的深化和补充。它要对导语中涉及的新闻要素做进一步的注释和充实,对导语中没有涉及的新闻要素要做交代和说明。电视新闻正文写作的手段不仅仅是文字,还包括现场画面、同期声等声像手段。结构:按照逻辑顺序展开的结构、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结构、混合式结构

三、电视新闻报道中细节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报道的可信度和真实性(2)揭示主题

(3)表现情感、塑造形象(4)渲染气氛(5)增强可视性

四、电视新闻中背景材料的运用要注意的方面

1、服从主题的需要。背景是依附于主题而存在的,所以背景的运用要根据主题的需要,要简明扼要而不喧宾夺主,如果面面俱到,反而会冲淡主题,给人以主次不分之感。

2、立足于释疑解惑

3、与报道主体有机结合。第一,紧扣主体,服从并服务于主体表现的需要;第二,背景材料的选择要精当,不能不加选择地一股脑儿往上搬;第三,背景的运用要灵活,要有机地分散到报道的不同部分,大段的背景会打断报道主体发展的逻辑线索。 第五章

好的故事应具备哪些特质?

1、好的故事以"人"为灵魂

对于受众来说,“人”总是新闻报道中最

富感染力的因素之一。在一个故事化的电视新闻报道中,我们所见到的"人",应当是具体的、鲜活的。

2、好的故事以"情节"为主体好的情节一般具有如下特质: 一是新闻主角的代表性言语和行动; 二是典型的时空环境;

三是新闻主角的言行与典型环境之间的戏剧冲突

3、好的故事以"细节"为血肉 一是细节首先是可视的形象 二是细节折射事件的本质三是细节往往是情节中的兴奋点

4、好的故事有戏剧冲突

一个好的新闻故事应当具备一定程度的戏剧冲突,只不过产生这种冲突的矛盾主体都是真实存在的第六章

一、电视新闻栏目编辑的基本意

(一)全局意识全局意识是栏目编辑意识的宏观体现

1、宏观传播环境

国家的法律法规、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党和政府一段时期的工作重心;一段时期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2、本媒体一段时期的传播重点

3、新闻栏目的整体布局

(二)责任意识栏目编辑要时刻考虑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要坚持原则,吃透两头;要维护个人权益;要防止不良模仿 平衡意识

(三)平衡意识是大局观的另一种表现地域的平衡,领域的平衡,形式的平衡,力度的平衡,观点的平衡,热度的平衡

(四)栏目意识

1、注重对栏目风格的凸显

2、着力于栏目整体形象的塑造

3、增强竞争意识、展现栏目实力

(五)人本意识

1、受众意识

(1)栏目设置栏目的定位、题材的选择、表现的手段

节目处理抓住百姓关注的新闻点,突出新闻与百姓的关联性;用具体的形象和生动的语言解释专业内容

2、人文关怀

(六)评论意识

新闻不仅要提供关于事件的客观信息,而且要提供关于事件的意见性信息 新闻评论是媒介树立权威、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

栏目编辑应当善于利用电视新闻的传播手段为评论服务 第七章

一、新闻策划是对于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形式、程序、时机、角度等的策划。

二、新闻报道常见的形式 (1)集中式 好的报道角度 一定的规模 (2)连续式 追踪报道 系列报道 (3)特别报道 特别的时间 特别的形态 特别的组织

(4)日常的单篇报道

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阶段:制片人、策划、责任编辑、记者、编辑、撰稿、摄影师、灯光师、字幕员、美工、主持人。 ·主持人、播音员、主播三者的不同:播音员的主要任务是将节目的文字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传播出去,放置解说词的配音,每条新闻的导语以及现场播报。主持人的任务处理将游资语言转换成有声语言外,还要参与到节目的策划、撰稿、现场采访等环节中区。主播是整个新闻节目的把关者,不仅参与新闻节目制作的每一个环节,而却具有最终的决定权。

电视新闻节目的播出(录制)阶段:导播、现场导演、视频切换、音频切换、摄影师、灯光师。

电视新闻节目编辑流程:分为两类,一类是日播或周播的常规电视新闻节目:

(一)常规电视新闻节目:.策划阶段。确定选题应考虑的原则:1.注意新闻选题的新闻价值。要符合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即新鲜性、重大性、异常性、接近性、趣味性。2.注意舆论导线的需要。任何一个时期的社会

都有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发挥自己的“喉舌”作用,合理引导群众,有效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3.注意受众的需求。一是对信息的需求,二是对知识的渴求,三是娱乐需求,四是生活需求,4.密切关注其他媒体的报道。当代新闻媒体的竞争无外乎就是“快”“准”。新闻素材采集阶段。后期编辑阶段。成片的送审与播出阶段。 一类的大型专题直播节目。1.确定选题;2.前期准备;3.直播方案申报;4.构建直播团队;5.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6.直播现场的设计与考察;7.工作台本的制定;8.直播准备阶段;9.现场直播。 ·电视纪录片编辑能力训练

一、获取选题

(一) 获取选题的路径

1.来自上级布置的任务和集中策划。 2.来自其他的媒体; 3.来自观众;

4.来自编导生活中的发现和感悟。

(二) 题材的价值标准 1.是否具有史料记载的价值; 2.是否具有社会普遍性; 3.是否具有人情味 4.是否新鲜,具有趣味性

(三) 题材选取的实务化过程

·调查时步骤:1.了解相关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知识。2.查找观摩相同题材或相似题材的同类型片子。3.深入拍摄现场实地研究。

·调查手段:1.现场调查;2.采访谈话,社会中对立的两极,对于某个问题持完全不同观点的人士;4.拍摄地当地的居民好了解情况的群众;5.某领域权威的领导或专家。·调查那内容。

(四) 影响选题的因素

1.创作者的知识结构和对同题材的把握

能力。2.观众的审美期待和欣赏趣味。 3.题才的内在意义和价值。4.题材的可拍性。

二、组织创作团队

三、策划文案写作

(一)拍摄计划书

(二)拍摄大纲

(三)拍摄进度表

(四)设备清单

(五)预算草案

四、物资准备

(一)摄影录音器材的准备

1.电视摄影机,2.三角架.3.监视器4.收音话筒

(二)摄制组成员食宿和交通的安排

五、实训练习 第六章

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关系:电视专题片是中国电视界一个约定俗称的名称。目前在国内,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二者之间的关系以“等同说”“从属说”“独立说”“怪胎说”等说法为代表。 电视专题片的类型:

(一)按专题片的内容划分人文类、社会报道类、自然环境类。

(二)按专题片的风格划分为纪实类与写意类,中央电视台教社衷心主任高峰将专题片分为纪实类、表现类、思辨类。

(三)按专题片的结构分旁白加画面的主观式、由采访构成的采访式、既无旁白也无采访的纯观察式、由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互动构成的反射式。

(四)按专题片的播出形式来划分:报道类专题片、栏目类专题片、非栏目类专题片、其他类专题片。 电视专题片的美学特征: 1.纪实性, 2.艺术性 3.思考性。

第3篇:电视新闻编辑

第一章

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二、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三、什么是电视新闻编辑? 第一,电视新闻编辑是电视新闻节目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工种。作为一个工种而言,电视新闻编辑是节目的把关者、生产者与播出者。他负责节目的构思、采访、后期剪辑、合成等一系列的工作,甚至,还有可能负责节目的经营。

第二,电视新闻编辑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节目的制作环节而言,电视新闻编辑主要是指电视新闻节目的后期制作阶段。

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是节目艺术和电视技术二者的结合。

四、所谓大编辑部机制,就是把整个频道、整个节目甚至一次报道都当作一个有机的系统,以整个频道、节目甚至一次报道为管理单元,由一个大编辑部来对新闻资源进行统一协调、配置,统一策划,统一调度,进行新闻素材采集工作,将反映同一内容却不同角度的节目同归在一个频道或一个节目、一次报道中,使节目的制播充分体现一种整体性,展现新闻的深度性和深刻性。

五、栏目及其基本特征 所谓栏目,是由固定主持人主持、内容主题明确、风格和形式统

一、定时定量定期播出的节目单位。

栏目的基本特征是:固定的节目主持人;定时定量定期播出,定时就是固定的播出时间,定量就是固定的时间长度,定期就是固定的播出频率;相对稳定的节目定位;固定的目标收视群体;统一的风格和形式。 第二章

一、电视的构成元素包括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

二、视觉元素包含的内容及其功

能或作用

视觉影像是电视对受众最具冲击力的传播手段。在电视屏幕上,视觉元素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形态。 视觉元素主要包含:

1、画面画面就是记录新闻事件有关信息的动态影像。

作用:(1)再现。第一,再现现场(现场环境), 以现场视角去报道新闻,用纪实

的手法去拍摄新闻 。第二,再现过程(关键情节),情节是新闻事件的主体,而那些能够反映事件核心进程和本质特征的关键情节更是新闻报道的主体,当然也是电视画面展现的重点。第三,再现细节,细节能够揭示事件表面背后的隐藏信息,能够昭示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例如:报道中人物的手势、动作、神态、表情、语气、语调等。(2)实证。电视画面因其直观性、连续性而具有很强的实证功能。(3)表意。画面的组接可以产生新的意义。

2、屏幕文字 (字幕) 字幕是很重要的视觉符号,虽然附属于画面却具有独立的表意功能,能有效弥补画面信息传达方面的不足。

字幕的功能 :(1)提示(新闻标题、要点提示 )强调性字幕,主要是对画面或语言解说所表达的意义、重要论点等的强调,以引起观众的注意。(2)补充说明性字幕,主要是对画面作辅助性介绍。如人物身份、时间、地点等事实要素(3)传递新信息(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屏幕下方的滚动字幕新闻 )信息性字幕,主要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单元传达某种相对完整的信息

3、图表、图形和动画

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字、地理方位或者新闻人物、新闻事件之间复杂的关系等,光靠语言、画面和文字无法解释清楚,或者不便于受众理解,这时就需要绘制一些图表、图形,甚至要制作动画来加以形象化处理。

4、照片或者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有关的实物资料

有些新闻事件,当时没有拍摄下来,通过电视画面显然无法表现。这时可以借助一些相关的照片或者实物资料。

三、听觉元素包含的内容及其功

能或作用

(一)人物同期声人物同期声是指在拍摄新闻时同步采录的人物讲话。采访形式出现,包括记者的现场报道、与采访对象的谈话、人物的讲话。

人物同期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2个性化的同期声语言。

3通过同期声的追述可以表现过去的形象。 (二)环境效果声

环境效果声也称为实况音响或者背景声。 体现现场环境表意性

比如公鸡打鸣,狗的叫声,救护车的嘶鸣,钟表的滴答声等。(三)旁白解说

旁白解说主要通过记者或播音员的有声语言来表述新闻事件。它主要用来解释、议论、介绍背景、表达作者观点、补充画面表达多义性的不足等。

(四)音乐包括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在专题片渲染情绪、烘托主题时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电视新闻节目主要分为三类:

(一)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新闻中最常见的节目形态,在真实、客观的基点上,旨在迅速、广泛、简短地报道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件通常,是电视新闻报道的尖兵。由于它天天同受众见面,影响面广,人们习惯地称为电视新闻,即狭义的电视新闻。

特点:

1、快。如何实现快?第一,第一时间的快速反应,抓核心要素报道;第二,利用编排手段,敢于突破常规,尽快播发;第三,利用技术手段,比如,直播手段,口播报道,飞字幕;第四,报道手段,变结论式报道为进程式报道,在事件还没有最终结果的情况下,随时报道最新进展,利用电视的优势及时追踪报道。

2、短。

3、活。

(二)新闻专题是就某一新闻题材所做的充分报道,这种报道比较详尽而且有深度。它或对新闻事实做出比较详细、系统的解释和分析,或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追踪报道。在时效上,它和消息最为接近,是报道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内容上,它是消息类新闻简要报道的延伸、扩充,是较为全面、深入的报道。

(三)评论类电视新闻是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的意见和态度。

五、深度报道,顾名思义,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它不仅交代事实,更侧重于揭示、说明事实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其后果,它对事实进行解释、分析,使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本质与意义有全面、纵深的理解。 第三章

一、新闻信息的六大构成要素是我们判断新闻价值的主要信号:五个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和一个H(如何)-----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过程

二、显性信息和隐形信息

1、显性信息显而易见,比较容易确认;构成新闻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 :"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

隐形信息需要对新闻事实做进一步的深入挖掘 ;隐藏在事实的表象之下: "为何(Why)","如何(How)"

三、新闻价值判断的两个维度:

1、绝对价值——透过新闻事实本身所传达出来的原生信息考察其作为"新闻"所具有的基本价值

2、相对价值——将单一的新闻事件放到整体的传播环境中去考察,衡量其在整个传播环境中所具有的价值

3、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的统一

四、判断新闻的价值标准一般有:时效性(包括时间性与新鲜性两层意思。·时间性:发生与被报道之间的时间差。时差越小,时间性越强。信息时代,要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出报道。新闻事业发展史即是争取时间性的历史。·新鲜性:新闻报道的新鲜感,表现在内容、视角、切入点、形式、主题等方面)、重要性(事实对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工作及国际政治生活、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影响的大小)、显著性(是指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具有引人注目、非同一般的意义)、接近性(核心是指新闻事实与共同主体特别是接收主体的各种“距离”关系)、趣味性(奇特反常幽默的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喜闻乐见的意义)。

五、对新闻的绝对价值产生修正

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受众、目

的、语境。 第四章

一、导语的功能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导语往往以主持人(播音员、记者)图像口播的形式出现。导语的两个基本功能:吸引受众和揭示主旨。

二、正文写作的结构

正文是对导语的深化和补充。它要对导语中涉及的新闻要素做进一步的注释和充实,对导语中没有涉及的新闻要素要做交代和说明。电视新闻正文写作的手段不仅仅是文字,还包括现场画面、同期声等声像手段。结构:按照逻辑顺序展开的结构、

三、电视新闻报道中细节的功能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报道的可信度和真实性(2)揭示主题

(3)表现情感、塑造形象(4)渲染气氛(5)增强可视性

四、电视新闻中背景材料的运用要注意的方面

1、服从主题的需要。背景是依附于主题而存在的,所以背景的运用要根据主题的需要,要简明扼要而不喧宾夺主,如果面面俱到,反而会冲淡主题,给人以主次不分之感。

2、立足于释疑解惑

3、与报道主体有机结合。第一,紧扣主体,服从并服务于主体表现的需要;第二,背景材料的选择要精当,不能不加选择地一股脑儿往上搬;第三,背景的运用要灵活,要有机地分散到报道的不同部分,大段的背景会打断报道主体发展的逻辑线索。 第五章

好的故事应具备哪些特质?

1、好的故事以"人"为灵魂

对于受众来说,“人”总是新闻报道中最富感染力的因素之一。在一个故事化的电视新闻报道中,我们所见到的"人",应当是具体的、鲜活的。

2、好的故事以"情节"为主体好的情节一般具有如下特质: 一是新闻主角的代表性言语和行动; 二是典型的时空环境;

三是新闻主角的言行与典型环境之间的戏剧冲突

3、好的故事以"细节"为血肉 一是细节首先是可视的形象 二是细节折射事件的本质三是细节往往是情节中的兴奋点

4、好的故事有戏剧冲突

一个好的新闻故事应当具备一定程度的戏剧冲突,只不过产生这种冲突的矛盾主体都是真实存在的第六章

一、电视新闻栏目编辑的基本意

(一)全局意识全局意识是栏目编辑意识的宏观体现

1、宏观传播环境

国家的法律法规、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2、本媒体一段时期的传播重点

3、新闻栏目的整体布局

(二)责任意识栏目编辑要时刻考虑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要坚持原则,吃透两头;要维护个人权益;要防止不良模仿 平衡意识

(三)平衡意识是大局观的另一种表现地域的平衡,领域的平衡,形式的平衡,力度的平衡,观点的平衡,热度的平衡

(四)栏目意识

1、注重对栏目风格的凸显

2、着力于栏目整体形象的塑造

3、增强竞争意识、展现栏目实力

(五)人本意识

1、受众意识

(1)栏目设置栏目的定位、题材的选择、表现的手段

节目处理抓住百姓关注的新闻点,突出新闻与百姓的关联性;用具体的形象和生动的语言解释专业内容

2、人文关怀

(六)评论意识

新闻不仅要提供关于事件的客观信息,而且要提供关于事件的意见性信息 新闻评论是媒介树立权威、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

栏目编辑应当善于利用电视新闻的传播手段为评论服务

二、“峰谷技巧”

每次新闻传播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包括重要的突发性的新闻作头条,即从高蜂开始。新闻节目表越往后,新闻的紧迫性和新闻价值也就越小,但是在低谷状态下,应该找到一种办法来一个转变,使节目再回到高峰状态。第七章

一、新闻策划是对于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形式、程序、时机、角度等的策划。

二、新闻报道常见的形式 (1)集中式 好的报道角度 一定的规模 (2)连续式 追踪报道 系列报道 (3)特别报道 特别的时间

特别的组织

(4)日常的单篇报道

三、什么是占有率、收视率以及

二者的区别

1、收视率(rating):指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受众人数(或家户数)总体的百分比。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受众总人数或家户数)×100%。一般收视率调查机构所界定的总体,通常是指调查区域内被电视信号所覆盖的拥有电视机的全部人口或家户。

2、占有率(share)是指特定时间段内收看某一频道(或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打开电视机总人数(或家户数)的百分比。即:占有率=(收看某一频道或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打开电视机总人数或家户数)×100%

3、区别:收视率考察的是某一时段的频道或节目在整个电视市场上的分量,是一种绝对指标;而占有率考察的是某一时段的频道或节目在特定(同一时段)电视市场上的分量,有时也被称为收视份额,是一种相对指标

四、吊床策略和搭帐篷策略

吊床策略指在编排收视率相对较低或不容易预测的节目时,在该节目的前后编排两档很受欢迎的节目,其情形类似吊床,两端高中间低。

搭帐篷策略指将一个收视率高的节目安排在两个影响比较弱的的节目中间,以期第一个节目的收视率会因为人们要收看第二个节目而呈上升趋势,而第三个节目也会受益于第二个节目的高收视率。 第九章

蒙太奇的定义与表现形式

(一)定义

蒙太奇,这个词来自法文的“组接”,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原意是“安装、组合、构成”。把这个词借用到影视创作上来,就是将前期拍摄下来的许多镜头按照一定的的目的和程序排列、剪接在一起。这种镜头组接的技巧,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蒙太奇,即作为技巧的蒙太奇。另外,蒙太奇还是影视美学的一种观念,它贯穿于影视创作从构思、选材直至制作的全过程,是一种影视艺术的构成方式和方法。

(二)表现形式

1、平行式蒙太奇

同时异地进行,互相呼应,互有联系,彼此促进刺激,类似传统评书中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2、对比式蒙太奇

3、复现式蒙太奇

4、交叉式蒙太奇

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内容的镜头交叉地组接起来,两个动作构成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奏感,造成惊险的戏剧效果。它与平行式蒙太奇有相似之处,区别在于交叉式蒙太奇中不同戏剧因素的关联性更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互相交织,最终汇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高潮。而平行式蒙太奇中线索之间并不发生实质的接触,只有内在的关联。

5、积累式蒙太奇

6、象征式蒙太奇

7、联想式蒙太奇

8、错觉式蒙太奇

9、呼应式蒙太奇

10、前进与后退式蒙太奇

11、时空交错式蒙太奇

第4篇:电视新闻编辑

浅谈电视新闻编辑

柏圣申

电视新闻作为目前新闻传播最快、最直观的一种媒体,已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接受。难怪有人说: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台的“龙头”,只要新闻节目办好了,就能撑起电视台的“半边天”,这话并不过分。那么,如何才能舞好“龙头”,赢得观众呢?笔者认为:电视新闻编辑是关系新闻节目成败的关键一环。

电视新闻编辑不同于报社、电台的新闻编辑。报社编辑只是编文字稿和设计版面,然而,电视新闻编辑除编文字稿和节目板块串联外,还需要编辑画面、录制解说、加字幕协调等等。电视新闻编辑的这一特性,决定了编辑部门必须有大量的组织工作要做,比如接待、通联,与各有关部门协调等等。但是,要真正编好一组成功的节目,笔者认为,除做好组织工作以外,最主要的是制定报道计划,并组织实施,直到节目与广大观众见面。

电视新闻节目是现实生活的体现,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不是稿件的堆积,画面的组合,更不是让观众欣赏的镜头画面,而是体现党的宣传方针,体现办节目思想的结晶,如果在这一方面出现偏差,就会使新闻宣传出现负效应,甚至会引起误导,给党和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基干这一点,要使新闻节目做到有思想、有水平,引导观众积极向上,制定宣传报道计划尤为重要,这也是关系到新闻宣传成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说,编制宣传报道计划,是编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假如没有宣传报道计划,只坐等来稿,有什么播什么,那么,新闻宣传肯定是杂乱无章的,节目也肯定办不好,办不活。

那么怎样制定宣传报道计划呢?宣传报道计划从宏观上讲包括宣传总的指导思想和不同阶段的报道重点。从微观上讲分为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但是从新闻节目的特点看,有的台一天一组,还有的台二天甚至三天才播一组新闻。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在制定报道计划时,要注意每组节目,要有一个重点,外采记者要围绕这一重点来组织报道,这样做,才会给观众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首先要吃透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宣传指导思想,摸准上级或同级党委、政府现阶段的工作重要,然后分头到各有关部门调查采访,有针对性的汇总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报道计划,做到每组新闻有重点,条条新闻有着落,要形成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报道计划,部主任、各协调部门必须付出巨大的劳动才能完成。在这一点上,新闻部(报道部)是能否顺利完成任务的先锋,他们的工作永远处于忙乱之中,因为他们上联系领导机关,下心系广大观众,就像十字路口的交警一样,处在各路人马的交汇中心。因此,做为新闻部主任这一角色,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充分的时间学习、研究和思考,真正起到忙而不乱、指挥若定的中心作用。但是,新闻节目到底办的如何,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台的领导集体,特别是第一把手的领导水平和政治素质,这也决定着他们付出劳动的多少。因此,济南电视台及所管辖区(县)各台把电视节目精品工程做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就是基于这一因素。

新闻编辑工作,从宏观上讲是实现新闻传播的中心环节;从微观上,一次新闻节目的编辑工作也是该节目播出的中心环节。因此处于“龙头”节目、“龙头”位置的责任编辑,对准时完成节目制作播出,是衡量责任编辑完成任务、工作干得是否漂亮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责任编辑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业务基础,与各部门密切协作,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编排工作,及时把稿件、画面、串联单、提要等分别交给播音、制作、字幕等有关人员,让他们用最快的速度熟悉资料,充分做好播前的准备工作,详细交待制作要求,节目制作起来,既顺利又避免出现差错。

总之,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及繁杂、又极具政治性的工作。只要编辑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实质,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倾听观众意见,密切与观众的联系,就能编辑出高品位、高水平让观众喜闻乐见的好节目。

摘要:作为一名电视编辑,要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

到了21世纪,随着社会文化、信息交流的快速发展、变革,社会变动速度加快、新事物不断涌现,新观念层出不穷,社会信息量骤增。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除了应具备新闻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敏感性、较深的洞察力、较新颖的思路,有较宽泛的知识面,对各方面的知识要做到略知一二。这样才能制作编辑出有深度、有层次、有思路的优质的新闻节目。

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明辨是非能力

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用“德”“学”“才”三个字来概括。“德”是指电视新闻编辑要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甘当无名英雄的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学”是指电视新闻编辑要有广博的学识,新闻编辑作为信息传播的中介应当具有较好的文字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应掌握专业知识。“才”是指新闻编辑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越复杂的活动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越高,包括策划能力、组织能力、编写能力等等。

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编辑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善于见微知着、明辨是非。如果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不强,对那些论点或是过于片面、或是与国家的大政方针不相符合的新闻没有严格把关,致使这样的新闻播出,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既影响国家政策的实施,又误导广大读者,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二、积累生活素材和提升专业技术知识的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闻编辑应不断进行知识储备,因为广博的知识能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电视新闻编辑每天面对的新闻稿件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多个角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科技、文艺、体育等,可以说是内容繁多,包罗万象。只有博览群书,处处留心,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善于积累生活素材,并且不断更新知识。其次,还要有熟练的专业技术知识。要注意检查和核对稿件与画面的情节内容和基本事实两个方面有无差错,前后有无矛盾,是否合乎情理,是否违反科学,有无虚构、添加、嫁接或“张冠李戴”等现象;同时,还要注意把好文字声画关。因此要求熟练地掌握改稿配稿,画面组合,制作标题,内容提要等技巧,要懂得录音、录像、复制等技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编播的速度和质量。

三、不断提高为受众服务的能力

受众对电视人来说,就是他们要争取的市场。电视新闻观众的多少,决定着收视率的高低,从而影响电视新闻事业的兴衰。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不断提高为受众服务能力,牢固树立为受众服务的思想。深刻了解满足观众需要,才能促进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

四、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新闻编辑的生命。新闻编辑要从适应观众心理需求入手创新报道内容和方式。一是判断哪些信息最有新闻价值,二是要在文字上下工夫,三是采取会内外结合的方式,如每年的“两会”新闻。我们的镜头不单对准会场内,当涉及到各行各业大好形势的内容时,我们的镜头就对准了场外的工、农、企等行业改革的现场,解决了过去那种会议报道围着人头转的现象。四是头条的选择不应按官大官小去编排,对那些紧紧围绕大局,积极弘扬主旋律的新人、新事、新经验、新成绩以及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群众关心的问题的也要编入头条。五是在按主次编排节目的基础上应适当增加对比编排,两种典型的鲜明对照,更加突出了导向意识。六是要注意地方特色和时代性,做到有的放矢。电视编辑创新的意识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高低。

五、组织策划能力

首先,电视新闻编辑应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编辑的日常工作不仅是编稿。还要组稿。同时新闻编辑在组稿时必须重点突出鲜明的思想。

其次,电视新闻编辑还应有高超的策划能力。策划项是既要决策又需设计的工作,而获取信息是新闻编辑决策的前提。媒介的受众定位和功能定位、编辑方针的确定、报道选题和报道方式的确定等等,都要依赖外部与内部的各方面信息。因此,策划主体必须时时刻刻追逐社会信息、行业信息、受众信息等。

六、较强的编排艺术能力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编排电视新闻,例如,在编播节目时,要根据本台的宣传宗旨和观众的收视心理,充分考虑政治类新闻节目与文体娱乐类新闻节目的有序安排,全面、系统地考虑整档新闻的框架、节目的内容,甚至每条新闻的位置以及每条新闻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增添裁剪、删节取舍,使政治类、经济类、文体类新闻节目有序排列,作到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性,从而实现较佳的电视宣传效果,使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更电视化地传达给观众。

七、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

编辑主要是对稿件进行修改和加工,新闻编辑在编辑中会碰到各种新闻体裁,既要撰写评论,又要驾驭各种文字体裁,还要在极有限的时间内加工修改稿件,制作标题,这就要求必须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娴熟的写作技巧。

八、电视编辑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还要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与其他媒介的新闻编辑工作相比较,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其中编辑对象的复杂性和编辑主体的群体性,直接关系编辑工作的全局。而正是电视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着作为一个新闻编辑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九、电视新闻编辑对新闻应有新的认识

过去,人们总是认为,电视新闻只是对最近发生的事的报道,而忽略了它的另一种作用,那就是它传递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传授知识性、趣味性的功能和新闻信息传播功能并不矛盾。这些功能都是21世纪电视新闻的主功能。实现后一种功能,是电视新闻的本份。而传授新的知识,这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电视新闻的功能的一种拓展,一种延伸。众多电视媒体现在都在大家感兴趣的新闻中插播新闻背景。如前不久在全球泛滥的电脑“冲击波”病毒,给众多电脑用户造成重大损失。这时,很多台在新闻节目中及时插播“冲击波”病毒的新闻背景资料,让观众了解到相关的知识,对防范病毒的再次发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电视新闻选题有时也必须着眼于宣传知识性和趣味性,使电视新闻成为快速可视的“大百科全书”。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而言,要想真正把一桌色、香、味俱佳的电视新闻大餐呈现在受众面前,就必须具备以上的基本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电视新闻的工作使命。

由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电视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视新闻界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建立电视新闻自身的编辑学体系。

目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至少在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有关电视新闻编辑学的专著问世。理论界与电视实践之间的隔膜,也许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不能过分地苛求研究者。因为,以报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对于以形、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新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即使电视新闻工作者自身,也未必能识“庐山真面目”,除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外,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因素。每个人站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那么,认识的高低、理解的深浅自然也就不一样。记者偏爱自己发回的消息,编辑更看重多条新闻排列与组合;摄像师呢?对于画面的讲究不亚于一个严肃的画家。他们在本岗位上都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但他们很难独立地将微观的实践转化为宏观的理论。

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因为随着“现场直播”的出现,电视屏幕上的形声可能与远在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

与此同时,电视特技手法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画面的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还有巧妙地安排受众介入某一事件,随时插播微波传回的消息,有意识强化感观效果等等。

概括地说,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开始由简单的排列组合型进入复杂的“创作”型时代。

我们认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是电视新闻学必须研讨的课题。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

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

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的肩头,应该担起三大任务棗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前期:组织、指导。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组织指导要摆在首位。

——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编辑部应该成为记者站和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电视新闻的屏幕建设,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经纬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好务,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中期:编辑、制作。这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可以也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中期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记者拍摄了画面(含现场声),编写了文字稿(含字幕设计),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条新闻。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1.镜头的剪辑;2.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3.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4.画面的技术处理;5.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6.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

这些繁琐的工作,并非一位编辑就能完成的。各道环节的衔接依赖于每个岗位的默契配合。可以这样形容,诸多工作就像宫商角羽徵,各自发出应该发出的音响,才能构成一首完美的乐曲。

后期:控制、指挥。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对新闻播出过程的控制。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在直播式节目,播出过程是最紧张的时刻,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发布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波进入电视的时代,外采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担任导播任务的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地实施。例如,大纲中列有某记者上午10时采访香港客人访问武汉的消息;而在12时或晚些时候的节目单中,则会清楚地写上拟就的稿件题目,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名字、消息的长度以及在第几条播出,该节目编辑带的序号等。

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它不仅将每一个时段的节目界定在固定的时空里,而且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口播消息的最后发稿期限,这个时期,一般确定在播出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太推后了,就可能影响整个新闻的播出。

突发性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者及时切入。

插播消息,意味着要打乱原来拟定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

电视的版面,时间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19:00时的新闻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时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说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待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连续性有时还表现为,同一题材的不同角度,某一事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随时都可以将记者在现场播报的信息编排到整块节目的某一空间。

一般说来,在一天的最后一个时段新闻中,编辑不妨将当日发生的重要事件,回顾一番,评述一番。值晚班的记者针对一些有社会影响的消息对受众反响的采访,在这个时段里播出是十分贴切的选择。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记者抱怨,摄制的许多素材,白白地浪费;在电视新闻实现滚动播出后,这种抱怨,就会减少,因为,那些未能采用的素材很可能由编辑排到另一个节目单中。

编辑应该具备这样的功夫:将超过既定播出长度的节目缩短,将达不到播出长度的节目延长。对庞杂的素材进行合理提炼,从剩余的材料发现“精华”,当然其中需要节目主持人和节目制作人的鼎力配合。

其三,新闻类节目的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往往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中间穿插有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等,所以,受众不会因重复而感到腻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时间段拥有不同的观众面,对某一新闻的延伸和展开,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通常情况下,重要的新闻先抢发消息,来不及配制图像或制作“成套新闻”的,就采用“独白式报道”(记者拿话筒在现场直接播报),或者根据电传文字稿由节目主持人口播。在播发消息的同时,最好预报一下在什么时间播出相关的新闻专题、跟踪式报道或现场直播等。这种方法,专业术语称之为“立体式报道”,即轻重武器同时“攻击”目标。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不难看出,电视新闻的编排可以根据原料和佐料的供应情况随时修订“菜单”(节目单),同时可以一菜几吃(一个新闻事件分期传播);也可以玩特殊的拼盘,同样的原料做出不同的菜来(多种电视宣传手段一起上),这些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在了解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普遍原理后,并不意味着我们掌握了“编排”这门学问。换句话说,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

电视新闻编排中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

“艺术”地进行传播,从一定意义上讲,有益于适应受众“心理”,而受众“心理”则规范着“艺术”行为。报纸的受众是读者,因此,它的版面结构更多地考虑“空间”的规划;而电视接受者是观众,对于时间的认同,则是至关重要的。

报纸率先问世,它将“空间存在形式”的编排“艺术”转嫁给“时间存在形式”的电视。若干年后,这种沿袭仍然留有痕迹,最突出的表现在忽视了电视形、声兼备的特性和不可重复阅读的局限,忽视了“时间”可以创造出“节奏”的优势。

让我们先看看头条的选择。电视的头条从时间上看,最先播出的那一条,或者说列在节目单第一条的自然就是头条。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最重要的”。

报纸认为的“最重要”并不能代表电视的看法。比如,一篇“社论”,一位领导人重要讲话,一些典型经验,报纸将其摆在头条无可非议,而电视则不然。我认为,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时段新闻“头条”时,至少要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1.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有些消息,从内容看是重要的,但当天的报纸已刊出,电视就不应该视为“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它曾经引人注意过;有些消息,虽然题材重大,但时过境迁,记者无法拍摄第一现场,也不应视为“重要”,因为它未能体现电视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所谓“最引人注目”,对电视来说,就是“最新的、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

2.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发。[美]特德·怀特等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

制作》一书中,将电视新闻节目想象成“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他说“每次新闻广播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即从高峰开始”。这一想法当然是合理的,但如果“新闻节目表越往后,新闻的紧近性和新闻价值也就越小”,那么观众就会索然无味地关掉电视机或另换频道。因此,应该找到一个办法,让观众感到每个时段新闻中随时都可能有“高潮”发生。目前广泛采用的“本台最新消息”或“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就属于这种“办法”之一。实际上,在实现“直播”后,有时也很难将最重要的摆在“头条”,只好“头条”屈居其他位置了。

3.要随时变换编排方式。一成不变的编排节目,会让观众厌烦,也会让观众忽略既定收看时间以外的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为例,前20-25分钟,是国内新闻,后10-5分钟是国际新闻,而国内新闻,常规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这种格式,多少年不变,毫无疑问对收视率有所影响。

“山峰、峡谷、山峰、峡谷”这是一种编排法;“峡谷、山峰、峡谷、山峰”这也是一种编排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新招应该经常推出。当然,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什么样的内容,确定什么样的编排方式,就不会使人觉得故弄玄虚。

电视编排“艺术”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蕴含在相对时空中的“节奏”。

特德·怀特说:“节奏意味着新闻节目要保持流畅,不能迟滞或令人厌烦。”在具体操作上,他认为“要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地混排。”

“混排”只是最简单地形成“节奏”的方法,“节奏”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编辑工作的方面。

从小的方面讲,如“成套新闻”、“现场报道”的剪辑技巧;一条重要新闻配发评论的长短、风格等,都需要考虑到“节奏”。试想一下,如果一条“成套新闻”的长度为1分20秒,而前面1分钟是录像加解说,后20秒是现场采访,能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吗?

从大的方面讲,新闻与新闻的联结,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三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在三条长新闻插入两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有时由节目主持人利用串联词间隔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节目段落的起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

此外,报纸排版中许多有益的经验我们也要吸取。比如,集纳式报道棗将同一类型的消息连缀到一起,形成相应的声势;对比式编排棗将正反两类有关联的消息对应,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穿插式汇编棗选取甲乙或更多消息中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进行综述,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等等。

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成规;有成就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五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除了必须有其他新闻媒介的编辑相同的思想、文化素质,还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呢?

第一,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第二,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第三,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了。

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第四,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电视新闻的播发有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那么,便要求编辑迅速作出反应,是否发、如何发,都须在短时间内决定。需要表明编辑部看法的述评部分,如果来不及写稿,则由编辑拟定腹稿向节目主持人转述,而后,直接见诸屏幕。

第五,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电视新闻飞入千家万户,千家万户都可以介入电视新闻中来。“双向传递”的实现,更要求我们的编辑成为社会活动家。

经验告诉我们,同社会各个层面接触得越多,越能及时获取新闻信息。这对于编辑们制定报道计划、编写播出大纲是极为有益的。

以上五个方面的基本技能,是衡量一位编辑能否胜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尺度,但是,我们千万不能用“基本技能”来涵盖一切。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不可没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奉献精神;不可没有“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操;不可没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可没有“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

希望有志于斯的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研究电视新闻编辑学。

第5篇:新闻编辑岗位职责

新闻编辑岗位职责

【篇1:运营部新闻编辑岗位职责、岗位描述】

logo 公司口号 新闻编辑岗位职责

运营部新闻编辑岗位职责 1 |

【篇2:浅谈新闻编辑的把关职责】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新闻编辑的把关职责

作者:史力

来源:《新闻世界》2014年第01期

【摘 要】由于记者在前方采写,受时间和个人视角的约束,常使稿件存在各种瑕疵甚至错误。一旦带有错误的新闻见报,轻则让新闻本身的价值受到损害,重则会酿成新闻事故,造成不良影响。编辑是新闻活动的后期阶段,编辑的一大职责就是对记者的稿件进行“把关”,确保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做到准确无误。本文对编辑如何做好“把关人”进行探析。

【关键词】编辑 把关人 职责

谈到新闻工作,通常会用“采、写、编、评”四个字来概括整个新闻活动,可以说,这四个字极其精炼地表达了新闻活动的主要过程。从字面意思看,都很好理解,前期的两个阶段——采访与写作,一般是记者完成;而后期的编辑与评论则交与编辑审稿(这里包括报社最高一级的老总看板、签样)和专门的评论员(有的记者也会担当评论员的角色)发表评论,对某一新闻事件做更深入、细致的分析,以引导受众对新闻事件有更加理性和全面的了解。

一、对基本新闻事实的“把关”——力求准确

这是新闻编辑们把关的第一步,也是把关的基础。

所谓基本新闻事实,就是组成某一新闻事件的单个新闻事实。我们都知道,现在报道的新闻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单个的事件,而通常都会由几个子新闻(或曰单个新闻)组成。因为现在的受众对新闻有更高的要求,除了要知晓当下发生的事件外,还要求对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都有所了解,这就要求编辑们在审阅记者的稿件时,对新闻背景、新闻由头都要有所知晓。笔者经常会接到夜班值班编辑的电话,反复核对文中的一些基本信息,小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大到该事件的背景等等,不放过任何一个基本的信息点,力求做到对基本新闻事实的准确报道。

二、对整个新闻事件的“把关”——整体真实

【篇3:新闻编辑部职责】

新闻编辑部是展示研会风采的重要窗口之一,承载着以文学服务于研究生会的使命。以下为新闻编辑部主要职责:

一、写作新闻稿及活动拍照、摄像。

通过文字和图片对研会及研究生学院举行的重大活动进行新闻记录,借助校内外媒体宣传我校研究生会的风采。

二、出版《凌峰》杂志

以“为我校研究生学术交流提供平台,丰富研究生生活,宣传团学工作动态”为宗旨,负责我校研究生《凌峰》杂志从征稿、审稿、校对到出版、宣传的全面工作;同时负责“太原科技大学凌峰杂志”博客维护。

三、举办相关活动

征文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由编辑部内部会议拟出征文形式,话题和评审人员以及奖品等,并向各部提出配合需求。

摄影大赛每学年举行一次,配合国家或学校时事背景,拟出大赛主题,倡导同学们用相机记录那些触动人心的时刻,与他人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

举办其他有利于提高我院研究生素养、丰富研究生生活的活动。

四、积极配合研究生院和研究生会的相关工作,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第6篇:电视新闻编辑记者要具备策划意识

电视新闻编辑记者要具备策划意识

时间:2010-05-31 19:10:00作者:;来源:

● 温霞

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就是指在确定了新闻线索或报道思想之后,对即将实施的新闻活动做深度、广度的综合分析,周密地安排布置,以使新闻产生最大的社会影响力。那么,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的策划意识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在新闻选题中具备策划意识

1.编辑和记者所从事的工作既是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又是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好的新闻从业者要具有对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敏锐观察力和及时的信息捕捉能力。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进行选题策划,才不会犯方向性错误,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例如在招远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招远电视台围绕市里的中心工作,精心组织策划“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金都经济和谐发展”系列宣传报道,深入宣传报道了招远市各行各业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弘扬了主旋律,受到了有关领导的肯定。

2.了解民众关注热点,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策划选题的努力方向和表现视角。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加强与观众的沟通、交流,成功的策划正是基于对群众生活的关注和理解才备受群众关注。例如冬季供暖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百姓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去年入冬以来,我们围绕这个问题,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寻找切入点,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地了解有关情况,采编了系列专题报道《又是一年供暖时》、《供暖:暖心还是暖身》等。节目播出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冬季里的温暖。

3.在宣传政策和关注焦点的同时,平时可以进行舆情调查,全方位搜集群众的需要及关注点,精心策划一些选题,从而保证新闻节目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同时,电视新闻工作者为了搞好选题策划,应努力提高自身政治和业务素质,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并加强知识积累和信息积累,策划、整合出高质量的新闻节目。如笔者策划采制的系列专题节目《露天烧烤何时休》,与城管、公安、工商等部门配合,共同出击,不仅很好地解决了露天烧烤存在的问题,也让老百姓看到了政府处理此类事情的决心,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在组织采制新闻作品时具备策划意识

1.为了使新闻节目有一个整体的思路,组织哪些稿件来构成框架和体系,是新闻工作者要细心思考、揣摩的一个课题。编辑应主动出击,大量全面浏览新闻,经常深入有关部门,挖掘一些比较鲜活的内容,对各类新闻事件的整体印象和背景有充分的了解,

这样才可以从宏观上把握新闻稿件的基本走向。编辑、记者如果只坐在办公室,有什么稿件用什么稿件,势必使工作陷入被动,难以编排制作出有深度的新闻节目。

2.策划意识还应体现在新闻作品的创新上。采编人员每完成一件精品,都是用创新意识,“众里寻它千百度”,辛苦寻觅、艰苦思索、刻苦琢磨的结果,任何精品都离不开一个“新”字——或题材,或手法,或角度等等,总有让人耳目一新之处,这正是精品的亮点或卖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总吃别人嚼过的馍,从内容到形式,既“陈词”又“滥调”,这样的作品永远不可能受观众欢迎。

3.策划意识还应该在“深”度上下工夫。这个“深”,包括思想的深刻、分析的深入、细节的深挖以及背景的纵深开掘等。任何新闻事件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事件的各个方面都有复杂的关系,如何把握全局,使事件朝着好的方面转化,更需要编辑、记者具备策划意识。这种意识,不仅使新闻报道更有深度,也能使编辑、记者在事件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在新闻作品的编排中具备策划意识

1.新闻编排过程中,要具备策划意识,强化新闻节目的系统观念和整体意识,才能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新闻节目的基本职责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做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由于时政新闻多限于会议新闻、领导活动等,表现手法单一,所以在编排这样的硬新闻时要注意搭配软性社会新闻、文化体育新闻、社会趣闻等,激发观众的兴趣,以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2.在新闻节目中,不可能每条新闻都能引起观众的长时间注意,如果把新闻节目编排得有起有伏,就能更好地刺激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这就要求节目的题材、形态风格应该多元化组合,交错配置。如在节目中设置“板块结构”,合理使用间奏等,使节目富于变化,便于观众接受。招远电视台《金色家园》栏目定位时,首先清晰栏目板块结构,不到十分钟的节目,我们用分板块来达到播出时间短、新闻信息量大、反应速度快的目的。

总之,策划应成为每个电视编辑记者的一种必备意识。每个电视编辑记者都努力培养、激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策划能力,电视新闻节目才有可能常变常新。(作者单位:招远电视台)

第7篇:新闻(记者、编辑)思考题

新闻(记者、编辑)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

1、

2、

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

3、

4、

5、6题)

1、如何理解媒介权力?媒介权力的实现路径是什么?

2、试述建立中国广播联盟的意义及其作用。

3、谈谈近年来中国电视新闻报道表现出来的主要变化?

答:

(一)报道主体与媒体话语权

2010年新华社正式染指电视,兴办“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2010年元旦,新华社在香港开播第一个直属台,既有动态栏目,也有专题新闻。与CNC交相辉映的是跨媒体“巨无霸”——中国网络电视台。2009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正式开播。CNTV属于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

但目前看,二者在话语权上“错峰争权”,互避锋芒。CNC与CNTV从本质上说都是视频网站,但二者以占有强大的政治资源而与普通的视频网站区别开来。

(二)新闻理念和报道手法走向成熟

在报道的内容上:向深度广度和受众嵌入度拓展。主要表现为:一是灾难性事件中,电视记者的“人本思维”回归,“自我定位”更加明确。二是对于世博会这种持久战,孤军奋战式散兵游勇作战方式肯定会造成内容重复、重点缺失等现象,而各路媒体组成一股合力,各显优势而资源共享则无疑会使电视新闻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常保持续生命力。

报道效果:在更新传播方式和传播布局中提升。

具体表现:政经新闻民生化,可看性增强。目前各类新闻的宣传功能越来越被淡化,也可以看做是宣传技能的提高。民生新闻主流化,影响力提高。

4、崔请论述植入式广告的优势与缺陷。

答:优势:(1)广告到达率高。

(2)广告覆盖面广。

(3)广告干扰度低。

(4)打消观众戒备心理,更易被接受。

(5)明星效应,对消费者影响更大。

(6)生命力强,广告传播时间长远。

(7)广告成本相对较低,性价比高。

(8)广告媒体曝光率高。

缺陷:(1)分散了观众注意力,甚至引发反感。

(2)商品的功能或品牌的内涵受情节限制无法充分或正确表达。

(3)广告及其表现的品牌和产品在游戏中是配角,损害了品牌形象。

(4)品牌的适用性范围较小。

(5) 植入式广告增加了广告主的风险。

5、请简述网络媒体舆论引导方法。(舆论的目的是让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它的功能是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既定的公众的共同意志,符合公众的共同利益。舆论的作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存在高低之分、好坏之别。衡量舆论质量的标准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长期与短期的结果等。所以,网络这把双刃剑,既可以用自由开放塑造地方政府社会控制的强力形象,也可以用狂热暴力凸现地方政府社会控制的无能形象。

由于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等特点,因此,大众媒介与舆论导向就有着必然的联系。大众媒介在现代社会具有最直接、最频繁、最普遍地反映公众意见的舆论表达作用,它逐步从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众的代言人、民意代表的地位,成为“广泛的、无名的社会舆论的工具”,即“拟态公众”。大众媒介在舆论领域扮演着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双重角色,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的主体。这就引发了我们对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视。

在传统媒介中,引导舆论是其重要的职能,就像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所指出的那样:“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现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媒介环境,面对“人人都可能是记者”的网络时代,舆论引导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则更加突出。

方法之一:在信息的传递上,大胆依靠新媒介的“快”。对于传统媒介来说,报纸有印刷流程,电视有线性收看,要说时效性都不及新媒介来得快。奥运期间,中国移动的奥运手机报每天读者超过1 200万人,手机“即拍即传”技术,使摄影记者可将照片以平均每6秒一张的速度传到后方编辑服务器上,并迅速传遍全球。因此,有能力自己办网站或者与互

联网站有合作的传统媒体,都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多渠道、零距离的技术优势,组织好自己的报道队伍、报道内容。

方法之二:在事件的解析上,把“意见领袖”的角色扮演好。央视国际在报道奥运会时,最吸引网友的是它的论坛。杜丽痛失首金、埃蒙斯再度失手、刘翔退出比赛、博尔特百米夺冠等,立即成为网络热议话题。这时的媒介就由两条逻辑线组成:一是传统的现场节目播出和必要的当事人访谈;二是众多来自四面八方的网友参与讨论。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媒体允许民众表达观点,不用离家就能彼此与政治领袖进行沟通。因此,作为媒介的两翼,传统的播出和网上的热议一个都不能少。这种综合的媒介图景展示了传播关系的新变化。

方式之三:在“集体反应效果”上,尽量消散网络的舆论波。集体反应效果主要有以下两类:对令人担忧的、不完全的或者有误导的信息表现出的广泛恐慌;群众暴力活动的扩大或流行。这几年,通过网络传播,引发恐慌和谣言以及民众失序的情况时有出现。网络舆论是一个自我结构、自我发展、按自己的规律运行的自主组织,其中某个不确定因素的偶然活跃,都可能引发一场舆论哗变。因此,消散这些令人不安的社会因素,是网络媒体管理、舆论引导的重要工作。

对于网络媒体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或许,新加坡的做法可资借鉴。新加坡组成了一个由13名资深人士任职的新媒体咨询理事会(简称AIMS),这个理事会在2008年8月发表了《接触新媒体———挑战旧思维》的报告书。报告指出:网络媒体的出现,其中最大的矛盾无疑来自年轻一代所拥护的民主开放,他们不欢迎太多的干预。但是,任何的媒体如果毫无节制,就会出现媒体做审查、媒体办案、媒体煽动群众等“无法无天”的情况。在世界许多地方,这也早有先例。为此,理事会提出以“渐进放宽”的方式,并以普及教育加强公众辨别能力的配合,让网络媒体在适度的管制中向前发展。)

6、目前突发事件的信息披露和新闻报道需要破解哪些难题。(面对风险社会不时发生的各类危机事件,政府与媒体共同选择的方向是信息公开。但两者在具体分工、操作方式和责任边界等方面却存在分歧。比如政府习惯于正面宣传,号召社会配合,媒体却往往因应受众需要,急于发布预警信息;政府必须要着眼大局通盘考虑,而媒体则主要维护受众群体的利益。这样,媒体与政府虽有共同目标,但操作中又存在分歧或相护掣肘的现象。

平衡双方关系,合理划分边界,寻找信息公开与信息调控的平衡,是面对危机时急需破解的难题。

在以往的几十年中,我国媒体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一直是遵从政府要求,将社会稳定和信息的完整放在第一位,这就在客观上导致了新闻的时效性差,忽视了新闻自身的规律。在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疫情之后,这种习惯性作法失去了市场。当时因为政府与媒体没有及时地发布疫情传播和危害的信息,导致各级政府和公众缺乏危害性的认识,更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预防,至使疫情大面积蔓延。在4月20日之后,政府放开了新闻报道,信息得以及时广泛传播,管理者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应对疫情的防护措施,很快就扭转和扼制了疫情。非典疫情前后期境况的不同,让人们深刻理解了信息及时公开的重要意义。

与此相应的教训还有2008年拉萨3·14事件,当时我们国家对事件定性准确、当场处置非常及时、得力,可惜的是未及时让媒体介入发布信息,由此延误了主导舆论的时机,丧失主动权,留下了遗憾。

吃一堑方能长一智。在其后的汶川地震和救灾中,政府与媒体反被动为主动,以颁发不久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指针运作,及时报道新闻,积极引导舆论,其结果是我们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

第8篇:新闻(记者、编辑)思考题

2012新闻(记者、编辑)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

1、

2、

3、4题)

1、简述国内广播产业发展现状。

(一)广播听众群体稳定,驾车听众规模日渐庞大。

根据中国广播调查网研究调查显示,2010年全国城乡居民的广播接触率为59.7%,城乡广播听众总规模达6.6亿人,比2009年略有上升。城市居民广播接触率仍明显高于农村,为64.0%,城市听众约4.1亿。

数据显示,中国汽车行业预计2011年将持续保持增长,预计增长率在19%至20%之间 。由此推算,中国驾车听众规模也将会以每年19%至20%的速度增长。

(二)媒介融合,互联网移动广播跨越式发展。

2011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网络应用使用率排名前三甲分别是搜索引擎(81.9%),网络音乐(79.2%),网络新闻(77.2%)。

(三)地方电台发挥特长,市场份额逐渐提高。

根据赛立信媒介数据2010年研究报告, 2010年广播市场为中央电台、省级电台和市县级电台所瓜分,三者的市场份额分别是10.2%、33.3%、56.5%。全部市县级电台合计在全国的市场份额由上一年的54.9%上升至56.5%,地方电台的市场份额则有所增加,节目样式日渐灵活,取得不俗的成绩。

2、国内地方广播如何走出特色化道路?

答:广播电台在节目制作方面就应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以当地群众熟悉的内容吸引听众,以贴近地方特色的节目取信听众,办出特色节目和名牌栏目抓牢听众。地方电台应发挥浓郁的地方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节目。以东北为例,地方性节目要根据东北实际,浓浓的黑土情怀,东北人民淳朴、善良、勤劳、爽快的特点打造一些具有东北特色的品牌节目。成为地方电台的一

大特征。在这方面辽宁电台《大兵讲故事》、黑龙江龙广电台《叶文有话要说》、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晓声长谈》、辽宁乡村广播《说说唱唱斗秀场》、《俺家来客(qie)了》都已经成为东北地方电台品牌节目。

文艺性娱乐节目明显体现出东北地方特色,比如主持人用东北方言讲笑话、讲故事、二人转节目等。同时,东北地方电台也加强了品牌节目的多样性,使节目样式多元化。

因此地方电台需要充分利用本土优势,体现鲜明的地方性,贴近本地生活、贴近本地群众,秉持“内容为王”办出群众喜闻乐“听”的节目,就一定能够创办出贴近地方特色的优秀节目,赢得听众的信赖和认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控局面。

3、试论媒介与政府的关系。

答:世界上最为理想的媒介与政府的关系是体现出互惠互利的原则,以及享有媒介自由和舆论自由所带来的良性后果。

从各国大量的政治实践中我们可以一窥端倪。一般来说,日常状态下,媒介与政府的关系是一种“共生”关系,既出于双方共同的利益,但又不是完全平等的。在危机到来之际,政府能够制定相关的法规,对由媒介传播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控制;而在平时,政府则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媒介进行管理和规制。

应该说,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我们国家媒介与政府的关系在逐渐重构。总的说来,在从原有的仅仅是工具和喉舌的定位逐渐向政府的智囊、民情民意的晴雨表等多元方向上转化。媒介与政府的关系从单一变得多重,在这过程中,党对媒介领导的核心地位则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巩固,一切具有了与时俱进的性质。具体表现为:

1、党管媒介的原则不变,但管理的方式在变。

2、党管媒介的原则不变,但具体政府部门及公务人员的转变不会一步到位。

4、如何理解目前电视新闻报道在传播方式上强调资源的深度整合?

答:在2011年我们可以发现,电视新闻报道越来越注重全面而深度地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并且都在努力适应新媒体的传播环境。

(一)传媒互动

在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共同推动下,新闻传播效应成倍的放大。微博与电视互动已成为年度电视新闻与新媒体结合的最突出特点。形成了微博提供热点新闻线索,电视媒体深度跟踪的新闻报道方式,以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和可视性。

(二)互联网电视

互联网电视全面启动,电视正式接轨互联网,拓展电视新闻的全新平台。2011年,全国成立了15家网络电视台,网络电视台依托自身强大的电视新闻采编评论资源,独立的网络编辑团队,创建有别于母体的新闻发布平台。

(三)终端跨界合作

随着三网融合的正式实施,电视台与通讯网、互联网多个运营商开始深度合作,手机电视、移动电视、付费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新业态,形成了无线、有线、互联网并举。

另外,新媒介的介入也推动传统电视新闻采编流程变革,实现制播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使得节目制作时间前移,新闻从采集处理到播出的时间更短,时效性进一步提高。

5、你认为人才储备和人才任用对我国电视频道品牌建设起着怎样的支撑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才资源是广电行业的第一资源。电视台的发展,最大的希望是人才强台,最大的困难是人才缺乏,最严重的危机是人才流失。

所有的人才培养问题都必须遵循三个环节,即: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从而最终实现以事业培育人才、以市场磨练人才、以绩效成就人才的道路。

首先必须尊重人才。尊重人才的关键在领导,哪里的领导重视和尊重人才,哪里的事业就风生水起;哪里的领导忽视和淡漠人才,哪里的环境就草木不生。人才最看重被尊重,一旦被尊重,就肯干,甚至肯卖命,这就是所谓“士伸于知己,而屈于不知己”。

虽然引进人才是获得人才的一种方式,但对自身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很多重要的人才就在我们身边,等待慧眼识珠和千锤百炼。

借鉴湖南卫视的人才培养经验,在这里提出如下建议:

1、各电视台及各频道中心、各栏目不定期召开务虚的闭门战略研讨会,请资深制片人为一线记者、编辑授课,交流经验和心得。另外从国内高校、企业、媒体邀请知名专家、教授,甚至从国外请来创意产业的大师级人物开办讲座,提升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制作理念。此所谓“在学习中滋养人才”。

2、由台里拨出专项学习基金,分批派出团队到国外及港台地区等电视制作理念比较领先、原创节目层出不穷的电视媒体学习,到相应的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现场深入考察研究,以求打造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水准的人才团队。此所谓“在培训中强化人才”。

3、通过深入国内、省内各大高校,发现优秀后备人才,建立人才储备库,形成人才选拔的良性循环机制。比如从高校大三学生中挑选培养对象,让他们先到电视频道实习,毕业后试用表现突出的就可以留用。此所谓“在后备中催化人才”。

4、大胆信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遇有重大的新闻事件把年轻的人才队伍派到第一线去,让他们尽早经受实战历练和考验,这是使人才得到迅速成长和提高的最为有效的手段。此所谓“在实战中历练人才”。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媒体行业的人才具有自身的三个特点。

第一是团队协作。电视的创作方式与其他文艺创作方式有所不同,制作电视节目特别是做现代电视节目更多是团体作战,依赖的是整体素质,拼的是士气、人气、激情、活力,比的是勇气和毅力,因此打造富有团队协作精神的精英是首要任务。

第二是个性张扬。业内人才可能都会有些特立独行,很少中规中矩,他们的很多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可能不同于一般人,而这也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因此对于人才的使用

不应苛求,不需过分统一时间管理,也不要过分设置级别禁区,做什么事就用什么样人。一旦任用,就要高要求、严管理,同时要有明确的量化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形成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机制。

最后一个特点是年轻为王。要想使电视媒体的特有活力吸引人心,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强大的媒体凝聚力,就要依靠大批的年轻人,特别是把年轻的人力、才干、激情与活力激发出来,形成群策群力,敢于拼搏的人才队伍,从而提升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6、框架与元传播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框架的概念,也隐含着传播活动的层次性。为此我们可以引入元传播的概念。美国人类学家贝特森在观察动物园中猴群的玩耍中最早悟出了这一概念1。元传播(metacommunication),即人们为了传播而进行的传播行为,包括对所传递符号的定义及其诠释规则的约定。也就是说,传播过程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符号的传递,另一个是有关这些符号的解释规则的传递。这后一种传播,就是元传播,它决定着对符号的正确理解。元传播一般是传播双方意会的、多表现为非语言的表情动作等符号形式。比如同样的一句“我爱你”,分别在扮着鬼脸的情况下和“执手相看泪眼”的情境中表达,其意义就应该是全然不同的。由此可见,元传播层面的意义应该是更为重要的,是更具主导意义的传播。而我们所谈的框架,基本也可以视为元传播的一种。正如潘忠党所分析的,“所谓框架,是元传播层面的资讯,是传者提供给受传者应当如何理解符号的诠释规则,传播之成为可能,必须要有这个层面的传-受共享”。2)

2罗杰斯著《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第84页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潘忠党:《架构分析:一个亟待理论澄清的领域》见《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2006.1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shiyongwen/37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