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教学工作总结】

基于语篇分析的微探究实践 作 者:

戎仁堂 作者简介:

戎仁堂,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1100)。

原文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20 年第 20205 上期 第 15-17 页 内容提要:

语篇分析视野下的微探究教学,不仅关注信息结构、语形特征、交际目的,更容易让学生领悟到文本独特的思想内容、言语智慧和传意效果。文章以《老王》为例,借助语篇分析理论开展微探究教学,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个全新视角。

期刊名称:

《高中语文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20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微探究教学/语篇分析/《老王》 标题注释: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重点课题“语篇分析视角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2019JK13-ZB09)”阶段性成果。

微探究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以具有挑战性、有意义、高品质的“微任务”为抓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

语言的建构意识、思维创新精神、审美鉴赏品质和文化理解能力。在微探究教学中引入语篇分析理论,文本解读时不仅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而且教学设计也将更具体化,教学的目的性就会更强,促进阅读走向深层和深刻。本文以《老王》教学为例,力图借助语篇分析理论开展微探究教学,以期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个全新视角。

一、引入语篇分析拓宽了微探究教学的路径 从实施层面来说,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文本解构与重构的过程,通过开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完成自我建构,在解构与重构中不断提高阅读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之所以效率低、效果差,往往是因为忽视了文本阅读的整体性、关联性和统一性,常常囿于“词—句—段—篇”的静态教学顺序,无视文本的动态交际功能,是作者对读者的诉说与宣泄。而语篇分析突出了语篇的交际功能,重视语篇的生命存在和情感脉动,关注语篇整体的传意效果。

引入语篇分析为语文微探究教学拓宽了路径。语篇分析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既重视“语”与“篇”的联结性和一体性,也重视语篇内部信息结构的层次性和整体性,还关注语篇的语形特征和传意效果,这无疑为文本解读和微探究教学扩展了空间。引入语篇分析理论,更有利于阅读教学聚焦文本,始终关注语篇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既要对篇章体裁、语篇结构、文章主题和段落大意有宏观把握,又要借助微观切入,精准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态度和观点等;根据语篇的语形特点,更有利于阅读教学把准教学文本的个性化特征,要立足于词与词、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连贯性和衔接性,对语篇的语言、结构、修辞、文体、风格、细节等进行探究,从而清晰了解作者的本意和文本主旨。

引入语篇分析为教学的高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借助语篇分析,在实施微探究教学中就更容易自觉地从整体性和全局性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语篇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言语交际能力。微探究教学中引入语篇分析,也就更能快速把握文本的整体特点和内容要点,从而更快捷地搜索信息、处理信息、复原信息,进而揭开作者的信息密码,将原本静止的文本还原成鲜活的生命姿态,在解构中不断重构,体验深度学习非同一般的获得感。

语篇是对具体语言行为结果的记录,体现三大交际性特征:一是语义层面,有清晰的身份意识和明确的主旨意识,回答“我是谁”“说给谁听”“我要表达什么”等问题。二是语形层面,有明确的语体特征和鲜明的语形特点,回答“我需要怎样表达”“我如何完整表达”等问题。三是交际层面,有艺术的表达和丰富的内涵,回答“我为什么这样表达”“表达的效果怎么样”等问题。这与微探究教学引导学生探寻三个“主问题”是高度吻合的,即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何这样写。若微探究教学从语篇分析的视角选择课堂“微任务”,并紧扣文本的交际性特征来设计教学,就更容易了解语篇的深层内涵,了解作者的言语智慧、思维特点和审美风格,也就更容易实现文本的解构与重构。

语篇分析为微探究教学拓宽了新路径,微探究教学更易借助语篇分析的优势让教学过程更优化,让学生的深度学习成为常态,从而达成学科课程的理想诉求。

二、《老王》语篇分析视角下的微探究教学实践 《老王》一文结尾处“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是文章的“文眼”。那么,杨绛先生为什么心生“愧怍”?将探究文眼中“愧怍”的内涵作为《老王》教学中的“微任务”,正体现了课堂教

学的核心价值追求,易于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效能最大化。这样的设计就是典型的微探究教学。

探究“愧怍”的内涵,设问虽小,但其主旨极深,具有牵一发动全身之功效。也正因为内涵极其丰富,如果让学生去探究,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微探究方案,引导、控制和优化微探究过程,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在微探究中引入语篇分析理论,探究就将静止的文本还原成鲜活的生命姿态,教学过程将会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我们从语篇的语义层来分析,要理清语篇“写了谁”“写了什么”。在这一层面,可以设置三个问题:①文章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不幸者”是谁?②老王有哪些不幸?③写了我们家和老王之间的哪几件事?第一个问题一看就明白。第二个问题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也很快能够得出答案。老王的不幸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职业上看是蹬三轮的单干户;家庭上看是少亲人的老光棍;身体上看是一只眼瞎了,另一个眼睛也不好;住处是在荒僻的小胡同中破破落落的大院里的塌败的小屋。问题③从老王的视角看,写了蹬车送杨绛、送钱锺书,给杨绛家送冰块,临终前送鸡蛋和香油;从杨绛的视角看,坐车付给老王钱,送鸡蛋也付钱,钱媛给老王送鱼肝油;等等。

语篇学研究的重点是以“篇”为完整表达体系的“语”,只有“语”与“篇”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称之为语篇。这三个问题无须探究,属于分析理解层面,其中问题①②紧扣语篇的“人”设问,问题③紧扣语篇的“事”设问。三个问题的设计和回答着眼于“篇”,落脚于“语”,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既体现了文本的体式特点,又从整体上理清了《老王》文章的信息结构。掌握语篇的信息结构,更容易

识体、识文、识人,即能理解文本的主旨,也能准确把握文本主体的情感变化,进入作者隐秘的内心世界,领略文本的含蓄美。

其次,从语篇理论的语形层面来鉴赏,要弄懂语篇“怎样写”的。这一层面可以设计四个问题:①文本如何写老王的?②如何写杨绛的?③如何写老李的?④又是如何写车夫们的?通过与学生讨论得出答案。①老王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送钱先生看病,“不肯收钱”,还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临终前一天,给我送“大鸡蛋”和“好香油”;从描写老王的语言和行为中,我们看出老王是真心实意对待杨绛一家的,从感情上已经超越了一般朋友的情感,他在和杨绛一家的交往中已经形成了一种亲情的寄托。②“我”和老王之间的交流仅仅“说着闲话”;老王“住那儿多年了”的家,杨绛也是在有一天和钱锺书的散步中得知的,强调了一种偶然;在老王临终前送鸡蛋和香油后,杨绛又本能地“给钱”;特别是对老王行将就木的生命状态的外貌描写,可谓生动形象,但“直僵僵”“镶嵌”“棺材”“僵尸”“骷髅”“白骨”等词的运用,太过冷漠,丝毫没有融入作者对老王本该有的情感。③面对老王的死,老李和杨绛的对话语言简短,口气冷漠,看不出一点温情。④写老王“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进不去了”,成了没有组织的“单干户”;说他“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恶意的臆测让老王精神上备受凌辱,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这四个问题,分别从老王的视角、杨绛的视角、老李的视角和车夫们的视角来写,杨绛的语言可谓简洁、朴实、平淡,但简单的文字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微探究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了解作者欲言又止之处,揭示作者的信息密

码,获取对阅读者有用的信息。这就需要借助语篇理论中的语形分析,发现语篇主体的言语智慧,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文之脉,情之脉。

再次,从语篇理论的交际层面来探究,要明白语篇“为什么这样写”。在师生交流讨论后,逐步明确“愧怍”的内涵:①通过“老王视角看杨绛一家”和“杨绛视角看老王”的分析对比,不难看出杨绛对老王有着一种深切的怜悯与同情,但是这种同情与怜悯又是居高临下的。其实这是一种心灵上的隔膜,应该是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在文化、心理上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是作者触及心灵的反思,所以杨绛说“愧怍”。这是她个人的“愧怍”。②通过“老李的视角看老王”以及“车夫的视角看老王、看杨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人性的丑陋。这应该是社会的“愧怍”。③再进一步探究,“‘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这两句话,更是含蓄地写出了“文革”对人肉体和精神的摧残。这里看出“愧怍”是时代的“愧怍”。④杨绛的“愧怍”,既是对自我心灵的解剖,也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思,更是对那个时代道德现状的批判。这应该是杨绛先生在《老王》中“愧怍”的真正内涵。

交际层面的微探究,已经从语篇平面的“语”上升到多维的“篇”,进而揭开作者的信息密码,使阅读由浅层走向深层,由言内走向言外。通过对“愧怍”的探究,我们读出了“个人的愧怍”“社会的愧怍”和“时代的愧怍”,深刻体会到文中蕴藏着的作者理想的阅读期待,感受到作者的语言魅力。

语篇分析视野下的微探究教学,不仅关注信息结构、语形特征、交际目的,更容易让学生领悟到文本独特的思想内容、言语智慧和传意效果;语篇分析视野下的

微探究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特点,突出文本的交际功能,让阅读教学展现无穷的魅力。

原文参考文献:

 [1]冯为民.高中语文微探究教学论纲[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3 上).  [2]贡如云,黄伟.语篇学视域下的语文教学改造[J].课程·教材·教法,2017(8).  [3]贡如云.语文课程亟待引进语篇知识[J].中学语文教学,2018(3).  [4]戎仁堂.语文微探究教学的落实路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11 上).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jiaoxueziyuan/71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