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教学工作总结】

实验与小学科学教学 摘要:本文从具体教学案例出发,简要介绍现阶段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优化途径,旨在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小学生对科学课程产生兴趣,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推动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深入落实。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新课改中明确提出,科学课堂应以实验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各项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1] 。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之中,教师应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以学生为导向,着手优化实验教学各个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 、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应加强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即教师备课阶段,备课是保障课堂质量的必要环节,小学科学教师通过妥善的备课工作,加强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水平。由于小学科学科目实验环节对学生综合能力及素养要求较高,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配合,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之中,应逐步加强实验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在小学科学教师备课阶段,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并结合学生认知特点与科学实验实践能力,适当加入趣味化因素,以提高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质量[2] 。笔者就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加以分析和研究,认为小学学校必须重视教师备课环节,学校可以教研组为单位,引导科学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不仅能够降低教师备课工作量,同时科学教师在一起集思广益,有助于优化教学环节,使教学内容、步骤、方法更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兴趣爱好,从而最大程度上提升科学实验教学水平。

例如,在“阳光下的影子”教学之中,教学要求学生应通过观察了解一天中各个不同时间段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情况,这一实验教学受制于课堂时间局限,学生无法进行长时间的观察。鉴于此,教师应对此加以研究,科学教研组教师共同商讨教学对策,一方面,教师在课前率先进行全天候影子观察实验,这一实验可选择国旗杆作为观察对象,通过一天的观察,教师将国旗杆影子长度数据记录下来,并形成表格形式。另一方面,为保障学生自主观察能力的培养水平,教师可

根据教学时间设计优化方案,将原本每小时观察一次,改为每 10 分钟观察一次。通过这一方式,学生能够通过 4 次观察了解影子确实存在变化,同时学生也能根据教师所准备的观察数据掌握国旗杆影子变化规律,转变教学时间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二 、 小学科学实验 教师 应丰富 教学手段 小学科学本身开放性程度极强,而传统小学科学教学中,将学生局限在课堂之中,无法最大程度上凸显科学课程的开放性与发展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将学生从课堂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探究科学问题[3] 。在具体教学之中,科学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将学生置于科学课堂的主体地位,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之中,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开展自然科学探秘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教学之中,从而凸显科学实验课程的实践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例如,在“土壤中有什么”实验教学之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到学校周围的公园之中,引导学生自行采集实验土壤,将其带到实验室之中。随即,要求学生触摸土壤,感知土壤颗粒大小情况,并分辨出土壤中的碎石和沙粒。再使用放大镜观察土壤,引导小学生发现土壤中的黏土和粉砂,此时教师可以介绍这两种物质是由岩石不断风化而造成的。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将一部分土壤置于水中,并加以搅拌,带领学生观察土壤中的腐殖质,并讲述腐殖质的由来和功能。通过上述方式,使学生在自然中获取实验资源和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课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促使学生在未来生活中不断发现自然界中的科学问题,并运用科学知识解决自然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三 、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应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科学实验课程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因此,教师应认识到科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和变革教学方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4]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之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开展教材及大纲所要求的实验活动之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自行设计实验课题,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断产生

新的学习动力。与此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获得实验结果,使学生从教材的桎梏中跳脱出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切入点思考科学问题,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 。

例如,在“植物的身体”教学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为学生设计植物茎部功能相关教学实验,带领学生探究植物茎部的运输作用。在教学前,教师准备若干白色或浅色花朵,草本及木本各选择几种,木本方面可选择绣球花、白玉兰、栀子花、桂花、茉莉等等,草本白花植物较多,包括:马蹄莲、百合、铃兰、玫瑰、白掌等等,同时准备各色墨水以备学生观察。在教学中,教师可将草本及木本植物花朵茎部放入混合墨水的瓶中,经过一段时间,学生观察不同植物花朵的变色情况,从而了解植物茎部的运输水分功能,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植物相关学习。另外,为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性趣,教师可引导学生制作多彩玫瑰,将玫瑰茎部切成若干部分,分别置于不同颜色的墨水之中,几天后,玫瑰颜色发生转变,其色彩与墨水相同。通过这一形式,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实验热情,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探究兴趣与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课程是小学生科学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未来理科学习的基础学科,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科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以人才培养作为教学目标,进而提升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宣飞.完整的实验程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2):392. [2]徐文达.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有效引导[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7):10-10,5. [3]王敬元.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0):249-249. [4]杨颖丽.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8):3-3. [5]吴静娟.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

育),2015(12):65.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jiaoxueziyuan/7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