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社区工作总结】

篇:退休老党员先进事迹退休事迹

[退休老党员先进事迹材料]退休事迹材料

“共产党员永不退休,在平凡的岗位上,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要一辈子为人民发光发热!”xxxx区xxxx社区退休老党员xxxx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民服务的好党员

今年69岁的xxxx,家住xxxx社区xxxx小区,退休之前,他是社区一名普通的会计,虽退休多年,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本色,牢记党的宗旨,信念坚定,无论在职退休,保持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信念没变;心系社区,以一颗真诚的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作风没有变;诚恳认真,待人谦和,一心扑在社区工作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共产党员永不退休”.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他主动要求加入文明宣传志愿者行列,挨家挨户地上门发文明城市创建宣传单,宣传文明道德精神.看到社区里有不文明的行为,他主动制止,并及时进行道德文明教育.大家劝他歇一歇,他总说:“我不累,我现在还能做呢!有人说我爱管闲事,我不管别人怎么说,趁着有力气多为社区做点事.创建文明城市是件好事,我要从自身做起,动员大家一起来做文明的雄关人.我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为社区工作,为居民义务服务,我认为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老李是人口普查员中年纪偏大的,从他毛遂自荐成为一名普查员的那一刻起,每天都穿行于居民小组中,一户户的走访、询问、做记录.有的人家,白天都要上班上学,上门时往往碰到“铁将军”把门,有的居民晚上很晚才回来,为了保证不落下一个人,他就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在晚上、双休日或者住户的休息日前往,提高见面率和成功率.有些租房户对普查工作不理解,非常不配合,轻者对他不理不睬,重者对他恶语相加.但是,他从不气馁,一遍遍地登门,给租房户耐心地讲解人口普查的目的和意义,直到顺利完成登记.

党和民众的架桥人

xx年,经xxxx社区党委多方协调,在他居住的xxxx小区进行煤气安装,面对很多居民不支持、不理睬的现状,他多次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摸底做工作,给大家进行正面的宣传.一次次被拒之门外,一次次遭人冷眼,他总是笑脸相伴,不厌其烦.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小区的居民都被他的毅力感动了.关键时刻老党员以身作则,旗帜鲜明的行为,在xxxx社区及周边居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对今后的煤气安装工作顺利实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除此之外,作为居民组长的老李不仅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到户,而且将群众的心声及时带到社区,真正成为联系党和民众的纽带.

亲人心中的好家长 1994年9月,xxxx的妻子张玉秀不幸患了一种极为罕见的颅内结核性肉芽肿瘤.1995年5月26日,她右半身瘫痪;6月10日,全身瘫痪,完全失去知觉.xxxx在人生最风华的岁月,面对濒死的妻子,没有弃她而去,而是不离不弃直至今日,20年如一日的照料着病残的妻子,他没有怨言、没有厌弃、没有丝毫放弃的念头.爱河悠悠千年万载,信手拈来浪花一朵,尽是人间至情至善的真情,尽是无数纯真永恒的爱心.人间有情,以爱再谱新曲.人生无畏,用爱托起生命.这份相濡以沫的情感,这份奉献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都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xxxx同志,他虽退岗,但他永不“退休”,先后被评为甘肃省五好文明家庭“好丈夫”称号、xxxx社区“最美家庭”,多次被评为“共产党员”,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做人,不求名利,为事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本色,不愧是为民服务的好党员,党和民众的架桥人.他在发挥余热上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价值,在为民服务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的先进,在社区党员群众中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内容仅供参考

第2篇:退休老党员彭长同志先进事迹

退休老党员彭长同志先进事迹

雷锋有句话说的好,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这种意识就是雷锋精神,它是可以永远流传并作用于物质躯体的永恒动力。而作为共产党员,永远保持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把“三个代表”作为自己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使离开工作岗位以后,仍然能够保持和发挥党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退而不休,才能称得上是一名真正的、优秀的共产党员。彭长才,生于1938年3月15日,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老共产党员,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涵,在平凡的生活中,普写着平凡而辉煌的一生。

一、关心国家大事,坚持学习。

1998年,彭长才同志退休以后,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更没有放松对党的政策方针的学习。心系监狱的改革与发展。他常和其它几各离退休老同志一起积极参政议政,在自己熟知的领域为单位出谋划策,古稀之年仍坚持学习,学习党的先进思想以及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始终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每逢党的人大会议召开期间,他必定一刻不漏的收看收听。70多岁的他,尽管眼睛老花,每天总要花上几小时学习党的有关书籍及邓小平文选,并做好学习笔记和写下。二十年来,他所做的学习笔记本已经有厚厚的十几本。彭长才同志不光自己学习党的十八大和邓小平文选,还督促其子女学习,在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得知其大女儿单位要考试有关十八大的学习情况,他就专门送上十八大书籍给其女儿,并几次去单位给女儿进行辅导。在他家里,有一幅字挂在最醒目的位置,“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发挥余热,为社区服务。

由于他所在的小区是与现在的监狱合并的单位,因此远离所在的监狱总部。这样,在一些信息、物资、文化、生活环境等等许多方面都不方便,也不好管理。他发现这种情况后,积极主动为离退休老干部服务,小区内有个户外报栏,常无人管理,他就主动担任了更换报刊杂志及单位的各种通知。在工资改革时,有的老同志和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家属,他们不懂政策,他就一一为他们讲解,有时还为了他们争取一些政治权益和生活待遇自己怕苦和累,骑自行车10公里到监狱,向有关单位部门汇报情况,以求解决。还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在楼下,他将一块有树阴的空地收拾干净,动手修上几个水泥台桌面,将一些老同志组织起来开展棋牌活动。每逢天气好时,这块空地就是最热闹的地方,大家坐在一起下棋,打牌,聊家常,好不开心。小区里有一个门球场,他常常就去维护、打扫球场,保持着每天来运动的老同志有一个良好,干净的场地。由于他所在的小区是老生活区,下水道年久失修,每逢大雨时节,小区很多地方就会集水,他总是挽起袖子和裤腿,拿起铁揪,一处一处的排水、填补修路。他热爱劳动,开垦了一遍荒地,种上各种时令蔬菜,有时,他会摘下各种蔬菜,送给一些上班同志。久而久之,大家只要没菜了,就会到彭爹爹的菜地里去,总会摘取到几种新鲜、心怡的蔬菜。他还时常帮一些同志挖地、种菜、浇粪。每逢春节时,他会和老伴一起在楼下支上小灶,为小区的要炒花生的人,火灶炒花生。每次炒花生一炒就是大半天,大半天下来,他已经是满脸黑乎乎的,胳膊也酸疼的了,但当他看到小区的人高高兴兴吃着又花又可口的花生,他开心得象孩子一样的笑着说:“没事,只要你们喜欢,吃完了再给你们炒。”

爱好广泛,陶冶情操

彭长才同志爱好广泛。他爱好跑步,唱歌,跳舞、乐器,书画,刺绣等活动。近几年,流行十字绣,有很多年轻人买了绣布回来,可是怎么也绣不好,他就主动帮助告诉他们方法,并手把手的教,一遍遍的讲,直到教会为止,在他的指导下,很多小青现在都成了刺绣高手。有很多人还不解说,彭爹爹,你一个老头怎么会绣花的哟?他常自豪道,这算什么,我年轻时绣花的品种可多了。在他家的墙上,贴满了他画的各种字、画。逢有人朋友装修房子和店面开业,他都会送上他喜欢的字和画,以是祝贺。

四、通情达理,家庭合睦。 1997年彭长才同志老伴因病去逝后,2001年他与同单位一位阿姨重新组织了家庭,2家孩子就有8个,但是,他不分你我,对自己的孩子和老伴的孩子一样,平时,如果一边的子女回家来,他都会叫上另一边的孩子,看有没有空相聚的。逢年过节,他都会叫上2家的孩子一起团聚,给孩子们准备一起好吃的东西,给子孙们一些压岁钱都一样。平时,他常和老伴一起到2边孩子家去玩几天,经常给他们送上一些自己种的菜等食品。因此,这个组合的家庭过得和谐美满,让人羡慕,称赞。

五、思想乐观,与癌抗争。

2011年5月,彭长才同志因直肠癌晚期住院。为了不影响子女工作,给他们减轻负担,他坚持选择了监狱管理局医院做手术。17天中,他先后在局医院做了2次腹部手术,腹部有4处刀口。当时74岁的他,以惊人的勇气,和常人难以忍受的毅力,在一个月后勇敢的站起来了。在住院期间,同室的病友们无不为他乐观豁达的精神所动容。一个月后,在荆门市二医化疗期间,他不让子女们去照顾,和老伴一起独自照顾自己,每天还电话告知子女,自己的一切正常,精神陪儿好,让他们都要安心工作,不要分心。至2011年8月以来,手术后回家的他,虽然不能象以前那样能跑能跳了,但是,他仍然喜欢早晚去锻炼,与老年同志们一起打牌,下棋,聊天;仍然在家作画,读书;仍然将他的菜地打理的郁郁葱葱,象花园一样;仍然有空就拉上他心爱的手风琴,引来一群听众;仍然在小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生活积极乐观的他,现在身体恢复得特别的好,如果不了解情况的人,根本看不出他是个癌症晚期的病人。

退休20多年,心里总是装着国家,装着大家的他,年年被评为“优秀党员”, 多次评为“五好老同志”。所获得的荣誉证书一大捆,但他重来没有计较荣誉的多少,仍然一如既往的做他喜欢做的事。他就是这样一位老人,76岁的彭长才,一个永远也闲不住的人,一个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到极致的人,一个与时俱进,永葆先进的人,一个永远受人尊敬的人,真的希望他永远快乐,夕阳无限好。

第3篇:退休老干部先进事迹

果果原创,希望能帮助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离而不休献余热”是很多人对徐殿智老人的评价。这位头发雪白、衣着朴素、为人慈祥的老人,离休后不甘寂寞,发挥余热,表现出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风采。他虽已退休十年,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本色,牢记党的宗旨,信念坚定,无论在职或是退休,保持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信念一直没变;心系党和群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共产党员,永不退休”。 一、心系老党员,谱写夕阳无限红

徐殿智深刻认识到关心老党员是党和国家的一笔宝贵财富。在他退休后时刻不忘党的恩情,心系党的事业。政治上关心村里的老党员,并积极开展老帮老结对帮扶活动,对住地较远或行动不便的党员,由支部明确专人开展结对帮扶联系学习活动,既负责及时把学习资料送到党员手中和把支部要求学习的内容传达到位,又及时将被联系党员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向党组织汇报,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每逢有重大关怀活动,他不厌其烦地通过电话的方式及时与乡党委政府沟通协调,保证每一位老党员都能够收到一句问候、一片关心、一份祝福。他还配合村党支部定期组织开展党员大会,积极出谋划策,同时,嘱咐党支部干部注意观察参加活动的老党员人数,留心他们的言行,以此来了解和掌握老党员的思想和身体状况;主动向老党员征求意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及时反馈信息,在党支部和老党员之间较好地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心系群众,共创干群新景象

徐殿智经常说“要带着诚心、带着细心去和群众沟通,视群众为亲人,与人民群众打交道需要诚心诚意才能换得他们的信任,细致用心才能取得他们的

1 果果原创,希望能帮助你。。

配合。如果带着不情愿的情绪去接触群众,这样群众就会觉得我们摆架子,没有亲切感,就会对我们的沟通有抵触,轻者不会把真实的想法和一些重要信息反馈给我们;重者会对党委党政府失去那份最起码的信任。”

他积极发挥余热,配合党支部充分做好各项工作,他主动承担起村上吃水机井的管理任务,认真负责,不计报酬,为大家服务,随叫随到不厌其烦,2003年滴灌机井没有人来管理,村两委班子找到徐殿智,让他承担此项难干的工作,他二话不说,什么条件也不提就答应了并且服务周到,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他虽年岁已高,但自己仍坚持走在帮助困难村民,尽自己绵薄之力。他经常在雨天或中午晚上休息时,和党支部干部们一起到农民家里就近召集几个村民一起拉家常聊天,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最关心最实际的问题,并把他们提出的建议记录下来,及时向村两委班子反馈,村民们对他都赞不绝口。他在村干部与村民之间搭建了一座无形的沟通桥梁,一条信任的纽带紧紧系在干部和村民腰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岁已高的徐殿智老人在平凡的生活中,用自己的不平凡谱写了一曲退休干部的不朽赞歌。他退而不休,退而不改初衷,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余热,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强烈热情的精神,将深深印在我们心里,时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新时代干部。

2

第4篇:退休老干部先进事迹

坚守信念 腿残志坚服务农村建设

———记原永兴傣族乡纪委书记张志银

在永仁县永兴乡的一个安静祥和的小村庄里,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满头白发右腿残疾的老年人。经历了人生的沧桑;走过了坎坷的道路;他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过奉献;他为家乡的发展挥洒过汗水……如今,他退休在家了。有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也有了岁月留下的磨痕;更有工作带来的劳累。他应当休息了;他只应该享乐了;他应该靠墙根晒太阳了。似乎更应该有人为他服务;为他排忧解难;为他创造更悠闲、更舒适、更温暖的生活……然而,事情却正好相反,他不仅没有心安理得的去享受悠闲的生活,却每天都在为本地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忙碌着。他的名字叫张志银,一个慈祥而不平凡的老人。

张志银,男,汉族,云南省永仁县永兴乡人,1935年6月生,196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3月参加工作,退休老干部,退休前为永兴乡纪委书记。

一、扎根基层,为祖国发展洒尽青春

1958年,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迈着坚实的步伐义无反顾的来到了铁道兵8501部队十七中队,凭借他满腹的才学投入到了统计员岗位当中去,从此,中国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建设基层就多出了一位兢兢业业、踏实干事、不求名利、不计得失的好同

志。

张志银同志195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铁道兵8501部队、永兴信用社、永兴区委会、麻栗树水库、永仁县革命委员会、永定镇、永兴乡等地工作,最后于1993年在永兴乡纪委书记的岗位上光荣退休。他把一生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党,贡献给了国家,如今安静慈祥的老人,当初却是雷厉风行的共产党员、国家干部。

积极认真,不畏艰险的英雄

1958年3月,刚参加工作的张志银任铁道兵8501部队十七中队统计员,虽为一名统计员,但是他不拘于本职工作,积极上工地搬水泥,给战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友们都说:“想不到这么一个文绉绉的年轻人干起劳力活来也是这么厉害,这么不要命。”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3次受到昆明军区“先进(劳动)工作者”嘉奖,1次被昆明市团委表彰为“优秀团干部”。同时他的优秀也感染了同志们,铁路文工团的姑娘黄安升不顾家里的反对和在仁和镇优越的家庭条件,义无反顾的嫁到了贫穷落后的永兴。

投身金融,严谨的作风感染了领导

1962年9月,张志银离开了部队来到永兴信用社,在部队工作严谨、踏实、认真的风格被保留了下来,深得信用社领导的喜爱。一次,要上报一组重要信贷综合汇总数据,经过全部工作人员仔细审核,觉得没有错误,可以上报了,但是他还是

不放心,又瞒着领导在晚上点着油灯加班加点对数据重新进行审核,结果真的发现了一处错误,为集体避免了错误。严谨认真的他在1963年被永仁县人民政府表彰为“先进信贷工作者”。

清廉一生,勤俭为国家节约

在1972年至1982年在永兴工作的十年间,由于办公条件艰苦,政府没有车子,每次到县城开会或者向县委报送材料都要从永兴步行到县城。40岁的张志银总是主动请缨,步行送材料出永仁,而且为了节省政府开支,除了开会到下午的情况,只要所办事情结束的早,他都会赶回永兴,而不在政府招待所住宿。有一次他在赶回永兴的途中,行至永兴乡立溪冬村天就已经黑了,而且遇到大雪,饥寒交迫的他幸得老洪茂村民遇到并带回家中吃饭烤火休息才得以脱险,不然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无法预料。直至1992年11月,时任纪委书记的张志银获县委批准于1993年退休,45年间,张志银从未多拿国家一分钱、占国家一次便宜,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二、腿残志坚,退休体残不忘奉献力量

在张志银退休回家后,他并没有安享清闲,一家人在他的带动下都积极加入到党的事业当中去。现在,他的大儿子是村民小组长,妻子是党小组长,小儿子是优秀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他站在最前沿,为了地方发展既当宣讲员、又做宣传员。在这方面张老的座右铭是:“既找准位置、进入角色、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又发挥余热、主动作为。”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他主动带头,经常要求两个儿子和妻子放下家中的农活,带头为地方建设奉献力量。

腿疾截肢,晴天霹雳没有击倒坚强老人

2003年,张志银老人的右脚出现了疼痛状况,经多方检查确诊为动脉血管阻塞,最后导致坏死。2004年4月,他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做了截肢手术。从此,那支陪伴了他69年的腿,为共产党的事业奋斗了大半辈子的腿永远的离开了他。坐在轮椅上的张志银老人没有气馁,他说:“我的腿虽然没了,但是我的人还在,只要党需要我,我还会义无反顾的顶上去。”

改善交通,为农民群众修路搭桥

2005年,罗汉松小组还没有通公路,张志银老人觉得这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随后他和妻子商量挖路的事情,妻子听后也很支持,连同大儿子召开村民会议。在会上,许多村民还对此事不予理解,说:“我家又没有车,要路干什么?”张志银老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给他们讲有公路以后的好处,最后终于做通了这部分村民的工作,大家都积极投入到了公路开挖工作中去,当然,主力军还是他的家人。经过几个月的施工,公路修通了,村民们享受到了实惠,许多村民还买了摩托车,可以骑回到自家院里。

在2009年以前,从大公路到罗汉松都要趟水过永兴河,旱季还不怎么样,但是一到雨季,特别是涨水的时候即不方便过河又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小孩子上学放学必须要有家长接送。

张志银老人对这些隐患和不便深有体会,他积极到相关部门反映,四处筹措资金,终于在2009年筹到2万元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好了石拱桥,结束了罗汉松趟水过河的历史。

心系经济,为地方发展浇注心血

当交通问题解决后,张志银老人又把目光转向了经济发展上来。罗汉松缺水,而且土地地块小,当全乡都在轰轰烈烈的发展烤烟经济的时候,罗汉松只能种点传统农作物。张志银老人急了,全乡人民都要走上富裕安康的道路了我们还在过着贫困的生活那该怎么办?最后,他经过多方了解和向农技人员咨询,发现以罗汉松现在的条件适合发展蚕桑,在他耐心细致的劝导之后,罗汉松于2010年底已经发展蚕桑10余亩,相信在先行者的带动下,罗汉松的经济一定能上个新台阶。

张志银老人说:“每个人在不同场合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身份,我最看重的是共产党员身份。”张志银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甚至在退休腿残后,他都对自己的使命念念不忘。“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活着就要为党的事业奋斗,为老百姓谋福祉,坚持共产党的信仰永不改变。”

第5篇:退休老干部先进事迹

退休老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退休老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退休老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退休干部,现年69岁,19XX年参加工作,20余年一直从事农经工作,19XX年10月退休。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作为一名有着40年党龄的退休干部,他关心党的事业,关心城郊(××××路)辖区的发展,符合一名先进老干部的标准。

一共产主义事业的宣传员

他作为一名老党员,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积极参加组织活动、支部活动,虽然工作上退休了,但思想上决不能松懈,虽然长年疾病缠身,但学习上决不落于人后,仍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如19XX年中央决定抓紧处理和解决\"×××\"版权所有问题,他积极参加社里支部组织的学习,旗帜鲜明地坚决拥护中央的重大决策,与×××划清界线,明确表示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又如在兴起学习\"****\"重要思想新高潮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大精神中,他坚持学习,并种种积极宣传。现在他每天不读书看报,加强新时期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通过强化党性修养,做到了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论永存,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保持革命晚节。

二社区建设的参与者

在享受社区关爱和党的温暖的同时,××*继续保持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积极投身社区建设。他现在居住在民乐社区(原园丰四队一居委),每天他和社区的老人们一道锻炼身体,在身体允许的前提下,还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200*年民乐社区被定为××××市集中整治重点区,他参加义务轮户治安员,在巷道内巡逻。

三青少年学生的热心人版权所有

每当上街看到失学儿童跪地乞求,或是听到有关给希望工程捐款的倡议,他心里总不是味道,深深为这些孩子难过,总是或多或少尽自己的心意捐上数元到几十元,虽然钱不多,但足见一名老党员老干部对表少年学生的关爱。让我们在垂暮之年,再伸出双手尽微薄之力,贡献一份力量吧\",这是他的一句话,也让我们看到一个老共产党员向党和人民敞开的赤子情怀!

四农经事业的老前辈

××*在农经岗位上干了一辈子,从园丰公社,到××*办事处,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也为他带来了诸多荣誉。如××年他获得了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者》荣誉证书,*6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个人,90年被州农村合作经济管理中心站评为农村审计先进个人,被市政府评为廉政建设先进个人,9*年被州农业局评为农经先进工作者等等。作为老同志,他积累了大量的农经工作经验,直到现在,新成立的××××路年轻的农经人员常向他请教,他也总是毫不犹豫倾囊相授。现在他的女儿更是××××路农经工作的骨干力量。

第6篇:退休老教师先进事迹

2015退休老教师先进事迹材料执86之手,直至耄耋之年有这样一位耄耋老人,瘦瘦小小,1000度近视,穿一件对襟布衫,敞着领口,趿拉着一双木屐,头发像他最喜欢的鲁迅先生那样怒竖着。他一生心无旁骛,他生活极其简朴,三室一厅对这个独身的老人也许大了些,他用20个两米高一米宽的大书柜填满了整个空间,他在每个书柜上,都写下一条\"书约\":\"式天图书,恕不外借。窗前树下,任君驰骋。\"他就是:黄奎章老先生。黄老今年88岁,1925年出生,广东和平县人。五十年代初,曾在广州市教育局做过两年督导,后\"发配\"到小学任教,辗转\"流放\"到远郊黄埔的横沙小学。1954年,横沙小学\"戴帽\"办初中,他是初中部负责人,几年后初中部搬迁出来,挂牌为\"横沙中学\",后易名为\"黄埔港中学\",六十年代成为\"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黄奎章就成了八十六中学成立至今的见证者。世易时移,如今的市86中学已发展壮大成\"广东省国家级示范高中\",学校拥有宽敞的校园,先进的装备,三百多教师,近五千学子。而黄奎章一直住在校园里,目睹了学校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是学校发展变迁的见证人和校史掌故的\"活字典\"。学生走近黄老先生,从他的式天斋起。黄老说:式天斋启蒙自学(教育)是从珠江小学和港湾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开始的。他们看喜欢看的书,写喜欢写的作文,是启蒙教育,是自学的基础。没有章程,没有教材,没有分数,自由、生动、活泼的氛围,完全靠自己去学。八四、八五年,这些小学生先后上了八十六中初中,而与他们相识的同伴也跟着进来读书学习。八五年开始,不论学校、学历和地区,均以初中入学为准编组,成为这个年级自读写小组成员。个人自学是没有时间表的,课前课后,上学前、放学后,爱惜时间,善钻空子,只要有可坐、可读的位置,什么时间都可以。自1983年退休离开三尺讲台以来,黄老先生始终怀揣\"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一边陶醉于自己个人的读书钻研,一边在家里为孩子们办起了书斋,三十年来义务辅导的学生不计其数,小小的居室藏书18000多册,成为孩子们遨游书海、静心学习的广阔天地。不仅如此,黄奎章老先生还经常主动找86中校长、老师们探讨教育的现状和发展,不厌其烦地把自己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纸杂志上摘下的文章复印、分发给大家,分享教育的心得感悟。他认为学习、读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希望86中的老师、学生、校友们都要善于读书、善于思考,做一名\"思考者\"。老校长邱鸿玮在微博上的感言:黄奎章一生心无旁骛,数十载属意于读书教书之乐。他生活简朴至极,电视机都不要,睡的是最简单的铁架子床,却收藏有十多书柜五千余册的文史哲图书,按他的说法,读书至乐,\"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有很好的古典文学修养,对鲁迅作品有较深的研究。他的书房名之为\"式天斋\",意在\"天人合一\",\"读文字之书,会自然之心\"。1983年退休后,经常有学生慕名登门借书求教,更有学生表示希望跟随他读书作文。他于是在庭院里挂起\"助读园\"的牌匾,义务指导学生自学读书作文。从1985年暑假起,十二个初二学生在黄老师的指导下,在\"式天斋\"里正式开始了他们的课外读书生活,读得兴起有了些感悟,就尝试着写点东西,黄老师会一一悉心指点评改。五年后,这十二个成员的\"八五读写小组\"编印出版了第一本读写文集《式天首卷》,有些稚嫩的文笔,抒写着读书和思考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启迪。式天斋校友---85小组刘新娥感言:点点滴滴,无不体现了黄老师对教育的情怀、对学校的关切、对学生的爱护、对阅读的重视。小小\"式天斋\"里,既有潜心攻读的宁静,又有议论风生的欢腾,读写小组陆续编印了一本本精美的《式天萃》、《式天行》、《式天璞》、《式天零墨》......二十多年来,从\"式天斋\"走出了近百名学子,黄老师以他的学识和人格滋养了他们精神上的成长,帮助了他们探究世界,认识人生。许多年过去了,这些校友有的读到了硕士博士,有的成长为医生教师,相信不管他们今后从事什么职业,走怎样的人生之路,\"式天斋\"几年的读书经历和人文熏陶将让他们受益终身。大概十来年前,黄老师就曾主动向市86中学时任校长邱鸿玮表示,愿意百年后把藏书捐给学校图书馆,邱校当时作出回应,表示尊重他的意愿,学校一定会妥善安置藏书,单独设\"式天图书室\",在门口立他的半身雕像,他连连摆手说那倒没有必要,可见黄老非常谈薄名利。2015年,新上任的胡革新校长,拜访的第一个人,就是黄老先生,他说黄老的\"式天斋\"读书小组是学校的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他弘扬的是一种潜心读书、静心思考、用心写作的学习理念。而现在的孩子虽然也会去图书馆看书,但大多看的是科幻、武打、言情等小说类型,而且由于缺乏指导,看书的方式也属于\"浅阅读\",不懂得深入的思考和感悟。胡校恳请黄奎章老先生再度\"出山\",重建\"式天斋\"读书小组,并建议邀请往届的读书小组成员回校谈感受、做交流,并提出学校将安排校长办公室、团委学生会、语文 科组联合组织、协助重建工作。近90高龄的黄老先生听了非常高兴,表示自己除了视力不太好不能批改习作外,指导孩子们读书还是没有问题的。真正的名师是校园之魂,是学校的精神图腾!真正的名师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即使退休了,老去了,他们的影响力、感召力也长久地存在,他们才是学校真正的精神财富!更多想阅读推荐:1、先进教师个人推荐表2、教师评选推荐\"巾帼建功标兵\"事迹材料3、中学优秀教师事迹材料范文4、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教师5、优秀小学教师先进事迹材料5、幼儿园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7、小学的年轻教师先进事迹材料8、学院教师优秀个人事迹材料范文9、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第7篇:退休老干部先进事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离而不休献余热”是很多人对XX老人的评价。这位头发雪白、衣着朴素、为人慈祥的老人,离休后不甘寂寞,发挥余热,表现出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风采。他虽已退休多年,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本色,牢记党的宗旨,信念坚定,无论在职或是退休,保持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信念一直没变;心系党和群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共产党员,永不退休”。 一、心系老党员,谱写夕阳无限红

XX同志深刻认识到关心老党员是党和国家的一笔宝贵财富。在他退休后时刻不忘党的恩情,心系党的事业。政治上关心社区内老党员,并积极开展老帮老结对帮扶活动,对住地较远或行动不便的党员,由支部明确专人开展结对帮扶联系学习活动,既负责及时把学习资料送到党员手中和把支部要求学习的内容传达到位,又及时将被联系党员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向党组织汇报,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在社区内组织老党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系统地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会议重要精神,根据社区党支部实际情况,对老同志进行党的宗旨、传统教育,积极引导老同志在现实环境中自觉转变传统观念,按照从政治上关心老党员的要求,保证老党员政治坚定、思想常新,落实好老党员的政治待遇,他还根据老党员需求与社区党支部沟通后,为每一位老党员征订了各类报纸。并针对当前老干部年岁普遍增高,居住分散,行动不便的特点,将老干部的家庭住址及通讯方式登记造册,并统一办理了送报上门服务,极大地满足了老干部政治学习的需要。

每逢有重大关怀活动,他不厌其烦地通过电话的方式及时与乡党委政府沟通协调,保证社区内每一位老党员都能够收到一句问候、一片关心、一份祝福。他还配合社区党支部定期组织开展社区党员大会,积极出谋划策,同时,嘱咐社区党支部干部注意观察参加活动的老党员人数,留心他们的言行,以此来了解和掌握老党员的思想和身体状况;主动向老党员征求意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及时反馈信息,在党支部和老党员之间较好地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他还经常和老党员们一起宣传党内政策,鼓励更多先进青年加入党内大组织,为党组织输入更多新鲜血液。 二.心系群众,共创干群新景象

XX同志经常说“要带着诚心、带着细心去和群众沟通,视群众为亲人,与人民群众打交道需要诚心诚意才能换得他们的信任,细致用心才能取得他们的配合。如果带着不情愿的情绪去接触群众,这样群众就会觉得我们摆架子,没有亲切感,就会对我们的沟通有抵触,轻者不会把真实的想法和一些重要信息反馈给我们;重者会对党委党政府失去那份最起码的信任。”

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大走访活动中,XX同志积极发挥余热,配合党支部充分做好走访前的准备,将所在社区内困难党员群众基本情况调查清楚,及时反馈给乡党委政府,协调解决办法,并身先士卒,积极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和党委党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为走访工作作出很大贡献。他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走访才能取得更大效果,在走访时不但要考虑到打算走访哪部分人,要走访的村庄大体情况,老百姓对走访工作的认知情况,还要考虑到你走访的时节、时间等因素。每个村庄的村民对走访工作的认知程度都有差异,而群众之间因年龄、文化水平、与走访干部打交道的多少等因素又存在不同,所以要事先了解要走访村庄人员的基本情况。走访时还要注意去的时间群众在不在家,方便不方便等实际问题。他的经验让我们走访干部都受益匪浅。

他虽年岁已高,但自己仍坚持走在走访困难群众的一线,尽自己绵薄之力,为大家解决实际困难。他经常在雨天或中午晚上休息时,和党支部干部们一起到农民家里就近召集几个群众一起拉家常聊天,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最关心最实际的问题,并把他们提出的建议记录下来,及时向上级反馈,群众们对他都赞不绝口。他在干部与群众之间搭建了一座无形的沟通桥梁,一条信任的纽带紧紧系在干部和群众腰间。 三.心系青年,助创美好未来

XX同志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关注农村青年就业问题。认识到农村青年成长环境较差,文化层次偏低,整体素质不高,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职业技能,就业面狭窄。而且农村青年群体的思想呈现多元化,缺乏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忽视自身思想品德的修养。

针对以上情况,他到:在青年就业问题上一定要正面引导,加强教育,提高农村青年思想素质。并能够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变换教育内容和方式以提高思想教育效果。为青年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这才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努力为广大青年排忧解难就丧失了工作基础。他利用自己能够利用的一切资源,与乡人力资源部门密切联络,多次组织社区内待业青年进行法律知识、就业知识等专业讲座,鼓励待业青年学习一技之长,并配合党支部积极联系专业技术学校,与学校协调沟通,让待业青年根据自己的爱好、需求等进行能够挖掘机、叉车,电气焊等专业技能的学习,并针对困难家庭青年给予优惠政策。现已有众多青年走上就业岗位,开始新的历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岁已高的XX老人在平凡的生活中,用自己的不平凡谱写了一曲退休干部的不朽赞歌。他退而不休,退而不改初衷,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余热,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强烈热情的精神,将深深印在我们心里,时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新时代干部。

第8篇:退休老党员庹玉锋同志先进事迹

退休老党员庹玉锋同志先进事迹

雷锋有句话说的好,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这种意识就是雷锋精神,它是可以永远流传并作用于物质躯体的永恒动力。而作为共产党员,永远保持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把“三个代表”作为自己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使离开工作岗位以后,仍然能够保持和发挥党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退而不休,才能称得上是一名真正的、优秀的共产党员。庹玉锋一名退休党员,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涵,在平凡的生活中,普写着平凡而辉煌的一生。

一、努力完成党支部分配的任务。

自2005年以来,他就是一名电力分流老年支部成员,支部书记已经换了好几届,但他一直未换,始终担任支部委员,由于电力分流人数一般在40人左右,居住分散,有的住在上海,有的住在北京,也有的住在乡下,同志们的电话也常更换,找人特别困难,为了收齐党费,有时要跑五六次才能找到人。有时无法找到人的,只有去找本人的邻居或者是亲人垫付,无法取得联络的就自己为他们垫付,决不让党费有一分一毫的损失。

二、自觉遵守党纪党规、维护企业的稳定。

作为一名老党员,除了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外。他始终铭记党章,做一名名副其实的老党员,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名与利所迷惑,每每听到有极少数退休人员提出工资少,抱怨要比有些企业低得多,福利待遇也不如有些单位时,他总是微微笑地对这些同志耐心解释,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得以释怀——知足常乐!还要他们与改制企业的下岗职工比对,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们自觉维护企业的稳定。之所以这样,我们本企业无老同志越级上访。

三、传承中华美德——孝敬老人

庹玉锋的父母双双年过九旬,尤其是他父亲一双腿骨骼坏死而无法行走,这样使两位老人的生活无法自理,他自己虽然成了一名老人,但是他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而是每天给双亲端屎端尿,擦洗身子,做好老人爱吃的饭菜,双

手递给老人,如发现老人心情不好时,他还会像哄小孩一样让老人吃下饭菜。有空闲时他常常给老人房喜欢听的歌曲、调他们喜欢的电视节目、陪老人说话„„。总而言之,他克服种种困难去让老人安享晚年!他从不叫一声苦于累!

他不仅爱自己的父母,他更爱孤寡老人。邹稚琴就是他身边的一位没结过婚,无儿女、无亲人的孤人,今年96岁,几十年来他把这位老人一直当自己的家人,不,当自己的长辈一样孝敬:不仅给她照顾,每当生病时就带她去医院治疗,给她常备常用药,冬天到了,给她添置棉衣、棉被。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的与他好无任何关系的这样一位老人。即使后来这位老人到了光荣院,他也心系这位老人:每天去看她,陪老人说说话,每个季节的轮换,他都要去给老人买好衣服、鞋袜和生活用品送过去,常常给老人送去新鲜的水果,每逢过节过年,他一定亲自把这位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和家人团聚,让一个无依无靠的老人倍感幸福和温暖!他也从来不叫一声苦于累!

四、通情达理,家庭合睦,邻里团结。

庹玉锋同志老伴因病去逝后,他与一位阿姨重新组织了家庭,两家孩子就有

4个,但是,他不分你我,对自己的孩子和老伴的孩子一样,平时,如果一边的子女回家来,他都会叫上另一边的孩子,看有没有空相聚的。逢年过节,他都会叫上双方的孩子一起团聚,给孩子们准备一起好吃的东西,给子孙们一些压岁钱都一样。平时,他常和老伴一起到两边孩子家去玩几天,经常给他们送上一些自己种的菜等食品。因此,这个组合的家庭过得和谐美满,让人羡慕,称赞。

只要邻居有困难,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的肯定是他,就是自家有些好吃的东西,他也会不忘跟邻居一起分享,周围邻居家的孩子只要见到他就会非常热情的叫着“庹爷爷,庹爷爷!”

五、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爱岗敬业。

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在电力公司上班,一个在汉口省供排长集团。她们都是单位的骨干,尤其是在汉口工作的小女儿是三个中级职称于一身的技术骨干,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同时教导老伴带过来的两个孩子做生意一定要以诚信为本,不赚违背良心的钱!

退休十多年,心里总是装着国家,装着大家的他,所获得的荣誉证书不少,但他从来没有计较荣誉的多少,仍然一如既往的做他喜欢做的事。他就是这样一

位老人,65岁的庹玉锋,一个永远也闲不住的人,一个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到极致的人,一个与时俱进,永葆先进的人,一个永远受人尊敬的人,真的希望他永远快乐,夕阳无限好。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gongzuozongjie/83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