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社区工作总结】

篇:桦林乡劳务输出先进事迹材料

盘锦市位于辽宁省的西南部,辖区面积4071平方公里,所辖两县两区、27个街道、28个乡镇、167个社区、326个行政村,人口130万。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农民工群体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所处的就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切实解决好、实现好、维护好农民工群体的就业、创业及权益保障问题,盘锦市劳动就业局始终把农民工工作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认真履行就业部门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帮助农民工解决就业及创业问题,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盘锦市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就业农民工总数近6万人。截止目前,全市外出就业农民工19722人(不含辽河油田),外出务工农民工总数占就业农民工总数的45%(含辽河油田)。外省市来本市就业农民工近万人。从外出就业农民工性别结构上看,男性多于女性,分别占64%和36%。从年龄结构上看,年轻农民工占绝大多数,20岁至40岁的占90%,超过40岁的占10%。从文化结构上看,多数文化程度较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5%,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30%,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5%。从行业分布上看,主要分布在建筑业、工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娱乐业、社会服务业及信息物流业。主要集中在非国有单位和个体业,且多为劳务性岗位。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制定政策措施,拓宽农民工就业环境

近年来,盘锦市劳动就业局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方案,把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工就业环境,维护民工合法权益作为重要抓手,多途并举,构筑了比较完善的扶持政策体系。

1、制定政策措施。近年来,盘锦市劳动就业局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和《辽宁省工资支付规定》等文件精神,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了包括就业、小城镇建设、户籍、教育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为农民工进城就业不断创造宽松环境。健全和完善了现行涉及农民工的劳动就业、用工管理、权益维护、社会保障、教育、治安、计生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并就相关的政策衔接工作做了统筹安排。同时,针对当前农民工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门别类予以梳理和分析。根据国务院及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和“做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对有资金技术和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各种创业服务。继2007年市政府出台《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盘政发[2007]32号文件)后,2009年,市政府出台《关于解决建筑领域工工资问题若干意见》(盘政发[2009]9号)文件,2010年推进市政府出台《盘锦市创建创业型城市实施方案》把农民工纳入创业主体,享受创业扶持的各类优惠政策。与此同时,加大了劳动监察力度,实施了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有效控制了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农民工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2004年9月以来,盘锦市农民工子女入学享受“一费制”政策,取消了“择校费”,外来农民工凭劳动部门出具的就业证明,子女可就近入学,彻底解决子女就学难的问题。

2、搞好公共服务。建立了公平竞争就业机制,提供给农民工以平等的劳动力资格和地位。在继续深化劳动制度改革的同时,培育和健全了就业服务体系。全市各级各类职业介绍机构达24个,其中劳动就业机构5个,就业服务已延伸到街道(街道)和社区,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全市27个街道、28个乡镇、167个社区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站全部实现了机构名称、服务标识、岗位标牌的“三统一”,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盘锦市劳动就业局以人本服务为工作手段,来实现工作目的,在为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的同时,打破旧的工作模式,调整服务中心的服务窗口,降低了服务台的高度,零距离地与农民工“平起平坐”办理业务、进行交流。在服务中心的显要位置摆放了平面图,悬挂了指示牌,设置了专用桌、提供了饮水机。并设置了一台八区,即总服务台、职业介绍区、招聘恰谈区、职业指导区、工作管理区、失业保险服务区、信息查询发布区和创业项目推荐区,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规范服务标准,简化服务程序。实行中心劳动力市场天天开放,做到了一心一意为农民工着想、真心诚意让农民工满意。实现全程化跟踪服务,做实做细每项工作、每件事。

3、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广泛搜集、发布可靠的用工信息,帮助农民工找到适合各自特点和愿望的工作。连续五年开展了面向农民工的“春风行动”,共有万余名农村劳动者通过活动实现了转移就业。与新闻媒体合作,每周不间断宣传“就业利民”工程,从技能培训、稳定就业、全民创业、提高劳动收入上找准宣传点,大力宣传促进农民工就业工作的亮点。今年以来,全市发布涉及农民工工作电视新闻13条,农民工小老板专题电视新闻8条,发布农民工信息稿件近127篇,强大的舆论宣传,不仅赢得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进一步推动了农民工就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部门责任

市政府重视农民工工作,把农民工就业等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连续三来与各部门及各县区签订责任状,下达各项指标,每年度对各部门及各县区进行责任考核。

劳动就业局摆在工作重点,加强各部门、科室的分工,在用工管理、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平台建设、权益维护等方面严格分工,相互合作,发挥各部门的职能,充分利用平台作用,共同为农民工服务。

(三)注重技能培训,大力提高农民工素质

多年来,盘锦市劳动就业局把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1、发挥培训职能。一是科学制定培训规划。根据全市劳务市场用工需求的实际,盘锦市不断调整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规划,从培训机构、培训科目、培训经费、培训方式到培训人数,都做出了明确规定,确保了整个培训工作的有序发展。二是准确掌握资源基础数据。根据资源普查,全面准确掌握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性别、年龄、文化、技能等结构状况,动态了解他们的求知意向,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强化用工单位培训责任。切实加大危险岗位用工情况的督查力度,督促用工单位抓好用工岗前培训,强化用工单位的安全责任和农民工的安全意识。今年以来,全市有19276名在职职工参加了在岗培训。

2、突出培训重点。全市共开设30余个培训专业,涵盖

二、三产业类,年培训3万余人。充分利用农民文化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等教育资源,开展农民工培训,在通过对普惠制就业培训基地的重新布局和强化管理,确保了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从加强机构管理、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模式等方面入手,增强培训机构能力,提高培训质量,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着力提高劳动力水平、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立足农民实际和岗位要求,制定培训计划,丰富培训内容,使培训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用工市场需求,每年都举办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和创业培训班,今年以来,参加培训的人员达到1907人,经过培训已有1678人成功实现了就业,有321人当上了老板。

3、完善培训机制。对原有的普惠制就业培训基地进行了重新布局,加大了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网络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完善了农民工培训补贴办法,扩大农民工转移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主力作用,形成以技工学校、就业培训中心、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为基础的培训网络,实现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目前,全市现有普惠制就业培训基地35家,分布于全市主要城乡,安排培训经费700余万元。

(四)拓宽就业渠道,多方转移富余农民

盘锦市劳动就业局坚持域内消化与外向输出相结合,不断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1、合理调控就业岗位。通过政策扶持企业,招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措施,各级就业服务机构,提供优先吸纳辖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服务,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建立重点用工单位联系制度,定期为其输送用工人员,为了确保农民顺利进城务工,全面解除农民进城限制,先后清理、取消限制农民进城的《就业证》等多项不合理规定,改善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就业环境。

2、拓宽劳务输出渠道。为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规模,全面加强了劳务输出体系建设,并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帮助农民增加就业门路。建立了乡镇劳务输出基地,对全地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根据他们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技能情况进行登记,还积极建立劳务输出驻外联络站。在巩固南京等地原有的劳务合作伙伴的同时,全面加强与大中城市劳务合作单位的联系,先后与江苏、深圳等地建立劳务输出合作关系,通过考察收集,将有效的用工信息传递到全市各乡镇劳务输出资源基地,并协助基地有组织的开展输出工作。年初以来,全市实现劳务输出19772人(不含辽河油田)。

第2篇:劳务输出带头人先进材料

坚持梦想铸就成功的辉煌,感恩回报彰显人生的价值

---记劳务输出带头人李宝江

在陶赖昭镇有这样一个人,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在年轻人眼中他是一位值得学习的榜样,在乡亲们眼中他一个懂得回报、乐于奉献的成功者。他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事迹至今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为乡亲们所做的好事仍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他就是李宝江,修正药业的市场部主管、修正药业吉林省区域总经理,现年36岁的他,显得英俊潇洒、富有活力,但又不失稳重与文雅。

李宝江出生在陶赖昭镇曹家村,地处偏僻,人多地少,多年来,村里人除了耕种少得可怜的一点耕地外,再无其他收入。李宝江也不例外,他家5口人,有耕地9.8亩,只够解决温饱问题,更不要说干其他事了,怎么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一直是困扰村民们的一个难题。李宝江的父母还是比较有远见的,凑钱让儿子读完了中专,可是李宝江毕业后却发现现在的就业竞争压力非常大,许多本科生、研究生都很难找到称心的工作,就更别说他一个中专生了。但是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的挫折并没有让李宝江气馁和放弃。为了生存他在别人的介绍下,拿起包做起了走街卖药的生计,炎炎夏日,他顶着酷暑,不顾别人异样的眼光沿街叫卖;寒冷的冬天,他迎着刺骨寒风,耐心地向匆匆而过的路人推销着自己的药品。如果换做别人,可能早就放弃了,可是李宝江却坚持下来了,不仅是为了生存下去,更是为了支撑自己勇敢走下去的梦想。因为他坚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自己会改变贫穷的现状,他不但要让自己摆脱窘迫,更要让家里人过上幸福的

生活,让乡亲们都富裕起来,摆脱多年来的贫困与落后。正是李宝江的这种执着与毅力铸就了他在今后的事业中那种敢打敢拼,永不放弃的性格,这是走街卖药这种低微的工作经历,锻炼了他卓越的销售能力,为今后的成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宝江始终坚信他之前的努力与付出不会白费,总有一天上苍会给他回报,是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4年5月,李宝江偶然听说修正药业正在招聘业务员,他没有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兴冲冲的前去应聘,可是招聘的工作人员却说他的学历太低,他们公司只招本科生。这无疑给抱有无限希望的李宝江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放弃却不是李宝江的性格,多年来在与生存的斗争中让他永远都不会服输。于是李宝江找到了招聘的总经理,并向经理简单的推荐了自己,招聘经理看着眼前这个穷小子,眼中露出了嘲讽之意,“你的学历达不到要求,而且你也没有正规商品的销售经验…我们不能用你。”李宝江没有退却,他说:“学历低,不代表能力低,没有卖过正规商品也不代表就没有销售经验,我会亲自证明给你看,请您给我一个月的试用期,如果我的业绩好,您就用我,如果我像您说的没有这个能力,我会主动辞职。”招聘经理被李宝江这种不卑不亢、不服输的品格打动了,于是就给了他一个月的试用期。李宝江并没有让招聘经理失望,一个月后,他的销售业绩是所有新招录销售人员中最高的一个,是的,李宝江用自己的坚持与努力证实了自己,也为自己铺就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这真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李宝江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了成功之路,由于业绩突出,他现在成了修正药业吉林地区的销售总经理。富起来的李宝江,没有忘了家乡,没有忘记亲人,他深深知道家乡的父老还是生活在闭塞的农村,还依然贫穷落后,他也一直在想着回报家乡,帮助乡亲们。于是李宝江通过自己的关系,向家乡的父老伸出了援助之手,从2009年开始,他每年带动周边村民700多人,进入药品销售行业,帮助家乡进行劳务输出,每年可收入500多万元,经他介绍出去的村民每人年收入都能达到25000元。人们都夸李宝江真是个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的好人啊!2010年,过年回家时李宝江听说小南园子村有一座桥年久失修,十分危险,给村民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由于争取不到资金,一直没有重新修建。李宝江想到,自己既然知道了就不能不管,无论如何都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得为家乡做点好事。他主动联系到村里的领导,询问相关情况,他决定自己出资10万元,帮助乡亲们重新修桥。2011年桥建完后,人们为感谢李宝江,为感谢修正药业,把这座桥取名为修正桥。意喻要像李宝江一样,坚持自己的梦想,勇敢拼搏,走正路,干正事,回报社会。

人生的路还很长,前面还有无数的险峰在等着李宝江去攀登,他依然那样的执着,岁月带走的是他年轻的容颜,却摧毁不了他那颗坚强的心,未来的日子里他会继续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奋然前行,为家乡、为社会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第3篇:劳务输出先进个人典型

劳务输出先进个人典型材料

不懈努力 引导群众走向新生活

xxx,女,39岁,中共党员,维吾尔族,政府副乡长。该同志自分管劳务输出工作以来,带领部室干部,团结拼搏,扎实苦干坚持把“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大幅度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作为农民劳务经济收入的主渠道,使我乡的劳务输出工作连年跃上新台阶。2010年至2014年我乡连续被县政府评为“劳务输出先进单位”,同时该同志2008年被疏勒县委评为“劳务输出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劳务输出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先进个人”等称号。

一、注重自身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学习。该同志主动参加乡党委组织的各项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政治立场坚定,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注重维护民族团结,主动与汉族干部“结对子”,帮助其学习维吾尔语。该同志充分认识到劳务输出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途径,分管此项工作7年以来,不断学习借鉴其他县市的先进经验,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有计划,分步骤,有组织地抓紧抓好此项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局面。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发展劳务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该同志坚持把宣传发动和教育引导作为首要工作来抓。一是利用广播进行宣传引导。组织人员利用村级大喇叭早晚播放用工信息、劳务知识、劳务能人事迹等,宣传引导更多的人外出务工。二是入户宣传引导。带领办公室人员进行入户走访,根据各户的实际情况,通过算收入帐、效益帐的方法,帮助各户谋化致富思路,引导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针对思想观念保守的农户亲自进行上门走访,广泛深入的宣传劳务输出的好处,坚持首先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把劳务输出工作喊响叫亮。三是请劳务输出能人现身说法。及时全乡劳务输出工作中涌现出的现进典型,组织优秀务工人员召开座谈会,现身说法,交流外出务工的经验,做法,用身边的事引导身边的人。通过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大大提高了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这次外出务工让我开阔了眼界,懂得了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感谢党和政府给予了我这次外出务工的机会,回到家乡后,我在山钢集团内开设了餐馆和小超市,现在生意越来越红火,小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去年被邀请参加了自治区组织的劳务输出经验座谈会,让我明白了更多的道理,希望大家珍惜机会,到更为广阔的地方去闯一闯。”小伙吾不力卡斯木·艾力在交流会上高兴地说。

强化培训措施,提高劳动力转移质量。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劳务市场,始终把教育培养当做首要工作来抓,想方设法使外出务工人员拥有一技之长,提高他们适**市生活的能力,树立遵纪守法、依法维权意识和新的就业理念。一是依托乡党校选择市场需求的热门专业进行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主要选择餐饮、计算机、建筑、缝纫、保安、家政、电焊、修理、工程机械等热门进行专业培训。二是开展灵活多样的引导性培训。多次邀请县技术职业学校的有关技术人员来我乡讲务工常识、维权、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等方面知识,进行丰富的引导性培训活动。

四、认真组织落实,广大输出规模。多年来,在该同志的不懈努力下,认真组织向外输出务工人员,大幅度提高了群众收入。##我乡辖12个行政村,全乡总人口1.37万人,其中,劳动力4709人。现有富余劳动力2960人。近三年来,全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劳动力转移就业 4103 人次,收入达665.03万元,其中,政府统一组织输出到内地的95人。2012年劳动力转移就业4298人次,其中,政府统一组织输出到内地的58人。2013年劳动力转移就业4491人次,其中,政府统一组织输出到内地的30人。2014年劳动力转移就业4541人次,其中,政府统一组织输出到内地的48人。今年上半年劳动力转移就业2965人次。劳务收入已成为许多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出现了“外出一个,致富一家,外出一群,带富一方”的可喜局面,大大推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发展。

五、总结经验,改变工作方法,提高效率。该同志注重工作“回头看”,坚持总结经验,深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七年的辛勤努力工作,该同志积累的丰富的工作经验,充分认识到仅仅依靠一己之力做宣传远远还不够,通过分析,总结,改变了工作方法。结合“联村到组包户”工作机制,主动与各联系点领导对接交流,并积极发动依靠党员、“四老”、宗教人士、群众之力,共同宣传劳务输出政策法规,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特别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遵纪守法,讲原则、讲团结、讲稳定、识大体、顾大局,能够时时处处自觉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能做到头脑清醒、旗帜鲜明,坚决反对一切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主要威胁来自于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对于这一点,她深信不疑,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非法宗教活动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能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4篇:劳务输出典型事迹材料

劳务输出典型个人事迹材料

改革开放激活了人们的思想,磨练了人们的意志,培养了人们的闯劲,越来越多敢闯、爱拼的有志的人们认识到只有走出山门、离开农门才能更快的追求富裕生活,早在80代中期就有农民以各种形式走出山门、离开农门,为实现增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王永臣就是这个时代涌现出的杰出青年的一个典型代表。

王永臣,家住---村,现年49岁,他出生在一个传统的木工世家,父亲就是木匠。他是我村劳务输出经纪人的典型代表,现在算起来,他从事外出劳务已有20多个年头。在这20多年里,他先后带领50名本村兄弟到市区打工,不但赚到了钱,见了世面,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么一折腾,转变了村里长期存在的“在外没有在家好”的错误思想观念,调动了全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报名要在年后出去打工的就达到20多人。说句心里话,文化低的人要走出家门到外面干点事太难,在这样的情况下,组织本村兄弟出去打工,思想工作很难做,他也费了不少劲。他常跟家长讲,现在打工政府重视,法律有保障,而且通讯方便,不行打个电话就可以让孩子回来。经常跟在一块玩的兄弟讲,出去锻炼锻炼,闯荡闯荡,但无论怎么说,年轻人都基本同意,但家长就是一句话,“你要出去就出去,我们孩子不去”。最后年轻人就让他带他们出去。据他讲:“我带领着他们出去,当时我也面临着两个难题:一个是带这么多人出去如何安置;一个是面临着多人出去工资保障问题。这时候,政府提倡培养劳务经纪人带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号召,国家也出台了一些保护农民工的政策,让我坚定了带工出去的信心和决心”。这样,从1995年开始,他就领着村里的老少爷们走上了打工之路,一年一年的满载而归。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万般难。据他讲刚开始的时候,他就切实感受到了难处。他带的20多个农村劳动力,大都是小学文化程度,并且第一次出外,有的很兴奋,不听指挥;有的心里想家,心情不好,时不常地闹情绪吵架。看着乱糟糟的样子,也心里很不是滋味,真想不管了。可转念一想,“人家家长信着我,把孩子交给了我,我就得成为他们的主心骨,把他们带好,让他们经受住锻炼”。于是,他就把理顺队伍、稳定人心工作做在前头,既是这帮孩子的老大哥,又是这帮孩子的管理员和保姆。白天帮他们办有关手续,晚上还要照顾吃喝睡觉问题,那时候真是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候一想都有些泄气,心想一个人出来无忧无虑,挣钱还多,何必呢?但到年底兄弟们每人领到8000多元的工资欣喜若狂的样子时,他又感到很自豪,很值得。

现在说起来,他带领20多名老少爷们出去,不是只为了挣钱,他曾说:“看到我村的贫困落后的面貌和村民们只靠天吃饭而无其他收入的贫穷模样,我发誓要让我村剩余劳动力出去打工赚钱,并且开拓眼界,争取摆脱我村的落后面貌。带领农民走出去,实在是不容易,既要当好引带者,也要当好维权者,用法律来保证大家的权益不受损害。9月,王立志运料过程中,意外受了伤,当时建筑公司还没预算开工资,我东拼西凑了一些钱给他垫付了医疗费。可事后公司老板却赖账不给误工费和医疗费,我拿着合同找老板理论,又到劳动和司法部门去上访,最终为王立志讨回了7000多元的误工费和医疗费。通过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带出来的这些乡亲法律观念太淡薄,于是我购买了法律书籍,闲着没事的时候就给大家讲讲,现在大家都基本掌握了涉及打工的法律基本常识,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

他领这些兄弟们出去的这些年收获很多,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一个就是到城市之后比在农村眼界开阔了,接触面宽了,学会了社会常识,积累了工作经验;再一个就是通过独立生活,依赖性没有了,自立自强能力增强了,更为重要的就是经济收入增加了,就现在的工资水平每个人出去半年的时间都能挣回来2万多元。

今年49岁的王永臣同志,从事劳务输出工作已经有20多个年头,从当初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到如今已是两鬓斑白,他执着投身于这份事业,用人生最黄金的时间,为村里的劳务输出工作奉献了自己的辛劳和汗水。他质朴、勤奋、执着、豁达,他有着农村人特有的品质,在他的带动下村里人先后走了出去,大家不但挣到了钱,过上了富裕生活,还学到了一门技术。在新农村精神孕育的这块土地上,他的名字家喻户晓。我们也呼吁全村的其它青年们,尽快走出去,用自己聪明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gongzuozongjie/85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