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学校管理】

篇:管理创新实施方案

xxx集团开展“管理创新年”

活动实施方案

创新意味着大胆解放思想,意味着放手推行改革,意味着加快发展速度。管理创新就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并重新选择和构建新的管理方法和制度。XXXX集团组建以来,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管理创新体系建设,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为进一步加大管理创新力度,根据省XXXX(苏国资[2008]6号)文件要求,经公司研究决定,在集团范围内广泛开展“管理创新年”活动。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着眼集团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以建立健全科学管理体系为目标,紧紧围绕“二次创业”的总体思路,大力开展理念、战略、财务、投资、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努力为促进江苏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大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

结合当前集团管理实际,在继承发扬以往好经验好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紧跟时代步伐,认真学习最新的管理理论,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着力研究解决管理实践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不断强化管理力度,创新管理手段,规范管理行为,全面提升集团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努力将“管理创新年”活动不断引向深入,确保取得实效,为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内容

1、管理理念创新。理念问题任何时候都起着先导作用。(1)各成员企业要解放思想,结合当前管理实际,紧跟国内外先进企业管理创新步伐,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因企制宜借鉴运用;要认真查找本成员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集团各成员企业)。(2)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在管理创新中的作用。集团及各成员企业要召开管理创新座谈会,征求合理化建议(集团总裁办及各成员企业办公室)。(3)要努力培育浓厚的积极向上的创新文化,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用集团愿景、使命凝聚人心,推动发展(集团总裁办)。

2、战略管理创新。企业的战略定位问题,是企业最重大最根本的决策。只有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才能凝心聚力,共促发展。(1)集团将在对“十一五”战略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省XXXX有关最新要求以及集团的现状,对其进行科学的修订调整(集团规划投资中心、集团总裁办)。(2)集团各成员企业必须自觉服从集团的总体发展战略,在集团发展战略的框架体系内修订和调整本企业的战略规划。要不断强化战略规划的执行力,坚定不移地沿着既定战略指导企业的发展,确保发展始终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和正确的方向(集团各成员企业)。(3)上市是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XXXX会展要按照集团的要求,抓住今年国家在证券市场推出“创业板”的机遇,加快推进上市工作(XXXX会展集团)。

3、管控模式创新。(1)建立健全科学的母子公司管控体系,通过促进集团内部协同效应发挥的内部资源整合,以及作为保障协同效应实现的规范治理和有效管控,逐步实现大集团小机关管控模式,将集团打造成战略决策中心、投资管理中心、协调服务中心、公共关系中心和企业价值中心,将各成员企业打造成为利润中心(集团规划投资中心)。(2)加强下属企业委派董事、监事、高管人员履职考核,真正做到集团作为出资人在子公司层面上到位,履行好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权益。对一些小型子公司和参股企业,集团要结合实际探索出资人监督的有效形式(集团人力资源部)。(3)在引入EVA考核机制的基础上,结团实际,修订完善集团投资企业经营者考核办法。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突出经营业绩的真实性,有效调动所属企业的积极性(集团人力资源部)。

4、决策管理创新。(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权责边界,健全责任体系,规范工作程序,形成集团董事会、党委会、监事会、经营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机构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力、监事会的监察力、经营层的经营力。(集团人力资源部)。(2)严格企业决策管理规范。进一步完善董事会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认真贯彻落实“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坚决杜绝独断专行,确保每一项重大的决策部署,都坚持做到决策之前,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决策之中,慎重稳妥,深入调研,讲求科学;决策之后,集中意志,明确责任,落实到位(集团总裁办)。

5、财务管理创新。根据集团改革发展的需要,在集团范围内全面实施财务集中管理,进一步加强集团对下属具有实质控制权的二、三级投资企业的财务管控。通过向核心业务板块派驻财务负责人,全面推进以“集中资金、集中授信、集中帐务”为重点的管控模式,进一步规范集中授信和资金调度管理流程,切实提高集团财务综合管理效益(集团资产财务部)。

6、人力资源管理创新。(1)按照集团“十一五”发展战略,更新观念,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梳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体系,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控制和战略分析,实时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2)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所长不求全才”的理念,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抓住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人力资源工作的难点问题和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化人力资源管理革新,形成“专业化、精英化、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结构(集团人力资源部)。

7、投资管理创新。投资管理直接关系到集团的生存与发展。(1)加快清理对外投资。对非主业投资以及效益差、无发展前景的投资企业坚决实行关、停、并、转,收缩经营战线,集中力量发展主业(集团规划投资中心及相关企业)。(2)不断增强风险防范能力。认真贯彻执行省XXXX和集团投资管理相关规定,坚持以投资回报作为衡量投资项目成败的唯一标准,对外投资严格按照投资管理权限,同时建立健全重大投融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预算立案、全过程管理、后评估和重大投资损失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防范投资风险(集团规划投资中心)。(3)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加快出台《XXXX集团品牌战略实施意见》,成立品牌管理委员会和执行小组;完善品牌战略基础内容;改进品牌驱动的业务流程;建立以品牌为导向的业绩管理(集团规划投资中心)。

8、管理手段创新。探索通过先进的管理手段促进企业的规范管理,提高整个集团的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1)以财务管理、OA办公系统的信息化为突破口,逐步实现整个集团的管理信息化,为企业管理提供先进、科学、高效的支撑平台(集团总裁办、集团资产财务部)。(2)积极推进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加快建立健全集团外部信息网络和内部信息机制。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创新,推进管理流程再造,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规范和高效(集团总裁办以及相关部门、企业)。(3)不断完善丰富集团网站,将其打造成集团提升形象的重要窗口、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集团总裁办)。

四、工作安排

这次活动将严格按照省XXXX有关文件精神,坚持时间服从质量、效果的原则,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最终目的,从现在开始到12月底结束。具体分三个步骤:

发起准备阶段(5月中旬结束):主要内容是在集团内部广泛开展学习宣传动员,开展管理创新大讨论活动。各成员企业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企业开展“管理创新年”活动实施方案。方案要体现“三性”标准,即:要有较强针对性、可操作性、有效性,请各成员企业于5月中旬前报集团公司总裁办。

组织实施阶段(5月下旬-11月下旬):各成员企业要严格按照“管理创新年”活动实施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贯彻落实管理创新的具体方法和措施,着力查摆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力求企业各项管理工作都要有创新经验、创新成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评比阶段(12月下旬结束):由各成员企业“管理创新年”活动领导小组,检查本成员企业各部门在活动中既定目标完成情况和活动实施效果,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总结和评比。要选树典型,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推广实施,切实形成持续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

五、具体要求

1、提高认识,精心安排

管理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开展管理创新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个实际行动,是大力推动管理创新的有效载体,是促进形成管理创新长效机制的重要方式。各成员企业要深刻认识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明确活动的内容、方法,提高参与的自觉性、主动性。要在实施方案的框架内,结合本成员企业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运用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和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强化活动效果。要坚持大胆地想、大胆地试、大胆地创,促进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更新,动员和激励他们积极投身“管理创新年”实践活动。

2、加强领导,抓好组织

为加强对“管理创新年”活动的领导,集团成立了领导小组,由集团董事长余海同志任组长,集团总裁张剑同志任副组长,成员有:马卫平、惠民、匡晖、徐永健、吕正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集团总裁办,王先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企业要相应成立开展“管理创新年”活动领导小组,确保级级有人管,层层有人抓,切实搞好活动的组织实施。要结合各自实际,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要始终注意结合实际,做到部署工作有计划,落实工作有实效,检查工作有考核,总结工作有经验,确保活动的持续深入有效开展。

3、落实责任,加强督查

各成员企业开展管理创新年活动,必须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狠抓工作逐级负责制,明确时间节点,明晰工作责任人,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各成员企业要定期与集团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交流,把本企业在开展活动中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及时上报。集团活动领导小组将向各成员企业派出督查组,及时了解和掌握各成员企业的工作进展情况,注意发现和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严格把好每个阶段的质量关。着重抓好“四个环节”的督查。一是督查工作安排部署环节;二是督查工作贯彻落实环节;三是督查工作运行环节;四是督查工作总结环节。

4、总结提炼,长效推进

要把管理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及时总结提炼活动中各成员企业创造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 要把经过管理创新活动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举措、新办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有效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广,扩大影响,充分发挥学习借鉴和辐射带动效应,推进企业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2篇:创新大赛实施方案

金山职业高级中学

首届创新大赛实施方案

为提高师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特举办金山职业高级中学首届创新大赛,让师生围绕生活的、身边的、生产的技术,结合所学的专业开展创新方案、创新技术、创新制作大赛。现将有关活动要求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宗旨

大赛主题:创新重在实践、创新成就未来。

大赛宗旨:培养广大师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创新制作成果,促进创新型学校建设。

二、参赛对象

我校所有在校全日制学生,所有专业课教师(也鼓励非专业课教师参赛)。

三、参赛作品要求

围绕生活的技术、身边的技术、生产的技术,由学生本人独立(合作)构思、设计、制作完成,或在老师指导下的发明与技术创新的作品。

参赛的发明与技术创新作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中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有关规定。可以是:

1、原始创新的作品;

2、对现有技术、产品进行新组合的集成创新作品;

3、对已有技术、产品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的作品。

不予参赛的作品:

1)、药品和食品;在研制和使用的过程中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作品;与国家现行法律和法规有抵触的作品;

2)、仅有发明创新意图但尚未形成发明实体的作品;已由他人发明并已申报专利的作品;

3)、电脑软件(课件)暂不列入大赛。

四、申报程序

参赛作品需填写申报表、提供所需附件二份(包括原理图、构造图等),作品要具体化、产品化——即提供作品实物。

申报时间:参赛作品及相关资料于5月31日前报到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组委会将于6月下旬举办大赛作品成果展示大会(具体安排另行通知),邀请有关学科专家,现场评选。

五、评选

1、本次大赛评选分专业组级和校级两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专业组级,2009年2月到2009年5月底。

各专业组根据本专业组专业设置情况,组织师生创新竞赛,并选拨优秀作品参加校级评选。(专业课教师原则上都要参加,鼓励非专业课教师参赛;每个专业组至少提供相应数量的学生创新作品,每个工作室至少提供一个学生和一个教师作品)。

(2)第二阶段:校级,2009年6月上旬。

邀请有关学科专家、校学术委员、有关领导进行评奖。

(3)第三阶段:作品再加工并参市级以上大赛,2009年8月

学校成立专家组,对已有作品进行会诊,提出修改意见,进行再加工,准备参加市级以上大赛。

(4) 第四阶段:总结表彰,2009年月11月

2、评选依照“三自”和“三性”原则进行:

“三自”:①选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和发现;②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部分是学生本人构思(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设计和研究完成的;③作品是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完成。

“三性”:①科学性:选题与成果具有科学技术意义,技术方案合理,发明与创新过程的科学性;②先进性:作品的新颖程度(指发明或创新在申报日以前没有同样的成果公开发表过和使用过)、先进程度、技术水平与难易程度的先进性;③实用性:指发明或创新的作品可以转化为产品,有可预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应用意义与推广前景。

参赛作品相关技术均不得向评委保密,必须按照申报要求向评选委员会提交全部必要的资料。参赛作品如已使用别人的已经注册的知识产权的部分,在申报时应予以说明出处。参赛作品的技术成果受到法律保护。大赛组委会负有对外保密责任。

六、表彰

作品奖:分设发明和创新作品特别奖、一二三等奖、专项奖和指导老师荣誉奖。

优秀组织奖:对参加大赛的优秀专业部进行表彰。表彰条件依据组织参赛的规模、送审作品质量及申报时间、申报材料是否规范等情况评定。

将挑选部分优秀项目(作品)参加市、省创新大赛。

获奖学生的获奖成绩计入学生在校的成绩(学分),指导老师和获奖老师的学校应予以适当绩效奖励。

七、参考文件

《关于举办“爱士杰杯”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的通知(苏教职〔2008〕22号)》

八、具体要求

1、各专业组根据学校大赛要求制定本组的创新大赛方案,认真落实组级竞赛。

2、各专业组充分发挥教研组、专业课教师、实训基地、工作室的作用,确保有一批优秀的学生创新作品参加校级比赛。具体名额分配如下:

农业部:5件;机电部:5件;计算机部:2件;电工电子部:4件;化工部:2件;服装部:3件;各工作室:2件。

3、组级创新大赛结束,交活动方案、比赛成绩、学生作品汇总表到组委会,并选送优秀作品参加校级比赛。

附件

1、江苏省连云港市职业教育中心首届创新大赛项目情况(申报表一) 附件

2、江苏省连云港市职业教育中心首届创新大赛项目情况(申报表二)

附件

3、《关于举办“爱士杰杯”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的通知(苏教职〔2008〕22号)》

连云港市金山职业高级中学

创新大赛组委会2009年2月21日

第3篇:创新教育实施方案

创新教育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师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教育和经济建设,根据学校意见,制定创新教育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开展教育创新、教学创新、管理创新、科研创新,创建创新型校园,培养创新型教师和学生。

二、充分认识开展创新教育的巨大意义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根本因素。知识经济的兴起对于我们来讲,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答案只有一个: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合格人才有着巨大的意义;开展创新教育,对于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和专业发展方式,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样具有特殊的意义。

三、开展教育创新的内容

教育创新、教学创新、管理创新、科研创新

四、开展教育创新的原则

与时俱进原则、科学规范原则、针对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适用性原则。

五、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学校成立创新教育领导小组和创新教育研究小组,分别负责创新教育的领导工作和研究工作;制定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在创新教育开展过程中的具体职责。

2.建立健全创新教育工作制度

学校将针对创新教育工作制定出具体可行的保障制度、研究制度、奖励制度、人才培养制度、成果整理申报制度、效果检测制度、科研制度、奖励制度等工作制度,为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

3.建立创新教育目标责任制

实行人人制定工作目标和措施,学校审批、检查与考核的机制,并将落实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与奖励,作为教师评优选先的依据。

4.开展创新教育科研

选择符合实际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开展扎实的研究工作,争取良好的研究效果,为全校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5.责任分工

校长负责管理创新,教导处负责教学和科研创新,政教处负责教育创新,各职能部门既要抓好本职工作,又要协调联动,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把创新教育深入落实。

第4篇: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首都创新精神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2012—2015年)

为贯彻落实《践行“北京精神”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培育创新精神的若干意见》,全力构建创新创业的服务体系、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和创新文化的传播体系,进一步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加快建设创新文化,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工程

(一)加强企业创新环境建设

1.充分发挥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加强引导,强化服务,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推动我市企业创新文化培育,支撑企业家创新需求,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热情。

牵头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

2.加快推进企业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创新方法企业行”等活动,推广普及创新方法,鼓励企业持续开展创新研发,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科协 3.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创新主体营造良好环境。 牵头单位:市知识产权局

配合单位:市工商局、市新闻出版局、市文化执法总队

4.加快推进国家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加快技术转移、技术交易、版权交易、设计交易等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为企业创新提供资源与途径,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牵头单位: 市科委

配合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新闻出版局、市知识产权局、中关村管委会

5.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和科技政策的引导作用,完善科技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平台建设,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知识产权局、中关村管委会

6.在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方面大胆创新,完善创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创建具有国际水平的产业环境,在中关村布局和优先支持一批国家和北京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推进“十百千工程”和重点“瞪羚”企业,做强做大一批创新型企业。 牵头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配合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知识产权局

(二)优化科研创新环境

7.进一步推进高校院所的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人事、经费管理、激励考核等制度,营造有利于发挥自主性、创造性、潜心研究的创新环境,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

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科研院

8.充分发挥我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奖励和科技计划项目等政策措施的导向作用,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基础性研究和前沿性探索。尊重科研人员的研究和学术自主权,健全科研诚信制度,从严治理学术不端行为。

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市教委

9.落实中央和我市关于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的各项政策,贯彻落实国家“千人计划”,深入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长城学者计划、科技新星计划等项目,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鼓励跨国、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跨单位的产学研创新团队培养,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和合作共享。

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

配合单位:市教委、市科委、市人力社保局、中关村管委会

10.大力推进股权激励和创业帮扶等措施,探索新形势下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和创业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创业。

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人力社保局

(三)营造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

11.加强创新创业政策宣传贯彻工作,通过“科技北京”讲堂、科技政策法规宣讲团等形式,加大创新创业政策的宣讲力度和创新理论、专利技术等的培训,推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全社会公众理解、掌握和运用创新政策。

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市科协、市科研院、市总工会

12.深入落实税收优惠、低息贷款、创业贷款、创业培训等政策措施,加强对全社会创业的服务,逐步提升全社会创新创业能力。

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 配合单位: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中关村管委会 13.深化见习基地和青年创业园建设,构建覆盖全市的见习和孵化网络,营造青年创业的良好氛围,引导更多青年参与创业和提高创业层次。

牵头单位:团市委

配合单位:市科委、市科研院、市科协、中关村管委会、市财政局

二、实施创新教育促进工程

(一)探索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4.贯彻落实《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倡导创新教育,不断丰富创新教育内容,促进不同教育阶段创新教育的有效衔接。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育融入到教育全过程之中,强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

牵头单位:市教委

配合单位:市科委、市科协、团市委

15.利用首都丰富的科技资源,创新教育教学内容,不断完善科学探究实验室、科普教育基地等校内外创新教育场所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北京学生科技节、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北京青少年科技博览会等各类科技发明活动,满足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热情,着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教师创新责任意识,强化创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市教委、市科协、市科研院

(二)开展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

16.深化科教合作机制,探索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创新型后备人才的发现培育体系,按照“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的总体要求,加大对具有创新潜质后备人才的发现、教育、跟踪指导与服务力度。

牵头单位:市教委、市科委

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团市委

17.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试点,搭建科技后备人才培育平台。加大对“雏鹰计划”、“翱翔计划”、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培养计划、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等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鼓励青少年直接参与科学前沿的探索活动。鼓励各机构积极配合素质教育改革,发挥科研资源优势,探索联合培养创新后备人才的工作机制。

牵头单位:市教委

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委、市人力社保局、市科协、团市委、市科研院

(三)加强面向社会公众的创新教育 18.结合学习型城市建设,将学习型组织建设与创新教育相结合,加大对社会公众的创新教育力度。组织专家学者和有关单位编制创新教育的指导读本、手册等,依托有条件的机构承担面向社会的创新教育培训任务。

牵头单位:市教委

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委、市人力社保局、市科协

19.落实《首都职工素质工程五年规划》,以服务北京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强城镇职工的创新教育;开展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评选活动、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职工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成果评选展示及交流推广和职工技能培训等工作,提升职工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牵头单位:市总工会

配合单位: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科协

20.围绕首都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整体部署,探索农民创新教育模式;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全科农技员、农村实用人才、林果乡土专家、农村科技协调员、农村科技服务港、田间学校等作用,提升农民依靠科技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和创新创业能力。

牵头单位:市农委

配合单位:市教委、市科委、市人力社保局、市科协

21.加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创新教育培训力度,着力培养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提高其科学决策的水平和管理创新能力。

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

配合单位:市教委、市科委、市人力社保局、市科协

三、实施创新文化建设工程

(一)推进全社会创新文化建设

2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将创新文化建设作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创新文化的内涵,建设渠道与途径,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文化条件。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配合单位:首都文明办、市文化局、市教委、市科委

23.以创新的观念和价值取向为核心,大力推进各单位、各部门的创新文化建设;鼓励各单位、各部门结合实际树立创新观念、建立创新制度,完善创新教育、鼓励创新行为。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配合单位:首都文明办、市教委、市科委、市文化局

24.加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重点单位的创新文化在全社会的传播,推进全社会对创新的认同和支持。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配合单位:市教委、市科委、市文化局

(二)推出一批创新文化精品

25.推进弘扬创新精神的优秀作品创作。加快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创作基地,培育和扶持若干出版创意工作室,为北京创新文化作品搭建出版资源配置平台。发挥北京科普创作出版资金的作用,组织和支持各类传媒及科普作家,策划优秀选题,面向社会推出一批反映创新成就、倡导创新思维、培育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的优秀原创作品,多层次、多角度宣传重大创新成果、创新方法,阐释和弘扬创新精神。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配合单位:市新闻出版局、市科委、市文化局、市科协

26.激发企事业单位和自由创作人的创造力,以创新人物、创新团队、创新案例为主题创作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优秀剧目、影视片、音乐作品以及创新公益广告。鼓励与支持数字科教影视作品的制作,扶持一批适用于3D、4D、环幕、球幕、穹幕的科普影视产品。鼓励科普与文艺的结合,支持科普话剧、科普广播剧、科普情境剧、科普音乐剧等文艺作品的创作与演出。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配合单位:市科委、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市科协

27.利用北京地区各类文化创意、科技资源,培育一批科普动漫工作室,鼓励动漫企业与科研机构联手,将科技成果、科研历程、科学家事迹等科技素材转化为公众喜闻乐见的动漫题材。推动卡酷卫视等电视频道设立科普专栏,鼓励电视台、门户网站及各类新媒体播放高水准的原创科普动漫作品。推动形成科普动漫创作、发行、播出的产业链,满足公众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创新文化需求。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配合单位:市文化局、市广电局

28.扶持一批具有较强开发创作能力的科普互动产品(展教具)研发机构和科普研发基地,鼓励其积极探索科普展示的新方法、新形式、新技术、新内容。通过中国设计交易市场等平台,开展需求对接,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开展科普互动产品研发工作。

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市科协、市科研院

(三)加大创新精神的宣传力度

29.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在创新精神宣传中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拓宽传播渠道,引导公共场所增加创新文化宣传内容,将创新文化的宣传教育与全市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配合单位: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市科委、市科协

30.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作用,结合“三网”融合,发挥网络等新媒体在创新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功能,为公众提供网上学习与交流创新文化的新途径。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配合单位: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市科委、市科协

31.推进科技界与传媒界建立定期联系对话机制和科学顾问制度,鼓励科研院所和社会机构加强面向公众的科技文化信息服务,推动传媒与科学家共同解读有关创新文化的热点事件,引导社会公众正确理解创新文化内涵。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配合单位:市科研院、市科委、市科协

32.加大对“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重点创新工作的报道力度,打造若干有影响力的创新宣传精品栏目,大力弘扬宣传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树立一批创新人物、创新企业、创新团队典型,宣传和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促进公众对科技创新的理解与支持。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配合单位: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市科委、市科协、中关村管委会

四、实施创新活动品牌工程

(一)打造综合性创新创业活动品牌

33.利用北京创新资源密集的优势,组织开展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创业青年首都贡献奖评选等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创设“北京创新大赛”,逐步将其打造成北京市创新活动品牌。

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市教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科协、中关村管委会

34.鼓励社会机构组织开展企业商业计划大赛、创业项目选拔大赛等,为社会各类专业人员创新创业提供更广泛的渠道选择。积极组织力量,促进国际交流,参与或承办国际创新竞赛活动,提升北京创新创业活动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市教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科协、中关村管委会

(二)组织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创新文化活动

35.发挥首都优势,打造一批具有权威性、知名度、号召力和公信力的群众性创新活动品牌。建立和完善支持民间创新的服务体系,激发民间创新意愿,鼓励民间创新行为,提高社会公众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举办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首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新农村青年科技创意作品大赛、设计动漫大赛等面向社会各界的群众性创新活动,开展企业创新型班组、职工创新型队伍、巧娘工作室等建设工作。

牵头单位:市科委、市科协

配合单位:市农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36.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技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市民开展小发明、小革新、小改进、小创造,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夯实推动创新发展的社会基础。

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协、市总工会

37.激发市民创新热情,鼓励开展市民学科学品牌活动。重点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等领域,创办北京科学嘉年华、北京国际科教电影周等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活动品牌。通过科普基地和社会各类组织利用资源优势创建市民学科学中心,为培养市民创新精神提供学科齐全的品牌活动平台,进而提升市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各成员单位

(三)打造专业性创新活动品牌

38.将创新精神宣传作为北京科技周、社会科学普及周、科普日、科博会、软博会、文博会、创博会、玩博会等一批市级大型科技文化活动的重点内容。

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各成员单位

39.以科技北京大讲堂、首都科学讲堂、创新大讲堂、中关村创业讲坛、市民文化大讲堂、首图大讲堂、博物馆大讲堂、96156社区“大课堂”、读书月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本市科技事业和创新文化成就。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配合单位:市教委、市科协、市文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民政局 40.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农家女双学双比、科普进社区等系列丰富多彩的创新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科技文化惠及民生的服务能力。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配合单位: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市科委、市卫生局、市科协、市妇联、中关村管委会

41.实施百家基地进社区、进学校、科普基地服务日等活动,鼓励科普基地利用自有资源,深入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提供科普服务,激发公众的创新活力。

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市科协、市教委

五、实施创新资源服务工程

(一)推动创新机构向社会开放

42.推动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化创意企业、园区等建立“社会开放日”活动机制,鼓励各机构利用科技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

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科研院

43.引导和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设计室等创新机构逐步增加展示设施,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加强对央属单位创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央地科技、教育、人才资源的一体化发展,鼓励央属高校、科研院所向社会开放创新资源。

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文化局、中关村管委会、市科研院

44.充分利用首都丰富的科技、文化、教育资源,按主题重点打造现代制造之旅、现代设计之旅、现代农业之旅等若干条旅游线路,开展科技旅游,让公众在休闲娱乐中学习科学知识,体验“科技北京”的建设成果,感受创新魅力。

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市旅游委、市文化局、市农委、市园林绿化局、市科协、市科研院 45.加强公共场所的创新宣传功能,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建立公共场所创新宣传设施的标准与规范,引导社区广场、公园、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医院、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逐步增加创新文化内容,加大创新精神宣传,努力将创新理念融入市民生活。

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市园林绿化局、市卫生局、市文物局、市商务委、市科研院

(二)推进创新成果展览展示

46.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结合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等项目发展,建设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科技成果展示平台等首都科技成果展示平台。

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农委、中关村管委会 47.加强创新成果面向广大公众的宣传普及,积极推进科技计划项目的科技资源科普化开发工作,鼓励非涉密的国家级和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及时向社会发布研究进展,将科研成果以公众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展示。

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市科协、市科研院

48.拓展科技项目在中小学创新教育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建立科技资源与学科教学、地方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模式,提升中小学创新课程教学水平。

牵头单位:市教委

配合单位: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协

(三)鼓励创新人员服务社会公众

49.鼓励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等,特别是科技新星和科技领军人才参与创新教育,组织创新精神宣讲团;鼓励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成功人士积极向社会宣传创新创业经历;鼓励科研人员分享研究开发经验,启迪公众不断创新。

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市社会办、市科协

50.开展院士专家校园行、企业行、社区行、京郊行等系列活动,支持科研工作者将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科普产品,鼓励科学家担任导师、传媒科学顾问,参与创新教育工作。

牵头单位:市科研院

配合单位:市教委、市科委、市科协

51.加强创新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其深入企业、学校、社区、农村等开展政策宣讲和创新帮扶,提升公众的创新创业能力。

牵头单位:团市委

配合单位:市科委、市社会办、市科协

六、保障措施 52.加强统筹协调

在市科教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委、市商务委、市旅游委、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社会办、市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市文物局、市园林绿化局、市知识产权局、中关村管委会、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科研院等市属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内容。市科委作为市科教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的力度,组织推动各部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创新精神培育工作的总体部署。

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各成员单位 53.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创新精神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区(县)两级财政应确保对创新工作投入的稳定性、连续性,将创新精神培育的有关工作纳入各部门和区县工作计划并给予重点支持,着力发挥企业在创新活动开展中的主体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引导社会资金增加在创新活动领域的投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社会积极投入,促进创新经费投入的多元化,推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注重实效的工作格局。

牵头单位:市财政局

配合单位: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 54.加强考核和激励

根据培育创新精神的意见,抓紧制定本项工作的考核指标,加强指导、监督和检查,切实做好相关统计、监测和考核工作。及时跟进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总结典型,交流经验,推动创新精神培育工作不断深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研究制定创新精神培育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开展定期评价。充分发挥政府奖励的导向、示范作用,加大对创新创业的奖励,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创新创业先进个人和创新创业优秀团队,对在创新精神培育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各成员单位 55.加强理论研究与交流

各有关单位要专题研究创新精神的内涵、培育模式,以及国内外在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夯实创新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深入研究创新精神培育与科技、教育、文化、宣传等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开展创新精神培育的有效模式。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国家和地区创新精神培育和创新文化建设的突出成果和先进经验,为不断培育全市创新精神提供有效支撑。

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各成员单位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jiaoxueziyuan/79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