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教学试卷】

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大学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52)

盗传必究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人文主义文学杰出代表,他有37部剧作流传下来。他的创作标志着近代戏剧的成熟。

2.《诗经》: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初至春秋末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是民歌,一百六十篇,因分采于十五个国家和地区,故称“十五国风”;

“雅”为西周京畿乐歌,分为大雅与小雅,一百零五篇;

“颂”为庙堂祭祀乐歌,四十篇。它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与精神面貌,奠定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3.傅雷:现代著名文学翻译家。1908年生于上海,他的译著共30余种,其中有巴尔扎克作品15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文化大革命”中因不堪忍受四人帮集团迫害,与夫人一起含冤去世。他的全部译著收在《傅雷译文》中。另有《傅雷家书》己出版。

4.近体诗:古代诗体之一,也称“今体诗”,指与“古体诗”相对的格律体,为唐宋及后代诗人经常采用。它在诗的字数、句数、平仄、对偶及押韵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二、词语辨析(每词2分,共10分)

5.“赵盾弑其君”中“弑”是什么意思? 答:“弑”,古代下杀上,如臣杀君,子杀父,都叫弑。

6.“夫黄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中“因是以”是什么意思? 答:“因是以”,犹此类。

7.“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中“固”是什么意思? 答:“固”,本来。

8.“‘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中“我之谓”的是什么意思? 答:“之”,复指提宾。“我之谓”,谓我,即我说的。“谓”指……而言之。

9.“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中“见”是什么意思? 答:“见”,表被动。

默写(本题10分)

10.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四、分析题(共15分)

11.试分析下面叶圣陶《苏州园林》中一段文字的语言特色。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苹。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答:(1)鉴于说明是要对事物的形状、特征、性质、相互关系或事理进行介绍、阐释和解说,因此往往使用确切和平实的语言,而上面这段文字中作者也正是这样运用语言的。如“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以及“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都没有使用什么形容词、副词和复杂的句式,显得简单清楚,平实明确。

(2)不过本文作者是散文写作的大师,在语言的使用上还显示出文艺性散文和小品文的风格,例如:“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以及“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的“隔着”、“界着”,“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用词用语;

还有“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中的“栽几丛”、“蔓延着”等等,都是于清纯平淡中见生动,于自然流畅中见意趣的语言特点。

五、作文(本题45分)

12.题目:守望 要求:

(1)文体不限;

(2)800字以上。

范文:

当无数人在瞻仰那些名声显赫、地位尊贵的名人之时,我在那难以计数的灼热渴求的眼神中突然嗅出了一丝悲凉与寂寞的气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千古风流人物被人们所一代代地推崇:他们的功绩、他们的成就,他们在人世间最光鲜亮丽的一面,然而,他们的寂寞呢?就是“辉煌”这座高楼大厦身后那抹不去的影子! 有谁看见历代帝王在千家万户皆熟睡的深夜,孤自一人批阅那堆得足以埋下他的奏折。他有万人之上的风光,亦有深夜无寐的无奈。

有谁看见诸葛孔明仰望长空,想起先帝,想起出师一表的.志气,想起五攻中原都未成大业的痛苦与怨恨。他有空城怯敌的智慧,更有壮志未酬的伤心。

有谁看见鲁迅先生面对具大的历史变革,在自己的选择上“荷戟独彷徨”呢?他对中国人民的无知、麻木的痛恨和对现实无力挽回的局面的惆怅又有谁了解呢?他有笔作有力的投枪,可以针砭时弊,但也有希望与现实巨大落差下的深沉痛心。

…… 自古以来,像上面所述的名人还有很多,同样他们也有那辉煌之中夹杂着的酽酽的寂寞。

这寂寞深得道不出,浓得化不开。是杜甫年老时“茅屋为秋风所破”时的无助;

是陆游听“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的悲凉;

是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失落。

从某种程度上讲,辉煌中的寂寞是必然的。为争取辉煌而奋力一搏时,是自己与自己的较量,是寂寞的;

登上辉煌的巅峰之时,唯我独尊的意气,是孤独的;

取得辉煌后,众人的瞻仰与崇敬似乎更拉开了你与凡人的距离,这也是孤寂的。

“英雄从来寂寞”,因为英雄做了常人无法做的事,想到了常人无法预计的未来。就像人们所敬畏的神明,很完美,但却没有和人间子民联欢的权力。

辉煌与寂寞是并生的,人们常以为寂寞的人是可悲的,但是那无数仁人志士的寂寞却更衬托他们的辉煌。

英雄的寂寞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对理想超越常人的更高的要求。这种寂寞中更注入了一种生命的坚持,一种生命的不屈。

英雄的寂寞是一个人对生命的守望。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jiaoxueziyuan/7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