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专业技术个人总结】

篇: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汇报

汇 报 材 料

××县农牧局

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项目承担单位××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根据项目批复,制定实施方案,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资金管理和工程监督,较好地完成了项目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现将项目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县辖2乡5镇,71个行政村,2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总户数3.87万户,农业人口15.16万人。现有耕地面积43.56万亩,其中水浇地21.56万亩,旱地2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51%。降水量少,而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

7、

8、9三个月,年平均降水量260毫米,蒸发量高达1801毫米,为年降水量的6.8倍,是传统旱作农业县。早在200多年前,就发明了旱作砂田抗旱技术,它具有蓄水保墒、减少蒸发,提高地温,保肥压碱等功效,且一次性投入使用15—20年,是甘肃砂田旱作种植的发源地。截至目前,全县22万亩旱土地中,砂田面积11万亩。由于近年来持续干旱,旱作农业效益低下,旱地播种面积逐年减少,通过旱作农业示范项目实施,将地膜覆盖、集雨补灌和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等现代农艺节水措施与传统的砂田种植相结合,采取旱砂田地膜覆盖种植西甜瓜套种花生,旱土地推广全膜双垄覆盖沟播玉米,使旱作区种植春小麦为主的种植模式向以种植西瓜、甜瓜、马铃薯、玉米为主的高产高效模

式转变,通过作物种类品种的合理搭配,尽量调整作物水分临界期出现在雨季,同样能达到避旱、保产、高效的目的。

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充分挖掘传统旱作农艺及工程措施潜力,综合运用现代旱作农艺、生物和工程等技术,以优化资源配臵为核心,合理调整农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通过土壤化验室维修改造、墒情旱情监测站建设及田间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利用我县砂资源丰富的资源优势,采取铺压砂田和老砂田改造等工程措施,推广“砂田+地膜”的旱作西瓜栽培、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旱作红砂马铃薯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日光温室膜面集雨施肥一体化、旱作砂田轮作倒茬、机械耕作保墒等技术,使传统抗旱措施和现代旱作科技成果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旱作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发展,从而增强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促进旱作农业不断发展的目的。

二、项目来源及目标任务

××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是根据甘肃省发改委的可行性批复和甘肃省农牧厅的实施方案批复,由××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承担实施的。项目期限2009年1月-2010年12月。项目实施建成旱作农业示范基地2万亩,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1000亩。辐射带动全县双垄沟播玉米面积达到2万亩,旱砂西甜瓜面积达到4.8万亩,旱砂马铃薯面积1.5万亩。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是: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基地2万亩,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1.1万亩(黑石乡7000亩、水阜

乡4000亩);“砂田+地膜”西瓜、花生、马铃薯等作物0.9万亩。通过配套完善试验、检测、培训等设备,综合应用新品种、“砂田+地膜”覆盖、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在九合镇三坪村建立综合旱作增产技术集成核心示范区1000亩。其中:“砂田+地膜”西瓜500亩、“砂田+地膜”西瓜套种花生500亩。开展旱作农业综合增产技术培训及示范推广,培训农民技术员200人次、农民0.5万人次。铺压砂田1000亩。在示范基地内完成田间道路建设12.8km,改造膜面集雨施肥一体化日光温室20座,土地平整0.2万亩,深松改土0.8万亩,引进及推广新品种0.4万亩。维修改造土壤化验室320㎡,新建旱情墒情监测站24㎡,购臵相关仪器设备100台(件),旱作农业机械247台(件)。

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完成旱作农业示范基地2.6万亩,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1.2万亩(黑石乡8000亩、水阜乡4000亩);“砂田+地膜”西瓜、花生、马铃薯等作物1.4万亩。通过配套完善试验、检测、培训等设备,综合应用新品种、“砂田+地膜”覆盖、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在中心乡三坪村建立综合旱作增产技术集成核心示范区1000亩。其中:“砂田+地膜”西瓜500亩、“砂田+地膜”西瓜套种花生500亩。2.6万亩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年产值达到4800万元,实现年增值1600多万元,带动全县旱作砂田播种面积由3.2万亩(2009年)增加到5.8万亩,旱土地播种由2.1万亩(2009年)增加到3.7万亩。

1、土壤化验室改造

投资19.6万元对县农技中心现有化验室的清洗室、浸提室、分析室、剂量室、蒸馏室、烘烤室、速测室、原子吸收室、光度室、玻璃仪器室、土样室、药剂室等全部进行了墙体粉刷、门窗更换、化验平台、污水处理等维修改造,完成改造面积320 m。 改造一新的农技中心化验室已投入使用,完全能够满足肥料、土壤和植株样的化验要求。

2、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站建设

在九合镇头沟村,新建砖混结构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站用房 24㎡,占地2亩,总投资3.9513万元。于2010年3月开工建设,2010年6月竣工,采购高智能土壤墒情多参数测试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自动气象站、水分快速测定仪、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土壤墒情旱情监测仪器设备9台(套)。

3、日光温室膜面集雨节灌施肥一体化改造

在西电园区改造日光温室20座,共计投资47.8481万元。每座温室配套20m水池1座、长60m集雨槽、微灌施肥系统,已投入使用。平均每座温室可产蔬菜由项目实施前的3700公斤增加到了5800公斤,平均每座温室产值蔬菜由项目实施前的1.3万元增加到2.4万元,总增产值22万元。

4、铺压砂田

在九合镇三坪村、头沟村、朱家井村完成新铺砂田1040亩,开挖砂源点3个,方便了群众取砂压砂。

5、旱作技术核心示范区建设

32 通过配套完善试验、检测、培训等设备,综合应用新品种、“砂田+地膜”覆盖、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在九合镇三坪村建立综合旱作增产技术集成核心示范区1000亩。其中:“砂田+地膜”西瓜500亩、“砂田+地膜”西瓜套种花生500亩,通过两年的测产,示范区旱砂西瓜平均亩产达到2830公斤,增产730公斤,增效876元。

6、农田平整

在九合镇2个行政村维修整理0.2万亩,平整采用机械进行运土平整,用水平仪测量,使耕地土地平整度在1/600以内。

7、机耕道维修

建设农田道路12.8km,其中:九合镇三坪村3.4 km,头沟村2.4 km,水阜乡彬草村3.2 km,黑石乡白崖村3.8 km。该路采取对自然地基整平、夯实,做5.0m宽路基,使地基土干容重达到1.7kn/m以上,路面宽4.0m,路面铺设10cm厚砂石。田间机耕道的维修,改善了田间道路,使项目区因道路不畅弃耕土地得到了复耕。

8、深松耕

利用深耕犁和深松机,对基地0.8万亩耕地土壤进行40-50cm的深翻,在夏季闲茬时期,深翻土壤,活化和加厚耕作层,同时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也可在冬季严寒,深翻土壤,冻死病虫卵。

9、生物配肥

针对项目区农田有机肥投入少,且土壤有机质呈下降趋势的

5

3现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户广辟有机肥源,增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生物肥料,疏松和活化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一是发展绿肥,逐步推行粮—肥型种植模式,稳步提高绿肥种植面积。二是发展畜牧业,通过养畜来积肥,特别是充分利用好现有人畜粪便,使之全部归田。三是抓好各类作物的秸秆还田技术,禁止焚烧秸秆,积极推广秸秆切碎和堆腐还田技术及沼渣利用。四是因地制宜,利用房前屋后的杂草等,积好焦泥灰等农家土杂肥。每年亩施优质有机肥不少于2000kg。

10、测土配方施肥

在项目区3个乡镇完成采集土样500个,通过化验测试,示范推广配方肥面积5.6万亩。

11、试验示范研究

在黑石川乡白崖村开展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玉米品种、密度、播期、不同覆膜方式、不同栽培模式、除草地膜的试验示范5项(次)。布设品种试验1亩,不同播期试验2亩,顶凌覆膜与秋覆膜对比试验示范2亩;在九合镇开展旱砂西瓜农用注水机试验3亩,新品种试验2亩;购买生物有机肥150吨,示范1000亩,编写发放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技术规程、旱砂地膜西瓜栽培技术规程,为大面积示范推广奠定基础。详见技术。

12、新品种展示

引进示范玉米、花生抗旱新品种3个,8400公斤(其中:玉米3900公斤,花生4500公斤)。在白崖、彬草、头沟、三坪、朱家井等5村设立新品种展示田8800亩。

13、旱作农业新技术培训与推广

购臵培训设备87台(套),在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分别举办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机械深松耕技术”、“农用注水机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班40期,印发技术资料3500份(册),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培训农民技术员200人次。完成旱作农业新技术推广2.6万亩,占计划2万亩的130%。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1.2万亩,(黑石乡8000亩、水阜乡4000亩);“砂田+地膜”西瓜、花生等作物1.4万亩。

14、旱作农业机械集成示范

根据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等技术示范推广的需要,配套起垄机,旋耕机,农用注水机、卷帘机等机械247台(套)。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中,集成旱作农业机械示范展示,推广农用注水机注水、增施农肥调水、全膜覆盖保水、垄沟集雨增水的“四水”集成技术,大大提高了全县旱作农业新技术运用水平。

四、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项目完成投资355.1662万元,土建及田间工程完成投资240.1101万元(乡镇筹资31.9107万元,农户自筹22万元);仪器设备购臵总投资54.3486万元;新品种、新技术示范47.516万元;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及宣传8.187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5.0045万元。项目下达后,县财政拨入中央资金300万元,专户利息收入1.257837万元。项目资金总支出301.2555万元。资金支出主要用于:

(一)土建及田间工程投资186.1994万元。其中:

1、土建工程23.5513万元

(1)土壤化验室改造工程:完成改造面积320㎡,投入资金19.6万元。

(2)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站建设:新建土壤旱情墒情监测站24㎡,总投资3.9513万元。

2、田间工程162.6481万元 (1)铺压砂田50万元。 (2)农田道路28.8万元。 (3)平整土地15万元。 (4)土壤改良21万元。

(5)日光温室改造47.8481万元。

(二)仪器设备购臵总投资54.3486万元。其中:

1、农机具34.4435万元

2、监测设备9.327万元

3、培训设备8.9135万元。

4、日光温室节灌系统1.6646万元。

(三)新品种、新技术示范47.516万元。其中:

1、新品种引进9.25万元。

2、集成技术示范38.266万元。

(四)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及宣传8.187万元。其中:

1、农民培训6.059万元。

2、技术人员培训2.128万元。

(五)工程建设其它费用5.0045万元。其中:

1、项目评审费0.3万元。

2、可研报告编制费1.2万元。

3、管理费3.474万元。

4、其它费用0.0305万元。

五、项目管理情况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项目下达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的组织管理,及时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农牧、财政、建设等部门单位及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工作协调和政策指导,负责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检查监督建设资金合理有效使用,参与项目建设工程的招投标,监督建设单位严格按照项目批复实施,加强对项目建设各阶段、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发现和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项目实施单位县农技中心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田间技术指导,保证了项目建设任务顺利进行。

2、制定方案,明确目标,确保了项目有序实施。领导小组及时组织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讨论研究,编制完成了《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实施的目标任务、年度实施计划及工作重点,对各成员单位和项目实施单位,进行任务分工,切实把任务分解到相关单位,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3、严明纪律,专款专用,确保了项目按期实施。项目下达

后,县财政对项目的按期正常实施给予了大力支持,及时拨付了中央资金300万元,由于我县财政困难,配套资金无法解决,我们动员项目区农户出资出劳,确保了项目各项计划指标的完成。项目实施单位在资金管理上严格贯彻执行农业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的规定要求,实行专项管理、专帐核算,保证专款专用,杜绝浪费,无违纪违规行为,确保了有限的资金产生最佳的综合效益。

4、严格程序、公开透明,确保了项目保质完成。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规定,实行项目建设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的“四制”建设规范要求。项目的土建工程和重点仪器设备采购实行邀请招标,项目建设管理实行合同制,明确了职责、权利和义务,项目各个环节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为保证工程质量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5、积极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引进推广了旱作农业新技术,采取基地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不断探索和普及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与管理的有效方法,引进推广高新农业技术新成果,提高科技应用转化率。采取专家集中授课或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旱作农业技术培训,提高项目的运作管理水平及技术人员、农户的科技意识与技术水平。并加强省内农业、科研院所站等部门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对项目运行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了研究和联合攻关。

六、项目效益情况

1、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新增固定资产124.0834万元,主要包括土建工程、田间设施工程和配套的仪器、机械设备等。项目实施后,建立旱作农业生产示范基地2.6万亩,其中建立核心示范区1000 亩,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2万亩。通过各项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区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比半膜玉米增产162公斤,旱砂西瓜由项目前的2100kg/亩增加到2830kg/亩,“砂田+地膜”的旱作西瓜较不覆膜西瓜亩增收876元,年玉米增产194万公斤(2元/公斤),增产西瓜、花生1022万公斤(1.2元/公斤),项目区年总计增产1200万公斤,可直接增收益1600多万元,项目区农户人均增加纯收入320元左右。

2、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不但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而且使他们的居住水平、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得到提高,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从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极大丰富了市场的需求,确保了当地的粮食安全。通过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培养了大批农民科技人才,使农民对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平得到进一步认识,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土壤农化检测水平,能够满足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要求,极大推动了全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和旱作农业科技服务功能,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建成了旱作农业生产示范基地2.6万亩,通过土壤墒情旱情监测站建设、化验室的改造和相关设备的配套等旱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实施

了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秸秆覆盖保墒、机械化旱作节水等旱作节水技术推广及使用,极大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带动全县的旱砂西瓜和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并使项目区的旱作农业单位生产效益得以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效果显著,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生态效益

通过铺压砂田、平田整地、垄沟种植、地膜(砂)覆盖及土壤改造培肥,大大地保蓄了土壤水分,为旱地作物高效利用自然降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可减少水土流失。通过降低耕作强度、增加地表粗糙度及覆盖度等,可极大地减少地表风蚀量,既有利于旱作农业区生态恢复,又有利于保土保肥,更有利于缓解“沙尘暴”的发生,维护生态安全。

旱作农业综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使作物产量和副产物都得到大幅度提高,不仅使农民收入得到增加,也将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进而为实现“饲多、畜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为走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创造了条件。

七、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与项目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问题。

主要表现在:

1、工作经费短缺。旱情墒情检测站虽已建成投入使用,但县乡财力匮乏,日常工作经费筹措较为困难,导致检测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2、工作力量薄弱。我单位现有技术干部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专业人员短缺,加上培训经费不足,不能对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新知识的系统培训,对先进的仪器设备不能很好地掌握和使用,给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工作任务艰巨。××县是黄土高原具有悠久历史的旱作农业区,年降雨量为260mm左右,年蒸发量高达1801mm以上,为年降水量的6.8倍。常常发生冬旱连春旱的持久性干旱,有“十年九旱”之说。现有耕地面积43.56万亩,其中水浇地21.56万亩,旱地2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51%。工作量大,任务重。

4、监测体系不完善。由于受人员、经费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一定局限,将给旱情墒情检测监测与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请上级主管部门每年解决一定的防治及正常运转经费。

5、农民科技素质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接收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对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将积极努力,争取创造一切条件加以解决,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强化技术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途径,加大技术干部的培训力度,尽快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技术,

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同时,对项目区农民技术员、种植户进行防治技术培训,提高旱作农业技术水平。

2、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检测机构,加大旱情墒情监测力度,充分发挥监测站作用,促进旱作农业不断发展。

3、进一步抓好示范区建设。继续以九合镇、黑石川乡、水阜乡为中心,建立旱作农业示范区,示范面积达到3万亩。示范区扎实落实各项技术措施,通过示范,总结出一套更加有效地防治措施,带动全县旱作农业工作再上一个水平。

第2篇:示范小区工作汇报

***小区创建省级示范小区工作情况汇报

***小区位于西安市东二环北延伸线西侧,凤城二路以北,凤城三路以南,占地面积247亩,是西安市最大的棚户区安置示范项目。

***安置基地从2007年规划建设以来,经过3年得建设,已初具规模。***小区总建筑面积50.71万平米,住宅总建筑面积43.07万平米,商业及配套面积

3.27万平米,车位1125个,其中地下车位689个,总套数5390户,容积率为3.35,小区绿化率为33%;其中安置住宅总面积31.4万平米,安置户数4066户,剩余住宅面积11.9万平米,剩余户数1324户,能安置居民15000余人。小区规划有小高层4栋,高层17栋,多层15栋。区内包括幼儿园、小区活动中心、全民健身设施、户外运动休闲场地等各种公共设施一应俱全,以“精品工程”、“示范工程”为建设要求,营造一个充满温馨、和谐、经济、便捷的现代化住宅小区。建成后的***将为棚户区拆迁居民提供一个“国泰、家和、万事兴”的新家园。

创建省级示范小区是我公司今年以来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达到省级示范小区小区这一更高的目标要求,我们将以创建全国市级文明城市为契机,以构建和谐社区为宗旨,以宣传教育工作为先导,以服务群众,教育群众为根本,以打造文化社区为特色,广泛宣传,全民动员,联合创建,始终把营造优美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繁荣社区文化、提升居民素质、服务社区居民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安置居民主要是西安市南郭上村、太华路、纱厂街等棚户区人群,国家部委,西安市委,市政府、市棚改办等部门相关领导对小区居民的安置高度重视,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率领有关部门到小区检查工作并亲切慰问广大群众,对整体工作进行相关部署和指导,极大促进了小区整体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管理根据示范小区创建精神,围绕居民群众共同关心的话题,陆续解决了小区有线

电视、通讯、天然气、供暖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广泛开展各类便民服务活动,全力做好居民的服务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一、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努力形成整体联动的创建格局。我们结合社区实际,广泛宣传发动,经过不懈努力,小区内住户的发动率和创建参与率均达到80%。我们通过每月更新创建专栏,宣传创建示范小区活动精神,及时将示范小区创建精神传达给广大住户居民,增强居民群众对创建工作的认识,提高他们参与创建的自觉性。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群众,把创建工作抓在平时,深入人心。另外,我管理处通过悬挂横幅,组织宣传文艺晚会,通过两者的交叉进行,不厌其烦的教育引导,从而在小区内形成了齐抓共管、众人合力搞创建的生动局面。

二、以人为本,强化管理,努力营造干净优美的人居环境。我管理处以创建示范小区活动为契机,外树形象,内练素质。从关系群众利益的事做起,真诚为小区居民做实事。一是狠抓环境卫生。我管理处保洁部40名清洁员每日对小区全面清洁,通过日常保洁和计划保洁,保障小区的消、杀工作全面进行,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二是加强绿化管理。由于小区绿化未交付物业管理,但为了确保小区绿地植被的长势良好,我管理处保洁绿化部,通过与小区各标段园林绿化公司的联系合作,绿化公司做好小区植被的浇水,修剪,补种,枯木移植栽种等工作,我管理处保洁及秩管人员做好小区植被的垃圾清理和管理工作,保证花草树木的正常生长,保持绿化带的整洁、美观。目前,小区绿化面积 ?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3%,种植各种花草树木40多种,实现四季有花,隆冬有绿的人居环境;三是建立监督管理机制。我管理处秩管部每天12小时轮班上岗,加强小区门岗的有效管理,强化小区主要干道的不间断巡查及楼内的巡查,对外访人员及车辆进行规范登记,对小区出现不和谐的事件及时处理。与辖地派出所、街

道办、社区等有关单位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管理,确保小区军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三、突出特色,树立形象,打造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小区是政府拆迁安置工程,牵扯面广,影响范围大,居住人群混杂,适时通过宣传栏的方式向大家宣传法律知识,在重大节日上,我们宣传节日内容,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西安世园会,向大家宣传相关内容,使大家积极地了解“两会”,参与“两会”。

四、重视硬件,加大投资,强化群众需求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参照省级示范小区的创建标准,及时向市棚改办提出申请或报告,与经发置业分公司项目部多次沟通、联络,陆续完善了小区居民健身器材和场地,增加重要部位的设施设备,为广大居民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家园阵地。

五、组织得力,措施有效,建立健全创建工作保障机制。在示范小区创建过程中,我们注重整体联动,建立了有力的保障体系:一是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公司总经理负总则,公司各职能处室全力参与,管理处各部门广泛动员,为创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为确保我们整体创建工作的如期进行,公司、管理处、职能部门召开相关会议,共同研讨并制定了小区创建工作规划。另外,我管理处发出倡议,邀请广大住户朋友建言献策,提供宝贵意见;三是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在创建过程中,我们针对小区停车乱,高空抛物,乱丢垃圾等不文明,有碍社会道德的行为,我们通过开展创建宣传、联创共建、集中整治等活动,采取全民动员、全民参与、舆论推动等措施,做到穿件工作件件有落实、事事有交待,推动小区整体创建工作有序进行。

第3篇:蚕桑产业化综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汇报

修水县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蚕桑产业化综合技术示

范推广》项目工作汇报

内容概述:

积极推进科技进步 做大做强蚕桑产业

修水县位于赣西北边陲,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全县面积4504平方公里,是江西省版土最大的县,属国家重点贫困县和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目前已有桑园面积9.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7.5%,蚕桑产业已成为修水县农业的主导产业,是江西省目前最大的蚕桑基地县。2007年科技部、财政部批准我县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蚕桑产业化综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我县切实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工作,充分利用中央专项资金,积极推进科技进步,精心打造蚕桑这一农业主导产业,使蚕桑这一支柱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项目建设取得很好的成效。现将二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建设总体进展情况

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蚕桑科技示范推广,推进科技进步,做大做强修水蚕桑产业。项目资金的投入对提升我县蚕桑产业科技含量、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支撑和推动作用,给修水这块红色的土地带来了希望之光,有力地推进了蚕桑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为修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建设达到了预期目标,直接受益农户7658户。

一是高标准完成桑园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全县新扩桑园2.5万亩,分布在征村白沙、山口柘蓬、马坳东津、杭口下杭、三都坪段、何市火石、义宁吴都等125个蚕桑基地村,全部推广种植优质高产农桑系列优良品种,在征村白沙、山口柘蓬、马坳东津配套改造桑园水利排灌设施2万米,在三都、何市、古市等项目区完成建设田间操作道20公里,建立了桑园病虫害联防联治体系,桑园建设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的标准格局。蚕农配套改造建设小蚕室1520栋,大蚕室7560栋、添制蚕具(包括蚕架、蚕匾、蚕网等)共计450万件套,购进方格蔟600万片等养蚕设施。县改造蚕种场制种设施,着力培育“宁红”牌蚕种,实现我县蚕种的自繁自育,引进繁育饲养“青松×皓月”、“洞庭×碧波”等强健型优质高产蚕品种15万张。在100个蚕桑基地村1000户蚕农中推广“秋种春养、春种秋养”新技术。项目建设投资3609.5万元,其中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费用296万元,中央专项资金支持86万元(用于桑蚕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50万元;蚕种场的改造及新蚕品种繁育推广16万元;“秋种春养、春种秋养”新技术推广20万元)。 二是抓好新技术推广示范与应用。在杭口下杭、征村白沙、三都坪段、何市火石建立标准化小蚕共育室100个,面积6800平方米,新建消毒池2075只,改造建设标准化大蚕饲养示范室100间,养蚕大棚10个,面积6000平方米,示范推广方格簇具100万片。项目建设投资27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支持70元万元(用于小蚕共育室30万元,省力化养蚕技术推广10万元,方格簇的推广30万元)。

三是改造蚕种催青设备。引进目前国内领先水平的全自动电脑自控旋转催青设备,完成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目前已全面投入使用。项目建设投资175万元。

四是进行茧丝加工企业自动缫丝生产技术改造。茧丝加工企业积极融资,重点进行自动缫丝生产技术改造,建设自动缫丝生产线10组,烘茧机2台,丝棉缫丝机6组。项目建设投资2427万元。

五是完善服务体系,对蚕农进行蚕桑实用技术培训。加强与中国蚕研所、省蚕茶研究所、江西农大等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及蚕桑专家的交流与协作,健全县、乡、村三级技术推广网络,蚕桑生态科技园建设已初具雏形。举办蚕桑技术培训班300多次,培训蚕农20000人次(其中县集中组织蚕桑技术辅导员培训班和蚕桑实用技术推广培训班共12期,12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0万份,拍摄、录制《修水县栽桑养蚕优质高产技术》光盘10000张。投入资金38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科技服务体系建设40万元,技术培训60万元)。

在中央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资金的带动下,我县采取“国家专项投入一块,地方财政配套一块,企业拿出一块,蚕农自筹一块”的融资方式,二年来我县共投入资金达10296.5万元,完成计划的80.1 %,其中技术投资896万元, 完成计划96.7%;中央专项资金 万元,完成计划 %;县级配套资金300万元,完成计划任务100%;企业、蚕农融资 万元,完成计划

%。 二、主要的经验与作法

㈠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形成项目建设合力 县委、县政府对项目建设非常重视,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政协主席、分管副县长、农工部部长为副组长,县财政、科技、蚕桑、国土、农业、林业、水利、新村办、交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把中央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工作,作为落实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相关部门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把项目“责任落实、目标考核、组织保障”三项机制和“定期汇报、财务管理、不定期督查”三项管理制度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中。原九江市委常委、县委书记程利民、原县长李晨峰、县长王丰鹏多次主持召开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工作会和调度会,现场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县政协唐晓荣主席、胡荣军副县长、农工部部长钟有林等县领导,常深入项目实施乡镇调查了解情况,跟踪督查项目建设质量和完成情况。各项目乡镇以试点项目工作为已任,积极宣传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的重要意义,分工协调搞好项目建设。县电视台和报社也融入到项目建设区中,为项目建设推波助澜。全县上下形成一股抓项目建设,促产业发展的浓厚工作氛围。

㈡强化管理制度,加强督查检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在项目建设中,县财政局、发改委、农业综合开发办、国土局、交通局、科技局等相关单位积极配合,整合财力,对项目建设跟踪服务,配套建设蚕桑产业发展,做到试点项目到那里,配套项目建设跟踪到哪里。积极推行“项目公示制、项目法人负责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制、项目建设监理制、质量保证金制、竣工验收制”,以制度管人、管事。县蚕桑产业推进工作组切实加强了项目的跟踪管理和督查检查,对项目建设的质量及效益进行综合考评,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有力推进了项目建设。 ㈢严格资金管理,注重跟踪问效,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按照“效益为先、渠道不乱、用途不改、管理不松、部门配合”的原则,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创新资金管理方式,坚持各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投资方向不变,加强整合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监督,规范项目资金使用审批程序,切实做好项目资金的核算和监督工作,严格把关,做到资金不截留、不挪用,不贪占。同时充分发挥财政、审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作用,对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重点项目进行评审,对资金使用绩效进行监测评价,以进一步规范项目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三、取得的成效

二年来,我县充分利用中央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契机,积极拓展产业融资渠道,打牢了蚕桑产业基础,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推进了产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了我县的蚕桑产业,增强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全县实现养种12万张,产茧10万担,蚕农收入8100万元,企业产值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尽管2008年茧丝市场行情低迷,我县蚕茧价格仍然达到16.2元/公斤。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得益于中央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的支持。

一是基地建设得到加强。蚕农养蚕条件、桑园基地的基础设施明显减善,全县9.8万亩投产桑园中旱能灌、涝能排的优质桑园面积达到了60%,全县小蚕共育面已达90%,优良蔟具的使用达85%,养蚕户80%的农户中有1名技术过硬的养蚕能手,优质桑园亩养种达到3张,张种产茧达41.7公斤,亩桑经济收入达到2200元。 二是蚕农生产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由于技术培训到位,使蚕桑从业人员熟练掌握了科学化、标准化的栽桑养蚕技术,涌现出上规模、懂技术、高效益的蚕桑示范户6000户,带动了全县蚕桑生产水平快速提高,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三都镇坳头村有桑园600亩,蚕桑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85%以上;征村乡白沙村有桑园510亩,2008年养种1000张,蚕桑收入达250万元;山口镇桃坪村龚良全和上杭乡上杭村陈春娥两小蚕共育公司全年共育蚕种各突破1000张,实现了由原发蚕种到户到现在发蚕到户的转变,参加共育农户张种单产均超过85斤;黄坳乡港源村黄辉武、涂开华100亩新桑园2008年养种达到170张,成为全县高产典型示范户。 三是农民增收明显。基地配套设施完善,龙头企业的技改升级,蚕桑生产合作社的建立,带动了蚕农的小蚕共育、养蚕大棚、方格蔟具等新技术推广应用,增强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养种量、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提高。2007年和2008新扩的25000亩桑园亩桑收入达到1400元,预计今年亩桑年收入可达2000元,实现新增农业产值5000万元以上。2009年春季山口镇辛岭村3组蚕农查自力方格蔟蚕茧最高价格达1175元/百市斤,平均张种收入达945元;马坳镇东津村6组蚕农户车柳付方格蔟蚕茧张种收入达1020.54元。 四是科研开发和制种水平能力增强。蚕桑生态科技园建设的顺利推进,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姻,我县进行各项桑蚕品种试验,使新技术、新品种研究开发水平得到提高,加速了科技成果在我县蚕桑生产上的推广应用,缩短桑蚕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周期。县蚕种场制种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制种水平的提高,年新增养种量由原12万张增加到15万张,所制蚕种由国家农业部抽检,全部达标。蚕种催青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使蚕种单季催青能力由原6万张增加到10万张,蚕种一日孵化率由原93%提高到98%。

五是企业实力增强。由于蚕茧质量的提高(蚕茧上车率由原来的82%提高到94%,解舒率提高了10%),缫丝生产线的改造,丝绸企业的效益得到提升,产值达到了2亿元,创造了历史新高。目前,全县已有2家制丝企业和2家丝棉企业成为省级龙头化企业。2008年我县几家龙头企业应国家商务部邀请参加了上海丝博会,展示我县茧丝系列产品,得到商务部领导的好评。绿冬牌蚕丝被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8年漫江蚕桑生产合作社被省科协授予”优秀科技协会“荣誉称号。

中央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给我县蚕桑产业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赢得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西港镇占坊村农民张小玲由衷的说:“养蚕是我们自己的事,没有想到国家为我们送来物资,还派人进行技术指导,党和政府好、国家政策好、技术干部好”。这位蚕农发自肺腑的话语,代表着我县广大蚕农的心声,道出一个普通农民对中央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的感激之情。中央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不愧是一项“政府得人心、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社会得发展、生态得保护”的富民强县工程。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进一家公司、五星公司与广州印务公司合作的茧丝绸家纺深加工项目,加快自动缫丝技改项目建设,争取年底全面完成30组自动缫生产线技改项目建设。

2、全力抓好蚕桑星火学校建设,建成县有培养农业科技明白人的“蚕桑星火学校”,乡乡有“星火课堂”,村村有蚕桑科技带头人的技术推广体系。

3、进一步加强方格蔟的推广力度,力半年使我县方格蔟使用率达到90%以上。

3、“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咬定发展目标不动摇,致力增收增效不放松,创新发展举措不懈怠,朝着“扩量、提质、增效、持续”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推进科技进步,加强优质高产桑园及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年养5批蚕、亩养4张种、产茧300斤、收入3000元的“5433”要求,用5—10年时间全县实现优质高产桑园15万亩、年养种40万张,产茧30万担,农民售茧收入达到3亿元,加工提升产值达10亿元,努力创建茧丝品牌,做大做强我县的蚕桑产业,为跻身全国蚕桑县行列而奋斗!为此,恳请上级部门继续予以支持!

第4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工作情况汇报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工作情况汇报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工作情况

XX年,为创造干净、整洁、优美、和谐的农村环境,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依托项目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全区XX个行政村都实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并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构建城乡绿地系统,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培养村民文明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推动农村环境标本兼治,我区农村环境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现就今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XX区区域面积XX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XX万人。辖XX个经济开发区、XX个镇、XX个街道办事处,半入地式垃圾池61个,垃圾收集房6座,水冲式公厕2座,维修旱厕6座。XX镇共收集处理生活垃圾12400吨,XX办事处收集处理生活垃圾1500吨,XX办事处收集处理生活垃圾2600吨。

二、生活污水处理方面:XX镇污水管网铺设了 7700米 ,提升泵站一座; XX镇XX村等项目区铺设DN300的集污管道 1900m ,目前XX镇正在对市第五污水处理厂进行 施工,预计年底可完工,届时,XX镇所有居民污水排放将进入市第五污水厂排污管网,进行统一处理。XXXX村等项目区铺设集污管道 1600米 ,污水检查井53座,全部建设完毕。共处理生活污水1XX方。XX办事处XX村项目区建设污水管网 1870米 ,污水处理设施一处,管网全部铺设完成。截止到目前,XX办事处XX村近500户村民已接入污水处理管网,处理生活污水59000方。

三、道路及村容村貌整治方面:今年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主干道路大整治活动,为有序管理,区财政局先后投入50万元,对三个涉农单位的主要街路,“脏、乱、差”集中的泄洪沟、村庄巷道、垃圾“重灾区”进行整治。XX镇村镇中心投资20万元,整理道路 70公里 ,在二站村新建垃圾池10座。填埋一站村垃圾场,并建成一座停车场,此举使一站村街道变得有序、整齐。同时XX镇通过资金整合,由建设交通局投资200多万元,重点对XX镇XXXX村村庄88条,全长 28公里 的巷道进行整治。XX办事处投入人力680余人次,投资30万元,拆除围栏、广告牌,粉刷围墙 1600米 ,拆除违章建筑物41间 2050平方米 ,平整垃圾41000平米,拉运土方2600方,清运垃圾7450吨,动用铲车、挖掘机等车辆560余次。XX办事处制冷25万元,动用车辆520余次,清理垃圾6800吨,清理巷道、马路堆积物780多处。

通过各单位的努力,我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效果明显,“脏、乱、差”的面貌得到了逐步好转,环境良好发展势头已经凸显,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农村环境运行管理。明确农村环境管理主体,工作目标及职责,加强制度建设,加强考核制度,并明确经过管理式运行,逐步把运行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使我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建设有始有终,有序建设,持续发展。

二、主要做法

加强组织领导。XX区成立了以主管领导为组长,财政、审计、发改局、监察局、园林和农牧水务局、城管局、交通建设局、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各涉农单位等12个成员单位组成的运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涉农单位也相继成立了以各单位一把手为组长的运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农村连片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工作职责确定专人全方位配合好各涉农单位完成此项工作。

建立保障机制。XX镇及各涉农办事处在制定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办法,明确环境卫生专兼职管理机构,明确领导分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农村保洁服务组织,配齐了乡镇、公路、行政村、自然村四级专兼职保洁队伍,并按照“户集--村收--转运--集中处理”的模式,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配备收集运输车辆,完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财政局 按照经费预算,建立正常的经费投入机制,把农村环卫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设施运行和保洁人员工资发放,不断巩固和深化集中整治成果,推进和落实长效管理。

严格考核奖惩。区政府建立对成员单位、办事处对行政村的严格督查考评体系,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同时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督查组将不定期检查,通报存在的问题,限时整改,并提出对各涉农办的奖励、奖金分配意见。

完善管理制度。各单位大力推行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明确划分责任区,制定责任区标准和奖惩措施,形成“政府组织、专业保洁、村民自治”的管理格局。广泛开展创建文明乡村、“文明户”、“卫生户”等评比活动,把农村环境集中整治与村规民约结合起来,调动群众积极性,倡导讲究卫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村民文明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推动农村环境标本兼治。

第5篇:工作汇报之示范社区汇报

示范社区汇报材料

【篇1:创建党建示范社区汇报材料(定稿)】

创建党建示范社区汇报材料

河湾堡社区隶属于土门墩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现有居民2343户,人口7572人。我社区现有工作人员31人,设书记1名,主任1名,副主任3名,社区 干部4人、专干6人,综治队员22人。社区内有60岁以上老年人494人,残疾人48人,党员707人;有居民小区12个,居民楼39栋,平房352户。我社区2006年被兰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社区”,2007年被市委组织部命名为“党建工作标准化社区”,社区经上级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现已拥有固定资产30万元,社区年经济收入近2万元。

近年来,河湾堡社区党支部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争创党建示范社区为目标,加大了社区党建的工作力度。通过争创活动,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了社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创建工作中,我社区党支部始终坚持“五个一”的工作思路。即:配备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党员管理教育制度;建立一个社区共驻共建的工作机制;组建一支和群众心贴心、手拉手的党员志愿者队伍;突出一个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我们的具体做法简要汇报如下: 一、配备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河湾堡社区现有社区干部7人。2008年元月,进行了第二次社区党支部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调整后的社区两委班子之间配合密切、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在工作中发挥了坚强有力的领导作用。针对社区党支部委员年龄结构老化、文化水平较低的现象,党支部通过认真筛选,把责任心强、素质高、有奉献精神并乐于参与社区建设的年轻党员充实到了支部的行列,保证了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党员管理教育制度。

社区党支部制定并严格遵守《社区党支部职责》、《社区党支部建设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使社区党支部工作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为便于管理,把党员按照地址分布情况划分为党小组,对每个党员进行微机登记入册,并按照在册党员、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等进行了分类。社区党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依托社区党校,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警示教育、优秀典型教育。我社区党员人数较多、分布范围广。针对这种情况,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社区党支部制定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习方案。一是把32名社区党员按片划分为4个党小组,选出党性强、责任心强、有能力的党员做党小组长,每周社区党支部召开党小组长例会,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布置学习任务,然后由党小组长组织能够参加活动的党员以组为单位

集中开展学习。二是对年老体弱的党员建立专门的档案,在党小组内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方法,确立相应的联系人定期上门走访,通报活动开展情况和社区建设情况,并引导这些党员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通过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等方式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三是利用宣传栏开辟教育园地,设立道德评议台,组建社区道德评议队伍,把群众也吸收进来,通过宣传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评议社区内的不文明行为,让党员和居民共同受教育。对于社区内的流动党员,党支部建立了流动党员活动站,把服务寓于管理之中,让党员在学理论、受教育的同时,充分体会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自己也是社区的主人,积极为社区建设出力献策。

三、建立一个社区共驻共建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制度,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积极与辖区单位取得联系,组织辖区单位党组织成立社区党建联系会,制定了党建联席会的相关规定,负责组织、指导党建示范社区的创建协调工作,党建联席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讨论研究工作计划、检查社区党建工作落实情况、解决共驻共建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二是通过共驻共建机制,促进社区建设的发展,辖区甘肃省木材总公司、兰州农业机械总公司等共建单位,积极为社区建设出力献策,并为社区建设办公用房提供了用地。去年,我社区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向上级部门申请在原有200多平米的基础上加盖了一层面积

为100平米的党员活动室。并为党员活动室配备了电视机、照相机、vcd,完善了四机一室配套设施。三是构建社区党建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社区党支部与共建单位达成共识,为社区开展活动无偿提供活动场所等。近年来,社区多次在辖区甘肃省木材公司家属院内举办诸如“纳凉晚会”、“少儿书画展”等活动。2008年5月16日,河湾堡社区党支部在区残联、土门墩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与辖区单位共同举办了七里河区第一届残疾人读书节,在读书节开幕式的捐赠仪式上社区的共建单位为社区“图书银行”无偿捐赠了大量书籍。四是为在职党员在社区发挥作用搭建平台。社区党支部建立了在职党员联络站,根据本社区实际情况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

四、组建一支和群众心贴心、手拉手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实践证明,要想发挥社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党员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就必须通过实际行动来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为此,河湾堡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的骨干作用,根据社区党员以老年人居多的特点开展了“夕阳生辉、亮我社区”的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党员们继续发扬当年的“老黄牛”精神,为社区建设出力献策。党支部对党员提出了“六个一”的要求,即:为社区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做一件好事、联系一户弱势群体、捐一本好书、认领一个公益岗、争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在活动中,党员志愿者们率先发挥了带头作用。他们主动与社区弱势群体进行结

队帮扶。社区里有位孤寡老人王淑琴,她一生无儿无女孤身一人,生活困难,是辖区低保户,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就经常上门陪她聊天,在精神上鼓励她,帮她做些家务,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使她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河湾堡社区的党员志愿者队伍不仅和群众心贴心、手拉手,而且党员与党员之间也开展结队帮扶,社区老党员祁义昌已年过八旬,行动不便,不能参加组织活动,社区党员王振鑫就和他结起了对子,每次党课一结束,就到他家里向他传达学习精神,常年坚持不懈。在兰州市上下齐动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时,河湾堡社区党员志愿者队在党员中也发出了“改变社区面貌,创建文明楼道,党员走在前面”的倡议,并带头清理卫生死角,开展楼道革命,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团结、和睦、互助、互爱。

五、突出一个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

河湾堡社区党支部把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搭建社区服务平台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党建工作与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工作,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服务站主动与辖区单位、个体私营业主取得联系,争取就业岗位。对于社区里的老、弱、病、残生活困难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全面地了解情况,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为户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办理了低保手续。为了使居民能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社区居委会经常与城管、环卫、派出所等部门联合行动,解决清理占道经商、清 【篇2:社区创建和谐示范社区工作汇报】

曙光街道怡丽北园社区

创建和谐示范社区工作汇报

怡丽北园社区位于海淀区北四环西路88-2号,由空军指挥学院和房山四处联合开发,社区占地面积3.7万平米,建筑面积5.1万平米。1999年入住,总户数410户,常住人口1200余人,社区地理位置优越,紧邻风景秀丽的昆玉河、皇家园林颐和园、西望香山、植物园,南有亚洲最大独体建筑金源时代购物中心、城市快速道西北四环近在咫尺,是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理想居住区。

我们的做法是:

一、构建和谐社区必须发挥社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发挥社区党支部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创建和谐社区的关键,我们把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放到首位。

1、创建和谐班子,发挥核心作用。2006年3月通过党员大会民主选举了一个文化素质高、敬业、责任意识强、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支部领导班子,新一届支部领导牢牢把握新时期社区党组织向凝聚民心、服务百姓的工作重心转移,以永远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领导和引导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健康社区建设为新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党建创和谐,以服务促和谐,带领党员脚踏实地的把关系社区居民整体利益的一件件小事做好、做实。

2、实行二级承诺,树立良好形象,开展支部和党员二级承诺制。支部向社区居民承诺每年为社区做几件实事,并号召党员亮出身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现有17名党员承诺了社区一项工作或一个责任区,并把支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共同制成大型展板,长期在社区公示,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此项活动的开展,极大的调动了党员服务社区的积极性及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3、创新活动载体,关爱服务党员。支部为使教育、管理党员不断线,采用多种学习形式、活动方式,营造学习、宣传社区党建氛围,除定期学习、讲党课、座谈、外出参观外,还组织专人编辑支部工作简报,为年老多病不能经常参加支部活动的党员定期发放。二年来共编辑6期90余份。为激发、调动党员

的积极性,还把党建专题活动录相、编辑、刻成光盘,配合社区党建电教室在社区播放或分发党员手中,每年7.1制做大型纪念党的生日的展板,如:今年用“颂歌献给伟大的党”、“让党徽在胸前闪光”、“让党旗在社区高扬”三个板块,有诗歌、有社区树的12名党员各有特色的先进事迹,把一年来支部取得的成绩、荣誉等内容在社区宣传栏展示,更大的激发党员奉献社区的热情和支部在社区的光辉形象。由于社区党建工作有特色、有声势、有创新、有氛围,带领社区建设成效显著。我社区党建工作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鼓励。今年3月我社区支部代表海淀区接受中组部、市委组织部等领导对社区党建和深入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情况的检查、调研。他们对社区党建给予了高度评价,分别被海淀区委、曙光街道党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海淀区和谐示范党支部、“五好党支部”、“创新聚力工程最佳活动”等。

二、构建和谐社区必须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

社区居民是社区工作的主体,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参与者、服务者、受益者,和谐社区建设要靠他们共同参与和完成。我们在开展创建中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发扬民主,确保三权。即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凡涉及社区居民共同需求、整体利益、重大事宜和居民个人利益,反映强烈、以及一些解决棘手的问题,都由社区代表大会,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并充分发挥社区党建联席会、民间组织的作用。如:社区盖房引进服务项目,整合资源,成立社区服务站,健身器材、邮箱、自行车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及自行车集中存放、收费管理、清理地下室等重大项目都由居民代表大会做出决定并及时在宣传栏上公示,即体现了民意,又确保了决策的群众基础。

二是发挥作用,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教育居委会专职工作者摆对为主体对象服务的位置,强调为民服务要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重实效的工作作风。做到工作中勤勤恳恳,不计较个人得失,出色完成本职工作,通过工作实践,使他们在社区居民中得到了支持,树立了威信,得到了赞扬。我们十分注意对社区代表、楼门组长、积极分子的培养,有目的给他们创造机会和场合,例如发放《市民文明手册》、《安全用药常备手册》、告居民的一封信等材料及免费安装节水器、社区文化、体育等活动都有他们组织承担,充分的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奉献、服务社区光荣的意识。

三是关注民生,解决社区居民的生活困难。社区再就业是关系社区居民生活稳定的重大问题,我们在街道社保所的支持帮助下,强化“服务、目标、责任三个意识,真情帮扶失业人员”。通过努力,我们安置社区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9人,其中零就业家庭5户6人,全部实现了就业。使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我社区还于2007年在北京市零就业家庭帮扶座谈会上代表海淀区做了大会发言。

对社区的弱势群体,我们进行有针对性帮扶,社区把需要上门服务对象登记在案,主动上门送菜、送餐、理发、收废品,到目前受益人数520余户/次。节假日,我们深入退休老干部、老职工、困难户家中进行走访慰问,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他们家中。

由于我们时刻把居民做为我们的工作服务主体,同时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了社区居民的主人翁责任感,自觉形成了居住社区、关爱社区、服务社区、奉献社区的良好风气。社区活动主动报名参加,社区公益性活动,义务劳动,冬季扫雪,社区治安巡逻,打扫卫生等召之即来;社区宣传栏、健身场地、器材不用人安排,有人志愿维护,定期清扫;有的义务为青少年做辅导、为社区做好事,为病人家庭做饭、量血压、义务为社区组织文化活动、免费印歌片、为灾区、为贫困母亲捐款损物献爱心等等数不胜数,在这些志愿者的影响下,社区形成一种关爱社区、无私奉献、祥和团结的和谐氛围,处处体现了居民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主体作用。

三、构建和谐社区必须整合社区资源抓载体。 1、学习载体。

我们利用文明市民学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教育居民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势教育,让居民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大事;宣讲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居民守道德、守秩序、顾大局;普及法律知识,正确履行合法手序表达利益、要求,维护社会稳定;紧密结合形势,请首都高校宣讲团宣讲十七大精神,举办“迎奥运、学英语,当好东道主”培训班,提高了居民对奥运会的参与意识;2007年5月被海淀区外事办授予“海淀市民讲英语先进社区”。 还被首都精神文明办授予“首都文明市民学校优秀校”, 在北京市文明市民学校工作会议上,作为唯一的社区级的文明学校做经验介绍。 2、活动载体。

配合特殊纪念日、平安创建、学习型社区创建等工作,组织专题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天下第一城”、“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等活动,对居民进行生动形象的传统教育。 3、宣传载体。

我们建设了30多平方米的正规宣传专栏,及时张贴内容丰富,版面生动的宣传材料,对居民进行党的方针、政策及形势教育,并大力宣传“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居住社区、关爱社区、奉献社区”教育,使宣传专栏成为居民喜爱的文化阵地,还被评为“首都精神文明宣传栏”三等奖。

四、构建和谐社区必须解决社区热点、难点问题

针对小区开发商留下的基础设施不配套,居民入住8年拿不到房产证,部分居民与物业对立这一不安定因素,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不等不靠,紧紧依靠政府,通过人大代表按正常渠道反映民意,同时组建社区业主大会筹备组,使居民、开发商、物业公司通过正当渠道协商问题,削除了不稳定因素,使矛盾不出社区,不波及社会。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街道共计投资47.15万元,使小区旧貌换新颜。 1、小区没有健身场地,居委会在街道办事处支持下投资6万元,安装了21件健身器材及休闲椅。

2、小区自行车无存放地点,乱停乱放影响社区环境且经常丢失,居委会多

方联系落实地点、资金,建成了400平米自行车棚,整洁了环境,解决了丢失问题。

3、海淀区昆玉河景观长廊改造工程,由于路基加高,使小区的东围墙失去防范功能,为保持平安社区创建成果,我们及时向上级报告反映,投资6.6万元,建成120余米整齐的新围墙,削除了安全隐患。居民称赞说,这是“暖心墙、爱民墙”。

4、为小区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机动车管理刷卡系统,使小区安全大大改善。

5、为小区安装了30套组不锈钢信箱,解决了困扰社区8年因信件邮件丢失而形成的矛盾和纠纷源头,实现了直通邮路。

6、为市民文明学校(健康促进学校)配置课桌椅、空调、电子琴、手风琴等电教设备,建立了小区图书馆,使小区居民有了舒适的文化阵地。

7、在落实海淀区开展和谐社区体系工程工作中,我们不等不靠,以物业公司共商开辟场地,建了40平米房屋,并投资9万元,建立了社区便民菜站、理发室、水站,并整合社区资源吸纳服务商加盟,成立社区服务站,设立了废品回收、加电维修、送餐、医疗、法律援助、保险等10余项服务,使居民不出社区,就能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我们还与北京银行世纪城支行联系,引进缴费终端机,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缴纳水、电、燃气费、电话费等。

以上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削除了小区的不安定因素,有的是解了燃眉之急,改善和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社区品位得到提升,居民得到实惠,为创建和谐社区提供了物质基础。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也深得民心,受到赞誉。群众说这些都是民心工程,居委会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我们心理,是我们的当家人,贴心人。

怡丽北园社区经过二年来的和谐社区建设,党支部、居委会、社区居民上下一条心,形成合力,使社区秩序、社区治安、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精神文明整体素质和风气都得到了提升和推进,锻炼了队伍,还在实践中使我们增长了5种能力和本领,即:激发社区活动的本领、管理社区事务的本领、开展群众服务的本领、维护社区稳定的本领、协调社区利益的本领。有效的完善社区体制和提高了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的水平,为服务居民,构建

第6篇: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工作情况汇报[版]

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工作情况汇报

海安县人民政府

尊敬的**厅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

我谨代表县政府对**厅长、各位领导和专家亲临我县指导工作和考核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县委、县政府对本项目高度重视,要求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全面推进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连片治理,彻底解决畜禽粪便直排水体的问题,使农村地面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环境保障。

一、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县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连片整治项目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建设;二是蓄粪池建设;再就是粪便收运体系建设。到目前为此,已建成日处理50-80吨的畜禽粪便处理中心5座,10-40立方米的蓄粪池2542个,购置吸粪车20辆,大型干湿分离机10台,基本完成了项目的预期任务,除墩头中心由于电的原因未运行外,其余4个中心已进入状态试运行。经县环境监测站监测,COD、氨氮、BOD5等几个主要的污染物浓度达到了设计的要求,工程及工艺均能够满足畜禽粪便处理的要求。此次连片整治项目涉及海安镇、城东镇、大公镇等10个镇,覆盖107个村,受益群众约36万人,主要取得三方面效益:一是环境效益。该项工程其环境效益当数首位,可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每年按325天计,预计每年COD减少约2609吨,BOD5减少约1206吨,SS减少约1806吨,氨氮减少约196吨。二是社会效益。该项工程将对海安县的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美化了农村环境,杜绝了污染纠纷发生,对提高新农村形象,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三是经济效益。工程建成后,大大改善海安县地表水体外排水系的水质,有利旅游行业及其他企事业、农业、渔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

二、具体做法

我县的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连片整治项目总体思路是按照中央提出的两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示范先行、逐步深化,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整合资金、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创新机制的原则,切实推进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连片整治的各项工作。

(一)组织落实,保障机制健全有力

1.组织落实。县政府成立了非规模化畜禽养殖连片整治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环保局丁国祥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并且从相关部门抽调了6名同志组成了项目办,项目办人员脱岗办公,单独考核。

2.责任落实。县政府专题召开了非规模化畜禽养殖连片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县委单书记亲自作动员报告,各项目镇的镇长都向县政府递交了责任状,将项目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人员的肩上,县纪委效能办跟踪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限期整改,确保项目按序时进度推进到位。

3.经费落实。项目建设经费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由财政局统一安排,定时拨付。为确保项目办正常运行,县政府还增加预算给项目办下拨了56万元办公经费,由于经费得到落实,使项目办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二)狠抓质量,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也折射出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项目建设伊始,我们就明确了两条铁的纪律:一不因为是政府工程而违规或走捷径操作;二不因为是公家的项目而放松对质量的要求。基于这两点认识,我们在工程建设中严把质量关和程序关。

一是按规范程序操作。项目的建设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图纸设计、招投标、安全报监、质量监督,设计、监理、勘探等按规范招标,工程建设程序规范,工程资料齐全。二是严把项目质量关,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我们在每个子项目都安排了业主工程师,聘请了监理工程师,工程的变更及工程量签证等按照规范的要求,所有蓄粪池全部进行了GpS定位,并建立了图片档案。材料及时送检,各种合格证齐全,工程质量由县工程质量监督站全程跟踪监督。三是合力推进工程进度。采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整合各方资源协同作战。在蓄粪池建设上采取环保局全体负责人包镇、项目所在镇负责人及分工干部驻点包村的条块结合方式全力推进,每周召开一次项目进度调度会,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五个处理中心建设中,采取环保局负责人包点、连片整治办专人驻点、中心所在镇负责人蹲点等措施协同化解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

(三)整合资源,全面改善农村环境

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整合资源,联动出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我县发挥集中优势兵力的作用,打好歼灭战,把多项涉农资金进行整合、"打捆"集中投入到项目区中来。实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与基本农田改造项目相结合,与农村新能源开发相结合,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整合项目、聚集资金、集中成片、整体推进,充分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整合各项涉农财政资金,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聚集效应。

我县将涉农项目进行整合,如国土部门有土地整理项目,水利部门有河道清淤、硬质渠道等水利项目,交通部门有农路建设项目,农林部门有"一池三改"、路道绿化项目,卫生部门有改厕项目,这些项目如果单独实施,效果非常有限,在此次非规模化畜禽养殖连片整治工程建设中,我们有意识的将这些项目安排到项目区中来,这样不仅解决了项目区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其它相关问题也一并得到解决,达到了实施一个项目区,完善一个项目区,做美一个项目区的目的。

(四)长效管理,充分发挥项目成效

项目建成后,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是关键,因此抓好长效管理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们已开展了相关工作。

一是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海安县畜禽粪便处理中心运行经费及管理考核办法》经县政府常务会通过,并已下发实施。

二是探索长效管理的机制。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基层农村环境保护合作社、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组织村民参与项目运行和管理,探索村民自治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加强乡镇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在示范区域探索建立农村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环境宣传"三下乡"制度,通过农村环境整村连片整治,深入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保障处置中心运行经费。全县5个处理中心由所在镇人民政府负责运行管理,每年由县镇两级财政负责筹集资金150万元,保证日常正常运行。

三、几点体会

通过此次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连片整治工作的开展,我们充分认识到在短期时间,工程建设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

1.强化源头治理,发展规模化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对非规模化养殖户加强日常监管,杜绝畜禽粪便直排水体和农业面源污染。加大对畜禽粪便的集中收集,实行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积极引导养殖散户向规模化养殖过渡,以便有效对污染源进行集中整治。

2.采用先进工艺,进行无害化处置。结合我县非规模化养殖以养鸡为主,其粪便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特性,我县采取了三项国家专利技术(其中一项为国家发明专利,两项为实用新型专利),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3.完善运行机制,实行科学化管理。我县畜禽养殖污染连片整治实行"分散养殖、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综合利用"的模式,采用政府主导推动公司加农户的形式,由相关部门和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大力推行以奖代补,鼓励农户参与整治,实行科学化管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众所周知,海安是全国有名的养殖大县,饲养总量大,养殖单体规模小,养殖户分散的现状给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连片整治项目的实施使这个难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为我县的生态健康养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衷心感谢省厅为我们县实施这个项目而搭建的平台,我们不但要将这个项目建设好,而且还要将它运营好,使其发挥最佳的效应,给海安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gerengongzuozongjie/57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