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学校工作总结】

篇:课程实施方案

宋庄中心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及我们学校的实际,特制订如下本校实施新课程方案。

一、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实施有效,构建高效课堂”为重点。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科教育发展的特点,确定小学课程的目标,使学生在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思想、文化、身心和劳动等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的提高,个性特长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实施过程

(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走进新课程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有关课改的文件及论著,认真学习上级教育主管下发相关文件。要求教师都要按照课改的总体目标,主体任务,确定课改的理念与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

2、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能把握新课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程改革培训班学习,组织校本全员培训,请“专家”进行课改讲座。

(二)把握新课程方案,积极主动实施。

1、按照新的课程计划设置每学年的课程,上课时间全部按规定

40分钟。根据要求,设置学科课程、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儿童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开齐开足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及人文素养。

2、组织教师学习领悟学科课程标准的改革思路,熟悉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大修订教材,弄清新老教材的变化。要围绕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改革教学,各教研组要广泛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水平。

3、顺应新课程,改革评价标准,学校领导加强随堂听课力度,推行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推进新课标的落实。

课程实施及评价

1.组织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用校本教研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以教学质量标准为基准,规范日常教学行为。

2.明确教研组、备课组、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的教学任务。

3.发挥教师潜能,倡导校本教研、即时教研与个人教研相结合的教育科学研究模式。

4.加大贯彻教学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建设。

四、保障措施

1.成立由校长负责之下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规范和指导教师执行和开发学校课程的程序与管理,加大对教师课程开展能力的培养。

3.有计划、有重点地研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学习的平台。

4.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强化课程管理,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高质量。

宋庄中心小学2011年9月

第2篇: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理念和学科课程标准为导向,坚持教育创新,通过对课堂实施质量的评价,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规范我校课程实施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课程实施评价的目标

1、以国家课程标准对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要求为依据,体现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要求。

2、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使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

4、注重评价的可信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关注教师的起点,体现出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尊重客观事实,切忌主观武断;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及时回馈评价信息,允许教师有不同意见。

三、学校课程实施评价的内容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分为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方式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具体要求是:

1、紧扣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体现《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基本要求。

2、有效地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调控与优化,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4、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学到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使教学效益最大化。

四、学校课程实施评价的方式

新课程的实施评价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发展性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师的综合素质,关注教师个体的差异,通过教师的自评及同事、教学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方式,多渠道收集体现教师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的实证和数据,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促进教师素质的自我提升和完善。

1、自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是否科学、有序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等。自评应注意教学个性(风格)的自我评价与反思,特别要突出帮助学生构建“三案六模块”的新型学习方式的方法与反思。

2、互评。听课的同事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方式及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3、他评。教学管理者、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包括教学能否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哪些收获,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等。

五、学校课程实施评价结果及运用

1、新课程课程实施评价的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分为A、B、C、D四个等级。A等:优秀;

B等:良好;C等:一般;D等:不合格。

2、新课程实施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它重视被评价者的起点与发展过程,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及发展的多样性,并根据评价的结果进行回馈,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从这一理念出发,评价中应鼓励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评价的结果主要用来进行纵向比较,让教师看到自己发展变化和成长进步的轨迹。

3、评价结果除了提供给教师本人参考外,也可作为教师业绩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由学校教师评价工作小组核定后,进入教师的业务档案,作为职称评定、晋级和年度评先、评优的参考。

新的学期,新的理念,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坚信,只要有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踏实地推进“三案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就一定会推进我校课程实施的发展,全面提高我校的课程实施质量。

金山中心小学课程实施评价表

班级:学科:

教学内容:任课教师:

项目

评价内容

权重

得分

总分

教学

目标

15%

1.知识与技能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5 %

2.过程与方法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与“学”过程,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5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健康的情感,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

教学

行为

35%

4.教学过程创设师生平等交流、生生合作互动的学习氛围;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展示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过程的调控和学习效果。

10%

5.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科学、有序地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0%

6.教学手段根据实际需要,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或其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适当拓展并利用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效益。

5%

7.教学基本功教学语言准确、规范,教态亲切自然,灵活运用教材,应变能力强;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美观。

10%

学习

方式

30%

8.自主性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自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学习;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10%

9.合作性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有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组织形式,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合作,在合作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10%

10.探究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或与同伴合作,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去发现、探究学习问题,并在发现、探究中培植质疑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教学

效果

20%

11.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6%

12.学习活动学生参与面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互动效果好。

6%

13.综合发展基础知识得到夯实,基本技能得到提高,思想情操得到陶冶,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8%

总评

总分合计:评分等级:评 分 人:日期:年月日 附: 分数与等级的比照

100 — 85分:优秀;84 — 75分:良好;74 — 60分:一般;59分以下:

第3篇: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实施方案

一、总则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理解国家统一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育哲学思想和资源特点且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以学校为实施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它是作为国家课程的一种重要补充。

(一)校本课程的性质:

1、以课程权力的下放为前程。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的校长和教师。

3、开发的场所是具体学校能拥有自主权。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1、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学校的发展上来说,也很有必要,只有不断开发,才会体现学校特色。

3、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也很有必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4、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1)能够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社会变化和学生需要。 (2)校本课程开发更贴近实际,具有更多的适应性。 (3)校本课程开发更能反映课程多元化的趋势。 (4)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标准

1、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关注教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1)关注教师的发展,因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2)关注学校科特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我们紧紧抓住了我校足球、阅读的学科优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龙头。

(3)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最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理念。学生需求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

二、校本课程的目标

根据我校校本课程是以足球、阅读为主要内容,根据我们的初步设想,目标确定为: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3)树立健康第一,终生健身的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校本课程的评价办法

按照我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中提出的评价设想: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并作为“十佳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四、师资建设

(一)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根据我校在职教师的现状,将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史的水平。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二)、教材建设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三)、相应措施

1、教科室、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邀请领导、专家、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2018年3月

2017---2018学年下学期

课程实施方案

城关乡第一小学 2018年3月

第4篇:书法课程实施方案

书法课程实施方案

2017年9月宋池学校书法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美学意义。书法教育的功能不仅对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 大的意义和作用。我校把书发教育作为校本课程主要基于一下几方面的考虑。

1.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在我国以书法作为教育手段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隋唐以后是书法发展过程的鼎盛时期,人们更是以书法作为取仕的条件之一,不仅提高了书法的地位,也增强了人们对书法技艺的追求热情。唐代楷书的镌美,被人们誉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也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书法的。人们都是以审美的眼光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

改革开放后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先进文化确实给中国社会带来了 发展,给中国人带来了实惠,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泱泱华夏,几千 年的文化沉淀,几千年的传统精髓也应继承与发扬,民族性的东西属于世界 性的。

2.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到中国高等 院校进修或考书法学位的韩、日、新加坡等国的书家日益增多。这也促使我们 要更加重视书法教育。否则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公民如何将祖国灿烂的文化与外 国学者交流。目前,国家科委定书法为二级学科。书法学科也形成了专科、本 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书法教育 更应有连续性与系统性,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新一论全国课程改革,在借鉴国 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教改之路,中小学 生应继承我过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是有 裨益的。

3、是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

我校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为教师的专

业发展提供平台,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舞台,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正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坐姿与正确执笔方法。

2.通过书法的基础知识学习、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智力 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

3.通过书法史的学习了解博大精深的书法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 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使 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 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4.通过对优秀书家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好的书品要有好的人品。

5.通过学习写字学会做人做事。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认识笔画的弹性、节奏、力感,能用中锋、藏锋、回锋等笔法写出具有美感的笔画方法,养成良 好的写字习惯,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 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 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习的动力。

7、在一笔一画的训练中,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善于 体贴人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在书法练习中,学 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 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课程内容

1.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发秦书法(甲骨文、金文)--秦汉书法(篆书)--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篆、楷、隶)--隋、唐、五代书法(草书)--宋(金)代书法--元代书法--明代书法--清代书法 。 2.书法各体的艺术欣赏。

小篆小篆是篆书发展至高峰期的标准体,它用笔纯净、圆润、稳健、流 畅笔画均匀,结体规范,转多折少,主笔次笔不明显向上或向下引长的线 条成为其强调纵势的主要特征。

大篆主要代表是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书写时当留意表现刚挺的基本 特征,与小篆共同的特征是强烈的纵势感。

隶书由粗细轻重之分,用笔又提顿,起笔有方圆,最重要的是有了明显 的主笔次笔之分。楷书

字形极为方整,尤其典型的标志是在点画形态上。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a.二王行b.颜行c.魏行 草书用简化的点画符号或引带来替代文字的结构和部首。用连笔的方法 加快书写的速度。一般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3.书法作品鉴赏与创作。

书法艺术创作的文字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警 句名言、成语等皆可入书,若自作自书则更佳。少则

一、二字,多则长篇均 可写成书法作品。

书体甲骨、金文、篆、隶、草、行、楷皆可。

样式中堂、对联、条幅、屏条、横幅、长卷、斗方、册页、扇面。 落款落4.书法笔画训练。(欧阳询《九成宫》选字) 执笔、用笔

运笔中锋运笔、偏锋运笔、侧锋运笔、藏锋起收、露锋起收、平移、提 按、转折、换锋。

墨法浓墨、淡墨、涨墨、枯笔和渴笔 选帖--读帖--临帖--摹贴--出贴

5.书法结构的训练。(欧阳询《九成宫》选字) 重心的安排、态势的表现、黑白的布置、点画的呼应 6.书法用品"文房四宝"知识。款也是书法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应与正文相映衬,但不能喧宾夺主。笔

毛笔有硬毫、软毫之分。硬毫有狼毫、紫毫等类,笔毛刚健,富有弹性利于起到适宜些小楷或行草书。清代以前书家多用纸。软毫以羊毫为主。笔毛柔软、细腻、含墨量大,宜于写大字或楷、隶、篆书。软毫少弹性。行笔有一定难度。另为将软、硬毫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毛笔叫"兼毫",其性能在软硬毫之间。

纸书法用纸一般用宣纸。宣纸分生、熟两种。生纸吸水更能写出枯湿浓淡的效果。宣纸以安徽所产的为佳。此外还有元书纸、皮纸等用于临写或创作。 砚细腻而又容易下墨者为上品如端砚等。初学者也不妨用小碟子盛墨汁来蘸墨,同样可以学习书法。 7.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四、课程的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

1.实验班级全校书法爱好生。 2.建议家长主动配合教师。

(二)学校书法课程的落实。

学校将各班的阅读课改为书法教育课。每周三最后一节,为书法练习课。

(三)教师的落实。有三名书法教师,为学生上课,落实实施方案。教师 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去获取书法的书写方法,做好上好每节课的准备。

五.评价方式

以小组活动的模式进行课堂练习、课余练习、实际活动评价。教师评价, 学生之间评价,自我对比评价,书法作品评价,比赛成绩评定等等。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具体方式自我阐述与评定、其他同学推举与评说等。 2.成果展示具体方式

调查报告、成果展示等。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具体方式实际操作(课堂练习、课余练习、实际活动)、活动记录等。 4.教师评价

具体方式评语、档案袋、活动记录等。 5.书法作品评价

具体方式资料收集、个人感受等。 6.比赛成绩评定。 六.实施过程存在问题

1.有一部分同学,对学习书法不感兴趣,,也很难入门,课堂上信手涂鸦。" 2.破坏卫生。有的学生不小心把墨汁弄到脸上、手上、衣服上等等。

3.目前宋池学校没有专门的卖书画用品的商店,学习书法的毛笔、字帖、毛 边纸、宣纸等用品不方便购买。

第5篇:书法课程实施方案

篇1:书法课实施方案

中仰陵小学书法教育进课堂实施方案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市、县教育局关于中小学开设书法课意见的通知,我校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中国书法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汉字书写的美学价值得到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畴的承认。开设书法课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正确书写和运用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二、具体要求

(一)实施时间

自2013年9月起,我校将在各年级全面实施书法课程,把书法课纳入学校课程计划,

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写字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书法课。

(二)开课要求

1、书法指导课的基本原则是:

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随着年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

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毛笔兼学。明确使用毛笔书写的基本要求。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2、书法教师要正确领会《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字教学的要求,刻苦研

究书法业务,增强自身能力,卓有成效的指导好每一堂课。

3、学校要经常对书法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评价,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学生优秀书法作业的展示活动。对书法特长生通过“社团活动”,施以较深层次的书法培训。

4、全体教师要以正确认真的书写做学生的表率,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各学科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书写要求,各科作业都应书写规范认真端正。

三、组织机构

成立书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书法教学研究、评价操作、组织活动等工作,以保证书法进课堂工作的正常开展。

组长:孙伟

副组长:张俊岩 张晓娜 石为轩

成员:全体语文教师

四、措施与方法

(一)大力宣传 提高认识

要想提高我校学生写字水平,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对写好字重要性的认识。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它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智慧,写好汉字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最基本的要求,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我们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各科教师必须齐抓共管,语文教师更是责无旁贷。

(二)课程设置 时间保障

1、硬笔书法天天练,语文任课教师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写字的要求,并对照实施。每天语文课上安排学生十分钟让学生动笔写字,低年级是铅笔字,中、高年级是钢笔字。语文教师做示范和引导,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一”(眼睛离纸平面一尺,胸口离桌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八个字(头正、身直、臂开、足平),并强化学生“提笔就是练字时”的意识,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要和练字一样认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语文教师上好每周一节的书法指导课。每位任课教师要树立写字教学也是育人途径的意识,严格依照方案要求,做到专课专用、保质保量。教学中,要

依据《写字教学纲要》的要求,特别要严格坐姿、执笔、运笔的指导训练,且讲究科学性。学校做好对书法课的常规检查。

3、把写字教学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步步落实,环环相扣,全员参与,全科参与,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写字教学氛围,对小学生写字提出要求,那就是六个字:规范、端正、整洁。

4、各学科教师要通力合作,共同重视学生作业的写字质量和书写行为习惯的纠正,共同推进写字教学的深化。

(三)立足校本教研 加强检查督促

1、培训师资 优化队伍

培养造就一批能胜任书法教育任务的教师队伍,提高他们理论素养、书写水平和书写指导能力,是实施小学书法教学实验的保证。

(1)建立辅导机构,培训教学骨干 。定期举办培训,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集中培训的方式,由我校书法教师石为轩进行书法技艺指导、现场练习等。培训的对象是所有教师,旨在提高全体教师的书法水平、提高老师的执教能力。 (2)严字当头,常抓不懈,狠抓教师“三字”过关。要求教师每周练字1篇毛笔字,1篇钢笔字,教导处每月末对书写质量进行检查记录。教师每天上课必须有板书内容,教导处随机巡视抽查。检查评比结果及时记入个人写字档案。为了严格训练,练出成果,学期末对教师的三笔一画进行考核,成绩列为年终考核成绩当中。

(3)学校为教师提供练字的笔、墨、纸、砚,为教师练字提供方便。

2、加强检查、督促,开展学生竞赛活动。

(1)定期检查学生的执笔、坐姿及各科的写字质量,对检查结果要定时公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校级书法比赛,及时展出各班的优秀习字。

(3)开展“我行我秀”活动,各班级不定期把本班的优秀作品和作业张贴在教室门前。

(4)开展“写字教学优秀班”的争创活动。

(5)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考级,学校颁发考级证书。

3、加强教学研究

(1)加强随堂听课。书法工作小组要定期研究,共商写字教学,达到督促、指导作用。

(2)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研讨,观摩写字教学,对写字教学课堂结构从教学步骤内容安排、时间分配、指导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讨论,探索一套较为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各位教师要在兴趣激发、训练顺序、指导方法以及写字的育人功能等方面深入研究。

(四)营造浓郁的翰墨飘香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书法启智、育人的作用。

1、在校园内,利用墙壁、橱窗、画廊等,介绍书法常识,并将历代名家、名贴及其特点作一一介绍,还可展览学生书法作品,让学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感受到书法的魅力,引领学生在书法的艺术中遨游,在民族的文化中沉醉,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欲望。

2、成立教师、学生书法社团,培养专家级书法教师和学生书法苗子,坚持长期辅导和训练,组织作品参加比赛。

3、在校园内设立文化墙,张贴教师和学生的书法作品。

高新区中仰陵小学

2013 .9.20 篇2:书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小学书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最独特的“东方艺术”,她的独特个性、丰富内涵和育人价值是其他艺术(包括美术)所不能比拟,书法教育具有育德、启智、审美、健体等作用,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强化人格力量等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书法教育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但在网络时代,键盘将逐渐代替笔的现实正在向我国的传统文化挑战,书法作为交际工具的的实用价值渐渐淡化、退化,只广泛存在于学校这样的教育基地,仅作为一门艺术而独立存在。继承发扬普及书法教育,就是唤起全体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继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一、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提出的背景:

1、书法教育现状分析:

写字课归属语文学科,受到语文教学内容的挤压和冲击,其性质总是徘徊在语文和美术学科之间,始终不能成为具有独立地位的、完整、系统的教学科目确立在课堂上。而作为每个公民最重要的接收普及教育的场所——学校,其书法教学远远不如社会培训力量。 据调查,学生书写水平低下,表现在:执笔姿势错误、书面字迹潦草、构字间架松散,无章法技巧。针对这一现状,近年来的语文测

试卷第一大题都设计为“工整书写字词”的“送分题”,以强调书写的重要。将书法教学系统化、完整化和普及化,这使得学校的书法教育充满了迫切感和必要性。

2、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 21 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和教育部基教司编的《写字教育指导纲要》„„2007年5月,中国书画等级考试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从这些文件、通知精神及国家政策的推衍过程看,书法教育属于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对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到中国书画等级考试的启动,书法教育越来越具有规范性和实践性。加强写字教学,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写字习惯,基本的写字技能,应成为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一个方面。

3、实施书法教育的必要性。

实施素质教育,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写字水平也正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写字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写字教师通过讲述我国悠久、灿烂的书法文化史,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此即以字育德;读贴是分析观察的过程,临帖是思维运行的过程,其都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写字也是实践的过程,在大脑的指挥

下,指、腕、肘协调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活动关节,使学生精神集中,极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能让学生欣赏一件好的书作或整洁美观的作业,又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表现美的能力。刘炳森先生也说道:“从长远看,(写字教学)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及智力的开发与发展,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是大有益处的。”

二、根据实际,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1、调查分析,确定课题:

本着以上指导思想,立足于我校实际,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得出:

1、教师资源——我校有一支热衷于书法艺术的教师队伍。

2、学生资源——我校有一批喜欢书法的学生。多年来,一直坚持练习书法,并近三年一直拥有一批热心参与各级书法大赛的学生。

3、拥有家长社会的支持——广大家长和学生非常支持我校开设书法必修课。我们决定开发书法教育校本课程。

2、书法教育校本课程的性质和理念:

“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是以开发、普及、提高技艺和书法鉴赏力为主题,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该课程以“书法教育”为特色,实践活动为手段,临摹训练为方法,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节、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实施以“校本课程——书法教学为载体,打造书香特色校园”的策略,倡导“一笔一划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墨韵飘香助成长”的

理念,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继而宏扬书法艺术,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书法教育课程目标:

(1)《、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通过学习书法,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了解书法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还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沈尹默语),充分认识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学习和继承书法艺术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掌握书写的基本方法,达到钢笔书写“规范、端正、清楚”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会“生动”,会写毛笔字,培养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巩固语文教学。

(3)、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评述力等;书法练习讲究姿势,使人身体各种器官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总之做到“书艺育德,潜移默化;书艺育智,健全人格;书艺育健,全面发展;书艺激情,张扬个性”。

(4)、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书法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三、书法教育课程的设计:

1、课程以自主开发的硬笔和毛笔书法教学为主。以三至六年级为主要实施对象,每周安排每班一课时的硬笔书法课程,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开设毛笔书法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书法技巧、书法知识和实践活动三大块。

2、教材特点:

(1)、前期,我们采用《楷书入门》为校本教材,逐步过渡到自主编写教材,尽量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推进,不追求急功近利,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充分遵循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的实际,给予正确恰当地引导,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

(2)、提供范例触类旁通、设计新颖省时高效。初中生因课业负担重、时间紧,学习书法不能像小学一样从一笔一划写起,编写教材抓住“字的间架结构” 作为练字关键,对入选教材的范字进行了精选,做到归类贴切、要诀提示强化记忆。通过对范字的练习指导,达到对同类字的触类旁通,使学生对练习的同一类字有较强的记忆痕迹,便于学生自学巩固,起到无师自通之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应。

(3)、描仿入体发展个性。①、钢笔教材自楷书入手,采用楷书手写体,在完成一定量的基础训练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由教师作参谋,指导学生练习某一书体,以达到发展学生不同个性之目的。②、毛笔教材以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专用教材《颜真卿多宝塔》为范本,使课程规范有效。③、从已有经验积累出发,硬笔书法与软 篇3:学校书法教学实施方案

学校书法教学实施方案

2011-2-23 学校书法教学实施方案

写字是人的一项重要基本素质,而书法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具有育德、启智、养心、健身、审美的功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中小学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抓好中小学阶段的书法教学,促进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品质、写字技能的形成,这对培养和塑造具有全面素质的未来公民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精神,为进一步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以“端正写字,方正做人”为主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性格、态度、气质、情怀等内在品质的提高。

二、书法教学的基本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书法教学应关心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写字的基本要求,落实“面向全体、三字并举、整体联动、重在迁移”的基本策略。

2、个性发展的原则。我们承认学生的差异。要求学生在人人达标的基础上,努力发掘学生书法潜能,形成一批书法特长生。并创建写字教学特色校。

3、合作协调的原则。写字教学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关心,形成家校联系,各科教师联合,提笔练字,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书法教学总体目标

遵循“育德、启智、审美、健身”的写字教学理念,强化书法研训,优化课堂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活动,坚持天

天有练习;月月有验收;年年有提高;建立有写字特色的教师队伍,造就学生的书法特长,营造浓郁的墨香氛围,打造学校书法特色。在今后的五年内,我校中小学书法教育,努力过好“三全”关,即全体教师(包括校长、副校长等)过好“三字”关;全体学生过好写字关,不留死角,不留一个差生;全面认识和挖掘写字教学的功能。“三全”的具体要求是:

1、全体教师要达到“三笔字”书写9点要求:

(1)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的笔画、笔顺和字形结构,注意区分笔画的组合关系,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2)掌握《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字,及时纠正学生的错别字。

(3)书写达到:笔画清楚、正确规范、熟练有力,字体匀称美观。

(4)分别掌握钢笔、粉笔、毛笔三笔字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5)分别掌握三笔字的用笔方法,知道三笔字之间在用笔和笔画方面的相同点与差别。

(6)了解选帖、读帖和临摹的基本知识和要领,培养对书法作品的欣赏能力。

(7)了解楷书的几种结构类型及其规律,能纠正学生的书写毛病。

(8)熟练地书写钢笔字、粉笔字,做到规范、工整、美观;会写毛笔字,做到匀称整洁、美观大方,语文教师会指导学生写毛笔字。

(9)掌握书写款式。要求布局恰当,行款整齐。

2、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学生应达到在小学字要写得正确、端正、匀称、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要有良好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要有认真写字和爱惜工具的良好习惯。

(1)字写正确,就是要把字写对,做到不缺笔,不添笔,不改变字形,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合乎规范,写规范化的简体字,不自己造字。

(2)字写端正,就是字要认真地写,做到笔画不潦草,字体不歪斜。字写匀称,就是字写得要有笔锋,笔画搭配要合理,部首和部件安排要恰当。 (3)行款整齐,写一行字、数行字、一页字,用格要居中,大小要适当,字距要合理,行距要恰当。

(4)有一定的速度,就是指在正确、端正、匀称的基础上,把字写得熟练一些做到下笔要肯定,行笔要迅速,收笔要利索,笔画线条流畅。

3、书法教育不仅仅是进行写字技能方面的训练,它还具有育德、启智、健体、修心、养性、冶美等方面的功能。通过写字教育,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启发学生优质的思维,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静化学生浮躁的心灵,滋养学生活泼的性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具体实施措施与安排

(一)加强书法教育的组织机构

1、成立学校书法教学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充分认识写字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作用,让全体师生认识到: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

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三)落实写字教学岗位职责

1、分管领导应负责对教师书法教学工作的全面指导,组织成果的鉴定、推广和经验的展示,组织基本功培训和考核。负责教师的“三笔字”竞赛。

2、加强书法教学,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全体教师应在教学中明确对学生写字的要求,要特别重视学生日常写字的指导。做到“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活字帖”。

3、各门课程、各科作业都应要求学生书写规范、认真、端正,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

4、专(兼)职教师要认真上好书法课,使所有学生具备正确书写汉字的基本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初知书法、欣赏书法,培养传承祖国文化的责任感,应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应设计生动、活泼的活动,应组织并鼓励学生多参加书法比赛,增强成功感。

(四)建立书法教学管理制度

1、落实书法教学常规要求。认真制定贯彻落实《教学常规》的具体措施,加强书法教学的常规管理,使书法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

2、建立教师“三字”过关制。促使教师刻苦练字,写出一手正确、规范、工整、美观并有一定速度的楷体粉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

3、建立学生个体写字合格制。重视学生习字练习,保质保量上好书法课,让学生做到提笔即练字,在平时写字教学中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写字水平,人人达标,不断提高作业质量。每周每生交一张最佳习作,优秀习作张贴在班级学习栏内,各年级每月出一期写字专栏。 篇4:书法课实施方案

北城英才学校书法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中国书法,不是绘画,却有绘画的形象感;不是诗,却有诗的意境;不是音乐,却有音乐的神韵;不是舞蹈,却有舞蹈之柔姿;不是生命,却有生命般的形质和神采。正因如此,书法艺术千古流芳,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书法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美学意义,书法教育的功能不仅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我校把书发教育作为校本课程主要基于一下几方面的考虑。 1.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

在我国以书法作为教育手段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隋唐以后是书法发展过程的鼎盛时期,人们更是以书法作为取仕的条件之一,不仅提高了书法的地位,也增强了人们对书法技艺的追求热情。唐代楷书的镌美,被人们誉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也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书法的。如:横若千里之阵云,点如高峰之坠石,等等。人们都是以审美的眼光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

改革开放,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先进文化确实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发展,给中国人带来了实惠,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泱泱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几千年的传统精髓也应继承与发扬,民族性的东西,属于世界性的。有人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融入在一支毛笔之中,一支毛笔书写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不知道毛笔为何物,现代社会似乎一味的泊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离人们越来越远,本来中国人的闪光点似乎丧失殆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书写、绘画很多被计算机所取代,但是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书法有几千年的艺术沉淀需要我们继承、弘扬。抓住民族性的东西,走有中国特色之路才能被世界认可。

2.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到中国高等院校进修或考书法学位的韩、日、新加坡等国的书家日益增多。这也促使我们要更加重视书法教育,否则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公民如何将祖国灿烂的文化与外国学者交流。目前,国家科委定书法为二级学科,书法学科也形成了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书法教育更应有连续性与系统性,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新一论全国课程改革,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教改之路,中小学生应继承我过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是有裨益的。

3、是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

我校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舞台,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正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坐姿与正确执笔方法。

2.通过书法的基础知识学习、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智力,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

3.通过书法史的学习了解博大精深的书法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4.通过对优秀书家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好的书品要有好的人品。

5.通过学习写字学会做人做事。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认识笔画的弹性、节奏、力感,能用中锋、藏锋、回锋等笔法写出具有美感的笔画方法,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习的动力。

7、在一笔一画的训练中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善于体贴人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在书法练习中,学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课程内容

六年级硬笔书法,七年级毛笔书法。

1.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

秦书法(甲骨文、金文)——秦汉书法(篆书)——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篆、楷、隶)——隋、唐、五代书法(草书)——宋(金)代书法——元代书法——明代书法——清代书法

2.书法各体的艺术欣赏。 小篆:小篆是篆书发展至高峰期的标准体,它用笔纯净、圆润、稳健、流畅;笔画均匀,结体规范,转多折少,主笔次笔不明显;向上或向下引长的线条成为其强调纵势的主要特征。

大篆:主要代表是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书写时当留意表现刚挺的基本特征,与小篆共同的特征是强烈的纵势感。

隶书:由粗细轻重之分,用笔又提顿,起笔有方圆,最重要的是有了明显的主笔次笔之分。

楷书:字形极为方整,尤其典型的标志是在点画形态上。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a.二王行 b.颜行 c.魏行

草书:用简化的点画符号或引带来替代文字的结构和部首。用连笔的方法加快书写的速度。一般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3.书法作品鉴赏与创作。

书法艺术创作的文字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警句名言、成语等皆可入书,若自作自书,则更佳。少则

一、二字,多则长篇均可写成书法作品。

书体:甲骨、金文、篆、隶、草、行、楷皆可。

样式:中堂、对联、条幅、屏条、横幅、长卷、斗方、册页、扇面。

落款:落款也是书法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应与正文相映衬,但不能喧宾夺主。

4.书法笔画训练。(欧阳询《九成宫》选字)

执笔、用笔

运笔:中锋运笔、偏锋运笔、侧锋运笔、藏锋起收、露锋起收、平移、提按、转折、换锋。

墨法:浓墨、淡墨、涨墨、枯笔和渴笔

选帖——读帖——临帖——摹贴——出贴

5.书法结构的训练。(欧阳询《九成宫》选字)

重心的安排、态势的表现、黑白的布置、点画的呼应

6.书法用品“文房四宝”知识。

笔:毛笔有硬毫、软毫之分。硬毫有狼毫、紫毫等类,笔毛刚健,富有弹性,利于起到,

适宜些小楷或行草书,清代以前书家多用纸。软毫以羊毫为主,笔毛柔软、细腻、含墨量大,宜于写大字或楷、隶、篆书。软毫少弹性,行笔有一定难度。另为将软、硬毫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毛笔叫“兼毫”,其性能在软硬毫之间。

墨:用松木等薰烟灰制成的墨称松烟墨,用桐油等植物油薰烟制成的墨城油烟墨。松烟墨沉而黑,油烟乌而亮。

纸:书法用纸一般用宣纸。宣纸分生、熟两种,生纸吸水,更能写出枯湿浓淡的效果。宣纸以安徽所产的为佳。此外还有元书纸、皮纸等用于临写或创作。

砚:细腻而又容易下墨者为上品,如端砚等。初学者也不妨用小碟子盛墨汁来蘸墨,同样可以学习书法。 7.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四、课程的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 1.实验班级:

6、

7、8年级。

2.建议家长主动配合教师。

(二)、实施的策略:

一是立足课堂,精心备课,认真组织,上好每一节书法课,提高课堂效率。对学生的书法作业认真批改。

二是抓好书法兴趣小组的教学。保证时间,保证质量,培养出在书法方面出类拔萃的学生。

三是联合本学校以及外校和社会上在书法方面造诣比较深的同志凝心聚力做好我校的书法教学工作。

四是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提升,在比赛中成长,为学生本人和学校争取荣誉。

五是在校内多组织书法展览,营造书法氛围,激励学生书写出更加优秀的书法作品。

五.评价方式

以小组活动的模式进行课堂练习、课余练习、实际活动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自我对比评价,书法作品评价,比赛成绩评定等等。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具体方式:自我阐述与评定、其他同学推举与评说等。

2.成果展示

具体方式:调查报告、成果展示等。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具体方式:实际操作(课堂练习、课余练习、实际活动)、活动记录等。

4.教师评价

具体方式:评语、档案袋、活动记录等。

5.书法作品评价

具体方式:资料收集、个人感受等。

6.比赛成绩评定。

六.实施过程存在问题

1.学生课桌太小,课桌上放上字帖剩余空间就很小了,受课桌的束缚,学生临帖不是很方便。

2.有一部分同学,对学习书法不感兴趣,也很难入门,课堂上信手涂鸦。“书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学习”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3.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很多学生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也不喜欢临帖,课堂上小声说

笑,甚至打闹。

4.破坏卫生。有的学生拿毛笔在墙壁上乱涂乱画;有些学生写完的毛边纸团成一团随地乱扔;有的不小心打翻墨汁,弄的桌子上、地面上很脏;还有的不小心把墨汁弄到脸上、手上、衣服上等等。 5.目前滨北镇没有专门的卖书画用品的商店,学习书法的毛笔、字帖、毛边纸、宣纸等用品不方便购买。 篇5:书法课程实施方案

一、近期目标:

1、营造全体学生热爱我国国粹——书法艺术的氛围,激发练习书法的热情。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即坐姿习惯、执笔习惯、认真习惯、持久的毅力等。

3、掌握基本的书写技法与方法。包括:对汉字笔画结构的观察能力、对线形线质的敏感度、控制笔的能力等。

4、了解一些书法基本常识,和书法字体的分类。

二、中期目标:

1、继续加强对书法技术的训练,尤其是结构与线质的反复锤炼。会临摹,懂创作。

2、激发小二部学生进一步更深层次去了解书法,研究书法。

3、教师不断积累书法教学经验,努力寻找适合我校书法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教学模式。

4、组织书法优秀的学生参加一年一次的艺术节比赛,扩大书法教学的声誉。

三、长期目标:

1、打造学校书法教育的品牌,让每一位小二部学生懂书法,能欣赏书法,写一手好字。

2、积累了一定的书法教育经验,有一套成型的教学模式。

四、上课地点:各班教室上课,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上课。

五、学生准备工具:

毛笔(兼毫 中号 每一个学生购买一支由班级书法课代表进行管理)

墨水(毛笔书法用墨,一得阁或者曹素功。原则上每学生一瓶由班级书法课代表管理起来,考虑到一学期用不了太多可以每一个班买一部分全班一起使用)

纸(书法用纸,最好田字格或者米字格用纸1袋以上,以后上课练习完在购买。统一由书法课代表管理以免浪费)

砚台(每一个学生一个砚台上课完由书法课代表统一收好保管) 毛毡(每一个学生一块毛毡上课完由书法课代表统一收好保管)

如果学校不提供书法工具,让学生自己准备。为了书法课能顺利有效进行可以由学部或者书法老师统一进行购买。把购买需要多少钱核算好统一交给班主任。

第6篇:篮球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新兴篮球课程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弘扬民族精神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目标。根据我校的师资条件、社区资源和学校的硬件条件,考虑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决定设置篮球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依据《门头沟区教委关于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依靠社区及本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决定从2006年春季开始实施本校课程计划。

二、篮球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评估:

1.评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的校本课程,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前期的调查问卷中发现,有76%的学生赞同篮球校本课程开发,而不赞同的只占不到10%,同时还了解到另外一部分学生自购了篮球,篮球活动已经成为了每节课课间学生们主要的活动内容。这些数据表明了学生有开设篮球课程的需求,完全可以实现用自己一技之长,带动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评估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课程的先导者、具体的实施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充分研究学生,研究课程,苦练基本功,还要拥有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它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在奋斗中,我们共同成长。

3.评估社会发展与家长的需要。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需求旺盛。作为一所城镇中等学校,结合学校特殊地理位置,只有迎合社会的教育需要,努力创建自己的教学品牌,才能获得社会及家长的认同。同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前期的家长问卷我们不难发现,有80%以上的家长认为学校开设篮球校办课程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70% 以上的家长认为开设篮球校本课程有必要。综上所述,我校篮球校本课程的开设,顺应了社会的需求,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

4.分析学校优越而独特的课程资源。

我新兴小学是篮球运动传统校,每年都举办历时半个月到一个月学校体育节,全校师生都共同参与其中。本校的学生篮球男队近两年在区小学篮球比赛中获两连冠,女队去年获冠军。学校配备了专用的篮球场地3块,设施较完善,并拥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学校教师业余篮球队的球艺精湛,经常和友邻单位切磋球技,社会反响中具有较好的口碑。

以上的这些条件,都为实施幸福型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校本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3、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增强体质,掌握和应用基本的篮球知识与运动技能;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养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

质。

(二)分阶段目标

初级阶段(三年级学生)

1、培养对篮球的兴趣爱好,形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

2、学习简单的篮球基本技术,发展柔韧、协调和灵敏的身体素质;

3、培养篮球争抢意识和勇敢精神;

4、建立篮球课的常规和要求。

中级阶段(四年级学生)

1、学习熟悉基本技术动作要领和方法;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篮球运动,具有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发展身体柔韧、协调和灵敏素质;

5、培养勇敢精神,积极主动和团队精神。

高级阶段(五年级学生)

1、熟悉基本技术动作,发展运动技能,对技术动作进行规范化训练。发展在对抗中的应变能力;

2、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进一步发展发应、动作和移动速度;

3、学习基础配合和比赛知识,培养和提高战术意识;

4、加强心理训练,提高意志和注意品质;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态度,养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四、校本课程内容

初级阶段(三年级)

学习领域一:运动技能

(一)球感的基础学习

(二)基本技术训练

1、步法

2、运球

3、接球

4、传球

5、投篮

学习领域二:身体健康

1、柔韧性学习

2、灵敏性学习

3、速度学习

学习领域三:心理健康

1、体验篮球活动中的心理感受。

2、在篮球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

3、在体育活动中适应陌生的环境。

学习领域四:理论知识学习

1、介绍优秀运动员的成长过程(感受体育意志能力)

2、介绍运动卫生常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3、提出篮球课的要求,建立篮球课的常规,形成既活泼又有良好的纪律。

4、团结同学尊重师长,培养团队精神。

学习领域五:社会适应能力

1、体验集体活动与个人活动的区别。

2、在篮球活动中尊重他人。

3、篮球课中与他人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初级阶段(四年级)

学习领域一:运动技能

(一)技术基础学习

(二)基本技术训练

1、步法

2、运球

3、接球

4、传球

5、投篮

6、徒手切入

7、突破

8、抢篮板球地面动作

9、掩护

学习领域二:身体健康

1、柔韧性学习

2、灵敏性学习

3、速度学习

4、跳的学习

学习领域三:心理健康

1、通过篮球活动树立自尊和自信

2、在一定的困难条件下进行篮球活动

3、观察并说出同伴在篮球活动中的情绪表现

4、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

5、敢于进行难度大的体育活动

学习领域四:理论知识学习

1、介绍篮球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裁判尊重对方,遵守比赛规则的作风。

2、帮助学生认识和处理好学习文化知识与篮球学习的关系,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讲解篮球课的规定与要求,遵守课堂纪律,团结和遵循同学、师长、培养文明、顽强的作风。

4、讲解基本技术的规格和要领。。

学习领域五:社会适应能力

1、在篮球活动中表现出合作精神。

2、在篮球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尊重与关爱。

3、理解不同运动角色的任务,识别篮球活动中的道德行为。

4、简单评价媒体的篮球报道与健康信息。

中级阶段(五年级)

学习领域一:运动技能

(一)技术基础学习

(二)基本技术训练

1、移动

2、传球

3、投篮

4、持球突破

5、运球突破

6、假动作

7、策应

8、抢篮板球地面动作

9、掩护

(三)

战术训练

1、进攻配合

2、防守配合

3、快攻学习

学习领域二:身体健康

1、柔韧性学习

2、灵敏性学习

3、速度学习

4、跳跃的学习

5、力量练习

学习领域三:心理健康

1、通过篮球活动改善心理状态

2、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在篮球活动中努力获得成功感,。

3、在篮球运动中表现出调控情绪的意愿与行为

4、在具有挑战的运动情景中,体验战胜困难带来的喜悦。

5、在篮球活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学习领域四:理论知识学习

1、介绍篮球运动的特点

2、讲解篮球赛场上的行为规范

3、讲解基础配合的概念,运用配合方法和要求

4、进一步介绍讲解比赛中的主要规则和特殊规则

学习领域五:社会适应能力

1、在篮球活动中表现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

2、关心社会的篮球运动和健康问题。

3、具有通过互联网获取篮球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4、表现出与社区活动的联系。

五、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的实施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委员会,由校长任负责人,是决策者,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全面负责。

(2)“委员会”本着“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专任老师根据些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目标明确。我们注重的是这批孩子“人格的健全、个性的完善”。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及学生的实际,课程资源的情况来安排。涉及到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的教材;怎样组织这些内容,准备哪些教学用具或教学资源;在课程上如何设置等问

题,然后是课程实施预设:涉及课程实施方法、如何组织教学,一周的课时安排,场地的安排、人数的要求等内容,最后是课程评价建议:如何对教师自身和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涉及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 (3)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

学校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教师进行各种模式的培训,从而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

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课程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科学程度进行诊断,并确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它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途径。

(一)学习评价

1、评价的目的

(1)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2)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改进教学

(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4)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2、评价的重点

不太强调

比较强调

评价与遗传因素相关较大的体能等

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

评价篮球与健康知识的记忆

评价对篮球与健康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评价单个运动技术掌握的水平

评价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

仅评价最终成绩

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

仅由老师进行外部评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

相结合。

3、学习成绩评定内容

体能——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体能项目。

知识与技能——对篮球知识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表现。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篮球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

(二)评价建议

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方法应采用评语制和等级判定制。

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还应重视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成长记录袋可以收录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发展、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学生成长记录袋即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利于教师、家长更好地了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学习成绩评定形式的建议: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不仅要有教师参与,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第7篇: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结合莱西市教体局下发的课程计划,根据本校实际,按以下方案实施: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政教处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按教学大纲教学。规范了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地方与学校课程、音体美等学科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地方与学校课程(1)、地方与学校课程(2)、综合实践活动(1)、综合实践活动(2)音乐、体育、美术。其中地方与学校课程(1)是地方课程,包括安全教育(

一、二、三年级开设,教材是《国防教育》)环境教育(

四、五年级开设,教材是《蓝色家园》),地方与学校课程(2)是学校课程,有国学经典(一------五年级)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包括一年级是《生命与自我》,二年级是《生命与他人》,三年级是《生命与自然》,四五年级是《生命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2)是微机。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周)

一年级:语文(8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生活(3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课程(2课时)。

二年级:语文(8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生活(3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课程(2课时)。

三年级:语文(6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外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2课时)。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结合莱西市教体局下发的课程计划,根据本校实际,按以下方案实施:

一、课程设置

------------------

四年级:语文(6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外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2课时)。

五年级:语文(6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外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2课时)

六年级:语文(6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外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2课时)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

一、二年级每周总课时数26节。三——五。六年级每周总课时数30节。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加强管理,科学设置各类课程。

严格执行新课程设置方案,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指令性内容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课程管理上转变管理思想,研究管理办法,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保证足够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发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时间和空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小组,成员包括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

第8篇:合唱课程实施方案

合唱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提供感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学生终生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生与资源分析

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处理不同的作品,而且会用不同的情感来表现歌曲内容的能力。演唱优秀的合唱歌曲,对于孩子们道德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合唱技能的训练、艺术形象的塑造表现中,会促使孩子们扩大视野、积极地思维,从而会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中学的孩子偏爱感情深厚丰满的音乐。

二、课程理念

1、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音乐主线,通过音乐带给学生美的感受。

2、坚持技能与情感的统一。指导学生在训练课程技能的同时加强对作品情感的把握及表现。

3、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的探索最终要上升到实践的高度,在实践中生成新的经验。

4、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个性发展的统一。遵循本课程集体

与个体和谐的特殊性,良好的处理其中的关系。

三、课程目标

1、加强合唱欣赏,培养合唱兴趣。

2、注意以科学的方法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深一层的歌唱方法和形态训练。

3、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发声姿势。

4、扎扎实实地进行音准与节奏训练。

5、注重训练合唱音响的协调、咬字吐字的清晰。

四、课程内容

1、训练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发声方法。

2、积累一定数量的合唱欣赏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3、进行试唱和节奏的训练。

4、加强声部之间的配合,注重声音的和谐。

五、学习基本内容

合唱队招生工作

1、唱歌

2、听音歌唱方法

第一课章 主题 划分声部

1、根据音色划分声部

2、根据音域划分声部

3、根据学生换声点划分声部

第二章 声乐训练

1、基本原则

2、声乐训练的一些方法

第三章合唱前的练声

1、练声的要领

2、练声曲谱例

第四章 练唱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作品与分析处理

2、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

第五章 歌曲的排练

1、歌曲排练的程序和要点

2、一些重要的排练方法

3、技巧训练与乐感表现的关系

4、演唱的艺术表现

第六章 合唱的统

一、平衡与和谐

1、统一——音色、速度、节奏基本表情的一致

2、平衡——声部间音量的安排

3、和谐——音准的协调

第七章 合唱的指挥

1、指挥要领与基本手势

2、指挥的常用手法

3、指挥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4、合唱读谱

5、指挥的动作设计

6、合唱指挥的特点

六、课程评价

1、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2、评价主体:发挥学校、社会的综合评价功能,突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评价。

3、评价手段:坚持多元化,引导激励性评价,倡导个性化评价。

4、评价方法: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

在音准的训练、艺术形象的塑造中,会促使孩子们扩大视野、积极地思维,从而会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

校本课程总计划

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社综合素质,满足部分音乐爱好者的兴趣。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特将音乐兴趣小组的活动计划简介如下:

一、音乐知识方面

本学期将具体教给小组学生的有:音乐知识及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拍子音名、音的分组、二声部合唱。

二、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2.学生不得旷课,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三、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音乐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完成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完成一些学习音乐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篇2:合唱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合唱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提供感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学生终生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生与资源分析

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处理不同的作品,而且会用不同的情感来表现歌曲内容的能力。演唱优秀的合唱歌曲,对于孩子们道德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合唱技能的训练、艺术形象的塑造表现中,会促使孩子们扩大视野、积极地思维,从而会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中学的孩子偏爱感情深厚丰满的音乐。

二、课程理念

1、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音乐主线,通过音乐带给学生美的感受。

2、坚持技能与情感的统一。指导学生在训练课程技能的同时加强对作品情感的把握及表现。

3、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的探索最终要上升到实践的高度,在实践中生成新的经验。

4、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个性发展的统一。遵循本课程集体

与个体和谐的特殊性,良好的处理其中的关系。

三、课程目标

1、加强合唱欣赏,培养合唱兴趣。

2、注意以科学的方法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深一层的歌唱方法和形态训练。

3、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发声姿势。

4、扎扎实实地进行音准与节奏训练。

5、注重训练合唱音响的协调、咬字吐字的清晰。

四、课程内容

1、训练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发声方法。

2、积累一定数量的合唱欣赏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3、进行试唱和节奏的训练。

4、加强声部之间的配合,注重声音的和谐。

五、学习基本内容 合唱队招生工作

1、唱歌

2、听音歌唱方法

第一课章 主题 划分声部

1、根据音色划分声部

2、根据音域划分声部

3、根据学生换声点划分声部

第二章 声乐训练

1、基本原则

2、声乐训练的一些方法

第三章合唱前的练声

1、练声的要领

2、练声曲谱例

第四章 练唱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作品与分析处理

2、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

第五章 歌曲的排练

1、歌曲排练的程序和要点

2、一些重要的排练方法

3、技巧训练与乐感表现的关系

4、演唱的艺术表现

第六章 合唱的统

一、平衡与和谐

1、统一——音色、速度、节奏基本表情的一致

2、平衡——声部间音量的安排

3、和谐——音准的协调

第七章 合唱的指挥

1、指挥要领与基本手势

2、指挥的常用手法

3、指挥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4、合唱读谱

5、指挥的动作设计

6、合唱指挥的特点

六、课程评价

1、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2、评价主体:发挥学校、社会的综合评价功能,突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评价。

3、评价手段:坚持多元化,引导激励性评价,倡导个性化评价。

4、评价方法: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

在音准的训练、艺术形象的塑造中,会促使孩子们扩大视野、积极地思维,从而会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

校本课程总计划

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社综合素质,满足部分音乐爱好者的兴趣。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特将音乐兴趣小组的活动计划简介如下:

一、音乐知识方面

本学期将具体教给小组学生的有:音乐知识及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拍子音名、音的分组、单声部合唱。

二、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2.学生不得旷课,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三、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音乐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完成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完成一些学习音乐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篇3:合唱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合唱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作者:gqyx_jdc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9-23 点击数:775次 字体: 小 袁丛丛

一、指导思想

合唱教学对于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都有重大的意义。通过有表情的歌唱可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发展他们的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提高音乐修养和鉴赏水平,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通过合唱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群体意识,从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增进团结,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组队设想:

合唱团是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发挥各自特长的舞台,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阵地。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使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发声方法,更好的演唱歌曲;进一步展示我校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底蕴,我校继续开设合唱小本课程。。

三、训练目标:

1、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规范学生的声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演唱

技巧。

2、通过练唱合唱歌曲,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四、训练要求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要求合唱队员具有一定的视唱水平及乐曲欣赏水平后才能进入合唱训练。因此,合唱课必须对学生进行声乐、乐理、视唱练耳、乐曲等项目的训练。为了科学的安排好每一节课,确实做到教有所获,学有所得,将综合教学法,即集视唱练耳,

节奏、乐理、歌唱、等于一体的立体式交错教学法。

五、训练内容:

1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规范的训练步骤来训练学生的声音。

2、合唱姿态、表情、动作、舞台造型。

六、训练时间:

每周

二、周四活动课

七、训练地点:合唱教室

八、注意事项:

1.学生按时参加,每次训练点名签到。

2、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不随便走动,不乱扔垃圾,保持场内环境的整洁,注意安全。篇4:后村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合唱队

东港区后村中心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合唱)

一、指导思想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加深和扩大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校园充满欢乐和生机,现决定在初一,初二年级中选拔学生组建学校合唱队,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增进学生的音乐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艺术修养。

二、任务目标

希望学生在合唱队的艺术训练实践中,真正感受到艺术的美,和谐的美,生活的美,健康人格的美。感悟个人在艺术小舞台乃至社会大舞台中的角色位置,感悟个人对集体,对生活的责任,体现艺术育人的特殊功能。

指导老师应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一起参与对作品的艺术表现的再创造,或选择其中部分作品,指导学生自己组织,自行视唱。争取在不断的艺术实践过程中,求得兴趣的增强,合唱知识面的拓宽和能力的迁移。

三、具体要求

1、参加合唱队的同学除自愿报名参加以外,还应通过必要的挑选,应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和特长。

2,合唱队设有队长、指挥,伴奏由教师担任。

3、由于合唱队的声音是否优美取决于每个合唱队员的表现力及声部的均衡协调,因此要求队员不能随意缺课,请各班主任老师加强督促。

4、合唱队员采取学分制,每周活动两次,每学期累计学分,成绩纳入中考素质教育评价。

四、本学期合唱队训练活动安排

(一)制定计划:

1、制定训练计划,准备合唱曲谱和有关资料

2、制定排练活动计划

3、通知各班文娱委员,做好报名工作

4、根据各队员特点,确定各声部人员名单

(二)正式排练:

1、歌唱的呼吸训练,及视谱能力训练、听音训练

2、歌唱的发声训练和节奏练习努力提高合唱队员的表现能力

3、合唱的姿势及咬字吐字训练

4、合唱队的音色协调及音量控制训练

5、排练古今中外的各种类型的优秀作品 a、作品的选择由易渐难,且对每首作品应有一定的标准 b、选择歌曲应注意歌曲的音域

(三)对形的排列

一般高声部在前面,低声部在后面,按照一般大合唱对形

五、活动时间安排

每星期二,周四下午第四节如有演出任务,时间另有安排。篇5:小学合唱比赛活动实施方案

合唱比赛活动方案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为学生创建艺术实践舞台,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鉴赏力和审美能力,促进学校合唱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加强爱国、爱校教育,提高我校班班有歌声活动的水平,在元旦到来之际,特组织校园合唱比赛。 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宗旨

通过合唱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营造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艺术教育环境;展现校园文化风采,培养团结合作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班班有歌声、人人都参与”,促进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普及和提高。

二、活动主题 “庆元旦,唱响快乐童年”

三、活动安排

比赛时间:12月31日

比赛地点:大多媒体教室(北楼三楼多媒体教室) 参赛对象:1—5年级各班。

四、评委席安排

五、工作人员安排 总负责人: 舞台总监: 音响布置:

舞台布置、伴奏、主持人: 评委席、屏幕: 会场纪律: 催台: 摄影: 宣传:

六、活动日程安排

一、12月

17、18日下发通知及赛前宣传工作。学校成立合唱活动组织小组。各班赛前准备工作开动,以营造“合唱活动”的良好氛围。

二、12月18—30日组织学生进行赛前排练,准备比赛所需材料,如服装、道具、参赛曲目伴奏等。

三、12月27日前各班上交参赛曲目名以及参赛曲目伴奏,交于郭峻汝处。

四、12月30日班级抽签。

五、12月31日下午1:50正式进行合唱比赛。

七、曲目及演唱要求 (1)本次大赛采取团体比赛形式,以班级为单位,表演形式不限。每班准备一首曲目,时间3——5分钟。曲目自行选定,内容要健康向上,贴近主题,贴近学生生活,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2)节奏整齐、音准正确、表现力丰富,具有一定的合唱艺术效果。 (3)合唱队员与伴奏音乐配合得当,表现形式富有创意。

(4)精神饱满、富有朝气、台风好,上下台纪律良好、行动整齐,服装整齐,符合歌曲表现的内容。

(5)比赛自愿设定指挥席。

八、比赛评分规则

1、精神饱满、富有朝气,体现师生风采,精神风貌好,上下场迅速。

2、服装整齐、统一。

3、节奏整齐准确、音准好、节奏感强,吐字清楚、声音和谐、具有一定合唱艺术效果。

4、歌曲艺术处理得当,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形式有创新,采用二声部形式演唱。

5、比赛采用10分制,取各位评委评判分数的平均分为最后得分,最后得分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九、颁奖

1、奖项设置

一等奖5名 二等奖7名 三等奖4名 另特设最佳演唱奖1名,组织奖1名(组织奖参照上下台速度及后场秩序评比)。

2、比赛结束后为获奖班级颁发证书。

十、赛场秩序要求

1、为保证比赛的有序进行,各参赛队须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比赛前由领队提前整队入场,按指定位置进行准备工作。

2、各参赛队可以制作相关的宣传标语、标志等,营造比赛现场的良好氛围。

3、尊重评委评判,对评判结果有异议应有组织的向组委会汇报,不得无理取闹,影响评委评判。

第9篇: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陆庄小学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2013----2014 学年度)

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课程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

1、均衡性

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

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三、课程设置

一、二年级:语文(8 课时)、数学(4 课时)、品德与生活(3 课时)、体育(4 课时)、音乐(2 课时)、美术(2 课时)。合计 23节。

三、四年级:语文(7 课时)、数学(4 课时)、英语(4 课时)、品德与社会(2 课时)、科学(2 课时)、体育(3 课时)、音乐(2 课时)、美术(2 课时)。合计26 课时。

五、六年级:语文(6 课时)、数学(4 课时)、英语(4 课时)、品德与社会(3 课时)、科学(3课时)、体育(3 课时)、音乐(2 课时)、美术(1 课时)。合计26课时。

每周按 5 天安排教学,每课时 40 分钟,

一、二年级周总课时数 26 课时。三——六年级周总课时数 30 课时。

四、课程实施

(一)建立领导机构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领导小组,充分发挥

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核心、示范与指导作用。

领导小组如下:

组长:韩丙新

副组长:徐会敏

成员:赵金峰王玉霞刘金艳郭荣华

(二)合理安排教师任课

语文:一年级:赵云青,二年级:宋培培,三年级:张红军四年级:韩国华,五年级:朱笑影,六年级:徐会敏 数学:一年级:赵金峰,二年级:车立云,三年级:刘金艳四年级:刘慧,五年级:王玉霞,六年级:郭荣华 英语:三年级:张红军,四年级:韩国华,五年级:朱笑影六年级:郭荣华

品生:一年级:赵云青,二年级:宋培培

品社:三年级:刘金艳,四年级:刘慧,五年级:王玉霞,

六年级:车立云

科学:三年级:刘金艳,四年级:刘慧,五年级:王玉霞,

六年级:郭荣华

体育:一年级:赵金峰,二年级:车立云,三年级:张红军四年级:刘慧,五年级:王玉霞,六年级:郭荣华 音乐:一年级:赵云青,二年级:车立云,三年级:刘金艳四年级:刘慧,五年级:朱笑影,六年级:郭荣华 美术:一年级:赵金峰,二年级:车立云,三年级:刘金艳

四年级:韩国华,五年级:王玉霞,六年级:徐会敏

(三)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学校组织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讨论新《课程标准》,做到严格按照上级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程,不随意增减删改课程。

四、实施策略

(一)抓学习。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任务和意义,掌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领悟科学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二)抓培训。对任教科学学科的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加强课堂教学的示范,努力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实践,作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三)抓研讨。 以“10+30”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平台,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走科研兴校之路,抓好小课题的研究,要认真积累第一手材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验,实验中本着“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以研促教、以研促改。行政、教研、科研紧密配合,齐抓共管。

(四)抓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课程的评价办法,边实施边完善。

(五)抓公开教学。上好观摩课、实验课、示范课,充分发

挥县、乡、校三级学科教改带头人的示范、辐射作用。重点探索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六)开展教学评比活动。开展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等评比活动。

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利用课程实施的机遇,为教师搭好展示教学才能的舞台,努力培养实施新课程的优秀教师。

2014年 8 月 30 日

第10篇: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头道沟寄宿制小学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定》和《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验方案》的要求,严格执行河北省教育厅制定的《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验方案》,根据青龙县教育局的相关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头道沟寄宿制小学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逐步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

参照《河北省教育课程设置表》,根据青龙教育局的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义务教育阶段初中部分课程设置如下:

一年级: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体育、音乐、美术、地方课程(书法)、校本课程(经典诵读)。

二年级: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体育、音乐、美术、地方课程(书法)、校本课程(经典诵读)。

三年级: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走进秋天、我爱学校、小学生的饮食习惯与养成等)、地方课程(书法)、校本课程(必修:竖笛;选修:葫芦丝、书法、跳绳、乒乓球、军号吹奏)。

四年级: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走进秋天、我爱学校、小学生的饮食习惯与养成等)、地方课程(书法)、校本课程(必修:竖笛;选修:葫芦丝、书法、跳绳、乒乓球、军号吹奏)。

五年级: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零食对小学生的影响、小学生上网的利弊、我们身边的垃圾等)、地方课程(书法)、校本课程(必修:竖笛;选修:葫芦丝、书法、跳绳、乒乓球、军号吹奏)。

六年级: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学校门口拥堵的原因与解决办法、介绍我的学校、小学生如何拒绝不良游戏等)、地方课程(书法)、校本课程(必修:竖笛;选修:葫芦丝、书法、跳绳、乒乓球、军号吹奏)。

三、课程安排

(一)学年时间安排

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假期(包括寒假、暑假、国家法定假日等)13周。 各学科39周教学时间安排: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艺术节、运动会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

(二)每学年、每周教学总量

每周教学天数为5天,每周课时总数:

1、2年级为26课时,3—6年级为30课时。学年总课时数:

1、2年级为910课时,3—6年级学年总课时数为1050课时。

每节课时间:40分钟。

(三)各年级各学科课时详细安排

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要求的我省课程,根据青龙县教育局的相关规定,我校课程设置及各年级各门课程周课时数、各年级周课时数、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年级各门课程周课时数,具体安排如下:

一年级:语文(8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生活(3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课程(2课时)、校本课程(1)。

二年级:语文(8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生活(3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课程(2课时)、校本课程(1)。

三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2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信息技术(2课时)、地方课程(1课时)、校本课程(1)。

四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2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信息技术(2课时)、地方课程(1课时)、校本课程(1)。

五年级:语文(6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3课时)、英语(2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1课时)、科学(3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信息技术(2课时)、地方课程(1课时)、校本课程(1)。

六年级:语文(6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3课时)、英语(2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1课时)、科学(3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信息技术(2课时)、地方课程(1课时)、校本课程(1)。

(四)课程安排的有关说明

1、我校的课程设置执行的是:秦皇岛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

2、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信息技术教育每周必须保证2课时,除信息技术要求单独开设外,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的课时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必须保证2课时。

3、地方课程:根据县教育局《关于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意见》,我校将地方课程设置为书法。

4、校本课程:学校课程由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教育局审批、学校自主开发的必修课。我校将“竖笛、经典诵读”定为校本课程必修课,将“葫芦丝、书法、乒乓球、跳绳、句号吹奏”定为校本课程选修课。

5、各门课程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实施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课程实施要求

1、各学科要严格按上述要求,保证开齐、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不得随意增减。

2、必须保证各学科课程的授课总时数。

3、正确处理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整合与均衡,处理好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连续与衔接。

4、校本研修按学校规定的时间按时、保质进行。

第11篇: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九华镇中心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2009.10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地方与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其中地方与学校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写字课程以及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团队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周)

一、二年级:语文(8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生活(3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课程(3课时)、健康教育(1课时)。

三、四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外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2课时、)健康教育(1课时)。

五、六年级:语文(6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外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3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2课时)、健康教育(1课时)。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

一、二年级每周总课时数26节。三——五年级每周总课时数30节。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加强管理,科学设置各类课程。

严格执行新课程设置方案,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指令性内容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课程管理上转变管理思想,研究管理办法,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保证足够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发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第12篇: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贾店村学校2013-2014学年课程实施方案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结合教委下发的课程计划,根据本校实际,按以下方案实施: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地方与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其中地方与学校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礼仪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周)

一、二年级:语文(9课时)、数学(7课时)、品德与生活(2课时)、体育(2课时)、音乐(1课时)、美术(1课时)、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3课时)

三至五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6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外语(4课时)、体育(2课时)、音乐(1课时)、美术(1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1课时;劳技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2课时)。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

一、二年级每周总课时数26节。三至五年级每周总课时数30节。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加强管理,科学设置各类课程。

严格执行新课程设置方案,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指令性内容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课程管理上转变管理思想,研究管理办法,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保证足够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发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时 间和空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小组,成员包括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

第13篇:课程实施评估方案

课程实施评估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中小学课程实施行为,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促使中小学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大力提高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估目的

课程实施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课程实施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校本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三、评估办法

建立由“学校课程委员会“为主体的促进课程实施和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每学年7月中旬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是否认真实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地方课程、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以及由学校安排的选修课资源,根据评估结论调整课程内容、周课时数、改进教学管理,制定下学年的课程计划,并报市教育局批准后实施,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学校课程委员会的成立和对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估、分析和总结属新教育理念下的创举,在评估、分析和总结中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课程实施的目标

1.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应体现科学性、基础性、时代性和开放性。课程实施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开发课程资源方面的巨大潜力,引导和启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2.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课程资源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应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应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应当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3.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实施应当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

4.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祟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票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二)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实用性

重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根据高中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要设置地方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在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加自信,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三)评估方式

1.学校采取三种评价方式,即考试、考查和学分制。

2.学生座谈会

3.教师座谈会

4.社区、家长座谈会

5.问卷调查。向家长、学生发放问卷,反馈意见。

6.评议。分为教师自我评议、教研组评议与学校课程委员会评议等形式。

7.专家对学科特别是对“选修课(校本课程)、活动课”的评价

四、评估机构

学校课程委员会

主 任:

副主任:

委 员:

第14篇: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是指幼儿园在领会国家和地方课程精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园基础与资源条件,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由此形成的平衡、和谐、适宜的书面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方案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与管理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课程的自主化、多元化是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上海市学前教育“二期课改”充分体现了“原则规范、方向引领”的指导思想,赋予幼儿园更大的课程发展权,鼓励幼儿园在遵循课程设计基本理念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本园实际及办园风格,设计切实可行的课程计划,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幼儿园将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真正落实到课程实施方案中。并在实际操作中贯彻执行。有的幼儿园在课程安排上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幼儿的自主游戏、体育运动等得不到保证;又如,课程结构松散,内容庞杂、膨胀抑或偏缺,整体性不强。这些问题实际上反映出幼儿园整体课程设计与规划中的不足。因此,进一步明确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意义。增强教师对课程的研发能力,提升课程实施的质量。是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待加强的一项工作。下面。

幼儿园课程方案是对幼儿园课程的预设性规划。

第15篇:新课程实施方案

新课程实施方案

椅圈中学

新课程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我校自今年秋季起在初中一年级实施新课程,为保证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教育部、教育厅及市教育局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以省教育厅、东港市教育局《课改实施方案》为依据,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总体目标

1、科学设置课程开设方案,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注重学科整合,形成具有椅圈中学特色的课程开设体系。

2、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与初中课程方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4、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功能,促使学生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健康发展。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施工作的管理,学校特设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新课程实施办公室和课程指导小组,学生课程实施活动小组。

(一)学校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李波明副组长:倪世栋张维东 成员:范久成许群德许立文尹洪岩于湘丽于胜军 其主要职责:承担课程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把握课程实施方向,提供后勤服务保障。

(二)学校课程实施办公室

主任:张维东(兼)副主任:范久成职责:负责组织新课程的具体实施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指导,经验交流,成果推广验收,与上级课改管理机构保持联系,接受指导并获取信息,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负责对课改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

(三)课程实施指导小组 组长:倪世栋(兼) 成员:于春忠张大昕许静德 职责:负责组织课程实施的具体研究和操作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组织各科教师进行课程的实践活动; 总结经验教训,收集课程个案,做好课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与第一线参加课程实践的教师保持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出调整意见。

(四)学生课程实施协调和联络小组 组长:学生会主席 副组长:学生会副主席成员:各班级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 职责:负责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意见和建议的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有关信息,及时组织学生参加有关课程的实践活动;向参加课程的教师提供课程个案,协助教师做好个案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

四、具体措施新课程改革涉及面广 ,是一项牵动学校整体的全面改革,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理论为支撑,以专家支持为依托,以实践研究为主轴,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及管理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保证新课程的实施 (1)建立例会制度。在课改领导小组领导下,具体负责课改实验的研究,组织管理、协调和实验,利用每大周一次的备课组教师例会和教研活动,总结课改

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2)建立教学研讨制度。在课改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教育教学部、年级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教学研讨课,积极探索新课改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载体作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组织家长听课、座谈会、交流会、咨询活动等,使家长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 (4)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5)完善教学奖励激励制度。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教学评比活动,对课改中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精神嘉奖和物质奖励。

2、抓好教学研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将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进行。确立课程观念,切实改变课程功能。(2)理清课程结构,实施课程整合。着力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3)开发课程资源,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优化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学生在“差异发展、体验成功”中,学有特长,发展个性。

3、完善评价和考核机制(1)完善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机制,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a、在评价过程中,把对学生的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起来,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b、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单纯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把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及学生的自评结合起来;采取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书面考试、口头测试、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实现评价形式地多样化;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对新课程的内容、结构、实施方式、操作途径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做到课课有反思,周周有回顾,月月有积累,期期有总结。坚持平时考核和集中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与领导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3)教育教学部、教研组、年级管理委员会应及时收集处理教师、学生的反馈信息,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具有一六八中学特色的课程评价机制。

4、完善保障措施。(1)实行经费倾斜政策,选配文化素养较高、业务素质较好、教学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承担课改任务。(2)确保学校经费优先用于开展活动,师资培训,课题研究、设备添置,教学奖励等,保证课改工作顺利推进。

第16篇:阅读课程实施方案

2016-2017学年上期阅读教学方案

三四班 王颖菲

实施目标:

语文不是一门纯粹的技术性学科,它的许多能力不是靠直接传播和简单模仿获得的,而是在长年累月的语文实践中,慢慢领悟,逐渐积累而成的。因此,学习语文靠课堂已远远不能满足学习求知的需要,学生不读课外书籍,阅读面太窄,就会营养不良,语文素质肯定难以提高。可见,开展课外阅读,势在必行,应引起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而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文本阅读时间,电视剧、动画片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文学经典作品的影响大,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没有兴趣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有一点时间来阅读,也是随意的、盲目的、没有人给予必要的指导,收效甚微。现在市面上的书,可以说浩如烟海,但鱼龙混杂,如果不加选择,盲目阅读,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而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最佳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因此,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实施原则:

1、目的性原则。阅读目的是阅读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学生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我们应根据语文课本学习的内容、进度和各个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每学期、每单元课外阅读的具体目标。这样才能根据此确定正确的阅读方向,有意识地阅读与课本内容相关联的书,有针对性地获取知识,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激发出学生较高的阅读积极性;才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吸收有益的知识营养。

2、择优性原则。面对出版物中珍珠和鱼目混杂,积极与消极成分同在的状况,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按照择优的原则,认真谨慎地选择那些高品位、高质量的书,才能获得有益的知识营养和精神食粮。

3、有序性原则。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1——6年级做了不同的课外阅读量的规定,而学生的阅读能力,接受能力也存在着差异性,因此,为了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并收到预期的效果,还必须遵循有序性原则。

4、有效性原则。课外阅读在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积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课外活动必须讲究质量,注重实效,真正提高这一活动的开展,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实施计划:

1、目标与要求 让他们读一些中外名篇名著,适当作些摘记,并用读后感的形式对阅读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墨多读书,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和消化,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经受祖国和世界灿烂文化的熏陶,汲取营养,提高鉴赏水平。

2、方法与途径

(1)、指导选择书籍。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教师要加以指导。首先是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习了李白的诗之后,可以引导孩子去阅读其他关于李白的诗句。

( 2)、激发阅读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激发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人们对有兴趣的东西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与体验。但是小学生自觉性差,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识字量不大等因素,影响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想方设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去培养。可采用下面手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a、讲故事创设悬念。先提"引子",后卖"关子"--要想知后事如何,请读这本书,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b、巧设问题,引"鱼"上"钩",让智慧的好奇心唤起读书欲望,以书为友,探索真知。如公鸡为什么会打鸣?植物难道也会吃东西?c、激将法。老师故意对读物作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欲擒故纵,诱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和探索心理,从而主动地去阅读、评赏。d、以广告形式介绍读物。如为了让学生勤查字典,可用下面的话进行引发:有位不说话的老师,上知天文地理,下晓鸡毛蒜皮,假如你每天跟它学几招,一定能成为世界奇才。e、物质刺激。对在读书活动中的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f、现身说法。以教师、家长或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受益的事例,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

( 3)、传授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于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拿到一本书后,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着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摘记”的程序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 4)、教会做读书笔记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课外阅读时应要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要多样,要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四年级以摘录好词佳句为主,可以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卡片上可摘录书名,作者,优秀片断,好词佳句等。

3、评价与展示

组织阅读成果展示。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扩大阅读成果,防止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如:

(1)、召开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 (2)、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还可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

(3)、举办读书笔记卡展览评比会,让学生观摩,并以投票方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

(4)、学生也可编一些阅读小报,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佳作摘录、名著简介、作者生平简介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捕捉、存储信息,还能增强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同时也扎实有效地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第17篇:国学课程实施方案

国学课程实施方案

城子小学 孙旭颖

一、活动目的: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三、工作安排和要求

1、参与年级:根据教育局的精神,我校四年级全体学生及部分教师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2、四年级教学内容及目标:

(1)、一级古诗词专题诵读:20首古诗以及弟子规总序 (2)、二级古诗词专题诵读:40首古诗以及弟子规至入则孝

(3)、三古诗词专题诵读:60首古诗以及弟子规的总序、入则孝和出则弟。

四年级基础还比较弱,学生只掌握了三级的内容,以上至八级还需要再以后学习中继续落实。

3、教学目标:

我校的整体教学目标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

4、课时安排:

国学经典诵读主要由四年级语文教师负责,每周利用每天早读时间完成此项活动。

(1)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按照各年级的要求完成诵读任务。

(2)利用写字课时间,将要求所吟诵的经典、古诗词,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3)召开家长会传达其精神,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4、评价方法:

(1)学校定期检查学生背诵要求篇目的情况,然后结合情况对学生和教师总结评价,对表现优秀的班级和学生给予适当奖励。

(2)校领导听推门课,参加学校研讨课、教学评优活动。学校依据评价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3)举行“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考级。实施定期考核。

5、组织管理:

成立以教导主任为首的“国学经典诵读”领导小组。

6、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研制度,保证“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纵深。

2、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篇2: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12-2013学年

时村联小“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目的和意义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4.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国学经典进校园,传统与现代有机对接,打造平舆教育新特色。

三、组织领导:

“国学”校本课程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长:张艳省

副组长:车素环 郑明明

成员:各年级语文教师

四、实施办法: 1.每周开设一节“国学”校本课程。低年级重在朗读背诵,高年级重点诵读与理解感悟相结合。

2.各校选拔语文素养较高的教师开发“国学”校本课程资源,具体负责课程的实施。 3.一二年级《弟子规》,三四年级《三字经》,五六年级《论语》,平时可以再根据班级需要,加入一些有国学代表性的诗歌、对联等。 5.诵读安排:在上课前的晨读时间、校本课时间,语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组织诵读。 6.有条件的班级可开展“讲古代名人故事”、“国学手抄报展览”、“国学经典书法展览”、“国学经典知识讲座”等活动。 7.各年级教师要根据年级需要和实际情况编辑“国学”校本课程教案。

时村联小

2012年9月1日篇3:国学经典课程实施方案

德艺学校小学部“国学经典”进课堂

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1、弘扬中华文化,培养民族精神,丰厚校园人文底蕴。

2、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朗读兴趣,增强朗诵能力。

3、加强学生品德教育,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4、帮助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二、活动要求

1、编撰《德育校本教材》

要把国学经典与和德育相结合,必须在原有的《经典诗文诵读》校本教材的基础上编撰《德育校本教材》,此校本教材在全校各年级开设不同的国学经典与德育相结合教育内容,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2、《德育校本教材》内容设计

一至六年级编撰一本《德育校本教材》,教材共设计6个主题单元(共30课),每个单元精选5篇,每篇结合主题配备与国学经典有关的德育故事。

一年级的篇目,要配有汉语拼音注音以方便诵读,高年级部分篇目

3、每本教材6个单元的主题设计:

(1)自理自立篇

(2)劝学励志篇

(3)文明礼仪篇

(4)诚实守信篇

(5)感恩回馈篇

(6)爱心行动篇

教材中设计的国学经典故事中都会有一个先锋人物,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以先锋为榜样的精神达到规范良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目的,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活动形式和安排

国学经典诵读要注重实效的话,不单只是建立在每天晨读、课前读、学生路队读的形式上,还要开设课程,然而课程的内容要以《经典诗文诵读》、《德育校本教材》、《弟子规》为主:

1、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创设“学堂”。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各班级每周开设一节国学课堂,如果开设课程必须要创设一间学堂,这样能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图 1

2、进学堂学生应穿汉服,开讲前应行古代礼仪。 凡是进学堂的每一位学生都应穿汉服,能传承汉服数千年的文化基因,又能体现每一位学国学的人对礼仪的要求。(图1)

开讲前的师生行礼(图2)

3、“弘扬国学精髓,倡导尊师重教”应举行“拜师礼”

“拜师礼”在古代对每个读书人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求学受教之际都要行拜师礼,所以一年级新生入校应举行一次“拜师礼”。在行“拜师礼”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家长陪同观看,家长们能看到老师和学生在践行肃穆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礼仪过程中,建立亦师亦友的

现代师生关系,通过拜师仪式,让传统礼仪与现代文明更好地传承与弘扬,对接与践行。

“拜师礼“程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稍作改动)

1、主持人在介绍参加仪式的嘉宾;

2、解读仪式的意义;

3、请出老师,并介绍老师;

4、主持人宣布仪式正式开始:

第一篇:正衣冠,拜孔子

“欲存传统,先正衣冠。衣冠正,品行端。”随这主持人引读,学生应整理衣冠。随后师生同行高揖礼,三拜孔子,表达至圣先师的崇高敬意。

第二篇:三行礼;点朱砂,启迪智慧

学生行礼完后,由班主任给孩子们点朱砂,开蒙启智。(主持人念寓意:把智慧的种子播洒在孩子们的心间,寄托着老师对孩子们美好的祝福与希望)。老师回赠礼物(经典诗文诵读、弟子规两本书籍用红绳捆一起),教师代表讲话。 第三篇:传经典,立志向(校长寄语)

最后:由主持人领读,全体师生跟读校训。让全体新生共同见证孩子们学习历程中最美好、最神圣的时刻。

4、在“拜师礼”的基础上创设“毕业礼”

在六年级学生毕业前举行一次“毕业礼”,让每一位学生“学会感恩”感谢老师的恩情。 “毕业礼”在传统文化中并没有,为了学生在结业时不忘老师恩情,教会学生“感念师恩”所以创设“毕业礼”并且要家长参与。 “毕业礼”流程:

1、主持人在介绍参加仪式的领导、嘉宾;

2、解读仪式的意义;

4、主持人宣布仪式正式开始:

第一篇:正衣冠,拜孔子

“欲存传统,先正衣冠。衣冠正,品行端。”随这主持人引读,学生应整理衣冠。随后师生同行高揖礼,三拜孔子,表达至圣先师的崇高敬意。

第二篇:三行礼;送祝福

学生行礼后,学生送上自己的祝福(贺卡、一束花、一件礼物等)给自己最崇拜的老师,感谢老师的恩情。篇4:国学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定稿

乌市十九中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国学经典,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学经典中寻求滋养;加强思想修养,促进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在文化底蕴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全面推进我校的特色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工作。

二、目的和意义 2.陶冶学生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打好学习语文的厚实基础。 4.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和学校新课改工作。国学经典进校园,传统与现代有机对接,打造我校教育教学新特色,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三、原则 1.开放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开放性的原则,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的模式,要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特点。 2.针对性原则。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 3.激趣性原则。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一定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

四、组织成员

组 长:罗群雁

副组长:张群 许倩 刘红 王玫

组 员:杨阳、周煜晴、陈鑫、郭晨龙、杨凯、齐玉、李媛、黄莹莹、王国霞、吴靖。

五、实施办法: 1.初一初二每周开设一节“国学”校本课程,也可两周安排连堂两节,便于集中开展活动。高一高二下学期每周开设一节国学校本课程,也可两周安排连堂两节,和现有的走班课,以及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要将诵读、理 解、感悟以及应用相结合。 2.全校选拔语文素养较高的参与热情高的教师开发“国学”校本课程资源,具体负责课程的实施。

国学校本教材由刘红、王玫、杨阳、周煜晴、陈鑫、郭晨龙、杨凯、齐玉、李媛、黄莹莹、王国霞、吴靖负责开发,可根据情况开发初中版(两册)和高中版的校本教材(两册)。由初一初二高一高二语文老师具体实施。 3.校本教材内容可包括诸子百家篇、唐诗宋词篇、戏曲音乐篇、建筑服饰篇、国画书法篇、中医篇等。可参考经、史、子、集的划分方法,重点选儒家经典,古代著名历史散文经典、其他诸子百家经典、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和文学评论经典(重点是唐诗宋词),

4.国学经典诵读安排:每天早读十分钟、语文课前三分钟时间,语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组织诵读。还可和读报课结合起来,比如播放“百家讲坛”等。还可利用学校的电子屏,每日或每周推荐一则国学经典片段。 5.还可开展“讲古代名人故事” “国学手抄报展览” “国学经典书法展览” “国学经典知识讲座” “ 国学课本剧展演”“ 国学诗歌朗诵会”“ 国学读书汇报会”“ 国学演讲比赛”等活动。活动可结合重大节日,以节日为主题,进行设计(如“清明节诗歌颂唱会”),可根据时令季节设计,可家校互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国学学习天地。 6.由教务处具体检查国学校本课的上课情况,组织对学生学习情况进 行考核。学生的具体考核由任课教师在课程安排的最后一周,随堂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分两部分,其中平时课堂表现占40%,学期末考核占60%。

7、任课教师要在课程结束后,总结反思自己国学课开展情况,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总结材料上报给教研室,为国学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和实施提供参考。

8、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和学校的读书节、道德讲堂、元旦迎新晚会等常规活动结合起来。

六、保障措施:

1.搞好“国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资源库的建设。 2.学校要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有力支持(事情多而杂,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展要和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乌市十九中语文组

2014.3.20篇5:国学教育实施方案

国学教育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西岗区国学教育实施方案》,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推进区域跨文化德育特色,培养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的国学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育人为核心,积极探索融合民族性、时代性和教育性的国学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国学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其健康成长奠基。

二、工作目标

积极营造良好的国学教育氛围,整合国学教育资源,加强国学教育队伍建设,建立教师、班级、家庭、社区教育共同体,积极开展国学课题研究,推进国学进课堂,积极开展特色活动,丰富育人途径,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尊重师长、善待他人、勤劳俭朴、诚实守信、举止文明、谦虚好学、自尊自爱、遵守公德、遵纪守法、拼搏进取等优秀精神品质的人。

三、实施原则

1、坚持针对性,实效性原则。 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站在对人的生命负责的高度,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不是应付形式的走过场,而是感悟一场场波澜壮阔的生命

历程,传承一部部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过程,因此必须坚持针对性,实效性原则。

2、坚持贴近社会实际,贴近现实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为了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在活动中应尽量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未成年人,赋予传统美德以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

3、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我们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感知阶段,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社会外显行为,要将这种认识化为一种自觉行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坚持知与行的统一。

4、坚持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四、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一)、加强领导,进行理论学习,形成共识。

1、成立学校国学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史美丽

副组长:张新、赵芬、邹闯

成 员:刘瑞玲、牟维毅、刘书彤、曹辉、全体语文、政治教师。

2、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起着骨干、主导和示范作用,是传统美德教育重要的保障机制。学校规定全体科任教师和班主任都必须参与其中来共同开发研究这一宏大的工程。此外学校还将认真组织教师和家长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国学教培训。

3、认真学习,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结合学校实际,将国学教育与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思想有机结合,成立国学教育领导机构,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学习国学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让每一位教师都行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积极营造诵读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构建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

(二)立足主阵地找准突破口,扎实开展传统美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必须找准切入点,形成以点带面,以面成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动态链。根据学校实际,经过反复论证我们选定以“礼仪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突破口,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出发,通过日明一礼,日正一行,日学一语,日行一善,可以循序渐进地去到达到我们制定的培养目标。

1、组织培训,走进课堂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学校每学期有计划的安排国学课,每周利用一节晨读时间,组织学生进行10分钟的经典诵读,逐步形成日常化,规范化的教学体系。教导处组织检查。

2、加强课题建设,开展教学研究。

各校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组织国学骨干教师研究讨论,确定既符合学校实际,又具有特色的课题进行专项研究,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西岗区国学教育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

结合我校实际,从《弟子规》《三字经》《论语》《朱子家训》《唐诗三百首》等历史著作中选取一些经典的片段,编写《国学校本教材》形成教学内容体系。

3、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将《国学校本教材》编印发给全校学生,利用升旗仪式教育、校园广播、班会时间集体学习,学校有计划的开展国学教育的各项活动(如每天10分钟书法、花样跳绳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

4、探讨在“国学教育”的推动下,传统美德教育的深化,促孝行、雅行“两行”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深化传统美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课堂,更应该走出去,深入社会,贴近生活,贵在践行,重在持久。

1、每学年组织学生到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开展活动。学期初,对初一新生开展军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到学农基地接受劳动教育;到革命英雄纪念卑前扫墓,接受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

2、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公益捐助,参加义工劳动等,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3、办好中学家长学校,学校各班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通过家教咨询,家教讲座,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将传统美德教育向家庭延伸,形成一股合力。

第18篇: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精神以及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进一步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要求",特制订《大学英语》网上资源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一.教学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具体的说,经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用英语进行一般交际和沟通;能够基本听懂英语新闻广播电视节目、一般性题材的英语讲座和本专业的课程;能够阅读一般性题材的英文书籍和报刊文章,借助工具书读懂专业资料;能够用英语写短文,对熟悉题材的简短文章进行翻译。

二.教学手段

目的的变化带来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手段、方法、模式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

我们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则,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新教学模式在技术上应体现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另外,新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

新模式中我们更提倡学生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能够完成传统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听说训练,能够随时记录、了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与辅导情况,从而能督促学生积极学习,促使学生的英语听说

能力与其他实用能力有一个较快提高。

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而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本课程注重教学改革实践,多年来全体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大胆改革,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有意义、持久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语言知识、技能发展,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法的局限,采用融合现代多种教学法(如:交际教学法、听说法、视听法、主题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传统教学法等)之长处为一体的折中主义综合教学法。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如多媒体、网络、广播电台等,采用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课内从不同侧面,围绕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引人思考的共同主题,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外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广播电台等教学设施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自主学习意识,进行主动、有意义、持久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一直以来,本课程的全体教师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现代化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语音室、校园广播电台、多媒体教室等,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

三.教学条件

1、扩充性资料使用与建设

我们建设了大学英语系列课程资源库,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视频、音频、文字等英语学习资源,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将极大地方便了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2、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

遵循“让学生自主学会英语”的理念,我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英语应用,尽力为学生提供应用英语的各种环境。为学生第二课堂系列活动,如:学校各校区均有固定的室内外英语角,固定的英语社团组织英语演讲比赛;外语系教师为第二课堂提供系统指导,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创设一个优越的口语练习环境。

3、多媒体网络学习环境建设

将多媒体网络实验教学引入大学英语学习体系是新的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校建设了听说语音实验室保障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计算机网络环境。

四.教学目标

㈠第一学期

⒈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讲课,并能听懂题材熟悉、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 100-12* 词的简短会话,掌握其中心大意,抓 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

⒉口语表达能力:能就教材内容和适当的听力材料进行问答和复述,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日常会话,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思想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⒊阅读理解能力:能顺利阅读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以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并能进行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判断,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 50 词。在阅读篇幅较长、难度较低、生词不超过总词数 3%的材料时,能掌握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 70 词。

⒋书面表达能力:能在阅读难度与课文相仿的书面材料时做笔记、回答问题、写提纲,能就一定的话题或提纲写出 100~120 词的短文,能写短信和便条等实

作文,表达意思清楚,无重大语言错误。

⒌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将难度略底于课文的英语短文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

⒍推荐词汇量:领会式掌握4000 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中学所掌握的单词和词组包括在内),并具有按照基本构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

⒎语法能力:巩固和加深基本语法知识,并有实际应用的能力。

㈡第二学期

⒈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 120 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

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⒉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进行交谈。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⒊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文章,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⒋书面表达能力:能用常见的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事件、观感、情感等,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篇连贯。能在一般或应用写作中使用恰当的写作技能。

⒌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⒍推荐词汇量: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 4500 个单词,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在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五.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共开设两个学期,共116学时。每个学期中每单元里阅读、写作,听力和综合练习各占2 课时,期末设置有专门的复习课。网上资源课程的学习分别包括:电子课件,电子教案,课程练习题,自测题及考试试卷。

六.教学模式

1.指导型自主学习模式

该模式强调将教师课堂授课和学生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利用先进的局域网技术和多媒体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内外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等五项语言技能)进行动态的跟踪指导和管理,使得我校教师在课堂内的授课和学生课外的学习能有机的结合起来。授课教师在此模式中持续获得学生课内外学习的学习进度和相关数据;并依此调整教学方案,使之更加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2.以人为本的教学组织

我们根据学生在入校时的分级考试成绩和高考英语成绩将学生按照相应级别组织教学,根据每个级别的特点和教学需要组织相应的英语教师团队,针对不同学生开展符合他们自身情况的教学活动;

3.互动和个性化的教学实施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把以前所开设的单纯听力课改为听说课,并做到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听说技能。我们深入认识到英语教学应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趣味性、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应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因此,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将建立了一个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采用指导型自主学习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4.综合、立体的教材体系

每套教材除课本外还同步提供录音带、光碟与网络课程系统,有助于拓宽教学内容,使教学可以从课本开始,通过因特网这一媒介,延伸到多元化的信息世界,有助于广大教师与学生的思维转化和手段更新,使传统的“灌注式”教学逐步演化到自主选择、参与式的教学,既可以实现由教师现场指导的实时同步

学习,也可以实现在教学计划指导下的非实时自学,还可以实现通过使用电子邮,网上讨论区、网络通话等手段的小组合作型学习等。

第19篇:国学课程实施方案

国学课程实施方案

城子小学 孙旭颖

一、活动目的: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三、工作安排和要求

1、参与年级:根据教育局的精神,我校四年级全体学生及部分教师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2、四年级教学内容及目标: (1)、一级古诗词专题诵读:20首古诗以及弟子规总序 (2)、二级古诗词专题诵读:40首古诗以及弟子规至入则孝

(3)、三古诗词专题诵读:60首古诗以及弟子规的总序、入则孝和出则弟。

四年级基础还比较弱,学生只掌握了三级的内容,以上至八级还需要再以后学习中继续落实。

3、教学目标:

我校的整体教学目标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

4、课时安排:

国学经典诵读主要由四年级语文教师负责,每周利用每天早读时间完成此项活动。

(1)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按照各年级的要求完成诵读任务。

(2)利用写字课时间,将要求所吟诵的经典、古诗词,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3)召开家长会传达其精神,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4、评价方法:

(1)学校定期检查学生背诵要求篇目的情况,然后结合情况对学生和教师总结评价,对表现优秀的班级和学生给予适当奖励。

(2)校领导听推门课,参加学校研讨课、教学评优活动。学校依据评价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3)举行“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考级。实施定期考核。

5、组织管理:

成立以教导主任为首的“国学经典诵读”领导小组。

6、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研制度,保证“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纵深。

2、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第20篇:新课程实施方案

葫芦岛市实验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方案

为确保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到早规划、早准备、捷报频传落实、保持量,依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辽宁省教育厅奇制订下发的《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以及《辽宁省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工作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验实验工作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坚持“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从的基础教育”的高中教育性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相关政策,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理念。正确处理好继承与改革创新的关系,认真扎实地抓好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诸环节以保证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落实,确保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质量。

目标任务:通过新课程的实验,使全体教师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能内化为教师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行为。在重建学校新的课程体系,教育教学管理及评价制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校管理的科学水平,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促进每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具体目标任务:

1.全体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习、理解、认同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自学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并付诸于教学实践,从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和评价观。

2.编制并逐步完善适应于新课程的、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多层次、选择空间大、体现学校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确保国家必修课程100%开出;最大限度地保证国家选修Ⅰ课程的开出,力争形成与职业中学资源共享机制,以保证通用技术等候课程的开设。

3.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开发、研制既符合学生需求,又切合教师实际专业能力,相对稳定,有学校特色的选修Ⅱ课程,力争在第一轮开18个模块(专题),以后逐年有所增加,最终实现60%以上教师能开出具有高质量的选修Ⅱ课程。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改进学校评价,建立有利于促进老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6.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并逐步完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7.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管理、评价制度,保证学生在该学习领域学分的获得。

二、实验工作的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校课程实验的扎实、有效地进行,学校成立以下工作组织机构。

1.学校课改领导小组

组长:佟德利

副组长:李学军姚红军

组员:宋克华孙忠新蔡振国张丽华于伟平魏丽丽杨文杰王桂香马玉光樊

玉玲乔茂盛李连启郭海博赵明聪王晓丽李雪峰姜静

家长代表:

主要职责:全面负责学校新课程式实验荼总体安排和部署、在经费使用、教学设施的投入、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老师队伍建设与培训提高、课改舆论宣传等主面提供保证,保证新课程的实施质量。

2.课程方案制定小组

组长:佟德利

副组长:姚红军宋克华孙忠新

组员:于伟平魏丽丽杨文杰王桂香马玉光樊玉玲乔茂盛李连启郭海博赵

明聪王晓丽李雪峰姜静

职能:

1、制定本学期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必修、综合实践)。

2、提出下学年课程设置方案(必修、选修、综合实践)。

3、选课指导委员会:

主任:姚红军

副主任:宋克华孙忠新于伟平

委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生、学生家长

职能:

1、组织有关人员学习课程改革相关文件。

2、制定学校选课制度。

3、制定选课指导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

4、指导选课办公室工作。

4、选课办公室:

主任:宋克华孙忠新

副主任:于伟平

工作人员:金丽敏马英敏吕文超王晓丽任毅武凤芹

职能:

1、起草学校学生选课方案。

2、编写《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3、制定学校导师制工作方案,组织导师完成对学生选课的具体指导工作。

4、管理学生选课档案,结学徒选课的学分状况实施动态监控。

5、学分管理委员会:

主任:姚红军

副主任:宋克华孙忠新于伟平

委员:教研组长、高一备课组长、高一各学科任课教师、校外专家、学生家长

语文学分小组:

组长:钱淑兰魏丽丽

组员:徐超游卫平张玉红张丽佟丽娜

数学学分小组

组长:杨文杰

组员:陈兵温丽新李剑飞于秀环荆玉良

英语学分小组

组长:王桂香

组员:石玉杰赵剑坤李安张素敏田世红

物理学分小组

组长:任志刚马玉光

组员:宋克华于伟平蔡振国

化学学分小组

组长:杜久春樊玉玲

组员:李长富杨国齐蔡丽

生物学分小组

组长:乔茂盛

组员:

政治学分小组

组长:马瑞新李连启

组员:姚红军韩丽党

历史学分小组

组长:郭海博

组员:李永生海霞

地理学分小组

组长:赵明聪

组员:孙忠新孙海红

体育学分小组

组长:李雪峰

组员:刘平王海志

艺术学分小组

组长:姜静

组员:张志强孙佳王仙姝

技术学分小组

组长:王晓丽

组员;任毅谷海龙武凤芹金丽敏

综合实践小组:

组长:宋克华孙忠新蔡振国

组员:于伟平马英敏吕文超戴宇夫张凤飞王茜

职能:

1、编制各种学分认定表,建立学分档案并由专人负责。

2、学分小组编制本学科学分认定方案。

3、编制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6、学生成长记录评价工作小组

组长:佟德利

副组长:李学军姚红军

组员:宋克华孙忠新蔡振国张丽华于伟平高一各班主任

职能:

1、构思建档形式,拟订工作制度,制定评价办法

2、对班主任、任课教师等进行专题培训

3、对学生及家长开展宣传,明确建立成长记录的目的、意义,宣传课程改革评价制度的新理

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7、校本教研工作小组

组长:佟德利

副组长:姚红军

组员:孙忠新宋克华于伟平高一各备课组长

职能:

1、制定校本教研的学期和年度计划

2、开发校本课程并编撰校本教材

3、负责确立校本课题研究项目

4、校内外人员的组织协调

5、活动过程的落实与检查

三、实验工作的基本思路及保障措施

(一)加强新课程师资培训与研修

坚持全员培训,“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确保实验教师、学校管理者、相关实验人员全部参加课程培训。坚持岗前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为主。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通识培训、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含案例)培训、岗痊培训,除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培训的老师外,其他老师由教科研室统一组织培训。培训采用人具研修、专题讲座、参与式培训等方式进行。校本培训持续于实验过程的始终,由学校教科研室组织实施,并把新课程培训作为今后工作一段时间学校老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与老师业务进修考核直接挂钩。教科室制定新课程培训方案和质量标准,,对教师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

(二)形成并逐步完善学校课程方案

2006年秋季学校在高一年级实施新的“学校课程方案”,保证国家必修课程100%按计划开出,并按上有关部门的要求在以后最大限度地满足选修I课程的开设,选修II课程的开设则需要依据学生的选课倾向和教师实际专业能力和开课能力确定。为此,2006年10月——12月学校要在高一年级学生中进行选修课选课倾向基线调查,同时在教师中进行 课倾向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选修II课程,完善学校课程方案。以后逐年增加选修模块。在选修课领域将根据我校实际,拟采取教师个人自愿申报选修模块,学校合理调整,确定人选;学生自主选择、导师积极引导的有利于学生和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多层次、选择空间大的学校选修课程方案。

(三)创新学校管理制度

1、建立学校课程资源的建设与研制、开发制度。(正在酝酿中)

2、成立学生学分管理委员会,制定学分认办法。按照《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

管理暂行规定(试行)的要求,成立学生学分管理委员会,并按其规定的程序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

3、建立学生学习指导制度。学校学生选课委员会在高高年级第一学期内编制好学生选课

指导手册,提供学校课程方案。

4、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评价体系。

5、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

6、重建学生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四)加大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力度,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教师成长的最好基地是学校,最好的过程是教学。要通过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解决教师课堂党的实际问题,逐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1、学校通过开展校内和校际间教学观摩与交流研讨活动,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为教师

个人实践和反思、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及获得多种专业支持创造条件,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2、建立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核心的研究型组织,由备课组长负责,联系高一同学科科教

师,通过开展认真地备课、上课和积极的评课,课后反思等活动,增强新课改意思,提高教学效率。

3、逐步打破传统的学科教研模式,建立以课题为纽带的弹性课题组,鼓励教师针对教学

实践中的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交流与研讨要求每个备课组要将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上报,教科研室负责归类,提炼成实践问题,指导实践的目的。问题课题研究实行不定期制,立足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科研室应给予必要的专业引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开展生动有效的研讨方式,使教学研一体化。

5、开展校内教研成果评比活动,对教师在教学中创造的经验及时总结、推广。

(五)加强宣传,积极营造课程改革实验的良好环境。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主题班团会等形式向家长、学生宣传课改意义、课改方案、课改成果,争取家长和学生的理解与支持;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等方式积极向教师宣传、培训,使全体全体教师增强课改的自觉意识,深入领会课改的先进理念以及课改以学生发展、民族振兴的深远意义。

此方案从二00六年秋季开始实施

葫芦岛市实验高中

二00六年九月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jiaoxueziyuan/79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