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十佳孝星先进事迹

孝老爱亲家庭先进事迹

***,女,现年71岁,是一名极其普通的下岗职工,在漫长的二十年的岁月中,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侍奉于婆婆身旁,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料。她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邻居和亲朋好友的称道,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廉‛的典范形象。2015年被*妇联授予‚濮阳十大孝星‛。

1990年,婆婆因高血压血管破裂引起的瘫痪,随后病情不断加重,语言不清、行动不便、性格孤僻等症状越来越明显。婆婆原本在家还可以帮助***料理一些家务,她可以出去打个零工补贴一下家里,因为婆婆的疾病改变了这一切,并且给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又雪上加霜。俗话说:‚病起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婆婆的偏瘫让***最头疼的就是照顾,因为不能动,吃喝拉撒睡都在床上,每次做饭,双手都洗得干干净净,米淘过多次,菜反复择洗才能下锅,生怕婆婆吃得不卫生、不可口,一天三顿饭都要在床上,还要给她变着样的做吃的。因为长期不活动有时解大便比较费力,婆婆体内的大便已干结成块,依靠她自己怎么也拉不下来。***怕婆婆由于排便用力造成脑血管壁破裂,便清洁双手,戴上薄塑料手套,用手指小心翼翼地将硬块的大便从婆婆体内抠出。婆婆通畅地排完一次大便,成为***和家人们最快意的事情。由于长期在床上躺着,难免身上会有褥疮,好儿媳怕老人受罪年复一年坚持每两个小时为老人翻身捶背,每天晚上饭后都要为老人洗脚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家境不富裕但是***还是想方设法的为老人治病并每周带老人做康复训练,希望老人的身体能有所好转。

谁知好景不长,8年后,婆婆的病情又严重起来。1998年8月份的一天深夜,婆婆躺在床上休息,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嘴歪眼斜,还拼命地咀嚼自己的舌头,弄得满口淌血。***见状,连忙用毛巾塞进婆婆嘴里,以免她继续咀嚼舌头,造成更大的伤害。但是,又害怕引起窒息,只好抽出毛巾,用手指抠开婆婆牙齿,让呼吸系统保持通畅。婆婆不自主的咀嚼还在继续,***的手指很快就被咬破了,手指上的血和婆婆的血混在一起,染红了枕巾。十指连心,痛彻心扉,可是再痛也抵不过对婆母的孝心爱意,她坚持着,支撑着,直到‚120‛救护车呼啸着赶来。

婆母住进了医院,以后的三个星期,她一直处于昏迷之中。通过脑部ct扫描显示,她的右脑血管大面积梗塞。如不及时救治,将会留下不可逆转的脑损伤,甚至可能发展成为植物人。当时,婆母全身插满了输子,吃饭、喝水、大小便,完全不能自主。***和丈夫轮流陪护,时刻守候在婆母身边,与他们共度难关。三个星期里,***从未脱下过衣服睡觉,脸来不及洗,整个人憔悴得不成样子。可是,每次回家做饭,***也总是打着精神为婆婆做卫生、可口的饭菜。三个星期后,婆母转危为安,恢复了神智。

体力和肢体的恢复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在人民医院内科病房楼道里一步一挪地做着肢体恢复活动,开始20分钟一次,后来增加到40分钟。回到病房,她还要给婆婆用开水烫脚,做腿部按摩,请理疗科大夫为婆婆做理疗。天道酬勤,这话一点不假。三个月后,婆婆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医院的大门。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稳健,但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的家庭并不富裕。那时,家庭收入主要依靠丈夫和她自己。按1998年的工资水平,全家工资加起来,1个月也不超过1000块钱。婆婆出院后,为了让婆婆增强体力,需买一些营养品滋补身体,婆婆住院这一个多月下来,家里的收入所剩无几。1998年1月,儿子结婚了。之前,家里给他爱人的订亲礼是1000块钱,这对于那时已经是‚万里挑一‛的年代而言,确实是有点寒酸了。就是到现在,家里还看着10年前家里买的17寸海信彩电,家具还是10年前的简易木质沙发和床铺。直到2010年,才添置了一张餐桌和一台冰箱,那是为婆婆吃饭方便、卫生才买的。除了这些,家里没有更多的摆设了。这些东西,摆在120平方的房间里,整个屋子显得很空荡。可是,这里面有和谐的家庭,有慈祥的婆婆,有和自己一样孝顺的儿子儿媳,***觉得很充实,也很幸福。

***也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她身体也不是很好而且常年吃药的情况下,还要每天照顾年过九旬瘫痪的婆婆,在这二十年来,她每天省吃俭用,感冒发烧的小病从不舍得去医院看病,自己熬碗姜糖水喝喝,她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别人救济的,从未为自己添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对自己很苛刻但是对老人确很舍得,新鲜水果从不间断,而且给老人弄成糊状容易吞咽,鱼肉也时常给老人换着花样做。她说:‚有什么好吃的先让老人吃,增强她的营养。

细微之处见真情,几十年来,光是在婆婆的饮食起居上,***就下了不少心思。为老人准备的每日三餐虽然几乎没有荤菜,但素菜尽量做到顿顿不重样,让老人吃地舒心,她定期为婆婆换洗、添置衣服,一有空就将老人推到屋外晒太阳,将老人伺候得舒舒服服。怕婆婆躺在床上闷,她挤出钱给老人买了个大收音机,看到婆婆经常乐得跟孩子似的,***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都依着老人们的性子来,从不惹老人家生气。对老人的孝敬最大程度地表现在她的细心上,婆婆体温的高低、床垫的干湿、卧室的冷暖,她都时刻挂在心上,甚至是老人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反映、每一个生活细节,她都毫不放过。她对婆母的孝情敬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弥久弥真。当有人问她为什么几十年如一日的照顾婆婆呢?***总会憨笑着说:‚常言道:‘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老人们操劳了一辈子,照顾他们是应该的。

从婆婆患病到现在,已经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7300多个日日夜夜,对任何人来说,都不能不算作人生中的一段漫长经历。对于***来说,这段岁月承载了他从50岁到70岁的时光。在即将踏上不惑之年的门槛之前,她回首过去,仰无愧于自己的父母双亲,俯不悔于自己为孝敬父母付出的20载光阴。抬望前路,她又觉得身上的担子依然很重,因为婆母还需要自己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圣人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为喜,一则为惧。‛***的婆婆都已经是年逾百旬的老人了,光阴难留,岁月易老,怎能不倍加珍惜?殚精竭虑,安守孝道,尽己所能,回报亲恩,让婆婆度过祥和的晚年——这,就是***最大的心愿。

第2篇:十大孝星先进事迹

学习本领为孝敬父母

现年35岁的××*是××*县人,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双腿致残,靠双拐行走。他5岁时,父亲患严重类风湿关节炎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28岁时母亲又得了脑瘤瘫痪在炕上。因为残疾,他至今未曾娶妻。几十年来,××*硬是凭着超人的毅力和穷家娃特有的拼劲、韧劲和感天地的孝心,给饱受病痛折磨的父母以爱心和温暖,尽心竭力

地报答着父母的养育之恩。

××*是个身残志坚、爱心盈怀和不甘心向命运低头的人。因为家境贫寒,他仅上过5年学。自学完初中、高中课程和山西师大汉语言专科后,被原郭道乡政府临时聘用,以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撤并乡镇时,他返村回家,断了生计。但是,这个倔强的小伙子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找朋友凑了点钱,买了一辆二手三轮摩托车拉客挣钱。由于车旧,出租车又多,他的收入非常低微,有时一天都拉不上一个客人。因此他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分血汗钱,连续5年都没有添过一身新衣裳。可是对待两位老人,他却毫不含糊,每天出车回来,都要买点新鲜蔬菜,一年四季的衣服也总是安排得齐全周到,从不让老人冻着饿着。

为母亲买药在路边冻了一夜

屋漏偏逢连阴雨。XX年,柔肩负重的母亲不幸得了脑瘤。××*痛不欲生,想着父亲患病的20多年里,母亲既当女人又当汉,犁耧耙耱,担茅出圈,又要照顾自己和重病的父亲,受尽了苦累。若是没有母亲遮风挡雨,这个家早就垮了。想到这里,他擦了擦湿润的眼角和咬出了血的嘴唇说:“不管怎样,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治好母亲的病,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养育我长大,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的母亲就这样离去。”于是,他求亲告友,四处借贷,前后十多次拖着残腿往网返100公里以外的临汾市襄汾肿瘤医院为母亲购买专治脑瘤的药。因为手头紧,药贵,他每次只能先买点,快吃完时又去买,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纷,从来没有耽误过。那是寒冬腊月的一天,正值春运高峰,××*买好药后,因腿不灵便没有赶上末班车,过路的几趟车又都不停。为了节省钱继续为母亲治病,他舍不得花钱住旅馆,又怕冻坏了残腿,只好忍饥挨饿在路边不停地走动,度过一个难熬的漫长冬夜。医生被感动了,院长被感动了,医院所有的员工被感动了,破例给了他许多照顾和优惠。经过一年多的服药,花了15000多元,母亲的病情渐渐好转了,而身高仅1.5米的××*却瘦得快要被风吹走。母亲摸着儿子两条细得像麻秆似的残腿,心疼得泣不成声。他却爬在炕上安慰母亲说:“妈不哭,我还年轻,只要妈不痛苦,儿就觉得很幸福。”

像女孩一样照料母亲

8年来,为了给母亲巩固治疗,他千方百计挣钱买药、买补品,有时实在没钱,就瞒着老人偷偷去卖血。他一日三餐天天给母亲做可口的饭菜,给母亲喂药、喂汤。8年来,无论出车多乏多忙,他每天早晚都要坚持为母亲擦洗两次身子和帮母亲按摩,使长期卧床的母亲从没长过褥疮。他还像个女孩一样,学会了为母亲梳头,经常给母亲洗脚。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母亲如今奇迹般地坐起来了!只要有人到家里串门,××*的母亲就会流着泪说:“要是没有我这个拐腿娃,我早就埋到地里去了。”

5间上世纪70年代的土瓦房,平整的土院收拾得干干净净,××*以踏踏实实的行动诠释着“孝”博大精深的内涵……

第3篇:孝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尊老敬老事迹材料

——巴音镇蒙汉十社张彩玲

巴音镇蒙汉十社的张彩玲是个诚实守信,讲文明、懂礼貌,乐于帮助别人,多年以来,在孝敬公婆,兄弟姐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事迹感人,赢得了乡亲们的认可。 张彩玲和丈夫是2000年结的婚,至今已有13个年头,一直和公公、婆婆同住一起,同吃一锅饭。大多数人都认为:婆媳关系是天底下最难交往的。而在张彩玲的眼里,公公、婆婆岁数都大了,他们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们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我们的亲人,丈夫的亲人,也是我的亲人。现在,他们的岁数都大了,生病长灾是必然的,不可遇测的,这时候,他们最怕的就是孤独,最需要的就是子女的关怀,虽然丈夫是抱养的,但是养育之恩胜于亲生,精心赡养他们是我们子女最基本的义务。 张彩玲的公公现在是88岁高龄了,在04年就检查出冠心病,经常吃药看病 ,08年又得老年痴呆症,不认识人,四处乱跑,砸东西,好不容易把公公住进了医院,十多天后按公公的要求出院回家,当时,公公因病已全身瘫痪不能下床,丈夫虽有兄妹四人,多半在外工作或忙于农活不能长时间服侍自己的母亲,丈夫当时外出打工,为了公公的早一日康复,张彩玲没想什么就独自站了出来,一心一意的服侍着公公。在服侍公公期间,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每天给公公按时吃药、擦身翻背、洗脸、洗脚、端屎端尿,为了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期间:还要给家中的丈夫、女儿煮饭、洗衣服、做饭等家务活。公公因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有的时候言语还很难听,每当这个时候,张彩玲从不跟公公计较。就这样,一下来就是四个年头,功夫不付有心人,公公的病情有了好转,已能下床走路,有时也可以做一些基本的体力劳动。婆婆被儿媳的孝心所感动,换取了对张彩玲和丈夫、儿孙的疼爱之情,每当她们有事很忙的时候,婆婆总能想尽办法给她们烧好开水、做好饭菜,照顾好上学的儿子,同时,张彩玲也能把精力投入到自己家庭中。可没有想到的是,老天爷再一次跟这样幸福的家庭开了一个玩笑,前年,80多岁的婆婆脑梗病犯了,令原本贫困的家庭更雪上加霜,张彩玲又投入到服侍婆婆的生活当中,邻居朋友劝她说:“你只是儿媳妇,这样做值得吗?” 张彩玲说:“作为儿女,谁都会有老的时候,赡养老人是我们的义务”。 隔壁邻居刘大娘已经70多岁了,还种的6亩地,每次看到刘大娘那么大岁数还在劳动,她就跑去帮忙。她经常说看到刘大娘,就想起母亲的辛苦,小时候父亲赌博输的家里很穷,是母亲含心如苦的把她们四个拉扯大,她太心疼母亲,就没有读书帮助母亲种地供弟弟妹妹读书。在村里不管哪里都有她的帮助,哪家白事宴有她在那缝孝,哪家红事宴有她在哪里掌勺。

第4篇:孝星事迹

“孝星”事迹材料

作为儿媳,她孝顺体贴;作为妻子,她温柔贤惠。她就是伏龙路6号丙1户的王凤羽老人,今年61岁。她也是伏龙社区的老党员,发挥着积极的带头作用。三十余年来,她孝敬老人、疼爱丈夫,用生活中的平凡事、点滴情向家人倾注了无微不至的爱,赢得了街坊邻居、单位同事的一致好评。

王凤羽家中有老妈妈(实为其婆婆,凤羽一直称呼为妈妈),同凤羽及其爱人同住在一起。结婚至今,已有34年,凤羽夫妇始终与妈妈住在一起。一家人度过了幸福、和谐、快乐的美好时光。在这个家里,歌声、笑声总是伴随着他们。

凤羽的妈妈(婆婆),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97岁高龄,是位长寿老人,也是一位慈祥可敬可亲的老人。她有着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据凤羽讲述,“老妈妈为人正直,与邻里友好和睦,能吃苦耐劳,喜欢助人为乐,热爱生活。老妈妈生活非常有质量,也很精彩。她是我们夫妻二人的骄傲,是我们做儿女的永远的榜样。”

凤羽自述,在1999年,老妈妈冠心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她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在凤羽和爱人的精心努力照顾陪伴以及呵护下,老人战胜了疾病,至今仍然是康健乐观,幸福的享受晚年的快乐生活。

平时,凤羽总是把妈妈的冷暖放在心上,一旦妈妈得了病或出了什么事,她总是不辞辛劳地贴在身边照顾,等到病情稳定或好转时,她才肯离开做自己的事。凤羽的妈妈每天必做的事:读书、看报、弹钢琴。老妈妈喜欢交朋友,每天家中朋友、客人不断,很是热闹。老人还喜欢运动、注重锻炼身体,还会经常外出走动走动、散散步。在今年七月十三日,凤羽还带着婆婆和爱人一起,游览了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和胶州湾海底隧道,并合影留念。凤羽的妈妈人虽老了,但在凤羽的细心呵护下,生活健康、起居规律,永远以一个年轻的生活着。老人的精神也那么乐观向上。她总是说:“孝敬父母是幸福的。“

作为社区党员、片区党支部书记,她对家人的爱心,也体现到了对社区居民的关心爱护上。她是父母的好女儿,是支部的好领导,同样也是丈夫的好妻子,他们夫妻感情融洽、恩爱有加,是亲戚朋友羡慕的模范夫妻。

平日,凤羽每天定时买菜、做饭,耐心地喂给老人吃,坚持把孝敬老人、照顾父母的事务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家务放在第二位。王凤羽绝对是孝敬老人的好典范。

第5篇:敬老孝星王某先进事迹

孝 行 无 价

-----xx社区居民王xx先进事迹

我叫王xx,回族,生于1958年10月5日,现年52岁。于1977年7月在xx一中就读完高中后,响应党的上山下乡政策,于9月到xx大队下乡锻炼,四年后,在1981年招工考试中名列前茅,考入xx国家税务局。但报到时,人事档案改为xx五金公司。当时我想不论干什么都要干一行、爱一行,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于是我开始当一名仓库保管员(电料保管)。在这期间,被公司评为“四好仓库”、“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后来担任开票、收款的工作,先后当过化工、工具保管。公司于1997年改制后合并为xx民族贸易有限责任公司,领导把五金、化工、工具、交通几千种商品全部让我保管。到2000年公司买断后我就失业了。这时我大女儿xx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我用买断的5000元钱让我的孩子迈进了大学的校门。随后我借用民贸公司的门面房开始摆卖剩余的商品,并且代卖xx牌驼绒裤。后来原公司重新改建门面房后,我租用了xx商城的门面房。2003年我的二女儿又被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国际贸易系录取(学费为5000元/年),当时没有什么助学贷款的政策,我也没有她上学的钱了。当我拿到通知书后左看右看,自己一个人偷偷掉眼泪。我想来想去,既然把她生下来,作为母亲我就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我想如果当时有人借给我一点钱,以后我可以两倍三倍的还给他。可是我也不愿意张口,再加上我家的情况,没有人会

借给我们钱的。于是她就放弃了这所大学,调剂为宁夏经贸职业学院电算化会计专业,学费为3500元/年。这时我想既然两个孩子已经上了大学,我还有一个优秀的儿子在用满怀期待的目光看着我这个母亲。我毅然选择保险这一行,于2004年以82分的成绩考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干了两个月后,我发现我的人际圈子不行,再加上到处求人,这并不符合我的处事风格。于是我又涉足安利、完美等保健品公司。我儿子于200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与科技管理的专业)时,我默默地感到自豪。这时我想,我的人生虽然是坎坷的,但是我始终有一个精神支柱支撑着我,这就是我的孩子们。我的大女儿入学那年就开始拿奖学金,每学年2000元,并且担任学生会部长。在每年的假期中都做家教。大四实习完后,以全年级第七名的成绩被学校保送为研究生。2005年上了一年硕士研究生后,2006年又考上了博士生,同年又以648分的成绩考上了托福,于2006年9月赴瑞典留学。现在我的二女儿又考上本科和研究生,儿子已进入大四,准备考研。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也没有什么好的经验,注重观察他们是适合学文还是学理,我的二女儿在上小学三年级时我发现她的数学学得不太好,字却写的很好,画画也挺好,在她读小学五年级的假期中,我让她专门学习书法。上高中时我让她选择了文科,她还在全国作文比赛中获过奖。我的大女儿理科成绩特别优异,曾在小学、初中、高中的竞赛中获得全国数学,化学,物理,英语二等奖。我的儿子文理均衡,但他最后还是选择了理

科。作为家长我从来不实行家长制,有事大家共同商议,谁说的对听谁的,从小我教育他们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帮助别人才能帮助自己。这些都是我看书学到的。

我的婆婆叫马xx,回族,家庭妇女。生于1928年12月8日。她的丈夫于1977年过世。我嫁到她家时,我的丈夫在xx服务站修理自行车,他的大哥在卫生队扫厕所。我们三个人的工资养活着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上学,我们吃的是大锅饭.1983年改革开放的政策开始了,我的老公自谋职业,开起了xx修理厂,先后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培养了一批待业青年。1985年她的妹妹安排在施工队工作,1987年他的弟弟马xx考入宁夏大学地理系。在四年的学习生涯中,一切费用全由我负担。另一个弟弟安排在民贸公司xx舞厅唱歌,几年后我们帮他们一个个成家立业。

在我有了孩子之后,我订阅了妇女之友,家庭,半月谈,电影世界和读者等杂志,开始培养我的孩子。

当今是和谐社会,和谐家园的时代,我爱看书、看报、听新闻,知道的也比较多,比如说养老金方面,医疗保险方面的知识。有的下岗职工,邻居不懂的我给一一解说。并帮助80岁以上老人办理长寿金的统筹工作,帮助低保老人办理电子档案医疗卡。给周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们蒸花卷送去。我觉得多做善事,多做好事,帮助别人是我最大的快乐。我的爱好是跳舞、唱歌、打兵乓球,在自己家院内养花种菜。

我的婆婆是在2006年跌倒瘫痪了,在这四年中,一切都不能自理,全靠我打理。我的大女儿说,妈妈你就当个好人吧,她毕竟跟我们生活在一起许多年了。每当想起她给我带了三个孩子,听到她每日痛苦的呻吟,我的心里也不是滋味,我把她当成我的亲生母亲一样对待。到现在为止,我不懂的问题就去问她,她不懂的就问我,就像亲生女一样。此外,我的父亲和母亲也和我们在一个院子里住,老两口也八十多岁了,我对他们也很尽孝心。人们常说,床前没有百日孝。病卧在床四年婆婆的床铺总是干干净净,房内没有任何异味,身上也从来没有生过痤疮、湿疹。四年,短暂而漫长的四年,我做到了为人媳能做的一切。国家民政部部长顾秀莲说:“贫困家庭孩子的母亲,只要给她们一点帮助,她们就会感到非常欣慰和知足,因为她们有一双勤劳的双手。”

我的人生格言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人活到老,学到老。珍惜自己拥有的,不要羡慕别人的。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我们一家人于2003年11月被民政局纳入低保户。2003年11月至2008年3月定为250元。2008年4月至2008年12月定为592元,2009年1月至今为840元。回想起这十年来所走过的路程,没有共产党的好政策,也没有我们老百姓的今天。也充分体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所说的:“不能让一个贫困的家庭因家庭的贫困而上不起大学”的指示精神。在这里,我对曾经

帮助过我们家的所有人衷心的说一声谢谢!

第6篇:孝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精)

敬老好儿女事迹材料 ——团结村白凤英

白凤英是巴音镇团结八组地地道道的农民。她作为一个儿媳,二十多年来始终用孝心伺候公婆,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家庭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

白凤英于88年结婚至今,一直和公婆生活,刚走进这个家庭时,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曾和婆婆小姑子产生过矛盾,但她从不计较,象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照顾他们的起居,用商量的口气、和言悦色地和他们交谈,经过一段时间心与心的交流,公婆彻底的接纳了她。20多年来她和公婆的感情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视她如己出,没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说给她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白凤英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

2002年夏天,白凤英的公公中风了,脸肿鼻子和在嘴歪,整个人就迷糊了,白凤英知道后,立刻送去了医院,让婆婆留下看家,住院几天她不曾离开床前,公公有点悲观厌世情绪,不好好吃饭,她不停得开导哄着让他吃,公公大小便从不吭声,裤子里又是屎又是尿,她只好换下来洗好晒干,并为公公擦洗身体。病房里的人以为她是公公的女儿,都夸她孝顺。 公公出院后,嘴还是有点歪,白凤英和丈夫四处打听各地求医问药,终于打听见出名的针灸医生,天天扎针调养,婆婆有白内障还有高血压,眼睛看不清楚东西,做不成饭,地里急需耕作,丈夫一个人忙不过来,她还要出地, 她每天三顿饭照餐不误给公公婆婆做上,再多辛劳她从不言语。

2008年,公公突然昏迷不醒,去医院检查时心脑血管硬化,需住院治疗,住了一个多月,只有她和小叔子在床前轮

流伺候,直到病好。小叔子要求公公去他家住,公公怎么说也不同意去,只愿意回家,说:“有你嫂子照顾我,伺候我就行了。我放心”这照顾直到公公去逝,公公去世前还拉住媳妇的手说:“我就把你妈交给你了,你一定要照顾好,多体谅她,交给你我才放心了!”媳妇泪流满面点了点头。

婆婆喜欢吃水果、零食,一年四季水果、零食从不间断,她把婆婆吃的药都买好放到柜子里,并且按季节给婆婆买衣服,给点零花钱,缺什么就买什么,在白凤英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生活的很好。

白凤英有三个女儿,在她的感染下,他们都十分尊重孝敬奶奶。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她孝敬婆婆,敬重婆婆的举动,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

人说家和万事兴,如果家庭和睦了,社会才能和谐稳定。白凤英始终认为尊老、爱老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因为每个人都有老了的时候,只有我们为下一代儿女树好尊老、爱老的标尺,让他们从小在爱的氛围中接受熏陶,才能让他们明白,爱心、孝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责任和品质。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就能使每个家庭和社会获得双赢。

第7篇:“十大孝星”先进事迹材料

马福云“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

马福云是民和县大庄乡塔卧村三社村民,家中父母年逾古稀,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哥嫂又身有残疾生活无法自立,三个侄女和自己的一双儿女需要抚养,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他和妻子身上。几十年来,马福云硬是凭着超人的毅力和农家娃特有的拼劲、韧劲和感天地的孝心,给饱受病痛折磨的母亲以爱心和温暖,做身残兄长的坚强后盾,尽心竭力地报答着父母和兄长的养育之恩。他默默无闻地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侍奉于父母哥嫂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他以实际行动做出了表率,赢得了邻里和亲友的称道,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廉”的典范形象。

学习本领为孝亲敬老

马福云是个爱心盈怀和不甘心向命运低头的人。因为家境贫寒,他仅上过几年学就出去打工,以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打工收入十分微薄,看着一家老小无助的眼神,这个倔强的小伙子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找朋友凑了点钱,跟朋友学做生意。由于心眼实诚,再加上没有本钱,生意一直是小打小闹,收入非常低微,有时一天都没有收入。因此他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分血汗钱,连续5年都 1

没有添过一身新衣裳。可是对待两位老人和家中哥嫂,他却毫不含糊,每次回来,都要买点新鲜蔬菜,一年四季的衣服也总是安排得齐全周到,从不让他们冻着饿着,就连年幼的两家儿女都盼着他回家,好有新衣服穿好东西吃。

为母亲买药在路边冻了一夜

屋漏偏逢连阴雨。随着年岁的增加,柔肩负重的母亲不幸得了风湿性关节炎,无法下床走路。马福云痛不欲生,想着拉扯自己和哥嫂一家的20多年里,母亲既当女人又当汉,犁耧耙耱,担茅出圈,又要照顾身残的哥嫂,受尽了苦累。若是没有母亲遮风挡雨,这个家早就垮了。想到这里,他擦了擦湿润的眼角和咬出了血的嘴唇说:“不管怎样,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治好母亲的病,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养育我长大,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的母亲就这样下去。”于是,他求亲告友,四处借贷,前后十多次往返100多公里以外的西宁、民和等地大医院,为母亲购买专治风湿的药。因为手头紧,药贵,他每次只能先买点,快吃完时又去买,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纷,从来没有耽误过。那是寒冬腊月的一天,马福云买好药后,因天晚没有赶上去大庄的末班车。为了节省钱继续为母亲治病,他舍不得花钱住旅馆,只好忍饥挨饿在路边不停地走动,度过了一个难熬的漫长冬夜。经过一年多的服药,母亲的病情渐渐好转了,而马福云原本强壮的身体却瘦了好几圈。母亲摸着儿子的脸,心疼得泣不成声。他却 2

爬在炕上安慰母亲说:“妈不哭,我还年轻,只要妈不痛苦,儿就觉得很幸福。”

像兄长一样照顾哥嫂

在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兄长像个小孩子一样,整天最多只能照顾家中几只羊,嫂子连最起码的端水递茶都做不到,而做弟弟的却要像兄长一样挑起整个家,生活的艰辛对马福云来说可想而知。但是,生性倔强的他从来没有叫苦喊累,除了生活上给与哥哥无微不至的照顾外,还张罗着给哥哥找媳妇给自己找嫂子,千辛万苦安顿好了哥哥的生活,家中却又多了一个智残的嫂子和几个嗷嗷待哺的侄女。对此,身边有人无法理解,就连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的妻子也多有微词,他笑着说:“男大当婚,我哥哥虽然身残,但也应该拥有自己完整的家,我自己苦点累点不算啥,我有的是力气”。

在马福云家,5间上世纪70年代的土培房显露出无法掩饰的艰辛,可是平整的土院被马福云夫妻俩收拾得干干净净,家中几棵长势旺盛的果树上垂满了成熟的果实,这一切,预示着这个家庭有了马福云的照顾,肯定会在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马福云也以踏踏实实的行动诠释着“孝亲敬老”博大精深的内涵……

第8篇:【孝星】事迹材料

2012年度北京市万名“孝星”

先进事迹材料

王晓云,女,汉族,1997年6月参加工作,2005年2月入党,大专文化,助理经济师职称,现任北京市密云县烟草局劳资科科长。

该同志作为劳资科长,在为退休职工及老干部服务岗位上工作至今已有10多个年头,多年来她一心扑在为退休职工及老干部服务工作上,不辞劳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上级领导及职工们的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密云县烟草专卖局的先进工作者。

王晓云同志多年来能够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和国家、市、县等有关为老干部及退休职工的方针政策和具体规定,为她在工作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她能够在为老干部及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和实践当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她常说要做好离退休工作,要有耐心、有弹性、有磨力,对老同志要尊重、称呼要得体,使老同志感到心情舒畅,要耐心听取老同志反映的问题,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听老同志把话讲完,要有容量,老同志的事能办的必须尽快办、及时办,不能推拖不办,要用情感温暖老同志的心,用行动感动老同志的心,要多为老同志办好事、办实事,让老同志满意。王晓云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也是

1她多年来工作经验的真实写照。她是一个细心的人,心里时刻装着一本老同志情况的明细账,哪位老同志身体不好生病住院,她都事必躬亲,前往探望、慰问、家访、祝福,给老同志们带去组织上的关怀,使老同志们感受到组织上的温暖、同时又和老同志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随时了解老同志的生活、家庭、身体健康等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对长期生病住院的老同志,家庭生活有一定困难时,王晓云同志总是及时地帮助解决。她虽未作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体现了人生的价值。

作为一名企业职工,王晓云同志不但在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在生活中更是以身作则,竭尽孝道。

孝道贵在心中孝,贵在持之以恒。王晓云同志用真心、热心和爱心谱写着敬老爱老的赞歌。在每一个平凡的家庭当中,自古都是婆媳关系最难处理的,作为一个儿媳妇,她更是以真爱之心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对公婆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任劳任怨的处事方法,将家庭关系处理的非常和睦。作为一个晚辈,虽不能时刻陪伴在老人身边,但在工作闲暇之余,她都常常通过电话嘘寒问暖,了解长辈的需求,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几十年如一日,她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默默地承担着这份责任与义务。2011年,她的公公因直肠癌过世,而她的婆婆又年迈且患有心脏病以及高血压等老年综合病症,她怕婆婆过于思念就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婆婆的责任,她每天早晨都为婆婆清洁卫生并准备好精致的早餐才

赶去上班;晚上悉心照顾好婆婆的饮食和起居;哪怕中午或倒休息时间,她都赶回家悉心照顾婆婆,亲自清洗衣物或收拾屋子,老人想吃什么,她都亲自下厨做好可口的饭菜,送到老人面前;在老人生病住院期间,她都亲自陪护并给老人喂饭、喂药;因为婆婆身体不便,每天早晚稍有空闲,她都亲自搀着婆婆到楼下小区内散步、聊天,把看到和听说的日常小事或新闻讲给婆婆听,陪婆婆聊天解闷,以便给婆婆带去健康、快乐的生活。多少年如一日,她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默默地承担着家庭这份责任和义务。在她的细心照顾下,婆婆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身体硬朗,逢人必竖起拇指夸夸自己的好儿媳。她深知父母恩,行孝不辞劳。用平凡的故事,演绎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北京精神。单位职工和邻居们都说王晓云同志不愧为一名好儿媳。

2012年4月23日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xindetihui/84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