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刘贵芳先进事迹

刘贵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 刘贵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广平县南阳堡村的女村医刘贵芳,今年 43岁,从医27年,在为乡亲们提供健康保障的同时,还把村里患慢性病的72位留守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生爹妈一样照顾。2009年,她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她的事迹感动天下,11月15日~18日,央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栏目组派出两名记者到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南阳堡村对该村乡村医生刘贵芳进行采访。

刘贵芳自1984年开始行医,所在的南阳堡村是一个3600多口人的大村,有600多个60岁以上的老人。近年来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增多,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慢性病的留守老人的生活起居都成了问题。她把每个就诊的老人都当做父母一样照顾。

近十年来,刘贵芳经常照顾的留守老人有72名之多,乡亲们都说她有72个爹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她连续5年被县卫生局评为先进个人、连续3年被评为县三八红旗手,07年被评为邯郸市优秀乡村医生,2009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她的事迹也感动了天下, www.经过上级卫生部门推荐,央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栏目也决定对她进行采访报道。

82岁高龄的老人王秀婷和老伴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儿子外出打工了,为方便老人,刘贵芳总是主动上门打针送药,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总是随叫随到,喂老人吃药,给老人按摩,悉心照料。王秀婷说:"拿起手机,最熟悉的号码就是刘贵芳的手机号,这个号码24小时为他们敞开着,不管生病也好,需要跑腿去集市上买东西也好,甚至为水缸提水等,儿女能做的,贵芳也能做。"

今年75岁的低保户江木爱身体很虚弱、贫血、心脏也不好,前些年每次流行病几乎都少不了她。刘贵芳每到流行病突出期总是提前把预防方法告诉老人。老人经济条件差,刘贵芳多次为他免费看病。 >

"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是中央电视台继"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后又一个大型公益活动,以乡村医生为对象,并最终由评委会评选出10名"最美乡村医生"和10名活动特别关注乡村医生。

第2篇:学习刘贵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刘贵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 学习刘贵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刘贵芳,女,43岁,广平县南阳堡村医生。27年来,她在为乡亲们提供健康保障的同时,还义务照顾村里患慢性病的100多位留守老人,将他们视作自己的亲生父母。她连续5年被县卫生局评为先进个人、连续3年被评为"县三八红旗手",2009年,她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2012年央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被评为"活动最爱关注乡村医生"。

她是老人们随叫随到的"救护车"

"王大娘,你别慌!按我跟你讲的,先吃药,坐下来,深呼吸,我这就过去!"11月22日中午,正在广平县南阳堡村村卫生所吃午饭的刘贵芳接到电话,马上放下碗筷,穿上白大褂,背起白色急救箱,急匆匆出了门。

打电话的是村里82岁高龄的王秀婷老人,她和老伴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儿子又外出打工不在家。"知道俺们行动不方便,刘医生总是主动上门打针送药,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总是随叫随到。喂俺们吃药,给俺们按摩,真像亲闺女一样。别人的手机号码俺记不住,但贵芳的手机号俺俩都能背。她的手机24小时开着,比救护车都及时。"王秀婷老人动情地说。

今年43岁的刘贵芳,已经在广平县南阳堡村当了27年村医。南阳堡村是一个有3600多口人的大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600多个。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增多,那些患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慢性病的留守老人的生活起居都成了问题。于是,刘贵芳在为乡亲们提供健康保障的同时,还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留守老人的重任,特别是对患慢性病的100多位留守老人,刘贵芳更是关爱有加。

——81岁的王春井老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身体还偏瘫。刘贵芳不仅主动上门为他义务诊治,而且经常给他送吃送穿。看到他住的房子非常破旧,她还自掏腰包为王春井盖了房子。

——75岁的低保户江木爱贫血,身体虚弱,几乎每次流行病都落不下她。每有流行病发生的时候,刘贵芳总不忘提前把预防方法告诉老人,还免费给她送去预防药物。

—— 60多岁的翟书香是糖尿病患者,每天都需要注射三次胰岛素。老人患病8年来,刘贵芳都是主动上门给她注射,从没漏过一次......"这么多年,村里哪个老人的情况你都记得一清二楚,记性怎么那么好?"经常有村民好奇地问刘贵芳。"如果你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爹娘,你的记性也会很好。"刘贵芳总是笑着回答,笑容温暖而亲切。

她是村民们放心的健康"守护神"

"村里面谁家孩子该打预防针了,谁家的孕妇快要生了,哪家的老人身体有啥毛病,我都知道。"对村民们的健康状况,刘贵芳非常清楚。前不久,她还为村民们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使乡亲们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在村民们心中,刘贵芳是他们放心的健康"守护神"。 www.在村卫生所里,笔者看到了厚厚的一摞门诊记录、医学笔记和工作日记。来门诊的患者和需要上门诊治的患者的情况,刘贵芳都记录在册,心中有数。

——为了使计划免疫工作不漏人、不漏户,刘贵芳利用休息时间逐户走访,在全县各村率先建起了留守儿童卫生防疫档案。预防接种时,她挨家挨户发放预约通知单,对漏种儿童随时了解去向,及时通知进行补种。几年来,全村儿童"五苗"接种率达98%以上。

——为了提高村民的防疫意识,她在利用卫生所的宣传栏定期向村民宣传防病知识的同时,还花3000余元购置了高音喇叭,宣传医疗卫生惠民政策和各种健康知识。近3年来,累计广播时间达千余小时。 >

—— 为方便留守儿童和孕产妇定期体检,2004年初,刘贵芳自费购买了B超、体重秤等体检设备。每年为全村儿童免费健康体检和孕产妇免费B超检查都达几百人次......"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在南阳堡乡卫生院学过医的刘贵芳深谙这个道理。除刻苦研读医学书籍外,她还先后到北京、石家庄和邯郸等地的10余家医院进修深造。同时,她挤出时间在全县各村奔波,收集整理了治疗效果很好的民间偏方300多条。

第3篇:刘红芳先进事迹

刘红芳先进事迹

无怨的抉择

刘红芳是一个普通的统计员,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孩,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无私地献给了她心爱的统计事业。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做着她不平凡的工作。

刘红芳,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就承担着物价、工业、能源、工业品价格调查多项工作,但她却对统计工作情有独钟,并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为太旗统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该同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年轻的刘红芳,正是凭着她对统计工作的执着和热爱,也是为了证明自己能够胜任统计工作,她夜以继日的学习统计专业知识,不耻下问,刻苦钻研,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很快就全面掌握了统计各项专业知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统计业务骨干。她开朗的性格,平时乐于助人,在及时报送自己专业的同时,还帮助老同志审核录入报表。

艰苦奋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执着的追求在统计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刘红芳一干就是

六、七年,常常有人问起她,你和数字打这么多年的交道,有没有感到枯燥、厌烦,刘红芳总是自豪的回答说:通过数字,我看到了国家在不断强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在不断发展,我所从事的工作虽然平凡,但的确是光荣的,我感到十分自豪。

作为统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她的工作理念就是始终围绕统计服务这个中心开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局同志自觉树立起统计服务新理念,不断打造服务“精品”,提高服务层次,先后编印了《太仆寺旗统计综合月快》、《太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年度统计公报》、《统计综合分析报告》等多种资料,为各级领导检查指导工作,进行科学决策起到了“参谋”和“助手”作用。刘红芳认真细仔的撰写统计资料,她不仅配合全局同志大量撰写统计分析、统计信息,统计调查报告。还亲自深入基层搞调查,抓典型,撰写了5篇有价值的统计分析文章,在她的带动下,太旗统计局每年为地方党政领导及各部门提供各种统计分析、信息至少在50篇以上。

普查作为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每个家庭,需要组建一个坚强有力的普查班子,抽调成千上万的普查大军。需要精心

作好普查准备,需要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协调面广,工作任务繁重,工作要求严格,责任重大,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各种普查,在调查环境,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采取的方式方法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时都能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此在艰巨和繁重的任务面前,她没有畏难退却,而是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的姿态,勇敢地挑起了2005年全国经济普查的重担,经济普查指标体系结构严密,逻辑性强,业务技术水平要求高,这对于太旗这样一个的贫困地区来讲,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刘红芳同志在普查中,没有节假日,没有双休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日夜工作在第一线。夏日的早晨,人们还在睡梦中,而她却伴着鸟语花香,急急赶往办公室审核录入数据,一干就是十二小时。正是凭着刘红芳敢于迎难而上的精神,尽职尽责的态度,工作的执着,她会同全局领导干部圆满完成了这项普查工作任务。作为一名普通普查员的她,不辞辛苦,精心组织,带领社区普查员跑遍了她所负责的、村村组组,圆满完成了太仆寺旗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任务,受到了自治区的表彰。

在1%人口抽样调查中,刘红芳同志由于业务熟练,又一次挑起了重担。她在认真学习领会把握上级抽样调查要求的

基础上设计了抽样调查的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和工作流程。从调查员的选调、培训到试点,从划分调查区、绘制调查地图到调查摸低、入户登记,从调查表编码到数据处理,都按照“严”、“细”、“实”、“准”的要求检查指导工作,跑遍了全旗的乡镇村落。不管刮风下雨,有时顾不上吃饭,查清了界限范围,明确了抽样调查责任,为调查登记打下了良好基础。对调查数据更是严格审核,反复评估,正是她这种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工作态度的带动下,经广大抽样调查人员的共同努力,我旗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数据收到了良好的质量控制效果。

在每月报表时,她担任工业统计和物价,工业品传业,平时收集,审核报表时,认真及时报送上级部门,对企业新换的统计工作人员,对出现的问题耐心指导,并且经常虑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和企业统计员交流经验,沟通感情,即融洽了关系,又有力的促进工作的开展。在平时采价时,她不怕苦,不怕累,跑遍了全旗的商业网点,不分节假日,争取做到价格按时按点获取价格,做到了数据准确、及时无误。

“统计数字的准确与否,决定着统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始终在她的脑海里。因此,她对每一张普查表的质量都进行了严格把关。有时为了核实一个指

标、一个数字、她可以不厌其烦地多次到基层单位亲自落实,直到普查表准确无误为止。她的这种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身边每一位同志。正是在她的带动下,太旗统计局的各项普查工作均取得了圆满成功,无论是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还是1%人口抽样调查,也无论是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还是全国农业普查等,她本人多次受到全国,自治区、锡盟和太旗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正是由于刘红芳同志的勤奋、务实、奉献精神,她所负责的专业屡获殊荣,在2005年被评为自治区政府统计系统先进个人; 2006年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中评为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200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1%抽样调查领导小组评为内蒙古自治区1%人口抽样调查先进个人。2007年干部年终考核被评为优秀。

第4篇:刘琼芳先进事迹

刘琼芳先进事迹

人民的好医生

——追记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刘琼芳

王景山

2011年7月9日,79岁的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刘琼芳,在无限眷恋中永远告别了她一生挚爱的工作岗位和胜过亲人的患者……

噩耗传出,朝夕相处的同事及患者和患者家属上千人,闻讯后从四面八方赶来医院,含泪为这位从医56年、曾救治千千万万病人的好医生送行。长长的送葬队伍中,85岁的市民段秀云泪流满面颤抖地喊着:“刘主任呀,你救人千千万万却没把你自己救活呀,俺们老百姓需要你、爱你、舍不得你呀……”

治病是天职

“无论何时何地,治疗、解除病人的痛苦既是医生的天职,也是医生的道德义务。” 这是刘琼芳生前多次向身边同事们说的话。

1955年,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毕业的刘琼芳被分到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与她同期分来的几位同学,都因不习惯北方生活,不久就调回四季花开的广州。生于广东顺德的刘琼芳,面对渴望救治的病人,医生的天职让她毅然选择了坚守。

女儿杨文君回忆说:“妈妈曾经说过,留下来是因为很多病人离不开,如果只想着过自己舒服的日子,那肯定不是好医生。”

院长郑志敏、党委书记董良华向记者介绍,刘琼芳大夫把自己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医院献给了病人,经她诊治的病人累计达11.4万人次,抢救危重病人1.5万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她把救死扶伤作为至高无尚的职业追求,将一颗博爱之心全部倾注在病人身上。长期的身体透支导致她积劳成疾,1974年做了乳腺癌切除手术、1991年、2004年和2009年又分别做了甲状腺癌切除、胆囊切除和肺癌切除手术。每次手术后她便坚决要求回到工作岗位,领导和同事们都心疼地劝她好好休息注意身体,可她总是说:“这里的病人我放心不下,我心里惦记他们啊。”即使在弥留之际的抢救中,她最放心不下的还是那些病人。

在重症监护室最后看护刘琼芳的护士马梅泣不成声地说,上着呼吸机的刘主任不能说话了,就艰难地用笔与前来看望的同事交流,“我的时间不多了,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给病人看好病是我的最大快乐。”

病人即亲人

与刘琼芳共事36年现已是副院长的赵会颖深情的向记者回忆,刘琼芳主任生前给病人看病时,生怕听诊器凉着病人,总是习惯地一边把早已捂热的听诊器贴向患者一边亲切问诊。她总是对我们说,“咱们做的是治病救人的工作,来看病的人都不容易,常是贫病交加,要尊重病人的生命。不管是高干、普通干部、工人、农民,在我的心中他们没有贵贱之分都是病人,不能看贫富和社会地位开方子。”

数年前,一位来自山区的老大爷,走了多家医院病情也不见好转,慕名找到刘琼芳。刘琼芳和蔼地让老人躺在床上,掀开带着汗味的脏上衣,拿出早已捂热的听诊器轻轻放在病人的胸口。然后,又亲手脱下病人的袜子仔细进行察看。病人急需住院,但床位已满,刘琼芳亲切地说,今天,您就暂时睡在我的办公室里,待什么时候有了床位再搬到病房去。

老大爷感动得热泪满面,哽咽着说:“我走了那么多医院,还是头一回遇上刘大夫您这样的好医生啊!”

辗转三四年没有治好的病,经刘琼芳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到一个月就治好了。出院那天,不善言辞的农村老汉,深深地给刘琼芳鞠了一个躬说:“刘大夫,俺还真有点儿舍不得走了……”

1983年,桥西街道居委会一位老大姐冒昧找到刘琼芳,说小区有位70岁的孤寡老太太,卧床不起就是不去住院。居委会想找个医生来家里给看,她说你们要找就给我找刘琼芳大夫。

刘琼芳记起,老人5年前来住过院。便说:“大姐,你回去告诉她,我去。”

从此,刘琼芳每到星期天就骑车往返20多公里给老人看病。不久,又一位住在市东南角的肺病患者也找上门来,她又答应了。看两位病人转上一圈要40多公里,10年风雨无阻下来,刘琼芳跑了近2万公里,半个地球的距离。

人民的怀念

刘琼芳在弥留之际留下遗嘱:一,谢绝接受一切礼品;二,不设灵堂;三,不开追悼会;四,不搞遗体告别。

今天,刘琼芳虽然离开我们已经4个月了,但人们对她的怀念越来越深。

在她简朴的家里有4个大纸箱子,里面装满了各式笔记本。那是她从1960年到2009年间记的病例,一共8000多个患者的姓名、年龄、职业、症状特点、检查结果、诊断结论、用药和治疗效果、住院与出院时间等,被她用工整的蝇头小字详细地记录下来。

望着那些已经泛黄的笔记本,多少人潸然泪下,多少年轻的白衣天使暗下决心,学习刘琼芳、做人民的好医生!

有人说,刘琼芳是一部大书,她那1000万字的病例记录便是一部没有出版的伟大医学著作。

石家庄市十大名医、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冯燕光说,刘琼芳不图名、不图利,一心为病人着想,她是我们心中的好医生、好同事、好朋友,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刘琼芳去世后,医院为纪念她、学习她,筹款20万元设立刘琼芳基金,用于奖励刘琼芳式的好医生和救助特困患者。

一对叫赵志强、赵志建的兄弟俩,听说记者来医院采访刘琼芳事迹,与其他病人家属特意找来抢着介绍。原来,他们的父亲生前曾得到刘琼芳无微不至的救治,被判定最多只能再活3个月的父亲,在刘主任的精心治疗下竟奇迹般活了3年。2002年,器官衰竭的父亲最后一次病危住院,连续多日抢救后,刘主任把他们家属叫到一起,要他们做好病人后事的心理准备,并特意嘱咐,老爷子走后一定第一时间通知她。两天后的凌晨5点病人停止了呼吸,慌乱中赵志建想起刘主任的嘱咐便打去电话。十几分钟后,刘琼芳急匆匆自家里赶来,帮着给逝者穿好衣服并送到楼梯口,深情鞠了个躬说:“老同志,请走好!”

年近花甲的赵氏兄弟动情地说,我们全家都永远忘不了刘主任,她是真正心里装着病人的人民的好医生。

第5篇:刘琼芳先进事迹观后感

刘琼芳先进事迹观后感

观看了刘琼芳同志先进事迹事迹报告会后,我深深为之震撼。她23岁走进医院,77岁仍然坚守在诊疗一线。 她从医五十四年,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却从没开过一张昂贵的药费单,没让患者多花一分钱。她身患多种癌症先后做过四次手术,仍执着的守着她心爱的工作岗位,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大医精诚、大爱无言,她心系群众,显示出一生为民的崇高精神,昭示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无限忠诚。我们从她的身上读出了对爱的责任,她没有“惊天地 泣鬼神”的豪言壮举,有的只是五十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淡泊名利的爱岗敬业。她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是一个纯粹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

刘琼芳从来没有提起自己有多么壮丽伟大的理想,但是我坚信:她不仅有理想,而且是非常坚定执着的理想,虽然她没说,但是她用自己一生的行为在认真诠释着她的信念和她的坚守。

在这个经济发达的社会里,人心很容易变的浮躁浅薄,变的急功近利,变的阴暗势力,惟其如此,象刘琼芳一样执着于医学专业,专心于服务患者,既积极向上又心态平和的人才显得那样难能可贵,境界高尚。

学习刘琼芳的精神,就是要学习她对工作执着的追求,学习她对工作精益求精,学习她顽强与病魔做斗争。刘琼芳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敬业、精业,忠于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凡的业绩。

第6篇:刘芳雄先进事迹介绍

刘芳雄先进事迹介绍

刘芳雄,男,1973年5月出生,温州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南京大学法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国际经济法学和经济法学的研究和工作。为人勤奋、敬业、上进,团队合作精神强。

近年来,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部门同事的帮助下,本人在教书育人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如下:

一、师德方面

本人坚决拥护和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能用正确政治观点影响和教育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关心时事。作为一名教师党员,积极参加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热爱学校,爱岗敬业,关心集体,顾全大局。利用业余时间阅读道德修养心理学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认真完成各项工作。

二、教学方面

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习惯于在法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揉入经济学原理和史学事实,习惯于在对知识点、案例进行定性分析的同时进行定量分析,习惯于广泛利用音像材料、图表进行教学,所讲课程深受学生好评。

在努力教好“学”的同时,本人积极从事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作为负责人所任教的《法学概论》课程,被评为“温州大学2010年度精品课程”;(2)作为骨干教师所任教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被评为“温州市2009年度精品课程”,本人排名第二;(3)所申报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以环境与资源法课程为例》,顺利获得温州大学2010年度教改课题立项。

由于工作积极努力,在2009—2010年度,本人教学业绩考评为A,年度考核为优职。

育人方面

一直以来,以培养能“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学生为己任,兢兢业业育人。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同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在此同时,本人:

1、真诚关心学生,尽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2010届毕业生吴潇敏,其父被诬告盗伐林木,被福建省南屏市警方刑事拘留。得知此消息后,刘芳雄老师在向吴潇敏提供法律咨询之余,立即联系在南屏市司法界工作的朋友,积极提供法律帮助。现事件已取得较好进展。

2、积极投身于学院的专业建设,为学生寻找专业实践机会:利用自己在浙江时代商务律师事务所兼职的机会,将该所联系为法政学院固定的暑期实践基地和专业实训基地。

“有付出就有回报”,学生们对本人的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继在2007-2008年度当选为 “法政学院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之后,本人于2010年再次当选“法政学院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和“温州大学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四、科研方面

本人自博士毕业以来,积极进取、勤勉严谨。至今为止,本人出版专著一部(《国际法院咨询管辖权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04版),参编著作5部(包括副主编《国际法》,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在《南大法律评论》、《经济法论丛》等法学类CSSCI期刊上公开发表教研、科研论文20余篇(发表在CSSCI级别刊物上8篇),主持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一项(课题名:《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主持厅局级课题三项(课题资料分别为: 2009年度“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资助项目《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比较和实证的视角;浙江省法学会科研课题《构建和谐社会与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以温州为例》》;温州市文化工程项目《全球化背景下温州企业“走出去”法律问题研究》),参与省部级等级别课题7项。

因为刻苦钻研业务,本人在科研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专著《国际法院咨询管辖权研究》填补了本人国在此领域的空白,荣获浙江省法学会2004—2009年优秀法学研究成果奖(2009年12月颁发);论文《国际法院视角下的反台独问题》获温州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9年12月颁发);论文《社会稳定与互联网的社会责任》获温州市政法委、温州市法学会2009年“推进综合治理 共创平安温州”论坛征文“优秀论文二等奖”。

第7篇:学习刘贵芳心得体会

2016学习刘贵芳心得体会

> 2016学习刘贵芳心得体会

刘贵芳所在的南堡村是一个拥有3600多口人的大村,人口居住分散。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500多位。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壮年出去打工的越来越多,村里70%以上的老人成了空巢老人。

群众医疗保健的重担就落在村医刘贵芳的肩上。为乡亲们提供健康保障的同时,刘贵芳还照顾村里患慢性病的72位空巢老人,视如亲生父母,精心照料护理,老人们也都在心里把她当成女儿看待。

"乡里乡亲之间都太熟悉了,再说啦,打个针、输个液、拿个药片啥的,都是块儿八毛的,能花上几个钱,不能太计较了"刘贵芳说,自己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如今又为乡亲们看病,大家都是街坊邻居,不能考虑靠当医生挣钱,能为乡亲们服务,心里很充实很满足。

村里80多岁的孤寡老汉王春井,自10年前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后遗症,长期卧床。刘贵芳不仅按时上门看病治疗,还像女儿一样精心照料他的生活。老人常说,只要看到刘大夫,身上的病就好了一半啦!

因没钱交医药费,长期"免费"看病,王老汉有时还谎称身体好,不肯就医。当知道老人是因为赊欠过多没钱付费时,刘贵芳便假装生气地说:"大爷,俺把你当亲人看待,你却把俺当外人。"之后,刘贵芳不仅不收老人的医药费,还经常为他送日用品,照顾他日常生活。

与王春井老人类似情况的,在村里还有71位。这72位老人中年岁最大的80多岁,年龄较小的60多岁,病情多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类疾病,长年累月,不能断药不说,一旦发作,便是非常凶险。

刘贵芳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笔记本写下当天的工作日程,一有闲暇就拿出来看看还什么工作还没做完,哪个患者还有什么事需要她去做。

2011年,南阳堡村有位孤寡老人刘景川独自在家,因长期无人照料,去世2天才被发现。2013年初张庄村空巢老人张大召,孩子出去打工,死在家中4天无人知晓。每当听到这样的事儿,刘贵芳的心里便不是滋味。为了帮助这些无人照料空巢老人,刘贵芳逐渐走上了公益路。 www.在为乡亲们提供健康保障的同时,义务照顾起了村里患慢性病的72位空巢患病老人,视如亲生父母。因事迹突出,刘贵芳获得了"最美乡村医生"、"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感动河北年度人物"等诸多荣誉,2013年1月5日,还在中南海受到时任李克强总理的接见。鼓励称赞他"你们是积善行德,做到这样很不容易,是平凡中见伟大。"

给老人建个温暖的家

刘贵芳的"名气"越来越大,而她也感到肩膀上的责任越来越重。通过和老人们的接触,刘贵芳感觉到农村的孤寡老人一方面是缺人照顾,比较孤单;另一方面是看病难,缺乏医疗保障。虽然自己一有时间就去各家走访,帮助这些老人解决问题,但时间和精力等问题,不可能将这么多老人都照顾好。如果能给无人照料的老人们建个"家", 把他们集中起来照顾就好了。但想起来容易干起来难。

刘桂芳的爱人孙志宇是南阳堡乡卫生院的负责人,刚听说妻子要办敬老院就劝她:"你每天够忙的了,建养老院要投资、管理不是小事,算了吧"。执着的刘贵芳不忘总理的鼓励赞扬,多次和爱人谈心交流,取得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和她一起制定方案、选址、跑项目、凑资金、、。

刘贵芳拿出家里全部积蓄,把儿子做生意的流动资金抽回来,借遍亲戚朋友,又从银行贷了40万元,钱还不够,又把孩子结婚时的轿车变卖了......

听说刘贵芳建设养老院资金紧张,邯郸市主要领导协调民政等部门,按照国家政策给予最大力度扶助支持,再加上开发商先行垫付的一些资金,就这样,2013年6月,爱心敬老院终于破土动工了。

经过紧张施工和各方努力,去年9月底,总投资295万的刘贵芳医养结合新模式敬老院终于建成。敬老院占地8亩,建筑面积2400多平方米,可以容纳150人,其位置就在南阳堡镇卫生院的后面。养老院不仅购置了床、桌、椅、暖瓶、电视、盆架、电扇、扑克、象棋、笛子、二胡等生活用品,还设置了洗澡、营养餐厅,目前配备了8名护工及4名医疗志愿者。

第8篇:学习刘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刘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在央视看到刘芳之前,曾有幸在学校逸夫报告厅刘芳专题报告中与刘芳有过近距离的接触,刘芳乐观、坚强,刘芳很努力,还很有爱心,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刘芳很乐观、坚强,值得我们学习。通过刘芳的讲座,我了解到了刘芳从一个正常的老师到失明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她有过痛苦、沮丧、挣扎,但是她最终选择了乐观、坚强。在刘芳的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是幽默、风趣,丝毫没有半点气馁、怨天尤人和愤世嫉俗,有的是对生活的无穷肯定和对美好的向往。失明之后,刘芳并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打到,而是选择了乐观面对、坚强面对,试问,作为正常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灰心丧气、怨天尤人呢?

其次,刘芳很努力。盲人,往往是别人的累赘,大都没有事业,但刘芳不是。刘芳失明之后,换了另一种方式,开设心理辅导室,从头学起,自费到贵州师范大学参加心理辅导培训,这些,都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作为盲人,刘芳继续站稳了三尺讲台,继续教师的人生之路;作为盲人,刘芳在做了这一列常人尚且不能及的事之余,她还写诗著书,出版著作,令人叹服。若不是努力在作用,我们很多常人没有做到的事,盲人教师刘芳哪能做得到?听了刘芳的事迹,深感自己平时的庸庸碌碌、得过且过,回想过往的人生,只觉虚度了光阴,蹉跎了岁月。但是,奋斗不怕晚,经过学习刘芳的事迹之后,决心用心做事,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才能对得起匆忙的人生。

最后,我认为刘芳很有爱心。作为教师,爱心是她所有行动的支撑。刘芳爱课堂,爱学生,她把她的爱都献给了学生,在不富裕的生活中还抽出经费资助学生,这也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向刘芳学习,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

总之,刘芳老师给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感动。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习刘芳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决心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培养人才,为贵州工业强省、全民小康做贡献。

第9篇:刘琼芳先进事迹观看心得

刘琼芳先进事迹观看心得

刘琼芳先进事迹观看心得

文章导读:她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医生,一名员履职尽责、爱岗敬业、无私大爱的精神,从她身上我们读出了爱,读出了责任,她用爱串起了生命的全部。从她身上折射出了一名优秀医生的高尚精神和情操,这种政治品格、崇高风范和公仆情怀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收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刘琼芳同志先进事迹,深受感动和启发。 刘琼芳战胜几种癌症后重返工作岗位,一次次被病魔打倒,又一次次坚强站立起来,树立了一个不倒的人生形象,平凡而伟大。她是一个好医生,患者的需

要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她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医生,一名员履职尽责、爱岗敬业、无私大爱的精神,从她身上我们读出了爱,读出了责任,她用爱串起了生命的全部。 刘琼芳同志一生,朴实无华,但每一寸时光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她是白求恩精神的忠实实践者,是我市卫生系统优秀员的杰出代表,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种大医精诚、大爱无言,一心为群众,一生为人民的崇高精神,昭示着一名员的无限忠诚。

我们要学习她对事业充满执着的追求、学习她待患如亲的高尚情操、学习她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学习她充满勇气和乐观必胜的革命情怀。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学习刘琼芳。刘琼芳同志对工作的执著、为人的谦和、生活的朴实无不让人钦佩;她博大的胸怀、大家风范、顽强毅力和对患者长幼妍蚩一视同仁,倾注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无不令人

敬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要以刘琼芳同志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心系患者,一切为了患者,终身学习,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做医德的模范和表率!

刘琼芳同志五十多年如一日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人民的热爱以及对工作的热情。从她身上折射出了一名优秀医生的高尚精神和情操,这种政治品格、崇高风范和公仆情怀值得我们学习。

第10篇:刘琼芳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学习刘琼芳先进事迹体会

昨天下午,在******卫生局的组织下,我们认真学习了刘琼芳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之后,我深深为之震撼。刘琼芳同志五十多年如一日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人民的热爱以及对工作的热情。从她身上折射出了一名优秀医生的高尚精神和情操,这种政治品格、崇高风范和公仆情怀值得我们学习。

大爱无言,她心系群众,显示出一生为民的崇高精神,昭示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无限忠诚。我们从她的身上读出了对爱的责任,她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言壮举,有的只是五十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淡泊名利的爱岗敬业。她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是一个纯粹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 刘琼芳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敬业、精业,忠于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凡的业绩。

我们要时刻以刘琼芳同志为楷模,学习她对事业充满执着的追求;学习她待患者如亲的高尚情操;学习她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学习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学习她坚忍不拔、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

探索精神;学习她干一行、爱一行、求真务实、讲究实效的敬业精神;学习她勇于创新、迎难而上的可贵勇气;学习她充满勇气和乐观必胜的革命情怀。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学习刘琼芳。刘琼芳同志对工作的执著、为人的谦和、生活的朴实无不让人钦佩;她博大的胸怀、大家风范、顽强毅力。

身为卫生院的一员,同样作为医疗工作者,我们是服务于基层,直接面向广大群众,因此我们更要向刘琼芳学习,对待前来就诊的患者如亲人一般热情、周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患者减轻痛苦,坚持患者无小事的原则,认真对待患者的每个要求。要严把医疗治疗关,做到对病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待工作要认真仔细,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要有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刘琼芳同志的先进事迹,必定能够激励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加拼搏进取,奋发有为。和刘琼芳相比,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刘琼芳用行动给予我信心和力量,不管我们距离理想有多远,只要我们一直去做,目标终会越来越近。

******卫生院

********年**月**日

第11篇:学习刘芳先进事迹有感

学习刘芳先进事迹有感

白云区民族中学 丁琴

2016年9月9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刘芳精神,在录播教室给我们播放视频,这一天刚好是教师节的前一天,所以让我感触很深。

我还记得她说这句话时的样子。她说,那一天她把学生送进了中考的考场,一个人站在教室好久好久,因为她就要离开她最爱的三尺讲台了。其实我觉得,不管现在的刘芳多么的坚强,当时的她,肯定是很难过而无助的。让我想起诗人艾青的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边土地爱得深沉。因为刘芳要离开她最爱的讲台了,去换一个新的方向——学校的心理咨询师。

刘芳,一个普通的农村教师的名字,她,从2008年开始多次站在道德讲堂上,让听报告的人潸然泪下,称她为中国的海伦凯勒,我还记得上学期在白云区教育局她给我们做道德讲座时的样子,安静而美好,却又不失风趣。她讲了自己的故事,也用自己的经历讲出了属于刘芳的道德讲堂。和今天视频里的样子一样,满满的正能量。

1993年,刘芳来到白云三中成为一名语文老师,至今已经度过了二十个春秋了,可是1997年她被医生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面对不治之症她难过过,迷茫过,但是最终她选择了和命运做一次英勇的搏击。在视力逐渐下降期间,她用残存的视力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这让她在精神世界里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也让她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更大的知识储备。她有两个人生感悟,一是她从事的是自己热爱的职业,必须要选择坚持;二是周围许多人的扶持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励,她选择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好回报社会。所以刘芳至今仍在三尺讲台上耕耘着,残缺和健全对她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她以健康的心态、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美丽的微笑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白云区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一个典型。

20年中,刘芳坚持把语文学科教了十五年,她克服了眼病带来的不便,教学方法独特,教学成绩良好,深受家长、学生的信任和喜爱;20年中,她有十四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她认为一个“爱”字就是当好班主任的不二法门。刘芳带的班级大多是学校的“问题班”,问题学生较多,不过,她认为这些学生只是遇到了成长的烦恼,需要给他们一种爱的疏导和爱的力量,帮助他们平稳度过青春期就是最好的办法。一个曾经的学生在教师节时给她发了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你用心灵去沟通彼此的情感,用爱心去照亮生活的昏暗,用真诚去消散人生的迷茫,用关怀去温暖彼此的心房,用和谐去营造幸福的天堂,世界因你闪耀美丽的光芒!这饱含深情的话语证明了她作为一个班主任的成功之处。也是给她教师节最好的礼物。2016年刘芳被评为中国时代的楷模。

我时常在想,如果是我在二十多岁就被告知即将双目失明。我会怎么做?我觉得我可能会大哭,大声地喊出这个世界对我的种种不公平,可能再也不愿意拿起历史课本,再也不想出门,更不会去想我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因为我看不见,因为我害怕走得跌跌撞撞,害怕别人说我是瞎子,好像为自己的软弱找到了冠冕堂皇的借口。以前总觉得海伦凯勒那是故事中的人,离我好远好远,学海伦凯勒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才初中,那个时候根本不能体会,盲人有什么样的感受。可当这样的事例真实地来到了身边,我才开始深思。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迎接生活挑战的准备。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你可以哭,可以大喊大叫,但是发泄过后,别忘了站起来,因为生活还得继续。不要去埋怨或者祈求上天,因为老天能做的,只能是眼睁睁看着一切的发生,然后再眼睁睁地看着一切结束、循环。你能做的就是用现在你拥有的去活得精彩,没有遗憾。

刘芳的先进事迹不仅仅让我领悟到她的精神,更加让我热爱我的职业,热爱我的三尺讲台,热爱我的课本,我的学生,我的一切。因为我还拥有,所以我觉得很幸福。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涯中,刘芳的精神将影响着我的一生。激励着我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做一个让自己满意的自己。

2016年9月10日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xindetihui/84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