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调解员先进事迹

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

**,一位淳朴的农村人,当过兵,教过书,跑过运输,种过地,但自从踏上人民调解这条路后,就再也没有退缩,有的只是满腔的热情和真诚的付出。1999年,他从盘江镇十里铺村调委会来到镇调委会担任专职人民调解员,屈指算来,已在人民调解岗位上奋斗了12载。在这十多年里,他主持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57件,调解成功649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挽回当事人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预防和避免了147起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恶性案件的发生,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热心调解,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

刚开始,他认为调解工作是一项既啰嗦又麻烦的事情,心中没有激情,但当看到纠纷当事人的矛盾被化解,产生的损失得到挽回,调解成功后当事人握手言和、露出笑脸的时候,他心里一下子对人民调解工作充满了热情,慢慢的热爱上了这项工作。于是他开始积极学习业务知识,探讨调解工作的规律、摸索研究工作方法,工作能力慢慢提高。

通过十多年在调解岗位上的千锤百炼以及对调解工作的热情和钻研,使他具备了一名出色调解员的良好素质和调解能力。工作中,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烦,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办事公平公正,始终把群众满意做为调解工作的首要标准,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12年来,他在镇党委政府、县司法局以及司法所的领导下,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积极投入到村镇发展和国有大型项目的建设中,一边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一边积极解决矛盾纠纷,为政府分忧,为当事人解难,为社会经济发展护航,为基层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二、真情付出,演奏平安和谐音

盘江镇是一个集农、工、商、企为一体的综合性大镇,辖十八个社区和村委会,除流动人口外有固定居民万余人。辖区有云维集团和私有企业等厂矿十余个,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强,治安复杂,加之企业发展,征地拆迁等社会矛盾突出。面对层出不穷的矛盾纠纷,他没有畏惧,迎难而上,成功的解决了一件又一件纠纷。

2016年8月的一天,花山派出所干警拿着一份厚厚的卷宗材料交到他的手上,说“这里有一个意外死亡的案子,死者家属要求解决好才肯掩埋尸体,这件事就委托你们处理了”。根据调查得知,死者施某38岁,有妻子老人和子女。原来,2016年8月5日下午五时许,刘某因出门忘带钥匙而被锁在屋外,于是刘某请朋友张某帮忙进屋取钥匙,张某又请开修理店的朋友施某帮忙拿钥匙。在进屋拿钥匙的过程中,他们爬上屋顶,决定由施某腰间系一根绳索,然后从屋顶下到刘某住的房间窗户入室取钥匙,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施某腰间的绳索突然断裂,从五楼坠落,当场死亡。事后死者家属召集亲朋好友闹着要求张某、刘某赔偿柒拾万元。情况清楚后,他迅速通知当事人张某、刘某及死者家属在一起调解处理,由于死者家属情绪比较激动,难以说服疏导,第一次调解未达成协议。为了避免事态扩大,他一次次找当事人做思想工作,经过长达五天昼夜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赔偿协议,由张某和刘某连带赔偿给死者家属212060元。

类似的纠纷,他不知调解了多少。每当他看到当事人间的矛盾纠纷被化解,露出满意的笑容的时候,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觉得,他又为这社会增添了一个和谐的音符,为平安建设做出了一份努力。

艰苦朴素,置个人利益于身外

作为镇调委会的一名调解员,没有固定的工资收入,但他从来不抱怨。在工作经费紧缺,交通工具缺乏的情况下,他从未因此而拖延调解,影响工作。由于工作量大,而且经常遇到突发事件和疑难纠纷,基本上没有休息日,很多时候甚至不分白天黑夜一干就是数日。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使他的身体积劳成疾。2016年终,他心脏病复发,情况不佳,住进了医院。但面对年终大量的调解工作安排,他只好和医院协调,白天调解晚上到医院打针输液,在心脏做手术的情况下,也没忘记调解工作,这样的敬业精神也得到了当事人和领导的好评和高度赞扬。

3 / 4 十二个春秋,无数的风风雨雨,他走遍了盘江镇的千家万户,熟悉辖区内的一村一寨;一件件纠纷,调解不遗余力,他掌握每一个当事人的心思,调解方法有效得当。把群众的麻烦当成自己的麻烦,把群众满意当做自己调解工作的一面镜子,把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热爱始终如一的践行在他的调解之路上,这就是他12年调解之路的真实写照。用他的话说,“如果一件纠纷不能得到妥善处理,饭吃不香,连觉都睡不好”。每当看到当事人向他表示感谢,带着微笑走出调解室的时候,他的心都会格外的高兴,他对自己说“再苦再累也值得”。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调解员,在看到自己进步及取得成绩的同时,他也深知调解之路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去为之奋斗、为之付出。今后的工作中,他将一如既往的发挥自己的所能所长,踏踏实实为社会的安宁和谐多做贡献。

第2篇:调解员先进事迹

甘做群众解忧人

——记XX镇XX村人民调解员XX先进事迹

XX,男,1967年2月出生,现任XX村委会主任。多年来,他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投入人民调解工作中,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营造了全村的和谐社会环境,尤其是从2011年以来,XX同志把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保障村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衡量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标准,推动了大坪和谐建设的步伐,XX镇的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当地群众的敬重和爱戴。

一、虚心求学,政治觉悟高

XX,他是一名虚心求学的调解员。身为调解员的XX认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必须熟悉各种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上班时他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志请教调解方法,还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各项法律法规人民调解,以便在今后的调解工作中更好的运用,为群众排忧解难。几年来他运用所学法律知识,热情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宣传法律法规,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同时,XX又是一名政治思想悟高的调解员。2011年7月的一个晚上七点左右,XX接到通知称两名少女在XX游玩时迷路了。XX深深认识到,案情就是命令,顾不上吃饭,即

时组织几名村民和XX特警一起摸黑扑上XX,营救迷路少女。经过一轮艰辛的搜索,终于在晚上十二点多找到两名迷路的少女,并将两名少女护送下山。

二、建机立制,找准思路破难题

XX深深感受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种承包事项会不断增多,各类承包合同纠纷的事项也会随之不断增多,必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完善人民调解工作互通、互融、共抓、共管工作模式,才能提升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实行 “矛盾纠纷、治安问题、不稳定因素不间断滚动排查的”三排查机制,同时主动配合镇综治办、司法所共同解决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做到了“四化”:一是调解工作制度化。制定各项调解工作制度,并严格按制度操作,做到有章可循。二是法律法规宣传通俗化。为使一些调解常用法律法规通俗易懂,XX刻意制作张贴了示意图,达到了一目了然的法律宣传效果。三是调解程序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按照调解程序制作了调解程序流程图,使当事人按照调解程序主张权利,调解程序规范化。四是回访制度经常化。为确保调解工作得到较好的执行,人民调解委员会实行了调解回访制度,对调解成功的纠纷在十五日内进行回访,做到了调解工作有始有终,受到了群众的称赞和好评。

三、以情感人,化解难题

XX同志调解纠纷,除在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准确运用法律法规外,他更注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调解方法。在调解纠纷过程中,他坚持做到三讲(即:讲亲情、讲友情、讲乡情)。XX村民小组村民朱XX在2009年12月经营其承包鱼塘过程中,损坏了陈XX等村民的水田、笋竹(共13棵),双方就损失赔偿问题上产生纠纷。朱XX认为水田和笋竹在合同承包范围内,她有权进行开发经营,不属于损坏。陈XX等村民认为合同承包范围内的水田是自已的责任田,并没有同意发包给朱XX,是村小组私自发包出去,而且朱XX在砍笋竹的时候并没有通知他们,所以要求终止承包合同,由朱XX负责把毁坏的水田恢复原样并赔偿笋竹被砍的损失(每棵要求赔偿100元)。镇、村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及村小组进行调解,并作出调处意见,但由于双方各不相让,分歧仍然较大,纠纷未能调处成功。朱XX分别在2010年7月、2011年3月向县信访局上访。XX并没有被这次信访案件吓到,而是不分日夜,多次上门对朱XX做思想工作,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于于2011年11月得到圆满解决。

四、公道正派,还明于民

2011年村“两委”进行了换届,因村“两委”换届引发了部分不稳定因素。2011年11月1日,XX村民小组部分村民反映以前村民小组账务不清。XX意识到,如果村民反映的

问题处理不好,必将造成集体上访事件,因此他立刻联系镇政府对XX村各村民小组账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结果公布于众,得到了群众的称赞,及时化解了不稳定因素。

第3篇: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

官湖镇专职人民调解员柳现春同志事迹

柳现春同志1989年参加工作,其中在基层派出所保安队员10多年,现任官湖镇司法专职人民调解委员。他扎根于基层农村近20年,忠诚地履行着一个人民调解员的职责,受到地方党政和百姓的肯定和赞誉,他先后多次被评为政法系统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他所在龙坪镇司法所也连续多年被上级评为基层工作先进工作单位。

一、爱岗敬业,扎根农村,真情奉献基层人民调解事业

5年前,柳现春同志经公开选拔进入邳州市官湖镇司法所工作,从此,他一直扎根于农村。作为一名深得历任领导肯定的工作骨干,他曾多次有机会到县城机关工作,但他都放弃了,选择留在最基层的农村为姓做调解工作。

官湖镇是全国著名的板材之乡,私营企业2000多家,外来务工人员达3万多人,由于产生的矛盾也不断增多。虽然经过规范化建设,条件有较大的改善,但相对于这个社会矛盾频发的乡镇来说,条件仍然相对简陋,司法所唯一的交通工具仅是一辆市局下发的的摩托车。面对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艰巨的工作任务,他从未有怨言;经常可以看见他骑着那辆摩托车穿梭于乡村小道,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不分周末和节假日。

虽然办公条件简陋,但是凭借着他吃苦耐劳和高度负责任的精神,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他将最好的人生岁月奉献给了基层人民调解事业。他所在司法所的工作连年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他的工作真正做到了让人民群众满意,让上级领导放心。

二、业务扎实,勇挑重任,他为人民群众解难,为地方党政分忧,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官湖镇辖区面积88多平方公里,下辖40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近10万人。板材企业众多,矛盾也多发于各私营企业,尤其是2009年金融危机后,农民工返乡,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司法所调解员相对少,面对异常繁重的工作任务,他勇于挑重担,妥善处理各种纠纷。群体性事件事发突然,危害性大,后果严重,作为调解员必须迅速挺身而出及时制止,2010年秋,新华村十组的一家板企业,锯板材时产生的飞渣,有时飞到村民院中,群众意见很大,30多人强行挡路不让拉板材,而企业认为是欺负人,故意捣乱,影响他们挣钱,双方持铁掀、铲发生争吵。柳现春赶到现场时,发现矛盾双方怒目圆睁,几个人已经撕打起来,不顾一切,冲上前去,大喝一声,“住手,谁想打先把我打倒再说,”喝声使双方停住了撕打,看到事态得到控制,我就高声宣布“以大路为界,各站一边,谁不听劝阻,一切后果有谁承担”。随后我把双方代表叫到一起进行劝解。一起群体性械斗事件完全平息后,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柳现春又与环保局取得联系,要求企业经常在路上洒水灭尘,彻底消除了矛盾,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上述案件仅是柳现春同志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从事调解工作几年来,他曾主持调解多起重大疑难案件,由其调解案件数量已经无法详细统计,仅2010年,他调解的案件多达30多件,其中涉及命案和群体性的案件全部调解成功,无一上访。他的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赢得当地党和政府的高度赞誉,他的工作真正做到了让人民群众满意,让上级领导放心。

三、清正廉明,作风正派,他永葆清正廉洁、务实公道的工作作风

柳现给同志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基层司法调解员,必须为人公道正派,处事务实苦干,才能在老百姓中树立形象和赢得威信,才能做好调解工作。他一直坚守在农村基层第一线,待遇较低,生活清贫,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撼动他清廉、务实的工作作风;自从他从事基层调解工作以来,上级主管部门从未接到老百姓对他的投诉。因为他的出色工作表现和有口皆碑的公道正派形象,市司法局曾多次选派年轻的机关公务员到他身边锻炼学习,他用自已的言传身教来影响着这些年轻人:清廉、务实、公道正派是司法干部立身之本。

如今,在官湖发生了矛盾需要找人调解时,老百姓会第一时间想到柳现春同志,他们总是说:“调解纠纷,我们就相信现春调解员”;老百姓的一句话,既是对他个人的肯定和信任,更是人民调解员队伍的肯定和褒奖。

第4篇:优秀调解员先进事迹

优秀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

以情动人 以法育人 调解架起连心桥

——记寺头村支部书记兼人民调解员马松明

马松明,男,现年53岁,中共党员,东寺头乡寺头村支部书记兼村级人民调委会主任,作为一名普通的调解员,他工作积极主动,立足本职,尽责尽力。只要群众需要,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化解一个又一个矛盾,平息一场又一场纠纷,还居民一片安宁。多年来,他直接参与调解的家庭、邻里、婚姻等各类民事和预防矛盾激化及民转刑案件纠纷多达30余起。

一、依法办事,合法合情合理处理案件

2010年安阳村的牛某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在寺头村的桥头和寺头村驾驶卡车的王某相撞,导致牛某当场死亡,作为寺头村支部书记兼人民调解员的马松明同志,主动到现场了解情况,并配合交警同志侦查了现场,各方都希望事情有一个圆满的解决。但当时双方都很不冷静,特别是牛某的亲属更是悲痛欲绝,牛某留下了一个刚满二周岁的儿子和在家务农的妻子,当时又哭又闹的就要把王某告到法庭,还是在一旁的马松明同志劝解双方冷静,又给他们分析事态的发展结果,牛某的亲属在权衡利弊以后,同意暂时不告对方。事态发生后的第二天,他就积极的在中间进行调解,牛某最初提出40万元的赔偿,但是作为赔偿方的王某的确是经济困难,无法赔偿这巨大数额的赔偿金,他在了解情况后,8次到安阳村进行调解,并和安阳村的支部书记协商解决,同时他还主动到交通部门咨询解决这次交通事故的最佳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这次案件,最后交通部门希望两家协商解决这次交通事故,最后在他三番五次的说和下,最终两家同意以15万元的赔偿解决此次交通事故。

二、以情动人,调解成就有情人

寺头村的村民申某儿子到了结婚的年龄,他利用自己在村上的好口碑又当起了媒人,说和了与本村一个姑娘的婚事,双方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不巧的是男方的父亲又不幸得了癌症,花去了用来为儿子娶媳妇的彩礼,女方坚持要6.6万元的彩礼,一时双方陷入了僵局,作为媒人的他义无反顾的当起了和事佬,经过他的苦口婆心的劝和,男女双方同意结婚典礼。就在迎娶新娘的当天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难题,女方父母不让新娘上花轿,就在这时还是他在中间调解,最后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最终他撮合成了这一对有情人。

三、基层调解,始终不渝做好调解工作

农村工作复杂琐碎,往往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多矛盾纠纷都落到村一级班子上来。作为支部书记兼人民调解员的马松明,以他的真心和宽容,以他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 架起了与村民心灵相通的连心桥,筑起了维护农村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在岗6年来,他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化解可能“民转刑”案件5余起,在调解工作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了农村的稳定。

马松明工作在寺头村,但作为支部书记、人民调解员的他,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不管哪里有纠纷,不管何时发生纠纷,只要他知道了,他都会尽心尽责地及时化解。

像芝麻大的小纠纷,马松明从来没有烦过,相反,他把调解当成一件乐事。马松明说,在农村,许多矛盾纠纷往往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如果调处不及时,就会酿成大的矛盾纠纷,甚至走向激化。因此,老百姓的事无小事。在他的调解记录档案中,记载调解的小纠纷就占绝大部分。因为人民调解工作成绩突出,马松明也多次得到了上级的表彰和肯定。

把和睦送给别人,把幸福送给别人,这是马松明追求的目标。“以人心换人心,以党心换民心”,这位年已53岁,6年如一日地在基层调解战线上默默耕耘的人民调解员、共产党员马松明就是这样以自己的诚心,赢得了村民们的爱戴,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和事佬”。

马松明同志在支部书记兼人民调解员的岗位上履职尽责,他情系人民调解工作,把人民调解作为事业来追求,在平凡工作中为农村稳定与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5篇: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

真心真情为民合理合法调解

-----zm镇cb村mz先进事迹报告材料

mz,男,39岁,中共党员,到cb村工作已经三年了,这三年来一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一颗真心,十分热情,百分耐心,千分细致合理合法为民解忧,赢得了cb村民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在这近两年的土地挂钩项目——农民集中区建设和土地复垦过程中表现优秀,使得人民调解员真心实意为民的形象深入人心。cb村位于zm镇西首,由原来的cb村、河东村cb街道组成三部分部组成,辖区面积大,人口数量多,矛盾纠纷发生概率大,已为cb村未来矛盾调解难埋下了伏笔,这就需要有强有力的人民调解组织和矛盾调处能力强的人民调解员,而mz也就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一个现状,也正因为这样的环境,才使其不断的磨练和提高自己,最终在“平安cb”、“和谐cb”的构建中,表现突出,得到村两委和村民的一致好评。

主要事迹如下:

一、法律法规多学习,调处矛盾成利器

由于到村时间较短,起初,矛盾调处常有茫然之处,在多次请教与其他调解员交流的过程中使我意识到我的法律法规常识比较欠缺,为了做好人民调解工作,两年来经常翻看相关法律法规条款,先后看了我村村官所带来的农村法律法规常识和法律法规选编等法律相关书籍,使我对婚姻法、合同法、继承法、道路安全交通法等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武装了自己的大脑,使自己在矛盾调处工作中有多了一把利器。

二、多看电视,多上网,多看调处长见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一个人民调解员,随时都可能碰到未知的矛盾,因此,多看电视,多上网,多看调解长见识,就为我们以后调解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比如扬州电视二台的《甲方乙方》栏目,每期都有着不同的矛盾予以调解,不论事例真假,其中的好多矛盾调解手法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要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学习是成功的源头。

二、真心真情服务,合理合法解忧

cb村自2010年开始进行农民集中区建设以来,矛盾纠纷纷繁多样,只有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2010年9月,由于房屋拆迁补助和宅基地问题,我村高庄组ff和dd产生矛盾纠纷。十多年前,ff老丈人将自家老屋以折价壹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外地来本组定居的dd,后来只支付ff柒仟元人民币,其余款项至纠纷发生时未予以支付。八年前dd一家不辞而别,一直未归来。2010年7月,村拆迁时,ff将该屋拆除,由于正好dd从外地回来,进而发生纠纷。ff以房款未付清为由要求行使所有权,dd以持有房产证就是房屋主人为由要求行使所有权,并同意支付余款。在这样的僵持下,前后三次去ff家,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苦口婆心的劝说,用其他的案例分析给他听;前后5次去dd现居住地,细致耐心的用法律法规及人际关系相结合的方法,终于在2010年10月14日在镇司法所矛调中心的配合下,双方达成协议,dd拥有补偿款,ff拥有宅基地,看到他们在协议上签字的瞬间,我感觉到了矛盾调解的不易及矛盾调解的重要性,再次坚定了我做好调解员的信心。

四,急民所急,忧民所忧,得民所尊,为民所亲

急民所急,忧民所忧,这是与民打成一片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名优秀调解员调解生涯的生命线。今年夏天,栽秧时

节是最近十几年来最为干旱的一次。本来水源条件差的夏庄组更是雪上加霜,看到其他组的水稻秧苗都栽的差不多了,夏庄组的村民心急如焚。由于必须从任庄水库过水,而任庄村民以必须给钱才允许过水,因为夏庄村民坚决不肯而产生纠纷,要求村里给予调解。大忙时间,时间不等人,村委会立即委派我前去调处,为此,我在两天的时间里先后四次把两组的组长和村民代表请到村矛盾调解处,采取邻里情亲加法律法规的形式,使其认识到亲情大于金钱,友谊胜过金钱。最终,任庄组村民不但同意免费过水,并且提供放水工具,终于使水及时到达夏庄组,并及时下完秧苗,到此,我才真正的松了一口气。看到夏庄组村民因有水下秧的笑脸,我倍感舒心。

今年,我村共调解矛盾件,许多纠纷由于在村信息员的配合下发现早、处理及时,将矛盾消灭于萌芽,最终,我村取得了社会矛盾调解调处率100%,成功率97%以上的好成绩,并在我村村民心中坚固了人民调解为人民的良好形象。

过去的成绩值得珍惜,未来的成绩更值得期待,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用真心真情,依法依理为民分忧解难,做一个人民有纠纷,首先想到的那个调解员。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第6篇: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

优秀人民调解员事迹

----泥高乡竹园村调解员王小龙

王小龙,男,苗族,高中文化,出生于1983年1月27日。中共预备党员,泥高乡竹园村副主任、调委会调解员。

2009年5月被聘为竹园村调解员以来,共调解各类民事纠纷30余起,成功率达96%以上,化解可能“民转刑”案件4起,在调解工中作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将大量矛盾化解,维护了村里的稳定,使该村近两年来没有一起刑事案件发生。

竹园村位于泥高乡西北面,地域面积38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4138人,是务川县的西北大门。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村民之间纠纷频繁,要做好竹园村的矛盾纠纷化解,对王小龙同志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

以情动人,以法育人,调解架起连心桥。

村里的工作复杂琐碎,往往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多矛盾纠纷都落到村干部身上。作为村委会副主任兼人民调解员的王小龙同志,以他的真心和宽容,以他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架起了党与村民心灵相通的连心桥,筑起了维护村里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王小龙同志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不管哪里有纠纷,不管何时发生纠纷,只要他知道了,他都会尽心尽职地及时化解。像芝麻大的小纠纷,王小龙从来没有烦过,相反,他把调解当成一件乐事。在村里,许多矛盾纠纷往往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如果调解不及时,就会

酿成大的矛盾纠纷,甚至走向恶化,导致刑事案件发生。

把和睦送给别人,把幸福送给别人,以心换心,以党心换民心。

王小龙同志在基层调解战线上默默耕耘,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热心人民调解事业,能够正确处理名利与地位,做人与做事的关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始终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踏实工作,勤勉干事,以自己的真诚之心,赢得了村民们的爱戴。村民们有了不顺心的话都愿意给他说,把与其他村民的纠纷向他讲,哪家有什么困难也同他谈,因为他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热心人民调解工作。

热心服务村民,努力做好群众满意的人民调解员

通过2年的民调工作,调处了多起疑难和重大矛盾纠纷,王小龙同志深知:要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就必须深刻认识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掌握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巧,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此外就是平时多和村民接触,聊聊家长礼短,增进感情,只有和群众关系搞好了,干群打成一片了,调解工作才能做好。只有平时多接触,多沟通,才能随时掌握村民的心理状态,了解村民的需求,才能掌握解决村民矛盾的主动权。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入群众和纠纷当事人中去,是提高纠纷调解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2010年,竹园村半桥土组有一起长时间没有解决的宅基地老旧纠纷,双方当事人经以往乡村两级调解也没有成功解决。由于多种原因该纠纷长期未被解决,导致一方当事人的房屋狭窄,想建造又没有地方做。该方当事人因心理不平衡,就经常到村委会吵闹,强烈要求

村委会给予解决。王小龙同志通过调查了解发现:此纠纷是因为当事人双方两兄弟在分家时,没有讲清楚和不太平均造起,王小龙同志在了解完双方矛盾焦点和各自的需求后,便把双方叫到一起,阐明了调委会的职责和权限,讲解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分析并指出了他们各自的错误认识,说服了当事人各退一步,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困扰多年的历史纠纷得到了圆满化解。

2010年,村里有一起村民堵公路,可能引起群发性集体事故的纠纷,王小龙同志知道后,及时赶到现场,据了解,这起纠纷的主要矛盾是当地一村民以8年前修公路时没有解决好公路占地为由,用石头和泥巴堵住了公路,不让车辆行驶。由于2010年竹园村危房改造较多,村民运送物资较为频繁,此行为严重阻碍了村民们的运送物资的需求,有10几户村民扬言要打堵路的村民,性质比较恶劣,极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王小龙同志给村民们一个一个的做思想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尊重民风民俗,最后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大家和颜悦色,公路疏通。

虚心学习、善于。

通过对民间纠纷的调解,王小龙同志深感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调解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化解矛盾。为此,王小龙同志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和多发纠纷特点,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民法通则》、《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婚姻法》、《土地承包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调解技巧。从而在调解纠纷时,王小龙同志

始终能够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尊重诉权,依法调解,以理服人、依法教人。通过2年的摸索学习,王小龙同志总结出了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要做到“四心五勤”:即:真心实意为村民排忧解难,公心公正对待纠纷双方当事人,热心民调工作、耐心化解群众纠纷;调查问题多走动腿勤,解答问题多沟通嘴勤,排查取证多记录手勤,发现问题多观察眼勤,处理问题多分析脑勤。确立“五心标准”,信心、热心、耐心、公心、诚心。讲好“五种调语”,安心话、风趣话、圆场话、劝和话、希望话。炼就“五种功夫”,即:听功、问功、记功、答功、劝功。培育“五种能力”, 总结报告能力、分析判断能、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处置能力、学法用法能力。学会“五种方法”, 冷却降温法、褒扬激励法、证据展示法、换位思考法、模糊处理法。

第7篇:人名调解员先进事迹

十佳调解能手之陈加坤先进事迹

提起拖布卡镇新街村57岁的副主任陈加坤,兼任新街村调委会人民调解员的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村里村外的老百姓都竖起大拇指对他称赞不已。

一、水火父子化交融

2006年5月,新街村上抱脑小组的鲍正宽和儿子鲍学勇、儿媳何万存因为生活上的问题产生纠纷,在没有找到村调委会之前,父子双方用扁担、甚至动刀子进行打架。一家三人关系十分不和常常闹得不可开交,关系越来越僵。

有一次在双方打架之后找到新街村调委会,当时作为调委会主任的陈加坤了解了情况后,耐心地进行调解和劝说。但是当时双方态度都很固执,都认为自己有理,老人鲍正宽提出要儿子给他生活费,但是儿子鲍学勇则说老人这不对那不对,双方僵持不下彼此间互不退让,这使得调解也陷入了僵局之中。

后来陈加坤又在村里进一步对鲍家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了解,他打心底想把这个家庭矛盾纠纷化解,打心底希望鲍家人能够一家人和和睦睦。因此他不辞辛苦,分别的直接到双方当事人家里,有针对性的对鲍家父子二人进行单独的谈话和劝说,今天不行明天接着去,明天不行后天再继续跑。就这样,年近60的他天天在村委会、鲍家之间来回跑,整整坚持了一个多月。在陈

加坤的坚持和决心下,一家三口终于被他感动了,他们认识到无论如何都是骨肉相连的一家人。鲍正宽说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以后不会再乱发脾气了,儿子鲍学勇和儿媳何万村也主动向老人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双方同意村调委会的调解达成了调解协议。

半年以后,陈加坤还主动到双方当事人家进行了回访,关系恢复了的父子二人特别高兴,彼此都很尊重对方,还经常在一起吃饭喝酒,破镜重圆的鲍家一家人对陈加坤充满了感激。陈加坤看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自己这一个多月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想起这一点他也感到无比的满足。

现在鲍家一家人一直都和和睦睦,父子二人打那以后从来没有再红过脸。现在鲍正宽已经71岁,和儿子鲍学勇家住的很近,鲍学勇买了点新鲜的蔬菜水果都会喊老父亲到家里一起吃。鲍正宽生病了鲍学勇及何万存准会第一时间带老人去医院看病,有时候几个子女都争着要给老父亲看病。

鲍正宽说现在觉得自己特别幸福特别温暖,而这一切都要感谢尽职尽责的人民调解员陈加坤,要是没有他就不会有今天和和睦睦的一大家子。正是因为陈加坤把村民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一样,正是有他的尽心尽力,时刻忧群众之所忧,才使得新街村能够像现在一样邻里和睦、家庭和谐。

二、亲赴现场化干戈

2009年,昆明到会泽干沟的电网要进行升级改造,在改造

过程中需要换铁塔、电线。在途经东川区拖布卡镇新街村时,由于改造要占用农民部分的土地、坟塘以及自留山,其中涉及新街村三个村民小组一共270多户农民,因此改造公司与众多村民产生了纠纷。

在改造公司施工过程中,由于公司的赔偿不到位,有的村民便多次相约同村几十个人一起,在施工地堵着进行阻拦,无论施工方怎么劝都无济于事。施工方每次遇到这种紧急情况,只好立马给新街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陈加坤打电话。而每次陈加坤一到现场,就跟村民们耐心的讲道理,告诉他们电网升级改造是对村民有很大利益的。在陈加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之下,基本上每次纠纷都能够得到圆满的化解。

施工方在新街村施工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次一有紧急情况出现,只要施工方给陈加坤打电话,无论身在哪里,他都会马不停蹄的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废寝忘食、苦口婆心的进行调解。就这样整整坚持了一个月,调解了一个月,施工方与270多名村民的矛盾纠纷,最终在调解能手陈加坤的调解之下都得到了解决,改造公司给村民们的赔偿金额合计达30000多元。

正是因为有陈加坤的耐心、精心调解,才使得改造公司能够顺利施工,才使得电网得以顺利升级改造,才使得新街村村民的根本利益得到维护和保障。

三、官民纠纷为玉帛

2008年10月,因拖布卡镇政府进行环城路的规划和修建以及新政府办公大楼的建设,需要征用新街村村民的土地,但是征地工作十分艰难。因为其中涉及到新街村两个村民小组合计110户、300多个农民的土地,并且涉及两家村民房屋的搬迁问题。当时这些村民们极力反对,都说土地是农民自己的命根子,没有了土地他们该怎么生活下去?住了大半辈子的房屋都有感情的,就算不考虑这些,搬迁了该去哪里住哪里才是合适的容身之处呢?修路、修建新大楼的工程项目一时间难以继续运行。

面对村民们的种种顾虑和想法,面对新项目的瘫痪状态,镇政府领导及时与新街村调委会联系,经商议决定,村调委会分别找各个村民做工作,把修路、修建新办公大楼的原因和对新街村、整个拖布卡镇建设的益处一一说明,让村民们真正的了解到这样做的意义,虽然会带来一些暂时的不便,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是利大于弊的。就这样,在村调委会主任陈加坤的带领之下,经过到村民家挨家挨户、反反复复的做工作,起初反对的村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政府修路、修建办公大楼的想法和做法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和支持,最终被征用土地的农户得到了政府给予的补偿。

但是,在正式修路的过程中,半年的时间里,有极少村民曾经干扰政府施工队,这使得政府的此项工程进度迟缓,浪费了一些不必要的时间、财力和物力。后来,只要一发生类似的情况,镇政府有关领导和施工队就赶紧给陈加坤打电话,陈加坤一如既

往的第一时间赶到施工现场进行调解、说服,而闹事的村民每次都被陈老乖乖的劝了回去。最终拖布卡镇环城路这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得以及时竣工,离不开陈加坤的心血和汗水。

事过半年,陈加坤到农户家进行了回访,了解农户们的近期情况,村民们都说这条路修的太好了,他们终于不用再走泥泞的土路,也可以走上干干净净的柏油马路;而且现在路修好了运东西比以前方便多了,村民们十分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村调委会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

从2004年当选新街村副主任,并且连任两届调委会主任的陈加坤,已经干了整整7年,调解了上千件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把社会不和谐因素扼杀在摇篮之中,真正发挥好了村调委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自我,任劳任怨,尽心尽力的为老百姓的家务事操心,时时刻刻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心一意的为老百姓着想、谋福祉。

当每次别人竖起大拇指称赞陈老时,他都说能为老百姓的事情尽自己的一点薄力,是老百姓对自己的信任,是自己的荣幸,他还会一直坚持下去。而陈老每每提及自己所调解过的各式各样的矛盾纠纷,想起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他的脸上都会挂着骄傲、幸福和满足的笑容。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xindetihui/83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