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先进事迹材料】

篇:公证处先进事迹材料(定稿)

公证处先进事迹材料

我公证处在区局党组和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这一中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公证管理,狠抓公证质量,提升公证服务,不断推进公证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努力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今年四月,根据《司法部关于在全国公证队伍中开展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的意见》精神和省厅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开展公证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各个阶段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队伍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开展学习教育,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体公证人员政治上更加坚定,执业思想更加端正,诚信为民意识更加强化,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显现;公证人员的执业技能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学习、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改变了过去任务靠派、指标靠下、学习靠压的被动局面,工作中团结协作、默契配合、抢任务、争上游、创一流已蔚然成风;全体公证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公证质量意识和执业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

———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通过开门纳谏,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区局正在开展的公证服务质量年活动,使广大公证人员牢固树立诚信服务意识和忧患意识,改坐等办证、态度冷硬、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热情服务、上门服务,推行规范服务用语,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努力为当事人提供方便。如今年8月份,全体公证人员克服人手少、当事人多、办证内容复杂等不利因素,双休日加班加点,在短短十天时间内,及时为600余位当事人办理了雇佣合同、合伙协议公证共00余,使他们能按时参加采砂船投标工作,为确保我区渔民转产转业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优质的法律服务,受到了当事人的普遍好评。

———公证管理日趋规范。针对自查自纠查发现的问题,进一步的健全和规范了公证内部管理制度,从公证申请、受理、审查、出证、送达、收费等办证全过程以及内部稽查、错案追究等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岗位职责更加明确,管理方法更科学,改变过去单纯以情感人管理模式,建立以制度服人为主导和以情感人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激发了公证人员工作积极性、自觉性。

———办证质量显著提升。通过规范办证程序,完善质量监督制度,加大对公证机构和人员的违法违纪处罚力度,有效地防止了假证、错证、违规办证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公证质量大幅度提高。今年来未发生因公证质量引发的信访、复议和诉讼案,公证工作公信力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攀升。

——业务领域不断拓展。探索创新,不断拓展公证证源,围绕政府工作重心,公证处积极主动参与拆迁、征地、招投标、国有土地拍卖、金融贷款、提存等业务公证,积极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近年来,公证业务量以两年翻一翻的速度快速增长,XX年全区共办理各类公证业务2488,XX年上升为3820,XX年1-10月,已办理各类公证业务3974,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经济效益的,公证工作日益受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重视和支持,使公证业务的开展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主要做法:

一、抓组织保障,扎实开展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

根据省厅、市局关于开展公证队伍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的总体部署,局党组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并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委zd委主要领导汇报,区委副书记亲自过问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进展情况,区局专门成立了以局长、副局长本资料权属家园查看更多家园资料为副组长,法管、公证、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公证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学习传达了上级文精神,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及时召开动员大会议,区人大副主任亲自参加动员,局领导始终关注整个活动的进展,法管科全程负责对活动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监督,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搞好这项工作奠定组织保障。

二、抓学习教育,增强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了保证学习质量,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在确保公证业务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夜学习、双休日时间,采取集中学习、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了《全国公证队伍教育规范读本》、《关于在公证队伍中开展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的实施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程序规则》、《公证人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行业自律公约》等必读目和有关法律、法规,边学习教育、边落实整改、边促进提高,做到学习和业务两不误、两促进。

为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组织学习的同时,积极开展疑难案例讨论分析、典型案例互评等活动,还邀请区公安分局法制科长为全体公证人员讲授了笔录规、范制作程,对公证案卷笔录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全体公证人员在学习中做到读书有笔记、发言有提纲、讨论有记录、学后有心得,大家一致认为: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是适应法制环境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是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经建设的需要、是稳定队伍创建和谐单位的需要。为搞好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抓开门纳谏,广泛征求和收集意见建议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广泛征求意见。一是对原有的行风评议监督员进行了重新调整和聘任,把聘任对象扩大到社会各个层面,由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zd部门业务骨干、社区干部、普通群众和已退休公证员等组成,并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他们对公证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二是通过设置意见箱、制作服务监督卡、开通投诉电话等形式做好案办理质量和服务满意度的回访工作;三是开展公证业务回访工作,在分管副局长和法管科负责人的带领下走访部分当事人,征求他们对办证质量、服务态度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向社区、居委及与公证工作联系较为紧密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发放办证意见监督卡和意见函共80余份,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评议意见。活动开展以来,共征集到各种意见和建议共23条,其中,对区局意见和建议3条,对公证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上的意见和建议9条,对公证人员意见和建议11条。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每条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分析和反思,找准存在问题,深挖根源,为搞好自查剖析奠定基础。

四、抓自查自纠,高标准严要求开展自我剖析

一是从每个公证人员XX年度办理的案中分别抽取公证卷宗0,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和他查我纠活动;二是参加各县区公证互查活动,认真向兄弟县区取经学习,找出在公证管理、公证质量和公证员队伍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三是邀请公安、检察、法院业务骨干对公证案卷进行“挑刺”,针对发现的问题,对症下药。

自查自纠工作主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领导干部带头自查,搞好剖析。在剖析会上,局领导、法管科长、公证处主任带头深刻剖析,深挖思想根源,认真开展自我批评,并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地对每个公证人员提出了批评意见,每个公证人员和公证辅助人员也逐一进行了客观的自我剖析,写好不少于100字的自我剖析材料。二是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刻查摆和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重点查找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公证人员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方面的问题,及时纠正个别公证人员迁就当事人、随意简化办证程序的行为和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问题,做到思想上认真负责,态度上诚恳积极,既找准了问题,明确努力方向,又增进相互间的团结。三是认真提出整改意见。根据自查自纠掌握的情况和征求到的意见以及工作中的一贯表现,领导小组及时进行谈话谈心,帮助认清问题,使每个公证人员认识到自己以往的不足,对每个公证人员均认真提出整改意见。

五、抓整改落实,不断提高公证业务质量和服务质量

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规范求发展、以发展促提高的工作思路,加强公证质量监管,认真落实整改。一是针对自查自纠查摆出来的问题,要求公证处和全体公证人员分别制定整改措施,做到整改重点、整改时限和整改责任三明确。公证辅助人员整改方案报公证处主任审核通过,公证员和公证处整改方案报局公证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领导小组审核把关,并通过召开座谈会,邀请退休公证人员参加评议等方式,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二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公证处日常规范制度》、《公证办证质量管理制度》、《错假证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印章保管制度》、《水印纸管理制度》《当事人事后意见反馈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定期检查公证质量制度以及疑难案集中研究、重大情况报告制度,使全体人员进一本资料权属家园查看更多家园资料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责任,加强了监督和管理;三是建立办证业务量化考核制和岗位目标考核制,把每人每月办证数和质量打分情况公布上墙,并将办证质量、业务数量、服务态度、工作纪律与个人利益相挂钩,进一步健全公证质量考核奖惩办法,推行公证诚信服务承诺,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四是严格实施公证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公证受理、审批、出证等各个环节的监管,推行“一证一单”质量跟踪制度,克服和避免证明材料收集不全、笔录制作简单粗糙等问题,形成一整套制度健全、奖惩分明、管理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做到公开、透明,接受当事人的监督。

六、抓“回头”教育,进一步巩固教育整改活动成果

认真组织“回头看”活动,以“回头看”推动“向前看”,进一步巩固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果。一看思想认识是否到位,某些不良意识是否有死灰复燃现象;二看学习内容是否落实,“三项教育”、“四个规范”的主要任务是否全部完成;三看公证管理是否规范,管理工作上的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是否真正得到解决;四看公证服务秩序是否好转,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否得到有效的防范和制止;五看公证质量是否提升,错假证和违法违规违纪情况是否迹象;六看整改措施是否有力,针对找准的问题是否一一得到落实解决。

公证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虽暂告一个段落,但是,公证队伍的教育规范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一如既往,从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着手,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继续按照“坚守信念,精通法律,维护正义,格守诚信”的总体要求,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促进我区公证事业全面发展。

第2篇:厂长先进事迹宣讲稿

厂长先进事迹宣讲稿

大家好,我是包装分厂职工--王涛,我今天宣讲的题目是《让追求承载梦想起航》。

而我所要说的不断追求梦想的人就是包装分厂党支部书记、厂长刘洪生。他从一名基层职工干起,在包装分厂从工人到班长、段长、副厂长再到今天,这一干就是35年。35年来,他把半生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追寻着他35年的足迹,时间都去了哪儿,使我们发出共鸣和感慨,除了感受岁月和时间无情的流逝外,更多的是他不同的人生阶段,不断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从要实现一个工人梦到绿色梦再到复兴梦,一直在寻梦,一直在追梦,在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奋勇拼搏。

说起他与水泥厂的情缘还要追朔到他的父亲。他出生在一个水泥工人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名水泥机械技术员,为了祖国建设的需要1969年从****水泥厂作为5级技术工人来到**水泥厂。那一年他13岁,那时国家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几乎没有什么大型的重工业,看着父亲弱小的身体能够使一个庞大的机械运转起来,自己的心中油然而生出对父亲的崇拜之情,从那时他就把梦想扎根心底,有一天我一定要像父亲一样,做一个受人羡慕的技术工人。

1979年知识青年下乡结束,正好赶上水泥厂招工,他顺利成为一名水泥工人,被安排在包装分厂的维修班当焊工。他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干什么工作都不甘落后。为了练习好焊工基础,他在电焊枪头吊起两块砖头,一举就是几个小时,只要有休息时间,他的手里总会拿着书本学习,并进行反复实践操作,焊出来的备件光滑平整。别人都说他是死心眼,差不多就行了,何必较真那?他说:"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对待工作必须严谨,不能有一点的糊弄,有时因你的一丝大意,可能就会造成重大的设备或安全事故,那时干不好是要丢人的"。从学徒到成师这一干就是10年,10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又自学了车、钳、铆等工种,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使他成为了维修班里的行家里手,以过硬的技术水平,从维修工人逐步奋斗成工段长,终于圆了他的技术工人梦。

1998年他作为技术人员被派往马来西亚,谈起那段经历,他非常自豪地说:"那里的水泥厂根本看不到半点灰尘,而且厂子里花园锦簇,树木成林,到了水泥厂就感觉是在公园一样,衬衣穿在身上,除了汗腥味外,衣服一个星期都不会脏。既是在享受中工作,又是在工作中享受,那个时候幸福。但是,咱们厂子与国外的水泥厂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国内的厂子别说是花草了,只要设备一运行周围都是灰尘,站在元**上俯瞰整个厂子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下班洗完澡从厂子到**坡不到一公里的路程,身上又是一层灰尘,真是太脏了"。刚回国时,他愣是把自己关在家里三天没有出屋。心想什么时候我们的水泥厂能像人家那样,没有一点灰尘那?

2007年公司成功加盟金隅后,以董事长李怀江为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了,公司开始逐渐向现代化绿色工业转型,从以前到处是旧房子,到处是仓库的老企业,逐渐被绿色覆盖,向绿色环保转型,这开始让他看到了希望。追随企业发展的步伐,为了实现绿色梦想,他带领全体职工不断努力,封堵库下铰刀,加强设备改造,加装除尘设备,积极植树造林,不断在环境治理的道路上前进着。尤其是在去年公司开展的金隅阳光工程中,他带领全体包装职工积极发扬金隅人"八个特别"精神,"5+2"、"白加黑"地日夜奋战在环境整治中,历时半年时间,对沉积历史几十年的铁道线石子,老库周围的积灰块进行了彻底的清理,清理出的工业垃圾就达2000余吨,回填了1100吨的石子,使整个包装分厂焕然一新,就连铁路工人都感到不可思议,而且在年底一次工作会上获得了公司"总经理特别奖",这是包装分厂从来没有过的殊荣。包装分厂在他的带领下,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使整个分厂粉尘污染降低了80%,彻底改变了过去人们对包装分厂劳改农场,脏乱差的评价。现在人们经常跟他开玩笑,说他是一个破坏分子,把锅炉房熬没了,**吊车熬走了,把1#、2#变电所给端了,现在又把包装的房子整丢了,看你还能整出点啥?其实在他的心中还怀揣着一个更大的梦想,就是在自己退休之前,一定要带领包装分厂再来一次绿色革命,从硬件设施到职工综合素质再来一次大提升,把包装分厂打造成为一个设备先进,车水**,鸟语花香的公司级先进单位。

有时,我禁不住问他: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你不断进取?他的一句简单而朴实的话语给了我最佳的答案。他说:"当多年后人们再次提起刘洪生,给的评价是这个人还不错就行了"。这句话道出了他对理想和信念的不懈追求,道出了他对自身责任的担当,道出了他对企业的无私奉献,更道出了他的实干品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人生奋进的道路上,他始终像革命的老黄牛一样,为了实现金隅太行伟大的复兴的梦想,执着地在自身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正是有无数个像刘洪生这样热爱企业,忠于企业的老一代金隅太行人,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梦想壮写出华丽的篇章,才成就了今天的金隅太行。丰碑无语,行胜于言,让我们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延续他们的梦想,为了金隅**南建材基地,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在承载希望的道路上扬帆起航。

第3篇:党员先进事迹宣讲稿

新入职党员教师宣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去年我参加教师招聘考试,终于通过层层选拔,今年走上三尺讲台,成为育英小学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虽然来到学校的时间还比较短,但是和学校各领导及同事接触的过程中,让我深深感到大家对我的热情关怀和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够的工作态度,全校上下形成了一种团结向上、蓬勃有朝气的和谐的精神风貌。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有许多让我感动的人和事。

首先让我感动的是学校的领导们,我们的新校长李校长是一位精力充沛、雷厉风行、有思想、有行动,平易近人,且凡事喜欢亲力亲为的好校长。作为校长,她要求教师做到的,她首先做到,教师做不到的,她也努力坚持做到。我几乎每一天到校都能看到她在校园内巡视的身影。为了预防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不论值班与否,她几乎每一天课间操都在操场上巡查。值岗教师们在她的影响下也都认真负责地做好此项工作。李校长是位实干型的校长,为了督促老师们练字和观摩学习优质课,开学伊始,她为每位老师配备了钢笔和硬盘。她在与老师们的交流中,多次谈到:“用技巧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要为孩子负责,为教育负责。”她深入班级,了解学情,真正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她亲自参与“同课异构”活动,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风格与教学效果;积极参加学科教研,听课评课,指导青年教师;此外,李校长有渊博的知识,不仅在小学数学上有所建树,还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在教师大会上与教师们共同分享她的所闻所感所悟。李校长一般不会疾声厉色地批评别人,她对每一位老师都是欣赏和鼓励。李校长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平和朴素而又目光深远,她做的这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的实事,说明她把全部热情和精力倾注到学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武校长是我们学校分管教学教研的副校长,工作中总是以身作则、兢兢业业,是名副其实的实干家,工作能力很强,事无巨细,方方面面都考虑很周到,使教学教研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武校长紧跟教改的步伐,站在课改的前沿,博览群书,寻求新知,掌舵把航,带领学校骨干教师先后参加尧都区和临汾市优秀教研团队评选活动,每天加班加点,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她时刻心系学校的教学工作,看到优秀的文章经常会发到群里与老师们共勉,共同学习进步。何时何地见到她,她都是精神饱满,说话的时候夹带着语文老师特有的才华,用才华横溢来形容也不为过 。

另外,工会刘老师坚持为教职工办实事的原则,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利益,她很关心教职工的生活,非常有亲和力。我刚来到学校的时候,因为到陌生的环境有点不适应,刘老师给了我很多鼓励与温暖。每年工会都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让老师们工作之余释放压力,增强广大教职工的凝聚力。当然我们学校的其他领导也都特别棒,工作的时候认真负责,生活中更是把老师们当成家人、朋友来对待,完全没有领导的架子,个个都让人感觉很舒心,能有这样的领导班子,是老师们的福利!

给了我很多帮助的除了学校的领导外,还有各位同事老师们。我想先说说王苏芳老师,王老师是一位非常热爱工作,热爱学习的人,在语文学科上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虽然家里有嗷嗷待哺的双胞胎儿子要照顾,但在工作中也丝毫没有落下,她任劳任怨,每天穿梭于教室和办公室之间,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并乐此不疲。平时只要是工作上的需要她从不推辞,服从领导安排,与同事们和睦相处,她对工作的热忱、责任感,时刻感染着我,无声地激励着我。 我的身边还有一位好老师,她的认真,她的敬业同样感动着我,那就是茹卫华老师。茹老师也是家里有上高三的孩子要照顾,但丝毫没有影响她的工作热情。她不光教学上要求上进,方法新、思路广,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对领导安排的工作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更是在班主任工作上给了我很多指导,让我的班级管理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

陈芳老师心底善良,能处处为学生着想,无论哪个学生有错误、有缺点,她都能正确引导,使之改正。我们办公室的杜俊玲老师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在别人有困难时,总会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他们,她作为班主任每天兢兢业业,不辞辛苦,经常最后离开学校的都是她的身影。

这样的好人好事真是说也说不完,夸也夸不完!在育英小学的校园里还有许许多多爱岗敬业的好老师,他们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让我处在深深的感动之中。

感动之余,党员和教师这个双重身份,让我感到责任重大.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水平,不断进取,以自己的热诚投入到工作中去;当然我还有很多不足,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我有信心,因为有这么多的优秀党员,资深教师给我做榜样和指导,我会不断的努力,向你们看齐。对标一流,把一流的理念牢固树立起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推进教育领域改革创新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育英的发展和“五个尧都”建设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史甜甜

2019年3月20日

第4篇:厂长先进事迹宣讲稿

[厂长先进事迹宣讲稿]

厂长先进事迹宣讲稿

大家好,我是包装分厂职工--王涛,我今天宣讲的题目是《让追求承载梦想起航》,厂长先进事迹宣讲稿。

而我所要说的不断追求梦想的人就是包装分厂党支部书记、厂长刘洪生。他从一名基层职工干起,在包装分厂从工人到班长、段长、副厂长再到今天,这一干就是35年。35年来,他把半生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追寻着他35年的足迹,时间都去了哪儿,使我们发出共鸣和感慨,除了感受岁月和时间无情的流逝外,更多的是他不同的人生阶段,不断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从要实现一个工人梦到绿色梦再到复兴梦,一直在寻梦,一直在追梦,在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奋勇拼搏。

说起他与水泥厂的情缘还要追朔到他的父亲。他出生在一个水泥工人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名水泥机械技术员,为了祖国建设的需要1969年从****水泥厂作为5级技术工人来到**水泥厂。那一年他13岁,那时国家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几乎没有什么大型的重工业,看着父亲弱小的身体能够使一个庞大的机械运转起来,自己的心中油然而生出对父亲的崇拜之情,从那时他就把梦想扎根心底,有一天我一定要像父亲一样,做一个受人羡慕的技术工人。

1979年知识青年下乡结束,正好赶上水泥厂招工,他顺利成为一名水泥工人,被安排在包装分厂的维修班当焊工。他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干什么工作都不甘落后。为了练习好焊工基础,他在电焊枪头吊起两块砖头,一举就是几个小时,只要有休息时间,他的手里总会拿着书本学习,并进行反复实践操作,焊出来的备件光滑平整。别人都说他是死心眼,差不多就行了,何必较真那?他说:"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对待工作必须严谨,不能有一点的糊弄,有时因你的一丝大意,可能就会造成重大的设备或安全事故,那时干不好是要丢人的"。从学徒到成师这一干就是10年,10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又自学了车、钳、铆等工种,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使他成为了维修班里的行家里手,以过硬的技术水平,从维修工人逐步奋斗成工段长,终于圆了他的技术工人梦。

2007年公司成功加盟金隅后,以董事长李怀江为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了,公司开始逐渐向现代化绿色工业转型,从以前到处是旧房子,到处是仓库的老企业,逐渐被绿色覆盖,向绿色环保转型,这开始让他看到了希望。追随企业发展的步伐,为了实现绿色梦想,他带领全体职工不断努力,封堵库下铰刀,加强设备改造,加装除尘设备,积极植树造林,不断在环境治理的道路上前进着。尤其是在去年公司开展的金隅阳光工程中,他带领全体包装职工积极发扬金隅人"八个特别"精神,"5+2"、"白加黑"地日夜奋战在环境整治中,历时半年时间,对沉积历史几十年的铁道线石子,老库周围的积灰块进行了彻底的清理,清理出的工业垃圾就达2000余吨,回填了1100吨的石子,使整个包装分厂焕然一新,就连铁路工人都感到不可思议,而且在年底一次工作会上获得了公司"总经理特别奖",这是包装分厂从来没有过的殊荣。包装分厂在他的带领下,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使整个分厂粉尘污染降低了80%,彻底改变了过去人们对包装分厂劳改农场,脏乱差的评价。现在人们经常跟他开玩笑,说他是一个破坏分子,把锅炉房熬没了,**吊车熬走了,把1#、2#变电所给端了,现在又把包装的房子整丢了,看你还能整出点啥?其实在他的心中还怀揣着一个更大的梦想,就是在自己退休之前,一定要带领包装分厂再来一次绿色革命,从硬件设施到职工综合素质再来一次大提升,把包装分厂打造成为一个设备先进,车水**,鸟语花香的公司级先进单位。

有时,我禁不住问他: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你不断进取?他的一句简单而朴实的话语给了我最佳的答案。他说:"当多年后人们再次提起刘洪生,给的评价是这个人还不错就行了"。这句话道出了他对理想和信念的不懈追求,道出了他对自身责任的担当,道出了他对企业的无私奉献,更道出了他的实干品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人生奋进的道路上,他始终像革命的老黄牛一样,为了实现金隅太行伟大的复兴的梦想,执着地在自身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正是有无数个像刘洪生这样热爱企业,忠于企业的老一代金隅太行人,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梦想壮写出华丽的篇章,才成就了今天的金隅太行。丰碑无语,行胜于言,让我们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延续他们的梦想,为了金隅**南建材基地,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在承载希望的道路上扬帆起航。 《厂长先进事迹宣讲稿》

第5篇:杨善洲同志事迹报告会事迹宣讲稿

杨善洲同志事迹报告会事迹宣讲稿

公仆本色

云南省保山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原主任 段兴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段兴华。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时候,我是保山地委办公室秘书科的干部,跟随在老书记身边工作了12年,直到他退休。这些年,虽然不在他身边,但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想起他带着我下乡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进行调查研究、解决群众温饱,关心群众疾苦的点点滴滴。

第一次跟杨书记下乡,他就对我说:‚在我身边工作要苦得起、累得起。‛10多年里,我跟着杨书记,走遍了保山地区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一次,我随他去龙陵县木城乡调研,那个乡地处中缅边境,离保山差不多300公里,当时又不通公路,他带领我们绕道芒市,徒步前往木城。我的脚都磨起了泡,几次想停下来,看到杨书记一点休息的意思都没有,我也就不敢提休息的事,只能跟着他一直走下去。一路走,一路了解农民群众的困难和要求。花了四天时间,我们才到达乡政府,随后又徒步三天,跑遍了周围几个乡。根据这次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十几天后,杨书记主持召开会议,制定了改变边境贫困乡村面貌的实施方案。

杨书记担任保山地委书记时期,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农业,解决群众吃饭问题,是他花费心思最多的事情。‚我们是党的干部,如果老百姓饿肚子,我们就失职了。‛杨书记经常这样对我们说。

1977年,我跟随杨书记到龙陵县平达公社河尾村去考察农业生产情况,书记看到有个年轻人栽秧很不规范,就走上前去说:‚要想搞得饭吃,就要好好栽。‛看到忽然冒出一个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的陌生人对自己说三道四,小伙子很不高兴:‚你会栽你来栽给我看看,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杨书记二话不说,挽起裤脚,把鞋子一脱,跨进田里,接过秧苗就开始栽,几分钟就插出长长一溜秧来,而且栽得均匀整齐,周围群众一阵叫好,小伙子也佩服得低下了头。

杨书记说过:‚凡是农田建设上得快的单位,都有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领导上前线,亲自带着干,这是无声的命令,有效的指挥。‛当时,杨书记在保山县板桥公社、施甸县保场公社都有水稻样板田,在施甸县姚关公社、腾冲县明光公社都有包谷样板地。所谓样板田、样板地,就是他自己通过学习农业科学知识,或者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回来之后,亲自动手搞试验,摸索出经验后再向整个保山地区推广。在保场公社的样板田上,他采用‚三岔九垄‛式插秧,使亩产量提高了

三、四百斤,直到今天,当地群众还在采用杨书记摸索出的‚三岔九垄‛方法插秧。

1978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杨书记叫上我跟他一起去板桥,给技术员毕景亮等同志拜年,当时,毕景亮同志他们正在板桥搞‚京国92‛杂交水稻试验。杨书记给农业技术人员拜年,这不是第一次了,但毕景亮同志仍然非常激动,他拉着杨书记的手说:‚杨书记,您每次到外地出差,看到良种都要带回来,让我们搞试验,有点空就来跟我们一起插秧、除草、施肥、搞试验,大年三十还想得起来看我们,真是谢谢您了。‛杨书记笑呵呵地说:‚谢哪样谢?我要谢谢你们啊!你们的工作干好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解决了,保山的大事就解决了一半啦!‛通过多年的努力,保山坝、施甸坝的水稻单产历史性地跨越了500公斤大关,农科技术员都由衷赞叹:‚老书记真是咱们保山粮食生产的总农艺师!‛

杨书记下乡的时候,总是头戴竹叶帽、脚穿茅草鞋,一身泥巴一身土,深入到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劳动,他也因此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1978年至1981年,保山地区的水稻单产全省排名第一,从此有了‚滇西粮仓‛的美誉,其间,国家农业部专门在保山组织了农业生产示范现场会。大家都说,‚滇西粮仓‛是我们的‚草鞋书记‛带领全区人民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

在粮食丰产丰收后,杨书记又开始思考如何让农民群众生活得更好一些。他根据保山丰富的资源,带领群众大力发展茶叶、甘蔗和其它经济作物。

1980年10月,杨书记来到潞江坝的芒宽公社。他听说新光大队有个叫朱自祥的社员种植咖啡成了出名的‚冒尖户‛,曾经因为种植咖啡挨过批斗。杨书记跨进朱自祥的家园,摸着咖啡树对他说:‚你家6口人,光是咖啡这一项收入就差不多2000元,再加上其他经济收入,已经提前达到了小康水平啦!好啊,你这个典型我们要马上推广。‛看到杨书记放手让群众搞多种经营,有同志劝他,‚还是慢慢来,搞四平八稳的事不会吃亏,书记的位子才坐得稳。‛杨书记回答:‚群众思变,群众思富,我们还能再拖后腿吗?如果想什么吃亏、乌纱帽之类的事情,就决不是共产党的干部!‛

跟随杨书记工作,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来自农村,从来没有忘记是党把他从一个农民的儿子一步一步培养成为党的领导干部。他始终怀着一颗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善良心,这颗善良心使他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永远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1985年5月,我随杨书记到龙陵县出差,县委在食堂招待我们吃饭,饭后我去结账,县委书记说:‚这顿饭我请了。‛在我们返回保山途中,杨书记突然问:‚伙食费结了吗?‛我说:‚县委邱书记说他请‛。杨书记生气地喊:‚停车‛!他掏出30元钱递给我,叫我回去结账。我只好下了车,站在路边,好不容易拦了一辆车,回到龙陵,付了饭钱,又坐客车回到保山。我找到杨书记,向他报告伙食费已经结了,我说:‚伙食费结了6元5角,但来去两百多公里,车费就花了20多元,真不划算。‛杨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小段,账不能这样算!我们下乡,这里吃一顿,那里吃一顿,擦擦嘴巴就走,剩下的账谁去付?最后还不是摊到老百姓身上!‛

有一天中午,杨书记上街打算买点糖果带给母亲。称好糖果后,商店营业员却不给包装纸,杨书记只好伸手取下帽子,让营业员把糖果倒进了帽子里。返回机关后,他立即召集各处局委办领导开会。杨书记让大家‚先吃糖后开会‛,等大家轻松活跃地吃起糖来,他开口说话了:‚大家知道你们吃的糖是怎么带回来的吗?是装在帽子里带回来的,因为商店不提供包装纸。这不是个小问题,这些细节问题上不注意,会给人民群众造成很大的不便。为人民服务不是空喊口号,而要实实在在,落在为群众着想,改善服务质量上。‛

1985年,保山地委建盖办公大楼,看着第一层已经建起,想着不久就能搬进新大楼办公,大家都很高兴。这时,昌宁县金华乡发生水灾,杨书记带着人立即赶赴灾区,看到老百姓受灾情况特别严重,他非常难过。回到保山后,他指示办公大楼在建项目马上停工,把资金拿来救灾。当时,许多人都想不通,认为可以从其他地方调动资金,没有必要把正在建设的办公大楼停下来。有一位领导在他面前流露出这样的想法,他激动地说:‚如果眼看着人民群众在受苦,我们却安逸地坐在大楼里悠闲地办公,你不觉得有愧吗?‛

担任地委书记的时候,因为杨善洲同志大力发展农业,和老百姓一起种田种地,着力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群众感激他,就编了一首民谣:‚家乡有个小石匠,参加土改入了党,头戴竹叶帽,身穿中山装,穿起草鞋搞农业,开渠引水当龙王。一身泥一身汗,大官儿不当,当什么?当种田郎。‛

杨书记退休后,带领群众把荒山变成了林海。群众感激他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大恩大德,又编了一首民谣:‚家乡有个小石匠,当官退休福不享,栽树二十年,荒山披绿妆,造福子孙千万代,为民服务永不忘。活到老干到老,大富翁不当,当什么?当共产党!‛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当我听到这首新的民谣时,我的眼睛又一次湿润了。老百姓这朴素的心声,表达出的正是杨书记一辈子都没有改变过的公仆本色。

谢谢大家!

父亲这棵树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小学教师 杨惠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杨惠兰,是杨善洲的二女儿。

小时候,我一想起爸爸,就感到很委屈。记得上小学时,有一天,老师教给我一首好听的儿歌:‚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们是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回到家,我背诵给姐姐听,背着,背着,我们姐妹俩就哭了。

为什么哭呢?因为我们很少见到当时担任保山地委副书记的爸爸。我是3岁多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爸爸,妈妈让我叫‚爸爸‛,我却害怕得直往妈妈身后躲。

那时候我们还小,不懂事,不光是为我们姐妹哭,也为我们的妈妈哭。爸爸长年在外,妈妈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家里粮食不够吃,她就上山找来野菜充饥;我和妹妹没有钱上学,她就清晨上山摘野果,夜晚熬夜编粪箕、扎扫把,然后挑到街上去卖,一分一分地凑学费……后来,妈妈经常自豪地对我们三姐妹说:‚你们三个,是我像鸟妈妈给小鸟度食一样,一嘴一嘴度大的‛。

慢慢长大了,有人对我说:‚你爸是地委书记,靠着这棵大树,你们一家有享不完的福‛。其实我知道,爸爸这棵树,根本靠不上。不但靠不上,他还经常‚阻止‛好心人对妈妈和我们姐妹的帮助。那时候,我感到的不仅仅是委屈,甚至有些怨恨他。

1970年,我妈妈生我妹妹,家里缺粮,一家人靠野菜掺杂粮度日。有一天,乡民政干部经过我家,看到这种情况,就送来了30斤救济大米和30斤粮票。后来爸爸知道了,责怪我妈说:‚我是党的干部,我们不要沾公家的一点便宜,领导的家属决不能搞特殊!这大米和粮票要攒了还给公家!‛差不多过了半年,我妈妈硬是东拼西凑,才还清了这笔粮款。妈妈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公家归公家,个人归个人,我晓得他的性格,我可以少吃点,只是娃娃们饿着可怜啊……‛

1975年的雨季,家里的老屋一到下雨就漏得不行。我妈妈让人捎信给爸爸,让他凑点钱回家修整老屋。爸爸寄回了一封信和30元钱,他在信里说:‚我实在没钱,这一点,身边的工作人员可以作证。现将这30元钱寄回家,先买几个盆盆罐罐,哪里漏雨,就先接一下,实在不行就挪一下床铺,暂时躲避一下;眼下,比我们困难的群众还很多……‛

更让我们姐妹不能理解的是,爸爸担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时候,按当时的政策,妈妈和我们姐妹都可以 ‚农转非‛。爸爸身边的工作人员填好申请表后,向他报告,他却把申请表要了过去,转手把申请表锁进了抽屉里。一个地委书记,老伴和三个孩子竟然在老家当农民,说起来恐怕谁都不会相信,可我的爸爸就是这样做的。 我没能考上大学,想回施甸找点事情做。先是到茶厂做零工,后来又到小学代课。有一次,公安局招人,我去报考了,还特意给爸爸打了电话,请他打个招呼。可是录取名单出来了却没有我。原来爸爸根本没打招呼。当时我真是气坏了。后来,我和妹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学校,毕业后有了固定的工作,可我的大姐,仍然还在农村务农。

1988年,爸爸退休,上了大亮山,带领群众种树。为了方便他进城给林场办事,全家向熟人借了5万多元钱,在施甸县城附近盖了一间新房。房子盖起后,我妈妈和爸爸商量,让他凑点钱帮助儿女们还账。爸爸东找西搜,才拿出了9600元。后来,为了不拖累我们,爸爸硬是把刚刚盖起还没入住的新房给卖了。

也就是在爸爸退休上山种树之后,他和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多了,我听到老百姓对爸爸的感激和好评多了,这才渐渐理解了他。

爸爸去世后,在整理他的文稿时,我们读到了多年来埋藏在他心里的对家庭的歉疚:‚我出来工作,家庭是很困难的,家有老母亲、老伴儿,后来又有3个娃娃,就靠老伴儿在家养老供小,我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家庭……我对家庭欠债很多……我从地委书记的位臵上退下来,回到大亮山种树,除了想为家乡的群众做点实事,就是想离家近一点,每个月都争取回家看看。‛

林场建设逐渐走上正轨之后,爸爸仍然住在山上,但是他每个月的25号,都要到保山,参加老干部支部的组织生活。回山的时候,除了顺道给林场办一些事情,总是会回家住上一两天,第二个月的1号再上山。和爸爸相处时间多了,我渐渐走进了爸爸的内心世界。我这才知道,他担任地委领导的时候,工资并不低,但他用钱很‘散’,哪家没有粮食他出钱买,哪个生产队缺种子他出钱垫上……他把‘大家’当成了‘自家’,怎么可能有钱呢?关于当年不让妈妈和我们姐妹‚农转非‛的事情,在爸爸晚年,我曾经问过他。他说:‚当时,在我们地委机关,大多数局长、科长的家属都在农村,我这个‘班长’的家属怎么能够先转呢?‛

爸爸其实是个很有感情的人,无论是对群众,还是对自己的家人。 我读初二的时候,爸爸把我接到保山读书。在保山,每个月爸爸给我买好饭菜票,还给我6块钱的零花钱。有时候,他还会带我去看场电影。有一次,我发现自己的枕头下多了一把梳子,后来才得知是爸爸给我放的,细心的父亲知道女儿已经到了爱美的年龄。还有一次,学校收假,爸爸特意回施甸老家来接我,因为担心赶不上客车,爸爸带着我早上

四、五点钟就起来走小路。半路上,我听到狼叫声,非常害怕,他就紧紧拉着我的手,让我不要害怕。我结婚时,爸爸没有给我买过什么,后来我有了孩子,爸爸来看我,发现一家人的衣服乱七八糟地塞在一个大纸箱子里,就给了我100块钱,让我去做个衣柜。

90年春节过后不久,爸爸回家看过奶奶和妈妈,准备返回林场的时候,奶奶和妈妈起身送他,爸爸忽然注意到奶奶走路摇摇晃晃,他赶紧放下行装,扶奶奶坐下,马上去找医生。晚上,爸爸在奶奶的屋内搭了一张小床,整夜守在奶奶身边,陪奶奶说话,给奶奶端药递水。9天后,奶奶安详地离开人世,享年89岁。 在爸爸的内心深处,他觉得这一辈子,歉疚最多的,就是妈妈。1996年我妈妈因胆结石住院16天,2005年因肺气肿住院13天,两次住院,爸爸都从大亮山赶下来,一直守在妈妈身边。他每天都会早早地买好早点带给妈妈,守到夜里很晚才回去,每次吃饭,他都要亲自端到妈妈的床前。然而他生病了,却不要妈妈去看他,陪他。就在爸爸最后一次生病住院时,妈妈到医院去看望他。爸爸一看见妈妈就说:‚你怎么来了?你晕车,以后别来了,我不会有事的。‛妈妈说:‚我来看你一眼,你好了就回去。‛妈妈在医院守了爸爸三天,这三天,不管如何疼痛,爸爸都强忍着不出声,那是因为他不想让妈妈担心。

意识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爸爸在状态稍好的时候,反复向我们交代:‚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是你们的母亲。市里奖给我20万,我捐了10万给保山一中,6万给了林场,专门留了4万元给你们的母亲,你们要好好用,让你们的母亲安享晚年,她这一辈子不容易。‛弥留之际,他挣扎着叮嘱我们,要把一部分骨灰埋葬在老家的后山上,将来陪伴妈妈。

爸爸去世后,大姐找出了珍藏多年的爸爸买给她的白衬衫;我一遍遍抚摸着搬了几次家都舍不得扔掉的,爸爸给我100块钱做的那个衣柜;妹妹想起粗心的爸爸竟然会不止一次给她买卫生用品……我们知道,爸爸是很关心我们的,只是他太忙了,忙得顾不上太多地照顾我们。

对怀念父亲的人民群众来说,爸爸走了;对妈妈和我们姐妹来说,爸爸终于可以回家了,永远地回家了。如今,只要我想到爸爸,浮现在眼前的,就是矗立在他埋骨之地的那棵参天大树。爸爸就是那棵大树,他虽然没有弯下腰,把妈妈和我们姐妹护卫在怀抱里,但是他张开双臂,为老百姓遮风挡雨了一辈子。

谢谢大家!

一个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 云南省保山市电视台记者 蓝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保山电视台的记者蓝天。

2009年底,我接到台里的通知,拍摄一期关于杨善洲老书记的电视访谈节目。

此前,我多次采访过老书记,了解了很多老书记的先进事迹,在准备这期节目的时候,我又听到了一个又一个关于杨善洲老书记的故事:

上个世纪60年代,杨善洲同志担任改区设县的施甸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64年秋季,姚关公社遭受水灾,尚未收割的稻谷几乎全部被洪水冲走。眼看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来年要饿肚子了,群众焦急万分。一天,杨书记来到一个生产队查看灾情,提出了‚大春损失小春补‛。发现那里的群众不会用复合肥给麦种催芽。杨书记就叫人给他弄两挑大粪水来,又叫供销社职工抬上来一包普通过磷酸钙,然后卷起袖子对大家说:‚来来来,我整给你们瞧。‛他边说边用手把大粪水、牛屎、钙肥拌在一起,拌一会,感觉稀释度不够,又加入大粪水。再加入小麦种拌入粪中,拌好后再堆起来捂好。弄完后,他说:‚这是给麦种催芽的一种好办法,你们都看明白了吗?‛

杨书记亲自动手拌大粪,这个朴实的故事,我不止一次从不同的人那里听到过。我想,这只能说明,老书记一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留下了同样的故事。

1982年,土地承包工作完成以后,时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带着司机赵从德到施甸县了解情况。到了保场公社后,他对司机说:‚小赵,我要到处看一看,你等着我,如果到天黑不见我回来,你自己去找吃住。‛说完他就下了车,取出车后箱的大竹叶帽扣在头上,朝地委在保场的样板田走去。小赵守着车等到天黑,还是不见杨书记的身影,就把车开到施甸县城,在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小赵又开着车回到杨书记第一天下车的地方。眼看太阳偏西,又是一整天过去,还是不见杨书记。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电话不普及,没有传呼,更没有手机,小赵有些急了,找到了保场样板田,在那里遇到了一个老人,赶紧问他:‚大爹,你见着一个戴大竹叶帽,穿黄胶鞋的人吗?‛老人说:‚哦,是不是说话还带着姚关口音?‛小赵连忙说:‚他是地委书记啊!你见他去了哪里?‛老人说:‚唉,这么大的官啊,看不出来嘛!怪不得他问了我家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又打听了一些村里的情况,卷了支草烟就走了。‛

直到第三天,小赵才在木老元公社接着杨书记。在这三天里,杨书记究竟走了多少里崎岖山路,走访了多少户人家,了解了多少民生疾苦,掌握了多少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只有杨书记自己知道。

小车司机找地委书记的故事,是驾驶员赵从德亲口告诉我的。老书记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来,杨书记告诉我:‚走路最能深入群众。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和农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才真实。‛

1997年5月,老书记上大亮山种树已经10年了。有一天,他看到工人朱家兴托人交来的病假条,一问才知道,朱家兴得了肝硬化,大量腹水,住进了县医院。老书记连忙赶到医院看望,家里人说:‚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我们也没钱再去大医院治了,就准备后事吧‛。老书记一听,着急地说:‚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你们就不要操心钱的事,赶快把他转到大医院去抢救。‛朱家兴被及时送到市医院,老书记又特意找到了主治医生,说:‚我们这个工人够苦了,没享过一天福。你们要全力抢救,只要对病人有用,要什么药就尽快去调,医药费,我负责!‛经全力抢救,朱家兴终于脱离了危险。

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普通工人的故事,至今仍在林场职工中流传。2009年底,已经退休回家的朱家兴流着泪对我说:‚我的命是老书记救回来的。他自己生病的时候,舍不得花钱,输液都是去便宜的小诊所,可是为了我这样一个普通工人,他四处奔波,找来三万块钱,花在我身上,他一点不心疼。‛

当年,杨善洲老书记刚开始上山种树的时候,还有人嘀嘀咕咕,认为他就是想退休以后捞一把,几万亩森林成材后,他一年可以分红几万元。20年后,杨善洲老书记兑现承诺,把大亮山林场的管理权全部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他自己分文不取。县里决定奖励他10万元,他也坚决不要。举行移交仪式那天,我就在现场采访,如果说这也是一个故事,那是在我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的故事。

坦率地说,作为一个年龄比老书记小了50多岁,和他隔着两个时代的年轻人,我虽然对这些故事深信不疑,但我仍然不能理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出这样的事?

面对面采访老书记的那天,我心想,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多问他几个问题,让他多讲几个故事。可是没想到,他一见面就跟我说:我今天就讲四个问题,讲完了我就走,我就是造个林,没什么讲场!坐下后,没等我问他,就一二三四总共三分钟就倒背如流说完了植树造林的好处!看他着急要走,我赶紧提问:‚我听说您家里人借钱在施甸修了房子,你却没有钱还债,最后只好把新房子卖了。您辛辛苦苦几十年,还住在旧房子里,心里不委屈么?‛他脱口就说:‚老是说二三十年前的事情,你到我家去看看嘛!我们家现在宽得很!‛老书记的家我去过,三间瓦房加起来也就80多个平方米!我们去采访,摄像机都摆不开。我就反问他:‚那也不怎样,跟别人比,还是差得老远。‛他急了,大声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把自己的家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过着艰难的日子,那么,我们常说的‘为人民服务’,不就成了骗人的假话了吗?‛

访谈中,我问老书记:‚大亮山林场现在树木价值1亿元,完全成材后总价值将会达到3亿多元。您怎么就舍得捐给国家?‛他耐心地解释:‚这个问题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千万不要把这么大笔财富归到我一个人头上,大亮山从一开始就是国家的,我只是代表国家在植树造林,实在干不动了,就物归原主。‛

那天,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老书记,您种的树,还有10多年才能成材,那个时候您已经90多岁了,您怎么享受啊?‛我的话音刚落,他就毫不迟疑地说:‚你这个姑娘呀,怎么会这样说。我那个时候已经到火化场去了,咋个会得享受!别人享受了嘛!本来就是给别人享受,我享受不了有什么关系?我们的子孙后代得实惠了嘛!‛

他的回答把我这个年轻人给镇住了!我知道,他说出的,就是他一辈子做人做官的原则和信念:一切为了群众得实惠,人民的利益比天大!

访谈节目如期播出,老书记再一次感动了保山人民。就在人们的回忆、感动、议论中,老书记的故事还在延续。2010年8月20日,他住进了医院,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住院治疗期间,保山市委书记去看望他,问他还有什么事情需要组织上解决?老书记提了一个要求,摆榔乡尖山村的老百姓很难得洗一次澡,请市里安排5万元经费,为他们修一个洗澡塘。

杨善洲老书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我采访到的一个个小故事,到我面对面地跟他交谈,到我在他长眠的雪松下怀念他,答案在我的心里不断的修正,不断的清晰!

杨善洲老书记是一个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他贫穷,他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他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他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

杨善洲老书记60年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他用为民服务的思想、行动和成效,诠释了共产党员‚创先争优‛的永恒主题。他以他的品质、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永远都追随他,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

谢谢大家!

生命的承诺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党委副书记 吴连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施甸县姚关镇党委副书记吴连章。杨善洲老书记植树造林的大亮山,大部分位于我们姚关镇。我和老书记都出生在姚关这块土地上,是地地道道的老乡。小时候,我就听说过很多老书记亲民为民的故事。长大后,我长期在姚关镇工作,更是亲眼目睹了老书记发挥余热,造福家乡的壮举。

当初,老书记要到大亮山栽树,乡亲们都劝他,那地方风吹石头跑,栽树根本不可能。可老书记说:‚以前,乡亲们不止一次地来找我,让我多为家乡做一些贡献。保山有这么多县,我不能只顾你们啊,等我退下来,一定要为家乡办一两件实事。我承诺过,就一定要兑现!我已经想好了,种树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办林场种树就是我要为大家办的实事。过去大亮山不是没有树,而是被砍光了,造成了水土流失。现在只要我们有决心,就一定能把树种下去,而且一定能种活。‛

当时,大亮山周边十几个村寨缺树、缺水、缺粮、缺电、缺钱,村民的生活处于‚一人种三亩,三亩不够吃‛的困难境地。缺水的问题特别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马驮地运回来。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洗脚,最后还要浇菜、喂猪。村里哪一家遇上红白喜事,做客的人不仅要送礼,而且还要提上一桶水,挂在礼单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还要建一个‚水簿‛。当别人家请客的时候,不但要还礼,特别是要足额归还‚水账‛。

20多年来,老书记带领大家,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硬是把光秃秃的大亮山变成了望不到边的绿海。松树长高了,果树成林了,植被明显改善了,断水多年的溪谷又有了泉水。老书记还带领群众架起水管,将泉水引进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大亮山林场还承担着3个乡镇11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共计2.5万人的饮水供给任务和3万多亩甘蔗的灌溉任务。

乡亲们最真切地体会到老书记造林带来的好处,是在去年的大旱当中。2010年春夏,云南省大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长达半年的持续干旱使群众种不上地,喝不上水。但就在大亮山周边的村子,尽管也受到大旱,但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流着甘甜的泉水,水源地正是老书记杨善洲造林22年的大亮山林场。群众情不自禁地说:‚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真不知道这样的大旱我们怎么熬过。‛

在老书记的带动下,群众还走上了种树致富的道路。村民张洪发是有名的困难户,他跟老书记讲,想种点核桃树,可是他不会嫁接。老书记说,没关系,我来帮你嫁接。张洪发以为老书记是在开玩笑,因为那时候,老书记已经60多岁了。没想到,老书记真的爬上梯子,亲手为他家嫁接了10多棵核桃树,现在张洪发一家每年都有上万元的收入,这些核桃树成了他的‚养老树‛!

老书记在创办林场的同时,还想方设法为周边的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首先是修路。雷打树村委会的8个自然村土质肥沃,盛产生态蔬菜,青菜、萝卜、卷心菜等都是出了名的,但长久以来,由于交通不便,只能靠人挑马驮走几十里山路去出售,运不出去的蔬菜只能烂在地里!老书记跑省上、跑市里,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又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路需要一笔勘测费,为了节省这笔开支,他买来水准仪自己勘测。老书记年轻时做过石匠,对砌路非常在行,他带着錾子和手锤,和大家一起选石头,一起砌石头路,一干就是一整天。有时,大家去吃午饭了,他还在埋头选石头。18公里弹石路,就在老书记的带领下,朝着大亮山的边边角角延伸。如今的雷打树村,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十多倍,到2010年底,拥有汽车的农户已经有十多户,有摩托车的农户接近30户,群众还在林场技术员的指导下,改生猪放养为圈养,创出了‚雷打树‛品牌火腿,全村每年出售火腿1万多公斤,仅此一项,村民收入就达30多万元。 通电,也是老百姓多年的希望。芭蕉林村是一个彝族聚居的山村,听说老书记在山上建起了林场,村长跑来找老书记反映说,村里不通电,群众碾米磨面要到10多公里外的酒房乡,往返一次要花三天时间。他还给老书记说了一个‚笑话‛:有个村民赶街的时候,看到街上的店铺里都挂着电灯,就花一块钱买了个电灯泡,拿回家用绳子挂起来,以为灯泡挂起来,自己就会亮,他不知道要拉上线,通上电,灯泡才会亮起来。听了这个故事,老书记心里难受极了。经过反复考虑,他坚定地吐出了两个字:‚架电!‛

说干就干,老书记亲自带人到保山买来电线和设备,又和大家一起拉电杆,勘察线路,架杆拉线,几个月后,电架通了,芭蕉林村成了大亮山方圆几十里第一个通上电的村子,那个村民从街上买回来的灯泡终于亮起来了!电接通的那天,兴奋的村民们自发筹钱宰了一只羊,敲锣打鼓地送到了林场。那天晚上,林场职工和村民们联欢,到处都是欢乐的笑声,村民们笑啊、乐啊、跳啊,感谢老书记给他们送来了光明。那个以为电灯泡挂起来自己就会亮的村民,高兴得喝醉了。

大亮山林场的发展,更是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摆田村绿厂子村民小组原先是一个很穷的地方,老书记就把林场间伐剩余物交由村里去卖,用卖的钱买来了电线和电杆为村子接通了电,村民们从电视上学到了很多科技知识,并运用到玉米、水稻、烤烟、茶叶生产上,从此,家家修新房,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如今的大亮山,80多个大山头,180个小山头全都被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整个施甸县的森林覆盖率,也从1988年的17.1%,上升到了2009年的44.8%。大亮山周围的村已没有一处荒山!树木长大了,大亮山也变绿了。原先山上没有水,吃水要到山下挑,现在几十条小溪常年流水不断;原先满山连一只兔子都找不到,现在多年不见的野猪、豹子、凤头鸟等野生动物又出现了;原先山上没有林子的时候,每年都要发洪水,大水冲毁农田,毁坏房屋,现在树长大了,不仅洪水没有了,连大风也不见了。各种野生菌也多起来了,老百姓靠采摘野生菌,每年能有一大笔收入。周边群众发展‚林下产业‛,‚爱山护山‛的良好习惯正在形成,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丰收‛。22年来,林区群众人均所得粮食从原来的100公斤,提高到500多公斤。2006年,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间伐的林材。到现在,林场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我曾经问过老书记:‚您这么大年纪了,还这样辛苦,到底图个啥?‛老书记反问我:‚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口袋里有钱花了,小伙子不打光棍了,小孩子也有学上了,你看着不高兴吗?我图的就是这个!‛

2010年8月老书记住院治疗,每天都有群众自发地到医院看望他。中秋节那天,

四、五十个姚关老家的农民,专门从100多公里外赶到保山,带着家乡的土特产和亲手做的月饼送给老书记。那天去看望他的人真多,60公里外施甸县的群众来了,40公里外潞江坝的老百姓来了,保山城里的亲朋好友也来了,为了不影响治疗,医院只允许派几个代表进去,可其他人却一直围在病房外,久久不愿走开,期盼老书记早日康复。

大家的祝愿没有能够留住老书记,他离开了我们。但大亮山的人民群众将永远不会忘记:杨善洲,这个老共产党员对家乡人民许下的承诺,已经用他晚年22个春秋的艰苦奋斗,兑现给了父老乡亲。

谢谢大家!

青山作证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大亮山林场原场长 自学洪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自学洪,是施甸县大亮山林场的原场长。

1988年3月1号,县里通知我到林业局报到。林业局的领导说:‚杨善洲老书记退休了,省里安排他到昆明休息,但是杨书记婉言谢绝了,他要回我们老家施甸种树。现在抽调你们17个同志,和老书记一起上山筹办大亮山林场。‛从那时起,我就和老书记在一起,工作和生活了22年。

我清楚地记得,1988年3月8日,老书记带着我们,雇了18匹马,驮着帐蓬、工具、粮食、锅碗瓢盆,登上了‚半年雨水半年霜‛的大亮山,开始了他22年的造林生涯。在张家大坪子,他把群众代表找来,召开现场大会,宣布成立‚施甸县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在大会上,老书记说:‚办大亮山林场,是我多年的愿望,过去我当地委书记,没时间来种树,现在,我退休了,有时间了,我就和大家一道上山种树,绿化我们的家园。‛

那天晚上,我们搭起帐蓬,挤在里面休息。当天夜里,大亮山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半夜,突然‚呼呼‛地刮起了狂风,一下子就把帐蓬掀翻了。我们赶紧跳起来,这时,狂风裹着黄沙,吹得我们眼睛睁不开,脚也站不稳,远处还传来‚嗷嗷‛的野狗嚎叫声。等我们安顿下来,天就亮了,炊事员准备做早饭,这才发现锅不见了,我们四处寻找,终于在山谷里找到了被风吹跑的锅,锅里全是沙子。面对恶劣的环境,大家七嘴八舌。老书记坚定地说:‚等到山绿了,风沙就会越来越小。栽下一棵树,山就会绿一小块,栽下几棵树,就会绿一片。我就不信这山绿不起来。‛

老书记带领我们一边想办法改善生活条件,一边进行植树造林规划。他领着我们钻山沟、爬山坡,鞋子磨破了,裤脚撕烂了,脚底磨起了血泡,腿上又被旱蚂蝗咬得血迹斑斑。老书记不退缩,我们也不敢叫苦叫累。他带着我们走了整整12天,走遍了具备造林条件的每一个山头。

摸清情况后,老书记决定当年造林1万亩,建设苗圃100亩。当时,我们都有些担心,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吃的也成问题,人手也不够,更重要的是没有树苗,造林1万亩的计划恐怕完不成。老书记看出了我们的担忧,就说:‚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完成。‛

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老书记四处奔波采购苗木。有一次,老书记打听到龙陵县有树苗,就急急忙忙地带人赶到了那里,可是树苗已经卖完了;打听到昌宁县可能有,他马上又赶到昌宁,树苗买好后,天色已晚,他又连夜赶回了施甸,这一趟来回有300多公里。我们以为老书记太累了,会在施甸县城休息一晚,第二天才会上山。没想到他竟然赶着马帮,连夜把树苗驮运上山。当他们把树苗驮到大亮山时,已经是凌晨三点多钟了,林场职工看到满身泥水的老书记,都惊呆了。老书记却轻松地对大家说:‚天亮就可以栽树了,这树苗多耽搁一天,就会影响成活率。‛

为解决苗木紧缺的问题,老书记又想到捡果核育苗的办法。每次回到城里,老书记就到大街小巷甚至垃圾堆里去捡别人扔掉的果核。开始是他一个人去捡,后来我们也跟他一起去捡。有一次,在街上捡果核的时候,老书记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上,小伙子大发脾气,我赶紧把小伙子拉到一边,告诉他,这位老人以前是保山地委书记!小伙子大吃一惊,他怎么都想不到这个毫不起眼的老人还当过那么大的官,会做这样的事,他赶紧向老书记道歉。老书记只是摆摆手,又低下头继续捡。一次,他当年的一个部下劝他:‚老书记,你不要捡了,多不光彩啊!‛老书记微笑着说:‚我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苗种了,有什么不光彩的?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无论做什么事,老书记都抢在最前面。他每天都带着他的蓑衣、竹叶帽、砍刀、收音机、嫁接工具和常备药品等‚六件宝‛,跟大家一起去挖坑种树,十个指头都磨破了,缠满了白胶布。我看着心疼,他却对我说:‚年轻人,学着点!如果手被弄伤了,只要裹上胶布,这样使锄头、挥大刀就不会震着伤口,手就不会流血了……‛到了年底,我们造林1.2万亩,超额完成计划2000多亩。

除了种树,老书记又带领大家种茶。种下的茶苗长势喜人,但不久却发生了一场严重的鼠患,老鼠把将近400亩的茶苗啃死了,职工们非常心疼。老书记鼓励大家说:‚茶苗毁了可以重新种,人的精神不能垮。‛然而鼠害在短时间内无法根治,看到大家泄气的样子,老书记说,种不成茶叶,我们就种松树。然而,华山松种下去之后,又被一种叫做‚飞机草‛的野草侵害。‚飞机草‛和小树苗争夺养分,很快就能把小树苗困死。这一次,受灾面积达到了5000亩。面对大家失望的样子,老书记说,你们看,只要小树苗长到50公分以上,根深了,叶壮了,飞机草就抢不过树苗了。我们种下十棵树,哪怕只能活一棵,也是一个胜利。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今年活一棵,明年活一棵,后年又活一棵,总有一天,我们会让大亮山都长满大树。

1999年11月,老书记在给树木修枝时,踩着青苔,不幸滑倒,左腿摔成粉碎性骨折。几天后,我去医院看望时,他迫不急待地问:‚小自,快给我讲讲山里的情况。‛我讲完林场的情况后,他拉着我的手,难过地说:‚唉,我恐怕再也上不了山了。‛半年后,老书记出院了,又回到了他热爱的大亮山,只是手里比以前多了一根拐杖。

经过20多年的奋斗,林场如今已人工造林5.6万亩,有的树直径已经达到了40公分,建起了茶园700多亩。当年老书记带着我们捡来的果核,已经长成了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那300多亩果园,桃子、李子、桂园、芒果,硕果累累,香飘十里,成了大亮山林场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22年来,正是因为有老书记带着我们干,我们才能克服一个个困难,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步步挺过来,把光秃秃的大亮山变成今天的几万亩林海!

2010年8月,老书记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我闻讯立即上山采了两个松果和两个木瓜,赶到医院去看他。老书记不停地抚摸着从大亮山采来的松果和木瓜,对我说:‚我一定要活下去,我还要回到大亮山上去种树!‛

坐在病房里,看着一天比一天虚弱的老书记,我想起老书记的身体一直都不好。大亮山常年雨雾,非常潮湿,老书记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和支气管炎。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听到他的咳嗽声。他还患有严重的哮喘,为了不让大家担心,他一直瞒着大家,实在忍不住时,就偷偷地吃几片药。好几次,被我无意中发现,他拍拍我的肩膀说:‚小自,你要为我保密。‛当时我听他的话,真的为他保了密,现在看着病床上的老书记,我真后悔没有早一点把他的病情报告组织,或者告诉他的孩子,让他早一点下山休息、疗养。

我陪着老书记度过了他最后的50多个日子。临终前,老书记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交代:‚你们一定要继续种树,一定要管好林子;一定要把林场的收益按比例分给群众,不能让群众吃亏。‛

2010年10月10日下午三时零八分,老书记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我们为他擦净了身体,穿好衣服,把一面鲜红的党旗覆盖到他身上时,我禁不住老泪纵横。

老书记曾经对我说过:‚等我死后,就把我的骨灰埋在雪松下。你们想我了,就到树下来坐一坐。‛按照老书记生前的愿望,我把他的一部分骨灰带回了大亮山,安葬在当年他带领我们上山,第一次召集群众开会的张家大坪子。

青山可以作证,老书记已经化做了大亮山上的一棵青松,永远站在山顶,凝视着家乡的山山水水,守望着大亮山下的父老乡亲!

谢谢大家!

第6篇:名医师范先进事迹宣讲报告

以人为本 尊重生命 爱岗敬业 救死扶伤

**州藏医院院长 仁青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州藏医院的副主任藏医师仁青,1986年参加工作,现任**州藏医院院长、青海省藏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藏医药》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今天,我要给大家宣讲的题目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爱岗敬业、救死扶伤》。

白衣天使,多么美妙、动人的称呼!几十年前我一踏进校门,老师不只一次对我们说:若你选择了医学这个高尚的学科,就意味着你选择了终生不断学习,若你选择了医生这个光荣而圣神的职业,就意味着你终生选择了治病救人,付出和艰辛将伴随你一生。而今老师的教诲仍不时莹绕耳边!作为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工作平凡而单调,天天与病人打交道,面对的总是忧郁、痛苦的面容,常年几乎无节假日,超负荷工作,有时也会产生厌烦情绪,但看到病人一个个转危为安,一个个由痛苦之情变为灿烂笑容,听到病人及家属的一声声道谢,所有烦恼及疲劳均化为乌有,心中不由产生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与自豪感。

一、敬业奉献,不计名利

医者父母心,这是我人生座佑铭。视病人如亲人,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把为病人解除病痛作为一种快乐!记得2013年2月26日,是一个风雪交加、寒气袭人的夜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我,一名来自**县甘子河乡尕海村60多岁的藏族老大爷气喘吁吁地说:仁青大夫,快去看看我的儿子,他快不行了。我马上将老大爷让进家,边穿衣服边询问病情病史,准备好药品和诊疗器械,冒着严寒向甘子河乡方向奔去,大概用了4个多小时才到了病人家。到病人家门口时,我的手脚都冻僵了,顾不上喝口水,马上给病人进行检查,被诊断为急性胆囊炎。经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之后,患者病情趋于平稳。**州**县67岁的才保老阿妈患了一种顽疾,头、肩、背、腰、腿感到疼痛难忍,浑身无力,而且越来越严重,致使她无法行走,这给她的生活起居带来了诸多不便。经过我先后4次诊疗,才保老阿妈的病情大为好转,走路不拄拐杖,上楼也不需要人扶了,她对自己的病情和生活充满了信心。****区的德吉因患陈旧性结肠炎、结肠溃疡,感到肚子疼痛难忍,每天入厕十多次,病痛的折磨让她一度失去求医的信心。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看到了我为很多患者解除病痛折磨的医疗信息后,她不远千里专程来到我们医院就治,我为她开了两个月疗程的藏药,服用这些药后她的病情大为好转。后经针灸、热衍、放血等疗法,加之饮食控制,大半年下来,她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在想吃什么都不用忌口,人也胖了,精神乐观,生活自如了。为了感谢我,她将自己出生不久的女儿起名卓玛,表达她一家对我的谢意。青海省**县一位64岁的卓玛措老阿妈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瘫痪在床5年,疼痛和僵硬的双手连饭都送不到嘴里,自己洗梳不了头发,就把头发剃光了。2014年8月9日,卓玛措老阿妈再次来州藏医院复查时,她完全像个正常人一样,看不出曾经受过如此大的病痛折磨。卓玛措老阿妈一进医院的门就向我磕头致谢,我马上上前将卓玛措老阿妈扶起来,我对她说千万使不得,看到您现在恢复得这么好,我也高兴啊!。卓玛措老人感激涕零,翘起大拇指说:我们来这里人生地不熟,你给我们找低价住处,还减免治疗费,现在我的病好了,是你和你们医院救了我,你真是个大好人啊,我为您天天诵经保佑您。

从事医疗工作三十多年来,经我诊治、抢救成功的病人不计其数,拒收红包、拒绝请吃饭记不清有多少次。我也和许多患者结成了好朋友,患者把我当作亲人,经常打电话问候我身体、生活、工作情况。病人或家属写信感谢我,为我送锦旗,甚至不止一次的登门致谢。每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时我诚恳地对患者家属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我们从事这项工作,国家已给了我们工资,我们的纪律、良心、职业道德都不允许我们接受额外的馈赠,这些钱还是用来给病人调养身体吧!病人和家属非常感动,连连称谢。

二、关爱群众,一心为民 我是一个从草原牧区走出的医生,我深知老百姓的艰辛,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患者受疾病折磨的痛苦表情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30多年的工作中,我始终铭记着人民群众的疾苦,不让老百姓多花一分钱。始终恪守这样的信念:医院的功能就是尊重病人,想方设法为病人看好病,做好服务,凡事都替病人着想,从不开大处方和不必要的检查。能在门诊完成的检查治疗,就不留病人住院;能一次解决问题的,决不让病人跑两次,尽可能地替病人节省医疗费用。一次,一位患者到药房划价后拿着处方回到诊室,怀疑地问:仁青医生,你只给我开了5元钱的药,可以治好病吗?不会搞错吧?我微笑着解释说:没错,这些药足以治好病了。病人半信半疑,按医嘱服用了这些药。一周后再来复诊时,她高兴地给我说,现在她的病好多了。三十多年来,许多五保户、无畜户、困难户这样的特困患者在我的医院得到了免费诊疗,并且他们的医药费一律半价收取。我不但为患者解除身体上的疾病,还注重治疗因疾病而造成的心灵创伤。我总是主动热情地与患者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和鼓励他们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我对每一个病人都关怀备至,病人的每一变化,每一个表情我都了如指掌。一天,**县哈勒景乡永丰村一位患乙性肝炎的患者四处求医无果后,在家人的劝说下来我院治疗。经我检查发现该患者出现轻度浮水等病状,病情较重,诊断为早期肝硬化。因病情较重,该病人一度失去了继续治疗的欲望,情绪非常低落。在我与病人亲切交谈耐心启发下,病人的心理困惑终于解开了。三年来该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如今恢复健康,重返正常生活。

这样平凡的事例,几乎天天相伴,近几年来,由于我院的知名度不断得到提升,除了省内的患者外,许多还有来自北京、**、河南、四川、**、**等全国各地的患者也慕名而来。先后已为40余万名患者解除了病痛。听到病人一声声道谢,看到病人赠送的一面面锦旗,感觉自己的劳累、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呢。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以物质馈赠的,而医生这种救死扶伤的职业,馈赠给人们的是重新获得生命的机会。我一生都为之感到自豪和无尚光荣。

三、不断学习,提高医技

作一名技术精湛的医生,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为了这个目标,从毕业之初走上临床工作第一天起,我就为自己定下原则:虚心向上级医生及同事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于是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成了医院的学科带头人,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5篇,亲自主持和参与了**州藏医院自主研制开发的五味甘露风湿膏、消痛贴、足浴粉、油敷等多项藏医药科研项目,认真研读《藏医四部医典》《藏医外治法集粹》《化验相关知识》等书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三十多年来,无一例医疗事故发生,受到同行和患者的广泛好评,受到了患者的信赖。

四、重视医院建设,改善群众就医环境

作为院长,我狠抓医院管理,以制度约束人,以规章管理人,积极改善医院环境,为患者营造既温馨又舒适的就医环境,在全院开展无微笑不说话,无称呼不开口的服务竞赛活动,赢得病人及其家属的好口碑。抓好医院团队建设,带领全院职工走专科发展之路,抓好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并尽量抽时间开展高血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血脂症、糖尿病义诊及知识讲座,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由于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少,门诊、病房工作量大,十几年来,我天天超负荷工作。许多病人来自很远的地方,大部分都在两、三千公里的路程,为不耽误他们的治疗时间,中午只休息半小时,下午下班时间加班加点完成一天的治疗工作后才回家。有时候因工作需要,参加会议后耽误的病人,利用星期

六、星期天不休息完成治疗。每天第一个到单位,最后一个离开,坚持每**诊坐诊,还经常性抽出宝贵的时间,到偏远农牧区下乡义诊,没有休过一次完整的假期,没有一次因私事旷工、不上班。因长期高强度工作,现在经常出现头晕、面色发紫、双手发麻、失眠等症状,患上了高血压、冠心病、腰椎增生症等疾病,劳累成疾。去年两次因劳累晕倒在就诊室,坚持边吸氧,边上班。通过努力医院发展蒸蒸日上,全院职工和谐相处,病人满意率、床位使用率不断提升。**州藏医院达到了二级甲等藏医院的标准,并在**州藏医院增挂了**县藏医院、**州夏格尔慈善医院、**州夏格尔藏医药研究所等。本人也多次受到了上级部门和领导的肯定和表彰,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个人、全国人民的好医生、全国白求恩奖状获得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青海省劳动模范、青海省先进工作者、青海省名医示范、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青海省名医、**州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

社会的发展进步,给我们医疗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对此有深刻的认识,我工作成绩的取得,与党和政府的领导是分不开的,与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分不开的,与全院职工努力是分不开的,多为国家出点力,多为群众办点实事是我应尽的义务。我力所能及地做了一些工作,党和政府给于了很高的评价和荣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荣誉作为压力和动力,尽心竭力,弘扬老一辈医务工作者良好的医德医风,爱岗敬业,救死扶伤,虚心学习,提高医术,立志做一名医德医风高尚的人,献身于我所热爱的藏医药事业。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shiyongwen/84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