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社区工作总结】

篇: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

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王xx,男,汉族,xx省xx市xx县人,1953年7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6月退伍转业到xx市公安局工作。XX年7月退休后,他不远千里到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义务扶贫,担任名誉村主任。XX年2月23日,他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不幸去世,倒在脱贫攻坚线。王xx同志是“两学一做”的忠实践行者,是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是脱贫攻坚的突出功臣。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生动诠释了当代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深刻内涵,充分展示了新时期退伍军人、退休党员干部的时代风采。生前,他是常德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曾获“中国助人为乐好人”“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常德市优秀共产党员”“感动湖南人物”“常德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常德十大新闻人物”“感动常德十大人物”等荣誉。

赤子丹心铸党魂

“如果入党是一种信仰的话,那么,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比共产党更值得信仰的信仰”,王xx同志生前在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

他把信仰当作精神支柱、生命支撑。从军中保家卫国的精忠士官,到警营热血义胆的治安卫士,再到背井离乡真情扶贫的退休干部,人生每一步,他都信念如铁。正因为这份信仰,所以他冲锋在前,一贯优秀。1969年,他应征入伍,从普通战士一步步成长为甘肃省军区司令部训练处参谋,一身戎装、满怀理想,在部队入团、入党,从士兵到干部,屡立战功,年年都有表彰记录。1981年,他转业到xx市公安局工作,尽职尽责当一名人民的守护者,同事说他是“拼命三郎”,在抓捕犯罪分子的行动中,曾被掰断8根手指也不肯放手。翻开他的履历,优秀事迹栏上的记录让人动容:1986年2月到12月的十个月时间里,参与破获刑事案件49起,抓获罪犯42名,驱车往返9000余公里,加班900余小时。他的妻子孙景华嗔怪他,说他一股傻劲,搞事一根筋,他却笑嘻嘻地说,你就不能换一个好听的词儿吗,这叫信仰。正因为这份信仰,即使他一度蒙冤,也对党绝对忠诚,从未怀疑组织怀疑党,始终坚信组织会证明他的清白。XX年10月,他恢复工作后,做的件事就是找到组织缴纳党费。妻子孙景华说,“他把共产党员的信仰和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即使曾经陷入人生低谷,也从不抱怨,从来都不曾动摇过他的信仰”。正因为这份信仰,他退休不褪色。XX年,他退休后来到薛家村义务扶贫,无怨无悔,脑里想的、心里装的、付诸行动的,除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其他一丝杂念。正如他的战友徐书真说的那样,“我觉得王xx同志真的是把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渗到骨髓里面去了,真正是脚踏实地在做实事,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个纯粹的人”。

他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XX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退休在家的王xx对妻子说,“自己再也耽搁不起了,得抓紧时间好好做点事,为党和国家做点事”。之后,他像英勇的战士寻找战场一样,先后到云贵川湘等地考察贫困村,一心想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地处湘鄂边界高山腹地,条件艰苦、群众很穷、发展落后,正“合”他的心意。他毅然决然驻扎下来,真正俯下身去,一身泥水开山砸石,肩挑背扛磨破皮肉,一干就是四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不仅不要分文报酬,还将自己全部的积蓄投入扶贫。扶贫难度太大,连他的老友曾德美也劝他,不要再在村里干下去了,群众有困难,捐点钱就算了。但他说,“我绝不当逃兵”。在他看来,帮助山区老百姓脱贫,就是党交给他的神圣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就像一名战士一样冲锋陷阵,百折不挠、毫不畏惧、从不退缩。他说,薛家村山好水好人好,就是经济条件不好,一定要改变它。他不仅自己驻村义务扶贫,还广泛发动老战友参与山区扶贫。他倡导成立了“薛家村与民共富军人团队”,140余名志同道合的退伍军人加入到团队中来,组成了一支召之即来、出钱出力的义务扶贫铁军。他和他的团队许下誓言:“戎装戍边,卫国保家,解甲归田,富民强邦,精忠报国,作共和国的忠臣”。经常有人问他,你吃自己的饭、花自己的钱、办群众的事,你图什么?他总是回答:“因

为我们是有信仰的共产党人,我们是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军人,我们应该在党和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他不忘历史,自觉爱党、护党,传承红色精神。薛家村六塔山,八十六年前悲壮的一幕在老百姓中口口相传:1931年9月,贺龙领导的工农红军第四军独立团二营被敌保安团偷袭,为掩护部队突围,红四军一个连与敌人战斗,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退至薛家村六塔山绝壁顶上,68人舍身跳崖,壮烈牺牲。当年乡亲们在六塔山谷底找到红军战士遗体,偷偷掩埋在了村里的5个地方。王xx在听闻这个悲壮的故事后,被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深深震撼,强烈的党性意识和铁血的军人情怀促使他“一定要请烈士回家”,他毫不犹豫拿出积蓄筹建六塔山烈士陵园,将烈士遗骨集中安葬于此,教育后人不忘红色革命历史。陵园取名“山河圆”,正面书写着“祖国不会忘记”六个大字,喻意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些为保卫祖国大好河山而牺牲的革命先烈。XX年3月31日,“让烈士回家”公祭活动隆重举行。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祭拜英烈。68具装着烈士遗骨的棺木,上面覆盖乡亲们亲手绣制的五星红旗。他俯身抚遍每一个烈士的墓碑,告慰先烈,“祖国没有忘记你们,乡亲们没有忘记你们”。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没有想到的是,几年以后王xx同志不幸去世,红军崖下,一个老兵的忠魂与地下的英雄相聚,他的骨灰就安葬在亲手修建的“山河圆”陵园,成为了第“69名”烈士,成为了后人景仰的又一座丰碑。

千里扶贫写风华

“我来这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哪一个人富起来,是让一个村子、一个集体都富起来,并且一个都不能少”。在王xx参加的次全村党员大会上,他铿锵有力地说出了这段话。薛家村过去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全村共有68个贫困户、217人,村里山高路陡、土地贫瘠,村民收入主要来自传统种植业和外出务工,没有支撑的致富产业,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XX元。

“薛家村要脱贫,改善基础设施是关键”,这是王xx跑遍全村的沟沟坎坎、山山水水后感受最深刻的。在与村民的交谈中,听到乡亲们反映最多的还是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的问题,修路、建桥、改水就成了他认定要做的“头等大事”。4年时间里,他和他的团队多方筹款捐物,拓宽村道10多公里,架设桥梁6座,铺设输水管道5000多米,修建山道5公里,把道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当他看到村里安家片的孩子们上学要打赤脚趟水过河,每逢4月由于大水漫灌茶叶运不出去而腐烂变质,王xx下定决心要在安家片修建两座桥,他常说“安家片安家片,有桥才能真安家啊”。村民白梅芳对他修桥时的“疯劲”记忆犹新,“他卷起铺盖,在俺家里一住就是20天,起早摸黑,真的是没日没夜啊”。村

民们都被他的执着深深感动,纷纷义务出工出料,座石桥仅用20天就修建完成,看到孩子们再也不用打赤脚过河上学,乡亲们再也不愁茶叶运不出去了,王xx黝黑的脸庞露出了幸福的微笑。6组水质含磷量超标,村民饮水全靠老天下雨。以前村支“两委”也寻找过水源,不是太远,就是水质不好。王xx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好的水源。村主任贺顺勇含着眼泪哽咽地说,“当时,名誉村长带着我们12个平均年龄达64岁的村民,不知翻过了多少座山、越过了多少道岭,好不容易在六塔山的半山腰找到一处山泉,把水引到村民家中。如今,村民喝上了安全水,眼见村里的贫困户只剩5户就要脱贫了,在这节骨眼上,他怎么就狠心离我们而去了”。

薛家村基础设施有了改善,他又把目光盯向了产业发展。薛家村有种茶的传统,但茶叶仅靠原始加工,茶农收入不高。为了增加村民收入,王xx四处奔波,请来专家“把脉”,建议生态除虫,将四季采摘改为一季采摘。刚开始,大多数村民接受不了,觉得收成减少了不划算。后来,他找到私下与他关系较好的党员曾德平,要其拿出3亩茶园试种。有一次,曾德平还向他发牢骚说,“不打农药,自己拿着个扫帚一遍遍清扫着茶叶虫子,被别人笑话像个‘傻子’”。王xx就给曾德平鼓劲,“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更何况你是党员,你不带头谁带头”。次年,曾德平的茶园每亩收成增加了4500元。看到曾德平种茶致富,村民们打消了思想顾虑,都纷纷跟着王xx科学种茶。他顺势成立薛家村共同富裕合作社和茶叶专业合作社,与湖南一所高校的茶叶专家团队合作成立了湖南五行缘农业科技公司,注册了“名誉村长”茶叶商标,将专家的研究成果“素茶点系列”“功能茶系列”“精制茶系列”推向市场,让茶园真正成了村民们的“绿色银行”。村民覃事群在他去世后哭道,“山坡上的绿茶发出了新芽,你还没有来得及尝一尝。当年你悄悄地来,现在静静地走,我们心里过不去啊”。除了发展茶叶产业,王xx还注重挖掘村里的其他优势资源,提出了《关于薛家村建设生态旅游村和红色旅游村的构想》,和他的团队建立了红色旅游基地,成功引进了投资XX万元的休闲度假村旅游项目。今后,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薛家村又打通了一条致富增收的好门路。

生活上的贫穷于精神上的贫瘠。王xx深刻感受到:拔掉薛家村的穷根,首先要激发精气神,改变村民的陈规陋习。他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带领村民转变观念、移风易俗,把殡葬改革作为要啃的块“硬骨头”。他倡导生态殡葬,扩建薛家村公墓,号召乡亲们迁坟移墓,死后不葬于田间地头,不放鞭炮不烧纸钱,不办酒席不收礼金。XX年4月,村里50岁的特困村民申大红因病去世,家里80岁的老母亲没有钱为他办丧事,村里也没人来为其抬棺送行。“申大红生下来就与你们是邻居,怎么能因为没有钱就不帮忙安葬他呢”。

在村委会,王xx情绪激动地说:“就是背,我也要把他背到山河圆,但是安葬他之后,我头也不回就离开村子,这样没有感情只认钱的地方,我呆不住”。后来,村里广播通知要求党员前来送葬。全村只有37名党员,但前来义务帮忙的却达到130多人,简朴而隆重地送完了申大红的最后一程。一个身患肝癌的战友得知他倡导新风不顺利,弥留之际再三嘱咐爱人,死后将他葬在“山河圆”公墓,他要看到王xx把乡亲们带上致富路。一些乡亲听说后泪流满面,纷纷迁祖坟、葬公墓,全村71座坟墓仅用19天就全部完成迁移。他开办新型农民培训班,开展“我看是非我看美”活动,广泛传播文明新风,大力弘扬社会正气,乡风文明已深植于村民心中。在王xx下葬那天,几千人带来各种祭品,但人们下山以后,“山河圆”公墓却干干净净,一点垃圾都没有,让人震撼不已。村民王先鹏深有感触地说,“王村长带领老百姓发家致富、修路修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他让我们凝聚力得到增强,思想也得到彻底改变。以前凡事‘向钱看’,现在我们更多是向前看,感觉有奔头”。

王xx在薛家村的这几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了4000多元。村里成功摘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XX年获评“全省文明村”,成为石门县首个红色旅游村。村支部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明显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不拔穷根誓不罢休”的精神深深地镌刻在村民心中。

春风化雨润民心

“我在村里有一个家,百年之后,还请乡亲们多照顾,在六塔山再安一个永久的家”。这是王xx知道“村民们老担心他会走,怕他受不了扶贫的苦与累,怕他思恋自己的家乡”后,说的一番风趣话。其实,四年前王xx来到薛家村,提出要驻村义务扶贫。乡亲们听了,都不相信,甚至还有人以为来了“骗子”,认为他呆不了多久,肯定会打道回府。然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四年来,他用真干实干的精神赢得了群众信任。面对村民的怀疑,他并没有灰心与辩解,只是不动声色地在村里忙活开了。修建烈士陵园没有钱,他就自掏腰包;安家片没有桥,他就亲自学习设计图纸,搬砖打水泥;劈山炸石修路有危险,他就带头签订生死状打消村民顾虑……随着他给村里干的事越来越多,什么报酬也不拿,还老往里垫钱,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越来越多的人被感动。“俺们在村里这么久了,就没看到过有这样的人”。回忆起王xx在薛家村的点点滴滴,村民们满是伤感。凭着他这份一心为民、真干实做的精神,选择信任他、支持他、跟着他干的人越来越多。71岁的贫困户漆开义,受王xx的感染,主动要求把自己的低保钱捐给村里用于脱贫事业。42岁的田启元是个单身汉,与67岁的父亲田玉元一起过日子,王xx称呼他们为

“光棍兄弟”。他们的房子正好位于要拓宽的公路下,王xx准备私人花1XX元买下他们的房子然后拆掉。“光棍兄弟”听说后,硬是不肯要这个钱。在修下河片村道时,一段公路要经过村民彭礼杰的苞谷地,苞谷还未成熟,他媳妇含着眼泪一一摘下,并且不要村里一分钱补偿。86岁的田玉树是个退伍老兵,因为手受过伤无法参加义务工劳动,但每当王xx带领大家修路修桥时,他都要去施工现场,向他敬一个军礼。他说:“王xx是我们军人的榜样。我不能和他一起战斗,就用军礼向他致敬,用这种形式和他站在一起,因为他值得”。

四年来,他用一点一滴的关怀温暖了群众心扉。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碰到村民有需求、有麻烦,王xx都竭尽所能帮助排忧解难。王xx有一辆老战友送的“公车”,这辆车几年来不知搭载过多少村民和茶叶,接送过多少次病人。平时,王xx开车只要在路上看到有人,就会将车停下载人一程,遇到出差时,车里老老少少坐了个满。如果有人生病,一个电话他跑都跑不赢。XX年,村民曾庆国开三轮车发生车祸导致骨折,王xx二话不说就开车将他送到医院,并垫付了2千元的药费。村民田小春的儿子患癌症后,王xx开车带着他到石门、鹤峰等地治病去过很多次。村民游长辉生病后到湖北看病,他也是车接车送。曾当过村支书的王承梅称赞他说:“名誉村长对谁都好,特别是对老弱病残更好”。村里有位叫田美莲的老人,七十多岁了,平时孤苦伶仃一个人在家。有一次,王xx带着打包回来的两盒菜,路过田美莲家时去看望她,老人见他提着两盒菜,就多看了一眼。他马上告诉老人,这是他在餐馆没吃完包回来的,并问田美莲敢不敢吃。田美莲说:“有什么不敢的,我有时候一碗菜吃好几天呢,我想吃都没得”。就这样,王xx从此成了经常给田美莲送菜的人。只要自己在家做饭,他总会多做一些,打包给老人送过去,临走时还要说一句:“您放心吧,这菜卫生得很”。

四年来,他用无怨无悔的付出换来了群众的真心。自打到薛家村扶贫以来,王xx就把自己的一切全部给了这里的村民。就像村民谢淼强讲的那样:“他为乡亲们做的这些事,堆积起来就是一座山啊”。王xx生前,还有很多目标没有实现,但他实现了自己来到这个山村时说的话:留下来,和村里一起脱贫。他不曾拿走薛家村一针一线,不曾因事业艰辛而中途退却,可他却拿走了村民的心。那个揪心的下午,听说王xx不行了,还在山上劳作的村民陈文贤丢下锄头,“发疯”似地飞奔过去,一直呼喊他的名字,独坐一旁泣不成声。5岁的小女孩张丹也在旁边,她跪在王xx跟前哭喊着:“王爷爷王爷爷,地下很冷,你不要睡了,你快醒来。你不要睡了,你快醒来……”今年64岁的王永传,说起王xx哭得像个孩子。去年,他让儿子王先鹏给自己准备了一口棺材,

他小心翼翼刷了五道漆,说要等百年之后用,但王xx去世后,他却毫不迟疑地就把棺木抬了出来。出殡当日,从石门县城到薛家村,全程129公里,灵车沿途所过乡镇,上万名干部群众自发夹道送行。六塔山上,他的弟弟王书生,再也抑制不住悲痛的情绪,跪倒在地号啕大哭,“大哥,你可以告慰了!这么多村民让我见证了你所做的一切,你值了”。

大爱无私留风骨

“我是带着思想来的不是带着私欲来的,干什么事我都问心无愧”。这是王xx对女儿说过的,也正是薛家村民真切感受到的。在他的葬礼上,前来吊唁的村民聚在一起说的都是他干过的小事、难事、“蠢事”,但一桩桩一件件,却是他朴实无华、大爱无私高贵品质的最好写照。

09户的牵挂,他把真挚的爱都给了乡亲。要让大山深处的村民在脱贫的道路上一个不掉队,对置身异乡既缺资金又缺项目的王xx来说困难重重。但想到309户薛家村民的殷殷期待,一贯保有“傻劲”的王xx却义无反顾、知难而上。原xx市公安局的老同事佟林谈起王xx也是语音哽咽:“他到村里扶贫还是那股‘拧劲’、‘傻劲’,就像他过去当警察执勤期间在公交车上抓小偷时一样,鼻梁骨都被打塌了两次,就是不肯放手”。在扶贫的新征程中,王xx虽然年过花甲,但他全然不顾高山路远来回奔波,急事难事危险事他先上,脏活重活体力活他先干。为了节约资金,他就自己肩挑手扛,一双老手早已血茧密布、一副肩膀早就淤血起痂。村里修路常常需要炸山,每次炸药爆破后的排险,他都挺身在前个上。“很危险的,要用长钢钎去捅松动的岩石,弄不好就会出人命的”。在村主任贺顺勇的回忆里,王xx总是个上,谁也抢不过他。“一百斤一袋的水泥,扛起来就走,这可是60多岁的人了”,每忆至此,村民王芳梅的眼眶总是一片湿润。无论面对何种艰难困苦,王xx从不流露丝毫软弱退缩。“我也是看了常德电视台拍的片子,才知道60多岁的父亲在山里和乡亲们一起抬石头,肩膀上的皮都磨烂了”,女儿王婷谈及此处瞬间泪如雨下。为怀念父亲,女儿始终把他生前用过的手机带在身边,当清脆的铃声响起,老旧的手机依然重复着王xx在大山中的生活轨迹,但他却再也没有和往常一样按时起来。女儿在朋友圈里颤抖地写道:5:30,爸爸手机里的起床号角依然响起,在那边不要再设这么早的铃声了,多休息休息。

000多天的坚守,他总是忘记了照顾好自己。这位来自大城市的退休干部对乡亲毫无保留,对自己却近乎苛刻。王xx去世5天后,女儿王婷通过父亲的手机短信才知道,父亲的退休金每月居然有4000多元,但这钱,一分也没有寄回家。从乡亲们口中得知王xx四年来先后将100多万元的积蓄投入村里的建设后,家人更是吃惊不已,对于老伴长年患病、女儿全职带孩子的小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村里人都还记得,当领到XX元的“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奖金后,王新发不仅一分不留还自掏腰包添一点,全部分给了村里的贫困户。得到另一笔10000元的奖金后,他又悉数购买了村里修桥的水泥。但在村民的记忆里,这位“有钱人”却永远穿着迷彩服和半筒靴,这些衣服不是女婿在部队里穿过的,就是战友淘汰下来给他的。直至生命的尽头陪伴他的依旧是一套半旧的迷彩服、一双满挂泥巴的半筒靴。在哀乐低回的吊唁大厅,王xx相濡以沫的妻子来了,他倍加疼爱的女儿来了,按照家属唯一的要求,当地村民噙着热泪为王xx换上了一身崭新的迷彩服。北方汉子吃不惯南方饭,王xx的饮食既没有规律也得不到保障,全村人都知道,他一天只吃两顿饭。村支部书记覃遵彪想起XX年除夕,看见上山修路的王xx中午就着冷水吞馒头的场景时,就禁不住老泪纵横。一间村民腾出来的木板房既当卧室又是他的办公室,关上大门,口子却比筷子还要宽,冬天得用报纸和胶带封起来,一位战友看到王xx生前住的屋子,蹲在对面的河沿上号啕大哭:“老王在这儿这么难啊”。王xx偶尔会抽烟,抽的是两块八毛钱一盒的芙蓉烟,烟灰缸则是山里砍来的竹节蔸。葬礼结束后,女儿王婷和老伴孙景华小心地整理着他的遗物,生怕遗漏掉什么,但她们能带走的却始终装不满一个行李箱。

年60天的团聚,他最亏欠的是对家人的陪伴。王xx心里最牵挂是自己的家人。远在山村,他无时无刻不思念着家人,期待和珍惜着与家人的每一次团聚。想家的时候,王xx一遍一遍地翻看着与妻子的往来书信,网络信号好点的时候只要得空,他总要逮着机会与小精灵般的外甥女视频通话。在家人眼中的王xx是温暖多情的。只要回家,王xx总是抢着做家务。老家的房子窗户漏风了,女儿想自己来修补,但王xx就是不同意,因为他知道女婿在北京工作,妻子身体又不好,换窗户是费劲的大工程,他怕女儿受累受伤,承诺着年前回来自己弄。令王xx感到愧疚的还是对家人的付出。“我爱人在北京上班,XX年我怀孕待产时,考虑在北京买房。和爸爸说了,爸爸委婉地说,再等等吧”。女儿的回忆至今犹新。王xx为薛家村投下百万,却让女儿等等再买房。如今,女婿还是住在北京单位提供的宿舍里,女儿还是住在xx的娘家,王家的日子还是和4年前一样没有变化,但薛家村早已桥贯路通、粮足茶丰。让王xx遗憾的仍是对家人永远的失约。他扎根大山近4年,但留给家人的时间却不足60天。“我在北京工作,回xx本就不多,赶上岳父在的时候都觉得很稀罕”,在女婿谭锐看来,岳父是陌生的,结婚6年,与岳父见面却不超过十次。春节前夕,女儿和大多数思亲的孩子一样期盼着父亲的回家团聚,她说“父亲XX年、XX年都没有回家过年。父母就我一个孩子,我母亲身体也不好,我寻思父亲今年怎么也得回来”。其实春节前,王xx

原计划是要回家的,但当他领回一块“感动常德十大人物”的奖牌后打电话给女儿说:“今年可能又回不去了,我觉得担子更重了。过年期间,打工的年轻人都会回村,我要多找年轻人谈谈,了解他们对村里发展的想法”。原本说好的今年4月,等村里采完刀春茶就去与家人团聚的,不想家人等来的却是王xx去世的噩耗。王xx走了,他的归宿却成为家人最大的纠结。亲人想让王xx叶落归根陪伴左右,但听到80多岁的老支书林昌义带领100多名乡亲要请父亲“回家”时,女儿王婷噙着泪水说:“有这样的父亲,是我一生的骄傲,我和母亲已商定,就按父亲生前遗愿留在薛家村。因为这里,有他未竟的事业,这里的乡亲都是他的亲人,父亲长眠在这里,他不会孤独”。

燕人重义,一腔碧血肥湘土。楚天多情,满目红云载雄魂。64岁的共产党员王xx走了,但这个闪耀着生命光辉的名字和他的动人故事将长留三湘大地。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王xx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起了一道不朽的丰碑,他的光辉事迹将继续感召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在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征途中不断奋勇前行。

第2篇: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一公司××项目部党工委在抓好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素质的同时,不断创新新局面,把伙伴队伍中的流动党员纳入到项目部党支部中来,为在外务工的党员搭建了温暖的“家”。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许多党员为了生计经常在各地跑,生活的重担压得他们已经顾不上学习,组织生活无法正常开展的局面,作为党工委书记,××知道,必须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和感化每一名外协队伍的流动党员,让他们时刻牢记自己还是一名党员,党组织没有忘记他们,紧跟随党的步伐,坚持学习,坚持进步。

××亲自到施工生产一线,一家一家施工队伍中去找、去查,“谁是党员”。该项目部大小施工队有二十几家,他就亲自带领党支部人员一一到各施工队去找,去做思想工作,一天找不完,二天、三天,直到找完为止。无论有多困难,我一定要让外协队伍中的流动党员们回“家”。经过××的努力,最终网找到了8名外协队伍中的流动党员。

流动党员找到了,但如何使各种党组织活动在外协队伍流动党员中开展,又是一个难题,所有外协队伍中的流动党员从事着不同的岗位工作:有电工、石工、爆破工、钢筋工……上下班不一致,根本无法把他们组织起来到项目部学习;现在正是大干时期,时间就是金钱,党组织很难占用工作时间开展党的活动;而占用党员的业余时间,又容易出现严重的缺勤。针对这些情况,××采用了以下方法来管理流动党员:

1、设计简单流动党员登计表,党员学习活动考勤表,党员外出登计表,重新建立党员档案,并从建章立制着手,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规定每季度流动党员和非流动党员都要集中学习和自我思想汇报,每月底在工地上,上“小党课”。平常只要集团公司、公司下文有关党员学习的文件,他都尽量想办法组织流动党员学习,由于施工紧,没有时间,××就走到工地现场为他们传达党的精神。

2、在流动党员中开展党的活动,除了见缝插针外,就是“借船渡河”,把新闻联播节目、党建专栏节目当作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平台;

3、在实际工作中,党工委对流动党员要实行“访、听、接”的方法,大力开展非流动党员与流动党员的零距离交流,党代表、施工一线代表和设岗定责的党员要经常活跃在施工一线、活跃在外协队伍中,通过特色党代表分团活动定期深入施工一线、伙伴队伍中与他们沟通,传达党的精神,收集他们对施工生产的好建议、好方法。

8名流动党员能与项目部党员走在一起,大家都很珍惜支部这个“家”。

××找党员的事迹,感动了外协队伍,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为大干年度目标奠定了基础。

××以一个共产党员朴实的觉悟,对党负责的态度,以自己平实的实际行动,关怀式的管理,为流动党员撑起一一个可靠的“家”,赢得了外协队伍的尊重和信任,让流动党员真切体会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增进了对党的感情,坚定了对党的信念,改变了流动党员的精神面貌,使他们一直在党在关怀和教育下,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施工生产中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他让流动党员找到了“家”

第3篇: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

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20XX年2月4日,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委原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同志因病突然倒下,他用49岁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谱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遗体告别那天,从四面八方闻讯赶来的干部群众潮水般涌向殡仪馆,500朵白花,不够!1000朵,不够!1500朵,还不够!花圈似海,挽帐如云。人们呼唤着他的名字,传诵着他的事迹。

他是群众高票推荐,上级党组织破格提拔,在全市组织部长岗位上时间最长的好干部。他是党性坚强,公道正派,“谁给他当领导是领导的福气,谁给他当部下是部下的福气”,大家公认的好同志。他是为政清廉,忠孝两全,独自带着老人异地做官的好公仆,好儿子。

“选人、用人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用好一个人会激励一大片,选错一个人会挫伤一大群,我们的担子重啊!”

王彦生出生在河北省涉县的山区农村,4岁丧母,家境贫寒。1977年,在全乡200多名考生中他脱颖而出,成为唯一考取邯郸市工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文字功底好,1981年,他从县化肥厂被选调到县委宣传部从事通讯报道工作。靠出色的工作业绩,他先后升任宣传部副部长、组织部副部长。1998年,市委组织部到涉县考察,他得到的群众推荐票数最高。在没

有经历常务副部长职位的情况下,市委研究决定,破格提拔他为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王彦生,没有忘记父老乡亲的哺育之恩,没有辜负党的信任和培养,他总是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组织、回馈社会。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我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忠诚于党的事业……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王彦生知人善任、唯才是举。20XX年,在曲周县委组织部开展的一次干部考察中,对县直一名机关副职有些争议。王彦生通过多方了解,得知这名干部工作有魄力,只是性格耿直、不太注意说话方式,是个可塑之才,他积极建议县委将其安排到一个条件艰苦的乡镇担任正职。结果,短短一年时间,这名干部就打开了工作局面,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彦生常说:“选人、用人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用好一个人会激励一大片,选错一个人会挫伤一大群,我们的担子重啊!”因此,他提出:“对千里马型干部不亏待,让开拓者无忧;对老黄牛型干部不忽视,让实干者无悔;对包青天型干部不挑剔,让公正者无畏;对智囊团型干部不嫉妒,让谏言者无虑”。多年来,经他推荐的许多干部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走上了领导岗位。

曲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牛玉禄说到王部长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泣不成声:“20XX年9月,在提拔我之前,王部长没有

一点暗示。我们几个一块提拔的干部想请王部长吃顿饭,王部长谢绝了。他说,你们要是过意不去,等我啥时候见马克思了,送个花圈就行……没想到王部长真的离开了我们,要知道上天是这样安排的,我们宁愿永远不送这个礼!”

王彦生不仅举贤任能,对有过错的干部也会采取组织措施,但绝不是简单一处了之,而是帮助他们认识问题、改正错误、迎头赶上。1998年,年仅31岁的贾建章时任曲周县白寨乡党委副书记,因所辖的村发生突发性事件,在年度考核中排在了最后,按照县委推行的干部管理末位淘汰制,他被降职到偏远乡镇工作。决定下来后,他一时转不过弯来,感觉自己这辈子再也没有希望了。这时,王部长来到了身边,推心置腹地交谈,为他鼓劲加油。得到激励的贾建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当时,曲周县正在开展农田林网建设。贾建章吃住在村,没日没夜地和干部群众一起调树苗、搞种植、做养护,树苗成活率高达90%以上,在全县遥遥领先。5个月后,1万多亩林地建成了,贾建章乡党委副书记的职务也提前恢复了。6个月后又因工作成绩突出,被提名为乡长任职人选。贾建章每当提起此事总是深有感触地说,王部长不仅帮我度过了政治生涯中最难的一个坎,还教给了我如何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人生、对待工作,这是我一生受益无穷的财富啊!

“由于他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工作中总能提出新思路、

新举措。”

王彦生不喜应酬,却酷爱读书。在他的办公桌、书柜、床头上都堆满了书。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又有文学艺术方面的,他把业余时间大都用在了读书学习上。

曲周县委书记申玉娥称赞说,由于他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工作中总能提出新思路、新举措。1998年,着眼于解决干部队伍能上难下、活力不足的问题,他谋划修订了曲周县干部管理办法,提出了“无功就是过,有错就追究,末位遭淘汰”的新理念,在全县营造起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20XX年,针对部分农村党员党性意识差,不作为、乱作为突出问题,他提出开展处置农村“五不”党员的工作措施并在全省推广。

20XX年,立足于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权,他主持制定了干部职位空缺预告制度,并提请县委开展了曲周历史上首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实现了从“少数人中选人”到“多数人中选人”的转变。

{$ShowPage}

合理利用网络推动廉政文化建设

目前,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只要合理的运用,网络可以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新阵地。那么,如何利用网络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正确引导网上反腐倡廉宣传工作?我个人

关于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心得

近年来,在充分肯定行业廉政文化建设成果的同时,我

们应清醒地看到廉政教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廉政文化内容单一,大多数是上级印发的教材,难以满足不同层

丛台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书清说,王部长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开拓者。王部长善于把组织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20XX年7月,他由曲周县调任丛台区不久就发现,社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社区还不能发挥服务站、稳定器和连心桥的作用。经过一段时

间的探索,他向区委提出“联帮驻”活动方案和街道“大工委”建设体制的构想,并在全区推开。

领导联社区、部门帮社区、干部驻社区。以“联帮驻”活动为载体,从20XX年到20XX年,丛台区共筹措资金20XX多万元用于硬件建设,79个社区的办公条件全部得到了改善。帮扶干部和帮扶部门累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800多件。街道“大工委”体制又把辖区内的市直、省直及部属单位的党组织纳入街道党建工作,有力助推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肩负着党的重托,做人要有准则,做事要有原则!”

王彦生曾在日记中写道:用什么人是个导向,不用什么人也是个导向。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在社会上就会多起来,不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在社会上就会少下去。在他担任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后不久,一位老领导找到他,

想请他帮忙为亲戚办理转干手续。因为不符合有关规定,王彦生婉言拒绝了。在任丛台区委组织部长期间,一名干部多次找到组织要求提拔,并通过各种关系说情。在打了近两年的“公关战”毫无收获后,这名干部气急败坏地找到王彦生“理论”:“都说你好说话,咋到了我这儿就往死里卡。你难道不想给自己留条后路吗?”王彦生拍案而起:“组织原则不是任意交换的筹码!你这种性格不改,迟早会栽跟头。”事后不到一年,这名干部就因违纪受到了处分。20XX年,一位开发商想当人大代表,由于群众基础较差,提名没有通过。他找到王彦生说:“只要能当上人大代表,花多少钱都行。”王彦生义正词严:“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的,不是用钱就能买来的!”这个人还不死心,掏出两万元放下就走。王彦生气愤地站起来,把钱扔了回去。王彦生常说: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肩负着党的重托,做人要有准则,做事要有原则!

王彦生是个淡泊名利,看重事业的人。他曾经给幸福开出一个公式,幸福=现实/欲望。他认为,对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现实往往是一个变化不大的定值,那么幸福感的大小就取决于欲望的高低。多年来,他总是把荣誉让给别人,把功绩留给组织,从没有因个人的事情,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20XX年县党委换届时,曲周县委拟推荐他担任县委副书记,他考虑到符合提职条件的人较多,便主动提出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志。20XX年,市里区里推荐他担任一个重要的正县级职

务,他又委婉推辞:我身体不太好,还是把这个机会让给其他同志吧。由于一再谦让,他成为邯郸市在组织部长岗位上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个,达11年之久。

“病情结果已经无法改变,就让我用有限的时间多做一些事吧。”

长期忘我工作,透支了他的健康。20XX年7月,他被确诊为脑动脉瘤……一个关乎生死的两难选择摆在了他面前:做手术,需要二三十万元,且有下不了手术台或留下后遗症的风险;不做手术,等于在脑袋里安了一颗“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失去生命。他经过认真思考,最终放弃了手术治疗。他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花那么多钱,做完不见得比现在好,说不定还会拖累人,何必呢?即便手术成功,也恐怕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工作,何以报答组织的信任和关爱?现在除了偶有头晕头痛,没别的不好感觉,没准还能坚持做几年事情。”出院时,医生告诫他千万不能劳累、着急,最好是卧床休息、安心静养,市委和区委领导几次找他谈话,请他保重身体注意休息,他却说,“现在看来,病情结果已经无法改变,就让我用有限的时间多做一些事吧!”

王彦生勤勉敬业,即使在病重的四年里,也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岗位,没请过一天假。奥运安保期间他坚持值班,头疼得实在厉害,就用椅背顶着缓解一下。去世前一天,他还和民政局的同志研究社区换届选举工作。时过中午,他没有

留在食堂吃饭,用手敲了敲头说:“我头痛得厉害,想回家休息一会儿。”下午又与其他区领导一起看望了出席区“两会”的代表委员。

王彦生的女儿王玉洁回忆说,2月4日晨,父亲早早起床,母亲发现他脸色不好,就劝他说:“别去开会了,我跟领导请假,你就在家休息一天吧。”父亲却说:“不行,今天区里要开‘两会’,一年就这一次,这么重要的会议,我怎么能不去?”母亲拗不过他,只好把早饭端给他,父亲坐在沙发上,硬吃了两口,起身要去上班,突然“呀”的一声,捂住了头,接着就歪倒在沙发上……谁也没有想到,父亲就这样突然地走了,带着对工作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对责任的执着、对家人的眷恋,永远地离去了……

“彦俊长辞丛台垂首祭英烈,生为人杰滏河洒泪送忠魂。”

这首挽联表达了邯郸市成千上万干部群众对这位优秀组工干部的深切哀思。

中共邯郸市委、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中共河北省委先后作出决定,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王彦生同志学习活动。

{$ShowPage}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gongzuozongjie/84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