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述职述廉报告】

篇:卫生防疫员王元林先进事迹

卫生防疫员王元林先进事迹材料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37年间,山西静乐县双路乡卫生防疫员王元林为全乡15个村的孩子接种疫苗20万人次,实现了规范接种、安全接种,100%完成国家强制免疫。其间,没发生一起基础免疫传染病、一起接种纠纷。王元林说,针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都马虎不得。见到王元林那天,是6月30日。吕梁山东麓的双路乡迎来一场久违的细雨,静谧山乡透着阵阵凉意。王元林正准备出门,张亮杰的孩子3岁了,该加强接种流脑疫苗了,半月前娃儿发烧不能注射,今儿得再去一趟。他小心翼翼地把疫苗和冰块从冰箱移入随身背的疫苗箱,边穿那件出门才穿的中山装边说,针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马虎不得。他要去的是15里外的兰家山,从河滩下去,再沿着陡坡爬上去。61岁的王元林已经这样走了37年。37年中,他为全乡15个村的孩子接种疫苗,接种疫苗达20万人次,实现了规范接种、安全接种,100%完成国家强制免疫。其间,没发生一起基础免疫传染病,没发生一起接种纠纷。王元林先后获得省级计划免疫先进个人、法定传染病报告先进个人、免疫规划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日前,山西省卫生厅授予他卫生防疫楷模荣誉称号。苦点累点不怕,就怕误了娃娃。山西省静乐县是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在王元林童年记忆里,就有天花、

1 脊髓灰质炎、流脑等疾病流行。他亲眼看到这些传染病夺去很多孩子的健康和幸福。初中毕业后,王元林选择了在县卫校读书。1973年毕业返乡后,他成了全县第一代乡村防疫员,那时候,因为知道怕,就更懂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重!起初,大山里的人不大明白,自家孩子没病,为啥要挨那一针,还吃那些红红绿绿的药丸丸?王元林只能一趟趟地找上门,一家家地做工作。兰家山村的赵桃娥是个聋哑人,家里3个孩子都到了接种疫苗的年龄。王元林几次上门,任凭怎么说、怎么比划都不行。好不容易请人帮忙用哑语把道理说清了,可赵家又拿不出钱来接种。王元林二话没说,自己垫钱给3个孩子打上了疫苗。王元林每到一村,总要打听谁家快生孩子了,谁家刚生了孩子。一有新生儿的消息,他就立即上门,为孩子建起健康档案。春去秋来,看着王元林一趟趟地跑,听着王元林一回回地说,乡亲们明白了:这疫苗,谁打上,对谁好。为了不漏掉一个孩子,王元林走遍山乡,风雨无阻。去年春节刚过,大雪纷飞,正好李天亮家的新生儿到了接种期。王元林背起药箱,深一脚浅一脚地直奔10多里外的南黄苇村。两个多小时后,当满身是雪的王元林撩开李家土窑洞的门帘时,李天亮惊诧地说:这么大的雪你还来?王元林却答:这么大的事,我怎能不来?一次出诊的路上,天忽降大雨。坡陡路滑,王元林左膝盖重重磕在石头上。他挣扎着爬起来,一瘸一拐坚持走到大山深处完成接种。他的左腿从此落下毛病,不能弯、蹲不下,天一凉就疼。跑山路最费的是鞋,王元林每年要穿坏老伴亲

2 手做的七八双布鞋,布胶鞋一年也得两三双。他说:苦点累点不怕,就怕误了娃娃。为了娃,多跑几个来回算个啥?那天,在张亮杰家,王元林仔细给孩子测过体温后,才给孩子接种了流脑A+C疫苗。张亮杰有些不好意思,打一针害你跑两趟,还下着雨!王元林认真地说:发烧是典型的接种禁忌,带病接种是害了娃。为了娃,多跑几个来回算个啥?如今,双路乡的许多老乡都能说出接种疫苗的禁忌常识:感冒、发烧不能打;吃鸡蛋过敏不能打;糖丸必须用凉开水调成糊状服下,水温千万不能高这都是王元林走家串户宣传的结果。为保证疫苗安全有效,王元林常年养成两个习惯:不管多远的路,他从不在外过夜,以保证便携式疫苗箱维持正常的低温;一进家门,不管白天黑夜,首先要按一下房灯开关,看是否停电。一旦停电,他就立即将冰模板一个个挪到冰箱冷藏室,以确保疫苗质量。王元林说:一个细节把握不好,就会出大事。王元林出门喜欢穿4个兜的中山装,兜里总装着几个64开大小的本子。在他家一个纸箱里,这样的小本本有几十个。小本本上详细记录着孩子的名字、所在村庄、父母姓名、出生年月日,曾经接种的时间、疫苗名称,还有每次疫苗的批号、日期、产地和生产日期。每个月,王元林都要根据小本本自行设计一张疫苗接种行程表,哪天去哪几个村、哪个村有几个孩子需要接种,都做了标注,一个都不漏。王元林生活中,一切都围着疫苗转。一次,王元林高烧39摄氏度,人躺在床上,心里却想着10里外的砚湾村,那里有个孩子等着接种。接种疫苗有规程,不能错过

3 周期,他给自己打了退烧针,就头顶烈日出门了。今年春节,狼儿沟村老赵带着1岁多的孙子回乡过年,正月初八就要返城。初七一大早,王元林冒着刺骨的寒风来到18里外的狼儿沟村。看到王元林冻得发僵,老赵心疼地说,晚打一针不要紧!王元林却说:接种晚了,惹上些病,我可就害了你们了!乡亲们待见咱,比啥都强!王元林生活的神家村,是双路乡政府所在地。这些年,村里盖新房、建小楼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还开回了小汽车,王元林的日子却过得紧巴巴的。住了20多年的两间老屋漏雨走风,老伴说,要翻修得四五万元,修不起呵!现在老两口借住在同村的二女儿家,家里除了公家配给的电冰箱和一个文件柜外,没什么值钱的家什。在王元林心里,觉得最亏欠的就是自己老伴和两个女儿。王元林的工资起初只有26.5元,到上世纪80年代,涨到每月60多元,至今,他的工资也只有370元。30多年,王元林没给家里挣回什么家当,一家四口的生活全靠家里的6亩责任田。因经济拮据,大女儿只上到小学六年级就辍学,二女儿初中没读完就外出打工去了。由于王元林常年奔走在山乡,家里的农活全靠老伴一个人操持。提到老伴,王元林有些哽咽:她懂得我,我感谢她!王元林也有不少开心事。我管的辖区,我管的事,娃娃们没一个耽误,都健健康康的。还有许多事,也让王元林感到欣慰。前年,在外打工的女儿、女婿回村盖房。动工那天,没有打招呼,前村后邻的乡亲们都来了,大工、小工全都不要工钱;地里的农活老伴一个人忙不过来,总有乡亲过来帮把手;走在山

4 间,谁开车或骑车碰上了,都会毫不犹豫地停下车,捎他一程想想这些温馨事,王元林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乡亲们待见咱,比啥都强!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5

第2篇:林建先进事迹报告

林建同志个人先进事迹报告

林建,男,与2009年3月到临沂奥德燃气运输公司工作,进公司之初,在运输公司加气站做一名普通压缩机操作工,2010年初由于工作需要被调整至维修班学习加气站设备维修工作至今,一直以来林建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立足岗位工作,勤于思考,认真学习,任劳任怨,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在短期内即掌握了加气站所有设备的调试与维修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为运输公司加气站的正常运行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在妻子的眼里,林建算不上一位非常称职的好丈夫,因为他一忙起来有时连家都不回。在孩子心中,林建称不上是一名合格的父亲,因为早出晚归的他一个月根本见不到孩子几面。然而,在每一位接触过他的领导看来,林建是一位脚踏实地、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勤奋负责的好下属;也是一个能够以诚相待、以心相交的知心朋友。其睿智的思维方式、勤奋敬业的工作风格、和善平实的为人态度,时刻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人,使他成为同事心中的楷模。

说起他来,负责技术的副站长李伟涛可是赞不绝口。自2010年起,运输公司加气站由于目前的设备不能满足当前的燃气供应需要,领导决定从重庆压缩机厂逐步购进6台1000m³/小时的压缩机,加上以前三台设备激增至九台,面对新增的设备,维修业务这块除了李伟涛本人几乎是一片空白,人手特别紧缺。当时考虑面向市场招聘专业人才。由于这块人才不是很多,而且由于加气站成立不久,一切条件都比较艰苦,因此招聘专业人才也比较困难。后来领导想到了林建。当时林建是一名压缩机操作工,而且眼前就有个机会很有可能提升为班长,三八制的工作也比较轻松,而调过来做技术维修工人,不管什么时间设备出现问题他就得充实到岗位上去,而且一干身上就是一身油污一身汗,领导考虑做他的工作以便征求他的意见,但没想到的是,当时一说林建就接受了。林建为什么会宁愿放弃自己轻松舒适工作而做一名维修工呢,后来大家也带着这样的疑问问了他。林建说:“其实当时来之前我也考虑了这样的问题,甚至也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不过最主要地还是后来这种事业上的挑战感让我战胜了自己。我觉得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因为来这里我可以学到专业的设备维修技术,可以对我们的设备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以前在“石化安装公司就做了多年的工业设备安装与检修工作,我想到这里更能发挥我的专长,成为一个独挡一面的技术专业人才。”虽然要成为一名专业熟练的设备维修技工要经历许多辛苦,而且还耽误了还耽误了自己职务的成长,但毕竟艺不压身,基础打的好,地面上的建筑才能更高、更稳固!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林建在技术上的钻研是刻苦的,几乎可以用疯狂两个字来概括。来维修班不久,就赶上一个月的压缩机设备大检修,在这段时间里,可以用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来形容。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他白天泡在设备现场跟师傅打下手,跟着压缩机厂家的师傅不停地看、不停地问,有时候师傅也被问烦了,问怕了,也服了这个爱学的学生。晚上加完班呆在休息的地方,他就看资料,了解压缩机的每一个配件的构造,以及运行参数、运行规律,以及出现故障的原因,故障前的判断以及解决方式,刚开始因为对设备的内部构造不了解,一些内部部件根本就没见过,学习起来就很困难,基本是靠死记硬背。但林建就有一种知难而上的精神,越是困难的事情就越要去搞懂它,越是不轻易放弃。也许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看不懂专业术语就上电脑查询,就去问懂的人。理论学习了,再到现场去实践、摸索,在师傅的指导下独立自己拆开来看,对照资料一步一步弄懂它工作的原理。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他就掌了压缩机的基本维修专业知识。

维修班对设备提供的是24小时服务,由于设备较多,并需要24小时运行,夜里时会有一些异常情况,林建就长期驻扎在公司,都都做到了随叫随到,对工作没有丝毫怨言,任劳任怨。在李伟涛副站长的脑海里,牢牢记得这样一件事:由于设备24小时运行,又加上新增了六台新设备,刚开始时设计的主电缆出现了负载过高,短路的情况,为了保证加气站设备以后的正常运行,公司领导当机立断决定更换电缆。由于当时的电缆采取的是直埋式,需要挖开上面的泥土,并把穿越下水道等复杂的地形用人力拽出来,刚巧施工的当天下午下起了小雨,施工现场变得非常泥泞,电缆也非常难挖,林建和师傅们为了减少因为停电不能正常加气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决定冒雨加班加点进行施工。夏日的阵雨互大互小的下着,每当雨下大的时候,师傅们和施工人员总会自然的跑到值班室躲雨,而林建依然光着脚,卷着裤腿,在雨中处理着电缆穿过的复杂地形,师傅们告诉他等雨小一些在干吧,林建憨厚的一笑说:“没事,我趁这个时间把这些难点处理了,一会你们来得时候就可以直接往外拽了”。就这样林建和师傅们一直干到凌晨两点中,新电缆终于更换完毕,设备正常投入运行。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林建,一个普普通通的维修工人,既没有太高的文化,又没有超人的智慧,但他以不甘平庸的钻劲,热爱工作的情怀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以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新时期的合格奥德人!

临沂奥德燃气运输公司

2012-1-4

第3篇:优秀团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王林

优秀共青团员事迹材料

尊敬的上级领导:

您好!

他是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1502机械设计的一名共青团员,现任班级学习委员,认真努力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并积极帮助同学学习功课。获得过一等奖学金,各种比赛中都获得优秀奖。现在是系部纪检部成员,工作严谨,态度端正。

进入大学以来,他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光荣的共青团员,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作为一个学生,他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第一任务,从来不肯放松一丝一毫,在期末考试中各科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成绩不等于满足,而是作为一种动力促使着他进步,促使着他走向成熟,融入社会,肩负起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

作为共青团中的一员,他时刻不忘团员的职责,严格遵守团员的守则,牢记团员是党的后备军,应该继承党的先进性,应该拥有高尚的人品和情操。他能积极参加团委组织的各项纪念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认真学习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争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他始终坚持一句格言“不放弃努力本是他的任务,在现有的基础上争取再争取更是他的职责”。从进校以来学习一直未松懈,有科学的生涯规划,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刻苦学习,具备了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乐于帮助其他同学,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上课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带动同学们上课时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不仅自己收获颇丰,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也大大提高;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做到认真复习,预习一起抓,并经常去图书馆看各类报刊杂志,不仅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此外,他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帮老师作项目,是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他积极与室友、同班同学及兄弟班级的同学搞好关系,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他深刻意识到搞好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他今后三年的大学生活能否过的充实。他觉得孤单的过完这三年大学生活,那他就是一个失败的大学生了。他需要做很多事情去充实他这漫长的生命。而这就需要朋友的帮助来完成整个过程。所以无论在班里,还是在整个学院,他都结交了许多朋友,与朋友沟通。 其次,他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合理利用自己的生活费,他深知金钱的来之不易,从不乱花一分钱。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做兼职,寒暑假时到第一线做兼职,不但锻炼了自己,也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此外,他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图书、锻炼身体及娱乐等的时间。 也曾获多项荣誉:

 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中,学习成绩显著,获一等奖学金。  “CAD手工绘图大赛”荣获“一等奖”

 在扬工院第十二届公寓文化节之“宿舍铭与舍标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 在2015-2016年度院“奋进杯”九人制足球比赛中,代表机械工程系,获第三名。

工作中他一直尽心尽责,做事追求完美。回想走过的这些日子,感觉有所收获,又有所失落,一下,仍觉自己存在很多不足。但他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美好的,所以他会坚持着走的更好。

最重要的是,他相信: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他迎接未来新挑战! 知识无止境,学习更无止境。作为一名团员,他要做的就是不断的适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的去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以提高自身的修养。为了在不远的将来能得到党的认可,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也为了在大学毕业之后能和所有的有志之士一起工作、学习,他将继续积极参加团支部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团结同学,互帮互助,努力学习课堂知识。

在个人成长的路上,他们不但要敢于创新,而且要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作为团员必须具有积极的心态,乐观的精神,和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而且胜不骄,败不馁,能发扬团结友爱,关心他人,具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良好的道德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的养成过程。从他做起,带动别人。只有这样才不会违背于作为新一代光荣的共青团员的精神。

虽然通过团组织的悉心培养和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是他认为还是远远不够的,虽然能以一个优秀团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但是距离一个优秀团员的标准还有差距,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要实事求是,戒骄戒躁,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始终保持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脚踏实地、积极进取、不断创新、默默的奉献,力争使自己在各项工作中取得新的成绩,努力使自己成为共青团组织的优秀先锋。

今后他会坚持勤奋努力踏实工作的优良作风,在工作上学骨干,在政治上求先进,在活动中求积极,认真而努力地做好组织交给的每一件事,带着激情和责任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辜负团组织和广大师生对他的期望.最后,他希望上级组织能考虑他的申请,同时他也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发展机会.

此致

敬礼!

王林 2016年4月13日

第4篇:王林锋个人安全先进事迹材料

心系安全 全力保障加油站健康稳步发展 ——记安全先进个人 王林锋 王林锋,男,现年43岁, 1986年参加工作,曾在永宁采油厂永宁区工作,2006年10月被组织调整到永宁加油站担任成品油保管一职,2009年5月至今担任永宁加油站副站长,担任副站长以来他一直分管安全、消防、销售和环境卫生工作。作为加油站一名普通的销售员工、加油站副站长,他把对延长石油的忠诚全部倾注在他所热爱的销售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做为加油站副站长,工作认真负责、事事身体力行。狠抓安全管理,加油站是一级防爆单位,安全是第一重要的。他带领员工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明确“习违”、“三违”内容,熟练本岗位安全职责及不安全作为处罚条例,坚持日、周、月检查,及时整改隐患,达到全年四级事故为零。他在加油站工作6年多来,负责保管没有一笔差款错账;接待顾客没有一次纠纷争吵。在他的领导和带动下,全站工作人员吃苦耐劳、团结一心,一举为加油站争得了不少荣誉。曾被评为全县“青年文明号”;先进单位,连续三年销售量均超额完成,成为全省客户管理、现场管理、队伍管理的样板站。他总结推广的加油站管理创新,修订完善其中各项管理 1

制度,先后修订出台《永宁加油站安全管理制度》、《加油员安全管理规范》等5项管理制度,有效的促进加油站的安全运营,全年在销售等环节均实现零事故的良好业绩。2010年由于加油站的扩建,建立了临时加油站,所以安全形势更为严峻,但是面对一切困难,他没有退缩,经常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加班加点排查隐患,今年加油站新站落成,将加油站迁回原址。工作井然有序,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王林锋同志具有关注细节、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她一心扑在加油站的管理上,不仅贯彻执行规范标准不走样,而且十分关注现场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在担任加油站副站长以来,面对今年以来消费不振的市场环境和市场主体多元的竞争现象,他带领职工挖掘把握客户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全年超额完成销售任务。他富有忠诚企业、立足本职、实干奉献的敬业精神。他把对延长石油的忠诚全部倾注在本职工作上,无论当加油员还是任加油站副站长,她都恪尽职守、勤奋工作,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王林锋同志真诚服务客户,以顾客满意为宗旨,大力推行亲情服务,带领永宁加油站员工,跑机关、下工地、进厂矿,形成“一个关系活一片,一个朋友串一线”的客户开发机制;宣传品牌,有效的促进加油站的销售。建立用户档案卡,详细记载客户

情况对来站加油的车辆心中有数,保持车辆的进站率、加满率。对加油员进行服务培训,全方位实行优质服务,做到在向顾客提供优质油品的同时,伴以规范而全面的服务,以此达到扩大销量的目的。他经常组织员工自已动手改善站内环境,平整付油场地,种植花草树木,为顾客创造一个清新优雅的环境,迎接四方车辆,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王林锋同志拥有心系顾客、用心服务、至诚至信的职业风范。他对不同客户区别对待,对新客户,他经常亲自加油,了解有关信息,建立业务联系;对老客户,打电话,发短信,节日早问候,生日送祝福;对重点客户,定期上门走访,开展联谊活动,营造亲情氛围;对一般客户,经常沟通情况,增进彼此了解,努力满足需求。要求员工们按照承诺做到“四个不加”,即:ic卡持卡人与登记人姓名不符不加;车牌号与指定卡号不符不加;少加油多记账套取现金不加;司机用大桶装油没有管理人签字不加。并及时给有关单位打印加油清单,认真核对账目,防止油品流失。他把顾客的满意作为自己永远的追求,视顾客为亲人,设身处地为顾客排忧解难,用真心诚意服务顾客,把石油事业的诚信植入顾客的心中,不仅得到顾客的赞誉,也收到了真诚的回报。

由于业绩突出,先后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2003—2005年,他所管理的井场连续三年被永宁采油厂评为清洁文明井场,同时他个人被评为采油标兵,2007年被永宁

采油厂评为先进个人。

第5篇:林萍同志先进事迹报告

这份爱,犹如磁场……”——宁波镇海举行林萍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上午,镇海区主要领导悉数到场,全区各机关部门、林萍的亲朋好友和单位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代表千余人出席报告会,林萍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场主席台前排的红掌生机勃然,二楼眺台上悬挂着“弘扬大爱无私精神着力构建爱心城区”的大幅标语。当林萍一身黑色职业套装走上主席台就座时,全场向这位“宁波骄傲”报以热烈掌声。少先队员向眼中的英雄“嬷嬷”献上了一捧鲜花,掌声再次回荡在会场上空。

报告会上,镇海电视台记者胡嵘、林萍丈夫王海文、林萍好友陈朝晖和公司代表虞朝晖,分别从不同侧面作了报告。当回顾林萍拯救小徐洁毅然只身赴沪手术时,当生活中、工作中的林萍被深情展开时,台下的人们不禁眼眸湿润,热烈的掌声一次次响起,事迹材料《林萍同志先进事迹报告》。 台上的林萍,显然又被带回了那段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一时抿起嘴抑制内心的澎湃。

“林萍,这些日子里,我也时常在想起这二十多年来你为这个家庭所付出的心血!我也时常在想,我确实娶了个好老婆!前些天,你居然愚蠢地问我会不会抛弃你、不要你?现在我可以明确的答复你,我不会!我会永远的照顾你、陪着你的!”当王海文面对妻子发出肺腑感言时,全场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20余次掌声,表达着人们对林萍的敬意,更寄托着人们对林萍和小徐洁的祝福。“林萍的事迹,让我们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升华了境界,激励我们上下一心合力推进爱心城区、文明城区建设,让镇海更充满爱、充满温情!”镇海区委书记马卫光对记者说。

“林萍不是一点点好,是好足了;林萍不是一点点高大,是称得上伟大了”、“报告会让大家看到林萍生活工作的状态,说明她一贯是好人,这次捐肝是一次‘集聚爆发’”、“这份爱是磁场般强劲,一定向她学习,在生活中‘勿以善小而不为’”……散会后,被深深感染、震撼的人们纷纷议论着,一起沉浸在那份磁场般的大爱之中。

中国宁波网6月19日讯(记者陈章升)“此刻,我不知道说些什么,我真的很激动……感谢党和政府给我这份荣誉,感谢社会各界对我的关心……除了‘感谢’,我真的……谢谢大家,真的谢谢,我也代表徐洁和她的家人谢谢大家的关爱……”这是6月19日上午,在宁波镇海举行的林萍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林萍的真切感言。寥寥数语,却几度停顿。人们屏息倾听,台上的林萍和台下的听众已然情感交融,许多哽咽者唏嘘难控。顿时,掌声雷动!

第6篇:王林波同志光荣事迹报告

风雨中的守望

--记阜新水文韩家帐子站站长王林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隐士,却常年驻守在人迹罕见的乡间,依水而居,饱尝孤独寂寞;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不是军人,但却在洪水泛滥,别人忙着躲避,却不顾一切的在风浪中搏击;这样的一群人,普通的几乎让人忘记,但也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用汗水、血水,甚至生命在十万火急中捍卫者人民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在千江万河中谱绘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卷,这群人就是平凡却不普通,简约而不简单的水文人。

选择了水文就等于选择了奉献,选择了韩家杖子水文站就更意味着选择了艰苦和牺牲。去过那里的人都知道,韩家杖子水文站是阜新水文局下属测站中最为偏远,也是条件最为艰苦的,即使这样这里却续写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下面让我们走进这些故事,走近韩家杖子站站长王林波。

趋车前往韩家杖子水文站,由于7月15日到16日阜新遭受到大到暴雨的侵袭,一路上不时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前方道路维修”的警示标语,可见这场大雨的威力。车辆行驶至建设乡,公路干脆被洪水冲断,无奈之下我们只得通过一条临时在玉米地开辟的小道颠簸前行,坐在后面的我不时被颠晃、腾空„„

每逢汛期水文站工作任务异常繁重,这就需要有大量的人员的补给,但由于水文站一般都扎根于偏远的基层,很多人基本上都是工作一段时间就调走了,但王连波在这样的一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

2004年王林波从父亲的手中接过接力棒,怀穿着对水文的满腔热情,子承父业成为了一名水文员工。从一开始王林波就被分配到韩家杖子站,水文站的偏僻闭塞、枯燥单调的生活让他可以更加全心全意的把精力都投放在业务知识的学习上,就凭借这股子钻劲儿和对水文知识孜孜以求的态度,很快他便成为站里最年轻的一名业务骨干。由于他工作上的杰出表现,2006年他被晋升为站长。他对待工作努力认真,对待同志满腔热情,真情实意地对同事们言传身教,使大家工作水平提高的同时,自己的技能也不断得到升华。这期间他多次获得“先进个人”殊荣,他领导的测站也多次荣获“优秀集体”的光荣称号。

颠簸之中,峰回路转,传说中的韩家杖子水文站出现在我的面前,王林波站长在门口早已等候多时。虽然是同事,但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已记不清我们上次见面的时间了。

水文站的小院里最抢眼的是一辆被大家戏称“宝马”的破旧自行车,它却是大家出入站里唯一的交通工具。闲暇的时候王林波站长就和大家在院里种植点蔬菜,因为最近的集市距离站上也有5公里。水文站里设施简陋,仅有的电器是站长室中的用来处理数据用的老式电脑,职工休息室里是一席土炕,厨房中最多的就是挂面,这便是几个水文汉子一天之中的主要食物。

在我们一致强烈的要求下,王林波站长像我们讲述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夜,7月15日至16日阜新地区普降大雨,局部地区大到暴雨,河水奔腾肆虐

着,一改往日的温柔,在这盛夏的高温时节将它凶悍暴力的一面暴露无遗,用来固定水位尺的木头接连被冲断了几根……。看到情况不妙,王林波站长率领他的同事们飞奔向河滩,水文站离河滩的直线距离仅百米左右,但他们脚下的每一步却迈的十分艰难,因为这段路线几乎成50度的斜坡,即便是平时,上上下下也颇为吃力,而此时坡面上的泥土被雨水冲刷成了条条沟壑,王林波拖着打着钢板的右腿蹒跚着,几次摔倒在泥泞当中,他顾不上满身上下的泥水,迅速组织大家进行测流和水位的测量。由于风大水急、河水浑浊,只能采取浮标法测流,王林波站长时而站在架台上用照准规瞄准距离进行测距,雨水肆无忌惮的拍打着他的身体,由于雨水的浸泡,手机无法工作了,他时而大声高喊着:“投放浮标、开始计时、停止计时……”,声音被雨落声和洪水的咆哮声淹没了,声音哑了,他干脆用旗语继续指挥着测流。全神贯注的他甚至无心顾及滩涂上自己精心耕种的玉米,眼看丰收在即,却被洪水无情的连根拔起……在王林波站长的指挥下,经过整夜的“浴水奋斗”他们测到建站以来的最高洪峰水位112.78米,实测资料第四位的105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这为阜新水文资料上又添加了浓厚的一笔。

谈到工作王林波站长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但妻子和孩子是他最大的亏欠,因为常年驻守在韩家帐子水文站,他没有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以至儿子从小就要生活在寄宿学校,他从来没有为已经升入高中的儿子辅导过一次功课,从来没有时间去替儿子参加过一次家长会;他同样是个不合格的丈夫,但是最令他欣慰的是,他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妻子一直在背后毫无怨言的支持着他……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说起这些,这个皮肤黝黑的东北汉子不禁眼圈发红。

离开了韩家帐子水文站,一路上我不断的回味着这里传唱的每个故事,有些不舍、有些心疼。洪水无情、险情无意,但是王林波站长和他的同事们将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更加感人的篇章。

第7篇:洪港镇王衍林先进事迹报道

不负村民重托

——记洪港镇洪港村党支部书记王衍林

王衍林,1963年出生,通山县洪港镇洪港村党支部书记,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群众信任我,我就得对群众负责”。这是王衍林的座右铭。“有事就找王衍林”。这是洪港村群众的口头禅。王衍林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他把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贴心贴意为老百姓代言,扎扎实实履行自己的职责,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科学发展观,获得了群众好评,展示了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风采。从1998年开始,他个人先后十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优秀村主职、优秀党员、优秀人大代表,2009年6月被评为全省优秀党员。

“党员干部就得为群众办实事”,洪港村群众最为关心的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有两件:一是如何致富;二是如何改善生产条件和提高生活水平。王衍林就围绕群众关心的这些问题做文章,全身心地注入,以不断探索、创新工作的方式,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在任期内带领群众百姓干出了一番事业。

发展企业。他是发展企业的领路人,为了提高群众收入,他带领全村首先发展集体企业,壮大集体经济,村办企业有一个大理石厂,七个生产组有六个组有组级企业,如有土纸厂、水泥预制板厂、竹木加工厂、矿山碎石厂、家具厂等,每年为村、组创收16万元。由于集体经济逐步壮大,群众福利也随之日益提高。其次民营股份企业也

异军突起,共有大理石加工厂8家。第三产业发展更为迅猛,运输业、饮食服务业、门店商贸等共50多家。全村人均收入由1990年的950元提高到现在的3500元。

规划林业生产。他是林业生产的规划者,在狠抓林业生产上,保护森林资源,使之能永续利用,全村共有森林面积4600亩,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现在基本形成了高山用材林、低山经济林、近山果树林格局。

建设新农村。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响应者,他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环境是一个重要环节,要从群众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抓起。近4年来,共修建进组入户水泥路4公里,惠及210户;电视、电话全村覆盖;自来水入户率达80%;新建一栋4层办公楼,建筑面积850平方米。

王衍林是通山县十六届人大代表,为了解决农村发展慢、群众致富难的问题,他经常走村入户了解民情、收集民意。2008年,针对库区群众发展生产致富难的问题,他在县人代会例会上,大胆直言向大会反映民情,立即引起了县领导的高度重视,让库区群众发展渔业生产,享受扶贫贴息贷款50万元。洪港镇地处鄂赣两省三县交界处,是“口子镇”,但集镇街道窄,门店摊位乱摆乱放,严重影响镇容镇貌。王衍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将这些问题写出建议交到人大,得到政府的重视,县城建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对洪港街道的下水道、人行道进行了全面整体改造,让生活在集镇上的居民和来往街道上的人们走在宽敞整洁的道路上。

8年前的2月,王衍林走上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在王衍林的倡议上,全体党员和村民投票选出15名村民代表,分别担任理财小组、监事会成员,并由党员、组长、村民代表组成村民民主议事会,把每季头个月的一号定为议事日。每到一号的那天下午,议事会的代表们聚集在一起,共商村里大事小情。村民代表说,村里的事,村民说了算,民主议事会权利最大。

2005年1月1日,村里召开第一次民主议事会,第一次议事会要定的第一件事是修筑中苏湖围堤拦水坝。修堤做坝工程大,投资也大,难道之大就可想而知了,代表们感到无从下手。王衍林当场表态,自己和妻子带头修堤做坝,不要村里一分报酬,并当场捐款1000元作为工程启动资金。王衍林的带头行动为村民议事会作出修堤做坝、发达群众捐资投劳献料的决定起到推动性作用。三个月时间,村里干部你出钱、我投工,总投资4万多元的150米围堤、3个挡水坝抢在汛期前如期完工,围堤内300亩良田年年旱涝保收了。

王衍林,不仅是个办实事,说真话的优秀党员,而且还是个用于改革农村工作的创新人。他大胆地将民主管理与党建、村务管理融为一体。2006年,率先走在全县的前头,首开村“两委”班子实行“双述双评”的管理先河,实行“绩效村民评、报酬村民定”的民主管理模式,对本村的干部采取年初竞争上岗,年中、年末进行“双述双评”确定工资。2007年8月,洪港村村官“双述双评”被评为全国首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奖。新华社、《中国青年报》、新华社《瞭望周刊》、《中国社会报》、《湖北日报》、《村官论坛》、《咸宁日报》等

报刊先后作出了连续报道。

王衍林是一位执着务实的人,他以满腔的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在履行党员干部职责的路上,尽情地抒写着自己的无悔人生。

撰稿人:通山县洪港镇人民政府 2011年3月25日

陈少凡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shuzhibaogao/83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