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述职述廉报告】

篇:农曾伟先进事迹报告会引起强烈反响

农曾伟先进事迹报告会引起强烈反响(《信息专报》)

8月14日起,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自治区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组织的农曾伟同志先进事迹全区巡回报告团,先后在南宁、桂林、柳州、来宾等地举行报告会。八桂大地震响着基层文化人农曾伟的感人事迹,每到一处,报告会的现场都响起如雷般的掌声和充满感动的泪水。报告会引起了全区人民的热议,纷纷发出‚要向农曾伟学习‛的声音。

一、农曾伟先进事迹深入人心,掀起全区学习热潮。人们认为通过全区巡回报告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农曾伟生前的先进事迹,这有利于深入学习和弘扬他的精神。人们从他坚持走乡村,进农户,察民情,听民声,不畏艰难,翻山越岭,只为真实记录下群众鲜活的生活新闻素材,反映群众呼声学习到了对待工作要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人们从他始终坚守文学梦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吸取创作源泉,写下300多首‚沾满泥土味‛的诗章学习到了要坚定梦想,知行合一;人们从他自觉担当起培养大新新闻通讯员、文学爱好者队伍的重任,几年来共培养文化骨干200多名,许多通讯员都走上了领导岗位,而自己却‚原地不动‛学习到了甘为人梯,淡泊名利。一名网友说‚一直以为这样的人物是要在电视才能知道!现在,却近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向农曾伟学习,要传承他‘站立是山,躺下是脉’的浩然正气。‛一名大学生志愿者认为农曾伟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不计报酬的高尚情操,都将永远激励着他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前行。

二、农曾伟是新闻同行争相学习的榜样。人们认为农曾伟在获悉自己生命进入倒计时后,依然坚持在平凡的基层新闻岗位上进行新闻采访、稿件编辑、指导后辈,他以惊人的意志奋斗到最后一刻,以持之永恒的精神诠释了人类生命的伟大内涵。参与了农曾伟先进典型的

发现、挖掘、报道全过程的人民日报社广西分社记者谢建伟说:‚在采访报道农曾伟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得到了升华。‛南宁电台记者李婷婷表示:‚农曾伟是我们新闻行业的一个风向标,也是我们的一个灯塔。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他深入一线、深入社区、深入基层,写出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新闻。‛许多新闻媒体人认为作为一名新闻人,农曾伟每天都在基层‚走转改‛,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千千万万默默奉献的‚农曾伟‛,我们要学习他坚定信念,扎根基层,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农曾伟是践行广西精神的一个鲜活例子。‚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这十六个字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结合广西实际,听取各方意见,广听民意,高度提炼出来‚广西精神‛。农曾伟以‚新闻宣传是我一生的无悔选择,我愿为它贡献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的豪情书写着他平凡但却不寻常的人生。他忠诚于党的事业,用生命去爱党爱国爱人民,直到生命逝去的最后一刻依然在编辑《今日大新》;他以‚小跑‛的形式奔赴在新闻战线上,日日夜夜、风雨无阻、毫无怨言,他是创先争优的代表。‚一个农曾伟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将有更多农曾伟站到接力的起点。可以预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推动和这次巡回宣讲之后,农曾伟精神将与南宁精神,与广西精神,与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经脉相承,水乳交融,激励当代,启迪未来!‛ 人民日报广西分社社长郑盛丰如是说。

四、建议加大力度,将‚山鹰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农曾伟的事迹被报道后,特别是他的诗作被编辑出版后,人们从他的诗作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他那如‚山‛般高大、坚强、伟岸、默默耸立,为人类遮风挡雨的无私奉献精神,文如其人,从此‚山鹰精神‛成了这名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代言词。如何让‚山鹰精神‛进一步传承下去,有人

建议将农曾伟在生命逝去前,依然坚持改稿的工作情景雕成塑像,以激励后人;有网友建议市委、市政府应拨款专项经费将农曾伟的先进事迹拍成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崇左市委办公室)

第2篇:王顺友事迹引起强烈反响

王顺友事迹引起强烈反响

本报记者 齐芳、王庆环、杨亮

------------------

科技工作者认为,甘于寂寞苦干实干精神非常必要

王顺友的感人事迹在全国科技工作者中引起强烈震撼。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虽然行业不同、环境不同,但王顺友为人民服务、甘于寂寞、苦干实干的精神与祖国科技事业对广大科技人员的要求完全一致。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认为,科

技工作也是一项寂寞的工作。在出成果之前,需要长时间默默无闻的工作,需要全身心的奉献。面对现在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及其对科技工作者的影响,认真学习王顺友同志的事迹,对科技界来说非常必要。

中国工程院政策研究室黎青山看过王顺友的事迹后激动地说,王顺友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心里时刻装着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的一言一行,是对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最好诠释。

很多科技工作者都认为,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全心全意把工作做好,就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还有一些科技工作者表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西北偏远山区的工作条件还相当落后,作为科技工作者,他们肩负着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实际困难的责任。他们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精益求精,针对中西部等不发达地区的需要,推动我国科技工作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高校师生表示,学习王顺友走向基层锻炼成长

王顺友同志的事迹通过媒体的传播,在首都高校引起强烈反响。师生们表示,大学生也要走王顺友道路,走向基层,锻炼成长,报效祖国。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负责学生思想工作的李红老师看了王顺友的事迹非常感动,她说,王顺友的事迹对于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境界有着很好的启发。现代人对成功有强烈追求,但我们到底应当追求什么?那些工作在基层的许许多多像王顺友这样甘于清贫和默默奉献的人,还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价值取向,都给当代大学生在理想追求上树立了榜样和一种好的借鉴。“如果有可能,我希望学生们利用假期实践的机会,也去走走乡邮员们送邮件的路,那种来自基层的感受,会对大学生很有帮助。”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3级研究生冯玉婷和卞理说,王顺友是一个身处基层的普通邮递员,但人们见到他就像见到了亲人,为什么?因为他的工作对人民群众来说是富有价值的,也因为他时时在用自己的行动对群众表达着爱心。党员王顺友身上所体现出的闪光点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高校毕业生意义深远,“他的事迹启发我们应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

广大网友认为,时代需要千万个王顺友

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的事迹正在全国广为传诵。王顺友这三个字已成为网上热评的焦点。广大网友认为,平凡的王顺友唱响了一曲不平凡的奉献之歌,他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楷模。

以下是部分网友留言:

———坚持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看到王顺友的事迹,我哭了

———为他知苦不言苦,知难不畏难的邮政精神,为他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为他只求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为他坚韧不拔的意志。我们需要这样的精神传承党的优良传统,需要这种精神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需要这种精神光大我们的民族。

———王顺友说过:“这个工作每个月有几百元工资,我再苦再累都要把工作干好,这样才对得起我的工资。”在这样的话语面前,所有的豪言壮语都显得苍白而矫情,源于一颗质朴心灵的纯朴语言,表达着一种最朴素的忠诚。

———服务人民、厚德载物、恩泽无声!王顺友教会我们很多。

———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事。王顺友最能感动世人之处,恰恰在于他的平凡本色

———他是一个真正与普通群众“零距离”的模范。

———王顺友的行动向人们实实在在解释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真正含义,说明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模糊的、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是十分具体的。

第3篇:吴大观先进事迹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引起强烈反响(精)

吴大观先进事迹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引起强烈反响

来源:新华网

严谨学术堪称楷模 高尚情操令人钦佩——吴大观先进事迹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引起强烈反响

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引起强烈反响。吴大观对党、对人民、对祖国、对社会的高尚情怀和不求名利、虚怀若谷的高尚情操深深感染和激励着广大知识分子。两院院士和高校师生们表示,学习吴大观,就是要学习他对崇高信仰的追求,学习他在挑战中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的精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一航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型号总设计师杨凤田深情地回忆起45年前和吴老认识、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那时他已经是航空622所的技术副所长,正在负责815甲发动机的研制,而我只是飞机研究所的一名设计员。他待人非常热情,没有一点架子,很亲切地叫我“小杨”,这个称呼一直延续了几十年。

杨凤田说,吴大观同志是一位杰出的航空事业工作者,他为国家航空事业奋斗终生,是我们所有航空人的榜样和楷模。在生活上,吴老待人诚恳,为人低调、简朴。他在学术上的严谨态度、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和热忱令人钦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一定要沿着他的足迹,更好地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保卫祖国做贡献。 中科院院士,中航工业集团航空材料研究院曹春晓说,我把吴大观的精神为24个字:报效祖国,报效航空;信念坚定,奋斗不止;知识渊博,平易谦和;淡泊名利,生活朴素。吴大观同志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这是一种精神财富,它时刻激励着我们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的工业腾飞做出贡献。

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欧阳泱看了报道后说,吴老一生都在坚持做一件事情,都在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发展壮大而努力,他有着执著的追求、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和坚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放弃,对物质享受不计较,对名利很淡薄,对个人名利不纠缠。总结起来就是做人的取与舍,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吴大观矢志不渝地为理想而奋斗的真信仰,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唐云端非常敬佩。她说,吴大观所看重的是他的事业,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吴大观却如此宁静、如此淡泊、如此高远地生活了一辈子,这是高山仰止、让我们永远敬仰的一种境界。吴大观一生执著于共产主义理想,最终百炼成钢,成为一名高尚的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我们学习吴大观,就是要学习他对崇高信仰的追求,学习他在挑战中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的精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制造专业研究生杨建说,吴大观为航空发动机研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精神体现的是航空报国的献身精神,展示的是志在超越的创新精神,蕴含的是严谨求实的敬业精神。他严谨朴素、勇于创新、锲而不舍,是所有航空发动机从业者学习的楷模。他以执著信仰全心投入航空事业,为新一代航空人树立了榜样。

第4篇:传承奉献精神 “支教玫瑰”赵小亭事迹引起强烈反响

传承奉献精神 “支教玫瑰”赵小亭事迹引起强烈反响

2010-07-30 11:21:10 来源: 新华网(广州)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珞珈山与苗岭山区相距近千里,武汉大学和马场河小学原本“素昧平生”。但是,正如小学展板上的一句话:“从这边到那边有一条爱的纽带”。爱的使者,便是许许多像赵小亭这样的志愿者。

自2007年以来,武汉大学已有三届学生到贵定支教;今年,赵小亭和她的18名同学又来到这里,将爱心接力传递。在王光林看来,这些大学生给山里孩子带来的,不仅有外面的精彩世界,还有走出大山的希望。

在武汉大学,有17000余名这样的注册志愿者。在该校16年的志愿服务历史中,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令武大学子自豪的故事。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陶孝芳参与成分献血30余次;湖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卢章洪发起成立“救援之翼”,培训10000余人次;在支教的队伍中,李可欣休学一年到乡村“种太阳”,赵书影等在恩施大山里建起魔法教室

“逝者已去,生者坚强。我们的志愿者之路会走得更坚定。”实践队队长苏鹏宇言语中难掩沉痛之情,却透露着坚定。这几天,他对队员们说得最多的词语便是“坚强”。

“赵小亭是珞珈山上平凡的一员,也是武大5万学生的杰出代表。”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告诉记者,赵小亭把对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同情心升华为对社会的责任感,把志愿者的人生经历升华为大学生的理想。

如今,这种爱已经传递给更多的人,感染了更多的人。8月初,武大的又一批志愿者即将出发奔赴全国:“小亭,你没有走完的爱心之路,我们帮你走完;你没有完成的青春愿望,我们帮你实现。”这是同学们的心愿和决心。

虽然支教行动并不能直接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但大学生带去了一种示范效应。2009年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武汉理工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秦豹说:“志愿者进山不仅仅是体验生活,更是给山区送去爱和希望,我相信,大山里的孩子,一定会永远记住善良美丽的小亭老师。” “今年暑假,我和小亭一样到贵州志愿支教。山区确实很苦,但看到孩子们一双双大眼睛,就觉得自己再苦也值得。小亭是好样的,希望她的事迹可以激励更多大学生投身到支教的队伍中。”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08级游保平说。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认为,人们关注赵小亭,不仅是被她的献身精神所感动,更是被她和像她一样的青年志愿者们的坚定信念、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心系基层、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不畏艰苦、勇于实践的朴实作风,脚踏实地、立志成才的进取精神所感动。

在贵州点击率较高的贵阳论坛上,网友们纷纷表达了对赵小亭的敬意。网友“黔山之猴”说,年轻的女孩,年轻的生命,美丽的人,美丽的心,我们会将你的年轻美丽记住,因为我们被你感动着,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网友“东方泽”表示,能来贵州支教是非常有奉献精神的一群人,这些人值得尊敬,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时代的楷模。

第5篇:黄大先进事迹

黄大年先进事迹

黄大年,广西南宁市人,195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着名地球物理学家,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专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第三届执委会副会长。生前担任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学部长和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黄大年同志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同志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习近平强调,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黄大年教授于1978年至1982年在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学习,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3年至1986年,继续在应用地球物理系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的全额资助,赴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国际地球物理学大师、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古宾斯教授。1996年,获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后,他第一时间返回选送单位长春地质学院报到,兑现学成归国承诺。1997年1月,经学校批准,再次前往英国,开始在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曾先后担任过研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培训官。2009年12月,在国家和母校事业的召唤下,他放弃了在英国优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作为第二批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专家,全职回到吉林大学担任教授,是东北地区引进的第一位“千人计划”入选专家。在吉林大学科研岗位上,他兢兢业业、教书育人,领率团队、拼搏创新,成就显着、功勋卓着,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黄大年教授是享誉国内海外的卓越的科学家。在英国学习和工作期间,致力于开展高精度重磁场探测装备及数据处理解释方法技术研究工作,长期从事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动平台高精度地球微重力和磁力场探测技术研发,专攻高效探测技术服务于海陆大面积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他带领的研发团队被同行公认为国际上最优秀的研发团队之一,在移动探测技术行业内长期被作为跟踪和赶超的主要对象。作为战略科学家、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主题专家,黄大年教授长期为国家设计、跟踪和管理资源环境领域“863”计划项目,并以首席科学家身份主持多项重大科研项目。他负责的“深部探测技术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实现重大突破,主持和参加完成的科研成果分别入选“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2年度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特别进展”“2013年度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他的成果入选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与多位着名科学家并列上榜,“十三五”期间担任地球深部探测计划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专家组成员及多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是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地学与资源环境学部副主任委员。

黄大年教授是无私的爱国者。作为华侨精英,旅英期间,他生活富足,工作如意,但仍心系华夏,一心报国,曾多次回国讲学,并以多种形式支持国家建设。2009年12月,在国家和母校事业的召唤下,他毅然回到母校、回到祖国。回国后,他首推我国的实物车载、舰载、机载和星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工作,研究能够在空中、水面和深水环境下,高效率获取空间分布的重力场、磁场、电磁场、放射性能谱和光电等数据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和技术,构建服务于陆地、海域、复杂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下的精确航空测量技术体系,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以及军民两用技术领域中。“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是世界科技强国竭力追求的核心技术,也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

黄大年教授是杰出的人民教师。他担任学校本硕连读实验班“李四光班”(本科)班主任,指导班级获得长春市“十佳班级”荣誉称号。他指导研究生在《地球物理学》杂志发表亮点文章,获国际专业年会特邀。他注重为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创造国际交流和系统培训机会,提高了青年师生在国际层面的交流互动能力。他多次受邀参加中央统战部专家咨询团队,赴甘肃金川等西北地区指导地方科技建设,赴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指导经济转型;参加吉林省委组织部专家咨询团队,深入吉林省部分地区推动和协助地方产业转型。他多次担任国家“千人计划”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评审专家,为国家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提供服务。黄大年教授曾获得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国侨界贡献奖”,是吉林省劳动模范、长春市劳动模范、吉林大学“三育人”标兵。

黄大年教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思想进步,拼搏争先,于198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以后他长期在国外学习和工作,未能参加党组织生活。归国后,他的政治表现和工作业绩非常突出,在此期间,他曾主动向党组织申请恢复其党籍。经基层党支部和学院党委审核推荐,吉林大学党委审议决定报请中共吉林省委追认黄大年教授为中共党员,2017年1月10日,中共吉林省委同意追认黄大年教授为中共党员。他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国家的教育、科技和国防事业,奉献给了培养他成长、帮助他实现梦想的吉林大学。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计得失,忘我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黄大年教授是吉林大学全体师生的光辉榜样,是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专家的优秀典范,更是当代海归赤子科技报国的先锋楷模!他身上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吉林大学全体师生和广大留学归国人员,激励着他们积极投身于国家改革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他的逝世,是国际地球物理学界和吉林大学的重大损失。他为中国科技事业、教育事业,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载史册!他的崇高品德和奉献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第6篇:广大党员对祈爱群同志先进事迹反响强烈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清代文人郑板桥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党的各级干部和全体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公仆,理当权为民用,利为民谋,忧民之忧,乐民之乐,急民之急。在藏北班戈担任县委组织部长的祈爱群同志正是用自己的青春热血筑就了不朽的丰碑。这是值得卢龙县广大党员认真学习的,她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女儿。祈爱群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反响强烈。

(一)牢记党的宗旨,学习吃苦耐劳精神。

祈爱群同志是一位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组织工作女干部。人们亲切地比喻为美丽圣洁的“高山雪莲”。不断地挑战着地理和心理的海拔线,一次次跨越人生价值的崭新境界,让生命之花开放得无比绚烂。可想而知这种冰峰雪岭上的奇葩曾遭受过多少的艰难困苦。

当前,在我们的党员队伍中正缺少像祈爱群同志的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往往在困难面前犹豫、徘徊不前,甚至拈轻怕重。这是万万要不得的。我们应该在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查找自身不足,互相共勉,学习党员先进事迹,树立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做到那里需要就到那里去,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我价值。Xx县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大到办公一桌一椅,小到一本一纸,把这种精神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二)坚定党性,学习无私奉献精神。

当前,在全国上下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把关心群众生活、体察群众疾苦作为衡量党员干部群众观念强弱以及作风建设成效好坏的一把尺子。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提倡党员干部多下到群众的田头、灶头、炕头,多了解群众吃的、穿的、住的、行的以及孩子受教育的情况,从解决类似于柴米油盐问题入手,从看病难、读书难等一些具体问题抓起,办一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暖人心的实事。用关心群众的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真正正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如果我们把党比作一颗大树,把基层组织比作根枝,如果想要大树枝繁叶茂,那么首先要根枝吸收到足够的营养。祈爱群同志说过作为组织部部长,首要工作就是要让这颗大树枝繁叶茂起来。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卢龙县委、县政府,努力克服部分基层组织作风涣散、组织松散、战斗力不强等问题,使基层组织的核心作用得到发挥和增强。为努力构建和谐XX而奋斗。

(三)赤诚爱民,学习廉洁奉公精神。

“问君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组工干部掌握着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没有一颗公平、公正的心是做不好、也不配做组织人事工作的”,祈爱群同志曾这样说过。面对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困苦,祈爱群咬咬牙挺过去了;而摆在面前似乎难以另人拒之千里的“糖衣炮弹”却被她“横眉冷对”,吃个“闭门羹”。

这个被大家称为“铁面人”的祈爱群说过:“我绝不让一个人无原则地吃亏,也不让一个人无原则地占到‘便宜’,做事公道才能让干部满意,让群众满意。”她的平易近人,而真切地感受到她对同志春天般的温暖。我们党员干部就是要具有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去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我们党员干部通过党员先进性活动,使干部党员受教育,地区群众得实惠。党员干部务求在政治上靠得住,在工作上有本事,在作风上过得硬,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党员,好干部。

第7篇:2宜君10 . 19救援先进群体事迹 全国各大媒体聚焦 反响强烈

宜君10 .19救援先进群体事迹 全国各大媒体聚焦 反响强烈 发布时间:2017-10-23 09:23:44 来源:铜川市文明办 作者:文明铜川 发布人:张海锋 浏览次数:148次 A A+ 10月19日,一辆拉运10吨苹果的货车在包茂高速宜君引线侧翻,宜君干部群众积极救援,自发捡拾整理看护装运的事迹引起全国各大媒体关注报道。新华社、人民网、央视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网、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江苏广播电视台、江西广播电视台、铜川日报、铜川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知名门户网站凤凰、搜狐、网易、新浪、腾迅、三秦网、华商网等进行了广泛报道,微信、微博等快速传播刷屏,铜川好人现象又一次引起全国聚焦。

省委宣传部领导指示,省级主流媒体要做深度挖掘,广泛宣传报道。市委宣传部领导看望慰问参与救援的村民、交警和干部,对进一步做好后续工作进行了安排。

铜川市政协常委王栓兴说:先有王家砭、后有宜君县!心里存善念、好事频出现!陝西人真好、宜君的父老乡亲真好、为宜君人点贊、为好人铜川点赞!陕西省道德模范、宏显传媒公司董事长黄宏显看后非常感动,着手编写情景剧,弘扬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宜君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郭海军说:宜君民风淳朴,群众们都很善良。迷家塔村刘家坪组的村民捡拾苹果的事看是偶然,其实是必然。近几年,市里、县里都注重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方面的宣传、教育,县里更是长期举办道德评议会、善行义举榜等活动,社会风气是越来越好。所以,在宜君境内发生这样的事让人感到毫不意外。网名为平安一生的网友评论:宜君人有谦谦君子的一面,更有侠肝义胆、古道热肠、乐于助人的大爱情怀!许多网民纷纷留言评论:铜川人好、宜君好人!温暖、感动!

市委宣传部、市创文办、市文明办负责同志表示,要以学习宣传宜君10.19救援先进群体事迹为契机,广泛开展学习好人、争当好人、礼遇好人活动,开展文明家庭创建,传承优秀家风家训,开展移风易俗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回应全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shuzhibaogao/81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