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社区工作总结】

2020年社区卫生实施方案范本大全

为提高爱国卫生工作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需要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关于爱国卫生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以下是东星资源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0年社区卫生实施方案范本大全,欢迎阅读。

卫生进社区方案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大精神为指导,以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为重点,以卫生创建工作为载体,以促进群众身体健康为目的,把爱国卫生运动与预防和控制疾病紧密结合起来、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与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相融合,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巩固发展爱卫工作成果,改善卫生面貌,为打造健康罗山、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街道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一)深入开展卫生创建工作

1.有效组织开展卫生工作。抓好重点、难点工作的落实,加强专项整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创建指标巩固提高。

2.深入推进卫生创建工作。以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卫生创建活动,要对照省级卫生街道的创建标准和要求,加大整改力度,不断提高创建管理水平,不断夯实卫生基础。

3.切实加强创建动态管理。加强对各社区的指导和动态管理,要加强督促、整改和巩固,以进一步把基层卫生活动引向深入。

(二)切实加强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建设

根据市爱卫办文件精神,成立罗山街道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扎实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1.继续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认真制订爱国卫生月活动的实施方案,以卫生创建、环境整治、除害灭病、市区爱卫为重点,广泛宣传发动,调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活动,使市容环境卫生面貌取得阶段性成效,掀起爱国卫生运动的新高潮,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

2.继续开展重大节日爱国卫生活动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的城乡爱国卫生活动,努力改善城乡卫生面貌。根据重大传染病的防控需要,积极组织开展以环境卫生、健康教育为重点的群众性爱国卫生活动。

(四)落实城乡病媒生物防制

继续开展经常性的除“四害”活动。根据《--市爱卫办关于开展--夏季除“四害”活动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要求,各社区继续开展以夏季灭鼠为重点的经常性除四害活动,广泛发动居民群众,标本兼治,开展环境整治,清除四害孳生场所,科学合理使用药物消杀,切实控制四害密度。

(五)巩固市区卫生整洁行动

深入开展市区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根据我街道工作要求,继续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完善市区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强化制度管理,深入实施市区环境卫生整洁长效管理,切实巩固环境卫生整治成果。

(六)大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1.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根据《--市爱卫办关于开展--夏季除“四害”活动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要求,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认真组织推进健康促进行动,加大防病知识的科普宣传力度,创新工作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多样的形式,组织开展好健康教育进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家庭活动。

2.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做好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对公众开展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使居民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基本知识,提高卫生防病意识,改变不良的卫生行为和习惯,以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3.积极推进控烟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实施意见》。加强控烟能力建设,普及烟草危害相关知识,倡导机关、事业、社会团体等单位,公共场所全面实施禁止吸烟,组织开展吸烟行为干预,降低吸烟率,继续开展无烟单位创建和控烟积极分子评选活动。

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爱国卫生深入开展

爱国卫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爱国卫生工作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卫生面貌的必然要求。各社区要贯彻落实《--省爱国卫生促进条例》,加强爱卫组织机构建设,完善爱国卫生体制机制,切实把爱国卫生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强化爱卫会成员单位的职责,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及时协调解决爱国卫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创新工作机制,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容

爱国卫生是一项面广量大的工作,必须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要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在具体工作中,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强化质量监管,抓好爱卫长效管理的调研,不断引入和规范市场化机制,完善道路保洁和养护管理、卫生设施的保洁管理、除“四害”等市场化运作,减少成本,加强质量监管。要多形式、多途径开展爱国卫生,要把爱国卫生工作与各类创建结合起来,与当前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先导,以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目标,不断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容,使爱国卫生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完善考评措施,巩固爱国卫生工作成果

街道爱卫会要进一步完善爱国卫生工作目标管理,探索建立在卫生创建、健康教育、除“四害”、农村改厕、爱国卫生综合管理等方面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做到年度有计划、工作有部署、任务有落实、年终有。要将爱国卫生工作列入对社区居委会考核中。

卫生进社区方案2

一、活动主题

以“人人动手、清洁家园”为主题,全面发动各村、社区和相关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从自己做起、从社区做起、从单位做起,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提升环境卫生面貌,掀起一场覆盖全街道、层层动员、人人参与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二、活动时间

第一阶段:20--年4月1日至10日,主要开展“人人动手、清洁家园”清洁整治运动。

第二阶段:20--年4月11日至31日,主要开展消杀和长效保洁活动。

三、组织领导

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街道主任---担任,副组长由---担任,成员由相关单位、部门和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担任。中泰街道“人人动手、清洁家园”爱国卫生月活动工作领导小详细名单见附件,并由领导小组统筹全街道的活动开展。

四、目标任务

(一)村(社区)卫生

1、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平整道路,疏通沟渠、下水道,清除暴露垃圾,清除旱厕和露天粪坑(缸),消除脏、乱、差现象,改善城郊结合部、城中村环境卫生面貌。

2、各小区的楼道、跳台、房前屋后、地下车库等处无杂物乱堆现象,垃圾房(桶)和公厕周围、绿化花坛、楼道内的卫生死角及时清理,清除瓶、盆、罐等小型积水容器内的积水,消除“四害”孳生地。

3、背街小巷、商业网点、各类市场,特别是农贸市场、食品经营单位等场所“四害”防制设施完好,无占道、倚门设摊,门前无污水横溢、垃圾杂物乱堆现象。

4、墙体整洁,建筑工地及周边清洁,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小型积水及时清除,工地围挡完好、整洁。

(二)单位卫生

1、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等室内物品摆放整齐,保持整洁,有控烟标识。门卫室(保安室)、消控室、通道、楼顶、地下车库无杂物堆放和小型积水,排水管道无堵塞。

2、对外服务窗口整洁、明亮。卫生间保持清洁,无异味。厨房和用餐区干净、有序。防尘、防蝇、防鼠等“三防”设施落实,垃圾桶加盖,无卫生死角和“四害”孳生地。

3、盆栽、绿化摆放有序,托盘无积水;

办公和生活垃圾不随意倾倒,垃圾分类有序开展。

(三)个人卫生

不乱投乱倒垃圾、污物、污水,无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勤洗手,多运动。饲养的犬类不侵扰他人正常生活,排泄物及时清除,预防传染性疾病。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车辆内外保持整洁。公共场所不吸烟。

五、部门职责

(一)村(社区):按照“属地化管理”为原则,负责组织农户及所辖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开展“人人动手、清洁家园”活动,建立“人人动手、清洁家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好本村区域内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要明确时间节点和质量要求,加强协调和督查,确保行动取得实效。涉及到重点垃圾偷倒区域,加大防控措施,设监控探头,实施有奖抓现和夜间巡防等措施。特别是石鸽社区、幸福河社区、岑岭村、南湖村、中桥村要协助配合街道对集镇环境进行督查和整改。

(二)教育卫生计生科:做好活动的综合协调,组织监督检查,制定中泰街道“人人动手、清洁家园”活动方案,重点落实《峰会期间病媒生物防制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对公共场所控烟工作的监督检查,做好传染病和病媒生物防控工作;

指导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一次清洁家园大扫除活动,重点整治公共环境卫生,清除卫生死角和“四害”孳生地等;

同时加强对PCO公司的监管等,做好大扫除后的消杀工作,负责实时发布整治情况。督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工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组织落实各校园灭蚊、灭蝇、灭鼠、灭蟑螂等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督促各校园做好环境卫生整治。

(三)党政办:负责协调各部门联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组织街道办事处全体工作人员开展从我做起、从单位做起的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并落实做好街道办事处内部环境及机关食堂的整洁和长效保洁。

(四)党群科:发动各村(社区)网格支部作用,发动党员干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充分展示广大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五)经济发展科市场监管科:督促各类市场(特别是农贸市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餐饮等行业的卫生管理,督促市场落实防尘、防蝇、防鼠“三防”设施,保持室(店)内环境卫生整洁,保障食品安全,倡导文明经营服务。加强对宾馆、饭店等的监督管理,督促相关场所做好清洁卫生和除“四害”工作。

(六)城管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开展集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对重点区域特别是石鸽集镇和跳头集镇的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管理和监督,做到无暴露垃圾和卫生死角,无下水道堵塞、化粪池外溢,有效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

负责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垃圾箱)等的灭蚊、灭蝇、灭鼠、灭蟑螂等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定期开展物理、化学、生物等防制措施。

(七)城管服务中队:负责加大对无证市场、马路市场的执法检查力度,保持临街建筑物立面整洁、沿街商业无倚门或占道经营行为,确保市容有序等。

(八)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负责督促生猪(家禽)定点屠宰场所和种植养殖基地、场所落实灭蚊、灭蝇、灭鼠、灭蟑螂等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负责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负责村(社区)小微水体和山塘水库的环境卫生整治和管理,清除水面漂浮垃圾,清理水体沿岸的垃圾和废弃物等。

(九)文体中心: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微博等载体广泛宣传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让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爱国卫生的重要性,形成人人动手、共同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加强对活动中各村(社区)及部门的典型事例的进行宣传,激励和带动更多干部群众参与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十)社会事务科:负责督促养老院、各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洁,有效清除蚊、蝇、鼠、蟑螂等病媒生物孳生地,防蚊蝇、防鼠设施完善。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科:加强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监督管理,确保施工工地出入口地面硬化、配备相应冲洗设备,确保净车出场。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清理建筑工地内部环境卫生死角,确保无残留生活垃圾和积水,落实“四害”防制措施,清除暂停施工期间工地内的“四害”孳生地。加强对建筑项目的卫生管理,确保环境卫生整洁。督促建设业主单位及时清运建筑垃圾,清除“四害”孳生地,落实停工期间施工现场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指导物业公司做好物管小区环境卫生工作。

(十二)工会:发动企业工会组织开展“人人动手、清洁家园”的爱国卫生大整治活动,保证企业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等室内干净整洁,有控烟标识。值班室、过道和消防通道无杂物堆放,保持整洁干净有序。

(十三)团工委:开展卫生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号召和发动志愿者进社区、进单位开展“清垃圾、清杂草、清杂物、清积水”等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

(十四)妇联:组织村(社区)妇联开展以美丽庭院为主要内容的进村(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六、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村(社区)、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重要性,坚持政府领导、属地为主、部门协作,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把此次活动作为推进城市国际化和峰会服务保障的重点工作来抓,精心组织、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二)营造氛围。各村(社区)、相关单位要切实做好辖区范围内爱国卫生和病媒生物防制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载体进行密集宣传。辖区公共场所等人流密集区域以爱卫月活动为主题的宣传栏达到全覆盖;

辖区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利用单位内部电子屏每天有针对性地滚动播放爱国卫生宣传内容,每个村(社区)的宣传栏内要有爱国卫生月活动的内容。要通过进村(社区)、进家庭、进个人进行除害防病健康知识讲座、宣传图板展示、发放宣传资料,让广大市民、群众进一步了解爱国卫生运动的实质、爱国卫生工作的内涵,认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性。

(三)形成合力。在活动开展期间,各村(社区)、相关单位要充分发挥基层网格的作用,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人人评价,共同查找卫生死角和“四害”孳生场所,督促网格内问题的整改。各社会群团组织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志愿者和工作网络的作用,促进工作开展。

(四)强化督查。由教育卫生计生科牵头,联合党群科、经济发展和市场监管科、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科,社会事务科、城市管理服务中心、文体服务中心、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等抽调相关人员组成督查组,对街道各村(社区)、相关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每周一次的工作督查,督查结果纳入街道对村(社区)考评中。

各村(社区)、相关单位要组织力量开展自查,及时消除问题隐患。

鼓励社会监督,发动党员、志原者、义务监督员等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活动涌现出来的先进和典型事例进行上报,对突出问题和整改不力的予以曝光,对群众反响强烈、造成恶劣影响的环境卫生事件,由相关部门追责和问责。

(五)做好总结。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各村(社区)、相关单位要及时收集有关工作信息并于9月15日之前上报街道教育卫生计生科,教育卫生计生科要总结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法,形成汇总报告。

卫生进社区方案3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届--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市环委办的文件要求,紧密结合我区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居民环境意识和绿色理念、绿色生活、绿色消费观念,倡导绿色义务,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

二、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工作责任,--社区“两委”成立环境卫生工作小组,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组长,社区党委和居委会主要成员、社区物业公司主要负责人及社区党员、楼栋长、社会单位负责人任小组成员,其中程洪任联络员,切实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工作目标

结合社区创建工作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主、可持续发展,积极创建以涵盖“绿色管理”、“绿色教育”、“绿色环境”、“绿色生活”为核心,积极维护“十大绿色生活方式”的市级绿色社区创建成果。

四、具体措施

遵照市环保局、区委区政府及解放碑街道办事处指示与创建要求,以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绿色生活等理念贯穿始末,抓住重点,注重实效,把创建绿色社区工作与渝中区创建文明城区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一)、建立高效、透明的“绿色管理”模式。

1、建立环境管理和监督体系,制定绿色社区创建工作计划和方案;

2、建立与政府部门、居民、驻社区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共商社区内的环境事务,推动社区环境保护;

3、积极参加区县以上各类环保培训和社区骨干培训,组织一定数量的绿色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宣传和监督活动,不断改善社区环境质量;

4、建立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档案记录,并有专人负责登记和整理,做到管理有序;

5、建立可持续改进绿色社区自我完善体系,定期进行自评和总结,不断提高绿色社区的环境质量和水平

(二)、切实做好“绿色”教育宣传工作。

1、深入开展走访活动,通过居民会议、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听证会议、各种议事协商会议广泛收集环境卫生意见和建议。设立规范的居务公示栏,对居委会的创建工作内容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充分体现居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模式。

2、充分利用16个楼栋的入口处精神文明宣传橱窗、廉政文化宣传橱窗和社区led显示屏、图书室、绿色网吧、党员图书角、等硬件设施,以张贴宣传海报、播放电子声像资料、设置环保书籍、报刊等形式,集中宣传“文明城区创建”公约、七不行为规范、餐桌文化、低碳生活方式、先进环保模范人物等内容;

建立居民qq群,发布宣传活动信息,倡导居民积极参与“绿色”社区创建工作;

发动社区“工青妇”等群体,组建志愿者队伍,走家串户发放发放宣传资料。

(三)、广泛宣传发动,齐抓共管,构建“绿色”环境。结合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实质要求,以“三治三化三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载体,着力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增加休闲场所为主要目标。

五、工作要求

1、突出公众参与度,注重宣传效果,扩大公众参与面;

2、坚持以抓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并重的原则,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要做到创建专款专用,注重抓好落实工作;

4、创建工作要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

安徽省精神卫生工作计划实施方案(2020―2020

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切实加强我省精神卫生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4号),结合我省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以健全服务体系为抓手,以加强患者救治管理为重点,以维护社会和谐为导向,统筹各方资源,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健全患者救治救助制度,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维护公众身心健康,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二)实施原则.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努力;

坚持统筹规划,将其纳入建设美好安徽、构建和谐社会综合指标体系,与深化医改、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步推进;

坚持依法推进,以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为动力,推动我省精神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总体要求.围绕实现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我省省情,到2020年普遍形成政府组织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的精神卫生综合服务管理机制,初步形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精神卫生预防、治疗、康复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精神卫生服务需求.健全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保障制度,显著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和管理服务水平和能力.积极营造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普及精神卫生常识,促进公众心理健康.(二)计划步骤.到2017年:

1.省、市、县三级普遍建立精神卫生工作政府领导与部门协调机制.70%的乡镇(街道)建立由综治、卫生计生、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残联等单位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

2.卫生计生、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残联等单位建立精神障碍患者、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使更多的精神障碍患者得到及时诊断治疗和服务管理.

3.初步建立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保障体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负担医药费用有所减轻,对其中特困人群通过多渠道、多层次救治救助政策保证其获得救治,使得患者病有所医,生活有保障.

4.健全省、市、县三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全省以设区市为单位,精神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

服务人口多且设区市级机构覆盖不到的县(市、区)可根据需要建设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其他县(市、区)至少在1所符合条件的综合性医院设立精神科.

5.各设区市开展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防治,省级开通心理援助热线电话,有条件的设区市开通心理援助热线电话.省及16个设区市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发生突发事件时,能根据需要及时、科学开展心理援助工作.

到2020年:

1.进一步完善精神疾病治疗服务网络.力争新增精神科住院床位1000张以上,精神卫生机构收治能力增强,患者就医条件得到改善.2.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诊断和治疗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全省常住人口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登记在册率接近全国或中部地区平均水平,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80%以上,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80%以上.

3.精神卫生专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通过定向培养、转岗培训等形式,实现全省精神科医师(含助理)达到1600名左右,各设区市每10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不低于2.8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配备专职或兼职精神卫生防治人员.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同步发展,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广泛参与精神卫生工作.

4.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防治能力明显提升.公众对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的认识和主动就医意识普遍提高,医疗机构识别抑郁症的能力明显提升,抑郁症治疗率显著提高.

5.探索建立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及社会组织、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以市为单位,实现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全覆盖.70%以上的县(市、区)设有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社会组织开展康复工作,在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县(市、区),5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

6.机关、医院、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监管场所广泛开展精神卫生宣传及心理卫生保健活动,年度单位覆盖率不低于60%.城市、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70%、50%.

7.高等院校普遍设立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室)并配备专职教师,中小学设立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

三、具体措施

(一)全面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登记和救治救助.

1.加强发现诊断和登记报告工作.各级卫生计生、综治、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残联等单位要密切协作,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定期交换和共享,拓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或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现渠道.村(居)民委员会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发现辖区(单位)内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应及时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派出所报告,并在其本人或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协助其就医.具有精神障碍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要落实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制度,按要求报告确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辖区内的确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要及时登记,并录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管理系统.2.落实治疗和随访管理.积极推行“病重治疗在医院,康复管理在社区”的服务模式,对于急性期和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转诊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规范治疗,病情稳定后回到村(社区)接受精神科基本药物维持治疗.各级综治组织应当协调同级相关部门,推动乡镇(街道)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动员社区组织、患者家属参与居家患者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为辖区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提供随访管理、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等服务.

3.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急处置机制.基层医务人员、民警、民政干事、综治干部、网格员、残疾人专职委员等要协同随访病情不稳定患者,迅速应对突发事件苗头,协助患者及其家属解决治疗及生活中的难题.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研究建立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收治管理机制,畅通有肇事肇祸行为或危险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收治渠道,设立应急医疗处置“绿色通道”,并明确经费来源及其他保障措施.4.完善各项救治救助政策.各地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发挥整合效应,逐步提高精神障碍患者医疗保障水平.对于符合条件的贫困患者,要按照有关规定资助其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对其难以负担的基本医疗费用给予补助.对于无法查明身份患者所发生的急救费用和身份明确但无力缴费患者所拖欠的急救费用,要按照有关规定先由责任人、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等各类保险,以及医疗救助基金、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等渠道支付;

无上述渠道或上述渠道费用支付有缺口时,由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给予补助.因医保统筹地区没有符合条件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而转诊到异地就医的患者,医保报销比例按照参保地政策执行.各级民政部门、工会组织通过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患者(职工)家庭纳入低保、给予临时救助、困难帮扶等措施帮助其解决基本生活困难.

5.完善康复服务.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障碍和精神残疾康复工作模式,建立完善医疗康复和社区康复相衔接的服务机制,加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对社区康复机构的技术指导.加强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保障,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对符合条件的精神障碍治疗性康复服务项目的支付范围.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示范性项目建设,促进社区康复机构增点拓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提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

(二)逐步开展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高等院校要开展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对就诊或求助者中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及时提供就医指导或转诊服务.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要建立会诊、转诊制度,指导其他医疗机构正确识别并及时转诊疑似精神障碍患者;

要按照精神障碍分类及诊疗规范,提供科学规范合理的诊断与治疗服务,提高患者治疗率.关注妇女、儿童、老年人、职业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常见精神障碍防治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为抑郁症患者提供随访服务.

(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各地要依法将心理援助内容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依托现有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和护士,分级组建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发生突发事件后及时组织开展心理援助.鼓励、支持社会组织提供规范的心理援助服务信息,引导其有序参与灾后心理援助.设区的城市要依托12320热线及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平台,向公众提供心理健康公益服务.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应当配备心理治疗人员,为精神障碍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专业的心理卫生服务.综合性医院及其他专科医院要对就诊者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向辖区内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制订校园突发危机事件处理预案.高等院校要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立稳定的心理危机干预联动协调机制,并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用人单位应当将心理健康知识纳入岗前和岗位培训,创造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监狱、看守所、拘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等应按照羁押人员规模配备一定比例的心理咨询师,加强对被监管人员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与精神病专科医院建立就诊“绿色通道”.

(四)着力提高精神卫生服务能力.

1.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加强县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委托同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承担精神卫生技术管理和指导职能,负责医疗、预防、医学康复、健康教育、信息收集、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暂无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地区,卫生计生部门要委托上一级或邻近地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承担技术指导任务,并指定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相关业务管理.要鼓励社会资本举办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和社区康复机构,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挥其在精神卫生防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加强队伍建设.各地要建立健全精神卫生专业队伍,合理配置精神科医师、护士、心理治疗师,探索并逐步推广康复师、社会工作师和志愿者参与精神卫生服务的工作模式.各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要按照区域内人口数及承担的精神卫生防治任务配置公共卫生人员,确保预防工作落实.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人员承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任务.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神科护士培训;

开展在精神科从业但执业范围为非精神卫生专业医师的变更执业范围培训,以及县级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临床类别执业医师或全科医师增加精神卫生执业范围的上岗培训.开展中医类别医师精神障碍防治培训,鼓励基层符合条件的精神卫生防治人员取得精神卫生执业资格.制订支持心理学专业人员在医疗机构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政策,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同完善心理治疗人员职称评定办法.落实国家对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政策,提高其待遇水平,稳定精神卫生专业队伍.

(五)逐步完善精神卫生信息系统.省级卫生计生部门要按照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的要求,统筹建设本地区精神卫生信息系统,并使其逐步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全员人口数据库对接.承担精神卫生技术管理与指导任务的机构要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审核、分析等,定期形成报告,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各地应当逐级建立卫生计生、综治、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司法行政、残联等单位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共享机制,重视并加强患者信息及隐私保护工作.要依法建立精神卫生监测网络,掌握精神障碍患者基本情况和精神卫生工作信息,适时开展全省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六)大力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教育.宣传部门要指导协调各级各类媒体广泛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正确对待精神障碍患者.要规范对有关肇事肇祸案(事)件的报道,未经鉴定避免使用“精神病人”称谓进行报道,减少负面影响.教育、司法行政、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等单位要针对学生、农村妇女和留守儿童、职业人群、被监管人员、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分别制订宣传教育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卫生宣传,增进公众对精神健康及精神卫生服务的了解,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七)积极开展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2015-2017年在芜湖市开展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探索和创新精神卫生工作模式,健全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建立精神障碍患者医疗与康复相结合的全程服务模式,完善救治救助保障体系.取得经验后,逐步在全省进行推广.

四、组织实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地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完善精神卫生工作政府领导组织和部门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作用,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切实加强本地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要将精神卫生有关工作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统筹考虑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专业人才培养、专业机构运行保障等,推动精神卫生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落实工作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细化操作办法,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各有关部门既要履行职责分工,又要加强协调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各级综治组织要加强调查研究、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考评,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对因工作不重视、监督不到位、救治不及时,导致发生已登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重大案(事)件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和部门的责任.发展改革、卫生计生、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门要按照“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的要求,切实加强精神卫生防治网络建设.综治、卫生计生、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残联等单位要强化协作,进一步完善严重精神障碍防治管理与康复服务机制.发展改革、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对包括精神障碍在内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与指导.民政部门要会同残联、发展改革、卫生计生、财政等单位探索制订支持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工作发展的保障政策,加强康复服务机构管理,完善精神卫生康复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不断提高康复服务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各级残联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有关规定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提出的精神残疾防治康复工作要求,推行有利于精神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依法保障精神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教育部门要加强精神医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学等精神卫生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

在医学教育中保证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的课时.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加强研究论证,探索心理咨询机构的管理模式,制订发展和规范心理咨询机构的相关政策.

(三)保障经费投入.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将精神卫生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根据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精神卫生工作所需经费,并加强对任务完成情况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地要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落实政府对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投入政策.要积极开拓精神卫生公益性事业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精神卫生服务和社区康复等领域.

(四)开展调查研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定期开展精神卫生调研,对本地区精神卫生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有关专业机构要对本区域精神卫生工作进行定期评估,为精神卫生政策和策略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科学技术及成功经验,引进、推广精神科新型药物和心理治疗等非药物治疗适宜技术.

(五)加强督导与评估.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对本地区精神卫生工作进展、质量和成效进行督导与评估,将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作为政府督查督办重要事项,并将结果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省直各单位要按照本方案明确的职责分工,每年向省政府上报工作进展情况.省卫生计生委会同相关部门分别于2017年、2020年,对各地贯彻实施情况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工作.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gongzuozongjie/80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