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党建工作总结】

机关新闻宣传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着眼贯彻落实党建工作时代主题,认真做好新形势下机关新闻宣传工作,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发挥着重要服务保证作用。要把机关新闻宣传工作干好,必须认清特点、准确定位、找准位置、看清责任,不断提升做好机关新闻宣传的素质能力。这是每名机关干部都绕不过去的永恒话题,也是始终在路上的重大命题,需要不断作出回答。

一、提升把握大势的能力

习总书记曾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媒体是重要的舆论工具,宣传的重点是根据党和军队在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和宣传要求确定的。因此,只有把握住大局,才能准确地把握各个时期媒体宣传的方向,才能写出指导性比较强的稿件,也才能确保在媒体刊用。新闻工作只有跟上时代步伐,讲大局、顾大局,识大局、为大局,才能把握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方向,否则就可能产生误导,影响或干扰大局。怎么把握大势,主要就是把握好时、度、效。把握住“时”,就是解决好“说不说、什么时候说”的问题;

拿捏好“度”,就是解决好“说多少、说多久、怎么说”的问题,特别注意不要把点上的问题说成面上的问题,不要把个别问题说成整体问题,不要把局部问题说成全局问题;

求最大“效”,就是解决好“说了能管用、说了能引发共鸣”的问题,真正产生广泛影响、达到宣传效果。这就需要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新闻宣传中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着力做到“五个注重”。

一是要注重政治性。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用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鲜明的政治观点去观察、分析、研究和反映问题。

二是要注重宏观性。胸怀大局,把握大势,抓大顾小,登高望远,努力揭示事物的本质。

三是要注重政策性。坚持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工作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四是要注重群众性。实事求是地反映群众的呼声、要求。

五是要注重公正性。有正确的表达,有客观的评价,有公平的形象,敢于亮出自己的思想。

二、提升开展业务的能力

习主席强调指出,做宣传工作需要有“几把刷子”,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对新闻宣传工作者来说,懂业务、术业专攻是起码的职业要求。要干好机关新闻宣传工作,就要对新闻业务知识有很好地掌握。

一是做到“量体裁衣”,注意用适宜的新闻体裁写作。不同的新闻事实,就像高低胖瘦不同的人群,而新闻体裁,就好比型号各异的服装。不同身材的人,只有穿上适宜型号的服装,才精神,才漂亮,否则就很难看。不同的新闻素材,只有用适宜的新闻体裁去反映,稿件才能形神兼备。经常使用的新闻体裁大体分为三大类,即消息、通讯、言论,具体到新闻写作时怎么运用,需要有点研究,这就需要学点新闻ABC。

二是摒弃空泛议论,注意用新闻事实说话。抓住了报道线索之后,要善于用新闻事实把它表达出来。新闻报道要求寓观点于新闻事实之中用事实说话,用事实去打动读者的心,使之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事实所蕴含的观点。切忌简单地用观点加例子的形式写稿,或运用概括性的材料多,一般事例多,而典型事例却太少,这样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要舍得割爱,给新闻事实让路,只要有体现某一观点的新闻事实,稿件自然就有了高度和深度。

三是做到言简意赅,注意运用新闻语言表达。机关公文的语言和新闻稿件的语言,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其共同之处是:准确、简洁、朴实。其不同之处是公文的叙述性语言和评论性语言比较多;

而新闻报道则描写性语言、大众化语言比较多,注重运用有特点、有个性的词汇。要在报道中尽可能多用新闻语言,少用材料语言更要少用材料语言改新闻语言。摆脱“公文格式”,处理好思想性和可读性的关系。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几十年过去了,但那些有特点、有个性的语言,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提升驾驭新媒体的能力

习主席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改进创新网上宣传。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成为舆论传播的新业态。当前,要想取得好的宣传效果,必须注重创新载体,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报道,积极探索多媒体、全媒体传播,运用微博、微信、二维码、新闻客户端等,将一些稿件由单一的文字形态转化为文字、视频、音频、动漫等形态,丰富呈现形式,拓宽传输渠道,让静态的新闻动起来,实现实时、滚动、交互传播。这就需要学习新媒体知识,了解新媒体运用。不但要有采写纸质媒体新闻的基本功,还要具备全媒体素养,不仅研究传统媒体的读者,更要研究新兴媒体的受众,使报道形式、报道方法、报道手段紧跟时代脚步,紧扣新闻发展的脉动,抓住契机,顺势而为,进一步增强传播力、影响力,把新闻宣传工作做大做强。西安政治学院培养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的典型宣传,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好。在用好传统媒体进行集中宣传的同时,注重利用新兴舆论传播媒介,搞好深度宣传。充分发挥网络直观形象、传播快捷的优势,利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报网融合资源,协调所属网站同步跟进,强力宣传。新浪、搜狐、网易、腾讯、中国共产党网、求是网、环球网、凤凰网等60多家有影响的网站纷纷进行原创式报道和转载,众多网民在网站论坛进行大量浏览、评论、跟帖、“点赞”。还通过微信、微博、博客、手机报、新闻客户端等主动“发声”,扩大了典型宣传的覆盖面。通过新华社对外部、中新社等权威外宣机构,连续推出多篇有分量的稿件,引发外媒关注。军队网评员评价,这次集中宣传充分发挥和成功运用全媒体优势,全景式展现了典型事迹经验,达到了立体宣传效应,形成了舆论传播强势。

四、提升协调宣传的能力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新闻宣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做好协调工作必不可少。这是一项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又容易被人忽视,甚至领导看不见的工作。机关的每一次新闻宣传工作,几乎都有大量的协调工作,尤其是要着眼新闻宣传的质量效果搞好协调。

一是上下联动,一体推进。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一切以宣传大局为重。在考察确定宣传对象时,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要以机关的名义积极推动,有时则要发挥所在单位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抓好新闻报道。

二是整合力量,精心组织。到一个单位推广典型,离不开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这项工作很累很苦,一些人难免不愿参与。这时要用好方方面面的资源,有时靠领导推动,有时靠感情积淀有时靠个人突击。要用大量的精力,完成组织、策划、宣传等一条龙的工作。

三是争取支持,确保效果。典型宣传离不开媒体的支持,只有让媒体认可,才能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一方面,我们的典型要有可圈可点之处;

另一方面,好的典型要让媒体叫好。要能拉着新闻单位领导、记者一起策划,一起采访,一起推动。这样,才能做到报纸上有字、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网络上有赞,形成全方位、全景式、全覆盖宣传效果。

五、提升自我加压的能力

没有自我加压的能力是干不了新闻宣传工作的。我们常说,写领导讲话和会议材料,会议一召开文字材料任务就基本完成了。而新闻不行,写不好真发不了,或发不好。为什么很多人开始搞新闻时信心满满,后来很多都是望而却步,甚至不干了,就是压力太大了。这项工作是硬指标,新闻的时效性强,要变成铅字、要变成声音、要变成图像,要能看得到,常常要求必须在规定时间成稿、见报,压力的确不小。天天加班,稿子一字未发,也是白费功夫。自我加压主要是做到三靠。

一是靠热情。只有对这项工作满怀热忱,一往情深,一片痴迷,才能打起十二分精神,拿出十二分干劲,一心一意地忘我工作,尽心尽力尽责地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中国名记者范长江,就是凭着对新闻事业的无限热爱,才不畏艰辛,积极挖掘新闻源,写出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他曾只身深入险地,经风沙吹打“脸烂得连熟人也不相识了”,并且随时有送命的危险,终于写出了闻名于世的《中国西北角》《塞上行》等名篇。

二是靠韧劲。习主席讲,搞宣传工作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要追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新闻宣传工作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需要始终保持一种持之以恒的作风,需要始终保持毫不松懈的劲头。在具体报道工作中不确定因素比较多,有时定好的一篇稿子,因与突发情况“撞车”,从重要版面挪到了次要版面,由“大块头”发成了“萝卜头”,甚至原本的一版头条结果一个字也没发出来,这时最容易产生不愿再干新闻宣传工作的情绪。有韧劲才能看得远,有韧劲才能走得长,要敢于面对失意、挫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探索结合本职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有效办法和途径。要以不出精品誓不休的精神状态写好新闻不满足于写了,能交差了,甚至是能变成铅字了。要尽最大努力做到一流,做到极致,做到高起点筹划、高标准落实、高质量推进,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扎实做好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章节,像钉钉子一样实打实,直到完美收官。

三是靠勤奋。新闻宣传工作是个苦差事,勤奋是新闻写作的第一技巧。做好机关新闻宣传工作,是需要下点苦功夫、付出点辛苦的。每接受一项任务特别是比较大的任务,都要拿出专门时间和精力来考虑报道问题,全身心地扑上,全部精力地投入,以致每完成一篇重要稿件,推出一个重大典型,都有打完一场战斗的感觉。新闻是累并快乐着的事业,只有付出的劳动多,流的汗水多,才能收获多。许多工作的价值,就在于取得成功后的喜悦。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自己参与推出的典型产生影响,再品味其间的苦辣酸甜感觉是很值的。八小时内写不出精品,只有刻苦努力,勤奋实践,把八小时以外的天地,作为提高自己的“助推器”“自留地”,最大限度地利用,最大限度地挖潜,最大限度地耕耘,才能在机关新闻宣传上有所成绩,有所发展,取得更大效益。

以上就是我个人一些工作的思考,不足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用心去做,其乐无穷

--在中房襄阳公司培训会上的讲稿(2月19日)

周红南

各位朋友,大家好,在公司新闻写作培训会上的讲稿。

今天能在这里就新闻写作上的事,跟大家交流,心里很忐忑,说来你们肯定不相信,这是我第一次上台。所以,这次普通话讲的不好,也不敢脱稿,请大家原谅。

办公室年前通知,说让我给大家谈谈新闻写作的心得,以往,也有单位让我去讲,一来感觉水平有限,二来不想讨麻烦,所以都推了。越是推托,越没有机会锻炼,越没有机会锻炼,就越不敢上台。但中房的不能推,这几年和中房打交道,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收获了很多东西,已经不自觉地把自己融为公司的一员,我愿意把自己这些年来的心得和大家分享,交流。

以往给领导写讲话多,自己没机会讲,后来从事新闻,又都是单个采访,更没机会讲,最关键的是缺乏锻炼。中房就搭建了很多平台,让大家都有机会锻炼,包括写稿子和演讲,在座的很多都是我的老师,所以,我今天也很有幸在此锻炼一把。

尽管我们之间不陌生,我还是按规矩自我介绍下,我叫周红南,襄阳日报社一名普通的记者,1995年中专毕业后,分配至襄城区欧庙镇政府当了一名宣传干事,4年后的1999年调入原襄阳县报社,4年后的2003年,原襄阳报社撤销,2004年考入楚天都市报襄樊新闻编辑部,4年后的2007年,地方报撤销,想独自创业,失败,2008年进入襄阳日报社,还好,4年后报社没再撤销,所以有机会和大家坐在一起。

简单的经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新闻写作不是很复杂的事情,不需要好高的学历,用公司领导的话说,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另外,就是要学会珍惜当下的工作,经历多个单位撤销的滋味不好受。

言归正传,我今天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用心去做,其乐无穷》。所列举的事例都是我所经历的,这样显得直观,同时,涉及公司的报道也多些,这样显得贴切。

一、用虚心,把握新闻写作要领

学无止境,前提是要虚心。一旦知足就会裹足不前。写作的要领就像盖房子一样,设计、质量,安全等等,大致就那些,但要想做好,做出色,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文化的融入,创新的融入,党建的融入,等等,写作也是一样,细节的融入,情感的融入,力度的融入,等等,只有这样才会出彩,才会打动人。

如何把握新闻写作的要领?

在谈心得之前,我想还是先把新闻的一些基础知识讲一下,尽管大家都知道,因为今天是半天时间,我担心我的心得不够。另外,我也借此机会重新温故一下。

什么叫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具有传播价值的信息(事实)报道。

新闻主要包括消息和通讯两种类型,其他的还有新闻言论和读者来信等等。今天我们主要讲常见的消息和通讯写作。

所谓消息,就是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和简便快捷的手法迅速向读者反映新闻事实的一种最常用的写作格式。其中,要把握好五个要素,即向读者说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结果?

我们常见的写作的程序是以倒金字塔式居多,写出简单扼要的导语,交代消息发生的背景,简要概括此消息的主要内容,归纳一个有意义的结尾,基本构架就是标题、导语、背景、主体、结尾。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消息的类别与特征。

消息的类别按新闻事实发生的地域和范围来分,可分为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

按新闻报道的内容来分,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

按传播工具来分,可分为报纸新闻、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等等。我们从写作角度来划分,可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消息和深度报道五种类型。

动态消息又称动态新闻,是对国内外最新动态事实的报道。消息中最主要的是动态消息。动态消息所报道的内容是社会上最近发生或出现的事件、情况、动向。学习新闻写作,首先要写动态消息,这是写好其他消息的基础。写作中要注意选取报道的最佳视点或情景。

经验消息是对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经验或新闻人物的报道,也称“典型消息”或“典型报道”。经验消息主要反映具体单位、部门、行业在工作、学习和生产中创造得到的成功经验,以及某人在某项活动中取得新成果的典型做法,用以提供样板,带动全局。所以经验消息往往偏重于交代情况、介绍做法和反映变化与效果,由事实引出经验来。它要求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出反映规律性的经验体会,以指导面上的工作。

经验消息写作时要选择既有推广价值又能引起普遍兴趣的经验。要尽量写得生动具体,言之有物而不空泛,注意交代必要的背景材料,尤其要注意寻找新闻“由头”,体现新闻特点,避免写成工作总结。

综合消息是指把发生在不同地区或部门的具有类似性质的事件综合为一体的报道。它反映全局性的情况、成就、趋势、动向或问题,具有报道面宽、逻辑性强、点面结合、叙议结合、总揽全局、声势较大、舆论性强等特点,是一种常用的新闻文体。比方说,记者到一个地区围绕乡镇企业进行采访,了解了许多家乡镇企业的情况,然后写一篇综述性的报道,这就成了综合消息。

述评消息和深度报道,我们接触的不多,对我们实用性也不大,在此就不再多说了。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通讯。

所谓通讯,就是用较生动的语言和详细的描述向读者反映比较重大新闻的一种写作格式。主要包括三类:人物通讯(介绍典型人物和事例),事件通讯(具有价值的突发事件),概貌通讯(工作总结归纳与表述)。

通讯最大的特点:要有典型性和感动性。细节决定成败。写通讯就是写故事,不能缺少必要的情节和细节描写;

篇幅较长;

写作手法灵活多样,没有固定公式。

人物通讯是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人物事迹与形象的一种通讯。这种通讯以表现人物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反映人物的事迹和思想,写出人物的某些特色。

人物通讯有以写某个人为内容的,也有以写某个集体为内容的。事件通讯是以报道典型事件为内容的通讯。事件通讯中也会写到人,但它紧紧围绕事件来写有关的人,力求发掘事件的意义,体现时代的面貌。

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划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

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

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概貌通讯又称风貌通讯。它是以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为主的报道。尤其是改革、开放、搞活所带来的变化,又为这类通讯增加了新的内容。概貌通讯与事件通讯不同,它不是围绕一个人物或一个中心事件来写,也不要求写一件事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而是围绕主题集中各方面的风貌和特色。在表达方式上,往往运用点上具体事例来叙述和描写一个地区、一条战线、一个单位、一个点、一个方面的风貌变化,展现时代的步伐和人的思想境界的变化。一般采取“巡礼”、“纪行”、“散记”、“侧记”等形式,向读者介绍。

二、用热心,提升写作的基本素质

热心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没有热心,就没有收获。

我们身边有很多并不是科班出生,可就是凭着热心和热爱,终于在一个领域里卓有成效。写作成就的高低,并不与学历的高低成正比。很多作家甚至只有初中文凭,我们单位上也有一些高学历的人,甚至包括一些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可是由于缺乏热心,在单位上也是表现平平。因为只有热心,才会有动力、有激情,才会刻苦钻研,才会锲而不舍。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个爱就是热心,就是热爱。

很多人对记者这一行并不十分了解,觉得记者走那都受尊重,收入也高,其实也不全是。我最初参加工作时,就是一个通讯员,那时候写新闻稿子都是写在信纸上,通过邮寄到报社,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快捷。我那时在乡镇上,发稿子也很难,因为热爱,所以有激情,一篇不中,就写两篇,那时,基本上是一天写一篇。发表了,就对照原稿找差距,慢慢提高,最后每年都是在省市报纸上发表一百多篇。因为热心,有了点成绩,因为这点成绩,也改变了我的人生,从乡镇调入县报社。一直到现在,都是在吃文字饭。

当了专职记者,才知道这碗饭也不是那么好吃。特别是在楚天都市报那几年,凭稿子拿工资,早上一睁眼就开始跑采访,中午赶回报社写稿子,下午再跑出去,晚上再回到报社写稿子,为了增加收入还兼职编辑版面,一直到夜晚十二点才回家。你不跑,就没有写的,没有作品,就拿不到工资。一个月下来,也就三千多块钱,刨去开支,也落不到多少。

另外,记者的职业决定了你要敢于碰硬,帮别人鸣不平,帮别人讨公道,曝光部门的不作为,也得罪了不少人,有一年我自己当了5次被告,还有几次被所谓的黑社会追杀。有时候感觉很累,不想干了。是热爱支撑我走了下来。尽管现在,我不再一线跑新闻了,但那些经历都是财富,给了我很好的锻炼。现在,我们报社比较有钱的,不是新闻骨干,那些开着车,挂着新闻采访牌子的,一般不是真正的一线记者,如果有一天你在大街上看到骑摩托车或挤公交车的,挎个包的,要么是跑保险的,要么就是记者。

啰嗦了这些,目的是想告诉大家,很多东西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尤其是写作,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起码你们现在写稿子不用为生计发愁。

有了热心,就不愁写作的基本素质得不到提升。前面,我说过,写作不是什么高科技,在座的很多人的文章我都学习过,基本素质都具备,仅仅是缺乏一点技巧而已。

下面,我先谈点消息标题的制作。

消息的标题即消息的题目。俗话说,“读书看皮,读报看题”。读者往往根据标题来选择阅读对象。标题拟得好,一方面能准确揭示消息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吸引读者阅读。标题写不好,则易使读者忽略重要新闻或可能感兴趣的新闻。就像我们中房设计的房子,标题就是你的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说直接点就是楼盘的名称。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无论采取哪种标题形式,均要根据消息内容和表达的需要精练、醒目和生动。

再来谈谈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

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末,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一是名称罗列式导语,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有的活动由七八个领导同事出席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和领导名字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范文《在公司新闻写作培训会上的讲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和领导,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文风的改变,首先要从党报开始。领导会议新闻很多,读者关心的是会议内容,而不是哪些领导出席了的,但党报又不得不全部点出来。有一年,我们报社发了一条消息,好像是经济工作会吧,在家的四大家都出席了,主席台上都快坐不下了,值班总编见导语中出现的名字太多,就删了些,只写了几个主要领导的,其他的就用“等”领导代替,结果,人大、政协的好几个副职就打电话质问“咋的,我退休了?你们都把我搞到等的序列了。”你看电视台、人民日报等,每次都是出现一大摞领导名单,少了哪一个,都是政治问题,没办法。

二是“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如为了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三是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还有的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难懂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显然使人看不懂。导语内无具体新闻事实,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话,空话,官话,以及导语内数字过多,枯燥乏味,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

下面谈谈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个通病,就是贪大求全。

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一,二,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消息写作的误区:贪大求全。把稿件写成了总结报告式,总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其实,在消息写作中是要求的是一事一题,一篇消息只需说清一件新闻就可以了,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那这篇消息就很难写出质量了。

三、用细心,挖掘新闻的闪光点

作为一名通讯员,必须要细心,细心的人才目光敏锐。目光的敏锐来自于思想的敏锐,思想的敏锐来自于勤奋,那就是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同行学习。细心就是要善于发现题材、挖掘题材。当一个新闻线索出现在面前时,要迅速作出判断:有无新闻价值,价值大小,适合什么报刊。

处处留心皆新闻。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我身处基层,接触面小,没有多少新闻可写。其实,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新闻。身处基层,你依然有写不完的题材。要学会从会议中挖掘新闻,从工作总结中提炼新闻,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新闻。要穿透“面”,发现“点”。这个点,就是新闻。我们至少可以写三个方面的内容。

1、你的工作环境。你的岗位,你的邻居,你的同事,你的朋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你都可以写。

2、你的生活阅历。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就是一座挖掘不尽的宝库。我们的童年、少年、青年;

我们的乡情、亲情、爱情、友情,都可以形成美丽的文字。

3、你的思想轨迹。生活感悟、读书体会都可以整理成哲理性的散文,报纸的副刊极喜欢这样的文字。

有了细心,才会有创新。要想有所成就,只有热爱、勤奋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的人写了一辈子东西,却仍然摆脱不了照葫芦画瓢的窘境,只能涂抹一些豆腐块,连一篇像样的大块头文章也写不出来。怎样才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第一,多读书。尤其是要多读名著。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较好的文学素养,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第二,勤思考。经常对自己的写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不足,对症下药。第三,广交友。要多交结高层次的朋友,特别是一些报刊编辑,他们提的意见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有了细心,你才会去沉下心去构思。有的写得快,有的写得慢,有的鼓捣半天也形不成有效的文字。问题出在构思。不要急于动笔,要先构思。散步时构思,吃饭时构思,睡觉前构思。一旦构思好了,流畅的文字就会从你的笔下飞泻出来。构思是十月怀胎,写作是一朝分娩。

构思也要将就方法。首先要抓住焦点。众所周知,撰写新闻稿件必须有很好的嗅觉,善于抓住事物的根本。有时候,一系列事件摆在我们的面前,新闻线索呈现纵横交错的态势,让我们无所适从。这时候,如果面面俱到,不懂得取舍,就会把新闻焦点淹没在平常事务中,无法凸现出它的本来意义。

其次是要提炼经验。在撰写稿件之前,我们会搜集大量的素材。这些素材是新闻的血肉,虽然鲜活,但如果离开骨头的支撑,这堆血肉是松散的,缺乏弹性的。材料又像一堆没有经过筛选的散乱的珠子,虽然珍贵,但在没有被一根线串起来之前,这堆材料是鱼目混珠的,也是廉价的。这里说的骨头、线,就是提炼,我们必须选准一条纲,用经验的线条把有用的材料串起来,串成一条珍贵的项链。在提炼的过程中,必须有所舍弃,把那些无助于升华主题的一般材料进行删除。

最后是以新取胜。新闻稿件应该力避俗套,在新字上下功夫。包括内容、标题、写法,都要新颖,让编辑和读者的目光一搭上去,便不忍离开。

我们在写新闻时还要注意几个基本要求。

内容要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真实包括整体的真实和局部的真实。

语言要精练。要删去多余的字、词和句子。不简练是初写者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

立意要讲究。也就是要求观点明、立意高。新闻作品是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警示人的,不能出现观点错误和立意的庸俗化。俗话说,意在笔先。作者在写作之前,一定要精心构思。这就像盖房子之前,要设计、划线、打桩一样,马虎不得。

要素要齐全。一篇稿子,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不要用可能、大体、数名等模糊字眼,越具体越好,越直观越好。有时候,你的稿件立意、结构都不错,但可能因为要素不齐全,影响了报刊的采用。

如有的文章,充满了专业术语和大话空话,唯独没有数字和事例。有的稿件写资助贫困大学生,写了如何摸底、如何下发文件,唯独没有被资助的人数。一看就是根据往年的做法,闭门造车赶出来的。

挖掘要深入。要深入挖掘,不要只写会议、文体活动等浅层次新闻,要尝试写一些综合性的经验新闻、调研新闻、问题新闻。经验新闻就是对某项工作进行认真地总结、疏理,提炼、挖掘出经验性的做法。

四、用耐心,锤炼文章的感染力

写文章,要坐得,要磨得,这就需要有耐心。

耐心体现在采访深入上。特别是通讯写作,报道详细、深入,一般要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发展过程;

对一些重要环节和情景,一般要作具体描写,不能“粗陈梗概”;

对新闻事实的意义及其产生的原因,要深入开掘,不能浅尝辄止;

对于主要事实以及与主要事实相关的一些内容,要作适当的延伸和扩展,从而使内容显得丰富、深入。当然,这里讲的“详细”、“深入”是相对消息而言的,并不是事无巨细无所不包,更不是千篇1律、千文一面,而要根据报道意图、客观事物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类型通讯的特点,灵活掌握。

耐心体现在主题的开掘上。通讯的主题,应该是政治上重要的,为大众所注意的,涉及到最迫切问题的主题。通讯的主题要有时代性,要抓住生活中工作中带方向性的问题,要及时回答现实生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要具有普遍意义,能对广大群众的思想产生影响。

耐心体现在打造感染力上。通讯除了事实以外,还要有情节,有联想。一些脍炙人口的通讯之所以在读者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强烈的反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讯中能有不少生动而典型的情节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通讯的结构灵活多样,它可以突出一个”活”字,通过巧妙的结构安排加强通讯的可读性。通讯的语生动、形象、明快、流畅,有一定的文采。议论和抒情紧密结合也是通讯常常采用的表达方式。通讯中的抒情是缘事而发,议论则是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做“画龙点睛”式的发挥。通讯中的议论和抒情还常常采用对比,使感情的表达更为深刻。

有了耐心,我们做好以下几点就不难了。

提炼主题。通讯的主题除了遵循一般文章提炼主题的要求,如正确、深刻。新颖之外,还要求做到反轶时代的精神。这对通讯来说十分重要,关系到通讯成败。

怎样提炼主题?一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清时代发展的趋势,分析人物、事件的时代意义;

二是要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

选取材料。一篇通讯,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事无大小都写进去。必须精选材料,这样才能深刻地揭示主题。精选材料要做到典型。获取典型材料的前提是深入、细致以至独到的采访。采访材料一要广,二要细。所谓广,就是采访的面铺得越宽越好,对事件既要掌惺它本身的情形,也要了解其前因后果及与周围事情的关系;

对人物,既要了解现在的事迹,也要深知过去的情况和他的生活环境;

对概貌,既要掌握目前的情况,也要了解过去的情况和今后的趋向。所谓细,就是在采访中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细节,一件小事、一句话、一个动作、…个神态,看似微不足道,却往往包含着很高的价值,深入发掘,会增加文章的分量,运用得当甚至能使全文骤生光辉。

灵活表达。要写出生动感人的通讯,必须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法,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表现手法多样化,这是通讯的重要特色。新闻语言一定要精炼简洁、干净利索、好看好读,不拖泥带水。让读者愿意看、看得懂,新闻才能起作用。

要巧妙地运用细节。用细节描绘事件可以使事件活灵活现,真切感人;

用细节刻画人物,有助于人物形象血肉丰满。用细节描写来介绍环境、渲染气氛,要比单纯的概述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要适当运用抒情。新闻报道提倡以情感人,要用真实的情感、详实的内容打动读者,感染读者,起到更好的宣传教育作用。抒情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感情,增强感染力。此外,通讯中巧妙地运用对话,对刻画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性格特征也可以产生较强的效果。通讯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是综合运用还是选择其一二,都得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定。只有将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完美地统-起来,才能使通讯这颗“明珠”发出异彩。

五、用责任心,做好服务型策划

近年来,关于新闻策划的褒贬一直存在着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成功的新闻策划,不仅能聚集人气,锤炼采编人员能力,而且也是社会资源有效整合的检阅,成为媒体竞争的一个又一“利器”。这里,我想侧重谈谈三个策划活动:科普夏令营、少儿图书进学校社区以及重阳节邀99名老人免费游古城。

服务型策划要有鲜明的目的性。每到暑假前夕,一个社会关注的话题总会被重提:孩子们放假了怎么过才更有意义?孩子沉迷网吧,无所事事,家长揪心;

参加各种培训,枯燥乏味,孩子烦恼;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缺乏更有效的教育途径,社会焦急。什么是“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把宗旨落到具体的新年感动中去,就这样,在与襄樊市科协交流后,一拍即合,为了孩子,举办一次科普夏令营活动。

由于是第一次举行这类活动,列详细计划,跑科普基地,为让活动圆满成功,我和科协的负责同志顶着烈日一处处落实。2005年7月29日,报纸在头版推出招聘小营员的消息,犹如春风拂面,为躁热的暑期吹去一股清凉,当天咨询电话几欲被市民打爆。而在接下来的几天报道后,更是掀起一股股清风,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市委市府、文明办、关工委等有关领导对这种推进科普和现代传媒、科学探寻和旅游参观相结合的方式纷纷予以肯定,并提出务必要将6天夏令营办得务实而生动。这是一个好的信息,市民关注,孩子欢迎,社会肯定,第一步成功了。

为确保活动有序,我们还特意聘请了7名专业教师全程参与,以保证活动的“专业性”和高水平。同时还根据部分家长的建议,在襄城名人城市酒店门口增设一“接送点”,每天有专车接送。对他们的安全也予以着重考虑,为每个孩子购买了意外人身保险。从8月4日开营,到8月9日结束,小营员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科普之旅。

活动地点也是精心挑选,有锦绣园,营员们参观抗战60周年和长征70周年展览、欣赏精彩的驯兽表演,还在菜园里自己动手采摘和品尝蔬菜瓜果;

科技馆里,孩子们动手制作小模型,参加即兴作文比赛;

隆中植物园为孩子们开放了梅园、珍稀园、翠竹园、秃杉园等,安排讲解员介绍各种植物生物知识,营员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个植物标本;

在地震台、气象台,营员们客串一回“测报员”;

在神农园农展馆,一件件农具“古董”让孩子们了解到传统农业的发展史,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每人亲自栽种一株花卉带回家种养……很多孩子事后专门写来“感谢信”,感谢夏令营让他们增加了知识,更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全体营员还向全市广大青少年发起“走进科学、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远离网吧、远离赌博、远离毒品”的“倡议书”。

服务型策划要有务实的创新性。有一年,我到少儿图书馆采访,发现该馆正为多年的老问题犯愁:因历史原因,一直与市博物馆、市书画院、市艺术研究所共处一院,发展空间受限,目前,该馆总面积仅200多平方米,有藏书12万册,办公及藏书占去一部分,阅览室只有40平方米,仅供容纳40人左右,一方面,大量好书难以向青少年敞开,造成图书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想看书的青少年有苦于市场书价上涨,难觅好书读。我就图书馆遭遇的尴尬写了篇稿子后,感觉还应该做点什么?经报社研究,决定与市少儿图书馆联合开展少儿图书“进学校、进社区”活动,把好事办好、办实在,办到实处。我们列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并力求活动和报道同时创新:周六或周日,少儿图书馆将书运到学校,由学生挑选,免费借阅一周或半月;

借阅到期后,在学校开展读书谈或写读后感或讲故事比赛;

扩大“进学校”面,在城区或附近乡镇学校继续开展;

之后,开始着手少儿图书“进社区”策划活动,争取在三个社区开设分馆,由少儿图书馆免费提供图书,定期更换。系列报道刊发后,立刻引起学校、社会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在借助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的之机,图书馆的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服务型策划要有周密的计划性。凡事预则立,特别是大型策划活动,在目的性、创新性的基础上还要有严密的操作性、安全性。有年10月,在重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与襄樊市助老服务联合会联手推出“99名老寿星免费游襄樊”大型助老公益活动,招募99名老寿星报名参与。

起因是,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省运会的召开,襄樊正变得越来越美,而很多老寿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机会细睹,帮助老寿星走出家门,游览和感受“美丽的现代襄樊,可爱的生活家园”,使老人们在晚年同样享受到新都市的乐趣,成为此次游览活动的出发点。创意就是,活动将不用机动车,而是乘坐人力三轮车,倡导回归大自然、无污染交通及保健行动,让老年人感到舒适、稳妥、安全。

如何让老寿星们尽览襄江两岸美景?合理的游览线路需先敲定,从襄城到樊城,怎么走,都事先勘察好,还有就是报名登记、身体检查、老寿星们的礼品准备,以及三轮车的安排、交警和救护车的落实等等,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之后才开始发消息运作,结果大出意外,3天时间就有130名老寿星报名,其中年龄最大的99岁。为方便老人们体检,在襄城、樊城各设一体检点,经过免费体检后,敲定名单。

活动当天,统一装扮的99辆人力三轮车载着99位老寿星开始了免费游古城之旅,绵延1公里的车队巍然壮观,沿该市南街、北街、滨江大道、长虹大桥缓缓前行,最后汇入樊城人民广场。由于组织计划周密,活动非常顺利,并由于其规模和创新性,此活动一经本报报道后,新华社、搜狐等纷纷刊载,起到了轰动效果。之后,又将该活动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策划报道,在中房也实施的不少,从最开始的党建系列,到后来的劳模人物系列,再到年底的图说系列,还有重大项目巡礼系列,都有很好的反响。

好了,就啰嗦这么多,耽搁了大家的时间。谢谢。

《在公司新闻写作培训会上的讲稿》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gongzuozongjie/73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