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寻找时传祥

第十七课寻找时传祥 目标:

思想品德要求:学习本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学习时传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勤奋、真诚的人。 知识要求

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与主题。

2、理清思路,梳理结构,了解时传祥的事迹。

3、理解题目的含义。 能力要求:

理解通讯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和好的通讯所反映的重大、深刻的主题,能结合自己身边实际学习写一篇通讯。 重点难点:

重点: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与主题,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2、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时传箱的事迹及思想。

难点:对文章中某些句子深刻含义的理解。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梳理结构。

2、讲析文章第一部分,理解内容及中心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录音机和磁带

教学过程

(一)课前起跑线

1、导入课文。

“文革”期间,一个师傅一手带大人,把师傅大了:“文革”后,他带着妻儿跪在师傅的遗像前。泪流满面......是什么力量使他举起了手?又是什么力量使他下跪?

“革命”了的“文化”刮起的狂风,既毁掉了一个掏粪的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孙德宏语)

今天,寻找这种良知,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值得庆幸的是:时代在呼唤这种良知,时代需要这种良知。

板书:《寻找时传祥》(孙德宏)

2、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正字

偌茧耿挚

(2)接力阅读,依次读完

(二)学海拾贝

1、简介作者和时传祥

2、听朗诵录音,整体感受文章

3、阅读课文,按梳理文章结构 文章自然分成三部分

4、讲析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部分

(2)提问:这部分写的是什么?

明确:交代了这篇通讯的背景资料,为后问人物故事提供环境。

提问:本段交代了什么样的环境?(同桌讨论后交流)

明确:交代了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一个掏粪的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日呢的良知。“寻找时传祥”也就是要找回做人的良知。

(3)老师小结

本部分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复杂的心情:“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确定这样的主题是深刻而激烈的,思考是痛苦的,但作者深感责任的重大,尤有“重访”的必要和重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旧课,加深理解

2.学习第

二、三部分,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

3.全文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请两位同学到台上读自己搜索到的时传祥材料,供大家学习、参考。

2、提问:文中第一部分交代了两个时间:一个是“三十六年前”、一个是“十六年前年”,这两个时间分别代表着什么?(不讨论,指名回答) 明确:“三十六年前”是刘少奇主席与时传祥“握了一次手”。“二十六年前”刘少奇主席连真名字都不能说地去了。

(二)讲授新课

1、讲析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其他同学思考,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 (2)提问: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看书后回答) 明确: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实在、敬业精神。

提问:第6自然段哪些词紧扣“寻找”的主题?(稍作思考、浏览后回答) 明确:“循着”“重访”“探寻”。

追问“这三个词在段中的作用是什么?(同桌讨论) 明确:是总在“寻找”,表明引出下文的回忆。

提问:在寻找过程中,作者问到两种人,两种人的反映都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看书后同桌稍作讨论举手回答)

明确:A、问到一些中学生“便摇头”,大学生也:“双眼漠然”,表明不知道、不了解。说明时传祥距离年轻一代太遥远了。 B、问到几位老师傅---“时传祥?!”“惊讶中有些激动”表明惊讶、惊喜,是盼望已旧的神态,说明他们对时传祥喜爱、怀念,对时传祥精神回归的热切盼望。 追问:由这样进入回忆有什么好处?(先讨论后回答) 明确:表明时代呼唤时传祥,人民需要他,时代需要他。 (3)访问中,写到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学校师生、作家、记者、演员等都争着和时传祥一起背粪,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那时人民都以劳动为光荣,劳动不分贵贱、不分身份。国家领导与工人的关系密切、平等。

提问:对时传祥所受遭遇的同情与愤怒。

(4)采访回忆中写了时传祥哪些事迹?(从文中概括回答)

明确:先写时传祥平时的工作:每天掏粪、背粪的总重量;掏粪的时间;对掏粪工作的态度。(总写:略写)

再造两个典型事例具体描写。

追问:哪两个典型事例事件?(看书回答)

明确:一是为耿大爷从厕所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二是写运粪改用汽车后,时传祥带领工友们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益的例子。 提问:这两个典型事例说明了什么?(同桌讨论)

明确:前者说明了时传祥不怕脏、不怕累,工作负责;周恩来表扬时传祥的主人翁精神:自觉为党多做工作,做好工作。

(4)时传祥参加“全国群英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后刘少奇主席握手合影留念。写这些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前后桌讨论) 明确:表明时传祥的工作成绩和党和国家给他的荣誉,也为后文作铺垫。

2、讲析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三部分。

(2)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看书后概括归纳)

明确:写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时传祥都保持了正直、本分的人格。

提问:为了突出表现他这一性格,文中写了哪些事?(看书后同桌讨论)

明确:A、成了劳动模范的时传祥,五六十年代,哪次回老家都坚持扫村里的大道。 B、坚信了;刘少奇主席不是坏人。”到死也不相信他是个坏人。

C、1973年春节,听说刘少奇主席逝世,时传祥精神失常,随即去世。

(3)提问:中央领导关心时传祥一家人说明了什么?

明确:善良的人民需要时传祥,时代需要寻找时传祥精神,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

3、课文总结

(1)文章主题的把握。 (2)中心思想。 (3)写作特点

A、开头、结尾独特新颖,尤其结尾十分含蓄。

B、谋篇布局和细节描写很细致精巧,语言运用较讲究。

第2篇:寻找时传祥

寻找时传祥

教案

武冈三中

邓小芳

指导老师

匡建琳

总体构思

本文以“重访精神高原”为出发点,通过写掏粪工人时传祥,告诉人们:为社会勤奋劳动和真诚做人永远不会变,时传祥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是人们心灵的呼唤。学习本文要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了解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与主题。 (2)理清思路,梳理结构,了解时传祥的事迹。 (3)理解题目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了解通讯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和好的通讯所反映的重大、深刻的主题,能结合自己身边实际学习写一篇通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本文、理解文章主题,学习时传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勤奋、真诚的人。

教学重点:

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与主题,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2、理解文章思路,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时传祥的事迹及思想。 教学难点:对文章中某些句子的深刻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越平凡越发的不凡,他越简单却越显得伟大,他掏粪几十年,默许的是他的境界。实在、正直与本分,他的名字被永远地镌刻在共和国的功名录上,他就是——时传祥(学生回答)那么让我们去寻找时传祥,走近时传祥。

二、出示课文题目(课件1) 三:明确

2)

1、感受时传祥的人格魅力,学习时传祥的精神品质。

2、欣赏本文的写作特色,进而体会人物通讯的基本特征。

四、明确本文的体裁——人物通讯(课件3)

(1)简介通讯知识

通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常见的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2)著名通讯及师生习作的选材、结构例举。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松骨峰战斗——抗美——革命英雄主义 马玉祥烈火中救小孩——援朝——国际主义 无名战士洞中吃雪——保家卫国——爱国主义

五、学生朗读课文,朗读完后纠正读错的字。1注意以下生字 (课件4) 偌大(ruò) 沧桑(sāng) 漠然(mò) 老茧(jiǎn)

污蔑(miâ) 挨打(ái) 遣送(qiǎn) 淳朴(chún) 记忆犹新(yóu) 颠倒(diān) 逝世(shì) 黯然(àn) 赚钱(zhuàn) 糟蹋(tà) 糠饼子(kāng) 诚挚(zhì)

2、明结构

课文三部分用了“

一、二、三”区分,这是处理文章结构的一种方法。如果用小标题的

2 形式来处理,读者会更快明白文意。速读课文,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小标题下面可以用短语的方式将课文内容呈现出来,比一比哪些同学拟得准,拟得有新意。

(1)、学生拟出概括文意的小标题。 (2)、教师示范拟定的小标题。

教师示范1:握手也是罪——辉煌的背粪历史——平凡的生命沉没

教师示范2:悲剧在荒诞中上演——背粪幸福时光回放——敬业正直莫要谢幕

六、分析课文:这篇文章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什么精神品质?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

出示课件5:

事例

精神

坚持扫街道

吃苦耐劳

给主席敬酒

热心实在、奉献

每天背粪五吨,十七八年

正直本分

未休息,自我加压

敬业

用事实说话,真实性

七:问题探究

(课件6)

问题1

①劳动模范时传祥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这篇通讯却以“寻找时传祥”为题,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话,谈谈“寻找”的深刻含义。

②读课文、讨论。 ③学生交流。

④ 归纳整理幻灯片出示: 提示:“寻找”的含义有两层: 要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本分地做人。

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安的精神家园”里,虽然有人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

呼唤对所有劳动者的尊重,凡是力所能及的干好自己本分工作的劳动者都是值得所有人尊重的。

3 问题2

我们已经找到时传祥的精神,还想问一下,为什么要寻找? 学生讨论后明确

——因为大家已淡忘了,在咱们社会已经缺失了,那么在文章中表现出来了吗?请找出哪些词句表现出时传祥在今天已经缺失了,已经逐渐被人淡忘了,再体会一下语言的特色。

学生找词:摇头、漠然、笑、黯然、默然,体现人物通讯的文学性。

八、弘扬时传祥精神。(看课件7.8.9.10)

八、时代是变化的,当今社会勤奋劳动和真诚做人的道理不会变,现在虽然不需要当掏粪工人,但仍需要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实在在地干活,本本分分做人。我们需要弘扬时传祥,现在给同学们一个机会,你们给时传祥颁一个奖,写一段颁奖词,或给时传祥写一首赞美诗或一首赞美歌。学生写完后再读出来。(课件

11、

12、13)

八、感悟生活

(课件14)

1、感悟劳动与敬业

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

——雨果

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

年轻人刚踏人社会之时,不要东挑西挑,任何工作都可以做,都有前途;特别在企业界,只要你努力学,一年就可以得其要领,而三年有成,可以一展雄才大略。

——王永庆

2、反思对劳动者的态度

4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

九:拓展延伸 (课件15) 你能说说当代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凡”的英雄吗?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插入校园照片)

十、教师总结( 课件16)

感谢时传祥精神,让我们找回做人的良知,让我们懂得什么是奉献,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期待、温馨与关爱,伸出我们的一双手,去帮助每一个需要我们帮助的人。现在也请我为时传祥唱一首赞歌。

出示(课件17:环卫工人之歌 十

一、板书设计:(课件18)

事例

精神

为耿大爷清理厕所

吃苦耐劳

坚持扫街道

热心、实在、奉献

给主席敬酒

正直、本分

每天背粪五吨、十七八年

敬业

用事实说话,真实性

文学性 十

二、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19)

利用长假,走进生活中的一位普通劳动者,通过走访、调查,深入了解这位普通劳动者的生活状态,性格、思想,学着写一篇人物通讯。注意用事实说话。

第3篇:寻找时传祥

寻找时传祥

【重点难点点拨】

一、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偌大(ruò) 沧桑(sāng) 漠然(mò) 老茧(jiǎn) 污蔑(miâ) 挨打(ái) 遣送(qiǎn) 淳朴(chún) 记忆犹新(yóu) 颠倒(diān) 逝世(shì) 黯然(àn) 赚钱(zhuàn) 糟蹋(tà) 糠饼子(kāng) 诚挚(zhì)

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

得 (dã)得到 假(jiǎ)真假

(děi)得亏 (jià)假日 (de)干得漂亮卷

卷 (juàn)试卷 劲(jìn)劲头

(juǎn)卷起来 (jìng)劲敌 夹 (jiā)夹缝 倒(dǎo)倾倒

(jiá)夹被 (dào)轻重倒置 (gā)夹肢窝

挨 (āi)挨门挨户 分(fēn)分秒必争

(ái)挨打 (fân)本分

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

四、词语积累

偌大:这么大;那么大(多见于早期白话)。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极大。 漠然:不关心,不在意的样子。 诚挚:诚恳真挚。

污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名声;玷污。 淳朴:淳厚朴实。

颠倒:上下、前后跟原有的或应有的位置相反。 逝世:死亡;去世(含褒义)。 黯然:情绪低落的样子。 时兴:一时流行。

五、作者简介

孙德宏,辽宁盖县人,1962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现任《工人日报》编委、一版主编。著作有:《困境中的思索》、《中观新闻论》、《中国房地产狂潮》(合著)、《开发商决策论》(合著)等。

六、时传祥简介

时传祥(1915~1975),山东齐河县人,曾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当掏粪工人。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出席全国群英会,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接见。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1年秋受“四人帮”迫害,被赶回山东齐河县赵官公社老家。

1975年5月19日逝世,享年60岁。

1978年6月30日北京市总工会、市环卫局和中共北京市崇文区委联合举行大会为其昭雪平反。

1995年7月荣获首届“中国雷锋”荣誉称号。

七、写作背景

时传祥,1915年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乡遭遇灾荒,他 14岁便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那时,城市清理厕所主要靠人工来做,因而产生了“掏粪工”这一行业。时传祥的工作就是每天用粪勺挖、用粪罐提、用粪桶背、用粪车运,清理城里的粪便。在旧中国,城里人的居家生活虽然离不开掏粪工,却又非常瞧不起这一职业。掏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白眼,还要受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新中国成立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清除了粪霸等恶势力,时传祥真正感到翻身得到了解放。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1964年,他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主席刘少奇曾握着他的手说:“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文革”期间,时传祥因与刘少奇的亲密关系等原因受到冲击,被污蔑为“工贼”遭受毒打,于1971年被遣送回山东原籍。1973年8月,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气愤,指示立即派人把他接回来治病。他随后被接回北京,于1975年5月19日因病逝世,终年60岁。他去世之前还反复叮嘱,让儿子继承父志,也当一名称职的环卫工人。

《寻找时传祥》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1995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该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通讯发表后引起较大的反响,先后有十余种报刊或选集转载,并被一些新闻院系选为必读篇目。

八、文章主旨

课文通过讲述已故劳动模范、掏粪工人时传祥的平凡事迹,赞颂了时传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教育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时传祥精神。

九、结构分析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散文诗一样的语言交待了整篇通讯的历史背景材料,为后文详细介绍人物命运营造了环境背景。

作者在这一部分向读者介绍了这篇通讯的对象是掏粪工人时传祥,“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握了一次手。”“他们死于同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文章一开头向读者介绍了通讯的历史背景:是文化大革命毁掉了一个掏粪的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为下文介绍时传祥作了有利的铺垫。

作者于字里行间抒发了一种复杂的心情,即:在“重访精神高原”中深感主题是激烈的,思考是痛苦的,倍感“重访精神高原”是必要的、重要的。

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

“循着那渐被淡忘了的历史,记者重访时传祥的足迹,探寻他的生前身后。”作者紧紧抓住文章标题《寻找时传祥》中的“寻找”二字展开对时传祥真实人生的叙写。作者采访了很多人,不同年龄的人对时传祥有不同的反映,中学生由于没有经历过时传祥生活的年代,对时传祥缺乏了解而表情漠然。而处于同一时代的老师傅一听到“时传祥”这个名字,“惊讶中便有些激动”“就像是述说自己的光荣一样”,体现了当时时传祥的精神深入人心,是广大人民争相学习的模范。“当官的、大中学校师生、作家、记者、演员都争着来时传祥清洁队参加义务劳动,”“那会儿背粪还得预约!”可见在当时不管是掏粪的还是做“官”的,也不管是清洁工还是党的干部,都愿意具有时传祥一样的品格,纯洁,崇高,一尘不染,永不变质。在人们心中,为人民服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光荣的。但紧接着文中用“可是”转折,“老人们就又有些愤愤地,‘现如今叫什么?谁还理会个背粪的„„”’老人们愤愤的态度和刚才激动兴奋的神情形成了强大的反差,在老人们赞美时传祥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的同时,也对现今有些人嫌弃苦、累、脏的工作态度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接着作者具体介绍了时传祥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先总写“面”上的情况,每天每年怎样干活:每天掏粪,背粪的总重量得有五吨;十七八年,没有节假日,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巴掌大一块又黑又硬的老茧。“不干好,人家不方便。”一句再朴实不过的话语渗透着时传祥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接着作者再选写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为耿大爷家从厕坑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情;二是写了运粪的运输工具改用汽车后,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带领工友们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的例子。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天背50桶增加到93桶,刮风下雨也是一样,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也赢得了很多荣誉。1959年时传祥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接见了代表们,刘少奇与时传祥握手,并把自己的“英雄”牌金笔送给时传祥,以及后来引起的“掏粪热”等等,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国家领导人对劳动模范的重视和爱戴以及人们对时传祥精神的渴望和向往。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主题:人们的工作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是为人民服务,都是光荣的,人们渴望学习时传祥精神。

第三部分:侧重写时传祥的正直、本分,并通过时传祥家人及“挺有身份的人士”的话,说明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这一部分主要写了时传祥在文革动荡年月里正直为人、待人的事,其中还以插叙的形式写了五六十年代时传祥成为全国著名劳模后,回乡仍坚持扫村里大道的事,突现了时传祥做人一贯的本分、正直。文章最后写作者采访时传祥老伴及与几位“有身份的人士”的对话,写中央首长关心时传祥一家及善良正直的人们从内心深处赞美时传祥精神。掏粪工在现代都市中消亡了,但只要存在社会分工,仍会有苦、累、脏的工作,因此,今天仍然需要时传祥“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

十、写作特色

1.语言朴实,通过平凡人的真实生活揭示内容深刻的主题

文章通篇追求用一种十分平静的形式和格调,叙写时传祥朴实的人生,以此来揭示内容丰富的重大主题。有评论者称之为“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通篇读下来,是一种十分平实、十分朴素的风格,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多的修辞,但透过字里行间,作品所体现的感情却是热烈而鲜明的,所表现的主题也是重大的。通篇报道十分注意“用事实说话”,没有记者的主观议论,作者所要宣扬的时传祥精神都隐藏在平实的客观叙述之中。

2.文章构思巧妙,结构新颖独特

开头运用了像散文诗一样的语言交待了整篇通讯的历史背景材料,给人以历史纵深感。结尾含蓄,表面看写时传祥遭人嗤笑,但事实是,正是这“笑中”的“一个人后来单独”对记者说的话“现在赚钱再多的人内心深处也都有一种感慨──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全文借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时传祥精神的渴望与向往──这是一种更深刻、更耐人寻味的对主题的深化,是对今天人们内心仍存美好的一种肯定。

十一、课后练习题解答提示

(一)本题旨在理清思路,引导大家认真研读课文的重要段落,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深刻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答案参见“结构分析”。

(二)本题意在引导大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把握课文整体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中关键性的语句进行更为深刻的剖析和理解,进而理解课文的主题。应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寻找”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要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本分地做人;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安的精神家园”里,虽然有人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

(三)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目的是引导大家认真读课文,学习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答案可以丰富多彩,可以发表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看法,同时要紧扣课文加以分析,避免脱离课文笼统谈感受的做法。同时要注意向生活实际延伸,在我们的身边具有时传祥精神的人有很多,应打开思路,从记忆的仓库中搜寻成长中遇到的具有时传祥精神的人或相关故事,并讲给别人听,也可以写成作文进行交流。

第4篇:寻找时传祥1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寻找时传祥》导学案

科 目:语文

班 级: 14高职

型:新授

课 时: 备课人:苏大丽、李华君

备课时间:2月24日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文章从平凡的生活事实中开掘深刻主题的写法。

2能力目标: 体味课文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蕴含深情的语言特点。 3情感目标:感受时传祥朴实、敬业的美好品格,理解时传祥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重

点:学习文章从平凡的生活事实中开掘深刻主题的写法。 难

点: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一、自主学习案

(一)走近作者

孙德宏,辽宁盖县人,1962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现任《工人日报》编委、一版主编。著作有:《困境中的思索》、《中观新闻论》、《中国房地产狂潮》(合著)、《开发商决策论》(合著)等。《寻找时传祥》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1995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该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通讯发表后引起较大的反响,先后有十余种报刊或选集转载,并被一些新闻院系选为必读篇目。

(二)时传祥简介

时传祥(1915~1975),山东齐河县人,曾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当掏粪工人。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出席全国群英会,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接见。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1年秋受“四人帮”迫害,被赶回山东齐河县赵官公社老家。1975年5月19日逝世,享年60岁。1978年6月30日北京市总工会、市环卫局和中共北京市崇文区委联合举行大会为其昭雪平反。1995年7月荣获首届“中国雷锋”荣誉称号。

(三)解题

“寻找”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发掘时传祥身上仍具现实意义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本分;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里,虽然有人迷失了方向,但心存美好的人们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重访”是指重新发掘曾经辉煌过、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的劳模精神,同时也意味着几十年以后再来写劳模,必须赋予其新的内涵。“精神高原”形象地比喻高尚的精神特质。

(四)文体知识

1.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通讯特点:、。

3.分类:、、。

(五)预习课文 1.字音

偌大( )

沧桑( )

漠然( )

老茧( ) 污蔑( )

遣送( )

淳.......朴( )

逝世( )

黯然( ) 赚钱( )

糟蹋( )

糠饼子( )

诚.....挚( ) 一沓( ) 挨打( ) 记忆犹新( ) 颠倒( ) .....2.多音字

劲 劲头( ) 劲敌( ) ..

夹缝( )

夹被( )

夹肢窝( ) ...倒 颠倒( ) 轻重倒置( ) ..挨

挨打( )

挨门挨户( )

..沓 一沓( ) 纷至沓来( ) ..3.词语

偌大: 。 沧桑: 。

第二课时

临清工业学校导学案

1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漠然: 。 污蔑: 。 淳朴: 。 黯然: 。 多多益善: 。

二、合作探究案

(一)阅读课文,理清结构

课文用标题序号的方式自然分成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 第五部分, 。

文章以“寻找”为线索,既回顾了时传祥的一生,也写出了当代人对时传祥精神的不同认识,表达了作者对时传祥精神的深刻思考。

(二)互动研讨

1.时传祥是谁?为什么要寻找他?又为什么把他称为“精神高原”。

2.根据课文内容简要概述时传祥的事迹。

3.文章哪些语言反映出重大社会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4.谈谈你从时传祥的身上学到了什么?(讨论)

5.文章写时传祥,一位伟人——刘少奇也贯穿全文始终,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6.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某幼儿园老师指着一名环卫工人的孩子教育其他小朋友说:“你们若不听话,将来也得像他父母一样去扫大街、掏厕所!”如今这个时代,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普遍的,如何又能重新唤回时传祥精神呢?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见解。

(三)深入探究

时传祥具有怎样的精神?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第二课时

临清工业学校导学案

2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一、自主学习案

(四)文体知识

1.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通讯特点:a现实性。通讯要求报道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经验,紧密配合当前形势,为现实中心工作服务。b形象性。通讯常采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要求对人对事进行较为具体形象的描写,人物要具有音容笑貌,事情要有始末情节,以此来感染读者。c评论性。通讯一般采取夹叙夹议的手法,直接揭示事件的思想意义,并评说是非,议论色彩较浓,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和流露出作者的爱憎感情。

3.分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

(五)预习课文 1.字音

偌大(ruò)

沧桑(cāng)

漠然(mò)

老茧(jiǎn) 污蔑(miâ)

遣送(qiǎn)

淳.......朴(chún)

逝世(shì)

黯然(àn) 赚钱(zhuàn)

糟蹋(tà)

糠饼子.....(kāng)

诚挚(zhì) 一沓(dá) 挨打(ái) 记忆犹新(yóu) 颠倒(diān) .....2.多音字

劲 劲头(jìn) 劲敌(jìng) ..夹

夹缝(jiā)

夹被(jiá)

夹肢窝(gā) ...倒 颠倒(dǎo) 轻重倒置(dào) ..挨

挨打(ái)

挨门挨户(āi)

..沓 一沓(dá) 纷至沓来(tà) ..3.词语

偌大:这么大;那么大(多见于早期白话)。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极大。

漠然:不关心,不在意的样子。 污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名声;玷污。 淳朴:淳厚朴实。 黯然:情绪低落的样子。

多多益善:益:更加;善:好。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二)互动研讨

1.时传祥是一名掏粪工人,上个世纪50年代的全国劳模;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学习时传祥的精神;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里,虽然有人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寻找时传祥”,其实是在寻找时代精神。也就是文章最后所说的时传祥所具有的“正直、敬业”的精神。

是因为一段历史正渐渐逝去,时传祥精神也被人淡忘。现代都市已经不再需要掏粪工人,但是只要存在社会分工。总会有苦、累、脏的工作,因此,时传祥“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时传祥精神不仅是不怕苦与累与脏,更在于他的认真与敬业。无论是做工人、官员,还是做商人、学者,时传祥的精神都不会过时。

2.解放前————解放后————动荡的年月(文化大革命)————现在 挨打挨骂吃不饱 掏粪热 挨打挨骂吃不饱 人们摇头,漠然

3.本文语言看似平淡,却有不少带有机锋的语言。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含有机锋的地方。(机锋:文章的语言朴素平实,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看似漫不经心,波澜不惊,但在平静舒缓的话语中反映着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的锋芒直指人性中最隐蔽最脆弱的地方。)

(1)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2)正直、朴实的人格没能战胜那个劳动有罪、正直有罪的年代。 (3)干点什么不比这体面? (4)这世界,变化真大!

(5)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

第二课时

临清工业学校导学案

3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6)现在赚钱再多的人内心深处也都有一种感慨——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 4.略

5.有必要。侧面描写 6.略

(三)深入探究

时传祥精神可概括为: 敬业、实在(一是通过为耿大爷家从厕坑捞砖、洗砖、垒砖、清厕的事例。 二是通过运粪改用汽车后,他带领工友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正直、本分。(一是通过时传祥家人的话。二是通过“有身份人士”的话,以及时传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写的)

第二课时

临清工业学校导学案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xindetihui/83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