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工作心得体会】

篇:任海英先进事迹

任海英先进事迹

任海英,是我市环卫战线上一名普普通通的清扫工,

1993年参加环卫工作以来,以她女性特有的刚毅和吃苦耐劳、苦干实干对待自已的这份平凡工作,十年来,在我市商铺林立的涌金大道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我市的环卫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艰辛和汗水,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05年以来,任海英连续被新乡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被辉县市人民政府授予“城市美容师”。

无论任何一个人想干一番事业,都不会一帆风顺,作为城市的一个老居民,去干清洁工这一行,首先面对的是家人、亲友的不理解和四邻的冷眼,她为此也曾和她们争论、辩理,但一时却很难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她想:这份工作虽说苦累,受别人鄙视,但为了市民的身体健康,城市的形象,和谐的环境,自己受点苦累值得。于是,不顾别人的议论和冷眼,毅然走上了环卫清扫的艰辛之路,决心在这平凡的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踏上环卫清扫这条路,无论是夏日炎炎的酷暑,还是北风刺骨的寒冬,每天凌晨两点钟,她准时出现在自已的清扫路段,挥舞着手中的扫帚,一步一个脚印,将自己所管理的路段按照“六净六无”的标准扫得干干净净,做到了领导检查不检查一个样,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市民的一致好评。督查人员说她扫的路段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是样板路段,给她布置的事,一定会按时按质完成任务。同时,她还热心帮助同路段的其她姐妹,遇到别人偶尔迟到或特殊情况,二话不说,抡起扫帚就一块干了起来,直到将路段清扫干净,才拿起工具回家。她的举动使大家深受感动,她所在涌金大道的清扫质量明显改观。

在工作过程中,她发现有时的的路面特别净,仔细观察,原来是扫帚上挂了几缕废塑料绳,她想要是扫帚上都绑上塑料绳,扫出的地将会更干净。于是她就将家中的塑料袋拆成一根根的细绳,仔细捆在扫帚上,往地上一试,果然比平时干净的多。于是她将这个方法介绍给同伴,很快在广大清扫工之间传播开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清扫保洁质量,而且降低了清扫工劳动强度,减少了工具消耗。

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的不断推进,涌金大道两侧先后开发了佳联国际、万和人家小区和涌金商贸城,工程车辆抛洒滴漏现象经常发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成了一个让人头痛的事,苦思冥想后,任海英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建筑工地,找到车主,耐心的做车主的思想工作,宣传环卫工作的重要性,请他们多理解、多支持环卫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有时遇到素质较差的车主故意刁难,口吐脏话对她进行污辱、恐吓,她忍受着委屈,总是面带笑容和人家讲道理,时间长了,终于原先那些不自觉存在偏见的人,被任海英的敬业精神所感动,都自觉配合她的工作,都将车子严密包扎,覆盖完好后才上路,路面明显比以前干净漂亮多了。

由于常年在清扫一线工作,造成腰椎严重劳损,弯腰扫地时间长了,腰都直不起来,但她从不向困难低头,十几年来,她很少请假,更不会影响工作。有一次大检查,适逢她严重感冒、发烧,全身无力,但是她始终没有向领导提起,坚持按时上下班,一丝不苟的完成自已的工作,下班之后再去医院打针、输液,第二天仍按时出现在自已的工作岗位上,她的这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了环卫职工良好的形象。

任海英作为一名普通的清扫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今后,她将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发扬“脏了我一人,换来万人洁”的无私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向先进人物学习,干好本职工作,给广大市民创造洁净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报答党和政府对她的关心和爱护。

辉县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2013年8月11日

第2篇:葛长江先进事迹

葛长江先进事迹

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一追记全国先进离休干部葛长江

作者/鹏 程

在长春市,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生前拾废品2 万余公斤,饮料瓶7 万余个,捐款12 万余元。他用卖废品所得的钱帮助了4 个困难户、16 名困难学生。他被评为全国先进离休干部、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感动吉林慈善人物。他的名字叫葛长江。

战场上的葛长江是战斗英雄。新中国成立后,葛长江被安排到长春,参与一汽的建设,随后又到长春市委机关、街道,像拼命三郎一样工作着,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离休后,葛长江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刚刚离休时,他成了小区公共绿地的义务园丁和义务清洁工,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思索着如何更好地贡献社会、服务人民。他在日记中写道:“离岗不离休,离休不离党。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人。”

葛长江想来想去,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捡废品。按世俗眼光看,捡破烂儿跟乞丐差不多。葛长江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强烈反对。在葛长江的坚持下,家人妥协了。老伴儿心疼他,跟着他早出晚归,成了他的同盟军。儿女们也都成了他的支持者,家里有废品,都给老爸背来。为了消除一些人的误解,党组织决定让葛长江“挂牌上岗”。牌的正面印着:“离休干部、老党员、老革命伤残军人——拾荒资助贫困学生”,背面的塑料袋里装着相关证件的复印件,以备随时拿出来证明身份。

捡拾废品是一件异常艰辛的事情,有时为了捡一个空饮料瓶,葛长江要迈着蹒跚的步履尾随行人走出几百米远,等待着行人丢弃。除此之外,他还要承受路人的白眼儿甚至呵斥,更要承受“同行”的排挤和谩骂。即便如此,葛长江还是乐在其中。垃圾箱旁、大街小巷,人们都会看到葛长江拾废品的身影。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葛长江都会拖着多病的身体,一天天地奔波着、忙碌着。新春佳节,人们都在家休息,与亲人团聚,他却和往日一样忙碌着。一个纸盒、一个瓶子,在他的眼里都成了孩子们学习用的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把小刀、一个本子……

葛长江拾荒的“主阵地”是家附近的286 路公交站点儿和欧亚集团汽车城百货大楼。公交站点儿是人流集散地,矿泉水瓶多。葛长江看准了这一点,就将站点儿作为阵地“死看死守”。一开始,公交车队的职工不让他捡。葛长江没有跟人家计较,而是拉上老伴儿帮车队扫地、擦车。大冬天,冰冷的水常常弄湿了衣服、淋湿了鞋,人也冻得直打哆嗦;三伏天,给公交车清清爽爽地洗完了澡,老两口却累得汗流浃背。葛长江的举动和拾荒助学的目的感动了车队上下几十位司机师傅。在以后的日子里,司乘人员到了这个站点儿,便把车上装有饮料瓶的袋子拎下来,交给葛长江。百货大楼是货物集散地,废旧纸箱多。然而,商场有规定,不允许外人到商场乱翻垃圾。为了取得商场支持,葛长江每天早晨7 点多钟就和卸货工人一起上早班,帮助商场卸货、打扫卫生。商场的职工感动了,在之后的日子里,职工们将纸壳叠得整整齐齐,等着老人来取;还在商场里专门设了个废品收集区,有废瓶子、废纸箱都放到这里,给老人留着。虽然后来公交站的职工不让葛长江擦车了,车百的职工不让葛长江卸货了,但葛长江仍然擦车,仍然扫楼梯、卸货。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报答那些帮助自己的人们。

葛长江做义务园丁、做义务清洁工,令小区居民感动不已,但他拾荒助学这件事儿一些人开始时还不大相信。等到确信时,好多人都把能换成钱的废品送到他家门口。过去,他常常跟在人家身后,等着人家把水喝光了,把瓶子扔了,他好捡起来,现在人家把废品送到他家门口;过去,街坊邻居见他捡破烂儿都侧目而视,后来不论谁见他正在那儿忙呢,都上前帮一把;过去,那些劝阻他“别干这个”的党小组成员,后来每次开会时,都不忘给他拎点儿瓶子、纸壳什么的。

每天清晨,他都早早起床,穿上那套旧军装,哼着军歌,夹着袋子,手持挠钩,意气风发地出门。接近中午,他满载而归,乐呵呵地分类、整理。下午,太阳刚刚偏西,他又出发了,几个小时后再次凯旋,紧接着将废品出售。晚上,葛长江认认真真地将当天收入记到账本上,一角、两角的收入也记得清楚明白,一直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葛长江拾废品的收入“专款专用”,家里不管多么急需用钱,都不得挪用,哪怕是临时借用。

葛长江帮扶的第一个学生是崔小妹。崔小妹是乐山镇中心校的学生,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寒。崔家的窘境让葛长江心酸了,第一次去,他留下身上仅有的850 元钱。其中500 元作为一年的学杂费,200 元给孩子买套新衣服,150 元用于买学习用品和零花钱。后来的几年里,老人都按照这个标准资助崔小妹。

资助崔小妹时,葛长江已经80 岁了,应该颐养天年了,但他依然选择帮助这个家庭脱贫。他给崔家出主意,在自家地里种植笤帚糜子。为此葛长江又不辞辛苦地跑了好几个乡镇学习考察,学会了就到崔家亲自传授。他买来种子,又亲自帮着种上。往后的几年时间里,崔小妹的学习成绩优异,家境也大有好转。

每逢春节,葛长江都给贫困孩子当中最需要帮助的人准备一个红包,里面最少1000 元。他还捐款2000 元为永春镇长岭村建立了广播站。村民为了记住他的好,给广播站起名叫“长江广播站”。为了提高青年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他还为农村书屋捐了不少书。每当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他更是责无旁贷地献上一份爱心,每次少则几百,多则几千。葛长江说,捐助灾区的每笔钱,都是他从离休费里支出的,和拾荒换来的那笔“专款”没有关系。

汶川灾后重建时,国家将200 多名孤儿安排到长春临时就读。葛长江在日记中写道:“这几天白天晚上在考虑,四川灾区200 名在解放大路学校学习的学生将要毕业,我原计划用6000 元买纪念品送给学生们。据我大孙女葛玉讲,学校校长说,这些学生什么都有,不需要纪念品。校长提议如果我非要表达对孩子们的一片深情,不如请孩子们集体吃顿饭,这主意好!”

俭朴了一辈子的老人要下馆子了,而且一下子请200多人,这件事儿顿时成了“重大新闻”。

2010 年元旦中午,“葛家新年团圆家宴”开始了。20桌,200 多个孩子,葛长江一个一个地拉手,一个一个地问候,老人的善举填补了孩子们亲情世界的缺失。这件事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李

第3篇:葛长江先进事迹

葛长江先进事迹

人物简介

葛长江,男,1923年6月出生于山东黄县,1945年7月参加革命,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2月离休,离休前系长春市朝阳区委调研室调研员。2012年3月2日因病逝世,享年89岁.葛长江同志生前是朝阳区离休干部,多年来,他坚持资助贫困学生和困难户,在几个孩子相继下岗,自己因肺癌做过6次手术,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仍拖着虚弱的身体,拾荒助学。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累计捡拾废品2万多公斤,饮料瓶7万多个,捐资12万余元,资助10余名贫困学生上学。他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离休干部、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感动吉林十大慈善人物、长春市优秀共产党员标兵、长春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党性坚强

葛长江同志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解放战争中参加过四保临江、四平战役、塔山阻击战、平津战役等多次著名战役,在平津战役中光荣负伤,被确定为三级甲等革命伤残军人。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表现出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1952年从部队转业后,长期从事基层党务工作,始终恪尽职守,忘我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2年离休后,坚持离职不离党、离职不离岗,自觉为党和

1政府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人先进和优秀的特征和追求。

心系百姓

葛长江通知担任公社(乡、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期间,积极协调为职工群众建服务网点、筹办工厂、建职工宿舍,受到群众和干部职工的拥护。离休后,始终牵挂基层群众的安危冷暖,以“见不得别人吃苦受罪”的朴素情怀设身处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为了给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发展环境,他无偿地帮助找工作、搞推销。省内外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他每次都从个人离休费里拿出几百元、几千元,主动给灾区群众送去帮助,做到了群众哪里有困难、就把援助的手伸向哪里。

甘于奉献

葛长江同志在子女相继下岗的情况下,坚持拾荒助学、奉献爱心。从2003年开始,累计行程2.5万多里路,捡拾废纸壳2万多公斤、饮料瓶7万多个,以行走万里长征的拾荒壮举,为10多名贫困学生捐资12万多元,帮助他们完成了学业,表达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的拳拳之心。在他的感召下,一大批志愿者加入到了关心贫困学子的队伍中来。

意志顽强

2007年,葛长江同志被确诊为肺癌,先后做了6次手术。但他不顾病痛的折磨,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坚持捡拾废品继续捐资助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履行了把一生都交给党和人民的庄重承诺。2010年,87岁高龄的他以“葛家新年团圆家宴”的名义,摆了20桌宴请在长春临时就读的200名汶川地震孤儿,他的善举给灾区的孩子们精神上以慰藉,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人物评价

葛长江同志是吉林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杨善洲式的模范离休干部,是传承雷锋精神的时代楷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代表。他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格赢得了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肯定和认可,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感动吉林十大慈善人物等荣誉。当前,正值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以创先争优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广泛深入开展学习模范离休干部葛长江同志的先进事迹,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矫正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道德缺失和行为失范问题,激励和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吉林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来,具有重要意义。

葛长江1945年参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离休,2012年病逝。战争年代,他抱着“为穷人而战,就是战死,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的信念,驰骋疆场、奋勇杀敌、屡立战功;到地

3方工作,他坚守着“拿着俸禄不尽职尽责,对不起党和国家,对不起良心”的理念,不谋私利、任劳任怨;离休之后,他坚持“离岗不离休,离休不离党”,自觉为党和政府排忧解难,主动为群众热心服务,并用微薄工资和捡拾废品换来的钱抚困济贫,以其凡人善举和实际行动画出一抹绚丽的夕阳。

葛长江一辈子不为名利所驱、不为私情所牵、不为私欲所累,在他的心里,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保持着领导干部的公仆本色。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精神家园,体现了一位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高尚情怀。虽然他两手空空离开了毕生所热爱的党和人民,但他留下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卓然风范和崇高精神。

葛长江是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杨善洲式的模范离休干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代表。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格赢得了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正己行。在葛长江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名共产党员对铮铮誓言的一生践行,他的理想信念、政治品质、公仆情怀、革命精神、高尚情操、优良作风,让我们钦佩。葛长江是一面镜子,与之比较,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葛长江是一面旗帜,传承和发扬他的精神,必将激励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成长、前行。

第4篇:葛永辉先进事迹材料

致富带富 回报社会

——毛演堡乡民营企业家葛永辉先进事迹材料

葛永辉,男,31岁,肥乡县毛演堡乡东谢店村团支部书记,邯郸顺丰蔬菜加工公司负责人。其在创业中所表现出来的勤劳吃苦、坚韧能干和突出业绩,成为毛演堡乡民营企业家中的优秀代表;他不仅能干事、会挣钱,而且也带领村民致富、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回报社会,显示了一位优秀青年企业家的风采。

2005年从河北银行学校金融系毕业后,葛永辉在永年标准件市场开始做标准间及钢材批发生意,经过艰苦拼搏,不断克服资金少、销路难等难题,取得了成功,积累了一定资金和经验。为了寻求更大发展,葛永辉经多方考察,凭着敢闯敢干的闯劲和吃大苦、流大汗的干劲,2007年6月与另外几个人合作,开始创建肥乡县永辉五金紧固件有限公司,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公司建成后,为了规范企业发展,使企业发展步入良性的轨道,葛永辉多次到外地参观学习,凭着敢闯敢干的劲头和诚信经营,奋力拼搏,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扩展,规模不断壮大,生产加工的五金紧固件和钢材产品销往国内多个省份,深受客户的好评。

在葛永辉看来,一个能够立足家乡,带动乡亲们致富的

企业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他看到毛演堡乡是一个蔬菜种植大乡,农民大面积种植大葱、胡萝卜、白菜等,但由于产品都是成熟后向外批发,不仅收益少而且有时候还会出现滞销的问题,如何让菜农的菜在本地就能实现销售加工,为他们带来效益?葛永辉产生了在毛演堡乡创建蔬菜加工公司的想法。经过到多地深入考察学习后,葛永辉2013年3月带头创办了邯郸市顺丰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并担任法人代表。公司竣工投产后,主营蔬菜冷藏保鲜、脱水蔬菜加工销售,产品销往国内大中型速食厂(康师傅、今麦郎等),公司,一方面解决了农民的蔬菜销售难题,另一方面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200—300人。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在公司打工的50多岁的村民,平均一天能挣到60到70元,一些60多岁的老人一天也能挣到40元左右。公司确确实实的为本地农民带来了效益,他们亲切的称葛永辉是“致富的带头人”。

在公司做大多强的同时,葛永辉始终不忘感恩之心,积极回报社会,他带头做好事、善事,赢得了乡亲们的赞誉。 几年来,他曾多次捐助困难群众和学生,每逢重大节日,他都到幸福院、学校进行慰问。自去年以来他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学雷锋号召,感恩家乡、回馈社会。2015年2月10日,他到毛演堡乡中心校进行“爱心助教”,捐助60名困难学生,为每位困难学生家庭送去100元现金和食用油、米和书包等

物品;2015年2月15日,参加毛演堡乡党委政府组织的“关爱老人送温暖”活动,到多个互助幸福院为每位老人送去了面、牛奶等物品。

做为一名民营企业家,葛永辉精心呵护着他的企业,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前进着;他常怀感恩之心,常行回报之举,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便利和帮助,他尽到了一位民营企业家应尽的责任。

第5篇:葛芳琴家庭先进事迹

葛芳琴家庭先进事迹

葛芳琴,女,1935年2月出生,1956年9月参加工作,1955年11月入党,1992年退休。

葛芳琴家是四世同堂,是一家9口的大家庭。葛芳琴对父母非常孝顺,一直赡养着父母。为节约支出供养二老,局里组织到外地旅游她从未参加过,父亲于去年病故,母亲今年已是91岁高龄了。

葛芳琴家人相处都非常融洽,儿媳总是争着干家务活,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她要求孩子努力工作和学习,创造条件,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为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葛芳琴把大孙子一直带到15岁。孩子们也没辜负她的期望,均已加入党组织。

葛芳琴同志退休后在社区里义务帮助工作,她的老伴非常支持她,帮她照看老人和小孙子,使她有更多的精力从事社区工作。她和邻里的关系都非常好,担任楼长的工作认真负责。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为使“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尽快宣传到每个居民,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她找人将“八荣八耻”编成歌,并利用老年合唱队传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市委书记刘琪等领导到社区考察时,看到老年合唱队唱“八荣八耻”的歌曲,李长春非常高兴,连声说:“好!好!好!”并鼓励大家要唱到中央综艺频道上去,让更多的人受教育。在西城区领导的支持下,她们真的唱到了中央台和北京台。

葛芳琴同志为社区做的工作得到了社区党委和居民们的认可,于200

3、200

4、2005年连续三年被评为社区好党员,2005年还被西城区授予“志愿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第6篇:海山村先进事迹

团结一致,共谋发展——记沿赤乡海山村党支部 海山村共有村民180多户,670人,党员18人,两委会班子共有6人该村党支部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围绕“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使全村连续多年保持了班子稳、人心齐、村内经济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实现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实施强村富民战略,推动村级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村委班子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都能自觉看书学习。对上级下发的文件、通知、书刊和学习材料,都能认真学习和传阅。特别是有些重要文件和通知,大家坐下来集体学习,讨论研究,形成共识,在工作中步调一致,行动统一。对未能坐下来集体学习的行政文件等,都能及时传看。教育手段上,我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电教室播放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党员干部群众的教育。在教育对象上,从过去单纯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向广大村民群众拓展,使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深入人心。在教育内容上,既有党建片,又有科技片、法纪法规教育片,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增强吸引力、可视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要我看”向“我要看”转变,既提高了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又提高了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坚持以集中教育、巡回播放为主,党支部确定每周一为电教播放日,进行集中定点播放。二是在教育内容上,坚持树立服务中心意识,确保党员电教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不断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在学习的基础上,干起工作来有方向,有目标,有重点。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

习“十七大”报告,认清形势,明确责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

理论政策水平。

二、抢抓机遇,富裕村民

海山村党支部不断解放思想、开阔眼界,不断树立先进的发展理

念和思路,充分利用与沿海工业城毗邻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三产和

商贸业,在村主要街道建起了南北长700多米长的商贸一条街。全村

已形成了商业、运输业、种养业、劳务业齐发展,共建富裕小康村的

发展格局。以工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城镇化,有效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

力,村民虽然深知工业城的开发可以带动了人流、物流的活跃,促进

了土地资本的增值,从而带动他们的富裕,但在涉及征地补偿等具体

自身利益问题时却出现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村党支部成员挨家挨户

地去做工作,希望他们能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利益出发,从绝大多数

人的利益出发,积极配合乡党委和沿海工业城管委会做好工作,实现

沿海工业城的发展和当地村民的富裕的双赢。对于因山体爆破导致的

农户柑橘损失和房屋墙面出现裂缝,村党支部又积极站在全局的高度

一边与施工单位做好衔接,一边做农户的思想工作,为了最后妥善解

决问题。

建强支部,凝聚民心

村党支部在带领广大群众走富裕道路的同时,还始终坚持了“两

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村党支部首先从抓党员队伍入手,常年

坚持了三会一课、党员联系户、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经常组织党员

开展学党章、学科技和义务修路等组织活动,使党员在班子工作中都

走在群众前头,被群众称为一面旗帜。

其次,村党支部还始终坚持把群众愿望与心声作为工作第一信

号,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改善群众生活

条件,优化村内环境,添置垃圾桶20个,路面绿化600米,装修办

公室3万元,公共厕所2个,路灯30多个,自来水黄三线接通,投

资6万元,村内排污管总管7支136米,与此同时,村党支部还大力

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由村两委组建了红白理事会,群众

哪家有大事小情、丧事喜事,村两委都准时到场提供服务,村内阵地

建设齐全,广播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等设施,常年对党员和村民

开展教育活动。村党支部年组织群众开展十星级文明家庭评比等丰富

多彩的群众活动,提高了村民素质,保持了全村稳产,全村多年无上

访户,无打架斗殴现象。

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村党支部还本着公正、公开的民主

原则,大力加强和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认真坚持了村务公开制度,

村内的财务和大小事情及时向群众公开,认真坚持民主议事制度,村

内重大事情都由村两委成员、党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及全体党员共同商

定办理,真正实现了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使百姓气顺心平,

减少了决策失误,实现了农村稳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党支部一班人一心一意带领群众

发展经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如今,

海山村党支部一班人正带领全村群众向着早日实现富裕型小康目标

奋进。(沿赤乡 杜勇县)

附表:

1合作经营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中石油煤层气保德区块地面工程合作

经营事宜,自愿达成如下协议,以资信守:

一、合伙宗旨:共同合作、合法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二、合作经营项目:中石油煤层气保德区块地面建设工程。

三、合作经营地点:山西省保德县。

四、出资金额方式:期限垫付。

1、甲方以现金方式出资200万元;乙方以现金方式出资200万元

(主要用于补足前任合伙人撤资款项)。

2、合同签订之日乙方向甲方交付100万元投资款,剩余100万元

乙方须在2012年3月31日前全额到位。

3、2012年3月31日前应付前任合伙人撤资的17万利息,双方

各承担8.5万元。

4、乙方垫付2012年2月开工前期全部费用。(回款前)

五、股份划分:甲方%、乙方%。作为确定盈余分

配和债务承担的基础。

六、合作期间甲乙双方的出资为双方共有资产,不得随意请求分割。

七、甲乙双方的任何一方原则上不得中途退撤,任何一方在不给合作

事务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可以退出,但须经双方协商认可。

八、甲乙双方的分工、权力与义务:

1、甲方为合作项目的负责人,全面负责合作业务的日常经营与管

理,重点负责商务活动及工程的回款工作。费用不得超过工程总额的

10%。

2、乙方负责合作项目的生产,施工、安全工作。

3、以甲方公司的名义,在保德县与当地银行开设账户,双方各留

印鉴、共同管理。乙方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财务工作,对于涉及财务、

账目以及借款、还款、日常投资等资金使用事项在超过元额度(元以下的应各自记账留存凭证定期对账),应许

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方可进行。同时,甲乙双方都有对财务账目的监督

权利。

九、盈余分配与债务承担:

合作双方共同经营,共同合作、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十、合作任一方违反本协议导致合作损失的,应当对另一方承担。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一式2份,甲乙方各执一份,经甲乙方签字画押后生效。

甲方:乙方:

年月日年月日

第7篇:田海英事迹材料简介

田海英个人事迹材料简介

田海英,女,21岁。现任电子信息工程系团总支副书记、09计算机网络班团支书。在2009年9月—2010年6月,担任09计算机网络班班长;2009年11月—2010年3月,担任院学生会女生部干事;2009年11月份通过申请和老师的推荐,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参加了培训和学习,顺利结业;2010年7—8月,参加黄石首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志愿者,在团市委志愿者管理组协助领导处理完成相关工作;2010年10月协助社长成立IT社并担任IT社副社长,发展培养专业兴趣;2010年9-11月担任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本学院普查小组负责人之一,协助工会邓老师完成本学院人口普查工作;2010年当选为电子信息工程系团总支副书记;2011年3月被推选为10级计算机网络班助理辅导员职务,协助辅导员管理大一班级日常事物。在此期间,还参加院系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工作学习各方面都表现积极,个人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出色表现得到领导老师的一致赞同。

曾获荣誉如下:

1、在学院2009年第二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当中,表现突出,成

绩优异,被评为“优秀学员”

2、在2010年女子跳绳比赛单人跳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3、在2010年迎新工作中,工作积极,表现突出,被评为“迎新

积极分子”。

4、在2010年迎新晚会筹备、组织工作中,工作积极,表现突出,

被评为“优秀组织者”。

5、在2009—2010年志愿者服务中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志愿

者”。

6、在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各方面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

团干”。

7、在2010年宿舍文化PPT制作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在生活中,朴素节俭﹑性格开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交际,我都尽量的做好自己的本分。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还注意积累各种工作经验,积极和其他系部的同学交流思想,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此我还利用暑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为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今后进入社会、融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在取得各方面成绩的同时,我始终坚持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来激励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工作,争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优秀大学生优秀团员。

黄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09计算机网络班 田海英 2011-4-7

第8篇:韩玉英先进事迹

计生工作的“排头兵”百姓拥护的“当家人”

—积石山县石塬乡沈家坪村党支部书记韩玉英同志先进事迹韩玉英,女,撒拉族,生于1963年3月,198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积石山县石塬乡沈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她也是全县唯一一名女性村支书。先后担任村保健员,村计划生育自管小组长,2008年起先后担任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近年来,她始终把“不能愧对乡亲们对我的信任”记在心中,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畏艰难,克服压力,扎实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努力争当计生工作“排头兵”,做百姓拥护的“当家人”,为全村的经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解“疙瘩”增强凝聚力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支书是榜样”。针对村支部在群众眼里缺乏威信,工作很难打开局面的实际,韩玉英同志刚刚上任便串巷入户,与群众拉家常、寻意见,了解群众对村班子的看法;与班子成员之间加强沟通,以心换心,寻找影响村班子凝聚力的主要问题。在讨论决定灾民建房、生育指标安排等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时,发扬民主,让村“两委”班子成员充分行使权力,解开了村干部的思想“疙瘩”,使他们在工作上更有了积极性、主动性。村“两委”班子真正形成了一个大事讲原则、讲党性,小事讲团结、讲风格的先进集体,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

立制度、堵“门子”增强公信力

“公生明,廉生威”。韩玉英同志深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只有公平公正,群众才能拥护。多年来,她始终如一,坚持管好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嘴。为了摸清全村群众贫困状况,她召开社长会、两委会,对每个社的群众贫富程度进行了排序造册,对倒数排序的贫困户逐年逐次的安排,对计生“两户”和少生快富家庭给予了优先照顾。在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落实及危旧房改造、整村推进、户用沼气、暖棚建设等惠民项目实施过程中,许多亲朋好友都来走关系、找门路,希望她能关照,但他都没有答应,苦口婆心的进行说服,使有些亲戚至今都生她的气,说她“死脑筋”,但这“死脑筋”带给她的是班子成员的支持和群众的信服。

计生协会作后盾,充分发挥协会作用

利用村计生协会组织,开展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工作,同时开展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她积极宣传计划生育协会的会员要带头宣传计划生育知识,执行计划生育相关政策。她带领村干部通过村上的大小会议、村计划生育专栏、计生标语、发放计划生育宣传资料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各种政策。倡导关爱女孩、关爱女性就是关爱我们人类本身。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等社会主义新型文化。

“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韩玉英同志一直坚信计划生育工作是造福子孙后代、利在千秋的神圣事业,为此,她亲自抓人口计生工作,对全村计划生育节育对象,项目对象等数据她都对答如流,对于哪些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对象,她总是晓之以礼,动之以情,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自少生快富项目实施以来,她就动员一切符合条件的对象申报,截止目前,该村有37户育龄夫妇申报了少生快富项目,享受了国家的优惠政策。通过不懈努力,该村被命名为“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示范村”,人口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她凭勤勤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工作、公正无私办事的原则,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竖立起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和高尚无私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各方面的一致好评。在她的带领下,沈家坪村人口计生工作走在了全县前列,先后被州、县有关部门授予 “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村”,“计划生育优质村”,她本人也多次评为全州“优秀共产党员”、“全县党务先进工作者”、“全县优秀妇女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第9篇:宋英同志先进事迹

离休干部宋英同志先进事迹

2012年1月8日,通州区金沙镇南山新村95岁的宋英老人捐资100万元,与通州区慈善基金会、通州区老干部局、金沙镇人民政府签订协议,设立姜美善、宋英慈善基金。该基金是宋英和已逝老伴姜美善的共同积蓄,其他三方将按照老人的意愿,将这款项用于帮助金沙镇的贫困老党员以及困难家庭的学生。

宋英同志于1918年1月出生在通州区西亭镇湾子头,23岁那年,经人介绍,嫁给了一位教师先生姜美善。1942年2月姜美善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分别任南通县警卫团文教助理,苏中四分区专署交通处秘书。1946年1月,宋英跟随丈夫来到苏皖边区一分区,从此一起走上了革命道路。1947年10月,宋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1月,姜美善根据组织需要被编入云南支队六大队一中队,在云南曲靖专署民政科工作,宋英则被安排在曲靖专署粮食局当了一名粮票管理员。此后,姜美善先后在云南省人事厅、组织部工作,曾任墨江县县委书记,思茅地区轻手工业局党委书记、局长等职务。2011年2月7日,因突发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去世。宋英先后任云南省百货公司人事科科员、墨江县财政局副局长、思茅地区财政干校科书科副科长等职,1972年离休。

1979年5月,宋英与姜美善从云南双双回到通州区金沙镇老家安度晚年。根据国家政策,当地政府为这对老人建了过渡房,后来又分配了102平方米的公房,老人一直住到现在。

宋英与姜美善夫妇没有子女,一生过着俭朴的生活。每个房间内都摆放着早已脱去光彩的家具,使用的电灯,还是原来的长管日光灯,开关是拉线的;卫生间内,一根小绳子上挂着毛巾,马桶的表层已经大部分脱落。卧室里,有点现代气息的就是一台已经用了10多年的电视机,床、桌子、椅子和衣柜都有点“古典”了。其中一只箱子还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买的。至于床、藤椅、八仙桌等家具大多是从云南运回来的。

宋英和丈夫一直过着清淡的生活,那颗从善的心始终没有改变。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为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宋英、姜美善夫妇在捐款500元后,又交纳“特殊党费”2000元。青海省玉树大地震也牵动着他俩的心,从媒体上看到地震灾情后,他俩立即通过金沙镇机关工委向灾区捐款1000元。此外,他俩还在2009年、2010年分别捐款1000元,通过通州区扶贫协会,资助贫困孤儿上学。

面对一生积攒下来的100万元,姜美善生前曾跟宋英商量,钱存在那里都是“死” 钱,如果把钱用“活”救助需要帮助的人,可以做很多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事情。2010年

1月18日,夫妇俩共同立下《关于我们的财产遗嘱》:“房屋(有房产证)是房改分配给我们的,住房是由我们二人购臵的,储蓄款是我们节俭存下的,特此立下遗嘱,不管今后谁先谁后逝世,都相互转承。财产是我们二人共同节俭的,不是祖传遗产,不予分配……”

姜美善去世后,宋英为了却丈夫的心愿和表达自己的愿望,多次找到通州区老干部局、民政局和金沙镇人民政府商议如何处臵他俩的积蓄财产,最终形成一致的意见,设立冠以他俩名字的慈善基金,用于帮助金沙镇的贫困老党员以及困难家庭的学生。2012年1月5日,宋英捧着16张累计金额99.96万元的存折来到镇政府,说这些钱取出后加上利息,作为首批慈善基金。1月8日,通州区慈善会、民政局、老干部局、金沙镇人民政府,为“姜美善、宋英慈善基金会”的成立专门举行了仪式。仪式上,宋英说,等到自己百年之后,现在居住的这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可以变现后纳入慈善基金,继续发挥作用。宋英同志用无私奉献展现了一片爱心,用淳朴举动诠释了一名老干部、老党员的崭新形象。

第10篇:杜洪英先进事迹

人物简介

杜洪英,女,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员、正科级组织员,1957年8月出生,1979年4月入党,高中文化。

杜洪英同志30多年如一日,勤勉敬业、无私奉献,在档案室的一方小小天地里,始终践行着“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大进步”的理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优良作风。曾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省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

杜洪英,女,1957年8月出生,1979年4月入党,高中文化,现任浙江省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员、正科级组织员。

杜洪英同志祖籍山东莒南。父亲是一名南下干部,两岁时,她随着因公致残的父亲迁回山东。1979年上半年,杜洪英只身来到玉环县委组织部担任档案员,一直与档案打交道,至今已32年。杜洪英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把工作做好,这就是我的进步

1979年,杜洪英到玉环县委组织部从事档案工作,从此便整日“窝”在档案室里剪剪贴贴、装装订订,一干就是32年。

杜洪英刚接手档案管理时,干部档案就放在几十个旧木箱子里,材料残缺不全,但困难并没有吓倒杜洪英。她一个乡接一个乡,一个单位接一个单位地跑,寻找、清查、整理„„硬是在3年多的时间里收集了6000多份材料,救活了大量的“死”档案。[2]

玉环是个海岛县,出门坐船是家常便饭,部里的同志见杜洪英晕船,经常对她说别跑海岛了,材料由他们带来,可杜洪英总是坚持一路颠簸、呕吐着去偏远海岛收集材料。同事们无不为她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1983年被称为玉环的“转制年”。县里的印刷厂、标准件厂、工具厂等1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170多位厂领导,由于来不及填写干部履历表,致使档案散失。杜洪英看到这一情况后,主动跑到劳动人事部门,专门为这170多名厂领导办齐了保留干部身份的证明函。近几年来,这批厂领导要陆续退休了,由于不能提供干部身份的证明材料,县有关部门准备将他们按职工身份办理退休手续。杜洪英获悉这一情况后,赶紧从档案室里翻出证明函,最终替这批厂领导“要回”了干部身份。

都说“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30多年了,玉环县委组织部先后换了12任部长,同杜洪英一起工作的许多同志相继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可杜洪英依然是一名普通的档案员。许多同志劝她换个环境,到实惠、轻松的单位工作,她都婉言谢绝。“我觉得把工作做好,让每一份档案更完整

规范,组织考察干部时有准确的档案记录,这就是我的进步了。”在她的眼中,进步被赋予这层含义。

人回来了,心还在档案室

档案管理员的岗位决定了杜洪英只能和无言的卷宗打交道,且不说工作的枯燥寂寞、生活的清贫乏味,人生的天地也似乎因此变得狭小了,但杜洪英乐在其中。很多人称赞杜洪英干档案工作细致入微,甚至是精雕细琢。

在这里,每一页破损的材料都由她亲手裱糊,每一页卷角材料都由她亲手抚平,每一页参差不齐的材料都由她亲自裁齐。档案室里的窗帘、地毯、铁柜,甚至墙角的盆栽花草,都是杜洪英亲自添置的,杜洪英对档案室的一切充满了感情。档案室的湿度是严格控制的,湿度太高档案就容易发霉,湿度太低档案又容易变脆,杜洪英像呵护婴儿一般不差毫厘。每年刮台风季节,杜洪英总是要把档案室里里外外检查个遍,做到万无一失。就算这样,她回到家后还是一直惦念着室内的卷宗,生怕某个门窗会漏风渗水。为此,她曾多次冒着大风大雨,半夜回到档案室“坚守阵地”,直到窗外的风雨渐渐平息„„而在平时,只要一离开椅子她就自然伸手去关窗,这手势成了职业习惯,以致在家中也是如此。家人总说:“你人回来了,心还在档案室。”

都说杜洪英熟悉档案室的一切胜过自己的家,不看档案检索目录,也能马上查找出任何一个县管干部的档案。通过不断的实践,她摸索出了“姓氏笔划编目法”、“单位分类法”、“四角号码编目法”等方法,并在全国各地推广。

态度上谦让,原则上不能让

也许在外人看来,档案室太平静了,甚至平静得有点压抑,但也有不平静的时候。杜洪英深深懂得,干部档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有较高的党性觉悟,自觉坚持档案工作原则和制度,秉公办事。

为了更好地管住这个“家”,杜洪英修订完善了《查阅档案制度》、《保密制度》和《库房管理制度》等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挂在墙上醒目处。这是为了告诫自己,也提醒别人一定要照章办事。

当然,也有碰到过个别人不照章办事的尴尬事。少数干部在填写履历表时,出现出生时间越填越晚,入党入伍时间越填越早,学历越填越高的现象。有些人甚至托亲戚朋友走关系说人情,想擅自改动档案记录。每当碰上这类事,杜洪英始终坚持“态度上谦让,原则上不能让”,一概回绝,刚正不阿。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来找杜洪英,要求把他的干部身份改为职工身份,把档案退回原单位,以便早日退休,让子女顶职,被杜洪英婉言回绝。

“不能让一个投机钻营者得利,也不能让一个老实人吃亏。”这是杜洪英一直坚持的原则。在县委机关工作的小张在评上中级职称后,没有及时将相关材料加到档案中,甚至连他自己都忘了这事,可杜洪英知道后,立即给他打电话补齐材料,他的工资也因此加了一级。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也正是因为这些点点滴滴,她不仅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更赢得了大家的爱戴。

杜洪英同志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人事档案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省档案保密工作先进个人、省优秀组工干部和省优秀共产党员、县“十佳公仆”、县“十大巾帼榜样人物”等荣誉称号。

第11篇:杜洪英先进事迹

浙江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员杜洪英先进事迹

1979年上半年,杜洪英从山东只身来到玉环县委组织部担任档案员,至今已31年。一名普普通通的档案员,成了数千万党员的优秀代表、全国组工干部的学习榜样。

朴实之中有华章,平淡之中见精彩。杜洪英的可贵之处,正是她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她曾先后获得全国人事档案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档案保密工作先进个人、省优秀组工干部和省市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并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2009年10月当选全国“三八红旗手”。今年4月,杜洪英作为全国组织系统的两名代表之一,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一位爱岗敬业的档案员

在不少人眼里,杜洪英是个守旧的人。

到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室坐一坐,你就会发现,吱吱响的空调用了五六年了,发灰的旧地毯用了十多年了,褪色了的办公桌已用20多年了。当然,最旧的,还数那台西湖牌缝纫机,算起来“工龄”快30年了。

当然,令人印象更深的,还在于杜洪英坚守了30多年的老规矩:担心外来人员鞋底带来湿气,进档案室前必须换上拖鞋;外来人员在查档案时不能喝水,避免水滴弄湿档案;档案室里的温度和湿度,永远处于恒温恒干状态。为了保护档案,杜洪英不允许有人破例。

杜洪英的守旧,还表现在对一些事情的处理上。

刚到玉环参加工作,杜洪英发现部里的档案就散放在几十只旧的木箱子里,有的见头不见尾,有的见尾不见头,翻一翻,没有几份是完整的。杜洪英下决心把它们全部补全。

“补齐这6000多份材料,实在是不容易。”杜洪英说,对玉环人来说,出门坐船是家常便饭,但对一个北方人来说,到鸡山、海山等海岛去,坐一趟船就是遭一趟罪。“一坐上船,我就开始吐,最后连黄胆水都吐不出来了。同事们见状,纷纷劝我别再出门,材料由乡镇干部带上来好了。”

但杜洪英坚决不肯,这倒不是她不相信别人,只是考虑到一些材料甄别,只有自己亲眼所见后才更加放心。杜洪英说,在档案材料鉴定方面,她认为还是保守一些更为妥当。就这样,花了3年多时间,杜洪英硬是把涉及玉环全县6000多名干部的档案,全部给补齐了。

很难相信,就是这么一个守旧的人,身上还有无数创新潜能,硬是把枯燥乏味的档案工作,搞得亮点纷呈,成绩斐然。

在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室,有一扇铁门,随着岁月流逝,门框与铁门

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大。看到这一情况,杜洪英灵机一动,请人在边上钉上了一圈橡胶密封条,结果门框与铁门又能严丝合缝地关上了。

类似的巧思还有不少。考虑到大雨时水会溅进来,档案室装上双层玻璃窗,墙壁也筑厚几厘米。“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雷雨台风天了。”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她搞的几套档案快速查找法。

查档案费时费力是档案部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通过不断摸索,杜洪英摸索出了“姓氏笔划编目法”、“单位分类法”、“四角号码编目法”等办法。凭借这些方法,查档案的人几分钟之内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材料。由于简便易行,这些方法已在全省组织系统进行推广。

再过两年,杜洪英就要退休了。可眼下她不但没有闲下来,反而越来越忙。去年,省里要求用5年时间,用全国统一标准对各地所有档案重新整理一遍。杜洪英说,希望自己今后还是像以前一样,在档案管理上,该守旧的守旧,该创新的创新,争取赶在退休之前,加班加点把档案重新梳理一遍,站好最后一班岗。

一名刚正不阿的老组工

不论做人做事,杜洪英的热情是出了名的。

“我评上了中级职称后,材料没有加到档案里,自己都忘了这事。可杜大姐知道后,主动给我打电话,催我补齐材料。我的工资,因此也加了一级。”在县委大院里工作的小张,提起这事,至今一脸感激。

对待工作,杜洪英有着火一般的热情。整理档案过程中,她发现哪份档案中材料不足,会马上通知对方补齐;档案中情况变动,会通知更新;基层上报的表格,一有差错马上纠正。正是凭着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她管理的档案,装订规范,材料齐全,次次抽查,次次达到国家级标准。

1983年被称为玉环的“转制年”。县里的印刷厂、标准件厂、工具厂等1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170多位厂领导,由于来不及填写干部履历表,致使档案散失。杜洪英看到这一情况后,主动跑到劳动人事部门,专门为这170多名厂领导办齐了保留干部身份的证明函。

近几年来,这批厂领导要陆续退休了,由于不能提供干部身份的证明材料,县有关部门准备将他们按职工身份办理退休手续。杜洪英获悉这一情况后,赶紧从档案室里翻出证明函,最终替这批厂领导“要回”了干部身份。

“多份热情,多操份心,别人就少点麻烦,少点遗憾。”杜洪英说,档案无小事,热心顶要紧。

但就是这位大伙口中热情似火的杜大姐,也有固执的时候。

一次,玉环县一位领导向组织部打来报告,要求办理离休手续。自传

里,这位领导写道:“1949年8月15日,我到单位报到上班。领导说明天是中秋节了,单位要放假了,你还是回家吃了月饼再来上班吧。”

杜洪英做事好较真,她向这位领导一打听,才知道这位领导参加工作时间填的是农历,再买来万年历一查,发现这位领导离1949年10月1日前的离休标准,迟了一天。

当杜洪英把这一结果告诉这位领导时,他怎么也难以接受。这时,不少熟人跑来做杜洪英的工作,希望她能够通融通融,照顾一下这位领导,但杜洪英拒绝了。

“态度应该谦让,原则不能退让。”杜洪英说,有些东西,该坚守的还是要坚守。

规矩如石,原则似铁。别小看了杜洪英是个小小的档案员,有时候她的权力还真不小。考虑利益关系,现在的档案中出现了“出生年月越填越晚,入党入伍时间越填越早,学历学位越填越高”等怪现象。每当发现这些情况,杜洪英在与对方沟通后,就会坚持改过来。为此,她得罪过不少人。一次,一名干部想改动档案记录被拒绝后十分生气:“看她还能管到退休吗?”杜洪英听后心里笑笑:我偏偏要管到退休。

杜洪英说,对待工作和事业,我问心无愧。

一个淡泊名利的老实人

玉环县委组织部里,流传着杜洪英三拒调升的故事。

一次,是杜洪英刚参加工作时,被借调到地委组织部帮忙整理档案。看到杜洪英态度热情,手脚勤快,部里的一位领导十分满意,希望她能够留下来。但杜洪英想到玉环这摊子档案没人管,谢绝了。

还有一次,是玉环县委组织部的一位领导,看到杜洪英长期在部里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表现出色,就想给她调到一个待遇好的部门去。谁知杜洪英却说,档案工作更适合自己,她又一次谢绝了。

前些年,县档案局一位领导退居二线,组织部领导找她谈话,说准备推荐她到一个能够发挥她专长的领导岗位工作,她又婉言谢绝了。

“父亲是个南下干部,常常教育我们,跟先烈们相比,我们饭够吃,衣够穿,生活够幸福了。相比之下,什么权位名利,都是身外之物。”每次有人问杜洪英,她总是这样回答。

有人说“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杜洪英对这句话的理解,从来都不局限于个人职位的升迁,而是工作一年比一年更出色。

一次,浙江省委组织部派人来玉环抽查档案,偶尔在一份档案的骑缝里发现了一枚订书针,玉环县委组织部当年的档案工作因此没有评上省里先进。面对这一结果,杜洪英非常难过。她花了1个多月时间,把档案室

里的6000多份资料全部检查了一遍,直到没有发现一枚订书针为止。“我高兴的是,这些年,尽管职务没有进步,但档案工作质量却一年比一年提高。如果不比职务比工作,我问心无愧。”

一位和蔼可敬的好大姐

再过两年,杜洪英就到了退休的年龄。与档案打了几乎一辈子交道的杜洪英,回忆走过的人生,说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亏欠家人太多了。

1997年3月,母亲从老家打来电话,说父亲病重,希望她抽空回去照顾一下。当时,正值玉环全县机构改革,工作忙,杜洪英没有向部里请假。一个星期后,再次接到父亲病危的电话,杜洪英才匆忙赶回了家。她守在父亲的病榻前,忍不往潸然泪下:作为女儿,自己对父母的照顾,实在是太少了。

在一般人的眼里,档案工作是个轻松活。但在杜洪英眼里,档案工作却是个干不完的细致活。为此,她经常晚上加班,总爱把手里的每一份档案整理得完美无瑕。每当工作一忙,不少家务活就摊到了丈夫和儿子的头上。自己业绩的背后,是一家人默默的支持和付出。

杜洪英一心扑在档案工作上,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自己的家人,也很少有时间回山东老家看望亲人,但对部里的同志,她却胜似亲人。作为部里年龄最大的同志,每当逢年过节,她总是挨家挨户登门看望机关离退休老同志;每当部里同志家有喜事,她总是像家人一样忙里忙外。

县委组织部一位干部的妻子说起杜洪英,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原来,她怀孕时,每次产前检查,因为丈夫经常出差,杜洪英就帮她记下检查的日期。时间一到,就主动打来电话,并经常陪她到医院检查。孩子生下后,杜洪英又一趟一趟往医院跑,忙前忙后。邻床的病人羡慕地说,你这个“婆婆”,对你可真好。

诚实奉事,真心待人。正因为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使杜洪英赢得了大伙的敬重。如今走在玉环县委大院,不管是县级领导还是普通干部,不管年龄大的还是年纪小的,只要熟悉杜洪英的人,都会亲切地喊她一声“杜大姐”。

第12篇:韩春英先进事迹

带来温暖让人感动的社区人

——韩春英

今天,我想要介绍一位在平凡的社区岗位上,受到居民群众不一样的信赖与尊重的人——韩春英,我们称呼她为韩主任。她叫韩春英,党员,今年50岁了,自1996年,中建新疆建工集团一建公司退管办将她派驻到北京路街道呈祥社区,这一干就是18年。一建是解放以来第一批进疆的国有老企业,后因新疆的发展,公司因建筑工程欠费等原因,造成企业困难,不断改制,大量的老员工尤其是最基层的企业退休职工得不到很好的退休待遇与照顾。因人员庞大不可能全部移交政府管理。因此现在一建的退休员工大都收入一般。一建家属院的退休居民都由一建派驻社区的干部韩春英同志负责照顾。18年来,她用真心深切的关怀,用行动默默地付出。无论居民是困难,还是怨言,也无所谓是岗位的要求,还是她个人情感需求,她对在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融合。

韩春英到社区工作以来,一直本着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态度,服务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她来说,没有上班和下班的时间区别。自2003年70岁以上老人可办理《老年优待证》以来,韩春英就开始为居民办理。后来65岁以上的老人就可以办理《老年优待证》,且能办理《老年人乘车卡》,韩春英同志就开始一直尽心尽快为每位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且将《老年人乘车卡》一并办理好,交到每位老人的手中,并告知优惠政策。

呈祥社区共有三大院落,1302户,约3246人,三分之一

以上都是退休老人。其中退休人员家庭近500余户,8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户20余户,50余人。年龄在60至70岁以上的人员居多,80岁以上60余人,90岁以上4人。韩春英不仅仅是为他们办理老人证,平时的居民家庭纠纷调解,家庭困难老人、单独老人、残疾人、空巢老人,韩春英都了如指掌而且必为他们提供帮助。老人的丧葬,韩春英一定到场送葬,老人的儿女婚嫁,韩春英必到送礼。少数民族家庭的红白事也务必尊重民族习惯,最让我们敬佩的是,所有红白事的礼金和丧葬费,都出自她个人自己的腰包。一年下来,光白事多有20余次,少也有十几次。就是这样一个人,家家户户只要有需要她从不推辞,从不缺席,从不叫累,从不张扬,切尽心尽力,与居民感同身受,共欢喜同悲痛。不止如此,休息和放假时间,她去的最多地方是儿童村,因为她是那里的义工,我不知道她干了多少年来,只是三年前我到这个社区她就已经在做义工了。

今天我告诉韩姐,我要写你的事迹,她很不愿意配合我。她不想宣扬,不想“戴高帽”。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知道她的事迹,能在社区这样普通岗位为民服务这么多年这么用心这么用情,我早已被深深的感动了。不说别的,来社区的许多人,不只是老年人和她们的子女,只要在这片区居住的人都喜欢一进社区门,先问一句:“韩主任在不在?”不管办什么事,好像有韩主任在就能踏实就会解决。所以华丽的辞藻,官方的夸奖,我都不想用。一个简单的人,做了一些不太简单事。正能量在这里传递着,我们愿这个好人幸福平安!

个人先进典型推荐表

备注: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另附。

第13篇:彭秀英先进事迹

见义勇为

舍己救人

---彭秀英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彭秀英,女,汉族,中共党员,淮阳县王店乡祝寨行政村打鸡园自然村人。1945年6月生于王店乡刘菜园行政村彭瓦房庄,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嫁到祝寨行政村打鸡园自然村,1970年至1978年任打鸡园生产队妇女队长,其间,多次被评为大队、公社劳动模范。2012年5月26日上午午11时,在106国道祝寨行政村打鸡园自然村段为解救一名3岁男童不幸去世,享年67岁。

5月26日11时,村民刘攀抱着不足1岁的女儿,带着3岁的侄子刘寒硕在村头路口玩耍。不知什么原因,刘寒硕想从东往西跑过公路,到对面去。此时,一辆大货车从南往北疾驶而来。‚快回来、快回来!‛见此情景,刘攀大喊。伴着一声刺耳的紧急刹车声,大货车往西猛转向躲闪,却依然没能躲开。眼见大货车向着孩子冲去,正站在公路西边的同村老人彭秀英猛地上前一步,一把把孩子拉开,自己未及躲闪,就被重重地撞倒在地。

据目击群众说,货车司机见撞到了人,立即往后倒车,车后轮又碰到了倒在路边的男童头部,‚要是不往后倒,孩子应该是没什么伤‛。

事故发生后,当地交警部门、120很快赶到现场,将老人和孩子送到淮阳县新人民医院。经抢救无效,67岁的彭秀英于当天12时许停止了呼吸。当天,被救的孩子转到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治疗。据值班医生介绍,孩子额骨骨折,但精神稳定,现已脱离危险期,通过治疗,应该会康复良好。

2012年5月26日11时左右,村民刘攀带着三岁的侄子刘寒硕在村头路口玩耍。刘寒硕突然从106国道路东跑向路西,此时一辆大货车从南向北疾驶而来,大货车司机看见小孩后紧急刹车,并往西猛转向躲闪,但依然没能躲开孩子。眼见大货车就要撞向孩子,正站在公路西边的同村老人彭秀英猛地上前一步,一把把孩子拉开,自己未及躲闪,就被重重地撞倒在地。事故发生后,老人和孩子被送往淮阳县新人民医院, 67岁的彭秀英经抢救无效,于当天12时许离开人世,被救的孩子经治疗,目前精神稳定,已脱离危险。

儿女心中的慈母 邻居眼中的善人

彭秀英老人的突然离去,令亲人们悲痛不已。在儿女们的印象里,母亲就和普通农村妇女一样,过的是手脚不停、自顾衣食、时时教导晚辈的平淡日子。孝敬长辈,团结邻里,母亲为他们做出了榜样,她用行动教会孩子们怎样孝敬老人、怎样与人为善。

‚太突然了,这么好的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她是村里出了名的好人,面对危险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大家一点

2 儿都不感到意外。‛村民们聚在一起,在哀思中议论着彭秀英不顾自身安危、车前救人的壮举,大伙儿都被她的行为感动着。邻居们纷纷到彭秀英家中帮忙料理丧事。

说起彭秀英大娘的好,邻居张巧玲泪流满面。‚秀英大娘可是个出了名的热心肠。平日里,谁家有红白喜事,她都会去帮忙;谁家顾不上接小孩儿,她就会一块儿接回来;孩子们有个头疼脑热的,她也会细心照看,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孙子孙女。村里的孩子们经常围着她,一口一个奶奶,叫得可亲了……‛

在邻居劳艳琴的印象中,无论邻居谁家有事,秀英大娘总是有求必应。自己种的菜,她常常给这家点儿,送那家点儿,对邻居一点儿都不吝啬;看到谁家有困难,她都会主动过去帮忙。正是彭秀英老人乐于助人的行为,令她在村里拥有了极高的威望。左邻右舍拌嘴吵架,彭秀英一出面,立马就消停了。说起来,邻里之间也没啥大矛盾,都是一些琐碎小事,彭秀英老人由于处理得让人信服,大伙儿都觉得她是一个与人为善的好邻居。

让人尊敬的好党员 令网友感动的‚党员老奶奶‛

从妈妈口中得知老人的英雄事迹后,在淮阳城关上学的吴义天小朋友冒着细雨步行五六公里,前来给不认识的彭秀英老人送行。他想亲眼看一看,自己心目中这位舍身救人的英雄老奶奶到底啥模样。

3 据祝寨行政村村委会主任彭作录介绍,彭秀英姐弟4人,父亲是南下干部。1948年父亲走后,她母亲就带着他们姊妹几个在老家生活。虽然彭秀英的母亲没有上过学,但在教育子女方面却非常严厉,在母亲的影响下,尚未出嫁的彭秀英由于表现突出,于196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嫁到打鸡园村的第二年,彭秀英就成了生产队的妇女队长,每次都领头干脏活、累活,从不叫一声苦。出事前,尽管已67岁了,每逢村里修路、建校,她都带头响应,主动多捐款,从没落过人后。

村委会主任彭作录说,虽然彭秀英家庭困难,但她从未向村委会张过口。2008年,由于彭秀英的丈夫连年瘫痪在床,按照规定,村里给她申请了低保补助,但彭秀英知道后并不领情。她认为自己眼下还能挺过去,低保金应发给更需帮助、真正贫困的农户。最后,彭秀英硬是把低保名额让给了同村一个更困难的村民。彭作录充满深情地回忆,彭秀英平时为人和善,心地善良,喜欢帮助别人。她能在那么危险的时刻伸手救人,绝不是偶然的。她用自己的生命向党递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她是打鸡园全体村民心中最优秀的共产党员。

市政协副主席、淮阳县委书记任连军作出批示:‚老党员彭秀英舍身救人的壮举,值得全县人民学习。‛

不少80后、90后网友对彭秀英老人的壮举深表敬佩,尊称老人为‚最感人党员老奶奶‛。中华龙都网网友‚弦歌‛说:‚从小我们就接受教育,舍己救人是崇高的行为,是中

4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彭秀英老人这种纯洁而勇敢的举动就像耀眼的流星划过苍茫的陈州大地,让世人受到灵魂洗礼,令人赞叹崇敬!‛网友‚晨之风‛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彭秀英老人的壮举已经感动了整个陈州大地,向舍己救人的老党员彭秀英学习,向过世的老奶奶致敬!默哀!‛网友‚独占一江秋‛说:‚67岁的农村老奶奶,一个真正的优秀共产党员,深奥的大道理她或许并不知道多少,但在生死关头,‘党员老奶奶’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祝英雄奶奶一路走好。‛

第14篇:李红英先进事迹

浅议感动

-----周奇纪

我是李红英。只是在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情况下,做了一个妻子、一名员工应该做的事情。组织上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实在是愧不敢当李红英如是说。

李红英用中国传统女性最朴素的方法诠释着对爱情的忠贞,对工作和家庭的责任感。有了责任,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李红英不以家庭困难为借口放纵自己的欲望,不以身体透支为理由降低工作的标准,而是以一个女人瘦弱的双肩,用一颗真诚感恩的心,勇敢地挑起家庭、工作两副重担,并做到了无可替代。

李红英是一面闪光的镜子,照出美好的人性,给身边人带去温暖的力量;李红英是一把尺子,衡量出中华传统道德,以崇高的人格立世;李红英更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树立社会楷模,树起了一座道德丰碑。生动展示了建行诚实、公正、稳健、创造核心价值观,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写照。

君心中无爱,则世间处处阴霾;心中有爱,则世间光芒万丈。古往今来,爱的含义被众多名家频频诠释,而此刻读起来却生疏得很。李红英让我们看到了爱的真谛。爱小家才能够爱大家,对亲人有责任才能够对社会有责任。李红英的事迹虽然不是什么壮举,却是那么的感人,这就是平凡中的伟大。

建行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像李红英式的普通员工的努力工作和辛勤奉献。我们要学习李红英把服务客户作为快乐之源,用娴熟的业务知识,标准的服务规范,灵活的营销技能,博采众长,成为银行业务的行家里手;要学习李红英对建行的赤诚之爱、对岗位职责的不渝之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顽强的毅力肩负起转型发展的重任,去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到:一是热爱生活,塑造阳光心态,只有内心充满热量,才能释放正能量。二是努力学习,敬业精业,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三是尽职履责,求真务实。像红英一样,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项工作。四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在平凡的岗位上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把组织的信任当成对自己最大的褒奖。

王洪章董事长看到李红英的先进事迹后批示:虽无惊天伟业,看似事迹平平,但本人承载的份量和持之以恒的‘五个没有’工作业绩,难以不让人赞叹和感动。这是建设银行员工的优秀代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王洪章董事长称赞李红英是优秀员工的杰出代表,李红英的先进事迹必将化作一股强大的正能量,从根本上推动全行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

此时,我仿佛听到自己感动的心跳。

此刻,我已然看见茫茫人海里,他们向我们走来,那一抹建行蓝是那么的亲切、醒目。

感动,这两个字眼又一次被唤醒。感动的距离是如此之近。

第15篇:陈超英先进事迹

范文一: 陈超英,一位中国共产党员,53岁因公殉职,也许很多人跟我一样没有见过她,甚至她的名字也是在学习陈超英同志先进事迹的党会上才知道,一位如此简单纯粹、平易近人的领导,但却拥有众多光芒璀璨的头衔,赢得群众的贴心人的赞誉。这一切,源于她35年的工作历程,一贯对党的事业执着坚定,为企业发展忘我工作,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她的一生,甚至她的生命,都献给了企业,献给了人民。一种坚持的力量绽放出的美丽,更是一种用生命奉献出来的光荣。

她工作中特有的激情、无私无欲的作风;生活中大姐的形象,已经深深烙在了我的心底,将陪伴一生。

人只要有一种精神,就会不知疲倦,永不停息。而这种精神就是要热爱工作,永远充满激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凡是都能恪尽职守,尽心尽力,你就一定会乐在其中,忘记辛苦。很喜欢这样的精神,这样的人生观,这样的激情,它如一座灯塔,照亮了前方。这种精神切切实实,要求我们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信念,而陈超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它的诠释,她得人格魅力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将会教育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这种精神就是要热爱工作,永远充满激情,要么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凡事都要格尽职守,尽心尽力,你就一定会乐在中,忘记辛苦;凡是才会不计回报的无私奉献。

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虽令不从。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扛得住诱惑,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风貌树立一面旗帜,这正是陈超英同志无欲无私的表现,她问心无愧的对待每个人。在这物质的世界里,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其艰难程度不言而喻。她做到了,她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证明了这个世界还可以明亮起来,证明了人可以摆脱物质的束缚,自由自在的活着。陈超英同志走了,留下一面旗帜,我们应该接过这面旗帜,引领时代的前进。

超英大姐用小事精神传递真情大爱。做好小事不难,难的是能长期用心发现并做好小事,更难的是一辈子都把小事做好。陈超英同志做到了,她时时刻刻把职工群众的小事挂在心上,带着最真挚的感情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尽善尽美,她的事迹看似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个别事在以前甚至觉得微不足道,可是用小事精神的法则审视,件件都关系着职工群众的利益,件件非小事。

她有一颗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心,她是一个基层党务的工作者,是一个对党和事业无限忠诚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切近群众的优秀领导,她的身上体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和品质。

生命如花历经风吹雨打,热情似火淬炼了光辉人生。她的点点滴滴将被世人传颂,而所产生的精神力量,也必将转化成我们持之以恒为之努力奋斗的动力。感谢您带给我们的感动,感谢您传递给我们的信念,您教会了我们如何拓展生命的宽度,增加人生的质感。您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我们会在这座丰碑下时刻反省自己,激励自己。陈书记,一路走好。

范文二: 陈超英,生前系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工会主席,2011年6月13日,她在慰问职工家属返程途中发生车祸,不幸因公殉职,时年53 岁。今年5月23日,陈超英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陈超英殉职后,不仅所属单位的职工、离退休人员深深哀悼,社会有关人士也无不对她的离去彻骨哀恸与扼腕痛惜。职工群众自发以各种形式悼念她,1000多人从各地赶来长沙送别她,称赞她是国企基层党群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优秀的女干部、与群众血肉相连的大姐书记,职工群众的贴心人。这一切,与她35 年的工作历程是分不开的:对工作不畏艰难,坚持原则,从不夹带私利,对职工亲切有加,关怀备至,如同亲人、儿女。

陈超英的身上,体现了公而忘私的情操。她秉持一贯实事求是作风,把有利于企业发展、不愧对职工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心中的天平一边是公平公正的信念,一边是公心公义的无私,讲团结、讲付出、讲诚信,不争名、不夺利、不越位,做到了领导放心、同事信赖、群众满意。自走上领导岗位以来,她与每届领导班子成员共事,留下的共同印象是:她讲话办事不捎带个人感情、不夹带一己私利。

无法想象一位领导会这样深入一线,把所有的员工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无法想象一位领导把所有的员工当作自己的亲人,每个人的生日她都能清楚记得;无法想象一位领导低调简朴到鲜为人知,亲和形象却广为流传;更无法想象一位挥洒青春热情的领导骤然消失于我们的生活,虽未谋面却被震撼和感动。

陈超英作为公司的主要领导,坚持执政为民、用权为公。她分管过房改、物业,手里掌握上千套住房分配权,但没有为自己拿过一套房,哪怕是一间中午临时休息的过渡房。殉职前一直住在15公里以外、一套爱人单位建了十几年的80平米公寓房。她长期主管组织人事、协管人力资源,两个亲妹妹失业十多年,几个侄儿大学毕业到外地打工,但她坚守给自己立的规矩,没有给任何亲人在单位安排过工作。她是公司工程分包与材料设备招投标监督小组组长,但从不为任何亲朋介绍工程业务、联系材料供应,曾经数次婉言拒绝了老同学提出的分包工程要求。

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陈超英经常这样说。她在工作上总是亲力亲为,有时候她主管部门的职工都感觉很累,往往忙中偷闲休息片刻。每当此时,她就自己带头干。陈超英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快、不够用,从2003 年以来,她没有休过一天年休假,更没有休过一次探亲假,干起工作来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她自己的家在长沙城北,单位在城南,公交车单程颠簸1个多小时。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干脆把四季换洗衣服放在单位,办公室里的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出差随时可以走,经常加班到凌晨就睡在办公室。她殉职后,人力资源部门统计,她每年平均有200来天深入施工一线,大家都戏称她为工作上的超人、事业上的超女。就连她人生的终点,都定格在慰问职工回家的路上。

有人说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坚持下去,而陈超英同志则更是用真挚的情感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尽善尽美,她所做的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勤劳的耕耘,默默地奉献,但却如水一般慢慢地浸润人们的心田,虽然朴实无华,却见证了平凡中的伟大,而她所持的,无非是一身正气,满腔热情,以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常常都会有如陈超英同志这样的廉洁勤政的干部的先进事迹见诸网络、报端,仔细品读之下,我们会发现,他们往往都如陈超英一般,有正气,讲原则,满怀热情,也同样不以善小而不为,如此日积月累也成就了他们伟大的品格和光辉的事迹。

对事业的执着,对原则的坚持,这或许是我们所缺乏的,在被陈超英同志事迹感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她尽忠职守、乐于奉献、把群众铭记在心的精神,而这样的人也必然能获得人们的爱戴,也为人所铭记。

第16篇:葛国忠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知识改变命运勤奋塑造成功

——学习葛国忠在“成长的足迹”毕业生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材料感想

应电911刘明球

我们曾谈曹操青梅煮酒,论天下英雄;我们曾诵太白举头望明月,诉思乡之情怀;我们曾学周敦颐《爱莲说》,立君子之志;我们曾学一代伟人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颂今朝风流人物;而今天我们也在学习,学习的是坚持不懈,勤奋拼搏,乐于奉献,为纺织做出贡献的先进校友葛国忠

学习葛国忠同志的先进事迹后内心余波荡漾,久久不能平息,仿佛久旱逢甘霖,心灵被洗涤般震撼,心中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慨,此刻只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学习这份材料的时候我就在想,葛国忠同志的一生将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也许可以叫做大写的人生或者无悔的人生吧!

谈到人生,常言道:“要是人生不再平庸中度过,坚定信念是第一道火焰”。

也许我们不曾想过,一个初中或者高职专科毕业生能有什么样的成就,但是事实证实我们的想法是错误的。那种坚强,执着,冷静和永不言弃,更加那种从容的心态无一不震撼我们。从葛国忠通知的先进事迹中,我深感做为一名以“职业立身,技术报国”为校训的专科生,虽然文凭不是较高,但是能来到这里学习就是代表我们人生的征程中有了一个新的起点,要努力学习做一名新世纪优秀人才,开辟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坚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学习葛国忠通知的先进事迹后,我感慨也许在历史的年轮中他不是第一个,但是也绝不是最后一个,这些人不是以个人的形式在世间诞生,都是以群体的形式涌现出来,也许那时的他们的心灵都是很单纯,并没有什么物质上的追求,只是一心一意地为建设祖国做出贡献,

在尔虞我诈,竞相争锋的时代,如果还能做到这样应该是相当不容易的,从他的先进事迹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实干家,仪式一位人生的智者,和那些蝇营狗苟,整天基于名利的人相比这才算是真正的大智。

走向成功的道路在哪?在我们的脚下;文秘工作者的成功机遇在哪?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我们不要对学习存在侥幸心理,我们应该像葛国忠同志那样刻苦学习,脚踏实地的学习专业知识,为走向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佳绩。

岗位就是自己的事业,工作就是自己的快乐。忙碌的蜜蜂在荆棘中工作那是在教我们坚韧;娇媚的昙花选择在夜间开放那是教我们不要张扬;选择在寒冷冬天绽放的梅花那是在教我们坚强;作为新世纪的技术型人才,我们要刻苦钻研,敬业奉献,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水平,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学习葛国忠的先进事迹材料我如下:

一、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二、勤奋敬业,脚踏实地

三、恪尽职守,乐于奉献

学习他的材料我们也知道,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勿庸讳言,也有人开始追求物质享受,在物质面前忘记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忘记了人类的精神追求,通过学习葛国忠的事迹,在感动的同时,也不妨静下心来想想,作为一名学生,自己该怎么学?该学习什么?通过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我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好好的质问自己,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应该追求的人生?坚信只要我们努力,同样可以拥有多姿多彩的人生。

正如著名作家柳青所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是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此刻的我们也就是处于那“紧要处”,所以我们要以葛国忠校友的先进事迹作为导航灯,指引我们正确的前进。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xindetihui/83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