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工作心得体会】

篇:油茶产业发展汇报(稿)

邵阳市油茶产业发展汇报

油茶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极高营养、健康及经济、社会价值的国宝级特色资源,油茶产业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可望成为我国特色农林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市油茶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较大,资源丰富,油茶一直是我市林业产业中一个重要的传统产业,绥宁县曾被称为“万顷油海”,邵阳县更是湖南省的油茶基地县。

我市油茶有近五百年的经营历史,解放后,油茶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油茶林发展到55余万亩,遍布全市12个县市区,其中以邵阳、绥宁、邵东三县分布最多,分别为13.5万亩、8.2万亩、2.9万亩。油茶产业曾是我市邵阳、邵东、绥宁等县的农业支柱产业,油茶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80年代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劳力的转移、资金缺乏、管理粗放,油茶林大面积的荒芜,加上树龄老化,病虫危害严重,火灾和人为损毁, 我市油茶林面积及产量急剧下降。总面积由原来的 52.4万亩递减到现在的 30.2万亩,亩产量也从原来的每亩5公斤下降为2—3公斤。工业加工方面,长期以来,我市茶油加工一般为家庭作坊式,规模小,加工粗放,科技含量低,原料的利用率较低。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开发力度不强,整体经济效益较差,农民的积极性也无法得到提高。

近年来,油茶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2006年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建立以湖南、江西为中心产区,以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油茶精深加工为重点,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提高油茶产业化发展综合效益。”《意见》为我省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优化环境生态、发展区域经济、形成林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发展油茶产业,是我市拓宽林农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我市“兴工强市”战略实施重大举措。

如何抓住国家林业局政策扶持的契机,将这一深得市场和林农青睐的传统产业做强做大,是当前油茶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二、发展思路、规模与布局

(一)、发展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以效益为中心,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稳定现有经营面积的基础上,

坚持新造与低改相结合,坚持丰产林基地建设与精深加工利用并重,大力推进良种化进程,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茶油产品质量,打造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逐步实现油茶产业的高科技、高质量和高效益,从而达到政府增税、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赢”目的。

(二)、发展规模

全市共发展油茶高产基地建设规模50万亩。其中 油茶新造10万亩、更新改造10万亩、油茶垦复(修整)21.0万亩、油茶品种改良9.0万亩、油茶种苗基地500亩。在上述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油茶优良品种无性系繁育基地300亩和建立高产示范片2万亩。

(三)、区域布局

1、种苗基地建设:邵阳市林科所200亩,邵阳县林科所(苗圃场)200亩,邵东县100亩。

2、油茶无性系繁育基地建设:邵阳县100亩,邵东县100亩,市林科所100亩。

3、油茶高产培育基地建设:邵阳片30.0万亩。其中油茶新造7.0万亩,更新改造7.0万亩,油茶垦复12.0万亩,品种改良9.0万亩。

绥宁片10.0万亩。其中油茶新造0.5万亩,更新改造0.5万亩,油茶垦复7.0万亩,品种改良2.0万亩。。

邵东片10.0万亩,其中油茶新造2.5万亩,更新改造2.5万亩,油茶垦复2.0万亩,品种改良3.0万亩。。

(四)、时间布局

油茶高产基地建设期限为四年即2009—2012年。其中2008年作好种苗生产基地设计,圃地选择、引种、整地、育苗工作和2009年造林苗木定购工作。2009年春油茶造林伊始,年平完成造林面积5万亩。2008年动员群众对现有产果期油茶林实施垦复修剪,每年完成15万亩。

工作重点

(一)、出台扶持政策,创造推动油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1.积极拓宽产业发展投资渠道。各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要出台扶持政策,建立健全专项资金渠道。结合退耕还林、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规划安排丰产示范林建设。充分利用财政贴息贷款,支持油茶加工龙头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积极争取国家有关专项经费,加快油茶优良品种的繁育推广。

2.完善林权林地流转机制。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鼓励和支持油茶林向有经济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生产经营者流转。切实坚持“谁造谁有”的林业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油茶 4

资源发展。通过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途径推动油茶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油茶经营效益。

(二)、强化科技支撑,切实提高油茶经营的科技水平 广泛开展与科研院所联姻活动,充分发挥其科技优势,集成资源,大力开展油茶科技攻关。依靠科技创新,切实解决油茶产业发展中技术重点和难点。力争在油茶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和培育技术、加工工艺、新产品开发、技术质量标准研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着力推进油茶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积极推广产量高、含油率高、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本地资源状况和生产水平,采取低产林改造、更新改造和新造林相结合的经营措施,搞好分类经营,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油茶集约经营管理水平。

(三)、积极培育油茶产业主体,打造油茶产品品牌 1.积极培植油茶龙头企业。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措施,着力扶持“中富油脂”等油茶加工龙头企业,促进油茶产业链的延伸。从机制创新入手,引导企业参与油茶原料林基地建设,推动“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的发展。

2.支持油茶专业协作组织的发展。各级政府及林业部门大力支持林农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代销生

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项目,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适应能力。

3.着力培植油茶种植大户。通过项目支持、林权制度改革、合理林地流转等手段,为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油茶种植大户创造好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油茶产业上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加强行业指导和服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指导水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引导和技术指导,广泛宣传油茶及其产品,增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切实加强油茶种苗生产和市场的监管,加大油茶种苗管理的执法力度,实行油茶种苗生产和经营市场准入制度,坚决打击非法经营、制售假劣种子、嫁接穗条、苗木的行为,切实保证油茶种苗的质量。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发展油茶产业是一项惠民利民的系统工程,开发时间长,投资大,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性强。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市、县两级政府要成立以行政首长为组长,主管领导为副组长,发展与改革局、国土局、林业局、农业局、农机局、财政局、招商局、农村办、扶贫办、开发办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设立油茶产业开发办公室,办公地点设

发展和改革局,专门负责油茶产业开发的组织协调、工作督导以及日常管理和调度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领导、组织本地区的油茶产业开发工作。

(二)、制度保障

为做大做强我市油茶产业开发,必须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重点明确以下制度:一是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市、县、乡、村四级责任制度。各级行政领导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主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具体抓。二是实行项目法人制。以产业开发办公室为项目法人,充分行使法人权力。三是实行项目工程监理制。由市、县两级政府委托市林业调查规划院对整个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四是质量责任制。严格质量管理,认真落实“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质量责任制。

(三)、政策保障

油茶产业开发能否取得成功,政策措施非常重要,市、县两级政府在出台扶持政策时务必明确:

1、实行“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和“谁造谁有”的原则,切实维护好经营者合法权益。是谁在从事油茶产业开发,利益就归谁所有。油茶产业开发经营权一律延长到30-50年,同时造林、经营权属允许继承、拍卖、租赁、转让。

2、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大户承包经营。想方设法、切实改变目前经营分散、资源浪费严重的局面。为了提高整体经营

效益,就要积极引导、支持林农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油茶生产专业协会,以土地入股、资金折股,合伙经营,共同开发等形式加速油茶产业开发;万一协议不成,不能合理流转的,也要对现有的油茶林地,通过招标、拍卖、租赁、入股、承包、转让、协议等形式,依法有偿自愿地将一方的林地转给另一方经营,促成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优化资源配置,加速油茶生产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林农的生产经营权受法律保护,要多做政策解释,维护社会稳定。

3、多渠道扶持政策。全市上下都要关心支持油茶产业开发工作。计划部门要做好油茶产业开发的计划申报工作,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及时申报项目工程计划。财政部门要加强所有资金管理,保证专项资金安全使用。招商部门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有实力、会管理的大型油脂企业尽快参与我市的油茶产业开发。林业、扶贫开发等部门要争取国家油茶产业开发项目尽快在我市实施,优先将油茶新造林纳入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建设。国土部门要将油茶垦复纳入国土整改范围。农机部门将垦复机械纳入农机补贴内容。公安部门要严厉打击和坚决制止破坏油茶林资源、哄抢偷摘油茶果的行为,维护油茶产区社会秩序,切实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积极配合,切实加强本乡镇油茶产业开发的组织领导,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4、专项补贴政策。油茶生产在我市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市、县两级财政要对油茶产业开发工作设立 8

专项财政补贴。不论何种经济组织,凡对现有油茶林完成除草、垦复工作的,在冬季检查验收合格后,每亩财政一次性补助50-100元。新造林在秋季验收合格后每亩一次性补助100-200元。

5、税费减免机制。茶油生产周期长,从栽植到开始受益要4-5年,16年才进入盛果期,受益时间可达70-80年。前期开发只有投入,没有收入。为促进我市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市、县两级政府要出台《油茶产业开发项目管理办法》,建立税费减免机制,对从事油茶产业开发的企业给予前3年的税费减免。

第2篇:油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林部长、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党委、政府向您们莅临西滨检查指导油茶工作表示忠心的感谢,今年我分管林业,潘委员负责主抓油茶生产,下面,我就油茶生产进展及主要工作向部长和各位领导作个简要汇报,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油茶生产及进展情况:据林业站调查统计,全镇油茶林面积5058亩,2010年县下达新植低改任务为700亩,在书记、镇长的高度重视支持和林副、郭副等领导以及林业站的鼎力配合下,我镇油茶生产进度扎扎实实地推进,镇里根据县任务数以会议和文件形式下达各油茶村793亩的任务来保证700亩任务的完成。当前具体进展情况为:截止目前已落实10村新植200多亩;实施符合政策补助条件进行低改的有9个村,目前基本完成9个村,面积已达410亩,占上级下达任务数58.5%(包括新植占87.1%),其中:低改示范片2片,一个是西芹村90多亩,由林书记、潘世锋挂,另一个是刘坂村70多亩,由林镇长、郑登力挂,目前,低改示范片基本完成并且已接近尾声;拥口70多亩整席拉带基本完成即将进行修枝整形、乐洋60多亩、七里90亩、演溪30多亩、华兰60多亩、七斗50多亩前些日子也已组织劳力加紧改造落实当中,确保在3.20前全面完成低改。

二、油茶产业发展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一是根据年初班子成员分工调整,及时调整充实了油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油茶生产主抓领导及职责,着力强化油茶生产工作落实,书记、镇长亲自过问并针对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亲历亲为入村进片督导油茶发展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在全镇经济工作会议上,镇领导强调部署09年度油茶产业发展工作,下达油茶生产任务,动员各村抓紧新植低改。三是建立联动机制,通过层层分解责任制和二天一次的通报反馈制,加强县、镇、村三级之间纵、横向协调、磋商、指导、反馈、督促,纵向联动、横向互动,形成互促共为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政策推动: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政策形势的宣传和政策措施促动,强力推进油茶产业发展。

一是部署督促各村通过党员大会、两委扩大会、村民代表会等形式,宣传各级油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发展形势及前景,鼓励动员油农参与油茶产业科学化、效益型管理和开发。

二是召开油茶产业发展促进会,传达并贯彻县有关油茶会议精神,部署当前工作及要求,通过以会代训和巡回电教播放等形式,累计组织有关镇村干部和种植户代表120多人收看了发展油茶产业电教片,以电教现身说法,提高油农低改的积极性和栽植技术水平。

三是制定出台促进油茶产业发展工作政策措施,一是建立镇级配套政策:连片30亩以上未列入示范片,并通过上级验收合格后,镇予以补助50元/亩。二是建立考评缴励机制:

1、把油茶产业作为“三个一”项目单列出来,列入镇年终总评,占30分。

2、把年度油茶生产落实情况列入镇、村干部年度绩效考评的一项内容,并采取挂村领导、工作组“三二一”押金奖惩制,即:油茶任务村挂村领导押金300元,工作组长200元,工作组员100元,完成县示范片任务要求或者镇下达任务并经县验收合格的,按押金的50%奖励并退回押金;验收不合格的,不退还押金作为完成任务村的奖励金。落实县示范片油茶低改任务的村,通过验收合格的,可以预支发动生产补助金50元/亩。超额完成低改任务连片10亩以上的,一次性奖励给镇挂村干部500元。

3、林业站规划和指导也将作为基层所站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村级配套政策:完成年度油茶生产任务的村,各村可根据村财实际予以奖励补助。

(三)强化责任落实: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制定下发09年度全镇油茶生产任务文件,确定镇村、部门及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要求;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镇、村两级工作落实进展跟踪督查制度,书记、镇长亲自入村进山督查生产进度,党办每二天一次通报进度情况;三是把生产任务落实情况列入村两委班子工作能力水平和职数配备的考核依据。

(四)强化示范带动。充分发挥去年2个示范片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引导更多的油农参与油茶低改种植,逐步提高低改水平,同时,积极发挥今年刘坂、西芹2个示范片的示范引动作用,组织发动农户广泛参与油茶产业发展。

(五)强化服务保障:镇领导、林业站、工作组进村入户,各司其责,加强油茶产业发展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指导、动员,林业站明确挂村技术指导具体责任人,现场演示指导油农进行油茶低改、修剪和新植的技术标准要求,同时,加强镇油茶协会运作及有关制度规范的指导和帮助,共同为油农提供技术、优惠政策咨询的协调保障服务。

三、存在困难及问题:一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贫乏;二是荒芜状况较严重,低改投入成本较大;三是上级园区道路建设补助力度较弱;四是油农科学生产技能较欠缺;五是70、80年代油茶已分产到户,油茶园涉及农户较多且零散,集中和统一起来有较大难度;六是受干旱高温天气影响,低改任务时限要求较紧。

以上报告,不当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第3篇:建阳油茶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建阳油茶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建阳市财政局

(2010年8月1日)

建阳油茶产业在国家、省、市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结合发展油茶产业政策,建阳油茶由低产、低效、少面积种植逐步走向高产、综合利用、多面积种植方向发展,现将产业发展汇报如下:

一、及时发展油茶产业的必要性。

油茶树全身是宝,油茶籽含油量一般在30%左右,经过加工制成的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色佳味香,营养丰富,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4%左右,易被人体吸收消化,有降低血压、血脂,软化血管等功效,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效降低胆固醇,抑制和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茶油经深加工可制成高级护肤化妆品、精油、皂素和茶粕等系列产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茶油作为绿色健康食用油,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所接受所喜爱。因此,发展油茶产业,有利于国土生态安全,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学开发油茶项目的可行性。

1、地理环境的适宜性。

建阳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14—21℃,最低月平均温度不得低于0℃,最高月平均温度为31℃,相对湿度在74—85%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且四季分配均匀,日照1800—2200小时。疏松、深厚、排水良好、较肥沃的沙质土壤和PH值一般在5—6的酸性黄壤红壤较多,适宜油茶的种植。

2、适宜市场的需求性。

随着我国食用油市场供给矛盾的加剧,油茶产品市场逐渐升温,油茶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进一步成熟,其产品加工工艺和技术日趋成熟。油茶籽利用程度接近100%,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和逐步提高的价格空间对发展油茶产生强大拉力,茶油的加工能力接近原料供应量的3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强林业“菜篮子”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出台把发展油茶产业确定为重点工作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三、全力投入油茶建设的成效性。

1、党政领导重视。

市委、市政府把油茶产业当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抓实抓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责成我局、农办、林业局等相关部门成立油茶产业化领导小组,落实办事机构,明确责任人指导协调油茶产业发展。

2、加大种植力度。

全市现有低丘岗地、低产用材林、低效经济林、抛荒地,用来发展油茶产业,范围很大。尤其是产量和质量增长上有潜力,目前我市油茶还剩4478亩大都处于半野生状态,管理粗放、油茶林普遍老化、品种退化,尚未从根本上扭转低产、效益不高的局面,大多采用作坊式土法榨油,出油率低、杂质多,仅满足自家食用,商品率不高。经过科技下乡宣传,加大油茶技术培训力度,为全市13个乡镇举办高产油茶技术培训班,培训大户、乡镇干部、农民共380多人培训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由高产油茶栽植大户和油茶科技专家现场对比讲课,培训取得效果十分好的效果,通过现场指导,亲身实践,提高培训效果,带动农户,突出“三个为主”,即以新造为主改造为辅,现已完成低产改造4478亩,新造完成6000亩。

严禁使用油茶实生苗和未经鉴定的嫁接苗造林同时加强油茶苗木市场执法检查,确保油茶苗木质量,苗木供应的科研单位必须对种植户实行挂牌服务,目前定购使用的苗木,都是由认定的育苗单位供应,严把整地栽植抚育关做到整地规格不达标的不栽,栽植质量不合格的不算面积,管护不到位不拨付资金整地栽植期间,林业部门派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和督查项目建设资金的拨付与抚育、管护质量直接挂钩各项目县均采取全垦打穴,撩壕整地,作垄打穴,水平条带整地等多种方式,

整地质量普遍较高。严把检查验收关施工期间,除了由当地林业部门抽调和组织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强的技术干部分片包干,对全过程进行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外,今年还将组织开展自查和抽查,通报检查结果,检查人员对检查结果实行签名和终身负责制。

我市将采穗圃建设、提高优质苗木供应能力,作为发展油茶产业的关键措施来抓。目前,并与定点生产油茶良种苗木的生产单位签订了委托生产协议,签订优良油茶苗木30万株,提前做好了今年油茶造林苗木保障工作,在加强现有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示范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强优良新品种及其栽培技术的研究开发,不断培育产量更高、抗性更强、适应范围更广的优良新品种,为更大规模繁育油茶良种苗木打下了良好基础 。

抓好示范引导、典型带动,我市要求要建立三处连片1000亩以上的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我市确定了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为油茶产业项目试点科技支撑单位。

3、资金投入效果。

政策资金落实到位为推动油茶产业大发展,在积极争取南平市级专项投资的基础上,我市着力抓好地方财政资金整合,并以此为示范导向,引导和带动企业、造林大户和农户更大的投资,全部用于油茶产业示范项目建设;结合林业重点工程扶

持油茶产业发展我市已将油茶列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后续产业的建设内容,规划2010-2014年营造高产油茶示范基地5万亩,并确定每亩国家补助400元,鼓励引进民营资金发展油茶。

4、继续投入建议。

一是请求加大对我市油茶产业发展,全市可在2020年建成油茶林5万亩,常年产油量1万吨以上,近70%的面积为偏酸性黄壤和红壤,适于油茶种植的土地资源非常充裕发展油茶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建议省上今年加大我市油茶产业资金的投入力度,扩大油茶产业试点项目实施范围,更好地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油茶大省”目标的实现。二是请求加大我市油茶良种繁育的支持力度目前油茶优良无性系亩产可达到传统油茶林的10倍但从技术上看,还只是选优,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种苗革命,进一步提高油茶产量还有很大的空间,在保证稳产的前提下,更大幅度地提高油茶产量,还必须加快优良新品种的培育,开展基因育种,杂交育种等科研为此,建议省上加大油茶良种培育的科技投入和油茶生产重点区域建设良种资源库和采穗圃的投入,加强油茶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加强良种供应基地建设,促进油茶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请求适当提高中央补助标准油茶是经济林树,只有高投入才有高产出据测算,目前建设1亩高产油茶林

的投资一般在1500元左右,我市还是依靠林业重点工程来发展油茶但由于中央补助标准低(仅为160元/亩),支付种苗费都十分勉强,尽管林农发展油茶的积极性很高,但要筹措很多的资金发展油茶的条件还不具备,导致目前油茶经营水平不高资金不足成为制约我市油茶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为此,希望省上能适当提高油茶造林补助标准,缓解林农发展油茶的经济压力。

第4篇:乡油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乡油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油茶是山茶科常绿小乔木,为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重要木本油料树种。油茶全身都是宝,用途广泛。种子榨取的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各种食用油之冠,,是目前最富营养与健康的食用油;又因其病虫害少,基本上不需喷洒农药,堪称绿色、环保、有机和无公害食用油。我乡作为油茶老产区,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油茶产业发展,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现将调查摸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乡油茶产业基本情况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乡油茶种植面积有6000多亩,主要种植在......三个村,年产茶油约2000斤,是当年农村大多数村民的主要食用油。后来因其单产低、效益差,以及管理不善,油茶林大多荒废,已大部分荒废或改种其它树种。据各村摸底调查,至今,我乡油茶尚存2000亩,且许多基本老化,主要集中在...村,又因分林到户分散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经营效益很差。

二、油茶产业扶贫成效、典型案例、经验做法

去年,我乡..村有一户农户引进和发展油茶名特优新品种10亩,预计亩产3公斤,现行市场的毛油销售价格约为100元/公斤,也就是说每亩油茶能带给他300左右的收入。假设一户贫困户一家5口人,那么一户只需种植管理好50亩油茶就能很快实现脱贫目标。现我乡欲开展油茶抚育提高示范片建设,预计在......村建立抚育提高改造示范片约1000亩,采取垦复、施肥、修剪等措施,对老树进行复壮改造。

三、参与油茶产业发展需求情况

我乡油茶种植推广总体上处于刚刚启动状态,初步制定了油茶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发展目标是:至2020年,全乡油茶林发展至10000亩,其中新造4000亩,抚育改造6000亩;建设良种繁育基地100亩;争取上级扶持资金540万元。

四、存在困难

一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贫乏;二是荒芜状况较严重,再开发投入成本较大,再开发政策阻力大;三是种植园区道路建设补助力度较弱;四是油农科学生产技能较欠缺,油茶品种混杂,莠多良少,加工落后,认识不足;五是七八十年代油茶已分产到户,油茶园涉及农户较多且零散,集中和统一起来有较大难度;六是油茶产业在夏季易受干旱高温天气影响,缺乏有效的灌溉设施。

五、政策建议 我乡油茶在荒废多年之后,如今又被重新摆上发展的议事日程。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采取强有力措施,让昔日的油茶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使之成为我乡经济新的增长点。

1、加强领导,谋划发展。油茶是三大效益兼备的树种,既能达到发展山区经济,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也能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因此,我乡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群策群力,形成合力,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力争成为油茶产业发展重点乡。建议市直有关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市发改、林业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指导企业做好油茶产业项目申报;市科技部门要优先向上申报油茶优良品种选优、丰产栽培等技术研究和推广;财政部门要把油茶产业开发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范畴,确保扶持资金及时到位。建议鼓励茶农成立油茶合作社,加强技术指导、宣传推介、协调服务等工作。通过持之以恒的抓种植推广,技术服务,使发展油茶成为山区茶农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和一大特色产业。

2、优惠政策,扶持发展。政策推动和利益导向是发展油茶产业至关重要的一环。要加大对油茶资金投入的扶持力度,实行以奖代投、以补代投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和广大茶农群众参与油茶基地建设。一是无偿提供优良种苗,以确保种苗纯正优良;二是补助优质高产示范林和低改示范林;三是设立良种繁育基金,扶持对油茶新品种的选育、引种、试种等;四是设立科技研究与推广专项经费,对油茶新技术、新成果的研发与转化推广给予资金扶持;五是扶持种植大户、油茶专业合作组织等;六是把发展油茶产业纳入乡镇考评,鼓励茶农规模种植。

3、培养技术队伍,支撑产业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研究油茶新技术和推广新成果,提高发展油茶生产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把科学技术贯穿于从油茶繁育种苗到种植长果再到深度加工的全过程。首先要培养一支懂技术的专业队伍。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到油茶产业发达地区参观学习,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其次要让农户掌握必要的油茶丰产栽培技术。通过举办油茶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会,结合科技下乡活动和下派科技特派员等措施,深入基层传播技术;三是鼓励企业加大对油茶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延长油茶产业链,提高整体效益。

4、良种繁育,优先发展。良种是确保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必须实行苗木培育良种化,消除“一朝种植,终身后悔”的隐患,为高起点发展油茶提供良种保障。要建立油茶良种繁育基地。通过外引内选优良品种,进行高产、稳产、多抗等优良基因的复制,并逐步实现良种苗木供应本地化。

5、建示范片,辐射发展。建立油茶林高产示范片,以点带面,边示范边推广,提升油茶林管理水平,筛选出让茶农满意的好品种,以调动茶农的种植积极性,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具体做到:一是建立引进油茶高产优质新品种示范基地;二是建立现有油茶林抚育提高示范片;三是建立现有油茶林低产改造示范片,达到既减少投入成本,又提高油茶单产和整体效益。

建议可充分利用....公司丰富的林地资源和雄厚的资金,来规模发展油茶产业,建立油茶丰产高效基地。即将公司与周边村民签订种植合同,既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又可促进茶农增收。同时,也可妥善解决长期以来该公司与当地村民在林地经营权上存在纠纷的棘手问题。

6、扶持加工,带动发展。扶持培育茶油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是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投资茶油产业,在税收、信贷、基地建设用地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二是鼓励加工企业采取独资、合资、合股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立油茶林基地,以便减少流通环节,提高茶油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最大限度保障茶农的利益。三是帮助企业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实施品牌战略。

第5篇:油茶发展概况

2 油茶林经营概述 1 2 油茶发展概况

2.1油茶主要物种及分布区域

油茶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类食用油料植物树种的总称,由于我国现有油茶林中的98%为普通油茶(C.oleifera),故将普通油茶称为“油茶”。山茶属植物的种类繁多,世界上有120余种,我国约90余种,主要作为油料树种栽培的有10余种。

2.1.1 普通油茶(C.oleifera Abel)

普通油茶又名中果油茶、茶子树、白花茶等。是目前我国栽培面积最大、地域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油茶种类,是大部分油茶栽培良种选育的来源树种。高2~5m,单叶互生、蜡质、光滑、短柄,长3~8cm,宽1.5~4cm,边缘有较深锯齿。10月下旬开花,花两性,白色、无柄、5~7片花瓣。翌年10月果实成熟,中等大小成球形、桃形等。普通油茶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安徽、湖北、贵州、重庆、云南、河南、江苏等地区。

2.1.2 小果油茶 (C.meiocarpa Hu)

小果油茶又名江西子、小茶、小叶油茶等。叶椭圆而小,长2.5~5.5cm,叶缘锯齿较浅。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开花,花白色。果实翌年10月上旬成熟,通常为球形、桃形或橄榄形,果皮极薄,每果1~3粒种子。

小果油茶出籽率、含油率较高,抗炭疽病强,产量稳定但不及普通油茶,适宜于中亚热带的中、高山区栽培,北亚热带南部能正常生长,开花结实。小果油茶主要分布在我国福建、江西、广西、贵州、湖南等省份。

2.1.3 攸县油茶(C.yuhsienensis Hu)

攸县油茶又名野茶子、长瓣短柱茶、薄壳香油茶。叶宽卵形或椭圆形,质地较粗厚,先端渐尖,叶缘成细密锯齿状。2月中旬至3月底开花,花白色,柱头短具栀子香味。蒴果翌年10月底成熟,中等大小,果径2~4cm,果皮极薄,粗糙无光泽,每果有籽1~12粒。攸县油茶首先发现于湖南攸县,是一个早实、高产、抗病性好的物种,主要分布于我国湖南、陕西、浙江等省份。

2.1.4 浙江红花茶 (C.chekiangoleosa Hu)

浙江红花茶又名浙江红山茶。树皮灰白色,光滑,叶长椭圆形,正反面均光滑无毛,叶缘疏生短锯齿。2月中旬至3月下旬开花,花红色,花茎6~9cm。蒴

2 油茶林经营概述 2 果皮木质,红色,果径4~6cm,萼片宿存,9月中旬成熟呈球形或桃形,每果7~10粒种子。

浙江红花茶年生育期短,花期长,花色艳丽,是较好庭院绿化树种;单位面肌产量较低,但油质量优,宜在中亚热带的中、高海拔地区栽培,易感染软腐病造成落果严重。 2.1.5 油茶分布区域

我国油茶主要集中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云南、重庆、河南、四川和陕西14个省(区、市)的642个县(市、区)。其中,种植面积大于10万亩的县(市、区)有142个,种植面积在5~10万亩的县(市、区)有97个,种植面积在1~5万亩的县(市、区)有142个,种植面积小于1万亩的县(市、区)有261个。

2.2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2.1.1 油茶主产区油茶种植现状

目前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共有油茶林面积4531.2万亩,其中:产前期面积180.2万亩,初产期面积239.6万亩,盛产期面积1977.7万亩,衰产期面积2133.7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3.97%、5.29%、43.65%和47.09%。受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油茶种植面积以湖南、江西、广西3省(区)最大,分别为1778.0万亩、1120.0万亩和552.4万亩,3省(区)面积占全国现有油茶林总面积的76.2%。2008年全国生产油茶籽97.55万吨,生产茶油26.25万吨,平均亩产茶油5.79公斤。

2.1.2 油茶主产区油茶加工企业现状

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现有油茶加工企业659家,油茶籽设计加工能力可达到424.83万吨,年可加工茶油110.79万吨,加工能力在500吨以上的企业有178家,具有精炼能力的企业达到200多家,油茶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基础。油茶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进一步成熟,目前可年产茶粕68.39万吨,茶皂素1.86万吨,油茶籽利用程度接近100%,资源利用水平较高。 2.1.3 油茶主产区油茶良种种苗生产状况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食用油市场供需矛盾的加剧,油茶产品市场逐渐升温,特别是油茶无性系品种高产优质特性逐步为社会所认识,油茶主产区特别是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区)陆续建立了一批高产无性系(品种)采穗圃基地。

2 油茶林经营概述 3 据统计,目前湖南、江西、广西等8个省(区)共建有油茶采穗圃基地33处,现有油茶良种苗木生产能力13610万株。林业科学研究部门已选育出100多个优良无性系品种,这些良种的测产每亩在35公斤至50公斤,有的亩产茶油已达到75公斤。

(1)油茶良种选育状况

油茶主产区14个省(区、市)中,湖南、江西、广西、浙江、安徽、湖北、福建、云南和重庆9省(区、市)通过国家或省级审(认)定的油茶良种有174个,其中通过国家级审(认)定的良种54个(详见附件1),省级审(认)定的良种120个。

(2)油茶良种基地生产能力

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湖北、贵州、安徽8个省(区)共建有油茶良种基地33个(30个采穗圃和3个种子园),总面积4414亩,油茶良种苗木现有生产能力约1.36亿株,良种穗条现有生产能力约7500万条。

(3)油茶良种种苗供应能力

2009年春、秋两季,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9个省(区)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5100万株左右,可供造林约46万亩。其中,春季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约2900万株,可供造林26万亩;秋季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约2200万株,可供造林20万亩。2009年冬季和2010年春季9省可生产油茶良种苗木1.2亿株,可供造林110万亩。

(4)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

目前,开展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有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和贵州省。湖南省林科院从2003年开始,收集保存了200多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家系等。江西省林科院收集保存优良无性系和农家品种100多个。浙江省林木种苗站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合作,在浙江金华东方红林场建立了油茶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了275个油茶无性系。贵州省黎平县林木良种繁育中心收集保存了75个优树的繁殖材料。

2 油茶林经营概述 4

2 油茶林经营概述 5

2 油茶林经营概述 6 2.3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1)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的有效途径

解决我国13亿人口的粮油供给安全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粮油生产放在突出位置,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粮油供给能力。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国际粮油价格的上涨压力不断加大,实现粮油长期供需平衡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目前,进口植物油已占国内市场的大部分,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也是世界上油料进口大国。我国有4531.2万亩油茶林,目前的产出水平很低,每亩仅产油5.8公斤左右。如果将现有低产油茶林全部进行改造,再新造近2500余万亩高产油茶林(平均每亩产油40公斤),通过良种和丰产栽培技术应用,使油茶高产稳产,届时茶油产量有望达到250多万吨,将大幅提高茶油在现有食用油供给中的比例,缓解日益紧张的食用油供给矛盾,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

(2)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解决国家耕地资源刚性短缺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耕地刚性短缺已是不争事实,而对耕地的精耕细作程度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粮油单产提升空间非常有限。作为林地资源,在14个油茶林主产省(区、市)现有2.87亿亩林业用地中,适宜种植油茶的宜林荒山荒地面积约为5381万亩,发展油茶有着雄厚的林地(土地)资源基础。经多年的科研和实践积淀,油茶单产大幅度提高存在巨大空间。经测算,油茶林地的产出水平可以在现有水平上增加10倍左右,油茶籽的产油水平基本相当于同等种植面积的油菜籽。发展油茶具有不与粮食争地的显著特点,不仅不占用耕地,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来种植其他农作物,从而大大缓解国家耕地资源短缺的压力。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国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3)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就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我国69%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全国有56%的人口居住在山区,发展山区经济,解决农民群众增收问题,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油茶主要栽培区基本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油茶又是这些地区最具特色的林业资源,发展的基础条件好。规划实施后,仅油茶正常经营管理一项,即可长期解决近200万农民的就

2 油茶林经营概述 7 业。农户种植10亩优质油茶林,稳产期每年收入可达2万元。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是振兴我国山区经济,促进油茶主产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山区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

(4)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优化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膳食健康水平的需要

目前,我国食用油消费主要是豆油、菜籽油等普通油品,高档保健食用油消费比例很低。茶油号称“东方橄榄油”,是我国的特产。从其食物功能看,其色清味香,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长期食用茶油,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已将其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油。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提供品质优良的茶油供应市场,满足国人对高档食用油的需求,有助于改善国民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5)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加速国土绿化、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油茶属于常绿树种,四季常青,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广,生态效益显著。大力发展油茶,能够绿化荒山、保持水土、防火防虫、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同时,由于油茶适生区域大部分又是集体林权改革省份,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于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对广大农民来讲,获得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能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把包括油茶在内的木本粮油等林业产业发展起来,农民才有经营山林的积极性,林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才能长久巩固。据统计,我国油茶林面积仅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73%,充分利用山区林地资源,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提高现有油茶林经营管理水平,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绿化了国土,又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山区面貌。

2.4 油茶林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森林健康经营就是通过对森林的科学营造和经营,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自身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满足人类所期望的多目标、多价值、多用途、多产品和多服务的需要。自20世纪70年代末,德国首先提出森林健康状态的概念以来,有关森林健康的研究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其中,以美国最为突出,森林健康被赋予非常丰富的内涵,并成为其森林经营的核心理念。

2 油茶林经营概述 8 森林健康理念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在几乎所有国际森林协定中得到体现,代表了当前国际林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森林健康”的概念以来,国际上围绕着森林健康开展了监测以及评价活动,基本上覆盖了世界各国,由此,森林健康的重要性已经受到广泛的重视。90年代以来,国内“森林健康”的理念开始逐渐被接受和认可,我国开始重视对多功能,多目标,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健康森林的培育,中美合作建立了森林健康研究示范基地,开展森林健康的监测和评估,江西、浙江等地也纷纷开展了森林健康的实践。

油茶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身,对于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加快国土绿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国家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推广,油茶产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全国范围掀起了油茶种植的热潮,根据林业局的一份统计报告,我国现有油茶种植面积4531.3万亩,年产茶油总量约27.7万吨,茶油占我国食用油总消费量的1.23%。目前茶油主要集中在我国淮河、长江以南的14个省,全国以湖南、江西、广西三省油茶面积最大,占全国油茶种植面积的76.15%。

我国油茶种植面积很大,但产量一直很低,如何提高油茶林的产量并可持续健康经营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建国以来,油茶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无性系苗木繁育技术、高产栽培技术、低产林改造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贮藏与加工技术、综合利用技术等,但在油茶林健康经营研究上尚未有相关研究成果。当前,国内外对森林健康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资源、自然保护区、云冷杉林、油松林、栎林、及涵养水源林等方面,油茶林健康健康经营研究对我国油茶产业升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6篇:湖坪乡油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湖坪乡油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我乡油茶产业发展工作作简要汇报,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和指正。

一、基本情况

全乡共有林地亩,未造林利用的荒山荒坡亩,根据县委、县政府文件精神和油茶发展指导思想,我乡现有油茶面积亩,其中新栽油茶亩,低改老油茶林亩,

二、存在问题

1、群众发展油茶产业积极性不高,无法形成规模产业进行规范化种植;

2、政府扶持政策和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油茶产业的发展;

3、村委会集体山林在林改之后,已全部划分到户,发展油茶集体经济较难;

三、下一步工作和打算 一是加强领导,形成发展合力。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油茶产业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负主要责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林业、农业、国土等相关部门,主动参与,密切配合,共同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技术保障,促使油茶产业在短期内有一个大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现代林业建设的新亮点、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实行乡干部包村包大户,村干部包组、包户宣传,与群众细算经济帐的方式动员发动群众,利用大下访宣传政策、措施,让群众

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大会战。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湖坪发展油茶种植实施意见,乡、村干部积极投身于油茶产业,一个乡领导联系一户种植油茶大户,明确种植50亩以上的油茶大户,乡党委、政府给予一定资金扶持,种100亩以上的提供一定苗木款。乡党委、政府每年在经济工作会上表彰一批种植大户,并把该工作作为单位和干部年度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确定一名乡干部联系一户油茶种植大户,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乡林业工作站、农技站明确一名技术人员,专抓技术推广、使用,确保“富民产业”顺利推进。

四是成立油茶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动员和组织种植大户参加合作社,进行抱团发展,提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降低产业发展成本,提升产业效益。并结合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成立油茶林“三防”协会,乡、村、组立体联防,做到有病防病、有虫防虫、有火防火,为广大群众发展油茶产业保驾护航。

五是以点带面,全面参与。整合相关资金项目和技术力量,择优扶持,重点培养一批种植大户和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油茶示范林,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引领作用,调动广大林农的种植积极性。

中共湖坪乡委员会

湖坪乡人民政府

2012年8月14日

第7篇: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

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业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国 家 林 业 局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四日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 (国家林业局

二○○九年七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必要性

一、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二、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沿革

三、当前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第二章 油茶产品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一、市场分析

二、需求预测

三、发展潜力

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规划编制依据

二、指导思想

三、基本原则

四、规划技术路线

五、发展目标

六、规划期限

第四章 建设范围与建设布局

一、建设范围

二、建设布局

第五章 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油茶林基地建设

二、油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

三、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第六章 油茶加工与产业相关体系建设

一、油茶加工业

二、油茶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三、油茶市场监测和监管

第七章 油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一、油茶林早实丰产技术措施

二、病虫害防治

第八章 规划实施进度安排

一、规划实施的总体思路

二、进度安排

第九章 资金筹措与效益简析

一、资金筹措

二、效益简析

第十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投入保障

三、种苗保障

四、科技保障

五、宣传保障

六、政策保障

附表:

1、全国油茶主产区分布范围表

2、全国油茶主产区林地资源现状统计表

3、全国油茶主产区油茶种植现状统计表

4、全国油茶主产区油茶加工企业现状统计表

5、全国油茶主产区现有油茶良种种苗生产情况统计表

6、全国油茶适宜栽培区域分布表

7、全国油茶产业规划布局表

8、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营造林任务安排表

9、油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规划任务安排表

10、油茶科技支撑任务安排表

附件

1、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油茶良种名单

附图

1、全国油茶适宜栽培区域示意图

2、全国油茶产业规划布局图 前言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植物,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目前,我国油茶面积约有4500万亩,油茶籽年产量100万吨左右,年产茶油约26万吨,产值约110亿元,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4个省(市、区),其中江西、湖南、广西三省(区)占到全国总面积的76.2%。

油茶在我国大面积种植始于上世纪60年代,种植面积最高曾达到6000多万亩,在其发展过程中,因“三起三落”一直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究其原因:一是未能有效形成商品市场拉动的合力;二是比较效益低,内在源动力严重不足;三是政府扶持、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社会催化作用较弱。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2~3年,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一是茶油市场看好,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和油茶种植、加工可观的利润空间对发展油茶产生强大拉力;二是茶油加工能力迅速扩张,各地新建了一批油茶精深加工企业,茶油现有加工能力接近目前原料供应量的4倍;三是经过油茶科研人员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成功选育出了一大批高产稳产油茶良种,基本可以满足油茶发展对良种资源的需要,集约化系列栽培技术已成型过关,加工技术不断成熟,为油茶产业比较效益上升积累和奠定了巨大空间;四是近几年国家和有关地区对油茶产业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出台了许多优惠、扶持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目前,各地发展油茶的势头很猛,许多省份提出了具体规划和发展意见。根据油茶适生地区的土地资源现状,在油茶适宜生长的地区,通过大力推广应用油茶新品种、新技术,对现有油茶林进行抚育、更新和改造,或在宜林荒山荒地新造高产油茶林,对促进我国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对食用油发展极为重视,200

7、2008年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国发[2008]36号),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为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并于2006年、2008年两次分别在江西和湖南组织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 第一章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必要性

一、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油茶主产区分布范围

我国油茶主产区集中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云南、重庆、河南、四川和陕西14个省(区、市)的642个县(市、区)。其中,种植面积大于10万亩的县(市、区)有142个,种植面积在5~10万亩的县(市、区)有97个,种植面积在1~5万亩的县(市、区)有142个,种植面积小于1万亩的县(市、区)有261个(详见附表

1、表1-1)。

(二)油茶主产区林地资源现状

根据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林地资源统计结果,我国油茶主产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23067.20万亩,其中有林地148271.40万亩,疏林地5327.10万亩,灌木林地37044.90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620.70万亩,无林地28803.10万亩。在无林地中,有宜林地25692.00万亩,其中适宜种植油茶的面积有5380.7万亩(林地资源详见附表2)。

(三)油茶主产区油茶种植现状

目前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共有油茶林面积4531.2万亩,其中:产前期面积180.2万亩,初产期面积239.6万亩,盛产期面积1977.7万亩,衰产期面积2133.7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3.97%、5.29%、43.65%和47.09%。受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油茶种植面积以湖南、江西、广西3省(区)最大,分别为1778.0万亩、1120.0万亩和552.4万亩,3省(区)面积占全国现有油茶林总面积的76.2%。2008年全国生产油茶籽97.55万吨,生产茶油26.25万吨,平均亩产茶油5.79公斤(油茶种植情况详见附表3)。

(四)油茶主产区油茶加工企业现状

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现有油茶加工企业659家,油茶籽设计加工能力可达到424.83万吨,年可加工茶油110.79万吨,加工能力在500吨以上的企业有178家,具有精炼能力的企业达到200多家,油茶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基础。油茶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进一步成熟,目前可年产茶粕68.39万吨,茶皂素1.86万吨,油茶籽利用程度接近100%,资源利用水平较高(油茶加工企业现状详见附表4)。

(五)油茶主产区油茶良种种苗生产状况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食用油市场供需矛盾的加剧,油茶产品市场逐渐升温,特别是油茶无性系品种高产优质特性逐步为社会所认识,油茶主产区特别是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区)陆续建立了一批高产无性系(品种)采穗圃基地。据统计,目前湖南、江西、广西等8个省(区)共建有油茶采穗圃基地33处,现有油茶良种苗木生产能力13610万株。林业科学研究部门已选育出100多个优良无性系品种,这些良种的测产每亩在35公斤至50公斤,有的亩产茶油已达到75公斤(油茶种苗生产情况详见附表5)。

1、油茶良种选育状况

油茶主产区14个省(区、市)中,湖南、江西、广西、浙江、安徽、湖北、福建、云南和重庆9省(区、市)通过国家或省级审(认)定的油茶良种有174个,其中通过国家级审(认)定的良种54个(详见附件1),省级审(认)定的良种120个。

2、油茶良种基地生产能力

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湖北、贵州、安徽8个省(区)共建有油茶良种基地33个(30个采穗圃和3个种子园),总面积4414亩,油茶良种苗木现有生产能力约1.36亿株,良种穗条现有生产能力约7500万条。

3、油茶良种种苗供应能力

2009年春、秋两季,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9个省(区)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5100万株左右,可供造林约46万亩。其中,春季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约2900万株,可供造林26万亩;秋季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约2200万株,可供造林20万亩。

2009年冬季和2010年春季9省可生产油茶良种苗木1.2亿株,可供造林110万亩。

4、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

目前,开展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有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和贵州省。湖南省林科院从2003年开始,收集保存了200多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家系等。江西省林科院收集保存优良无性系和农家品种100多个。浙江省林木种苗站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合作,在浙江金华东方红林场建立了油茶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了275个油茶无性系。贵州省黎平县林木良种繁育中心收集保存了75个优树的繁殖材料。

二、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沿革

我国现有油茶林面积4531.2万亩,以普通油茶为主,涉及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4个省(区、市)。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近60年发展变化,曾几起几落, 直到进入90年代,随着人们对油茶认识的提高,油茶科研工作的深入和新成果的逐步推广,特别是油茶优良无性系等良种的大规模示范应用,加之地方政府强有力推动,油茶生产才真正步入了平稳发展轨道。进入21世纪后,产量突破了20万吨(详见图1-1)。

图1-1我国茶油年产量折线图(略)

(一)油茶生产起步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始于上世纪50年代。建国前,我国油茶生产处于半荒芜状态。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油茶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事业一样,得到迅速发展,分到土地的农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大力发展粮棉油生产。在原政务院《关于发动农民增加油料作物生产》的指示下,各省林业部门制定了各项政策,组织山区群众发展油茶。这一时期,群众发展油茶的积极性很高,对大面积荒芜的油茶进行了垦复,产量逐渐上升,1952年全国茶油产量为5万吨,1956年茶油产量达到8万吨,比建国初增加了一倍。1958年,全国的油茶产量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一阶段,我国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科技水平低,油茶生产处于原始耕作状态,油茶造林分散,苗木大多为实生苗,经营管理主要靠“人种天养”,以致油茶产量低,平均每亩茶籽产量只有10公斤左右,茶油产量2.5公斤。这是一个粗放经营的低水平生产时期。但是,油茶生产同大力发展的粮棉生产一样,同样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缓解了国家食用油不足的困难。

(二)油茶生产恢复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为上世纪60~70年代。1958年以后,受公社化运动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油茶生产出现滑坡,产量下降。到60年代中期,全国掀起了大面积营造油茶林基地的群众运动,昔日的荒山变成了大片油茶林。十年动乱,油茶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茶山荒芜,产量又一次大幅度下降,1976年产量退到建国初期的水平。从1976年开始至1979年,国家专项拨款1亿多元,用于建设以木本油料为主的基地,推动了新林营造和老林改造,油茶林面积迅速增加,产量稳步上升,“六五”期间油茶籽的产量比“五五”期间增长了23.8%,茶油产量达到11万吨。

这一时期,土地和山场归集体所有,虽然油茶生产有起有落,但是,由于油茶种植面积扩大,地块相对集中,抚育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特别是油茶科研的加强,油茶示范场的建立,油茶优树和农家品种选育在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产量也获得较大幅度的增加。然而,产量的提高并没有给广大农民带来经济上的实惠,加上茶油加工产业落后,大规模的油茶基地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使得油茶产业发展缓慢,效益低微。

(三)油茶生产平稳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为上世纪80~90年代。进入80年代以后,更多优惠政策被落实,新品种新技术逐渐推广,油茶产量逐年增加,出现了不少高产典型,全国油茶林面积比建国时扩大了50%,一度达到6000万亩的历史最高水平。之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比较效益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油茶生产再次跌入低谷,不少立地条件较好的油茶林,被改种比较效益好的果树或其它经济林、用材林,油茶面积下降。90年代初开始,油茶低产林改造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加大了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和良种化的推广应用,并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油茶生产有所回升。到上世纪末,由于油茶面积稳中有升,虽然单产没有明显的提高,全国茶油年产量还是稳定在13万吨以上。

这一时期,广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重新回到农民手中,加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商品生产在农村得到充分体现,哪样商品赚钱就生产种植哪种商品,在解决了温饱之后,油茶的发展才在农村得到重视。首先发展起来的是油茶良种繁育,全国油茶良种繁育协作组在湖南、江西等省选育出大量优良农家品种并进行了区域性试验。但是,由于油茶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建设滞后,其推广应用工作发展缓慢,低质、低产油茶林仍占据着主导地位,难以形成高产油茶林基地。同时,茶油产品生产企业规模偏小,加工技术落后,深度开发能力受到限制,以致油茶产业仍处于低水平徘徊局面。

总之,我国油茶产业几起几落,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始终没能走出低水平、低效益、低产能的发展圈子,与油茶生产经营及其管理体制机制性障碍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制约瓶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油茶良种选育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突破性进展和产生质的飞跃,少数省经过努力虽然选育出一些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良品种(系),因受资金的限制,在生产中推广和应用缓慢;二是鼓励和扶持政策措施不到位,林地权属不稳定,生产经营主体不明晰,推动力不足,难以充分发挥林农的生产积极性,以致大多数油茶林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生产力低下,既形成不了规模生产,也无法产生规模效益;三是各级政府财力有限,对油茶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又没有形成常态的油茶建设扶持资金,致使前期投入要求较高的油茶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水平。

三、当前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数十年来,我国的油茶产业虽然在基地建设方面曾有过几次大的发展过程,但全国油茶产业却一直没有发展壮大起来。综合分析各方面原因,当前制约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必要的扶持政策

据调查,油茶新造林和老林更新改造的前期一次性投入很大,一般每亩投资约1500元左右;高接换冠,每亩成本约2000元左右;低产林复垦改造,每亩年成本在200元左右。对油茶林新造或改造,如此高的前期投入,一般农户难以承受。虽然在油茶产业发展中各地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多数地方由于财力限制,对油茶的发展未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二)比较效益相对较低

目前,全国现有油茶林大多数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老林,亩产茶油一般在5公斤左右,油茶的每亩产值不超过200元。与其它经济林相比,效益相对较低。如浙江省的常山县,其主要的经济林树种一常山胡柚,每亩的产值在2000~3000元,大大高于油茶林。因而,造成了近年来常山县立地条件比较好的油茶林纷纷被改种为胡柚,农民缺少油茶再生产的积极性,其结果是油茶林大面积荒芜,产量下降,限制了油茶产业的发展。

(三)高产优良品种未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到目前为止,油茶种植大省中,江西、安徽两省的油茶林大部分还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普通实生苗林,湖南省约有50%以上的油茶林是建国之前就存在的,属于多代萌生,品种混杂,产量极低,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展的油茶丰产林基地建设,到90年代以来的油茶低产林改造,全省使用良种更新造林的油茶面积不足150万亩,仅占全省油茶林面积的8%左右。其它省区油茶良种应用率更低。油茶林品种老化,经营粗放,在油茶主产区是一个共性问题。只有通过大面积的优良油茶品种更新换代造林,油茶潜在的资源优势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进入21世纪以来,各地选育了一系列油茶高产优良品种(系),其中不乏适宜当地的高产优良品种(系),但大面积推广应用到生产中却不多。原因在于大面积的推广应用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譬如建设油茶种苗繁育基地、良种采穗圃等,由于投资有限,当前还不能做到大批量生产油茶高产优良种苗以满足生产用苗的需要。

(四)宣传不到位

油茶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茶油具有优质食用油全部功能特性,其化学组成、脂肪酸比例与橄榄油相似,一些指标还要高于橄榄油。然而,人们对橄榄油特性的认识却远远高于对茶油的认识,一般认为橄榄油是高品质油,而对茶油的认识和了解甚少,只是在油茶主产区人们才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我国北方和西部大多数地区对茶油基本处于陌生状态。我国每年进口橄榄油约4500吨,用汇2000多万美元,除食用外,相当一部分用于制造高档化妆品和保健品,橄榄油的价值十分可观。而全国茶油每年仅有少量出口,国际市场认知度极低,这与长期以来人们对茶油停留在自产自用和宣传上的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四、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的有效途径

解决我国13亿人口的粮油供给安全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粮油生产放在突出位置,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粮油供给能力。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国际粮油价格的上涨压力不断加大,实现粮油长期供需平衡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目前,进口植物油已占国内市场的大部分,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也是世界上油料进口大国。我国有4531.2万亩油茶林,目前的产出水平很低,每亩仅产油5.8公斤左右。如果将现有低产油茶林全部进行改造,再新造近2500余万亩高产油茶林(平均每亩产油40公斤),通过良种和丰产栽培技术应用,使油茶高产稳产,届时茶油产量有望达到250多万吨,将大幅提高茶油在现有食用油供给中的比例,缓解日益紧张的食用油供给矛盾,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

(二)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解决国家耕地资源刚性短缺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耕地刚性短缺已是不争事实,而对耕地的精耕细作程度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粮油单产提升空间非常有限。作为林地资源,在14个油茶林主产省(区、市)现有2.87亿亩林业用地中,适宜种植油茶的宜林荒山荒地面积约为5381万亩,发展油茶有着雄厚的林地(土地)资源基础。

经多年的科研和实践积淀,油茶单产大幅度提高存在巨大空间。经测算,油茶林地的产出水平可以在现有水平上增加10倍左右,油茶籽的产油水平基本相当于同等种植面积的油菜籽。发展油茶具有不与粮食争地的显著特点,不仅不占用耕地,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来种植其他农作物,从而大大缓解国家耕地资源短缺的压力。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国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就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我国69%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全国有56%的人口居住在山区,发展山区经济,解决农民群众增收问题,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油茶主要栽培区基本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油茶又是这些地区最具特色的林业资源,发展的基础条件好。规划实施后,仅油茶正常经营管理一项,即可长期解决近200万农民的就业。农户种植10亩优质油茶林,稳产期每年收入可达2万元。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是振兴我国山区经济,促进油茶主产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山区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

(四)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优化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膳食健康水平的需要

目前,我国食用油消费主要是豆油、菜籽油等普通油品,高档保健食用油消费比例很低。茶油号称“东方橄榄油”,是我国的特产。从其食物功能看,其色清味香,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长期食用茶油,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已将其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油。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提供品质优良的茶油供应市场,满足国人对高档食用油的需求,有助于改善国民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五)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加速国土绿化、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油茶属于常绿树种,四季常青,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广,生态效益显著。大力发展油茶,能够绿化荒山、保持水土、防火防虫、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同时,由于油茶适生区域大部分又是集体林权改革省份,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于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对广大农民来讲,获得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能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把包括油茶在内的木本粮油等林业产业发展起来,农民才有经营山林的积极性,林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才能长久巩固。据统计,我国油茶林面积仅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73%,充分利用山区林地资源,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提高现有油茶林经营管理水平,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绿化了国土,又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山区面貌。 第二章 油茶产品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 ?

油茶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极高的经济树种,主要产品为茶油,副产品包括茶枯、茶壳和茶粕。副产品茶枯经深加工可提取残油、茶皂素;茶壳经提取可用于制作糠醛、木糖醇、栲胶、活性炭和培养基等。

一、市场分析

目前,油茶在国内外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很大。随着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大力开发木本油料已成为当今世界解决人类食用油严重不足的主要渠道。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以橄榄油作为主要食用油,特别是地中海沿岸国家已经实现食用油料木本化。西班牙和希腊等国木本食用油料也占到本国食用油的80%~90%。油茶是我国得天独厚的植物资源,也是目前唯一可以与橄榄油媲美的木本食用油料。

(一)食用油市场分析

油脂是人体不可少的营养物质,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食用油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增长。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食用油消费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更注重健康消费,对动物油脂消费越来越少,植物油消费逐年增加,尤其是食用油中的茶油和橄榄油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急剧增加。为满足国内市场供应需要,我国于1985年开始从国际市场上进口油脂,1993年我国油料市场放开后,国内油脂供不应求,市场价格急剧上升,这一时期,我国食用油市场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食用油消费量逐年提高,特别是优质木本油料消费量呈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2004年全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达1750万吨,人均年消费量13.5公斤;2007年食用油消费量达2250万吨,人均消费量17.0公斤。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45公斤相比,差距非常大。高品质茶油仅占食用油总消费的1.17%,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橄榄油消费量占40%以上相比,差距更大。因此,优质茶油未来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二是食用油料供给严重不足,油脂工业潜力巨大。我国是食用油消费大国,也是食用油进口大国。根据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进口油脂油料总计折油1509万吨,较2006年增加306.6万吨,增长25.5%。2007年,我国国产食用植物油为1035万吨,自给率仅为46%,是我国历史上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最低的年份。可以看出,我国的食用油还远不能做到自给自足,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食用油,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

三是随着贸易全球化以及国际市场对我国特有茶油优质特性的认识,国外企业从中国进口油茶生产加工茶油产品,以及国内企业将开发出来的茶油产品销售海外,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在国际市场上,茶油十分热销,国产茶油在日本等地的价格达每吨3万元以上,国内顶级茶油的售价达到每吨10万多元。据专家预测,如果茶油以精品形式打入国际市场,每吨售价可超过25万元。2008年我国茶油产量仅为26.25万吨,难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如果加工成精制油进入国际市场,缺口会更大。

(二)油茶副产品市场分析

油茶还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枯饼、茶皂素、茶籽壳等剩余物,可广泛用在日用化工、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农药等领域。茶枯饼中仍存在5%~6%的茶油,经浸提后的余饼可继续提取4%的高品质茶皂素,其皂素含量在80%以上,是市场所需及出口创汇的好产品。随着油茶加工企业对茶枯饼进行精深加工,原来被农民丢弃的茶枯饼价格一路攀升,从每吨300元猛增到每吨1800元。茶皂素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用安全,易被微生物分解,有利于环境保护。经实验证明,它可配制无公害洗涤剂、各类工业乳化剂、无公害杀虫剂、啤酒发泡剂和食品工业乳化剂等。提取完茶皂素的余粕中,还含有12%~16%粗蛋白、30%~50%淀粉和较丰富的木质素,饲用价值很高,稍作加工即可作为禽、畜、鱼的优质饲料。另外,茶籽壳中含有丹宁、糠醛等,可以用来制造栲胶、糠醛、优质活性炭等化工原料。高品质的油茶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其发展前景很大。油茶副产品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际上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据此,我国油茶产业应以发展中、高档油茶产品为主,其当前发展目标既放在国内中、高档消费市场,又瞄准国际高档油茶产品消费市场。

二、需求预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食用油消费量将逐年上升,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增加到14.5亿,按人均食用油消费22公斤计算,食用油的消费总量将达到3200万吨。目前,我国各类植物油年生产能力为1000多万吨,即便每年增加100万吨的食用油供给量,10年后产量仅能达到2000万吨,需增加约1.8亿亩的油料播种面积,届时每年仍需进口1000余万吨植物油和油料等成品油脂,才能保障市场的正常供给。

目前我国年产茶油为26.65万吨,年人均占有量仅0.2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橄榄油20公斤的水平,食用油消费结构极不合理,发达国家橄榄油的消费量一般占其植物油总消费量的40%以上。我国要达到年人均茶油占有量2公斤的标准,全国茶油产量需增加10倍,年缺口达250万吨左右,可见,未来茶油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

此外,油茶副产品茶枯、茶壳的利用价值也非常高。茶枯经深加工可生产茶皂素、抛光粉和饲料等。茶皂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广泛用于建材、日用化工、医药和农药等方面。我国生产的茶皂素一半以上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前景非常好。茶枯还可加工成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饲料,是鱼类养殖不可缺少的原料,市场前景广阔。近几年,茶枯、茶壳的市场需求急剧上升,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每年从中国直接进口大量的茶籽和茶枯来进行加工、提取皂素、作生物农药和机床的抛光粉等,这些都促使了茶枯、茶壳需求的上升。目前,国内市场的茶枯饼每吨的售价已上升到1800元,茶壳的售价也达到每吨249元。今后油茶副产品与油茶产品一样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三、发展潜力

近年来,我国油茶产业发展较快,基地建设逐步扩大,油茶苗木进一步良种化,并已筛选出一批优良无性系品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深入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油茶产品深加工方法不断改进,油脂工业精炼油生产技术应用到油茶产业,开发的产品正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为此,在多种因素的促成下,使得本世纪以来油茶产量得到较大提高,油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高产稳产新品种培育成功,为油茶产量大幅度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我国第一代油茶良种选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中国林科院组织油茶生产和科技工作者集中力量进行全国范围的种质资源清查与收集工作,初步查清了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攸县油茶等可供食用的30多个主要品种,整理了普通油茶地方品种160多个。相对来说,第一代良种虽然数量庞大,但大多选育的优良农家品种丰产性并不高,亩产油量仅20~30公斤。

第二代良种以中国林科院组织的“六五”、“七五”国家攻关计划油茶良种选育和国家林业部油茶无性系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项目研究期间选育的良种为主。此期间选育的良种均为无性系,品种纯化,增产潜力高,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油茶良种。由于上世纪

八、九十年代我国油茶新造林发展缓慢,使这些高产无性系良种育成后没有得到有效应用,以致这些良种未能发挥出应有的生产潜力。

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良种选育工作,到目前为止,已选育出包括油茶优良农家品种、杂交组合、优良家系和无性系等油茶优良品种(系)100多个,像湖南省林科院的“湘林”系列、江西省林科院的“赣无”系列、赣州市林科所的“赣油”系列、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的“长林”系列,这四个油茶高产无性系系列计94个油茶高产无性系(品种),其中亩产茶油50公斤的油茶高产无性系82个,而其中有些优良品种(系)亩产茶油可以达到70多公斤。新品种在推广当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采用的油茶“长林”系列,2001年造林150亩,第三年亩产油3公斤,2007年亩产油65公斤(未采穗);丰城市采用油茶“赣无”系列新品种,2001年造林500亩,7年生亩产油达到75.5公斤;樟树市采用“长林”系列油茶新品种,2001年造林5000亩,7年生亩产油52公斤。

油茶优良品种(系)在生产上的应用,为新建油茶基地,倡导以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为核心,配套现代集成栽培技术体系,建立油茶发展的新模式以及集约化规模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良种苗木培育技术,为油茶新造林分早实、丰产稳产奠定了种苗基础

在扩繁技术方面,以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发的油茶芽苗砧育苗技术推动了油茶整个培育方式的变革,解决了油茶长期以来无法实现的难题。使油茶品种规模化扩繁和优质苗木快速培育成为可能。以此技术为基础,形成了国内一批油茶良种苗木生产基地。近年来,全国95%以上的苗圃和5000万株以上的良种苗木均采用此技术进行生产。例如中国林科院分宜育苗基地育苗量在700万株以上;湖南省浏阳市育苗基地育苗量在800万株以上;安徽省三友公司徽州育苗基地育苗量在700万株以上;湖南省油茶繁育基地育苗量在400万株以上;赣州市林科所育苗基地育苗量在300万株以上;江西林科院育苗基地育苗量在100万株以上。油茶芽苗砧育苗技术的应用基本解决了我国对油茶良种苗木的生产需求,为油茶产量的稳速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低产林改造模式与技术日趋成熟,提高了当前低产林分产量水平

在“六五”、“七五”期间,油茶栽培技术协作组组织编制了《油茶丰产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在油茶低产林的改造中逐渐形成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模式低改的共识,使低产林改造模式和油茶标准化栽培技术在生产中逐步完善和成熟,在油茶主产省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中效果显著的有:湖南省常宁、耒阳、永兴三县采用组装配套综合技术抚育改造9万亩低产油茶林,第四年亩产茶油12公斤;浙江省常山县新昌乡优辂村,有油茶林5000亩,低改前为60年代种子直播林分,亩产油在3~5公斤,采用两种模式改造并强化抚育后,每年亩产油量达到15.3公斤,采用油茶与果树间种亩产油量达到20公斤;浙江省青田县章村乡章村,连片油茶林3000亩,大部分采用强化抚育管理改造,少部分采用高接换头改造,改后第三年产量大幅度上升,亩产油量达到16.7公斤;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莲济村,对5000亩油茶林采用强化抚育管理改造,当年开始产量提高,改后第三年产量大辐上升,亩产油量达到17.2公斤。

目前,我国油茶低产林分面积达4000万亩,占现有油茶面积的90%以上。在当前尚无法对所有低产林重新造林的前提下,对低产林改造无疑是一种在短时期内提高油茶产量的有效方式。

(四)政府产业引导和机制创新为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党中央、国务院对油茶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对油茶产业发展作出批示,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部委也纷纷予以具体支持,专项用于油茶产业基础研发和实用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油茶主产区的各级政府也在政策上和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给予积极地扶持。无疑,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促进油茶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油茶生产多为农户分散经营,虽可充分利用农户闲散劳动力资源,解决部分农村剩余人口就业问题,但从产业发展角度衡量,也存在诸多不利的因素。首先分散型经营不利于良种和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利于建成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创立品牌,更不利于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市场完善的产业体系。近年来,各地也在探索油茶等经济林规模化生产新模式。如新型农业合作组织以多种形式出现;在油茶有机生产基地建设中进行机制创新,形成企业、基地与农户的紧密关系;以科技为依托,建立示范基地并与农户结合;采用以森林食品基地为载体,将企业、基地、农户结合在一起的经营方式;组织油茶合作社以及引导企业改造设备提高产品品质等。这些促进油茶规模化生产的新模式、新机制,为油茶大面积改造和新品种造林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同时,茶油产品紧缺、价格上涨也以市场为手段调动了广大农户经营油茶的积极性。进而从多方面促进了油茶经营规模和生产力水平,为提升油茶产业化发展水平夯实了基础。 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

一、规划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发办[2007]59号);

3、《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国发[2008]36号);

4、《全国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

5、《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

6、《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油茶种苗发展和强化种苗质量管理的通知》;

7、《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油茶种苗质量管理规定)的通知》;

8、《油茶栽培技术规程》,LY/T 1328-2006;

9、《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

10、《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试行);

11、《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

12、《油茶优良种质资源》。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现代林业发展理念,以“兴林富民”为宗旨,以土地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强化政策扶持,提高集约经营水平,逐步形成资源相对稳定充足、产出效益显著的油茶产、供、销发展格局,不断增加茶油供给能力,把油茶产业建设成为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产业。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科学布局,基地化带动,示范性引导,适度规模发展。

(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积极引导推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三)坚持以科技为依托,积极推广应用油茶良种、新技术,强化管理,努力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四)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新造和低产林改造相结合,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五)坚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新机制。

(六)坚持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

四、规划技术路线

(一)在有效利用现有油茶林资源的基础上,依据油茶种植区划,在山地丘陵适生区域大力发展良种油茶林基地,以改造现有低产林为重点,新造油茶林与低改相结合,有效改善种植结构,扩大良种油茶比例和规模。

(二)把发展良种油茶林作为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农增收致富、不断为市场提供优质油茶产品的重要措施,使其尽快成为山区农民的致富林、绿色银行和基本生活保障林。

(三)加大良种基地建设力度,把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作为规划近期的工作重点,扩大良种苗木供应量。通过实施种苗定点基地生产和强化监督,保证优良品种的种苗得以有效的推广与普及,并以现有种苗供应能力为基础确定近期油茶林造林任务,围绕优良种苗开展基地建设,保证生产基地的高产稳产。

(四)加强对低产林改造和新建高产油茶林的建设,有效扩大高产油茶生产规模和产出总量,增加市场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生活逐步增长的消费需求和工业原料需求。

(五)在新造、改造油茶林,特别是重点火险部位的林缘、山脚、田边、村屯等人为活动频繁地带,应统筹规划,重在实效,合理配置,形成网络,按照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结构模式和标准进行建设,充分发挥其阻火、隔火作用,确保主产区油茶和其他森林资源的安全。

(六)分区建设突出重点,建设任务和进度安排要根据现有油茶种植面积和优良种苗储备情况、以及宜林地资源状况,做到因地制宜,分类经营和集约经营。优先发展核心区,先期启动,全面进行产业化建设;积极发展区,可以部分启动产业工程,重点进行高产油茶林示范建设;一般发展区,重点进行种苗培育和试点。

(七)油茶规模化种植要在示范的基础上进行,做到以点带面,稳妥推进,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为油茶产业发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创建模式。示范既包括推广应用油茶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新的种植模式和良种培育等,也涵盖油茶专业合作组织、完整的经济联合体和油茶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

(八)依靠各级科研院校,积极开展油茶产业发展相关课题研究,重点开展良种选育、栽培丰产技术、油茶提取及深加工技术等研究。

(九)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和提高优质油茶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增强精品茶油生产能力,培养有市场竞争力的营销集团,着力打造油茶市场知名品牌,不断增加市场份额。增强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延长产业经济链条,推进产业化进程。

(十)加大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力度,强化油茶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技术示范、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油茶产区林地生产力及广大林农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五、发展目标

通过规划的实施,力争使我国油茶种植总规模达到7000万亩,稳产后,通过抚育改造的油茶林年亩产茶油可达25公斤,更新、嫁接和新造油茶林年亩产茶油达到40公斤以上,全国茶油产量达到250万吨。同时,形成相对完备的油茶产、供、销产业链条,逐步形成资源相对充足、利用水平高、产出效益显著的油茶产业发展格局。

六、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其中2009~2010年为近期,2011~2015年为中期,2016~2020年为远期。 第四章 建设范围与建设布局 ?

一、建设范围

按油茶物种地理分布和自然条件,以“全国油茶林区划”划分的“三带、九区”为基础,根据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确定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范围为“三带、九区”中适宜油茶产业发展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14个省(区、市)中的642个县(市、区)(详见附表

1、附图1)。

二、建设布局

(一)栽培区划分

依据“全国油茶林区划”结果,按油茶生产适生条件将我国油茶栽培划分为:最适宜栽培区、适宜栽培区和较适宜栽培区3个栽培区(详见附表6)。

1、最适宜栽培区。包括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安徽8省(区)的292个县(市、区)的丘陵山区。

行政区域:湖南省大部分,包括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邵阳、岳阳、常德、益阳、郴州、永州、娄底11个地(市)的96个县(市、区);江西省全省11个地(市)的100个县(市、区);广西自治区桂林、柳州2个市的15个县(市、区);浙江省衢州、丽水2个市的15个县(市、区);福建省三明、南平、龙岩3个市的29个县(市、区);广东省韶关、清远2个市的5个县(市、区);湖北省黄石、成宁、黄冈3个市的12个县(市、区);安徽省黄山、安庆、宣城3个市的20个县(市、区)。

2、适宜栽培区。包括湖南、广西、浙江、福建、湖北、贵州、重庆、四川8省(区、市)的167个县(市、区)的低山丘陵区。

行政区域:湖南省湘西、怀化、张家界3个市(州)的25个县(市、区);广西自治区百色、河池、贺州、梧州、来宾5个市的35个县(市、区);浙江省杭州、金华、台州、舟山、宁波、绍兴、湖州、温州8个市的48个县(市、区);福建省福州、宁德2个市的17个县(市、区);湖北省恩施州的4个县(市、区);贵州省黔东南、黔西南、铜仁3个市(州)的12个县(市、区);重庆市的15个县(区);四川省南充、广安2个市的11个县(市、区)。

3、较适宜栽培区。包括广西、福建、广东、湖北、安徽、云南、河南、四川、陕西9省(区)的183个县(市、区)的部分地区。

行政区域:广西自治区贺州、崇左、钦州、南宁、梧州、防城港、来宾7个市的11个县(市、区);福建省漳州、泉州、莆田3个市的17个县(市、区);广东省河源、梅州、云浮、肇庆4个市的13个县(市、区);湖北省武汉、鄂州、黄冈、随州、宜昌、荆门、襄樊、十堰、孝感9个市的29个县(市、区)以及省直辖的神农架林区;安徽省池州、六安、巢湖、芜湖4个市的15个县(市、区);云南省的文山、保山、大理、普洱、曲靖、红河、昆明、玉溪、楚雄、德宏、昭通11个市(州)的47个县(市、区);河南省信阳市的5个县(市、区);四川省泸州、达州、宜宾、凉山、绵阳、广元、内江、巴中、眉山、自贡10个市(州)的32个县(市、区);陕西省汉中、安康、商洛3个市的13个县(市、区)。

(二)油茶产业发展建设布局

以上述我国油茶适宜栽培区划为依据,结合油茶林资源现状和适宜发展区域条件的特点,充分考虑油茶栽培历史和群众营造与经营管理的技术水平,以及油茶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模式,进行油茶产业发展建设布局。建设布局应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分区施策,促进油茶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根据现有林种植规模、良种选育基础和近期良种种苗保障供给能力,以及宜林地资源优劣、可供程度等条件,将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布局确定为核心发展区、积极发展区和一般发展区三个建设发展区(详见附表7)。

核心发展区:涉及湖南、江西、广西3省(区)的271个县(市、区)。其中最适宜栽培县211个,适宜栽培县60个。

积极发展区:涉及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广西(部分)7省(区)的248个县(市、区)。其中最适宜栽培县81个,适宜栽培县81个,较适宜栽培县86个。

一般发展区:涉及云南、重庆、河南、四川、陕西5省(市)的123个县(市、区)。其中适宜栽培县26个,较适宜栽培县97个。 第五章 建设内容与规模 ?

一、油茶林基地建设

规划油茶林基地建设总面积6631.0万亩,其中:新造油茶林2487.0万亩,现有低产油茶林改造4144.0万亩。加上现有的高产油茶林面积387.1万亩,到规划期末,我国油茶林基地面积将达到7018.1万亩(规划任务详见附表8)。

油茶林基地建设规模汇总表

表5-1

单位:万亩

┏━━━━━━┳━━━━━━┳━━━━━━┳━━━━━━━━━━━━━━━━━━━━━━━━━━┓

┃ 新造

油茶低产林改造

┃ ┃ 发展区

┃ 合计

┃ ┃

┃ ┣━━━━━━┳━━━━━━┳━━━━━┳━━━━━━┫

┃ ┃

┃ 油茶林

小计

更新

嫁接 ┃

抚育

┃ ┣━━━━━━╋━━━━━━╋━━━━━━╋━━━━━━╋━━━━━━╋━━━━━╋━━━━━━┫

总计 ┃ 6631.00 ┃ 2487.00 ┃ 4144.00 ┃ 2771.20 ┃ 35.80 ┃ 1337.00 ┃ ┣━━━━━━╋━━━━━━╋━━━━━━╋━━━━━━╋━━━━━━╋━━━━━╋━━━━━━┫

┃核心发展区 ┃ 3641.90 ┃ 845.50 ┃ 2796.40 ┃ 1999.90 ┃ 19.00 ┃ 777.50 ┃ ┣━━━━━━╋━━━━━━╋━━━━━━╋━━━━━━╋━━━━━━╋━━━━━╋━━━━━━┫

┃积极发展区 ┃ 2227.00 ┃ 1073.50 ┃ 1153.50 ┃ 694.10 ┃ 14.70 ┃ 444.70 ┃ ┣━━━━━━╋━━━━━━╋━━━━━━╋━━━━━━╋━━━━━━╋━━━━━╋━━━━━━┫

┃一般发展区 ┃ 762.10 ┃ 568.00 ┃ 194.10 ┃ 77.20 ┃ 2.10 ┃ 114.80 ┃ ┗━━━━━━┻━━━━━━┻━━━━━━┻━━━━━━┻━━━━━━┻━━━━━┻━━━━━━┛

为了保证油茶林基地建设质量、集约化经营,实现预期规划目标,在基地建设和经营管护中,其技术路线按《油茶栽培技术规程》规定的有关标准执行。

(一)新造油茶林

根据14个省(区、市)林地资源现状以及建设布局,新造油茶林基地主要选择海拔800米以下,相对高度200米以下,坡度25°以下,土层深厚的宜林荒山荒地。规划新造林面积2487.0万亩,其中2009~2010年完成新造林任务113.00万亩;2011~2015年完成新造林任务834.5万亩;2016~2020年完成新造林任务1539.5万亩,分别占新造油茶林任务量的4.54%、33.56%和61.90%。

(二)油茶低产林改造

在我国现有的4531.2万亩油茶林中,产前期面积180.2万亩,初产期面积239.6万亩,盛产期面积1977.7万亩,衰产期面积2133.7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3.98%、5.28%、43.65%和47.09%。按林龄分,53%为中幼林和成熟林,47%为过熟林。在全部油茶林中,平均亩产茶油不足5公斤的低效林面积占油茶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高产油茶林面积为387.1万亩,仅占油茶林面积的8.54%。我国现有油茶单产过低与现实林分结构和林龄不合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采取分类施策的方法对现有的4144.0万亩低产油茶林加快进行改造。其主要方式是:

1、更新改造

现有油茶林中处于衰产期(过熟林)的林分是更新改造的重点。对其中品种较好,株行距较均匀、长势不过于衰老、尚有生产潜力的林分,采用部分更新造林方式,增加良种比重;对于品种差、林相乱、病虫害严重的衰老林,全部采用良种化、规范化更新造林,迅速改善林分结构,提高产出水平。规划14个省(区、市)更新改造现有油茶林2771.20万亩,占现有油茶低产林改造面积的66.87%。其中:2009~2010年完成158.00万亩,2011~2015年完成1829.9万亩,2016~2020年完成783.30万亩。分别占更新改造任务量的5.70%、66.03%和28.27%。

2、嫁接改造

现有油茶林中,除处于衰产期(过熟林)的林分外,多以长势较旺盛但劣种、劣株的纯林占主导地位,严重影响油茶林整体高产、稳产目标的实现。对这部分油茶林结合调整密度,去劣留优,采取高接换冠嫁接良种,改劣种林为良种林。虽然嫁接改造成本较高,但比新造林能提前2年挂果,而且盛果期早,产量也高。规划14个省(区、市)嫁接改造面积35.8万亩,占现有油茶低产林改造面积的0.86%。其中:2009~2010年完成嫁接改造9.65万亩,2011~2015年完成嫁接改造24.05万亩,2016~2020年完成嫁接改造2.10万亩,分别占嫁接改造任务量的26.96%、67.18%和5.86%。

3、抚育改造

对现有林分中已进入盛果期,由于株行距不均、林龄不一,加之疏于管理,产出较低的林分,采取合理垦复、补植、间伐和施肥等抚育管理措施,使之在短时期内达到丰产稳产。规划14个省(区、市)抚育改造现有油茶林1337.00万亩,占现有油茶低产林改造面积的32.26%。其中:2009~2010年完成抚育改造648.00万亩,2011~2015年完成抚育改造561.78万亩,2016~2020年完成抚育改造127.22万亩,分别占抚育任务量的48.47%、42.02%和9.51%。

二、油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

(一)油茶良种种苗繁育技术路线

发展油茶产业,种苗是根本、是关键。油茶良种繁育在选优的基础上,建设良种优树圃,并对选定的优树进行无性系测定,通过筛选,一是选出优良家系;二是进行杂交育种,筛选出优良杂交组合,再经过中试、鉴定、试验示范,通过采穗圃苗木繁育后用于生产(油茶良种种苗繁育技术路线详见图5-1)。

图5-1:油茶良种种苗繁育技术路线图(略)

(二)油茶良种苗木供需平衡测算

根据《关于油茶良种种苗生产供应情况的调研报告》和有关资料统计,油茶现有苗木生产能力在规划期内可提供良种苗木(穗条)总量为16.32亿株。经初步估算,规划期新造和更新改造油茶林共需良种苗木(穗条)约60.34亿株(包括苗木和嫁接改造接穗),良种苗木(穗条)缺口总量约44.02亿株,年均缺口数量为3.67亿株,现有优良苗木供给能力远不能满足油茶基地发展的需要

注:新造林、更新造林按每亩110株苗计算;嫁接改造按每亩70株大树、每树嫁接10个穗条计算。

(三)油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

本规划在整合、完善14个省(区、市)现有良种基地的基础上,根据主产省(区、市)规划新造和更新面积的实际,14个省(区、市)共需改扩建或新建良种采穗圃77个,其中:新建49个,改扩建28个。形成良种采穗圃面积12630亩,其中新建6410亩,改扩建6220亩;改扩建或新建苗圃基地161个,其中:改扩建现有苗圃基地57个,新建苗圃基地104个,新增苗圃面积16450亩,新增育苗塑料大棚37.6万平方米、炼苗阴棚(炼苗场)56.3万平方米

按照每亩采穗圃每年生产2~3万根穗条(每根穗条平均3个接芽)、嫁接成活率70%、每亩苗圃基地每年生产3~4万株优良嫁接苗计算,规划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成后,每年能提供良种穗条2.52~3.79亿根,形成良种苗木供应能力4.93亿株左右,基本实现一个良种基地辐射一定栽培范围,保证新建和更新油茶林良种供给率达到100%,满足油茶基地建设需要。本着种苗先行的原则,油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任务拟在2009~2011年全部建设完成。

三、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一)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

1、国家和省级油茶科技基地建设

(1)国家级油茶研究开发推广中心

为了进一步加强油茶科技创新,实现营造林、技术服务、产业开发等产学研的紧密合作,从而达到提高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夯实油茶产业科技保障基础。本规划拟于2009~2010年在广西依托广西自治区林科院、在湖南依托湖南省林科院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江西依托江西省林科院和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在浙江依托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成立4个国家级油茶研究开发推广中心。

①国家级油茶研究开发推广中心的主要任务

在整合现有油茶科技力量和存量科技资源的基础上,以打造强势的产学研联盟为目标,建立油茶品种、培育、产品质量控制体系,逐步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和服务。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重点研发和推广油茶优质高产新品种、高效栽培新技术;开展茶油和茶壳、茶粕剩余物的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加快油茶精细加工和高附加值副产品研发步伐;同时依托中心建立油茶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对油茶苗木及其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和检验,以确保苗木和产品的品质;建立和完善油茶资源培育、加工、检测、服务等标准体系。

②国家级油茶研究开发推广中心主要研发工作

一是种质资源收集与高产优质油茶新品种选育。建立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圃,收集和保存具有早实、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等优良性状的油茶种质资源,培育提升与油茶产业水平相适应的应用技术研究,为油茶新品种的创制奠定基础。

二是进行杂种优势的利用。以油茶“雄性不育系”为材料,开展油茶“雄性不育系”育性研究及杂交育种技术研究,选育出高产优质油茶新品种。

三是组建全国性协作网络。在各产区布局新品种区域性试验,筛选适合当地发展的新品种,制订相应的配套技术和栽培区划。

四是油茶苗木的规模快繁技术研究。通过油茶高增殖系数快繁技术研究,筛选出最佳生根植物激素,并提高油茶组织培养增殖系数。通过油茶轻基质容器育苗新技术研究,富根壮苗技术研究,筛选出最佳基质和繁殖技术,构建油茶苗木规模快繁技术体系,实现油茶良种工厂化育苗。

五是油茶新品种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以早实丰产为目标,通过容器苗造林和研制高效促根保水生物制剂,解决油茶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通过集成研究树体和林相调控、水肥耦合、油茶农林复合经营等核心技术,达到油茶早实、高产的目的;通过叶、花、果比例调控技术的研究和筛选绿色生长调节剂,促进树体生长及产果量,提高油脂转化率;通过研究油茶林地整地、垦复等机具,切实解决油茶生产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问题。

六是油茶现有林综合改造技术研究与示范。“因地制宜、因树制宜”,制定出相应的综合改造技术方案。通过研究土壤养分增容、耕性改良、快速培肥等技术,建立地力的恢复和提升模式;通过研究树体营养均衡和整形修剪复合技术,丰产树型和合适的修剪方式;通过研究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药剂对树体根部进行活力激发,促进新根形成,研究出树体复壮技术。

七是油茶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加大油茶加工关键技术、新产品开发以及符合油茶特性专用的茶油提炼(精炼)、油茶剩余物加工、采摘机和垦复机等综合利用专有工艺和设备的研究。

③国家级油茶研究开发推广中心主要设施设备建设内容

在整合和优化国家级油茶研究开发推广中心依托单位存量科研资源的基础上,本着填平补齐,立足近期科研功能需要,充分考虑长期基础科研软件和硬件设施、设备仪器建设的原则,国家级油茶研究开发推广中心主要设施设备建设包括:油茶良种选育快繁(包括组织培养)、茶油质量分析、油茶产品开发等实验室及脂肪分析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质谱分析仪,化学组分测定分析等相关仪器设备;优良种苗繁育示范基地及相关设施设备;科研技术成果展示(科普教育)、推广、培训等设施设备。

(2)省级油茶推广技术服务中心

①省级油茶推广技术服务中心主要任务

为推进各省油茶推广技术服务工作,可依托省(区、市)林业技术推广、科研、等单位,建立省级油茶推广技术服务中心。本规划拟于2009~2010年建设除广西、湖南、江西、浙江以外的其余10个省级油茶推广技术服务中心,并以省级油茶推广技术服务中心为龙头,组建省、市、县油茶推广技术服务队,建立油茶品种、培育、产品质量控制体系,逐步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和服务;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科技推广工作力度。建立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产单位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专家服务体系,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建立分组技术培训制度,分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油茶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对接、送技术下乡,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②省级油茶推广技术服务中心主要设施设备建设

以健全和完善技术服务推广体系为主,兼顾适用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建设。主要包括科研、技术推广、培训、网络信息服务等相关设施、设备和仪器等建设。

2、油茶种质资源库建设

为育种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丰富和优良的种质资源,确保油茶良种品质,应按相关标准开展收集和保存油茶优良种质资源。根据需要,规划于2009~2010年在浙江、湖南、江西、广西4个油茶种植主产省(区)各建设1个国家级油茶种质资源库,其余10个省(市)建立省级油茶种质资源库。

种质资源库建设,首先需要全面开展全国油茶种质资源清查,查清全国现有油茶种质资源主要天然分布范围,并确定收集样株。另外,将国内外先进种质资源保存、开发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于种质资源保存库的建设,并按照现代企业运营机制和管理模式运作,在种质资源保存库开展油茶定向选育,力争选育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速生无性系品种。根据油茶种质资源保存的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种质资源保存库区划分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区、苗木扩繁测定圃和综合服务区。

(二)科技培训

在油茶产业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整合优势科技、教学资源,依托中央和各省区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等现有科技和推广技术队伍,建设油茶产业技术培训服务网络体系,针对油茶良种示范基地、低产林改造生产基地建设中的品种选用、种苗培育、低改技术、管理技术及采收、加工和副产品利用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进行定期培训和服务;逐步规范油茶生产各个重要环节,推广应用已通过国家林业局或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油茶良种、芽苗嫁接与壮苗培育技术、低产林分分级与快速复壮等技术;组织专家编写油茶实用生产技术丛书或资料,分区域举办培训班,推广油茶实用生产技术;培训乡镇、村主管林业、产业、营销的干部,主要技术骨干和农民专业户、个体户,培训方式可灵活多样;开展油茶产供销各技术环节的先进适用技术管理营销经验的培训,举办培训班(夜校形式)、现场交流、科技人员进村入户等技术指导和咨询,实施科技成果对接、送技术下乡等,提高农民经营管理的整体素质水平。培训计划从2009年开始每年培养能熟练掌握嫁接操作技术和油茶丰产栽培实用技术的农民技术员10万人次,到2020年累计完成培训任务120万人次,从而为广大农村培养出林农业科技能手、科技致富带头人等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林农(科技任务详见附表10) 第六章 油茶加工与产业相关体系建设

总体看,目前油茶产业体系尚未形成,上中下游等相关体系建设基本处于空白,且缺乏有效衔接。

一、油茶加工业

全国油茶主产区油茶加工企业目前设计加工产能力为原料实际供给能力的4倍,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基础。经测算,按本规划基地建设进度安排,预计未来5~7年加工产能与原料供给基本可以保持平衡。

为了规范和引导油茶加工业健康发展,其加工产业建设应在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指导下有序地开展。

(一)推进油茶加工业合理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根据油茶主产区基地和现有加工业布局,调整优化加工区域和产品布局,整合油茶加工资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布局合理,产品结构优化,粗、深、精加工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

(二)加快培养国有和民营油茶加工经营企业。引导国有和民营油茶加工经营企业优化产能配置,加大科技投入,创新管理理念,完善风险管理,加强品牌建设,增强营销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国家和油茶主产区地方政府支持有一定基础和潜力的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做大做强,形成跨地区、产供销一体化的龙头,并给予多方式、多方面优惠和扶持政策。

(三)建立和完善油茶加工行业公平有序竞争机制。加快油茶产业有关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标准)体系建设,规范行业经营行为,促进有序竞争。

二、油茶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市场营销体系包括市场信息、流通和销售渠道等,是实现油茶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目前油茶市场流通体系是产业链中较为薄弱环节,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先导作用,拉动产业有效、快速运转,油茶产业应对油茶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予以足够重视。

(一)推进油茶产销衔接。鼓励和支持油茶加工企业到油茶主产区建设基地及加工企业,形成“企业+基地(大户)+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完善产业中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积极培育茶油市场。茶油是食用油中佳品、上品,但市场认知度不高,应利用各类媒体、科普基地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茶油营养、保健知识,引导科学健康饮食习惯与合理消费;支持油茶加工、销售企业建立营销渠道和配送中心。

(三)加强茶油物流设施建设。随着油茶产业的发展壮大,油茶的物流业、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应提到日程上来。油茶林产品市场营销体系一般应以综合贸易市场为主体,在成熟的情况下可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市场必须有一定面积的经营场所,具有市场管理、质量监测、服务中心、信息交流、贮藏和生活服务等机构和设施,完善相应的经营管理办法、产品质量标准等。交易可采用现场交易、异地交易、网上交易、产销直挂、连锁经营等形式,形成市场活跃、交易简便、供需双赢的局面。

营销体系现阶段主要布局在核心发展区的重点县,在重点主产县内,选择交通方便、人口较集中的中心地段发展1~2个油茶综合批发贸易市场;积极发展区可视发展具体进展情况,多个县(市、区)联合发展油茶综合交易市场。

三、油茶市场监测和监管

针对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及油茶市场需求量逐年递增的预期,为防止油茶市场不良操作,打压及哄抬市场价格,扰乱市场秩序,各地林业、工商、粮食等主管部门应积极履行职能,加强油茶产品产、供、销市场监管,有效维护油茶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稳定。

(一)构建茶油市场监测与监管系统。为保障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应将茶油统一纳入国家食用油市场监测预警和市场监管体系,建立相应的信息发布与反馈制度等。

(二)严把市场准入关,规范油茶经营主体。对手续齐全的油茶加工、收购经营者,依法指导其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获得合法的经营资格。对手续不全、不具备经营条件、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地下油茶产品经营者,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取缔。

(三)加大违法经营查处力度,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有针对性地开展油茶行业日常巡查和专项整治工作,以油茶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油茶加工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村为重点,对辖区内从事油茶销售的经营者开展全面检查,主要依法查处无证无照经营、非法收购和倒卖油茶、囤积油茶、哄抬市价、以次充好、欺行霸市以及散布虚假信息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四)加大消费者维权力度,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及时受理、查办消费者在油茶消费过程中遇到的纠纷和案件,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油茶各类产品的动态监管,从批准、供应、销售、检查等方面进行网上备案,在政府网站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引导公平竞争。 第七章 油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一、油茶林早实丰产技术措施

加强对油茶林的集约经营和科学管理,是促进油茶林早实丰产的重要保证。其主要技术措施有:

(一)选用良种。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筛选出来的优良无性系,可以就地或就近推广。在引进无性系时,要特别注意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油茶是异花授粉植物,无论为保证结实还是维持群体的稳定性,都要求在同一片林内至少栽植开花期和成熟期基本一致的3-4个优良无性系。树冠高低不同的无性系配合栽植,更有利于提高产量。

(二)培育壮苗。培育壮苗的技术要点:①选好圃地。选用病虫害少、排水良好的土地,注意不重茬。②施足基肥。嫁接前一个月筑床,每亩至少施复合肥100kg;成活抽稍后,每30天再施复合肥5-10kg。③适时嫁接。接芽发育后及早完成嫁接。④适度遮荫。采用通光40%左右的遮阳网遮荫,使苗木在高温季节仍能抽梢。⑤做好圃地管理,及时除草、摘花芽,清除未成活嫁接苗植株。

(三)提早整地。至少提早一个月整好造林地。林地坡度大于10度时,最好按等高线开挖水平带,以利水土保持。整地深度必须超过20cm,要清除所有杂灌残根。杂草特别茂盛的地段,最好在整地前1~2个月先喷草甘膦杀灭杂草,待杂草基本腐烂后再整地。

(四)适当密植。为保证早实丰产一定要适当密植。据试验,采用1.7-2.0m株行距,每公顷栽2500-3600株比较适宜。坡地也可采用2m×3m的栽植方式,密度为1665株/hm2。土壤特别肥沃的平地,也可采用3m×3m的株行距。

(五)施足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挖穴后,每穴至少施厩肥15-20kg,或饼肥1kg;有条件时还应添加磷肥,以利于发根和结果。有机肥至少应在造林前一个月施好,施肥后要立即覆土,以免肥分流失。

施足基肥的林地,第一年不要再施化肥,第二年起可适当追施化肥。化肥种类要合适,施复合肥优于单施氮肥。施肥时间也要注意,早春优于夏秋。施肥要严格控制,每株苗一年的施肥量不要超过25g,最好多次施用,每株每次用量不要超过10g。有条件时可在行间种植作物,但要以不影响苗木正常生长为前提。

(六)适时栽植。栽植后能否成活,与栽植季节关系密切。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多雨时期栽植。起苗时要注意保护根,远距离运苗最好采用泥浆沾根。覆土后,一定要舒根、踩实。

(七)及时抚育。嫁接苗定植后一两年内要及时抚育,一般需要劈草2次,挖山1次。每次劈草,宜在黄梅季节之后及时进行;9月份再劈草1次。挖山宜在冬春进行。

有的嫁接苗栽植后当年就能形成花芽,并能正常授粉结实,但过早结实不利于苗木生长,也影响嫁接苗树冠形成,最好在3年生前及时摘除花芽或幼果。

(八)加强保护。采取措施保护幼苗,严防人畜毁坏。头两年,挖山抚育务必避开高温季节。

二、病虫害防治

油茶具有很强的抗病虫害能力,一般很少受到病虫害的危害。但是,危害油茶林的病虫种类却较多,其中能造成严重减产的有炭疽病、煤污病和茶梢蛾、象甲等,一旦受到这些病虫危害,也会造成较大量蕾、果、叶的脱落或干枯,严重的植株甚至全枯死亡。据观察,油茶落花落果率达70%-80%,其中病虫害引起的约占1/3。据此,必须采取有效防控措施,积极进行防治。油茶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采取以营林技术为基础,与生物、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力求“治早、治小、治了”。主要抓好四个方面防治工作:

(一)加强经营管理,改善环境条件

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树势林相及环境关系密切。油茶炭疽病老残林发生严重,在高温、高湿季节蔓延最快;煤污病、软腐病在多雨、湿润的季节和环境发生严重,象鼻虫多栖息于密林。因此,在防治的策略上,应创造一个有利于油茶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以增强树势,从根本上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同时形成一个不利于病虫害滋长和蔓延的环境条件,以减少病源、虫源,并抑制其发展。在抓好土壤管理和改造林相、树体的同时,还要注意改善林地卫生情况。对于有严重炭疽病史的发病株,宜砍除烧毁。油茶尺蠖以蛹、象鼻虫以幼虫在土表越冬,冬季深挖有好处。施肥要注意用量和搭配,过多施氮肥易感病,适量搭配磷、钾能提高抗性和产量。

(二)抓好检疫工作,选育抗病品种

生产用种子实行检疫制度,严防带病种苗调进或调出。对于更新造林用的种苗,要选用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品种类型,特别是选用抗炭疽病的单株,用以育苗造林。此外,还要运用各种育种手段,培育更理想的新品种,逐步更替劣种和劣株。

(三)保护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经济有效,副作用小,值得大力推广。煤污病多由介壳虫和蚜虫引起和传播,保护和培育黑缘瓢虫、火红瓢虫等天敌,能抑制介壳虫的繁衍,从而减轻煤污病的危害。油茶尺蠖可利用寄生蜂、寄生蝇、菌类、鸟等防治,如苏云金杆菌、杀螟杆菌、白僵菌、姬蜂等,防治效果均好。又如炭疽病可以在花期用芽胞杆菌进行防治,也有一定效果。

(四)掌握病虫规律,及时进行防治

防治病虫害,首先要掌握其发生规律,才能抓住薄弱环节,适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炭疽病的病源,主要在树上带病的器官中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的活动而传播。因此,要注意清除病源,冬季垦复修剪,深挖、深埋或烧毁带病的枝、叶、蕾、芽和果实,同时要防虫,尤其注意防治带菌传播的象鼻虫、金花虫。还要抓住时机,在发病前和发病盛期进行药物防治。象鼻虫有假死性,在成虫大量出现时,可摇树震落捕杀,老熟幼虫出果入土越冬时,用土晒坪晒果,幼虫入土后用药杀灭,或在稻田晒果,待幼虫入土后引水灌田,淹死幼虫。

第八章 规划实施进度安排

一、规划实施的总体思路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在规划近期(2009~2010年),油茶基地建设以示范为主。通过在油茶主产区建立新造油茶林、低产油茶林更新改造、嫁接改造、抚育改造等,大力推广油茶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新模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指导作用,为油茶产业发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创建模式。对示范基地建设在政策、资金和科技支撑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对种苗和科技保障等条件相对较弱的地区,规划近期(2009~2010年)原则上不安排或少量安排油茶林新造、更新改造等建设任务,其任务量以后期(2016~2020年)建设为主。为保证种苗供应,尽快形成优良苗木供应能力,应加快油茶科技成果转化,在规划近期完成油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及国家和省级油茶科研基地的全部建设任务。

二、进度安排

本着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建设进度安排如下:

(一)近期2009~2010年

1、油茶造林任务量928.65万亩,占总任务量的14.00%,其中新造油茶林113.00万亩,低产林改造815.65万亩。

2、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包括良种采穗圃新建和改扩建77个;苗圃基地新建和改扩建161个(处);良种采穗圃新建和改扩建12630亩;苗圃基地建设面积16450亩;育苗塑料大棚37.6万平方米,炼苗荫棚56.3万平方米。

3、油茶科技支撑包括油茶研究推广中心建设14个(处),种质资源库14个(处),技术培训20万人次。

(二)中期2011~2015年

1、油茶造林任务量3250.23万亩,占总任务量的49.02%,其中新造油茶林834.50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2415.73万亩。

2、技术培训50万人次。

(三)远期2016~2020年

1、油茶造林任务量2452.12万亩,占总任务量的36.98%,其中新造油茶林1539.50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912.62万亩。

2、技术培训50万人次。

上述各项任务量安排详见表8-

1、附表

8、

9、10。

油茶林基地建设进度安排表

附件:

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油茶良种名单

2002年(3个)

1、岑溪软枝油茶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cenxiruanzhi’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11-2002

品种特性

3年开花,4年结果,骨干多枝,向外呈圆弧垂形成“自然开心状”,主枝、小枝细长柔软,挂果普遍下垂。油脂酸价1.06-1.46%,干仁含油率51.37-53.60%。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林地,带状或块状细致整地。株行距3m×2.5m,施足基肥,及时抚育、施肥。

适宜种植范围

广东连县,广西南宁、桂林,江西赣州、南昌,福建闽侯,贵州贵阳,湖南长沙,浙江富阳,安徽黄山,湖北武昌,河南新县。

2、GLS赣州油1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Ls Ganzhouyou 1’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12-2002

品种特性

树冠开张,分枝均匀,树冠每平方米产果量2.356kg,鲜果出籽率41.09%,种仁含油率48.47%。果皮淡红色,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低山丘陵造林地,环山水平带穴状整地,施足基肥,120株/亩,施足基肥,选择健壮嫁接苗造林。当年免耕,第二年起主要加强抚育管理,辅以追肥,防治病虫,五年内不宜挂果。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南部。

3、GLS赣州油2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Ls Ganzhouyou2’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13-2002

品种特性

树冠开张,分枝均匀,果皮红色,树冠每平方米产果量1.501kg,鲜果出籽率42%,种仁含油率58.32%。连续四年平均亩产油量64.4kg,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低山丘陵造林地,环山水平带穴状整地,施足基肥,120株/亩,施足基肥,选择健壮嫁接苗造林。当年免耕,第二年起主要加强抚育管理,辅以追肥,防治病虫,五年内不宜挂果。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南部。

2005年(3个)

4、桂无2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Cl.Guiwu No.2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11-2005

品种特性

早实、丰产、油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四年平均产油量798.57kg/hm。鲜出籽率47%,干出籽率27%,种仁含油率53.6%。

栽培技术要点

用苗高30厘米以上、地径0.3厘米以上的嫁接苗造林,株行距2×3米,在15度以下红壤或红黄壤立地上造林。

适宜种植范围

广西、湖南、江西等省的油茶产区。

5、桂无3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 cl.Guiwu N0.3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12-2005

品种特性

早实、丰产、油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四年平均产油量798.75kg/h㎡,鲜出籽率51%,干出籽率28.5%,种仁含油率54.73%。

栽培技术要点

用苗高30厘米以上、地径0.3厘米以上的嫁接苗造林,株行距2×3米,在15度以下红壤或红黄壤立地上造林。

适宜种植范围

广西、湖南、江西等省的油茶产区。

6、桂无5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 cl.Guiwu No.5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13-2005

品种特性

早实、丰产、油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四年平均产油量650.47kg/h㎡,鲜出籽率49.5%,干出籽率26.3%,种仁含油率51.32%。

栽培技术要点

用苗高30厘米以上、地径0.3厘米以上的嫁接苗造林,株行距2×3米,在15度以下红壤或红黄壤立地上造林。

适宜种植范围

广西、湖南、江西等省的油茶产区。

2006年(5个)

7、湘林1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Xianglin l’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13-2006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平均冠幅产果量1.161kg/㎡,鲜果大小为26个/500g,鲜出籽率46.8%,干籽出仁率52.07%,干仁含油率38.47%,鲜果含油率8.869%,连续四年平均亩产油量达48.15kg。油质好,油酸、亚油酸含量达88.81%。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林地,带状或块状细致大穴整地。每亩60-120株,施足基肥,及时抚育、施肥。

适宜种植范围

南方油茶中心产区。

8、湘林104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Xianglin104’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14-2006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平均冠幅产果量1.37kg/㎡,果实青红,鲜果大小为77个/500g,鲜出籽率40.5%,干籽出仁率66.61%,干仁含油率49.56%,鲜果含油率8.755%,连续四年平均亩产油量达55.98kg。油质好,油酸、亚油酸含量达90.21%。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林地,带状或块状细致大穴整地。每亩60-120株,施足基肥,及时抚育、施肥。

适宜种植范围

湖南北部、东北部、中部和广西北部、江西西部等寒露籽传统产区。

9、湘林XLC15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XianglinXLC15’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15-2006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平均冠幅产果量1.293kg/㎡,果实红球、桔形,鲜果大小为19.7个/500g,鲜出籽率40%,鲜果含油率5.81%,连续四年平均亩产油量达37.57kg。油质好,油酸、亚油酸含量达90.18%。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林地,带状或块状细致大穴整地。每亩60-120株,施足基肥,及时抚育、施肥。适宜种植范围

南方油茶中心产区。

10、湘林XLJ14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XianglinXLJ14’

类别:家系

通过类别:认定(5年)

编号:国R-SF-CO-005-2006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平均冠幅产果量0.873kg/㎡,果实红青球形,鲜果大小为29.9个/500g,鲜出籽率42.5%,鲜果含油率7.5%,连续四年平均亩产油量达32.73kg。油酸、

亚油酸含量89.75%。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山地,大穴整地。每亩60-120株,施足基肥,进行除草、施肥等管理。

适宜种植范围

南方油茶中心产区。

11、湘5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Xiang5’

类别:家系

通过类别:认定(5年)

编号:国R-SF-CO-006-2006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平均冠幅产果量1.051kg/㎡,果实青红、青黄球形,鲜出籽率41.9%,鲜果含油率7.06%,干仁含油率44.88%,四年平均亩产油量达36.8kg。油酸、亚油酸含量90.33%。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山地,大穴整地。每亩60-120株,施足基肥,进行除草、施肥等管理。

适宜种植范围

南方油茶中心产区。

2007年(11个)

12、赣石84-8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anshi 84-8’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03-2007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果皮红色,平均冠幅产果量0.26kg/㎡,鲜果大小为55个/500g,鲜出籽率56%,干籽出仁率71.4%,干仁含油率62.7%,鲜果含油率17.2%,连续四年平均亩产油量达122.8kg。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林地,带状或块状细致大穴整地。选用合格芽苗砧嫁接苗造林,每亩60-120株,施足基肥,及时抚育管理,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湖南。

13、赣抚20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anfu 20’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04-2007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果皮红色,平均冠幅产果量0.17kg/㎡,鲜果大小为44个/500g,鲜出籽率30.8%,干籽出仁率60.1%,干仁含油率62.7%,鲜果含油率11.8%,连续四年平均亩产油量达79.2kg。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林地,带状或块状细致大穴整地。选用合格芽苗砧嫁接苗造林,每亩60-120株,施足基肥,及时抚育管理,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湖南。

14、赣永6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anyong 6’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05-2007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果皮红色,平均冠幅产果量0.12kg/㎡。鲜果大小为62个/500g,鲜出籽率63%,干籽出仁率35.7%,干仁含油率44.1%,鲜果含油率9.3%,连续四年平均亩产油量达58.6kg。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林地,带状或块状细致大穴整地。选用合格芽苗砧嫁接苗造林,每亩60-120株,施足基肥,及时抚育管理,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湖南。

15、赣兴48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anxing 48’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06-2007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果皮红色,平均冠幅产果量0.16kg/㎡,鲜果大小为64个/500g,鲜出籽率40.5%,干籽出仁率26.6%,干仁含油率56.7%,鲜果含油率10.1%,连续四年平均亩产油量达72.6kg。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林地,带状或块状细致大穴整地。选用合格芽苗砧嫁接苗造林,每亩60-120株,施足基肥,及时抚育管理,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湖南。

16、赣无1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anwu 1’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07-2007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果皮红色,平均冠幅产果量0.13kg/㎡,鲜果大小为44个/500g,鲜出籽率56%,干籽出仁率37.7%,干仁含油率54.4%,鲜果含油率13.4%,连续四年平均亩产油量达67.3kg。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林地,带状或块状细致大穴整地。选用合格芽苗砧嫁接苗造林,每亩60-120株,施足基肥,及时抚育管理,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湖南。

17、GLS赣州油3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LS Ganzhouyou 3’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08-2007

品种特性

树冠开张,分枝均匀,栽植十年后进入盛果丰产期,亩产油50公斤以上,果皮红色,鲜果出籽率49.2%,干出籽率48.78%,种仁含油率52.02%。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低山丘陵造林地,环山水平带穴状整地,施足基肥,120株/亩,施足基肥,选择健壮嫁接苗造林。当年免耕,第二年起主要加强抚育管理,辅以追肥,防治病虫,五年内不宜挂果。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南部。

18、GLS赣州油4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LS Ganzhouyou 4’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09-2007

品种特性

树冠开张,分枝均匀,栽植十年后进入盛果丰产期,亩产油50公斤以上,果皮红色,鲜果出籽率45.8%,干出籽率52.4%,种仁含油率50.66%。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低山丘陵造林地,环山水平带穴状整地,施足基肥,120株/亩,施足基肥,选择健壮嫁接苗造林。当年免耕,第二年起主要加强抚育管理,辅以追肥,防治病虫,五年内不宜挂果。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南部。

19、GLS赣州油5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LS Ganzhouyou 5’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10-2007

品种特性

树冠开张,分枝均匀,栽植十年后进入盛果丰产期,亩产油50公斤以上,果皮红色,鲜果出籽率45%,干出籽率57.33%,种仁含油率48.81%。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低山丘陵造林地,环山水平带穴状整地,施足基肥,120株/亩,施足基肥,选择健壮嫁接苗造林。当年免耕,第二年起主要加强抚育管理,辅以追肥,防治病虫,五年内不宜挂果。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南部。

20、亚林1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Yalin 1’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11-2007

品种特性

树冠开张,分枝力强,果实64个/kg,盛果期在10月,四年平均亩产油35公斤,鲜果出籽45.98%,种仁含油率47.35%,果油率8.63%。可作为食用油、化妆品原料。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山地或缓坡地,水平带状整地,穴长50cm×宽50cm×深40cm,施足基肥,使用嫁接苗造林,110株/亩,选择健壮嫁接苗造林。选择花期配合,成熟期一致的多个无性系混栽,早期适当密植,盛果期后及时调整密度,加强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

湖南、江西、浙江、广西等油茶适生区。

21、亚林4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Yalin 4’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12-2007

品种特性

树冠开张,分枝力强,果实50个/kg,盛果期在10月,四年平均亩产油45.6公斤,鲜果出籽46.04%,种仁含油率50.99%,果油率9.23%。可作为食用油、化妆品原料。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山地或缓坡地,水平带状整地,穴长50cm×宽50cm×深40cm,施足基肥,使用嫁接苗造林,110株/亩,选择健壮嫁接苗造林。选择花期配合,成熟期一致的多个无性系混栽,早期适当密植,盛果期后及时调整密度,加强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

湖南、江西、浙江、广西等油茶适生区。

22、亚林9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Yalin 9’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13-2007

品种特性

树冠开张,分枝力强,盛果期在10月,四年平均亩产油40.46公斤,鲜果出籽49.45%,种仁含油率48%,果油率8.89%。可作为食用油、化妆品原料。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山地或缓坡地,水平带状整地,穴长50cm×宽50cm×深40cm,施足基肥,使用嫁接苗造林,110株/亩,选择健壮嫁接苗造林。选择花期配合,成熟期一致的多个无性系混栽,早期适当密植,盛果期后及时调整密度,加强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

湖南、江西、浙江、广西等油茶适生区。

2008年(32个)

23、岑软2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Cenruan 2’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01-2008

品种特性

冠幅大,圆头形;枝条柔软、细长,叶片披针形;果实17个/500g,果青色,呈倒杯状;盛产期每公顷产油可达915kg,鲜果出籽率40.7%,种仁含油率41.93%,果油率7.06%。可作为食用油、化妆品原料。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低丘或缓坡地,坡度<15°,造林密度3m×2m。造林要求苗高30cm以上,地径0.3cm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每公顷施农家肥、厩肥、草木灰等积肥15000-22500kg。

适宜种植范围

广西、湖南、江西、贵州油茶种植区。

24、岑软3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Cenruan 3’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02-2008

品种特性

树形较直立,枝条较粗、节间短;叶片倒卵形,果实24个/500g,果青红色,球形;盛产期每公顷产油可达937.5kg,鲜果出籽39.72%,种仁含油率50.8%,果油率7.13%。可作为食用油、化妆品原料。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低丘或缓坡地,坡度<15°,造林密度3m×2m。造林要求苗高30cm以上,地径0.3cm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每公顷施农家肥、厩肥、草木灰等积肥15000-22500kg。

适宜种植范围

广西、湖南、江西、贵州油茶种植区。

25、桂无1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uiwul’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03-2008

品种特性

树形中等,枝条较粗、较直立,叶片椭圆形;果实青黄色、球形或梨形,多着生于枝顶。平均冠幅产果量1.48kg/m(2上标),鲜果大小为23个/500g,鲜出籽率39%,干籽出仁率66.7%,种仁含油率52.39%,盛产期每公顷产油可达868.5kg。可作为食用油、化妆品原料。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退耕地、缓坡地、低丘或山岗地,造林密度3m×2m;选择嫁接苗,苗高30cm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施足基肥,加强幼树管理。

适宜种植范围

广西、湖南、江西油茶种植区。

26、桂无4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uiwu 4’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04-2008

品种特性

树冠开张,自然开心形;果实青红色、多为球形;枝条分枝角度较大、质地柔软下垂;平均冠幅产果量1.48kg/m(2上标),鲜果大小为19个/500g,鲜出籽率35.5%,干籽出仁率65.2%,种仁含油率54.7%,盛产期每公顷产油可达735kg。可作为食用油、化妆品原料。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退耕地、缓坡地、低丘或山岗地,造林密度3m×2m;选择嫁接苗,苗高30cm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施足基肥,加强幼树管理。

适宜种植范围

广西、湖南、江西油茶种植区。

27、长林3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Changlin 3’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05-2008

品种特性

树体长势中等偏强,枝叶稍开张,枝条细长散生;叶近柳叶形;果桃形或近橄榄形,青偏黄。6年生单株产果量4kg以上,每公顷产油可以超过300kg;盛产期每公顷产油可达819kg;干籽出仁率24%,干仁含油率46.8%;油酸含量82.15%,亚油酸含量6.7%。可作为食用油、化妆品原料。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土层较厚的丘陵山地或缓坡地,水平带整地,施足基肥。配置花期相似或一致的多系混栽;早期适当密植,盛产期后适时调整密度,每年抚育施肥;注意兰翅天牛、象鼻虫等虫害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

浙江、江西、广西油茶种植区。

28、长林4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 ‘Changlin 4’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06-2008

品种特性

长势旺,枝叶茂密;果桃形,青带红;叶宽卵形。6年生单株产果量5-6kg以上,每公顷产油可以超过525kg;盛产期每公顷产油可达900kg;干籽出仁率54%,干仁含油率46%;油酸含量83.09%,亚油酸含量7.07%。可作为食用油、化妆品原料。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土层较厚的丘陵山地或缓坡地,水平带整地,施足基肥。配置花期相似或一致的多系混栽;早期适当密植,盛产期后适时调整密度,每年抚育施肥;注意兰翅天牛、象鼻虫等虫害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

浙江、江西、广西、福建、湖北油茶种植区。

29、长林18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Changlin 18’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07-2008

品种特性

长势旺,枝叶茂密;果球形至桔形,红色,俗称大红袍;叶面平,花有红斑。6年生单株产果量3kg以上,每公顷产油可以超过300kg;盛产期每公顷产油能达到624kg;干籽出仁率61.8%,干仁含油率48.6%;油酸含量85.51%,亚油酸含量3.99%。可作为食用油、化妆品原料。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土层较厚的丘陵山地或缓坡地,水平带整地,施足基肥。配置花期相似或一致的多系混栽;早期适当密植,盛产期后适时调整密度,每年抚育施肥;注意兰翅天牛、象鼻虫等虫害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

浙江、江西、广西、福建、湖北油茶种植区。

30、长林21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Changlin 21’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08-2008

品种特性

长势中等,枝叶茂密;果近桔形,黄绿色;叶背灰白。6年生单株产果量3kg以上,每公顷产油可以超过285kg;盛产期每公顷产油可达1063.5kg;干籽出仁率69.3%,干仁含油率53.5%;油酸含量82.88%,亚油酸含量5.21%。可作为食用油、化妆品原料。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土层较厚的丘陵山地或缓坡地,水平带整地,施足基肥。配置花期相似或一致的多系混栽;早期适当密植,盛产期后适时调整密度,每年抚育施肥;注意兰翅天牛、象鼻虫等虫害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

浙江、江西油茶种植区。

31、长林23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 oleifera‘Changlin 23’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09-2008

品种特性

长势旺,枝叶茂密;果球形,黄带橙色,叶短矩形。6年生单株产果量3kg以上,每公顷产油可以超过450kg;盛产期每公顷产油可达924kg;干籽出仁率57.2%,干仁含油率49.7%;油酸含量85.24%,亚油酸含量4.07%。可作为食用油、化妆品原料。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土层较厚的丘陵山地或缓坡地,水平带整地,施足基肥。配置花期相似或一致的多系混栽;早期适当密植,盛产期后适时调整密度,每年抚育施肥;注意兰翅天牛、象鼻虫等虫害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

浙江、江西油茶种植区。

32、长林27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Changlin 27’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10-2008

品种特性

枝条粗壮直立,叶宽卵形;果球形,皮红色。平均冠幅产果量1.33kg/㎡,鲜果大小为74个/kg,6年生单株产果量4kg以上,每公顷产油可以超过375kg;盛产期每公顷产油能达到1056kg;鲜出籽率63%,干籽出仁率21.4%,干仁含油率48.6%,鲜果含油率9.3%;油酸含量82.26%,亚油酸含量7.29%。可作为食用油、化妆品原料。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土层较厚的丘陵山地或缓坡地,水平带整地,施足基肥。配置花期相似或一致的多系混栽早期适当密植,盛产期后适时调整密度,每年抚育施肥;注意兰翅天牛、象鼻虫等虫害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

浙江、江西、广西、福建、湖南、湖北油茶种植区。

33、长林40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Changlin 40’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11-2008

品种特性

长势旺,枝叶茂密;果有棱,青色;叶矩卵形。6年生单株产果量8kg以上,每公顷产油可以超过600kg;盛产期每公顷产油能达到988.5kg;干籽出仁率63.1%,干仁含油率50.3%;油酸含量82.12%,亚油酸含量7.34%。可作为食用油、化妆品原料。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土层较厚的丘陵山地或缓坡地,水平带整地,施足基肥。配置花期相似或一致的多系混栽;早期适当密植,盛产期后适时调整密度,每年抚育施肥;注意兰翅天牛、象鼻虫等虫害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

浙江、江西、广西、湖南油茶种植区。

34、长林53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Changlin 53’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12-2008

品种特性

树体矮壮,粗枝,枝条硬,叶子浓密;果梨形,黄带红。6年生单株产果量5kg以上,每公顷产油可以超过375kg;盛产期亩产油能达到1056kg;干籽出仁率59.2%,干仁含油率45%;油酸含量86.23%,亚油酸含量3.18%;可作为食用油、化妆品原料。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土层较厚的丘陵山地或缓坡地,水平带整地,施足基肥。配置花期相似或一致的多系混栽;早期适当密植,盛产期后适时调整密度,每年抚育施肥;注意兰翅天牛、象鼻虫等虫害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

浙江、江西油茶种植区。

35、长林55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Changlin 55’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13-2008

品种特性

长势较强,枝条细长密生;果桃形,青色为主,略带红;叶宽矩卵形。6年生单株产果量1.5kg以上,每公顷产油可以超过225kg;盛产期每公顷产油能达到883.5kg;干籽出仁率68.2%,干仁含油率53.5%;油酸含量84.33%,亚油酸含量5.64%。可作为食用油、化妆品原料。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土层较厚的丘陵山地或缓坡地,水平带整地,施足基肥。配置花期相似或一致的多系混栽;早期适当密植,盛产期后适时调整密度,每年抚育施肥;注意兰翅天牛、象鼻虫等虫害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

浙江、江西、广西油茶种植区。

36、赣州油1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anzhouyou 1’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14-2008

品种特性

树冠开张,分枝均匀,果桃形,果皮青色,鲜果出籽率35.15%,种仁含油率49.67%。油酸含量82.18%,亚油酸含量8.99%。栽植十年后进入盛产期,每公顷产油750kg左右。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低山丘陵造林地,环山水平带穴状整地,施足基肥,造林密度3m×2m,选择健壮嫁接苗造林。当年免耕,第二年起主要加强抚育管理,辅以追肥,防治病虫,五年内不宜挂果。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广东、福建油茶适生区。

37、赣州油2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anzhouyou 2’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15-2008

品种特性

树冠开张,分枝均匀,果楔形,果皮红色,鲜果出籽率37.51%,种仁含油率48.45%。油酸含量80.45%,亚油酸含量7.62%。栽植十年后进入盛产期,每公顷产油750kg左右,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低山丘陵造林地,环山水平带穴状整地,施足基肥,造林密度3m×2m,选择健壮嫁接苗造林。当年免耕,第二年起主要加强抚育管理,辅以追肥,防治病虫,五年内不宜挂果。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省油茶适生区。

38、赣州油6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anzhouyou 6’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16-2008

品种特性

树冠开张,分枝均匀,果皮黄色,鲜果出籽率44.02%,种仁含油率49.75%。油酸含量85.56%,亚油酸含量4.54%。栽植十年后进入盛产期,每公顷产油750kg左右。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低山丘陵造林地,环山水平带穴状整地,施足基肥,造林密度3m×2m,选择健壮嫁接苗造林。当年免耕,第二年起主要加强抚育管理,辅以追肥,防治病虫,五年内不宜挂果。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省油茶适生区。

39、赣州油7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anzhouyou 7’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17-2008

品种特性

树冠开张,分枝均匀,果皮青色,鲜果出籽率39.19%,种仁含油率54.86%。油酸含量81.3%,亚油酸含量7.95%。栽植十年后进入盛产期,每公顷产油750kg以上,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低山丘陵造林地,环山水平带穴状整地,施足基肥,造林密度3m×2m,选择健壮嫁接苗造林。当年免耕,第二年起主要加强抚育管理,辅以追肥,防治病虫,五年内不宜挂果。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广东、福建油茶适生区。

40、赣州油8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anzhouyou 8’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18-2008

品种特性

树冠开张,分枝均匀,果球形,皮红色,鲜果出籽率38.93%,种仁含油率50.61%。油酸含量82.73%,亚油酸含量8.27%。栽植十年后进入盛产期,每公顷产油750kg以上,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低山丘陵造林地,环山水平带穴状整地,施足基肥,造林密度3m×2m,选择健壮嫁接苗造林。当年免耕,第二年起主要加强抚育管理,辅以追肥,防治病虫,五年内不宜挂果。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广东、福建油茶适生区。

41、赣州油9号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anzhouyou 9’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19-2008

品种特性

树冠开张,分枝均匀,果桔形,皮红色,鲜果出籽率40.57%,种仁含油率49.41%。油酸含量74%,亚油酸含量13.21%。栽植十年后进入盛产期,每公顷产油750kg左右,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低山丘陵造林地,环山水平带穴状整地,施足基肥,造林密度3m×2m,选择健壮嫁接苗造林。当年免耕,第二年起主要加强抚育管理,辅以追肥,防治病虫,五年内不宜挂果。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省油茶适生区。

42、赣8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an 8’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20-2008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果皮红色,平均冠幅产果量0.16kg/㎡。鲜果大小为35个/500g,鲜出籽率47.9%,干籽出仁率57.5%,干仁含油率53.9%,鲜果含油率8.1%,盛产期连续四年平均每公顷产油量可达1089kg。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林地,带状或块状细致大穴整地。选用合格芽苗砧嫁接苗造林,造林密度3m×2-4m,施足基肥,及时抚育管理。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湖南、广西油茶适生区。

43、赣190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an 190’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21-2008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果皮红色,平均冠幅产果量0.11kg/㎡,鲜果大小为47个/500g,鲜出籽率44.6%,干籽出仁率55.6%,干仁含油率49.1%,鲜果含油率7.1%,盛产期连续四年平均每公顷产油量可达811.5kg。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林地,带状或块状细致大穴整地。选用合格芽苗砧嫁接苗造林,造林密度3m×2-4m,施足基肥,及时抚育管理。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湖南、广西油茶适生区。

44、赣447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an 447’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22-2008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果皮青色,平均冠幅产果量0.17kg/㎡。鲜果大小为44个/500g,鲜出籽率46.7%,干籽出仁率30.8%,干仁含油率60.1%,鲜果含油率11.8%,盛产期连续四年平均每公顷产油量可达1188kg。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林地,带状或块状细致大穴整地。选用合格芽苗砧嫁接苗造林,造林密度3m×2-4m,施足基肥,及时抚育管理。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省油茶适生区。

45、赣石84-3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anshi 84-3’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23-2008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果皮红色,平均冠幅产果量0.13kg/㎡,鲜果大小为49个/500g,鲜出籽率42.5%,干籽出仁率67.5%,干仁含油率55.7%,鲜果含油率10.8%,盛产期连续四年平均每公顷产油量可达913.5kg。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林地,带状或块状细致大穴整地。选用合格芽苗砧嫁接苗造林,造林密度3m×2-4m,施足基肥,及时抚育管理。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省油茶适生区。

46、赣石83-1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anshi 83-1’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24-2008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果皮红色,平均冠幅产果量0.13kg/㎡,鲜果大小为36个/500g,鲜出籽率50.7%,干籽出仁率32.4%,干仁含油率52.3%,鲜果含油率11.1%,盛产期连续四年平均每公顷产油量可达945kg。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林地,带状或块状细致大穴整地。选用合格芽苗砧嫁接苗造林,造林密度3m×2-4m,施足基肥,及时抚育管理。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湖南、广西油茶适生区。

47、赣石83-4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anshi 83-4’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25-2008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果皮红色,平均冠幅产果量0.11kg/㎡,鲜果大小为44个/500g,鲜出籽率48.3%,干籽出仁率65.6%,干仁含油率59.6%,鲜果含油率11.9%,盛产期连续四年平均每公顷产油量可达820.5kg。油酸含量82.42%,亚油酸含量8.31%。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林地,带状或块状细致大穴整地。选用合格芽苗砧嫁接苗造林,造林密度3m×2-4m,施足基肥,及时抚育管理。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湖南、广西油茶适生区。

48、赣无2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anwu 2’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26-2008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果皮黄色,平均冠幅产果量0.09kg/㎡,鲜果大小为41个/500g,鲜出籽率48.1%,干籽出仁率27.8%,干仁含油率49.4%,鲜果含油率8.1%,盛产期连续四年平均每公顷产油量可达735kg。油酸含量85%,亚油酸含量6.36%。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林地,带状或块状细致大穴整地。选用合格芽苗砧嫁接苗造林,造林密度3m×2-4m,施足基肥,及时抚育管理。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湖南油茶适生区。

49、赣无11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anwu 11’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27-2008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果皮红色,平均冠幅产果量0.18kg/㎡,鲜果大小为36个/500g,鲜出籽率51.4%,干籽出仁率30.5%,干仁含油率57.8%,鲜果含油率12.4%,盛产期连续四年平均每公顷产油量可达1383kg。油酸含量78.73%,亚油酸含量11.34%。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林地,带状或块状细致大穴整地。选用合格芽苗砧嫁接苗造林,造林密度3m×2-4m,施足基肥,及时抚育管理。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湖南, 油茶适生区。

50、赣兴46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anxing 46’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28-2008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果皮黄色,平均冠幅产果量0.14kg/㎡,鲜果大小为65个/500g,鲜出籽率52.1%,干籽出仁率28.6%,干仁含油率45.1%,鲜果含油率8.1%,盛产期连续四年平均每公顷产油量可达952.5kg。油酸含量79.24%,亚油酸含量10.4%。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林地,带状或块状细致大穴整地。选用合格芽苗砧嫁接苗造林,造林密度3m×2-4m,施足基肥,及时抚育管理。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湖南油茶适生区。

51、赣永5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Ganyong 5’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审定

编号:国S-SC-CO-029-2008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果皮青色,平均冠幅产果量0.14kg/㎡,鲜果大小为55个/500g,鲜出籽率50.1%,干籽出仁率61.8%,干仁含油率48.2%,鲜果含油率7.4%,盛产期连续四年平均每公顷产油量可达996kg。油酸含量82.7%,亚油酸含量8.15%。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林地,带状或块状细致大穴整地。选用合格芽苗砧嫁接苗造林,造林密度3m×2-4m,施足基肥,及时抚育管理。

适宜种植范围

江西省油茶适生区。

52、湘林51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Xianglin 51’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认定(3年)

编号:国R-SC-CO-001-2008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自然圆头形;果皮青红色或青黄色,平均冠幅产果量0.916kg/㎡,鲜果大小为22-30个/500g,鲜出籽率50-53.4%,干籽出仁率67.81%,干仁含油率55.64%,鲜果含油率8-11.6%,盛产期平均每公顷产油可达836kg。油酸含量83.55%,亚油酸含量5.28%,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林地,带状或块状细致整地。用壮苗造林,穴内施积肥,造林密度3m×2-4m,加强幼树抚育和树体管理,加强盛产期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

湖南油茶适生区。

53、湘林64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Xianglin 64’

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认定(3年)

编号:国R-SC-CO-002-2008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自然圆头形。果青黄色,球形。平均冠幅产果量1.2kg/㎡,鲜果大小为15-28个/500g,鲜出籽率40.9-43.6%,干仁含油率32-36%,鲜果含油率7.08%,盛产期平均每公顷产油可达673.5kg。油酸含量86%,亚油酸含量5.37%,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林地,带状或块状细致整地。用壮苗造林,穴内施积肥,造林密度3m×2-4m,加强幼树抚育和树体管理,加强盛产期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

湖南油茶适生区。

54、XLJ2

树种:油茶

学名:Camellia oleifera‘XLJ 2’

类别:家系

通过类别:认定(3年)

编号:国R-SF-CO-003-2008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自然圆头形;果青红色,球形。鲜果大小为27.6个/500g,鲜出籽率44.2-48.9%,干仁含油率33-37%,鲜果含油率6.85%,盛产期平均每公顷产油可达513kg。油酸含量84.54%,亚油酸含量4.11%,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丘陵林地,带状或块状细致整地。用壮苗造林,穴内施积肥,造林密度3m×2-4m,加强幼树抚育和树体管理,加强盛产期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

湖南油茶适生区。

(注:通过认定的林木良种,认定期满后不得作为良种继续使用,应重新进行林木品种审定。)

全国油茶适宜栽培区域示意图(略)

全国油茶产业规划布局图(略)

发布部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林业局 发布日期:2009年11月04日 实施日期:2009年11月04日 (中央法规) 窗体顶端

第8篇:油茶产业发展研讨会发言稿

稿

***有限公司

***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代表**有限公司,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下发展油茶的一些经验。***作为公司在省外的首个油茶战略子公司,于今年5月在贵州玉屏成立,自成立至今,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以创新发展模式,真诚地与农民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已种植高产有机油茶林2万余亩,油茶基地18个。

为推进公司的油茶产业进程,需要立足于当前,而且要放眼看发展,打破原先的产业发展模式,让农民受益、得实惠。下面我浅谈一下公司油茶产业发展的一些想法。

一、农民荒山入股,企业投资经营。

山是林农的“命根子”。过去,企业到农村开发荒山造林,一次性买断荒山经营权,在获得眼前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复杂的社会矛盾,林农也丢失了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针对这一现象,公司采取按油茶籽收成比例分成,农户得30%,公司得70%。这种“公司+农户”的双赢模式既保障了林农的长远利益,而且让林农参与管理,当家作主,避免了纠纷,对林农、对企业都是利在千秋的好事。

为了给农民增加更多的收入,除油茶籽收成后的效益外,在开发油茶项目建设中,油茶的栽种、除草、扩穴、施肥、防虫等大量的季节性劳动,包括今后采摘茶籽等林地工作,均由当地农民投工投劳,公司来支付报酬。

二、高起点投入,高标准管护。

为打造特色产业,公司从一开始制定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时,就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的发展理念。

一是栽种的油茶苗都是经省林业部门选育的优良品种。保证油茶的“高产、高质、高效”。

二是林地全部采取“条带式”开垦,为油茶的生长及管护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三是采用先进的喷灌节水技术。打破了“人种天养”落后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既节约了用水,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四是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把发展高产油茶作为农民增收的一条主渠道来抓,努力承担油茶产业技术化的艰巨任务。提供油茶科学试验,技术实训基地,林业院校(系)社会实践,油茶良种选育与新技术推广。

三、“山下养猪、山上种油茶”的立体循环种养。

为发展无公害的绿色茶油食品,公司在3000亩以上高产油茶林地(林场)兴建一个万头规模的养猪场,充分利用养猪场的有机肥,如猪粪产生的沼液,利用喷灌设施浇灌油茶。猪场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则通过管道无偿输送给当地老百姓使用。这种立体循环种养模式,不仅

减少了企业成本,保证了油茶的绿色品质,而且也保护了环境,真正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公司通过这几年的发展,认清了油茶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通过实施项目示范带动战略,努力将油茶产业打造成为新型绿色生态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环保支撑未来,全力推进油茶产业科学发展,为带动农民致富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向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广东富然农科有限公司油茶产业发展经验交流

广东富然农科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是一家专业从事油茶产业深度开发的民营科技示范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建设油茶加工基地、种源、种苗基地、油茶生态观赏基地、油茶丰产栽培示范基地,建成并投产的有年产10000吨山茶籽压榨生产线,15000吨茶粕生产线,2000吨茶籽油精炼生产线,以科技示范来带动油茶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形成全国最具产业规模的龙头企业之一,并带动千家万户农民成为油茶产业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近年来,在国家、省、市、县领导的正确指引下,我公司

油茶产业发展形势喜人,成为了农民致富和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我公司龙头企业的促动作用,积极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衔接机制,构建起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模式,建立健全了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为基础的油茶产业体系。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促进区域油茶产业的发展,逐步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油茶育苗、种植、加工示范基地。

回顾近年来的发展历程,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发展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公司在发展油茶产业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首先是与时代发展的需求相吻合是分不开的,公司的发展实际恰逢全国上下大力发展油茶产业,而韶关市是广东省四个油茶重点发展地区之一,在政府高位推动和产业优惠政策的扶持下,油茶产业发展可谓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另一方面,公司再油茶产业发展中始终坚持科技先行,自主创新原则,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以提高油茶种植和加工水平的有效模式,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产品质量,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我公司为加快发展油茶产业,不断改善林业投资环境,加快林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全面提高油茶“三大效益”,促进了油茶产业的有序发展。为推进公司的油茶产业进程,需要立足于当前,而且要放眼看发展,打破原先的产业发展模式,让农民受益、得实惠。下面我浅谈一下公司油茶产业发展的一些想法:

一、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带动劳动力和油茶产业发展。

山是林农的“命根子”。过去,企业到农村开发荒山造林,一次性买断荒山经营权,在获得眼前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复杂的社会矛盾

,林农也丢失了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针对这一现象,公司采取按油茶籽收成比例分成,农户得30%,公司得70%。这种“公司+农户”的双赢模式既保障了林农的长远利益,而且让林农参与管理,当家作主,避免了纠纷,对林农、对企业都是利在千秋的好事。

为了给农民增加更多的收入,除油茶籽收成后的效益外,在开发油茶项目建设中,油茶的栽种、除草、扩穴、施肥、防虫等大量的季节性劳动,包括今后采摘茶籽等林地工作,均由当地农民投工投劳,公司来支付报酬。

高起点投入,高标准管护。

为打造特色产业,公司从一开始制定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时,就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的发展理念。

一是栽种的油茶苗都是经省林业部门选育的优良品种。保证油茶的“高产、高质、高效”。

二是林地全部采取“条带式”开垦,为油茶的生长及管护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三是采用先进的喷灌节水技术。打破了“人种天养”落后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既节约了用水,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四是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把发展高产油茶作为农民增收的一条主渠道来抓,努力承担油茶产业技术化的艰巨任务。提供油茶科学试验,技术实训基地,林业院校社会实践,油茶良种选育与新技术推广。

公司通过这几年的发展,认清了油茶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通过实施项目示范带动战略,努力将油茶产业打造成为新型绿色生态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环保支撑未来,全力推进油茶产业科学发展,为带动农民致富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xindetihui/57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