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述职述廉报告】

篇:农业项目调研报告

关于2016年农业项目调研报告

根据公司7月4日会议安排,在本月30日前完成农业项目申报调研工作。为此,我们在7月份先后走访调查了市发改委、扶贫办、农委、水务、林业、财政等有关部门,走访玉屏县农委、发改局、林业等部门,还有大龙开发区管委会有关部门及大龙镇政府,就当前国家对农业政策的支持情况,2016年有关项目安排情况,以及项目申报工作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农业支持鼓励政策及资金安排情况 (一)、国家对农业支持政策

1.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支持政策 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15亿元资金支持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模式攻关。选择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产业带动能力强的100 多个县整建制创建。在实施内容上,重点开展技术瓶颈攻关和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技术模式。在创建作物上,以粮食作物为主,适当兼顾部分地区优势作物。在创建内容上,一是围绕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效能提升等方面,示范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二是针对分区域分作物的资源瓶颈、技术瓶颈、效益瓶颈,组织开展试验试点和联合攻关。三是依托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

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测土配方施肥专项资金7亿元,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结合“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选择一批重点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创新实施方式,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农化服务组织,集中连片整体实施,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提质增效,着力提升科学施肥水平。 2016年,项目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显著提高,配方肥推广面积和数量实现“双增”,主要农作物施肥结构、施肥方式进一步优化。

3.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政策

2013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2014年,为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建设要求,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201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建设确保口粮安全的高标准农田。目前,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投资主要有,国土资源部国土整治、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建设和水利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等。

4.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从2005年开始,国家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2015年投入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对项目省养殖场(户)购买优质种猪(牛)精液或者种公羊、牦牛种公牛给予价格补贴。生猪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猪40元;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10元;羊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只种公羊800 元;牦牛种公牛补贴标准为每头种公牛2000元。奶牛良种补贴标准为荷斯坦牛、娟姗牛、奶水牛每头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种每头能繁母牛20元,并开展优质荷斯坦种用胚胎引进补贴试点,每枚补贴标准5000元。2016年国家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5.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

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9亿元用于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补助政策将进一步突出扶持重点,向优势产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强化集中连片建设,实施县原则上调整数量不超过上年的30%。提高补贴上限,每个专业合作社补助贮藏设施总库容不超过800吨(数量不超过5 座),每个家庭农场补助贮藏设施总库容不超过400吨(数量不超过2座)。

6.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支持政策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业部将积极推动落实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精神,主要包括积极探索有效方式,改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村基础服务设施,鼓励建设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专业村和休闲农业园;鼓励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强品牌培育,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创建活动等。

7.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

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13.9亿元农民培训经费,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全国8个整省、30个市和500个示范县(含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重点示范培育,探索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对象,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创业兴业能力。继续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新增培育对象 1万名。

8.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

国家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加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支持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扩大在农民合作社内部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范围,建立风险防范化解机制,落实地方政府监管责任。2015年,中央财政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资金20亿元,支持发展粮食、畜牧、林果业合作社。落实国务院“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意见,自2015年10月1日起,新设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取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后,无需再次进行税务登记,不再领取税务登记证。农业部在北京、湖北、湖南、重庆等省市开展合作社贷款担保保费补助试点,以财政资金撬动对合作社的金融支持。2016年,将继续落实现行的扶持政策,加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评定一批国家示范社;鼓励和引导合作社拓展服务内容,创新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产业业态,增强合作社发展活力。

9.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国家有关部委将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和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深入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民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经营、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加快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建设,支持示范村镇培育优势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进产业提档升级。

10.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政策

201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农业机械和科技成果应用、绿色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引领功能。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必须从国情出发,要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能搞大跃进,不能强制推动。土地流转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要坚持规模适度,既注重提升土地经营规模,又防止土地过度集中,兼顾公平与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引导农户自愿互换承包地块实现连片耕种。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各地要依据自然经济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因素,研究确定本地区土地规模经营的适宜标准。防止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片面追求超大规模经营的倾向。现阶段,对土地经营规模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地面积10至15倍、务农收入相当于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的,应当给予重点扶持。完善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用电、项目支持等政策,加快形成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支持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

11.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政府对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进行奖励或补助的政策,财政奖补资金主要由中央和省级以及有条件的市、县财政安排。奖补范围主要包括,农民直接受益的村内小型水利设施、村内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建设,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要、见效最快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财政奖补既可以是资金奖励,也可以是实物补助。

12.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政策

2016年继续加大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政策支持力度,着力将示范区打造成为现代农业排头兵、农业改革试验田、区域农业展示板。一是继续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投入整合力度大、创新举措实、合作组织发展好、主导产业提升和农民增收明显的示范区安排1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引导示范区深化农业和农村改革。二是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支持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每亩建设投资不低于1500元,其中中央定额补助1200元。三是探索金融资金支持示范区建设的有效办法,搞好27个示范区的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试点,引导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示范区的贷款支持力度。四是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推动各类资源、各方要素向示范区集聚。

(二)、部分项目扶持资金额度情况 财政部部分项目扶持资金额度

1.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300-800万)

2.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50万-300万)

3.农业综合开发林业专项(不低于120万)

4.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50万-200万)

5.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500万左右)

6.现代农业园区试点申报立项(1000-2000万)

7.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不低于1000万)

农业部部分项目扶持资金额度

1.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300万以内)

2.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良种繁育、优势特色种养项目200-500万)

3.大中型沼气工程中央投资项目 (100-200万)

4.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项目总投资的30%左右)

发改委部分项目扶持资金额度

1.现代农业示范项目(200万-2亿)

2.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项目(项目总投资的10%)

3.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项目总投资10%左右)

4.经贸领域中央投资项目(500万左右)

5.节能改造财政奖励备选项目(项目总投资的10%左右)

6.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30-100万)

7.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80-170万)

8.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的10%左右)

其他项目扶持资金额度

能源局: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补助资金(2500万)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60-300万)

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现代农业领域项目(不超过80万)

科技部:富民强县工程(一般300万以下)

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

扶贫办:产业化扶贫项目(500万) 二、贵州省农业项目有关情况

贵州属于贫困地区,是国家重点支持扶持的省份。每年从省级财政安排支持农业发展的资金不多,每个类别只安排资金3000万至5000万元左右。因而省级财政资金落实到市县的项目资金不多。

(一)、省级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林下经济)

从事林副产品加工、花卉苗木培育和林下种养殖等各类林业经济组织。安排标准为每年3200万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13〕30号)、《贵州省省级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黔财农〔2010〕141号)。 (二)、省级财政造林补贴

林农、林业合作组织、企业、承包经营国有林的林业职工,按照人工造林:乔木林、竹林和经济林每亩补助200元,灌木林(生态林)每亩补助120元。《贵州省财政厅、林业厅》(黔财农〔2012〕114号)、《省林业厅关于抓紧编制2015年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省级财政造林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黔林计通〔2015〕199号。

(三)、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1、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2、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3、中药材的种植。4、林木的培育和种植。5、牲畜、家禽的饲养。6、林产品的采集。7、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8、远洋捕捞)的企业,备案后免征企业所得税。

贵州财政支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过程,中央资金主要安排园区基地建设,省级财政主要安排农户、合作社等进行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

铜仁市农业项目扶持情况 (一)、扶贫办扶持项目情况

1、2014年扶贫项目及资金情况。本年中央和省财政扶贫专项项目1367个(含子项目),启动实施1366个,竣工920 个。共争取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74222万元,已拨付70894万元(具体见附表)。结余资金基本属于项目保证金和抚育管理会。

2、2015年扶贫项目及资金情况。本年中央和省财政扶贫专项项目2343个(含子项目),启动实施2308个,竣工1254 个。共争取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76044万元,已拨付71338万元(具体见附表)。结余资金基本属于项目保证金和抚育管理会。

3、2016年扶贫项目及资金情况。目前中央和省财政扶贫立项项目1200个(含子项目),启动实施427个,竣工58个。共争取中央和省财政扶贫第一批资金46474万元,已拨付33503万元(具体见附表)。

2014年和2015年的扶贫资金分配,采用项目竞争立项的资金分配方式。从2016年起,财政扶贫发展资金管理使用方式再度改革创新,资金分配和资金投向的比例分别作出了新的调整。

资金分配采取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和绩效考核4个因素按照“2251”的比例直接分配到县,取消往年部分项目须竞争立项的资金分配方式。即贫困县因素占20%,县级须以乡(镇)为单位,采取竞争立项的方式安排落实到乡(镇)和村;贫困村因素占20%,县级要按因素法计算到村,在本村范围内使用;贫困人口因素占50%;县级要围绕贫困人口,量化到村,与“贫困村”因素资金一并统筹使用;绩效考核因素占10%,由县级统筹安排使用。

资金投向按照用于扶贫产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小额扶贫“特惠贷”、扶贫培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五个方面以“33112”的比例投入。即30%用于扶贫产业(其中1/3以上重点用于探索“三变”,即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改革);30%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扶贫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10%用于小额扶贫“特惠贷”贴息; 10%用于扶贫培训(其中扶贫干部培训资金不能超过培训类资金总额的10%);20%用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二)、财政局扶持项目情况

1、2016年,安排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2700万元,扶持精品果业,沿河、印江、万山各900万元;安排2855万元扶持茶产业,石阡松桃、印江、德江、沿河、思南和江口等7个县市,最多的是石阡获得577万元,最少的思南、江口各获得280万元。

(三)、市发改委项目情况 1、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思南县6000万元,

2、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碧江区碧江区坝黄苗圃小镇农旅结合示范园区建设项目今年安排资金2000万元、松桃县努比亚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努比亚牧业两扶一带产业链项目今年安排资金3000万元、印江县食用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安排资金2000万元、松桃县贵州梵净山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精准扶贫农业产业化项目安排资金4000万元

3、水利工程项目

共安排思南县、碧江区、松桃县、印江县、石阡县、玉屏县(青山水库13500万元)、万山区、沿河县、德江县、江口县等10个县市区水库工程项目资金共计72254万元,包含大兴水利枢纽工程12100万元、玉屏和松桃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2054万元(玉屏1100万元)。

4、石阡、思南、印江、德江、沿河、松桃等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安排资金4000万元。

(四)、市林业局项目情况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9490.82万元,用于10个县市公益林营造、抚育、管理和保护及补助林农等方面。

2、天然林保护工程1616.98万元,用于10个县市育苗(种)、造林、抚育以及治理水土流失等

3、中央造林补贴706.91万元,用于4个县市育苗(种)、造林、抚育以及治理水土流失等.4、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1076万元,用于8个县市育苗(种)、造林、抚育以及治理水土流失等.5、中央财政林业补助396万元,用于5个县市育苗(种)、造林、抚育以及治理水土流失等.6、中央财政森林公安补助118.2万元,用于10个县市林业执法、林业刑事、行政案件受理、查出和督办等方面。

(五)、市农业项目情况

由于目前财政实行省直管县,市级层面有的无法统计。现只能就农委有的数据统计说明如下。

1、铜仁市农委口安排的项目情况(省直管县)。共有20个小项目安排在碧江、万山、玉屏、松桃、江口、石阡、印江、思南、德江、沿河10个县市,获得资金较多的是松桃县得到450万元,较少的万山、碧江和沿河各60万元。只要是各种农业良种补贴、种植补贴、农技推广机构补贴等。

2、中央项目资金情况。一是关于提前下达2016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预算指标(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项目的通知)350万到松桃县。二是关于提前下达2016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预算指标(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项目的通知)300万元到印江县。

四、公司申报农业项目当前存在的困难

根据大龙田镇长介绍,大龙是以工业为主,农村一块缺乏领导,存在体制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除扶贫一口外,其他农业项目很难分配到大龙;现在大龙的地征得差不多了,项目资金按照系数分配法后,大龙区域就是一个镇,分到的项目资金极其有限。退耕还林、油茶低改的项目资金安排很少,养殖只有少量补贴(猪舍每平方补贴50元),专业合作社有一点贴息。开发区有关部门对上级关于农业项目及资金的安排很茫然,没有了解上级项目的安排,没有项目资金争取规划。从上面提供铜仁市各县获得的项目资金情况看,如扶贫资金有的县过亿,大龙才区区百多万元,简直不值一提。

五、对公司农业园区项目申报建议

1、大龙农业总量过小,获得的上级资金支持也少。国家对一般的养殖和种植支持主要是针对农民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但对农业示范园区特色产业国家支持力度较大,可以争取到2000万元至4000万元。因此建议园区要从这里突破,努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由于国家支持力度较大,需要园区提供一定水准的园区整体规划、可研资料、环评和能评,同时积极打造申报项目平台,将园区积极申报为省级农业园区,将龙乡公司尽快申报为市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市级扶贫龙头企业。

2、根据大龙属于工业重镇,农业在大龙的地位较低的实际,建议申报项目以工业为主,农业为辅。 3、大龙的农林水等业务目前还归玉屏县管理,依据目前的管理体制,大龙的农业在玉屏县缺乏相应地位。只有加强和玉屏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多请示汇报,尽可能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农业项目才有出路。

4、要经常保持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密切联系,经常请示汇报,让其了解和重视我们。让他们出面做市县工作,农业项目才能照顾到大龙,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5、目前园区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以种植业和养殖业申报的项目有限。但园区正在建设时期,可以在园区建设上做文章,积极申报相关项目。计划今年争取150万元资金到账。

贵州龙乡综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调研组 2016年7月29日

第2篇:关于农业项目调研报告(推荐)

关于2016年农业项目调研报告

根据公司7月4日会议安排,在本月30日前完成农业项目申报调研工作。为此,我们在7月份先后走访调查了市发改委、扶贫办、农委、水务、林业、财政等有关部门,走访玉屏县农委、发改局、林业等部门,还有大龙开发区管委会有关部门及大龙镇政府,就当前国家对农业政策的支持情况,2016年有关项目安排情况,以及项目申报工作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农业支持鼓励政策及资金安排情况

(一)、国家对农业支持政策

1.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支持政策 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15亿元资金支持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模式攻关。选择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产业带动能力强的100 多个县整建制创建。在实施内容上,重点开展技术瓶颈攻关和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技术模式。在创建作物上,以粮食作物为主,适当兼顾部分地区优势作物。在创建内容上,一是围绕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效能提升等方面,示范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二是针对分区域分作物的资源瓶颈、技术瓶颈、效益瓶颈,组织开展试验试点和联合攻关。三是依托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

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测土配方施肥专项资金7亿元,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结合“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选择一批重点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创新实施方式,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农化服务组织,集中连片整体实施,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提质增效,着力提升科学施肥水平。 2016年,项目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显著提高,配方肥推广面积和数量实现“双增”,主要农作物施肥结构、施肥方式进一步优化。

3.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政策

2013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2014年,为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建设要求,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201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建设确保口粮安全的高标准农田。目前,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投资主要有,国土资源部国土整治、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建设和水利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等。

4.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从2005年开始,国家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2015年投入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对项目省养殖场(户)购买优质种猪(牛)精液或者种公羊、牦牛种公牛给予价格补贴。生猪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猪40元;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10元;羊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只种公羊800 元;牦牛种公牛补贴标准为每头种公牛2000元。奶牛良种补贴标准为荷斯坦牛、娟姗牛、奶水牛每头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种每头能繁母牛20元,并开展优质荷斯坦种用胚胎引进补贴试点,每枚补贴标准5000元。2016年国家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5.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

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9亿元用于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补助政策将进一步突出扶持重点,向优势产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强化集中连片建设,实施县原则上调整数量不超过上年的30%。提高补贴上限,每个专业合作社补助贮藏设施总库容不超过800吨(数量不超过5 座),每个家庭农场补助贮藏设施总库容不超过400吨(数量不超过2座)。

6.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支持政策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业部将积极推动落实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精神,主要包括积极探索有效方式,改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村基础服务设施,鼓励建设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专业村和休闲农业园;鼓励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强品牌培育,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创建活动等。

7.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

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13.9亿元农民培训经费,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全国8个整省、30个市和500个示范县(含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重点示范培育,探索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对象,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创业兴业能力。继续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新增培育对象 1万名。

8.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

国家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加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支持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扩大在农民合作社内部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范围,建立风险防范化解机制,落实地方政府监管责任。2015年,中央财政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资金20亿元,支持发展粮食、畜牧、林果业合作社。落实国务院“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意见,自2015年10月1日起,新设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取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后,无需再次进行税务登记,不再领取税务登记证。农业部在北京、湖北、湖南、重庆等省市开展合作社贷款担保保费补助试点,以财政资金撬动对合作社的金融支持。2016年,将继续落实现行的扶持政策,加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评定一批国家示范社;鼓励和引导合作社拓展服务内容,创新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产业业态,增强合作社发展活力。

9.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国家有关部委将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和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深入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民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经营、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加快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建设,支持示范村镇培育优势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进产业提档升级。

10.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政策

201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农业机械和科技成果应用、绿色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引领功能。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必须从国情出发,要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能搞大跃进,不能强制推动。土地流转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要坚持规模适度,既注重提升土地经营规模,又防止土地过度集中,兼顾公平与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引导农户自愿互换承包地块实现连片耕种。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各地要依据自然经济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因素,研究确定本地区土地规模经营的适宜标准。防止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片面追求超大规模经营的倾向。现阶段,对土地经营规模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地面积10至15倍、务农收入相当于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的,应当给予重点扶持。完善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用电、项目支持等政策,加快形成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支持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

11.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政府对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进行奖励或补助的政策,财政奖补资金主要由中央和省级以及有条件的市、县财政安排。奖补范围主要包括,农民直接受益的村内小型水利设施、村内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建设,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要、见效最快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财政奖补既可以是资金奖励,也可以是实物补助。

12.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政策

2016年继续加大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政策支持力度,着力将示范区打造成为现代农业排头兵、农业改革试验田、区域农业展示板。一是继续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投入整合力度大、创新举措实、合作组织发展好、主导产业提升和农民增收明显的示范区安排1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引导示范区深化农业和农村改革。二是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支持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每亩建设投资不低于1500元,其中中央定额补助1200元。三是探索金融资金支持示范区建设的有效办法,搞好27个示范区的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试点,引导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示范区的贷款支持力度。四是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推动各类资源、各方要素向示范区集聚。

(二)、部分项目扶持资金额度情况 财政部部分项目扶持资金额度

1.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300-800万)

2.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50万-300万)

3.农业综合开发林业专项(不低于120万)

4.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50万-200万)

5.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500万左右)

6.现代农业园区试点申报立项(1000-2000万)

7.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不低于1000万)

农业部部分项目扶持资金额度

1.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300万以内)

2.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良种繁育、优势特色种养项目200-500万)

3.大中型沼气工程中央投资项目 (100-200万)

4.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项目总投资的30%左右)

发改委部分项目扶持资金额度

1.现代农业示范项目(200万-2亿)

2.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项目(项目总投资的10%)

3.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项目总投资10%左右)

4.经贸领域中央投资项目(500万左右)

5.节能改造财政奖励备选项目(项目总投资的10%左右)

6.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30-100万)

7.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80-170万)

8.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的10%左右)

其他项目扶持资金额度

能源局: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补助资金(2500万)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60-300万)

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现代农业领域项目(不超过80万)

科技部:富民强县工程(一般300万以下)

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

扶贫办:产业化扶贫项目(500万)

二、贵州省农业项目有关情况

贵州属于贫困地区,是国家重点支持扶持的省份。每年从省级财政安排支持农业发展的资金不多,每个类别只安排资金3000万至5000万元左右。因而省级财政资金落实到市县的项目资金不多。

(一)、省级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林下经济)

从事林副产品加工、花卉苗木培育和林下种养殖等各类林业经济组织。安排标准为每年3200万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13〕30号)、《贵州省省级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黔财农〔2010〕141号)。

(二)、省级财政造林补贴

林农、林业合作组织、企业、承包经营国有林的林业职工,按照人工造林:乔木林、竹林和经济林每亩补助200元,灌木林(生态林)每亩补助120元。《贵州省财政厅、林业厅》(黔财农〔2012〕114号)、《省林业厅关于抓紧编制2015年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省级财政造林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黔林计通〔2015〕199号。

(三)、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

1、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

2、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

3、中药材的种植。

4、林木的培育和种植。

5、牲畜、家禽的饲养。

6、林产品的采集。

7、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

8、远洋捕捞)的企业,备案后免征企业所得税。

贵州财政支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过程,中央资金主要安排园区基地建设,省级财政主要安排农户、合作社等进行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

三、铜仁市农业项目扶持情况

(一)、扶贫办扶持项目情况

1、2014年扶贫项目及资金情况。本年中央和省财政扶贫专项项目1367个(含子项目),启动实施1366个,竣工920 个。共争取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74222万元,已拨付70894万元(具体见附表)。结余资金基本属于项目保证金和抚育管理会。

2、2015年扶贫项目及资金情况。本年中央和省财政扶贫专项项目2343个(含子项目),启动实施2308个,竣工1254 个。共争取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76044万元,已拨付71338万元(具体见附表)。结余资金基本属于项目保证金和抚育管理会。

3、2016年扶贫项目及资金情况。目前中央和省财政扶贫立项项目1200个(含子项目),启动实施427个,竣工58个。共争取中央和省财政扶贫第一批资金46474万元,已拨付33503万元(具体见附表)。

2014年和2015年的扶贫资金分配,采用项目竞争立项的资金分配方式。从2016年起,财政扶贫发展资金管理使用方式再度改革创新,资金分配和资金投向的比例分别作出了新的调整。

资金分配采取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和绩效考核4个因素按照“2251”的比例直接分配到县,取消往年部分项目须竞争立项的资金分配方式。即贫困县因素占20%,县级须以乡(镇)为单位,采取竞争立项的方式安排落实到乡(镇)和村;贫困村因素占20%,县级要按因素法计算到村,在本村范围内使用;贫困人口因素占50%;县级要围绕贫困人口,量化到村,与“贫困村”因素资金一并统筹使用;绩效考核因素占10%,由县级统筹安排使用。

资金投向按照用于扶贫产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小额扶贫“特惠贷”、扶贫培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五个方面以“33112”的比例投入。即30%用于扶贫产业(其中1/3以上重点用于探索“三变”,即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改革);30%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扶贫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10%用于小额扶贫“特惠贷”贴息; 10%用于扶贫培训(其中扶贫干部培训资金不能超过培训类资金总额的10%);20%用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二)、财政局扶持项目情况

1、2016年,安排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2700万元,扶持精品果业,沿河、印江、万山各900万元;安排2855万元扶持茶产业,石阡松桃、印江、德江、沿河、思南和江口等7个县市,最多的是石阡获得577万元,最少的思南、江口各获得280万元。

(三)、市发改委项目情况

1、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思南县6000万元,

2、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碧江区碧江区坝黄苗圃小镇农旅结合示范园区建设项目今年安排资金2000万元、松桃县努比亚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努比亚牧业两扶一带产业链项目今年安排资金3000万元、印江县食用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安排资金2000万元、松桃县贵州梵净山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精准扶贫农业产业化项目安排资金4000万元

3、水利工程项目

共安排思南县、碧江区、松桃县、印江县、石阡县、玉屏县(青山水库13500万元)、万山区、沿河县、德江县、江口县等10个县市区水库工程项目资金共计72254万元,包含大兴水利枢纽工程12100万元、玉屏和松桃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2054万元(玉屏1100万元)。

4、石阡、思南、印江、德江、沿河、松桃等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安排资金4000万元。

(四)、市林业局项目情况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9490.82万元,用于10个县市公益林营造、抚育、管理和保护及补助林农等方面。

2、天然林保护工程1616.98万元,用于10个县市育苗(种)、造林、抚育以及治理水土流失等

3、中央造林补贴706.91万元,用于4个县市育苗(种)、造林、抚育以及治理水土流失等.

4、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1076万元,用于8个县市育苗(种)、造林、抚育以及治理水土流失等.

5、中央财政林业补助396万元,用于5个县市育苗(种)、造林、抚育以及治理水土流失等.

6、中央财政森林公安补助118.2万元,用于10个县市林业执法、林业刑事、行政案件受理、查出和督办等方面。

(五)、市农业项目情况

由于目前财政实行省直管县,市级层面有的无法统计。现只能就农委有的数据统计说明如下。

1、铜仁市农委口安排的项目情况(省直管县)。共有20个小项目安排在碧江、万山、玉屏、松桃、江口、石阡、印江、思南、德江、沿河10个县市,获得资金较多的是松桃县得到450万元,较少的万山、碧江和沿河各60万元。只要是各种农业良种补贴、种植补贴、农技推广机构补贴等。

2、中央项目资金情况。一是关于提前下达2016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预算指标(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项目的通知)350万到松桃县。二是关于提前下达2016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预算指标(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项目的通知)300万元到印江县。

四、公司申报农业项目当前存在的困难

根据大龙田镇长介绍,大龙是以工业为主,农村一块缺乏领导,存在体制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除扶贫一口外,其他农业项目很难分配到大龙;现在大龙的地征得差不多了,项目资金按照系数分配法后,大龙区域就是一个镇,分到的项目资金极其有限。退耕还林、油茶低改的项目资金安排很少,养殖只有少量补贴(猪舍每平方补贴50元),专业合作社有一点贴息。开发区有关部门对上级关于农业项目及资金的安排很茫然,没有了解上级项目的安排,没有项目资金争取规划。从上面提供铜仁市各县获得的项目资金情况看,如扶贫资金有的县过亿,大龙才区区百多万元,简直不值一提。

五、对公司农业园区项目申报建议

1、大龙农业总量过小,获得的上级资金支持也少。国家对一般的养殖和种植支持主要是针对农民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但对农业示范园区特色产业国家支持力度较大,可以争取到2000万元至4000万元。因此建议园区要从这里突破,努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由于国家支持力度较大,需要园区提供一定水准的园区整体规划、可研资料、环评和能评,同时积极打造申报项目平台,将园区积极申报为省级农业园区,将龙乡公司尽快申报为市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市级扶贫龙头企业。

2、根据大龙属于工业重镇,农业在大龙的地位较低的实际,建议申报项目以工业为主,农业为辅。

3、大龙的农林水等业务目前还归玉屏县管理,依据目前的管理体制,大龙的农业在玉屏县缺乏相应地位。只有加强和玉屏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多请示汇报,尽可能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农业项目才有出路。

4、要经常保持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密切联系,经常请示汇报,让其了解和重视我们。让他们出面做市县工作,农业项目才能照顾到大龙,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5、目前园区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以种植业和养殖业申报的项目有限。但园区正在建设时期,可以在园区建设上做文章,积极申报相关项目。计划今年争取150万元资金到账。

贵州龙乡综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调研组 2016年7月29日

第3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调研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其他项目有机整合有利于项目资金优势互补,有利于减少多头申报、重复建设和解决多头管理、分散使用的问题,有利于实现“一步规划、分步实施、集中连片、持续开发、扩大规模”的目标,有利于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区域范围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奠定坚实的农业农村基础。但在实践整合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主要问题

(一)资金申报阶段

其他项目资金大多需要对上争取,地方为了争取上级项目专项资金,需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资金性质,对每个项目都要编撰实施方案等申报材料。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其他项目申报时间又不一致,这就在申报时可能存在不知道其他项目资金有多少,能够做些什么。这就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无法与其他项目资金形成很好的优势互补作用,致使项目实施中可能就存在项目调整或变更。

(二)规划设计阶段

由于整合的资金性质不同,在规划设计阶段可能存在使用的标准就不同。如:公路建设,交通资金的规划设计使用的是交通部门的标准,其他资金的规划设计使用的可能就是农机部门机耕道的标准。在概算方面,各项目主管部门使用的概算标准可能不一样。另外,有的项目需要农户投工投劳,属财政补助项目;有的项目又是财政全额预算。这就会造成在今后工程整合发包时,一样的工程不同的单价,不同的要求。

(三)组织实施阶段

1、整合项目实施监督管理要求不一样。有的项目需要聘请监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有的项目是要求村组、群众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管理。由于监理单位与监督小组的专业、素质不同,在项目监督管理中无法一致。

2、整合项目建设方式可能不一样。有的项目由工程队施工,有的项目由农户自建或村委会委托建设,这就需要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乡镇增加更多的现场技术人员和指导人员。这样整合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困难加大。

3、整合项目实施对农户的要求不一样。如:国土整理项目不用农户自筹,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必须农户自筹,项目区农户存在攀比心理,给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4、整合项目实施招投标规定不一样。有的项目要求农户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实施“民办公助”,有的项目要求严格按招投标管理规定进行全包建设,这些都会给项目实施和管理带来较大难度。

(四)验收报账阶段

1、整合项目验收确认有一定难度。有的在整合项目实施时,并没有明确哪种资金实施哪一部分,可能是把两种或多种资金合起来做一个工程,但项目验收又是各个项目验收各个项目。验收时就会无法确认各种资金完成的具体工程量。

2、整合项目报账难度大。由于是整合资金实施,可能存在一个工程的建设由两种或多种资金构成,如何实施报账,在哪种资金中报账多少,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比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其他项目资金整合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建工程需要进行竣工审计,但绝大部分其他项目资金不需要竣工审计,只是通过财政投资竣工结算评审就可以与施工单位进行结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建工程竣工审计需要县级农发机构承担一定的审计费用,并作为工程成本间接费用列支报账;而对于整合项目在进行聘请中介机构或审计局进行工程竣工审计时,不可能只审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而不审计其他项目资金投入部分(实际上有的项目也无法分开),这样就会多产生审计费用。

二、对策建议

要真正改变财政资金使用分散、效益低下的状况,就必须加大农业综合开发与其他项目资金整合的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形成规模出效益,实现“开发一片、见效一片”的目标。

(一)高度重视,形成整合机制

1、提高到项目整合的认识。深入推进项目资金整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加强财政管理、推进财政改革的重大措施,是做好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县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深入推进项目资金整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全面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克服对财政资金整合的认识还不到位、一些部门和单位对项目资金整合仍有畏难情绪等困难和问题,积极创新,深入推进项目资金整合工作,形成机制,以保长效。

2、建立健全整合机制。在整合机制上要做到:一是成立整合机构,落实责任和人员。县级政府应当成立财政资金整合办事机构,负责对全县项目整合工作进行统一协调和组织实施。同时,要明确县级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按统一要求进行项目整合,确保整合项目实施具有可操作性。二是要明确整合范围。要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整合项目资金的要求,积极探索农业综合开发与土地整理、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等其它项目资金相互配合、统筹安排的投入机制。三是坚持整合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的原则,围绕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将各类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充分发挥各类项目资金互相支持、相互配合的聚合效应,提高项目建设标准和资金使用效益,避免重复投资,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科学规划是整合项目资金、实行规模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一个统一的中长期规划,就很难对财政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就仍然会“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整合资金、规模开发就会是一句空话。因此,县级政府应当对某个区域或哪些乡镇发展什么主导产业,建设哪些基础设施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 在农业综合开发的统一规划中要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科学合理布局”的原则。一是注重项目区选择的科学性。在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整合项目集约建设的原则,根据基础条件好、开发潜力大的标准,选定农业综合开发与其他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的项目区。二是注重项目建设内容的完整性。整合项目区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编制,要按照“围绕产业搞开发、搞好开发促产业、做大产业促增收”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综合生产效益两大目标,做到既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又有高效农业发展社会公共服务项目。三是注重项目工程的互补性。针对国土、交通与农发办之间项目建设内容交叉、标准不一的实际,对同类工程采取规划时地点结合、建设时工程互补的办法进行处理,确保工程标准一致、质量可靠。四是注重项目建设时间的连续性。为真正发挥规模开发效益,规划时始终坚持大手笔、高起点的原则,实行“滚动开发”、分步实施,而不是“遍地开发”,既有总体规划,又有年度实施计划,确保项目区建设时间的连续性。

(三)有序管理,统一实施

1、整合项目要做到有序管理。对农业综合开发与其他项目资金整合实施的项目,要落实牵头部门,避免多头管理,最终造成无人管理的问题;要形成整合项目实施方案,对整合的各个项目的实施地点、实施内容、资金投入、资金报账等进一步明确,对项目实施的管理责任进行明确,做到整合项目只有一个牵头部门,根据实施的内容明确责任人和技术指导人员,确保项目实施有人管理、有序管理。

2、强化项目实施管理。实行“四个统一”。一是统一质量标准。根据有关行业标准,结合总体规划,统一规范路、渠等基础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标准,使工程质量管理有章可循。二是统一管理程序。要对每个项目制订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要对整合项目实行“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杜绝一个项目多人领导、多人管理。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质量监理制,对凡不执行上述规章制度的,或未按规划设计施工且工程质量不合要求的一律实行“四不”,即不收方、不验收、不报账、不划款。同时,采取现场查看、临时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矛盾协调。三是统一竣工验收。明确了复验内容,规定复验程序。县级复查验收时,要请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发改以及有关职能部门人员为成员组成的县级验收工作小组,对项目工程严格统一验收,凡经复核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予办理资金结算手续。四是统一建后管护。工程竣工验收后,统一移交所在乡镇、村管理和维护,要求项目所在乡镇成立工程管护领导小组、村成立管护委员会,制订管护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筹措管护资金,进行经常性管护,并鼓励发展农民用水协会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项目工程发挥长久效益。

(四)强化资金管理,规范资金报账

目前,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资金实行了县级财政报账制,其他大部分项目资金实行乡镇财政报账。要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运行操作,加强了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管,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1、规范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的管理办法,对报账核算的范围、程序、手续等方面进行统一和规范;明确项目资金管理实行专人专账核算管理制度,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严禁违规列支财政资金。同时,在形成的整合项目实施方案中,要明确各个项目报账金额的比例。如:一项目整合了两类资金进行实施,在整合实施方案中就要明确:整合项目要分类报账。要根据中标金额乘以各类资金预算时所占的比例,为各类资金报账时的金额。从而使报账时有依可循,避免项目资金之间相互挤占。

2、规范报账程序。对项目资金,原则上由财政部门按规定程序直接将资金结算给施工单位或供应商。对报账手续不规范、支出内容不合规、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意见不明确的报账项目,财政不予报账。对农民的补助支出按涉农补贴“一折通”要求直接发放到户。特别是工程竣工后,要由施工单位提出验收申请,项目实施乡镇进行初步验收,再申请县级部门进行复查验收。县级验收要由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发改以及有关职能部门人员为成员组成县级验收工作小组,并邀请监理单位参与竣工验收,填制工程验收单,施工单位报帐时必须做到五有:有申请表、有验收单、有正式施工发票、有工程预算、工程决算、施工合同,做到程序规范,资料齐全,手续到位,报帐及时。

第4篇: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调研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调研报告

我县实施的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总投资XX万元,其中中央投资XX万元,省级配套XX万元,地县级配套XX万元。项目建设总规模XX亩,全部为XXXX。

一、部门项目管理办法执行情况

为了充分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加快我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程,切实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发挥项目的最大效益,临泽县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自批复实施并开工建设以来,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林业项目实施细则》及规划设计组织施工建设,实行领导挂项目,层层抓落实的制度,现已按计划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二、部门项目的定位和作用

XX地处…………………………………………………………………………………………………………………………………

三、部门项目、地方项目的有机衔接和协调发展 项目实施以来,我局积极加强与农发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部门在的行业技术优势,及早做好项目规划设计及土地、用水等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协调争取地方配套资金和项目建设单位自筹物资及资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全程实现了与农

发部门联合申报、联合监督检查、联合验收,建立了互相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协作机制。

四、部门与农发机构的分工和协作

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示范项目管理中,部门主要负责项目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农发部门主要负责资金管理、考评验收。林业部门与农发部门全程参与项目建设,配合协作较好。一是项目申报由部门和农发部门联合选定,联合行文上报;二是上报后由上级主管部门和农发部门联合组织评审;三是在项目建设及完工后,由部门和农发部门联合组织验收,上级部门联合督查、检查、审计。

五、建议

一是增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数量、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生态建设项目中的比例;二是加强协调,提升统一作战能力,使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使农发办项目和其它生态项目形成合力,形成投资不变、渠道不乱,捆绑使用、相互弥补,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资金投入格局,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5篇:农业调研报告

农业调研报告

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特色经济,我镇逐年加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力度,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存在问题也很突出。

一、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现状

大河沿子镇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镇。辖区总面积1642.4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3万亩,总人口4.5万人,由汉、维、蒙、哈、回等16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42%。下辖24个农牧业村队、3个建制镇社区、2个开发公司。今年全镇总播面积27.54万亩(其中枸杞3.37万亩),播种棉花约22.8万亩,甜菜0.2万亩,蓖麻0.21万亩,玉米0.4万亩,小麦0.5657万亩,西瓜0.035万亩,高标准温室大棚289座。

(二)基本特点

1、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农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镇农业工作的重心。近两年来,我镇种植结构调整坚持以“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产业,增加特色品种”为原则,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实现了棉花为主、果蔬为辅的格局,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和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

引进名、特、优蔬菜瓜果品种,并有计划地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搞好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聘请专家,技术能手进行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印发各类技术资料,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信息网络收集、整理农业信息,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并通过网络向外推介我镇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知名度。

(三)存在问题

一是对农业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群众认为经济发展全靠工业,我镇农业工作的潜力不大,农业工作已经不重要了。二是种植结构比较单一。棉花占总播面积的 80%以上,结构不合理,缺乏有特色的优势产品。三是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缓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

二、农业发展规划

(一)工作思路:

立足本镇特色,按照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压缩和淘汰低产棉田,发展蔬菜、花卉、水果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优势特色产业,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增加农民收入。

(二)工作重点:

1 、全面提高种植业水平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使种植业的发展切实转变到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压缩棉花面积,增加优质蔬菜、花卉、果木种植面

积,将传统的以棉花种植为主的种植模式逐步调整为棉花、果蔬和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加大特色果蔬产业发展力度,扩大名优新特果蔬品种的引进,走品牌化、产业化的道路。

2 、培育开发特色农业园

在果蔬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建立特色农业园区,建设集自由采摘、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园区,带动周边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进一步加大土地整合工作力度

继续加大对广大村民的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典型引导、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等方式,使全体村民都能够自觉自愿的开展土地整合工作,逐步推进农村土地整合工作,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三)办法和对策

1 、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特色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而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搞好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市场、特色园区带动等龙头建设。因此,我镇要加大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途的园区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加龙头牵动能力。

2 、增加特色农业科技含量,加快科技兴农步伐

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健全完善农技推广网络,加快优质新品种的引进,节本增效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增强竞争力,实现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

地开展技术培训,把特色农业生产真正纳入依靠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科技兴农工作的新突破。

3 、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引导和服务水平

围绕转变职能这个中心,在信息、科技、维权服务上下功夫,并切实加强对特色农业工作的指导,积极做好规划制订、政策宣传、信息服务、典型示范、科技推广服务等方面。加强调研,及时总结、推广各区县创造性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抓好典型,搞好示范,以点带面,积极稳妥地推进特色农业发展。

第6篇:农业调研报告

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特色经济,近期,我办就全区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规划进行了专题调研。我区特色农业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存在问题也很突出。针对这一现状,我办在充分研究探讨基础上,大胆谋化,多措并举,努力推动全区特色农业向纵深发展。

一、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现状

2007 年全区共有耕地 4.7 万亩,总播面 8.92 万亩,其中粮田 8.2 万亩,菜田 0.71 万亩,其他济作物 0.1 万亩。设施播面 0.25 万亩,主要集中在方村镇方村和西京北两村。 2007 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 689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794 元。

全区确立了优质专用粮、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一是无公害蔬菜产业。主要分布在方村镇方村、西京北两村。其中集体规模生产面积 0.25 万亩,建有温室 580 栋,涉及农户 23 户。主要生产品种有黄瓜、西红柿、等普通蔬菜品种和名、特、优、新品种。二是粮饲兼用粮产业。经过近几年来的种植结构调整,粮饲兼用玉米所占比重不断增大。全区特色粮饲兼用生产面积达 2.1 万亩。主要分布在宋营、方村两镇,生产品种邯郑单 958 、蠡玉 14 、农大 108 等。

(二)基本特点

1 、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农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区农业工作的重心。近两年来,在频繁征占耕地的情况下,我区种植结构调整坚持以“压缩普通粮食作物 ,稳步发展优质专用粮 、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产业,增加特色品种”为原则,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实现了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引进名、特、优蔬菜、花卉苗木品种,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档次。

2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

引进名、特、优蔬菜花木品种,并有计划地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搞好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聘请专家,技术能手进行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印发各类技术资料,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信息网络收集、整理农业信息,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并通过网络向外推介我区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知名度。

...WWW.DIYIFANwen.com第 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三)存在问题

一是对农业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群众认为我区已成为主城区了,农业工作已经不重要了,在领导力量、资金、技术等方面对农业工作的支持有所松懈。二是传统农业比重大。粮田占总耕地面积的 85% ,结构不合理,缺乏有特色拳头产品。四是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缓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

二、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一)工作思路:

立足本区特色,按照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压缩和淘汰低效粮食作物,发展蔬菜、花卉苗木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优势特色产业,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增加农民收入。

(二)工作重点:

1 、全面改造提高种植业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使种植业的发展切实转变到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压缩粮食面积,增加优质蔬菜、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将传统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二元结构逐步调整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元结构。

加大蔬菜产业发展力度。扩大保护地生产面积,扩大名优新特蔬菜品种的引进。减少大路货品种的种植面积。

2 、培育开发特色农业园

在方村建立特色农业园区,将自由采摘、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园区,带动周边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办法和对策

1 、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特色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而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搞好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市场、科技园区带动等龙头建设。因此,我区要加大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途的龙头扶持力度,不断增加龙头牵动能力。

2 、增加特色农业科技含量,加快科技兴农步伐

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健全完善农技推广网络,加快优质新品种,节本增效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增强竞争力,实现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技术培训,把特色农业生产真正纳入依靠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科技兴农工作的新突破。

3 、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引导和服务水平

围绕转变职能这个中心,在信息、科技、维权服务上下功夫,并切实加强对特色农业工作的指导,积极做好规划制订、政策宣传、信息服务、典型示范、科技推广服务等方面。加强调研,及时总结、推广各区县创造性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抓好典型,搞好示范,以点带面,积极稳妥地推进特色农业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shuzhibaogao/34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