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述职述廉报告】

篇:镇区环境面貌治理调研报告

调 研 报 告

调研时间:调研人:

2015年8月

集镇建设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调查时间:2015年3月5日——2015年8月7日

2、调查地点:

3、调查方法:查阅资料,走访调查

4、调查人:

城镇建设和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建设和管理问题,而是一个城镇文明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城镇生产力发展水平、市民素质、政府行政作为的一个外在标志,同时,又是统筹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它的意义已经超过了本身的工作范畴,集镇建设和管理亦是如此。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改善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然而由于镇财力有限,对集镇建设和管理的投入严重不足,加之集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致使集镇严重存在脏乱差的问题。近年来****人民政府将集镇建设与管理,作为政府中心工作之一,紧紧抓住国家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把加强城镇建设管理水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戈壁明珠小镇,作为****党委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和目标。

一、镇情及现状

**于年**建镇。经过历年来的陆续建设,现基本形成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商业网点较为配套的工业城镇。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特别是近年来,发展抓项目成为

第一要务,政府有限的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致使镇区建设项目少,资金投入不足,街道面貌破旧落后,经济快速发展与城镇建设严重滞后的矛盾已十分突出,镇区建设与管理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亟需破解。

二、***城镇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城镇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只把***看作是工业企业集中、物资集散、流动入口聚集的工业镇,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建设管理都偏向于工业园区,忽视了外部发展环境与人居环境的改善。对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经营城镇”的理念淡薄,小城镇建设思路不开阔,对小城镇的长远发展缺乏深层次思考。在如何处理好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等方面的内在关系研究不深,存在重经济发展、轻城镇建设的问题。因而未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发展思路,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二)、镇区市政建设项目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区的道路、供排水、市场、绿化、亮化等设施主要建于**年以前,此后由于镇级财力不足,有限的资金只能用于正常的维护管理,市政建设投入少,争取项目难度大,市政建设一直维持现状,城镇面貌变化不大。

(三)、土地闲臵多,利用率不高,浪费大。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城镇建成区约330公顷,其中行政办公、商业、居住用地仅占很小一部分,其余三分之二以上为货运仓储用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设立的省内外的转运站、办事处、货运公司等占用了

大量的土地。如**综合公司、原营运公司等,用地在均在2万平方米以上。随着**通车,原有的公司、转运站等相继撤离,由于单位隶属关系、土地产权关系复杂,难以收回再次开发建设。

(四)、基础设施条件差,城镇面貌陈旧落后。一是路网布局不合理,破损严重,通行能力差。南大街成为进出镇区的唯一通道,主街道横向巷道少,各种车辆混杂通行,造成街道交通拥挤混乱;开通的西外环路至今仍然是沙石路面,路况差,粉尘污染严重,规划建设的东外环路缺乏资金整修,仍然是沙石便道,车辆难以通行,无法分流主街道通行车辆;镇区西环路、西大街道路大面积破损,**巷等4条巷道多年来没有整修。二是现有市场容量小,设施陈旧,中心区没有停车场、休闲广场、绿地等公益设施;三是人行道铺装材料规格杂乱,大面积破损,埋设于地面的电力、通讯线路电杆影响市容,路灯简陋陈旧,污水沉淀池、垃圾场、垃圾容器不配套;四是临街建筑参差不齐,面貌陈旧。

(五)、市政管理力量薄弱,执法力度不够。自原城建、环保站撤并县上后,镇市容卫生监察队成为城镇管理的唯一机构。由于受人员、设施、以及执法资格的影响,城镇建设管理中发生的违法用地、私占乱建、污染环境、破坏市政设施等违法违规现象难以得到有效制止。由于经费不足,缺少绿化、洒水、污水、垃圾收集等车辆,卫生队保洁人员少,待遇低,工具简陋。

二、造成****区面貌破旧落后的历史原因

1、从***的发展历史来看:****年建镇,1985年编制完成第一版城镇总体规划,同年设立***城建管理站,1988年设土地管理站。在建镇的25年时间内,没有规划的指导,没有专业部门的

监管,城镇发展处于失控和无序状态,造成今天土地利用不合理,空间布局混乱的弊端。

2、从***城镇的性质、功能来看:从建镇到九十年代末期的40年时间内,客用和货物集散是主要的功能,在这一期间,城镇发展以此为主,外省、外县市、各现乡镇建立了大量的运输站、转运站、办事处,大量的土地、资金用于修建仓储、货运设施,随着***客货集散功能的弱化,这些单位相继衰败,造成了镇容镇貌的破旧落后。

3、从***的单位、人口构成来看,从建镇初期一直到目前,外县市单位、人口多、构成复杂的现状从未改变,而且比例日趋增加。单位之间无隶属关系,影响了党委、政府功能的发挥;过多的外来人口,没有把自己当作本地人,而是过客,缺乏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难以形成文明、诚信、守法的理念,给城镇管理造成很大的难度。

4、从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来看:90年代以前县乡财政以保吃饭、保工资为主,缺乏财力投入;91年建立镇财政,直到2001年,超收分成的财税体制,使镇级财政比较宽裕,城镇建设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此后实行乡财县管后,镇级财政没有富裕资金投入,影响了城镇发展。

加强市政管理,改变镇区落后面貌的对策措施

****作为***省的“西大门”,南经旅游名城**通往**、**,西连**,具有独特的交通与区位优势,是展示***省对外形象的窗口。改善镇区破旧面貌,重塑***形象,既是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需要,也是镇区人民的迫切愿

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如果不尽快改善镇区落后面貌,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就会缺乏动力,难以持久。要改变现状,给镇区群众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不仅需要党委、政府精心谋划安排,更需要各部门的配合支持和全体干部的苦干、实干,具体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严格城镇规划管理。城镇建设“建”是重要前提,“管”是关键环节。镇区20**~20**年总体规划已经完成,这是指导今后城镇建设的法定文件。因此,要配套出台执行和落实规划的法规文件,凡是镇区土地划拨、权属变更、新建、改建项目,都要经政府审查、签注规划意见,土管部门要坚持做到这一点;针对***土地浪费大,许多单位多年来不投入、不建设的突出问题,税务、土管部门在土地收费上,要应收尽收,而且要就高不就低,不得白占白用。通过高额占用代价的压力,把镇区的闲臵土地收回来,让有能力的单位、个人去建设;工商部门在颁发营业执照的时候,要严格审查经营场地和条件,中心区不能搞电焊、修理,主街道不能回收废旧物资,没有排水设施的门店,不允许经营餐饮、洗浴、美容美发的行业。各职能部门都要履行好监管责任。

(二)、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改变城镇面貌,需要大项目带动和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镇级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家民生政策、重点工程、西部开发、***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的时机,想方设法争取省、市县资金投入。比如今年春节前后,镇上主要领导多次到省上、市上跑项目,争取资金800万元,把**列入省级投资项目,如果靠财政投入将难以实现。

(三)、合理规划建设项目。坚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急

后缓的原则,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每年争取实施2~3个基础设施项目,立足长远,高标准规划设计,制定方案。通过3到5年的建设,使镇区面貌有一个较大的变化。

(四)、培育房地产开发市场,拓宽融资渠道。要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加大力度清理整顿土地市场,将盘活闲臵用地、拆迁改造和规划新建相结合,预留充足的城镇公益设施建设用地,配套制定扶持政策,提供优惠条件,吸引民间资金,鼓励单位、企业、居民、外地客商参与城镇土地开发建设,激活房地产开发市场,为城镇改造注入活力。

(五)、严格工程质量监督。对实施的市政项目,要靠实领导责任,确定专人负责,必要时聘请质检部门监管,严格把好工程的施工队伍选择、材料、施工规范标准、质量要求等环节,确保项目质量高、钱花的值,群众满意。

(六)、加强市政管理力度。一要明确城镇管理的执法主体。由于原来的城建、环保站撤并到县上,作为一个建制镇,没有相应的站所履行监管责任。所以建议或者在镇上设立城建管理站,或者将这一职能合并到市容环境卫生监察队,履行监管职责。二要配强执法力量,强化管理责任,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采取行政、经济手段严管重罚,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三要采取日检查、周评比,月通报”的办法, 将沿街各单位、门店“卫生三包”责任落实检查情况记录备案,制作卫生评比栏公布上墙,印制评比结果单散发到户,利用临街电子屏滚动通报曝光,接受群众来监督,培育居民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的意识。

第2篇:农村面貌提升行动

关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走访调查

青县木门店镇前吴召村有人口1093人,267户、村两委班子健全。关于做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基层的有关问题,对农村村民走访调查,了解村民对这次活动的意见如下:

一、前吴召村对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活动的到来非常高兴,对于我们工作组来说也给予了欢迎和支持。从今年2月份来到前吴召村到现在有8个月的时间了,在这期间,农村有了很大的变化。农村的饮水安全方面给予解决,村里的垃圾每天都有人清理和打扫,公厕的建设、污水的清理、村里的绿化治理,都发生了很好地改变,尤其,近期的道路硬化。这些都是村民们非常高兴的事件,而且村民们对村里的变化很是欣慰和满意。

二、以上问题的解决也是新问题的出现,村民们都想长期发展村里,但资金有限无法实现。农村的收入不是很高,没有资金,希望上级给予大的帮助,可以使农村持续发展。

三、现在村民们最希望的是可以建设老年娱乐场所,可以老有所乐,更是希望上级给予帮助,还有村里的坑塘也要治理。这些都是现在村民最希望的事件,村里的发展还需要上级给予帮助,更希望领导们给予帮助。

前吴召村

第3篇:农村面貌改造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场观摩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推进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紧紧围绕环境整治、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提升和生态环境建设五项工程,实施布局优化、民居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服务强化八化整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加快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舒适宜居的现代农村。

(二)工作目标 按照面上整体推进、重点村庄率先突破的工作路径,全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分年度分批实施,力争年内求突破、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

2013年,全区18个行政村、10个社区(村改居)全面完成四清、四化任务;重点完成沿107国道、机场路、中华大街、南环路、万亩枣园周边10个村改造提升任务。

2014年,巩固四清、四化成果,万亩枣园周边3村在完成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任务的基础上,建成生态绿化特色典型村。

2015年,全区所有行政村基本完成改造提升任务,并基本建立长效化农村公共设施和环境管护机制。

二、重点任务

(一)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突出乡村特色,注重文化传承,充分考虑农村与城镇的功能性差异,对全区村庄建设分批制定规划。

规划编制。由区规划分局负责,与市规划局加强沟通对接,对全区所有村庄建设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高标准编制村庄面貌改造提升规划。规划主要围绕民居改造、道路硬化、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厕所改造、污水处理、村庄绿化、土地整理、秸秆处理和厨房改造、新能源利用、村民中心建设、标语广告整治、村庄标识设计、集体公墓建设、传统文化保护开发15个方面工作展开,并做好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相关规划的衔接。

树立样板。由区住建局负责,与市建设局加强沟通对接,对农村民居建筑风格和样式进行规划设计,提炼建筑元素、体现民俗特点,推出改造提升民居典型样式,率先在107国道、机场路、中华大街、南环路两侧和万亩枣园周边村推开。

规划执行。由区规划分局、区住建局牵头,对于已确定的规划,必须刚性执行,框死村庄建设边界,就地翻建新房要符合村庄建设规划,严禁规划外新建住房。规划建设部门要制定规划执行的具体问责制度,

(二)积极推进农村民居改造。以改造提升为主,以建新拆旧为辅,开展类型多样的农村民居改造,着力打造一批村庄建设样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强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充分发挥乡镇政府责任主体作用,2013年底前全面完成四清、四化任务,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巩固四清成效。由区农牧局、环卫局、爱卫办负责,集中清理房前屋后、村庄周边各类积存垃圾,清理街道两旁乱堆乱放柴草杂物、砖头瓦块,拆除村内侵占街道的私搭乱建,清理坍塌破房和残垣断壁。开展清庭院工作,清除院落内垃圾、杂物,规整院内堆放物品,及时清理畜圈粪便,做到房内、院落整齐清洁、明亮舒畅。各乡镇政府要就环境卫生维护做出具体安排,明确分工,压死责任,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推进长效治理。由区环卫局负责,实施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实现村有垃圾收集点,乡镇有垃圾中转站、配套垃圾运输车辆、覆盖范围之外的乡镇、村庄,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无害垃圾就近掩埋,科学合理确定垃圾填埋场,并按要求填埋处理。 提升净化水平。由区环卫局牵头,各乡镇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在改造提升重点村中,加强村庄出入口、主干街道、集贸市场、公共活动场所环境卫生管理,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

提升绿化水平。由区农牧局负责,因地制宜,以房边、村边绿化为重点,积极开展街道、庭院绿化,每个村要新增种植不少于2000株树木,做到村村有环村林带、主街巷有行道树,打造绿化景观街道,村庄绿化率达到35%以上。

提升亮化水平。由区发改局牵头,负责与市发改委加强沟通对接,并联系市供电公司和市水利局城郊水电处,在改造提升重点村中,建设安装线杆、路灯等亮化设施,推广使用路灯太阳能供电,

提升美化水平。由区文明办牵头,在每个改造提升重点村中,进行标语广告整治,对农村民居外墙面广告标语泛滥现象进行集中清除。每个村都要建成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文化墙,并以此带动整治临街建筑立面、规范户外广告及协调主要街道建设色调等。文化墙要思想内容健康、格调积极向上,能反映本村特色和历史文化。

(四)推进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通路。由区住建局牵头,联系市交通运输局组织指导乡镇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村村通建设、连村道路建设和村内街道硬化。

改水。由区农牧局负责,联系市水利局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解决氟超标水、苦咸水、污染及缺水等问题。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由区住建局牵头,各乡镇具体实施,在改造提升重点村中,加快排污管网建设,要在主要街道和生活污水源修建排放沟渠,有条件的村要修建地下排污管线,并采取多种形式建设排污管网,实现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

农村教育设施建设。由区教体局负责,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扶持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推进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

建设农家店。由区商务局负责,落实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资金,指导各村建设以连锁经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在每个村至少规划建设1家标准化农家店。

农村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建设。由区文明办牵头,加快推进村民中心建设。由区文广新局牵头,大力推进乡镇文化站等文化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

建设标准化卫生室。由区卫生局负责,在每个改造提升重点村建设1个不低于60平方米,设置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的标准化卫生室。

建设农家书屋。由区文广新局负责,在每个改造提升重点村建设1个农家书屋,每个书屋配备图书不少于15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建设1个村民中心,并加强规范化管理,使村民中心成为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及群众开展文体活动的阵地和载体。 配备体育健身设施。由区教体局牵头,对没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村抓紧组织实施,每个改造提升重点村都要有必要的健身器材。

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由区民政局负责,大力推广利用现有空心村建设互助幸福院等多种养老模式,着力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托、老有所乐。

(五)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的要求,把改善农村面貌与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实现绿色发展。

加强农村污染治理。由区环保局负责,改造提升重点村要实现对金属、玻璃、塑料等垃圾的回收利用,对电池等危险废弃物的单独收集处置,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实现田园(养殖区)清洁、水源清洁和家园清洁;对农村工业企业污染加强治理,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排放达标率达到100%。由区农牧局负责,综合利用清洁种植、清洁养殖等技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由区环保局负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优先在改造提升重点村实施,力争1-2个村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计划。

三、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区已成立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区委书记任组长,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第一副组长,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区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区委农工委,领导小组下设资金筹措、规划建设、环境整治、民居科技节能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提升、宣传报道、督导考核8个工作组。各工作组按照职责任务,围绕五大工程分头推进。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二)明晰责任目标。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责任主体作用,结合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配套改革、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以及创新社会管理等工作,抓紧研究制定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量化三年目标和年度推进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实化推进举措。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督促指导各村制定三年改造提升目标任务。今年重点村要全面开展15项改造提升工作,其他村要按照本方案要求,推进配套改造,实现整体提升。

(三)开展帮扶帮建。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和部门帮扶制度,区级领导包村,做到每个村都有区级领导联系、有部门帮扶、有干部指导。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积极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民间团体、爱心人士、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的帮扶,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

(四)营造浓厚氛围。由区委宣传部负责,充分利用条幅、标语、广播、小册子、明白卡、培训等宣传形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大力营造浓厚氛围。坚持贯彻群众路线,标准由群众定、措施由群众议、工作由群众干、监督由群众做。通过完善村民公约、签订卫生责任状、实行门前三包制等全面调动和引导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五)强化督导考核。由区委组织部负责,制订和完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考核办法,纳入区委统筹的重点考核项目,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改造提升重点村工作进展实行每月一督查、每季一评比。严格责任制和问责制,对工作成效显著的部门和乡镇进行表彰,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要予以严格问责。

第4篇: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特色村调研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特色村调研

寒假期间,关于这个命题我在自家附近一个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做了调查,从他们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寻找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与方式。

××县××镇××村东距县城17公里,濂河沿村而过,这个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粮油种植得天独厚。全村7个村民组291户、999人,耕地面积1139亩。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优质粮油种植,草竹编织及劳务输出为主,XX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8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1元。

去年春,这个村××县委、县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镇党委镇政府和村两委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依托农综开发建设这个平台,紧紧围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促进党的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把产业发展、村庄规划和村容村貌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工作重点。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经过一年来的艰辛努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夯实领导责任科学制定规划

去年春这个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组建了领导小组,落实了领导责任。镇上确定党委书记包联,镇人大主席张建平带领三名得力干部驻村包抓项目建设。镇领导和村两委在认真分析村情的基础上,参与研究制定了××村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五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村容村貌整治规划,同时制定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文秘杂烩网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样、三年见成效计划目标,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主攻涉及经济发展和服务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步伐的工作思路。通过广泛宣传动员,深入发动群众参与,营造了新农村建设良好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改变村容村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村按照村庄规划,近年路渠东西两边都建起了两层小楼,已经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街道式村落。但因历史上的原因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个村千亩农田耕作田间没有通道,田间灌排不畅,村级活动场所狭小,村容村貌急需整治,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急需得到改善。找准存在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就找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一年来,村支部和村委会紧紧抓住农综开发建设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动员全村人民群众苦干实干,扎实抓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各项工程建设和村容村貌集中整治,采取群众投资投劳,政府投资,项目带动的办法搞建设,共投资198万元(其中争取项目资金166万元,群众集资、筹劳抵资32万元),在五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农综开发建设项目全面实施。修成田间机耕路五条2600米,新修u型渠6500米,新建抽水站一座,水系建筑物6处,保证了农业生产中旱能灌、涝能排。二是对长岭堰进行综合整治。硬化干渠1150米,对渠道边农户门前渠坎统一用灰烧砖砌成仿古护栏,对干渠两边进行绿化、美化。三是对桂濂公路××段进行了集中整治。在本村820米公路两边的119户、420间房屋立面统一进行装饰,对人行道及院场1700平方米做硬化处理,统一种植香彰桂花等名贵树木6000余株,路边渠坎统一种植花草美化、绿化。四是高标准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在邻公路的集中地段调整土地2.85亩,建起办公场所10间460平方米,按照规范化的要求,硬化院场1600平方米,建铁艺院墙300余米,篮球场、乒乓球台及简易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卫生室及计生服务室集中设置。五是实施“一建三改”。农户新建沼气池100口,同步进行改厨、改圈、改厕,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治。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内道路畅通,通讯、卫生、交通、供排水、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齐全,田间道路,水渠得到彻底治理,村级活动场所顺利建成,全村新建楼房240户685间,占总农户80%以上,桂濂路长岭郾两旁打造出长一公里的街道式小桥流水格调民居,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变。

三、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富民强村步伐

一是提升传统产业,培育优质无公害粮油基地。通过项目规划的实施,新修田间道路和u型渠,进行耕地综合治理,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加上良种良法应用,使这个村的种植业走向了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之路。二是做大两个编织,提高农民收入。这个村的大多村民都有草编、竹编技能,村上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做好宣传引导,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强技术培训,搞好资金和营销服务,促进编织产业更大发展,成为村民增收的新亮点。目前,全村从事两项编织的农户263户,480人,分别占全村总农户和总劳力的90%和85%,仅此一项年收入410万元。三是依托建筑企业,发展劳务经济。村民熊春林在本村成立建筑建材公司,办有××规模最大的两个水泥预制厂,对外承包公路水泥路面施工,不仅安排全村劳动力100人就地就业、拓宽了致富门路,还为企业创收超过300万元,并积极组织劳力参加技能培训,组织劳务输出262人,劳务收入达300万元,四是文化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村建成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全村农民参合率超过90%,卫生计生服务正常开展,群众就医难问题得到解决,村上建起水塔,90%以上的村民饮用安全卫生自来水。通过经常性的环境卫生整治和“一建三改”,公路、水渠及村民院落得到绿化、净化、美化。随着新村部竣工落成,村级文化活动室顺利完成,县上配发鼓乐、服装、道具、图书,建起篮球场,两副乒乓球台,购置了学习娱乐必需的桌椅及电视电教器材,管理有序,活动正常,一个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新农村示范村正在形成。 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开展新农村建的主要途径与方式是分析村情,制定规划,提高生活水平与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农村。

第5篇:农村建设的新面貌

农村建设的新面貌

关键词:公共产品短缺、“农村社会主义政治市场”、农民自主、基层民主与党的预警机制、政府主导与农民实体的契约改革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经历了合作社、人民公社到撤社建乡,再到税费改革。上世纪50年代,在制定国民经济“二五”、“三五”计划时,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以后,至少在198

2、198

3、1984的三个中央1号文件中,以及1987年中央5号文件和1991年中央1号文件都有基本相同的提法。但主要集中在农业增产增收上面,这种单纯依靠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措施和思路,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但从理论到实践,没能在国家的整体范围内、从涵盖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的角度,形成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长期稳定且又综合的战略性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是一些解决局部问题的措施,而对于中国独特的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现代化这个重大的历史命题的深刻性、艰巨性却少有感觉。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阐述了当代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标志着中国农村建设已经从追求效率到追求公正的根本性转变。

一、在大战略中寻求思路

1、新农村建设的中国现代化道路。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系统地阐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时特别强调工农联盟在国家政权中的极端重要性。列宁用新经济政策解决农民问题开创了苏联社会主义初期的建设道路。斯大林没有解决好农民问题,是苏联模式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毛泽东用土地革命实现中国农民的第一次解放,开创了社会主义的中国道路。邓小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次解放了农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目前的中国社会与人类过去一切时代都不相同:绝大多数国民处于农业社会,而城市和工业却在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伴随着全球化的信息经济席卷而来,这样三种特征在时空上的并存,使中国成为任何发达国家发展历史的例外,任何经典理论所解读社会的例外。一个国家几亿农民在可见的历史时期内要实现现代化,休说是韩国和台湾的农村建设,已经完全超出了现有人类的全部经验。在党中央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战略中,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以乡村为视角,分析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观察国家的法律、政策的预期与乡村组织在农村执行的实际成本与现实效果,考察新时期农村社会的政治生态,把新农村建设放在社会主义政治市场的构建中,在面向未来的基础上解决当前的问题。

2、农村问题的本质是公共产品短缺的危机。关于农民负担问题,几乎可以一边倒地得出结论:农民与基层政府的对立程度,与负担的轻重成正比例关系,所以才要减轻农民负担来缓和农民与基层政府的矛盾。有些地方确实是因农民负担的沉重而引发干群冲突,但也有不少地方,如税费改革前湖南省衡阳县的农民负担水平并不太高,在本省如湘北、在全国如湖北的人平负担是衡阳县的几倍。尽管经济状况基本一致,可衡阳县因农民负担而出现干群冲突事件却比湘北和湖北要多得多。不少地方绝大多数经济困难的纯农户对税费任务基本上是一分不欠,而不少的富裕户却一分不交。进行税费改革时,农民负担大幅度地减轻,干群关系却并没有按预期目标同比例改善,反而引爆了农村更多的矛盾。这就关系到问题是现象还是本质,农民负担只是现象,因为农民的“皇粮国税”意识很强,问题是政府拿什么来与农民交换?税费改革定位在没有交换的基础上,再怎么减轻负担农民也就自然难以满意。因此,问题的本质是农村公共产品(包括公共服务)短缺的危机。

3、公共产品短缺实质就是国家利益分配的公平问题。长沙的一个街道办事处的一般干部可以年薪在10万元左右,而湘西的乡镇党委书记年薪不到2万元。上海市的一个街道办事处主任,按照财政包干体制,拥有完全支配财政收入1.7亿元的权力,每年发愁的是怎么把1.7个亿花掉。而在中西部落后地区,一些县乡尽管发不出工资,尽管欠下了巨额债务,尽管对失学儿童和重病需要紧急救助的农民一毛不拔,但主要负责人仍然可以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像什么“600万教育经费被教育局吃掉”、“800万修建豪华广场”、“2000万请歌星搞豪华演出”、“5000张吃喝白条”、“举办豪华县庆”等负面新闻不绝于耳。山西柳林县属于省定贫困县,却投资近2亿元修建“在省城太原也数得上”的政府办公楼。无论是有钱的上海市街道办事处,还是无钱的柳林县;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地区,财政经费到底该怎样花?已是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了。所以,尽管有上千亿元的资金将用来加大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阳光雨露”,很难以让绝大多数农民共享。

4、公平优先是农村政治改革的核心问题。市场是以实现效率为最大的目标,如果我们政府也以实现效率为最大的目标,公平就难以实现。因此,经济体制改革是效率优先,政治体制改革就必然要求公平优先,这是当前中国农村政治改革的核心问题和重要的任务。经济上的效率优先本来就需要政治上的公平优先来制衡,因为经济上已经分配不公,而我们的政治上如果仍然效率优先,使不公平就进一步加大,从而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5、建立“农村社会主义政治市场”优化权力资源配置。经济资源由市场来配置,政治资源由什么来配置呢?农村政治改革的战略思路是:进行市场政治改革,优化权力资源配置。中国的经济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主要是用市场来对经济资源进行优 1

化配置,以此来解放生产力。在经济上的“统分结合”,政治改革也要相应推进。乡村社会的治理没有灵活多样性,没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就不会有创造性。目前农村随着人口的大量流出,很多农村精英转移到城市,计划体制的权力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很多的行政资源大量浪费,行政成本很高,应对社会的快速变化明显滞后,行政资源相互抵消。而农民的公共要求却无法满足,如科技、文化、公共事业等,只有用“政治市场”来进行优化配置,特别是要有利于农村外的政治资源的进入渠道,形成全社会支持农村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社会机制。所以,农村需要一个“政治市场”,来实现农村基层各群体利益的最大化,使国家节省对农村社会的政治成本,且超脱于农村社会的矛盾之外,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

二、在大目标下探索途径

1、乡村组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破题。根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目标下,在新的历史转折点上,探索从关注生产到关注消费、从偏重于生产力发展到同时促进上层建筑完善等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的途径,也就是在构建公平优先的政治改革机制上探索建设新农村的途径。中国的大多数国民在农村,乡村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决定着乡村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决定着乡村组织的政治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组织结构能否优化,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能否巩固。因此,只有把乡村组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破题,才能使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新理念进一步具体化,使党对农村工作的战略决策落到实处。才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循环改革”,使乡村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转折点上顺利实现相应的变革和新生。

2、变传统的减人减机构为科学定位乡村组织职能。如果把县级政府的职能定位在“县域经济”之上,那么,乡村组织的职能实施对象应该是“乡村社会”。“经济”应该是“县域”的责任,“社会”应该是“乡村”的权力。在“乡村社会”的基层政权和乡村组织,如同“县域经济”里一个个具有各自利益主体的“股份公司”,而这个“股份公司”必须是“股份有限公司”。如果是“无限公司”就意味着无限的责任,需要无限的权力。而“有限公司”只能承担有限的责任,只需赋予有限的权力。比如只能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活动,只能承担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责任。因为包括乡镇政权在内的乡村组织本身就没有宏观调控经济的权能,只能是其中的一个“守夜人”。 基层政权和乡村组织今后的定位应该是:把自身作为国家向农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主要有三大职能:一是生存权利保障,主要是保障农村居民的生存权利,包括大病救治、弱势群体的扶助、人身安全等。二是政治权利保障,主要是保障农村居民的民主权利,如保障农民在村民自治中的民主权利。三是公共产品保障,主要是保障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公共产品,如水、电、路、文化事业建设及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等。只有变传统的减人减机构为科学定位职能,才能避免“循环改革”,形成基层政权和乡村组织自我优化的长效机制。

3、新农村建设是农民自主的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可建设新农村的责任却由政府在独立承担。正如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说过,抗日战争是政府的抗战还是全民的抗战?没有民众参与的抗战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是农民自主的新农村建设,还是政府代农民作主的新农村的建设?同样,没有农民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如果是为了农民,就不能站在政府和城市的角度来建设新农村。因为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城市文明是不同质的文明,也就是不同质的文化,如果用工业文化、城市文化的价值尺度来衡量,肯定是格格不入。在全球化下,中国的城市工业文明、城市文明与美国和法国等国家的城市工业文明、城市文明没有两样。我们之所以是一个中国人,而不是一个美国人或法国人,是因为我们农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区别。所以,我们必须在尊重农民,尊重农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发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使新农村建设变成农民自身的需要,才能够事半功倍。否则,不仅会使新农村建设偏离正确的方向,而且实事做得再多,群众也不会满意。

4、构建农村社会主义政治生态系统。核心是如何建立农村发展的承担者和组织者,建立什么样的组织,如何建立这样的组织,怎样构建组织的运行机制。在构建农村社会主义政治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农村社会主义政治市场,优化权力资源配置,以此实现农村基层各群体利益的最大均衡化,在利益均衡中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政治生态系统包括基层党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等组织创新体系、以及价值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等文化创新体系。在社会主义政治市场体系中,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原则,创新政府为人民服务职能的实现形式。例如:在创新农村基层党建的基础上创新农村政治制度,改传统的党委领导为党内新型的民主领导,改单纯的党委管干部为党委和党员共同管理干部,改政府代农民做主为发动农民自主,以党内民主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5、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胡锦涛主席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后,针对有关中国民主政治的问题,坦诚地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的判断。而作为执政党,没有党内民主,就没有执政党的自身现代化,也就没有执政能力的现代化。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民主必须首先在党内进行。因为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决定要由党来领导民主。一个执政党在党内都没有民主的习惯,怎么可能真正交给民众的民主权利?只有首先在党内民主,才有可能实现权力对权力的党内制约。如果在党内都无法实现对权力的制约,民主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人民当家作主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要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如果没有基层党组织的和谐,怎么可能会有和谐的社会?和谐不是和平,不是只有一个声音。在中国文化中,“和”,就是在一个环境里,不同的事物能够共

生共长,那么,在一个组织内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都能够得到表达,各种利益能够交汇。“谐”,这种声音能够使对方接受认同,否则就自动调整;那么,在一个组织内部,每一个成员都能够畅所欲言。

三、在大视野里运用方法。

1、变设计制度主观创新为社会实践的自觉创新。由于发展不平衡,城乡悬殊很大,贫富悬殊很大,中西部与沿海发达地区悬殊很大,地理环境和资源、文化悬殊很大;而幅员辽阔,农村的很多问题呈现差异性状态。一旦遇到具体问题时,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地方会得出不同甚至的结论截然相反,同一个问题在同一个地方的不同时间会得出的不同结论甚至截然相反。这就不仅要求把政策与本地的实际相结合以把握重点、做到抢抓机遇有的放矢,而且要求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上级政策又不可能及时出台的情况下、迅速应变敢为天下先。对于中央来说,一是很难以及时掌握全国各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容易造成决策滞后,使矛盾不能解决在萌芽状态,往往政策出台了,情况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执行政策又造成了新的问题。二是很难以准确判断各个方面传递上来的信息,即使能够及时集中信息,由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已经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加上各自的主观选择和利益导向,集中上来的信息容易误导决策。三是很难以对各不相同的情况作出统一的决策。因此,对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的管理,只能是法律、政策等普遍原则管理,每一个基层政权和组织都应该具有各自的鲜明个性和相对独立性。基层政权和组织必须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才可能具有天经地义的责任。如果上级组织为了自身的利益,任意地扩张自己的权利和转移自己的责任,无条件地要求下级牺牲自己的利益,那么,上行就必然下效,最终会把这种牺牲转移到老百姓和一般干部的头上,将危及我们党在这个地方的执政地位。

2、推进党的基层民主来启动党的预警机制。我们农村基层的党建,不应该处于守势,基层党组织不应该当守备部队,而应该是攻势,应该是改革创新的攻坚部队。这样庞大的组织系统,当基层党组织不能有效管理党员的时候,中央是不可能管理到位的。基层党组织管理的动力和源泉应该是民主集中制,用竞争机制来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进行更新换代。可以说,启动基层组织的民主建设,就是启动党的预警机制。只有通过推进基层党组织的民主,来发现党在民众中的问题,便于及时调整党的政策,从而使党在民众中的根能够扎得更深更稳更牢,预防党的执政风险。

3、变农民缺位的政府主导改革为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相结合的契约改革。在这个政治市场中,基层政权和乡村组织作为一个公共产品而存在。市场的主体是乡村官员、乡村人民代表、乡村公民、国家司法机关。买方是乡村公民;卖方是乡村官员、乡村人民代表;公证机关是国家司法机关。由于每一方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主要依靠利益的选择,使供需双方进行互动。买方的乡村公民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决定卖方的乡村官员和乡村人民代表的“品种类别”;卖方的乡村官员和乡村人民代表依靠施政纲领也可以创造开发市场。不同的乡村民众就有不同的基层政权和乡村组织,各种不同的基层政权和乡村组织符合不同口味的乡村民众。其中的关键是,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带领全体党员投身于竞选,而且要团结乡村人民代表中的党员成员使决策能够充分反映民众的要求,还要带领全体党员发动群众对基层政权和乡村组织进行的全方位监督;从而使农村基层党组织从日常的行政事务中摆脱出来,真正实现“党的核心作用”和“决策领导”;也从而更好地在最基层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6篇: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汇报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汇报

为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加快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会议精神,大官厅乡党委、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密部署,采取多种措施,各部门联动,按上级要求,扎实开展此项工作。

一、抓好落实,及时稳步推进。 七月二十三日,召开大官厅乡党政联席会,会议共同学习了“中共沧县县委、沧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大官厅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大官厅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意见。召开了大官厅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动员大会,参加人员各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对全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二、大官厅乡把基层建设年帮扶村以及公路沿线村庄作为此项工作的重点。首先把“四清”工作做为当前工作的重点,扎实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以点带面,从而推进全乡此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大官厅乡所辖41个村,在“四清”工作中,目前有21个村正全面开展此项工作。截止目前,共清理垃圾60余吨,清杂物40余吨清庭院600余户,清残垣断壁400余处,共用人工300人次,大大地净化了村内及周边环境,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余20个村正在宣传发动,进展较慢,将做为下一步“四清”工作的重点来抓。

1、枣林村,是沧县工会工作组的帮扶村,地理位置优越,紧临沧保路,全村街道方正,适合进行村容村貌的改造提升工作。2016年以来,在县工会的驻村工作组的带动下,多方筹集资金20余万元,用于全村的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村民中心建设,饮水安全等。截止目前,已经维修村西排水边沟800余米,解决了全村多年积水严重、出行不便等问题。村外绿化300平米,大大改善了村边的周边环境。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在枣林村10余户,真正把农村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为改善村内幼儿教育的办学条件,投资20余万元,建立幼儿园,此项工程正在施工中。同时,村民活动中心也正在按原计划正在筹建,截止目前,场地已经建设完毕。

2、庞辛庄村,是沧县建设局工作组的帮扶村。庞辛庄村班子建设坚强有力,是大官厅乡多年的稳定先进村,为民办实事先进村,矛盾纠纷化解先进村。自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开展以来,村两委班子紧紧按照上级要求,进行改造提升工作,村两委班子紧密配合,张贴标语,在村广播上宣传造势,把此项工作做到家喻户晓,全村动员,全民动员,为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截止目前,已投资20余万元,硬化道路1000米,解决了村民雨天出行难问题。在村干道两侧安装路灯82盏,使村民晚上安全放心出行。庞辛村村民活动中心场地清理完毕,占地约300平米,将来会成为全村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大大提升了村民文化品味。

3、大官厅村已经投资5万余元,动用挖掘机5辆,对全村的排水沟进行了清理,大大缓解了全村的排水压力。

4、史贾村在原有文明生态村的基础上,投资10万余元,进行了村内沿线公路的文化墙绘制。

5、金庄子村已经投资23万元,硬化了村内道路1000米,绘制了文化长廊72块,新建大队部3间,村级标准卫生室一处,健身广场200平米。维修村内排水沟200米,修涵洞、桥梁14座。下一步的工作是重点是建设村内的垃圾池和安装路灯100盏。

6、杨贾村,投资26万元,进行村安全饮用水的管道改造,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完成。

总之,大官厅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是: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对完成“四清”进度慢的村,督促其尽快完成。印发宣传稿,每天让村干部在村中进行广播。落实《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十五件实事,营造全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多渠道整合涉农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3 / 4 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提供资金保障。

三、强化责任落实,实行包村干部负责制。建立考核机制,对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的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年底进行奖励。对此项工作不力的干部,进行全乡通报批评。

第7篇:农村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调研报告3篇_调研报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确立了农户自主生产经营地位和独立的商品生产地位,使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有效地激活了农业生产力,开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小农经济的格局,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小而分散的农户难以与广阔的竞争激烈的大市场很难有机对接,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和加入世贸组织,农村经济组织和生产经营状况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情况

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信息调查统计,到XX年1月为止,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有183个,专业合作社15个,会员50人以上的78个,成员50以上的仅78个,注册登记的156个,占85.2%,未注册登记的有27个,入会成员23476户,带动农户92151户,资产总额2661万元,发展主要分布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四个领域多个产业。其中,盘县滑石乡核桃协会、盘县响水镇鲁楚蔬菜协会、水城县发耳果蔬专业协会、六枝特区岩脚镇养鸡协会、六枝特区郎岱镇养猪协会、六盘水市钟山区农牧产品联合会六家为省级试点。

(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模式

目前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在组织形式上主要有专业技术人员领办和农民自己办两种;从发展类型上:技术服务型占4.37%,生产销售兼营型占53%,单纯生产型占39.34%,单纯销售型占1.64%,加工型占1.09%;从发育程度、产权关系、组织行为、生产经营等方面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龙头带动型。依托龙头企业建立协会,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 为主要运作形式,在稳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产销关系,协调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钟山区裕丰牧业有限公司与3个乡镇、6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00多户农民签订了养殖协议,公司提供部分周转资金、前期防疫工作、提供技术服务、负责销售、承担市场风险,保证农户养鸡利润每只在2元以上,农户只需提供鸡舍、场地、劳动力及部分周转资金。二是流通服务型。主要是依依托市场,由协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有计划地安排和发展生产,基本做到以销定产,避免了生产经营的盲目性,较好地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三是生产经营型。主要是政府围绕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开发组织建立的协会。这类协会主要是政府投入扶持资金,协会组织农户生产、销售,并负责培训和技术服务。如钟山区老鹰山养猪协会。四是示范带动型。主要采取“协会+能人+农户”的组织形式,围绕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以协会为平台负责向农户提供市场信息、产品销售、技术指导等服务。如六枝洒志乡茶叶协会理事会在理事会成员的示范下,带动种茶农户按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管理。五是村委指导型。一般由村级领导任会长,技术培训、质量管理、对外销售等环节都由村级组织负责,农户一般只负责生产。如六枝大用毛坡大蒜协会等。六是经济实体型。主要是由一部分加工

营销大户、种植能手等经济能人,按照“自愿、民主、互利、平等”的原则组建协会,协会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统一收购农产品集中销售。七是产业带动型。“产业+协会+农户”为主要运作形式。以某一农产品或加工产品为主,成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通过制订章程,明确会员的责、权、利,把分散农户连结在一起,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形成,增加了农民收入。如盘县四格乡马铃薯协会等。

(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现状

从总的发展方向来看,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数量不多,规模较小,但组建方式灵活多样,区域特色初步显现,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日益广泛,为扩大产业基地规模、带动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很好地解决了家庭经营与市场经济的衔接问题,有效地解决了政府“统”不了、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干”不了的难题,是对农村经济体制的丰富、发展和完善。一是加快了市场流通,提高了农民的市场化组织程度和闯市场的能力。二是降低了农产品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如水城县纸厂乡前进村果蔬协会与水城矿务局签订了生产和销售合同,形成“订单农业”,降低了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三是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如水城县纸厂乡前进村果蔬协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着力打造“一园”、“十基地”,促进结构调整,带动周边发展。一园即以前进坝子为重点,集观光、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观光园。十基地即150亩中华寿桃和艳红桃,400亩板栗,500亩花椒,1000亩华山松,200亩西瓜,200亩蔬菜,年产3000头的“三元”杂交仔猪、年出栏30000余羽的家禽,周边是1500余亩玉米和2500亩脱毒马铃薯。四是

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各种服务,把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联为一体,把龙头企业和农户这两个经营主体结合起来,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五是提高了农民素质和农业的科技水平。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成员的示范引导、会员带、明白人教等形式,把农户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先进农业科技传到广大农户,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了农业科技的普及。

从内部运行情况来看,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不规范,还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需要。三分之一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正常运作,三分之一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能正常运作,三分之一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只是一个“架子”,基本上没有开展什么有效活动。普遍存在规模不大,领域窄、力量弱、功能小,发展速度不快;合作组织的章程、管理制度、土地入股、劳动力股以及经营决策和收益分配等方面还不健全;合作关系不紧密,绝大多数还处于松散型阶段;发展不平衡,质量提高较慢;成员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纽带主要是技术或服务,经济效益关系不紧密;一些合作组织一无资金,二无场所,三无专人,四无实体,综合实力普遍较弱,自我发展后劲不足。

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合作基础薄弱。从主观上讲,一些部门和领导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特别是部分乡、镇领导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地位、作用和潜力缺乏足够的了解,认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

民间组织,属于扩大了的“个体户”,不正规,没有从怎样才能依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来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建立农业商品基地和创建农村支柱产业的高度去支持、去帮助。同时,相当多的农户不懂什么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发展这种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之甚少,加之我国的合作化运动曾走过弯路,一些农民对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心存疑意,积极性不高。 2、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注册、管理等有法可依,有法进行规范,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没有来自国家、政府层面的法律支持,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指导,相当一部分处于分散,自由发展的状态。许多合作组织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有的协会没有登记注册,有的登记没有章程,有的有章程但制定很不规范,缺乏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如管理制度、议事制度、监理制度、财务制度等,组织规范化程度不高;一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重大项目和活动中决策不民主,成员很少参与决策和管理。 3、成员素质较低,发展后劲不足。人才缺乏,成员综合素质低是制约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一大因素。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大多文化素质、农技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素质和能力不强,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成员文化素质偏低,基本上只有中小学文化程度,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也是极少数,整体素质很难适应现代农业的生产需要和要求。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无经济成分实体,合作组织服务层次低、产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带动能力差,缺乏规模扩张的动力。

4、管理机制滞后,扶持力度不够。首先,对农村合作经济组

织的管理工作存在着多头管理和指导不力的现象。市虽明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归市农业局农经站负责管理,但农经站由于人少事多等原因根本管不过来,指导和服务等工作基本上难以开展。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过程中,涉及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部门有各级涉农部门、各级科协、各乡镇,这些部门都可以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立进行批复、指导,造成了管理混乱,情况不清,指导不力。 其次,各级政府虽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在资金和信贷方面也给予了一定的扶持,但数额有限,力度不够;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兴办实体或开展综合服务中,信贷、工商、税务、民政等部门的政策支持不够;政府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合作思想、合作原则、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不足;农业科研、推广组织及有关涉农机构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难以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系统的服务支持。

三、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认识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群众为提高组织化组织程度,共同组建的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它是连接农民与市场的重要纽带,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增加农民收入重要渠道,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和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凡是受市场经济支配的农业,都存在农村专业合

作经济组织,而且这种组织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事关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事关“三农”问题解决,事关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要从实践“三个代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日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要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做好“三农”工作、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协调指导力度。

(二)进一步加强协调指导工作

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虽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组织规模小,资金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这一阶段的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引导、规范。 目前,我市各级政府在组织指导合作经济发展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职责不明,责任不清,手段不够,力度不大。为此,建议市政府进一步明确县以上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发展协调指导职责,并成立由市政府领导牵头,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仍设在市农业局,明确具体目标任务,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协调工作的指导。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统一管理和指导的职能。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好发展规划,抓好试点示范,搞好分类指导。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及时为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立、登记、运行等提供辅导和咨询服务。要深入实际,经验,发现问题,研究对

策,为党委、政府提出决策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规范管理,完善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运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积累发展机制。县乡两级农经机构应尽快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监管服务制度,建立完整的专业合作组织档案,时刻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动态,加强指导和服务。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引导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三)加大财政扶持和政策支持力度。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财政资助是农村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保障。由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除政府资助外的各项资金来源面窄量少,资金短缺已成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瓶颈。XX年全市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获得资金支持54.50万元,与贵阳、遵义等投入的二、三百万相比差之甚远,应当加大财政扶持力度:(1)政府应设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专项发展项目资金。在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为创办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2)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财政资金作为贷款贴息,以低息贷款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3)在各种综合性和专项投资、拨款、贷款、基金项目中,应列入支持合作组织的相关项目;(4)政府涉农项目的申报可以适当地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倾斜;(5)实行对新办的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给予补助,为农服务的大宗固定资产投入贴息,对从事一定经营活动、确有还贷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担保。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1)税收减免。今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4项税收优惠政策,即:对农

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合同,免征印花税。要积极研究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原则下,借鉴外地的经验和做法,加大支持力度。(2)信贷优惠政策。加大农村金融网点建设力度,改变全市农村金融网点布局不足的现状。目前,全市农村还有39个乡镇没有金融网点,要把农村金融网点建设纳入农村改革发展规划。信用社在信贷资金安排上要向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积极帮助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解决发展中资金困难问题。要支持鼓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民间担保公司,开展信贷担保业务,开展互助性融资担保。(3)提供便捷服务。工商部门要完善登记制度,简化登记程序,进一步降低登记门槛,放宽注册资金标准,减免登记费、验资费和工商管理费等;对办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企业实行优先受理、优先核名、优先登记、优先提供咨询服务,在登记注册上提供工商法律帮助,指导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相关登记手续。交通部门要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设“绿色通道”;农发、质监、科技等部门要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上提供优质服务;国土、发改、金融等部门各施其职,积极配合,认真执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形成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4)实行项目倾斜。国家投资的退耕还林、品种改良、畜牧、扶贫、产业化、基本农田建设、改土改水建设等项目,重点向有优势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基地集中;农村

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设备引进应纳入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整村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总盘子给予统筹安排。(5)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乡镇农业服务为重点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信息入乡”网络建设,推进市、县(区)、乡联网;进一步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和和农业标准体系,建成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流通中介组织,加快农产品加工、存储、保鲜和运输体系建设,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条件。 (四)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力度。

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它的发展及发展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成员的素质和认识程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从提高农民认识和合作能力入手,让农民知道什么是是合作经济,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好处,合作的游戏规则是,怎么合作才有效率等,从而降低合作组织的制度创新成本。我市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农民对发展合作经济的认识不足,平等合作思想和合作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风险意识较差,只能“利益共享”,难以“风险共担”。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合作经济基本知识,澄清模糊认识,唤起农民的合作意识,降低传统习惯对农民的负面影响,增强和提高广大农民参加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性。

农业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加大对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管理人才的业务培训工作,努力通过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及职能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把握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基本理论和具体操作方法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当前,重点要抓好现有农村专

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理事会人员、监事会人员、骨干人员的培训,在基层干部和农民中间造就一批熟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知识的骨干。

(五)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1、坚持“四个原则”。一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己的组织,这就决定了政府及其部门只能进行鼓励、支持和指导,绝不能搞强迫命令和行政干涉;在内部管理中要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充分体现成员对组织内部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二是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发展原则。走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发展道路,不能搞一刀切。发展以什么形式和方式,应由农民自己选择、决定,只要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发展方向,起到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作用,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和方式,叫何种名称,都予以肯定、鼓励和支持。三是发展与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以产品为纽带,体现地方特色。要紧紧依托和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以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为导向,从农民合作要求和市场需求出发积极组建体现主导产业特色的专业合作组织。四是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的原则。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市场化发展中的新事物,不能强求在短期内发展较大的规模,要立足市情。在发展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农村发展的实际和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以防欲速则不达。

2、处理“四个关系”。一是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

策,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建立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之上,决不能侵害农户的经营自主权,决不能形成对农户经营自主权的剥夺。二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村集体组织的关系。目前,两者的职能、组织形式的差别,各有侧重,不能相互代替。但从长远看,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原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改造,加强其合作功能,十分必要。三是政府推动与群众自愿的关系。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需要政府的引导推动和必要扶持,但必须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不能搞包办代替,更不能强迫命令。四是发展与规范的关系。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初期,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完善是正常的,不能求全责备。要本着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在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规范。 3、把握 “四个趋势”。一是合作领域纵深化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仅限于生产领域的一般合作已经不适应农产品竞争的要求,必须促进合作由生产领域向加工、流通领域拓展,通过加工、流通企业的带动实现产品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合作方式紧密化趋势。办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关键在于组织成员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要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规范各自的行为,正确处理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分配关系。三是合作组织实体化趋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搞好自我服务、满足自我需求以外,必须增强经济实力,扩大经营范围,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增强对农民的吸引力。四是外向型发展趋势。目前,大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局限于在本村、本乡开展经济活动,不少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单打独斗”状态,但仍有部分合作组织出现了跨区域发展态势,如发耳姜业协会等。要加强外向型跨区域合作的联合引导,促进合作经济组织从本土型向外向型转变,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外向

度,进而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辐射水平和经济效益。

关于农村妇女土地确权登记情况的调研报告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源,发展之本,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各项财产权益,是包括农村妇女在内的农民最为关切的经济权益,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全面了解我县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探索充分保障妇女土地权益的有效途径,减少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现象发生,全面促进和谐宝应建设,今年来,县妇联采取座谈访问和调查统计相结合的形式对我县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确权情况开展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农村妇女土地确权登记基本情况

经我们初步调查统计,截止目前,我县有土地承包的240个村中,有2861个组、18.85万户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发证工作,重新签了土地承包合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登记率达100%。其中妻子作为共有人名下有地的是179922个,占农村妇女总数的99.9%,以女方姓名登记确权的8599个,占登记总数的5%。全县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确权基本得到较好的落实。另外,没有土地的妇女有118位,其中女儿户有27个,离异后留在本村的妇女16个,离异后回到娘家的妇女31个,丧偶回到娘家的妇女2个,落户外来妹42个,我们对她们没有土地的原因进行了侧面了解,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以前在集镇买了户口,现在因农村政策的优势,又想迁回来,村民不同意。二是嫁进的户口未转来的外来妹。村里分田以户口为依据,户口不在本村不好分田。三是离异妇女外出打工,户口空挂本村的。因目前有打

工收入,她们暂没有对土地有强烈要求。四是因婚姻的变化,改变居住地的,但现居住地未到调田时间。

二、县妇联在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方面的主要做法 去年以来,宝应县妇联多措并举,着力“三个力推”全面推进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确权登记工作,切实维护了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

1、政策保障,力推确权登记工作。XX年开始,我县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土地确权登记是妇女土地权益的基础保障,县妇联紧抓契机,3月初,联合县民政局、法院、农工办下发《关于切实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工作意见》文件,明确工作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召开乡镇妇联主席会议,重点部署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确权登记工作,并要求各镇妇联主席就文件要求进一步跟踪推进,分别与本镇民政办公室、法庭、农经中心做好对接、推动工作,加强这三个部门对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求各村妇代会主任一边做好宣传工作,一边主动介入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全过程,确保每个妇女都登有其名、名下有地。

2、联动协调,力推村规民约的修订。今年来,县妇联要求各镇妇联深入各村,对各村村规民约进行一次调查,重点调查村规民约中是否有侵害妇女权益的条款。经筛查,全县240个村均没有明显侵害妇女权益的条款,但村规民约中也没有对妇女土地权益维护的具体规定。针对这个情况,县妇联主动联合民政局,借两委换届契机,对村规民约进行一次修订。县妇联牵头拟定了3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维护的基本原则,强调农村妇女无论是否婚

嫁,都应与相同条件的男性村民享有同等权利,并对出嫁、离婚以及丧偶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作了具体的规定。“3项原则”由各镇妇联推向各村,目前已有95%的村把“3项原则”加入本村的村规民约。

3、突破重点,力推妇女土地承包问题解决。我县妇联积极维护失地妇女的承包权益,针对特殊妇女的需求,把握重点,攻克难点,较好地为她们解决了土地承包的问题。夏集镇双塘村土塘沟组董家芹与前夫离婚,前夫家不给董家芹母女责任田,造成生活困难,镇妇联协同司法所、综治办帮助调解,前夫同意将责任田分给董家芹种。泾河镇灶户村王梅,刚嫁到本村时还有一年才到分田的时间,妇代会主任沈素英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把王梅所在组的女党员,女干部叫到一起开会商量,并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终于在年底的时候帮王梅分到了承包田。

三、我县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陆续出台,种田效益增加,农民争地惜地的现象普遍存在,引发了一些农地矛盾与纠纷,涉及妇女权益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合理不合法现象。《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四条规定: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正常解读是保持土地承包关系三十年不变。农村人口增减变化不能及时进行承包土地调整,而人口增减变化除了生死,最主要的就是妇女婚嫁。目前,我县有的村组实行的是3—5年、5-XX年调整一次承包土地的村民自治管理方法,尽管不符合承包法,但是,这些小调整能解决大多数妇女在土地承包权益上的问题。经调查,我县只有26%的

村实行这种“合理不合法”的管理方法,人口流动快和调田时间长始终还是一个矛盾。

二是婚嫁不落户现象。有些农户子女婚嫁,由于各种原因,新娘户口不随迁,有的甚至长期不迁入,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就不能在当地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特别是在土地二轮承包前没有迁入的,现在就很难有法律保障,对这类问题,通常只能靠与当地村民协商解决。

三是弃耕又返乡现象。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农田负担有了大幅度减少,农村田地有了较明显的收益,而在之前因负担问题弃耕的农民,尽管现在多数仍然在外打工,甚至有的已经有了固定的工作,其中有不少是外出打工妹,他们仍然回乡要田。在实际工作中,我县对这类人员的权益是给予保障的,但是,各地均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要求其补交一定数额的公益事业费,以弥补当地公益事业支出经费的不足。

四是离婚难维权现象。调查显示,我县没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五类妇女中离异的占比较大,这是因为土地不同于一般财物,无法迁移转走。通常分田以户为单位,所以农村妇女在离婚过程中,很少有人对土地权益进行争取,法院判决离婚时一般也不把土地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即使对土地进行了分割,也很难执行,致使农村妇女在离婚后土地承包权难保。调查也显示,离婚妇女在外地、在城区打工的占95%,有的户口空挂本村,因目前有打工收入,暂没有对土地有强烈要求。村里也便把她们当做“城里人”,即使重新调田,也不会告知其来参与。这种“两不相找”的状况,其实存在一定的隐性矛盾。

四、解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农村妇女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想把她们的积极性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就必须切实保障她们的土地承包权益。目前我县农村妇女所面临的土地权益问题,主要涉及到农村户籍制度、农民内部的利益分配以及人口流动与调田时间相矛盾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法律、政策的制度性保护,需要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积极介入和监督。 1、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法律的宣传。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有效载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真正深入人心。一是要进一步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决策层、执法者、基层干部的男女平等意识,彻底清除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二是广泛深入地宣传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文明进步的性别平等观念,营造男女两性平等发展的社会环境。三是要提高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动员她们努力学习法律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懂得在土地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加大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执法力度。对侵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各种不法行为,要依法查处,为受害妇女撑腰壮胆。一是各级政府应对涉及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村规民约等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查,对其中违反男女平等原则、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内容坚决予以废止。做好村规民约的备案工作,制定村规民约等相关规定、决议时应报乡镇政府审查,并由乡镇政府监督其执行情况。二是农业行政部门应建立健全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完

善仲裁程序,妥善解决农村妇女与村委会之间的土地权益纠纷。三是司法机构应尽快出台司法解决,确定村民权益受到侵犯可采用的法律救济措施,对一些明显侵犯出嫁女和离婚妇女权益的典型案件,指导地方法院依法受理,切实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3、加快有关法律条文的修订与完善。应尽快研究制定新时期农村土地承包权以及土地补偿和村级集体福利分配的实施细则,出台有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的规范性文件,使农村妇女不论结婚与否或婚姻状况改变后都享有应有的户籍、居住地选择权及相应的土地权益。要解决离婚后土地难分割或夫家拒给田的问题,只有探索将妇女个人的土地承包权从家庭中剥离出来、从婚姻中剥离出来的合理有效方式。从长远来看,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权的个人化是解决农户家庭成员之间利益冲突的必要措施,在这个前提下,家庭承包经营权才能在家庭内部基于婚姻、继承等原因发生流转。法律上可以考虑明确家庭承包经营权由承包时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家庭成员按份共有,但同时也要明确不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家庭成员可因婚姻或者继承等原因而取得家庭承包经营权或者成为共有人;对于家庭成员因退出家庭或者其他原因而要分割、处分或者继承共有份额的,可设置一定的限制性条件,确立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家庭成员、继承人或者共有人等的优先权。这样才能有效保障离婚、丧偶等特殊妇女的土地承包权。

4、加大对村民自治有利措施的宣传与推广。规范政府监督和管理村规民约的具体权限和程序,确保村民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自治权,确保村规民约与法律的一致性。本着“大稳定、小调整”的工作方针,按照农村土地承包多年不变的政策,对于人

地矛盾突出的地方,按照三分之二以上农户的意愿,在民主参与、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因村制宜进行微调,有效化解部分人地矛盾。目前我县有26%的村实行3—5年调一次田的做法,实施效果较好,今后可以向全县推广和宣传,切实保障我县每位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

关于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我们刘家店镇现有机关工会1个,企业工会11个,新型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工会9个,共有工会组织21个今年8月,我们以全面把握全镇各级工会经审工作动态现状,科学的推动镇域各级工会组织经审工作日益规范为宗旨,对全镇工会组织经审工作情况进行了现状调研。调研的结果表明,全镇各级工会组织经审工作基础稳固,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规范创新的措施,突出发挥作用。

一、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的“四个基础”不断增强。 通过对镇域内的北京敬业电气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实力得机电有限公司,北京鑫利源等11个企业工会经审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分析表明,全镇多数企业工会经审工作初步形成了“四个基础建设”不断增强。

(一)、经审组织基础不断增强。从对镇域内11个企业工会经审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的情况来看,均按照全总、市总和区总工会的要求,在工会换届选举时,坚持经审会与同级工会委员会同时考察、同时报批、同时选举,注重选配具有专业职称的人员兼任经审员,积极组织经审员参加上级工会及其他有关部门组织的业务

培训,11个企业工会中,经审组建率达100%。在所调研的单位中,基层基层工会经审组织建设情况大至为三种模式,一是1个机关工会,成立经费审查委员会,配备兼职经审员为1至3人。二是11个企业工会,选举产生了1名经审员,负责日常具体事务。这些单位经审组织健全,人员配备到位。三是9个新型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工会,因为没有独立的经费来源,只选举产生一名经审员,负责具体经审工作,为推动工会经审工作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经审环境基础不断增强。通过加强工会经审组织建设,把经审工作与修改后的《工会法》及其他制度文件一起发到到基层,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同其他业务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等多种方法,得到了镇党委、镇政府的重视,切实研究解决经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认真贯彻落实全总《关于加强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的意见》,从机构设置、人员落实、经费保障等各方面为经审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生活环境。

(三)、经审制度基础不断增强。健立完善审查监督机制。在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单位都制定了《关于贯彻〈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的意见〉的意见》、《关于对下级工会经费审计监督办法》、《关于对计提拨解工会经费实施审查审计监督的规定》、《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议事规则》、《工会经审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经审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工会经审工作信息制度》、《经审人员学习制度》,并对各项制度进行广泛的宣传,逐步落实,通过各项制度的健全完善来规范工会经审工作,促进工会经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经审效能基础不断增强。提高经审监督效能。一是开展

同级审查审计,坚持每年或半年对本级工会经费预决算进行审查。二是对重大事项,如工会文体活动、职工度假,购置电脑,电视等固定资产和大额资金的运行等,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积极催缴拨解就、上解经费入库。三是是开展对送温暖物资等专项审计,确保专项资金用于困难职工身上,保障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各种审计项目的开展,促进了工会经费的增收,促进各级工会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带动基层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急需解决的“三个难题”不容忽视。

通过调研和我们平常掌握的情况分析,全镇各级工会组织经审工作还存在着三个方面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经审机构形同虚设,经审工作难以开展。部分基层单位建立工会组织及经审组织目的只为完成任务,至于组织建立后如何完善制度,对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发挥作用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经审工作难以开展。

(二)、经审人员形同虚设,经审工作难以开展。包括镇乡街道一级工会组织在内的基层工会经审机构都是以“一人多职”的方式设置配备,经审人员兼职过多,精力有限,难以开展经审工作;少数工会经审人员不具备会计、审计等专业技能,对国家和工会财经法规制度不熟悉,业务素质较低,难以胜任审计工作;个别经审人员特别是中、小企业经审人员对经审工作重视不够,责任心不强,积极主动性差,难以做好经审工作。

(三)、经审效能形同虚设,经审工作难以开展。审查审计程序不够规范完善,以审查代替审计的情况带有一定普遍性;审计方式方法、内容单一,审计监督流于形式,审计质量较低;对审计结论意见的整改落实力度不够,制约了审计监督、服务职能的全面履行和发挥。同时在基层工会还存在审查审计工作开展缺乏基础,无对象可审的情况。比如职工人数少、工会经费少的单位及部分非公企业工会,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工会经费由企业财务管理,无专户,审计工作无对象,无资料,经审工作无从谈起,没有着落。

三、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应该完善“四个建设”。 通过对全镇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今后做好我镇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应该进一步完善“四个建设”。

(一)、完善经审工作机构建设。借着北京市工会工作会议的“东风”,抓住组建镇、乡、街道联合工会工作机遇,继续抓好新建工会组织及工会组织换届时经审组织的健全完善;抓好经审人员的配备,把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有责任心的工会会员选调到经审部门,依据市级以上党政部门,工会组织的相关政策,配备专职工会经审干部,落实政治和经济待遇,定编定职岗定责,严格考核,责权利奖惩兑现。规范经审干部的培训,通过举办专业知识培训、以会代训、参加上级举办的审计干部后续教育培训班等灵活多样的业务培训方式提高经审干部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新水平。

(二)、完善经审工作制度建设。认真抓好工会经审工作规章制

度的制定和落实,加大对农村基层工会经审工作考核力度,将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向基层工会延伸,使基层工会经审工作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经审人员素质提高以及审查审计职责的全面履行上逐步规范和完善,建立经审监督的长效机制,推动经审工作持久深入的开展,确保经审监督职能的正常履行。建立完善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审计行为,控制防范审计风险。制定审计程序、文书方面的规定,制定审计操作规程,对审计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合规、内容完整、方法恰当,推动工会审计程序和文书规范,制定审计质量控制规定,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审计质量效率。

(三)、完善经审工作效能建设。审计是经审工作的根本,要按制度规定开展审计工作,规范物资管理、服务大局的角度全面履行审查审计职能,进一步扩大审计的工作面,拓宽审计内容,加大跟踪检查力度,促进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到位。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不符合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农村基层工会财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计拨审计,找出经费收缴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经费收缴率;通过对工会经费使用情况方向、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审计,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经费多为会员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促进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党风廉政建设。

(四)、完善经审工作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情况调研,加强理论调研,及时发现经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措施和对策。通过调研,及时发现亮点,帮助好的单位总结经验,用以指导和带动面上工作,帮助较差的单位找出差距,督促改进提高,进一步明确新形势工会经审工作的重点和

任务,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研究探索新的审计机制,确保各项审计监督任务的落实,为促进工会工作的健康发展,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赢得各级党政部门,工会组织领导及全社会的关注支持和帮助,争创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一流佳绩。

第8篇:农村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农村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调研报告范文

农民、农村、农业 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中央连续几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 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本人作为第三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为更好的领会中央政策,使之与任职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人对任职村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座落在皋城以西,蓼城南端,地处新312国道以南,与老105国道相邻,距镇中心5.5公里。宁西铁路穿村而过,东西横跨四个村民组,共14.7公里,村内建有铁路客、货两座站台,交通十分便利。因此,村内煤炭经营公司、郢通搬运公司、民发运输公司等民营企业

1 应运而生。全村共有8个村民组,一个中心村(136户),共496户,XX口人,58名共产党员,农民安居乐业,干群关系和谐。村内拥有耕地1900余亩、山林3700亩(其中圆竹600亩、板栗林700亩、用材林2400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空气清新,人杰地灵。村内建有县级示范小学一所。1998年在全县率先建成首个村级电话程控机房一座,联通、移动无线信号塔村前村后遥相耸立,通信相当发达。XX年初在全县第一个在村级开通光纤,并转播有线电视节目38套,村民了解农业信息方便快捷。本村先后荣获省、市 先进党支部、五个好村党支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小康村党支部、林业生态示范村 等荣誉称号。XX年又被列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发展现状

根据村五年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本人选派到该村后,迅速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之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基本完成 村村通 道路水泥路面施工,村部东面与105国道相连并直达火车站的姚关大道即将完工,村民

2 劳作经商进出方便。中心村136户农户集中居住,并形成街道,路灯设施齐备,闲瑕时间农户可以在街头农民公园散步,聊天,其乐融融。位于中心村东面的村部宽敞净洁,图书室、党员活动室、农民学校、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计生服务室等样样齐全,成为村民学习、娱乐、共商农村建设的陈地。新落成的村级卫生室,人员、药品齐备,并积极加入新农村医疗合作,农民享受到小病不出村的方便。

二是农村经济较为发展。农民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积极做好 山上、田里、庭院、市场 四篇文章。依靠交通便利,成立了数个运输公司。利用荒山,兴办轮窑厂,一方面解决几百人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为农民自身建房提供了便利条件。全村积极发展优质稻生产,形成一村一品的良好产业结构。利用山林资源,兴办数个竹木半成品加工厂,让 绿色银行 为农民带来滚滚财源。

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全村竭力打造 生态示范村 ,合理利用山林,在砍阀林木之后,不忘栽种,使森林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013网名大全积极推广 一池三改 ,qq大全发展绿色种植,绿色养殖,使用清洁能源,保持清洁水源,共同维护清洁家园。

3 三、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能照搬他村发展的模式,要有自己的规划,要有让农民赞成的规划,要有让农民参与的规划。新农村建设千头万绪,必须要有一个团结、奋进,能吃苦的领导集体。通过集体学习中央政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决策,规范民主管理。实践表明,只要大家形成共识的事情,就能办成、办好,同时又促时了村支两委和党员干部在农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的提高。

二是利用各种渠道向农民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重要意义。有时农民对中央的政策了解的比较偏面,需要村支两委和党员率先垂范,并向农民宣传好中央的惠农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发农户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否则仅靠村干的力量是难以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艰巨任务。

四是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打好基础,把各项基础设施建好,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向外多宣传,利用好自身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多方吸引资金和技术,发展其他产业。

4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田基本改造亟待解决。村境内农田参差不齐,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大气力清淤,耗费了农户大量时间和精力,从长远打算应着力进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林业经济发展较为粗放。农户对林木圆竹的加工仅是半成品,在市场中的销售利润不高。林木加工点分散,没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和协作组织,存在互相压价,亏损经营的情况。

三是饮水问题。由于90年代村内建有小型钢厂,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极不方便,现村内有自然河流穿村而过,在中心村铺设自来水管道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但目前缺乏项目资金。

四是村内道路需要继续建设。中心村道路与村部东面姚关道之

5 间的2.3公里道路虽有路基,但一到阴雨天,泥泞难行,为部分村民出行带来一定困难,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优势地位,该道路需投资40余万元,依本村村民筹资建设暂无可能。村内8个村民组之间的道路也常年失修,崎岖不平,为农民劳作、生产、生活带来较大阻碍。

6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shuzhibaogao/34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