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工作报告】

篇:省联社领导调研工作报告

省联社领导调研工作报告

2011年上半年,我社在省联社、办事处的正确指导下,在上级监管部门大力支持下,全体干部员工严格按照联社一季度工作安排意见,深入贯彻落实省联社理事长刘乃云在首届社代会第八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统一思想、万众齐心,紧紧围绕情系“三农”、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宗旨,切实开展各项工作,全面推动联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一、2011年上半年工作概述

(一)各项经营指标

1、各项存款协调、快速增长。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219,072万元,较年初纯增31,813万元,增幅为16.99%,实现了“十二五”开局之年存款开门红。就开阳县域范围来看,存款规模居全县首位;但任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重点突破存款空白区域。

2、各项贷款稳健增长。截至6月末,各项贷款余额152,909万元,较年初多发放15,178万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增速为???%,涉农贷款占总贷款余额比例的???%。其中,农户贷款余额为??万元,同比多增??万元;农村企业及涉农组织贷款余额为??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今年在贷款规模受限的影响下,我社严把贷款质量关,严格控制房地产、高耗能、高排放等

产业贷款发放,释放信贷空间,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

3、不良贷款实现“双降”,资产质量不断提高。

截至6月末,我社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12127万元,占贷款余额的7.93%,较年初下降239万元,不良率下降1.05个百分点。

4、增收节支扎实有效,经营效益再创新高。

上半年,全县农村信用社共实现各项收入729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59万元,其中利息收入6368万元,同比增加1733万元。各项支出6598万元,同比增长1810万元;其中营业费用支出2546万元,同比增加707万元。全县盈利金额889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51.38%,比上年同期增加盈利636万元。

5、信用工程建设方面,截止2011年6月末,禾丰乡共建档1340户,占比为63%。南江乡建档评级1152户,占比为31%。龙岗镇6个村建档评级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有完整纸质档案的有4218户,占比为49%。双流镇已建档数为2257户,占比51%。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在存款组织上实行“服务、营销、创新”三效合一的工作理念。一是大力提升员工主动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质量考核,以内在激发和外部约束相结合,实现“高质量服务”

双保险;二是充分发挥营销效应,特别是在各项代理业务中加强上游企业的对接和下游客户的维护,确保代理资金全部归社;三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新”待客,用“新”服务,引领联社各项工作中开辟新局面。

2、在贷款发放上形成搭桥式工作方法,以“富硒诚信卡”为发放小额农贷的抓手,以信用工程建设为推进发放“富硒诚信卡”的平台,以柜台办贷为推动信用工程建设的动能,以信贷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为柜台办贷的依托,多环相扣,共同打造为抢占信贷市场的有力武器。

3、逐一落实内控管理环节,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一是明确制度,规范管理;二是统一培训,提升认识;三是加强检查,严格考核;四是督促整改,加重处罚。从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构建内控管理体系。

4、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提升发展硬实力。一是不断完善信贷管理系统,有效解决办贷慢、办贷难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托逐步实现柜台办贷,加强风险防范:二是切实发挥事后监督系统功效,加强各项业务的后续检查,提升业务合规率,降低员工差错率;三是全面运行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全辖网点运行情况,建立了联社范围内完整、高效的安全防线。

5、严格制度执行,关心员工生活,完善联社制度建设与感情建设。一是在工作上必须坚持原则,坚决实行从严管

理,以硬性管理模式强化员工执行力建设,防止各项制度和工作安排沦为一纸空文;二是在生活上加强情感维系,体现以人为本的用人原则,共同创建“合规”与“和谐”并存的发展氛围。

二、后半年工作思路

(一)牢固树立“快”的发展观念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联社的各项工作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我们一切工作都必须切实满足“快”的要求。

一是加快转变思路,想在别人前面,认清当前形势,树立竞争意识,以我社服务空白区域为突破口,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发扬主人翁意识,集思广益,共同为联社发展提供高效的精神能源。

二是加快落实执行,做在别人前面,杜绝“等、靠、要”的工作旧习气,打破“安于现状”的思想氛围,想到就做,大胆突破。

(二)严格坚守“好”的经营模式

“好”是作为衡量联社的另一性硬指标,各项工作在全面加速的同时也必须保证时间服从质量。

一要继续做到“服务好”,在日常工作中时刻贯穿“感恩待客”的服务理念;

二要做到“工作好”,首先是加强业务流程合规管理,

减少差错率,提高业务水平;其次是严格按“三办法一指引”的要求加强贷款管理,严格执行三查制度,提升资产质量;

三要做到“形象好”,从员工个人形象,上至联社整体形象,严格以“好”为要求,加强培训,建立员工良好的精神面貌,培养素质良好的职业团队,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好”为盾,抵挡各项竞争和冲击。

(三)大胆启动“新”的工作思路

创新是适应新环境、迎接新挑战,开场新局面不可或缺的有力武器,是实现联社发展“快”、质量“好”的重要策略。

一要加强服务创新,加快推动电话银行服务建设,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二要大量研发新产品,将思路创新、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充分应用到产品研发中,最大化的满足市场需求。

三要拓展市场新领域,将联社的服务延伸到更广的区域中去。从“小”入手,积极营销,全面铺开联社服务覆盖领域。

(四)始终保持“稳”的前进步伐

一是重视安全防护工作,为联社发展提供稳定的内部环境;

二是加强稽核审计工作,落实制度执行,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三是强化事后监督职能,确保各项业务平稳发展。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面对任务重、时间紧、竞争大等诸多的不利因素,我们同舟共济、再接再厉,要在后期工作中以“快”推动工作、以“好”保证效率、以“新”应对挑战,以“稳”促进发展,最终实现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推动跨越。

第2篇:省扶贫调研

【扶贫调研】对改进脱贫攻坚督查工

作方式的几点思考

近段时间,我们就如何改进脱贫攻坚督查工作方式的课题赴一些市县开展了调研,大致了解了我省以及市县开展督查工作的基本情况。通过调研,感觉到我省脱贫攻坚督查工作仍然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还需要下大力给予改进,努力把督查工作变成推进脱贫攻坚再上新台阶的一把利剑。在此,主要谈一谈对改进脱贫攻坚督查工作方式的认识与思考。

一、督查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7年以来,我省以及各市县开展了各类督查巡查共800余次,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省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落实。通过督查,一些市县、乡镇都加大了工作力度,整体上都得到了不少的进步。但我们在督查过程中,仍然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掌握标准不一,基层意见比较大。从今年开展的督查工作来看,督查人员由于个人理解能力有差别,特别是有一些新的要求刚提出,督查人员也没有吃透,掌握的政策不全面,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现象还较为普遍,给市县、乡镇的答案也不一致,造成一些市县、乡镇也很迷茫。市县、乡镇最反感的朝令夕改、多种标准,执行起来不知道应该听谁的,市县对于把握不准的问题也不主动与省扶贫办联系,造成一些市县、乡镇也走了不少弯路。

(二)临时抽选人员,能力素质差别大。由于开展督查工作时,抽选督查人员比较随意,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特别是省直机关,除了厅级干部以外,只是有人下去督查就行,也不管派出这些人能否胜任督查工作,甚至有些干部基础文字材料差,表达问题都不是很清楚、很专业,谈何研究?还有些省直单位不够重视,安排一些能力较弱、事情比较少的干部参加督查,而把一些能力素质强、善于研究分析的业务骨干留在单位搞材料,由于从源头上选派的督查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督查效果。实践表明,开展综合督查时,部分督查组提交的督查报告质量不高,下去后跟市县要材料的多,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调查了解的少,不能够全面反映我省基层脱贫攻坚的真实情况。

(三)夹带个人感情,反映情况不够实。有些督查人员下去后,不敢大胆地履行职责,原则性不强,怕得罪人,有些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成绩讲的多、问题讲的少。有些督查人员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没有树立端正的工作态度,对存在的问题不敢直接反映或反映的问题不深入,担心有些问题讲重了,对该市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当老好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把督查工作放到检验全省脱贫攻坚成效如何的高度来看待,缺乏大局意识,个人私心杂念较重,反映的问题“蜻蜓点水”,提出的意见建议也比较空洞,操作性不够强。

(四)多口开展督查,实际效果比较差。为了狠抓脱贫攻坚工作落实的力度,2017年初以来,省、市县各级部门都开展了多轮督查、巡查工作,频次比较高,乡镇面对各项督查工作应接不暇、疲于拼命,但相当一部分分管扶贫的镇干部和扶贫专干都是身兼数职,基层工作压力很大。有的督查组只停留在看看表格数据,听听纸质汇报,而没有真正沉到一线,听听村干部、贫困户、非贫困户的声音,看看扶贫政策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制定的帮扶措施是否合理,等等,形式主义的现象仍然存在。还有的督查人员督查结束后提出了不少问题,但给予面对面的指导帮助却比较欠缺,一些乡镇也不知从哪里入手整改,达不到督查的目的。

(五)问责力度较小,整改不积极主动。与审计、巡视工作相比,督查问责和整改力度明显比较弱,没有应有的威慑力,重部署、轻落实、重督查,轻整改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干部认为督查工作只是督促工作落实,对事不对人,造成主观意识上不重视,批评就批评了,除非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一般不会处理人,而且督查人员都是从各单位抽选的,选定的人员也不像纪委、检察院、审计那样来查案、审计的,造成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进较慢,实施督查的部门也很少“杀回马枪”,督查完就完了,没有那种盯着问题不放的韧劲、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狠劲,跟踪督办、跟踪问效方面比较欠缺,督查问责的机制也不够健全,也造成各项督查工作“隆隆烈烈”,各类问题“面目依旧”,督查工作的权威性还有待于加强。

二、督查工作需要规范的内容

(一)建立专职督查人员信息库。督查成效如何,跟我们督查人员的能力素质有较大的关系。我们可以参照省委巡视办的作法,建立脱贫攻坚专职督查人员信息库,从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个成员单位抽取2至3名政治坚定、原则性强、素质过硬、熟悉基层工作、具有相应工作经历、善于发现和分析研究问题的干部专门从事平时的脱贫攻坚督查工作,加强扶贫政策的系统学习研究,搞深搞透,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建立脱贫攻坚专职督查工作群,对中央和省新出台的政策及时解答分享,设臵问题开展研究讨论,努力吃透上情,统一督查工作的标准和尺度,让督查工作从“业余化”向“专业化”转变,从“应付差事”向“深挖细抠”转变,切实把督查工作当作推进脱贫攻坚深入开展的利器。督查任务下达后,随机从信息库调取人员,确保每个组都有2名以上专职督查人员,确保下到基层后,能够更加专业地开展工作,从源头上解决督查质量不高的问题。

(二)强化督查业务知识培训。从2015年底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后,中央和省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已经形成一整套政策体系,为顺利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遵循。督查人员在下基层督查前,利用2天左右的时间由省扶贫办牵头组织各个督查组进行专题培训,全面系统学习相关的扶贫政策措施以及督查业务知识,安排1至2天左右的时间给予理解消化,督查准备的时间尽量充分一些,防止仓促上阵。通过近两年的综合督查情况分析,普遍感觉,培训匆忙、督查也匆忙,难于深入地查找问题,很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下去之前,做足功课很有必要,确实把督查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而不是走马观花,应付之事。要发挥能者为师的做法,发挥各自行业部门业务熟练的优势,全面系统介绍解读相关政策,设臵提问和讨论环节,增强培训的效果,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一统计口径,防止在督查中说法不一致,让市县、乡镇为难。

(三)归口统一制定督查计划。目前,开展督查的单位相对较多,在推动工作的同时,也牵扯了基层不少的精力。因而,脱贫攻坚督查工作应该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来统筹,防止政出多门。2017年5月19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中共海南省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办法〉的通知》(琼办发﹝2017﹞25号),明确指出: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督查巡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批准年度督查巡查计划和督查巡查事项,组建督查组或者巡查组。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督查巡查日常工作,履行方案起草、统筹、协调、指导、督办职责。因而,每年都要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拟定督查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开展督查工作。一些省直行业部门制定的行业扶贫等专项督查方案,也应当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准,以便全省统筹,防止督查频次过高,增加基层负担。制定的督查计划或者方案,应该突出重点,克服“眉毛胡子一把抓”,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同时,在督查力量整合上,与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建立联席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业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督查工作,增强督查工作效果。在督查时间安排上,每个市县尽量安排4至5天左右的时间,以便督查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全方位找问题,摸清情况,确保实效。

(四)建立整改督办和反馈机制。《海南省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办法》明确规定:接到综合督查、综合巡查和专项巡查结果通报的市县和单位,应当在两个月内向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反馈整改情况;接到专项督查和常规督查结果通报的市县和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向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整改情况。督查结束后,要及时向市县和单位通报督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市县和单位下发督办函,明确整改时限。同时,也要督促市县和单位按时反馈整改情况,对落实不好的市县和单位要给予通报,提出处理意见。坚决克服重查轻改、“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确保督查的权威性。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跟踪督办,防止“虎头蛇尾”,达不到预期目的。市县和单位要也明确具体整改联系人,落实整改责任制,加强监督问责的力度,确保问题得到完全整改,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强力推进。

督查工作可以采取的方式

(一)交叉检查型。主要是指在省或市县的统一协调下,市县或者乡镇派出督查人员相互检查,相互查找问题,相互学习,达到找差距、补短板的目的。2016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采用了省际交叉考核和委托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西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考核评估,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我省在平时的督查工作和年度考核中也可以采用交叉检查考核的方式,与第三方评估的结果相互印证,增加市县的参与度,有比较,才有差距,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有些市县或者乡镇总是自我感觉良好,信息相对封闭,一些部门和干部无形中放松了要求,没有比较就没有触动,通过面对面的交叉检查,特别是基层乡镇一级更容易反思自己的工作标准,更想努力打开工作新局面。这种方式既是检查督促,也是参观见学,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胜过课堂上照本宣科的说教。开展交叉检查后,通过收集汇总情况,可以发现各市县学习政策、理解政策、执行政策的能力水平,也可以发现各市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二)驻点剖析型。主要是指利用一段时间对某个村庄进行“解剖麻雀”,翻箱倒柜找问题,追根溯源,不查到“水落石出”不收兵。随着帮扶力度不断加大,贫困户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不少非贫困户要求“入贫”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各种信访、热线工单数量不断增加,从2016年11月18日961017脱贫致富热线电话开通以来,至今共收到28827件工单,71件信访件,17批30余人次来访,接访和调查核实的任务增多,无形中对一些村庄的扶贫工作增添了不少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现象就会有所抬头,特别是村干部做的如何,最能体现我省基层脱贫攻坚的现状。驻点剖析的方式,最适合用于被举报问题较多的或者群体信访、上访诉求反映强烈的村庄,通过一段时间的摸排,从村干部、贫困户、非贫困户等各层面的谈话了解,走村串户实地访、实地看、实地问,全面深入摸清全村的村情民情社情,通过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才能客观公正地做出判断。

(三)督导帮带型。主要是指某项业务工作已经开始或者即将结束、需要验收,为了掌握进度或督促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省扶贫办或者其他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专项督查工作,不仅要“督”、还要“导”,既要查找问题,又要指导帮助,纠偏纠错,确保高质量完成工作。特别是刚出台的政策或者上级的新要求,基层理解掌握往往有偏差,也不报告,自行其是,造成执行政策措施出现偏差。比如:有个别市县把握不了“退出”和“剔除”的政策界限,实施“一刀切”,没有区分对待,不管超出贫困线标准的财产是纳入前隐瞒不报的,还是纳入后土地被征用等所得的,造成工作上的被动。还有的市县执行《海南省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和产业扶持实施办法》有偏差,该办法明确规定: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的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在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相同的政策待遇。但一些市县在执行该办法时打了折扣,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的农村低保对象的危房改造标准明显低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标准,容易引起群众不满。因而,督导组不仅要查实问题,还要面对面解读政策,让其正确掌握政策措施具体条款,对于基层反映的困难及时解决,尽量不要打“马虎眼”,当面解决不了的,带回单位研究后尽快回复。目前,基层最缺的就是得到精准指导、正确指导;最怕的就是每批督查人员各说各话、标准不一,造成困扰,盼政策,等具体的操作程序,迟迟推不动工作。督导帮带的方式,本身也是“授业解惑”,督导组就是“政策宣讲团”,教内容、教方法、指路子,帮助其正确运用政策推动工作开展,减少工作上的失误,确保扶贫工作始终在精准的路上。

(四)随机暗访型。主要是指省或者市县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直接利用手机定位,随机抽查乡镇、村委会脱贫攻坚工作的落实情况。这次方式减少了层层陪同的干扰,督查人员轻装上阵,市县、乡镇、村委会不特意准备受访现场,更能充分反映被督查单位平时的工作状态。2017年7月21日,国务院扶贫办下发了《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克服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的通知》(国开办发﹝2017﹞52号),该《通知》明确:国务院扶贫办到地方核查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采取暗访形式。因此,对于脱贫攻坚项目进度比较慢或者热线工单反映问题较多的市县,要列出清单随机抽样进行暗访督查,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从各市县上报的工单受理情况来看,有些市县工作不够扎实,有些乡镇应付了事,没有及时、耐心回应群众的诉求,打个电话问问情况就起草办结报告了,没有真正入户调查;也有些群众刻意隐瞒收入,“装穷”、“哭穷”,一心想纳贫。如果不公正地实地调查核实,就容易被外像所迷惑,无法掌握实情。我们带着问题线索,多听一听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声音,多看一看生产生活情况以及教育、病患、住房等情况,多查一查村委会操作的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民主评议,有没有优亲厚友,有没有雁过拔毛,有没有打击报复等现象,客观真实做出调查结论,推动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扎实开展,真正做到精准识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

(五)委托调查型。主要是指围绕某个课题或者某项重要工作,委托院校或者社会机构有关专家或专业人士赴市县、乡镇进行调研,以第三方的身份开展工作,为省、市县全面、客观、准确地掌握脱贫攻坚情况提供依据和参考,以便省、市做出科学的判断,作出科学的部署。第三方调查的优点是客观公正、不带倾向性的主观立场,便于跟群众打交道。“术业有专攻”,院校或者社会机构有关专家或专业人士对某方面的领域有较深的造诣,开展工作有一套专业的流程,因而,我们通过他们的专业特长,推动课题研究引向深层次,为一些重要工作开展把把脉,查查存在的短板,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有些群众对院校或者社会机构的专家、专业人士敢于倾诉、敢于讲真话,没有戒备心理,但对于政府工作人员普遍有些谨慎的态度,怕说错话,怕被揪辫子。因此,通过他们进村入户走访调研,对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量化分析,对项目可行性做出判断,对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做出评估,有利于我们掌握信息的多元性,通过相互对照,看看我们自身掌握的情况与他们有什么不同,原因在哪,下一步的着力点在哪,汲取他们调研的精华,促进我们能力素质的提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储蓄新的动能。

第3篇: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科学管理科学设计建设资源节约和环保型高速公路

通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期,我省的高速公路交通矛盾已经由得到缓解转向基本适应,下一步的目标任务既要加快发展,更要好中求快,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发展转变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型发展。2006年7月13日,习近平书记在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要突出抓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要突出抓好环境,形成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2005年省委第三巡视组在我厅巡视后提出了:“要在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等方面作深入研究,努力做到科学设计、科学管理”。为了在交通建设行业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大力推行资源节约和环保型高速公路,全面提高工程的质量与耐久性,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适度超前”的原则,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道路,才能使高速公路建设在新的时期和形势下在发展内涵方面提升到更高水平。

一、我省高速公路发展与存在问题

(一)现状与发展趋势

改革开发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省交通厅党组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着力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到2005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866公里,位居全国第六,为我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一大批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不仅改善了我省公路交通的状况,也摸索出一套具有浙江特色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经验,涌现出一批技术先进、工程质量优良、项目管理科学、运营安全舒适的优良工程。目前,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为世界第

二、国内最大跨径的悬索桥,诸永高速公路7900多米长的括苍山隧道有“华东第一隧”之称。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为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增加了新的亮点。

虽然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规划目标还有差距,还有繁重的建设任务。按照我省公路水路交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到2007年,在上届政府完成“四小时公路交通圈”的基础上(高速公路里程通车1307公里),完成“交通六大工程”中的高速网络工程,即再建高速公路1000-1200公里,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500公里以上,为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到2010年,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与我省经济发展相适应,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500公里;到2015年,提前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4000~4500公里。

(二)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

我省是一个人口密集、资源相对不足、生态脆弱的省份,全省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如何在全省交通建设行业实现党中央的宏伟战略目标,是我们交通人面对的最大挑战。通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当前我省高速公路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

1、高速公路建设与利用资源的矛盾

高速公路是公路交通主骨架,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建设要消耗多种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每公里占用大约80~100亩的土地。近几年,交通建设用地指标占全省各行业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比例每年以10%的速度上升:由2003年10%上升到2005年的40%,其中绝大部分指标是用于高速公路建设。但我省是资源小省,一方面要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一方面资源紧缺,特别是土地资源,这是当前高速公路继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今年以来,许多市里无法做到高速公路用地占补平衡,已严重影响到现有11条在建项目的顺利实施,新的项目也难以开工上马。如何尽最大可能节约建设用地是当前急待解决的课题。

2、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高速公路建设逢山开路、涉水架桥,穿越田地村庄,环绕城镇等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非常突出。涉及到自然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保护、城乡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再发展,稍有疏忽,可能使自然景观失去原始状态,文物古迹遭到破坏、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干扰,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例如上三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和龙丽龙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已多次引发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同三线瑞安段新居村段路基改桥事件、台缙高速公路叶家岙拆迁事件和壶镇姓汪村的上访事件等,都对建设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强化科学管理、科学设计,始终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护好环境,着力打造和谐交通,把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是当前一个严峻的课题。

3、高速公路建设与运营安全的问题

随着经

第4篇: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科学管理科学设计建设资源节约和环保型高速公路

通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期,我省的高速公路交通矛盾已经由得到缓解转向基本适应,下一步的目标任务既要加快发展,更要好中求快,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发展转变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型发展。2006年7月13日,习近平书

记在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要突出抓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要突出抓好环境,形成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2005年省委第三巡视组在我厅巡视后提出了:“要在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等方面作深入研究,努力做到科学设计、科学管理”。为了在交通建设行业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大力推行资源节约和环保型高速公路,全面提高工程的质量与耐久性,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适度超前”的原则,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道路,才能使高速公路建设在新的时期和形势下在发展内涵方面提升到更高水平。

一、我省高速公路发展与存在问题

(一)现状与发展趋势

改革开发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省交通厅党组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着力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到2005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866公里,位居全国第六,为我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一大批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不仅改善了我省公路交通的状况,也总结摸索出一套具有浙江特色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经验,涌现出一批技术先进、工程质量优良、项目管理科学、运营安全舒适的优良工程。目前,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为世界第

二、国内最大跨径的悬索桥,诸永高速公路7900多米长的括苍山隧道有“华东第一隧”之称。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为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增加了新的亮点。

虽然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规划目标还有差距,还有繁重的建设任务。按照我省公路水路交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到2007年,在上届政府完成“四小时公路交通圈”的基础上(高速公路里程通车1307公里),完成“交通六大工程”中的高速网络工程,即再建高速公路1000-1200公里,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500公里以上,为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到2010年,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与我省经济发展相适应,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500公里;到2015年,提前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4000~4500公里。

(二)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

我省是一个人口密集、资源相对不足、生态脆弱的省份,全省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如何在全省交通建设行业实现党中央的宏伟战略目标,是我们交通人面对的最大挑战。通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当前我省高速公路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

1、高速公路建设与利用资源的矛盾

高速公路是公路交通主骨架,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建设要消耗多种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每公里占用大约80~100亩的土地。近几年,交通建设用地指标占全省各行业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比例每年以10%的速度上升:由2003年10%上升到2005年的40%,其中绝大部分指标是用于高速公路建设。但我省是资源小省,一方面要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一方面资源紧缺,特别是土地资源,这是当前高速公路继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今年以来,许多市里无法做到高速公路用地占补平衡,已严重影响到现有11条在建项目的顺利实施,新的项目也难以开工上马。如何尽最大可能节约建设用地是当前急待解决的课题。

2、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高速公路建设逢山开路、涉水架桥,穿越田地村庄,环绕城镇等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非常突出。涉及到自然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保护、城乡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再发展,稍有疏忽,可能使自然景观失去原始状态,文物古迹遭到破坏、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干扰,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例如上三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和龙丽龙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已多次引发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同三线瑞安段新居村段路基改桥事件、台缙高速公路叶家岙拆迁事件和壶镇姓汪村的上访事件等,都对建设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强化科学管理、科学设计,始终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护好环境,着力打造和谐交通,把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是当前一个严峻的课题。

3、高速公路建设与运营安全的问题

随着经济

的发展和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汽车的保有量及高速公路交通量将急剧增加,交通安全问题将会越来越被社会重视。我国是人口大国,目前也是“交通事故大国”,对于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我省来说,当前交通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尤其是高速公路上的安全事故正处于多发时期,高速公路交通运营安全涉及人、车、路和环境,应该在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树立

“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从设计、施工、运营管理上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运营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率,降低生命财产损失。比如甬台温高速与上三高速交汇处的吴岙枢纽,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导致通车后发生多起恶性事故,后通过改善安全设施,运营安全性显著提高;上三高速公路新昌段,在开通之初,事故频发,后通过在落差较大的危险路段加高护栏,引起驾驶员的视线警觉并在防撞时提供有效的阻挡,在嵊州东二桥等重点防护路段,还增加了警告标志、防撞水马和爆闪灯等,上述措施改善了道路安全性,事故率明显降低。从全省高速公路事故统计来看(见下表),随着交通安全设施的不断完善,虽然高速公路里程在增多,但事故数量在逐步减少:

高速公路历年事故统计表年份

上报事故数

死亡人数

200

41550

47

2200

5789

37

12006

644

318

注:

1、上报事故指有车辆损伤或人员伤亡的事故,不含轻微碰擦事故;

2、2006年数据为1~10月份的统计数据

(三)设计与管理存在的不足

1、基础工作方面

(1)勘察设计尚存在“深度不够,质量不高”的现象。原因主要是设计周期偏短,设计单位任务繁重,设计人员理念落后、对基础资料不够重视、设计方案比选深度不足、不注重细节设计等,导致设计文件深度达不到有关规定的要求,工程数量难以反映工程实际情况,技术方案与实际环境有出入等。

(2)设计管理和设计审查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审查深度不够。尚未制定出台设计管理办法、设计审查管理办法,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要点不够明确,编制单位内审不严,外部单位审查深度不够。主管部门对编制单位尚未形成有效的设计监管。同时设计审查人员数量、政策技术水平明显不足。

(3)前期阶段利益交织矛盾突出,在设计中不能统筹处理、把握全局,局部利益影响整个工程设计的大局。

2、管理方面

(1)有些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尚未全面落实,有些已经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

(2)对前期工作的监管力度不大,对各地执行国家基建程序的稽查力度不够等。

(3)交通设计市场培育滞后,设计招投标没有有效开展。

3、人员素质

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建设单位等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熟悉理解以及业务水平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对策研究与工作措施

从本质上讲,建设高质量的工程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确保和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就是最有效的资源节约。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勘察设计是公路建设的基础,是确保优质工程的前提。设计文件在很大程度上讲是项目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设计好坏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首先,设计方案决定了工程项目的规模、标准、路线走向、结构形式、投资概算等;其次,施工方案一般由设计方案决定,包括后期的运营管理在很多方面也受设计影响,因此设计好坏与资源消耗、环境影响及营运安全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充分的利用资源、有效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因此,如何提升设计理念、有效地确保设计质量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国外发展经验和我省的发展历程来看,只有通过科学管理和科学设计,才能确保设计质量不断提高,而科学管理就是确保设计质量,全面落实设计思想,抓好工程建设实施,确保有序运营的必要手段和保障,科学设计则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基础。

(一)科学管理

1、坚持理念创新

(1)树立全寿命成本理念

在以往的建设项目中,仅仅把节约成本理解为努力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是片面的。全寿命周期的成本不仅包括了工程建设成本,还要考虑工程完工以后的运营管理成本和养护维修成本。近两年来我省一些开通运营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了早期损坏现象,提前进入大修,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交通行业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树立全寿命成本的理念,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经济设计理念,综合分析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营、维修、养护成本。在可能的条件下,宁肯先期投入大一些,也要减少后期更大的成本投入,这样既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又避免日后由于维修、养护给运营带来的交通干扰,提高了社会及公众满意度,使高速公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树立环保理念

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自然界不但支撑着人类物质生活,也丰富和充实着人类精神生活。因此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爱护和保护自然,要树立“不破坏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坚持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破坏、最强力度地恢复,使工程建设顺应自然、融入自然,要把设计作为改善环境的促进因素,摒弃先破坏、后恢复的陋习,实现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并举、公路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浙江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浙江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丘陵为主,风景优美,自然环境的条件相当好,这对浙江来说是个宝贵的财富。与此同时这对设计也是个挑战,要求高速公路要尽可能减小对原生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持地形、地貌的自然性和稳定性。

近年来我省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实际环保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2~6左右,对照交通部交通环保投资保障能力要求环保费用占基建投资的0.5~1,污染严重项目占3~4,可见我们对高速公路环保问题已日益重视,环保理念也在逐步完善,在设计中就充分考虑环保问题,如已列入交通部的示范工程和我省的创精品工程的黄衢南高速公路衢黄段在设计阶段就对路线、边坡防护方案、边沟设置等各个方面进行多方案的反复比选,力求以自然的、渐进的、连续的手法来选择、利用和创造景观,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展现和发挥自然环境的审美价值。环境保护工作我们有进步,但还有很多差距和不足,还有不少文章可做。

(3)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理念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因此安全是公路设计和建设需考虑的首要因素。安全包括工程实体安全和运行安全两方面。以往,我省对工程实体安全关注比较多,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运行安全因为牵涉因素多且变化大,包括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等多方面,相对隐性,在控制上有不确定性。提高运行安全、降低事故损失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多行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要同时做好规范驾驶人行为、提高车辆性能、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严密交通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

对于高速公路建设来说,就是在设计阶段就要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关注重点路段的运行安全。为此,我们参照交通部《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尝试对已经建成通车的金丽温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及正在建设的诸永高速公路引入了“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性评价”,对建成后的运行车速进行论证研究,以此确定实际运行的管理速度以及相应工程和管理措施,解决了设计车速不能如实反映实际车速的矛盾,这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列,从实践的效果来看,效果非常好,运行安全性评价中运行车速理念的引入不仅提高了通行能力,节约高速公路使用者时间,更减少了事故,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是为社会节约资源。

2、坚持技术政策创新

技术政策创新是转变理念,提高建设质量的有效手段。当前交通设计行业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标准规范的适应性问题。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标准规范很难全面做到各地区的针对性,而且科技发展迅速,标准规范某些地方显示出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交通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标准,把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及时纳入标准规范,制定具有地区特色的地方标准,作为行业标准的补充。这是技术政策方面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已经开展制定地方标准的工作,委托在我省高速公路设计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特别是省公安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完成了《浙江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要点》(试行),并于今年8月1日起试行。在该要点的编制中,除了对原有规范中有关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条件、设置形式等方面进行完善外,为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事故的严重程度,提出了“主动”预防和“容错”的设计理念,引入了“路侧净区”、“隆声带”等新的交通安全设施。除此之外,《浙江省山区高速公路设计要点》、《浙江省高速公路软土处理设计要点》及《浙江省高速公路路面设计要点》也在编制当中,力图结合近年来对设计新理念的不断理解和在典型示范工程的实践,特别针对勘察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编写出符合我省特点的高速公路设计系列丛书,以便更好的指导设计,从全方位提升设计理念,为制定地方标准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结合在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与金塘大桥项目,已要求建设指挥部及时总结大桥建设的技术与经验,汇总编制具有浙江特色的海上建桥技术规范与标准,以指导今后我省的桥梁建设。

3、加强执行管理

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具有强制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是规范基建程序,提高建设质量的有力保障。目前制度建设中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加强勘察设计管理,全面推行设计招投标制度,对重点项目试行设计方案竞赛制度。

(2)建立健全设计审查管理制度,着重抓好两关:一关是设计单位自身内部质量责任制,如校对、审核;另一关是抓好行业管理审核、审查、监督制度,如完善公路、水运项目双审制、建立设计审查专家库等。

(3)贯彻交通部“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严格设计变更管理程序。

(4)严格执行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密切相关的环评、水保、安全性评估等基建程序,做到“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5)加强行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和行业间的沟通、配合,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实效性。

4、重视人员培训

为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理念,对设计、施工、咨询、建设单位的人员进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之外,还邀请交通部或省内外专家进行交流、讲座,比如黄衢南高速公路衢黄段在设计阶段3次请部里的专家进行指导,灌输设计新理念;今年10月邀请部总工凤懋润同志专题介绍国内外路、桥建设的最新动态。明年还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多举办学术活动和学术讲座,使从业人员及时掌握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

(二)科学设计

科学设计方面主要从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和及时总结这三方面来入手。

1、科学决策

要做到科学设计,其前提是科学规划、科学决策。今年我厅组织编制了《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规划》和《浙江省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规划》。明确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以及重点发展方向,关键要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指导性,重点抓好在规划指导下实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科学决策。科学决策必须在深入调查、勘察,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作出决策,真正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为“十一五”期间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交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扎实的基础。

2、精心设计

(1)合理选线,灵活选用指标

路线选择的合理性往往决定了整个工程的成败。因此合理选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公路工程的“灵魂”。路线是一个项目的基础,一旦发生变化,不但影响到项目的工程规模和投资,而且还要影响到路网结构,甚至影响到区域路网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路线方案的确定要慎之又慎,应深入研究,多方案比较。根据黄衢南高速公路等设计的经验,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要求做好选线工作:①合理确定走廊带和控制点,不仅要从地质、地形选线、还要从环保、城市规划角度选线,通过反复论证,从路线设计上避开了钱江源自然保护区;②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在选线时要统筹考虑建设、养护、运营的全过程,系统解决工程的耐久性,人车行驶的安全性,养护维修的可行性,防灾减灾的有效性,以及环境景观的协调性等问题;③以运行车速理论指导路线方案选择和路线设计,灵活运用技术指标,注重相邻路段线形指标的均衡性、合理性,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

在技术指标运用方面,关键是设计要综合考虑环境等各种要素,从细部入手,灵活选用指标,使设计更符合实际,更经济更安全。比如在黄衢南高速公路、诸永高速公路等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中要求设计在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巨大且交通量较小的路段,考虑减窄硬路肩宽度,以减小开挖量,或防止因开挖过度而引发地质灾害,而在条件适合的路段增设港湾式停车带,以提高路侧的安全性。在杭浦高速公路的设计中,要求设计单位在边沟设计时克服传统习惯上的宽、大、深,特别是不论排水距离及汇水面积,全段落单一断面的传统做法,采取灵活自然的断面形式及尺寸,对原设计的倒梯形边沟进行优化设计,改为矩形边沟,仅此一项每公里就可节约土地约3亩。

(2)注重环保设计

在高速公路建设方案选择时,设计人员必须以建设环保型交通为目标,尽可能减少高填深挖。在2002年至2005年投入建设的1200多公里高速公路中,深挖路段43842m,占总里程的3.58,隧道路段182856m,占总里程的14.92。由此可见,我省在高速公路设计中,已考虑到使用隧道代替深挖路堑,以减小挖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但从深挖路段所占总里程的比例看,还可以作进一步优化,将深挖路段长度减到最低限度。

设计阶段应全面考虑工程施工的环境保护。要求设计做到合理选择取、弃土场位置。对施工期造成的生态破坏采取“边施工,边恢复”的方式,对服务区、管理区、互通立交区、环境设施带、取弃土场进行生态恢复。

除此之外,在高速公路设计的其他环节中,也要求设计单位尽可能考虑环保问题,如:在服务区设计方面对设计单位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要求设计单位尽可能考虑废水回收及综合利用,尽可能考虑采用环保能源,如太阳能。

(3)抓好安全设计要点的贯彻

为确保高速公路运营安全,使设计人员认真贯彻《浙江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要点》,当务之急要抓好设计人员、行业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的宣贯工作,使他们了解要点、熟悉要点,灵活运用要点,搞好组织实施;其次,对照要点对于已经投入运营的高速公路要逐路逐段的比对,不足之处按照要点逐步完善。对于重点关注的路段,要求进行运行安全性专题评估,采取针对性改善措施。

3、强化设计总结

设计回访和项目后评价对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和运营各阶段工作及其变化的成因,进行全面的跟踪、调查、分析和评价。为不断提高决策、设计、施工、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改进管理,节约资源和降低造价,制定相关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设计回访,已经要求设计单位制度化。对于项目后评价,已选取建成较早的沪杭高速公路进行了后评价工作,明年准备再选择几条有条件的高速公路进行后评价,要加快这方面的步伐。

三、结语

科学设计是基础,科学管理是保障,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有可能打造出具有浙江特色的资源节约和环保型高速公路。

《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第5篇: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2007-12-15 20:58:1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2)文章标题: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科学管理科学设计建设资源节约和环保型高速公路

通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期,我省的高速公路交通矛盾已经由得到缓解转向基本适应,下一步的目标任务既要加快发展,更要好中求快,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发展转变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型发展。2006年7月13日,习近平书记在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要突出抓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要突出抓好环境,

形成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2005年省委第三巡视组在我厅巡视后提出了:“要在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等方面作深入研究,努力做到科学设计、科学管理”。为了在交通建设行业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大力推行资源节约和环保型高速公路,全面提高工程的质量与耐久性,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适度超前”的原则,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道路,才能使高速公路建设在新的时期和形势下在发展内涵方面提升到更高水平。

一、我省高速公路发展与存在问题

(一)现状与发展趋势 改革开发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省交通厅党组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着力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到2005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866公里,位居全国第六,为我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一大批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不仅

改善了我省公路交通的状况,也总结摸索出一套具有浙江特色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经验,涌现出一批技术先进、工程质量优良、项目管理科学、运营安全舒适的优良工程。目前,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为世界第

二、国内最大跨径的悬索桥,诸永高速公路7900多米长的括苍山隧道有“华东第一隧”之称。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为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增加了新的亮点。 虽然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规划目标还有差距,还有繁重的建设任务。按照我省公路水路交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到2007年,在上届政府完成“四小时公路交通圈”的基础上(高速公路里程通车1307公里),完成“交通六大工程”中的高速网络工程,即再建高速公路1000-1200公里,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500公里以上,为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到2010年,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与

我省经济发展相适应,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500公里;到2015年,提前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4000~4500公里。

(二)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

我省是一个人口密集、资源相对不足、生态脆弱的省份,全省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如何在全省交通建设行业实现党中央的宏伟战略目标,是我们交通人面对的最大挑战。通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当前我省高速公路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

1、高速公路建设与利用资源的矛盾 高速公路是公路交通主骨架,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建设要消耗多种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每公里占用大约80~100亩的土地。近几年,交通建设用地指标占全省各行业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比例每年以10%的速度上升:由2003年10%上升到2005年的40%,其中绝大部分指标是用于高速公路建设。但我省是资源小省,一方面要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一方面资源紧缺,特别是土地资源,这是当前高速公路继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今年以来,许多市里无法做到高速公路用地占补平衡,已严重影响到现有11条在建项目的顺利实施,新的项目也难以开工上马。如何尽最大可能节约建设用地是当前急待解决的课题。

2、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高速公路建设逢山开路、涉水架桥,穿越田地村庄,环绕城镇等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非常突出。涉及到自然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保护、城乡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再发展,稍有疏忽,可能使自然景观

失去原始状态,文物古迹遭到破坏、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干扰,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例如上三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和龙丽龙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已多次引发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同三线瑞安段新居村段路基改桥事件、台缙高速公路叶家岙拆迁事件和壶镇姓汪村的上访事件等,都对建设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强化科学管理、科学设计,始终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护好环境,着力打造和谐交通,把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是当前一个严峻的课题。

3、高速公路建设与运营安全的问题 随着经

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第6篇:省调研农村公路

11月16日至17日,省公路学会理事长、省高速公路总公司原总经理王水带领省公路学会有关专家一行四人,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杨孔发、市地方公路管理局局长程华龙的陪同下来我县,对当前农村公路建设与新农村建设适应性情况进行调研。副县长吴永生及县交通运输局、地方公路管理局主要负责人全程陪同调研。

省公路学会调研组本次调研活动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十一五”期间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成果、做法和对新农村建设的贡献;二是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城镇化合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需求;三是当前在我省农村公路规划、计划、设计、建设及养护管理等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在我县期间,王水理事长带领的省公路学会调研组,采取听、看、谈等形式,实地察看了长岭镇苍洪村农村公路建设,同时还分别召集安庆市部分县(市、区)交通局代表和我县镇、村干部代表进行座谈,详细了解当前农村公路建设所需所求、意见建议。

县交通运输局汇报了十一五来我县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我县通过通达工程,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等民生工程的实施,全县农村公路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532.614公里,其中县道188.387公里、乡道239.719公里、村道1104.508公里,农村公路建设的持续快

速推进,对于加快望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水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了我县交通部门和各级政府部门为农村公路建设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表示要将此次在我县调研听取的方方面面意见和建议带回去,进行梳理归类,形成书面报告递交到省交通厅,为省交通厅下一步决策出台相关文件提供参考依据。

吴永生代表县委、县政府对省交通厅以及省公路学会多年来对望江交通建设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同时简要向调研组一行介绍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领导,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和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探索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广开渠道筹集资金,建管养运同步发展。

第7篇:省局调研建议

省局开展开门纳谏、广集民智活动建言

一、公路养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1.养护机械设备陈旧(缺乏)。公路养护机械配备与使用状况较差,影响了公路养护的质量和效率。对大、先进、技术含量高、自动化程度高的养护机械设备缺乏,机械设备的成套系列化程度低、机械化水平处在较低的层次。

建议:省局加大对养护机械的投入,提高养护机械化程度和养护效率。

2.小修保养经费划拨市财政后,要钱难,往往滞后。养护工作的季节性特点,决定养护工程的实施,必须抓住有利的季节和时机进行,养护资金的投入必须及时、全额拨付到位。否则到年底,冬季是养护的不利季节,突击花钱怎么花得出去。

建议:市财政要及时、全额拨付小修保养经费,各级公路管理机构要确保小修保养经费专款专用,决不能挪用或挤占。

二、公路养护体制改革难题

1.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政策支持不力,职工的后顾之忧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养护体制改革困难重重,人员思想难以解放,社会保障不够健全等问题。目前,在亳州办理事业性养老保险已不太可能。

建议:政府部门要对养护体制改革给予政策支持,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2.公路路况下滑较快,养护任务日趋繁重,资金供给严重不足。目前,我市国省干线公路由于超期服役、超限车辆辗压等多方面的原因,路面病害较为严重,路况急剧下滑。对亳州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配套非常困难,养护大修及改建工程等需要地方配套的项目大多没法按时实施。况且“贫血”的地方财政难免不对公路管养经费虎视眈眈,挪作他用,这样以来,路况也不可避免出现短期的下降。

今年我市大中修工程安排得很少,仅靠有限的小修经费,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路况。近期宿州萧县、江苏常熟、河南舞阳等地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给我们以警醒,针对我们较差的路况,养护与安全工作形势严峻,如果因养护投入不足而造成路况差的原因,引发的交通事故,责任不是分管或从事养护管理工作的这些人能够承担得了的。

建议:省厅、省局不能把养护体制改革仅仅从公路部门推进,要从省政府一级一级往下推进,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设法加大对公路养护的投入。

第8篇:省局调研汇报

石家庄双联复合肥有限责任公司

汇 报 材 料

一、复合肥行业产品包装采用的标识标注情况

生产及包装标注采用标准:

1、生产上采用国家标准为:GB15063—2001;

2、包装采用的标识标注标准为:GB18382—2001。其包装袋上必须标明:

1、产品名称;

2、生产许可证;

3、肥料登记证;

4、执行标准;

5、生产厂家、地址及电话;

6、净含量。双联复合肥有限责任公司严格按照以上两标准进行生产和包装标注。

二、双联复合肥具体销售方式

双联复合肥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六年的发展,目前已拥有尿基喷浆造粒、干态物料团粒法造粒及挤压造粒三种生产工艺,年生产能力30万吨,产品涵盖通用肥、专用肥,各类产品多达120多种,产品销往东北、内蒙、宁夏、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江西等全国十几个省市。因为复合肥料,客户群体单一均为农民,所以其销售方式不同于其他类似碳铵、尿素等化肥品种。针对这种状况,我双联复合肥采用建设农村终端网络的方式——即设立县市级总经销,并协助其建立终端网络到各乡镇、各村,现已有销售总经销500多个。采取这样的销售方式,第一,我们的经销商90%以上都为农民,他们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对科学种田持肯定和支持态度,了解农民的生活和消费习惯,能够进行很好的沟通;第二,可以最大限度的让利于农民,中间环节的减少,意味着参加利益分配的单元减少,相应的,农民可以买到质优价廉的化肥;第三,可以增强市场的掌控能力,复合肥行业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谁掌握了市场谁就赢得了主动权;第

四、直接面对用户,可以直接得到农民朋友的反馈,对农民

朋友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同时,我们还采用了各种宣传方式,例如,在各级电视台投放适量的广告,向农民朋友赠送印有双联标识的文化衫、水杯、肥皂等纪念品,来扩大双联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我们重视的是双联品牌的建设,这不仅需要高质量的产品,更需要优良的服务,我们有专业的农化服务队伍,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给农民送去好肥料的同时,送去科学种田知识,推广测土配方工程。

三、产品销售信息的掌握

双联复合肥销售总公司分8个销售分公司,分别负责不同的销售区域,各销售分公司负责各自区域范围内的市场信息反馈、建立客户档案、业务联系、回款、发货、客户意见调查等工作。对产品的生产情况,我们采取日报表的形式予以掌握,对销售情况,通过每天的发货清单来掌握货物流向,各销售分公司通过对客户跟踪服务,来了解货物在终端的流通情况,以便公司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配方,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切实为农民的需要、利益考虑。

四、对加入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的认识

复合肥产品面对的是农民,农民是农业的中心,而农业问题是我国的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复合肥行业对农业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国家测土配方工程的开展实施离不开企业的配合,正规的复合肥生产企业渴望和支持国家测土配方政策的实施,但在这之中,假冒伪劣农资不仅给正规的生产企业带来了损失,更重要的是给农民造成了经济上巨大的损失,精神上也受到了伤害,给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带来了困难。因此仅就复合肥行业而言,实施和推广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是完全必要和必需的,这不仅对提高政府监管力度、维护群众利益、建设诚信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的有巨大的作用,这更是一项重大创新,具有公益性和

超前性。加入产品质量监管网,生产企业能够及时了解产品被假冒的信息,有效维护企业声誉;销售方也能够方便地进行进货检验,确保商品质量。电子监管网铺设到农村,为广大农民防范假冒农资提供方便快捷的手段。作为企业,我们是极力赞同的,我们也将全力配合国家政策的实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贡献力量。

五、对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实施和推广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要最终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必须依靠市场力量,把政府的行政行为和企业的市场行为结合起来,这需要各相关部门协调,互相支持和配合。目前,这项工作刚刚起步,技术设备还有待于提高和完善,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希望:

第一、在终端布设范围上,要加大在农村的布设力度,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尽快推广,提高信息查询率;

第二、试点工作结束,尽快向全国范围内推广,将影响扩大出去,为优质产品的推广创造一个大的良好的氛围;

第三、希望此次活动切实保护正规企业的利益,能坚持下去,走向正规化,对加入电子监管网的企业进行资格审核,并不定期的对入网企业进行质量考核,建立健全审核制度,保证将好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以上是我们提出的一些建议,不妥之处请领导指正,对于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诚恳地希望各位领导予以批评指正,我们将努力改正。质量兴企、强化品牌是我们的原则,我们将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为基础,以更优质的产品、更卓越的服务,回报社会,服务三农。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gongzuozongjie/3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