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工作报告】

《农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xxxxx中学 xxx 《农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为衡水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立项。2010年5月通过申请,批准立项。我们尹村镇中课题组成立于2010年1月。课题负责人是aaa,成员有ccc、bbb、nnn、mmm。经过前期积极筹备,2010年6月在县规划办领导主持下在尹村镇中举行了开题报告会。课题研究从此正式进入研究阶段。经过三个阶段的研究,现已收尾。下面,把我们课题组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1)研究背景与选题  随着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美术教科书的内容不再是美术的唯一内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越来越受到越来越多美术教师的关注。美术教学由封闭式、单一化教学模式逐步向开放式、多元化的转变。很多美术教师千方百计利用各种美术教学资源于教学活动之中,特别是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教师走上特色教学之路的一条捷径。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发展教育国家出台了《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纲要》对教育、对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为了适应国家、家庭、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各级学校开设了音乐,美术课程。我县从2003年开始使用美术新课程。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教材的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情境与学生的实际文化背景差距过大。2、教材内容所要求的教师综合素质与实际教师的综合素质差距较大,有的教材内容教师也不好掌握。3、教师和学生的美术用品达不到教材内容的要求。

现在的美术教材是循环使用的,美术教材的循环使用,也就决定了其内容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而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国家、社会、家庭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久而久之,必然会形成一定的矛盾,因此教材内容也应相应做些调整,以便适应教育的新要求。农村学生的美术基础也相对城市孩子的美术基础大大落后,站在城市孩子的美术基础上去编写,去使用这套教材,会给农村的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这种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会使他们对这一学科失去信心,进而放弃,最终达不到“美育”的目的。,  衡水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从2006年起衡水每年都举办艺术节,为衡水文艺的发展和繁荣培养、发掘了大量的人才,极大提升了人们的艺术品位。近年来衡水文化发展繁荣。段秀苍、李小柱、张玉生、李志刚等画家屡次在全国美术展览中获奖,极大提升了衡水在全国的知名度。冀派内画起源于衡水,衡水内画大师王习三蛮声海内外。我校地处农村,乡土资源相当丰富:历经百年沧桑的镇海寺、大迁民老虎埻大戏台遗址、春节贴春联、清明上坟等等。很多农村至今还保留着剪纸、绣花、做风筝、纸雕、泥塑、葫芦文化的习惯。我们的美术教师队伍中也有一部分具有一种或多种民间艺术功底,并可成功地将其运用到新课程的教学中去。

基于以现状,我们认为美术教材必须补充新的内容,农村学生所熟知的,喜闻乐见的内容,并且也可以补充新的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开发学生智力,达到美育的目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学校美术主要以教材为主,教师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从而导致学生的美术活动比较单一,局限于课堂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农村的资源优势没有好好利用起来。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提出了 “农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这一选题。

(2)本研究核心概念的界定 农村:农村是相对城市而言的,居民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广大区域。由于课题研究者生活、工作地域的局限性,本课题所指的农村主要指课题研究人员工作和学习的主要区域。

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名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这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乡土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

美术校本课程:美术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进行的适合学生具体情况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是一个开放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研究过程。美术校本课程开发是针对国家美术课程开发对本地师生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美术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

我们将课题定义为在新课程理念下树立正确的美术课程资源观,发挥美术课程资源的作用,使各种乡土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教师独具慧眼敏锐地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产中与教材有关的重要资源 ,并进行收集和整理,因地制宜的把农村乡土美术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去,创造性地开展农村这片自然资源和贴进学生生活的素材,大胆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开展少花钱、不花钱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以美的渴望去了解生活,以美的眼光去欣赏生活,以美的思想去理解生活,以美的手法去描述生活,以美的激情为学生注入新的活力。

二、理论价值 本课程的研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探索出一条充分利用身边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艺术教育的有效模式,成果在国内外同等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1.美术内容设置与学生喜好的矛盾冲突,促使美术教师进行美术课校本课程开发

目前,学校美术课程实施的课程内容单调,缺乏时代感和多样性。教学方法死板,教材安排不够合理,存在重复现象,缺少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内容。因此,学生对美术课课程内容的喜欢程度与教师的课程内容安排出现了比较大的反差,教师的主观意向取代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上种种问题都反映出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因为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弥补、拓展现有课程设置存在的诸多弊端。促使美术教师进行美术课校本课程开发。

2.美术课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美术课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美术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提高了美术教师对课程的兴趣和满意程度,增强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赋予美术教师参与开发的权利和责任。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有教师的参与,故能激励他们从教育实践、学生现状、社会需求等方面来拟订美术课课程目标和选择课程内容。这样更能激发美术教师的创造欲和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性,并有助于美术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3.美术课课程的自身特点,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美术课属于非考试课程,是教养性课程,不是升学考试科目,因此,课程内容不受应试需要的限制,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另外,美术课课程内容具有可代替性。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受特定教材的限制,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以上特点为进行美术课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课程应用价值 人文价值:

衡水文化渊源流长,衡水内画名闻遐迩,“内画、湖笔、”妇孺皆知。美术校本课程中可蕴涵深厚的衡水文化意蕴,将无限的自然造化浓缩到有限的校园里,文化又将有限的校园延伸到无限的生活和历史文化中,让学生置身于人文精神的熏陶,参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审美价值:

在美术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不必迎合、俯就西方的审美需求,本着继承民族精神的态度,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目光。

情感价值:

美术校本课程的活动形式将永远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对话的、互动的形式,充分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来自生活、来自自然、来自心灵的美感,并鼓励将这种体验流淌到平时作品中,使情感得到丰富,心灵得到净化。

实用价值:

校本教材的编排,除了教师“苦心经营”、“苦苦寻觅”外,提倡让学生自己从身边、周围环境中寻找感兴趣的素材,充分让学生从大自然中自主吸取营养,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美术校本课程中某些项目的开发中注意结合衡水特色,加强对学生生产设计能力的培养,将它作为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和产品开发。(如内画上的点染、皴擦、渲染等)为衡水经济的腾飞培养有用人才。

智能价值:

全面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造型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协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

近几年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越来越提到重要的日程上来。如果不能开发农村美术课程资源,就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农村学生进行美育的教育与熏陶,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美育的缺失,进而是人格审美方面的缺失,那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就是一句空话。只有根据农村学生的现状,采取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当地美术资源才能丰富课程的内容和外延,才能让学生去留心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去学会在观察审美,去主动的悦纳自然,进而渗透保护自然保护美的观念。在学习中,我们还可对其传统的各自为战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进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思维模式,这是大脑的变革,它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我们的研究将为我校及兄弟学校提供可以借鉴的方法和经验,从而为推动我县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应用价值应 四、   省内外同类研究评述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阶段,体现了“探索实施—徘徊研究---实施创新”的历程,反映出校本课程存在的必要性,只是在构建与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可行性。

南安市文斗中心小学从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技艺素养、心理健康等方面开发校本教材。科学素养类课程包括:《科技活动略谈》、《走马灯》,具体介绍走马灯、热触灯、航模等科技制作活动及制作技巧。这些校本课程研究将本地人文资源应用于校本开发中,这种做法和思路是值得我们课题组借鉴的。另外这些课题在研究中采用了观察法、调查法、对比法、个案研究法、文献法和假设法,这些是值得我们课题组借鉴的。这些学校对课程改革进行的积极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颇具实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为我们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

他们的研究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对本课题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但从其论文及资料分析上来看,多是对中、高考必考文化课课程资源的研究,很少涉及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因此,如何针对农村现状,针对农村学生的现状,去开发农村美术课程资源,在省内所见专著不多,在我县基本上也是空白。为此,我们课题组决心以我们的尝试,我们的努力试图去填补这一空白,为我校及兄弟学校的美术课程开发提供一些借鉴和经验,这也是我们课题组的终极目标。

五、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

“加强对学生进行美育、人文素养教育,让学生生动、快乐学习,健康文明成长”。

2、艺术教育的基本规律;

“让学生在观察中、在生活中发现美,从而学会去欣赏美,感悟美,最终学会创造美”。这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指南。

3、《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本次美术课程改革的最只要的突破点都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次美术课程标准指定的是导向性的内容标准,为学生的美术学习与教师的美术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因此,在实施本美术课程的过程中,要真正体现上述突破,仅仅使用原来的课程资源是不够的,必须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灵活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

4、、陶行知教育思想: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实行教育的社会化。只有充分利用社会中的各种教育资源于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促使人类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社会的目的。因为世上永远没有任何一所学校具有社会所拥有的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无所在在的教育资源 六、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本课题研究力争实现以下创新:

(a)从只注重理论研究转变到更加注重理论研究对实践应用的指导作用。

(b)扩大课程内涵和外延,将“大美术观”从理论转变为实践应用。

本课题研究以大课堂为平台,以新课程及新课程下的农村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新素质要求下如何全面增进学生美术潜能,丰富美术课程资源。探求更科学,更合理的美术课程资源,更新教学途径、方法和规律,改变学生旧有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创新之处是以多种形式的民间文化艺术为基础,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高质量的具有实效性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

七、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为中学美术课程结构;

本课题研究的的主要对象是当地农村中学生。

研究内容为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在整个中学美术课程中的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是:美术教育(美术的启蒙教育)是可以从民间艺术开始的,在农村美术课程中,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可以代替一部分教材内容,立足于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借助历史遗产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传承民族文化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思路与构想。利用丰富的地方和民间的比较成熟的艺术样式来丰富教材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更适合自己的、更有实效性的艺术教育。

本课题首先采用“假设”进行,假想影响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不利因素是课本不适合农村中学生,然后以“假想”为研究目标,进行调查。运用观察法形成初步判断,采用对比法进行分析,应用个案法和谈话法加以“佐证”,运用文献法加以理论证明,利用经验法做最终总结,形成初步成果,再进一步调查、搜集当地美术、人文资源加以整理,借以扩大研究成果。总的所来本课题采用分散开发,综合提升的研究方法,由教研室课题负责人指导,研究农村美术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实际操作,总结经验,集中交流,改进提高,然后提升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形成校本课程初稿,并进行推广试用。在研究农村学校进行美术课程开发的时候,通过分析自己的条件优势,学生优势和教师优势,确定自己的校本课程的内容。

实验措施 :

1、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相互配合,统体协作,保证课题实验的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2、争取学校对专项课题实验经费,用于课题资料的购买、实验研究活动的开展等。

3、定期召开课题实验会,交流课题进展情况,并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改进研究方法,并上传至课题研究网站,确保课题的研究到位而有实效。

4、严格课题管理,做到六个有:有目标、有文本、有活动、有总结、有信息、有报告。

  课题研究的操作策略:

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他们由于天天身处山乡村野,对身边的一切便显得熟视无睹,大有“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味道。因此,挖掘身边的“乡土”资源,对于农村学校不仅简便易行、经济实惠,而且十分必要。

(1)、探宝寻根,进行写生教学。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常常会觉得无物可画,为“画什么”而发愁,。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可以入画。“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这是目前教学改革的宗旨。有人称“美术课是眼睛工程”,那么,写生课便是这项工程的基础工程,也是中学美术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作为教师,应努力拓宽学生的视觉范围,让他们多方面地去观察生活。要多创造机会带学生去写生,尽可能地让他们观察身边的种种,走近生物,培养他们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通过写生,去发现自己生活中的美,也为创作积累素材,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将生活中的美都一一表现在画面上。

a、走出教室去寻美。

b、走进家中去寻宝。

c、走近人物去寻情。

(2)、体验乡情,进行绘画创作教学。

随着现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际交往手段的便捷,对于今天衣食富足的孩子们而言,回归自然乡土、体验民俗人情的渴望已变得越来越是一种奢侈,被唱作是“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的童年已渐渐远去,父辈们的那种与邻家同伴一起嬉戏玩耍的幼年生活也已成为不被历史重演的往事。以至于他们对传统民族节日的氛围和亲情沟通的淳朴与自然,是很难产生那种上代人在早年时期对于传统节日及其娱乐形式的期盼和体验。可以说,当儿童远离了民间的神话传说、传统的游戏娱乐、淳朴的田野乡情,则势必意味着儿童文化的本土情愫和寻根意识的淡漠乃至文化的民族根基之建构在一开始的人之幼年即已沦陷。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现象,但农村却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a、传统节日 b、农业生产 c、乡土游戏 d、童谣童谚 e、家乡小吃 (3)、变废为宝,进行杂物画教学。

  杂物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提高学生审美、创造美与表现美等方面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取材广泛,可以因陋就简,利用身边的一些闲置废弃材料进行创作。

a、线状材料 b、点状材料 c、面状材料 d、综合材料 (4)、因地制宜,开发乡土教材。

《美术课程标准》规定:为了弘扬民族优秀美术文化,体现各地区美术教学特色,各地各学校可自选乡土教材,辅助教学,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我们依照《标准》要求,在充分利用好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把引进乡土教材列入教学计划,搜集当地民间艺术。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经过精心整理和筛选,把富于情趣、格调清新、内容健康的素材引进教材之中。

a、 造型表现 b、 综合探索 c、 设计应用 d、 欣赏评述 八、课题实施的原则 1.乡土化原则。我们应当因地制宜,立足于地方,坚持乡土特色,通过挖掘地方乡土艺术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和创编,把古老的乡土艺术结合时代发展和现实生活的需要,让学生学习、传承、创新。

2.个性化原则。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身就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没有个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就会流于机械主义和形式主义,这是需要特别加以注意的问题。乡土资源多种多样,但是相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科和教师,可资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我们的课题研究应坚持有我地农村特色。而我们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基于学生个体的经历和体验,把握好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把这些因素都纳入到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之中去。因此,我们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区分学科特性,展示教师风格,扬长避短,扬长补短。

3.生活性原则。农村乡土资源,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得以不断的发展。我们坚持“艺术服务生活”和“还艺术于生活之中”,力求体现发展、创新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乡土艺术的内涵,组织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入社会,走入生活,把学生的触角引向社会、家庭生活实际,积极参与艺术活动,培养提高艺术素质。

九、研究过程中素材处理方法:

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我们根据自身特点和预期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整理和编排,将精选的素材按一定顺序组成一个素材链。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四种方法:

方法一:突出亮点,以点带面集中性挖掘 对内涵丰富的教学主题,我们不可能在一两个课时把整个主题全面地呈现给学生,就要寻找并抓住主题中最能说明问题的经典性亮点,让学生“窥一斑以观全貌”。

案例1:“探宝寻根,写生教学”课程资源集中性挖掘 在“探宝寻根,写生教学”这一主题的素材采集过程中,我们拍摄了很多图片,内容涵盖剪纸、内画、刺绣等,如果把全部素材融入一个教学内容,信息量大,主题不集中,我们最终把着眼点落实在内画,因为当地盛行内画艺术,学生对此知之甚深。这样就基本可以达到突出亮点,以点带面的效果。

方法二:深入挖掘审美内涵的创生性课程资源 有的素材看上去平淡渺小,如果不去挖掘,内容就十分单薄,构不成一个教学主题,我们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发现素材中能引发学生积极体验、思考、欣赏和审美表现的要素,进行创造性地利用。

案例2:“野花野草也能装点生活”一课的创生性整合 这一素材看似平淡,如果不去挖掘整合,就无法组成一个教学主题。我们先用发散性开发模式对这一素材展开联想,面对联想到的内容,我们进行以审美为主线的创生性挖掘,把着眼点集中落实在以野花野草为题材的图案设计上,以室外写生作为素材采集手段,再进行变化与构成设计,以中国画欣赏为拓展内容,理解野花野草自然美、艺术美,从而构成“野花野草也能装点生活”一课的教学主题。

方法三:以自主探究活动为目的的综合性整合 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对以组织自主探究活动为目的课程内容,应在一个活动主题的统率下,将各种素材有机地联结起来,并以实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到指导和借鉴。

方法四:与统编教材建立“超级链接”的拓展性挖掘  对一些与统编教材有关联的内容应尽可能地与其建立“超链接”,这是对统编教材的有效拓展,丰富统编教材的教学内容,提高其使用效果。如我们在对“玩”这一主题进行开发时,发现浙美版3册、5册等教材中有“巧用身边的材料”一课,就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收效甚佳。

十、研究过程:

(一)前期阶段2010年4月——2010年8月 1、选取研究对象 我们选取七、八年级六个教学班12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0901班、0902班1001班为实验班,96人;

其余班为对照班,84人)。

2、编制“尹村镇中学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与能力”调查问卷 我们从学生对美术课是否感兴趣、学生能否欣赏名画、插图、能否应用学过的知识技能进行美术创作、能否用语言描述美等3个方面入手,设计了7个选择题,编制成“尹村镇中学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与能力”问卷调查。                        3、编制“学校开展美术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和“开展美术教育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我们针对当前学校美术课本存在不足及美术教师师资配备、美术设备配置、美术授课情况,分别向美术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访谈。目的是了解当前学校美术教学的现状及学生学习美术的现状,剖析原因,寻求提升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4.进行“当地美术资源情况摸底”问卷调查 在实验班发问卷,让学生回家认真查资料、调查。目的是通过调查获取当地美术资源的第一手资料,为今后的研究积累原始材料。

5.进行“尹村镇中学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与能力(教师问卷前测)”和“尹村镇中学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与能力(家长卷前测)”问卷调查     课题组成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向家长和教师了解学生当前学习美术的现状,为进一步研究积累资料。

6.课题组集体学习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时常感到自己研究能力和方法的欠缺,感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较好地完成研究任务。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手段。我们组织学习了元认知理论和自我调控学习理论,学习了调查问卷的编制方法。学习了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相关知识。

7.分析以上调查获取的资料,分别就调查写出了调查报告。

我们以专题讲座、主题班会、重点访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对美术课及课本的看法及想法、美术师资、设备配置、当地美术资源进行了深入了解和研究,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现行美术教材不符合当地学生的实际需要,要求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美术教师及师资的配备不尽合理,为美术教学设置了障碍。当地美术资源丰富,有开发的必要和价值,因此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势在必行。

(二)中期阶段2010年9月——2011年3月 这一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一下研究工作。

1.在实验班进行了“尹村镇中学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与能力”第二次调查(学生问卷后测)。把两次调查的数据进行对照研究(数据表格:人数和百分比:)

2.在对照班进行了“尹村镇中学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与能力”首次调查。把获得的数据同实验班两次调查的数据进行比照(数据表格:两个表)

3. 在实验班进行了“尹村镇中学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与能力”调查(教师问卷后测)。把此次调查的数据“尹村镇中学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与能力(教师问卷前测)”的数据进行对照研究(数据表格:百分比:)

4.在实验班进行了“尹村镇中学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与能力”调查(家长问卷后测)。把此次调查的数据与“尹村镇中学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与能力(家长问卷前测)”的数据进行对照研究(数据表格:百分比:)

5.进行了当地美术资源开发的论证与构想,采访了当地的民间艺术家并拍摄了照片或录制了视频资料,为课题组美术教师录制了视频,举办了学生利用当地资源美术展,发动学生上网搜集了当地人文资源,编辑了课题组成员论文集。

6.我们还邀请了县课题规划办和教研室的专家和领导来到学校,进行中期论证,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得到了他们的有力支持和帮助。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 这一阶段我们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

1.动员课题组成员归结整理课题研究的档案材料,做到材料内容详实齐全、分门别类规范、存放管理安全。

2.在本校范围内,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3.筹备材料,申请课题结题。

4.邀请县规划办和教研室专家、领导到校指导课题结题准备工作。

研究结果和结论:

经过我们《农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经过近一年的调查研究,了解了学生美术学习基本情况、学生利用美术教材的现状,美术教师及美术设备配置的现状,分析了学生对现行美术教材不感兴趣的成因,美术教师使用教材的困惑,同时深入了解了当地丰富的人文美术资源,通过反复论证这些美术资源可以丰富美术教材的内容,通过学生和教师实践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课题组对开发当地美术资源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当地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策略,对当地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我们课题组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关注身边的美术资源,培养了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创造的能力。同时引导他们关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快乐生活和茁壮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对他们今后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十一、研究成果概述:

从2010年4月到2011年3月,我们尹村镇中“农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课题组针对当前当地农村学生美术课程学习情况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一)为实验班寄宿生设计、建立了《学生快乐记录档案》,记录学生学习收获经历 (二)编制了一套(5件)用于学生的调查报告,对学生学习美术基本情况调查,获取课题研究的基础资料;

并设计了与每个调查相匹配的数据表格,所有的数据进行登记、统计、分析 1.《学生学习美术兴趣与能力调查问卷(学生卷 )前测、后测》

2.《学生学习美术兴趣与能力调查问卷(教师卷)前测、后测》

3.《学生学习美术兴趣与能力调查问卷(家长卷)前测、后测》

4.《学生学习美术兴趣与能力调查问卷(实验班与普通版对照)》

5.《当地人文、美术资源调查》

6、《当地美术教育情况调查表 》(师资、设备、教材)

(三)在以上的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调查报告 1.《学生学习美术兴趣与能力调查问卷(学生卷 )前测、后测》调查报告(宋璞玉 刘亚娟)

2.《学生学习美术兴趣与能力调查问卷(教师卷)前测、后测调查报告(宋璞玉 刘亚娟)

3.《学生学习美术兴趣与能力调查问卷(家长卷)前测、后测》调查报告(宋璞玉 刘亚娟)

4.《学生学习美术兴趣与能力调查问卷(实验班与普通版对照)》调查报告(宋璞玉 刘亚娟)

5.《当地人文、美术资源调查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宋璞玉 刘亚娟)

6、《当地美术教育情况调查表 》(师资、设备、教材)调查报告(宋璞玉 刘亚娟)

(四)撰写了 4篇课题研究报告 1.《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宋璞玉 刘亚娟)  2.《当地人文美术资源开发的论证与探究》(宋璞玉执笔)

3、《农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研究报告(全体)

4、《农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结题报告(全体)

(五)搜集了《当地民间艺术家的作品图片、视频、文字资料》

(六)编印了《教师论文集》

(七)录制了3张有关课题活动的DVD光盘,拍摄了100余张课题研究照 (八)创建了课题研究博客。网址:http://blog.sina.com.cn/yincun2011(刘亚娟、索聚德)

(九)编印了《当地美术校本课程》(电子版)

经过对课题的由浅入深的研究,明确了以下几点:

1.当地农村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学生回答调查问卷情况的分析,综合得出如下结论:目前,我校学生超过半数的学生不喜欢现行的美术教材,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己达不到现行美术教材要求的水平。美术教材要求学生水平相应较高,这对小学没开设美术或没很好开设美术的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教材对绘画工具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农村学生很难达到这种要求。调查显示,当地美术课程的开设很不理想,美术师资严重缺乏,正规美术院校毕业的美术教师寥寥无几;

美术设备配置偏低,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

现行美术教材不符合农村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当地有着丰富的人文、美术资源。

建议:学校应增强对美术师资的培训, 配套相应的美术教学设备,大力开发当地人文、美术资源将其做为美术校本课程的一部分。广大美术教师要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积极进行此课题的研究,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美术资源,养成会观察美、会欣赏美、会创造美的能力。

2.当前美术现状应对策略有哪些? 基本策略:

(1)合理开发当地美术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2)改善美术教学条件;

(3)培训美术老师。

3.如何开发当地美术资源。

4.当前当地农村学生美术学习基本情况。

家长观点: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得出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对美术学习,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少有学生能持久地对这一学科感兴趣;

学生在美术课上缺乏成就感,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所以对农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势在必行;

多数家长认为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对学生将来的人生发展有意义。

通过调查,获悉大多数孩子在小学没有美术基础,所以说我们只有对当地美术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才能有效地实施调控策略,才能使学生长期有效地学习生活和工作下去。

报告认为:通过调查获悉大多数孩子在小学没有美术基础,所以说我们只有对当地美术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才能有效地实施调控策略,才能使学生长期有效地学习生活和工作下去。

5.学生美术课表现特征 教师观点:通过对本次调查问卷,课题组认为有5―7成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学过美术课,基础很差,有的对美术虽有兴趣但画不成,渐渐就没有了成就感,因而学习效率低下,所以说对于当地农村现行美术教材的开发研究势在必行。。

总之,通过我们的研究,基本达到了我们的研究预期,验证了我们理论假设。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和主题教育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

十二、课题实施效果     (一)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增强了美术课程的适应性,丰富了美术课程内涵。

本课题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拓展、创生等方式开发了十多个典型课例。这些课例以农村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核心,从学生生活环境出发,带领学生走向广阔的美术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和美术对社会生活的贡献,解决了学习资源的匮乏,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学生缺少乡野文化的局限,丰富了美术课程的内涵。

(二)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学生美术学习观念和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我们在研究实践中实施以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为主体,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新内容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学习美术学习观念和方式。

几年来,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普遍增强,学生的美术作品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在07、08、09年三年的衡水艺术节中,我校学生李东放获得一等奖一次,三等奖4次。09年在“建国60周年书画比赛”中,我校李东放、李娇娇同学分获二等奖、三等奖。2010年衡水艺术节美术作品评选中,我校常雅楠的作品获市一等奖,2011年,我校王秀秀的手抄报作品获省三等奖。

(三)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加深了学生对地方文化和自然资源的认识,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和自然资源的开发。

在时代潮流和现代传媒影响下,许多农村学生对家乡缺少关注,许多学生对当地的民间文化、传统的民间工艺等也不甚了解。在美术课中实施地域优势的美术课程教学,提高了学生对当地民间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民间文化遗产存在的价值,为传承和保护地方文化遗产,开发当地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研究者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在课题实施中,课题组成员收集并学习了大量关于课程资源开发的文献资料,学习了课程论、教学论以及教科研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科研和教学水平。本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养成学习、反思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期间课题组成员多次在各级评比中获奖。2010年县迎新年画展中,宋璞玉老师的《水墨山水》获一等奖,刘亚娟老师的《工笔花鸟》获二等奖,王登山老师的书法作品获二等奖。

(五)促进了本校特色的构建  从课题研究切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学校发展是以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为基础的该课题研究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教师作品频频获奖和发表,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以上是为报告。

xxxxxxx中学         《农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课题组                                                 2012年5月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gongzuozongjie/75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