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党员个人工作总结】

篇:一位高龄女党员的先进事迹

一位高龄女党员的先进事迹撰稿人:在。。。乡。。。。委会有。。个自然村。族村寨,共有。。户,。人,仅有劳动力。个,其中外出务工。人,几个村庄坐落环境比较恶劣,无水资源,全靠老天降雨,一眼望去崇山峻岭,七分石头,三分地,没有田,几代人全都靠人挑马驮,经济十分落后,村民们就在这艰苦的环境岁月中慢慢地渡过。我们所说到的这位高龄女党员,名叫。。,现年72岁,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成为了这几个自然村里唯一一位年老的女共产党员。她身负重担,日思夜想,思考如何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如何以一个党员的身份带领群众走向富裕,如何改变这山高路徒、人挑马驮的艰难环境。还是离不开“要想富,先修路”这句俗语,于是李绍珍多次找村组干部讨论,召开群众会,争取群众支持,协商修路之事。可是外出务工那么多人,在家的全部是老人和孩子,这是最大的难题。该怎么办,她反复思考,觉得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只是投工投劳,就可以把路修好,造福子孙后代。她最后决定一定要把路修好,并组织召开党员村组干部会,按照群众“一事一议”争取群众的一致拥护。在她的带领下,老的老,小的小,劳动都很积极,连续4年,于2002年12月修通了主道公路的8.9公里毛石路面;其中上级支持资金45万元。受到这位高龄女党员的鼓舞,村民修路积极性大增。。年至2。。年。。。

第2篇:一位老党员的非常情怀先进党员事迹材料

2000年,全国著名女劳模吕玉兰的故里——河北省临西县东留善固村,迎来了一位年近古稀的特殊客人。他放弃省城舒适优越的生活环境,一头扎进这片生生不息的黑土地,一扎就是五年。这五年,他先后33次来到这里,驻村300多天;这五年,他为东留善固这座村庄注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为经济社会的腾飞抹上了浓重的一笔;这五年,他和东留善固的父

老乡亲结下了浓浓的乡情,成了这里地地道道的“东留善固人”。“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农民,心里觉得没着没落儿的。”

——她,和农民有着割舍不了的深深情缘

2000年的初夏,年近70的她打起铺盖,只身一人不声不响地离开了繁华的省会城市,来到了梦里牵挂、朝思暮想的一方黑土地——东留善固村。

虽然是悄无声息,但还是“惊动”了他过去许多老战友。许多人问他,“东留善固给你的待遇不低吧?”

也有人劝他,“都啥年代了,还去‘革命’,该歇歇了!”

对这位村里地里到处“乱转”的老人,一开始村民们也感到好奇:“老张这次来莫非不走了?”

老伴更是想不通,“劳碌了大半辈子,好容易离休在家了,就不能过几天安生日子?”

她老人却说,“我这人大半辈子抓农村工作,也没啥爱好,就是爱和农民打交道。农村,空气好,民风醇,人厚道,有活儿干!”

“农民就像家里的暖水瓶,外边凉,里边热。我跟农民有感情。退下来想踏踏实实地给老百姓办点事儿”正是这发自内心的朴实想法,使他的心与农民紧紧地贴在一起,毫无保留地把他晚年“余热”献给了他心爱的农村,献给了他深爱的农民。

今年已是74岁高龄的她,1945年6月参加革命,曾任邢台地委副书记、衡水地区行署专员、省人大常委、省工经联主席等职。1998年省委批准他离休,为革命事业劳碌了大半生的老人一时“闲”了下来,离开农村这块广袤的土地,觉得没了着落。早在1975年10月至1986年9月,她在邢台地区工作了整整11年,期间曾多次到东留善固村里调研指导工作。离休后,他放本资料权属xiexiebang.com,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弃了许多兼职,甚至连自己家乡的村庄聘他,他都拒绝了。满怀浓浓的玉兰情结,揣着对老百姓的爱心,带着对东留善固的缕缕乡情,以及对新一任村党总支书记吕廷祥的希冀与信任,2000年5月22日,她正式受聘为东留善固村顾问。

“东留善固是我的第二故乡,说实在的,我真放不下这里啊——”

来到东留善固,村党总支书记吕廷祥知道他历来艰苦朴素,于是就在村里的小食堂安排了简单的午餐,四菜一汤。没想到,她老人却一脸严肃,“我第一次来,你们把我当客人,上了这么东西,吃不了都浪费掉了,从下顿开始,以后每次只要两个小菜,乡亲吃啥我吃啥。记住,我是给咱村帮忙来了,不是添乱来了。虽然条件好了,但不能坏了艰苦奋斗的规矩。”

有一次,说到做到的她让吕廷祥栽了面子。吕廷祥考虑到老人日夜为村里大事小情操心受累,脸晒黑了,人也瘦了,实在过意不去,就悄悄安排食堂多做出一个菜来,没想到她老人的倔脾气上来了:“撤下一个菜,留到下顿吃。不撤,就罢饭!”平时有泪不轻弹的硬朗汉子吕廷祥流泪了:“您是打心眼里帮俺啊,叫乡亲们的心里咋能过意得去呀!”

是啊,他深爱着这片土地,他把满腔心血倾洒在了东留善固。每次来,他都把日程排得满满当当的:搞规划、上党课、去学校、和村干部风里雨里一块儿跑项目……他老伴说:“老张把家都忘了,就连说梦话也是东留善固!”

五年了,每次驻村,他都是两个简单的小菜,住着最简单的农家院落,他用真诚的朴实打动着身边的每位同志。许多次吕廷祥背着她和村干部悄悄合计:“老人都这么大岁数了还为咱村的事操劳,多少给老人一点报酬,也算是乡亲们一片心意。”但这片“好心”都被老人毫无情面地一次次拒绝了。“靠工资收入生活满过得去,钱是身外之物,到东留善固,趁身上零部件还可以,帮助你们出出主意,当当参谋,能使东留善固人富起来,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老人心里装的是东留善固的现在和未来,为让百姓的日子有奔头,他把心都掏给了乡亲。”

——村干部称他是“俺村第三次创业的总设计师”

2000年一个酷热的夏夜,劳累了一天的村民早已进入了梦乡。然而,她老人仍戴着老花镜对《东留善固村民自治章程》字斟句酌。这已是他修订过的第五稿了。就是这本薄薄的章程,饱含着他五个多月的心血。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东留善固如何实现以法治村,这是她和村干部们一起探索的一个新课题。这村原有的一本《规范化管理章程》,还是1995年他担任省八届人大常委时参与制订的。可季节变了要换衣裳,形势变了要换思想,原有的章程显然已经落伍了。于是“修”东留善固的新“宪”便成了老人的“第一脚”。他一方面吃透精神,又深入到各家各户,细听每一位村民本资料权属

xiexiebang.com,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的所需所愿。每起草一稿,他都要念给乡亲们听,看他们还有啥意见。为了使章程更加严谨规范,她老人又分别拿到省、市地方人大建设研究会和临西县人大,请求有关专业部门从法律、政策上把关。经过五个多月的反复酝酿,旧章程重新更名为《东留善固村民自治章程》,共十章,一百条,上合国家大法,下合村

情民意,“啥事能干,啥事不能干,一翻小本本心里就有数了。这是俺们村的‘小宪法’啊!”村民们这样评价。

摸透了村情和乡亲们的意愿,她老人协助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展开了推动政治经济发展的全方位攻略。为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每次来东留善固,上党课成了他雷打不动的“规定动作”。只要她老人驻村上党课,晚上村委会的办公室里就挤满了党员,就连

七、八十岁的老党员只要听说上党课了,也让儿孙搀扶着去,说啥也舍不得拉下一课。常常是从晚上8点讲到夜里12点,没有一人离开,惟恐灌不进耳朵。一些老党员说,“老张讲的党课通俗易懂,像重锤敲鼓心啊。”如今,东留善固村的80多名党员个个都是好样的,村里有啥难事急事,党员都是抢着上。村民们说,“党员就是党员,要不村里为啥有这么多年轻人争着要做党的人呢!”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作为全国劳模的老支书吕玉兰,至今深深受到东留善固村民的爱戴,在她身上体现出的艰苦奋斗、战天斗地、坚持走集体道路的革命精神在人们的头脑中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许多村民不好意思搞个体经济,怕给玉兰丢脸抹黑,传统观念使这个老典型一度裹足不前。

“发展个体经济,让百姓鼓起钱袋子,不是给玉兰丢脸,而是给玉兰挣面子!”她老人的话振聋发聩。他亲自率领村主要干部到个体经济比较发达的外地参观学习,开拓视野。并把该村经济发展思想和措施归纳为“抓住集体、放开个体、多业并举,共同富裕”。就是这四句话让村民们的心里敞亮了,顾虑打消了。观念变、天地宽。放开了思想的东留善固人也放开了手脚。这一年,村里个体运输从起初的三家两户,发展到200多人参与的运输市场;棉纺作坊联合生产,已经发展到300多家;轴承加工业也如星星之火渐渐燎原;个体经济占据了该村的大半江山。

抓个体不放集体,大河有水小河也能满。1999年,玉兰酒厂一度陷入困境。当得知衡水老白干酒业集团老总是邢台县人时,她老人发挥他曾经在衡水工作过的优势,带领技术工人来到老白干酒业的厂房取经学习,发展了新的生产线。还把技术厂长请来手把手地教。如今,玉兰酒厂已发展成为该村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支柱企业。

为加快东留善固的发展,她到省林业厅、农业厅请专家,帮助村里引进技术和品种,对万亩果园进行嫁接、改造。规划利用三年时间,让东留善固成为冀南平原最绿的地方,发展生态旅游。他还带领村干部进京津、下温州招商引资,上项目、办企业。春节是家人团圆的日子。然而,去年腊月二十八她老人和村干部却在赶往温州的路上。因为,只有在过年这几天,温州的老板才在家,年下才是洽谈的最好时机。大年的三

十、初

一、初二,他们马不停蹄,洽谈会开了一个又一个,温州老板也一次一次被感动,“就冲这股劲儿,不和你们合作跟谁合作?”就这样,合作项目顺利谈成了。直到正月初三,老人才匆匆赶回家中和妻儿团圆。这时,他已经累得走不了路了。

随着村办企业水泥厂、纺纱厂的兴建,电力资源的紧缺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电力告急的现状,一方面她老人不惜年迈,靠自己在省里的老面子、老关系,跑省进厅,终于要来了3.5变电站的指标,一方面村里勒紧裤腰带筹集三百万元的建设资金。指标要来了,老人却病倒了,他在病中高兴地对党总支书记吕廷祥说“你们去跑吧,正好我在家歇歇。”可不知怎么了,电力部门变了卦,眼看着指标就要泡汤。但老人尚在病中,扰他又于心何安。廷祥书记正急火攻心的时候,她老人关心地打来电话问他变电站建得如何了,吕廷祥这才吞吞吐吐地把实话说出来。老人二话没有,托着带病的身体,去和有关省领导联系,当听说主管领导正在外地开会,他们就直奔会场。省领导被他们这种执着的精神打动了,当即拍板进行协调。

如今,村变电站如期开工,轰隆隆地机器转了起来,白白的棉花飞扬着村民们的感激,一寸寸白纱绽放着产业妇女们美丽的笑脸,飞驰的水泥线上滚动着辛勤与汗水换来的财源,外来务工人员在这里安家落户……

这些年来,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态势成为了该村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仅去年一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是前40年总投资的两倍。在此基础上,他们又谋划了新一轮经济腾飞的蓝图,开始了“三次创业”,一批又一批农民改变了角色,打开了一扇扇致富的大门,东留善固村的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全面提速阶段。

“他不要东留善固的半根草,反倒贴了那么多,他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在村民们的眼里,她就是这样一位亲民爱民、永葆革命本色的共产党人

听说要采访她老人,玉兰中学的几名教师不约而同地来到了村委会办公室,向我们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老人办教育的事儿。东留善固村本资料权属xiexiebang.com,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有2300多名村民,直到2000年还没有一所完整的中学。村里的孩子们,有的到十几里外的邻村或镇里上中学,有的则由于多种原因停学或辍学,过早地承担了家务农活儿。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穷’辈辈穷啊!”她老人下决心要在村里建起一所属于东留善固自己的村办中学。

缺少资金,她老人带头从自己的退休金里拿出了300元;老师没有备课本,学生缺少作业本,他还将自己出版专著剩下的纸订成作业本、笔记本,送给了教职员工和同学们。吕廷祥书记得知此事后,立即在每个本子的扉页上写下“祝你成才——她赠”几个大字。九个闪闪大字熠熠生辉,那分明是老人火红的爱心。

一次,她老人和老师们在座谈中不经意地了解到,镇上已经欠发了教师7个月的工资。7个月啊,眼看着教师精神不振,学生寥寥无几,玉兰学校被迫“夭折”,老人二话没说,立即来到村里和吕廷祥等村干部一起商议决定由村集体贷款2.8万元支付了教师的工资,稳定了教师的情绪。

她老人慷慨解囊办教育的事传到县领导那里,县里当即协调了资金和师资问题。村投资250万元盖起了2000多平方米楼,学校已发展成为15个教学班,600多名在校学生,30多名教员的普通中学。

2004年,市委常委、秘书长王离湘,副市长郭俊苓和广大教师、学生一道过了一个快乐的教师节。在发言中,她老人满怀深情地提出力争把玉兰学校办成“临西第一,邢台一流,全省知名”的目标。如今新的玉兰学校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的特点,提出了“3 1”教育教学新方针,也就是说中学毕业后,可以选择再加一年的职业技能学习,就取得初中、职业两个证书,为农村培养了诸多实用人才。

她老人的执着与爱心也深深感动着教师、学生和乡亲们。他们也都把老人当作亲人,送他炒好的花生;学生们用“张爷爷”送给他们的作业本画上了一幅东留善固的村景送给老人;一心想要“跳槽”的年轻教师在这里安下了心;体弱多病长年在家“休养”的老教师被老人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重新登上了讲台;乡亲们有的从自家果树上摘下一捧红枣也忘不了给他送去,让老人尝尝鲜儿…

她老人人在东留善固,心也融入了东留善固,他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他把家里的大圆桌送给村里的食堂,还把装修房子剩下的木板拉到村办企业,就连省高速公路更新下来的万年青,他也让村里用大车拉来美化街道。他把村里的老年人看作功臣,关爱有嘉。每次来村他都会去看望年迈的老人,他组织村民每年春秋两季举行晒被评孝比赛;让村老年协会给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5元零用钱;给8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送生日蛋糕;2002年“九·九”重阳节,组织老人坐上小卧车到摇鞍镇参观波尔山羊,乐得老人们合不拢嘴。还请医德高尚的大夫给老年人检查身体。老人们把他看作是自己的亲兄弟。几天不见,就想他……

如今富起来的东留善固,村里条条都是笔直宽阔的水泥路,路边的小树苗郁郁葱葱,村民们的房子沿路而建,除了围起院墙的平房之外,还有不少两层小楼;村办工厂一字排开,校园里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响彻庄园的上空,村落间的深井冒着汩汩清泉,3.5伏变电站遥相呼应……东留善固展示着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富裕的新形象。

面对未来,她老人和以吕廷祥为书记的党总支一班人目光深邃,充满了无比的信心,勾画了“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生活现代化、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合谐村庄”的全新蓝图。他们决定建一座玉兰公园,以玉兰精神为核心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将于2006年3月31日,在吕玉兰逝世13周年时对外开放;同时调整产业结构,更新果树品种,增加效益;把玉兰酒厂的牌子做大做响。一辆辆穿梭往来的运输车,一团团雪白的棉花,一片片经济效益良好的果林,无不诉说着她老人以及东留善固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第3篇:一位老党员的非常情怀先进党员事迹材料

年,全国著名女劳模吕玉兰的故里——河北省临西县东留善固村,迎来了一位年近古稀的特殊客人。他放弃省城舒适优越的生活环境,一头扎进这片生生不息的黑土地,一扎就是五年。这五年,他先后次来到这里,驻村多天;这五年,他为东留善固这座村庄注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为经济社会的腾飞抹上了浓重的一笔;这五年,他和东留善固的父老乡亲结下了浓浓的乡情,成了这里地地道道的“东留善固人”。

“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农民,心里觉得没着没落儿的。”

——她,和农民有着割舍不了的深深情缘

年的初夏,年近的她打起铺盖,只身一人不声不响地离开了繁华的省会城市,来到了梦里牵挂、朝思暮想的一方黑土地——东留善固村。

虽然是悄无声息,但还是“惊动”了他过去许多老战友。许多人问他,“东留善固给你的待遇不低吧?”

也有人劝他,“都啥年代了,还去‘革命’,该歇歇了!”

对这位村里地里到处“乱转”的老人,一开始村民们也感到好奇:“老张这次来莫非不走了?”

老伴更是想不通,“劳碌了大半辈子,好容易离休在家了,就不能过几天安生日子?”

她老人却说,“我这人大半辈子抓农村工作,也没啥爱好,就是爱和农民打交道。农村,空气好,民风醇,人厚道,有活儿干!”

“农民就像家里的暖水瓶,外边凉,里边热。我跟农民有感情。退下来想踏踏实实地给老百姓办

以,帮助你们出出主意,当当参谋,能使东留善固人富起来,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老人心里装的是东留善固的现在和未来,为让百姓的日子有奔头,他把心都掏给了乡亲。”

——村干部称他是“俺村第三次创业的总设计师”

年一个酷热的夏夜,劳累了一天的村民早已进入了梦乡。然而,她老人仍戴着老花镜对《东留善固村民自治章程》字斟句酌。这已是他修订过的第五稿了。就是这本薄薄的章程,饱含着他五个多月的心血。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东留善固如何实现以法治村,这是她和村干部们一起探索的一个新课题。这村原有的一本《规范化管理章程》,还是年他担任省八届人大常委时参与制订的。可季节变了要换衣裳,形势变了要换思想,原有的章程显然已经落伍了。于是“修”东留善固的新“宪”便成了老人的“第一脚”。他一方面吃透精神,又深入到各家各户,细听每一位村民的所需所愿。每起草一稿,他都要念给乡亲们听,看他们还有啥意见。为了使章程更加严谨规范,她老人又分别拿到省、市地方人大建设研究会和临西县人大,请求有关专业部门从法律、政策上把关。经过五个多月的反复酝酿,旧章程重新更名为《东留善固村民自治章程》,共十章,一百条,上合国家大法,下合村情民意,“啥事能干,啥事不能干,一翻小本本心里就有数了。这是俺们村的‘小宪法’啊!”村民们这样评价。

摸透了村情和乡亲们的意愿,她老人协助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展开了推动政治经济发展的全方位攻略。为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每次来东留善固,上党课成了他雷打不动的“规定动作”。只要她老人驻村上党课,晚上村委会的办公室里就挤满了党员,就连

七、八十岁的老党员只要听说上党课了,也让儿孙搀扶着去,说啥也舍不得拉下一课。常常是从晚上点讲到夜里点,没有一人离开,惟恐灌不进耳朵。一些老党员说,“老张讲的党课通俗易懂,像重锤敲鼓心啊。”如今,东留善固村的多名党员个个都是好样的,村里有啥难事急事,党员都是抢着上。村民们说,“党员就是党员,要不村里为啥有这么多年轻人争着要做党的人呢!”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作为全国劳模的老支书吕玉兰,至今深深受到东留善固村民的爱戴,在她身上体现出的艰苦奋斗、战天斗地、坚持走集体道路的革命精神在人们的头脑中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许多村民不好意思搞个体经济,怕给玉兰丢脸抹黑,传统观念使这个老典型一度裹足不前。

“发展个体经济,让百姓鼓起钱袋子,不是给玉兰丢脸,而是给玉兰挣面子!”她老人的话振聋发聩。他亲自率领村主要干部到个体经济比较发达的外地参观学习,开拓视野。并把该村经济发展思想和措施归纳为“抓住集体、放开个体、多业并举,共同富裕”。就是这四句话让村民们的心里敞亮了,顾虑打消了。观念变、天地宽。放开了思想的东留善固人也放开了手脚。这一年,村里个体运输从起初的三家两户,发展到多人参与的运输市场;棉纺作坊联合生产,已经发展到多家;轴承加工业也如星星之火渐渐燎原;个体经济占据了该村的大半江山。

抓个体不放集体,大河有水小河也能满。年,玉兰酒厂一度陷入困境。当得知衡水老白干酒业集团老总是邢台县人时,她老人发挥他曾经在衡水工作过的优势,带领技术工人来到老白干酒业的厂房取经学习,发展了新的生产线。还把技术厂长请来手把手地教。如今,玉兰酒厂已发展成为该村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支柱企业。

为加快东留善固的发展,她到省林业厅、农业厅请专家,帮助村里引进技术和品种,对万亩果园进行嫁接、改造。规划利用三年时间,让东留善固成为冀南平原最绿的地方,发展生态旅游。他还带领村干部进京津、下温州招商引资,上项目、办企业。春节是家人团圆的日子。然而,去年腊月二十八她老人和村干部却在赶往温州的路上。因为,只有在过年这几天,温州的老板才在家,年下才是洽谈的最好时机。大年的三

十、初

一、初二,他们马不停蹄,洽谈会开了一个又一个,温州老板也一次一次被感动,“就冲这股劲儿,不和你们合作跟谁合作?”就这样,合作项目顺利谈成了。直到正月初三,老人才匆匆赶回家中和妻儿团圆。这时,他已经累得走不了路了。

随着村办企业水泥厂、纺纱厂的兴建,电力资源的紧缺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电力告急的现状,一方面她老人不惜年迈,靠自己在省里的老面子、老关系,跑省进厅,终于要来了变电站的指标,一方面村里勒紧裤腰带筹集三百万元的建设资金。指标要来了,老人却病倒了,他在病中高兴地对党总支书记吕廷祥说“你们去跑吧,正好我在家歇歇。”可不知怎么了,电力部门变了卦,眼看着指标就要泡汤。但老人尚在病中,扰他又于心何安。廷祥书记正急火攻心的时候,她老人关心地打来电话问他变电站建得如何了,吕廷祥这才吞吞吐吐地把实话说出来。老人二话没有,托着带病的身体,去和有关省领导联系,当听说主管领导正在外地开会,他们就直奔会场。省领导被他们这种执着的精神打动了,当即拍板进行协调。

第4篇:一位老党员的非常情怀先进党员事迹材料

一位老党员的非常情怀先进党员事迹材料

XX年,全国著名女劳模吕玉兰的故里——河北省临西县东留善固村,迎来了一位年近古稀的特殊客人。他放弃省城舒适优越的生活环境,一头扎进这片生生不息的黑土地,一扎就是五年。这五年,他先后33次来到这里,驻村300多天;这五年,他为东留善固这座村庄注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为经济社会的腾飞抹上了浓重的一笔;这五年,他和东留善固的父老乡亲结下了浓浓的乡情,成了这里地地道道的“东留善固人”。

“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农民,心里觉得没着没落儿的。”

——她,和农民有着割舍不了的深深情缘

XX年的初夏,年近70的她打起铺盖,只身一人不声不响地离开了繁华的省会城市,来到了梦里牵挂、朝思暮想的一方黑土地——东留善固村。

虽然是悄无声息,但还是“惊动”了他过去许多老战友。许多人问他,“东留善固给你的待遇不低吧?”

也有人劝他,“都啥年代了,还去‘革命’,该歇歇了!”

对这位村里地里到处“乱转”的老人,一开始村民们也感到好奇:“老张这次来莫非不走了?”

老伴更是想不通,“劳碌了大半辈子,好容易离休在家了,就不能过几天安生日子?”

她老人却说,“我这人大半辈子抓农村工作,也没啥爱好,就是爱和农民打交道。农村,空气好,民风醇,人厚道,有活儿干!”

“农民就像家里的暖水瓶,外边凉,里边热。我跟农民有感情。退下来想踏踏实实地给老百姓办点事儿”正是这发自内心的朴实想法,使他的心与农民紧紧地贴在一起,毫无保留地把他晚年“余热”献给了他心爱的农村,献给了他深爱的农民。

今年已是74岁高龄的她,1945年6月参加革命,曾任邢台地委副书记、衡水地区行署专员、省人大常委、省工经联主席等职。1998年省委批准他离休,为革命事业劳碌了大半生的老人一时“闲”了下来,离开农村这块广袤的土地,觉得没了着落。早在1975年10月至1986年9月,她在邢台地区工作了整整11年,期间曾多次到东留善固村里调研指导工作。离休后,他放本资料权属文秘写作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写作网更多资料弃了许多兼职,甚至连自己家乡的村庄聘他,他都拒绝了。满怀浓浓的玉兰情结,揣着对老百姓的爱心,带着对东留善固的缕缕乡情,以及对新一任村党总支书记吕廷祥的希冀与信任,XX年5月22日,她正式受聘为东留善固村顾问。

“东留善固是我的第二故乡,说实在的,我真放不下这里啊——”

来到东留善固,村党总支书记吕廷祥知道他历来艰苦朴素,于是就在村里的小食堂安排了简单的午餐,四菜一汤。没想到,她老人却一脸严肃,“我第一次来,你们把我当客人,上了这么东西,吃不了都浪费掉了,从下顿开始,以后每次只要两个小菜,乡亲吃啥我吃啥。记住,我是给咱村帮忙来了,不是添乱来了。虽然条件好了,但不能坏了艰苦奋斗的规矩。”

有一次,说到做到的她让吕廷祥栽了面子。吕廷祥考虑到老人日夜为村里大事小情操心受累,脸晒黑了,人也瘦了,实在过意不去,就悄悄安排食堂多做出一个菜来,没想到她老人的倔脾气上来了:“撤下一个菜,留到下顿吃。不撤,就罢饭!”平时有泪不轻弹的硬朗汉子吕廷祥流泪了:“您是打心眼里帮俺啊,叫乡亲们的心里咋能过意得去呀!”

是啊,他深爱着这片土地,他把满腔心血倾洒在了东留善固。每次来,他都把日程排得满满当当的:搞规划、上党课、去学校、和村干部风里雨里一块儿跑项目……他老伴说:“老张把家都忘了,就连说梦话也是东留善固!”

五年了,每次驻村,他都是两个简单的小菜,住着最简单的农家院落,他用真诚的朴实打动着身边的每位同志。许多次吕廷祥背着她和村干部悄悄合计:“老人都这么大岁数了还为咱村的事操劳,多少给老人一点报酬,也算是乡亲们一片心意。”但这片“好心”都被老人毫无情面地一次次拒绝了。“靠工资收入生活满过得去,钱是身外之物,到东留善固,趁身上零部件还可以,帮助你们出出主意,当当参谋,能使东留善固人富起来,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老人心里装的是东留善固的现在和未来,为让百姓的日子有奔头,他把心都掏给了乡亲。”

——村干部称他是“俺村第三次创业的总设计师”

XX年一个酷热的夏夜,劳累了一天的村民早已进入了梦乡。然而,她老人仍戴着老花镜对《东留善固村民自治章程》字斟句酌。这已是他修订过的第五稿了。就是这本薄薄的章程,饱含着他五个多月的心血。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东留善固如何实现以法治村,这是她和村干部们一起探索的一个新课题。这村原有的一本《规范化管理章程》,还是1995年他担任省八届人大常委时参与制订的。可季节变了要换衣裳,形势变了要换思想,原有的章程显然已经落伍了。于是“修”东留善固的新“宪”便成了老人的“第一脚”。他一方面吃透精神,又深入到各家各户,细听每一位村民本资料权属文秘写作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写作网更多资料的所需所愿。每起草一稿,他都要念给乡亲们听,看他们还有啥意见。为了使章程更加严谨规范,她老人又分别拿到省、市地方人大建设研究会和临西县人大,请求有关专业部门从法律、政策上把关。经过五个多月的反复酝酿,旧章程重新更名为《东留善固村民自治章程》,共十章,一百条,上合国家大法,下合村情民意,“啥事能干,啥事不能干,一翻小本本心里就有数了。这是俺们村的‘小宪法’啊!”村民们这样评价。

摸透了村情和乡亲们的意愿,她老人协助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展开了推动政治经济发展的全方位攻略。为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每次来东留善固,上党课成了他雷打不动的“规定动作”。只要她老人驻村上党课,晚上村委会的办公室里就挤满了党员,就连

七、八十岁的老党员只要听说上党课了,也让儿孙搀扶着去,说啥也舍不得拉下一课。常常是从晚上8点讲到夜里12点,没有一人离开,惟恐灌不进耳朵。一些老党员说,“老张讲的党课通俗易懂,像重锤敲鼓心啊。”如今,东留善固村的80多名党员个个都是好样的,村里有啥难事急事,党员都是抢着上。村民们说,“党员就是党员,要不村里为啥有这么多年轻人争着要做党的人呢!”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作为全国劳模的老支书吕玉兰,至今深深受到东留善固村民的爱戴,在她身上体现出的艰苦奋斗、战天斗地、坚持走集体道路的革命精神在人们的头脑中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许多村民不好意思搞个体经济,怕给玉兰丢脸抹黑,传统观念使这个老典型一度裹足不前。

“发展个体经济,让百姓鼓起钱袋子,不是给玉兰丢脸,而是给玉兰挣面子!”她老人的话振聋发聩。他亲自率领村主要干部到个体经济比较发达的外地参观学习,开拓视野。并把该村经济发展思想和措施归纳为“抓住集体、放开个体、多业并举,共同富裕”。就是这四句话让村民们的心里敞亮了,顾虑打消了。观念变、天地宽。放开了思想的东留善固人也放开了手脚。这一年,村里个体运输从起初的三家两户,发展到200多人参与的运输市场;棉纺作坊联合生产,已经发展到300多家;轴承加工业也如星星之火渐渐燎原;个体经济占据了该村的大半江山。

抓个体不放集体,大河有水小河也能满。1999年,玉兰酒厂一度陷入困境。当得知衡水老白干酒业集团老总是邢台县人时,她老人发挥他曾经在衡水工作过的优势,带领技术工人来到老白干酒业的厂房取经学习,发展了新的生产线。还把技术厂长请来手把手地教。如今,玉兰酒厂已发展成为该村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支柱企业。

为加快东留善固的发展,她到省林业厅、农业厅请专家,帮助村里引进技术和品种,对万亩果园进行嫁接、改造。规划利用三年时间,让东留善固成为冀南平原最绿的地方,发展生态旅游。他还带领村干部进京津、下温州招商引资,上项目、办企业。春节是家人团圆的日子。然而,去年腊月二十八她老人和村干部却在赶往温州的路上。因为,只有在过年这几天,温州的老板才在家,年下才是洽谈的最好时机。大年的三

十、初

一、初二,他们马不停蹄,洽谈会开了一个又一个,温州老板也一次一次被感动,“就冲这股劲儿,不和你们合作跟谁合作?”就这样,合作项目顺利谈成了。直到正月初三,老人才匆匆赶回家中和妻儿团圆。这时,他已经累得走不了路了。

随着村办企业水泥厂、纺纱厂的兴建,电力资源的紧缺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电力告急的现状,一方面她老人不惜年迈,靠自己在省里的老面子、老关系,跑省进厅,终于要来了变电站的指标,一方面村里勒紧裤腰带筹集三百万元的建设资金。指标要来了,老人却病倒了,他在病中高兴地对党总支书记吕廷祥说“你们去跑吧,正好我在家歇歇。”可不知怎么了,电力部门变了卦,眼看着指标就要泡汤。但老人尚在病中,扰他又于心何安。廷祥书记正急火攻心的时候,她老人关心地打来电话问他变电站建得如何了,吕廷祥这才吞吞吐吐地把实话说出来。老人二话没有,托着带病的身体,去和有关省领导联系,当听说主管领导正在外地开会,他们就直奔会场。省领导被他们这种执着的精神打动了,当即拍板进行协调。

如今,村变电站如期开工,轰隆隆地机器转了起来,白白的棉花飞扬着村民们的感激,一寸寸白纱绽放着产业妇女们美丽的笑脸,飞驰的水泥线上滚动着辛勤与汗水换来的财源,外来务工人员在这里安家落户……

这些年来,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态势成为了该村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仅去年一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

0万元,是前40年总投资的两倍。在此基础上,他们又谋划了新一轮经济腾飞的蓝图,开始了“三次创业”,一批又一批农民改变了角色,打开了一扇扇致富的大门,东留善固村的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全面提速阶段。

“他不要东留善固的半根草,反倒贴了那么多,他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在村民们的眼里,她就是这样一位亲民爱民、永葆革命本色的共产党人

听说要采访她老人,玉兰中学的几名教师不约而同地来到了村委会办公室,向我们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老人办教育的事儿。东留善固村本资料权属文秘写作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写作网更多资料有2300多名村民,直到XX年还没有一所完整的中学。村里的孩子们,有的到十几里外的邻村或镇里上中学,有的则由于多种原因停学或辍学,过早地承担了家务农活儿。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穷’辈辈穷啊!”她老人下决心要在村里建起一所属于东留善固自己的村办中学。

缺少资金,她老人带头从自己的退休金里拿出了300元;老师没有备课本,学生缺少作业本,他还将自己出版专著剩下的纸订成作业本、笔记本,送给了教职员工和同学们。吕廷祥书记得知此事后,立即在每个本子的扉页上写下“祝你成才——她赠”几个大字。九个闪闪大字熠熠生辉,那分明是老人火红的爱心。

一次,她老人和老师们在座谈中不经意地了解到,镇上已经欠发了教师7个月的工资。7个月啊,眼看着教师精神不振,学生寥寥无几,玉兰学校被迫“夭折”,老人二话没说,立即来到村里和吕廷祥等村干部一起商议决定由村集体贷款万元支付了教师的工资,稳定了教师的情绪。

她老人慷慨解囊办教育的事传到县领导那里,县里当即协调了资金和师资问题。村投资250万元盖起了XX多平方米教学楼,学校已发展成为15个教学班,600多名在校学生,30多名教员的普通中学。

XX年,市委常委、秘书长王离湘,副市长郭俊苓和广大教师、学生一道过了一个快乐的教师节。在发言中,她老人满怀深情地提出力争把玉兰学校办成“临西第一,邢台一流,全省知名”的目标。如今新的玉兰学校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的特点,提出了“3+1”教育教学新方针,也就是说中学毕业后,可以选择再加一年的职业技能学习,就取得初中、职业两个证书,为农村培养了诸多实用人才。

她老人的执着与爱心也深深感动着教师、学生和乡亲们。他们也都把老人当作亲人,送他炒好的花生;学生们用“张爷爷”送给他们的作业本画上了一幅东留善固的村景送给老人;一心想要“跳槽”的年轻教师在这里安下了心;体弱多病长年在家“休养”的老教师被老人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重新登上了讲台;乡亲们有的从自家果树上摘下一捧红枣也忘不了给他送去,让老人尝尝鲜儿…

她老人人在东留善固,心也融入了东留善固,他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他把家里的大圆桌送给村里的食堂,还把装修房子剩下的木板拉到村办企业,就连省高速公路更新下来的万年青,他也让村里用大车拉来美化街道。他把村里的老年人看作功臣,关爱有嘉。每次来村他都会去看望年迈的老人,他组织村民每年春秋两季举行晒被评孝比赛;让村老年协会给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5元零用钱;给8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送生日蛋糕;XX年“九·九”重阳节,组织老人坐上小卧车到摇鞍镇参观波尔山羊,乐得老人们合不拢嘴。还请医德高尚的大夫给老年人检查身体。老人们把他看作是自己的亲兄弟。几天不见,就想他……

如今富起来的东留善固,村里条条都是笔直宽阔的水泥路,路边的小树苗郁郁葱葱,村民们的房子沿路而建,除了围起院墙的平房之外,还有不少两层小楼;村办工厂一字排开,校园里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响彻庄园的上空,村落间的深井冒着汩汩清泉,伏变电站遥相呼应……东留善固展示着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富裕的新形象。

面对未来,她老人和以吕廷祥为书记的党总支一班人目光深邃,充满了无比的信心,勾画了“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生活现代化、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合谐村庄”的全新蓝图。他们决定建一座玉兰公园,以玉兰精神为核心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将于XX年3月31日,在吕玉兰逝世13周年时对外开放;同时调整产业结构,更新果树品种,增加效益;把玉兰酒厂的牌子做大做响。一辆辆穿梭往来的运输车,一团团雪白的棉花,一片片经济效益良好的果林,无不诉说着她老人以及东留善固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第5篇:一位老党员老支书的先进事迹报告

一位老党员老支书的先进事迹报告

孙有权,男,56岁,中共党员,新南乡角口村支部

书记,到村任职三年多来,严格要求自己,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服务农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快了解农村和适应农村,努力做到与农民群众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多年来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农民群众服务,以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艰苦奋斗、扎根基层;同时积极认真地做好乡交代的各项工作,努力做到不辜负领导的支持和信任,得到了乡领导和村民们的认可。

一、思想方面

随着工作的一步步推进,他体会到农村工作中心态的重要性。首先,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但是作为村支部书记,则意味着要与班子成员以及村民搞好关系,没有村委会成员以及村民的支持,自己所做的工作就无法得到肯定。此外,农村的各项娱乐措施以及各项基层设施远不及城区便利齐全。工作伊始,这种落差会引发他们的失落感,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只是适应落差,消除失落感,才能够安心的投入到农村的工作中。他便把这种落差当成是锻炼自己的契机,把在农村受的所谓的物质上的一点苦当成是对自己的磨砺和人生的财富,由此,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愉快地去接受,去适应这种生活。

二、工作方面

角口村位于新南乡北部。2001年由原芭蕉,和平,长兴,新华四个小村合并而成。东与高台镇陶仪村接壤,南与新南乡凉井村相邻,西与遵义县西平镇隔河相望,北与高台镇天合村相连。全村现有人口4361人,1096户,15个村民组,有耕地面积3900亩,森林覆盖率52.16%。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辣椒,油菜,茶叶,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村辖新华,长兴,芭蕉小学三间,教师20余人。全村现有村干部7人,脱产干部3人,国家干部4人,设立支部一个,有党员76人,其中60岁以上的有25个,女党员有1人。经过去年乡政府的统一规划建设,初步建成了设计新颖,功能设施齐全,村容村貌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角口村以增加群众收入,发展村域经济,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以烤烟生产和畜牧业两大产业为支撑,积极创建文化、经济、卫生、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上他指引村委会的干部主要搞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施富民增收工程,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角口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烤烟、畜牧业等特色产业,扩大劳务输出,特别是村上确定劳务输出和烤烟生产以及茶叶种植为群众增收的主要骨干项目,全村在外务工人员1560多名,收入100万元,另外组织引导村上妇女主动参与茶叶采摘,增加家庭收入。

二是实施新建和旧改并重以及搬迁工作。实现村容整洁。去年角口村被列入搬迁重点村,将茂长林48户地质灾害户顺利搬迁到国家指定的位置,并完成拉基础设施建设和更化设施;改造危漏房,发展拉32户黔北民居,迎得群众的好评。

三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提升服务功能。去年村上采取自己垫、上级补、群众筹的办法,先后修建拉严石庄公路和核桃元公路,给群众出行带来拉方便。这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提高了服务功能,提升了建设水平。

四是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工程,促进村风文明。村上积极开展了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民竞赛评比活动,教育引导村民改陋习、树新风,制订了《卫生公约》、《村规民约》等制度,规范了群众行为,建立健全了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了新村建设水平,促进了全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多年来,村上未出现打架斗殴、挑拨是非、封建迷信及赌博现象。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生产生活条件优越,全村呈现出祥和稳定的良好局面。

通过和村委会成员进村工作,他和村里百姓接触更深,更能体会到他们生活中的难处,更能为他们着想;此外,充分认识到媒体的重要性。角口村要发展,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知道角口村,了解角口村,愿意来角口村投资。

在组织纪律方面

作为一名党员,他时刻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定和上级组织部门的纪律要求,按时上班,按时参加学习、会议,没有出现无故缺席现象,在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认真、踏实、尽职尽责的做好各项工作。

四、正视自己的不足,勤于检讨。

他经常教导我们要把群众看成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过好拉,我们当干部的才有光。

五、立足实际,融入群众。

结合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抓学习,开思路,解决群众关心及有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首先,要继续深入了解农村,扎根农村。多接近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多向群众学习,多走访,多办实事,不与群众产生距离。 其次,多为村的发展出谋划策,力求相关经济的发展。利用各项帮扶优惠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适合本村发展的项目,大力发展“三来一加”,争取带动全村经济翻一翻。最后,要加大宣传力度,为角口村的发展谋求更多的机会。通过宣传,展现角口村良好的村情村貌。提高村子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资,为角口村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6篇:一位乡党委书记的先进事迹

一位乡党委书记的先进事迹

走进**乡,一栋栋崭新的民房,一行行整齐的绿树,一簇簇盛开的鲜花,一张张动人的笑脸,向您扑面而来。

走进乡党委的会议室,“全区平安乡镇”、“全区环境卫生优胜奖”、“全区目标责任制第一名”等奖状、奖杯、奖牌映入了你的眼帘。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朴实善良的乡民都会称赞起他们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

—乡党委书记***。

2004年初,**区优秀党务干部***初任**乡党委书记。

他一到职,就带领乡村两级领导班子进田园、到地头、走农家、下村社,力图锁定生态农业定位,全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竭尽党委政府所能,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

几年来,全乡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巨变,农民群众的收入连年累增,困难家庭的生活得到基本改善,困难学生在“两个必保”的支持下走进书声朗朗的教室。这一桩桩、一件件好事实事,正鞭策和鼓舞着全乡人民充满激情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兴乡富民头等事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乡穷,穷就穷在乡村组织没有积累,穷就穷在百姓观念陈旧,穷就穷在乡村干部缺乏带领的能力和科技致富的闯劲。

乡情民意,千头万绪,兴乡富民乃是首要。细微之处体现爱民之心,率领全乡人民脱贫致富,发展壮大乡域经济,更是顺民意之举。

**上任伊始,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千斤重,他决心把目标锁定在这块黑土地上,争取在较短的时期里让**乡变个样。

**以他一颗质朴的心,带领一班人干的是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

他抓住经济大环境发展的天时,借城郊区位优势明显之地利,求乡村两级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务实之人和,集中精力,明晰思路,寻求着乡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通过调查研究,入户走访,集思广益,加北乡党委确定了依托地缘优势,发展生态农业,突出抓好结构调整工程、畜牧发展工程、劳动转移工程、凝聚民心工程,优先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绿色蔬菜产业、山产品采集等优势产业的经济工作发展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党委确定的工作思路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一时间,乡村干部大下基层,深入宣讲,狠抓落实,从而成为了全乡群众的共同行动。

**乡是**区首府的城郊乡,多年来,主要承担着为城区提供蔬菜的任务。由于计划经济时间过长,长期以来全乡群众“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比较突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既无思路,亦无招数。

为了推动思想解放,乡党委在全乡上下深入开展了“增强发展意识,树立良好精神状态”大讨论,针对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优势条件和存在的不利因素,**多次协调农委、科技局,请来农业科技人员来乡培训,组织农民到省内知名的兴十四村等发达乡村学习考察,为农民颁发绿色蔬菜生产证书,组织科技服务队深入乡村指导农业生产……

2004年,**乡绿色种植面积达到了15500亩,产量在22820吨以上。看到种马铃薯挣钱,他就带领干部挨家挨户地到农民家做思想工作,经过努力,全乡在不断规范马铃薯基地的基础上,把**村打造成了马铃薯种薯基地示范村,并逐步扩大马铃薯种薯的种植面积,变优势为效益,使马铃薯种薯生产形成了明晰的主导产业,同时依托丽雪淀粉厂,以订单农业进一步促进结构优化,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道路,实现了以销定产,加速结构调整的步伐。

在他任职的这二年,也是加北乡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成绩最明显的二年,全乡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2005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到337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268元,农村居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53。

文明乡风润万家

建设新农村,需要培养思想新、观念新、致富路子新的新型农民。科技是根,文化是本,只有培育有理想、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土坷拉”才能变成“金疙瘩”。

**到**乡工作以来,非常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他带领一班人从提高干部职工群众的文明素质和改变乡村环境面貌入手,积极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使全乡上下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人的精神风貌和乡村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善。

2005年,**乡被**区委区政府评为环境卫生整治优胜奖;被地委评为平安乡镇、命名为地级生态示范乡,被省环保局命名为“环境优美乡镇”光荣称号。

为了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宣传教育,并充分发挥村、学校、派出所、日光温室小区等载体的作用,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公民文明学校的阵地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组织全乡机关干部和村民集中学习了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并将文明公民学校建设工作纳入乡、村党委支部工作日程,做到有规划、有教师、有教案、有记录,公民培训面达到60,职工培训面达90以

上。

在**的倡导下,全乡结合“十星级文明户”的评比,开展了以“互学、互比、互帮”为主要载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三互”活动成为加北乡党委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一个亮点,并成为加格达奇区的示范和典型。

为了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亲自率领乡村干部自己动手平操场、栽松树、建活动室,全乡篮球场、乒乓球室等文体活动场所一应俱全,

使乡机关干部在休息时间能够锻炼和娱乐,农民群众农闲时间也有了活动和休闲的好去处。

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代替了打麻将、喝酒、侃大山等多年来在农村盛行的消磨方式。早起的农民没有晨练的地方,就在篮球场地上或学校的操场上伸伸腿、跑两圈,用农村独特的方式增强了体质。同时,还通过举办棋类比赛、知识竞赛、演讲赛等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文化阵地,宣传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全乡没有一名“法轮功”习练者,尊重科学、追求文明、崇尚先进的风气已经形成,“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乡深入人心。

乡村文化品位大幅度提升。按照地区和**区关于开展滑冰滑雪和管乐进课堂工作的要求,组织全乡各小学迅速行动起来,采取多种管用措施,扎实开展滑冰滑雪和管乐课堂教育活动。全乡3所小学都成立了速滑队或管乐队,冰雪活动和管乐进课堂活动搅热了往日寂静的加北乡。

2005年12月14日,全省社区建设工作现场会工作在**召开,**乡中心校滑冰和管乐课做为会议参观的一个项目,受到了与会人员的好评。

为了彻底整治卫生环境,全乡上下大力开展“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在村民之间开展了“比庭院、比厨房、比被褥”活动,全乡各村都组织开展了整治卫生环境大会战。一时间,马达的轰鸣声连成一片,劳动的号子响彻云天。

乡党委、乡政府将环境治理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实行奖惩责任制,分别向各村下派了工作组,组长分别由科级干部担任,乡政府与工作组签定了责任状,把他们的工作完成情况与评比奖惩结合起来。同时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列入各村政绩考核内容,分别与村组干部签定了奖惩责任状。包村领导、村领导各有关人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了环境整治工作的合力。

**主动联系和协调有关部门,多方筹措和争取资金,对村屯街巷道路进行了改造:

投资33.2万元,修沙石路13公里。

投资12万元,新修了600多延长米的油漆路面,解决了五一村村民40年来行路难的问题。

投资10万余元,在乡政府院内建成一条健身路径,包括8种健身器械,成为加北乡建乡30多年来第一个大型健身娱乐场所,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为营造整洁优美的乡村环境,按照农村“五要”的目标,清理垃圾,新建垃圾掩埋场3处,达到了柴垛堆放整齐、垃圾粪肥出村、禽畜圈养、庭院整洁,垃圾实现了定点投放,实现了巷道通畅,道路平坦整洁,边沟畅通,主要道路沙石化,有排水沟,有绿化带,各村的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基本上实现了村容整洁。

执政为民谱新篇

打铁先要自身硬。要想经济发展,群众富裕,必须有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

一流的班子从何来?来自班子勤政、廉洁、高效的作风,来自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为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冯宝利先后组织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征求到对党委的各类意见、建议60余条,他与普通党员的谈心面达到了近百人次,亲自深入农户走访近千户。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关于农村党组织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思考》、《关于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如何充分发挥作用的思考》,组织深入开展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讨论活动。在他的带领下,全乡党员建立了“认亲卡”制度,建立健全了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全乡党员走访群众2000余户,入户率达到了100。在乡直机关干部中实行了干部首任负责制和记民情日记制度,密切了党同群众的联系,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党建新路子,在各种协会中成立了党的组织。目前,全乡共成立了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窖储、食用菌等协会党小组23个,有78名农村党员纳入到这23个协会党小组之中,占农民党员总数的68.2。为了壮大协会党小组的力量,他组织聘请各种科技人员和专家能手在协会中担任名誉会长,使协会党小组的职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加强党的组织阵地建设上,健全了各村党组织活动室,配齐了电脑、图版、办公桌椅,完善了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使农民党员活动有阵地,学习有场所。

为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狠刹吃喝风,建立了乡机关食堂,严格公务招待标准。在政务和财务管理上,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从未有一名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处分,给党带来不好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乡党委决定,深入开展“走田头,坐炕头,当带头”主题实践活动,“走田头”,就是了解农民的生产情况,帮助农民抓好结构调整;“坐炕头”,就是了解农民的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当带头”,就是带领农民发家致富。近两年,乡村两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100余件,为患有重大疾病的孩子捐款7000余元。群众们说,这样的书记我们信得过,这样的党委我们靠得住。

去年,**在走访中,群众提出了农民用电电价过高问题,他立即与电业部门进行联系,反映情况,使全乡农民用电由原来的每度1.6元降到现在的0.47元,农民用电与城镇居民用电做到了同网同价。今年,一些农民反映收看有线电视难的问题,**同志积极与有线电视台联系,免费为450户农民安装了有线电视。针对农民反映冬季烧柴问题,冯宝利同志多次顶风冒雪到农民家去走访慰问,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同时去和林业部门沟通联系,使全乡农民的烧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老百姓都称赞他为冬日里的一团火。

一次,他在深入田间检查生产的过程中,发现村民张燕家里的白菜地遭到虫灾,一家人正愁眉不展,他马上请来技术人员,解决了病虫害问题。当他得知一村民年仅一周岁的孩子患上白血病急需住院费用时,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二话没说马上督办协调,从**区爱心基金会为其解决了5000元的资金,为孩子看病解决了燃眉之急……

**为民办好事实事,时刻把全乡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百姓也把希望和赞赏送给了他。

***,一个年轻有为的乡党委书记,为了这片金色的田野,正带领着全乡干部群众,乘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劲东风,驾驶着希望之舟破浪远航。他深深地相信,今天播下的一片美好希望,明天必定会收获一个沉甸甸的秋天!

第7篇:一位领导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吴剑辉同志的先进事迹

吴剑辉是一名中共党员,自2006年担任永安市自来水管道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经理以来,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强烈的事业心和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团结带领管道公司广大员工,战斗在供水抢修、维修第一线,努力地推动了管道公司工作的开展,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吴剑辉同志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深刻知道到他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部分或全部的影响到身边同志的工作激情。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力求率先垂范,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与同事相处时,总是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

管道公司的抢、维修工作任务重、工作强度大,是公司最苦最累的差事,但且不分春夏秋冬,不分白昼黑夜,吴剑辉同志作为管道公司的部门经理,总是身先士卒,深入抢修第一线。只要有爆管抢修电话,哪里有抢修队伍,哪里就有吴剑辉同志的身影。2010年6月15日,南区水厂源水引水渠因山体塌方(塌方土方量达200余方)进水中断,生产告急;通往洛溪泵房的道路被洪水淹没冲毁,人员、车辆、施工机械无法进出;北区水厂供水不足,城区高位地区及住房三层以上用户断水。一接到险情,吴剑辉同志立即带领着抢修人员冒着山洪随时可能暴发、山体随时可能塌方的危险前往事故现场,在抢险过程中,吴剑辉同志隐瞒自身有病的情况,拖着病痛的身躯冒雨和抢修人员一起站在齐腰深的水渠中展开人工开挖清淤工作。6月16日上午10时,南区水厂一根DN600源水管钢板管也因山体滑断裂,将直接影响南区水厂的源水输送。吴剑辉接报后立即将抢修人员兵分两路,一队人员继续对源水水渠进行清淤抢险;一队人员对源水钢板进行抢修。至此,抢修人员已不间断连续作业了12小时,虽然抢修人员早已疲惫不堪,但看到他们的带头人吴剑辉经理仍抱病坚守在抢险第一线,他们又毅然投入到紧张有序的抢险工作中。至16日端午节傍晚,南区水厂全面恢复供水,确保了居民正常用水,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吴剑辉本着做大做强管道公司及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的理念,带领着管道公司对外承接供水安装工程。2011年5月带领管道安装维修班创造总投资450多万元,全长达2300米,位于南区水厂下山管至公交公司段新开辟建设的DN700球墨管供水管道的铺设任务,并组织人力、物力、车辆、机械,着手动工修建,将原有的DN300球墨管供水管线改造为DN700球墨管。为了确保不拖延工期,管道公司经理吴剑辉亲自下工地,在无任何遮挡物的酷热环境中现场指挥工作,他仍无所畏惧,毫不退缩,顶烈日、冒酷暑,依然忘我工作在管网铺设施工第一线,也因此不慎中暑几次,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他攻坚克难,勇夺胜利的信心和决心。直到8月12日,战天斗地,攻坚克难,经过不懈努力,历时3个多月终于顺利完成对这条供水主管铺设任务,实现全线贯通通水。

吴剑辉同志带领管道公司全体职工,本着做大做强管道公司的理念,出色地完成了公司历年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骄人的业绩:2007年,完成工程产值600余万元,完成城区管网抢维修2326次;2008年,完成工程产值718万元,完成城区抢维修2510次,同年,部门获得三明市“工人先锋号”光荣称号;2009年,完成产值1103.5万元,完成城区管网抢维修3058次;2010年,完成产值1241余万元,完成抢维修3056次;2011年,完成产值1792余万元,完成抢维修2724次。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九日

第8篇:党员先进事迹

徐伟同志主要先进事迹

徐伟,男,1984年生,200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8月进入桐城师范学校参加工作,现担任桐城师专艺术系分管负责人、计算机教师。 徐伟同志爱岗敬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崇高的教育工作。该同志在教学、班主任管理和系部学生管理等工作中,为人师表,努力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工作认真细致、及时到位;关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状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克服困难、努力进取、积极上进,为学生解疑学习、生活、就业中有关问题,得到学生的肯定和尊敬。2009年度全校职工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多次在教师考评和班主任考评中获得优等,本人曾获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所带班级也获得校级先进班集体,班级学生中多人获得安庆市级荣誉和奖励,本人于2008年5月获得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组)三等奖,2011年5月获得校理工系教学竞赛一等奖,2012年6月获得学校教学竞赛三等奖,

徐伟同志自2009年8月开始担任系分管学生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在工作中,该同志做到了以下几点:

1、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身作则,全心全意做好学生和班主任的服务工作;

2、大力推进学生干部建设,完善学生管理学生的模式;

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以活动炼能力,以活动促管理;

4、教育问题学生有耐心、有态度、有方法。在该同志的努力下,系部学生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学生精神饱满、健康快乐、团结友爱,班主任工作积极、快乐幸福、甘于奉献,一切呈现和谐的好局面。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该同志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做好各项工作,曾获2011年度“桐城师专优秀党员”称号。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该同志将进一步加强学习,严于律己,继续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把党的事业作为自己最大的职责和最高的使命,为成为一名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而不懈努力奋斗。

第9篇:党员先进事迹

党员先进事迹

同志1985年进入陕建七公司木工班成为一名木工,2003年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生活工作中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以马列主义买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已成为公司经营管理的业务骨干和善于攻坚克难的项目经理。

该同志立场坚定,思想进步,能够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在思想与行动上始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能够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党员教育实践活动和党性教育学习中,该同志能够积极学习,自觉找不足,不断提高。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能够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把“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自己行为准则,认真细致,恪尽职守,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时时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较强的党性。始终牢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做到从组织上入党,更要做到从思想上入党,从不放松自己的思想改造,是一名政治合格的优秀共产党员。

爱岗敬业,勤学上进,该同志1985年从一名木工学徒做起,谦虚向师傅同事学习 ,从下料、开隼,配板起步,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很快掌握了阳台、楼梯、柱梁节点模板支设的技术要领,不到一年时间就成为木工班的业务骨干,完成了从学徒向师傅的角色转变,并晋升为木工班长,带领出一批敢打硬仗的木工队伍先后完成了工程工程等几十项工程的模板

支设任务,其中工程工程被公司推荐为木工新工人教育实习基地; 1990年自学完成了大专学历建筑工程专业的所有课程,拿到毕业证书,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学习次,2008年被提升为,位列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先后自学了《统筹学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TQC全面质量关基础》,《CFG桩基础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合同法》、《民法》、《商法》《建筑法》等一系列书籍,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做到凭实力竞争,凭技术创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展壮大团队。

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勇挑重担。4分司承建的西安工业大学

3、

4、

10、11号楼工程项目,在今年6月份陕建集团总公司安全生产大检查中,由于管理混乱现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被集团总公司通报批评,业主极为不满。为了尽快扭转这一被动局面,4分司决定派怀全同志到该项目蹲点,他首先深入一线调查问题症结所在,发现项目班子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主要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对此从责任制考核入手对没有完成责任目标的人员进行了相应处罚,不称职的人员进行了岗位调整,对被挤占挪用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进行纠正,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施工现场的管理状况得到了彻底改观,7月份在集团总公司的复查中顺利通过,并受到第七集团公司的表扬。

今年8月4分司承接的商洛锦园三号项目由于管理原因,工程进展缓慢,面临承担违约巨额罚款的风险,4分司对项目领导班子进行调整,调任该同志任项目经理,到任后对原合同条款进行了逐条分析,对不明晰不确定的条款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得到了公司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采纳,维护了公司的利

益,对管理层进行合同交底,明确了合同管理责任。合理选择支护桩施工工艺,合理调整作业时间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协助业主调处周边矛盾,促进了工程进度,最大限度的降低违约风险;项目所处位置地质条件复杂,大流量毛石排水渠横贯场地,开挖及支护难度极大,经过分析决定对原开挖支护方案进行修改获得了方案评审专家组的肯定,就此一项节省投资30余万元缩短工期1个月;项目伊始就瞄准创建省级观摩工程、长安杯、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目标,进行策划,高标准要求,高水平管理。人的素质是事业成功的决定因素:过程质量是质量安全创优的基础,组织外出观摩学习、举办工人夜校并亲自担任主讲,精心备课,使作业工人学习到目前最先进的工法,作业技能得以提高;为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基础工程施工阶段就被项目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确定为绿色文明示范项目。

项目管理层和工人绝大部分是远离家乡,气候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他深入一线了解工人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得知大多数工人对当地的饮食不习惯时,专门从宝鸡请来厨师为工人解决了饮食问题;秦岭山中的冬季比关中来得早,好多工人未带棉衣他知道后,逐个统计尺寸,自费为工人购置棉衣,赢得了人心,建立了和谐用工关系;以身作则,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在材料劳务采购严格执行询价招标程序,以合理的价格获得优质的材料和良好劳务协作,使工程单位成本比当地同类工程平均成本降低了2%。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了一个党员应有的表率和带头作用。

第10篇:党员先进事迹

优秀党员事迹材料范文

王则和同志任洋蛮河街道办事处主任,该同志工作积极主动,尽心尽职,勤奋努力,敢于大胆管理,发扬了不怕苦累的无私奉献精神,能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在政治上追求进步,思想上寻求升华,在德、能、勤、廉、绩等各方面都表现优秀,为洋蛮河街道建设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重视理论学习,培养自己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作为一名机关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思想素质。为了培养自己鲜明的政治立场,优秀的思想品质,几年来,他时刻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政治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联系实际,自觉加强政治学习,积极主动地在街道宣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正使街道办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当好镇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二、积极实践创新,培养自己良好的工作能力素质。

工作能力素质是一个称职机关人才个人魅力的基本组成部分,街道办事处主任要想在机关工作中具有影响力,首先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因此,他做到了全身心投入,基本是以单位为家,尽职尽责,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坚守岗位,不仅放弃了节假日休息,还主动加班加点,在街道办总是最早上班,最晚下班的人,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在街道树立了自己勤恳、扎实的工作形象;其次是敢于大胆管理、创新,严格按制度办事,处理问题坚持对事不对人,敢于批评,不怕得罪人;三是热情待人接物。待人接物是机关工作的重要环节,为培养自己热情的服务形象,他始终坚持文明服务,礼貌用语,态度热情诚恳,并且从自己做起,得到上上级领导多次表扬;四是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培养自己的处事和应变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机关事务和许多突发性的临时事项,能沉着应对,冷静分析,理清头绪,可以肯定的说:是位好领导。

三、强化廉洁自律,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王则和同志为了维护党员形象,维护党的纯洁和尊严,他时刻牢记入党誓词,时刻以一名优秀党员的身份来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廉洁自律,凡是规定不准做的事坚决不做,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违章、不违纪、不犯法,做一个称职的党员;二是规范街道财务管理,做到该用的钱才用,不该用的钱坚决不用,降低了消耗,节约了开支。

总之,天道酬勤,王则和同志在辛苦努力工作的同时,获取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洋蛮河街道办事处的明天会因为有这样优秀的党员、领导而更加美好。

第11篇:先进党员事迹

先进党员事迹

王才举,男,1984年参加工作,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任仙桃市园林局景观设计中心主任,现任仙桃市建设委员会村镇建设管理科副科长,从事村镇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

本人在工作中几十年如一日,以党性为后盾,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以“党性强、作风正、工作好”为具体要求。从思想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恪尽职守、竭诚奉献、辛勤工作,出色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市新农村规划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定信念,树立形象。

党员形象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岗位形象,一个党员在本职岗位中发挥了先锋的模范作用,就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本人至2008年借调至建委机关以来一直在工作中,坚持不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和丰富政治头脑,牢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生活作风上,以人为善,把党组织的温暖通过自己传输给每一位同事,积极参加组织活动;2008年底亲临建委驻点村,不计个人得失,带头捐款损物;把结对帮扶活动落到实处。用自己爱心让贫困群众感受党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事,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

二、爱岗敬业,甘于奉献。

雷锋同志曾经说过“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共产党员就像钉子一样,在任何岗位上都必须永不锈,闪闪发光,近几年来,本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从最苦最累工作做起,一是严格督导仙洪试验区重点项目工程建设,不分上班与节假日,不辞辛劳,坚守岗位,通过一年的艰苦努力,使全市2座污水处理厂全面开工,一座垃圾填埋厂在短期内申报立项;二是狠抓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2009年至今,本人先后义务为全市示范村庄提供设计图纸30多套,完成20多个示点村庄的建设指导任务,使新农村建设真正起到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示范作用;三是在村镇业务与技术上勇于创新。一是编制了农民住宅立面先型参考图集3册,为广大农民提供住宅立面方案50多套;二是举办村镇建设专业知道短期培训班50多次,培训人员达200多人,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传授给村镇建设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

三、秉公办事,廉洁自律。

本人为了维护党员形象,维护党的纯洁和尊严,时刻牢记入党誓词,时刻以一名优秀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坚持原则,秉公办上,廉洁自律,凡是规定不准做的事坚决不做,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2009年在仙洪试验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上,

先后拒绝收礼3次,秉公处理承包与发包方的矛盾5起,这样,受到了群众的好评,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展,树立了一个党员的良好形象。

总之,天道酬勤,本人在艰苦努力工作的同时,获取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也取得一些成绩与荣誉,但距一个党员的标准相差甚远,本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克难奋进,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位与时俱进,具有特色的优秀共产党员。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gerengongzuozongjie/84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