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党员个人工作总结】

篇:王荣才先进事迹材料

踏实的脚步 闪亮的足迹

——兢兢业业 默默奉献的好党员王荣才先进事迹

王荣才同志年届50,是全局在职干部中年龄最大的老同志,在人事教育股长位子上兢兢业业干了10余年。他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自己应有的奉献。1999年至2003年已连续五年评为优秀公务员。

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王荣才同志调任黎川国税局人事股股长后,勇挑重担,开拓了黎川国税人事教育工作新局面。1997年县局有30多位干部参加公务员资格过渡考试,面对工作头绪多、业务生疏、情况不熟等困难,他毫不退缩,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每天都早早上班忙于材料的整理,耐心、仔细核对县局的人事档案材料,为完成任务,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下班回家常常是深夜12点,疲惫得连衣服都顾不上脱,倒在床上就睡了。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他出色地完成了县局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领导对他的工作给予肯定,干职们对他的工作感到满意。在工作中,他用三“勤”严格要求自己。一是“手勤”,即自己多动手,凡事不等不靠。人事教育股只有他和一位女同志,而且那位女同志家有两个小孩,小儿子又正处哺乳期,要经常请假回家照料小孩。看到这些情况,面对繁重的工作,王荣才没有任何怨言,没有向组织上申请调拨人手,一个人挑起了重担,大小事自己动手干。二是“嘴勤”,即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经常到股室、分局了解情况。在推行能级管理过程中,能级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时间紧迫,为了保证能级管理工作稳步推行,王荣才把全身的精力投入到该项工作,认真学习琢磨能级管理相关政策,全面调查掌握干部基本情况,不厌其烦地向络绎不绝来访干部解释有关政策,没白没黑的忙工作,在前后五个多月中,他起早摸黑、加班加点,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准备工作,为县 1 局出台能级管理政策,顺利推行能级管理,确保干部思想稳定奠定良好基础做了充分准备。三是“脑勤”,即遇到问题多思考,寻求最佳解决办法,工作做到有计划,分清主次缓急,统筹安排。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个非常需要耐心和细致的一项工作,2004年初县局为迎接省局的抽查,他不厌其烦从头至尾一直认真核对、梳理,共填写各类表格1000多份,打印目录及职务变动表2000多份,核对各类材料4百余份,除了正常工作日外,还连续加班,忘我的工作,确保了人事档案工作保质保量的圆满完成。

由于工作压力大,长期疲劳过度,他患了声带息肉,发声、进食困难,有时连续几顿吃不下饭,行动都有些困难,但他却从未离开过工作岗位一步。有一次他发烧在医院打点滴,但一想到要报省局的人事材料、报表还没有做完,就喊来护士拔下针头就赶回单位工作。几年来,他未请过一天事假、一天病假,工作十年来从未休过公休假。由于伏案时间过长,他患了痔疮,行动很不方便,但从未因此影响工作,去做治疗也总是利用节假日、下班时间。

以身作则,公道正派

王荣才同志对自己严格要求,“清清白白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几十年如一日,从未迟到或早退,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他为人坦诚,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在十余年的人教工作中时时提醒自己,“作为人事股长,做事一定要公道正派,绝对不能以个人感情好恶对待干部”,拿出客观公正方案供领导决策,由于他胸怀坦诚,办事公道,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了较准确的科学依据。在他任办公室副主任期间,他负责干部上下班考勤情况的统计,这是一项得罪人的工作,但他严格按规定执行不循私情,如实向领导反应考勤情况,被干部私下称为“老古董”,但正是他的不徇私确保了机关工作作风的好转。做好教育工作要非常细心,他喜欢和干部交流,通过谈心了解干部的工作、生活情况,可以说全局干部职工的情况在他心中一清二楚,一遇到分局干 2 部生病或家中有事,他总是第一个上门看望,问寒问暖,并向县局领导反映帮他们及时解决困难,将关心送到每个干职。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组织上安排我在哪个岗位,我就要在哪个岗位上闪光”,这是十几年来领导和同事对王荣才同志的中肯评价,也是他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2004年9月份,根据个人工作特点,县局把王荣才同志从人事教育股长调到办公室任副主任从事机关后勤管理工作。有人劝说,你是全局年龄最大的老同志,为税务局勤勤恳恳干了十几年,也就混了个科员、正股级,出差加班连补助得到都很少,年龄又大已跟不上税收信息化工作的新时代了。在领导心中你已淘汰了,你瞧职务都降低了,不如趁此好好休息,你看看局里从中层干部位子上退下来的人有几个还在认真做事。但他不以为然,因为他心中始终牢记自己是一个党员,为争名逐利而活着不是他做人的风格,勤恳踏实做好本职是他一贯做人的准则。他认为领导既然把我放在办公室当副主任,说明自己还能为局里做点事,何不趁自己能干事的时候多干点事。于是他以火热的工作热情和充沛的精力,一如既往地投入工作。从事后勤服务工作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完成工作的质量高,工作很繁杂,随机性特强,王荣才同志树立服务观念和无私奉献精神,发挥他细致、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把工作安排的条理清晰,对所承担的每项工作都能认真对待,事事亲力亲为,事无巨细,都扎实负责,亲自动手保证到位如:搬桌子、搭台子、架设音响器材、换灯炮、修水龙头。一丝不苟地搞好每项服务工作,来客接待亲自为客人斟酒、端菜、打饭等,几乎每个工作日都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渡过,他的这种工作激情,受到上下一致好评。

王荣才同志自从转业到国税局工作以来,用他那出色的成绩,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用他那朴实无华的言行,获得了大家的尊重;用他那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实现了自身人生美好价值。

第2篇:王荣华先进事迹材料

一心一意搞建设

千方百计求发展

——记民族团结示范家庭王荣华的先进事迹

王荣华,男, 现年67岁,中共党员,于1999年9月从蚌谷乡中心校退休,退休后,他老人家没有放松自己在家闲着,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积极参加组织活动,支部活动,虽然工作上退休,但思想上不松懈,虽然年近古稀,但身子骨还挺硬朗,学习上从不落于人后,仍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2002年被当选为河湾村民小组长,自担任村民小组长以来,他始终默默奉献,埋头苦干,锐意进取,舍小家顾大家,为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改善村容村貌不遗余力、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昔日百业待举、穷山僻壤的小村庄变成了今天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在他的带领下,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00元,家家户户用上了清晾干净的自来水,水泥路通到各家门前,绝大多数家庭通了电话、安装了有线电视,背上了移动手机电话,现代化的家具在该村也基本普及,村里基本消灭了“脏、乱、差”现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明新风迎面扑来,形成了互帮互助、尊老爱幼、乐善好施、遵纪守法的文明村。该村曾获省司法厅颁发的“四五”普法先进集体,州级文明村,整村推进先进集体,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他本人也先后被州、县、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普法依法治理先进个人、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一、抓产业,争当致富“领头雁”

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他敏锐地感到,传统的种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要想致富,就必须打破常规,理清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找准具有优势和广阔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辐射、带动农民发家致富。一是以盘龙山生态养殖厂为龙头,向国家争取畜牧业贷款进行规模种草养殖,带动本村种草60余亩,养牛150 头,养猪410 头;二是按照乡打造一条经济带发展假日休闲农家乐的工作思路,积极动员群众种植无公害蔬菜150亩,经济林果230亩,挖塘养鱼12 户。可为群众年增收6000元,有力推动了全村种养殖业的发展。三是跳出耕地搞调整。鉴于耕地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实际,王荣华同志挨家逐户了解他们的想法,当他得知大多数富余劳动力都愿意外出务工,但找不到出路时,他及时向当地劳务输出部门联系,要求对本村需外出务工的富余劳动力进行基本常识培训,并大量搜集外地用工信息全力输出,到目前,全村外出务工人员80余人,其中整户外出10户,一年可带回务工收入近100万元。

抓基础,夯实发展平台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垃圾乱倒,杂物乱堆,牲畜乱放,房屋乱建,是过去河湾村的真实写照。面对这不堪入目的现状,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定决心要引导、动员全村群众,改变前村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现象。2002年至2004年间,他带领群众集资10900 元,投工投劳1600个,修建了2条长达1千米,宽3米的农作路,2005年至2007年间,他又带 2 领两委班子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共硬化进村路300米,活动场地600余平方米,进村支干路400米,入户路500余米。由于他们干劲足,积极性高,2008年,被定为县乡整村推进示范村进行建设,于12月浇灌了长620米的进村水泥路,并新建盖了活动室1间,共200平方米。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的现象及村民行路难的问题。

三、抓”精神食粮”,树文明新风

为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宣传好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各项方针政策,让更多的村民广泛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他出资1000元购买鼓、锣、等文艺道具成立了一支20余人的文艺队。

回首河湾村的旧貌,如今已经被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的新型农村所代替,身着朴实的他还是徘徊在村庄的各个角落,因为他知道,成绩只属于过去,前面的路仍然崎岖,带领全村群众战胜新的挑战,尽快奔向小康才是他努力的方向。

第3篇:王荣辉同志先进事迹

王荣辉同志先进事迹

王荣辉同志生前是灵璧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反贪局局长、检委会委员。2006年3月9日在参加宿州市检察机关反贪追逃会议返回灵璧途中,因遭遇车祸,不幸以身殉职。

王荣辉同志1974年11月应征入伍,在部队服役期间,光荣加入共产党,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营职干部,并曾三次荣立三等功。转业至灵璧县检察院工作18年来,特别是担任反贪局长5年来,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检察宗旨,艰苦奋斗,勤奋敬业,执法严明,无私奉献,为党和人民的检察事业奋斗和奉献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多次拒绝亲友要其利用职务之便帮助提升职务、调换岗位的要求,谢绝朋友为其下岗的妻子和师范毕业的女儿安排条件优越的就业岗位,鼓励妻子自谋职业,女儿下乡教书;他耐得住清贫,经得住考验,爱人下岗后,家庭生活困难,靠在家编苇席、包饺子出售,贴补家用,他却上百次拒绝吃请和5万元贿赂;他心系群众,舍己助人,在自家生活拮据的情况下坚持资助家乡学校办学和贫困学生上学,使一名学生完成高中学业,考入大学;他热爱检察事业,勤政敬业,乐于吃苦奉献,常常为了突破案件连续奋战几个昼夜,多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从不叫苦叫累;他执法严明,刚正不阿,先后顶住权力的干预,亲情的干扰和邪势力的恐吓,组织带领干警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83件92人,为惩治腐败犯罪,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作出了贡献。为此,他多次被评为检察系统先进个人,并被宿州市委、市政府授予"人民满意政法干警"荣誉称号,以身殉职后,分别被灵璧县委和宿州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宿州市检察院和安徽省检察院分别追记三等功和一等功。

一、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本色

王荣辉同志作为一名反贪局长,手中握有令人羡慕的权力,但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和人民检察官的本色,牢记"两个务必",却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他爱人、弟弟和侄女单位长期发不起工资,求他 调换一个好的单位,这些年也有不少人主动登门帮忙,可他都婉言谢绝了,一家三位亲人因此长期下岗。他女儿雪芳2005年通过考编被分配一所农村小学任教。雪芳很想留在县城工作,城关一所小学的校长也主动提出将她留在自己的学校任教,可是王荣辉同志却谢绝了。他对女儿说,和你一起考编的孩子都下乡了,如果你一个人留下来,就会被别人误认为是爸爸利用反贪局长的职权办的,影响不好,你就安心地去乡下干吧。他侄儿王超在朝阳镇政府工作十几年了,还是个科员。王超见一起工作的同志纷纷提升,就去找王荣辉,求叔叔给镇领导打个招呼。王荣辉不仅没有帮他打招呼,反而批评他说,进步是靠自己干出来的,跑官要官不光彩,这种丢人现眼的事咱们绝不能干。他的一位表弟想当村干部,也来找他帮忙,王荣辉说,想当干部你就参加竞选,当上当不上要有村民说的算。

从担任反贪局副局长、法纪科长到反贪局长十几年时间里,他上有八旬双亲,下有一双儿女,仅靠他一人工资和爱人每月200多元的生活费,难以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特别是1994年参加院里集资建房,欠下1.8万元债务后,家庭生活更加拮据。为了偿还债务和维持全家的生活,他爱人就靠养猪、编苇席、给饭店包饺子、做菜合挣点钱来补贴家用。他本人也常常利用中午、晚上休息时间骑着自行车到饭店收泔水,到菜地拣菜叶、打猪草,到酒厂买酒糟帮助妻子养猪,到野外采荠菜帮助妻子、女儿包水饺、做菜盒。去世的头天晚上,他还在家里帮助妻子包饺子。他家几间简陋的平房内,找不出一件象样的家具。妻子、女儿没有一件时尚的衣服和首饰,连他和女儿骑的自行车也是花几十元钱在街上旧车摊上买的破车。他本人常年总是穿着一身检察制服,直到女儿2005年上班才为他买了一件羽绒服,他只穿了一个冬天,就去世了。女儿上初中的前两年只有一条裤子,一穿就是一星期,星期天洗洗,下星期再穿,每当同学们问她"反贪局长的女儿是不是只有一条裤子",她都红着脸说自己"有两条一样的裤子"。一次,他老家村里的干部到家里串门,看到他一家的午餐就是一盘素菜、咸菜和稀饭、馒头,奇怪地问他,我们以为你这个反贪局长早就发大财了,你的这个局长怎么当的,中午吃这个?王荣辉回答,吃这个我吃得甜,睡觉踏实。王荣辉家庭生活清贫,却先后上百次拒绝吃请和5万元的贿赂,保持了一名共产党人和人民检察官的崇高操守。

二、心系人民群众,模范实践了人民检察官的宗旨

王荣辉同志没有利用手里的权力为自己和亲友谋取丝毫利益,却千方百记地为群众、为他人做好事、办实事。前进小学用电问题无法解决,校舍建设资金困难,他不辞辛苦的奔走协调,千方百计地帮助解决,在去世的头天中午,他还跟妻子要了500块钱资助校舍建设,并请来县供电局和朝阳供电所的领导,商量如何帮助解决学校用电问题。自己一家过着清贫的生活,却长期资助贫困学生。干警王丽华同志因小孩入学困难焦急万分,王荣辉同志知道后,亲自和校方联系,反复做工作,使问题顺利解决,解除了王丽华的后顾之忧。他的战友武某夫妻双双下岗,孩子面临辍学,王荣辉得知后,主动登门,用自己的工资为孩子解决了学费;连续三年慷慨解囊,每年资助1000元,帮助一名叫徐桥的贫困学生完成高中学业。考上大学后,他又带头捐助500元,并发动全局干警捐助其2500元学费,助其顺利走进大学校园。

三、保持一身正气,体现了人民执法者的浩然正气

王荣辉同志在执法办案中,坚持原则,保持人民执法者的凛然正气。一身正气,不怕压力,不畏邪恶。他常常教育干警对得起自己的职责,对得起国家发给自己的工资,不要搞权钱交易,对自己负责,对检察事业负责。他担任反贪局长5年来,拒吃请、拒说情就有数十次,拒收钱物5万多元。一名干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喝了一次"拐弯酒",王荣辉同志知道后,立即对这名干警提出严厉批评,并责令其把饭钱补交给对方。2002年他办理某局一起贪污案,惊动了县里一名分管领导。这位领导打电话质问他为什么要查这个部门的人,让他作出解释,王荣辉不卑不亢地回答,因为有群众举报,案件正在初查,涉及司法机密不便解释。这位领导又令他带着卷宗前去汇报,王荣辉当即拒绝说,我只能按程序向分管领导汇报,你不是分管司法工作的领导,也没有院领导的安排,我不能向你汇报。这位领导生气地挂了电话,干警们都为王荣辉捏了一把汗,问他这件案子还查不查。他坚决的回答,该怎么查怎么查,有什么事我顶着。结果,他组织干警把这件案子一查到底。他在办理某分局局长刘某某受贿案期间,刘某某的亲属先后送现金5000元和名烟名酒,求他网开一面,他严辞拒绝贿赂,使刘某最终受到查处。2005年他在办理某金融单位一起贪污案时,嫌疑人托王荣辉的一位朋友登门说情,并且送来一万元现金。王荣辉当即把这位好友顶了回去;某渔业部门一名负责人被立案侦查后,先委托王荣辉朋友尤某说情,遭到拒绝后,又雇一个开摩的的人在晚上送来价值上千元的高档水产品,王荣辉第二天一大早就把礼品退了回去;他的战友张某的表嫂是某中学的财会人员,因涉嫌贪污被立案调查后,委托张某找王荣辉说情,表示愿意"花钱把事情摆平"。王荣辉语重心常地对张某说,你我都是从农村出来的苦孩子,能混到今天这个样子应该满足了,我不能有这份贪心。作为战友你能忍心让我犯错误落骂名吗?直到现在这位战友提起往事,仍然心存愧疚。2003年,他在办理某镇农机站站长陈某涉嫌贪污一案时,他最亲密的一位战友多次找他,说陈某是他的表弟,求老战友高抬贵手。王荣辉没有因为念及战友情而手软,终将陈某送上审判台,使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王荣辉的这位老战友也因此跟他断绝了来往。他在某乡武装部当部长的表弟因涉嫌贪污被立案查处,他主动申请回避,并要求干警不讲情面,一查到底,案件情况直接向检察长请示汇报;2002年,一名企业负责人因涉嫌贪污犯罪被立案侦查后,先后给他送去5000元现金,一块进口手表,均被他严辞拒绝。这名嫌疑人恼羞成怒,把电话打到他家恐吓,威胁要把他儿子扔到井里去。王荣辉同志毫不畏惧手软,坚持把案件一查到底,最终使企业蛀虫受到了法律制裁。

四、勤政敬业奉献,创造了显著的检察业绩

王荣辉同志原来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转业到检察院工作后自学完成了法律本科学业,凭着惊人的毅力和对检察事业的执着,刻苦钻研反贪业务,使自己成为一名反贪能手。在同腐败分子的较量中,斗智斗勇,取得累累硕果。2004年他接到灵璧县地税分局刘某某涉嫌受贿的举报后,鉴于举报线索模糊,查处难度大,便巧妙安排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直接接触,并运用电话录音予以固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使案件一举突破;他在办理灵璧县酒厂业务员林某某挪用公款一案时,认真审查酒厂移交的林某某涉嫌挪用四万多元的材料,通过丰富的侦查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感觉到林某某可能还有更大的经济问题,于是安排精干人员秘密进行外围调查,在得知林某某准备携款外逃的信息后,又及时安排布控,果断采取措施将其抓获,使这起挪用公款50余万元案件获得突破,林某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2005年,他们组织干警初查县某局一嫌疑人涉嫌贪污一案,发现该局下属某防修所2004年1月账中一张10万元的砌块发票存在用假发票骗取公款的嫌疑。为了避免过早惊动嫌疑人,他没有直接找某防修所调查,而是带领干警到开票单位该局构件厂审查账务,查明该厂为嫌疑人开了10万元发票,并未收一分钱砌块款的事实。嫌疑人在证据面前不得不承认用假发票在防修所报销10万元的事实,却辩称这笔钱已用于公务开支和生产砌块。为了使狡猾的嫌疑人露出真相,王荣辉同志没有急于立案,而是以"违纪"为由,将这10万元暂时扣押,继续注意其动向,果然发现他暗中安排构建厂开出近10万元的支出发票,抵销假发票报销的10万元,还打一张1万元的欠条,从防修所预借1万元,用于生产砌块。王荣辉同志掌握这一证据后,果断立案,把这一案件一举突破。

王荣辉同志工作乐于吃苦,善于攻坚克难,连续作战,为了突破案件,一干就是三四个昼夜,多次累倒在岗位上,从不叫苦叫累。2002年一天夜间,在查办尤集粮站一把重大挪用公款案时,遭到嫌疑人的顽固抵抗。在案件久攻不下的情况下,他和干警一起同对手比意志,比智慧,终于从其狡辩中抓住破绽,发现线索,连夜找到几名证人,通过一通宵的奋战,使案件成功突破;2004年他立案查处了一起贪污案。嫌疑人在取保后全面翻供,并且拿出一大把餐饮发票,声称原来承认贪污的钱,"实际上是2002年用于公务招待了"。为了堵死腐败分子的退路,王荣辉同志连夜带着这批发票赶往南京送检,经江苏省检察院技术检验中心检验证实,这批发票均是新近伪造的,从而使这名腐败分子最终没有逃脱法律的制裁。在办理高楼医院任某等三人贪污窝案时,调查取证异常艰苦。他带领干警连续奋战三天两夜,熬红了双眼,把犯罪嫌疑人送进看守所后,他再也站不起来了,倒在车里整整睡了四个小时。5年来,他组织干警查办80多件贪污贿赂案件,每一件都付出了巨大的艰辛,每一个案子攻下来,他都累得筋疲力尽,脸变成土黑色,眼里布满血丝,可他从没有叫过一声苦累。

王荣辉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常年累月战斗在反贪一线,在家里很少尽到儿子、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担任反贪局局长五年来,他几乎没有因家庭私事请过假,没有休过公休假,没有去孩子的学校开过一次家长会,爱人康翠如眼里长翳肉,已经严重影响视力,他一直无暇陪伴到医院就诊,即使自己有病也顾不上去诊治。2001年,他年迈的母亲患癌症在蚌埠住院治疗,他因日夜忙于办案,直到案件办结,才赶去看望。母亲去世后,他在老人坟前长跪不起,请求母亲原谅自己这个"不孝之子"。王荣辉同志先进事迹和高尚品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他遭遇车祸,被送进医院搭救时,成千上万人闻讯赶往医院看望,直到深夜久久不肯离去;他以身殉职后,数万群众伫立街头为他送行,在以后半个多月时间里,还有群众源源不断地到他墓前献鲜花、水果,表达自己对这位反贪勇士的怀念和崇敬。

第4篇:先进共产党员王传荣事迹材料

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记优秀共产党员王传荣同志先进事迹

王传荣,男,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张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甘州区分局稽查队队长。多年来,该同志爱岗敬业,踏实苦干,始终带领执法人员战斗在质量技术监督第一战线,严厉打击制售假劣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出色地完成各项执法监督检查任务,模范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为全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勤于学习、刻苦钻研、以学习为先导,不断提高做好质监工作的能力。王传荣同志非常注重加强思想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平时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领会到端正的执法理念对一名执法人员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执法为民”的理念,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无论是市局还是区局举办培训班,都积极参加并认真学习质监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质量监管水平。在多次市局举办学习班期间,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执法程序和办法技巧,学习结束后,在短时间内将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在办案中发挥的游刃有余,得到了局领导的称赞和同事的好评。

二、热爱质监事业,执法为民,赢得群众信任。在平时工作中,无论是在各种产品专项打假行动,还是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中,他

做为稽查队队长都以身作则,任劳任怨。在监督检查和办案过程中,有的当事人对我们的执法工作不理解,有逃避检查的,有软磨硬泡的,甚至还有暴力抗法的,面对这种情况,他都冲锋在前,不怕危险,沉着应对,坚持原则,与当事人进行真诚沟通,耐心讲解,使自己始终保持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一边,把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广大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坚决查处所有制售假劣产品的违法行为,维护法律的尊严。2010年2月12日晚 ,在王队长的带领下稽查队在甘州区沙井镇一举捣毁一个近十年来查获最大的制假酒窝点,出动执法人员6人,车辆2台,涉及违法货值8.6万元,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15.3余万元,打出了质监系统的声势、打出了威力、打出了影响。近几年来,稽查队共出动执法人员1678人次,检查各类生产销售企业786家,处理举报投诉256件,立案查处各类行政违法案件236起,端掉制假售假窝点12个,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约126万元。有效的整顿和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稽查队是局里一个重要的对外窗口,除了执法办案,还需要面对大量来访、举报的群众,在受理工作中,他都坚持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增强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用爱民之心赢得群众的信任,以实际行动当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者的“楷模”。

三、重服务、无不为,甘做企业的“助推器”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执法管理只是手段,部门服务职能才是质监的本质要求。为收费而执法,这与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思路相悖,必然影响质监事业的发展和外部形象。对此,王队长经常教育引导全队要转变观念,克服单纯业务收入指标的倾向,把监管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服务上做文章,得到了社会认可。他教育全队要牢固树立“服务企业无小事”的理念,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帮什么,利用职能为

企业当好参谋。在具体工作中,他坚持做到“三不、三为主”,即初次违法不处罚,以教育为主;轻微违法不查处,以责令改正为主;故意违法不迁就,裁量从轻为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企业自我完善提高上,并积极主动的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田源酒厂以前只单一生产白酒,为了拓展销路,该厂想在原来生产的产品基础上增加一些新品种,如酸味酒等。王队长得知以后,帮助该企业制定了新的企业标准,并帮助其购进和安装了新的检测分析仪器,使该企业的新产品得以顺利投产。又如化工产品是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价格廉,大多为贴用外地品牌产品。王队长带领全队虽然多次查处过,但仍没有得到解决,究其原因就是外地品牌知名,市场销路好,贴本地品牌产品就滞销。他认为症结在于“品牌”。好的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才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纽带。为了使企业树立品牌争创意识,他在监管中深入到每一家企业,去宣传引导,开展调研活动,积极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激励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通过不懈的努力,这些化工企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几年来,稽查队为企业提供技术标准百余份,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为企业免费培训质量管理人员几百名,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好评。。

四、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带队伍。带好稽查队伍,作风建设是重中之重,作风建设不仅关系到执法队伍的公众形象,还是质监事业不断提升和发展的可靠保证。在开展“质量振兴、创先争优”活动中,他带领全队上下牢牢把握作风建设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建立一支廉洁、高效、勤政为民的质监铁军队伍为根本目标,把解决“四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三差(服务意识差、群众观念差、务实精神差)、一不高(工作效率不高)作为作风建设的主攻

点和切入点。坚决推行政务公开,带头建立公开栏、意见箱、举报电话,对内公开重点放在“人、财、物”管理上,对外公开重点放在“法、案、费”上,努力使全队上下做到职能职责公开、办案程序公开、法律法规公开、案件处理结果公开,增强了执法、办案的透明度,保护和尊重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坚持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每月一次的廉政教育两年多来雷打不动,突出抓好廉政教育,全队成员的自律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采取廉政教育、案例警示、群众监督等方式强化稽查人员勤政廉政意识,全年全队人员无不作为、乱作为、态度强横、野蛮执法等不良行为投诉及“吃、拿、卡、要、报”等不廉行为举报,树立了稽查队伍的良好形象,一支有铁的纪律、铁的作风的年轻质监执法打假队伍正在形成。

五、坚持原则,恪尽职守,把好产品质量关。王传荣同志身为稽查队队长,在困难面前,总是冲在前面,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进行农资市场专项检查和生产企业监督检查时,每天下乡、下企业都是早出晚归,上午由于部分企业负责人有特别情况,经常是转半天也找不到人,所以经常牺牲中午吃饭的时间去检查,中午饭多数都是到了下午

2、3点钟才能吃上,他从没喊过怨叫过苦。在查处违法案件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熟人朋友说情,他都一视同仁,顶住压力严格办案,依法查处,而对上门举报和咨询问题的群众他都热情接待,始终做到“一把椅子、一张笑脸、一杯茶水”,并耐心细致做好记录,尽量解决受害人的困难,给予咨询者耐心细致地讲解,用自己真诚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去年他

共办理了各类案件85件,共监督检查了400余家经营户和企业,查处货值12万元,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王传荣同志作为一名质量技术监督战线上的共产党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他以执法为民的责任感,客观公道的处事原则,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倾入对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的满腔热情,几十年如一日,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六、敬事业、爱本职,心底无私写青春

多年来,王传荣同志始终信守“守正为心、疾恶不惧”,默默奉献在稽查岗位上。稽查工作是同事羡慕、消费者尊重、企业敬畏的工作,他时常教育队友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珍惜自己的岗位,制定了各项廉洁制度,实行了廉政保证金,对违者采取“先行下岗制”,他要求队友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给自己约法三章,即不唯上,不受物,不失良心。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质监形象。由于稽查工作艰辛,加之他废寝忘食,加班加点,最终落下了慢性腰肌劳损,有时连续办案,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他从未影响过工作。他的行动深深地感染着每一名队员,全队爱岗敬业已形成一种风尚,在全体队友们的努力下,稽查大队获得2002年团市委、2003年团省委授予的“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

王传荣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以真诚带动了大家,以执著的热情奉献在平凡的执法岗位上。他在众多荣誉面前,没有丝毫骄矜。他说,成绩只代表过去,目标永远在前面,追求永无止境。

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胸怀,这就是一名执法者的写照,他用对质监事业的执着点燃了激情,抒写了自己的青春华章。

第5篇:王安劳事迹

爱心无垠 亲情融融

——记宝鸡市第二届道德模范王安劳事迹 平凡的事坚持做就不平凡。在平凡的生活中,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孝心和善举把亲情的纽带牢牢紧固,用无私奉献和默默担当让美德再度升华。他用山里特有的的朴实和爱心树起了一面旗帜,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他就是王安劳—一名大山里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宝鸡市第二届道德模范。

王安劳,男,汉族,1963年出生于太白县鹦鸽镇一个小山村,自幼家境贫寒,全家老小靠父母耕作的几亩微薄山地维持生计。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年幼的他不仅学会料理家务,而且悉心照看年幼的弟妹。生活的艰辛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惯,炼就了他坚强的意志。通过他的不懈努力,1980年高中毕业后,王安劳从事民办教师,1998年转为公办教师,一直扎根在基层工作。

身为长子的王安劳在农村老家当时分家时,放弃了应该得到的家产,主动搬出了老宅,但他仍然履行着赡养老人的义务,用自己很微薄的收入担负了两位老人的生活费用和平时的治病等事务。2004年他的母亲患病,在自己供养两个孩子上学,加之妻子无职业的困难环境下,主动承担了母亲看病的一切费用。母亲不幸病逝后,他的弟弟又患心脏病,需要做心脏瓣膜移植手术,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他二话没说,

倾囊自己的微薄收入,又四处借贷,终于给弟弟做了心脏换瓣手术。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他的弟弟在2005年手术后不久还是离开了人世。不仅撇下了妻子两个孩子和老父亲,还留下近10万元的债务。这真是放在谁的身上都是很难承受的,但他没有怨言,依然承担起了偿还为弟弟看病欠下的近10万元债务、帮助弟媳照顾两个侄子和赡养老父亲的责任。他的父亲本来年迈体弱,加上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使他承受不了这些打击,终于卧床不起,王安劳只好牺牲晚上的休息时间,陪伴父亲,精心照料,耐心劝导,端水送药,无微不至。供养两个侄子更是尽心尽责,他将两个侄子带在自己身边,供养上学,供吃供穿,问寒问暖。给弟弟还债他更是责无旁贷。在弟弟手术时,向当地信用社所贷款额已到期,他信守承诺,请朋友帮助,借钱还清了信用社的贷款。可他自己却背负了很大的债务,他便把每月的工资的全部列入还借款计划之中,同时说服自己的两个孩子高中毕业后都先后放弃深造上学机会,外出打工帮助还债。 他的弟弟走后转眼三年多了,弟媳当时还很年轻,提出了要改嫁的要求,可是老父亲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担心两个孙子没了爹,再走妈,以后怎么生活?他很理解老父亲的担忧,也很理解弟媳的想法。他给父亲坚定地说:不用愁,有我在还怕什么,我不会让两个侄子受罪的。他和妻子便四处求人帮弟媳寻找好的改嫁对象,让弟媳能有一个好的归宿。

也许是他的一片孝心让亲情再度升华,弟媳很受感动,暂时放弃改嫁念头,并一道共同归还债务,赡养老人,教育子女。几年来,王安劳家庭多遭变故,困难重重,但他不气馁,不灰心,愈挫愈坚,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是不断要求妻子和两个孩子,和睦相处,同甘苦共患难,并且他还经常帮助邻里解决困难。2007年暑假期间,村子一个邻居建房,在筹备拉运建房材料时,不幸出了车祸,造成身亡,可他家里建房正在紧张进行着。王安劳便放下自己家里的一大堆农活,组织村里群众全力帮助。拿出自己手头仅有的2000元,帮助处理其后事,使邻居家建房没受很大影响。乡亲们说起他的爱心善举,纷纷树起了大母指。

苍松之所以受人敬重,是因为它奉献了坚守,用坚忍不拔让生命之树常青。王安劳,一个普通的山里人,一名平凡的山区教师,他用自己的行动向身边的人播酒着爱与关怀,用青春与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

第6篇:李荣春先进事迹

李荣春教师先进事迹

李荣春,男,1981年生,云南勐海人。毕业于西双版纳州民族师范学院。现任教于勐海县布朗山乡坝卡龙校点,小学高级教师。

2002年9月——2005年7月,任教于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老寨点;

2005年9月——2008年7月,任教于勐海县布朗山乡老曼峨教学点;

2008年9月——至今,任教于勐海县布朗山乡坝卡龙教学点; 先进事迹:

2001年毕业于西双版纳州民族师范后,该教师就一直坚持在最边远、最偏僻、最艰苦的勐海县布朗族乡曼囡老寨校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这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布朗族乡镇,属于教少民族乡。

(拉祜族村寨) 布朗山乡山高路遥,山路崎岖难行,远离县城,远离公路,乡中心距离勐海85公里。李荣春教师任教点距乡中心35公里。

(泥泞难行的道路)

志坚如铁,安心从教

2002年9月,李荣春被调到布朗山乡曼囡老寨校点任教,这是一个布朗族山寨,贫穷落后,不通电不通水,家长都不愿意送孩子上学,上学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就不愿意上了。面对一张张天真活泼的脸蛋,一双双对知识无限渴望的双眼,他不畏惧恶劣的生活环境,艰苦的工作条件,始终坚信能教好学生,不会做饭的年轻人,学会了烧火做饭,点松枝批改作业,写教案。果然,两年后他创造了这个村子的历史,第一个高小班毕业了,第一个走出大山,上学的初中生出来了。

(村寨孩童)

2005年9月,李荣春调到了老曼峨校点任教,这里同样是单人独校,他一个人上两个班课,虽然有电线,但是一年有半年在停电。9月份是雨季,由于学校在河边,河里发洪水,学校的土球场,变成了鱼塘。于是,他白天上课,晚上就到村寨里走访群众,家长,村干部,写材料,最后在州教育局和县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州教育局给了60吨水泥,县教育局支付运费),村子群众们出工出力的情况下,修建了学校的防洪堤,土球场变的鱼塘,也变成了光滑的水泥球场,并且通过做工作,还重新规划了一块占地6亩的新校址;做这些事的同时,李荣春没有忘记教书育人的任务,到现在,他所教的那两个班学生已经有本科生,大学生。

(体育活动)

2008年9月,李荣春调入坝卡龙校点任教至今,坝卡龙村子是一个拉祜族村寨,这里的拉祜族,俗称光头拉祜,是拉祜族的一个分支,男男女女都剃光头,80%的人不会讲汉语,不敢跟陌生人交流,小孩子上学以前是不穿衣服裤子的,吃饭都用手抓,办学至今没有人接受过小学四年级以上的教育,更不用说走出大山上学工作。李荣春进村后,走访村干部,让村干部家打扫卫生,勤洗衣服勤洗澡,让村干部家妇女留起长发,小孩穿起衣服裤子,用筷子吃饭,并且,每天都检查学生的卫生,买来香皂和洗衣粉,让学生洗衣服洗澡,由于常年闭塞,不与外界交流,造成学生见识等于零,什么都没有见过,什么也没有听说过,这个时候,县教育局给了大力支持,拉来了电视和资源全覆盖的“大铁锅”微信接收器,使学生见识大涨。终于,出来了全乡乃至全县的第一个光头拉祜族初中班,到现在,坝卡龙已经连续送了三个班到乡九年制学校就读初中。

(认真备课) 教学点条件艰苦,对于一个在这样环境里坚持了12年的教师来说,其精神难能可贵。李荣春老师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山村的孩子们虽然穿着破烂,但他们需要知识;这里的条件虽然艰苦,但对于贫困山区只有知识才能摆脱贫穷,才能改变落后的面貌。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他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生养育他的故乡,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山里的孩子们。无论条件是如何艰苦,山村生活是何等的清贫与寂寞,他总是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用西双版纳州民族师范的校训,“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事事以身作则,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做到言行一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李荣春老师用他12年的青春无悔的贡献给了布朗山乡的教育事业,为这个较少民族乡的发展献上了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在这个少数民族聚集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第7篇:黄海荣先进事迹材料

黄海荣先进事迹材料

黄海荣,男,出生于2001年9月,2013年9月进入宜春黄冈实验六年级C班就读,担任六C班班长一职。他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课余时间读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丰富头脑,开拓视野。他对所有的科目都非常重视,认真地去学每一科,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无论课上还是课下,他都遵守纪律。上课的时候不说话,不搞小动作,课间不打闹,而是跟朋友们做一些有意义的游戏。

他很有集体荣誉感,从来不去做损害班集体荣誉的事。他积极地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认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值日时绝不偷懒,同时搞好个人卫生,勤洗头、剪指甲,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学校他尊敬老师,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和同学们相处得非常好,同学们有了什么烦心事斗找他诉说。他还很爱帮别人,同学有困难时主动帮助他们。有时,他的同学遇到难题,不知怎样做了,他就热心地过去仔细地讲解起来,一边讲一边用手比划着,直到那位同学弄明白了。

他除了自己不说脏话、不打闹、保护环境、爱护公物以外,还能帮助纠正少数同学的不文明行为。有一次,做课间操后,有的同学去摘校园里小树的叶子,他马上制止,并给他们讲这种不文明行为的危害,还对他们说:“你摘了小树的叶子,小树会疼的呀!”在他的带领下,最后大家达到一致意见:爱护环境,保护小树苗,争做环境文明的小卫士!还有六C班郭凯超同学性格孤僻,比较自我,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经常发生误会,矛盾百出,动不动就打起架来。黄海荣主动要求将郭凯超的宿舍调到自己一起,经常跟他谈心,帮助他处理一些事情,现在我班同学都能友好相处,互帮互助,班风良好,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作为班长,他确实是老师的好帮手。每天出操,进餐,他都管理得井井有条。

在家他孝敬父母,经常帮爸爸、妈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拖地、擦桌子等等,减轻他们的负担。有时他还给爸爸、妈妈唱歌、讲故事,逗他们开心。家中年迈的祖父母也特别喜欢他,来学校看他的时候非常自豪地向老师夸奖他们的孙子是个很优秀的少年。

黄海荣是一个游戏的学生,校园文明之星他当之无愧。

六C班班委会

2013 、11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gerengongzuozongjie/82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