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学校工作总结】

篇:农加贵老师先进事迹

莲城中心学校“好老师”教育活动之农加贵

老师的先进事迹

9月1日上午8点,伴随着国歌旋律,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莲城镇落松地小学冉冉升起。国旗下,农加贵和他的21个学生向国旗行着庄严的注目礼。

昔日的“麻风村”,如今的落松地。一个曾令人谈虎色变的麻风病人集中居住地,越来越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推动这里发生变化的是被村民亲切称为“老师大爹”的农加贵,还有和农加贵一起出现的落松地小学。在进村口的小山坡上,一间破败的白墙房屋,见证着农加贵的艰辛,也见证着学校的变化。

“大爹”是当地人对比自己父亲年长者的尊称,但在落松地,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都这样叫他。听来却是那样自然、亲切。

9月1日,对农加贵来说,不是平常的一天,他20岁的大儿子农庆刚要去省城读大学了,孩子以较好的成绩考上了云南警官学院。儿子要走了,但农加贵却说:“让他自己去报到,锻炼锻炼!”

逼出来的优秀法

2009年的一天,广南县教育局局长黄永龙悄悄地来到落松地小学。黄永龙走进学校一看,学生都在教室,就是见不到老师。这样的情景令黄永龙好不生气,拿起电话就打给中心学校校长黄座富:“这里是不是山高皇帝远,老师擅离职守,太不像话了!”

但是,随后黄永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在认真读书、做作业,同学之间还在互相检查作业,搞不清楚的问题你问我,我问你。更有意思的是,大孩子还去辅导低年级学生,俨然像个小老师。一直到放学时间,孩子们才收拾书包回家。

原来那一天,农加贵在安排好学生当天的学习任务后,就到县城去拉一个单位捐赠给学校的桌椅去了。

当农加贵回到学校,见到气已消了一半的黄永龙,连忙上前解释,并汇报了自己摸索出的教学模式。看到学生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仍然沉浸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状态中,黄永龙明白了落松地毕业的学生自学能力强、成绩优秀,一直受到社会好评的原因。

这样的情景,在落松地小学并非偶然出现。农加贵一个人要教3个年级,就算只上语文、数学、思想品德和科学这几门课,一周要上70多节课。况且他还有学校和村民急需要他办的事,他也经常要到中心校去参加培训或是学习。教学任务如何保证完成?

“不管什么时候走进哪间教室,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学生静静地坐在教室内专心致志学习,或默读课文,或埋头做练习,或预习课文。”了解农加贵,了解这所学校的人们都这样说。

是何种魔力让学生如此勤奋自觉,这样懂事明理。

“你在教学中是如何管理的?”记者追问。“我注意学生的自我管理,发挥学生自律意识与责任意识。有了这两个意识,即使老师不在,也可以放心。再一个是这里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学习。有了这些,就好管多了。”农加贵微笑着回答。

农加贵的这套教学办法其实是被“逼”出来的。受自然环境与交通阻碍,在西部贫困地区,这种“一师一校”的复式教学形式仍存在,学生上学期间,起码有一半时间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开展学习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农加贵准确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

他的学校没有班干部

农加贵的教学方式令人惊叹,对学校和学生的管理也令人啧啧称赞。

记者在与学生交谈中得知,落松地小学每个年级竟然都没有班干部,让人吃惊不小。落松地小学几年前就开始实施了没有班干部的管理模式。

在记者的追问下,农加贵才说起缘由。原来,在2007年毕业的那届学生上到高年级时,有两名学生因体育成绩突出,被中心校抽去参加学校篮球队,也就转学去了中心校。这两名学生中就有一个是班长,另一个也是班干部。剩下的学生各方面情况也差不多,再从中选拔班长或班干部都不太合适,对没有当上班长或班干部的学生也不公平。于是,农加贵干脆取消了原来的班干部。

群龙无首,班级如何管理?“我觉得高年级学生自理能力较强,不设班干部,是想让其他学生也能参与到班务和学校管理中,大家平等了。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反倒更高了,班级管理反而比之前更好了。”细细品味农加贵的话,不无道理。

一开始,农加贵对学生们说,全班同学轮着做管理工作,一人一周。这一周必须负责班级的管理和学校的环境卫生,检查同学的作业,当好低年级同学的小老师,还要负责他们的安全。可实施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将这一做法又悄悄地改了,由一人做一周改为一人做一天,周期顿时更为紧凑,当时,那个班8个学生,一个多星期就轮到一次。轮到哪个学生管理,那个学生就会将一天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同学间也形成了一种竞争态势,都努力要做得比别人更好。

农加贵的这一套学校管理模式让人深受启发。在培养班干部管理能力的同时,更不能因此忽视了大多数孩子,每一个学生都需要管理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在班级中营造一种平等的气氛,这更有利于班集体的团结和睦、合作互进。农加贵取消班干部的举措,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进行了一个有益的尝试,把班级责任落到每个学生身上,激发每个学生参与管理的欲望,体现学生间的相互平等、相互尊重。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新学年开学第一天,四年级的6名学生,在学生王勇的带领下开始了开学第一课《观潮》一文的学习,齐声诵读的稚嫩童声在校园响起。

初秋的落松地小学校园绿树成荫,流水潺潺,宁静幽雅。吮吸着沁人心扉的清纯空气,有一种自然、朴素之感,使人获得心灵上的抚慰与坦然。这,就是农老师27年所营造的教学氛围。

课堂上从不呵斥学生

在课堂上,记者看到,个别学生的在课堂作业中拼不出拼音,农加贵没有呵斥学生,他轻轻地摸着学生的头,耐心地教会学生如何在课本中找到解答。农加贵说:“我从不大声呵斥学生,只有亲近,学生才乐意把我当作可以倾诉心里话的知心朋友。”

说起“老师大爹”农加贵,村里的乡亲们无不竖起大拇指。36岁的陆树兰告诉记者,她和她的丈夫是农加贵的第一届学生。她还清楚的记得,当年小学毕业到县城读初中时的情景,农加贵把他们10个学生送进县城初中,代替父母帮她们找到床铺,安顿好一切才离开。当时从未出过村的孩子们,实在不愿意离开亲如父母的农老师,她们围住农加贵哭成了一团。

陆树兰说:“大家都说农老师在教书教得好。确实,教书很有耐心,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两个女儿在他辅导后很上进,都进县城学校学习了,小儿子又进了学前班。”陆树兰刚要进县城读初一的大女儿董如娟有了一个梦想,她将来想学医,好给家乡人看病。

在农加贵的从教生涯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及,他就是指引和推介农加贵到落松地当老师的叔叔农春盛。农春盛原来在下坝小学任教,现已退休9年了。

27年前,农加贵在叔叔的陪同下,走进了落松地。27年后,青春已逝,当年的引路人如今也已两鬓斑白。农加贵忘不了当年的那一幕。他时常到叔叔家看望老人。

“虽然有的亲友反对我的做法,但我懂点医术,落松地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可怕,我认为加贵与教育有缘,与落松地小学有缘,他是个教书的好苗子。”过去,农春盛就从未怀疑过自己当初的决定,今天,他当初的决策得到了有力的佐证。

“但我们叔侄还是受过些委屈。”以前每学期期末统测,学校间教师必须交换监考,但因为大家对落松地的忌讳,没有老师愿意到落松地小学来监考。不得已,只有农春盛申请去落松地交换监考。但因为每次统测成绩落松地小学的都不错,就有人怀疑农春盛监考不严,农加贵学生的成绩有假。不仅受了这样的冤枉,连对统测成绩优秀的奖励都没有了。

所有的委屈毕业统一考后才被消除。历届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中,落松地小学的考试成绩始终名列前三名。

27年耕耘育出一批优秀学生

在27年的教学中,农加贵一直担任复式教学,共招收了9个教学班92名学生,送走小学毕业生6届共62人。学生不算多,但对于落松地村来说,已经是充裕的了,走出寨子的学生,许多已踏上社会,他们怀揣长辈们一生未能如愿的美丽梦想,铭记农老师倾注毕生心血的殷切期望,挥洒他们的青春与汗水,开辟着属于自己,属于落松地的一片天地。

学生王建萍,毕业于长沙民政学校,现在广南县纪委工作;王建贵,毕业于昆明冶金工校,现任个旧市锡矿某矿区区长;黄兆中,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现在文山州科技情报所工作;余学庄,毕业于临昌教育学院,现是县政府办公务员;还有一批学生成人后出外省谋业。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出村寨,落松地这所曾历经坎坷磨难的深山村寨,将它的名字永远镌刻在茂密山峦之中,愈发焕发出朝气与活力。

如今,落松地以纯洁与朴实感动着每一位到过这里的人们,1993年,意大利一家慈善机构捐资9000元为学校添置了电视、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2005年欧盟人道主义基金会投资200多万,给每户村民建造了崭新的平房,兴修了水泥路,给校园修砌了花坛;2009年起,广东省一家民间慈善机构汉达协会,捐赠图书,并联系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假期来到这里,自己吃住15天,免费给孩子补习文化知识。

“我还兼着村里的出纳,村里的大小事都来和我商量。去年一天在上课,就有村民来电话说一户人家失火了,我只有放下学生跑去拉断电匣,才不至于火势漫延。”说这话时,农加贵显得轻松平常,但让人深深感到,他与落松地、与学生、与村民建立起的是一种水乳交融的感情。

27年前,农加贵也和其他人一样担心过、害怕过。从当初不敢碰桌椅板凳、不敢接触学生,教握笔是做示范,上课前喝酒精消毒,上课时开门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下课就赶紧跑,到后来的熟悉了解,再到现在的信任依赖,这个变化取决于农加贵坚持不懈的信念,朴实热情和豁达的胸襟。

农加贵说:“我是幸运的。当初村民自发地从本已十分拮据的收入中,每月集资30元作为给我做补助,还划田地作为我的生活保障。”而在落松地村民的心中,落松地村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的世界里,有一个能够摒弃世俗杂念,毅然坚守落松地27年,把全部的心血倾力于他们孩子身上而无怨无悔的“老师大爹”农加贵。

第2篇:洪加明同志的先进事迹

洪加明同志的先进事迹

洪加明同志

1970年7月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山测量专业。从事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曾任开采沉陷治理研究所副所长、测量教研室主任、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等职务,同时还是国家测绘学会、岩体力学学会会员,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科研及工程测量工作经验。2010年到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任教,现为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专任教师,兼任系测量协会指导教师、系测量实验室管理员。他为人谦逊,作风朴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贯穿在工作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深受学生、同事、领导的爱戴和尊重。

一、思想政治素质高,师德高尚

洪加明同志思想政治素质好,理想信念坚定,能够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同党中央高度保持一致。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教学一线工作,教学工作热情饱满。洪加明同志将对学生思想道德和品行的塑造作为教书育人的首要重任,他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做学问必须先学会做人”,“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吃亏”,只有正直、诚实的人,敢于吃苦、勇于拼搏、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在科学的海洋中自由遨游,获取到人生和知识的真谛。不论授课任务多么繁忙,他都不急不躁,耐心地引导学生,及时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从日常点滴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洪加明同志作为测量方面的领军人物,始终坚持育人先正己的思想,在要求学生的同时,他更是严格要求自己,严谨治学,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做人做学问,为人胸怀坦荡从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深深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和青年教师,成为我系师德风尚的典范。

对于青年教师,洪加明同志更是积极参与到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中来,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可谓殚心竭虑。在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同时,在生活上关心青年的日常冷暖,在思想上用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引导他们,在行动上通过自己的亲力亲为感化他们。特别是升本期间,看到年轻教师忙于升本资料的整理,他就主动承担了13号实验楼一二楼层的卫生保洁工作,清晨六点就开始清洁楼道,系里领导多次劝阻,洪加明同志说:“学院升本这么大的事儿,电脑我不懂,帮不上忙,打扫卫生我会干,给年轻老师腾出点时间做资料。”2014年春节前夕,洪教授在辽宁老家,购买返程火车票的时候,被告知正月十五之前的票已经全部售罄,洪教授为了不耽误教学,放弃一年一度与亲朋好友共度春节的机会,毅然于腊月二十九,回到了学校……他的言行不仅感动了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影响了每一个人,在他的带动下,新入职青年教师都能很快地融入到华宇这个大家庭中来,无论工作多么繁重,系部所有老师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以校为家,校荣我荣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倾心人才培养,无私奉献

洪加明同志自担任建筑工程系《工程测量》专任教师以来,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观念、大局意识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及综合协调能力,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得到了院领导的肯定。

自2010年10月下旬入职以来,洪加明同志一直担任建筑测量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工作。他热爱教育事业,任劳任怨,认真做好本职教学工作,在任课教师不足的情况下,不计报酬,主动承担教学任务,2010至2011学年完成251.04 标准学时(实际教学时间不满一年),2011至2012学年完成380.6 标准学时,2012至2013学年完成471.76 标准学时,2013至2014学年第一学期完成279.37标准学时,本学期截止第四周周末,已完成149.04标准学时的授课任务。特别是本学年,因教师紧缺,他主动承担了13级建工类专业预科班的实训教学工作,冒着严寒与青年教师一起在室外开展测量实训教学。在学生考试前,他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周末,为学生指导技能考试训练项目,由于整天在室外实训,顾不上喝水,再加上天气干燥多变,洪加明同志患上了病毒性疱疹症,至今未愈。为做好春季高考技能考试过程指导工作,洪加明同志中断输液治疗,带着药物随行至日照指导学生考试,在他的不计报酬、忘我工作的努力下,我系参加春季高考工程测量技能考试的143名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表现出明显高于其他参考院校考生的专业素养,受到主考院校主考教师的高度赞许。洪加明同志也成为各参考院校指导教师争相请教的专家。

洪加明同志除做好本职教学工作外,还主动承担了我系测量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每天利用晚上或早起的时间,按时给各种测量仪器检修、充电,保证了教学所需。有一段时间,人们常见他到垃圾桶捡拾废弃的拖把杆,原来它是利用废料自己制作测量实训用的木桩。在测量实训场建设过程中,他带领测量协会的学生自己动手,在总务处的积极配合下,完成了学院测量基准点的建设工作,仅此一项为学院节省建设资金近3000元。同时他还常年坚持义务指导测量协会课余训练,我系的学生测量协会现有会员300多人,已成为校内最活跃的学生团体,洪加明同志经常组织学生集训,开展院系测量大赛,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每周六下午开设第二课堂,给有兴趣的学生讲授更多的测量知识,既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也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促进了学风建设和专业建设。特别是在2011年9月,我系学生参加了由共青团省委、省教育厅等七个部门联合主办的山东省大学生测量技能大赛,为迎接测量比赛,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牺牲暑假休息时间,提前返校组织队员训练,每天早晨六点集合队员,在河边测量场地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训练,付出总有回报,在当年的比赛中,作为唯一一支参赛高职学校,华宇学院队经过与全省各著名高校共二十六支参赛队的角逐,最终,华宇学院两支参赛队分获2等、3等奖各一名,同时获得优秀组织奖,受到大赛组委会的高度评价。

他为人正直,不计较个人得失,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他还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维修实验仪器,共维修仪器脚架近20余个,保证学生实训课程的正常进行。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洪加明同志于2010年被评为我院优秀教师。

教科研能力精湛,教学效果好

洪教授常说的一句话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做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他认为,只有知识渊博,才可能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时刻关注本专业及相邻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动态,始终站在学科的前沿。他这方面的成就硕果累累,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2等奖一项,3等奖一项,市级多项,在第七届国际采矿会议上发表数篇论文。曾被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评为学校优秀教师、科研积极分子。退休后,任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测量教师,在完成《建筑工程测量》理论及实训课程授课任务的同时,还带领专业青年骨干教师探索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业余时间,任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测量学会指导教师,参加山东省大学生建筑测量技能大赛被推荐为大赛评委成员。在他教学生涯中,他教过包括测量学、地形测量、控制测量等十几门课程,以及建筑专业、采矿专业、土建专业、给排水市政专业、工程力学专业的测量课程。

特别是入职华宇以来,面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潜心研究和学习高职教育理论,结合本专业特点,大胆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最初他发现学生对理论学习普遍存在厌学情绪,他就多次课下与学生交谈,查找原因,找出问题症结,对症下药。在了解到学生入学成绩较低、文化基础较差的实际后,以及通过参加学院及系里组织的多次有关职业教育的特点的学习后,他便主动找到系领导,谈了自己对测量课程教学的思考,建议把课堂教学搬到实训场,在教中练、在练中学的新思路,得到系领导的肯定并给予了大力支持。洪教授与教研室老师一起积极研讨现场教学方案,并大胆地进行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最终,他的理论课系统生动,很受学生的喜欢。他的实践课更是他授课的亮点,每次实践课,他都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有时更是亲自上阵。他上课时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放在首位,注重博采众长、更新知识、启发教学,总是把新成果融合到课堂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他注意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方式启发每个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去做有创新性的工作。他经常教导学生们不要机械的重复别人的工作,要善于思考,勇于开拓新的学术领域。他尊重学生个人发展的意愿,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机会。对志愿从事实践锻炼的学生,他尽可能地为他们联系实习实践的机会,并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重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为人师表,关爱学生

有人说:“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为了达到这个教育目标,洪教授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的堆砌来赢得学生们的亲近、感激、尊重和爱戴,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因此,一个人做好工作不仅要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离不开感情和爱心的投入。洪教授经常在课下与学生交流,理解学生的意见和心声,征求学生对自己教学方面的建议或要求,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他耐心解答、正确教育和利导,鼓励学生珍惜求学时光、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阅读优秀书刊,这些都为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人师表,还要注意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为使学生顺利完成专业学习,每个学期初,他都会利用晚自习时间为学生补课,在他指导下的学生,学生的优秀率、及格率是全系最高的。洪教授治学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时间观念极强。对学生要求也是如此。有一次课下测量训练,有部分学生迟到了,洪教授没说什么,训练结束后让迟到学生去了他的家里,语重心长地给对他们说,“干一件事就要认认真真,干就干漂亮,要不就不要干。”对学生们进行了认真地教导。经过这次,所有学生在他的课上,都能提前5-10分钟到教室或实训地。洪教授不仅关注学生们的学业进步,也十分注重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2011年在准备参加大赛训练中,他发现有一名队员情绪低迷,训练结束后,洪教授就把这个同学叫到家中,询问缘由,当了解到该生硬家庭问题而郁闷后,洪教授和他爱人一起进行了循循善诱的开到,直到该生思想转过弯来后,洪教授夫妻俩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洪教授业余时间上网大多数时间和教过的学生在QQ上聊天,关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学生们有什么心里话都愿和他讲,他在学生心目中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洪教授为人低调,淡泊名利,从不居功自傲,也不摆教授的架子。他每天骑自行车去上课,还经常借给学生使用。学生们实训时,他的单车就成了学生们买水的交通工具。他还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邀请学生去他家吃饭。有许多学生都把他家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他的付出也换来了学生对他的尊敬。有许多学生放假的时候,都会主动去跟他告别,开学时也会第一时间来看他。假期时间,他还和学生在网上视频近况。假期结束,有的学生还会到车站去接他。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影响了学生,也为全系的老师树立了榜样。很多老师都说:“洪教授的思想层次已经到了让我们仰望的高度,我们要向洪教授学习!”

洪教授是一位至真的人,他给予了学生最真诚的引导和关怀,有学术上的指点,有为人上的熏陶,也有思想上的交流。他是一位至善的人,他宽容大度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总是尽全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尽全力去帮助别人,跟他接触过的每一个人,对他都有着极好的印象。在华宇这个美丽的校园里,他是同学们至亲的人之一,是年轻一代的导师。“厚德博学,笃行至善”是洪加明同志从事教学和科研事业的真实写照,他用自己满腔的热情谱写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奋进曲,对科教事业不懈的追求将激励着他和教师团队、学生们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

第3篇:农加贵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农加贵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班洪中心完小赵进荣

今天听了农加贵老师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震撼着我,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也是一名教师,尽管我们的教育环境迥然不同,但我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信念、同一种态度和同一种操守,那就是奉献和甘做人梯。在以后的教育职业生涯中,我将在先进教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为此,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端正态度

要想让课堂有亮点,一要端正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能不能上一堂好课,能不能让课堂呈现出更多的亮点,教学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是次要的,个人的教学能力再强,水平再高,缺少一个端正的教学态度,课堂也是很难出彩的。只有端正工作态度,把教育作为事业来做,把教学作为艺术来研究,才有可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让课堂亮点不断闪现。不枉教师的光荣使命。

二、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们要

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我们要象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的优点或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最后,我用这句话跟大家共勉: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

第4篇:一个好心人——黄加有夫妇先进事迹

扶 贫 标 兵 爱 亲 模 范

——记脱贫摘帽好心人屏山街道克梯村竹园小组黄加有夫妇

禄劝为完成年底脱贫摘帽 “三个百日会战”目标,全县上下干部群众全力苦战。在第一个“百日会战”中涌现了一批典型人物,屏山街道克梯村委会竹园小组黄加有、李中梅夫妇就是这样的“好心人”。夫妇俩两次为身带残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妹妹建房;从结婚三个月起至今三十余年赡养扶持“奶奶、父亲、兄弟、侄子”四代孤独人,他们扶贫爱亲的事迹在克梯村广为流传,夫妇俩被驻村扶贫工作队尊称为“中国好姐姐好姐夫”;黄加有、李中梅夫妇堪为“扶贫标兵,爱亲模范”。

李中梅的三妹叫李中会,嫁在与姐姐邻近的岔河村。李中会是个苦命人,自幼听力残疾不说,还有一段不幸婚姻。再婚后丈夫患有前列腺炎等综合症,需要常年服药,丈夫近几年不能干重体力劳动,夫妻二人只能在外打零工维持生活。李中会一家因病致贫,2015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李中梅夫妇为妹妹一家早日脱贫,煞费苦心,全力以赴。为改善李中会家居住条件,李中梅夫妇十四年间两次帮助妹妹家建房。第一次帮妹妹建房是十四年前,李中梅夫妇用自家货车到云龙水库移民区购买屋架、瓦片等原料,并无偿拉来砂石,为妹妹家建起了三间土木结构房。今年国家出台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补助政策,李中会一家因缺乏经济、劳力等原因不敢申请建房,后经好心的李中梅夫妇再三劝说,并

承诺愿为三妹一家承担一切建房任务,李中会一家才申请建房。从筹备到开工家里一切建房事宜就由李中梅夫料理,李中会和丈夫则安心在昆明打工。为最大限度帮助妹妹一家节约成本,从设计施工、采购原料一切工序黄加有夫妇自行组织完成,本次建房黄加有夫妇将为李中会一家节约6万多元。

黄加有夫妇也是孝老爱亲的典范,三十五年来他们赡养扶持“奶奶、父亲、弟弟、侄子”四代孤独人。

黄加有和爱人李中梅都是一颗苦藤上结出的苦瓜。12岁时黄加有母亲去世,父亲含辛茹苦将兄妹4人抚养长大。1982年黄加有结婚三个月父亲就和他分家,当时父亲将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大奶奶分给黄加有小夫妻俩赡养,但黄加有夫妇二话不说,依然承担了本该父辈承担的赡养责任,这一担当就是21年,直到2003年将83岁的大奶奶养老送终。

黄加有父亲老伴去世后终身未娶独自生活,1993年因病经过两年医治无效去世。父亲生病期间,黄加有夫妇端汤送水,寻医问药,精心照顾。父亲去世第二年黄加有年仅25岁的三弟因病去世;第三年黄加有年仅24岁的妹妹也因重病去世。三弟离世后留下年幼的儿子,三弟媳妇招一后夫,但因感情不和又服药自尽。继父又将年仅7岁的孩子丢下不管另自成家,心地善良的黄加有夫妇又将成为孤儿的侄子领来抚养至今。李中梅的父亲80多岁、母亲也近80,二老身体不好长年生病,膝下还有40出头有语言障碍至今单身的小儿子,一家老少三口单独居住,生活困难。平时遇父母生病住院或逢年过节,李中梅夫妇竭尽全力照顾父母和弟弟。 2

夫妇俩就是两个家族的主心骨、救火队,哪边有事都要找他们,两边都不能落下。

黄加有不仅是位扶贫爱亲模范,更是一位热心公益的好组长,他曾担任竹园村小组长21年,2000年自己私人向屏山烟草站站长借款两万元为村民接通了自来水,成为克梯村委会第一家喝上干净卫生饮用水的村组。同时,还发动村民进行电网改造,是全村委会第二家进行农网改造的小组,为村民节约了不少资金。平时村里哪家有困难,黄加有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由此他也深得邻里乡亲的拥护和爱戴,也成了村里发家致富、文明新风的带头人。

黄加有夫妇并不十分富裕,由于两次创业失败损失40余万元,目前还差5万元建房贷款今年到期,他们扶贫爱亲的善举值得学习,值得彰显。正如黄加有所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扶贫攻坚的带头人,从帮助自己的亲人和身边的人开始,力所能及的为禄劝脱贫摘帽做点贡献”。如果我们的身边多有一些像黄加有、李中梅夫妇一样的“好心人”,我们的扶贫攻坚目标定能如期实现,禄劝的小康社会定能如期建成。

第5篇:公司机加车间退伍军人先进事迹材料

军人的性格、党员的素养、班长的情怀“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句话就是公司机加车间托辊班班长的带班理念,他曾是一名优秀的军人,退伍后,他秉承了当军人时雷厉风行的干事性格和永不服输的工作态度。在火热的车间生产一线,他身先士卒,不断创造优异成绩、刷新纪录,用自己的行动和成绩把退伍老兵、托辊班长和共产党员三个称号同时擦亮。,自在公司工作以来,先后从事了多种岗位的作业经历,在每个岗位上他都是本着极端负责的态度去认真细致的工作,做到有安排有回应,有结果有成绩,这种经历也造就了他“多面手”的绰号,作为三通公司托辊班的一名班长,在他看来带一个班就像带一个家过日子是一样的,需要人性化的管理和责任感才会把一个班组带成一个像样的团队,需要付出全身心的爱和努力才会把家过的“富”起来。原本在公司干保卫工作,因为在技术生产方面有一手绝活,所以,在公司开始生产制造1.4米皮带机时,他临危受命,担当起了生产托辊班的班长一职。托辊,说起来是个小配件,但是他在设备的安全运行中确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张班长认为公司领导把这个光荣的岗位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就是对他的信任和肯定,他不能辜负了大家,打铁先得自身硬,掌握一手过硬的专业技术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前提,但一花独放不是春,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工作中光有责任心是明显不够的,要确保托辊班能干出一批像样的合格产品,还需要一支素质高、技术硬、凝聚力强的队伍。为提高托辊班的整体素质和班组凝聚力,他经常深入班组职工中走访谈心,谁家有难事,哪个职工有情绪,他都了如指掌,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班组内部还开展许多比、学、帮、超的特色活动,对部分工作,他首先亲自做耐心的示范和讲解,手把手的指导职工熟悉图纸和工艺,用的话说就是“做产品就像是做人品一样,要对得起良心,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工作不怕错,就怕退”,很多年轻的职工因为他的和蔼近人而亲切的称他为张叔。张班长平时还十分注意发挥班组每个成员的智慧和能力,将班组的任务和目标分配到个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励个人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他认为班长的职责就是在工作中培育职工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培育职工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培育职工永不言败的必胜精神;培育职工信誉第一的敬业精神,就是这四种精神使他的团队在公司1.4米皮带机托辊的生产制造过程中达到了,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客户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并被公司评为了优秀班组予以奖励。事无巨细,狠抓质量,秉承了当兵时的优良传统,在工作中他对产品质量抓的是尤为的细,细的可以用“抠”来形容,在1.4米皮带机的托辊时,一天制造出的托辊达到200-300件,总件数达到10000多件,而他一直坚持每10件必须抽检,首件必须亲自检的制度,一次,他偶然发现正在喷漆的一个托辊可能是因为职工过于粗心一头忘记了加上托辊卡簧,他立即上前亲自动手安装上,又将所有喷过漆的和没有喷漆的全部一一检查了一遍才放心,事后,他多次在班前会上进行反复的强调,为职工讲解质量的重要性,他常对工人们说“在质量上100-1不是等于99,而是等于0,只要有一件产品不合格那合格率就是零,如果让这样的产品流放市场不仅是对我们公司荣誉的损害,更是对用户的不负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以,我们坚决不允许这样的产品从我们的班里出去!”,他就这样用军人那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永争第一的拼搏精神严格的要求着自己也感召着大家,在他那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作风的带动下,托辊班全体员工造就了过硬的产品质量意识,生产产品检验合格率达到了100%。

第6篇:学习农加贵先进事迹

学习农加贵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单甲乡中心完小校长 肖云贵

2013年9月28日

近期全县教育系统掀起学习云南省广南县落松地村小学教师---农加贵老师,为了与世隔绝,人谈“色变”的麻风村的孩子的可贵精神。农加贵曾经是一名代课教师,他根本没必要选择到这个地方受罪,被别人轻视、被同事嫌弃、被家人不理解,种种因素是农家贵思想斗争过,可是有一种爱使农家贵坚定意志,抛出杂念,这种爱是奉献、这种爱是伟大的,因为他的坚守是他称得上“启明星”、因为他的坚守是外界对这里有了新的认识、因为他的坚守是这里的孩子脱离歧视,找到了自信的力量。

农家贵老师在这里,被称为麻风村的“启明星”,被叫为“老师大爹”,是因为他对这里教育孩子的执着,是因为他的融入和亲近,他视这里的孩子如亲身子女,他乐于助人,他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帮助他们决策事务,他似乎像山大王,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山大王、是一个德高望重、亲力亲为、为民着想的山大王。

农家贵老师他是烛光的形象者,是现代21世纪教师的代表,是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活动的示范、榜样,是现代我们广大农村教师必须学习和赞扬的先进人物,他的师者力量启迪着我们的人生,影响了一方水土,他不仅是知识的创造者,他也是社会文明传承者,我们要点燃这个火炬,让他永远燃烧在我们的心目当中来。

通过学习了农家贵老师的先进事迹,使我慷慨万千,有愧于现今

- 1学习,学习他高尚的思想品质、学习他为孩子处处着想、学习他是群众知心伙伴、学习他助人为乐为人着想的高贵风貌。

第7篇:学习农加贵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先进教师农加贵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广南一中 李帮军

2015年9月28日,广南一中开展以“好老师”为主题的师德师风专题活动,全国先进教师农家贵做了专题报告。让我对农家贵老师的先进事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使我更加钦佩这位既普通却又伟大的农村小学老师。

一、学习了农家贵老师的先进事迹,让我感受到了一位好老师为教育乐于牺牲青春,敢于担当的精神。农加贵老师,为了与世隔绝,人谈“色变”的麻风村的孩子的可贵精神。农加贵曾经是一名代课教师,他根本没必要选择到这个地方受罪,被别人轻视、被同事嫌弃、被家人不理解,种种因素使农家贵内心斗争过,可是有一种爱使农家贵坚定意志,抛出杂念,这种爱是奉献、这种爱是伟大的,因为他的坚守是他称得上“启明星”、因为他的坚守是外界对这里有了新的认识、因为他的坚守是这里的孩子脱离歧视,找到了自信的力量。

二、学习了农家贵老师的先进事迹,让我感受到了师爱是一种大爱,是一种无私的爱。农家贵老师在这里,被称为麻风村的“启明星”,被叫为“老师大爹”,是因为他对这里教育孩子的执着,是因为他的融入和亲近,他视这里的孩子如亲身子女,他乐于助人,他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帮助他们决策事务,他似乎像孩子王,是一个爱生如子的孩子王。

三、学习了农家贵老师的先进事迹,让我感受到了一位好老师默

- 1贵老师只因为能坚守29年的时间,甚至顾不上自己的事,放弃离开此地的念头,不仅仅是他对这里的依恋和难忘,而是他知道,如果走了,就再没有人来这里教书了,这里的孩子就永远没有机会读书、学习了,这个村庄永远是被遗忘、被隔绝的村庄,所以,他选择终生为这里奉献,选择为这里厮守,这是一个普通人难于下定决心做出的选择,这个选择是一个不平凡的选择、是一个伟大的选择,这就是人民教师的光荣形象,办人民教育为人民,那里有炊烟,那里就是学校、那里就有教师晃动的影子,我们一定要向农家贵老师学习,学习他高尚的思想品质、学习他为孩子处处着想、学习他是群众知心伙伴、学习他助人为乐为人着想的高贵风貌。

六,通过学习农家贵老师的先进事迹,我觉得教师的光荣的,教育事业是值得奉献的职业。要成为一位好老师是多么的不容易,但又是国家、社会、家长、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我将为成为一名好老师而终身努力奋斗!作为一位贫困地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教师,我更感受到了使命的光荣,责任的重大,任务的艰巨!面对贫困地区渴求知识的孩子,我将义无反顾,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广南的教育事业,为广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广南孩子的远大前途,我愿意继续努力,不断进取,做一个无怨无悔,不辜负广南人民的好老师。

2015年9月29日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jiaoxueziyuan/83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