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学校工作总结】

篇:图书馆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图书馆2012-2015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的基本原则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依据,结合学院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带领下,进一步完善学院图书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争取到2015年把我馆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管理先进、服务一流的省内知名大学图书馆。

基本原则:科学性和前瞻性相结合,创新性和民主性相结合。

二、具体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5月20—6月10)调查研究阶段 工作目标:

全面了解目前三全学院文献保障体系的实施现状和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现状,并根据教育部对独立本科学院图书馆的评估指标,找出差距和发展目标。 工作任务:

(1)调研目前学院图书文献保障实施情况,以及目前学院科研对图书文献保障体系的要求。(2)调研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情况。(3)调研目前国内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情况。 工作措施:

(1)网络调研:通过目前的现代化手段,搜集其它高校的图书馆建设现况,并进行分析统计。

实施人:孙湘漪,张捷

(2)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考察目前国内知名高校的图书馆建设现状。

实施人:崔永斌,孙在全,吕新风

(3)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形式,对整个学院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进行摸底调查,并对目师生对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要求进行调研。 实施人:孙在全,孙湘漪,张捷。

第二阶段:(6月11——7月5日)座谈研讨阶段 工作目标:

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集思广益,分析现况,畅想未来,全方位讨论未来学院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包括建筑设计、经费保障、文献资源采购、文化建设等,以求建设一个现代化,功能化,特色化的高校图书馆。 工作措施:

座谈会和研讨会的形式,座谈会分两次召开,

第一次的主题是:图书馆新馆建筑方案大讨论。从图书馆建筑结构特色、功能、预算等方面进行大讨论。 参加人员:全体图书馆建设调研、编制组成员。 第二次的主题是: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大讨论,主要从文献采购、数字图馆建设、图书馆发展规划进行大讨论。

参加人员:全体图书馆建设调研、编制组成员。 研讨会:通过请业内知专家学者对学院图书馆的发展规划进行研讨,并对规划进行修订。

拟邀请专家:崔波(郑州大学图书馆馆长,硕士生导师) 张怀涛(中原工学院图书馆馆长,硕士生导师) 参加人员:全体图书馆建设调研、编制组成员。 第三阶段:(7月5日—7月20日)阶段

工作目标:对前期调研,讨论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三全学院图书馆2012-2015年发展规划》初稿,提交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工作措施:专人负责、分块整理、集中讨论、统一思想、合作完成。对前期的各项工作按照实施人员,由专人整理材料,并定期进行材料汇总情况的汇报工作,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下集中时间对各项材料和意见进行整合,合作完成发展规划的初稿。 具体实施人:

前期调研材料整理:张捷、座谈会、研讨会记录整理:孙湘漪 发展规划初稿合成:孙在全、张捷 发展规划初稿审核:沈院长、崔馆长

图书馆建设调研、编制组

2012年5月25日

第2篇:教师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及学校发展规划

项目实施方案

(2014年1月——2016年10月)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科学发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按照省、市教育局《关于认真做好全省中小学(园)教师专业发展及学校发展规划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我校教师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为核心,以全面提升教师培训质量为主线,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使教师在教育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并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

1.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教师结合我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深入的诊断和分析、反思,制定有目的、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个人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

2.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学校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职业理想追求,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健全教师管理与培养制度,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考核,明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逐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我校的教师队伍在师德师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均有大幅度的提升,努力争做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教师,实现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的目标,以适应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3.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增强教师专业培训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激励教师不断发展,促使教师专业素质大幅度提升;使广大教师胸中有轨、教学有技、发展有智,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促使我校教育质量不断走向卓越。

组织机构

为了进一步强化责任,明确任务,使每一项工作措施和任务落到实处,成立景泰六中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规划项目工作领导小组。

四、项目内容

(一)开展项目校本培训

1.通过培训,使全校教师了解了项目的背景,明确项目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性,唤起教师个体和学校领导层做好发展规划的意识及自觉性。

2.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本项目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会自我诊断的方法,掌握制定规划的原则和步骤,熟悉制定规划的工具和技巧,为规划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3.学校积极主动地与教育局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及时邀请专家对我校教师开展有效的指导帮扶工作,为教师制订规划提供支持和帮助。 (二)制定发展规划文本 1.自我诊断

教师对应《教师专业标准》,根据《自我诊断表》进行自我判断打分,并一一用证据注明。学校归纳梳理教师个人的自我诊断,汇总教师的发展需求,形成学校层面的需求。

2.确定问题 教师通过客观的、科学的自我诊断与分析,应用SWOT分析法明确自身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找出自身发展的问题所在,并按照优先排序法进行排序确定问题。

3.设立目标

学校和教师将确定的问题转化为目标,并用SMART对进行衡量。目标必须清晰、明确,通过努力可以实现,有明确的时限性。

4.制定行动措施

围绕不同维度的主要问题制定计划和措施,做到时间、形式、内容、监测评估等一一落实。

5.形成规划文本 (三)审批规划文本

教师要按照规定的时限要求将个人发展规划上报学校项目领导小组审核,不合格的重新制定,全部合格后交学校项目领导小组审核、审批。

五、组织实施 (一)实施对象 本校全体教师。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项目校本培训(2013年1月1日——4月30日) 1.学校成立规划项目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及考核细则。 2.实施项目校本培训。

第二阶段:制定规划文本(2013年5月1日——5月30日) 1.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文本。 2.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文本。 3.邀请专家审定规划文本。

4.向县教育局提交教师及学校规划文本(电子版和纸质版)。 第三阶段:审核、修订、审批规划文本(2013年6月——8月)。 1.组织开展二次培训,修订规划文本。 2.接受县项目领导小组检查考核。 3.再次修订完善上报。 六、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到位。我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领导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规划项目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实施、管理、考评等工作。

第3篇:示范村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2014前雾灵山村成人学校 科技兴农示范村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突出“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强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以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为切入点,稳定红果采摘及清香核桃的培育,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依托雾灵山旅游区,兴建新农村。经过5年的努力,通过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以村带乡、以乡促县,促进县域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规划原则

1.坚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同时,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和引导农民群众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2.坚持以农业产业发展为重心 重点发展蔬菜和小麦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兼顾发展公共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坚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 从农民群众最迫切而又有条件做的事情办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4.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结合示范村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及时总结,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

(三)规划目标 具体目标如下:

1、2015年,发展陈家庄及苗耳洞村为科技兴农示范村,以红果为基本,发展为红果手摘园。

2、2016年,继续发展北水泉村蔬菜大棚养殖,带动北水泉村的农业发展。

3、2017年,巩固苗耳洞村与陈家庄村的已有成果,争创省级林果新农村示范村。

(四)、发展重点

1、发展水果手摘园。

农事体验是我乡重点打造的旅游品牌之一,加大水果培育指导,让手摘园的采摘活动受到广大游客市民的青睐。

2、创省级林果示范村。

争取乡村林果基地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发展林果经营户,发展手摘园建设,争创省级林果示范村

五、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工作机制

加强宣传,成立示范村建设工作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由村民代表大会推选六人任成员。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具体的年度工作方案,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部省市乡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重点加强科技指导、宣传推广和项目倾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落实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实现新农村建设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把村民当前最关心、最急迫的事项作为发展重点,抓出成效,进一步激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

3、坚持自力更生和体制机制创新

对现有各渠道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建立农民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全村经济发展和公共事业建设。坚持自力更生、市场化运作,广泛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建立土地经营权有偿流转机制,探索适度规模经营新模式,同时组织和鼓励农民出主意,想办法,加大主导产业发展投入,参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2014年科技兴农示范村

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时期科技发展的方针、政策精神,落实科技部《新农村建设科技促进行动》和《关于“十一五”农村科技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导向作用,特提出北水泉乡成人学校科技兴农示范村发展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围绕科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富民、惠民”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统筹考虑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改善等,深化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村、乡镇、县(市、区)三个层次开展科技示范(试点),努力推动一批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

二、基本原则

(一)以地方为主实施。各省(区、市)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具体管理,落实相关政策和资金投入;推动本区域内的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科技部创造条件,营造环境,进行引导和推动。

(二)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立足农民实际需求,尊重农民意愿,提高农民协作程度,激发农民对科技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增强农民应用科技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农民享受科技带来的富民、惠民成果。

(三)坚持技术综合示范。发挥科技对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改善生态等的全面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强技术集成应用,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形成多种科技活动整体推动示范(试点)的格局。

(四)促进产学研结合。充分调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涉农企业、科技中介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明确示范(试点)的技术依托单位,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为示范(试点)服务。优化农村科技创新环境,引导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科技人才到示范(试点)一线创新创业。

(五)实行分类指导。综合考虑不同地理区位、自然条件、经济区域、文化背景等因素,从村、乡镇、县域三个层次,针对不同类型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开展示范。

三、重点任务和示范内容

(一)重点任务。

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针对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重点推进以下任务。

1.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以强化产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为载体,以陈家庄村和苗耳洞村三个村子为红果手摘园为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引进、转化或开发先进适用技术成果,促进专业化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产业开发综合效益。

2.强化技术集成应用,加强技术指导。围绕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有选择地对村民进行培训及技术指导。 3.建立农村科技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坚持多元化方向,结合实际,引导专业技术经济合作组织等农村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示范推广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大院等新型科技服务模式,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制度化的技术支持渠道,建设咨询服务专家队伍,引导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形成农村科技服务的长效机制。

4.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重点开展面向农民的适用技术培训,支持有需求的地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技术“二传手”、科技创业人才、科技经纪人等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健康、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jiaoxueziyuan/79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