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教学工作总结】

初次接触到 课堂捉虫 这个词,是在阅读了叶澜教授有关新基础教育的理论后。叶澜教授形象地把评课过程称之为 捉虫 捉教学思想上的问题之虫,捉教学实践上的问题之虫。

寒假期间,有机会拜读了窦桂梅的《梳理课堂 窦桂梅 课堂捉虫 手记》。翻开书稿,真是文如其人,别具一格的标题,富有个性的话语,独特而鲜活的思想,使人不忍释卷。

首先令我钦佩的是,窦桂梅老师是一个爱思考、有独特见解的人。在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 细节 入手,如《线条,原可以更加多姿》、《别让体育跑远了》等;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 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 规律 ,如〈你学会倾听了吗〉、〈眼睛要看着眼睛〉等。

其次让我佩服的是窦桂梅老师不仅爱思考,而且善于思考。她在《动态处理 讲与学 的黄金分割点》一文中认为,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动态处理 ,关键要把握 度 ,最佳的 度 则是 黄金分割率 。正像她阐释的那样,找准最佳的 度 ,谈何容易!常常是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采用 非此即彼 的逻辑使得问题片面化、绝对化。

窦桂梅老师还是一个性情中人。国学大师王国维说,有真性情方有新境界。在这本书中,窦桂梅老师引用了别人对她的评价: 窦老师把激情灌注到整个课堂,使课堂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我们仿佛和她以及孩子们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开始了激情之旅,观赏和领略到一派激情之光 。对此,我也有同感,在现场观摩了她执教的绘本作文〈我爸爸〉后,看着学生在课堂上兴趣昂然的样子,我忽然感慨:这样的融欣赏、阅读、交流、创作、情感陶冶的一堂课真好!

合上书,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虫 还真不少。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 感悟 的地位空前提高,似乎 理解分析 成了忌讳:生怕因为 咬文嚼字 而背上 分析训练 的嫌疑。几年前,我执教了一节研究课〈美丽的丹顶鹤〉,当时就是引领学生一个劲地读,认为这就是 感悟 。其实,朗读是感悟的一种方式,但前提是阅读者要能够从音节或音节所描绘的对象中感受到美的力量。那就要求朗读者对语言所描绘内容有较为深刻的把握。脱离了这种把握,朗读就变成了浅层次的东西,无法深入到文本所蕴藏的美中去了。而要获得这种把握,咬文嚼字就是其中的一个手段和方式。它可以使朗读从浅层次转入到真正的对美的体误中去。现在想来,〈美丽的丹顶鹤〉中有许多地方值得咬文嚼字,如丹顶鹤外形的颜色美,体现姿态美的 引吭高歌 等。

在这本书中,有一篇名为《生动和心动:一字之别,差之千里》的文章,说的是不要满足于 生动 ,而是要让学生 心动 。生动是事物外在的具象,而 心动 才是内在的、心灵深处的涌动,甚至心灵的震撼。 心动 因何而起?首先要 情动 ,情动而心动、情动而辞发,入境入情,课堂上才能情思飞扬,言语鲜活。上学期,我在区师傅课堂教学研讨会时执教了〈少年王冕〉一课。整课教学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文中感受人物。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对学生进行启发,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以感悟为主,通过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描写的,读懂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感受王冕良好的品德和刻苦学习的精神。课堂上学生的感悟都很到位,发言也很精彩。当时自我感觉良好。现在想想,真正有几个学生是被王冕打动,从而在自己的行动上有所改进呢?作为教师,首先要静心,要钻进去,深下去,积蓄内力,然后才有可能激情饱满地引领孩子亲近课文。真实的学生,课堂上我们必须像农民在田里种地一样自然实在,用真挚的情感在课堂的每一分钟创造爱的永恒。

教学探索永无止境,问题反思会层出不穷。我将试着用笔创造自己的教育生活。

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在生活中实践中发展,以服务生活为目的,这是新课标的宗旨和特点,课堂教学生活化适应了这一特点且与之契合.课堂教学生活化即通过创设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活动。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心理,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和提问方式,创设学生主。

做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有感“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老课题,但不同的时代应赋予不同的内涵。在全面推进。

老师随机赠送作者:行动是理想最高贵的表达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jiaoxueziyuan/1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