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安全生产总结】

篇:驻村扶贫工作汇报

市局下乡扶贫驻村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市委安排,驻郁南县平台镇古同村工作组在平台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工作组全体成员部署早、行动快、组织认真、工作到位,各阶段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取得了良好成绩。现简要汇报第三季度工作如下:

一、深入调查摸底,了解当地人民急切要解决的问题。

驻平台镇古同村工作组利用春节前后农闲和外出务工农民回家过年的大好时机,全组成员按时到岗,严守纪律,走村串户、调查摸底、了解了民心、民意、民情,摸清了群众最急、最盼、最缺的事情。工作做到四个深入:一是深入致富能手和贫困户家中,了解所驻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农民增收渠道、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等;二是深入党员、村、组干部家中,了解村“两委”班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三是深入科技示范户,了解农村教育和科学知识、实用技术等情况,搞清了农民在发家致富方面所缺少的知识和信息等;四是深入上访户、有矛盾纠纷的农户家中,了解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因素,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结合所驻村实际,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

为了改变长期以来村上经济滞后,群众致富信息不灵,致富信心不足的现状,工作组在强化班子、建章立制的同时,从为民办实事入手,有效、彻底的解决村上存在的问题。

1、积极支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搞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今年以来,村级换届正直换届选举。我工作组成员积极帮助村委做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是村级选集工作顺利开展,平稳换届。目前换届工作已结束。

2、协助村委办好宣传栏。为落实“阳光村务”工程,是村民进一步明确“阳光村务”的目的意义,提高党和政府在村民的威信,增加村务工作的透明度。当地村委决定建设“阳光村务”工作宣传专栏。我工作组会同村干部一起,从宣传栏的选址、内容、布局、规格大小、经济等方方面面给予帮助建好了该宣传栏。

3、投资古同村小学建设水泥篮球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提高古同小学办学水平。我驻村工作组投资人民币三万元帮助村小学兴建水泥篮球场,改善了学校的条件。为当地办了一件大好事,受到当地村民的欢迎。

4、帮助村委改善办公条件。古同村委办公条件较差,场所不足,影响村务工作。为此,我工作组会同村干部,村民一起,在村委原有办公场所上再加建一层,现已基本建设完工。

5、7月1日,我工作组成员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建党纪念日。当天,工作组成员到村中慰问了12名经济困难的老党员,给每名家庭困难的老党员送上慰问金200元,关心他们的生活现状,赞扬老党员在过去的革命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鼓励他们发扬过去的艰苦奋斗、努力工作的崇高精神。

6、工作组成员积极参加村委举办的党员活动日,并资助活动经费1000元,使全村党员过上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活动日。通过活动日,党员之间加强了沟通,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协调了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7、9月份,工作组继续帮助村委改善办公条件。工作组出资人民币2万元,作为完善村委办公楼相关设备设施和建设费用,改善村委办公条件。

通过大半年时间的驻村工作,村委班子平稳换届,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增强。工作思路与规划得到明析。一些实际困难得以解决,办学、办公条件得到改善。经济发展得以确定。为当地干部谋发展、谋利益。今后我工作组还要按市委、市府和县委、县政府具体部署与要求,巩固有效成果,争取再上一个台阶。

第2篇:驻村扶贫工作汇报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扶贫工作精神,扎实推进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我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和所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在村两委及广大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扶贫工作队严格履职尽责,以农村基层党建为抓手,以扶贫解困为目标,较好完成了驻村扶贫各项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村基本情况

(一)霾雾村

全村耕地面积713亩,山林旱地面积233亩,水田面积480亩。全村十个村民小组,共268户,1080人,贫困户69户,192人,其中五保贫困户16户17人,低保贫困户16户31人,一般贫困户37户144人。2016年通过医疗救助、教育资助、务工等方式已脱 23户88人,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全村已实现广播电视及网络入户、饮水安全达标,实现安全用电。

(二)紫微山村

全村耕地面积829.6亩,山林面积1372亩,水面积64.5亩。全村八个村民组,全村232户,906人,现有党员31人,贫困户44户,141人,其中五保贫困户3户8人,五保户2户2人,低保贫困户1户1人,一般贫困户38户130人,。2016年通过医疗救助、教育资助、务工等方式已脱20户75人。

(三)冷水村

全村耕地面积646亩,山林面积7400亩,8个村民小组,356户,1279人。现有党员42名,村民代表33名,村干部4名。全村享受低保户17户33人,五保户13户13人,扶贫低保户16户51人,一般贫困户21户75人。脱贫措施主要是通过茶叶、中药材种植产业,力争在原有120亩茶园的基础上再发展50亩,引进高山天麻,培植贫困户开展种植。

二、驻村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开展扶贫信息核准及建档立卡

按照《县精准脱贫“万人帮扶、千人驻村”活动方案》等有关文件要求,我们坚持“应进则进、应出尽出、应纠必纠”的原则,以核实建档立卡信息数据为着力点,以解决建档立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全村各个小组和贫困户调查走访,全面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对照扶贫开发信息库中的贫困人口信息,我们重新逐村、逐户、逐人进行核查,严格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对精准扶贫档案进行了全面整理复核,按要求完成了新《扶贫手册》的规范填写工作。核查结果经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集体研究并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后,予以公告公示,确保了扶贫对象精准,扶贫开发数据精确、真实和有效,也为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积极开展政策宣讲促政策落地生根

以“讲政策、访民意、促发展”为主题,在各驻点村深入开展“走农户、访民情”活动。我们以涉及教育、医疗卫生、产业发展的“菜单式奖补”、“大病医疗保险”等扶持政策为重点,组织全体帮扶队员进村入户,积极开展扶贫政策宣传。经常性地与扶贫对象面对面交流,拉家常、问冷暖,将相关宣传资料发放到每一位扶贫对象手中,认真倾听扶贫对象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广大扶贫对象对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以及我县的精准扶贫措施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也对按时完成“村出列、户脱贫”充满了信心。

(三)关心贫困户的生活冷暖,做贫困户的贴心人

广泛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努力取得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每逢重大节日组织工作队员深入到每位贫困户家中,与贫困户聊聊家常,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想法,并送去慰问品,遇困帮扶,遇难解愁,增进与贫困户感情,提高帮扶工作满意度,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如冷水村贫困户周冬兰,年老体弱,我们定期上门看望慰问,看看各项保障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听听老人对我们的工作还有什么要求,真正做到让老人活得有保障、活得有尊严、活得有乐趣。

(四)发掘优势,寻找致富门路

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拓宽增收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努力实现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收入。

1.霾雾山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一是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做到大变样。帮助村申报一组到五组的道路扩宽,并正在建设中。二是为建设秀美乡村,村投入3万元,购置垃圾桶260个,垃圾车1辆,配保洁员2人,对生活垃圾进行定期清理,全村的公共场所及自然湾落的垃圾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2.紫微山村。因地制宜谋划发展,有的放失办实事。一是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做到大变样。村部公路旁的一个池塘,由于原来安装的排水管口径太小,以及塘内淤泥堵塞,导致排水不畅,每到汛期,塘内积水就会危及附近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www.fwsir.com)为彻底消除这一安全隐患,投入资金3万余元,重新安装大口径的排水管道和送水设施,保证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该村7组500米的路面硬化工程正在建设之中;三是积极协调麻武高速遗留问题,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圆满地解决了马小林和万向阳两位上访户的上访诉求,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激化,维护了一方稳定;四是争取了县环保局人居环境改善奖励政策补助资金3万元。

3.冷水村。结合实际,针对当地特色产业,为群众增收开辟新道路。一是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村民种植、加工水平。邀请董和茶厂技术人员,为村民传授茶叶种植和加工专业知识,带领陈新华等村民去英山县乌山春茶业有限公司参观学习,不断提高村民茶叶种植和加工水平。二是发展特色种植,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天麻、香椿、茶叶、油茶等特色种植业,两年来已带领村民种植油茶300余亩、香椿120余亩、茶叶100余亩、天麻60余亩,努力通过产业扶贫带领村民走上一条自我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三是积极帮助村民发展手工业,如村民程双林家的窗帘加工,一方面帮助他办理了5万元小额贷款用以扩大规模,另一方面积极帮他联系业务,拓宽销售渠道,两年来已帮其实现增收近5000元。四是鼓励有条件的村民走出家门外出务工,积极牵线搭桥寻找务工单位,通过外出打工增加村民收入。

(五)强根固本,促进基层党建

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准直接关系“村出列、户脱贫”的总体进程。两年来,始终坚持精准扶贫同村组织建设有机结合,努力把村党组织建设成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先锋战士。结合“强组织、强队伍、强服务、补短板、减负担”的基层支部建设要求,帮助村支部完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资料,规范了支部手册、党员手册,并逐一归档。现在冷水村加强了阵地建设,党员活动中心扩大到120平方米,更新了部分设施设备,上墙内容也按要求进行了更换;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人,培养后备干部3人。

(六)转变方式,建设美丽乡村

积极融入东部生态旅游区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这是加快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按照村现有条件,积极向广大村民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从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村庄整治、经济发展、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方面,大到村庄规划、产业发展,小到路灯、公厕设施布局,对“美丽乡村怎么建、建成什么样”,与村民广泛交流,发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到目前,冷水村27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已初现规模,120平方米的百姓大舞台已近完工,2座水冲式公测已投入使用,300平方米的文化墙让人耳目一新,硬化的1000米的水泥道路为村民出行带来了更大方便,新栽种的2000余株树木为冷水村再添新绿,美丽冷水村建设已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新的突破点。

当前各村扶贫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1.扶贫资金不足。目前,村扶贫资金主要是依靠扶贫项目资金和各县直帮扶单位支持,筹资较为困难,而且存在项目立项难、资金难落实等问题。

2.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薄弱。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涝条件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近年来,虽然经过多方努力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仍然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

3.受教育程度低。从人口素质上看,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在走访农户中发现,贫困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病残户或无劳动力户,脱贫难度较大。

4.自身发展动力不足。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坐等政府救济的懒汉不在少数。

四、各村下一步工作打算

1.大力宣传政策。进一步加大力度宣传国家的精准脱贫、惠民富农政策。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村里的道路硬化和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等问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3.推行产业扶贫。以增加困难群众可持续收入为首要任务,找准发展定位,主动作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推行产业扶贫,增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

4.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大力发展农村文化,真正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在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宣传党的扶贫政策,提高群众知晓度,补足贫困群众精神之“钙”。

5.关爱老人。针对农村老年人口居多,提倡健康娱乐,文明娱乐,争取尽早成立村老年活动中心。

五、严守工作纪律,保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

自驻村工作开展以来,驻村工作队员全部实现脱产,坚持吃住在村,工作在村,严格实行“五天四夜”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对前期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始终高标准地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从小事做起,坚决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和腐败行为,从不越权越位,不以权谋私,做到廉洁从政,踏实做事,清白做人。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和各项规章制度,见微知着,致力管好自己小节,从不在村及质监局报销一张不合理的发票,从不接受请客送礼,从不公款搞娱乐消费。在加强自身廉洁自律的同时,积极主动同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始终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和踏实做事的原则。

回顾我局过去一年的驻村扶贫工作,有收获也有遗憾。取得的成绩是村两委和驻村队员们共同辛勤工作的结果,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当前农村政策和农村知识学习不够,农村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方法和点子不多,创新能力不强等。在今后工作中,我局驻村工作队将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克服不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3篇:驻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工 作 总 结

城郊乡豆贵寨村:李月

本人自2015年7 月入村以来,在市、县、乡、村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按照中共开封市委办公室转发《关于开展“三包三带”千名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汴办〔2015〕24号)和关于实行“三三制”派驻优秀党员干部任村(社区)“第一书记”的实施意见(汴组〔2015〕17号)文件精神和县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部署,深刻领会这次活动的指导思想,准确把握工作原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贯穿于这次活动的始终,把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为这次活动的载体,把紧密联系群众作为这次活动的主要措施,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精准扶贫、脱贫作为这次活动的中心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村情民情方面

驻村后,在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通过入户走访、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村情调研。豆贵寨村位于城郊乡政府北部,西邻106国道,北靠惠济河,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占地560亩,耕地2100亩,有678户2230人,其中212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640人缴费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3位90岁以上老人享受养老金,低保户24户,五保户3户。

- 1

另有50多户在县城从事建筑装修工作,每户年收入10万余元,村民收入除了经商和外出打工,还依靠种植大蒜。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班子建设、党员教育和村务公开和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今后的工作中,两委班子要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不断落实完善工作制度,按“四议两公开”开展工作,把握好大方向,以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为重点,使村务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经常化。同时还要健全村民自治组织,通过完善配套制度,促进长效机制的形成,使村务工作有规可循、有序运行。

(二)、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按照党章要求,帮助村支部培养文化层次高、视野开阔的优秀人员为入党积极分子。发挥党员在脱贫致富中的带头作用,动员党员掌握致富技术。

(三)、抓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土地流转,实行连片规划开发,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在目前状况下,我村的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精力应该放在抓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力发展蔬菜大棚和大蒜的种植,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实现品牌效应,使农民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

(四)、大力发展养殖及深加工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户征收致富,快速脱贫。

(五)、进一步规范贫困户档案信息,尽快落实村里道

- 34 -

第4篇: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三年规划

卫东村扶贫三年规划 (2018—2020)

一、基本情况

向阳乡卫东村位于老定宋线东侧,是向阳乡重点贫困村。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共417户,总人口2056人,村两委班子5人,党员52人。行政区域面积2055亩,耕地面积1876亩。大部分村民以种植业为主,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地打工居多,村内无集体经济,病残群众较多。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234人(含低保户11户25人,五保户3户3人),全部属于精准扶贫对象,占全村总人口的11%。2017年底全村人均年收入82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脱贫52户231人,目前只有1户3人还未去掉贫困帽子。卫东村基础设施较差,一定程度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不便,制约村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受资源条件限制,该村支柱产业发展几乎是零。按照县乡要求,2018年卫东村全面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继续帮扶至2020年。

二、帮扶计划

鉴于该村现有情况,本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原则,积极引导村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以选准帮扶项目,办实事为突破口,多方筹集资金,调动全体村

1 民积极性,确保该村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渠道。根据卫东村发展实际和扶贫攻坚要求,制定未来三年扶贫规划。

(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建设村级文体娱乐设施,建设两处村民文化健身休闲广场,约1500平方米;安装健身路径器材4套;为卫东小学安装适合小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器材。

2、改善村级集体交通基础设施,硬化宽3.5米道路500米,安装路灯45盏,方便村民出行。

3、铺设U型渠500米,解决村内排水问题。

4、危房改造3户9间,修缮房屋15户35间。

(二)实用技术培训工程

1、富脑工程。

(1)打造一个团结务实、战斗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两委”班子;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定期组织开展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活动,倡导班子成员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村里每一名党员干部工作特长,做到人尽其才。为进一步提高村党支部活力,对条件成熟村民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增添后备力量。

(2)拟邀请县农业及畜牧养殖专家,适时举办粮食种植、畜禽养殖技术培训班;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2 组织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考察学习重点在开拓致富思路,学习粮食种植、畜禽养殖等技术。

2、富民工程。

(1)大户带动,拟帮助协调相关优惠政策,帮助申请启动资金引导村种养殖大户开展土地流转,适时成立种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以大户发展带动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全村居民致富。

(2)加强农田基础实施建设。修缮田间沟渠的配套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健全引、蓄、节、排体系,加大改造中低产田的力度,不断增加有效灌溉耕地面积。

(3)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站,利用信息服务站向脱贫村民普及科技知识,解决农业科技信息传递不畅问题,扑捉网上致富信息,尽快走上致富路。

(三)产业开发工程

立足卫东村现有资源,在种植、养殖产业做文章。具体打算是:

1、引导农民适时开展土地流转,鼓励能人大户承包经营,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吸纳贫困户劳力到专业合作组织就业,增加贫困户收入。

2、发展综合养殖,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增加待脱贫农民收入。一是利用当地成熟的养殖技术,新建养鸡场一个。占地2亩(村南),养鸡10000余只,年产鸡蛋36万斤,年

3 销售额100余万元,纯利润15万元,解决贫困户8户就业问题,人均年收入7000元左右。二是扩建原有养牛场。扩建面积6亩(达到16亩),位于村北生产路东,计划增加存栏量140头(达到280头),年出栏量160头,年利润40万元,可带动30户贫困户劳动力就业,人均年收入18000元。三是利用本地资源建养鹿场。计划第一批养50只鹿。建设占地达到20亩,投资额约80万,鹿场位于村西北 ,年利润 20万元,可带动60 户贫困户入股,每户均年收入 10%。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机制。为加强帮扶工作,切实抓好帮扶项目的落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积极申请帮扶资金的筹集,组织帮扶项目的实施,根据制定帮扶规划,到村入户开展调研,寻求对策,尽全力解决所驻贫困村工作困难和问题,直至贫困户全部脱贫。

(二)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调整工作部署,确保所定帮扶计划实施。认真执行驻村工作守则、制度等,模范遵守村规民约,做到不扰民,不给村里添麻烦。加强自身学习,在帮扶实践中增长才干,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所驻村待脱贫群众的期盼。

(三)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召开全村党员大会,动员党员在全村开展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保持党的先进

4 性,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产业项目,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

(四)发展传统产业,挖掘新兴产业,拓宽收入来源,带动贫困户尽早脱贫致富。联系国内知名企业,尽快完成项目考察、可行性报告等具体工作,引进成熟品牌商标,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扶贫资金支持,力争早日促成新上项目开工建设,帮助贫困群众选准增收产业项目。

2018年6月20日

5

第5篇:一位驻西藏帮村扶贫工作

一位驻西藏帮村扶贫工作

4月15日是我到日喀则日吉隆县差那乡卡龙村驻村扶贫的第四十天,我也已经四十天没有洗过澡了。在这个海拔4500米,不通自来水、不通电、不通公路的小村落里,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这里的山,这里的人,这里的大风、阳光、牛羊,每天也都在教我重新认识生活。

1卡龙村由三个自然村落组成,坐落在峡谷之中,其中两个村落是十年前建成的,村民全是流浪乞讨的异乡人,政府为了帮他们改善生活将他们安置在这里,所以这个村也叫乞丐村。县里派来的村支书顿珠今年26岁,他说他的朋友们都开玩笑叫他丐帮帮主。可是常年的流浪生活使很多村民并不会过生活,国家发的救济粮款他们常常用来换酒买醉,真个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没粮卖立柜”。

村里有十几户人家没户口,这意味着连国家的救济粮款他们也拿不到;没有身份证,也不能迈出这个小村庄一步。小孩不能去上学,年轻人也不能出去打工。村里最穷的一个老头有时候来村委会要钱,见到人就乞讨,有一次我们给了他100块钱,他也不认识这是多大面额的,后来支书说,这是钱里面最大的,买东西都要找给钱就对了。

隔壁还有一个村也是我们的驻村扶贫点,上一批驻村的同事知道我要来,给了我200块钱,托我转交给该村给驻村工作队送水的姑娘卓玛。卓玛家是那个村子里最穷的,家里只有一个眼睛看不见的老妈妈,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本来卓玛还有一个姐姐,可是姐姐嫁到更偏远的村子去了,所以只有18岁的卓玛一个人在家守着妈妈。

村里的木匠要打一个放水桶的架子,他问我们城市的家里有没有,我们说城市里都用自来水,一开水龙头就有水流出来。他很不解,问,那脏水流到哪里去啊?外面的世界对他们来说,太陌生了!他们似乎被现代文明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2村里的小孩子从会走路就跟着大孩子漫山遍野跑,七八岁的孩子看起来只有五六岁那么大。脏兮兮的衣服,黑黢黢的脸蛋,永远挂着两条大鼻涕,但是他们的眼睛是亮的,牙齿也很白。吃完早饭,村里的小孩子成群结队地来村委会,刚开始他们只在院子里腼腆地站着笑,后来有一个叫康珠的女孩子,大概五六岁,叫了我们一声阿佳啦(对藏族妇女的尊称),转头就跑。我们把带来的小零食分给他们,拿到吃的他们就像小兔子一样跑开了。

有一次我给一个叫丹增的小男孩彩色巧克力豆吃,并问他这些巧克力豆是什么颜色的,他一个都说不出来,只会到处找相同颜色的东西。丹增今年8岁了,父母很放心地让他在外面玩,只有饿了的时候他才回家吃饭,没有人教他数数,也没有人教他认字,但是附近山上哪里有兔子洞、哪里有狼他却一清二楚。

有一天在村里看见康珠,小小的她背了一个小竹篓,不知道为什么一脸的不高兴,我叫她她也不理我,她的奶奶抱歉地对我笑,我看见康珠的竹篓里有半筐碎牛粪,原来她去捡牛粪了。我们每天都要烧牛粪生活,村民们轮流给我们送,一麻袋五块钱。我们经常抱怨那些牛粪太碎,原来,那样的牛粪是小小的孩子一点一点捡回来的啊。

村里没有学校没有幼儿园,要上学只能到38公里外的差那乡,可是这38公里全是土路,有一段还是悬崖,悬崖底下是雅鲁藏布江,泥石流和路面坍塌是常有的事,开车都要近2小时。所以村里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住校,比起连书包都由家长背的城市孩子,他们就像山上的野草一样。

3三四月份的卡龙村非常寒冷,春天的和煦不知道要翻越几座山才能到达这里。站在院子里,向四周望去全是光秃秃的山,山上枯萎的芨芨草和嶙峋的山石一清二楚。不刮风的时候日子还好过一点,可是每天下午两点以后就开始刮大风,风沙漫天,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这比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还大,不到两天就能被吹成高原红。

我们的生活用水全靠一条从雪山上流下来的小河,山上的积雪还没有化,河水还结着冰,取水的时候不得不用石头把冰面砸开。有时候我在河边洗衣服,牛羊就在旁边喝水,谁也不打扰谁。

就是这样一个环境艰苦的村子,生命在这里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每天早上起床,打开屋门就会看见我们的老朋友――几只倔强的母牛,安安静静地站在院子里,温柔的大眼睛充满期待。可是我们的蔬菜很珍贵,半个月才能到附近的县城采购一次,而牛的胃口又那么大,有时候攒一些剩菜叶子、剩饭喂给它们也不解渴。有一天早上,我和阿佳啦(另一驻村工作人员,藏族妇女)被门口奇怪的声响吵醒,起初以为是村民在门口翻东西,起来一看,原来是牛饿得受不了在吃放在门口的纸箱子!

跟牛一起来“上早班”的还有一群流浪狗,狗妈妈带着六七只小狗安安静静地等在院子里,我跟阿佳啦给它们揉糌粑吃,后来来的小狗越来越少,有一天村里的小孩跑来告诉我们,羊圈那边死了三只小狗,我们跑过去一看,前段经常喂的三只小狗像睡着了一样躺在那里,支书说可能是饿死的或者冻死的。再想起吃纸箱子的牛,我们心里都很难过。好在活下来的几只小狗通过了自然法则的考验,越来越强壮。

还有一回,一个牧民抱着刚出生的小羊向我们求助,说母羊和五只刚出生的小羊被狼咬死了,只剩了这一只没奶喝,要我们帮忙拍下死掉的羊的照片,发给农牧局,可以申请一点赔偿,还要我们给点奶粉喂小羊。过了几天,他专程跑来告诉我们,小羊救活了!我们都很高兴。

或许在我们看来,他们生活得很难很不幸,但是我们看似富裕的生活就没有烦恼吗?真正内心的平和原本就与物质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个小山村仿佛被现代生活方式遗忘,但是这里的人们与大自然为伴,懂得满足与感恩,每天晚上伴着满天的繁星、皎洁的月亮入睡,都是甜甜的梦。那也是一种幸福呀!

捐助地址: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差那乡卡龙村。第一书记顿珠收。

第6篇:第一季度十个一驻村民警工作汇报

一、执法办案

第一季度,警务区接处警共13起,立行政案件2起,立刑事案件0起,第一季度十个一驻村民警工作汇报。结治安案件1起,破刑事案件0起,行政拘留0人,罚款0元,取保候审0人,移送起诉0人,调解处理1起,当场调解2起,调解矛盾纠纷4起。

二、安全防范

第一季度,组织巡逻人员对重点单位、重要场所和易发案地段巡逻和守候23次,组织、指导辖区群防组织治安巡逻12次。

组织治保人员和治安积极分子召开例会三次,对本季度治安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通报本月治安情况,工作汇报《第一季度十个一驻村民警工作汇报》。

三、人口管理

1、走访入户

第一季度,共入户走访居民79户,发现人户不一致3个,人户分离0个,未上户1个,发放二代身份证78个。

2、暂住人口、重点人口管理

第一季度,警务区登记暂住人口23人,办理暂住证0个。与重点人员、监管对象谈话三次,均表现良好。

四、其他方面

1、第一季度,警务警务区未发现出租房屋、特殊行业、公共娱乐场所。

2、第一季度,对辖区杨乃寿烟花炮竹门市、寺坪敬老院安全检查四次,对寺坪小学安全防范措施检查二次。

第7篇:某市扶贫驻村工作队及选派第一书记工作情况汇报

XX市扶贫驻村工作队及选派第一书记工作

情况汇报

按照《关于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驻村工作队干部选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XXXX年XX月,XX市从市县两级机关选派XX名干部,成立扶贫开发驻村工作队,到全市XX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驻村工作队队长挂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实行专职,服务期2年,其他队员驻村工作1年以上后,经XX市委组织部门同意,派出单位可进行轮换。XXXX年,结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年和“XXXX”专项行动,市委又选派XXX名机关干部到“空壳村”、“上访村”、“债务村”、“零星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低于XXX平米的村(社区)挂任第一书记,开展相对后进党组织集中整顿转化。

一、严把入口,选好选强驻村队员和第一书记 XXXX年,我市从全市两级机关干部中选出能力强、作风正、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有培养潜力的年轻优秀干部组成扶贫开发驻村工作队,从源头上提高驻村工作队员素质。在选派第一书记的过程中,统筹市、县(市)区直机关单位结对帮扶联系点,按照“谁帮扶谁选派”的原则,从市、县(市)区两级机关单位中,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扎实、敢于担当、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党员干部到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各机关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人选上报后,组织部门从培养年青干部出发,严格把关,优先考虑科级后备干部,从源头上把好第一书记选派关。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做基层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驻村期间,市委每年对驻村干部进行不少于3天的培训,有计划地组织驻村干部到示范基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县(市)区组织部门、扶贫办每季度要召开1次驻村干部座谈会,听取驻村干部工作汇报和意见建议,及时提出工作要求和指导意见。市委组织部每年召开1次驻村工作队队长会议,协调解决驻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全市扶贫开发驻村工作队的队员赴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以实地观摩和现场教学等方式,学习现代农业发展、农林栽培、现代养殖业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乡村特色旅游等内容,拓宽队员的视野、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把第一书记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专门制作了《XX市第一书记工作指导手册》,精心设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综合治理等培训课程,对第一书记进行了任前的系统培训,帮助第一书记转换角色,提升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邀请江苏华西村书记吴协恩、浙江东阳市花园村书记邵钦祥等以身说教,教育引导第一书记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扎根基层,增强驻点帮助开展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市委召开全市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座谈会,XX市委书记XXX对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

三、明确目标,用硬任务压实责任

市委专门下发文件,明确了驻村工作队帮助村组织完善实施脱贫和发展规划、加强贫困村基础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高群众发展致富能力等工作职责。对于第一书记,XX市明确了三个关系,确定了三项任务,实行第一书记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即,明确第一书记与派出单位是捆绑关系,要求脱产不脱钩,经常联系,定期报告;与派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相互配合支持关系,帮带不掌权;与村(社区)干部是工作关系,依靠不依赖。确定建强基层组织、推动“XXXX”专项工作、为民办事服务三项主要任务,把后进党组织能否晋位升级、“空壳村”能否脱壳、农民收入能否增加、群众满意度能否提高作为第一书记硬性考核指标。

四、配套政策资金,增强第一书记发挥作用底气 针对后进党组织存在的村集体经济薄弱、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让第一书记带着政策和资金,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XX市先后设立村(社区)为民服务和发展专项资金、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党内关爱资金,每年筹集XXXX多万元,支持第一书记指导基层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为群众办实事,关心关爱生活困难党员。

五、加强监督管理,以严考核促工作

组织部门强化了对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的管理,注重在日常工作中督促他们发挥作用,结合发展党员、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排查整治等,在所有督查调研中,都安排了对第一书记的督查,主要督查第一书记到村履职、落实相关政策、为民服务等情况,通过不定期抽查,让第一书记持续加压,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同时,把第一书记管理纳入《XX市年轻干部基层挂职任职办法(试行)》进行管理,做到问题不解决、关系不脱钩,对任职期间表现优秀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推行双重管理,由县(市)区组织部门和派出部门共同管理,防止“脱管”、“漏管”。实行半年考核、年底考评,加强第一书记的动态管理,考核主要依据县(市)区组织部门根据驻村工作表现进行评定,不占原单位优秀名额,单独考,单独评,极大激发了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积极性。落实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生活补贴,让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没有后顾之忧。截至目前,通过第一书记岗位锻炼得到提拔的干部达XX名。

第8篇:感悟“三农”——挂职驻村的感想_工作汇报

我是学工程的,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农村的关系也不大,平时除了听同事、朋友说些农村见闻,对“三农”工作没怎么了解。前几年看到李昌平在给总理的信中说“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倒是想了解了解“三农”工作的实际情况。1996年,我和团县委的同志一同在乍洋乡水碓村“奔小康”,对“三农”工作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今年,市里决定在全市抽调青年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我又被抽调到城郊乡梨坑村挂职,让我有更好的机会了解“三农”工作。

我挂职的村是城郊乡梨坑村,位于特哈县西北部,北与浙江泰顺交界,是个十分偏远的山村。通过一段时间在村里,与农民直接接触后,我对“三农”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也更有感触。让农民拿不起又放不下的农业 虽然我县近年来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从人口和经济的来说,应该说主要还是一个农业县。发展好农业带头占全县人口80%的农民的富裕。从全国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对特哈来说更是如此。农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既是国计民生稳定的基础产业,又是一个要面对诸多风险的产业,不仅要面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还要面对市场风险,而且由于生产周期长,面对的市场风险远比工业产品要高得多。谈起农业,大部分农民显得无奈。我县是个山区县,从农业的比较优势来说,易于实现机械化作业,需要规模经济的产业,我们是劣势,我们的优势应该在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我们大力发展的药材、茶叶等。发展的方向应该说没错,但农民说起来,大部分叹道“赚不了多少钱”。几个农民给我算了一笔账。一亩水稻,犁田要260元,稻种要30元,一年施的肥料要150元,农药30元,除草剂10元,一般收割7-9担稻谷,按现在的市场价是每担103元,平均来说共800多元,一亩赚300多元。但这当中还没计上人工费用,由于难以实现机械作业,耕田、插秧、割稻、拔草费的工很多,如果用雇工的方式,一天每人35元,更赚不了什么钱。所以现在农村一般用类似合作社的形式,互相帮工。即使如此,一年自己投入的工也要100天左右,折合成人民币,一天仅3 元。茶叶,一亩一年农药、肥料要240元(按现在农民常用的农药、化肥),首春茶一般可以摘10斤茶青,一斤10元,二春茶摘30斤,一斤3-4元,三春茶摘40斤,一斤3-4元。如果一家的茶园面积不大,一般可以自己采摘,如果要雇人采摘,一般摘一斤茶青工钱7-9角。如果不雇工,总的来算,一亩茶园一年也仅赚80元,还不算自己花的工。药材以太子参为例,一亩种要100元,农药、肥料40元,一般挖1担,以现在的市场价600元/担,一亩赚460元。这当中所花的人工都是自己的。如果雇人挖太子参,一般一天35元,而太子参从挖地到挖太子参都十分费工,只亏不赚。从当前农村的这三种主要产业来看,似乎陷入了一个悖论,我们的农业优势产业应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事实上这几个产业如果超出自家劳动力所能承受的极限,要雇工的话,却是规模越大越亏。也就是说从直观的理解,我们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是处于劣势。其中的关键,在于自己投入劳力赚取的利润(一天3-4元)与雇工工钱(一天35元)之间的巨大差距,而这差距能存在,只能说明我们的农业的效益太低了。

要提高农业的效益,只能是走乍洋有机茶叶那种高投入高产出的路子。但是没有龙头企业,农民自身如何发展这种高效农业?而情况就是由于这些有机、绿色食品农产品要求较高,品牌树立不易,这些企业不会贸然扩大订单农业规模。其实很多农村的农民也盼望着能发展订单农业,但是却很难很难。虽然难,这却是特哈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特哈农业的出路。

在村里与农民接触久了,深感农民纯朴、善良。原省政府副省长潘心城曾在梨坑村挂钩帮扶了5年,为村里修通了公路。至今村里的群众谈起来,还念着共产党好。一位老大爷说起潘副省长,直念着“那是个好官哪,下着那么大的雨,他还跑了那么远的山路到村里来。以前哪见过那么大的官到我们村里来,还到我们家里去,还帮我们建公路,好人哪!”说到中央今年出台的一号文件,群众打心眼里高兴,都说党对农民好。农民都说“自古没有说还要交‘皇粮’的,现在中央关心农村,连这都不用交了,种粮还有补贴,还不会富裕,只能怪自己。”今年,村里的粮播面积扩大了60多亩。

梨坑村总共133户449人,其中109户346人外出经商、办厂、打工。其实,一般情况下住在村里的只有50、60人,最少的时候只有20多人。一些媒体曾经形容偏远的农村,剩下的是6

1、

38、99部队,独缺54部队。其实在梨坑,连6

1、38部队也没有,留在村里的,用群众的话说,一类是老弱病残,一类是没本事的人。年青人不愿留在村里,也不愿回到村里,他们说的最现实的一件事是,回到村里连老婆也没得娶。他们现在最想的是,政府能有优惠政策让他们能在城关建房子。其实当前农村的这种情况也是合理的,它是劳动力优化配置的一种表现,也是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如何引导好。 与农民接触久了,发现了一个农民看似矛盾的地方。梨坑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群众原来与外界接触比较少,受教育程度也不高,但是村民外出的很多,而且外出的102户中有41户在城关建了房子,说明他们大部分在外面过得不错。我们直觉上一般认为近郊的村子农民外出似乎更方便,但事实上近郊的如际头、下村等村的外出人口比例并不算高。而英山偏远的王社等村外出人口也很多。这只能归因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山区有个好处就是不容易饿死人,所以战乱之时,大家喜欢往山区跑。而易受自然灾害的地方,如浙南平阳等地的群众的忧患意识比较强。特哈人爱说“天下绝收,特哈半收”,安稳于饿不死,缺乏雄心,受外界刺激比较少,更容易安于现状。近郊村子的状况就是这样,自然、区位条件比较好,容易发点小财,也就更不愿放弃农业,缺乏创业所必需的破釜沉舟的勇气。而梨坑外出的人口中,有些自己搞剪刀厂,有些开店铺,有些更是到外地跑生意。虽然他们由于素质与机遇所限,还没产生什么大富翁,但我们是不是应该从梨坑人身上学到点什么。亟需扶持的农村 农民说起眼前之急,一般离不开“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是农民反映致富的主要障碍。他们认为当前电已经没问题,路、水、电视是他们关注比较多的。的确,到梨坑的路,1996年在潘副省长的支持下修建,由于长年失修,目前路况很差,多处路基塌方,窄的地方只能让吉普车勉强通过,路面坑坑洼洼,只要略有小雨,就无法通行。说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些出来长了见识的村民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深知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村里修路等他们也愿意出钱。不过他们还是认为城乡二元格局比较明显,他们认为在城关,居民只有在自己住的巷子等硬化时才要出钱,道路建设等,全部由政府投入。他们也对近年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怀感激之情,但希望政府能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再加大些投入,减少村里自筹资金的比例。今年政府加大农村公路硬化和人饮工程建设力度,群众很欢迎,他们也正积极集资,准备将路基再整修一下,争取明年硬化。 在了解情况中,村民还反映了“三怕”:一怕病灾,二怕野猪,三怕天灾。的确,现在农村返贫的人口当中,大约有10%是由于病灾引起的。而且由于现在医疗比较昂贵,只要家庭中有一个人生一场大病,一般这个家庭就要返贫。群众认为这些人不是因为懒才穷,也就是不是他们认为“没得救”的人,他们很希望政府能有一些帮扶机制,让他们有重新发展的机会。对野猪,群众一般是恨,又无可奈何,现在对野猪不允许随便猎杀,农民也没有猎枪。所以他们只能寄希望于政府有关部门能统一组织一些猎杀行动,减少野猪数量,让农业少受点损失。怕天灾,不仅因为农业本身是一个抗自然灾害能力差的产业,而且因为现在许多农村的农田水利设施毁坏严重,而包产到户后,组织农民兴修农田水利比较困难,特别是梨坑外出人口多,组织起来更加困难。薄弱的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削弱了农业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除了“三怕”,他们还对农业结构调整也是充满了迷茫。不知调什么,即使知道调什么,也不知如何调,就是当前大部分农村的情况。几年来,他们也尝试了一些新品种,如花菇等,但都没多少收益,或因市场、或因技术、或因没人收购。他们很希望政府在农产品销路是能有些更有力的服务。

第9篇:云南红河三支一扶考试内容时政热点:驻村扶贫,要真正“驻下来”

honghe.offcn.com

2018云南红河三支一扶考试内容-时政热点:驻村扶贫,要真正

“驻下来”

【导语】在三支一扶考试中,时政热点在选择题中和申论材料里都有可能设考点。因而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每日发布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备考三支一扶考试的考生们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

从5月29日起,儋州再度抽调567名骨干干部驻村,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6月1日《海南日报》) 事实上,干部“驻村帮扶”由来已久。在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12.8万个贫困村已有40多万名外派的“第一书记”。不仅队伍庞大,肩上责任更大。然而,同样是驻村扶贫,有的干部用心帮、用情扶、用智带,推动贫困村改头换貌,拼劲十足。百姓富了、干部也成长了,可谓“双赢”;有的干部懒、怠、慢、散,或成脱贫新“障碍”,百姓不受益、干部也可能面临“召回”甚至“问责”的危险。

为切实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儋州市委、市政府按照1名干部负责10户至20户贫困户的配备,从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中央、省驻市单位中,共抽调567名骨干作为扶贫专干。其中,市委组织部从后备干部库中派遣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干部58名。这批干部分派到全市16个镇,原则上驻村3年。驻村扶贫工作队由各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管理,派出单位负连带责任。

驻村扶贫就是要脱离原工作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驻村扶贫工作中来,要确保把一年驻村不少于200天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而不是“两头跑、两头忙、两头都不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要抱有自己是领导,村委会“不敢管”,乡政府“管不着”的思想,我行我素;也不要抱有村委会、乡政府会“给面子”,不会“打小报告”而来去自由,“神龙见首不见尾”。要提高纪律意识、约束能力,真正的“驻下来”,踏踏实实地帮扶。

干部驻村的年限相对比较短,驻村干部在这么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就不能有官架子,要经常留在村里,和村民打成一片,了解村民真实情况,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驻村扶贫,还要把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作为全体扶贫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实行“一帮一”的帮扶模式,与困难群众“结对子”。扶贫干部应主动走访入户,与困难群众“面对面”接触、“心与心”交流,了解困难家庭的基本情况、致困原因,以及困难家庭的意愿和要求,变“浮在办公室”为“沉到群众中”,变被动接访为主动走访,热心、真心、耐心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就会受到帮扶群众的欢迎和赞许。 更多红河三支一扶考试信息请关注红河中公教育信息网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gongzuozongjie/55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