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会计个人工作总结】

篇:返乡党员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旭日东升,霞光璀璨,秀木繁茂,青山苍翠,在西乡县××乡黄泥池村委会旁,伴随着拉饲料、拉生猪、拉猪粪车辆的进进出出和肉猪、仔猪觅食相互撕咬的嘈杂声,这个生猪养殖场又迎来了新的一天。整个养猪场占地3亩,建筑面积XX平方米,各类猪栏舍圈30间,养有肉猪150多头,场内设施完备,管理科学,这便是返乡党员××的熙坤生猪养殖场。

涉世之初,外出打工学本领

XX年,××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只好中断学业,在家务农,看着同龄孩子进城继续读书,××感到对贫寒的苦恼和无奈,多少个夜晚辗转难眠,年少的心灵倍感折磨。穷则思变,人穷志不穷,XX年6月,18岁的××南下深圳打工。在深圳他做过建筑工人,在五金厂当过电焊工,在生猪养殖场当过养猪工人……,繁华的都市里,他虽然做的都是最苦最累的工作,可是对每样工作都勤勤恳恳,任网劳任怨,加上他头脑灵活,虚心好学,不断地实践,在外打工期间学会了建筑、电焊等手艺,尤其是掌握了一些生猪养殖技术,练就了一身致富本领。

返乡创业,借东风致富显身手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作的工厂处于半停产状态,无奈之下,2011年9月他结束了八年的打工生涯回乡创业。回乡后××就开始思索,在闭塞落后的家乡应该发展什么产业才能做强做大,经过考察调研了解到,西乡县委、政府一直大力扶持生猪养殖业,有很多优惠政策,何不借此东风办起生猪养殖场?有了创办生猪养殖场的想法后,××先后到几家大型生猪养殖场取经,学习养殖技术及管理知识。2011年10月初,××利用自己打工积攒下的8万元以及乡、村两级协调的10万元贷款在黄泥池村建起了初步规划发展500头生猪的养殖场,他将自己在深圳打工学到的技术以及全部智慧倾注到了这个养殖场里。2011年底,第一批100余头仔猪、7头母猪送进猪场,熙坤养殖场正式运转,在父母的支持以及他和妻子的辛勤劳动下,2011年6月份,第一批商品猪出栏,当捧着净利润三万元时,××的喜悦溢于言表,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心存远志,带领群众创富路

熙坤养殖场已逐渐步入正轨,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可以说××现在的生活过得富足而安稳,但这个年轻的小伙却另有一番想法与打算。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他要扩大养殖场的规模,带领家乡人走向致富路,要把自己的熙坤养殖场也打造成像汉中军鑫养殖场一样的省级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他的养殖场在未来三年内将完成三期规划,计划再用一年时间,到2011年完成二期建设,占地将达3000平方米,存栏母猪60头,公猪2头,年出栏自繁自养生猪1000头以上。到2012年完成三期建设,总占地面积达4500平方米,存栏母猪100头以上,种公猪5-6头,年出栏商品猪XX头以上。

目前,黄泥池村许多村民受到××创业事迹的影响不再外出打工,并积极返乡创业,养殖户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高。科学养猪,既成就了××个人,又造福了村民,并掀起了一股返乡创业热潮。

返乡创业铸辉煌

——记桑园镇返乡党员梁秋华创业事迹

“只要敢打敢拼,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是返乡党员梁秋华在十多年打拼岁月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他一直以来所遵奉的人生信条。正是凭着这种能吃苦,敢打拼的精神,他由一名外地的个体医生转型为家乡有名的茶场老板。

梁秋华,男,中共党员,中医执业医师,1969年8月出生在桑园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8年梁秋华县卫校毕业后,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他携同妻子在福建石狮开办医疗诊所,先后从事个体医疗和医药销售。在此期间,关系网越拉越广,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但他始终无法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找到家的感觉,有一种感情让他无法真正快乐起来。甜是家乡水,亲是家乡人,2011年7月他怀揣在外创业的所有积蓄,准备开创自己新的事业。经过一番调研后,利用家乡丰厚的茶业资源优势,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投资120余万元兴办了占地面积10余亩、厂房15间的“桑园镇茶场”,并于2011年3月正式投产。

桑园镇茶场当年投产就实现了开门红,生产汉中仙毫1000公斤,炒青绿茶25吨,实现产值300万元,并在西乡县“赛茶节”上获得“汉中仙豪”银奖和“汉中炒青”银奖两项殊荣,其产品更是远销汉中、西安等地。初见成效的梁秋华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要想寻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在科学管理上水平、做大产业创名牌上下功夫。他先后对承包购买的350亩茶园进行茶树改良,培育无性系茶苗补栽补种,注重绿色环保无公害化生产,保持茶叶的原汁原味。并多次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场指导,严格按照茶叶加工环节各个流程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

浅尝辄止不是梁秋华的个性,追求更大的发展才是他的目标。梁秋华计划进一步投资添置新设备,分档次加工制作出适应各个消费层次的茶叶,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实现“茶厂四季产茶、茶农四季采茶、农户四季有收入”的目标,年底再承包200亩茶园,争取亩平均收入达到4000元,依托“西汉高速”和“十天高速”

连接线地域优势,全力打造集茶园观光、茶叶加工、茶艺表演和品茶餐饮娱乐于一体的茶叶产业综合示范项目,同时,注册商标争取品牌认证,扩大种植规模、加强技术管理,为早日打入全国市场作准备。目前,在他的带动下,周边5个村近千户茶农年增加收入约70多万元,他的茶场成为当地初具规模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他本人也成为县镇实用技术骨干人才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记古城镇返乡党员韩定军创业事迹

依山傍水、林荫小道,走进古城镇二郎村韩家沟,远远传来嘎嘎的叫声,急行数步,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鸭群在嬉水、觅食,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就是返乡党员韩定军投资20余万元,占地4亩多的蛋鸭养殖场。

外出打工,只为回乡扎根

“风筝飞的再高再远,线总是在家乡系着,广州虽好,却非久留之地,我的根在这里,这里有我发展的土壤,我走出去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回来创业”。在广州打工十多年,家住古城镇二郎村的韩定军谈起为什么回乡创业时这样说。韩定军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改变生活现状,他从学校毕业后,就去广州打工,由于肯吃苦、善钻研,很快被提升为所在工厂的管理人员,工资和各方面待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然而,韩定军并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按部就班的打工生活,他只是把外出务工作为人生经验的积累和个人意志的磨炼,渴望早日回乡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回乡创业,找准人生目标

2011年底,韩定军回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通过对当地市场以及江苏等地的走访调研,决定创办以蛋鸭养殖为基础,鸭蛋加工基地+公司生产模式的蛋鸭养殖场。他白天奔波于村、组、农户和银行之间,重点解决场地租用和资金问题。晚上挑灯夜读钻研养殖技术和经营之道,力求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得益于镇、村鼎立相助,顺利解决了场地租用手续及10万元贷款。2011年初,韩定军赴江苏空运回了3000余只雏鸭,建起了蛋鸭养殖场,为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孜孜不倦的奋斗着。

带民共富,展现党员风采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党员,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我希望做得更大,希望其他村民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将蛋鸭养殖打造成古城镇响当当的品牌,这样大家就一起过上好日子了。”韩定军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不断鼓励下,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该村外出务工煤矿老板陈忠华投资300万元新建大型养鸭场,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准备8月份首期投放10000只蛋鸭,并与他共同筹建二郎鸭蛋加工厂,从而将解决5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有利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为该村农民开辟新的增收渠道。

第2篇:党员创业带富先进事迹

党员创业带富先进事迹

—xxx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xxx,男,53岁,中共党员,小学文化,xxxx党支部书记。该同志是个头脑灵活、敢为人先的好支书,近年来除了自己种地,还带领中心村村民创业致富,他本人也成了中心村党员创业带富第一人,其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一、加强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

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乡党委关于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部署精神,积极参加各种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活动,思想超前,敢想、敢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乡率先勤劳致富的一个优秀共产党员。

二、敢为人先,勇闯致富新天地

瞄准前景努力探索,勇闯富路终获成功。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同时他也是一个敢想敢做的老支书,至他当选中心村支书以来,他就积极探索,努力寻找致富的新路子,常常组织春景村党员和村民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和养殖技术,为了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给广大党员群众开好头、带好路,他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搞起了蜜蜂的养殖。平时,他努力钻研蜜蜂养殖技术,积极通过远程平台学习各种实用技术,自己也订购报刊,购

买有关资料回来自学,拓宽知识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积累,他终于掌握了一套扎实的蜜蜂养殖技术。

心系乡亲,多为群众办实事

(一)、热心推广致富法。他在依靠养殖蜜蜂致富以后,不忘乡亲们。他积极组织XXX村党员和群众学习各类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热心地带领群众致富。同时组织有志于养殖蜜蜂的青年刻苦学习蜜蜂养殖技术,争取让他们走出去,因为坐地养蜂最大的缺点就是蜜源有限,不适合专业养殖,他认准了养蜂是条致富的好路子,并且自己经过几年来的努力钻研,掌握了人工育王、人工分蜂等技术。他无偿让有志于养蜂的年轻人跟他学习技术。他说:“我要培养几个年轻的养蜂土专家,并努力争取政府的项目支持,设法筹建一个育种基地,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和养殖的专业性,把养蜂业做大做强”。

(二)、扶困济贫。他致富的同时也非常热心扶助困难家庭的孩子读书,每逢村里有人患重病住院,他都去慰问,并慷慨解囊,捐几百甚至上千元钱给病人治病。据了解,他多年来捐资助学、为病人捐钱累计有10000多元。

xxx同志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热心带领群众致富,扶困济贫的典型事迹深受当地群众的称颂。他真不愧为我乡创业带富的优秀共产党员。

第3篇:党员创业带富先进事迹

熊贤富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熊贤富,男,32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果瓦乡庆阳村党支部书记。该同志是个头脑灵活、敢为人先的好支书,近年来除了自己种地,还带领村民创业致富。其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熊贤富同志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乡党委关于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部署精神,积极参加各种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活动,思想超前,敢想、敢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熊贤富同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同时他也是一个敢想敢做的村党支部书记,2010年12月他当选为庆阳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就积极探索,努力寻找致富的新路子,常常组织庆阳村党员和村民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和养殖技术,为了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给广大党员群众开好头、带好路,他结合庆阳村荒山草坡多的实际情况,搞起了杂交牛养殖,并在庆阳村建起了黄牛品改点,发动群众。平时,他努力钻研肉牛养殖技术,积极通过报刊、远程平台学习各种实用技术,购买有关资料回来自学,拓宽知识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积累,他终于

掌握了一套扎实的肉牛养殖技术及黄牛品改技术。

他在依靠养殖肉牛致富以后,不忘乡亲们。他积极组织庆阳村党员和群众学习黄牛养殖技术,热心地带领群众致富。同时组织有志于养殖黄牛的青年刻苦学习黄牛养殖技术,争取让他们走出去。他无偿让有志于养殖黄牛的年轻人跟他学习技术。

他致富的同时也非常热心扶助困难家庭的孩子读书,每逢村里有人患重病住院,他都去慰问,并慷慨解囊。

熊贤富同志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热心带领群众致富,扶困济贫的典型事迹深受当地群众的称颂。他真不愧为我乡创业带富的优秀共产党员。

第4篇:党员创业带富先进事迹

党员创业带富申报事迹

—孟小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孟小毛,男,53岁,中共党员,小学文化,xxxx党支部书记。该同志是个头脑灵活、敢为人先的好支书,近年来除了自己种地,还带领中心村村民创业致富,他本人也成了中心村党员创业带富第一人,其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一、加强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

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乡党委关于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部署精神,积极参加各种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活动,思想超前,敢想、敢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乡率先勤劳致富的一个优秀共产党员。

二、敢为人先,勇闯致富新天地

瞄准前景努力探索,勇闯富路终获成功。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同时他也是一个敢想敢做的老支书,至他当选中心村支书以来,他就积极探索,努力寻找致富的新路子,常常组织xxx村党员和村民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和养殖技术,为了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给广大党员群众开好头、带好路,他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搞起了蜜蜂的养殖。平时,他努力钻研蜜蜂养殖技术,积极通过远程平台学习各种实用技术,自己也订购报刊,购

买有关资料回来自学,拓宽知识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积累,他终于掌握了一套扎实的蜜蜂养殖技术。

三、心系乡亲,多为群众办实事

(一)、热心推广致富法。他在依靠养殖蜜蜂致富以后,不忘乡亲们。他积极组织XXX村党员和群众学习各类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热心地带领群众致富。同时组织有志于养殖蜜蜂的青年刻苦学习蜜蜂养殖技术,争取让他们走出去,因为坐地养蜂最大的缺点就是蜜源有限,不适合专业养殖,他认准了养蜂是条致富的好路子,并且自己经过几年来的努力钻研,掌握了人工育王、人工分蜂等技术。他无偿让有志于养蜂的年轻人跟他学习技术。他说:“我要培养几个年轻的养蜂土专家,并努力争取政府的项目支持,设法筹建一个育种基地,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和养殖的专业性,把养蜂业做大做强”。

(二)、扶困济贫。他致富的同时也非常热心扶助困难家庭的孩子读书,每逢村里有人患重病住院,他都去慰问,并慷慨解囊,捐几百甚至上千元钱给病人治病。据了解,他多年来捐资助学、为病人捐钱累计有10000多元。

xxx同志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热心带领群众致富,扶困济贫的典型事迹深受当地群众的称颂。他真不愧为我乡创业带富的优秀共产党员。

第5篇:返乡创业农民工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返乡创业农民工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陈万金,男,布依族,1980年11月生,初中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员,返乡农民工,家住**县**场镇冬瓜林村二组。1999年至2001年跑长途货运,2003年外出打工时到山东绿康奥公司学成生态养猪技术后,毅然将发展眼光投向家乡返乡创业,在亲友及农村发展基金协会的帮助、支持下,2006年,回村创办了万金养殖场,以返乡创业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万金养殖场总投资约168万元,占地58亩,是**南第一家新型发酵床生态养猪及良种繁殖示范基地。现有存栏母猪61头,仔猪286头,生猪508头,年出栏3000余头。2008年5月,陈万金从外地引进美系**、大约克、杜洛克及高原黑香猪等优良品种,运用生态养猪法,以锯末、稻壳、玉米秸秆等多种农作物秸秆作为垫料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作用直接发酵粪便和降解纤维素,转化为可供猪采食的营养物质。"生态养猪法"缩短全程饲养时间7-15天,降低饲养成本10%-15%,不但提高经济效益,还为当地养猪业的品种改良和解决农村秸秆焚烧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名返乡农民工、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但自己富起来,还要不忘"传、帮、带",陈万金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当作自己的责任,用实际行动履行共产党员的职责。他采取先赊仔猪给农户喂养,待猪出栏后才不计息收回成本,给家庭比较困难的群众免费提供种猪、小猪仔等方式帮助村民脱贫致富。2009年8月,了解到本村村民卜贞跃家境贫,无经济来源到**县城帮人打煤粑后,他主动送来3头小猪让其饲养,无偿提供饲料和菌种,教卜贞跃用新型发酵床养猪法养猪,现在,卜贞跃所饲养的猪已经发展到8头,不但成功摆脱了贫困,每年还有上万元收入;店子组村民朱明忠家庭经济十分困难,虽早有养猪致富的想法,但一直苦于无钱购买猪仔,陈万金得知后,立即为其送来2头小猪仔。2009年以来,陈万金采用无偿发放仔猪让村民喂养长大后再回收的方式向260户群众无偿发放仔猪共3970头,最多每户25头。在他的带动下,冬瓜林村养殖业得到较快发展,多数村民从原来不养猪或只养一头增加到现在的三头以上,每年每户可增加养殖收入1000元以上,并带动了本村6名农民工进行小规模养殖。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生态发酵床科学养殖的成果,2010年4月他带领本村9名养殖骨干成立了**场镇万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至今合作社成员发展到31人,合作社资产壮大到130余万元,成员养殖金葩牌黑香猪最多达20余头,年纯收入2万余元。

在几年的养猪过程中,陈万金知道,科学的饲养技术和精心的管理方式是养猪的首要条件,他不但自己刻苦学习技术,认真专研业务,坚持科学饲养,还花3000余元钱从外请来畜牧专业技术人员为村民们讲课、传授养殖技术。空闲之余,他经常到饲养户家中手把手地教他们消毒、打预防针,得知村民家的猪生病,陈万金总是主动上门帮助医治直至痊愈。

为更好的带动养殖业及周边经济的发展,减少群众卖猪难的困难,更多地增加农民收入,开办了"金葩牌"黑香猪肉食品加工厂,目前该工厂已正常生产,有黑香猪腊肉、香肠、红烧肉、血豆腐、干豆腐、豆沙粑、月饼等十多个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2010年至2011年腌制黑香猪肉食品50余吨。同时,为增强黑香猪生态系列肉食品保质时效,提高保健功能,他决定利用本村"万亩竹海"优势,从浙江**引进先进的竹制品编织技术,自己出资聘请技术人员到村指导村民们用竹叶、竹丝编制包装盒及相应的竹制品用于黑香猪肉食品的包装,既增加村民们的收入,又带动本村竹制品工艺的发展。随着黑香猪系列食品消费市场的打开,原有的手工作坊式的加工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陈万金决定全力打造黑香猪生态系列肉食品品牌,在陆关工业园区兴建万金食品厂扩大规模,今后,陈万金将通过自己的努力,同时争取政府及社会的支持,力争到2013年存栏猪只达到6000头以上,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创产值800万元左右,解决40名农民工就业。计划每年腌制黑香猪肉食品50吨以上,创产值650万元以上,解决50名农民工就业,进一步带领村民发展壮**制品加工业,争取每年创产值150万元以上,并逐年增加,解决30-50名农民工就业。

他的事迹得到群众的交口称誉,也得到了党和上级领导的肯定,2009年11月被团省青农部评为"农村青年脱贫致富带头人",2010年4月被州委、州政府评为"**南州优秀农民工",同年9月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全省拔尖乡土人才"和中国银行业协会(花旗集团)授予乡村农业二等奖,2010年12月被**县团委授予青年带富工程示范基地。2011年6月被**南州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他的勤奋使他进步,他的执着使他成功。陈万金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忘我的拼搏精神换来了累累硕果,也赢得了群众的赞许和好评,面对今后的人生,陈万金表示,将继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将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农户走上科学致富之路,为家乡的发展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场镇委员会

2012年9月10日

第6篇:返乡创业农民工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陈万金,男,布依族,1980年11月生,初中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员,返乡农民工,家住**县**场镇冬瓜林村二组。1999年至2001年跑长途货运,2003年外出打工时到山东绿康奥公司学成生态养猪技术后,毅然将发展眼光投向家乡返乡创业,在亲友及农村发展基金协会的帮助、支持下,2006年,回村创办了万金养殖场,以返乡创业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万金养殖场总投资约168万元,占地58亩,是**南第一家新型发酵床生态养猪及良种繁殖示范基地。现有存栏母猪61头,仔猪286头,生猪508头,年出栏3000余头。2008年5月,陈万金从外地引进美系**、大约克、杜洛克及高原黑香猪等优良品种,运用生态养猪法,以锯末、稻壳、玉米秸秆等多种农作物秸秆作为垫料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作用直接发酵粪便和降解纤维素,转化为可供猪采食的营养物质。"生态养猪法"缩短全程饲养时间7-15天,降低饲养成本10%-15%,不但提高经济效益,还为当地养猪业的品种改良和解决农村秸秆焚烧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名返乡农民工、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但自己富起来,还要不忘"传、帮、带",陈万金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当作自己的责任,用实际行动履行共产党员的职责。他采取先赊仔猪给农户喂养,待猪出栏后才不计息收回成本,给家庭比较困难的群众免费提供种猪、小猪仔等方式帮助村民脱贫致富。2009年8月,了解到本村村民卜贞跃家境贫,无经济来源到**县城帮人打煤粑后,他主动送来3头小猪让其饲养,无偿提供饲料和菌种,教卜贞跃用新型发酵床养猪法养猪,现在,卜贞跃所饲养的猪已经发展到8头,不但成功摆脱了贫困,每年还有上万元收入;店子组村民朱明忠家庭经济十分困难,虽早有养猪致富的想法,但一直苦于无钱购买猪仔,陈万金得知后,立即为其送来2头小猪仔。2009年以来,陈万金采用无偿发放仔猪让村民喂养长大后再回收的方式向260户群众无偿发放仔猪共3970头,最多每户25头。在他的带动下,冬瓜林村养殖业得到较快发展,多数村民从原来不养猪或只养一头增加到现在的三头以上,每年每户可增加养殖收入1000元以上,并带动了本村6名农民工进行小规模养殖。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生态发酵床科学养殖的成果,2010年4月他带领本村9名养殖骨干成立了**场镇万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至今合作社成员发展到31人,合作社资产壮大到130余万元,成员养殖金葩牌黑香猪最多达20余头,年纯收入2万余元。

在几年的养猪过程中,陈万金知道,科学的饲养技术和精心的管理方式是养猪的首要条件,他不但自己刻苦学习技术,认真专研业务,坚持科学饲养,还花3000余元钱从外请来畜牧专业技术人员为村民们讲课、传授养殖技术。空闲之余,他经常到饲养户家中手把手地教他们消毒、打预防针,得知村民家的猪生病,陈万金总是主动上门帮助医治直至痊愈。

为更好的带动养殖业及周边经济的发展,减少群众卖猪难的困难,更多地增加农民收入,开办了"金葩牌"黑香猪肉食品加工厂,目前该工厂已正常生产,有黑香猪腊肉、香肠、红烧肉、血豆腐、干豆腐、豆沙粑、月饼等十多个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2010年至2011年腌制黑香猪肉食品50余吨。同时,为增强黑香猪生态系列肉食品保质时效,提高保健功能,他决定利用本村"万亩竹海"优势,从浙江**引进先进的竹制品编织技术,自己出资聘请技术人员到村指导村民们用竹叶、竹丝编制包装盒及相应的竹制品用于黑香猪肉食品的包装,既增加村民们的收入,又带动本村竹制品工艺的发展。随着黑香猪系列食品消费市场的打开,原有的手工作坊式的加工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陈万金决定全力打造黑香猪生态系列肉食品品牌,在陆关工业园区兴建万金食品厂扩大规模,今后,陈万金将通过自己的努力,同时争取政府及社会的支持,力争到2013年存栏猪只达到6000头以上,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创产值800万元左右,解决40名农民工就业。计划每年腌制黑香猪肉食品50吨以上,创产值650万元以上,解决50名农民工就业,进一步带领村民发展壮**制品加工业,争取每年创产值150万元以上,并逐年增加,解决30-50名农民工就业。

他的事迹得到群众的交口称誉,也得到了党和上级领导的肯定,2009年11月被团省青农部评为"农村青年脱贫致富带头人",2010年4月被州委、州政府评为"**南州优秀农民工",同年9月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全省拔尖乡土人才"和中国银行业协会(花旗集团)授予乡村农业二等奖,2010年12月被**县团委授予青年带富工程示范基地。2011年6月被**南州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他的勤奋使他进步,他的执着使他成功。陈万金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忘我的拼搏精神换来了累累硕果,也赢得了群众的赞许和好评,面对今后的人生,陈万金表示,将继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将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农户走上科学致富之路,为家乡的发展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第7篇:模范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模范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张家树,1976年2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1994年12月入伍,服役期间参加过98九江抗洪,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现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绿园花木合作社社长,家树园林绿化供苗公司负责人,目前花木种植面积253亩,有100多个品种,主要经营常规绿化用苗为主,年销售收入达300万元,每年获利30多万元。2006年以来因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先后获得致富带头人,优秀党员,优秀十佳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10年2月18日作为科学发展学习代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播。

作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远近闻名的花木种植大户,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能吃苦,会钻研,是花木种植的示范户,勤劳致富的带头人。他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几年间共扶持26户花木专业户,为80多名群众解决了劳动力出路,多次自费慰问困难户及孤寡老人,2008年共三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并缴纳“特殊党费”1000元,支援灾区生产,受到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花木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流镇耀南村老百姓有着种花养花的传统习惯,但过去都是零星种植且品种单一,档次较低,群众种花只能解决油盐酱醋等生活补贴,并没有起致富兴农的作用。张家树与生俱来就对花木格外感兴趣,1994年12月入伍后来到浙江金华,发现金华原来是全国著名的苗木之乡,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到当地的花农家取经学习,在当地的新华书店,购买了大量有关花木种植、培育等书藉。有点空闲就到当地的花农家无偿帮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从基础理论到田间地头,他写下了大量的,又有幸得到老花农鲍克文的亲身指导。1998年在部队退伍回来,利用在部队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种花养花的特长,克服资金不足等不利影响,走上了艰难的创业路。首先从精心挑通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花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手里的资金多了,经验多了,做事的信心足了,开始酝酿自己更大的引进新品种,搞起了示范园,积极引导当地老百姓走出了一条依托花木产业奔小康的路子。

近年来,他承包绿化工程30多个,还无偿为周围群众提供信息,帮助销售。周围许多群众刚开始种花时,都是张家树供应种苗,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防病治虫,联合成品销售等。使周围的群众每人增加收入近3000元。张家树已连续多年被评为镇级致富能手,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卉状元。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苗圃面积已达200亩,每年获利都在30万元以上。他深知: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高流花木协会成立后,他把带领群众致富的突破点放在花木产业上,以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来实现群众的共同致富。

为了使广大会员种上“放心花”,张家树以个人名义与群众签订包销合同,让群众吃上“定心丸”,耀南村唐庄组的土地全部规划种花木。村民马明发说什么也不愿意种,张家树多次上门做工作,唐恒水就是不听,张家树又对他说“苗子种好卖给我,要是因为种花没饭吃,你一家都到我家吃。”就这样他还是想不通,张家树和他商量,最后以当时最高价每亩280元的价格承包了他的10亩地,当年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了金叶女贞,一年后,以每株0.55元的价格全部出售,当年获利15万元。村民的想法变了,马明发的思想也通了。第二年,在张家树的带领下,全组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种起了花木。马明发自己也承包了二十多亩,他逢人便说:“听他的没错,多亏了他帮忙”。张家树就这样走村入户做大家思想工作,并且和镇里的技术人员一起,向花农无偿提供技术支持,主动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以实际行动把大家的思想都统一到“种花发家”这一点上,当年村里花木种植面积扩种2000多亩。

为了更好的发展花木产业,以张家树为主的向个花木种植大户成立了高流花木协会,以花木协会为龙头,动员广大村民发展花木生产营销,发挥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协会+农户”的良好经营模式。目前,耀南村700多户、2800余人从事花木生产经营,其中有80多名会员在沭阳等地承包土地,带动囝高一村、高二村、程徐村、夏塘村、高流村、三岔村、沟埃村等周边村民发展花木产业,为镇政府争创“国家级花木之乡”打下了良好基础。长年在外的花木经纪人有200多人,大江南北都有耀南村的客户。

为了扩大知名度,畅通销售渠道,张家树积极在《中国花卉报》、《苗木商情》等杂志刊登广告,本着当了带头人,就要有奉献精神,广告费全部由张家树和几个花木协会种花大户分摊,没有向普通会员要一分钱。而在售花过程中始终优先销售群众花木。

在生意场上以诚信经营为立身之本是张家树的座右铭,有时协会按照货主要求,货到后再付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群众放心,张家树就亲自跟车送货,来回10多天,路上辛苦可想而知。从来不克扣群众一分钱,所有差旅费自掏腰包。家人、朋友说他是自讨苦吃,但他心里却感到踏实。

2004年春,张家树和天津一个客户魏玉龙签订34万株红叶小檗销售合同,合同签订后一个月,他来取货时,红叶小檗每株市场价格比合同价涨了2角,供应苗木的协会花农说反正没关系,仍按合同价格,按时起苗装车发走。客户十分感动:“别看你们是农民,做生意却不为小利而动,重合同,守信用,真是实在,以后,我肯定还会来买货的”。杨老板现在已是该村的回头客。今年,他又通过传真和协会签订了价值100万元的绿化苗木合同。就这样和客户们加强联络沟通,密切了感情,并通过他们在大连、沈阳、北京、山东等地设立了销售窗口,及时了解外地市场行情,扩大了高流花木的知名度。

在下一步的产业规划中,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适合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为多种新品种为所示目标,在下一步促进花木产业的升级换代,配合镇政府提出的花木四期规划,明年继续扩大花木种植规模3000亩;努力提高花木的技术含量,打出自己的品牌;完善销售网络,努力实现提高城市品位,绿化山山水水,为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家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引导当地群众走上花木致富之路,带动更多的农民在花木产业上发展致富,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实实在在的显示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8篇:农村党员创业先进典型主要事迹

农村党员创业先进典型主要事迹

**县****镇***村****组的莫可森,现年35岁,是一名农村党员。在他年青的笑脸上,可以看到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在他35岁的人生经历中,遭遇过求学路上的挫折;尝尽外出打工的酸甜苦辣;也有过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失业后的失落。而如今的***,正在分享着创业成功后的喜悦。现在经过差不多一年的创业,他已成功创办了肉兔养殖场,共有兔舍****多平方米,存栏种兔***多只,在他的精心经营下,所创办的养殖场已产生了经济效益,逐渐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同时在他的示范带动下,***镇正在掀起肉兔养殖的新高潮。

2008年8月,当时正在****市打工的****夫妻遇到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的打击,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他们所在打工的企业停产了,***夫妻双双失业,原本稳定的收入一时没有了,紧接而来的生活上的日常开支一时陷入了困境,在多方求职无门时,***静下心来思考,分析当前的情况,在这样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在外打工确是到了相当困难的时期,发展事业受到了一定的挑战,与其这样,何不创业发展呢?想到做到,夫妻俩一商量,第二天便决定回乡创业。当***回到家乡后,知道家乡的各项建设正在大力发展,***县政府发展的“六大基地”建设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我县的农村党员大培训也在进行中,看到这些,他更加坚定了信心,决定在家乡一展身手,走创业致富的路子,马上报名参加了免费的党员在培训,参加培训养兔专业后,刚开始回乡时的那份迷茫、惆怅,顿时消失,随之而来的是一股创业的冲劲,经过多方面考虑以及****镇主要领导的支持下,同时依托*****公司龙头企业的带动,他决定选择自己从小就喜爱的肉兔 1 养殖业,于是便拿出多年的积蓄,多方筹集资金***元发展创建肉兔养殖场。之后的工作中,在选择肉兔养殖场地、兔舍建设、种兔引进、养殖技术学习等,****都在有序地开展着,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工作,他在****旧纸厂改建的一个1000多平方米,养殖330多只种兔的养殖场已完成投入使用了。在肉兔养殖之初,****为了确保养殖成功,产生经济效益,多次参加****县农村党员大培训班举办的肉兔养殖技术培训班,不断学习钻研肉兔养殖技术。由于技术过硬,辛勤付出,现肉兔养殖已初成规模,产生了效益,预计在今年便可收回全部投资,盈余利润。看到这一群群活蹦乱跳的兔子,****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取得创业成功的同时,也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在他渐渐成为创业致富明星的同时,也积极带动周边的群众共创致富路。***镇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广大群众相继前往参观、取经,而他也毫无保留的为广大乡亲传经送宝,传授肉兔养殖技术等,为共同发展肉兔养殖业,共同走上致富路而努力着。2009年来,他一直在带动广大乡亲们投身于肉兔养殖的事业中,在他的带动下,****镇的***村、**、**、***、***等村共100多户已投身于肉兔养殖业中,并且都获得了成功,渐渐地***镇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肉兔养殖业的发展已步上新的台阶。同时,他也不忘同是外出返乡的乡亲,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在他的养殖场里,共聘请了10名外出返乡的困难农民工,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

****在带动乡亲们进行肉兔养殖致富的同时,还切实的做好多项服务,着力为乡亲们解决肉兔养殖上的难题。在创业之初,***在乡亲们的技术还不成熟之时,免费为乡亲们培育种兔,还为一些困难的群众免费提供兔仔饲养,尽力的为乡亲们发展肉兔养殖、脱贫致富而服 2 务;同时还为广大群众无偿进行肉兔养殖的技术指导,不论风吹雨打,只要在乡亲们的需要下,他都是有求必应,热心的为肉兔养殖户排忧解难。在今年以来,****还自告奋勇配合**镇畜牧兽医站的技术人员,当起***的下乡肉兔养殖义务技术员,在2009年来半年的工作中,他的足迹踏遍了**镇所有的10个村街,他的技术指导得到了乡亲们的热烈欢迎,人们都亲切的称他为**镇肉兔养殖明星和“兔大夫”。

***在他的创业上,是那么的充满激情,在他的发展计划中,下步他将扩建兔舍达到1500多平方,发展肉兔养殖4000只以上,精心搞好他的“兔”事业。

第9篇:创业先进事迹

2007年,从南京三江学院毕业的浙江xx姑娘xx,追随爱人来到xx区xx镇,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安安心心地拿着固定工资,双休、五

一、十一&&法定节假日都有休息,悠哉悠哉地过着小资的生活。

然而不久,也许是身处寸土寸金的中国xx家纺城的原因吧,两个刚毕业大学生的心被火热的经济态势所点燃。当年底,小夫妻俩决定:下海!

下海创业

小夫妻俩商量了一下,把原打算在xx买房子结婚的50万元钱,拿出来买下了恒源祥企业要卖的一个拉链车间,成立了xx博源拉链有限公司。

创业之初是艰难的。他们小夫妻既是厂长,又是车间主任,还是勤杂工。公司招聘了6个挡车工。对于拉链这一行,陈巧什么都不懂,又没有社会经验,怎么办?一切从基础做起,向车间里的员工学习请教,他们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从学徒做起,掌握熟悉每道工序的每一个环节。为了节约成本,创业之初,他们买了一辆三轮车,自己送货。

2007年,在xx市大学生人才服务中心和川姜镇政府的帮助下,陈巧他们在镇工业园区购了13 8亩土地,获得了xx市鹏欣大学生创业基金10万元,又在xx信用社贷款100万元,购买机器设备,建设新厂房、购置新设各,进一步扩大再生产。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gerengongzuozongjie/83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