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会计个人工作总结】

篇:农技人员先进事迹

细节决定成败,点滴铸就辉煌在凤冈县的养殖场,随时可遇见一位衣着朴素,精神而灵气的青年人,养殖户们称他为梁师,他就是凤冈县畜牧局技术干部梁正文同志。凤冈县根据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生猪)项目的实施方案,在全县5个乡镇25个村(社区)共计建设示范户250户,推广猪-沼-草、猪-沼-茶、猪-沼-果循环经济养殖模式,共计饲养饲养生猪6300头,养殖成活率达到96.5%,比项目要求高出1.5个百分点。饲养种母猪1230头,其中外源良种母猪1110头,良种率达到90%以上,推广母猪产床902套,组织技术培训5期共计265人次,编写了《凤冈县生猪标准化养殖操作规程》、《外二元母猪饲养管理技术》、《猪人工授精技术》等技术资料,并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技术指导员到户率达100%,示范户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养猪综合效益提高了15%,特别是仔猪成活率提高了20%以上,示范户饲养一头商品猪利润可达300元以上。梁正文就是该项目的县技术指导员,主要负责新建乡生猪技术指导及培训工作。新建乡示范户取得了较高的效益,养猪综合效益提高了16%,特别是仔猪成活率提高了20%以上,示范户饲养一头商品猪利润可达350元以上,且无重大疫情发生。

第2篇:农技人员个人先进事迹

XXX同志的主要事迹

XXX,男,现任富裕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多年来,他始终默默无闻地工作在为农服务一线,忘我工作、勤勉敬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一名优秀共产党的风采,为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大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一、学习锤炼,筑优为农服务的能力素质

XXX自参加工作后,始终在农业科技战线上默默工作,先后从事土壤普查、病虫测报、植检植保、农技推广等工作。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适应日益发展的农业工作需要,先后在东北农学院和黑龙江大学进修学历,获得学士学位。注重政治素养锤炼,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牢记党的宗旨,以满腔热忱全心全意的服务“三农”。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宗旨服务意识较强,屡获表彰,成绩斐然,成为了全县农业科技服务的先进典型。先后被确定为县土壤学科带头人,被县政府记功奖励8次,获县政府模范工作者称号5次,获得首届富裕县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奖,多次被齐齐哈尔市科普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科普之冬活动先进个人(播种奖),连续8年被评为齐齐哈尔市农技推广系统先进工作者,2009年被评为全省草地螟防治及植检植保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被光荣地推选为市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二、刻苦钻研,探索为农服务的科技成果

始终以求实创新、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并注重新技术效果的调查研究,积极参加农业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参加工作以来共撰写论文26篇,其中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论文6篇,省级刊物上论文4篇,获省市学会优秀论文16篇。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及业务水平,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三十多年来主持和参加的项目获国家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以上成果16项、市级成果11项、县级成果18项。其主要成果:1990年参加的农田野燕麦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的配套应用技术研究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参加的优质专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获全国农业部级丰收计划二等奖,

2008年参加的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获省政府三等奖,2008年参加的优质高产青贮玉米栽培及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获市政府一等奖,2007年参加的优质高产青贮玉米栽培及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2008年参加的优质高产青贮玉米栽培及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获市政府一等奖,2005年参加的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获齐齐哈尔市市长特别奖;2007年参加的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2005年参加的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2004年参加的东北地区重大迁飞性害虫草地螟源地及迁入机制研究与应用、2004年主持的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分获省农业科技进步

二、2 三等奖;2009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推广、2009年参加的优质专用高粱-龙糯1号高效栽培、2007年参加的黑龙江省奶牛高效可持继生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课题、2005年参加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分获农业丰收计划

一、二、三等奖;2003年参加的富裕县蝗虫种类、分布、优势种群发生变化及防治技术,获市科技进步3等奖。

创新实践,争创为农服务一流业绩

坚持广泛开展农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自2009年以来组织开展试验项目162项、示范项目78项、推广项目160项,累计面积1500多万亩次,年均500万亩次左右,农民年科技增收超过千万元。根据近年我县奶牛产业化初具规模,而与之相配套的饲草工程科技含量低的实际,主动向县委、县政府建议,改变以前农业科技术示范园区以种植粮豆、特色经济作物为主的方式,从县域经济的实际出发建立青贮示范园区,在每个乡(镇)至少要建立一个青贮高科技示范园区。而且还在交通便利,奶牛发展潜力大的龙安桥镇建立了青贮综合示范园区。为了增加园区内青贮品种的数量,他与省市业务部门、科研院校(所)联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关系,搜集到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良青贮玉米品种近百个,为我县青贮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增加园区的资金投入,积极寻求与各乡镇及县工信局、农业局、开发办、种子公司等部门广泛开展合作,以求在园 3 区上增加投入,保证了园区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在园区种植期间,他与中心业务人员一起,深入田间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了园区的标准和质量。该园区2011年被评为全市一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该园区规划总面积1000亩。通过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及应用新技术的集合展示,起到“引领农民干、做给农民看、给农民做示范”的作用。已成为宣传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和推动先进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是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应用先进技术的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没有铃声的课堂。每年接受上级领导和农民参观达1.8万多人。

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方向,依据富裕县自然优势,努力进取,2009年通过“院县共建”的平台,省农科院专家一起研究引进了优质专用高粱-龙糯1号,使富裕老窖原料供给从全部市场化选购到基地化专供,原料品种从被市场控制到自主择优育种,绿色原料基地建设从2分试验田发展到万亩基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跨越发展。实现了酿酒用粮全部基地化。富裕县是黑龙江省知名的牧业大县,奶牛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点,XXX同志结合县域特点,寻求为奶牛发展,搞好农技推广的新路子,至2012年开展实施完成的青贮玉米生产栽培技术、优质牧草栽培技术、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推广项目,对促进我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特别是在青贮玉米栽培方面的研究填补了我地青贮玉米栽培方面的技术空白。

第3篇:农技劳动模范先进事迹

农技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20多年始终奋战在农业第一线,扎根大地、辛勤耕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的情怀和梦想,为了大地丰收,甘愿用汗水热洒沃土。

一、为了农业丰收 辛勤耕耘

1987年,**,毕业于**农业学校,被分配到自然条件较艰苦偏僻的日光农技站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农技员,看到生产技术落后、粮食产量偏低,自己暗下决心,要把自己所学的农业新知识技术传授给农民,引导乡亲们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

日光乡是个半山区乡镇,人少田多,大多数数属于山高水冷的冷浆田,深泥田,单产不高,1990年在县局业务部门指导下,在粮专资金带动下,改造中低产深泥田、推广垄畦栽培技术,在中低产田改造中,坚持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抓示范,晚上搞培训,在技术操作上,从严把好整畦、播种、栽插和施肥关,通过推广优良品种,使昔日中低产田亩产不足400斤提高到平均亩产600斤,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取得较好效益;1997年,为了推广水稻“两秧”,作为一项新技术,在全乡推广我主动请缨,在乡培训班上,怕群众不成功、受损失,我向乡领导和村干部、群众郑重承诺,如果技术不成功,我愿拿出两个月工资来赔偿群众种子损失,并下到村组搞培训,观看“两秧”音响资料,对技术要点、难点进行咨询解答,全乡当年推广早稻两秧XX亩,占早稻80%,技术推广提高了粮食单产,政府认可,群众满意,97年被评为乡优秀共产党员。

二、发展特色农业 增加群众收入

日光育种区,有的农户为了眼前利益,私自育种现象严重,我作为一名农技人员,为了育种产业发展,及时和农民们进行沟通,与县种子部门一起,签订育种收购合同;全面禁止了私自育种现象,及时做好了政府的参谋。育种面积由原来XX亩扩大到4000亩,当年育种大丰收,种子价格也卖得很适中,让农民们得到了实惠。育种、油菜的栽培配套模式,过去多属于白菜型油菜品种,单产不高,1998年,全面推广“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提高了产量和油质。油菜生产获得了省“金花奖”。

三、实施科技项目 带动全镇农业发展

XX年,在局指导下,抓好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被市农业局评为先进个人,XX年至今,在县局安排下,在石桥镇万亩水稻高产栽培;石桥镇绿色大米生产基地;石桥镇万亩水稻病虫害综防,在这些项目实施中,我能积极参与,项目实施取消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深受省、市、县领导的考察好评。

四、任劳任怨 积极开展技术服务

大力开展送技术到村,技术指导到田间,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工作目标。经常下到村组开展测土配方施取土,全镇取土样品90个,对于08年冰冻灾害,举办培训班下村指导果农灾后进行补救,剪枝、施肥;及时发放技术资料到村组。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给群众面对面讲解防冻技术,推广有机肥、绿色水稻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工除草、病虫害综防技术,农药施用技术。根据不同农事季节,不定期下村解答农户农业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在08年工作中,全镇灾后生产补救,香葱栽培种植,农业污染源调查都取了较好的成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二十多年的农技推广,无私奉献精神,受到县镇领导好评,群众满意,XX年被局评为农业工作先进个人,XX年被评为**县劳动模范。

第4篇:农技人员的事迹材料

农技人员的事迹材料

田间地头有她忙碌的身影,课堂培训有她精湛的讲解。凭着满腔热情,在农村科技服务的天地里,默默奉献着一名普通农技人员的青春热血。她就是xx县xx乡科技特派员xx。

xx,现年34岁,是xx县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农艺师。XX年3月,县委选调她到印塘乡担任科技特派员。印塘乡有耕地万亩,农民以种养业为主要经济来源,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xx入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工作切入点,尽快进入角色。她用了2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全乡47个村,深入种养大户调查走访,召集农口部门座谈研究,从农民兄弟最盼什么这个简单问题入手,寻找解决农业效益偏低,农民增收缓慢的突破口。在掌握第一手材料基础上,她向党委政府提出了“加大技术培训,建立产业基地,发展生态农业”的设想,制订了农业发展规划。

“让群众靠科技致富”当作自己的追求目标,她依托派出单位技术优势,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争取县乡党委政府及农业局的支持,健全农技服务网络,每个责任区明确一名副主任为兼职农技员,每个村都落实了一名农技员,组建了以农技、农机等部门负责人和科技特派员为成员的科技110服务队,配备了科技110电话和服务车。邀请农业局技术人员给农民群众讲课,编印科技资料。以乡农民技术学校为平台,充分利用办班示范、开辟科技专栏、一对

一帮扶等有效形式,免费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发挥种养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的“二传手”作用,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户推行科学务农。一年来,该乡培养科技示范户100余户,办培训班15期,培训农民3000余人次,科技110服务热线接受咨询500余次。

在狠抓科技服务和培训的同时,xx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组织县农技推广中心和土肥站,对全乡47个村1000多个样本点的土壤进行采集分析,充分掌握不同土壤肥力状况,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建立病虫测报基点,对稻水象甲等病虫害实行统防统治,确保水稻病虫防治损失控制在3%以下。为消除群众顾虑,她几乎每天都到村组对农户从种植,到施肥、防病等系列环节给予指导,严格按技术标准化生产。在她的引导和宣传下,该乡推广高档优质稻、杂交玉米、礼品西瓜等高产品种8个,应用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新技术5项,为粮食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据统计,该乡XX年农民纯收入增加560元,其中250元来自农业生产。

xx还主动向县局领导争取,积极参与科技项目的引进和开发,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为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她主动与江苏金玛公司联系洽谈,并争取商务部门的支持,XX年,在岳家、观岭、盐井等村建立三个蚕桑基地,当年种桑养蚕,并利用桑园套种西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

为全县的示范基地。印塘乡是双峰县粮食生产主产区,她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大力发展粮食生产,重点抓好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去年,该乡播种粮食面积万亩,严格控制耕地抛荒,评为全县唯一的粮食生产标兵乡。在大丰、金塘等村的高档优质稻示范基地面积XX多亩,省农业厅专家组织验收测产,平均亩产550公斤,人平增收150元。今年,该乡又建立了万亩双季杂交超级稻等粮食生产基地四个,面积达5000多亩,其中袁隆平院士的超级稻加再生稻推广项目也落户该乡大桥边村。目前禾苗来势喜人,丰收在望。

第5篇:农技推广先进事迹报告

树立正确荣辱观 为农技推广作贡献——农研中心普通人二三事

一个民族需要一个统一的灵魂,一个国家需要一种力量的支撑。在华夏5000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历史长河中,一代代炎黄子孙用勤劳与智慧、胆识与勇气、团结和诚信,演绎出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世代相传的感人故事,鼓舞和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解放,国家的繁荣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

曾记得,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孟母三迁为教子,岳母刺字表忠良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曾记得,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一个个舍身报国的英雄事迹;曾记得,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党的好干部焦玉录、孔繁森、牛玉儒的名字;曾记得,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还有把青春献身农业技术推广事业18年的楷模麻晶丽。 。

可想而知„„第二天,大家见他受伤严重,就劝他,哪里你也别去了,赶快去医院吧,病耽误不得,工作的事还有我们大家。他却不以为然地说,只是脚崴了,小毛病不碍事。于是又同大伙一道去了嘉荫。几天后,该干的事干完了,他的脚脖子已经肿得如二大碗口粗,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原来是肌腱严重拉伤,已经断裂,整整缝了14针。谁都知道,肌肉拉伤断裂的滋味是怎样的难忍,可张含生为了他心爱的事业,他忍住了,做到了。

朱瑞玮,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名字,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着她热爱的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为我市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广大农民亲切地誉为:我们的好老师。记得那是1998年7月末的一天下午,骄阳似火,持续的高温闹得人都无精打采。位于我市北部的红星区大平台,一位农民打来电话,点名要找朱瑞玮。原来,这位农民自家种的40多晌大豆出了问题。接到电话后,她二话没说立即向领导作了汇报,请示马上组织人员出发去现地做技术鉴定。汽车颠簸在并不平坦的公路上,一走就是6个多小时,到达距红星区102公里的偏远林场库斯特已是满天繁星。当晚,稍事休整,第二天又早早地起来,吃完早餐上路了„„当时,这里的路况极差,那真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没办法,汽车坐不了了,改坐四轮拖拉机,一路上的身体强烈振荡自不必说,二十多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一个多钟头,下拖拉机还要在蜿蜒崎岖的田间小路上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赶到目的地。看到农民朋友脸上那焦灼的神情,已经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朱瑞玮,顾不上疲劳与酷暑的难耐,一边擦拭脸上混着泥土淌下的汗珠,一边组织开展了紧张而有序的现地调查取证工作。三个多小时过去了,情况明了了,原来是所购买种子的不纯,导致了出苗不齐不壮。朱瑞玮和她的同事们笑了,这位农民也因能讨回公道舒展了紧锁的眉头,乐了。这就是朱瑞玮,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技推广战士。她以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对农民兄弟满腔的爱,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提起宋平,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在我们农研中心是出了名。今年三十多岁的她,一直从事的是打字、复印工作。几年前,由于中心各科室还没有配备微机,单位所有打字的活都落在了她一人身上。记得一次因材料急需上报,休息日,领导电话打到了她的家,她撂下电话就急匆匆地赶来了。临近中午,家中打来电话,她接听后一言未发就把电话挂了。当时,大家猜测,准是小俩口闹了别扭,也就没有问她。直到加班结束后,又有电话打来,才知道,年幼的孩子是感冒发烧39度多在哭喊着找妈妈。这就是宋平,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打字员。

类似这样的人和事,在我们农研中心还有许多许多。

第6篇:乡镇农技干部先进事迹

乡镇农技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14年间,xxxx农情信息、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全省农业信息联播、党委办公室综合调研和优质服务竞赛、抗冰救灾、防汛抗灾、计划生育和创卫等工作多次被省市评为先进单位,都有xxxx同志贡献的一份力量。从台湾黑美人西瓜在xxxx市冷水滩区引种成功,到现在年种植面积20万亩,总产50万吨,年产值12亿元;黑皮冬瓜、超级稻两优培九、株两优02等品种在xxxx大面积的推广,这些都离不开xxxx同志的一份辛勤汗水。

14年间,从一名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乡镇农技干部,从一名乡镇农技干部成长为一名市级农情信息员,从一名市级农情信息员成长为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从“锄头”到“笔头”的“蜕变”,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平凡而真实,无不凝聚着xxxx同志痴情于农、服务于农的拳拳情怀。

一、“学农爱农,是我不悔的选择”。

报考学校时,他主动选择了农校。学习期间,担任了班级实践委员、卫生委员、劳动委员等职。在他的带领下,全班的柑橘园管理、杂效水稻制种、水稻旱育秧、西瓜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制种等实践工作名列全校同年级前茅。通过花粉预先测试技术,水稻制种亩产达到200公斤。1998年7月,在学校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毕业分配,放弃局机关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带着对农民朋友的深厚感情和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深深热爱,到普利桥镇农技站,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5个月内,帮助农民解决浸种催芽、水稻纹枯病虫防治等技术难题150余个次,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面积万亩,推广杂交水稻种子万公斤、复合肥等肥料300吨,货值35余万元,名列全站8个门市部之首。

二、“吃苦耐劳,是我‘财富’的积累”

1999年他响应局里号召,主动参与了台湾黑美人西瓜和黑皮冬瓜、大白菜、结球甘蓝等新品种展示示范。每人管理10亩,与当地菜农民一样,起早贪黑,冒烈日酷暑,顶暴雨寒风,担粪水浇白菜,细细耕耘。一年下来,又黑又瘦,体重减了10斤。当地农民问道:你们从学校毕业分配参加工作,还跟我们一样挑粪水种蔬菜,学是不是白上了,值不值呀?他只是一笑而过。

面对伤痛,毫不畏惧。1999年在拆除机场旁边的示范基地牌子,4米多长水泥杆子倾斜65度角的时候,尼龙绳子断裂,水泥杆子和两根打撑树木已倒下,压在他的身上。当他苏醒过来时,已是 语,无论在上下班坐车的途中,还是晚上睡觉躺在床上,都在反复思考,直到满意为止。XX年在抗击冰冻雪灾中,为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gerengongzuozongjie/81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