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述职述廉报告】

篇: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1.工业现状。我县年产值500万元以下的工业微小企业共有74户,主要是油菜种植加工,茶叶加工,水力发电、木材加工几大类。 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有38户(其中规上企业23户),分布在工业硅冶炼、木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其中硅冶企业7户、木材加工企业14户,茶叶加工企业3户、精制大米加工企业3户,电力企业2家,油茶、活性炭加工等其它企业9户。 目前主导产业是工业硅冶炼和木材加工,生产比较正常的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重点企业是##公司、##公司和##米业公司等。

今年上半年,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9781万元,同比增长20.4%,其中2000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44656万元;同比增16.3%,完成市政府下达年度目标任务数的50.13%;完成工业用电量21570万度,比去年同期上升19.27%。完成工业投资上报19280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8.86%,同比增长34.22%。

2.生产情况。从今年来看,主导产业硅冶企业生产较去年正常,基本保持4到5台炉子开炉;受木材指标减半影响,木材加工企业未能满负荷生产;水泥企业生产量大,但由于市场销售不足、运输道路不畅、采矿证及生产许可证未办妥等问题,造成产大于销,水泥囤积,企业未能持续生产,其它农副产品加工业、酒业等企业生产比较正常。

3.项目建设情况。目前续建项目有年产4300吨山茶油

生产线等4个,新建项目有混凝土加气砖生产线等5个,技改项目有##多晶硅9×16500KVA冶炼炉异地升级改造项目,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有6个,上半年已完成投资192800万元。

4.工业园区情况。2011年我县成立工业园区管委会并对##工业园区进行了规划建设,围绕“七通一平”重点打造,2012年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区三园”的工业布局。园区形象初步显现,吸引产业、集聚项目能力逐步提升,为企业聚集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

二、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产业发展走不出困境

多年来,我县的产业一直围绕着木材加工,工业硅冶炼,农副产品初加工三大类来发展,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1、工业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立体产业未形成。我县2013年工业总产值仅有42.89亿元,缺乏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大产业和龙头骨干企业,结构单一,主要是木材和硅冶企业,在层次上以传统工业,资源型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缺乏精深加企业。并且各企业间分布零散,没有形成集聚发展,带动不起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发展。

2、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主要原因:一是我县长期凭借资源优势,依赖木材加工和工业硅冶炼及农副产品初加工支撑经济增长,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二是缺乏带动性的龙头企业,现有企业普遍设备落后,技术人才缺乏, 2

企业安于做产品初加工及半成品的现状;三是受资金、用地指标等限制,新培育的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产业效能尚未发挥;四是产业规划滞后,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尚处在规划引入阶段,距真正撑起新兴产业经济增长极还相去甚远。

3、产业转型升级难。主要原因:一是工业硅冶炼产业是保持我县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若全面实施转型升级,在短期内经济增长势必下滑,影响年度目标任务;二是长期形成了对现有产业的依赖,如何就现有产业进行转型,在定位和作力点上不明朗;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停留在工作报告的层面,在推进落实上缺乏实质的内容;三是产业升级,搞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企业生产线的扩建,设备配套,高科技人才引入等需要投入巨资,我县企业经济实力薄弱,自有资金无法满足产业升级需求;四是基础设施滞后,承接东部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能力弱,新兴产业项目引入乏力,新兴产业培育进度缓慢。

4、新兴产业难。一是大部分企业获取新兴产业市场信息不足,产业链不清晰,无法做出基本的市场预测,难以找到进入新兴产业的切入点;二是新兴产业技术要求高,资金投资大,回收周期长。三是新兴产业市场不明朗,尽管从长期看,发展潜力巨大,但短期内存在风险;四是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投资项目建设,企业投资新兴产业项目,需要大量资金,大部分企业自有资金不能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一旦投资新兴产业,会造成资金链断裂,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 3

五是企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缺乏研发能力,没有自主品牌,缺少营销渠道。

(二)建设资金缺乏。一是县有财力薄弱,无力支撑项目建设所需扶持资金;二是基础设施滞后,投入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巨大,县财政无法承受;三是部分招商引资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由于新落户,缺乏抵押贷款担保物,融资困难,造建设资金不足。

(三)基础设施滞后

1、对外设施。一是道路交通设施滞后,我县与外界连接的路网密度小,通达水平低,道路的等级低,质量差,(目前,仅有一条过境##的夏蓉高速建成通车,其他道路均为普通的省道,县道);二是缺乏专业的物流市场,使我县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衔接上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

2、对内设施。一是县城至各产业园区的道理交通状况不理想,二是产业园区内部,在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网络、有线电视和场地平整“七通一平”建设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上都未完善,园区承载能力弱,吸引项目入驻园区能力不强。

(四)缺乏人才

目前,全县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共有职工2754人,其中管理人员226人,技术人员180人,大专以上181人,工程师人数80人,科研人员3个。

1、在工业管理人才上。由于我县企业基本上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导致在管理上不重视,我县的管理人员仅有226 4

人,远远满足不了工业大发展的人才需求。

2、在科研技术人才上。因我县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工业,资源型为主的初产品及半成品加工,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导致对专业技术人才不重视,科研技术人才严重欠缺,目前我县仅有专业技术人才180人。

3、产业人才。从政府管理层面来看,对工业重视力度不够,在工业管理领域,没有专业产业发展规划人才;从企业层面上来看,产业发展人才也严重欠缺。

(五)缺乏专业的物流市场

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中的核心产业,是企业连接市场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县尚没有建成专业的物流市场,在长春堡高速公路出口、汉寨高速公路出口建立现代物流园区的计划尚在论证阶段,专业物流市场尚未形成给工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发展工业的思路

(一)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形成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相关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

1.发挥传统产业优势,集中力量抓好技改扩溶,努力将我县工业硅冶炼做大做强。以####集团9×16500KVA工业硅冶炼炉技术改造升级为突破口,加快##现代硅冶产业园工业硅冶炼炉技术改造升级,达到总装机规模在250000KVA以上,加大硅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技术创新,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拓宽产业幅度,发展硅铝钡、硅钙钡、硅钙铝等复合铁合金产品。

2.不断加大农副产品加工培育力度,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主导产业。发挥##米业有限公司省级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大米加工、植物油加工、茶叶加工、优质白酒、特色食品等为重点推进精深加工,强化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致力于打造成为省级优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3.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培育具有特色的配套产业。充分发挥“天香谷”植物香油系列产品开发生产作用和芳香特色农业旅游园的辐射带动作用,下大力推进“天香谷”芳香特色农业旅游园区建设,做大做强企业总量和质量,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以##镇为依托,充分利用景区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出具有特色的配套产业,让新的园区发展模式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财政增收及农民就业的增长点。

4.以红色文化发展为依托,加快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及轻工产品加工业建设。充分发挥我县旅游产业优势,着重打好民族特色这张牌,进一步加大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和幅度,挖掘具有民族内聚力的资源优势,逐步增强城市软实力,进一步鼓励发展民族服装、小五金、日用品等轻工产品,积极开发民族特色旅游产品。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1.调整工业产业结构。结合县情实际,加快调整轻重工业结构,推动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推动加工业与服务业相结合,推动劳动力密集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

2.改善产业组织结构。按照市场竞争、规模经济、专业分工、产业配套的原则,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产业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项目向园区聚集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3.提升技术和产品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现有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资本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使现有产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方向发展,达到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的目的。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业产品升级换代,努力提高新兴产业产品的比例。

4.优化工业区域布局。以“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链条化、布局聚集化”为方向,立足实际,采取“一区三园”的规划建设思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努力形成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带动城北生态工业园、####循环产业园、##现代硅冶产业园发展的格局。

5.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始终把加快产业建设和转型升级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基础和首要任务来抓,充分利用我县资源优势,坚持以工业硅冶炼技改升级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为主导,整合木材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大力发展服装、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特色旅游产品等产业,确保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特优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加强在产业配套、上下游产品对接、共性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引导和服务。对正在实施的##集团9×16500KVA冶炼炉技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建成投产达产。

(三)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新兴产业

1.依托我县区位、资源优势,瞄准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下大力引进大项目,通过大项目带动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链,推动产业聚集发展。

2.要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把高成长、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项目引进园区,提高园区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推动工业园区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3.重点加强在农林产业精细加工及新兴电子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围绕重点产业,广泛开展上下游产业招商,积极与省市经信委对接,加强对引进项目发展引导,力争每年引进1-2家大型支撑性产业项目入驻,年平均协议引资40亿以上,实现到位资金10亿以上。

4.加快物流中心的招商和建设,促进物流与工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1.加大园区主干道建设力度。千方百计做好园区“七通一平”建设资金筹措工作,加快园区路网建设,力争在2014年底完成1号工业大道8.1公里、2号工业大道3公里、环线道路3.2公里,2016年底全面建成园区主干道。

2.加快园区电力设臵建设。积极对接##供电局,协调解决园区电力设施建设,力争2014年12月前完成##35千伏变电站扩容工程并投入使用,2015年底完成##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并投入使用,2016年上半年完成##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并投入使用。

3.抓好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积极争取省市项目资金,努力解决园区标准厂房建设资金难问题,到2014年低,完成标准厂房建设 9.23万平方米,2017年平均每年完成4万平方米,累计完成25万平方米。

4.做好园区供排水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主动对接省市住建和环保部门,争取资金投入建设园区垃圾处理项目和污水处理项目,力争2014年底完成园区供水水源工程施工及蓄水池建设,完成供水管道铺设13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处理设施 1个,完成排水管道铺设9.6公里。到2016年底,园区供排水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全面完成。

(五)优化发展环境

1.加强生产要素协调,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等融资性平台建设,推进银企合作,缓解企业资金制约,化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做好用电服务,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国内外专业展会信息,组织企业参加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商品展销会,帮助企业提升知名度、开拓新市场。

2.完善服务制度建设,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健全县级领导联系企业跟踪服务制度,完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服务体系,实现规模企业服务全覆盖。建立问题排查制度。督促各单位切实开展为企服务活动,建立干部服务企业月报制度,排查突出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完善督查推进制度。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强化落实解决情况的督查推进,需 9

要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梳理汇总,召开部门联席会议会商研究解决,切实形成优化环境强大合力。

3.强化工作作风提升,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转变政府职能,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加强效能监督,强化责任追究,规范行政部门的涉企检查行为,实现企业生产和建设项目的“零干扰”,让政府工作人员更新市场理念,尊重市场规律,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全县工业经济营造依法行政,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致力于促进全县工业转型升级。

第2篇: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2012年5月底最新工作计划类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现状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民营企业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主体。从年起该市大力推进“国退民进”、“两个置换”、“产权多元化”等改革措施。到xx年底全市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全部退出市域经济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民营企业和产权清晰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的蓬勃生机全面激发了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活力市域工业经济驶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由年的17增加到37规模工业实现的产值由年的5.48亿元增加到13.4亿元。全市工业税收由年的98xx年的xx年来该市着力抓好太子庙生物医药园、蒋家咀棉麻纺织工业园、城关镇杨木及食品加工工业园的建设培育了棉麻纺织、食品加工、黑杨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制造及新材料、精细化工六大市域支柱产业。从入园企业户数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户数较3年前增加了一倍。年三个园区仅有规模企业18家目前已达36家。从园区工业产值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产值是3年前的近三倍。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产值不足3个亿今年可达8.5亿元。目前三大园区规模工业实现的现价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9xx年前翻了三倍。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只有5xx年将达15xx年新增项目投入5亿元是前xx年工业投入总和的1.3倍。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成为市域经济的主要特色。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39家其中规模企业26家出口规模企业5家。xx年全市产值过1xx年苎麻产品出口交货值13xx年市政府财源建设奖励支出xx年来全市引进投资3xx年产值13.4亿元实现税收18xx年来随着一些职能部门划归“线管”市级政府职能越来越弱这种“条块分割”的局面使得市级政府经济调剂缺乏手段。如工商、税务、国土、质监等部门上划后市级的调控能力下降了收费优惠等承诺难以落实到位。二是财税体制方面。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市级财力相对减弱了增值税、所得税增量部分大头被中央、省级拿走严重挫伤市级发展工业经济的积极性。三是投资融资体制方面主要向大城、大型企业倾斜也不利于市级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受国土、电力等宏观调控因素的影响加大了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困难。 对策突破瓶颈培育特色筑巢引凤打造品牌 拓宽融资渠道破解瓶颈难题。一是要抓好企业诚信建设营造诚信环境。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协会负责制定行业规范监督信用行为组织信用评估。把不守信用的企业及法人代表列入黑名单使之难以在场上立足。二是帮助企业摒弃落后的家族管理模式优化股权结构逐步实现资本社会化管理职业化建立符合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市级财政应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重点项目的贷款贴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支持本地优势产业、特 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四是要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公司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可采取政府投入、企业参股、民间集股等办法建立担保基金。五是要激活民间资金引导民间投资转移到工业项目上来。六是要支持鼓励企业上发挥企业直接融资的功能。 突出特色培养龙头企业。特色就是优势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经营特色。要立足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在“特色”二字上做文章打造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作用大、场占有率高和发展前景广阔的龙头企业。如的苎麻产业省政府将苎麻产业纳入了全省七大农业高新技术发展规划市被列为基地建设项目市。务必抓住这一发展良机在加紧规划种植的同时加大规模加工企业的扩张改造开发延伸下游的印染、服装等“链条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加快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要根据园区的不同功能与特色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提升园区品位为民营工业上规模上档次提供一流的设施和一流的服务。二是要明确主导产业创新机制加快产业集聚。要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转移淘汰产业的历史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紧紧围绕业已形成的支柱产业按专业化分工协作要求优化整合形成地域产业链。三是要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招商引资。要立足资源特点和区域优势认真筛选、编制、准备一批建设条件成熟、场前景广阔、预期效果理想的新项目为园区做大做强夯实项目基础。 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特色。实施品牌战略首先是要抓“原创”把产品质量搞上去把品牌数量积起来。要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帮助企业关注科技场捕捉科技信息主动积极寻找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合作伙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鼓励企业主动靠大投强以特色创优势以优势创品牌。其次要抓“整合”利用

已有的特色品牌资源实行品牌扩张发挥品牌价值倍增作用和行业带动效应。第三要抓宣传和服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场占有率。第四要抓奖励对拿到省以上知名品牌的企业要分层次给予重奖。同时要引进和培养一支高技能的人才队伍积极实施“名企、名牌、名人”工程不断提高企业的对外影响力和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特色的不断提升。

第3篇: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县政协经济委员会

**工业园区是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接受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实现产业转移的主平台。近年来,园区发展迅速,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功能还相对滞后,已对园区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

一、**工业园建设成就与发展前景

1、编制了一个前瞻性发展规划。为策应省市沿江开放开发战略,发挥沿江岸线优势,从2005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就着手谋划**工业园建设,县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对接主城区、融入大**、决战新工业、做美沙河城”的全县发展思路,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推进**沿江开放开发的重大决策之后,**工业园成

为我省沿江开发战略中的重点开发四大板块之一,我县重新编制了**工业园控制性详规,规划范围为北至长江,南至九码快线,西临**,东与城西港区相连,规划总用地40平方公里,近期3——5年内,集中建设核心区约平方公里,生活配套区2平方公里。将围绕装备制造、轻化制造、高新科技、新型材料、绿色食品和机械电子六大产业进行布局规划。

2、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幅增加。近几年来,**工业园累计投入基础设施资金近10亿元,完成了“万亩土地平整”、**联圩除险加固两大扩园项目,新建了日供水3000吨自来水厂、日处理污水6000吨的污水处理厂、11万伏变电站、环境监测站、消防二中队等配套设施,新辟了长坪公路和港湖大道两条入园主干道,新建园区道路15000米,整治河道4300米,绿化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130盏、铺设管网5411米。

3、园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高潮迭

起。到今年年底,园区共引进项目44个,其中投产项目19个,在建项目15个,签约项目10个。投产规模较大的项目有东正木业、汇泉酒精、邦利益康、雄基钢构、中盛钢构、新茂化工、乾元纺织等;在建项目主要有投资浙商皮革、赛湖机车、宝利源粮油、富美家装饰材料、奥普新实业;签约较大的项目登喜鸟纺织服装、亿安**水上游乐、金峰兴铅银加工、高新科技产业园。2012年,**工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园区主营业务收入预计达到25亿元。逐渐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

4、园区发展前景预测。根据规划平方公里核心区测算,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3年后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400亿元,用电量将达到亿度,用水量4万吨/日,货物吞吐量约600万吨,产业工人约需3万人,园区总人口将达到6万人。

二、**工业园基础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产业人口的集聚,园区基础及配套服务功能滞后的矛盾逐渐凸现,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

1、园区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经过几年的建设,**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但按照新的规划要求,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铁路专用线、长江码头仓储物流基本处在规划、谋划之中,企业货物吞吐主要依靠公路运输;供电能力只有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园区天然气管网尚未建成;自来水供应成为园区发展的制约瓶颈;污水处理厂未能正常运转,且规模小不能满足园区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同时,污水管网建设也严重滞后。

2、园区生活服务设施有待加快推进。由于前期入园项目投产不多,员工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矛盾尚

未凸现,但按照园区项目推进速度,未来生活服务需求将明显加大,目前园区生活服务设施推进速度较慢,没有宾馆、酒店,企业老总只得白天在园区上班,晚上到**居住,对企业洽谈业务、生意交往造成不便;没有商业服务网点、企业职工要买上一点生活日用品都非常困难;没有文化娱乐场所,职工文化生活单调,难以留住生产工人;企业职工公寓做得不多,企业职工住宿难。

3、园区社会公用事业配套不够健全。消防设施虽已建成,却没有正式启用;公安、医疗、教育、银行、保险、邮政、电信等机构未进园区;园区内及外接交通不便,从沙河和**没有到园区的公交车,企业职工出行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招工难”和“留人难”;园区环境保洁措施未落到实处,造成道路保洁和园林绿化管护困难。

4、园区行政管理功能不够健全。**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但**工业园管理局人员配置过少,

主要精力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容易造成重建设,轻管理,服务质量跟不上;事关园区企业发展的工商、税务、安监、环保、质监等行业管理部门都未入园,没有一样手续能在园区办

结。

三、**工业园区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建议

上述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前期园区规划面积小,规划层次低,没有充分预计到项目建设和园区快速发展造成的,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及时解决,园区建设就一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1、坚持规划的严肃性。园区控制新详划和配套服务区详规已经制定,一是要为园区长远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一次性规划,分步建设,细分园区功能区块。要统筹产业布局和园区基础设施,社会公用事业,商业服务设施布局。二是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要严格遵循规划要求建设,不能随意改变规划,降低建设标准,坚

决避免目光短浅,不顾建设时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行为。

2、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园区发展基础先行的意识,抓紧建设一批当前企业生产所急需的基础配套设施。与此同时,要借鉴沿江其他工业园在发展初期的经济以及所走弯路的教训,凡关系到企业生产保障性的交通、供水、排水、供电系统一定要掌握在政府手中。一是**工业园要把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置。确保圩堤防洪达到50年一遇标准,排涝达到20年一遇标准,**化工企业多,确保消防设施配套,严防次生灾害发生,提高**工业园及园区企业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统筹考虑建设新的污水处理厂,实行雨污分流;二是加快建设园区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码头和铁路专用线一定要利用这次江西省沿江开放开发规划修编机遇,列入江西省沿江开放开发规划,启动码头建设。由政府主导解决园区供水瓶颈;建议供电部门超前规划一座220千伏的

变电站,提高园区供电能力。

3、完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在加快生产性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一是综合配套服务区,要高标准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既要有政务中心、商业中心、宾馆酒店等标致性建筑,又要整合园区各企业需求,建设直接为企业职工服务的公租房、职工公寓以及新建学校、医院、幼儿园和文化娱乐休闲场所等。二是设立园区内公交,将园区公交与沙河、**公交线路对接。三是做好保洁工作,设立园区环卫所,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财力,实行道路、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为园区营造一个干净、优美的发展环境。园区生活配套服务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工程项目多、种类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分轻重缓急,逐步建设和完善。

4、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投资巨大,仅靠政府投资是不现实的,要政

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用足用活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建设。一是政府重点主要是积极争取项目,实行国家、省、市扶持与县级财政投入相结合,搞好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防洪体系建设、园区外接道路建设、园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园区内的宾馆酒店、商业服务中心、文化娱乐设施等,可

由政府提供土地,鼓励园区内企业入股自建自营。三是通过土地运作和园区企业联建等形式建设商品房、公租房和廉租房,满足园区企业职工住房需求。()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银行、保险、邮政、电信等部门提前进入园区。

5、健全园区服务管理配套体系。进一步明确**工业园管理局对园区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的职能,把**工业园打造成一级准政府。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业务衔接,协调发改委、国土资源、建设规划、工商、税务、环保、质检、人事劳动、安监、

消防、邮政、金融、交通、通讯等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园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各有关职能和服务部门应尽快延伸到园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审批程序,使园区企业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6、加强**工业园闲置用地管理。**工业园在前期招商项目中,有些企业未能按合同正常投产或投产后又停产的现象,导致工业用地闲置,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一方面是投入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另一方面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必须依据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策,收回闲置用地,破解用地瓶颈。

第4篇: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县政协经济委员会

**工业园区是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接受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实现产业转移的主平台。近年来,园区发展迅速,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功能还相对滞后,已对园区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

一、**工业园建设成就与发展前景

1、编制了一个前瞻性发展规划。为策应省市沿江开放开发战略,发挥沿江岸线优势,从2005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就着手谋划**工业园建设,县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对接主城区、融入大**、决战新工业、做美沙河城”的全县发展思路,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推进**沿江开放开发的重大决策之后,**工业园成为我省沿江开发战略中的重点开发四大板块之一,我县重新编制了**工业园控制性详规,规划范围为北至长江,南至九码快线,西临**,东与城西港区相连,规划总用地40平方公里,近期3——5年内,集中建设核心区约22.5平方公里,生活配套区2平方公里。将围绕装备制造、轻化制造、高新科技、新型材料、绿色食品和机械电子六大产业进行布局规划。

2、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幅增加。近几年来,**工业园累计投入基础设施资金近10亿元,完成了“万亩土地平整”、**联圩除险加固两大扩园项目,新建了日供水3000吨自来水厂、日处理污水6000吨的污水处理厂、11万伏变电站、环境监测站、消防二中队等配套设施,新辟了长坪公路和港湖大道两条入园主干道,新建园区道路15000米,整治河道4300米,绿化3.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130盏、铺设管网5411米。

3、园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高潮迭起。到今年年底,园区共引进项目44个,其中投产项目19个,在建项目15个,签约项目10个。投产规模较大的项目有东正木业、汇泉酒精、邦利益康、雄基钢构、中盛钢构、新茂化工、乾元纺织等;在建项目主要有投资浙商皮革、赛湖机车、宝利源粮油、富美家装饰材料、奥普新实业;签约较大的项目登喜鸟纺织服装、亿安**水上游乐、金峰兴铅银加工、高新科技产业园。2012年,**工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4亿元,园区主营业务收入预计达到25亿元。逐渐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4、园区发展前景预测。根据规划22.5平方公里核心区测算,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3年后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400亿元,用电量将达到6.8亿度,用水量4万吨/日,货物吞吐量约600万吨,产业工人约需3万人,园区总人口将达到6万人。

二、**工业园基础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产业人口的集聚,园区基础及配套服务功能滞后的矛盾逐渐凸现,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

1、园区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经过几年的建设,**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但按照新的规划要求,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铁路专用线、长江码头仓储物流基本处在规划、谋划之中,企业货物吞吐主要依靠公路运输;供电能力只有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园区天然气管网尚未建成;自来水供应成为园区发展的制约瓶颈;污水处理厂未能正常运转,且规模小不能满足园区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同时,污水管网建设也严重滞后。

2、园区生活服务设施有待加快推进。由于前期入园项目投产不多,员工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矛盾尚未凸现,但按照园区项目推进速度,未来生活服务需求将明显加大,目前园区生活服务设施推进速度较慢,没有宾馆、酒店,企业老总只得白天在园区上班,晚上到**居住,对企业洽谈业务、生意交往造成不便;没有商业服务网点、企业职工要买上一点生活日用品都非常困难;没有文化娱乐场所,职工文化生活单调,难以留住生产工人;企业职工公寓做得不多,企业职工住宿难。

3、园区社会公用事业配套不够健全。消防设施虽已建成,却没有正式启用;公安、医疗、教育、银行、保险、邮政、电信等机构未进园区;园区内及外接交通不便,从沙河和**没有到园区的公交车,企业职工出行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招工难”和“留人难”;园区环境保洁措施未落到实处,造成道路保洁和园林绿化管护困难。

4、园区行政管理功能不够健全。**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但**工业园管理局人员配置过少,主要精力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容易造成重建设,轻管理,服务质量跟不上;事关园区企业发展的工商、税务、安监、环保、质监等行业管理部门都未入园,没有一样手续能在园区办结。

三、**工业园区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建议

上述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前期园区规划面积小,规划层次低,没有充分预计到项目建设和园区快速发展造成的,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及时解决,园区建设就一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1、坚持规划的严肃性。园区控制新详划和配套服务区详规已经制定,一是要为园区长远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一次性规划,分步建设,细分园区功能区块。要统筹产业布局和园区基础设施,社会公用事业,商业服务设施布局。二是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要严格遵循规划要求建设,不能随意改变规划,降低建设标准,坚决避免目光短浅,不顾建设时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行为。

2、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园区发展基础先行的意识,抓紧建设一批当前企业生产所急需的基础配套设施。与此同时,要借鉴沿江其他工业园在发展初期的经济以及所走弯路的教训,凡关系到企业生产保障性的交通、供水、排水、供电系统一定要掌握在政府手中。一是**工业园要把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置。确保圩堤防洪达到50年一遇标准,排涝达到20年一遇标准,**化工企业多,确保消防设施配套,严防次生灾害发生,提高**工业园及园区企业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统筹考虑建设新的污水处理厂,实行雨污分流;二是加快建设园区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码头和铁路专用线一定要利用这次江西省沿江开放开发规划修编机遇,列入江西省沿江开放开发规划,启动码头建设。由政府主导解决园区供水瓶颈;建议供电部门超前规划一座220千伏的变电站,提高园区供电能力。

3、完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在加快生产性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一是综合配套服务区,要高标准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既要有政务中心、商业中心、宾馆酒店等标致性建筑,又要整合园区各企业需求,建设直接为企业职工服务的公租房、职工公寓以及新建学校、医院、幼儿园和文化娱乐休闲场所等。二是设立园区内公交,将园区公交与沙河、**公交线路对接。三是做好保洁工作,设立园区环卫所,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财力,实行道路、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为园区营造一个干净、优美的发展环境。园区生活配套服务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工程项目多、种类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分轻重缓急,逐步建设和完善。

4、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投资巨大,仅靠政府投资是不现实的,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用足用活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建设。一是政府重点主要是积极争取项目,实行国家、省、市扶持与县级财政投入相结合,搞好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防洪体系建设、园区外接道路建设、园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园区内的宾馆酒店、商业服务中心、文化娱乐设施等,可由政府提供土地,鼓励园区内企业入股自建自营。三是通过土地运作和园区企业联建等形式建设商品房、公租房和廉租房,满足园区企业职工住房需求。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银行、保险、邮政、电信等部门提前进入园区。

5、健全园区服务管理配套体系。进一步明确**工业园管理局对园区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的职能,把**工业园打造成一级准政府。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业务衔接,协调发改委、国土资源、建设规划、工商、税务、环保、质检、人事劳动、安监、消防、邮政、金融、交通、通讯等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园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各有关职能和服务部门应尽快延伸到园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审批程序,使园区企业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6、加强**工业园闲置用地管理。**工业园在前期招商项目中,有些企业未能按合同正常投产或投产后又停产的现象,导致工业用地闲置,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一方面是投入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另一方面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必须依据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策,收回闲置用地,破解用地瓶颈。

第5篇: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确把握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贯彻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区位优势,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能级。加快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以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形成产业细化、优势明显、集群度高的产业群,共同推进经济圈产业的竞争力。

一、年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年,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4.7亿元。其中四大重点行业:电子信息业占总产值的11.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占2.8%,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3.3%,装备业占51.3%。从行业小类看,通用、专用、运输设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38.2亿元;电气机械、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78.5%,其中电子信息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9亿元,同比增长155.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2亿元,占全区工业的7.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亿元;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其中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件制造业完成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完成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全区工业实现利润41.0亿元,电子信息业占4.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3.0%,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9.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22.3%。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四大重点产业共实现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数的74.2%。其中电子信息业占11.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0.2%,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2.1%,装备业占50.9%。

(一)总体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产业规模看,4大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在全区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汇总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4个重点产业共有582户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51.0%;就业人数8577人,占规模以上工业就业人数的5.2%;资产合计40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69.7%;主营业务收入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4.2%;利润总额3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74.3%。

二是从经济效益看,重点产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普遍好于全区工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重点产业的资产周转率为2.14次,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5%;劳动生产率为11.7万元/人,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2万元;重点产业产品销售率为98.7%,高出全区工业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负债率为53.5%。

(二)各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1、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9家,从业人员1020人,资产56.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8.8亿元,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三。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5.8亿元)、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17.6亿元)、申龙客车有限公司(5.2亿元)。

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21家,从业人员339人,资产16.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有2家企业的产值超过4亿元,分别是扬子江药业集团海尼药业有限公司(5.5亿元)和迪赛诺化学制药有限公司(4.7亿元)。

3、电子信息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52家,从业人员1190人,资产61.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4.1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超30亿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昌硕科技()有限公司(35.0亿元)、胜华电缆厂(12.8亿元)、堂福电子有限公司(3.4亿元)。

4、装备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60家,从业人员6028人,资产272.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8.3亿元,实现利润21.2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一。资产周转率为2.1次,产品销售率为99.9%,资产负债率为55.9%。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法人单位102家,从业人员1393人,资产6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3.0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二。资产周转率为2.3次,劳动生产率为14.8万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7.8%,资产负债率为52.9%。

二、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色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

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 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性有序发展。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工业园区则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要把园区的工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规模、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作为重大措施来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园区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的能级,加快培育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产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和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培育。通过园区建设,拓宽我区工业发展空间,吸纳新的工业项目,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从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把工业园区整合成产业功能区,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

(六)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大力扶持大型优势企业和中小高技术企业,针对我区目前存在的企业多、技术竞争力弱的问题,要继续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龙头企业战略,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抗市场风险能力,力求在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等重点领域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与此同时,进一步扶持中小高技术企业,培育大型企业的后备力量,以形成梯次推进的产业组织体系。比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工业的五大重点发展产业。年,该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我区规模以上总量的6.8%,实现总产值占总量的7.1%。要把握好产业发展的大势,着力发展增长潜力大、带动效益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和壮大新兴产业。

第6篇: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不详 点击数:681 更新时间:2009-3-30 23:33:18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确把握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贯彻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区位优势,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能级。加快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以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形成产业细化、优势明显、集群度高的产业群,共同推进经济圈产业的竞争力。

一、年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年,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4.7亿元。其中四大重点行业:电子信息业占总产值的11.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占2.8%,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3.3%,装备业占51.3%。从行业小类看,通用、专用、运输设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38.2亿元;电气机械、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78.5%,其中电子信息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9亿元,同比增长155.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2亿元,占全区工业的7.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亿元;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其中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件制造业完成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完成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全区工业实现利润41.0亿元,电子信息业占4.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3.0%,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9.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22.3%。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四大重点产业共实现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数的74.2%。其中电子信息业占11.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0.2%,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2.1%,装备业占50.9%。

(一)总体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产业规模看,4大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在全区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汇总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4个重点产业共有582户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51.0%;就业人数8577人,占规模以上工业就业人数的5.2%;资产合计40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69.7%;主营业务收入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4.2%;利润总额3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74.3%。

二是从经济效益看,重点产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普遍好于全区工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重点产业的资产周转率为2.14次,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5%;劳动生产率为11.7万元/人,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2万元;重点产业产品销售率为98.7%,高出全区工业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负债率为53.5%。

(二)各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1、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9家,从业人员1020人,资产56.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8.8亿元,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三。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5.8亿元)、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17.6亿元)、申龙客车有限公司(5.2亿元)。

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21家,从业人员339人,资产16.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个

百分点,有2家企业的产值超过4亿元,分别是扬子江药业集团海尼药业有限公司(5.5亿元)和迪赛诺化学制药有限公司(4.7亿元)。

3、电子信息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52家,从业人员1190人,资产61.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4.1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超30亿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昌硕科技()有限公司(35.0亿元)、胜华电缆厂(12.8亿元)、堂福电子有限公司(3.4亿元)。

4、装备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60家,从业人员6028人,资产272.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8.3亿元,实现利润21.2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一。资产周转率为2.1次,产品销售率为99.9%,资产负债率为55.9%。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法人单位102家,从业人员1393人,资产6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3.0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二。资产周转率为2.3次,劳动生产率为14.8万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7.8%,资产负债率为52.9%。

二、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色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

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 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性有序发展。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工业园区则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要把园区的工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规模、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作为重大措施来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园区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的能级,加快培育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产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和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培育。通过园区建设,拓宽我区工业发展空间,吸纳新的工业项目,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从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把工业园区整合成产业功能区,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

(六)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大力扶持大型优势企业和中小高技术企业,针对我区目前存在的企业多、技术竞争力弱的问题,要继续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龙头企业战略,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抗市场风险能力,力求在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等重点领域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与此同时,进一步扶持中小高技术企业,培育大型企业的后备力量,以形成梯次推进的产业组织体系。比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工业的五大重点发展产业。年,该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我区规模以上总量的6.8%,实现总产值占总量的7.1%。要把握好产业发展的大势,着力发展增长潜力大、带动效益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和壮大新兴产业

第7篇:对我县工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工业发展现状

1、工业概况。**县工业发展落后,起步晚,早期发展慢。目前,全县工业注册为300家,拥有了门类众多的工业基础。磁材、焦化、金属镁、建材、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铸造成为七大主导产业。涌现出了恒磁、汇源、黄腾、华康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75250万元,实现税金10969万

元。占财政收入的60%。

2、项目建设。2009年,全县重点推进企业节能环保和技术改造等项目工程,共投资60774万元,其中关公镁业2500万元,中电联合镁业31374万元,黄河镁业6000万元,联丰树脂6000万元,恒磁1亿,化工扩建工程4900万元,基本涵盖了我县金属镁业、磁材、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并在新兴产业上有所拓展。这些项目这些项目投资建设规模大,产业科技含量高,污染物排放低,将会极大地提升产业层级,其整体投资乘数效应将体现在新增数十亿元的产值和亿元以上的税收上。

3、工业园区。抓好五园两区,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积极应对、转危为机,进行企业扩建和技术改造。

二、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工业的快速发展,除了客观经济形势因素以外,主要有几方面的经验:

一是准确的产业定位和正确的发展思路,使得政府的推动作用明显。县委、县政府把项目带动作为结构调整的切入点,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连续几年实行了县级领导包项目责任制,从组织上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保证;各部门、各单位,上下联动、互动配合,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大批企业家创业欲望强烈,呈现出一种你追我赶、争上项目的喜人局面。

二是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环保的有效跟进,使得调产的促进作用明显。近年来,**在结构调整中非常注重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连续实施了环保大行动,坚决遏制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为优势企业的发展腾出了发展空间、环保空间。

三是创业的强烈热情和观念的深刻变化,使得民企的支撑作用明显。在党委、政府的推动和激发下,广大民营企业家在新的经济发展大潮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投资冲动和扩张欲望,新上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途好的大项目,对经济的强劲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纵观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尽管态头很好,空间很大,但是一些困难和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主要体现为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是长期形成的产业结构与日趋严格的环境保护的矛盾。高耗能、高污染工业门类,依赖煤焦产业的工业经济,是我县的客观实际。但是,鉴于环保的压力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采取积极治理、堵疏结合、关停并转、新上项目等有效措施,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已成为我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问题。

二是大量的工业投资与各种融资的严重不足的矛盾。我县的工业实力不强的主要原因的缺乏标志性大块头的项目。而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工业企业重点项目的资金来源,多数是由企业自有资金和民间资本完成,很难得到金融部门的有力支持,致使许多好的大项目进展缓慢。

三、对策研究

加快我县工业发展,首先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把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摆在突出位置,认真把握中央实施中部崛起的机遇,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不放松,切实走好新型工业化路子。具体要实施好八大举措。

1、科学化的项目建设带动。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按照有利于资源转化增值,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能推动产业链条化发展的原则,重点在"煤、焦、电、暖",“镁、肥料、空心砖”等五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大力引进和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并能使本地资源优势得到最大发挥的项目,为壮大工业经济实力增添后劲。

2、块状化的优势产业支撑。加快制定磁材、金属镁、化工建材、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煤焦、铸造七大支柱产业3-5年发展规划。重点抓好产业的特色培育,大力实施"创名牌,强龙头,扶中小"发展举措,整合资源,做好特色,做强品牌,做大总量,促进全县工业从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向集群竞争优势转变。

3、刚性化的工业治污推动。按照国家环保政策和省、市要求,坚决打击"五小"和"十五小"企业,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土小企业的死灰复燃,通过加大工业治污力度,用环保这个硬杠杆推动产业升级,推动结构调整。坚持堵疏结合,引导企业上马低污染、低能耗项目,发展生态环保型、资源节约型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4、战役化的二次改制攻坚。深刻认识彻底完成改制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前瞻性地实践"领导体制、筹资体制、社会保障制度"三大改革,在理论、政策、实践结合的深度上大胆探索。紧紧抓住改制的实质性要求,明晰产权,明确身份,转换机制,激发活力,务必取得企业改制的决定性成果。

5、特色化的园区空间布局。首先要按照规划加快建设以科技型企业为特征的白家庄科技工业区

,加快已入园企业项目的建设进度,使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早日发挥。同时,要科学规划,扎实推进荣河镇化工工业区、亚都工业园区、恒磁工业园区、汇源工业园区等各具特色的工业小区建设,使之迅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6、全面化的企业整体创新。一是全面创新企业制度,真正做到产权主体明晰化、投资主体社会化、融资渠道多样化,尽快具备现代企业制度

的各项要素。二是全面创新企业文化,切实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凝聚、协调、约束、塑造作用,激活企业的生产要素,增强企业的创造活力。

7、集团化的龙头企业促动。整合企业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主要从政策、环境、人才等方面,倾力支持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行业带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大集团,充分发挥其产业龙头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8、最优化的发展环境保障。牢固树立环境是吸引力、环境是竞争力、环境是生产力的观念,加强信用建设,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抓住关键,强化责任,把平遥打造成为活力旺盛、文化浓厚、社会文明、人居安全的城市,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创造最优的环境。

第8篇:瑞金市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瑞金市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浙江大学赴瑞金博士生报告团

执笔:马俊英、陶颜 2007年8月

一、瑞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背景

在今年的年初,国家批准包括瑞金在内的江西41个县市,比照西部大开发的相关优惠政策,实施经济发展。这一举措,以更加灵活的区域发展机制,将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融入中部崛起战略。同这次西部大开发延伸政策一道出台的还有,南昌、萍乡、景德镇、九江等江西4个设区市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同一个区域,有针对性分而治之的区域发展模式,同样又是一次新的创新。

在近年来中部经济整体发展缓慢的情况下,中部同东部的发展差距日益增大,而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也使得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于中部。因此,新政策的出台,将为包括瑞金在内的江西41县市,在税收优惠、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方面带来一系列的契机。另外,江西本身良好的区位优势,也会相对其他中部省市“近水楼台先得月”,率先吸引到三地投资和产业转移。

二、瑞金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带来的机遇

第一,低成本优势促进东部地区投资及产业转移。长珠闽三地的民营经济,近年来面临着日益匮乏的土地资源以及增加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问题,发展条件的束缚已促使一批民营企业家进行更大范围内的资源、生产要素的整和。同时,伴随本地产业结构发展和升级的需要,长珠闽将更进一步承接来自国际、以及港澳台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在这一发展背景下,瑞金将以更具竞争力的低成本优势以及便利的地理区位优势、一定的工业发展基础,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的转移,成为新一轮的制造业加工基地。

第二,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带动产业升级。瑞金已有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多,同时,传统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高新技术对传统企业的带动和提升不足,而传统企业在技术改造、升级中也存在资金和技术上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利用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如税收、企业实验室建设等,鼓励现有高新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也对现有其他企业起到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出台相关外购技术服务等支持性政策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因中小企业自行实现研发功能不现实,故在政策上缓解其资金和技术困难,鼓励其更加主动、积极的购买和利用先进技术和服务,实现产品、工艺等改造和升级。

第三,农业产业化基地规模化发展。瑞金已有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存在规模小,技术推广等问题,不能适应企业大规模生产的原料供应环节,已有企业的原料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外地购进,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使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利益和机遇流失。以优惠政策培育瑞金农业大型产业基地的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进程,与此同时,大型龙头企业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带动农业产业

1 化进程的实施和实现,解决自身的原料供应链问题。

第四,产业基地政策性扶持带动瑞金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对于瑞金市来说,在吸引大量企业前来投资建厂的同时,各类企业组成的上、下游产业集群或同行业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工业化发展的新一轮力量。而目前这类产业基地,有资源禀赋、劳动力条件、土地低成本、税收低成本等优势,但缺乏资金支持,以及理想的合作伙伴。一方面,可通过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对这类中西部大型建设项目的相关配套性工程,给予低息配套贷款的支持;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可发挥桥梁中介,将有效的企业资源与瑞金大型产业基地有机结合,实现项目与企业的成功对接。

(二)瑞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一,新一轮区域间的同台激烈竞争。作为长珠闽三个经济先行地区的近邻,加之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瑞金的工业化发展将因为有了西部优惠政策的延伸,而比起其他中西部地区获得更多的契机,加快经济发展。然而,和瑞金一样,江西其他40个县市也同样获得了这一优惠政策的支持,大家都在新一轮背景之下思考如何去发展自身,也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在招商引资、地方政策优惠等层面面临激烈的竞争。同时,还将面临来自相对较发达的四个设区市的竞争,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抓住和利用好机遇,融入新一轮地区间的竞争、合作和发展,而不被边缘化,需要长期的思考和努力。

第二,各类优势是工业化发展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交通、优惠政策等优势是工业化发展的硬条件,不可缺少。但与此同时,这类硬性条件在经济发达的长珠闽地区和江西其他地区也或多或少都具备。一个重要的体现在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尽管近年来面临各类成本普遍提高的情况,但这类地区仍然是投资的热点地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工业化发展软环境的成功营造。而软环境的建设也将是瑞金同其他40个县市竞争的根本,而不是实行在政策上恶性的竞相下调优惠税率等措施。技术、市场、劳动力素质、甚至包括文化、观念等软环境的营造需要长期的努力。

第三,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在长珠闽三地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一部分水泥、造纸、纺织等污染性企业的转入,在国家对经济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兼顾的发展要求下,一要强调引入企业的技术水平,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减到最低;二要实施有效的手段,包括技术和设备层面,促进循环生产、清洁生产工艺的实现。因此,为生态性工业发展的产业链配套发展,需要争取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三、瑞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处于初步阶段

首先,瑞金市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处于缺损状态,尚未形成产业自身发展的内在机制。五大主导产业分工层次不高,产品附加值有限,资本积累速度较慢,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之间存在技术断层,原材料的产品结构与加工工业对原材料的需求结构之间咬合程度尚需提高。这种产业链的缺损,将导致上、下游产业之间难于通过互动和外溢机制来促进瑞金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使得产业的竞争力严重不足;其次,我们看到五大产业的技术开发能力。目前研究、开发、示范、推广等科技支撑体系的四大要素都处于企业或有关部门的自发、零散的组织状

2 态,产学研官处在相互脱节的状态。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互动不足

瑞金城市化程度不高,未能与工业化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表现之一为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人口较多,导致企业在办厂时面临工人短缺的现象。而这一点势必影响到工业化的发展。但反之分析,工业企业本身数量缺乏,对本地劳动就业带动力量弱,也是造成劳动力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

有效的城市中心商业网点未能建立。城市的吸引力和集聚力,首先来自最初的中心区商业功能。改革开放之初的杭州武林地区,正是在杭州市政府的主导下,最先发展起杭州百货大楼这一商业购物网点,使得武林地区集聚起了一定人气。随后,伴随一系列的购物中心、大型连锁超市、银行、中介服务业、企业总部等进驻武林地区,形成了今天的武林商圈。而瑞金市中心城区的人气未能有效形成和集聚起来,商业中心网点欠缺规模化发展,外来商业资本缺乏,一个伴随竞争而充满活力的商圈结构有待及时发展。城市中心区商业功能的发展,和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的中心区商务功能,对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而城市化对于工业化的促进作用也由此展开。因此,发展工业化的条件之一的招商引资固然重要,但城市化的打造对工业化的发展同样重要。

(三)工业经济发展中缺乏主导和带动性力量

瑞金现阶段的工业发展模式同“温州模式”的形成初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两者都有着以出口为导向、初级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生产方式。然而,另一点不同在于,在中小企业成长的同时,瑞金的工业经济中还伴随着大型产业基地和地方龙头企业的崛起,这也正是第二代“温州模式”的特点。

但是,工业经济内部各行业和各企业的发展,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协作和联系,形成了工业经济发展的“两张皮”现象。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地方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和当地的企业在行业层面没有太多联系,对当地工业的有效拉动力量不足;二是地方龙头企业本身也正处于企业内部成长和发展时期,尚未走向成熟。因此,形成一套上下游企业的投入产出链还需时日。三是瑞金的一些大型产业基地的规划和前期建设还在进行中,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基地还未形成。因此,对本地企业和行业的资源整和只能随后进行。

四、瑞金市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一)产业集群驱动工业化发展之路

从浙江等民营经济形成的产业集群式发展,到中西部地区的大型、特色产业基地、产业园区的发展。工业化的发展正在由产业集群这样一种新的空间组织形式所引领。而产业集群从某种程度上也变成了区域经济实力竞争的一部分。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空间组织形式,集群内企业具有关联性和互动性,彼此共享资源、技术、信息等要素,共同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双重收益。同时,集群内企业通过形成一种竞争合作,分工协作的互动式关系,构成企业持续的创新动力,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产业创新,从而带动产业集群升级。

瑞金工业企业数量较少,工业园区内企业间上下游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关系未能形成。在未来各类大型重化工、医药、水产等产业基地打造的过程中,引入相关上下游产业,与龙头生产企业配套合作是关键所在。同时,产业集群也应该成为未来进一步承接来自闽东南、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产业转移的重要空间组织

3 形式,吸收东南沿海先进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以产业集群而非单个制造业加工企业的发展,实现工业结构转变、产业升级,打造出成功的“第二代温州模式”。

(二)积极打造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

高速公路城市发展轴是继工业化和城市化之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发展力量。通过高速公路的时空优势,以高速公路道口或节点的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发挥,促进高速公路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表现之一就是围绕高速公路建立起来的都市圈。对于三省通衢的瑞金市,交通条件的优越是发展高速公路经济带的一大优势;同时,近两年赣州一小时都市圈的发展,也是瑞金借以拓展经济发展思路的契机。而以都市型农业和物流业等高速公路特色行业的发展不足,没有有效利用起高速公路这一优势。

围绕都市型农业建立起来的大型农业种植和养殖基地,将调整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业收入。近两年反映都市型农业发展特点的蔬菜、蛋禽、肉类、乳业等产业在瑞金的农业发展中所占比例不高,且呈现负增长趋势,农业产业规模化和农产品的深加工度化有待进一步提高。物流业的发展也已成为瑞金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部分企业来说,流通对生产的作用已取代了之前的生产对流通的决定作用。同时,在打造特色产业基地的过程中,也需要生产性服务业,诸如物流、原料供给等行业的配套发展,因此,围绕高速公路建立的物流园区等工业功能区亟待发展。

同时,借助于这次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延伸,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产业转移,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通过高速公路的时空优势形成的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这将更进一步加强瑞金同其他省市的经济联系,因此,高速公路城市发展轴将是引导瑞金工业企业发展和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先行条件。

(三)发展新型重化工业产业基地

瑞金重化工业产业基地打造的过程中,将会面临三类优惠政策:西部优惠政策的延伸、国家对新型重化工业的政策倾斜、以及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同时,瑞金又具备发展重化工业的资源优势,因此,将会吸引到来自国有大型企业、民营企业等多元化资本前来产业基地投资的兴趣,发展大型产业基地大有可为。

同时,在周边长珠闽地区也在同时发展新型重化工业的背景下,瑞金应主动积极融入到整个重化工业的产业链条之中,成为其产业链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周边长珠闽重化工业基地形成对接可能性。

(四)适度发展相关生产性服务业

在瑞金大型特色产业基地打造的过程中,产业链上各行业、各企业在合作、生产的过程中,势必会引发对物流、研发、原料供应等配套产业的要求;同时,尽管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南昌、赣州等经济中心城市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围绕瑞金自身产业基地建立的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将构成区域生产性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瑞金市工业经济发展相关建议

(一)重视和确立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如果将企业放在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那么这一地区的经济建设成效将非常显著。这一命题,已经被浙江、福建等地的发展经验充分证明。一方面,需要让

4 企业、企业家和员工逐渐形成担当经济发展重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进行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需要政府主动地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在与企业的交往过程中,放低姿态、找准位置,积极地为企业发展创造流畅和谐的服务环境。这一工作任重道远,目前已有江浙闽粤等地政府的实践经验可供参考。

(二)千方百计做好观念和制度创新

从世界各国以及我国工业发展历史来看,任何一地区在从农业型走上工业化之路同时,必定经历一个观念与制度创新的过程。这一工作关注于人的思想的改变,工作繁重,时有反复,需要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加强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采取有关措施,培育形成良好的区域社会文化氛围。通过观念的创新,不断清除不适应市场经济与阻碍工业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转变各种陈腐观念、小农经济观念及地方保守封闭观念,切实将“等跟学”、“等靠要”等被动执行、行政依附观念转变为主动思考、灵活调整、奋发拼搏、大胆创新观念,树立新的开放观、将相对封闭、自我循环、小富即安的观念转为以开放促发展、以开发促改革的观念。

(三)积极引领民营经济成长

瑞金目前的民营经济力量主要来自福建闽东南的民营资本,本地民营资本数量较少,且来自珠三角、长三角的民营资本也较少。 民营经济在瑞金的成长和发展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珠三角、长三角近两年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劳动、土地等资源和要素的成本也日益上升,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正在形成;同时,两地“块状”集聚经济的发展和壮大,需要企业跨区域进行资源和要素的整合,形成新一轮生产和加工能力。因此,瑞金作为长珠闽地区的近邻,应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同这三个地区开展更多、更深入的联系和交流,吸引民营经济进驻瑞金。

第二方面,瑞金本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融资难等一系列发展问题,而本地部分民营资本却在其他地区寻求投资合作项目。资本和项目的成功对接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桥梁作用,在农业产业化、旅游业、大型产业基地等方面实现民营资本参与生产和经营。同时,政府也可从有关方面争取,设立中小企业创业基金,鼓励有项目、无资金的企业,在涉及到政府鼓励发展领域,竞争获取相关创业基金的援助或低息贷款。

(四)逐步以“择商选资”替代“招商引资”

从工业企业数量来看,企业数量的缺乏是瑞金工业发展的症结所在。因为企业数量少,对正处在成长中的瑞金经济,缺乏重要的支撑性力量;同时,地方财政收入有限,不能更好的发展为工业生产配套服务的其他产业和设施;因为企业数量的缺乏,有效的上下游产业链也不能有效建立,现有各行业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过高;以上下游产业链构筑的产业结构整体质量不高,将进一步影响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造成未来招商引资难度加大。

对瑞金市的工业经济发展来讲,量变和质变需要同时进行。第一,瑞金各类工业企业数量较少,量的积累势在必行;第二,增加工业企业的种类,拓宽发展各类工业行业,质的提升也必然进行。这样做一个重要的原因更在于为已有的企业提供上下游企业和行业发展和合作的空间,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形成各类企

5 业配套生产、相互交流、信息共享的企业网络集群。 固然在这一过程中,各县市会面临激烈的招商引资争夺战。但结合本地工业发展的特殊情况,合理的选择需要优先引入和发展的工业企业和行业,促进本地工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也将构造起更好的工业经济发展软环境,吸引未来更多企业前来投资和发展。

(五)建立起卓有成效的人才体制

需要推动人才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高度重视本地人力资本存量的运用,采取积极务实的态度引进具有创新潜力的科技人才、拥有核心技术的专门人才和具备学识魄力的管理人才。积极创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生活环境和强烈的事业发展氛围,是人才的人格和才华得到广泛的尊重。形成崭新的人才流动和优化配置机制,可以学习浙江“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人才管理使用方法。 (瑞金市中小企业局供稿)

第9篇:皖北食品工业发展调研报告

皖北食品工业发展调研报告

食品工业是近年来我国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2008年我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78亿元,较“十五”末增长约1.4倍。为研究我省食品工业发展有关情况,尽快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我省特别是皖北地区经济加速发展,近日我们赴淮北、宿州等市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1、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整体实力逐步增强。从产业规模看,宿州市食品工业2008年实现增加值33.1亿元、销售收入116.2亿元,是“十五”末的4倍,占全市工业总量的28.5%,食品工业已成为宿州市支柱产业。从发展增速看,淮北市食品工业增速不断加快,“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速35%,2008年为52%,今年上半年增速达到64.9%。

2、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主导产业逐步形成。2008年宿州、淮北2市食品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值分别达到0.77和0.6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雨润食品在皖北建设多个加工基地,亳州古井瑞福祥、蚌埠丰原将小麦、玉米加工产业链从初级淀粉加工延伸至丙酮丁醇、燃料乙醇等生物化工产品,宿州汇源、海升引进国际领先果汁无菌冷灌装技术等,极大地提高了小麦、畜禽、果蔬等皖北资源性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利用水平,使皖北初步形成以小麦、玉米深加工为主的粮食深加工、以畜禽加工为主的肉类深加工以及果蔬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产业区域特色鲜明。

3、注重培育骨干企业,品牌建设得到加强。2008年,淮北、亳州、宿州3市销售亿元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分别达到

8、

7、27户,其中过10亿元企业5户,拥有中国名牌及中国驰名商标产品5个,对皖北地区食品工业提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2008年,淮北口子实现销售收入15.6亿元,全国白酒行业排名第7;宿州皖王实现销售收入11.1亿元,全国面粉行业综合排名第7;宿州科技果蔬罐头及果汁出口全省第

1、黄桃罐头产量全国第1。

4、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产业集聚初见成效。雨润、六和、汇源、顺发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食品加工企业的进入,为皖北食品工业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在外来投资带动下,皖北各市规划起点不断提升、产业园区不断拓展、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淮北市提出“打造淮海区域食品工业基地”,并在筹建我省第一个食品类专业省级开发园区,砀山县提出“打造国内著名水果加工基地”,亳州市提出“打造皖北地区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的战略构想。

二、当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量规模偏小,产业带动作用有待加强。2008年我省食品工业总产值1226亿元,仅占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的2.8%,相当于山东的1/10和河南的1/3。根据2007年数字,我省食品工业总量规模在中部六省中排第四,仅优于山西和江西。亳州、淮北2市食品工业仅占该市工业总量的8.2%和3.2%。

2、产业发展缺少骨干企业支撑。2008年我省共有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601户,户均资产4770万元,全国为7800万元。与山东、河南相比,2008年我省销售收入过百亿、十亿、亿元食品加工企业分别有

1、

13、165户,而山东有

3、9

6、1393户,河南有

2、

31、567户。2008年我省过十亿元食品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而河南双汇1户就已达到350亿元。

3、食品制造与农产品原料供应脱节。皖北多数食品企业规模小,仍以传统的市场收购方式组织原料,加工企业对上游种养业带动力不足,以下游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上游农产品品种改良、质量提升、基地建设未能普遍展开。由于缺乏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皖北各地市虽已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上初见成效,但基地所产优势农产品多以原料形式销往省外,未能就地转化增值。

4、产业结构整体层次偏低,转化增值能力弱。以宿州市为例,一是产业结构层次低,以原料初加工为主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占该市食品工业总量近七成。二是产品加工度低,该市小麦食品制造仅占小麦面粉加工量的10%,面粉产品中专用粉加工仅占4%。肉类、果蔬食品制造仅占其加工量的8%。三是综合利用水平低,粮油、果蔬、畜禽加工业中糠麸、胚芽、皮渣、血液、脏器的综合开发利用项目明显不足,制约了产业整体层次的提高。

5、名优品牌少,创新能力弱。安徽农产品资源丰富,粮、油、肉、茶叶、水果产量均居全国前10位,皖北小麦、豆类产量排全国第

3、4位,而食品类排行列前十的仅香烟、白酒和坚果炒货,获中国名牌、驰名商标产品仅16个,河南有近50个。在创新能力方面,我省仅丰原拥有食品类国家研发中心,仅合肥工业大学设有食品工程学院,没有食品工业专有工程设计机构。2008年省科技厅颁发的171项省级科学技术奖中食品类科研成果仅1项。

三、对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若干思考及对策建议 食品工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性行业,食品加工企业是食品工业发展的主体和核心力量。从产业发展自身来看,食品工业发展所需资金的投入、品牌的培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技术的创新、质量安全的保障等,都离不开企业这个核心主体。从产业的关联带动角度看,食品工业的发展必须与农业原料生产、食品加工制造、市场供求三者紧密结合。从我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看,我省食品工业存在总量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少、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竞争力弱、原料、加工和市场产业链未能形成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原因和对策分析,对下一步加快我省食品工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要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食品工业的战略思路 食品工业的发展必须与农业、市场二者紧密结合,以食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资源为依托,核心是开展食品加工制造。通过食品工业自身结构调整,带动和促进农产品结构调整,提高我省农业的有效供给和整体效益,带动农民群体转移就业和增收致富。

在理清战略思路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调研和战略研究工作。一是针对现状开展调研,摸清我省发展实际;二是赴山东、河南开展实地考察,为自身发展提供借鉴;三是抓住资源、市场、资金、品牌、结构调整等关键点,就如何理顺农业与食品工业关系、如何落实资金和培育企业、如何发展品牌和推动集聚等问题开展专题研究,认真谋划项目、适时制定规划,明确我省食品工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2、要进一步强化“工业化”的发展理念

食品工业与农业发展密不可分。在中央政策指引下,农业产业化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重点。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农业工业化,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优质农业原料保障。农业产业化不是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新型工业化才是农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必须通过食品工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度和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因此,我省农业产业化不能与食品工业发展相脱节,“工业化”的发展理念必须始终贯穿于食品工业、农业发展进程,以食品工业发展的科学战略构想全面带动和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才是推动我省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为加快我省食品工业结构调整、带动和促进农产品结构升级,必须狠抓食品工业重点项目进度,确保在建项目早日投产增效,争取前期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大力支持食品工业“上大压小”、结构调整项目,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以投资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要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壮大产业规模

安徽食品工业要发展,缺资金、缺有市场能力的骨干企业和大项目支撑。首先,安徽本土企业发展缺资金,靠政府扶持或自身原始积累滚雪球式的发展容易造成企业故步自封,很难做大做强,必须着力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广泛利用社会资本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第二,实现产业快速扩张,引进知名品牌企业是捷径。目前落户我省的世界500强食品企业仅可口可乐1户,知名品牌企业数量有限。我省食品工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在增量上下工夫,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扩张食品工业经济规模的同时,提高我省食品工业经济质量。

一是明确招商目标。把世界著名跨国食品公司和国内知名食品品牌企业作为重要对象,开展专题招商,争取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实施项目带动。加强项目谋划、包装和推介,利用平台广泛开展合作,实施项目对接。三是做强优势“筑巢引凤”。依托资源搭建平台,加强专业园区建设,引导食品工业向中心城市和农产品主产区聚集,形成食品产业密集区,提供良好投资环境。

4、要进一步加快本土企业及品牌培育,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在本土企业培育方面,一是加大力度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帮助本土骨干企业与省外资本、名牌企业合作,在引进资本优化企业产权结构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管理、市场网络和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三是鼓励企业走集团化发展道路。以资本为纽带,以主导产品、企业品牌为核心,寻找行业内企业组成大型企业集团,共同开拓市场,提高主导产品、企业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在本土品牌培育方面,一是鼓励企业创名牌产品。帮助企业从“商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提升企业品牌的质量能力,引进专业品牌设计机构,帮助中小企业开展品牌策划和推广工作;二是支持骨干企业提升品牌规模能力。鼓励企业以品牌为核心实施资本扩张的同时,加强对品牌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三是打造区域名牌。依托区域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政府、企业共同努力,开展区位营销、树立区位品牌形象,联合打造区域名牌。

第10篇: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促进我县工业企业稳步向前发展,抢抓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的机遇,壮大我县工业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工业企业在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9月13日至14日,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并特邀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台宗仁及县商务(经济)局、县乡镇局的负责人,在县政协领导的带领下,先后深入到金杞福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靖远丰源面粉有限公司、甘肃长河食品公司、白银虎豹化工有限公司、靖远新力水泥公司、白银嘉瑞陶瓷公司、靖远金达化工公司等企业进行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委员们就我县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思路,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工业企业经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总体工作要求,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工业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逐步形成以轻工、煤炭、建材、化工、焦炭为骨架的工业体系。进入2008年第四季度,全县工业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面对严峻的形势,全县工业企业在危机中求生机,争投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力地遏制了工业经济下行趋势,2009年后半年逐步呈现出企稳回暖的好势头,2010年企业发展信心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整体持续向好发展。截止今年8月底,全县中小企业个数达到492户,从业人员23950人,销售收入217800万元,同比增长15.16%,实现利润8600万元,上缴税金3020万元,劳动者报酬2400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27户,完成工业增加值13483万元,增长68.23%,完成年下达任务的47.2%。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全县非公经济实体达到33250户,销售收入完成372000万元,同比增长15.59%;完成增加值150800万元,同比增长15.84%。

(一)工业生产总量稳步提升。全县工业总产值由2007年的12.99亿元增长到2010年8月的17.56亿元,保持了年均18.0%左右的增幅,总量增长了4.57亿元。主要产品发展已具规模,具有了原煤120万吨、水泥25万吨、焦炭10万吨、电石21万吨、磷肥40万吨、脱水菜2000吨、机砖机瓦50000万块的年生产能力。

(二)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工业年均以双位数的速度增长。工业总产值由2007年的4.23亿元增长到2010年8月的5.98亿元,年均增速为29.6%。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企业户数逐年加大,比重、户数分别由2007年的39%和20户提升到目前的45%和27户,其中年产值过千万元企业14户,年产值过亿元企业3户。

(三)重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增加。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辐射带动力强的重点工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发展势头强劲。2007年,项目总数8项,完成投资9600万元。其中德炘园食品有限公司饼干生产线和甘肃天辰脱水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500吨脱水菜生产线等项目当年投入生产;2008年,项目总数9项,完成投资11880万元。其中晖泽化工公司1台25000KVA电石炉生产线、甘肃长河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新建的膨化食品生产线项目和万家兴集中供热三期工程等项目当年投入生产;2009年,项目总数16项,完成投资15500万元。其中嘉瑞陶瓷公司西式瓦生产线、金杞福源、宏达矿业生产线等项目当年投入生产。2010年,项目总数13项,截止8月底完成投资7087万元。三年来,全县重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共46项,完成投资44067万元。

(四)企业抗波动能力得到增强。面对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县工业各行业不同程度的侵袭,企业正确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千方百计寻求金融危机期发展机遇。2009年第四季度,工业整体运行态势逐渐呈现出企稳回升态势,但回升基础不稳固、不平衡,内在动力很不足,在这当务之际,企业坚定信心,注重调整结构、着力转变发展方式,2010年,回升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运行态势逐步向好发展,企业抗波动能力有所增强。

(五)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逐步升级优化。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传统工业逐渐向高新技术靠近,产业结构逐渐向新型工业迈进。支柱行业中,以电石和焦炭为主的冶金化工业、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原煤采掘为主的煤炭业、水泥和砖瓦为主的建材业竞相发展,2010年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27750万元、19216万元、9018万元、8552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43%、30%、14%、13%。园区建设深入推进,刘川工业区已完成总体规划文本,9月底进行论证,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79.4万元,重点企业开始向刘川工业集中区聚集,目前入园企业已达4户,总投资2.1亿元,完成投资1.1亿元,产业聚集进程正逐步推进。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刘川工业区与兰州高新区正式签定了共建兰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银刘川工业园合作协议,将按照“一区多园”管理模式进行规划建设,从而搭上了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开发区的快车道。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已组建担保公司2家,运行情况良好。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累计为110多户企业担保贷款1.3亿多元。

(六)节能降耗工作进展顺利。一是健全节能工作领导机制,逐级分解节能目标,与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农业等重点用能领域主管部门及县属7户年耗能2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层层签订了节能目标管理责任书。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科学规划,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十一五”以来,全县已依法关停或取缔小煤矿3座(靖安王家山煤矿、东升乡红湾村煤矿二号井、五合乡白塔村煤矿)、造纸企业4户(北湾农场造纸厂、启芸造纸厂、金龙纸业制造厂、华夏纸品公司)、淀

第11篇:铝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百色市铝工业发展情况,根据办公室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安排,3月17日至18日,在陆永儒副秘书长的带领下,我们三人调研组到德保靖西那坡等三县对铝工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铝工业发展总体情况

(一)德保县铝工业发展现状

德保县铝工业主要依托广西华银铝,该公司自XX年6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目前,两条生产线已产出近10万吨氢氧化铝。据预测,今年6月底前将实现年产160万吨氧化铝全线贯通投产,年销售收入将达到41.6亿元。同时,华银铝德保生活区一期工程、石灰厂、钢球厂、华银铝外部供电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广西华银铝进厂专线铁路、物流园、编织袋厂等氧化铝配套项目进展顺利。

铝工业发展目标:力争到2010年建成年产320万吨氧化铝、50万吨电解铝、20万吨铝材加工等一批铝工业企业,进而加快铝产业链的形成。建成年产12万吨烧碱、20万吨pvc联合企业、50万吨石灰厂、8万吨碳素和编织袋、钢球、乙炔、耐温、物流等氧化铝配套项目以及铝材、铝制品、氧化铝应用产品等初具规模的企业。

(二)靖西县铝工业发展情况

1、项目基本情况

靖西铝加工及配套项目是XX年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新开工的重大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为年产氧化铝240万吨、电解铝32万吨、铝塑板144万平方米、铝合金棒20万吨、汽车轮毂200万套、铝板带箔6万吨,碳素50万吨、石灰30万吨,总装机容量46.5万千瓦热电厂。工程计划总投资168亿元,预计可实现利税50亿元。

2、项目建设进度

靖西铝加工及配套项目于XX年年3月5日破土动工,不到一年的时间,电解铝项目去年底已经建成投产,今年一季度铝锭产量达7100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1亿元。氧化铝项目两组原料磨已投料带车试运,溶出车间所有流程已打通,沉降车间已完成热水制备1万立方,种子过滤、种子分解、蒸发车间已试水完毕。配套洗矿厂水池施工已完成,主厂房3个洗矿机和2个破碎机达到安装条件。配套1#蓄水池二坝以下的护坡已全部施工完成,2#蓄水池土方已完成60%。配套赤泥堆场、排泥库已全部开挖,正进行底部硬化和防渗处理。电解铝项目年产16万吨生产线仅用7个多月时间建成投产。XX年年11月5日,广西电网公司220千伏同塔双回路送电线路工程基础工程完成,已为铝工业基地送电。2010年3月18日,总装机容量46.5万千瓦热电厂1号机组并网发电。年产3万吨氟化盐项目也已开工建设。目前,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达70多亿元,各项工作按计划进展顺利。

(三)那坡县铝工业项目情况

1、铝工业项目情况

(1)那坡县铝土矿资源概况

那坡县铝土矿矿区主要分布于东北部的城厢镇、龙合乡和坡荷乡,产地15处,总面积约182.81平方公里,预计远景储量达1亿吨以上。

(2)铝工业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为加快推进铝工业项目建设步伐,该县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通过积极争取,得到了区、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建设项目已被列入百色市“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列入广西“十一·五”工业化规划;二是在已完成全县堆积矿储量详查的基础上,加紧推进全县沉积型铝土矿详查工作,力争尽快摸清全县铝土矿总储量;三是在认真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选址、征地、供电供水方案,还就供水、供煤和改善大交通,目前,自治区交通厅已同意将该路段建设项目到广西“十一五”规划,同意将百大至平孟口岸的二级公路进行立项建设。自治有关部门也已决定对桂西地区(那坡县、靖西县、德保县)的工业用水进行勘测和设计,现已委托广西水利设计院进行设计,该县已完成工业用水调查摸底和数据收集工作。四是加强与越南邻县的沟通合作。通过多次会晤交流,现已和越南高平省通农县签订了联合办矿意向;同时,口岸升格的各项准备工作也正有序进行,目前,平孟口岸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得到进一步完善,口岸建设规划已基本完成,准备组织专家评审,力争明年上半年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口岸升格后,将成为中国与越南经济贸易来往以及从越南进口铝矿的重要通道和铝材加工品出口东盟国家的重要连接点。五是通过加强联系、沟通和项目推介工作,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的客商前来那坡进行项目考察和投资洽谈,先后与山东信发铝电集团、山东鲁能集团、四川其亚公司、广东联泰集团、宜昌长江铝业公司、美国新世纪集团、上海世贸集团进行洽谈,并诚邀这些投资商到那坡进行实地考察、协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六是正在加快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七是正在加快引进铝工业项目的配套项目工作,为今后形成完整的铝产业链、产业集群打基础;八是投入260万元完成了永乐园区河堤防洪工程和桥梁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九是完成了工业发展总体规划,特别是突出以铝为主的工业园区详细性规划,已于去年十一月通过评审。

2、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完善项目区的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12篇:县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历年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修水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呕心沥血、夙兴夜寐,制订、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采取了一揽子办法,取得了卓然成绩。使我县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初具规模。在今年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上,我县工业园区更是取得了综合发展第一的好成绩。

今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大和我县地理区位还处于劣势、产业集群还未形成以及2017年我县决战工业700亿宏伟目标的确定,需要我们再一次深入思考我县工业发展思路、模式、路径。

元宵节过后,我校本着锻炼教师、发挥咨政作用的宗旨,成立了修水工业经济发展调研组,并请来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吴志远博士指导,对修水工业经济进行调研。

我们的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工信委、国土局、矿业局、环保局、统计局、人民银行修水支行等单位调研,组织了发改委、财政局、劳动就业局等单位负责人和供电公司、裕发食品、凯达服装、辉运饰品、新中英陶瓷、华伟矿业等企业负责人座谈。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出发展修水工业经济的三条建议和一些公共扶持政策,这些建议更侧重于思维层面,旨在开启多种视角,具体操作层面的做法还有待相关部门专题调研并制订措施。文中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坚持产业集群,优化区位条件,努力形成反梯度发展态势。

1、强化集群公共政策研究,坚持集群发展模式。加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制订和实施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制度,坚定不移地走集群发展的模式。

过去,企业选址首先考虑的是成本因素,更倾向于沿海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接下来,当劳力等成本控制不下来时,关注产品市场区位因素,产品市场销售量大的地区成为企业首选。现在,企业发展更趋向为集群发展。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发展可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润。产业集群也就成为最大的区位优势。产业集群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集群为近距离的相关或上下游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竞争合作平台,成为吸引更多同行参与的“吸铁石”,集群的最大功能在于为集群内企业提供低成本环境和创新环境。无数事实证明,集群才真正是企业成长的“摇篮”和“大家庭”。

我们可根据本地特色资源、市场需求、区域分工来大规模引进关联度大的中小企业,同时加大目前我县“两头在外”企业的“嵌入式”发展,加大对这类企业的补贴,重点支持这些企业信息化、企业家培育、蓝领工人培育以及工业物流等,增强其稳定性和本土化,形成中小企业集群。大量稳定性强且逐渐本土化的中小企业的存量成长为集群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同时,集群的形成还需要行业中的大企业的参与。大企业的形成既可依托已有中小企业的重组整合,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来解决。

从集群培育的角度看,如果产品差异性较大的企业大量扎堆,是不利于企业长期成长的。所以,我们要摒弃无序式的、面面俱到的产业布局,根据国土空间开发和布局、本地资源优势,有选择地规划和打造若干专业集群。将支柱产业的摊子铺大了并不能降低县域经济风险,反而可能因资源配置拮据而导致整体陷入困境。

我们要尽快了解和掌握集群治理的先进理念和基本规律,可通过颁布地方性政策、制定各种战略计划以及开展促进集群创新的财政支持等方面帮助实现企业间良性互动,以此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2、坚持有限目标原则,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鉴于我们工业积累和现状,我们要坚持有限目标的发展原则,注重区域专业分工,要采取非平衡发展战略,有重点地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在实践中,可考虑对现有工业项目运行状况进行分类梳理,从历史和现状两个维度、从多指标分析入手,全面详细地掌握各工业项目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性、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发展潜能,再据对各工业产业进行排序并扶优限劣,逐渐凸显我县工业特色,营造主业优势,打造地方品牌。对我县来说,区域专业分工是实现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发挥优势、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形成专业化经济格局的重要方式。只有长期坚持才能真正实现产业规模扩张,达产达标乃至实现工业经济总量的跨越增长。地方经济越专业、越特色,就越具有向心力,对后续资源的吸附能力就越强,地方经济规模就越可持续,才能真正做大做强,进而突出地方特色,做出地方品牌。

3、研究市场供求状况,锁定招商引资范围。长期以来,工业企业投资区位选择都十分关注运输成本因素,特别是“两头在外”的企业。修水因为地处山区,交通条件并不十分便利,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工业企业的投资意愿和积极性。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运行条件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特别是以扩大内需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国内背景下,不少出口企业已开始关注并满足国内市场,中部地区市场需求潜力较大。中部地区市需求场规模将成为替代具有成本优势的重要工业区位因素。修水地处三省九县中心地带,工业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理念,扩大内需并以我县为中心辐射的中部地区市场应该成为当前修水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所在。

当前,可以组织专门队伍科学、深入、细致研究以修水为中心的适度区域范围内的市场需求特征和市场潜能,并结合修水现有资源与条件,确定可供选择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而锁定招商范围,招商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被动或主动地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更重要的是形成对未来国内外企业跨区域布局时的重要影响力。我们可以主动谋划,要变被动招商为主动招商,积极引导长期以来“两头在外”运转模式的企业转向关注和研究内地市场,促使企业商业模式或商业战略转型,如果能实现这种转型,企业物流成本将大大下降,企业在修水投资的盈利可能性将大大增加,修水必将成为良好的工业投资聚集地。

4、优先抓好矿业产业集群。我县矿业经济发展主要瓶颈在于科技创新,为此,我们要不断强调科技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工作管理水平,熟悉科技型企业的特点,不断优化并适应科技型企业所要求的区位条件。同时,我们可以通过项目带动、以引入若干具有竞争合作关系的骨干企业为抓手,精心打造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矿业经济规模化、精深化、集群化发展。反梯度战略是不少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成功案例,我们完全可以在自然资源和基本的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胆发展和拓展矿业经济,在产业链打造上下功夫,形成局部优势,以此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创新思维,突破工业发展瓶颈

1、跳出工业发展工业。修水工业怎么抓?我们认为,有必要从

一、二、三次产业内在关系中找到依据乃至办法。三次产业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又必然影响着三次产业包括工业各自的发展过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要特别注重

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和联动性。近年来,我县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就为我县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要继续坚持。

从实践操作层面看,可以形成以修水农业乃至旅游业优势、品牌和名气为抓手的工业经济。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并营销修水区域品牌,通过修水区域品牌的提高,进而优化修水工业区位条件,带动工业发展。

一、三产业为工业发展打造影响力,工业为

一、三产业奠定基础。

2、跳出修水发展工业。基于各地差异和经济的互补性,我们要主动谋求跨县资源的整合和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多赢共享的良性互动新格局。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对口支援的机会,另一方面,主动与周边地理优势地区、产业优势地区对接,参与区域分工。

我们可以赴周边地区广泛协调并征集意见,积极谋划政府间合作并由此带动政商全方位互动。一是可考虑将修水现代农业、旅游业发展与周边地区结合起来,支持并匹配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从而共享跨区域范围工业发展成果。二是可考虑在与周边对接过程中寻找工业分工的突破口,主动纳入周边工业分工体系,加大中间产品生产范围和规模。依托周边强势产业并与之配套,逐步形成低端集群,慢慢发育,渐渐由低端集群向高端集群发展。在此过程中,要未雨绸缪,建立良好的公共科技政策体系,支持集群的渐进升级,最终形成创新驱动的县域经济态势。待时机成熟,再通过周边寻求或直接寻求与外部更大区域范围的对接,进而实现在更大范围中寻找丰富的市场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企业资源等。

3、跳出融资看融资。越是粗放的工业发展模式越迫切需要金融支持,越依赖银行贷款投放,大量低效率企业的融资冲动往往不符合贷款要求。银行业是风险管理行业,银行的信贷对象是集约化水平高的经营主体和项目。所以,我县工业发展思路要逐步调整到企业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上,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信贷融资问题不仅仅是融资本身问题,而是县域工业发展思路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低效率企业融资难问题恰恰在于低效率企业本身。我们要详细诊断修水传统工业中落后产能状况并提出有效的优化举措。

从另外一个层面看,融资问题的解决又往往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整体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角度来抓,单纯的政银企对接往往难以奏效。优化整体金融生态环境就是培育和增强修水经济软实力。

三、强化工业发展软环境,培育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沃土。

1、打造企业家成长摇篮,培育商业文化。企业成长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阶段性,拔苗助长型的公共政策推动必然失效或扭曲企业投资行为。公共政策支持应从推动企业扩规模即达产达标向提升质量方面转变,更侧重于支持企业技改、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家及员工培训。

企业家是生产要素配置和投资的决策主体,企业家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古往今来,经济生活中无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贫困与欠发达状态的根本原因是人力资本的不足。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王国中的国王”,一批具有宽广战略眼光、积极的市场开拓精神、高超的管理创新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队伍将是修水工业经济腾飞的奠基者。企业家的经营能力是市场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也是经济欠发达县域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

如何培育、开发并利用好这个最稀缺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由此可见,企业家的培养十分重要,应列入公共培训计划,建议在县委党校开设企业家培训专题班。可重点将返乡创业人员作为修水本土企业家队伍来打造,建立并搞活企业家协会,培育企业家间频繁的的互动交流学习机制,了解并政策上支持企业家成长,逐步构建修水主流商业文化,一个地方商业文化氛围的多少往往与一个地方经济繁荣程度成正比。如果说融资问题是我县工业运行面上的问题,那么,企业和企业家素质才是影响或制约修水工业运行内在的根本性问题。

2、大力培育蓝领文化。打造一支规模充足、稳定性强的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熟练一线工人队伍,使其成为企业乃至我县工业战线的生力军,并使其成为我县产业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承者,这将是我县工业发展史上的一项战略工程。实践早已证明,产业工人队伍的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实干精神是产业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基于此,我们要突破传统思维,在已有各种保障用工招聘措施的基础上,还须大胆创新,大胆尝试,研究性地开展工作,拿出有效措施,大力培育蓝领文化,政企分工,制定中长期产业工人培育与激励政策,激励广大职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逐步稳定并壮大现代产业工人队伍,为我县经济发展建功立业。

3、从形象和品牌上抓工业。形象和品牌优势可以通过努力获取,并可大大缓解修水地理区位的不足。一方面,大力推进修水行政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法治建设力度,维护经济秩序,做出亮点,并通过各种媒体扩大宣传,形成舆论优势,以此来凸显我县本地特色,进而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形成吸引力。同时,当前要注意防范和避免非银行金融机构行为可能导致的县域经济风险。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修水地区形象塑造,做好区域营销,为大规模引入项目奠定基础。同时,可考虑从修水发展历史中寻找工商业文明成果和经济发展线索。

四、公共政策扶持重点

1、突出强调并从政策上支持“科技强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将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主导推动力。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县工业曾一度辉煌,就是因为我们敢为人先与科研结构对接,宁红和上海中医学院,康顺与景德镇陶瓷学院。为此,我们要重视科技创新政策。大力加强与知名科技中介机构的对接与联系,或扶持培育本土的科技中介机构。以此扩大我县科技信息来源渠道,通过科技资源,逐步优化修水的工业区位因素,这对急需技改转型的传统产业企业乃至新兴行业企业的引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大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实行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大力鼓励和支持企业与上级科技部门、科研院所、相关行业知名科技企业对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当前我们需要在推动协同创新广度和深度上有所作为,不拘一格地吸纳各种创新资源,大手笔借助外部创新资源快速提升我县创新能力,大量科技资源的汇聚将无疑对修水跨越发展形成巨大推动力。

2、加大对企业家和工人的培训力度,优化我县人力资源状况。我县有部分企业家多年来从“草根”到“贵族”靠得是自己的经验和不知疲倦的拼搏。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深知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具有时代发展眼光、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对企业长远发展起着决定性因素。解决好家族管理、企业运作、战略发展、核心竞争力等等问题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因此,企业家们渴望通过培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同时,我县企业员工队伍也缺乏经常性的高水平技能培训。鉴于此,我们认为,相关部门宜迅速针对这种情况开展调研,了解需求,政企合作,达成共识,制定相应的培训政策和制度。

3、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综观当今工业发展形势,信息化已成为改善工业运行状况、优化工业产能的重要关键手段,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是当今工业运行的基本特征,信息化既降低了工业运行成本,又改善了工业运行的效率,可直接将工业运行推上快车道,加大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弥补其因“两头在外”而增加的物流和信息成本。我们可以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刺激政策,逐步地帮助企业完成并运用信息化。

4、加大对区域物流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我县传统产业比重较大, “两头在外”企业较多,产品市场范围较广,工业企业对运输物流的依赖性较强,为实现由易到难地优化我县工业发展区位条件,物流业应作为当前修水最主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先导性服务业来规划、落实。物流业的先导性发展将有助于相应地改善我县工业区位中的其他条件,比如可扩大修水工业产品市场范围,降低工业运行成本。近年来,物流业的发展受到了各界关注,宏观决策部门多次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全国性政策措施,我可以抓紧调研,掌握全面信息和数据,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同时,在国家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地方性配套支持措施,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我县物流业发展。

第13篇:快速推进工业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是创造价值和财富的重要动力。通过振兴工业繁荣经济是发达地区实现快速崛起的一般规律。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大观区如何进一步依托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振兴工业经济、加速追赶跨越,是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工业发展情况

区划调整以来,我区立足新的区情,围绕“一主两翼”的发展思

路,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全力以赴推进园区建设,千方百计引进大项目,集中精力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发展呈现出园区扩张、产业延伸、企业集聚的发展态势。尽管去年下半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区工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总体影响不大,大部分企业都能不停产、不减员,甚至一些企业在危机中抢抓机遇,逆势上扬,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势头。主要特点有:

一是发展速度加快,支撑作用有所发挥。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6.8亿元,实现增加值4.63亿元,分别是2004年的8.4倍和5.3倍,年均分别增长70.2%和50%。今年1~2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2.04亿元,同比增长72.2%。工业的加速崛起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由2004年的1.5%提高到2008年的19.3%;工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04年的3.5%提高到2008年的24%,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有所发挥。

二是规模企业数量增加,发展势头较好。200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52家,比2004年增加34家,并呈逐年增加态势。2008年产值超3000万元的企业有24家,其中超亿元企业2家。今年1~2月份,规模以上企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产值增速超30%的企业有22家,其中安徽盈创、华兴纤维、时菱化工、金良友麻油等一批企业产值增速都在100%以上。

三是集群化趋势明显,特色逐步显现。各类企业加速向园区集中,初步形成了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工业产业集群,集聚了全区80%以上的工业企业。2008年四大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1.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9.5%。特别是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大观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成效明显,已成为安徽省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单位和模范园区。2008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4000亩,入园企业39家,投产企业12家,积聚了凯美特气体、**飞凯、长江玻璃、鑫富药业、精益精化工等一批重大项目。

四是工业投资逐年增长,后劲得到增强。2008年完成工业投资9.07亿元,是2004年的12.9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6%,比2004年提高24.1个百分点。四年内开工项目61个,新上技改项目33个,投产企业45个。**凯美特、长江玻璃、时菱化工等项目建成投产,今年以来又有污水处理厂、**飞凯等企业建成试投产,精益精化工、鑫富药业、邦龙化工等一批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即将建成投产。与此同时,投资近亿美元的李长荣mma和投资38亿元的上海杰事杰工程塑料项目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工业项目的加快推进、工业平台的加速构筑,积蓄了大观工业崛起的后劲。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区近年来工业发展较快,势头较好,但与支撑大观崛起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工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总体实力不强。2008年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9.3%;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税收4918万元,仅占全区财政收入的24%。尽管这两项份额分别比2004年提高了12.5和21.5个百分点,但与工业经济的地位和支撑大观发展的要求都不相适应。

二是企业规模较小。2008年全区5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值在1000万元以下就有14家,多数企业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尚处在起步和成长阶段,缺乏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三是管理水平不高。不少企业存在家族式管理,制约了人才的引进和使用,致使企业缺乏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管理粗放式也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致使企业长期处于低素质扩张的起始阶段。

四是金融危机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在加深。随着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逐渐加深,工业增速同比回落,整体效益下滑,主要工业品产量下降,产品销售困难,企业订单减少,流动资金不足,制约企业的现实困难和潜在风险加大。

三、振兴工业的目标和对策

未来几年,是我区奠定崛起基础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客观分析大观的发展基础、产业现状和区位特点,要实现奋力崛起的目标,就必须进一步突出工业,强化工业的主体地位和支撑作用,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依靠资源整合、园区支撑、项目带动和科技进步,做大做强化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快速提升大观的工业化水平。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

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60%以上,在全市三个城区中总量领先、增速率先,迈入全省发展工业先进区行列。

重点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住机遇,优化产业结构。这次金融危机对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纯加工型或初级生产企业冲击较大。从沿海地区倒闭的企业来看,有受国外需求锐减影响因素所致,但更多的是

一些传统的生产企业,即使没有危机的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企业也将陆续被淘汰。危机是一个强制性的优胜劣汰过程,对科技含量较低行业来说是一种“倒逼机制",迫使企业转型升级。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调结构,抓升级,用低成本的资金、低成本的原材料、低成本的技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一要通过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升级。重点是围绕资源、产业链和环境承载能力,瞄准全国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瞄准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展登门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层次和实效。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大量资金正在寻找新的投资地点和项目,我区要利用产业链和园区平台,加强宣传和推介,使我区成为投资的新目标市场,着力引进一批战略型和产业龙头型项目。二要通过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产业升级。把改制企业看成发展工业的重要资源,按照“因企制宜,能工则工”思路,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保护和利用现有的工业资源。通过机制重塑、要素重组、资源整合,形成一批产值过亿、税收超千万元的规模工业企业。三要通过引导企业加强技改和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的研究和宣传力度,支持和帮助企业企业积极争取项目投资。引导企业在经济低潮时坚定发展信心,抓住机遇,加强基础建设投资,新上技改项目,调整产品结构,提升技术含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经济高潮到来时实现大提升、大发展。

二、加强投资,壮大规模总量。尽管近几年来,我区工业发展较快,连年跃上新台阶,但由于基数较小、规模不大,总量还不能与省内先进县区比,在全区整体经济增长中还没有达到期望的贡献率。振兴工业就必须扩张总量。一要提高工业投资比重。要研究制定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引导和鼓励各类投资向工业集中,确保今后五年工业投资占总投资的60%以上,确保每年新开工超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0个以上,其中投资在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3个。当前要着力抓好鑫富药业、精益精化工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二要加快发展配套产业。大观区作为全市工业振兴的重要战场,辖区内聚集了**石化、安徽华茂、安徽曙光等大企业,这些都是我们发展工业不可多得的资源,是别的地区没有的比较优势,特别是随着**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围绕上下游发展配套产业拥有广阔的空间。我们应当积极作为,加强联系和协作,争取配套,努力取得配套一个、带动一批、形成一片的良好效果。三是鼓励和引导全民创业。大力实施全民创业行动,加快实施“凤还巢”工程,引导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促进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支撑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营造更加浓厚的创业氛围,激发民众的创业热情,形成创业热潮。四是引导优势企业实施低成本扩张。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小企业受冲击较大,大企业受冲击较小,好的企业还能逆势上扬,稳中求进。当前国内外的一些公司为了渡过难关,纷纷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地区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经过多年的经营锤炼和市场洗礼,我区有些企业已经具备了扩大规模、再上台阶的基础。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创造条件,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兼并重组,实施低成本扩张,多渠道壮大工业经济基础。

三、培优扶强,提升综合实力。在扩张总量的同时,要抓住关键的少数,大力实施“三项工程”,提升工业的综合竞争力。一是扶优扶强工程。按照“抓大放小,扶强带弱”的思路,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企业的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帮助企业研究制定发展战略,指导跨越式发展。要筛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因企制宜,分类指导,重点扶持,并在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上给予倾斜,集中精力做强一批。鼓励企业创立品牌,开展各类认证,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二是企业家培训工程。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造就一个优秀的企业,甚至能够引领一个地区产业的发展。我们要把企业家看作最为宝贵的资源,创造条件,促进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整体提高。要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快实施企业家培训计划,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团队,推动企业在新的水平上加快发展。三是科技创新工程。扩大科技和人才基金规模,制定支持企业引进人才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研发新技术,嫁接新工艺,提升装备水平。介绍和引导企业与市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协作,通过联合开发、难题招标、专利买断等形式,在企业中建设一批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让基地。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名牌”工程,打造拳头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

四、打造平台,推进产业集聚。工业园区是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企业合理布局的载体和平台,必须强化园区产业聚集和经济增长的支撑功能。大观经济开发区要积极呼应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主动作为,完善三期基础设施,推进四期平整工程,同步跟进水、电、气、路等配套工程,提高园区项目承载能力。要进一步加快在手项目建设进度,加强调度和协调,促使一批重点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提高园区经济贡献能力。要加强跟踪衔接,推进李长荣mma、杰事杰c4工程塑料等一批签约项目进区落户,保持项目建设的连续性,尽快显现开发区建设的效益性和对大观发展的支撑作用。要抓紧做好空间拓展工作,尽快启动海口生态园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乡镇园区发展规划,完善公共设施,明确产业定位,提高项目档次,加快产业聚集,努力把园区打造成工业发展的主平台、全区经济的增长极。

五、强化服务,优化发展环境。致力于建立服务企业的“高地”和适宜企业发展壮大的“小环境”。一是提供高效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安商”意识,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办事限时制,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投资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全方位服务,提高服务能力。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建设,为企业提供会计、法律、信息咨询等方面服务。二是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在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形成更加重视发展工业、支持服务工业的的浓厚氛围。完善区级领导干部和部门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制度、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坚决消除妨碍公平竞争、设置地方保护等各种分割市场行为,积极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严格执行各级的减负政策,全面清理涉企收费,切实为企业减负;严厉打击各种侵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不法行为,为企业创造依法有序的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三是构建融资平台。在危机时期,企业最困难的就是解决资金问题。要创新担保方式,加快各类担保公司建设,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政策性资金扶持。加强银企合作,与各大银行建立融资长效机制,多渠道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融资问题。

第14篇:我市建材工业发展调研报告

着力调整结构,加快建材工业转型升级

建材工业是我市的传统支柱产业,是我市实施“3331”百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2010年全市建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利税12亿元,产值上亿元的企业35家的目标,必须加快以水泥、玻璃、电瓷、化工陶瓷等为重点的建材工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建材工业转型升级。

一、客观评价我市建材工业发展

近年来,全市建材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以水泥、工业陶瓷、电瓷、玻璃为主导的建材工业体系。建材企业达500余家,其中水泥企业38家,工业陶瓷企业176家,电瓷企业80家,玻璃生产企业2家,化学建材企业6家,化工管材企业1家,新型墙体材料企业120家。主要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浮法玻璃产品占全省的90%以上,工业陶瓷占全国的70%以上,电瓷占全国的30%以上。建材产品产量不断增长,仅去年水泥就增长15%,工业陶瓷增长了17%,混凝土外加剂增长了20%,新型墙材增长了12%。大量新工艺、新技术被采用,水泥行业发展了新型干法水泥;工业陶瓷采用了隧道窑、梭式窑等新工艺;电瓷企业推行了煤改气工程,普及清洁能源。“十五”期间,取缔了浪费资源、影响环境的55家小水泥、小玻璃、小陶瓷企业。

二、正确认识我市建材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尽管我市建材工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整体上是“大而不强”。即产量大、企业数量大、职工数量大、能源消耗大,但在规模、技术、产品结构上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数量多,龙头企业少。全市现有建材企业500余家,但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很少。38家水泥企业中,只有日江、正大等2家年产100万吨以上,兰丰、久久等2家年产60万吨以上,达到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年产200万吨以上规模的只有1家在建企业印山台水泥,其余均是年产10万吨左右的小企业。239家工业陶瓷企业中,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只有42家,目前还没有一家上亿元的龙头企业,缺乏采用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年产值上亿,甚至5亿、10亿的龙头企业支撑。规模达不到,成本降不下来,利润上不去,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被淘汰的可能性大。

2、产品销量大,销售利润小。由于国家基本建设加快,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产品供需两旺,价格稳中有涨,但企业的利润并未随销量上涨而上涨。一是因为煤、电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挤占了利润空间;二是我市建材行业内部恶性竞争竞相压价,两败俱伤,造成建材产品市场份额大利润少。

3、低档产品过剩,高端产品短缺。一方面中低档产品大量积压,供过于求;另一方面高端产品严重短缺,供不应求。目前全市38家水泥企业中采用立窑生产的有35家,由于国家对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低标号产品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少,这类企业的市场也会越来越萎缩。同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2008年换发水泥行业生产许可证,这35家立窑生产企业很可能拿不到新的生产许可证。工业陶瓷行业中,80%的企业都在生产化工填料,20%的企业都生产研磨瓷球,产品相似度在90%以上,属低水平重复生产,“人无我有”的个性化产品几乎是空白,而且200多家企业仅有4个商标。

4、节能减排压力大,可持续发展空间小。建材工业是环境污染的大户,每年排出的大量废气、废渣、废水对环境影响很大。建材工业又是资源消耗大户,我市水泥每年要消耗石灰石600万吨,工业陶瓷每年消耗瓷土45万吨。除此之外,资金、能源、交通方面也制约了萍乡建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建材企业贷款难问题突出,很多企业“不缺技术不缺市场,就是缺少资金”。工业陶瓷因本地煤炭达不到技术要求,需要从山西、内蒙古等省区购进,成本大幅度增加,削弱了市场竞争力。交通运输成本较大,据测算,年产100万吨的水泥厂需要700辆次/日的车流量,2010年全市水泥行业发展的目标是1000万吨,仅此一项就需要7000辆次/日的车流量,工业陶瓷、电瓷、玻璃等都是对交通需求较高的产品,目前的铁路运力满足不了需求,大部分产品还是通过高成本的公路运输。

三、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做优做强我市建材工业

(一)推进“生产基地化”,提高产业聚集度

1、科学布局建材产业,引导企业向基地集中。一是科学布局产业。根据各县区现有产业实际,综合考虑建材行业的各方面要素配置,在全市科学布局水泥、电瓷、工业陶瓷、玻璃、管材等产业,为块状发展、集群发展、规模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实行“抱团”发展。充分发挥生产基地化便于集中管理、集中服务的优势,实现政策、服务等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减少投入,开展企业集中与合作,加速产业集聚、专业化分工,不断完善产业链。三是培育基地支柱产业。水泥行业应根据其运输成本高、销售半径小的特点,综合考虑资源、

交通、环保等条件,在各县区培育发展一户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工业陶瓷要以安源区(含经济开发区)、湘东区为主要生产基地,安源区(含经济开发区)依托管理、技术优势,走“高”、“精”、“尖”的发展道路,湘东区依托湘东陶瓷产业聚集区,吸纳企业聚集,五年内引进企业150家,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电瓷业应抓住芦溪电瓷整合扩产的有利时机,靠

大联强,组建航母级企业上市融资;玻璃工业围绕安源股份新型浮法玻璃,新型墙材围绕武冠实业,实行聚集式发展。

2、积极引进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链。一是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充分发挥建材工业消化工业废弃物多的优势,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充分利用陶瓷生产中的煤灰、陶瓷废泥、破碎残次品以及煤矸石等废料生产空心砖,利用粉煤灰生产水泥,产生的余热建热能发电厂,根据我市粉煤灰、煤矸石、炉渣等工业废弃物多的实际,建议把这类相关企业纳入建材工业生产基地,充分、有效地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引进上下游产品。引进高岭土、石英砂等要素企业为玻璃、陶瓷提供原材料;引进焦化企业解决陶瓷企业的能源问题。依托工业陶瓷企业引进陶瓷化工、瓷土开采加工、彩印包装、耐火材料等相关行业;依托玻璃工业引进发展玻璃深加工和应用企业。三是集成配套服务。在生产基地内集成研究中心、设计中心、会展中心、物流中心、营销中心、信息中心,通过发展研究所、创意园、试验基地等,提高生产基地对企业的吸引力,增强建材企业的内在实力。

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建材“航母”。一是着力调整结构。水泥产业要重点支持和发展日产5000吨的上栗印山台、日产4500吨的湘东兰丰和日产2500吨的莲花惠金;工业陶瓷和电瓷要重点发展绿宝陶瓷、中天化工、新景特陶瓷、神马实业、五星陶瓷、强联电瓷、高强电瓷等企业;玻璃行业要重点发展安源股份新型浮法玻璃;新型墙材及化工建材要重点发展以武冠实业以龙头,联友建材和众大高新材料为骨干的企业。二是实行强强联合。以芦溪县强联电瓷共铸企业集团为契机,鼓励干法水泥、高压电瓷、工业陶瓷等行业的企业强强联合,让资金实力强的企业联合起来,组成既分工又合作的联合体,避免无序竞争,共同解决发展难题。三是大力招商引资。陶瓷产业要盯紧佛山陶瓷产业转移,水泥行业力争引进能够提升产品档次,形成规模效应的水泥巨头,芦溪电瓷大力引进中国中材集团的投资。四是鼓励并购重组。对市场竞争力弱的小企业,鼓励以“大鱼吃小鱼”的方式并购,扩大企业规模,整合优势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实施“品牌特色化”,提高核心竞争力

1、发挥特色优势,做优做强传统产品品牌。一是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萍乡境内石灰石品位高、资源丰富,高岭土抗拉力、高绝缘,粘土性能好的优势,加大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力度,关停一批资源浪费大的小企业,做好节能降耗文章。二是发挥劳动力优势。充分发挥我市建材工业起步早,培养了大量熟练工的优势,主要培养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建议在萍乡高专设立材料专业,将其作为萍乡建材工业培养输送专业人才的基地,同时,从外地引进工程师、研究人员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在技术学校、职业学校等设立建材专业班,培养熟练工人;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与各建材企业联姻,加大对农民工的建材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形成建材产业大军。三是发挥市场优势。建议设立萍乡建材产品展销市场尤其是设立工业陶瓷产品展销市场,做大做强萍乡建材品牌,让全国乃至世界认可萍乡建材,形成“买建材到萍乡”的共识。要发挥传统建材产品在省内外、国内外的“知名”优势,做好品牌,除继续打造“青峰”、“久久”等省内知名品牌外,要充分发挥“武冠”这个萍乡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的带动作用,全力打造“中国工业陶瓷之都”,对外统一推介“萍乡电瓷”证明商标,着力培养一批在省内、国内甚至国际上都能叫得响的品牌。

2、加快新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一是加大科研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建材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安排不低于年销售收入3%的资金用于研发,省、市的科研资金要向有新成果、新产品的企业倾斜。二是加强与科研院校联合。针对企业规模较小,研发资金不足的普遍情况,促成产学研联合,利用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市校合作院校的科研资源,研究新产品,开发新技术。三是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针对我市中小企业无力组建科研机构的实际,建议组建重点企业或重大关键技术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鼓励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组建研发平台,发挥服务平台一头联系企业,一头联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引进消化科技成果、提供高端检测和行业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有效解决建材行业的共性问题。

3、加快科技创新,打造发展平台。一是积极采用新技术。水泥行业要重点发展干法水泥,2010年干法水泥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工业陶瓷要向环保、蜂窝、电子等高科技陶方向发展,全面淘汰倒焰窑,大力发展燃气窑烧成技术,积极采用静压、热压注成型等先进的成型工艺。电瓷行业要向“高电压、高强度、高等级”的大套管、大棒型电瓷方面发展。玻璃及其他建材要重点开发和生产优质浮法玻璃、高档工程玻璃、钢骨架复合管、安源管道、腾飞新型塑料管材等产品。二是建设“三个中心”,壮大“一个市场”,即建设“人才培育培训中心”、“国家级产品研究开发中心”、“国家级产品检测中心”,壮大“萍乡建材大市场”,以此为平台扶优扶强,做大产业。同时,整合市硅酸盐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资源,加大科研力度,为建材产品推陈出新发挥作用。三是创新营销方式。利用三维图像进行产品的整体效果展示,利用互联网进行与顾客的互动营销,设立“萍乡建材网”,集中宣传萍乡建材,发展网上营销。

(三)实行“管理规范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打造“诚信平台”,破解恶性竞争难题。建材行业内部恶性竞争问题,特别是工业陶瓷长期以来互相压价、相互拆台的问题,成为制约行业发展壮大的一大顽疾,有关部门要摸清情况,找准原因,提出可行性意见,破解难题。一是加强调查摸底。各县区、乡镇街有关部门尤其是主管部门要深入企业,了解情况,推广建立企业“诚信档案”,提倡企业打造诚信平台,良性发展。二是统一税收标准。实行以销定税,严厉打击企业偷税漏税行为,严格禁止县区、乡镇街降税让利,使企业在同一起步线上竞争,自然优胜劣汰。三是鼓励企业错位竞争。恶性竞争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容量有限,产品相对过剩,根本的解决措施就是减少过剩产品。要通过加强产业调控,引导过剩产业、产品的生产企业转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优质品牌,提高科技含量,开发高端产品,避免在同一层次上拼杀。四是加大监管力度。成立包括公安、检察院、法院、工商、建材行业办等执法、职能部门在内的专项机构,对在竞争中“耍小动作”、不按规则出牌的企业,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该罚款的罚款,该吊销执照的吊销执照,该判刑的判刑,同时在相关媒体上公布,降低客户对该企业的信任度。

2、解决企业难题,提供优质服务。一是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一个普遍性问题,要继续加强政银企合作,发挥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建立银企洽谈合作机制,强化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创造条件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争取南昌商业银行在萍设点,扶持企业上市。同时增强企业的信用意识,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现代管理制度,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形成良好的融资环境。二是解决企业资源问题。建议市政府组织对全市矿产资源进行全面勘查,探明详细储量,做出科学规划,服务长远发展。三是解决交通运输成本高问题。一方面要根据生产基地的布局提高运力,有条件的地方应提高铁路运输的比例。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充分发挥其作为“第三利润源”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上的作用。

3、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内部管理长效机制。一是做企业合法利益的“代言人”。以行业协会的名义保护会员的正当利益,促进行业良性发展,使企业形成“有困难,找行会”的共性思维,办成单个企业难以办到的事情。二是做企业沟通联系的“桥梁”。建立会员企业定期联系制度,促进会员之间加强联系,加深感情,加大协调,争取把矛盾化解在行业内部。三是做企业发展的“服务员”。开展经常性的调查,为会员企业提供本行业发展规模、产品结构、质量水平、装备情况、人员素质与企业需求等方面的情况,邀请专家论证,制订行业发展规划,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第15篇:乡镇工业园发展调研报告

乡镇工作园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强动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工业化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新平台来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引进了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企业**,**等大企业在柏林建立分支机构,成为全县工业化进程中的排头兵。

一、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问题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一是在发展经济定位上旧的思想观念影响较深。农业经济的烙印深刻,对发展工业的巨大潜力和优势认识不足,特别是在新建工业园的问题上,部分群众持反对态度,甚至认为是只是政府在抓财政府收入;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受地域、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有畏难情绪产生。二是对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对发展工业园重视和抓落实不够。比如,有的地方对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金投入和谋划统筹等方面力度不大,没有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经过严格论证的符合实际的详细规划。三是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认识不足,还有局部利益影响大局的情况。一些部门、一些单位在为客商服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一些部门为了维持或获取更大的利益、权利等,给招商引资设置人为的障碍,制约了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

2、现行的管理机制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软肋”。

当前,我镇所沿用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仍旧是在县镇党委政府领导下,由管委会负责管理。但这样的管理机制,使得园区管委会无权定事、无钱办事、无政策行事,只是利用财政拨付很少的办公经费来维持日常工作的运转。因此,在协调园区的关系、园区资源配置、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管理服务职能显得捉襟见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的健康发展。

3、宏观谋划相对薄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瓶颈”。

通过几年的发展,目前镇领导层都能充分认识到搞好工业园区规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真正落实到位,投入财力、人力和物力搞好园区中长期规划的不是很多。柏林镇工业园区起步较早在全县来说基础较好,相对也比较成熟,但还有一部分园区企业只看眼前,既上不了规模也上不了档次,骨干企业支撑不够,功能区域不明显,规划编制工作也仅仅才摆上日程;有的地方虽然也搞好了初步的规划,但前瞻性不够,科学性欠佳,档次偏低。特别要提出的事,很多厂子环保设施只用于上面检查,但真正生产应用得少,个别厂子不启用环保设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环保部门和镇党委政府要真正在抓环保上下功夫,实现达标排放,关习群众身心健康,争取群众支持。

4、园区企业生产链条短、集群效益不明显是制约工业园建设与发展的薄弱环节。

目前,工业园区内大部分的企业间没有自发形成专业化分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既竞争又协作的网络关系,企业间及其与支撑机构间缺乏有效的合作,集群的特点和区域产业整体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大部分园区内企业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存在技术水平偏低,项目规模偏少,产业关联度偏低等问题。

5、资金支撑脆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乡镇一般处于吃饭财政状况,仅仅能维持工资的发放,再搞工业园区建设,搞基础设施普遍感到力不从心,使得部分园区建设水平偏低,建设进度缓慢,园区吸引力不强,集聚效应难以形成。

6、电价贵、用地紧、成本高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主要难题。

电价贵主要表现在:一是电价高,特别是永兴采用依电计税以来,很多企业担心税负重甚至不敢再生产。其二,电价调整幅度过大过密。其三,工业园区电网设计滞后,时常出现电网超负荷大面积断电,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用地紧主要表现在:一是用地手段繁杂,不仅报批时间过长,而且增加了测量、评估等费用。二是土地开发运营成本过高。成本高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不配套,部分工业园区企业间关联度低,产业链条短,满足不了客商的配套要求。二是物流体系不完善,造成运价偏高,加上许多路段限速限载,对超速超载实行重罚,人为地增加了运输成本。

7、融资难、招工难、服务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融资难,主要体现为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招商引资新入园的企业,流动资金十分困难,银行贷款难。招工难,主要是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量大,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年轻人掌握了一定技能后,流向沿海地区。服务弱,主要是在服务环境上,客商反映,块块管的部门比条条管的部门要好,非权力部门比权力部门要好,有些部门对企业有“两多一少”现象,即罚款多、检查多、服务少。

二、破解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瓶颈的对策

1、坚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是实现经济腾飞的良策。

近年来,我镇虽然出台了一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和措施,但在领导机构设置,职、责、权、利的划分方面还没有形成可操作性很强的措施和办法。因此,我们认为,首先应尽快出台关于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管理办法,对今后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作出具体安排,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前进方向。其次,工业园区建设指导协调机构要明确职责和目标任务,及时调解存在的问题。第三,建议在党委、政府把握好大方向的基础上,向园区进一步放权,给园区更大的发展空间,包括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政策、园区软硬环境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园区管理服务机构,努力创造条件建立园区财政。财政设立园区建设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实行项目管理,使他们真正有权办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能办好事。

2、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建设前期必须认真搞好规划,而且要经过科学论证。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要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使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项目投资的集聚地,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根据财力、物力条件和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园区规划必须从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从单一注重经济指标转向全面提高竞争力,提高环境综合优势。要针对工业园区存在的多、散、小及定位不清、功能雷同、特色不明和规模较小等问题,按照地域相近、产业关联等原则,逐步加以整合,最终形成若干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工业园区。各园区要本着土地节约、环境优美及科学性、前瞻性原则,做好园区产业布局、生活布局、消防、道路、供排水、排污等规划。

3、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要发展工业园区,必须解决建设资金矛盾,只有在投入机制上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园区才可以顺利发展。要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做法,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搞好工业园规划,降低工业园的建设成本。政府要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支持,投入适当的启动资金,为园区的贷款提供担保机构。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确保园区的初期开发和滚动发展,将园区内企业所创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量部分和园区土地出让收入留给园区用于滚动开发建设,从国有资产出让变现或营运获得的净收入,以及各级财政安排的企业改革与发展资金中专门安排一部分用于园区开发。要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园区主干道及水、电、气、通信设施,应由相关部门或小组发动民间资本投资建设。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新的融资和担保(质押)方式,简化审贷手续,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信贷支持。要实行“政府组织推动、财政扶持启动、土地批租滚动、内资外资联动”的办法,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实行风险资本、银行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动,逐步建立政府、银行、社会等多元融资渠道,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转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4、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延伸产业链群。

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和品牌延伸等办法,培育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集团、大公司。发挥产业集群吸附效应,以配套产业集群吸纳龙头项目的落户,以密集的、庞大的生产需求市场吸引原材料生产供应商和国际物流企业、采购商的入驻,由零及整,不断延伸充实产业链。加强主导产品的内部分工协作,加速上游和中下游产品的拓展,填补产业链条上的空白点,逐步完善产业的整合工作。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品牌经营,积极扶持有条件的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不断拓展品牌效应,建设品牌企业舰队,使品牌的无形资产在运动中增值,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快主导产业的聚集和成长,努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以价值链为纽带、以专业化协作网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使工业园区成为品牌企业、规模企业更密集、产业竞争力更强的经济板块。

5、坚持园区市场化运作,实现管理机制的创新。

园区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建立精简、统

一、高效、便捷的管理体制。二是建立一套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融资机制,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及其项目的建设。三要成立工业园区发展公司,架构银企合作平台,可以由政府或民间成立相应的信用担保机构,保证企业能够贷到必要的生产流动资金。要建立一套鼓励企业创新、激发内在活力的激励机制,通过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制订各种激励政策,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园区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6、坚持服务至上理念,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发展工业园区要有新思路,要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逐步转到主要依靠环境优势,特别是软环境。一是各级行政部门简化手续,减少审批环节。二是严格禁止对企业乱收费行为,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部门、收费范围,实行集中统一收费。合法收费应通过园区规定的渠道统一实施,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直接向园区内的企业收费。三是破解招工的难题,一要实行市场化运作,设立专门从事工业园区企业劳动力的资源储备,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劳动用工招聘服务;二要设立劳务招聘窗口,拓展劳务招聘渠道;三要健全用工服务网络,完善市劳动力力市场,健全乡镇劳动人事服务所,设立村级劳动力转移联系点,发展社会职业介绍机构,形成乡村二级联动用工服务网络。四要供电部门要加大园区的网络建设,增加用电负荷量,保证企业的用电需求,实行电价听证制度,防止随意涨价,保护企业利益。五是税务部门依法合理计税。

第16篇:医药工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医药工业与人类的生存与健康休戚相关,是符合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的产业,具有经济效益高,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市场空间广阔广阔的特点,被国际上称为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近年来,xx市医药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工业产值从1998年5千万元增加到20xx年1.2亿元,入库税金从1998年180万元增加到20xx年350万元,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成为xx市经济发展的亮点。

目前,xx市医药工业整体运行态势良好,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制约生产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这些矛盾,需要我们去作深层次地研究、逐一解决。因此,保持清醒头脑,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大帮助和服务力度,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对于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医药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状

xx市医药工业有着30多年的发展史。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北药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高度重视医药工业的发展。各有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在监管中服务发展,在发展中落实监管,目前,xx市的红叶制药有限公司、蓝天制药有限公司和神树阿胶厂3家制药企业全部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国家政策导向,紧紧抓住宏观调控机遇,投入了资金实施设备和技术更新,都按时限要求通了国家gmp认证,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现拥有片剂、丸剂、栓剂、胶囊剂、颗粒剂、固体胶制剂等个9剂型,103个品种。全市医药工业呈现五大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7%;二是亏损企业少,3户企业全部盈利;三是经营效益好,产值利税率达10.2%,销售利税率达12.3%;四是资产负债低,资产1.5亿元,负债1.2亿元,资产负债率仅46%;五是带动力强,医药产品的合理流通,促进了全市102家药品经营企业健康发展,同时,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料药,对北药种植业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xx市的制药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剂型少、规模小,三家制药企业共有9个剂型,净资产8千万元,产值不超过1.5亿元。二是新“庙子”与旧“菩萨”共处。根据国家的政策导向,各企业都按照gmp的要求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一幢幢花园式的厂房拔地而起,成为全市工业的一个亮点。生产条件迅速改善,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但是,一些企业对gmp认证是被动的,粉碎、制粒、压片、包衣等旧设备,阻碍了技术创新的进程,没有丢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帽子。国外普遍使用的cip(在位清洗)、sip(在位灭菌)等先进技术,在xx市还很少应用。二是现代管理与粗放经营发生冲撞。制药行业属高科技行业,医疗器械集医学、光学、电子、机械等技术于一身,需要现代管理手段。近年来,医药行业采取培训等多种手段,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管理人才,但是人管人的管理机制、传统的加工技术仍在支撑着企业运转,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经营管理机制尚未形成。三是少数高科技人才与众多缺乏技术的员工形成反差。为了实施gmp和技术创新,各企业都从医、药大学聘用了部分专业人才,或从事革新工艺、或负责现场管理,由于面临陌生的岗位,尚未完全适应企业生产管理;企业内有一定传统生产经验但文化素质不高的员工群体,对新工艺、新技术的认知过程较长,二者没有完全融入、达到默契配合的境界。

二、问题

1、资源利用不足。资源是企业实现效益的物质基础,充分利用资源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xx市的医药企业在进行gmp改造后,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但是品种开发速度、市场占有速度和流动资金并未完全跟上,使部分企业开工不足,生产能力浪费。以神树阿胶厂为例,该企业主要从事阿胶、黄明胶、龟板胶、鹿角胶4个品种固体胶生产,在未实施gmp改造前,长期采用人工土办法加工产品,生产能力低下且工艺落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改造后,该企业更新了设备,引进了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但由于产品品种单一,市场占有率小,只能以销定产,年生产时间不超过三个月,设备长时间闲置,不能够得到有效利用。而我们熟知的山东东阿集团,在70年代初企业规模与现在神树阿胶厂接近,但该企业抓住机遇,现如今已经发展为拥有固体胶、颗粒、胶囊、口服液十几个剂型百余个品种,产值和固定资产上亿元的国内明星企业。东阿集团成功经验值得xx市医药工业企业学习和借鉴。

2、“拳头”力量不大。拳头产品就像企业的“发动机”,能给企业源源不断的动力。美国的氢溴酸西酞普兰胶囊年销售达30亿美元,西安杨森的吗叮啉单品种年销售在8个亿以上,这些企业都是在拳头产品中受益非浅。我市制药企业的单品种年销售额最高为4600万元,就是红叶制药的产品--康妇消炎栓,其他品种知名度低,市场占有份额小,没有形成“拳头”,尽管如此,对企业和全市经济都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但相比之下,差距是明显的,主要是缺乏世界级、国家级的独家品种。

3、创新力度不够。创新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创新,可以通过降低成本为企业业务活动提供更大空间,也可以通过产品差异为企业提供竞争力。目前,xx市医药工业企业多数只重视营销战略的创新,忽视了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的创新能力,没有激发并形成人人创新的饱满热情。

4、研发新药困难。研发一个新药,在发达的欧美国家也要10—15年时间,耗资高达5—8亿美元,中国的药企大多是望而兴叹,都以仿制药品为主,xx市医药工业更是如此。1985年以来,我国批准生产的一类新药147个,其中仿制药品占88%。显然,完全从基础开始自主研发,对xx市医药工业而言是不现实的。

5、诚信资历不够。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政府和企业都应当高度重视。但是,xx市的部分企业诚信等级不高,还没有建立健全必要的产品质量自我约束机制和问题药品 “招回”机制,还没有完全意识到gmp是自我管理的需要,更没感觉到gmp的“紧箍咒”即将来临。

三、对策

医药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是人类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重要保证。发达国家医药消费稳居第二位,我国卫生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在近五成居民生病不看医生的情况下,自行买药治疗,医药开销已成为第三大消费品。由于环境、生活习惯、食品安全等因素,患病人数还在不断增加。20xx年全国有5.08亿人次患病,其中13%的被确诊为需要多次服药的慢性病。因此,发展医药产业具有广阔市场前景,xx市的医药工业应当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1、加快剂型开发。患者和医生对药物剂型要求是多方面的,而我国相对落伍,目前只有40多种剂型、4000多个品种,美国是我国的43倍、日本是我国的12.6倍,而xx市就更少了。因此,必须支持企业在药品剂型上做文章,抢占商机。一是“拿来主义”。众所周知,药品专利具有时间性,专利届满就失去了独占权。根据《中国医药报》报道:到2007年,将有35种重要药品和医疗器械专利到期,为非专利药提供了820亿美元的市场机会。二是让药品“变脸”。国家提倡对药品进行二次开发,通过改进工艺、剂型、包装等等,使疗效确切的老产品换发活力,解决中药见效慢和传统的“粗、大、黑”形象,霍香正气水变成霍香正气液就是成功典范。

2、推进中药现代化。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和传统文化瑰宝。随着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中药前景被世人普遍看好。目前,中成药市场份额为每年约160亿美元,但日本占80%、韩国占10%、我国只占5%左右。更遗憾的是,我国每年进口“洋中药”达1亿美元,进口的川贝枇杷膏、红花油等已对我国的同类产品造成巨大压力,禾邦的川贝枇杷糖浆也是受压者之一。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中成药没有现代化,没有规模化的中药种植、养殖基地,没有通过gap认证,原料质量不稳定。而xx市兴安神力药业有限公司的平贝母种植基地已经在全省率先通过了gap认证,桃山参药集团、伸龙无味子基地也准备实施gap认证。目前,xx市药材种养植面积达到2万亩,另外还有大量的野生动植物药材,无疑,资源优势是明显的。要抓住机遇,帮助、引导和支持制药企业争取技改贴息、工业发展基金和农业项目资金,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把医药产业放在“工业反哺农业”中去考虑和实践,实现良性互动,确保原料丰富、质量稳定,为快速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3、打造强势品牌。品牌战略是企业推出产品、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制药行业中,走向成功的品牌彼彼皆是,如“金嗓子喉宝”、“斯达舒”等。xx红叶牌康妇消炎栓在国内也有一定的知名度,虽然不是很响,但也有一定名气。在实施品牌战略中,企业一定要在产品品牌设计上赋予“大设计”概念,并统一表达自己产品的品牌内涵。它包括企业形象设计、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品牌精神的人格化设计和广告设计。尽量减少容易导致品牌内涵模糊的单一广告,用低成本打造强势品牌,带动整个全市医药工业发展。

4、大力引进人才。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医药行业是高科技行业,产品是特殊商品,国家有非常严格的特殊要求,对普通工人都有严格的上岗规定。xx市3家制药企业中,拥有高级职称的只占职工总数的1%,拥有中级职称的也只占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医药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还会越来越高。因此,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成为当务之急。xx市委、市政府已经响亮的提出了“环境兴市”战略,创业的大环境已经具备,企业要抓住机遇,立足长远,把引进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条件来抓,以诚意引人,用成就留人,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证。

5、建立企业文化和信息平台。企业三年不败靠市场,十年不败靠管理,百年不败靠文化,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有优秀的文化内涵。五粮液和海尔的企业文化,不少人都有感受。禾邦制药、科伦制药也有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如科伦“创造高效益,从节约时间开始”的只争朝夕的精神,禾邦“为人类健康,托起明天的太阳”的奉献精神等。xx市的医药工业企业要立足发展,培育、积淀和升华企业文化,培养职工团队精神,壮大声威,逐步创造先进的企业文化,不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同时要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现代化,信息化是基础。企业应当设立局域网、广域网和企业网站,开发内部管理软件、实现电算化,为快速收集、提取、分析业务数据提供有力保障。政府要关心医药工业的发展,积极为企业提供政策、资金方面的扶持;监管部门更要认真履行职责,督促和引导企业依法生产经营,树立诚信观念,推动加快科学管理步伐,为把xx市建成医药强市而携手并进。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shuzhibaogao/34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