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述职述廉报告】

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 报告

天津市南开区教育中心

生物学科

王霞

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利用调查问卷、座谈会及个案调查等方式,从校本教研、反思、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新课程实施以来上述三个难点问题的破解情况,及尚待改进的问题。

2005 年秋季,天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初中学段全面启动。生物课程作为科学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 提出了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 初中生物新课程理念。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使之付诸于日常教学实践,从而真正达成 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是生物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关键环节。本调查从课改难点问题入手,旨在通过对所在区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为生物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完善提供一手实践资料,同时为新课程中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面向全区初中生物教师,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及个案调查等方法,在调查问卷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辅以生动的典型事例,为理性分析指导实践提供依据。

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易产生困惑的问题,如校本教研、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编制,以单项选择题、开放性选择题和开放性问答题的形式呈现。对有效问卷采用 Excel 软件统计和处理相关数据。

二、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校本教研 1.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校本教研是立足于真实教学情境展开研究的一种形式,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发展的一种基本而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增强研究能力,

摆脱经验束缚,促进知识的反思与理解,最终成为专业化教师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会直接关系到校本教研的推进与实施效果。本次调查中 86%以上的教师认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校本教研有积极作用,4%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可有可无,其余教师表示不清楚。

在对校本教研较高认同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制约校本教研开展的原因,我们作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调查显示,在新课程中教师认为开展校本教研面临困难首要三项依次为, (1)本校生物教师人数少,难于形成校本研究氛围(68.20%);

(2)教学任务重,校本教研时间难于保证(54.70%);

(3)不知如何开展校本教研(28.70%)。初中学段各校生物学科教师人数少是不争的事实,每校 1~2 人,最多不超过 3 人的师资编制及由此派生出的初中生物教师个人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重,特别是新课程中探究活动的引入一定程上更增加了生物教师的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强。其实,问题(1)(2)有效解决的根本在于教师应走出对校本教研认识的误区,即片面地将校本教研等同于某个学校内部的教研或学科组活动,从而排斥其他同类学校或教学研究人员的参与,不同学校间教师各自为政,疏于交流,缺乏同伴互助的意识。在对校本教研认识修订的前提下,问题(3)自会迎刃而解。

2.“校—片—区”三位一体的新型教研模式对校本教研的影响 校本教研应是立足于课堂真实情境、真实问题基础上,教师与其

他教师(本校、其他同类校、不同类学校)以及教学研究人员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新课程中教研工作的立足点是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课堂的研究。“校—片—区”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能为校本教研提供可操控的方法,有助于为校本教研提供时间、资源和针对性效果等方面的保证。

【实例】围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探究活动“鸟适于飞翔的特点”展开的校本教研。

下校听课调研中,A 校与 B 校两位生物教师在“鸟适于飞翔的特点”的导入阶段都应用了折叠纸飞机,模拟鸟飞翔的方法。A 校教师请全班每位同学自己任意拿出一张纸,按照自己的方法折叠、投掷;

B 校教师将规格相同的纸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折叠,并由同一名学生投掷,观察比较“纸飞机”飞行距离与“纸飞机”形状的关系。如果校本教研只停留在校内,那两位教师相似教学过程中的智慧无论如何也无法碰撞形成新的火花。此时我们适时组织了同类校进行片教研,由两位教师分别展示该内容的实施过程,交流设计初衷,同类校的教师们围绕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探讨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纸飞机”究竟模拟了鸟适于飞翔的哪些特点;

鸟的外形、翼和羽毛适于飞翔的原因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不难发现,在片教研中教学的细节引起了教师们的关注,从“是什么”到“为什么”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得以深化。其后,利用一次区教研,我们把两位教师的设计、片教研探讨的相关问题在全区初中生物教师的教研活动中全景展现,大家的思维再一次交融拓展。又有教师提出了鸟类飞翔与空气动力学的关联,并向大家展示了一个简便易行却非常能说明问题的小实验,教师们沉浸在热烈的研讨氛围中。

(二)教学反思

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性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需要相应的变革,变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上取决于教师对其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质量。调查显示,87.7%的教师认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但对于教学反思应从哪些方面,反思些什么存在较大差异。

由上图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呈现多元化,其中教师反思首位的是自己教学设计的实施情况,已有 41.36%的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氛围,另有 21.60%的教师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方法是否适应新课程理念。但从总体来看,教师反思时关注的主体首先是自身,对于学生、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反思略显不足。

(三)教学评价 1.日常教学中的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在对教师有关日常评价即“平时成绩如何给出?”问题调查中发现,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52.96%的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各次纸笔测验的成绩计算平均分,按照权重计入平时成绩;

(2)43.27%的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各次纸笔测验的成绩

及各次实验成绩计算平均分,按照权重计入平时成绩;

(3)3.77%的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各次纸笔测验的成绩和平时表现打一个整体印象分。方式(1)仍是以单纯的纸笔测验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很难评价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发展水平及知识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包含“做和实践”成分的能力。方式(2)注重并加入了(1)中缺失的相关能力的评价,但学生有关学习策略、学生元认知能力发展方面的评定仍有所欠缺。方式(3)某种程上放大了评价者即教师的个人倾向性,在评价的信和效方面值得商榷。

2.

将“表现评定”引入生物教学的日常评价 表现评定(performance assessment)又称“基于表现的评定”、“真实评定”,就是通过学生所完成的综合性的、真实的任务来对学生进行评定,要求学生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综合的、有意义的任务。

生物学科的表现任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让学生从事科学探究活动时的行为过程,包括观察和推论、提问、构造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将数学用于科学、评价假设、决策研究、评定一个完整的实验并计划下一个实验等;

另一类是学生完成的物质形态的作品,如科学小发明、图表、实验报告、图画、海报等。基于不同的表现任务,评定的要素也有所不同,下面呈现几种具代表性的评定表单。

表 表 1.“观察和推论”的评定表单

要素的描述 学生自评 教师评定 观察的要素 1.使用适当的感官,安全地进行观察

2.能适当使用公制测量进行观察,并且定量准确

3.定性观察正确

4.必要时会用图形表达

5.适当地使用工具和材料进行观察

6.在观察时避免个人的意见、结论和推论

7.恰当、整洁地记录和整理数据

推论的要8.推论是基于所做的观察和观察者的前提知识合理 做出的

9.对推论的解释和证明是以观察者的前提知识为基 础的

表 表 2.“模型”的评定表单

要素的描述 学生自评 教师评定 1.对于模型如何说明了它所要展示的科学概念给出了清楚的解释

2.做出了模型的清晰计划。计划中说明了各部分,使用了公制系统

3.计划中包含了对于模型如何模拟真实对象的解释,同时也描述了模型与真实对象的不同之处

4.构造的模型结实,模拟了所希望模拟的真实对象的元素

5.色彩、标签之类的设计有助于使模型要展现的内容更清晰

6.模型细致完美

7.模型使用起来是安全的

表 表 3.“实验设计”的评定表单

要素的描述 学生自评 教师评定 1.实验设计能检验预测

2.对问题的阐述能解释为什么做这个实验

3.实验所用方法和程序完整清晰,其他人能重复这一实验

4.清晰确认自变量,并能有效控制、精确测量它

5.清晰确认因变量,并能精确地测量因变量

6.实验设计中尽可能使用公制系统

7.注意实验中的误差,并周密讨论如何减小误差

8.提供实验所需材料的完整清单

9.实验设计中有适当的安全方面的考虑

10.实验的记述表达清晰

11.提供适当的整理和处理废弃物的作法

以上 3 种评定表单从不同侧面映射了生物新课程中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多种方式,如观察与思考、模型制作、实验设计等。此外,对应不同的表现任务还有多种评定表单,如“提问”、“分析数据”、“决策研究”、“实验报告”、“图解”评定表单等十余种。

【实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中演示实验——发酵现象,作为“表现评定”任务的评价。

学生如能对这一演示实验进行观察,进而基于所做的观察和储备知识进行合理推论,并对推论加以解释和证明,则可选用表 1.“观察和推论”的评定表单,进行表现评定。

部分学生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参照表 3.“实验设计”的评定表单及“实验报告”评定表单进行评定。

进一步的探究与实践可以参照“评估完整的实验并计划下一个实验”的评定表单加以评定。

问题与建议 1.认识的偏差一定程上制约了校本教研广泛深入的开展,时间不足、资源缺乏、质量难以保证、理论与实践的冲突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在所难免。由文中实例不难看出已有的“校—片—区”三位一体校本教研的开展助推了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如何继续探索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校本教研模式仍将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工作。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不仅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客观地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行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一边教学一边反思,教学与反思研究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但反思内容不应单一、盲目,后附“课堂教学反思录”可以为教师的自我反思提供一些借鉴。

3.表现评定作为一种反映日常实际学习状况的教学评价方法,无疑对惯常使用的纸笔测试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补充,但像其它任何一种

评价方法一样,它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如何与其它评价方式有机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们的评价体系,面向全体学生,使评价更好地为新课程服务,为每一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现实课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出版社 2.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人民教育出版社 3.魏国栋、吕达,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人民教育出版社 4.孙传宝,建立“课堂教学反思录”,中小学管理,2004-7 5.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附:

课堂教学反思录 科目

课题

班级

时间

节 1.本节课我讲授的时间有多少? 2.我讲课的音调怎样? 3.我的体态语言是否丰富? 4.我在教室里是如何走动的? 5.微笑教学了吗? 6.训斥学生了吗? 7.授课后感到快乐了吗? 8.导致我心情不佳的事件。

9.尊重学生举例了吗? 10.我感到最自豪的教学活动是什么? 11.学生听课时的反应如何? 12.学生学习状况的描述。

13.学生的合作状况。

14.本节课的异类观点(学生的姓名、观点)。

15.意外发现

学生的闪光点。

16.对于

学生,关于

事情,课后应该找他谈话。

17.关注现实生活的情况。

18.所任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情况。

19.师生对话形式。

20.师生交往互动情况,改进措施。

21.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效果? 22.非预期性事件(处理方法,怎样处理更机智)。

23.这节课从学生那里学到了什么? 24.在怎样的情形下,感到与学生关系最密切? 25.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细咀嚼? 26.哪些突发事件让我措手不及? 27.什么时候、什么情景下感到最焦虑或沮丧? 28.自己感觉这节课成功吗? 29.如果给我重试的机会,在哪些方面我将做得更好? 30.其他值得研究的问题。

摘自孙传宝《建立“课堂教学反思录”》,载《中小学管理》,2004 年第 7 期

读起来很顺畅。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shuzhibaogao/33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