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会计个人工作总结】

篇:胡曼先进事迹

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胡曼同志先进事迹

胡曼,女,汉族,1968年1月生,山东茌平人,199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8月参加工作。生前历任塔城公路段养路工、测量工、技术员、副段长、段长;塔城公路总段计划统计科科长,副总段长,党委书记、副总段长,党委副书记、总段长,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2008年3月29日,在基层检查工作时殉职。近日,自治区党委决定追授胡曼同志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在全区共产党员中广泛开展向胡曼同志学习活动。胡曼同志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楷模,是全区党员干部的杰出代表,其先进事迹如下:

一、率先改革,创新求发展。在总段党委领导下,她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科学管养始终走在全疆前列。率先在全疆公路系统实行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突破‚平均主义‛思想观念,打破传统分配机制,实行全员工资全额浮动、定额管理和计量支付;突破固定不变的道班管理模式,打破传统养护模式,以‚将点兵、兵择将‛的方式重新组合人员,全面推行养护招投标制,激发了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工作热情,提高了公路养护质量,塔城公路总段在全疆公路系统荣获创建文明行业工作‚五连冠‛。注重技术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塔城公路总段负责‚老风口‛等世界罕见暴风雪灾害区公路的养护,她主持出台了《职工技术革新奖励办法》,积极倡导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高压风力清扫机、沥青滚刷等多个革新项目在全疆交通系统推广运用,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她坚持变被动营救为提前预防、科学救援,协调有关部门,成功组织了全疆首届‚防风雪保畅通抢险应急演练‛,建起 1 了全疆第一套出行信息发布系统、防风雪磁诱导作业系统,大大降低了管养路段风灾雪患造成的损失,年均人员被困总数由以前的6000人次下降为现在的400人次。

二、以人为本,和谐促发展。她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注意解决职工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问题,更注重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担任总段主要领导以来,多方筹集资金638万元,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主持出台《职工教育培训办法》、《职工读书活动实施方案》等,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改变了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状况,干部职工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培养出全国交通系统技术操作能手、自治区首届机关事业单位汽车驾驶岗位技术竞赛冠军等一批‚技术能手‛。2002年,她倡导建立总段扶贫帮困基金,已有6名困难职工和待业青年在基金扶持下走上了致富路。坚持用真情做事、用爱心搭桥,解决了离退休职工提出的水、电、暖、住房、探亲、疗养等问题80余件,先后使300余名待业青年实现就业,原有13户困难户现已减少到3户,近年来无一人上访。她重视少数民族干部职工成长。叶克本〃塔哈别克原是托里公路段老风口的一名养路工,工作踏实认真,胡曼安排他先后参加汽车驾驶技术、‚双语‛、路桥大专班的学习,工作上传帮带、压担子、历练能力,使其走上管理岗位,成为‚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她关心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1992年,塔城公路段职工艾德尔汗〃玉山努乌勒和妻子先后去世。留下了13岁的儿子叶尔兰、9岁的女儿玛依努尔。胡曼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住房,筹集生活费和学费。帮助哥哥 2 参军、复员安臵工作;妹妹上中专,胡曼为她打点行装,协调单位报销学费、生活费,出嫁时,胡曼像母亲一样臵办嫁妆。16年的悉心照料,她与兄妹俩建立了没有血缘的母子深情。单亲退休女职工汗古丽〃吐乎夏克家境困难,女儿上大学差3000元学费无着落,胡曼知道后悄悄伸出援手,在整理她办公室遗物时,大家才知道又是她帮助汗古丽圆了孩子的大学梦。

勤奋学习、持续保发展。她勤学善思,更新发展理念。工作23年,留下了27本、100多万字的工作日记。她积极倡导‚一切为了行车人,一切为了行路人,一切为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服务‛的科学发展理念,提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强‛、‚管理是最大的关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的管理理念,坚持驻地一方、造福一方,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主持出台了多项文明、便民服务措施,方便过往车辆和行人。带领职工完成了220公里高标准公路绿化任务,合作造林9413亩,极大地改善了公路的通行状况,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她强化全面养护、预防性养护和细节管理,坚持让老百姓走得快、走得安全、走得文明、走得舒心。严格执行‚绿色通道‛政策,减免通行费,保障鲜活农产品运输。狠抓农村公路质量监督检查,主持监督119个合同段、总里程1749公里,使沿线数十万农牧民受益。

四、勤政为民,全力谋发展。她的弟弟胡峰原在总段机关工作,她担任主要领导后,主动要求把弟弟安排到边远的基层段工作。父母多次让她把弟弟调回总段机关,都被她婉言拒绝,有一次父亲把她赶出了家门。她把全部心思用在工 3 作上。1993年她临产前仍坚持上路检评路况。每当险情出现,她总是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团结带领干部职工完成各项抢险救援任务。1999年4月23日,塔额盆地突降暴雨,距离托里公路段90公里处的一座公路桥梁被冲毁,为了得到水毁断口处的标高,她第一个跳进了冰冷刺骨的河水,带领干部职工完成了测量设计任务。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总段共营救各种车辆近7000辆、营救各族群众35000多人。群众感慨地说:‚哪里有险情,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哪里就准有我们的胡曼。‛她始终艰苦奋斗,带头精打细算过紧日子,要求干部下基层一律从简,在内部招待所住宿就餐。2008年3月28日,她到额敏公路段检查治理超限超载工作至深夜,次日凌晨2点,在额敏公路段招待所简陋的临时公共浴室因一氧化碳中毒,英年早逝。追悼会当日,各族职工群众不远数百里纷纷自发赶来向她告别,孤儿叶尔兰泣不成声为她抬灵柩,2000多人的送葬队伍长达几公里。

在胡曼的带领下,塔城公路总段获得‚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自治区文明行业‛和‚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状‛等50多项殊荣。她个人先后被授予‚全国交通文明行业先进个人‛、‚交通部‘巾帼建功’标兵‛、‚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胡曼同志的一言一行,在人民群众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第2篇:韦寿增先进事迹

韦寿增先进事迹

韦寿增,男,1979年2月出生,大专文化,广西百色市靖西县地州乡甘荷村人,1999年8月参加工作,200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12月起任靖西县安宁乡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8年来,韦寿增以默默无闻、爱岗敬业、身先士卒、心系群众、刚正不阿的精神奋斗在基层国土资源工作岗位上,多次荣获靖西县国土资源系统“先进个人”称号。2010年3月29日,因过度劳累殉职在工作岗位上。2010年7月靖西县委追认韦寿增为优秀共产党员。

一、默默无闻,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韦寿增同志自1999年分配到离家40里外的安宁乡工作,11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一丝不苟地完成本职工作。韦寿增是县里抽调的8个能力较强的国土所所长之一,负责征地工作。当时正值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关键期,安宁乡6个村的地籍资料没有完成电脑录入。责任心强的他白天征地,晚上加班录入资料。数百份档案占用了他18个工作日的时间,终于准确录入完毕。他曾风趣地说过,现在心里只有土地,顾不上国家大事了,因为每次回到家里,新闻联播早结束了。为了征地录入表和测量草图清晰准确,经得起历史的考验,韦寿增不嫌麻烦,加班加点制作,只要有改动,他就要重新抄写一遍,甚至不怕多跑多少趟40公里外的征地现场。几个月内他把600多宗征地材料重新抄写了一遍,并挨家挨户找群众重新确认,

- 1的水泥、沙子、砖头等,都是他一个人一点点搬上去的。

三、身先士卒,心系群众,无私风险。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是国土所的一个主要工作。韦寿增去得最多最勤的地方是安全隐患点实地。安宁乡所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矿点,韦寿增同志翻山越岭,一一走遍,坚持每周巡查一次,汛期每周两次。针对每个隐患点制定防灾预案,落实监测,组织避险等,韦寿增同志都尽量亲历亲为,准确掌握隐患点情况。2008年,得知安宁乡那冷村议论屯后山发现了滑坡隐患,正在发烧的韦寿增迅速赶到现场,不顾危险,坚持要上山查看。在掌握险情之后,及时组织群众撤离,确保了23户115人群众的安全。安宁乡念通村下通屯后山有一处高500多米的危岩,威胁着40多户200多人的安全。韦寿增同志每次来巡查都要亲自爬到山上去观察,上下要一个多小时。在他看来,只有亲自看过,心里才踏实。面对群众的权益受到侵害,韦寿增同志不怕得罪权势,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做侵权者的思想工作,使事件得到公正处理。他说,作为一个党员干部,他不能见困难就躲,见矛盾就避,群众的利益被侵犯,他不但要管,而且要一管到底。2003年起,韦寿增挂任的村屯,义务教育、危房改造、沼气池建设、扶贫攻坚等民生建设工作都做得有条不紊。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他都要抽时间走访困难户,了解情况,亲自到民政部门为困难户申请补助。虽然被抽去负责征地工作,但他还是放心不下

- 34 -

第3篇:李荣春先进事迹

李荣春教师先进事迹

李荣春,男,1981年生,云南勐海人。毕业于西双版纳州民族师范学院。现任教于勐海县布朗山乡坝卡龙校点,小学高级教师。

2002年9月——2005年7月,任教于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老寨点;

2005年9月——2008年7月,任教于勐海县布朗山乡老曼峨教学点;

2008年9月——至今,任教于勐海县布朗山乡坝卡龙教学点; 先进事迹:

2001年毕业于西双版纳州民族师范后,该教师就一直坚持在最边远、最偏僻、最艰苦的勐海县布朗族乡曼囡老寨校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这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布朗族乡镇,属于教少民族乡。

(拉祜族村寨) 布朗山乡山高路遥,山路崎岖难行,远离县城,远离公路,乡中心距离勐海85公里。李荣春教师任教点距乡中心35公里。

(泥泞难行的道路)

志坚如铁,安心从教

2002年9月,李荣春被调到布朗山乡曼囡老寨校点任教,这是一个布朗族山寨,贫穷落后,不通电不通水,家长都不愿意送孩子上学,上学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就不愿意上了。面对一张张天真活泼的脸蛋,一双双对知识无限渴望的双眼,他不畏惧恶劣的生活环境,艰苦的工作条件,始终坚信能教好学生,不会做饭的年轻人,学会了烧火做饭,点松枝批改作业,写教案。果然,两年后他创造了这个村子的历史,第一个高小班毕业了,第一个走出大山,上学的初中生出来了。

(村寨孩童)

2005年9月,李荣春调到了老曼峨校点任教,这里同样是单人独校,他一个人上两个班课,虽然有电线,但是一年有半年在停电。9月份是雨季,由于学校在河边,河里发洪水,学校的土球场,变成了鱼塘。于是,他白天上课,晚上就到村寨里走访群众,家长,村干部,写材料,最后在州教育局和县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州教育局给了60吨水泥,县教育局支付运费),村子群众们出工出力的情况下,修建了学校的防洪堤,土球场变的鱼塘,也变成了光滑的水泥球场,并且通过做工作,还重新规划了一块占地6亩的新校址;做这些事的同时,李荣春没有忘记教书育人的任务,到现在,他所教的那两个班学生已经有本科生,大学生。

(体育活动)

2008年9月,李荣春调入坝卡龙校点任教至今,坝卡龙村子是一个拉祜族村寨,这里的拉祜族,俗称光头拉祜,是拉祜族的一个分支,男男女女都剃光头,80%的人不会讲汉语,不敢跟陌生人交流,小孩子上学以前是不穿衣服裤子的,吃饭都用手抓,办学至今没有人接受过小学四年级以上的教育,更不用说走出大山上学工作。李荣春进村后,走访村干部,让村干部家打扫卫生,勤洗衣服勤洗澡,让村干部家妇女留起长发,小孩穿起衣服裤子,用筷子吃饭,并且,每天都检查学生的卫生,买来香皂和洗衣粉,让学生洗衣服洗澡,由于常年闭塞,不与外界交流,造成学生见识等于零,什么都没有见过,什么也没有听说过,这个时候,县教育局给了大力支持,拉来了电视和资源全覆盖的“大铁锅”微信接收器,使学生见识大涨。终于,出来了全乡乃至全县的第一个光头拉祜族初中班,到现在,坝卡龙已经连续送了三个班到乡九年制学校就读初中。

(认真备课) 教学点条件艰苦,对于一个在这样环境里坚持了12年的教师来说,其精神难能可贵。李荣春老师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山村的孩子们虽然穿着破烂,但他们需要知识;这里的条件虽然艰苦,但对于贫困山区只有知识才能摆脱贫穷,才能改变落后的面貌。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他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生养育他的故乡,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山里的孩子们。无论条件是如何艰苦,山村生活是何等的清贫与寂寞,他总是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用西双版纳州民族师范的校训,“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事事以身作则,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做到言行一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李荣春老师用他12年的青春无悔的贡献给了布朗山乡的教育事业,为这个较少民族乡的发展献上了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在这个少数民族聚集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gerengongzuozongjie/83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