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教师述职报告】

篇:(完成)邓桂莲先进事迹材料

蜡炬精神

绽放光彩

—长宁中心小学邓桂莲老师先进事迹材料

邓桂莲同志是博罗县长宁中心小学的语文高级教师,今年39岁,现担任五年级英语工作,兼任英语科组长。她1985年参队,至今已整整21年了,在教育战线上,她21年如一日,敬业乐业、无私奉献是她执着追求的境界。参队以来,她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从高中学历进修到大专学历,逐渐掌握了不少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渐成陡为一名教学能手,她倾注了不少青春热血和精力。她在教学工作上勇于改革创新,不断开拓,锐意进取,取得了累累硕果。如2002年获镇优质课一等奖;2003年获县优质课一等奖;2001年撰写的论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获镇优秀论文二等奖;在2003年撰写的《变革学习方式、激活语文课堂》获镇一等奖;同年又获县优秀论文一等奖。2003年她所带领的低年级语文科组获镇、县先进科组。多年来,她连续被评为校先进教师,校优秀班主任和校优秀中层干部;2002年被评为镇先进班主任。在1999年、2000年和2002年的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

等次。

邓桂莲是一位勤教善教的好教师。她1985年—1993年担任中学英语教学工作,1994年—2005年任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她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她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备课时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既备教法又备学法,精心设计每节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她善于捕捉时代的脉搏,洞悉教学先机,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率先为我校,我镇的教师上了多次的公开示范课。如在2002年为全镇语文教师上了一节新课标、新课改的公开示范调教观摩课,听课的领导和教师们都赞不绝口地说:“邓老师的课既新、又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乐学、爱学。”在2002年,她的优质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获镇优质课一等奖,2003年又获得县优质课一等奖。在每年的期未质量检查中,她班的学生成绩一直居全镇之首。

邓老师是教研教改的领头羊。2002年她主动承担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专题实验,作为科组长的她大量搜集有关资料,并组织科组成员进行学习和研讨,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教学规律,又能促进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新路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告诉”为“引导”,

变“接受”为“发现”,立足于学生对课文的自我解读,突显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使识字、阅读教学过程成为个性化的自主探究过程。她是同科组教师的好拍档,青年教师的好大姐,她热心帮助青年教师提高课教学水平。如在2003年学校举办的青年老师课堂阅读教学比赛中,她所在科组的廖春玲、罗春红老师分别获

一、二等奖。在2004年的镇优质课评比中,粱银幸老师获镇优质课二等奖。因此,在教师中传着这么一句话:“跟邓老师一起工作,虽然累了点,但学到不少东西,值。”在2002年—2004年,她所带的科组

一、二、三年级连续三年在镇的期末质量检查中,均获镇前茅。在2003年,她所带的科组被评为镇、县先进科组。

更难能可贵的是:我校的英语教学一直非常薄弱,原因很多,但“师资严重紧缺”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当校领导找到邓老师,希望她重新执教英语时,她二话没说,毅然放弃了熟悉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口答应了下来。面对全新的英语课堂,邓老师清楚地认识到,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本身必须先转变观念,并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她下决心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英语教学的新路子,让学生正视英语学习,彻底扭转英语教学质量差的局面。为此,她不惜挑灯苦读,经常利

用业余时间广泛阅读有关英语教学的资料,虚心吸收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她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如挂图、单词卡、录音机等,抓住每一课的重点单词和重点句型反复操练,还利用游戏、猜谜等教学手段巩固单词和句型,把原先古板的课堂变得轻松、活泼了。她想尽办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开口说,大胆演,那些不开口说的同学终于也张开了口,举着手不停地叫:“MlDeng,Let me try!Let me try!”邓老师还非常重视培养优生,以优带差是她多年的教学经验。如五(3)班的曾秀丽,刘丽清等同学,原先基础一般,在邓老师的耐心辅导下,她们都成为了班里的尖子生,每次的单元测验都95分以上,在她们的带动下,全班有不少同学开始重视英语学习,因此,在这次的期末质量检查中,五(3)班由总计41分,提高到l08.5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邓老师不但自己认真钻研业务,还组织英语科组教师开展各种教研活动,为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她还组织举办了全校性的英语知识竞赛,在“六一”汇演中,她还组织科组教师精心排练了歌舞—《白雪公主》获二等奖。在她的带领下,全校三—六年级的英语成绩有了突破性的转变。

邓桂莲不仅是一位好教师,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在2005年以前,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她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优良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树立典范。她具有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她坚持而向全体学生,坚持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这就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她所带的班级,班风止,班纪严,连续多年被评为校“文明班”,她也被评为校先进班主任。2002年被评为镇先进班主任。

邓老师就是这样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爱校爱岗爱学生,全心全意教书育人。她凭着对工作的执着、痴迷,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和肯定。但在成绩向前,她从小骄傲自满,不邀功自赏,为了祖国的未来,她甘愿像蜡烛一样,无私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2006年8月

第2篇:孝顺媳妇王桂莲先进事迹

孝顺媳妇王桂莲先进事迹 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二十年如一日服侍公公婆婆,一如既往,无微不至,从不言弃,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事迹传遍全村,她就是轩庄村孝顺媳妇王桂莲。

王桂莲,现年52岁,性格开朗随和,婆媳关系非常融洽,在家以种地为主,丈夫常年外出务工,家里的事情全靠她人承担,上有80多岁双腿残疾的婆婆,下有刚刚学会走路的孙子,家里所有的事情全靠她一个人。婆婆是个急性子,由于难以接受自身残疾的现实,常耍性子,发脾气。王桂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婆婆想不开,寻短见。于是日夜陪伴婆婆,苦口劝导,耐心疏导,对婆婆说“残疾也要过日子,什么困难咱不怕,我会服侍你。”在她不断的鼓励劝导下,婆婆慢慢摆脱了阴影,树立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走上了生活的正轨,儿子也坚强的面对充满希望的每一天。不论再忙再累,她每顿饭第一碗总是盛给婆婆;做饭总是依着老人的口味,烧得软烂可口。夏天,她坚持每天给老人洗澡;冬天,怕老人冻着,她在老人房间里生上炉子,买来电热毯。特别婆婆身体不好,她还专门买来补药为老人每天熬制,亲自喂老人服下。婆婆的身体在她的精心调理和照顾下,越活越有精神。很多时候,丈夫不在家每天忙完地里的农活后,还要

回家给老人端茶倒水、洗衣做饭,忙碌几个孩子的饮食起居,还有一个生活不能自立的儿子,很是辛苦。有人还说”你家婆婆生了好几个子女,你干嘛不让他们轮流照顾老人,你一个人多辛苦.” 她告诉他们,“谁家没有老人?谁没有年老的时候?在我们家。孝道是最靠前的。没有孝心,家里就和睦不了。我伺候老人,只是做了天下儿女最应该做的事情”.她不但教育子女孝敬老人,以身作则,婆媳、妯娌、兄弟姐妹团结友爱,夫妻平等、互帮、互助、互爱,关爱子女,既管又教,培养子女良好的道德,还十分关心、帮助邻居,礼貌待邻,以邻为友,从不干扰邻居的正常生活,不挑起事端,不搬弄是非。邻居轩家东家庭条件不太好,她就经常照顾他家,大人不在家,小孩们就会经常在她家吃饭,有时她不但把一些旧衣服送给别人,还会买些新衣服送给那些困难的邻居家,如今党和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 她有信心把她的家庭经营的越来越美好.

第3篇:李桂玲先进事迹材料

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履职

——阿里河帮扶中心干事 李桂玲

我的名字叫李桂玲,现在是工会帮扶中心的一名干事,多年以来我一直是林业局的一名文艺骨干,曾参加过上百场林业局各种类型的文艺演出,由于我的文艺特长,自2010年6月起我从生产科地衡调入林业局工会工作,我怀着对工会工作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感,担负起帮扶中心困难职工集访、接待、诉求和帮扶中心内业档案管理的工作,由于我工作中任劳任怨、尽心尽力、认真履行职责,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一、勤于学习提升服务工作业务能力

做为工会工作岗位上的“新手”,我深知帮扶中心工作人员肩负的责任,必须要具备优良的政治、业务素质,我始终把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工会各项政策、法律法规,放在首要的位置,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工会法》、《劳动法》、《中国工会章程》,2012年通过成人自考并取得了计算机大专学历。工作中我虚心向老同事学习,很快熟练掌握了办公室自动化办公流程,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提高,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通过学习我拓宽了知识面,增长了才干,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微笑服务做好接待来访诉求工作

帮扶中心工作是工会的窗口,每天都有很多职工及职工家属前来咨询和求助,我深知做好窗口服务是一门艺术,窗口虽小却代表着工

会的形象,只有扮演好服务角色,才能架起工会与困难职工之间的“连心桥”,首先,我每天把办公环境打扫整洁,备好热水和茶杯,让困难职工一进门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接待中,我细心倾听困难户的心声,做好记录,为困难职工送上一个和蔼的微笑,一杯温暖的热水,一副倾听苦衷的耳朵,我觉得精神上的安慰和物质上的帮扶同样的重要。

2013年9月12日,局机关退休困难职工王怀珠来帮扶中心领取生活补助,攀谈中老人向我诉说着自己心中的苦闷,他说多年以前自己年轻力壮,孩子们都健康成长,一家人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自从小女儿患上严重的类风湿不能自理,家庭生活便陷入了困境,如今39岁的女儿全身只有嘴听自己的使唤,生活中翻身、挪动肢体、吃饭、盖被子、穿衣服、大小便、都要靠年迈的父母照顾,自己和老伴都身患糖尿病、脑梗死,现在每逢去早市买菜,碰见自己原来的老同事,问起自己的生活状况,他就觉得抬不起头,这样自己就不爱出门,害怕出门碰见邻居和熟人,心中的苦闷无处诉说,老人含着眼泪对我说:“姑娘啊!来到帮扶中心我和你们诉说了我自己心中的苦闷,我心里释放了很多,经过你们的劝慰我心里也不那么憋屈了。”看到老人满脸愁楚而来,手里拿着困难补助金,脸上带着笑意而去,我真是非常的欣慰。

工作中我给自己制定了“五点”原则,即:“微笑露一点、说话轻一点、|嘴巴甜一点、行动快一点、爱心多一点”,把困难职工当成自己的亲人,把党的关怀和工会组织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位来访职工,

2013年帮扶中心共接待来信来访困难职工297人,解决职工利益诉求18起。

深入一线 全面做好低保工作

阿里河林业局现有低保户1215户,2568人,下属20个基层单位和8个主辅分离单位,低保工作十分繁杂和琐碎,每个月都有新申请低保、超标撤销低保、调整类别、分户、迁移社区的各项工作,工作中帮扶中心的电话几乎是响个不停,一件事情没处理完另一件事情又接踵而至,为了不遗漏每个困难职工的一件小事,办工桌上的日历成了我随时记录电话信息和各项工作的日记本,我相信困难职工的每件事情在帮扶中心是众多事情中的一件小事,而对于困难职工家庭,那就是天大的大事,所以我不能遗漏每一件事情。

我经常跟随领导深入基层到新申请低保的困难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时把生活在低保线以下的困难职工纳入到低保范围,尽最大努力为困难职工争取到国家的惠民政策,去年10月,当来到奎源林场分流困难女职工冯松丽家中时,了解到她的爱人没有户口,在一次车祸中受重伤,失去劳动能力,仅靠妻子拾废品维持生活,林业局工会了解情况以后及时协调民政为冯松丽办理了B类低保,并以最快的速度在民政为她家争取了2000元的临时救助金,林业局工会及奎源林场两级工会也送上救助金,当不善言辞的冯松丽接过工会为她家申请的救助金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2012年5月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系统》由过去的2.0旧系统改版升级到3.0新系统,所有的旧数据都要更新、校对、录入到新系

统,时间紧,任务重,如果不按期完成系统更新,低保户将不能及时领取到保障金,这一年又赶上我的女儿参加中考,我知道中考是人生当中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别人家的孩子家长都在忙着怎样给孩子增加营养,怎样做好考前心理疏导工作,而我却忙着加班加点的核实低保户的每一个名字,每一个身份证的数字,孩子经常一个人在快餐店吃一口就去补习上课去了,这让我很内疚和矛盾,由于帮扶中心工作人员少,为了能让低保户按时领取低保金,我舍“小家”为“大家”,经过近20天废寝忘食的工作,终于按时完成了低保更新工作,让我欣慰的是,我的女儿也以全旗第8的好成绩考取了海拉尔二中。

2013年,帮扶中心对全局1215户低保户做了100%全面的入户调查并填表登记,为27户39人及时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对129户已经实现再就业、退休、和毕业的学生进行了清理,2013年1-12月份累计发放低保金930余万元,为255名残疾低保人员争取政府补贴金153000元,为900余户低保户申请了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低保工作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了“按标施保、分类施保、应保尽保”。

四、恪尽职守做好入户调查和帮扶系统更新工作

阿里河林业局在《全国工会帮扶中心管理系统》中建立困难职工档案1773份,每逢“金秋助学”和“元旦春节”,帮扶中心工作人员都要对全局特困、重点困难户进行全面的大走访,我都要协助帮扶中心主任细致、详实地做好走访记录,并留心每户困难职工的困难原因、生活状况、子女就学情况,了解困难职工的所想、所求、所需,

以及时地为困难职工提供帮助。

2013年9月,在全国总工会的要求下,对《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做了全面的改版升级,重新修订并细化了困难职工认定标准,细化了困难职工的家庭基本信息,由于上级没有办理学习班,一切操作流程需要自己自学完成,这给我的工作的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新系统对困难户的家庭基本信息要求更加详实,每户的家庭信息一年之内必须有变动,还要符合逻辑,否则帮扶资金将不能录入系统,我通过下载学习手册和网络请教老师,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完成了1700户4046人的电子档案更新、上报、管理工作,并把系统中已经脱贫、死亡、和多年人户分离的档案全部注销,实现了困难职工档案信息化、动态化管理。

五、求真务实做好档案内业管理工作

工会档案是工运事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工会组织无形的资产,同时也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自从来到帮扶中心后,翻阅了大量的生活部留存资料,并吸取、参考、借鉴以往的经验,更新、创新、完善各项档案材料,打开帮扶中心档案卷库,映入眼帘的是:金秋助学、“两节“送温暖、领导干部“一助一” ,“多助一”、全局捐助活动、职工来信来访、残疾人,低保工作、困难职工档案等各项纸质档案排列整齐、账目清晰,一目了然。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林业局救助资金,每一笔金额都附有困难职工的申请书、入户调查表、病历、和财务发放留存小票,救助工作公开透明,通过档案就能了解到困难职工的家庭住址、困难情况、电话号码、和救助金

额。功夫不负有心人,阿里河帮扶中心内业档案,在2013年管局工会年终检查指导工作中受到领导的好评。周部长亲切的说:“你们局帮扶中心的内业档案排在了全林区前列,是我目前走过的所有林业局中,做的最好、最全面最细致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微博之力,为工作辛勤付出汗水,我觉得这是一名工会工作人员应该做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把成绩做为新的起点,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使自己的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和提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踏实工作、爱岗敬业,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全心全意投入到工运事业中,以回报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的鼓励和期盼。

第4篇:感想(李桂科先进事迹)

李桂科,一位伟大的医生

一直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以前对这句话的认识很抽象,不知道为什么价值要通过贡献来体现。2014年11月25日~26日,我们到大理州洱源县麻疯村体验学习后,我开始理解这句话了,李桂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把自己的毕生精力贡献给麻风病人、贡献给中国的麻风病防治工作、贡献给全人类的健康。从李桂科医生身上我看到了自我实现,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位伟大的医务工作者。

新浪网一则报道对李桂科这样描述,“李桂科是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1980年12月,李桂科踏上了从医之路,毅然奔赴与世隔绝的山石屏疗养院,开始长达33年的坚守。他刻苦钻研、悉心治疗,使426名麻风病患者痊愈,100多人走出’麻风村’。他带领康复人员修路架桥、接水通电,种植经济林果、发展种植养殖业,使村民摆脱了穷困的生活。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孤寡老人,想尽办法解决疗养院学龄儿童和青壮年的就学就业问题,他积极向国内外各种慈善公益组织寻求帮助,带领疗养院的康复者到外地观光,增长见识,树立信心,搭建了麻风病康复者了解外界、融入社会的新平台。”在麻疯村学习的两天,使我感动的不仅仅是李桂科医生的这些实实在在工作成绩,还有他可贵的精神:对生命的尊重,对病人的关心、爱护,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充满希望。在深山大林里,在与世隔绝的麻疯村,李桂科给我们讲起过去艰苦的岁月,他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更多的是讲他与麻风病患者共同奋斗的经历,从未对自己的困难抱怨过。 对于生活和工作在城市的我们,各种条件都很便利,年轻人更不能有抱怨,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向李桂科医生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自己的事业,踏实工作,敬业奉献,对未来充满希望。不管是否能够做到自我实现,首先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5篇:学习李桂科先进事迹

学习李桂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3月11日在参加了李桂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活动,深入了解了李桂科同志的生平和先进事迹,感到很有意义,通过听讲学习,内心很受感动、很受鼓舞,也感到很受教育。通过不断的学习,认识到关键就在于李桂科同志心里时刻装着病患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学习李桂科精神,关键是要学习好以下几点:

一是学习他30余年行医路 不离不弃地守候,对党的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和热爱本职的思想。李桂科同志1980年到洱源县防疫站(现疾控中心)工作,3个月后被派到山石屏疗养院。那时的山石屏疗养院共有来自大理、剑川、丽江、兰坪、洱源等地的麻风病患者180人,李桂科就负责这些病患的治疗工作。由于医疗条件差、设备落后和认识上的误区,人们谈“麻”色变,只要看见麻风病患者就躲得远远的。刚刚接触治疗麻风病工作时,李桂科也常常感到不知所措。然而,当他一次次看到麻风病患者那渴求健康的目光时,与生俱来的善良和爱心又让他无法撒手。就这样,李桂科抛开了所有顾虑,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麻风病患者治疗和康复工作。一到夏季,有些患者的肌肤会出现溃烂,常人避而远之。康复者杨晓元回忆,1981年6月,疗养院里有一位名叫苏晓标的麻风病患者病情较为严重,身体上多处出现溃烂。

1 可患者十分固执,他不相信李医生可以治好麻风病,不仅拒绝接受治疗,发的药也总是悄悄地扔掉。为了患者早日康复,李桂科反复做苏晓标的思想工作,耐心给他讲解病情病理、药品的药理。经过两年多的治疗,苏晓标与大家一样,病情好转,他逢人便说:“李医生真是神医,我服了!”

在李桂科等疗养院医生的不懈努力下,经过3年多的时间,山石屏疗养院的麻风病患者绝大多数逐渐康复。患者康复后,还得按时吃药,定期接受检查,就这样,李桂科选择留了下来,这一干就是32年。

李桂科同志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为麻风病患者康复做出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贡献。

二是学习他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李桂科同志1980年派到山石屏疗养院工作。当年的疗养院共有麻风病患者180人,李桂科就负责这些病患的治疗工作。而80年代初,还是一个谈“麻”色变的年代,一般人看见麻风病患者就不假思索、躲得远远的。作为一线医疗工作者的李桂科,自然引起了父母的担忧,二老想尽办法、百般阻挠,非让他离开疗养院不可。“百善孝为先”,面对父母的苦苦劝说,年轻的李桂科有些动摇。然而,麻风病患者溃烂的伤口、痛苦不堪的表情,以及他们那渴求健康的目光,让他最终选择

2 留下,从此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行医路。1981年6月,李桂科行医以来的第一个夏天,因为天气炎热的关系,较为严重的麻风病患者皮肤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溃烂,一般人只要一靠近,就会被难闻的气味熏得捂着鼻子逃开。

作为一名刚入行的年轻医生,李桂科迎难而上,没有退缩。就在他悉心为病人诊断治疗的时候,“钉子户”却出现了——一个名叫苏晓标的患者,身体上已出现多处溃烂,却始终拒绝治疗,还蛊惑病友说麻风病是不治之症,让大家不要相信医学、不要相信李桂科。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钉子户”,在两年后却变成了李桂科妙手仁心的最佳代言人,“李医生真是神医,我服了!” 苏晓标逢人便夸个不停——两年来,李桂科从未放弃对他的治疗,还花尽心思,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耐心地讲解病情病理、药品药理,让他的病得到了有效地治疗。

和“钉子户”苏晓标一样,经过两三年的治疗,山石屏疗养院的麻风病患者绝大多数得到有效治疗,逐渐康复了。然而康复后的患者仍需要按时吃药,定期接受检查,放不下他们的李桂科,选择了留守,一年又一年,就这样一守就是30几年!

李桂科同志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畏惧,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3 三是学习他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崇高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桂科同志对病患者怀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医者仁心,他心里时刻装着患者,山石屏疗养院当年是为安置麻风病患者而建立起来的,配套设施并不健全,院里别说学校,连个老师都没有。看着院里的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李桂科充满了担忧,“娃娃们得读书识字才行呀!”

李桂科开始东奔西跑,筹划孩子读书的事情——没有课本,他就跑到自己曾经当过代课教师的三营镇永胜小学,请老同事们翻箱倒柜,找出几套旧教材;没有老师,他就东奔西走,磨破嘴皮子,把周围认识的人访了个遍……

尽管最后还是没能请来老师,不得已让疗养院里识字的老人充当了临时教师,但孩子们总算有人教了——1990年9月,朗朗书声回荡在疗养院内外!李桂科自己,也当起了“兼职老师”,在空闲时间辅导学生。

“现在从我们院里出去的孩子中,已经出了六个大学生和一个研究生了!都是李医生的功劳!”康复者杨晓云充满自豪和感恩,“他治好了我们的病,还为我们的下一代考虑。”

随着时间的推移,疗养院里老弱病残的康复者越来越多,加上没有经济收入,每个月只能靠政府的补助艰难度日。

穷则思变,唯有授人与渔、带领村民们自力更生,才是解决一穷二白的根本方法!下定决心的李桂科,把康复者们动员了起来,带领他们种地、种树、养猪。

4 可好不容易农副产品出来了,销路却成了问题——疗养院被滔滔黑潓江水阻隔在河的南岸,渡江赶集的交通工具只有一条小小的木船,不仅运载量有限,夏季河水泛滥时还会危及村民的生命安全。

为解决销路,也为解决村民们出行难的问题,李桂科到处筹集资金,还不间断地跑县政府、乡政府反映情况,争取支持。终于,1996年,一座长60多米的铁索桥修成了,不仅解决了出行问题,种出来的农产品也有小老板进来收购了,大伙收入不断增加,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近几年里,得益于疗养院附近良好的生态环境,李桂科又带领大伙搞起了“生态•体验”旅游,目前已接待过来自广州、上海、成都、昆明等地的不少游客。前些年带领大家一起栽种的板栗、核桃已长成了大树,每年都有数万元的收入。

微言录:

麻风病康复者苏晓标说:“李医生真是个神医!” 从疗养院走出去的大学生晓奎说:“李医生是我的再生父母,没有他,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村民宋文红说:“他带着我们种地、种树、养猪,我们的生活慢慢宽裕起来、收入不断增加!”

村民杨翠莲说:“3月3日洱源5.5级地震发生后,李医生看见我们的房子倒了,很难过,给我们搭起了帐篷,还

5 把走不动的老人一个个背出来,他对我们比对自己的亲人还好!”

……

李桂科说,“我放不下他们,30多年了,我们一起哭过、笑过,他们已经融入到我的整个生命中,是我今生永远的牵挂!”

李桂科同志是党的好医生、好党员。他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甘于奉献,一心为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李桂科同志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好榜样。

第6篇:学习李桂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李桂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3月17日在参加了李桂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活动,深入了解了李桂科同志的生平和先进事迹,感到很有意义,通过听讲学习,内心很受感动、很受鼓舞,也感到很受教育。通过不断的学习,认识到关键就在于李桂科同志心里时刻装着病患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学习李桂科精神,关键是要学习好以下几点:

一、学习他30余年行医路。不离不弃地守候,对党的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和热爱本职的精神。

李桂科同志1980年到洱源县CDC工作,3个月后被派到山石屏疗养院。那时的山石屏疗养院共有来自大理、剑川、丽江、兰坪、洱源等地的麻风病患者180人,李桂科就负责这些病患的治疗工作。由于医疗条件差、设备落后和认识上的误区,人们谈“麻”色变,只要看见麻风病患者就躲得远远的。刚刚接触治疗麻风病工作时,李桂科也常常感到不知所措。然而,当他一次次看到麻风病患者那渴求健康的目光时,与生俱来的善良和爱心又让他无法撒手。就这样,李桂科抛开了所有顾虑,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麻风病患者治疗和康复工作。

在李桂科等疗养院医生的不懈努力下,经过3年多的时间,山石屏疗养院的麻风病患者绝大多数逐渐康复。患者康复后,还得按时吃药,定期接受检查,就这样,李桂科选择留了下来,这一干就是32年。

李桂科同志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为麻风病患者康复做出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贡献。

二、学习他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1 作为一名刚入行的年轻医生,李桂科迎难而上,没有退缩。就在他悉心为病人诊断治疗的时候,“钉子户”却出现了一个名叫苏晓标的患者,身体上已出现多处溃烂,却始终拒绝治疗,还蛊惑病友说麻风病是不治之症,让大家不要相信医学、不要相信李桂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钉子户”,在两年后却变成了李桂科妙手仁心的最佳代言人。

李桂科同志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畏惧,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三、学习他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崇高精神。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桂科同志对病患者怀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医者仁心,他心里时刻装着患者,山石屏疗养院当年是为安置麻风病患者而建立起来的,配套设施并不健全,院里别说学校,连个老师都没有。看着院里的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李桂科充满了担忧。李桂科开始东奔西跑,筹划孩子读书的事情。尽管最后还是没能请来老师,不得已让疗养院里识字的老人充当了临时教师,但孩子们总算有人教。李桂科自己,也当起了“兼职老师”,在空闲时间辅导学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疗养院里老弱病残的康复者越来越多,加上没有经济收入,每个月只能靠政府的补助艰难度日。穷则思变,唯有授人与渔、带领村民们自力更生,才是解决一穷二白的根本方法!下定决心的李桂科,把康复者们动员了起来,带领他们种地、种树、养猪。近几年里,得益于疗养院附近良好的生态环境,李桂科又带领大伙搞起了“生态•体验”旅游,目前已接待过来自广州、上海、成都、昆明等地的不少游客。

李桂科同志是党的好医生、好党员。他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甘于奉献,一心为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李桂科同志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好榜样。

2014年3月18日

第7篇:学习李桂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李桂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乐秋乡中学许世福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我校于5月15日举行了向先进典型李桂科同志学习,观看《一个共产党员坚守》,在此片中讲述自己33年来在防疫工作战线上,几十年如一日的守护着洱源县山石坪村的那群特殊的人群——麻风病人的事迹,他不仅想方设法去治愈他们的疾病,同时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思想等情况,超越自己的本职工作,解决了当地人民群众健康、生产、生活、心理、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与当地人民形成密不可分的血肉亲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平凡的防疫工作者如何去践行一个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观,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李桂科同志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为麻风病患者康复做出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贡献。

李桂科同志是党的好医生、好党员。他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甘于奉献,一心为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李桂科同志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好榜样。

2014/5/161

第8篇:学习李桂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李桂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李桂科,出生于1975年,1978年参加工作,197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开始从事疾病预防控制至今。现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在他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33年来,始终把患者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为民、尽责、奉献之歌。他一直以来兢兢业业、敢于担当、心系患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是一个坚定信念,敢于担当的好职工。李桂科同志刚参加工作三个月就安排到山**疗养院,由于医疗条件差、设备落后和认识上的误区,人们“谈麻色变”,加上父母的不理解和阻扰,他也茫然、不知所措,但当他看到麻风病患者溃烂的伤口和痛苦的表情,他最终还是被自己责任感所战胜,抛开所有顾虑,毅然的走上了艰难、漫长、光荣的麻风病康复工作之路。数十年来他一直奔走在山区最偏远、最艰苦的地方,他把麻风患者当成是自己的亲人,把山**疗养院当成是自己的第二个家。

他是一个心系群众,无私为民的好“村长”。在李桂科同志到炼铁乡山**疗养院工作时(当时叫“麻烦村”),山区疗养院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住房破烂不堪,与外界几乎没有来往,经济条件很差生活甚是艰难,哪里的人们遭受社会的歧视与偏见,甚至孩子们上学都成了问题。李桂科到山**疗养院工作后,为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他积极奔走,向各级争取项目、争取资金,给村里修了路、通了桥、建了学校,他还介绍康复者及子女参加就业培训,鼓励村民种植核桃、柿子等经济作物,积极带领村民走出困境。“3.03”地震发生后,山**疗养院的原有房屋受损严重,在省、州各级部门的关心下,觉定新建炼铁乡山**疗养院,在恢复重建过程中,李桂科同志在照顾患者、安置好群众的同时积极参与恢复重建工作,受灾群众乔迁新居,他还组织村民进行民族火把节、中秋节、清明扫墓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很多节日李桂科同志都是和疗养院的患者一起度过,很少同家人一起过节。

他是一个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好医生。一些麻风病人、周围人群不了解,由于受到歧视,甚至办事情请不到人,但李医生亲手为他们清理溃疡、泡足、剪指甲、擦油、背出背进等,有时候忙得顾不上喝口水。为了消除社会对麻风病患者的歧视与偏见,李桂科经常到患者家中做客,同桌吃饭,一起拉家常,亲力亲为来消除社会对麻风病患者的歧视。为让社会了解麻风病,李桂科同志通过编印宣传单、编写《基层医生麻风防治手册》、电视宣传等多种方式,宣传麻风可防治可治不可怕。另外,李桂科同志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他的学历并不高,但在麻风病防治工作中,李桂科同志认真钻研业务知识,通过长期的探索、研究、学习,最终成为了**治疗麻风病的骨干,工作成绩显著。他组织开展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共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2011年“十一五期间麻风防治工作”获云南省卫生厅、民政厅、残联、红十字会先进集体表彰。**,历史上是麻风病流行高发区,患病率高达27.3/万。现在,**县麻风病患病率明显下降,患病率与最高年相比,下降了98.75%,发病率也明显下降,这些都与李桂科同志多年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

他是一名勤奋履职,忘我工作的好干部。李桂科同志现在是县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他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工作环境轻松一些,不用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工作。但他忘不了对山**疗养院患者们的牵挂,毅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说:“只有在疗养院里忙碌,心里才踏实”,一个人、一个干部要做点好事不易,要永远的做好事、做实事就更不易了,永远的为大众着想、为百姓着想、为更高的奋斗目标着想更是难上加难得事。然而李桂科同志做到了,他所做得一切不为名、不为利,都只是让麻风患者、家庭过得更好,他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受到了同事的尊敬。

李桂科同志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33年坚持不懈,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带给人民群众,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的惠及人民群众。作为一名国家的公职人员,就要像他那样,深怀爱民之心,扎根群众之中,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9篇:李桂婷个人事迹

李桂婷个人事迹

——经济管理学院2010级会计电算化专业4班

我是经济管理学院10级会计电算化四班的团支书,我叫李桂婷,首先我对自己能参加爱心服务标兵的评选感到十分的荣幸。

2010年9月,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从下车的那一刻起,来自学院的领导、老师和学哥学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这个来自异地的学子感到了家的温暖,从那时起,我就希望能够有机会服务于广大同学。当我成功当选为班级团支书便开始了我的学生干部工作生涯,并于2011年5月当选为阳光助学协会学习部部长。在院系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在学长们的帮助下,我逐渐成长,在工作中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参加学院的各项活动,保质保量完成院系的各项工作。在学习生活中,严于律己,努力工作的同时不断的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努力做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努力向党组织靠拢。

在担任班级团支书的一年多时间,我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带领学生会全体成员服务于广大师生,做为班级团支书在工作中我以身作则,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此外在思想上积极进取,递交入党申请书努力的向党组织靠拢,于2010年11月参加团校培训并顺利结业。自觉的学习和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以此为标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的用科学的发展武装自己,让自己首先从思想上作到与时具进。

二、学习上刻苦认真,用知识武装自己。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深知协调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尤为重要,因此在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努力学好各门功课,随着思想的成熟,知识和阅历的增长,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祖国的发展,国力的强盛,需要我们这代青年人有更多的知识,要用知识武装自己,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这让我对学习有了新的动力,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努力,虚心向老师和周围的同学请教,严格要求自己,合理安排学习与工作的时间,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兼顾工作的同时,拼搏进取让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在老师的认真指导下,经过自己的努力,在班级排名第四并荣获学院二等奖学金。

三、工作上尽职尽责,在工作中锤炼自己。

大学生应该全面发展,作为团支部书记,工作重点是组织好支部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从形式到内容都要组织好在工作中,我严格执行上级团组织的要求,认真加强团支部建设,组织开展了丰富的团日活动,及时同学们最近的思想动态,向大家宣传党的思想和政策,强调大学生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充分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使大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通过团日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修养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团支部经常了解各团员的思想动态,以及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要求大家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并且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在每周定期召开主题班会中,我严格执行学校重要会议精神“说在嘴上,记在本上,贴在墙上,最终落实在行动上”为此特制定每周班会记录签名上墙制度,以此督促同学严格将听、记、从于一心。

由于阳光助学协会是刚刚成立的新团体,作为学习部部长,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因此对于每一项工作都要求细致、认真,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充分发挥部内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

四、班级生活——生活源自于心

在大学生活中,我积极参加学院和班级的各项活动,新学期伊始我参加系趣味运动会,在巨人脚步这一活动中我荣获二等奖;宿舍友谊赛中,积极配合班委冲当裁判这一角色;在援疆——图书角活动中我作为班级代表为他们捐款;此外,为迎接建党90周年,我积极参加了党史知识竞赛。

五、青年志愿者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务实、升华人生

在大学生活中,除了品学兼优,我还注重自己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

社会实践活动之一:走进北京、放飞梦想 2011年5月22日由我班班委发起倡议进行全班北京追梦社会实践活动,“跟随梦想,背起行囊,我们出发…”其中邀请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韩国留学交换生张衍滨老师全程与我们面对面倾心交流,在此我得到了有益的指导;于此开展团队拓展训练及团队诚信等活动,以此提升我们的身体素质及诚信观念意识,并在此次北京之行中增强我的环保意识,培养我的集体荣誉感,攀爬每一座城楼,并发扬我们的环保精神,做到“除了笑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对环境的爱,什么也不带走”。

社会实践活动之二: “光辉的信仰”社会暑期实践活动——“李大钊故居红色革命学习”、“洋口子小学的义务支教”

在学习倡导“建党90周年”的精神引导下,2011年7月暑假期间我们全体班委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与数理学院共同组建一支以“光辉的信仰”为主题的前往河北为期五天的社会暑期实践活动,主要在洋口子小学进行支教,为小学生设计板报,讲解党徽的意义。此外,我们还去了老龙头炮台,李大钊纪念馆等著名青少年教育基地,这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还增强了我们的文化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此外,我还参加了各种志愿者服务工作,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展现青春风采的重要途径之一,青年志愿者服务作为一种超越现实利益之外的行为,扩展着我们的心灵体验,扩展着我们对人和社会的理解。

2011年4月,我很荣幸代表学院参加海河教育园区宣誓大会并在返校后清理校园垃圾;2011年5月我织并领导全班同学清理校园垃圾和小广告;2011年6月由我院承办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光伏发电应用与调试”项目中,我积极响应学院团委发布的征集大赛期间学生志愿服务者的号召,经过层层选拔我荣幸参与其中在接待组工作;2011年9月我在2011级新生报到期间前往火车站进行为期3天,早5:00出发,晚19:30回校的志愿服务工作。

已经大二的我,还有两年的时间就要离开这个校园了,我思绪万千。回顾这一年我觉得自己过的很充实,我觉得自己没有浪费光阴,更没有辜负父母老师的期望。有个伟人说过,你要时常想想你的国家为你做了什么,你又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用在小处,便是我,我知道自己做的还不够,但是我知道自己在努力,自己在奉献,这就足够了。我会以谦虚的态度学习深造,以饱满的热情继续完成我的工作,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我的生活!

第10篇:黄金莲老师先进事迹

黄金莲老师先进事迹

黄金莲,女,汉族,55岁,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共十七大代表。她坚持争创一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了一座花园式的学校。在全省率先开展‚分类教学实验‛,结合残疾学生身心特点,既抓好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又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对残疾孩子倾尽爱心。学生多次在各类文体艺术竞赛中获奖,毕业生除部分升学外,就业率100%。学校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本人获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黄金莲同志是一名从事残疾人教育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她常说:‚这些年来,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只是因为我从事了一份特殊的职业,面对一群需要特殊帮助的孩子,我给了他们特殊的关爱,让他们能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说实话,这十几年来,自己确实吃了不少苦,但我觉得这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具有意义的一段时光……‛。黄金莲同志正是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示了高尚的师德、师风,为特殊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执掌特教谱新篇

一个人的一生要面对无数次的选择,对黄金莲影响最大、感慨最多的是走入了 ‚特殊教育‛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1991年,在组织调她来三明特校担任首任校长之前,黄金莲已经在梅列区洋溪学区工作了近二十年,工作条件好,当了8年的校长,工作和生活已经很稳定了,所管理的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的成绩也得到了肯定,取得不少的荣誉。当组织要她去创办‚三明市聋哑学校‛时,她很清楚自己要接手的是一项怎样的工作,虽然同是教育,但教育对象却全然不同,这也将意味着自己要面临着全新的课题。当时,有的同志劝她别去接手这项工作,

— 1 —

说去教那些哑巴,出不了什么成绩,如果干不好,还会抹杀了以前的成绩。当时,黄金莲有过动摇,但她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怎能知难而退呢?从教十几年的性格也促使她下决心:一定要把特教事业干好,填补三明市特教事业的空白。

学校创办之初,黄金莲与十几名教职工挤在从三明师范借来的一间只有三张办公桌的简陋办公室里,开展办学的各项准备工作。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黄金莲带领全体教职工克服家校距离远、交通非常不便等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各项筹备工作中去。教学楼、办公楼刚刚竣工交付使用时,学校四周还没有围墙,为了学校的财产安全,为了让其他老师能够回家与家人团聚,她主动承担了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三的值班,当时这幢楼还没有通水通电,只能点蜡烛来照明,煮饭用煤炉,用水就到隔壁的园林处去挑,晚上就住在教学楼里,她这种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激励着广大教职工积极献身特教事业。随后,黄金莲本着‚宁可多跑一段路,也要为学校节约一分钱‛的思想,跑遍了全市的许多工厂买来又便宜又优质的办公用品和教学设备,她还带着男教职工乘坐拖拉机到乡下去搬运课桌椅。1993年3月,学校筹建时遇到经费困难,她到国家教委汇报工作,得到国家教委的支持,为了赶回来补办有关申请资金补助手续,头一回到北京的她,无暇在北京游玩,当天就买了火车票带着疲惫的身子赶回三明,立即按程序准备好报送的材料寄到北京,得到国家教委25万元的补助资金。

十多年一晃而过,回顾创业的艰辛,黄金莲有过在一个月内吃了三箱快熟面的日子,也有过因工作不能回家过年而被婆婆责怪的辛酸。而今,当她看到这所从荒地上崛起的美丽校园时,心里也就有了一丝的欣慰。目前,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总占地19亩,有20个教学班,188名学生。这些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特殊教育

— 2 —

先进集体‛、‚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省文明学校‛、‚省巾帼文明岗‛、‚省教工之家‛等数十项荣誉称号。1997年8月,学校被中央教科所确定为‚全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实验学校‛,黄金莲被中央教科所聘为国家教委重点课题组的主要成员。

二、无私奉献甘做爱心妈妈

在特校工作的这些年来,黄金莲深深地感到要干好特殊教育,首先必须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学生们吃住都在学校,家长开学送来,放假带走,最小的才7岁。从吃饭到洗澡,洗衣服,都需要老师的帮助。遇到民间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黄金莲就组织老师包粽子、买月饼,与学生一起共度佳节,让学生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十几年来,她凭着女性特有的慈爱,对残疾儿童的健康成长倾尽爱心。黄金莲心中装着的是教师,是那些需要特殊关爱的残疾学生。她提出要用爱心、耐心、信心、诚意、愿意来对待工作,她这样做了,也要求老师们这样做。

1998年,有一位来自永安的残疾孩子因父亲突然病故,家庭没有了经济来源,他母亲来到学校要求让孩子退学。黄金莲得知这一情况后带头捐款,全校教职工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为孩子解决了学费。母亲激动地对孩子说:‚你是妈妈生的,但你是老师们培养的,你就认黄校长做妈妈吧!‛

1995年8月,黄金莲到将乐招生,当她了解到有一位叫江华的盲童,因为家境贫寒面临上街乞讨的情况后,她为江华减免了所有学费,让他进入学校学习。由于长期压抑,这个孩子变得很孤僻。为了能让江华彻底融入这个大家庭,黄金莲经常找他谈心,帮助他树立自信心。这位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六年的时间修完了所有的课程,于2001年考入河南中医学院。后来,这位同学经常给黄金莲写信,他在信中常常讲到:‚校长妈妈,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永远不会忘记您……‛

— 3 —

2002年12月的一个星期天早上,5位聋生向学校请假到校外购物,不谙世事的孩子没想到被外地的聋哑人骗走,患病中的黄金莲亲率部分教师到南平、福州、厦门等地寻找,在厦门得到信息,孩子可能被骗到湖南长沙了,他们又马不停蹄赶赴长沙,终于找到孩子们,还帮助长沙市公安部门破获了一个外地聋哑人盗窃团伙,解救了全国各地被骗的在校聋哑学生200多名(其中,福建就有56名)。长沙市公安局还赠送了一面‚警校携手破案,情牵残疾学生‛的锦旗。公安局负责人还说:‚我们以前也破获过聋哑人犯罪团伙,也知道一些被骗的聋哑人还是在校读书的学生,但是却不知道往哪里送,你们学校由校长带队来找学生,还是第一回遇上呢!‛。

2003年3月,一位原是弃婴的聋生患病住进了三明市第一医院,医院向学生家长发出病危通知。患病学生的养父母在尤溪县边远山村,无力支付医疗费,准备放弃治疗。黄金莲立即发动全体教职工捐款,很快捐了3700多元送到医院,使这位聋生得到救治。这位聋生痊愈后,学生家长给学校送一封充满感激之情的感谢信,称赞‚特校老师是残疾孩子的再生父母!‛

十多年来,她还为学生筹积善款百余万元,在她的倡议下,每年的‚六一‛节、‚助残日‛或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学校老师都自发地为孩子捐款捐物,讫今为止,老师为孩子们捐款6万余元还有大量的衣物。老师们的爱心换来了孩子们的希望。

三、刻苦钻研结硕果

虽然不是学习特殊教育科班出身,但黄金莲有着扎实的特殊教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及很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她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全国、省、市级嘉奖,共有30多篇论文在国际、全国的特殊教育研讨会交流及在各学术刊物上发表。她还代表福建省先后出席过‚全国特殊教育研讨会‛、‚中美特殊教育研讨会‛、‚第六届亚洲太平洋地区耳

— 4 —

聋学术大会‛、‚国家教委‘九五’规划课题研讨会‛、‚21世纪聋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等一系列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在黄金莲的带动下,学校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1998年,黄金莲还被中央教科所聘为国家教委重点课题组的主要成员。经黄金莲培养的青年教师中获国家、省、市级奖励的有30多人次。学生个性特长有发展,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各级奖励共100多人次,其中市级以上奖励70多人次。

在办学过程中,黄金莲紧紧抓住创新发展这一主题,努力拓宽办学思路,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根据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在传授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积极为学生开拓就业门路。在有关部门和厂家的支持下,历届毕业生中,除12人考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美术系(本科)、河南中医学院按摩专业等大专院校外,其余毕业生全部得到就业,他们有的进了福利工厂,有的依靠在学校所学的职业技能干起了个体户,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有的还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在成绩的背后是说不完、道不尽的辛酸苦辣,创业道路上,充满着荆棘、坎坷和风风雨雨,作为三明特教领路人的黄金莲校长只是继续挺直着她的腰膀,执着地走下去,成功将属于这位坚定执着的特教开拓者。党和社会对她给予了充分肯定,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社会教育突出贡献奖‛、‚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特级教师‛、‚福建省中小学优秀中青年校长‛、‚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优秀德育工作者‛、‚福建省中小学优秀校长‛、‚2007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福建省十佳爱心助残人士‛、‚第五届福建省十大杰出女性‛等光荣称号。

— 5 —

从事特殊教育以来,让她感悟最深的是:只要有爱心,生活就会有温暖。当你把爱心倾注给那些需要爱的生命时,生活中便多了一份关爱,多了一份和谐和安宁。她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 6 —

第11篇:李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

***,男,汉族,1976年11月生,1999年10月入党,法侓大专学历,现任***镇大周村党支部组织委员,民兵营长等职。

2007年从部队复员后在浙江沿海地区某一企业担任办公室主任,看到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农民生活富裕,想想家乡人民温饱刚刚解决,主要经济收入靠外出打工,凭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军人特有的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决定放弃优厚的待遇.回乡与家乡人民一起致富奔小康。 自担任村干部后.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务实的工作态度.恪守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人,用行动践行着无声的誓言。

一、坚持学习,努力提高。

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务工作者.“恪守”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格言,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农村干部现有水平离日益变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必须加强学习自觉锻炼。自任职以来,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平时向优秀的村干部学习,虚心请教

身边的同志。虽然在部队工作十几年但部队工作和农村工作完全不一样,只有不断学习和转变观念才能开展好工作。刚开始,工作没经验遇到问题不知怎么办,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了群众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为群众素质不一样,采取的方式方法也要不一样。以适应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可以说学习时我拥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知识面。大大增强了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并为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认真抓党建、党员是关键。

我们村是远近闻名的“难点村“、干部工作散漫,不求是创新,党员作风差,在群众中没有威望,平时很少过组织生活,自从我分管党建组织工作后向党支部建议现抓好”两支队伍“建设,再去抓工作,通过健全组织规范制度干部责任心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加强。通过科学发展观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使全村78名党员找到了目标明确了责任。

三、舍小家、顾大家,守清贫、耐寂寞。

2010年7月份正是创先争优学习阶段作为组织委员对每次活动都要认真准备,召集组织好党员的集体学习,当时家属面临分娩,需要有人照顾可我早出晚归。虽然家属很支持我的工作但每次回家也能从眼神里看出怨恨,在分娩的当天

我到镇里送创先争优的材料,等我赶到医院孩子已经出生了,父亲说你妻子难产,医生让家属签字时,是我签的,我教了一辈子书,只有这次写字手是颤抖的,听了父亲的话,从不流泪的我在也坚持不住自己,想想愧对家人和孩子,但擦干泪想想自己从事的工作和取的成绩心里得到了安慰,在分管组织的同时还兼任村委会会计,团支部书记和民兵营长等职。管好组织建设,还要负责“三资”管理,村里的财务是群众最关注的,对于各项惠农政策进行宣传,对惠农资正进行认真发放登记,平时认真管好用好村里每一分钱。职务多工作量大,其他村干部可以轮流值班,我每天必须到村里来,群众办事不按时,有时很晚也会找上门,家属带小孩我们帮不上忙,爷爷奶奶生病住院,我也只能挤出点时间到医院匆匆看上一眼,我家三代都是党员,爷爷经常说当村干就要守住清贫耐住寂寞,所以家里的人比较理解,通过努力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都呈现出新的面貌。

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组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加强学习,严于律己,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继续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技能水平,把党的事业作为自己最大的职责和使命。

第12篇:顾明桂先进事迹

老党员凝聚真感情,平凡人闪现真本色

——辖区老党员顾明桂先进事迹

我叫顾明桂,原北林路街道办事处牧专社区书记、现在的人民调解员。去年,我和一群志愿者们成立了“顾妈妈工作室”,主要是依托目前我从事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积极动员辖区广大党员志愿者,为孤独及空巢老人提供结对帮扶、联谊等服务,使他们切实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暧。

一、助人不厌其烦 老党员尽显高贵品质

事例一:朝阳路15号院的马三,是一名智力上有问题的残疾人,父母双亡,唯一的哥哥也偏瘫,自身生活无法保障,从2006年至今,我作为社区一名党员,主动请缨先后照顾他身患癌症的父亲、瘫痪在床的母亲、患精神病的二哥。06年马先生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由他的二儿子在医院护理照料(马先生的二儿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

这个家庭是不幸的。在短短

五、六年中,患癌症的父亲、瘫痪在床的母亲、患精神病的二哥先后去世。我和社区许多工作人员在帮助他们,主动到各职能部门给马三和他大哥办理了残疾证,如今,大哥被其所在社区安顿,马三也被安顿在养老院,我们每个月都去福康敬老院给马三送生活费,了解他的生活状况、身体状况。现在智力不全的马三,把我当作为他的亲人。

事例二: 15号院有一个小姑娘叫小雪,在小雪还不懂事的时候,小雪母亲就因为其丈夫经常酗酒闹事而离异远走,从此小雪就跟着因酗酒而患病的父亲一起生活。我从这孩子6岁开始,照顾她的学习和生活,给她准备吃的、穿的、用的。在其父亲丧失劳动能力后,我又跑前跑后给他们办理了低保,为此大家给给我加封了一个“收容站站长”的称号。当小雪进入初中后,父亲的病已经严重到卧床不能动,而小雪学习压力更大,我组织了党员志愿者一起轮流帮扶照顾她父亲,直到2012年12月29日她父亲去世,又带领党员志愿者一手操办了丧葬其父的葬礼。

自父亲去世后,小雪只能一个人生活。如今,小雪16岁,正在接受中学教育,我就把小雪当成自己的亲人,不但给予经济上的帮助,而且在学习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料她,时时刻刻的关爱她,让小雪从心灵深处感觉到人间温暖,感觉到她仍然生活在社区这个大家庭中,没有被人遗忘。目前还有一帮年轻可爱的叔叔阿姨为她排忧解难。

在朝阳路各家属区,不少像马

三、小雪这样的帮扶对象,我都把他们当成亲人,像有精神病的孤寡人员贾

三、丧夫独身抚养一双儿女的陈女士、一生无儿无女的独身老人宋女士、离异独身艰难抚养女儿的残疾人段女士……

有群众问我:你对这些事是否烦心时,我总是说:“人活在世上总有需要相互帮助的时候,谁活在世上是一帆风顺的呢?有点难处有人帮一把就会好得多,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有困难不去拉一把啊!”

二、退休不退岗,老党员继续发挥新余热 为了继续履党的诺言,发挥余热,我60岁从社区居委会退下来时,又主动应聘社区专职调解员。主要是我对辖区群众对比较了解和熟悉,只要群众有困难,我都愿意全心的帮助。之后不到一年,成立了“金水区顾明桂调解室”。在现在人们法律意识较强的情况下,调解工作不再是婆婆妈妈的事,更重要的是懂得运用好法律法规和政策,特别是受理相对年轻和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必须要靠法律知识和调解业务能力来赢得他们的信任,所以我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的法律知识的同时,牵头成立一支由医生、律师、教师等各行业专业人士组成的党员志愿队,当调解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就充分发挥志愿者团队的作用。

事例三:近年来,物业管理服务是老旧小区存在的难题,朝阳路2号院的小张家住在5楼,多年来楼上一直往他家漏水,而6楼无奈的说他家是顶楼,漏水是房顶裂缝问题,他也是受害者。苦于小区没有正规的物业管理,房顶漏水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我了解情况后,就主要充当了他们的调解员。

朝阳路2号院属于90年代开发的第一批房地产小区,开发商开发后就撤离,后续的物业管理存在空白,小区前期业主自发组织成立业主委员会,自己收费自己管理,后来随着城市发展,原有业主大部分要么搬走对外出租,要么转卖了房屋,目前该小区业主在此居住的不足三分之一,原来自发成立的业委会成员也基本上搬走,小区仅剩一名老业主在肩负着收费和门卫的职责,小区物业管理费用入不敷出,小区改造设施等费用一直靠办事处投入。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以老党员的身份首先把小区党员集中在一起,把现实情况给大家说了说,特别强调的是这个小区长期以来是靠政府支持帮扶,要解决小区硬件设施维修问题,还得靠所有业主齐心协力,考虑到物业费用一直偏低,还经常收不齐,我又提出了上涨物业费用的建议,并发动党员带头模范作用,再带动楼栋长和社区热心群众参与,最后大家意见一致,上涨物业费用来支付像这种漏水部位等公共设施的维修,两家业主还主动承担屋内自己的房子的维修工作,一件困扰了两家多年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事例四:19号院的7号楼是1-4楼是商用楼,4楼以上是居住楼所以2-4楼上办公的公司特别多,由于邻近牧专学校,所以有人在该楼上成立了一家动物检疫及培训公司,在开展培训的工作中,常有动物检疫的实际操作,经常有鸡鸭鹅猪等动物出现在电梯里,楼上居民住户为此经常投诉要求该公司搬走。由于该公司签订5年的协议,加上该房本属于商用,开公司在政策法律允许内,不存在违法政策问题。物业公司也多次调解无果,由于退休前就在牧专工作过,我主动请缨,通过各种关系与渠道做该公司负责人工作,最后终于达成协议,公司仍在此办公,检疫操作室搬到隔壁学校,圆满解决了这起投诉。

事例五:中亨都市花园29号楼5单元1-6层住户宋某、某王、李某等人,因楼房漏水及下水道不通与物业公司产生纠纷,造成楼上住户有房住不成,在外租房居住。我知道情况后就去现场查看了情况,找出问题症结所在,通过多次的走访、调查、积极协调并跟踪维修,最终使牵扯数家住户的矛盾纠纷得到圆满的化解,为此29号楼5单元全体业主专门送来了锦旗“情系百姓人民公仆”表示感谢。

我认为我只做了一些平平常常的事情,我还没有老,我仍愿意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把自己的朴素热情真真正正用到为人民服务上去,做一头任劳任怨的老黄牛,一辈子躬耕不辍,奋斗不止。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shuzhibaogao/84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