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学校工作总结】

篇:袁校长先进事迹材料

倾心职教 无怨无悔

——袁俊益同志先进事迹推荐材料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一个农村职业学校的校长,是一个符号。一个投身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的教师的符号,一个引领农村职业教育不断发展领路人的符号。这个符号是睿智、胆识、谋略和扎根农村的象征,是献身职教,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象征。对于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的校长袁俊益同志而言,这一符号更意味着:倾心职教发展,成就美好人生。

袁俊益,男,1980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副会长。参加教育工作三十余年来,特别是投身职业教育以来,敬业奉献、追求卓越,为推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地方实用技术人才,促进南江社会经济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一、投身职教,无怨无悔,奉献彰显一生价值

袁俊益同志所在的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创办于1984年,地处县城城郊,是由原省705物探大队的几个破旧工棚改建而成。建校之初只有几间破旧的教室在风雨中飘摇,社会不了解职业教育,不认同职业教育,家长和学校只会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选择读职高。学校在校学生仅37名,教师

往往半年都领不到一分钱,队伍人心涣 散,如履薄冰,毫无生气,大学新分配教师避之而唯恐不及,中年老师纷纷“另择高枝”,选择新的职业。2001年,袁俊益同志临危受命,来到小河职中。看到这种情况,他没有灰心丧气,他始终坚信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于是义无反顾地留在这所当时冷冷清清的职业高中,他提出以“负重自强、团结奋进、创新争先、不胜不休”为兴校精神,他要和学校老一辈职教人一起,为小河职中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艰苦创业,终于成就了学校跨越式发展。从办学之初的37名学生增至如今近5000余名在校职高生;校园占地面积由40余亩到现在的230余亩,漫步其中,绿荫匝地、幽香宜人;专业设置由单一的畜牧兽医发展到现在的15个;实训设施设备增至2200余万元,新建计算机室、电子电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室、数控车床实训室、铣床实训室、农学专业实训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等各类实训场所60多个,校外固定实习基地43个;教职员工19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增加到9人,“双师型”教师已达125人;学生毕业就业率达97.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0.4℅以上,毕业生供不应求。学校由“市重”、“省重”进而到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实现品牌三连跳。2010年,学校又成功通过教育部立项,被列入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学校建设单位。

三十余载教育生涯,袁俊益同志时时激励自己以开阔的视野、前瞻的眼光,引领着学校从农村职教的落伍者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四川省农村职业教育的“窗口”单位。2010年7月,他作为四川省职业教育战线唯一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如今,岁月虽然在他身上悄悄留下了痕迹。但是,他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尊重、社会的认同。他时常都说:“我这辈子,值!”

二、艰苦创业,负重自强,追求一份职业卓越

袁俊益同志担任校长之时,学校办学经费紧缺,教学设施、设备落后,专业师资严重不足,招生困难。面对诸多困难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他提出“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双轮驱动的人才培养思路,确立了“立足农村,面向农民,服务农业”的办学理念,逐步明确了“注重内涵发展、打造精品专业、培育实用人才、服务国家发展”的办学思路。学校不断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切实彰显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畜牧兽医专业品牌优势,逐步形成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布局,培养出一大批实用性技术人才。如全县90%的畜牧系统科研人员、技术推广员和养殖专业大户均是小河职中毕业生,为南江旅游业的发展输送了2000余名优秀的旅游人才,为南江矿业集团、南威集团、上海恒祥电梯有限公司、四川航空液压机械厂等企业订单培养了4000余名技能型紧缺人才。实施的藏区9+3免费教育亦初现成效,毕业的藏区

学生返州后,85%的毕业生已成为当地兽防站技术骨干、基层防疫检疫员。为了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改变人们潜意识里“学职业教育没有作用”的错误认识。他利用寒暑假走村串户宣传职业教育;他和老师一道带领学生协助农户建立黄羊圈养场、生猪养殖场、蛋鸡场,大棚蔬菜园等种养园场,并送去技术资料;他带领老师们深入农户,解决农民种植、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使农民增加了收入,看到了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学校慢慢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生源逐年稳步增长。他经过调研发现,发展劳务经济在南江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大潜力。于是迅速组织并带领全校教职工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工种的“阳光工程”、“扶贫工程”、“劳务品牌”等项目培训,通过多种渠道投入资金,修建了实训中心,完善了实训设备。开设养殖技术、乡村旅游服务、家政服务、电工、焊工、电子装配等短期培训班,编写了《南江黄羊生产技术》、《南江县红色旅游文化》、《家电维修技术》等培训教材,建立了各专业的培训课程体系。近3年累计培训学员达7755人,80%的学员通过了职业技能考核并取得了初、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五年来培训安置了3.6万余人到广州、上海、成都、西安等大中城市就业,在强力推进我县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进程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真正树起 “山区职教的典范,农民致富的摇篮”(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视察我校时题词)这面职教旗帜。

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实现一路跨越发展

袁俊益同志始终坚持以创新作为实现职业教育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在教学管理中,他组织老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研究,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实行弹性学制及学分制,努力构建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他极力推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有效衔接。如旅游专业依托南江旅游业,参与了温家宝总理来南视察、中国南江黄羊发展大会等县内外重大接待及庆典活动,参与光雾山红叶节导游、解说工作;选派专业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承担了灾后重建建筑工地施工用电安装工作,参与农网改造、照明线路铺设、户表安装等工作,目前农村电气技术专业已成为乡村电力系统重要建设力量;组织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到黄羊、生猪养殖基地,养鸡场、种植场实习,全程参与生产过程,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他坚持以学生、学员发展性就业、自主创业为导向,大力实施创业教育。将模块化的创业训练课程开设到班,将渐进式的创业教育分解到学年;引进国际“NFTE和SYB创业培训模式”,建立“自主参股”、“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创业体验基地8个,让学生和学员得到很好的理论引导、活动感知和创业体验。通过多年摸索,他出 “三自、两导、一扶持” 的模式,助推一大批毕业生成功创业。首届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陈瑜现为南江黄羊研究所所长、南江黄羊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畜牧兽

医培训班学员邓明勇毕业后大力发展种养业,如今拥有资产500多万元,温家宝总理来南江视察时称赞他是“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更有李斌、陈勇、谭宏益等一大批活跃在全国的工矿企业、商贸战线、建筑市场等各个领域是科技致富的排头兵、领头雁。他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加大“服务三农”力度,采取“农民点菜、学校送餐、定向培养、挂联帮扶”的方式,以乡、村、社为教学点进行教学组织与管理,组织师生分批次深入农家,把田间、地头作为实践课堂,现场讲授畜禽养殖及疾病防治、大棚蔬菜管理等实用技术。近年来,开展专场技术讲座550场次。学校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遍及全县所有乡镇和522个村。近年来,开展各种咨询活动630场次,印发各种实用技术资料30000余套,让农民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术、得到了实惠。

四、勤于学习,孜孜不倦,彰显终身学习理念

他着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订阅了国内外多种职业教育杂志,把握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动态,并带头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积极撰写教研论文。《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三农”问题的探索》发表于《职业技术教育》,《狠抓德育工作,谱写职教新篇》刊于《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另有十余篇论文在市级以上教育杂志和报刊发表并获奖。组织专业教师自编8种校本教材,其中《南江黄羊生产适用技术》在全国出版发行。为南江“以南江黄羊为主的畜

牧业、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业、以银花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较大贡献。袁校长认为:协助进行科研攻关是职业教育重要职能之一,为此,他积极组织学校优秀教师汇同行业、产业专家一道,依托学校产教结合基地,大力实施科研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全国知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由国家农业部命名的“南江黄羊”是历届畜牧兽医专业师生与南江黄羊研究首席专家王维春、南江黄羊推广研究员贾正贵经过多年的实验比选培育出来的肉用山羊新品种,该成果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南江黄羊新品种选育项目,现已列入国家863科研项目,我校承担了其子项目——南江黄羊圈养技术的实验研究并取得进展,为南江“以南江黄羊为主的畜牧业、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业、以银花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较大贡献。

五、工作不息,奋斗不止,成就一个美好人生

回首过去,袁俊益同志三十一载教育教学生涯是辛勤的耕耘,是无私的奉献。三十一年来,他无怨无悔地扎根在农村职业教育这片沃土,始终以勤勉的精神、先进的理念、严谨的作风、真诚待人的品质感染着每一位师生员工。袁俊益同志努力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也受到了上级的肯定,他先后被评为“南江县社会最满意校长”、“巴中市优秀共产党员”、“巴中市劳动模范”、“四川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全国职业教

育管理创新校长”、“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他领导下的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四川省首批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单位。先后获得“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示范专业点(畜牧兽医)”“全国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学校”、“四川省劳务扶贫开发培训先进单位”, 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先进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 四川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四川省绿色学校”、“南江县社会最满意学校”等荣誉。

扎根农村,追求事业卓越;投身职教,成就美好人生。袁俊益同志曾经说过:是职业教育,为我搭建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是职业教育,让我一班志同道合的职教战友紧紧捆绑在一起,经过一次次挑战,创造了一个个辉煌;是职业教育,让我和我们的学校走出徬徨,实现教育生命的凤凰涅槃。数十年风雨兼程,小河职业中学的职业教育事业已初显成效,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如今,他又率领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全体师生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向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学校挺进。我们坚信:有了袁俊益同志和其他一大批职教工作者的勤奋努力,职业教育在秦巴山区里会迎来一个更美好的春天。

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六日

第2篇:袁战海先进事迹

一个基层党员的自豪

袁战海同志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善于因地制宜的改革,为石洞镇小学部的教育教学开创了许多新领地,有实干精神,能调动教师的潜能,以实现教师价值的最大化,是一个具有综合能力、创新素养,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讲究实效的青年工作者,是一个富有爱心的教育工作者。

一、对教育教学的贡献

1、把制度健全化,人性化。

学校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而管理主要靠制度和实施,做事情关键是落实,即便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是好的法子,正是有着这样的坚定,他加入管理行列之后,完善了各项制度,落实制度的执行力。所制定的制度充分的考虑了人性化,比如教师一天内调课不算请假制度,工作讲究绩效制度,尽可能的发挥教师的能力,为教师提供实现价值的平台。

2、让信息走进教师心中,让图书走进学生手中。

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让教师充分了获得各种参赛资讯和学习培训信息,让教师参与各种竞赛活动。2010年我镇有4位教师参加县级优质课比赛,均获得了一等奖,并获得参加州级优质课比赛的这个,这是史无前例的,其中徐明珍老师还获得参加省级“语文技能大赛”的资格。老师参加各种论文评选,有15篇获得县级二等奖以上,8片获得州级二等奖以上,3片获得省级三等奖。教研教改成绩斐然,开创校本教研的一个时代。

增设班级图书管理员,让所有学生都能借到书,有书看,有书读,减轻学校图书管理员的任务,提高借阅率。从2008年起,利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开展读后感征文活动、经典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书讲座、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等活动。2009年通过网络平台,为石洞镇各小学联系到价值30多万元的图书,结束了石洞镇村小没有图书的历史。

1

3、争取各路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2009年,与“第九世界公益俱乐部”合作,引进1万多元为冲敏、柳寨、庇佑等6所村小兴建了水泥乒乓球桌和篮球场。

2010年,为改善各校黑板破、课桌椅烂的现状,与“温暖1+1助学组”合作,争取到10多万元资金,为石洞镇各小学添置了600多套课桌椅,40块黑板,90张讲桌,改变了破烂的面貌,结束了石洞镇各小学没有“三尺讲桌”的历史。

同年,争取到30多万元改建了地笋小学,建成一底两层的砖混结构的教学楼,石洞镇最后一所木房教学楼结束了它的使命,同学们都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唱歌、写字。

作为一个公益组织义工,为了贫困的学生,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不惜牺牲自己才休息时间,走村串寨,进村入户,实地调研,先后为180个贫困生在江浙一带发达的地区找到了资助人,解决了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资助金额达100多万。

在做义工期间,发现并实施救助了4个有病而无钱医治的贫困生,救助金额达5万多元。

通过“温暖1+1助学组”,2011年春为2750位小学生每人赠送两套运动型校服服(夏、冬各一套),一共5500套,折合金额:149250元,石洞镇的1109个学生全部获赠。2011春季联系资助石洞镇贫困小学生68人,初中生46人,高中生18人,大学生8人,发放助学金5万多元。

2011年联系“温暖1+1助学组”,为水洞学校争取到4万多元实施了饮水工程,结束了师生挑水喝的历史,学生食堂能够正常的为学生开放,为师生的生活提供保障。

石洞是一个缺水的地方,为蓄水防旱,未雨绸缪。与“明日中华基金会”合作,通过“温暖1+1助学组”争取到5万多元资金用于改造石洞镇小学校园水管网和建造一个60方和一个10方的蓄水池,满足师生任何时候的用水。

二、个人在教育教学教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

2009年在石洞镇小学部率先实施的随机编排普通班学生考号考

2

场2010年被县教研室在全县推广,为考试创建了一个公平的环境,为严肃了考风考纪提供了有力措施。

2005年6月,在全县中小学生“民族精神代代传”演讲比赛中,荣获辅导教师叁等奖;

2007年7月,辅导学生刘荣炎参加由“学习报社”“全国中小学数学公开赛组委会”联合举办的第12届全国中小学数学公开赛中荣获叁等奖;

2008年7月,在天柱县2008年《迎奥运·促和谐》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四项比赛活动中,荣获学生作品辅导壹等奖;

2008年7月,小学语文教学课件《长征·七律》参加“贵州省2008年中小学教师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中,荣获鼓励奖;

2009年6月,论文《语文课件制作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在“黔东南州2009年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中,荣获语文学科叁等奖;2010年6月,论文《上好的前奏曲》荣获“黔东南州中小学学科优秀教学论文评选”小学组优秀奖;

2010年7月,撰写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学会分类整理》荣获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贵州省教育学会2010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设计评选叁等奖。

2010年指导吴述榕同学参加“祖国好

家乡美”诗文朗诵赛获得州级二等奖。

2010年指导徐明珍老师参加贵州省“语文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

生活是不能完全总结和停止的,成长是不断碰壁和辉煌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负党的十年考察,不失一个党员的先进性,不减一个义工的责任性。

第3篇:袁怀珍先进事迹材料

老实做人 踏实干事 诚实帮扶

——袁怀珍帮扶活动先进个人事迹

袁怀珍曾任拖竹村委会书记,现在是拖竹村委会煤炭企业家。

帮扶活动中,袁怀珍作为一名老领导干部,一名共产党员,时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密切配合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积极与失业、贫困村民开展手拉手、结对子、送真情、献爱心援助行动,帮扶困难村民实现再就业,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村民解决生活问题,逐步脱贫解困,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了帮扶工作的不断深入,为共创稳定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帮扶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要干好,就得多想办法。”大槐树煤矿是90年代组建的老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企业职工日益困维,煤矿企业160余名待岗职工中,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就有70多名。帮扶这些困难户,资金不足是个大问题,对于经济并不宽裕的煤炭企业来说,困难可想而知。

面对困难,袁怀珍毫不退缩,他想得更多的是困难职工求助的目光,渴盼的眼神,还有一个老领导干部、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

“两节”慰问、金秋助学、雨季为困难职工修缮房屋,帮扶活动开展得蓬蓬勃勃,在大槐树煤矿的大力支持下,袁怀珍又提

1 出建立特困职工帮扶专项资金,帮人“渡难关”的倡议,管理人员带头募捐,在村中引起强烈反响。袁怀珍对困难职工的一片真情,不仅带动了职工们踊跃捐款,而且全村很多煤炭企业也慷慨解囊,使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又多了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当企业家就要心里时刻想着群众、帮助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言教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激励的作用是空前的。煤炭企业家袁怀珍就是一个心里时刻想着群众疾苦的干部。每年他都调查村里的困难学生,家庭无力供其上学的,便资助上学。在补乃村他支助的贫困学生有:代如玉8000元、代平5000元、袁世益1500元、袁小红1000元;拖竹村胡德兰1500、胡石玉1000元、补乃祭羊山村蒋家才1200元。不仅如此,他还帮助其它地方因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学生,家住富源县余家屯的张进红考起北京师范学院时,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学而发愁的时候,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为张进红支付了三年费用18000元,让张进红看到了希望,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希望;只要有困难他就会伸出有助之手,在余左县他支助李桃仙3000元、陈街弯子支助何秀江3000元。多年来,袁怀珍不仅给了钱,还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

袁怀珍在帮扶中发现,一些村里困难户,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被纳入“低保”救助,在看病、子女上学等方面得不到照顾,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他积极协调民政、教育、部门,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帮助我村村民,便为生活困难家庭办理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使他们不仅能够每月领到低保金,还在子女就学方面得到优惠。

2  对于大伙对自己“点子多”的评价,他并不否认,他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他一直保持的信念。

靠管靠理不如靠激励,靠帮靠扶不如靠技艺。村民的自身素质决定其再就业的能力,靠帮靠扶不如靠送技艺。本着实用性和有效性的原则,从抓基本技能培训入手,帮助村民掌握一些实用技能,提高适应市场能力。

“只要群众有困难,我会在帮扶的路上一直走下去,让更多有实际困难的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地方企业的关怀、社会的关爱”,对未来的帮扶之路,他的语气更坚定。

第4篇:袁图均先进事迹材料

把企业作为生命的组成部分

—记返乡民工港仔美发连锁创业者袁图均同志

在黔北偏僻的习水县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靠把企业作为生命的组成部分的执著追求,四处求学,认真总结管理模式,将不起眼的美发行业做成了一个连锁企业,解决就业上百人,成为了行业的典范。

基本情况,袁图均,男,现年25岁,初中文化,美发高技师,住址,贵州省习水县城天生花园,习水县港仔美发连锁法人代表。 2008年11月创办首家港仔美发,当初解决就业18人,现扩店,解决就业35人;2009年11月创办了矿中路港仔一分店,解决就业25人;2010年5月创办习水县温水镇港仔二分店,解决就业12人;2010年12月创办习水县城粮食局港仔三分店,解决就业24人;2011年12月创办习水县土城镇港仔四分店,解决就业12人。3年来共创办港美发连锁店5家,解决就业108人,2011年营业收入400多万元,员工年平均收入3万多元。

刻苦训练 掌握技能

他初中毕业,最初是在家里帮助父母卖菜,深知人生的不容易。一年后,到广东深圳龙岗的一家五金厂上班,他认识到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出头日子,后来选择放弃了1000多元的工资出厂学美发,在一年内没有工资,靠老板发点零花钱维持生活,他克服了很多生活上的困难,为了节约开支,住在美发店里,每天只吃两餐,他暗暗下定决心,吃再多的苦也要把手艺学到家,他专心学艺,注重每个细节,为了记牢要领,很多时候下班客人走了,他都要把白天见到的东西巩固到深夜,很多的学徒工都没有坚持下来,年幼的他,耐住了各种诱惑,终于渡过了难关,在深圳学到了基本的美发技能。2004年他到了浙江宁波,当上了技工、美发技师、发型师,工资也随着增加,到2007年,他工资可做到7000元左右。但他思念着家乡,他想到把成长经历和技术与家乡兄弟妹子们分享,于是,放弃了丰厚的报酬回到了家乡。

勇于创业 造就平台

他回来后,最初是帮别人,一年后,为了实现更大的平台,他自己只有2万多元现金,通过东拼西筹,筹起了5万元资金,开起了第一家港仔美发店,由于他技术功底扎实,在外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开业后实现了开门红。因帮人五年,才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他很珍惜热爱自己的小店,经常深思怎样才能管理好,对自己的小店热爱如自己的命,多次在培训时向员工说到,“港仔就是我生命的组成部分”,凭着他的忠诚、努力,员工非常团结,队伍也壮大起来,顾客赿来越多。于是,他想到了开连锁店,让热爱该行业的人能够有更大的发展舞台。

学习管理 打牢基础

他深知,发展连锁店必须要有强力的技术队伍,要有较好的管理模式,他全力以赴投入到培训学习中,他和他的团队多次花重金到沿海发达城市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发型创新,每次还带回大量的价值价格较高的培训课件、光碟和书籍和大家共同不断学习。2011年5月,为了让自已团队接受好的培训,他共花了10万元培训费让店里的师傅分三批到重庆参加宁波纤手专业美发机构组织的培训。为了管理模式成熟,10月,他又花了15万元费用请来湖北睿天世纪管理公司为企业设计管理和帮助发展,在三年内他和他的团队共花出去培训费40多万元,今天在他家里可说有关书籍、讲师光碟、课件都花去他4万多元,按他自己的话,学习培训成为了港仔打造团队和发展的命脉。

忠贞不渝 成就未来

他每天早出晚归,白天忙里忙外协调打理,晚上做培训、与员工沟通和规划,经常工作到深夜,一点都不累,他经常说“他把工作看成乐趣,港仔就是我生命组成部分”,港仔现已有员工108名,而且工作都很开心,有十多位师傅月收入上万元,就通过港仔已有5位在习水买上了自己的住房。他经常引用牛根生的名言“钱散了,人聚了”,自已的说法是懂得起分钱,他现在构思,3年内让他30多个师傅都买上自己的住房,如何把山里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培养美发技术,打造习水的美发专业品牌,港仔美发连锁品牌,让更多的人实现既就业又创业,走出去,走到全国,让更多人漂亮。他计划着港仔明年如何进入邻近县市桐梓、仁怀,3—5年培育10个以上百万富翁,30人以上年薪10万元以上。

编者,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产业,但他的执着是一种精神,他年轻,他敢想、敢干,他的学习培训是创业的典范,相信他会成就未来。

第5篇:袁红燕先进事迹材料

袁红燕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袁红燕,女,汉族,生于1978年1月,大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泾川县红河乡人。现任泾明乡人民政府副乡长。该同志在任职以来,工作上严谨求实,无私奉献,勤勤恳恳,开拓创新,思想上政治立场坚定,为人做事上待人热情忠厚,处事稳妥周全,以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基层干部的先进性、模范性、代表性,为全乡广大干部树立了榜样。

一、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四术及征费任务。截止目前已完成四术任务30例,其中正常扎5例,二女扎2例,放环20例,意外补救处理3例,开展环、孕情服务657人次,服务率95%,征收社会抚养费1.5万元;强化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育龄群众政策知晓率。组织书写固定标语2次108幅,发放计生家庭服务手册7432份,入户率达到100%,发放奖励扶助宣传资料14400份,举行了全乡计生干部培训会、乡村干部及自管小组长培训会等大型活动6次,逢集日举行计划生育大型宣传活动2次,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推动了全乡计划生育健康顺利开展。

二、劳务输转工作进展良好。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坚持政府主导、村组配合、齐抓共管,把劳务培训与劳动保障相结合,多渠道举办劳务培训班,年初共举办各类形式的培训班5期,输转富裕劳动力860人,输出地遍布兰州、北京、天津、上海、广东、银川等10多个省市,从事职业涉及工农业、建筑业、餐饮业等11多个行业预计收入600多万元,为我乡的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血液。

三、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严格按照县上安排,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食药品监管工作,各类疫苗的注射等指标完全达到了县级部门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动手早、行动快、广泛宣传、积极征收,按期完成了参合农民的基金收缴工作。

四、新时期妇女工作有声有色。坚持将妇女工作与农村经济工作、计生工作、劳务工作有机结合,建成了雷家沟、紫荆、沟门前、吊堡子、长务城等五个科技示范园区,加大农村妇女培训力度,先后涌现出科技女能手21名,科技示范户78户,致富能手4名。结合“双联”行动,带领广大妇女同志以科技致富奔小康为目的,有力地推动了全乡两个文明建设,大大调动了妇女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包村工作顺利开展。先后筹资77.2万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施工,建成了占地6.3亩的紫荆社区服务中心,新建砖混平房9间240平方米,文化广场140多平方米,沿广场外围修建绿化带600多平方米,有效的改善村级阵地服务条件;对高速公路沿线33户危旧房屋进行了集中改造,拆除违章建筑物15处,新建小康屋 户,原址翻建10户,重建门楼22户,粉刷墙体33户1400多平方米,硬化门前道路450多平方米,安装道牙2000米,有效的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集中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先后组织劳力760人(次)清理拉运公路沿线生产生活垃圾21吨,粪(土)堆、柴草159处,安装可分类垃圾箱50个,垃圾桶40个、人力保洁车5辆,集中整修林床3多公里,整修通村道路4条,拓宽砂化通村道路5条3.1公里,栽植油松、垂柳、速生杨等苗木2000株,补植、补造退耕还林300多亩,栽植侧柏2万株,切实改善了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促进了农村经济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jiaoxueziyuan/85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