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教学设计】

篇:“实践与应用”设计

三上《填一填、说一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67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让学生设计作息时间表,调查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调查睡眠时间等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本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接受,不管是作息时间表还是完成作业用的时间,都与他们息息相关,情景很熟悉,接受也很快。 教学目标:

1、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2、培养学生时间的认识和计算观念。

3、加强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

教具学具准备:每人需要填写的时间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记得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伏尔泰,生前给人们流下了一则趣谜:

它最长又最短,它最快又最慢;聪明者计划它,愚蠢者等待它;勤奋者珍惜它,懒惰者浪费它。 你们能猜出这是什么吗?(时间)

师:你们愿意成为谜语中的哪种人呢?(聪明人和勤奋人。)那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今天我们来“学做时间的小主人”。(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制作作息时间表

1、说一说:我们什么时候上早自习,什么时候上晨会,什么时候上第一节课?

2、师:像这样比较固定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就可成为作息时间。

3、出示学校课程表的结构

学生回忆自己每天要做哪些固定的事情,一般在什么时候做?

4、仿照课程表的设计思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作息时间表。

5、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比较,看看别人的作息时间表中有哪些比自己合理的地方。(如是不是自己睡觉太晚了,起床太晚了,或有很多时间白白浪费了等等。)

6、进一步修订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7、师小结:你们都会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了,但严格地遵守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更为重要。希望你们能督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和利用时间。

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完成某些共同事件所需的时间。

1、统计小组成员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

(1)列出统计表后,对表中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如有的同学用的时间很少,而有的同学花很长时间,原因是什么? (2)请作业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介绍一下经验。 (3)希望你们能养成按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2、统计每位同学的睡眠时间。 (1)说一说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 (2)根据统计结果看看谁的睡眠时间最长,谁的最短?大家的睡眠时间够不够? (3)课后想办法去查一查。

3、统计同学们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看电视、看书的时间。

4、小结:一寸光阴一寸金,请你们在生活中要合理地安排学习、锻炼、娱乐、休息的时间。

四、应用

1、完成P66页第10题。

2、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第2篇:教学悬念的设计与应用

教学悬念的设计与应用

摘要: 本文首先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教学悬念设计与应用的必要性,然后从四个方面讨论了教学悬念设计与应用的指导原则,希望能给教师以启迪,引发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重视与应用。

关键词:教学悬念

指导原则

认知结构

焦虑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不断走向成熟。现代教师所遵循的教育理念已不再是单纯地传授学生知识,而是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Willam Allen White的名言: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pill,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即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更多的教师认为教育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鼓舞、唤醒、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个人潜能,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和智慧的启示。因此授课中教师应摒弃注入式教学,贯穿启发式教学思想。问题性是启发式教学的灵魂,是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的主题。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由此可见学习中疑问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营造教学气氛,适时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学生的好奇,牵住学生的思绪,逐步引导,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是教学悬念的设计与应用。有意识的设置教学悬念,对一些正在研究、探讨的新知识、新问题,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结论,而是创设一种悬而未决的教学情境或是以已学过的知识为基础,提出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问题,请学生思考、分析、探索,使学生欲答不能、欲罢不忍,从而进入求索的情境之中。教学悬念其整体过程分为“设悬”和“释悬”。设悬指的是设置教学悬念,释悬指的是解释、回答教学悬念。

一、教学悬念设计与应用的必要性

教学悬念设计的原理是启发性原则,表现形式是教学进程中疑问的提出,因此疑问是启发性灵魂与外在表现的结合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学生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

(一)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教学悬念的设计推动了学生学习内外动力的有机结合

教学悬念的设置、教学疑问的提出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为什么,怎么办”的想法,使学生的精神状态由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的漫不经心转变为大脑皮层处于亢奋状态的质疑问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奋度,引发学生的思考。通常教师设置的悬念和问题不应是学生简单思考就能明白的,应是学生短时间内想不明白,感到比较困惑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焦虑感。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对于机械的学习、不太困难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而言,适当的焦虑有促进作用。因为焦虑感在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同时,所产生的压力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谋求解决问题之道。而教师施教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全部工作,包括教学悬念的设置,都是在为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供外在动力,学生由于教学悬念的设置所引发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动力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学悬念的设置推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的有机统一,实现了促进学习的内因与外因的完美结合。

(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学悬念的设计与应用通过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实现了知识、技能的内化

学生在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总会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经验系统或知识结构,即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当学生遇到新的知识引起认知结构发展不平衡时,如果已有的知识系统能消化这些新的知识并归入认知结构中的相应结构时,就实现了知识的同化;如果新的知识难以找到与已有知识系统的联系且无法实现知识的同化时,则在头脑中形成关于新知识的新的认知图示,这一过程叫知识的顺应。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平衡通过同化或顺应,达到新的平衡,就实现了知识技能的内化。

教学悬念的设悬过程就是要引发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平衡感,而释悬的过程则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新的平衡,从而促使知识、技能的内化。《论语.述而》中孔子曾有一经典论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偶不以三偶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当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还没有想通的时候,教师才能去加以指点;当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但表达不出来的时候,教师才能去告诉他如何表达。要求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的知识,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努力表达,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悬念的设置是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是建立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原理、知识之上。教学悬念设置的原理就是通过教师提供精心挑选的富有知识营养的内容,通过设“悬”,促使学生产生“愤”、“悱”的认知不平衡状态,然后采用诸如问题诱导、情景诱导、类比诱导以及发现法、研究法等方法,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启”(激活思维)、“发”(诱导领悟)的过程中达到新的平衡,达到“释悬”的目的,从而实现知识技能的内化。因此教学悬念设计与应用的过程不但复习了旧有知识而且促使学生重新构建了认知体系,实现了新旧知识、技能的融合和进一步内化。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设悬”和“释悬”会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寻求解答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这种过程比学生被动的接受答案更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同时这一过程也能增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培养创造力的角度看,教学悬念的设计与应用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创造力是解决问题能力的最高表现。创造指最终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成品(包括物质的和观念的产品)的活动或过程,是解决问题的最高形式。科学家提出能解释某些现象的原理或发明新技术,文学家写出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作品,音乐家写出新的受人欢迎的歌曲,都属于创造性活动或广义的解决问题。

创造分真创造和类创造。真创造是科学家和其他创造发明家最终产生了对人类来说是新的和有社会价值的成品的活动。类创造是对个体而言的。如仅学习过求矩形和三角形面积的学生,在求梯形面积时,他发现了把梯形分割成矩形和三角形,从而求出梯形面积的方法。这种发现的思维成品和发现的思维过程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同样具有创造性。不过其思维成品只对个人来说是新的,而对人类来说是已知的,那么这样的创造性活动我们称之为类创造。类创造概念的提出,有助于解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虽然对于人类没有贡献,但是对于学生自身思维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则是实实在在的前进和逐层的自我突破。类创造能力实际上和真创造能力本质上是一致的,只不过由于学生知识累积程度不够、能力培养不够、与高深知识或实际应用接触不够,还没有演变成真创造。这种类创造会随着学生知识的累积、能力的提升、创造力的逐步培养慢慢向真创造进化。对学生而言类创造是真创造的前期阶段,是在为真创造做知识和能力储备,是真创造的奠基阶段。

故教师设置教学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逐步推导,逐渐发现问题答案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类创造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真创造力的过程。

二、教学悬念设计与应用的指导原则

(一)教学悬念的准备性原则:教师应在吃透教学内容和熟知学生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挖掘出学生现有认知结构和教学新内容的关系,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从而找出合适的切入点来设计和应用教学悬念。

1.吃透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功力大致可归结为两个因素:一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二是教师的表达功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其表达艺术两者是内容和方法的关系。方法是围绕内容进行选取的,是为内容服务的。教师只有吃透了教学内容,才有可能采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沿着前人的轨迹或采用自己独特的方法逐步发现学习内容;如果教师吃不透教学内容,只空谈教学的表达艺术或者只在表达艺术上下功夫,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教学悬念的处理属于教学艺术的范畴,是教学展开的方法和手段,故应建立在教师吃透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教师应仔细研究教学内容,深刻剖析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的渐进关系,分清在一个小单元内哪些是学生应掌握的必备知识,哪些是学生本次课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例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哪些是在基础知识之上逻辑拓展出来的结论命题,而逻辑拓展遵循的原则、法则、方法又是什么。理清各个知识点的关系,挖出知识点延伸的原则和方法是教学的关键,简而言之就是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度。只有对教学内容具备深层次的认识,教师才能有的放矢的针对内容及内容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教学悬念的设计与应用,才能使教学悬念的设计顺畅自然,教学悬念的应用合乎情理。

2.熟知学生认知结构

按照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比较笼统的说法,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各有特点,个人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称为认知结构变量。认知结构变量也可相应地分为一般的(长期的)和特殊的(短期的)。前者指学生在某一学科内的全部知识的内容和组织特征,这些特征影响他在这一学科中未来的一般学习成绩;后者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相对小的知识单元时,他的认知结构中对这一新的学习发生影响并有直接关系的概念和命题的内容和组织特征。

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特征的概念是针对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而提出的。认知结构第一个特征涉及学生面对新学习任务时,他头脑中是否有与新的学习相关的概念和原理及其概括程度;第二个特征涉及新学习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的可分辨度;第三个特征是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的巩固程度。

认知结构的这三个特征是教师展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只有对认知结构的这三个特征进行仔细研究,才能找到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的切入点,才能以此切入点为立足之本,采用合适的教学艺术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内容,进而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悬念的合理设计与应用,这是教师授课前必须要做的基础功课。在熟知学生认知结构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设计与应用教学悬念是对症下药的授课方法;罔顾学生认知结构的三个特征,盲目去设置教学悬念则是不管症状乱投医用药的授课做法。

3.合理设置教学悬念

教师在吃透教学内容、剖析知识内在联系、把握知识之间渐进关系、理清新旧知识铺垫关系的基础之上,结合对学生认知结构的了解,能有针对性地找到教学悬念设计和应用的切入口,可以在诸如知识之间的渐进关系、新旧知识的由此及彼、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等等切入点上设置合理的教学悬念。

(二)教学悬念的铺陈性原则

教师设计教学悬念的目的是应用,是为了展开教学内容。而教学悬念的过程分为“设悬”和“释悬”两个过程。设悬是为了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释悬是为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两者各有各的妙处,各有各的功用,但设悬是为释悬服务的。无论是设悬还是释悬都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层层展开,层层铺垫,设悬时进行的教学内容的铺垫性应为释悬进程的展开服务。

在设悬之前进行教学内容的层层铺垫、教学进程的层层渲染,教学悬念的提出才不会有突兀之感,才能顺应学生思路,符合学生思维,顺畅自然的展开教学内容。否则没有教学内容的铺设,直接设置教学悬念,虽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但是由于过于突然,容易搅乱学生的思路,给学生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感。同时没有合理铺陈教学内容就设置教学悬念同样会给释悬带来困难,会使释疑进程因缺少必要的知识铺垫而无法开展或者开展起来比较困难,此时我们不得不重新去铺陈知识来引出我们需要让学生学习的内容,这样的过程会使学生感觉释悬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凭空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是不可取的。反之如果我们在设悬前进行教学内容的层层铺陈、教学进程的层层渲染,那么释悬的过程就能较好进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设悬之前讲述、铺陈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推理,层层拓展,渐进思考,最后找出问题的答案,解决教学悬念。这样的教学进程,其发展顺其自然,逻辑推理正常有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教学规律。

(三)教学悬念难度的适度性原则

教学悬念的设置应难度适中。教学悬念的难度直接对应引发学生的焦虑感。教学悬念如果设计的过于简单,学生一看就懂,就失去了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向心力,不会激发学生的焦虑感,从而失去引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的功效。教学悬念如果设计的过于深奥,学生可能会感觉问题的解决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从而会增大其学习的焦虑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畏难情绪,以至产生放弃心理。

许多研究发现,当个体遇到了一种新的学习情境,尤其是遇到了一些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尚无现成答案的问题时,不同的焦虑水平会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呈倒U形关系,即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过低或过高的焦虑均对学习不利。因此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而言,教师需要制造的是中等水平的焦虑感。中等水平的焦虑感是相对于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学习难度而言的,教学内容的难度、学习难度不同,中等水平焦虑感的度量标准不同。对于难度大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焦虑水平低较好,此时中等水平的焦虑感水平应该稍微偏低;对于难度小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焦虑水平高较好,此时中等水平的焦虑感水平应稍高。

(四)教学悬念的连贯性原则

授课中教师不可能只设计一个教学悬念,应始终抓住学生的心,采用环环相扣的方法,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与悬念,使学生的思路从一个悬念的提出、思考、解决走向另一个悬念的提出、思考、解决,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一直处于主动思考“为什么,怎么办”的思想状态,使教学内容在自然顺畅展开的同时,始终紧扣学生的心弦,促进学生学习内在动力的发展,引导学生真正进入思维的世界。

一次课的教学内容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这个主题可以设计成教学主悬念。在解决教学主悬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层层剖析,逐步铺垫,逐层前进才能完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为逐步靠近主题,逐层解决主题目标,我们需要设计一系列的悬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授课效果。通常是我们在解决主悬念的过程中还包含了若干个悬念的提出、思考、解决的过程,这些悬念彼此可能是平行并列关系,也可能是进一步包含关系,这源于教学模块之间的关系。如果大主题下教学模块关系是并列的,那么在各教学模块讲授过程中设计的悬念就应是平行并列关系;如果各教学模块之间是包含关系,需要层层剖析、步步推进才能达到教学目的,那么教学悬念的设计应是悬念包含悬念,即在一个悬念的解决过程中包含了另一个或几个悬念的提出、思考、解决的过程。这是大悬念下包含小悬念,悬念层层套的设计方法。这些设计是由教学内容中各知识点错综复杂的关系决定的。

通俗一点讲,教学悬念的设计要在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做到步步铺陈、环环相扣、疑中有疑,案中有案,像古代章回小说似地悬念迭起、疑惑连连,紧紧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让听众全神贯注的听说书者慢慢道来,细说原委。

美国学者兼作家、教师、牧师威廉.亚瑟.沃德曾说: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的教师在解惑,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教师们一些启迪,从而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启迪、设悬的重要作用。

第3篇:《百分数 的应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教师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1、改变应用题的表述形式,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改变了教材中的知识例题,重组和创设了“实验活动”这样一个情境,从而引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实际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2、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题从学生的游戏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例题的教学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前提条件。在本课的“请你选择感兴趣的百分数尝试编一个百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卸下了书本应用题、教师思维的束缚,大胆设想、讨论,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培养了学生自己收集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击,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与反思

在这节课当中,我主要借助教材上的列表法同时结合引导学生画图的方法,再配合假设法。充分运用了动手操作这个手段,让学生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师生共同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列表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后问:能用图形来表示鸡兔头和腿之间的关系吗?

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操作活动,但是,在画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这时候再介绍假设法就水到渠成了。也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本堂课而言,还存在以下问题; 1、在创设完情景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解这个问题时,学生的一些回答,没有预想到。如有学生认为可以通过数鸡和兔的头或一只只放出来数从而知道鸡兔各有几只。说明在情景创设上有漏洞,需进一步完善。

2、我在假设之后怎么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分析得较细,但对怎么假设觉得没有引导好,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只假设了鸡的只数,然后根据腿的数量去推算出兔的只数,误解了题意。

3、没有出示一个完整的表格,在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调整假设时的讲解上不直观,只有部分优生能理解。

4、由于时间练习量不多,最后一个练习题应有多种结果,也没有一一罗列。今后教学中要紧凑课堂结构,要少讲,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于练习。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反思

首先从生活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而教材提供的情景图很好,因此我充分的利用教材,在课堂开始就从书店销售情况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主动探索。

接着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讨论交流感知一题多解的解题思路。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去练习巩固。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再由此引出课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以前所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相同与不同点,从而概括总结出计算法则。

另外,我还让学生自己通过计算对比发现三位数乘一位数,所得的积是几位数,并要求学生在不计算的情况下能判断出积的大致范围,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反思

(1)立足现实,活跃思维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引入轴对称图形,我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踪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2)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之美

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美学都有交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轴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美,数学与美学,虽然一个属于自然科学,一个属于社会科学,二者似乎无多大联系,然而,数学中却处处存在着美。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对称的美……本课正是从数学角度指导学生认识这类图形,了解其特点,并会画对称轴,但无论是起始部分的导入,还是研究学习部分,乃至精心设计的美化教室……无处不在渗透一个字---美!

(3)生活是数学的最高境界。

对称图形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图形是因为对称而美,从生活中采撷对称的图、物,体现数学来源生活。让学生装扮教室,不仅提高学生制作对称图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应用美、创造美的能力。

第4篇:六年级《计算与应用》教学设计

六年级《计算与应用》教学设计

六年级《计算与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及分数的加减乘除预算及混合运算。

2、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重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合理性进行判断。

5、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

6、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7、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交流和反思中改掉计算毛病、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出示小黑板:一部分加减乘除计算题。鼓励学生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说一说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法是怎样算的,交流各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和四则运算的顺序。这部分是学生进行计算的基础,结合具体的例子鼓励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引导学生对自己以往学习中经常出错的题目进行整理和回顾,说说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课前整理,课上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错误,并整理出错误类型,最后在全班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出错的原因和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补充练习:

31.50+160÷40 (58+370)÷(64-45)

32.120-144÷18+35

33.347+45×2-4160÷52

34(58+37)÷(64-9×5)

35.95÷(64-45)

36.178-145÷5×6+42 420+580-64×21÷28

3、出示课本第4题:鼓励学生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回顾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对于可以直接利用运算意义加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本题可以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如:可以借助线段图分析,可以用找单位“1”的方法来分析)

4、出示第6题:鼓励学生回顾有关比例尺的应用题和比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包括计算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比的应用。教材只回顾了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适当补充。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完全能够根据比的意义和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不需要背诵所谓的解体过程。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计算

236+64 1-0.25 312÷3 5.01-1.8 1.63+2.3 1.25×8

38÷4 3.75÷0.25 0.72÷0.6 1/6+3/8 18×2/3 16/9÷2/

3师:由于在计算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认为易错的一道题,在练习本上完成,并相互交流。明确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相同,减法意义相同,除法意义也相同,只有乘法意义在分数和小数中有扩展。

2、做54页2题本题让生先说运算顺序在计算,集体订正。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一批货物,驾车单独运4小时运完,一车单独运5小时运完。两车合运,2小时后,余下的由乙车运,还需多少时间可以运完?

2、两列火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驶54千米,比乙车速度慢10%。经过3时,两车行了全程的75%。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有一种衣服现售价是34元,比原来定价便宜15%。现在比原来定价少多少元?

4、粮店运进一批豆油。第一天卖出240千克,第二天卖出320千克,还剩总数的4/9。这批豆油有多少千克?

5、某服装厂上半月完成全月计划的40%,下半月生产服装1800套,正好完成全月计划。下半月比上半月多生产多少套?

6、做55页

3、

4、

5、

6、题:要求:(1)读懂题意(2)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3)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式计算(4)对答案进行检验

7、做56页7—10题,小组讨论方法并交流

8、做57页

11、

13、1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出示小黑板。

9、板书设计:

计算与应用

1、展示自己的错误及改正措施

学生1学生2„„

2、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五、教学反思: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教材在引领学生回顾这部分内容时,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技能,注重在计算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回顾和反思能力的提高。

第5篇:控制的手段与应用教学设计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2009国际设计大奖(IDEA)评选中的经典学生作品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方便我们生活和为残疾人士设计的作品,设计的原点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大众。

日前,美国商业周刊和工业设计协会公布了2009年国际设计大奖(IDEA)的评选结果。在评审过程中,不少学生作品赢得了评委的赞赏,他们天马行空的构思让人叹为观止。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组本次大奖赛中的经典学生作品吧。

这款为视觉障碍人士设计的彩虹测量仪出自同济大学学生之手。它通过套在两个食指上的卷轴拉动测量线。每当拉出来的测量线延长1厘米和5厘米的时候,它就会发出声音提示,并能在指环上用盲文凸点显示出距离数。整个测量仪将视觉、触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帮助人们方便地测量物体。

设计:Guopeng Liang & Yun Li(中国)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有了这款盲画设备,即便是视觉障碍人士也能绘出一副色彩斑斓的画。绘画设备分为环形调色板和绘图板两部分,两者无线连接。首先,通过环形调色板选择相应的颜色。各个色块上都有盲文凸起方便绘画者知晓颜色,并且各个颜色深浅不同的色块温度也不相同,色温越高的温度也就越高,能更方便地让人用手感觉到具体的颜色。选择好颜色,你就可以用手指在绘画板上画画了,如果想变换色彩,只需要再次旋转环形调色板进行选择。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设计:Yun Li, Guopeng Liang & Ke Zhao(中国)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嫩绿的小草让办公室格子的隔板变得郁郁葱葱。改善办公室环境,何乐不为呢?内置的灌溉系统让你无需为它们的生长环境担心。

设计:Jinsun Park, Seonkeun Park(韩国)

你能看得出来这是一款浅水冲浪板吗?它采用可回收塑料制成,比普通冲浪板更短、更宽、更轻便。 设计:John Phillips(美国)

高耸的地毯四角里藏着音箱,躲在这块柔软的地毯山谷平原里听听歌、看看书,想必十分惬意! 设计:Lim Hyuntaik(荷兰)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这是一款提示健忘的老年人按时吃药的提醒药盒。事先由主治医生给药盒基站配好药,待到吃药的时间,药盒就会振动,用语音提醒病人吃药。到了晚上,把药盒放回基站,基站会自动给药盒补充药剂,并充电。

设计:Vincent Berkeley Chen(美国)

这款杯子可以帮助盲人朋友倒水。倒水之前按动杯子把手上的份量按钮,当水加载到相应份量的时候,它就会发出提醒,防止杯子满溢。

设计:Sang-hoon Lee & Yong-bum Lim(韩国)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这款冰箱的把手保证了冰箱移动过程中的平衡,不会因为双方高度不同而让冰箱倾斜,影响冰箱的正常使用。冰箱的内部也进行了平衡设置,重心偏低,即便是冰箱内布食物分布不均匀也不会影响平衡。

设计:Byron Lee(美国)

这是一款收音机,让小方块上下滑动可以开关收音机和调节音量,左右滑动则可以更换频道。 设计:Il-Gu Cha(英国)

某年某月某日,你会看到我用心给你写的诗。 设计:Jiyeon Song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纸质地图的收纳十分不方便,而手持定位设备又受到屏幕大小的限制。这款电子地图则中和了两种地图的优点,你可以将地图下载到该设备里。需要查看地图的时候,你可以打开开关,将地图投影到墙上、地上或者手上进行查看,而内置的GPS定位系统会在地图上定位出你的位置。

设计:Jinsun Park, Seonkeun Park(韩国)

天生盲眼的孩子需要靠触摸来认知世界,而这款模拟了各种器物外表的卡片则可以让他们接受人生第一课,让他们用一种更加安全的方式认知世界。

设计:Rhea Jeong & YongSoo Hong & SunMin Lee & SaeHee Lee(韩国)

这是为缺乏设备和无菌环境的发展中地区提供的便携接生设备。各个设备都被依次、分别密封在一个无菌瓶里,助产士可以按照接生程序,依次拿出干净的设备,保证了新生儿和母亲的安全。

设计:Francisco Lindoro(瑞典)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把防水摄像头扔到水里,你就可以将眼睛凑到风镜前面观察水底世界了。 设计:Jaewon Choi(韩国)

这是为手指弯曲有困难的人士准备的书写辅助工具。 设计:Stanton Burns(美国)

这是为公益组织设计的水瓶,号召人们不要因为某一事件才想起慈善,慈善活动应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购买者花费一瓶饮品的价格购买了这半瓶饮料,而多出来的金钱则被用于慈善事业。

设计:Sungjoon Kim & Jiwon Park(韩国)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可回收使用的卫生棉条。 设计:Young Bang(美国)

第6篇:控制的手段与应用教学设计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设计表现图

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设计表现图

节:第六章 设计图样的绘制 第一节 设计表现图 课 时:第1课时

作 者:张亚莲(浙江省嵊州市黄泽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应用,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 (2) 能通过绘制简单的草图来表达技术设计的意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能积极参与各种技术语言的分析过程,懂得各种技术语言的特点。

(2) 能在实际技术活动当中用不同的技术语言和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领略不同技术语言的表达、交流特点,体验技术语言的魅力。 (2) 通过草图的绘制,提高学生规范作图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和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点

掌握技术语言的含义、种类和用途,掌握绘草图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

掌握绘草图的技巧,能绘制草图来表达设计意图。

四、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讨论法、问题导引法、点拨法、讲练结合法。

五、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从标题和安排顺序看,是为设计方案制定过程中绘制设计图样服务的。但是,从整个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来看,本章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十分重要的平台。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了技术图样的定义,掌握技术语言的种类和应用、基本的正等轴测图的绘制。为下节课学习简单的三视图、绘制机械加工图奠定基础。同时对认识工程图样的价值、识读工程图样的基本方法、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了解工程图样的基本规范、初步培养按标准绘制工程图样的良好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2.设计理念 在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中,技术图样无处不在,正确识读与使用技术图样是技术素养的体现,本课旨在提高学生识读技术图样和绘画草图能力,教学中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要注意技术说明书的利用、提高技术图样识读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生活甚至今后的工作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还要巩固提高。本课在教材处理上做了大胆尝试,以课标为依据,根据课时及学生的程度降低了教材的难度(知识与技能方面),使教学活动侧重于培养学生识读技术图样、绘制草图的能力。教学中引入课题及给学生思考、练习的例子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课用一个小游戏引入新课,用视频播放的方式解决徒手绘图的要领,使课堂更加生动灵活。将媒体展示与实物演示恰到好处的结合,弥补了单纯的实物演示和单纯的静态幻灯手段的缺陷,增加课程的内容密度,节省时间用来进行课堂练习。本课学生有充分动脑、动眼、动耳的机会,另外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学生来进行草图绘制练习,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思考、马上行动、讨论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同时,主动探索一些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增强师生互动。

4.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的形成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能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够轻松的掌握知识。学习本课时,学生对绘制草图法已有一定的了解,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对于设计表现图——技术语言的种类与应用还是第一次接触。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给予学生创造性和开放性发展的天地,组织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习,通过完成思考、讨论、马上行动和交流过程中获得结论,用实践操作去检验,使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化的体验空间。学生已系统地学习了技术设计的主要环节,但如何将自己的设计思想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与他人交流学生还有些困难,因此本课要加强草图绘制的学习。学生在生活中时常会遇到一些不了解的技术语言、技术图样,因此教学上应多举例、多展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图例(建筑效果图、路标、线路图等),使他们意识到正确使用技术图样的重要性,同时提高他们掌握技术知识的宽度和广度。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PPT、一些技术语言的挂图、模型、实物、自拍视频、绘图工具。

七、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小游戏)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给他看一个物体(火炬模型或其他物体),其他同学不看。请上台的同学用语言或动作传递该物体的信息,不能说出该物体的名称,请其他同学猜是什么物体。

老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少不了进行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递,在我们的技术领域又有怎样的信息传递手段呢?

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技术语言?

(老师问):大家想一想,学校运动会上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手段? (学生答):广播、挥旗帜、鼓掌等。 (老师问):家里造房子和室内装修,设计师怎样与工人师傅交流他的设计意图? (展示图片):设计师经常用外观设计效果图、建筑施工图、室内设计效果图、家庭装修布线图等来表达他的设计意图。

技术语言:一种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

(二)技术语言的种类、应用和特征

(学生讨论):大家仔细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接触过哪些技术语言? 学生主动回答,教师补充(出示机械加工图、作息时间表、“注意安全”符号、飞机模型、鞋样、窗花、心脏模型等)

教师用图片展示、实物展示等形式逐个分析讲解技术语言的种类:

图样:呈现复杂产品的设计方案和对设计进行详细说明。技术图样是采取某种规范形式将设计用图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设计交流语言。它能够克服普通语言的障碍,直接明了地进行表达与交流。规范的制图使设计表达更具直观性、效率性、准确性和永久性。在呈现较复杂产品的设计方案及对设计进行详细说明和陈述时,使用技术图样比较合适。(展示:建筑图、机械图、电子电路图、装潢图)

图表:通常用于统计数据的表达,构思方案的呈现。在技术活动中,我们常用一些表格、草图、效果图等表现设计想法,这是用常用的技术语言。图表常用来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图表通常用于统计数据的表达。常见的有零件规格图、柱形图表、设计草图、设计效果图等。(课件展示)(展示:零件规格图、设计草图、设计效果图)

模型:(航模、地球模型、心脏模型展示) 符号、标记——交通管理符号、公共场合标记

手势、旗语:用身体的部位作一些动作如打手势、哑语、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等方式,用挥动不同颜色的旗帜或做旗帜的不同动作来传递信息的方式。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计算机演示、网络语言等

口头语言、特殊声音 (马上行动):请归纳技术语言的种类,并对所知的技术语言进行分类,总结出使用技术语言的优点。 (考考你):出示挂图、实物,说出分别用了什么技术语言。 (牛刀小试):假如你家里有一盏台灯,你能采用哪些技术语言向同学们交流?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口头语言、画草图、做模型、打手势等)

(三)草图的绘制

1.徒手画线和网格法绘图及基本图形的画法 (1)视频播放徒手绘图的要领:

第一步:掌握正确握笔姿势。以拇指和食指抓握并使笔与纸面保持一定的角度,同时要手臂带动整个手在纸面上自由地移动,而不仅是移动手指。

第二步:徒手划线。使用铅笔在纸上试着进行徒手自由划线的练习,如做水平的、垂直的和45度角的平行线。划线时要保持均匀的力度和手的运用速度。

(学生活动):

在纸上练习徒手画十条长10厘米以上的水平线,徒手画十条长10厘米以上的竖直线,徒手画十条长10厘米以上的与水平成45度的斜线。

(教师指导):速度与力度均匀,线要直,一次完成一条线。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进行坐姿握笔姿势、布局等行为规范指导

(2)网格法徒手绘图: 识网格,读要领。

教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网格,说出这个网格里有几种线条?这些线条互成多少度角? 学生:有3种线,它们互成120度角。 教师:怎样在网格上画出物体的立体图?

网格画图的要领是:与地面垂直的线垂直画,与地面平行的线按网格的斜线画,同时以网格的小格来确定物体的比例。

(学生活动):朗读一次网格画图的要领。 教师在大屏幕上演示网格法徒手绘图。 (学生活动):练习在网格上画一张学习桌。 (3)基本图形的画法:

课件演示圆、圆柱、正方体的画法,演示完毕学生在白纸上模仿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草图的分类

(1)构思草图:用具体图形把想法表现出来。

观察构思草图的特点:徒手画,可立体可平面,能体现物体的主要特征,线条流畅。 请每位同学在草稿纸上画一盏台灯的构思草图,比一比谁的草图画得好,谁的构思妙。(提示学生可以对灯罩、底座、支撑架这几个部位加以改进),画好后用实物投影仪投影部分学生的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2)设计草图:经过整理、选择修改和完善的草图。 观察设计草图的特点:用尺画,可立体可平面,正规。 以台灯为例播放台灯设计草图的绘制步骤,教师分析讲解。 3.台灯草图绘制的步骤: ①选用合适的笔来绘图; ②方格纸上确定比例; ③画出透视线稿; ④画产品的中间调子; ⑤细致描绘高光部位; ⑥描绘阴影,突出质感;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⑦检查修改 最后确认。

(学生在给定的格子上练习画台灯的设计草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做回顾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课外实践:在生活中,技术图样是比较常见的。从农村老大娘的鞋底花样、窗花图样,到工厂工人的加工图纸,以及家庭装修的施工图纸等都与技术图样有关。请同学们回家寻找收集自己身边的一些技术图样的例子,说明图样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依据具体的学情和课程的特点来安排教法、教具和过程,重点明确,详略得当,能较好地达成本课题的教学目标。多媒体的应用对本课的教学来说,可以说是相得益彰,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将媒体展示与实物演示恰到好处的结合,弥补了单纯的实物演示和单纯的静态幻灯手段的缺陷。本节课内容多,时间紧,应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增加课程的内容密度,节省时间用来进行课堂练习。本节课需要学生准备好绘图工具:绘图铅笔、三角板、纸等,如果没有准备,课堂练习就会受到影响。

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就技术语言来讲技术语言,应该明确本课程具有鲜明的通识性和基础性,给学生的例子最好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中还需要多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要注意技术语言的利用,提高技术图样的识读能力。

第7篇:控制的手段与应用教学设计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常见结构的认识

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2) 文档内容:常见结构的认识

节:第一单元 结构与设计 第一节 常见结构的认识 课 时:第2课时

作 者:张恩军(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2)通过学习椅面、简易桥梁的受力分析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力的。展示一些采用架、梁、拱结构的建筑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展示实物和实物演示,使同学们学会利用实物进行试验探究的方法,学会简单试验的操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

二、教学重点 结构分类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 应力概念

四、教学方法

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法、阅读法、案例分析法和提问法,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交流互动等教学形式交叉和渗透灵活运用,并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当中。本课时要求学生亲历纸板承受压力试验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与教学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都是为了让学生尽快获得感性认识,并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无处不在的结构”的第一课时。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本课时要通过放映蜂窝、蜘蛛网、大树、动物的身体与器官等结构图。通过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讲解应力概念。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 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应力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2.设计理念

本节的重点是结构与力、结构的类型。教师要把握好从够简单基本受力和变形形式来理解结构。要引导学生从力学角度理解结构的一般分类,理解不同结构类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策略设计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引导学生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并注意基本受力形式与物理学中力的区别和联系。

4.学情分析

学生对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的基础。另外,学生在物理课中已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有比较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受力分析是物理课教学中的难点,多数学生在受力分析中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利用模型演示形变的情况,分析说明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等。

六、教学准备

几只新鲜的鸡蛋,一块木板,几个PV管材截取的小段塑料管材

七、教学过程 1.引课

1981年7月17日美国的堪萨斯城饭店发生倒塌。造成113人死亡,200人受重伤。这一惨案的结论是:空中通道和凉台的构造设计有缺陷,从墙壁至立柱间的空中距离过长。 还有一个更加典型的例子:魁北克大桥的坍塌。

2.应力概念

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每个物体都有它的特定的架构形态,这种架构形态体现着它的结构。

物理学与通用技术研究力的角度不同,物理学往往研究外力,把物体当质点,哪怕是地球,在研究它绕太阳转动时,仍把它当作质点。

而技术学则关注一个物体内部受力情况。 构件——组成一个较复杂结构的不同部分 应力——构件的单位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 σ=F/S 3.力的分类

学生阅读教材,认识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利用橡皮泥实验,感受各种力作用特点。

拉力 —— 物体所承受的拉拽力 压力 —— 挤压物体的力

剪切力 —— 两个距离很近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平行力 扭转力 —— 反方向向物体两端均匀施力 ,使物体发生扭转形变的力 弯曲力 —— 作用于物体 ,使它产生弯曲的力 4.练习题

学生阅读《它们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分析体验:人坐在椅子上, 椅面受到的力;行人和车辆通过桥面时,桥面受到的力。

5.结构受载荷实例。

任何结构承受的外载荷,都是拉、压、剪、扭、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工程结构的主要功能就是承受和传递各种形式的外载荷,保证结构的可靠工作。

⑴秋千的吊索,主要承受拉力; ⑵桥梁的桥墩,主要承受压力;

⑶连接齿轮和轴的键,主要承受剪切力; ⑷汽车方向盘的轴,主要承受扭转力; ⑸单杠的杠体(上面的横杠),主要受弯曲力; ⑹吊扇旋转,吊杆主要受扭转力和拉力;

为了保证结构的正常工作,这些构件必须有对于主要载荷的足够的承载能力。这是结构设计中必须考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虑的重要问题。

6.典型结构分析:单杠结构分析 ⑴各部分名称:杠体,立柱和拉杆。(为什么做成这样的结构?)

⑵杠体的受力与变形:杠体总是朝着人体所在的瞬间位置的方向上发生弯曲。——弯曲力 ⑶立柱、拉杆的受力与变形:

立柱:静止时受压力;当人在运动时,对立柱产生弯矩,使立柱弯曲变形。——怎样做才能保持单杠稳定?

拉杆:人在运动时,拉杆起到辅助立柱抗变形作用。

7.给学生播放网络上表演的节目:踩鸡蛋。请学生分析鸡蛋的载荷情况。 常见结构的类型(从力学的架构与形态考虑)

我们知道生活中的结构是千奇百态的,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通常将结构分为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

1.实体结构

⑴实体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墙壁、柱子、实心球、水库的大坝、古代的城墙等,都属于实体结构。

⑵几何特征及受力:几何外形简单,通常有杆(柱)、板、体等之分。它的受力特点是能承受较大的力,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

2.框架结构

⑴框架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窗户、画框、房子的架构、蔬菜大棚的棚体、建筑用脚手架、输电铁塔等都是框架结构。

⑵组成:由梁、柱、杆、管等组成,也有用板件组成的。这里的杆或板,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是管材。

⑶几何特征及受力:几何外形较为复杂,其特点是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能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依据功能和使用条件的不同,可以设置成不同框架的组合。

3.壳体结构

⑴常见物品:头盔、汽车飞机的外壳、饮水杯、文具盒、油罐……

⑵结构特征:壳体内空时,受力合理、形态稳定。壳的几何形状有折线式(方形、长方形、多边形)的、圆弧形的和拱形的等。

⑶受力特点:壳受冲击力时,外力由弧面整体分担承受,抵抗变形。 4.组合结构

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结构大部分都是组合结构,如:大坝都是拱形和实体结构的组合体;圆顶大厦的顶部都是框架结构和壳体结构的组合。

⑵组合结构的受力:复杂(这是大学结构力学将要学习的)。 ⑶想一想,学校体育馆都由那些基本结构组成?

思考、马上行动、练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价提供了可能,根据学生练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评价学生和调整课堂教学。

八、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的学习,一定要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后面学习内容的兴趣。比如苍耳子与尼龙搭扣、鲁班和锯子等案例,得出事物的结构是人类思维的源泉。

第8篇:读后感《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

读《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运用》有感

(2014-06-16 19:45:49) 转载▼

读了《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一书,很有感触,受益匪浅。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这些应为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应用成为我们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也需要我们在短期内掌握和应用好的问题。在《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这本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有关课堂活动的实例,为我们教学提供了许多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尤其是如何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贴近我们的教材和学生的生活,该书强劲的、丰富的、多层次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应用是我们学习与借鉴的最好镜子。我认为这是一本难得的使用应很强的好书。每个章节由目标(Aims)、活动(Activities)、习得(Acquisition)三个环节组成,即3A的设计方法。这三个环节互为补充,保证一切教学设计的完整,既突出语言活动设计,又兼顾了教学的语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学生赶兴趣。有儿歌,对抗赛,采访,辩论及调查等。同时,展示给每个教师的用语,使老师可根据自己本班需要进行操作,更有利于教师进入教学工作。对照书中的设计与应用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我认为:合理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非常重要,在我即将开始的新一轮的英语教学中进行活动设计时考虑以下几点很必要:

一、活动目的要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所以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围绕训练的语言项目,设计目的性强的活动,让学生知道“教什么、学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在不知不觉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相反,活动设计不能牵强,即不能跟内容没有太大联系,不论“普、华”,但要“实”。例如,观摩全国双语教学的课例中,一位老师在教授句型:I can’t find …?Where’s he/she? He’s/she’s in the ….后设计了“Hide and seek”的游戏,即学生A背对全体学生,学生B隐藏于教室里某个地方,然后其他学生集体问:I can’t find…Where’s he/she?学生A猜:He’s /she’s in the …最快猜对者获胜。此活动不仅语言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形式活泼,对语言点的训练也非常扎实,可谓“高密度、广范围、有针对性”。

二、活动内容要真实,具有趣味性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也能迅速提高。因此,设计活动时,要考虑该活动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我认为以下几点因素很重要:

1、活动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 小学生年龄小,好玩、好乐、好动、好奇,他们的思维以感性思维为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设计符合他们兴趣的活动,难易要适当,活动要求不能高于他们的能力所及,否则学生或许会为了游戏而游戏,不用英语交流,而说汉语,甚至对活动失去兴趣。例如,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层次设计如下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实现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唱歌、游戏、竞赛、读韵律诗、做手工、看图、听寓言故事、童话故事、会话表演、问卷调查、涂涂画画等等。

2、活动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中,我发现:单靠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即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教师不问,学生不答,这样似乎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进行教学,学生兴趣很淡。所以课堂的重心要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教师的角色应由过去的Language Announcer 变成活动期间的Observer,Director,Helper和活动后“总结”中的Language Informant。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语言表达要精练,恰当使用肢体语言,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调控,促使学生及时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他们是Organizer, Harmonizer, Cooperator。

3、活动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

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让学生在真实的、自然的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如果活动离孩子的生活内容太遥远,不相关,孩子自然不感兴趣,也就降低了活动的价值意义。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把握教材,创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的语言情景,使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成功感。例如,教完“服装类”单词后,一位教师设计一个服装展示的活动,“模特”们和着音乐在台上展示漂亮的时装,其他学生用所学句型介绍这些服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犹如处在真正的时装展示会上,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再如,教完“玩具类”单词后,有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调查活动:某玩具店的老板想进购一批新玩具,他要了解一下,时下什么玩具最受同学们的欢迎,想请同学们做一下调查。在这样的任务驱动下,学生觉得自己像一个市场调查员,非常积极,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活动过程要有序,具有可控性

一堂好课,给听课者的感觉是:呈一条线,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过渡自然,可控性强,那么,在过程中,教师要怎样把握这个“度”呢?

1、活动形式要“多而不乱”

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形式要灵活多变,不能堂堂一个样儿,节节一个调儿,要不断给学生以“新鲜刺激”。例如,可进行“猜物”、“说和做”等游戏,也可安排唱歌、画画、表演等活动;但在活动形式多样的同时,不能使得课堂杂乱无章。在活动前,教师要做好活动的说明,使学生知道“怎么活动”,并且给学生以准备的时间;在活动中,教师要做好调控者和指导者,帮助小组成员完善活动;在活动后,教师要做好总结,给学生以鼓励性的评价。如,教师组织学生做调查(Do a survey)前,要向学生讲清楚该调查活动的目的、要求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在学生调查进行时,教师不能在一边旁观,而应加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交流,随时帮助学生解疑;在调查结束后,活动不能嘎然而止,教师要做适当的检查和总结。

2、活动的衔接要“紧而有序”

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其课堂的教学由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组成,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教材内容、活动的形式、活动的目标、活动的难易度等,使各个活动衔接自然,步骤清晰,节奏明快,成一条“呈上升趋势的线”,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知识点的呈现前后铺垫,环环相扣,整个片段思路清晰,教学流畅。

3、活动的进度要“层层递进”

教师设计活动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的要求可由理解为主的活动过渡到表达活动,最后进行真实的交际活动,如果任务较难,小组活动会出现冷场或混乱,学生会趁机使用母语,或者学习能力弱的干脆不开口,所以,内容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突破难点,逐步把以”“课本”为中心的练习活动向以“生活”为中心的活动转化,顺水推舟,以至水到渠成。例如,教一篇情景对话时,教师一般先呈现单词,然后由单词过渡到词组,再组织学生将词组运用到句子中,接着进行简短的句型操练,最后进行扩展性的对话编、演活动,这样的教学步骤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四、活动涉及范围要广泛,具有综合性

英语教学中,要跨越狭隘的学科界限,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因为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是为了用英语获取各方面的信息,活动不仅要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产生作用,而且要能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设计活动时,可有针对性地与其他学科适当联系,扩大学生的信息量。例如,学习Greeting时,渗透礼貌教育;学习Colour时,渗透审美教育;学习Number时,渗透简单的加减法等等,边说边算;学完Balls后,渗透体育知识,带学生上操场边玩边说。这样学生不仅学习内容丰富了,获取的信息量增加了,而且活动的效率也提高了。

五、活动空间要开阔,具有开放性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不能将活动空间局限于课堂。在教学中,有的活动可以当堂课完成,但有的活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堂上无法完成,如,谈论、表演、调查等,这时不能草草收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让活动延续到课外,生活中去。例如学完了字母后,课后可举行一次查字典比赛,以巩固字母的掌握。又如,学服装类单词后,可设计这样一个活动:某旅游团要在某月份出游某地方,谈论一下该穿什么服装;爸爸、妈妈要参加一个宴会,该穿什么服装等等,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一个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要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开放性、功能性,但最关键的是要顺应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得学生“动”起来,学得快乐而有效,让课堂“活”起来,学得轻松而又热烈。

读《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有感

傅贵仪

这学期,我阅读了学校为英语科组订的,由朱萍、张英联手主编的教育论著《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这本书,发现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每个活动的设计都很具体实用,对自己以后的教学很有帮助,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精选了近200个优质、高效的英语课堂语言实践活动,书中不但完整地介绍了其设计思路,以及详尽的活动过程,还配有恰当的课堂教学用语。

书中介绍了多种不同课堂活动的形式, 如听力活动,口语活动,阅读活动,写作活动,用活动教句型,用活动教语法,用活动组织课文教学,用活动展开不同的话题,如玩具,衣物,形状,动物,字母等等,还附有大量的课堂用语,以及辅助教学的网站等,方便了教师,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切实可行的方案,为一线教师提供丰富的资源。并且每一种活动介绍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让我很受启发,这些活动完全可以借鉴运用到课堂中去。

在自己平时的教学,总是累于设计一些活动,总觉得一些活动不是过于沉旧,学生早已不感兴趣,就是觉得游戏用得不好,没有充分发挥游戏的价值,但这本书通过很多活动实例以及拓展活动,激发了我的很多灵感,解决了我教学中的一大困惑,让我受益匪浅。例如:听力活动中的听录音找东西这个活动设计,让我也有很大的触动和灵感。在传统的单词听力训练中,我们常常是让学生听单词找单词或听句子找单词,虽然有效却缺乏新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书中把这个游戏与动手联系,效果就大不相同。它是让学生把听到的单词或图片放到相应的数字下面,把沉旧的游戏新用一下,效果就大不一样。并且,还把这个游戏稍做改动,就成了另外一个游戏,让学生听句子,并指出刚才听到的单词在文中的顺序,既锻炼了学生在听句子捕捉单词的能力,也提高了同一资源教学的使用率。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也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力求发挥活动的最大使用率。

又如故事教学,其实是一种很好的英语教学方式,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化了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语言训练,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外语的语感。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它能将枯燥、支离破碎的单词和句子串联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似乎不是在学习英语,而是融入课堂中形形色色的角色,享受着故事及情境带来的乐趣。并且故事教学,大大地加大了学生对信息的输入量以及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感。这是我一年级英语教学的一个例子,在教授colours时,我将零散的单词编入一个故事中。

The rain stop.The rainbow comes.red

Likes the watermelons.orange

Likes the fires.yellow

Likes the sun.blue

Likes the sea.Green

Likes the trees.pink, purple Likes the flowers.

One day, red, blue and yellow play the colour games! blue +yellow =green

(小蓝和小黄握握手变成了绿色) red +blue =purple

(小红不小心碰了小蓝一下变成了紫色) yellow +red =orange

(小黄的球与小红的球又碰了一下就变成橙色) How funny! Red, blue and yellow are happy together! red + blue +yellow =brown

(小红、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哈哈大笑,变成了棕色)

Blue, yellow, and red ,

“ Hello! White! Can you play the colour games together? ”

White:“ No! ”

Blue, yellow, and red :“ Hello! black! Can you play the colour games together? ”

black:“ Yes! ” He is happy.

Red, orange, yellow, green, blue, purple, pink, and black play together.They are happy.

Look! They are colourful.

故事中的颜色小精灵因为雨停了,跑出来玩,贴近小朋友们的生活,学起来很有趣。

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我为这堂课编写一个“合适”的故事。这里的“合适”指的是适合低年级的学生,从他们的心里认知接受能力方面来编写。

总之,这本书方便了教师教学和尝试,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益,提高了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使英语课堂不但有“气氛”,而且有“效果”,让学生不但积极“动”起来,而且在“动”中有更多收获。

读《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有感

2010-11-16 15:58:24| 分类: 英语教学|举报|字号 订阅

读《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有感

读了《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一书,很有感触,受益匪浅。

该书包含36个chapter,涉及语法,天文,节日,科技,故事传奇等等。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向读者展示了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尤其是如何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使我大开眼界。每个chapter由目标(Aims)、活动(Activities)、习得(Acquisition)三个环节组成,这三个环节互为补充,保证一切教学设计的完整,既突出语言活动设计,又兼顾了教学的语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学生赶兴趣。有儿歌,对抗赛,采访,辩论及调查等。同时,展示给每个教师的用语,使老师可根据自己本班需要进行操作,更有利于教师进入教学工作。

教学活动的延伸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而更要包含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每章拓展活动(Development Activities)就提供这方面的实践。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都有活动可参与,将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而不是枯糙乏味,完全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练习,而不是仅仅做题,在我有限的教学生涯中,我会经常借鉴这本书,从中汲取更好的方法,搞好教学。

读了这本书,对本人以后的教学,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指导作用。使我能够更好地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作为老师应努力使自己全身心融入于教材、融于课堂、融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和谐气氛之中,以真情教书、以真情待生、以真情赢得学生的信赖,尊重每个学生,把英语教学与课堂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这也是很重要的。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情感、动机能够得到充分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就能充分发挥。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课堂管理是一门复杂、烦琐的艺术,作为教师,我应该不停地探索下去,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够更加得以提高。

第9篇:控制的手段与应用教学设计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工艺

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工艺

节: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二节 工艺 课 时:第2课时

作 者:根据凤凰教育网修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各种加工工具和设备、性能、用途和限制。

(2)了解金属材料在锉削、冲眼、钻孔、连接、表面处理等加工工艺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边学边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2)每位同学均能正确进行锉削、冲眼、钻孔等基本操作。 (3)每同学能够完成预定工件的操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侧重学生对技能方法的体验和领悟。

(2)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使用锉削、冲眼、钻孔工艺的加工工具和设备。

(2)领悟锉削、冲眼、钻孔工艺加工技能方法的体验。

三、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安全使用锉削、冲眼、钻孔工艺的工具或设备。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操作中探究、教师答疑。

五、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工艺”第二课时,工艺实践教学,是将如何实现加工工艺,也是对前一节工艺理论的实际操作。实现学生实践活动,学习如何使用加工工具,是为下一节模型制作打下基础,确保模型制作成功。

本节教材对每种金属材料加工工艺做了详细说明和分析,利用图表、文字、示意图来说明各种加工工具的名称、用途、操作要领,易看易懂,易学易会,让学生既有兴趣,又有感性认识,降低理解金属加工工艺的难度。

教材系统地将金属加工过程的工艺和使用加工工具通过大量图示、表格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了很强的感性认识,看过图示就明白了加工顺序和如何使用工具加工方法,但是看懂不等于会使用操作,这里要求很高熟练技术才能达到加工要求。在加工连接工艺中的电焊和气焊工艺,一般教室里不能进行的,只能通过讲解。螺纹加工方法也不容易掌握,这里只有的技术熟练的专业老师演示,或工厂的师傅做给学生看。表面处理工艺的镀层工艺也只能靠讲解,没有专门的设备无法给学生示范。

2.设计理念

本节课地点选在金工教室上课,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模仿学习,边学边做,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一些常用金属加工的工具和设备,学会锉削、钻孔、连接、表面处理加工工艺,在学习中学会金属材料的1-2种加工方法。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3.教学策略设计

第二节是工艺实验教学,教学地点选在金工实验室,教具准备充分,边学边做(没有条件的也应该把简单的工具拿到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使用工具为学生示范,动作要规范,一定讲清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事项,使学生正确理解工艺,认识加工工具和加工方法,正确动手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学生感到好奇、引起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使用工具,掌握使用工具的正确方法,懂得使用工具的操作程序,安全使用工具,领会金属加工工艺在技术产品中的重要作用性。

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用木头去练习锯割、锉削等技能,恐怕学生很快就会觉得乏味和无趣,学习兴趣将很难维持。因此,不妨找一种模型来作为技能练习的载体,用明确的制作任务来提高趣味性,让学生在追求成就感的过程中更加优质高效的掌握操作技巧、提高动手能力。它可以是铁条、铁管或铁板,教学中选用铁板或圆钢筋作为加工对象,教师先正确规范地使用加工工具,按照教材上加工步骤进行,给学生示范,学生先观察、模仿。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是我们的基本目标,因此,我们在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实践并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某些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可能会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不同意见,那么,只要条件和时间允许,我想我们都应该鼓励他们去实践自己的设计和工艺。而对那些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加强辅导以使他们达到要求。但是,无论对哪一类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都应该放在首位,尤其是在使用手锯、钻床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工具设备时,教师更应该在学生身旁监督和保护,防患于未然。

4.学情分析

学生动手能力不足,实践兴趣较高,要特别注意学生操作中的安全。

六、教学准备

1.教学资源的准备

操作实验室、工具、材料。 2.教学课件的准备 教师操作演示讲解。

七、教学过程

引入:做产品就需要材料,有哪些材料呢?(让学生找找自己身边使用的东西),我们熟悉的有象桌凳的木质材料、铅笔盒金属材料、笔杆、手机壳塑料材料、电子材料、纸制材料等。

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加工工艺

讲解:金属工艺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下面仅以金属材料的加工、处理为例,说明模型制作中加工工艺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一)锉削:

教师讲解: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使它达到零件图所要求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这种加工方法称为锉削。

锉削可以加工工件表面、内孔、沟槽及各种复杂的外表面、其精度可达0.01 mm,表面粗糙度Ra可达0.8μm。在汽车维修过程中,个别零件的不均匀磨损和变形需要锉削修整。锉削是手工操作,是考核汽车维修钳工实际操作技能的主要方法之一。 锉刀的制作材料:

锉刀一般采用碳素工具钢T

12、T13制成,并经热处理淬硬至62 HRC~67 HRC。 锉刀的组成:

锉刀由锉刀面、锉刀边、锉刀舌、锉刀尾、木柄等部分组成。 锉刀分类:

钳工锉按其截面形状可分为平锉、圆锉、半圆锉、方锉和三角锉五种;按其齿纹可分为单齿纹锉、双齿纹锉;按其齿纹粗细可分为粗齿锉、中齿锉、细齿锉、粗油光(双细齿)锉、细油光锉五种。 1.目的:使工件符号设计所要求的形状、尺寸、粗糙度进行锉削、铣削、磨削。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2.用到的工具:锉刀、台虎钳、角尺。 3.步骤:

(1)把铁板夹在台虎钳上,尽可能夹在中间位置。

(2)沿着锉刀长度方向使用,右手拿锉施压力由小变大、左手压住锉刀前施压由大变小,平稳前后移动,身体和手臂动作协调。

(3)用角钢尺检查工作面垂直度。然后通过观察锉削纹路来判定锉削的效果, 如采用交叉锉削, 从纹理相互结合状态上看,可清楚地知道锉削平面的加工情况, 便于随时调整锉刀的用力方向和保持加工面的一致性; 同时做好测量, 每次测量后做好记录,以便参考对照指导加工。 4.锉削注意事项:

(1)双脚站立姿势呈丁字形:使用锉刀时要两手端平,用力均匀,锉刀前进锉削时,稍弯曲膝部,使重量加于锉刀上。锉刀回行时,膝部伸直,锉刀上压力消失,便于往复锉削,两腿叉开度以各人身高方便而定,腰腿要配合双手灵活动作。

(2)不要用手摸刚锉过的表面,以免沾上油垢,再锉时锉刀打滑。 (3)锉刀使用后不可重叠或与其他工具堆放在一起。

(4)被锉屑沾住的锉面,要用钢丝刷把锉屑刷去,若嵌入的锉屑较大,要用铜片顺着锉齿方向剔除。 (5)选用锉刀时,应根据加工件的形状、加工余量、精度要求和材料性质来选择。如锉软金属、加工余面大、精度等级低的工件可选用粗扁锉。细扁锉用于和粗扁锉相反的场合。此外新锉刀比较锐利,适合锉软金属工件,旧锉刀适手锉硬金属工件。 5.教师演示锉削过程,并讲解注意事项。

讨论:假如锉成如下图所示的结果,请其原因?

6.实践操作:请同学将上节课锯割下来的工件的面进行锉削,要求做到平整、光滑。

(二)钻孔:

1.常用工具:床钻(钻头:麻花钻)、样冲、锤、钳。 2.步骤:(1)把前面已经冲样的铁板用夹具夹紧; (2)选择合适的钻头(直径在4mm左右),打开钻头夹,正直地装上钻头上并夹紧; (3)扳动手柄,下移对准冲眼,启动台钻,加压进给,打出孔。 3.安全操作警示:要做到二要二不:

二要:要集中注意力;钻孔要戴防护眼镜,以防钻屑飞出伤害眼睛。 二不:不准带手套,不能用手直接扶持小工件。 教师有时间有进行了详细介绍钻床使用注意事项:

(1)工作前要对钻床和工、夹具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方可操作。

(2)工件装夹必须牢固可靠。钻削小工件时,应用工具夹持,不准用手拿着钻。工作中严禁戴手套。 (3)使用自动走刀时,要选好进给速度,调整好行程限位块。手动进刀时,逐渐增加压力或逐渐减小压力,以免用力过猛造成事故。

(4)钻头上缠有长铁屑时,要停车清理,用刷子或铁钩清除,严禁用手拉。 (5)精绞深孔、拔锥棒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手撞在刀具上。

(6)在刀具旋转时,不准翻转、夹压或测量工件。手不准触摸旋转的刀具。

(7)使用摇臂钻时,横臂回转范围内不准站人,不准有障碍物,工作时横臂必须夹紧。 (8)横臂及工作台上不准堆放物件。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9)工件结束时,将横臂降到最低位置,主轴箱靠近主轴,并且要夹紧。 教师示范:学生亲自动手钻一个标准孔。一定熟悉操作规程,安全操作。

(三)连接

教师:根据要求,连接可分为“可拆卸连接”和“不可拆卸连接” 问:采取什么样的连接?

答:取决于被连接的材料及连接的场合。

1.铆接:用铆钉把铁板连接起来(给学生做)。

2.金属之间的不可拆卸连接一般采用铆接、焊接和黏结。 例如:大管道、锅炉的连接。

3.金属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一般采用螺栓和螺母连接。 例如:组装式的桌椅的连接

4.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非金属之间的不可拆卸连接,一般采用黏结。 例如:一把水果刀的把手和刀片的连接

5.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非金属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一般采用螺栓螺母连接。 例如:门把手的连接。如自来水管的安装

问:通过“便携式小凳”的制作,同学们想一想,“插接”、“榫接”属于什么连接? 各种连接的应用场合如课本P148列表所示。

(四)螺纹加工方法

1.目的:将两个零件连接起来

2.工具:攻丝扳子、丝锥、套丝扳子、扳牙、台虎钳

3.步骤:(1)攻丝方法:底孔倒角→选择丝锥→装夹工件→攻内螺纹

(2)套丝方法:扩孔→选择扳牙→装夹工件→套外螺纹

(五)表面处理方法:

为了防止金属制品表面的生锈腐蚀,提高产品的美观程度,通常需要对金属制品的表面进行表面处理。(木制品也需要)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有表面刷光、喷涂油漆和镀层等。 1.目的:防止金属表面生锈腐蚀,外表美观。 2.表面刷光:工具:铁刷、细锉、砂纸、喷丸。

3.步骤:清除毛刺→用铁刷、细锉锉平金属表面→用砂纸打磨、喷丸。 4.喷涂油漆:工具:刷子、油漆、喷枪。金属的地层刷防锈漆→表面漆。 5.镀层:涂上一层塑料,

用电解方法在金属表面涂上一薄层抗氧化铬等金属材料。

(六)教学小结: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小结,评优纠错。

(七)作业:

练习:加工P151练习一中的小铁锤。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目标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动手中学习,除让学生掌握工艺的划线、锯割、锉削三项基本操作外,更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思想,一种尊重劳动的思想教育。同时要让学生懂得操作工序的重要性、操作的注意点。

在操作过程中,最好要有具体的任务,并当场给学生作品进行评价。特别是作品的尺寸、垂直度、平整度,以及操作过程的方法正确与否都纳入考核?以此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进行钻孔操作时,千万要注意安全,最好教师在场钻床边指导监督。

要充分认识模仿教学方法在操作技能学习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的动作姿态、轨迹、频率、节奏等技术点示范要符合操作规范,协调完整正确,示范要注意动作的能见度和清晰度。尽量提高教学效率,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亲自体验、练习和巩固。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最后,可结合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实施实践教学。

第10篇:控制的手段与应用教学设计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常见结构的认识

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2) 文档内容:常见结构的认识

节:第一单元 结构与设计 第一节 常见结构的认识 课 时:第1课时

作 者:张恩军(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结构的含义,认识事物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事物的结构决定着事物的存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对自然界、社会、技术三个领域的结构认识,培养学生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行程用结构的框架来思考、认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形成学生对结构的了解,并养成研究结构的兴趣与热情。 (2) 体验解决问题过程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3) 认识技术的创造性特征,培养勇于创造的个性。

二、教学重点 了解结构的定义

三、教学难点

如何用结构的组成来分析具体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

教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无处不在的结构”的第一课时。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本课时要通过放映蜂窝、蜘蛛网、大树、动物的身体与器官等结构图。通过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2.设计理念

常见结构的认识,要从常见的事物中认识结构,就是广义结构的讲解,在着重介绍狭义中的结构——自然界中集中典型结构。在常见结构的讲解中,我选择了科罗拉多大峡谷,金字塔,双子塔,人体骨骼,垂柳,蝗虫,太阳系,原子结构这些学生常见的结构,从而引出结构的广义结构。

3.教学策略设计

由于本节课的重点在第二课时,所以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为主。通过大量的例子来使学生明白结构的含义。

(1)自然界中的常见结构如:科罗拉多大峡谷,金字塔,双子塔,人体骨骼,垂柳,蝗虫,太阳系,原子结构这些学生常见的结构,从而引出结构的广义结构

(2)为讲解“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我引入了碳的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同素异形体钻石和石墨。

(3)讲解完广义的结构后,讲解狭义的结构——自然界的结构。分别介绍了蜜蜂巢的结构、王莲的叶脉结构、蜘蛛网的结构、蜘蛛腿的结构等对人类的启发作用。

(4)讲解书上的例子:苍耳子与尼龙搭扣,鸟与飞机,鹰眼与导弹跟踪系统 (5)在技术领域:结构更加丰富,但必须要求合理

(6)在社会领域:也普遍存在着结构现象,分别讲解总统制、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结构。 4.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在各个学科中已经很熟悉了集中物体的结构,如人体的骨骼,原子核结构,总统制等等,所以尽量列举他们熟悉的例子,而且从一个新的角度去重新认识他熟悉的物体本身就有一定的吸引力。

六、教学准备

1.教学资源的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课件的准备

教学课件比较简洁,多以直观的图片来说明,抓住关键知识点,突出中心。

七、教学过程

1.引入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看到这些复杂结构的物体,ppt展现峡谷、金字塔、双子塔、人体骨骼、垂柳、蚂蚱等图片,从而引出结构的定义: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2.新课

(1)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例子:金刚石和石墨。化学成分都是C,只不过属于碳的同素异形体。

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天然采集到的金刚石经过仔细琢磨后,可以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钻石。根据金刚石的用途可以推测金刚石一定很硬。事实上,它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结构图形根本不同。金刚石是典型的原子晶体,每个碳原子都以SP3(3应在P的右上角)杂化轨道与四个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单键,组成正四面体排布的空间网状结构。又因C-C键的键能大,所有价电子都参与了共价键的组成,使晶体中没有自由电子硬度、熔点高,不导电。在石墨晶体中每个碳原子是以SP2(2在P的右上角)杂化轨道和邻近的三个碳原子形成三个共价单键并排列成平面六角的网状结构,这些网状结构以范得华力又联成互相平行的平面,构成层片结构。其中C-C键的键长是1.415埃,片层间的距离是3.35埃。所以易于滑动,能导电。它是混合型晶体。

(2)来自自然界的灵感

例子:蜜蜂巢:一种平放着的六棱柱形房间,每个房间的体积都是0.25立方厘米,显的格外整齐、经济、美观。房间的正面是平整的六角形进出口,背面是锐角为72º32´的凌锥,六面墙壁同时又是相邻的六个房间的墙壁……它用最少的建筑材料,造出了容积最大的房间,而且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是一种轻质高强的结构。受蜂巢的启示设计出了种种轻质高强的泡沫蜂窝结构,还有足球、散热片等结构。

例子:在美洲的亚马孙河上,生长着一种世界闻名的观赏植物——王莲。王莲有个圆形的大叶,浮在水面上,直径有2米,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坐在上边,就像坐在船上。大约100多年前,法国的一位园艺师兼建筑师约瑟夫·莫尼哀对王莲进行了研究。原来,王莲叶子的背面有许多又粗又大的叶脉,叶脉之间用许多镰刀形的横筋连着,构成了一种卓绝的网状骨架,可以承受很大的荷载。受王莲的启发,他模仿王莲的叶脉结构,用钢筋和玻璃建造了一座水晶宫般的大花房。

例子:蜘蛛也是自然界中出色的建筑师。它的蛛网织得何等巧妙。有的学者发现,蜘蛛能根据地形地物“精确的计算”出织多大的网,然后“提出”最省料而能达到最大面积的“方案”,迅速而准确地织出蛛网。蛛网是自然界中独一无二的悬索结构。当代的悬索结构则是模拟蛛网的一大成就。蜘蛛的腿里没有肌肉,但能感受到蛛网微弱的震动.其实它们是靠液压传动的! 含羞草和蜘蛛的液压系统启示我们,利用液压传动装置,不仅可以像水压机那样“放大”压力,还可以用液压的方式制造出灵巧的机械手,实现自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动化;甚至可以利用液压系统使机器人产生触觉。

其他的例子:人们从蝙蝠利用超声波判断物体的能力,研制了雷达。夜蛾能发现蝙蝠,而使具有超精细超声雷达的蝙蝠扑空,原来蛾当蝙蝠的超声信号传来时会发出与蝙蝠定位回声极相似的超声,发出假信号诱骗蝙蝠。有的夜蛾身上有一种能吸超声波的绒毛,使蝙蝠得不到一定强度的回声,仿效飞蛾出现了现代的隐身飞机。

(3)介绍书上的例子:苍耳子与尼龙搭扣,鸟与飞机,鹰眼与导弹跟踪系统。

(4)其他领域的结构:在技术领域,结构更加丰富,但必须要求合理;在社会领域,也普遍存在着结构现象,如政治、经济、文化、艺术。

3.结课

重点:结构的定义

难点:运用结构想法来认识物体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选择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例子,学生容易理解结构的含义,不足之处是不能就个别例子进行深入的讲解,如政治体制中结构的影响,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如何应用结构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 例子要有普遍性

(2) 能够对期中的个别例子进行重点的、深入浅出的讲解

(3) 缺少和学生的沟通、互动,最好能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

第11篇:控制的手段与应用教学设计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各种位置直线及其投影特征

1.一般位置直线

与三个投影面都成倾斜状态的直线,称为一般位置直线 。

该直线与其投影之间的夹角为直线对该投影面的倾角。

直线对 H、V、W 面的倾角分别用 a、β、γ 表示。

一般位置直线的三面投影具有下述的投影特征:

一般位置直线的三个投影都是直线,不反映实长,且均与投影轴倾斜,其与投影轴的夹角不反映该线对投影面倾角的真实大小。

利用上述投影特征进行观察,在投影图上,如果直线的两个投影均与投影轴倾斜,则可判定该直线为一般位置直线。

2.投影面平行线

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的直线称为投影面平行线 。

投影面平行线有三种情况:

平行于H面而与V、W面倾斜的直线称为水平线 ;

平行于V面而与H、W面倾斜的直线称为正平线 ;

平行于W面而与H、V面倾斜的直线称为侧平线 。

以水平线为例:由于水平线是平行于 H面的,所以线上所有点到H面的距离都相等,故有下列投影特征:

(1)水平线的H面投影反映线段实长。即:ab=AB;

(2)水平线的 V、W面投影分别平行于 H 面的两根轴。即 a′b′∥OX 轴,a″b″∥OY W 轴;

(3)水平线的 H 面投影与 OX 轴夹角反映该直线对 V 面的倾角β;与 OY H 轴的夹角,反映该直线对 W 面的倾角γ。对正平线和侧平线作同样的分析,可得出类似的投影特征。

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征如下表所示。

3.投影面垂直线

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直线,称为投影面垂直线 。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投影面垂直线有三种情况:

垂直于 H面的直线,称为铅垂线; 垂直于 V面的直线,称为正垂线; 垂直于 W面的直线,称为侧垂线。

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必然平行另外两个投影面。 以正垂线为例:由于正垂线垂直于 V 面,必然平行于 H , W 面,故有下列投影特征:

(1)正垂线的 V面投影积聚成一点;

(2)正垂线的 H、W面投影反映实长,即: cd = c″d ″= CD ;

(3)正垂线的 H、W面投影,分别垂直于V面的两面根轴,即: cd⊥OX 轴 c″d″⊥OZ 轴。

对铅垂线和侧垂线作同样的分析,可得出类似的投影特征。

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征如下表所示。

我们把投影面平行线和垂直线统称为特殊位置直线。

对于特殊位置直线的判断:

(1)若直线的某一面投影积聚成一个点,则此直线为该投影面的垂直线;

(2)只要有投影平行于投影轴(三面投影无积聚点),则该直线为投影面平行线,且平行于投影成倾斜的那个投影面,该倾斜的投影反映实长。

第12篇:《控制的手段与应用》教学设计

《控制的手段与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社会各领域的具体例子,理解控制的涵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注意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控制的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控制,研究控制的兴趣与热情。

4.理解控制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控制的涵义。 教学难点:

理解控制的涵义。 教学过程: 引入:

提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重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好会考的复习准备。

[录像]通过卓别林的《城市之光》录像片段,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一、控制是普遍存在。

用一些典型的、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控制是普遍存在,对控制有初步的认识,打破其神秘感。 现代社会中的例子: 生产、生活中的例子(图片) 古代社会中的例子: 案例1:大禹治水(图片) 请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问题:大禹治水过程中,通过什么手段实现治理好水患的目的? 通过“疏通河道,泄洪为主” 手段实现治理好水患的目的。 案例2:木牛流马

请学生讲述《木牛流马》的故事:“(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 据研究:木牛和流马是汉代独轮手推车的两种改进设计,通过改进使人的负重有所减轻。木牛是一种轮子稍小一些的独轮手推车,载重大,前由人拉、后由人推,运行较慢;流马载重小,轮子稍大一些,由一人推,运行速度很快。诸葛亮所说“木牛流马”应是比喻它们运行的灵便程度和载重量的大小:木牛行动较笨而慢,像牛;流马行动敏捷而快,像马。不是说它们外形像牛像马。 目的:帮助军队运送战略物资。 案例3:希罗自动门(图片)

希罗自动门的相关材料见教参P66或江苏版P107。 希罗自动门说明了什么道理?

道理是:利用气压和液压动力装置,实现自动开门、关门。

总结:事物发展的结果可能是人们预先期望的,也可能与预期的目标不相符,甚至是不希望得到的。如果人们想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就必须运用适当的手段来实现。

那么,运用什么手段来实现呢? (引入控制的概念)

二、控制的涵义

控制是根据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沿着某一确定方向发展的行为和过程。

结合事例(用音乐喷泉的事例),重点阐明控制的对象是什么;控制要达到什么目的;采取什么控制手段。 课本马上行动

控制事例 电风扇扇叶转速快慢的控制 音响的音量控制

燃气热水器温度的控制 用喷雾器喷洒农药

[探究活动] 请同学们说说你在生活学习中所见到的应用控制的事例。 如:

学校:学校的音乐铃声、多媒体教学系统、足球场草地自动喷淋系统、体育馆的自动伸缩坐椅等。

家庭:冰箱、电饭煲、微波炉等。

社会: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电梯、程控电话交换机等 控制的对象 电风扇

控制的目的 调节速度

控制的手段 换档

音响 音量的调节 调节出水口温度的高低 给庄稼治病

旋钮 改变燃气火头的大小 操作喷雾器的手柄 热水器

喷雾器

三、控制的分类

从控制过程中人工干预的情形来分:

•人工控制:人工纺纱、普通自来水龙头,旋转按钮打开电灯、驾驶汽车等; •自动控制:数控机床、饮料自动装罐生产线、花房恒温控制、十字路口红绿灯的转换等

按照执行部件的不同,控制分为:机械控制、气动控制、液压控制、电子控制等

对于自动控制

按控制方式分为: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复合控制。

3、控制的应用

控制的应用自古就有,并在近代得到迅速发展,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通过事例说明控制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应用。

案例1:汽车自动化生产线。(图片)

案例2:农业现代化设施。(图片)

案例3:现代网络家电。(图片) 小结与练习:

1、控制是普遍存在。要求学生能列举事例。

2、控制的涵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其控制的涵义。

3、控制的应用。

第13篇:《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教学设计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和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与作用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应用。 2.能说出现实生活中计算机应用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观看多媒体素材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信息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分析

计算机的发展这部分内容在三年级的教材中已经涉及过,七年级的学生来学习它只是一个回顾的过程。对于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个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动画来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从而达到了解该内容的目的。

设计思想 本节课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学生间的交流及探究、小结法有机结合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计算机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可以见到忙碌的计算机。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进行计算,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画画,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看电影,我们也可以利用来进行聊天„„总之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它。

二、新授

(一)计算机及其发展 1.电子计算机的产生

古代,人类用数手指、摆石头、打草结的方法计数。唐朝末年,中国人发明了算盘。近代,人类开始使用手摇式计算机、机械式计算机等计算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信息量在不断增加,需要计算和统计的数据越来越多,人们希望有一种能从事复杂计算和控制的工具。

1946年2月14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它采用穿孔卡输入输出数据,每分钟可以输入125张卡片,输出100张卡片。当时仅仅用于军事和科研工作,解决数学计算问题。

在短短的半个世纪里,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不仅可以进行科学计算,还可以处理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自ENIAC问世以来,计算机发展的4个阶段: (1)第1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 ——1957年)

第1代电子计算机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件,运算速度仅为几千次/秒。第1代电子计算机体积庞大,造价十分昂贵,主要用于军事领域的科学计算。

(2)第2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 ——1964年) 第2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零部件采用晶体管,运算速度几十万次/秒。与第1代电子计算机相比,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庞小、省电、寿命长、可靠性大幅度提高。

(3)第3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年)

第3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零部件采用集成电路,存储容量 1-4兆字节,运算速度几十万次-几百万次/秒。计算机体积进一步减小、可靠性大大提高。这一时期计算机开始应用于各个领域。

(4)第4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现在) 第4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元件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体积更小,计算速度为几百万次至几十万亿次/秒。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时代。

未来的计算机正朝着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二)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有的同学认为计算机只可以进行高速的运算,仅此而已。其实除处理高速运算之外,计算机还可以充当生产能手、设计大师、信息管理员、电脑教师„„计算机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多面手了。

1.讨论计算机的地位和作用

现在老师让同学们分组比赛讨论计算机的应用,看看哪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归纳出的应用最多。(分组讨论)

2.汇报归纳计算机的地位和作用

各小组汇报本组所列出的计算机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对各小组所列出的计算机应用进行总结。并归纳成几个方面:(板书)

(1)获取广泛的信息

(2)使信息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3)使信息的存储更方便 (4)使信息的加工更高效、快捷 (5)使信息的传输更快捷 3.计算机地位和作用的讲解 电子计算机具有的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存储和判断的能力以及自动处理能力等特点,决定了计算机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1) 获取广泛的信息

人们从报纸、杂志、广播等媒介中获取信息,还可利用计算机从因特网及电子读物中获取信息。利用计算机可以将文字、图形、声音、图像等信息处理,可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

(2) 使信息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利用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媒体变得更生动、准确。可展示一些图片、动画等。

(3)使信息的存储更方便

计算机的应用,使得信息的存储具有容量大、准确率高、保存时间长。给学生展示一些U盘、光盘和硬盘等图片。

(4)使信息的加工更高效、快捷

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等特点。人们没有计算机的年代要花费长时间来完成计算任务,而现在只要很短的时间就可完成。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

(5)使信息的传输更快捷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作为信息高速路雏形的因特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网络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库。我们通过因特网搜索浏览信息。学习更多新的东西,我们还可以在网上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老师同学不再有空间的距离,学习变得更方便快捷。我们甚至可以坐在家里上大学完成大学的课程。

(演示网上大学的网站)

三、师生互动

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非常广泛,请举出你身边的几个例子。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计算机的应用非常广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将变得更加重要。

第14篇: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应用

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应用

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艺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要上好课,就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熟练掌握和应用教学技能和方法。课堂教学牵涉面广,灵活性强,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作长期的艰苦不懈的努力。

1.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过程都有自己的结构。课堂教学当然也有自身的结构。课的结构,就是指一节课的各个要素联系的内部形式,它反映了一定教学单元体系中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其组织。

教育史上有过两种影响深远的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一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四段论”,赫尔巴特把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

“明了-联合-概括-应用”,视为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二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环法”,凯洛夫用教师的施教程序“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课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五个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以前,我国教育界多采用凯洛夫的“五环法”

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尽管这两种结构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教育学家正在探索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然而对于我们进行培训教学的兼职教师,我们还是以“五环法”为主,结合四段论,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1

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作好上课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使教学在良好的气氛中有秩序地进行。这是任何一种类型的课中所不可缺少的,而且应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

1.1.1

组织教学的目的

1、组织和维持学生的注意

为了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教师必须重视随时唤起学生的注意,正确地组织教学,严格地要求学生,向学生提出正当合理的要求,建立正常的课堂秩序。

2.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激发学生兴趣,形成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知识特点和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情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在课堂秩序管理方面,采用不同的组织方法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等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当学生出现课堂纪律问题时,分析原因,启发诱导,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地进行解决,对学生的近期和长远发展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对于个别学生既要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又要看到他们的长处,肯定他们的长处,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克服缺点错误,向好的方面转化。

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

良好的课堂秩序,要靠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需要教师在讲清道理的同时,用规章制度所确立的标准来指导他们,约束他们。使他们形成自觉的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

5.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整个班级在课堂上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表现,只有积极的课堂气氛才符合学生求知欲的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更好地接受知识。并且能够使学知识掌握牢固,记忆长久。

1.1.2

组织教学的基本方法

1、目光环视组织法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富有表现力的眼睛,往往胜过生动的语言。慌乱中的、走神的学生,一旦看到教师注意自己了,也就迅速平静下来了。用目光环视全班,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目光注视之下“一览无余”,常常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达到组织教学的目的,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情感交流组织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心理互换的过程。通过情感的传递去影响学生,也能达到很好的组织教学的目的。当学生因困倦无精打采时,教师的饱满精神会使他们受到感染而提起精神;当学生慌乱、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的平静、专注,会使他们受到影响而集中注意力;教师进入意境,感情充沛的讲授,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热爱,会被学生所觉察并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因此,教师的情感,在组织教学中有异乎寻常的作用。

3.语言艺术组织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语调、语速的变化,富有感染力、鼓动性、幽默感的语言“俘虏”学生,使学生感动、向上。因此,用语言艺术组织教学,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技能。

4.注意规律组织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学生的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的相互转化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如教师发现学生听课注意力不十分集中时,可以加重语气强调“同学们,这个问题很重要,请大家注意听讲。”这样全班学生就会集中注意,主动地与教师配合,用顽强的意志来完成学习任务。但如果只凭随意注意,时间持续过久,脑细胞就会产生抑制现象。因此,教师还要善于将随意注意转化为不随意注意,使教学活动成为有趣的事,让学生乐而不倦。但是,如果只凭不随意注意,又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为无意注意不能持久,它往往随着特殊刺激的减弱而消失。因此,要善于运用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的相互转化规律组织教学。使两种注意巧妙结合,交错有致,成功地组织教学。

5.设疑释疑组织法

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问则疑,疑则思。教师通过一个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布障设疑,激起学生的疑问,通过释疑使问题步步深入,使学生产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收到良好的组织教学的效果。

组织教学的技能还体现在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各种偶发事件能否迅速而妥善做出处理的教学机智上。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积累经验,逐步形成行之有效,并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组织教学的技能体系。

1.1.3

教学组织的基本类型

1、管理性组织

管理性组织是教师进行课堂纪律的管理。其作用是使教学能在一种有秩序的环境中进行。对于课堂纪律的衡量标准,过去和现在有着不同的看法。以前认为一个班级纪律好坏的基本尺度,是看它上课时是否安静。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不能有一点声响,连一个图钉掉在地上都能听到声音。而现在,人们主张课堂不能像过去那样令人感到压抑,教师不是独裁者,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是学习的场所,既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又要有纪律作为保障。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组织的时候,既要不断地启发诱导,又要不断地纠正某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指导性组织

指导性组织是教师对某些具体教学活动所进行的组织。 1)对阅读、观察、实验等的指导组织

在阅读、观察、实验等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迅速地投入这种学习,并掌握这种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进行指导性组织。常用的方法有,给出时间限制要求学生迅速投入;概括主要内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为学生指明思考的问题和随后所要进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更好地组织自己的语言为回答问题作好准备。 2)课堂讨论的指导组织

讨论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的独特的教学方式。当课题富有争论性或具有多种答案时,运用讨论方法是最适合的。讨论的特点是使班上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讨论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地思考课题,给予反应。通过讨论彼此启发,相互补充,对问题做出结论或概括。这样,学生就成为知识的主动追求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在讨论中个人参与交流的程度随分组的大小而定。分组较小,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分组较大,不善于发言者有可能自动退出讨论。讨论的方式,可根据讨论的目的,班级的大小和学生能力,采取多种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全班讨论

当学生还不能自行领导讨论,或某些问题需要全班一起明确时,可采用全班讨论的方式。在这种形式中,教师是讨论的领导者。他提出问题后,发动学生相互交流,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参加讨论。因此,这种方式能保证交流或争论顺利向着预期的目标前进。而讨论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启发、引导的能力。其缺点是不能使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2)小组讨论

这种形式是把全班分成几个讨论小组,每个组有主持人和记录员。讨论进行时,教师要一个组一个组地去听取发言,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引导。这种类型的讨论,必须限定时间,才能使学生把精力放在主要问题上,不在枝节问题上浪费时间。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都要把讨论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并向全班汇报。

(3)专题讨论

这种形式是选几名学生组成一个专题小组,每人对所选论题从不同方面做发言准备,然后在全班发表自己的意见。其它同学要边听边记下每个人发言的要点,准备发表支持或不同的见解。发言结束后,教师引导全班进行讨论,对选题做出明确的结论。

辩论式讨论。这种方式是将对某一问题持相反意见的学生分成两组,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批驳对方的观点。采取这种方式时,辩论的题目必须有突出的含义,包括辩论的成分。主持人在开始时要有简短的引言,结束时要进行总结。总结要充分肯定辩论的成绩,指出不足之处,对于结果有时可不做结论。

对于讨论指导的要求。首先,论题要具有两个以上的方面,不具有简单、现成的答案。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论题进行深入的揣摩。其次,论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来源于他们所熟悉的,但又不十分明了的问题。再次,为了使讨论能顺利进行,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事先准备。在讨论中要善于点拨和诱导,使所有人参与讨论。要制定讨论规则,以防乱吵或把争论变成个人冲突。

3.诱导性组织

诱导性组织是在教学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热情的语言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亲切热情鼓励:这种组织方式,既适用于好学生,更适用于成绩较差或不善于表达思想的学生。 设疑点拨激发: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引起学习的欲望,是调动学习积极性,深入思考问题的一种好办法。

1.2

复习旧课

它的任务是复习已学过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质量,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概括复述

教师在提出要讲授的新课题之后,首先对上一节所讲的内容,概括的小结一下,扼要地复述出旧知识之后,进而提出与此有关的新知识,讲课时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连贯起来思索,这样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 2.检查提问

教师在讲课之前,先面向全班学生,提出几个前课所学过的问题,引起全班同学回忆和思考,再找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在个别学生回答、教师给以订正和补充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复习了旧课,为导入新课创造了条件。 3.学生复习

教师在讲新课之前,可先叫学生以听、写、板书、朗读、翻译、练习等活动方式来复习旧课,使他们再现旧知识,然后再讲新课。 4. 回忆思索

教师在讲新课前,提示学生,回想前课所讲的几个问题,学生经过回忆思索,在头脑中再现教师提问的内容,教师即可讲授新课,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1.3

讲授新课

1.3.1

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个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

运用正确的方法导入新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导入的类型是在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分析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而确定的。因此,每种导入都应从教学目标出发,为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内容,启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寻求答案的迫切心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导入的设计要起到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集中注意。导入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对教学无关的活动得到抑制,迅速投入到新的学的学习中来,并使之得到保持。

2、引起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求知欲的起点。导入的目的即用各种方法把学生的这种内部积极性调动起来。

3、明确目的。在导入的过程中只有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才能把他的内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进入课题。通过导入自然地进入新课题,使导入和新课题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才能发挥导入的作用。 1.3.1.1

新课导入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一般地说,导入新课,设计导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伊始的导语,一定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2、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

导语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还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也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切,都应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违背科学性的导入,尽管非常生动、非常精彩,也不足以取。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不能拿大学的教学内容作为小学课堂教学的导语,也一能以小学的教学内容做为培训课堂教学的导语,否则学生无法接受。

4、从课型的需要入手

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课要注意温故知新、架桥铺路;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不能用新授课的导语去讲复习课,也不能用复习课的导语去应付新授课,否则就起不到导语应起的作用。

5、导语要短小精悍

导语的设计要短小精悍,一般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

6、形式要多种多样

导入的方式很多,设计导语时要注意配合,交叉运用。不能每一堂课都用一种模式的导语,否则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的作用。 1.3.1.2

新课导入的主要特点与功能 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导课,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课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出就顺了。并且不同特点的导课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功能,具体说来如下:

1、导课要有针对性

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导课应当针对的教学实际有两方面:其一是指要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使之建立在充分考虑了与所授教材内容的有机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赘疣。其二是指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如果课堂教学导课时,教师的态度、语言和蔼可亲,所讲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事理,学生听起来一定能如入胜地而留连忘返。可见,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

2、导课要有启发性

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启发性的导课设计应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想象余地,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一般,收到启发思维的教学效果。

3、导课要有新颖性

具有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赞科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然落空。”一般说来,导课所用的材料与课文的类比点越少、越精,便越能留下疑窦,越能吸引人。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新颖性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但应切忌单为新颖猎奇而走向荒诞不经的极端。

4、导课要有趣味性

具有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的积极化。”充满情趣的导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师生间往往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交流。

5、导课要有简洁性

具有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这个见解是极为深刻的。课堂教学的导课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 1.3.1.3

新课导入的基本方法

1、直接导入法。开头直接点出课题。

2、课题导入法。直接分析题目的含义,以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3、目的导入法。讲课前先把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说清楚,以求得大家的配合。目前进行的目标教学法大都采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

4、温故导入法。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温习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回顾、复习学过的旧知识,并将此化作一个个的铺路石,然后过渡到所授知识的讲解上。

5、衔接导入法。从教学知识整体结构出发,根据同一类型知识的顺序,承上启下,承前启后导入新课。

6、设疑导入法。根据课堂要讲授的内容,设计有关的问题向学生提出,以引起学生急欲求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7、引趣导入法。以引发学生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头。

8、比较导入法。所谓比较,就是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采用类比的方法导入新课。有的可同类相比,有的可正反对比。

9、归纳导入法。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导入新课。

10、实例导入法。通过观察有关的实例、实验、实际操作来导入新课。 1.3.1.4

新课导入应避免的问题

1、方法单调,枯燥无味

有的教师在引入新课时,不能灵活多变地运用各种引入方法,总是用固定的、单一的方法行事,使学生感到枯燥、呆板,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有的对引入新课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因此在备课时没有下功夫准备;有的是手头资料缺乏,苦于找不到方法和材料。

2、洋洋万言,喧宾夺主

新课引入时不能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占用大量的时间,以致冲击了正课的讲述。新课引入只能起到“引子”的作用,起到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导入正课的作用,所以在引入时一定要合理取材,控制时间,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3、离题万里,弄巧成拙

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脱离正课主题,更不能与正课有矛盾或冲突。

4、缺乏准备,演示失误

各种引入新课的方法都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实验或游戏的方法引入新课就更是如此。

1.3.2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并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每个知识点是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循环,一节课的讲授是多个循环的有机结合。

感知: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理解:通过推理、分析、讨论等方法,使学生解决问题。

巩固:通过归纳、总结等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

运用:举例、练习等方法,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得到运用和延伸

1.3.2.1

讲授新课的基本方式

1.讲授式

通过课堂教学语言向学生直接讲授知识。包括讲述和讲解两个方面。

讲述:是教师向学生叙述教材内容、叙述事实材料或描述所讲对象。

讲解:则是向学生解释和论证原理、公式概念和定理等。

基本要求:一是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二是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要有启发性;三是说写并重,恰当地运用板书。

2.谈话式

谈话式是师生利用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讲授的一种方法。

基本要求:教师谈话前要精心准备;谈话中要抓住重点和关键,因势利导,多给学生以发言的机会;谈话结束后要有总结,让学生明确孰是孰非。

3.讨论式

讨论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些主要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

基本要求:讨论前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拟定讨论题目;讨论时要随时了解情况,善于启发引导;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及时总结,使讨论的题目有所归宿,不能放任自流。

4.启导式

启导式是以启发引导为主,让学生自己学习理解的一种方式。

基本要求:教师讲授少而精,学生动脑又动手,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动脑动手弄懂教学的内容。

5.训练式

训练式是指以练代讲。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训练掌握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以练代讲并不是完全不讲,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实际,进行少而精的讲授,以启发学生动脑动手,训练题要求,成系统,有梯度。

6.讲练结合式

先讲后练,或先练后讲,或边讲边练,把讲与练有机结合起来。

基本要求:讲有重点,练有中心,二者要有机结合。 1.3.2.2

讲授新课的基本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讲授的方法很多,现举常见的几种方法如下。

1、直接讲述法

教师直接讲述教学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讲述要求系统性强,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清晰、简练、准确、生动。要合理地运用板书和肢体语言,恰当地使用设问、反问、停顿等教学技巧。

2、质疑问难法

教师通过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创造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学习。

3、举一反三法

对于某一类问题,教师抓住典型范例,分析解剖,揭示规律,而把同类其他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

4、逻辑推理法

教师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揭示某个问题的结论。

5、同类比较法

对于学生较难理解和不易接受的问题,选择学生熟悉的同类问题进行比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难点。

6、点拨提示法

在课堂讲授时,教师讲关键、点要害、做出指点,给学生以提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7、铺垫引导法

是指教师在帮助学生温习旧知、扫除障碍、作好铺垫、唤起联想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得出结论。

8、归纳总结法

通过对实例、实验、观察等实际事实的分析,经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1.3.2.3

讲课语言的基本要求

1、学科化

教师的讲课具有专业性,在课堂上的讲解语言中含有大量专业学科的专业术语。因此必须运用本门学科专业术语。

2、口语化

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语言是由教学内容转化而成的口头语言。必须是教师个体消化以后的知识抒发,教师要凭借对教学内容的通晓、居高临下的俯视和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才能完成教学内容到口语的转化。学生反感“照本宣科”的教师,就是因为这样的教师没有实现教学语言的最终转化,他讲述的语言完全是他人写在书本上的书面语言,因而也是僵硬的,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当然,个性化要受到规范化的制约,用词必须准确,使用的句群和语段必须合乎逻辑。

3、教育性

教师的讲解语言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因此,教师应十分注意讲解语言的教育性。教师课堂讲解的教育性与教师个人的威信有直接关系。只有学生确信教师讲授和指示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才能把教师看作榜样,教学语言的教育性才能得以增强。

4、针对性

教师课堂语言的针对性,规定了教学语言必须适合学生的实际。应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生动活泼。

5、简明性

简明性的语言,是经过提炼的、经过认真组织的、经过认真推敲和严格选择的。

6、逻辑性

教学语言要能引起学生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因此,教师语言必须是逻辑性极强的语言。 1.4

总结巩固与布置作业

总结巩固是使学生对当堂所学新内容加强理解、消化和巩固。教师要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内,结合主板板书,串讲本节内容。要求语言准确、精练,重点突出。 布置作业是使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和消化所学的新知识。要求循徐渐进,数量适宜。课后作业的类型常见的有书面作业、实践作业、阅读作业、综合作业等。

2.

板书的设计和使用

2.1

板书的概念

板书是指教师上课时根据教学需要,呈现给学生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像等教学信息。板书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王松泉教授在《板书学》中形象地把板书称为反映教学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每堂课的“眼睛”……教师通过精心提炼语言,选择线条、符号、图形等进行艺术组合,使板书形成美观艺术的有机组合体,成为沟通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桥梁。 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板书可分为传统板书和现代板书。传统板书也称通用板书,是指用粉笔在黑板上展示文字、符号、图表、图示、板画等教学信息的教学手段。现代板书,又称电子板书,是指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展示文字、图表、图像、动画等教学信息的教学手段。

根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板书可分为基本板书和辅助板书。基本板书也叫中心板书、要目板书或主板书,通常称为主板。它主要用来体现教学目的,凸现重点、难点、中心和关键,反映基本教学内容及其结构,具有固定性。辅助板书也叫附属板书、注释板书或副板书,通常称为辅板。它主要用来反映教学内容中有关注解、例句,提示有关零散知识,对主板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辅助,具有随机性。

2.2

板书的作用

1、建立知识框架

教师通过课堂板书将教学内容、知识之间的联系、整课的线索等以基本框架凸现在学生面前,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

2、理清教学思路

好的板书设计能直观地显现教学内容的脉络,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掌握知识的系统性。

3、突出重点难点

板书书写的是浓缩教学内容,突出教材的精华,提纲挈领,做到让学生一抬头,便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从而使学生看得明白,记得扼要,学得精当,对学生的听讲、笔记和复习都有很好的作用。

4、具有形象直观的功能

板书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5、具有灵活互动的功能

板书可以作为师生互动的桥梁,教师通过板书引导学生,共同演绎推理完成教学内容。

6、具有审美陶冶功能

布局合理、设计精美、字迹娟秀,并配以不同色彩的板书,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活化知识,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

2.3

板书的基本要求

板书是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而设计的。弄清板书设计和使用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板书效率、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1、目的明确,有启发性。

板书设计第一重要的就是目的明确,课堂教学的主心骨就是教学目的。

2、内容凝练,重点突出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要紧扣教学目标,体现教学意图,反映主要教学内容,做到重难点突出,真正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3、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在板书时,要按照某种顺序或知识结构,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要求,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提纲,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4、布局合理,主次分明

板书在内容实用的前提下,还必须有“中看”的形式。这就要求板书的设计要结构合理,布局匀称得体,给人以美感;同时,在书写的时候,要根据黑板的大小、板书的内容,对黑板的利用有一个合理的安排。

5、形象直观,表达准确

板书要以直观的形象诉诸于学生的视觉,要注意准确、恰当的表达,使学生能够很快地领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6、讲书同步,富于变化

板书的内容确定以后,什么时候书写,写在什么地方,决不能随心所欲,要根据讲课的具体情况而定,尽量使板书和授课融为一体,保证教学活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7、书写规范,形式多样

备课时设计好了板书,课堂上还要运用恰当,书写规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4

板书的合理使用

传统板书与现代板书是板书在不同时期发展的表现形式,两者各有优缺点。传统板书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和灵活性的优点。而现代板书具有教学信息量大、图文声像并茂、直观生动形象的优点。教师应该结合使用,使不同的板书形式共同为课堂教学活动服务。

教师在教学中对传统板书与现代板书的使用常见的有三种。一是现代板书作为主板,传统板书作为辅板或省去。二是传统板书作为主板,现代板书作为辅板。三是只使用传统板书。

只使用传统板书教学,不利于给学生传递大量的教学信息,不利于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不利于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从而使得教学效率低。特别是工科类的培训教学,复杂的设备结构、工艺流程、操作技能,很难用传统板书加讲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而过分依赖现代板书,省去传统板书或者只是作为辅板,则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教和学的互动性差,学生记笔记困难,易于疲劳。而传统板书作为主板,现代板书作为辅板,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板书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当然,如何合理地使用传统板书和现代板书,取决于学科、教师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只要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板书的使用都是合理的。

对于工科类的培训教学,传统板书作为主板,现代板书作为辅板是比较合理的。传统板书作为主板,用于建立知识框架,展示教学思路,突出教学重点。辅板部分用于演绎推理,反映教学内容中有关注解、例子,提示相关的零散知识。

现代板书主要作为辅板,用于提供大量信息,展示复杂设备的外观和结构,再现生产过程和操作技能,模拟工艺流程和设备的运行,从而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第15篇:网络教学软件中的教学设计与应用

网络教学软件中的教学设计与应用

[摘 要] 很多学校开展实验都是使用实物形式来进行的,虽然使用该模式能够让学生对实验的内容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该实验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主要对网络教学软件中的教学设计与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网络教学;软件系统;教学设计

doi : 10 .3969 / j .in .16730194(2015)21- 0227- 01

我国很多高校对开展实验教学不够重视,不仅安排的学时少,而且教学内容的形式又比较单一,很难发挥学生的潜力。将网络教学引进课堂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1 网络教学软件教学的现状

(1)建立实验室的成本较高。以前实验室主要使用的是费用比较高的实验设备,一般来讲,前期投入比较大,而且后期的维护、更新也需要较大笔的费用。而且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容易受时间、地点、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使得实验教学难以有效地开展,这样大大降低了教学的质量。

(2)教学内容较为陈旧。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常常跟不上新知识、新科技的步伐,无法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技术和知识,只是跟着老师按照书本中的流程走,被反复使用的教材早就无法适应新的需求,这样很难将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

(3)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实验教学首先得根据理论进行教学,通常都是老师在教材讲,学生在下面认真听。在课堂中,孤立的单元性操作实验和验证性的实验被安排的比较多,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比较少,这样大大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开拓,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难以形成独特的个性。

(4)安排的实验学时少。通常来讲,实验学时不到总学时的五分之一,甚至还有一些专业设置的实验学时不到总学时的10%,而且学生除了老师上实验课就几乎不进进实验室了,老师和学生对实验都不够重视,学生十分缺乏动手能力。

(5)教师没有进行因材施教。当前,我国高校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学生的数量在渐渐增加,学生的多层次更加明显。以前的教学模式是将所有的学生平等的看待,常常让那些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学到的东西难以满足自己,而那些能力一般的学生又常常会觉得学的很吃力,这样很难达和教学目的相统一。

2 网络教学软件中教学的设计与应用

(1)实验界面的呈现。在网络教学的软件中,大多数网络教学都是通过用户的界面来显示的,然后实验者将计算机显示的内容进行大致的浏览。实验者为了掌握网络教学的内容必须凭借用户的界面以及虚拟的试验系统才能够实现。这样,建立一个界面友好、逼真的物理原型、操作方便的人机界面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实践证明,使用虚拟的实验界面不仅仅能够为实验者营造一个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氛围,而且还能让实验者感受到自己能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这样有利于调动实验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验情景的设置。营造良好的实验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做到事半功倍。在网络教学软件中安排实验情景,需要对实验者的技术背景、知识水准和对实验的要求等信息进行一定的了解,然后再结合具体的实验特点以及需求,对实验的内容和原理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此外,在设置实验情景时还需要增设一些空白之处,这些空白之处可以留给学生进行填补,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实验情景的了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验过程模拟和的仿真。在开展虚拟实验教学时,实验过程的模拟和仿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实验者通过对实验的现象、实验的流程、实验的数据和实验的结果等内容的了解,来具体体会整个实验的过程,这样可以为优化实验的策略以及制定实验的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实验过程的模拟和仿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因果关系的敏感性,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学生在真实的实验中,遇到相同的问题就会很快进行解决。此外,为了顺利完成实验过程的模拟和仿真环节,应该对以下几个问题加以重视:实验过程的交互性、实验内容的统一性、实验响应的实时性、实验模块的协作性等问题。

(4)实验结果的总结和评价。开展虚拟的实验不仅可以反映实验者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还可以验证实验者对实验假设的正确性。除此之外,实验者通过对虚拟实验的情景和实验真是环境的体验,能够发现自身存在不不足之处,并且在之后能够进行改正,不断提高实验者的综合素质。

(5)在教学内容上添加多媒体。教师应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果授课内容有需要,可以选择适当的媒体,这样可以使得课堂的效果最佳。例如:应该根据课程的重点来突出设计课件的重点,而不仅仅是将课本的内容直接复制到课件上,同时课件上还要使用较为有创意的内容,将课中的重点、难点头突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筛选图片、音像时,要切合课堂的需要,学生所见和所闻都是真实的材料,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

3 结 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高效率的学习有较大的帮助以及促进作用。因此,应该开发研究教学平台,同时还应该加强对网络教学软件中的教学进行研究,加强教学活动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只有具备先进的教学活动设计理论,并且将该理论和优质的平台结合在一起,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学有所获。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jiaoxueziyuan/70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