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党建工作总结】

村支部抓党建促发展典型事迹材料 3 3 篇

某村支部抓党建促发展典型事迹材料 1 XX 镇 XX 村位于 XX 县西南部,全村辖 XX 个村民小组, XX 户 XX 人,村党支部下设 XX 个党小组,党员 XX 人。曾经 的 XX 村,干部群众的小农经济意识十分浓厚,党员流动性 大,“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不经常、主导产业重心不突出, 农民收入不稳定,集体经济发展缓慢。近年来,XX 村党支部 立足工作实际,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紧抓 XX 工业 园和 XX 引提灌工程机遇,按照“党建领村、能人带村、劳 务兴村、项目富村、环境美村、民主治村”的发展思路,坚 持党建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立足提升党 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打基础、抓氛围、促 规范,统筹全局,协调发展,破解群众增收难题,用实干托 起了群众致富的梦想。

一、抓政治引领。

促进常态教育提党性 党建引领奔小康行动开展以来,XX 村坚持把党员的思想 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 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1+11+X”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认真 组织党员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学条例准则,强化“三 会一课”制度,突出问题导向,分类施策,着力打造“为民 富民型 ’’组织生活模式。提出了 “增强党性实、灵活方式学、重大事项论、列出清单改、设岗定责做”的工作思路,坚持 “三会一课”常态化、规范化、深入化开展,融入日常,抓 在经常,有效推动组织生活规范化,充分发挥支部引领、党 员示范作用,专题学习讨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把 习近平同志带领梁家河村脱贫致富的信念、思路和方法作为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脱贫的生动教材,提升党员理论素养,坚 定党员干部脱贫攻坚的信念。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XX 村一系列推动党内政 治生活正常化规范化的措施,犹如一场春风,绿了大地、绿 了山川,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每名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 党员开始主动向群众亮明身份了,开始自觉缴纳党费了,

开 始积极参加组织生活了,一面面鲜红的旗帜如雨后春笋般在 XX 村竖起来了。

回忆起早前村址时,党支部书记感慨万千,“村级办公 的地方不到 80 m2,地方狭小,土院子,大家挤在一起办公; 一年的村干部补助除了摩托车加油、加班吃饭就所剩无几 了,有时候还要倒搭一些进去…近年来,村址新建了,300 多m2,2 层楼,干净亮堂多了,2017 年为 xx 村党群服务中 心,而且今年村级办公经费就能达到 3 万元,村干部报酬迗 到 2 万元,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说实话,现在大家的干劲 很大。这就是 xx 镇一个行政村办公地方变化。

XX 村以党建引领奔小康六大行动为契机,结合脱贫攻坚 工作,按照党建强村、产业富村的发展思路,依托园区经济 衍生产业链,秉承“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实施“产业 带动”的战略,以园区经济为支撑,重点培育传统小杂粮产 业、特色养殖业、品牌劳务产业、路口服务产业四大特色产 业。通过大力发展和尚头小麦无公害绿色食品、扁豆原生态 杂粮的种植与加工,形成系列产品,年种植面积迗到 3500 亩,实现年收入 200 万元。通过大力发展养殖业,以滩羊、驴等养殖为重点,成立专业合作社 4 个,依托龙头企业带动, 培育养殖大户 5户,搭建养殖大户和贫困户互联的桥梁,借 助养殖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年收入超过百万元。结合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开展,加大对“两后生”、剩余劳 动力、建筑、运输、电焊、电子等实用技能培训,依托入驻 企业,带动更多农户就近务工,每年输转劳务人员 300 佘人, 年劳务输出收入达到百万元。利用景中高速出口优势,适度 发展路口服务经济、休闲观光产业和旅游服务业,发展旅馆、餐馆等 5 家,年收入 10 万元以上。通过资源开发、互助资 金、服务创收、项目带动等四种发展模式,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发展,多轮驱动,齐力助推壮大村集体经济。

抓人才引领。

促进技能培训树典范 xx 村党支部以开展党建引领奔小康六大行动为主线,紧 紧围绕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人才扶贫计划,与扶贫、妇联等部门协调联系,重点开展“两后生”驾照、电焊、汽 修,农村妇女刺绣、手工编织,大学生村官电子商务,农户 种养殖等实用技能培训,把创业

人才集聚到扶贫攻 坚上,带 动全村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截止目前,巳培训 200 余人 7 场 次,58 人已掌握技能,并到园区企业就近务工,发展种养殖 大户 5 户。为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人才,xx 村定期开展 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走访慰问”活动。

村上企业大罗湾铜矿,坚持每年 70 岁老人发放慰问金,重 阳节宴请老人,欢度节日,设立“贫困助学基金”,对村上 每年考上大学的学生,给予每人教育资助金 2000 元,现巳 资助一百多名同学,有效的解决了村民的实际困难……。桃 李不言,下自成蹊。借助于孙其信、李万承等八名同志的生 平事迹、成就价值,引导村民,学习他们的创业致富、无私 奉献精神,用他们的高尚事迹激励村民,鼓舞后人,不忘初 心,为实现中国梦砥砺前行。

四、抓服务引领,促进能力提升聚民心 xx 村认真落实“四个走遍”机制,大学生村官、驻村工 作队走遍所有的精准扶贫户,村书记、村干部、走遍所有的 农户、辖区厂矿企业, “两代表一委员”走遍所有的特困户、致富能人;党员、致富能人走遍所联系的帮扶户,实现调研 摸底全覆盖,吃透情况底数明。通过推行蹲点调研、走访入 户、结对帮扶等民情体验活动,实地体察民生,了解民意, 植根民心。在党支部中,开展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树形 象”活动,通过佩戴党徽、悬挂“共产党员户”标牌、设立 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窗口等形式,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 的作用。在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中,深化“党群心贴心”活 动,全面推行住夜值班、民情日记、连心卡等做法,公开亮 明身份职责、联系方式和服务承诺。在广大党员群众中,全 面开展“返乡走亲”活动,党员干部到联系点、出生地、成 长地入户走访,摸实情、增感情,帮民富、解民忧。积极推 行“三议五会”工作法,成立矛盾纠纷调解理事会,确定每 周二为矛盾纠纷 “集中受理日”,突出“六字”工作法,协 调解决村民王真祥和王真湖,魏钧邦和王真仁,彭安家和满 万祥等多家土地纠纷,设置村情社意征集箱,现场办公,及 时有效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五、抓组织引领,促进扩面提质添活力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根基,是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 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落实者,党的权威发挥得好不好,党的 队伍有没有战斗力,关键靠基层党支部去体现。

XX 村为规范“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大力推进辖区非公 企业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工作,加强与非公企业党建工 作的协调和沟通,党支部牵头督促辖区企业及社会组织成立 党支部。并对企业和协会(合作社)支部下派党性意识强、党务工作熟、党建能力强、作风扎实的党员干部担任党建工 作指导员,帮助指导开展活动,规范党建工作,发挥“理论 宣传员”、“党建组织员”、“发展推动员”、“民意调查员”四 大员作用。

六、抓信息引领,促进网络宣传凝合力

今年以来 XX 村主动顺应“互联网+ ”发展趋势,推进基 层党建“网络化”建设,充分利用好白银市智慧党建云平台、XX 县基层党建管理系统、XX 微党建、QQ、XX 党建暨精准扶 贫工作交流微信群等宣传网络平台,用好新媒体的宣传教育 功能,把单项教育培训与双向互动结合起来,把线下教育动 员与线上交流结合起来,把“键对键”与“面对面”结合起 来,不断增强基层党建的感染力、凝聚力和覆盖面,着力提 升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科学化网络化水平。

打臝脱贫攻坚战,任重而道远。xx 儿女正在以党的十九 大精神为指引,以xx 精神为动力,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 精神风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工作,辛勤奉献,伴着新 时代的春风,在 xx 大地上书写着美好生活的绚丽华章。

某村支部抓党建促发展典型事迹材料 2 这里是一片西路红军与国民党军阀马步芳抗争战斗、流血牺牲的红色沃土;这里是一片 79 年前 400 名西路军被俘将士在此服苦役,与撒拉族群众建立生死相依、水乳交融革命友情的红色土地。在县城以西,公伯峡水电站大坝脚下黄河南岸的查汗都斯乡红光村,有全国唯一由西路红军修建的一座红光清真寺、一所红军小学、18 座红军宅院及 1987 年为纪念红军丰功伟绩而修建的西路红军纪念馆等红色历史遗迹。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从当初红军修建的 18 户 90 多口人的小村落,孕育成了现在 178 户 687 人的红色大村庄。近年来,红光村党支部一班人

把传承和弘扬西路红军精神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核心,以建设“红色支部、富民支部”为目标,带领全村群众团结互助、艰苦拼搏,把昔日的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村、先进村。

军民团结一心,坚守共同理想信念。村党支部书记时常对群众讲“没有红军,就没有我们红光村;没有红军,就没有我们撒拉人的幸福生活……”。村党支部始终将传承红军精神、坚守共同信念贯穿于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扬红军传统,顾全大局,珍惜团结,维护稳定。经常组织宗教人士、党员干部群众开展“聆听红色故事、共建红色家园”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并与公伯峡驻军单位定期开展支部联姻活动,听他们讲英雄故事,解他们实际困难,同时,积极联系各级军区单位,邀请他们到红光村亲身体验西路红军历史,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兰州军区、青海省军区、海东军分区主要领导,西路红军部分将帅子女相继到红光村视察调研,与群众手拉手共建“弘扬革命传统,红军精神代代相传”的红色家园建设,兰州军区投入 220 万元援建西路红军小学一栋综合楼,省军区、市军分区每年与红光村党支部开展联姻结对帮扶活动,解决村级班子、红军学校、红军清真寺的实际困难。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中,省总工会与红光村党支部开展了“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高原盛开”主题活动,共演红色歌舞、歌颂革命先烈、唱响民族和谐知音,等等。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红光清真寺被确定创建全国“宗教界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寺院的载体;红军小学被确定创建全省“传承红军精神,争做红色接班人”示范学校的载体;红光村被确定争创全省“传承红军精神教育基地”先进村的载体。红光村在各级党政军企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以民族团结为纽带,坚守红军精神为动力,共同建设革命精神世代相传的红色家园。

传承红军精神,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村党支部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在保护原有红色遗迹的基础上,为深入挖掘和收集西路红军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红色遗物,村级班子专门组织人员前往河西走廊、西路红军纪念馆等地,实地走访、收集整理实物及资料。缺少资金是当时支部面临的最大困难,党员干部带头筹资,动员全村群众捐款等方式,自筹建成了全国首座在清真寺内的

中国工农红军红光西路军民间纪念馆。并加大跑上沟通协调争取项目的力度,经常性与关注和关心红色教育基地的党政军企和社会各界人士沟通联系,先后投入1200 多万元建成了西路红军纪念馆、博物馆、红光寺、红军小学和红色广场“五点一体”红色教育基地。并以“三基”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征集红色故事、编排红军歌舞、保护革命遗迹等活动,投入 300 万元在充实完善基地各项软硬件设施的同时,坚持实行“五个一”建设标准(一名文化素质较高的讲解员、一场反映西路红军精神的舞蹈节目、一套反映基地特色的教学展板、一节深入人心的红色课堂、一个网上学习的红色微信平台”。)强化教学“软件”质量,力争打造党员干部精神补钙、灵魂净化、固根守魂的信仰信念讲堂基地。在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和精心打造下,红光村先后被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省委宣传部、海东市委等单位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设为支教实践基地。自以来承接省、市、县参训学员达 9.2 万人,其中集中培训 187 场次 5.3 万余人次。村党支部曾多次被授予省、市、县先进党组织的荣誉称号,村党支部书记马乙四夫被授予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青海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村红军小学校长马明全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发挥堡垒作用,助推村级经济发展。村“两委”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和公伯峡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将红色旅游、特色种养作为新常态下实现从“输血式”到“造血式”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通过“书记带党员、党员帮群众”的联姻结对方式,以公司运作、群众入股的“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2004 年党支部书记带领部分群众创办了公伯峡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吸收村内 25 名无就业门路的困难群众,先后培养了 15 名水产养殖“土专家”,并与土专家协同自主研究完成了鱼苗繁育技术,得到了荷兰专家团的认可,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具备繁育鱼苗的水产养殖基地,年收入达 350 万元。2009 年,村党支部以红色文化和具有撒拉族特色农家院相结合的模式,书记示范引领,无私传授经验,精心打造了 8 家“撒拉人家农家院”,累计接待游客 3 万人次,去年经营户平均创收 8000 余元。与此同时,村党支部根据村里人多耕地少群众收入微薄的矛盾,积极调整思路,针对

拉面经济创收的实际,积极协调就业部门,将烹饪培训班办到红光村群众的家门口,共培训出 128 名学员,现已有 87 名在省外大中城市市成功创业。近三年来,在外创业的群众为红光村创收 300 余万元。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先后推出了“民俗之旅”、“生态之旅”、“红色之旅”三大特色旅游项目,力争将红光村打造成集革命传统教育、旅游、休闲、野趣为一体的综合旅游餐饮圈,年收入户均达 8000 元以上。

党的政策照红光,班子齐心促发展。红光村党支部在党的富民政策的照耀下,在传承和弘扬西路红军精神下,共同谱写军民团结向上、党群齐心建设、群众勤劳致富的华丽篇章。

某村支部抓党建促发展典型事迹材料 3 黄腊老村位于红桥乡政府北面,下辖 11 个村民小组,总户数 986 户,人口3213 人。村党总支下设 9 个党支部,总共有 54 名党员,村三委班子成员 5 名。近年来,村党总支以争创“五个好”党组织为目标,围绕“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扎实实为群众办事,办好事,谋发展,全村连续保持了班子稳、人心齐,村内经济发展,村名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抓班子、强队伍,提高班子战队力 黄腊老党总支按照“五个好”党组织要求,认真落实工作机制,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坚持以党建促团结,以团结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村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年度项目任务分解表,明确细化每年的工作任务,在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让大家都有目标、有任务、有责任,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村党组织带头规范村务运作,使村三委的工作公开、公正、公平,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取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理解。坚持以党总支为核心,调动各个组织和各支队伍的积极性,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作用,村里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工作成效明显,群众较为满意。村“三委”班子紧密团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视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以“谋划新农村,构建新家园”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关注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

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充分调动全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二、抓产业、促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村党总支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如何让村民增收作为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党总支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审时度势,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利用优势资源做足做好农业产业化项目,走“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体验农业”的新型致富发展道路,调整农业结构,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利用吉意水源优势,党总支引进了技术先进的水厂建设工程,有效实现了解决人畜饮水后资水源充分利用,居民的安全饮水意识、饮水质量得到了提高,并解决了一部分的村民的就业渠道。二是村党总支积极与外商的沟通协作,引进万寿菊、玫瑰花种植,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种植结构,增加了村民的发展机遇,促进了农业增收。三是把生态蔬菜生产作为强富民的主导产业来抓,积极培育无公害蔬菜基地,广泛带动带领群众发展生态蔬菜种植,目前,全村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已突破200亩,并不断在扩大中。

三、抓服务、强基础,加快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三委班子团结一心,集智聚力,坚持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地制宜实施了“三清六改五普及”,拆除违章建房 14 户。自来水入户率达 90%,基本解决了群众用水难问题,家家户户均建立起厕所,做到人畜分离。对村庄内主干道和户户通道路进行了硬化,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省水利厅建设的水利整村推进项目,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灌溉渠道。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村容村貌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村三委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增加垃圾处理,完善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垃圾定期处理,生产生活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抓稳定、促文明,构建和谐社会 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黄腊老村党总支建立了阅读室、

棋牌室,利用农闲和节假日开展群众阅读。黄腊老党总支十分注意做好互助工作,普遍开展面向残疾人,困难户的扶贫帮困活动。为了使特困户每年安度新春佳节,村党总支积极组织开展捐赠救助活动,将一些大米、油、盐及时送到平困户和五保户手中,帮他们暂渡难关,让他们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黄腊老村党总支通过开展法律宣传和讲座,引导村民尊老爱幼、互谦互让、遵纪守法,宣传禁毒防艾,增强村民安全感和村民的法律知识,使村民生活更加和谐、更稳定发展。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党员教育机制,开展党课教育,谈心谈话活动,对党员进行教育,提高了党员党性修养和整体素质水平,使党员成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手,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

黄腊老村党总支始终坚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方向,经验,查找不足,积极进取,创新机制,通过全村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村党总支的各项工作正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绩,迈上新的台阶,得到了上级党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能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gongzuozongjie/84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