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专业技术个人总结】

篇:孟楠先进事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孟楠

孟楠,女,汉族,中共党员,1992年10月出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2014级硕士。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曾获“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干部”等称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我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努力提高思想觉悟水平。大一时,通过努力学习先进的政治理论,于2012年5月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研究生期间,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和提高自己,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规则制度,谨记“诚朴勇毅”的校训,尊敬师长,热爱同学,关心集体;树立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认真参加学校及院里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时刻督促自己,检查自己,让自己在思想行为方面作风优良,待人诚恳,能较好处理人际关系,处事冷静稳健,能合理地统筹安排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事务。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不知足是改变的动因。无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领域,不满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作为一名研究生,本人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习才能使人获得广博的知识和过人的智慧、了解人类最尖端的技术和最伟大的思想,也只有学习才能使人用智慧来面对无常的人生,进而不断地认识新的世界。

研究生学习期间根据学习计划,完成课程学习,共修得31分学分,获得88.7分的学位课加权平均分。此外,我积极旁听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相关的课程和学术讲座,不仅丰富了知识,而且拓宽的眼界,为后来参加科研活动打下很好的理论基础。科研能力比较突出,生活中为人谦逊,真挚热情。

“学问未必全在书本上”,学好书本上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学习与能力并重。所以,读研究生以来,在导师罗剑朝教授的教导及多位同学的帮助下,积极参与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市场配置效率、供求均衡与产权抵押融资模式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并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多次参与科研学术交流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并多次积极参与实地调研,理论联系实际。研究生期间,参与多个项目的报告撰写等科研工作,并发表学术论文1篇。从中感受到了教授们专业知识的渊博和科研态度的严谨,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和学习态度的浮躁。虽不能做到“一日三省”,但也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脚踏实地,戒骄戒躁,潜心研究,希望自己将来能像导师那样,有智慧,有才干。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在生活上,我是一个自强自立的女孩,吃苦耐劳始终深深地扎根于我心底。我乐于帮助其他同学,同学们有任何困难,我都能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尽职尽责,我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我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同时,我也渐渐懂得了,人的一生, 没有最高层次的目标,只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只有不断向着更高层次目标不懈追求, 才会不断发展、进步。

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我都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着生活中的一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背后,是学校的发展给我创造的良好条件,是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同学的默默支持,也有我踏踏实实的付出和永不言败的执着。然而,它们都属于过去,我深知成功写在未来。

以上即为本人的个人事迹材料,我要特别感谢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大力培养,老师的深入指导以及同学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给我的支持和帮助。今后我要更加严格的要求我自己,以求有更好的表现,用成绩见证青春的无悔。请各位领导、老师加以评判审核!

第2篇:孟妮先进事迹

优秀团员先进事迹

古沛中学孟妮

我叫孟妮,是古沛中学八(3)学生。我在学习上认真刻苦,各科成绩都很好;在实践中能够勤于动手,敢于大胆实践,勇于开拓创新;在担当团员的工作中,能出色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并多次受到表彰。我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是同学们的好榜样。

一、刻苦学习,勇攀高峰

在学习中,我有着一股钻劲儿,不向任何一道难题低头。虚心好问是我从中养成的好习惯,正是这种好习惯促使我不断发展,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的成绩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每当遇到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我总会耐心地尽其所能,认真讲解。在成绩面前,我从不骄傲,并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二、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我一直认为,做为一名团员,要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这是一个中学生应具有的优良品质,祖国的美好未来需要大批的建设者,仅靠个别人的本领是不行的,如果能使全体同学都取得进步,那就是我最快乐的事。平时,我不仅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谈心得、交流学习经验,争取更大进步;还经常主动关心班里学习较差的同学,我总是不厌其烦的帮助后进生解答疑难、耐心讲解。 平时我很乐于助人。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为地震灾区捐款活动,当我听了灾区的事迹后,心情非常沉重,感到自己的生活比他要幸福多了,想尽一些自己的力量。在和父母商量后,我把自己半年来积攒的所有零花钱全部捐了出去。还有在班里帮助同学打扫卫生,借给同学们学习用具等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每一件中事都饱含了我对班集体的热爱和对同学们的友情。

老师助手,同学榜样

无论在家在校,我都能够受到正确思想的教育和熏陶,老师和同学都很信任我。在担当团员期间,我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成了老师的助手,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我总是做得有条不紊。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虽然在学习中,和班级管理中,我还有一些不足,但我一定努力克服,使自己更加完善,争取做一名品学兼优,得才兼备的好学生。

第3篇:谷文昌先进事迹

谷文昌(1915年——1981年),原名程栓,河南省林县郭家庄人,一九四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林县的区长、区委书记,中共东山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龙溪地区林业局长,龙溪地区农办主任,龙溪地区革委会副主任,龙溪行政公署副专员等职。

谷文昌于一九五O年五月十二日随军解放东山岛。从此,他在东山这个美丽的海岛上辛勤耕耘了十四个春秋。

东山岛东南部几十里风沙滚滚,侵袭村庄,吞噬田园,埋没房舍,严重破坏生产,威胁人们生存。谷文昌担任东山县长时,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排除群众的疾痛,为造福东山人民,他把治理风沙害列为政府工作重点。他亲自带领工作人员。多次探风口、查风源,摸清“沙老虎”来龙去脉,制定治理风沙的规划。一九五四年,谷文昌调任县委书记,他与县委一班人,在三年的时间里,组织全县人民先后八次在沙滩上筑堤挡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造林防沙,这些办法,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谷文昌同志矢志不移,来回于张牙舞爪的沙滩,寻找制伏沙害的有效办法。不久,林业干部在白埕沙滩上发现了几株屹立于风沙中的木麻黄树。谷书记获悉后,立即组织林业技术员到实地研究、分析,证实木麻黄具有耐旱耐咸、抗风力强的特点,是制伏风沙的好武器。就这样,谷文昌同志下了决心,召开各种会议,倡导栽种木麻黄运动,他说:“不种活木麻黄,制伏风沙,就把我这副老骨头埋在东山岛。”他一面呈请中央林业部进口木麻黄树籽,一面派林业干部到广东电白县学习木麻黄的种植技术。之后,他亲自在下溪村建立了一个试验苗圃,在白埕村大园埔搞了一个试验林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谷文昌同志的关心下,大面积试验林初步成功。

一九六O年,一场“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的战斗打响了,党政军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风雨无阻,鏖战数年。全县四百多座大小山头,三万多亩赤白滩,种上树,造了林,三十公里长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昔日‘沙老虎”制伏了。沙滩造林。调节了气候,保持了水土,平衡了生态,沙滩变良田,一熟改三熟,粮食产量上去了,经济作物发展了,过去缺粮短柴的沙区人民,现在不仅柴米自给有余,还为工农渔业提供一定数量的生产和建设用材。在带领广大党员、群众造林制伏风沙的同时,谷文昌同志还发动人民群众挖塘、打井、修渠、筑水库,开发地下水源。有效地利用水利资源。为了便利交通,发展经济,谷文昌同志领导全县人民兴建八尺门海堤,从此天堑变通途,孤岛成半岛。

东山地处海防前线,是对敌的桥头堡,也是对台工作、统一祖国的要地。谷文昌同志经常教育干部、群众要提高警惕,保家卫国,加强民兵训练,重视对去台人员家属的政治工作。一九五三年七月十六日,蒋军海陆空一万多人,向东山县进犯。在谷文昌为首的县委领导下,会县党政军民全力以赴,坚守海岛,配合解放军作战,夺取了东山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谷文昌同志大半生都在和树林打交道,可是从没有向国家要过一根木材。五十年代,组织部门建议提拔他老伴当副县长,他极力反对裙带风,坚决谢绝。一九六三年,机关干部调整工资时,因提资名额有限,谷文昌说服了老伴,主动把名额让给其他同志。一九年,谷文昌赴省任职之前,有关部门要把他在财政局当临时工的大女儿转为正式干部,随父一起调到省里工作,谷文昌不同意这样做,他说:“县委书记的孩子不能特殊,还是留在东山锻炼好。”

谷文昌同志于一九八一年元月三十日在漳州病逝,享年66岁,遵照他生前嘱咐,其部分骨灰由其子女撒在东山岛上。

“为表彰谷文昌老书记的功绩,激励后人,东山县委、县政府于一九八七年七月特立丰碑,以志纪念。碑的正面写着:谷文昌同志万古长青 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 一个执政为民的典范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08-07】 【作者: 曾庆红】 【阅读1055次】【关闭窗口】

有这样一位共产党人,有这样一位领导干部,他深深地热爱人民,人民也由衷地热爱他;他在世时,人们反复传诵他,他辞世后,人们依然发自内心地追思他、怀念他:他工作过的地方的老百姓自发捐款为他修墓、树碑、雕像、建陵园、办展览;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和学生经常到他的墓前瞻仰凭吊,感叹落泪、流连忘返;少先队员们常常到这里过队日;新党员、新团员选择这里举行入党、入团仪式;每逢春节、清明,为他扫墓的人群总是络绎不绝;“先祭谷公,后祭祖宗”,在当地已相沿成习;有的老党员还自发常年为他守墓地,扫陵园;有的自费印发宣传材料,担当他的感人事迹的义务宣传员。 这位深得人心的共产党人、这位永远留在人民心间的领导干部,就是曾先后担任福建省东山县委书记、省林业厅副厅长、龙溪行署副专员的谷文昌同志。他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从1962年至今的40年间,始终在福建省广为传诵,今年2月又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这位去世已20多年的优秀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楷模无不由衷钦佩,肃然起敬。现在党建读物出版社把他的事迹编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谷文昌》一书,我认为是很及时、很有意义的。这对于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对于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都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谷文昌于1943年在家乡担任村农会主席,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在福建省龙溪行署副专员岗位上去世。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的壮丽事业。特别是1950年至1964年他在福建省东山县担任区委书记、县长、县委书记期间,带领全县人民顽强拼搏,不懈奋战,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山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使全县人民从此摆脱了世代逃荒要饭的苦日子,而且为后来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谷文昌是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这一新形势下,从河南省林县随军南下来到东山工作的。解放初期的东山,疮痍遍地,蒋军烧杀抢掠的惨景目不忍睹。群众生活十分困苦,缺吃少穿,无房无地;在日甚一日的风沙旱涝面前,很多村庄已失去了生存条件;失败了的蒋军并不甘心失败,经常进行军事骚扰,伺机反攻倒算。谷文昌一踏上东山这块土地,就把全部心血倾注在保卫东山、建设东山和为东山人民造福上。他以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保卫海岛,医治战争创伤。同时,也以一往无前的精神,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敢闯新路,向大自然进军,谱写了战天斗地的光辉篇章。

谷文昌牢牢铭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注意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从当地实际出发,带领群众植树造林,根治风沙,把一个荒漠化的海岛,建成了海上绿洲;在惊涛骇浪中筑堤修路,把孤岛变成半岛;在严重旱涝自然条件下兴修水利,战胜了一次又一次旱涝灾害;他还兴科技、办教育、树新风、抓体育,注重提高干部群众的素质。正如他自己所说:“不带私心干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人民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这些,都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生动体现。

谷文昌模范实践“两个务必”的要求,在成绩面前不骄不躁,永不自满;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为了根治风沙,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面前,毫不动摇,愈挫愈奋,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决心和更大的干劲,认真经验教训,科学摸索治沙规律,历时十年,终于降伏了沙魔。这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拼搏奋斗的崇高品质,为了造福人民而不怕艰难的伟大人格。

谷文昌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切实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比如,他冒着很大的政治风险,把由于被抓壮丁而当了蒋军的所谓“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他敢于抵制“大跃进”年代的“五风”,如实地向上级汇报真实情况,敢于讲真话,办实事,鄙视弄虚作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他所绘制的发展蓝图由于切合当地实际而一一变成了现实,他亲自指挥种植的防护林、修建的水利工程、建造的海堤和盐田都是成功的,至今仍在发挥着重大效益。

谷文昌几十年如一日,密切联系群众。他没有官架子,处处平等待人。他作风深入,全县几百个大小队干部,他大都能叫得出名字。他经常到基层调查研究,与群众吃住在一起,劳动在一起,拉家常、问冷暖,满腔热情地对待群众,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与东山广大群众保持着水乳交融、亲密无间的关系。

谷文昌是一个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和职位高低的人。早在林县工作时,他就担任了多年区委书记,南下来到东山之初仍担任区委书记,“大跃进”年代还一度降低了他的职位,但他都能坦然对待,不屑于“争名于朝、争利于市”那一套。更难能可贵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遭受残酷批斗,全家被下放宁化县农村当社员的逆境中,把自己的厄运置之度外,忍辱负重、埋头苦干,帮助所在大队实现了亩产稻谷上千斤,群众称赞他是“谷满仓”。他还被县委任命为隆陂水库总指挥,带领4000名民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建起了闽西北地区第一座中型水库,为当地抗旱防洪,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立下了汗马功劳。谷文昌又是一个清正廉洁、严于律己的人。他要求领导干部“把腰板挺直,把手洗净”。他不但这样说,而且带头这样做,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和家属子女,从不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搞特殊、谋私利,在群众中留下了清白、清正、清廉的美名。

谷文昌同志以他的崇高思想、感人事迹和伟大人格向世人昭示:他是一位具有坚强党性、远大理想、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始终坚持执政为民、造福于民,为实现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的共产党人。他的事迹虽然发生在几十年前,但这种精神却跨越了时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契合,生动地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一个共产党员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当了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谷文昌用他一生的言行对这三个问题作出了响亮回答。这样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这样一个执政为民的典范,永远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学习。

当前,我们党正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要实现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必须努力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牢牢铭记“两个务必”,紧紧抓住“第一要务”,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历来非常重视先进人物的感召和激励作用,曾经广泛开展过学习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典型的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前不久胡锦涛同志就深入学习郑培民作出重要批示,各地正在深入开展学习。我们要把郑培民、谷文昌的先进事迹作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坚持“两个务必”要求的生动教材,以他们为榜样,不断提高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愿谷文昌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此文系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谷文昌》一书写的序言,作于2003年6月18日)

第4篇:孟佩杰先进事迹

“孟佩杰先进事迹”团日活动总结

一、活动主题:孟佩杰先进事迹

二、活动方式:主题班会

三、活动时间:2011年10月14日

四、活动地点:第二楼30

5五、活动对象:应电0911全体同学

六、活动内容

孟佩杰,女,20岁,山西临汾人。5岁时生父不幸车祸离世,生母便将其转送给刘芳英抚养。8岁时,养母刘芳英因椎管萎缩症手术失败而半身不遂,养父为逃避生活重担离家出走,自此,小佩杰在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独自照顾刘芳英的生活起居,12年来不离不弃。2009年,孟佩杰被离家乡百公里之远的临汾学院录取,由于不放心刘芳英,便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带着母亲上大学”,继续悉心照料养母。2010年,孟佩杰成为临汾市年龄最小的十佳道德模范。网络让她的孝心被更多人见证,她是网民们眼中临汾“最美的女孩”。为了学习她的先进事迹我们班开了一次主题班会,第一个上台演讲的是刘园园同学:“我们青少年要向孟佩杰学习,旅行孝老义务,争做孝顺儿女,带着瘫痪养母上大学”的孟佩杰不但是勤奋好学、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更是孝敬母亲、尽心侍奉的好女儿。从八岁开始,十二年来,孟佩杰克服了许多同龄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对瘫痪养母日复一日

地悉心照料,任劳任怨,不离不弃,向全社会诠释着她的孝心和爱心。我们要以孟佩杰为榜样,大力弘扬孝老爱亲、知恩重义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切实履行义务,争做孝顺儿女:在精神上宽慰父母,尽可能满足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心灵上尊重父母,承认他们的努力和付出,让老人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在健康上关心父母,尽心侍奉,让老人切实感受晚辈的孝心和真心;要在经济上孝敬父母,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和责任。”第二个演讲的是王晨晨同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受磨难孩子快成熟她竟然学会了善意的谎言——买了鸡腿给母亲改善生活自己不舍得吃竟说是:自己不舍得吃竟说是:“挨着鸡屁股呢,我才不喜欢”。 让我想起了乞丐向乞丐施舍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中最美的“警官妈妈”我想起了我院见义勇为的袁小平同学„„我也想起了那些纨绔子弟特别是“我爸是李刚”族公子哥们儿想起了那些无厌的贪官他们忘恩负义 过河拆桥他们尔虞我诈 说谎耍滑他们勾心斗角 口蜜腹剑 „„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啊!我看到中华民族的美德正滋润着 激励着一代代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小佩杰 你一次次体能的消耗赢得一次次心灵的升华 你一次次虔诚的付出聚成一道道精神的光辉!钦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用坚强的意志用顽强的毅力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使“孝老爱亲”的旗帜高高飘扬!”

通过学习孟佩杰的先进事迹,我们都感觉自己很渺小,

一个与我们一样大的人她所做的事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这一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我想“世界上强大的决不是苦难而是爱”——这该是她的“座右铭”吧!就是因为爱9月22日12时,当载着孟佩杰母女的汽车抵达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时,整个校园沸腾了!上千名师生和社会各界群众,用鲜花和掌声,热烈欢迎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孟佩杰载誉归来。 临汾学院决定把孟佩杰事迹作为学校教学课程必修课,为孟佩杰母亲免费治疗的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召开专门会议,为刘芳英制定了治疗方案,争取明年孟佩杰毕业时,让刘芳英能借助器械站起来。记者还了解到,古县、洪洞县已与临汾学院联系,都希望孟佩杰毕业后来当地工作。 我们青少年应该以她为榜样,,怀抱“感恩”的心,让我们更多的大学生树立道德意识,传承孝老爱亲的美德。她说她的幸福就是:“让妈妈健健康康的,每天过得开开心心的,妈妈幸福我就幸福。”多么朴实的语言呀,她用她的行动向我展示了幸福的另一方面:幸福就是感恩和奉献!想想生活中,我们常常抱怨上天不公,生活不尽人意,常常认为别人无情、自私„„其实这都是自私的表现,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我们比起孟佩杰来说,该多么幸福呀!

第5篇:谷士文先进事迹

.谷士文先进事迹

谷士文195O年从马达加斯加归国,1967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曾任通信工、技术员。1978年调入长沙铁道学院,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起任长沙铁道学院院长,兼任湖南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象图形学会铁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铁道学会理事,1997年被评为湖南省高校优秀领导干部,1998年被评为湖富省优秀留学人员,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长沙铁道学院是一所规模中等的一般院校,但近几年却以发展快势头猛而引人注目:年科技项目从1993年的158项猛增到1998年的298项,年科技经费从28O万元增加到2885.94万元,科研水平和层次明显提高,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199项,学科学位建设日趋完善,博士生导师由2名增加到9名,有博士、硕士点21个。教学质量较高,英语四级及其它专业统考均在一般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的社会声誉良好,培养出来的学生以基础扎实、适应性较强而深受社会欢迎,毕业生安置率连续几年100%;办学条件、校园建设、教职工生活待遇逐步改善,学校率先建成了湖南省和铁路系统中第一家与国际Internet联通的计算机校园网。目前,全校上下人心思奋,各项工作生机勃勃,学院的凝聚力明显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学校继续保持良好的上升趋势。98年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院长谷士文为首的院领导班子~远瞩、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分不开。

谷士文在学院提出以本科教学评价达优为目标的“122”建设工程中,

.融合了以加强基础文明建设为切入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的教职工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谷士文高度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并善于将思想教育与具体的行政工作相结合,他经常教育干部群众: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我们的办学思想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近年来,学院出台各项重大改革举措时,他都坚持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强调加强~宣传,做好师生员工政治思想工作,保证了学院各项改革的顺利实施。在他的倡议下,全院开展“把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的大讨论,这种内容充实,联系实际的理论学习和讨论,使广大干部及教职工思想上触动很大。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以及一校之长的忧患意识促使谷士文不断的对高等教育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他认为:生存发展都靠自身实力,公平竞争,凭实力说话,因此办学一定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也就是练内功,想方设法使自己活起来。为此,谷士文果断地提出了从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的办学思想。几年来,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思路,也是遵循办学规律的,对学院实现持续发展,充实内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年来,一幅全方位的学院管理体制改革蓝图正在人们眼前一年一年地描绘出来,有以全员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重新聘任为核心的人事体制改革,有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本科教学评价达优为契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有以学科学位建设为龙头的科研体制改革;有以“福利型”向“社会型”转化的总务后勤改革,有以平均分配向讲投资讲效益转变的设备经费改革;此外,以董事会等联合办学方式为标志的办学体制改革等

等一系列方案的相继起动,无不闪烁着竞争的锋芒,体现出求发展争一流的锐气。

正是通过压力的层层传递,市场、质量、效益、竞争这四个观念在全院干部教师中形成共识并转化为人们的行动。全员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重新聘任,绷紧了每位教师、干部、民工的心弦;德、能、勤、绩全面考评,分A、B、C、D四档,其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院、处级干部分开述职,平者让,能者上;高职低聘、低职高聘,打破了专业技术职务的终身制;在教学方面,加大对教学改革的倾斜力度,对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在经费、奖励,工作量计算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教师参与教改,多出教学成果;在科研管理上,加大对重点项目课题的扶持力度,学科带头人也由内定转为公开选拔,变静态为动态,一段时间不出成果者,自动让贤„„竞争意识的增强和竞争机制的引入,走出了学院发展的好势头。

作为一校之长,他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宣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倡导一种新型的人才观。在他的倡议下,学校制订了“稳定、引进、培养、竞争’的师资建设方针,提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工作方针。在全院处级干部~上,他亲自宣讲“未来的人才观”,介绍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国外一流学校重视人才的经验,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他尽力宣传“大学乃大师之谓也”的思想,大声疾呼要打破传统的意识,努力培养我们自己的大师。在学校党委的支持下,他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改革,主持制定了一整套吸引人才,重用人才,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倾斜政策,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

谷士文长期从事图象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发表论文4O多

篇,其中在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铁道学报、计算机学报、光学学报等一级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就有1O多篇,多次被国外学术刊物摘录,获铁道部和湖南省及学会奖励,“八元树旋转复杂性”、“物体三维重建”的研究被有关专家评价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

他先后主持承担科研课题1O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八五”攻关项目等,科研经费达6OO万元。在国内最早将图象处理系统理论应用于工业生产检测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于92年组织研究生与工厂合作“浮法玻璃在线检测系统”课题,主持参加有关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一年创效益5OO万元,获国家计委、科委“八五”重大科技成果奖,该项目还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工业视觉系统系列研究,推广到其他技术领域和企业,确立了学院在此应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此外他先后组织参加了“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酒店电脑管理系统”、“校园网建设及应用系统研究”等科研项目,分别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南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担任博士、硕士生导师,先后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O多名,其中费跃平等已分别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部级青年拔尖人才。在该同志领导下,组成了以青年为主体的有正、副教授、博士、硕士的学术梯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第6篇:谷士文先进事迹

谷士文195O年从马达加斯加归国,1967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曾任通信工、技术员。1978年调入长沙铁道学院,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起任长沙铁道学院院长,兼任湖南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象图形学会铁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铁道学会理事,1997年被评为湖南省高校优秀领导干部,1998年被评为湖富省优秀留学人员,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长沙铁道学院是一所规模中等的一般院校,但近几年却以发展快势头猛而引人注目:年科技项目从1993年的158项猛增到1998年的298项,年科技经费从28O万元增加到2885.94万元,科研水平和层次明显提高,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199项,学科学位建设日趋完善,博士生导师由2名增加到9名,有博士、硕士点21个。教学质量较高,英语四级及其它专业统考均在一般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的社会声誉良好,培养出来的学生以基础扎实、适应性较强而深受社会欢迎,毕业生安置率连续几年100%;办学条件、校园建设、教职工生活待遇逐步改善,学校率先建成了湖南省和铁路系统中第一家与国际Internet联通的计算机校园网。目前,全校上下人心思奋,各项工作生机勃勃,学院的凝聚力明显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学校继续保持良好的上升趋势。98年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院长谷士文为首的院领导班子高瞻远瞩、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分不开。

谷士文在学院提出以本科教学评价达优为目标的“122”建设工程中,融合了以加强基础文明建设为切入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的教职工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谷士文高度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并善于将思想教育与具体的行政工作相结合,他经常教育干部群众: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我们的办学思想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学院出台各项重大改革举措时,他都坚持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强调加强舆论宣传,做好师生员工政治思想工作,保证了学院各项改革的顺利实施。在他的倡议下,全院开展“把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的大讨论,这种内容充实,联系实际的理论学习和讨论,使广大干部及教职工思想上触动很大。

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以及一校之长的忧患意识促使谷士文不断的对高等教育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他认为:生存发展都靠自身实力,公平竞争,凭实力说话,因此办学一定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也就是练内功,想方设法使自己活起来。为此,谷士文果断地提出了从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的办学思想。几年来,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思路,也是遵循办学规律的,对学院实现持续发展,充实内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年来,一幅全方位的学院管理体制改革蓝图正在人们眼前一年一年地描绘出来,有以全员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重新聘任为核心的人事体制改革,有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本科教学评价达优为契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有以学科学位建设为龙头的科研体制改革;有以“福利型”向“社会型”转化的总务后勤改革,有以平均分配向讲投资讲效益转变的设备经费改革;此外,以董事会等联合办学方式为标志的办学体制改革等等一系列方案的相继起动,无不闪烁着竞争的锋芒,体现出求发展争一流的锐气。

正是通过压力的层层传递,市场、质量、效益、竞争这四个观念在全院干部教师中形成共识并转化为人们的行动。全员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重新聘任,绷紧了每位教师、干部、民工的心弦;德、能、勤、绩全面考评,分A、B、C、D四档,其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院、处级干部分开述职,平者让,能者上;高职低聘、低职高聘,打破了专业技术职务的终身制;在教学方面,加大对教学改革的倾斜力度,对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在经费、奖励,工作量计算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教师参与教改,多出教学成果;在科研管理上,加大对重点项目课题的扶持力度,学科带头人也由内定转为公开选拔,变静态为动态,一段时间不出成果者,自动让贤„„竞争意识的增强和竞争机制的引入,走出了学院发展的好势头。

作为一校之长,他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宣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倡导一种新型的人才观。在他的倡议下,学校制订了“稳定、引进、培养、竞争’的师资建设方针,提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工作方针。在全院处级干部学习班上,他亲自宣讲“未来的人才观”,介绍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国外一流学校重视人才的经验,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他尽力宣传“大学乃大师之谓也”的思想,大声疾呼要打破传统的意识,努力培养我们自己的大师。在学校党委的支持下,他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改革,主持制定了一整套吸引人才,重用人才,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倾斜政策,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

第7篇:孟文荣同志先进事迹

孟文荣同志先进事迹 (绍兴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发布时间--2008-05-28 来源---宣教室 作者---管理员

孟文荣现任绍兴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他从事纪检监察工作长达17年,始终保持刚正的品质、旺盛的斗志和创新的激情,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始终注重修身养德、做到率先垂范,根据中央确定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败战略方针,深刻领会,努力把握,积极行动,不但为深化我市反腐倡廉工作、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而且为全市纪检监察战线树立了标杆,成为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学习的榜样。

忠诚敬业

在纪检监察战线上,孟文荣始终勤奋工作,以报效党和人民养育之恩。2001年至今,孟文荣先后在一位副书记缺位、一位分管常委外调,需要承担起分管或联系市纪委的干部管理、案件检查、信访、案件审理、案件管理等工作的繁重任务的情况下,不断取得查办案件工作的新突破。如相继组织查办了原绍兴县副县长李越明、原绍钢厂长李芝荣、原上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开建、原绍兴市交通局长副局长马志坚等违法违纪案件,通过案件的查处,为国家和集体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有力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同时发挥了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推进了源头治腐各项工作。在抓好市本级办案工作的同时,认真指导、帮助和协调好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查办案件工作,促进了全市查办案件工作的开展。如2005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554件,处分党员干部592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927.10万元。绍兴市办案工作多次受到省纪委的表彰。

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孟文荣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本级查办的每起案件,他在调查方案、选择突破口、收集重要证据、安全措施等环节,都直接参与把关。尤其在“两规”期间,凡是不因公外出的,每晚都到办案点,与同志们共同商讨案情,及时指导办案。对全市所办的重大案件,做到件件过问,及时指导,尽心支持和帮助下级纪委办案,妥善处理各种复杂疑难案件,使下级办案工作顺利推进,同时确保了依法文明办案,全市办案人员从未发生过体罚或变相体罚查处对象的违规行为,受到下级纪委同志的衷心爱戴。有一次到县里指导办案,发现涉案人员有“自伤”苗头,立即要求改变谈话方式,使案件马上突破,改变了被动局面,保证了办案工作的安全文明。

务实创新

在查办案件工作中,孟文荣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纪为准绳,要求办案工作做到“三个抓起”,即从初查抓起,从每个证据抓起,从每个办案环节抓起,确保所办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量纪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对人的处理,严格把握政策,始终做到慎之又慎,切实维护违纪者的合法权益。又如在查禁党员干部专项治理中,孟文荣作为全市的召集人,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提出七方面的查禁重点,要划清违法违纪同一般错误的界限,对一般“小搞搞”的坚持重在教育,力促改正。这一建议务实有效,对于全市禁赌专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凡是市纪委常委会决定的事、领导交办的事、自己分管的事,孟文荣从不图形式,不做表面文章,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结果。如领导交办的王国炎信访件,从怎样找本人谈话、寻找哪些证人及如何反馈均作认真布置,使长达5年之久的信访件得以了结。1999年,为了解决绍兴县中泽村村民连续27次信访问题,他亲自带队召集县、镇有关领导,共同研究解决问题,查处了村原书记及会计等人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平息了信访。

孟文荣重视学习,注重创新。他说,纪委做的是“管人”的工作,要“管人”首先要高人一筹才行,要高人一筹就要突破常规善于创新,要创新就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此,他“学习理论以修德,学习知识以精业”。对一些重大政治事件、重要业务知识更加重视,如对三个条例、实施纲要、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理论和政策规定,认真研读,全面把握。2005年,在省委党校培训2个月,他十分珍惜机会,学习作业、调研文章和考试成绩获得全优,得到许多年轻同志的由衷赞誉。孟文荣同志不仅认真学习,还注意消化领会、用于实践。如为了发挥执纪的综合效应,他提出了“一案一总结、一案一建议、一案一剖析、一案一教育”的工作思路;针对基层纪委办案质量不高的情况,对下级纪委实行量化目标管理;为推进基层信访工作,总结推广了领导包案、双向承诺、有序信访等经验;在省内率先推行了案件协审制和“二审制”;在机关效能建设中,推动建立了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组织起草了效能责任追究办法,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使市机关效能建设有序推进、走在前列;2006年以来,查办案件工作面临许多新的困难,适时提出了办案工作重心前移,搞好两个延伸,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等等。这些创新的举措,有效提高了绍兴市纪检监察工作的水平,促进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

刚正清廉

孟文荣为人正直,作风正派,严于律己。长期的执纪生涯,形成了他爱憎分明、公道正派、严格自律的优秀品质。针对当前办案面临许多困难的情况,他要求办案这条线的同志从要求所在、职责所系、现实所迫三个方面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办案力度,对于腐败分子,一经发现,就坚决进行查处。在他分管办案工作期间,每年在全市范围内都查处了一些有影响的案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果,有力遏制了腐败的滋生蔓延。但是,对于同志,他始终以诚相待,表里如一,互相尊重。对同志的不足,能出于公心,诚心帮助指出。面对不公非议,宁愿自己受点委屈,坚持既维护上级,又保护下级。

孟文荣深知“己不正焉能正人”的道理。 他能始终自觉执行上级各项廉洁自律规定,淡泊名利,谨慎用权。他身为局长,从不直接审批钱物;身为分管干部工作的副书记,从不直接提名干部;身为一名重权部门领导,从不为亲属朋友经商办企业等打招呼谋好处。两年前他的胞弟下了岗找他帮忙,他至今没有“帮上忙”,使一些亲朋不理解。他说,选择了纪检监察工作,就意味着奉献,这一奉献包括亲情和友情的损失。但是,只要自己凭信念敬业,凭良心做事,凭人格管人,就问心无愧。

第8篇:木树平先进事迹

后山垣煤矿回采班长——木四平事迹材料

他是班组的“领头雁”,所带班组已连续安全生产半年,他拥有后山垣煤矿“优秀安全生产指挥员”“2009年度劳动模范”等称号后,又再次获得鑫飞集团“优秀班组长”的荣誉,他就是后山垣煤矿回采班长——木树平。

打铁先得自身硬。为掌握过硬的安全生产技能,木四平自己购买采煤工艺、班组管理、机电维修等方面的技术书籍,在业余时间进行“充电”,并在实践中摸索、锻炼和积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他不仅取得了运输工、小电绞信把工、班长等多种安全资格证书,同时还具备了支架工、油压工等专业工种的熟练操作技能,成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多面手”。

一花独放不是春。为提高班组的整体素质,木四平以打造“一面一品”创新工程为契机,发动职工制订“跨岗位学习计划”,牵头成立“学习工作小组”,亲自对回采工艺进行授课,分批次组织生产骨干和职工进行“1+1”现场结对练兵,将所学到的知识及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班组职工。近2年来,在他的传、帮、带下,有5名班组职工成为回采队的生产骨干和技术能手。

严把现场安全关。在今年开展的“安全月活动中”及其“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先进评选”活动中,木四平身先士卒,每天总是提前半小时到工作面,了解上一班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情况,接受新任务,掌握安全生产注意事项。每班又总是第一个到达井下现场,了解现场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不合格支护坚持在第一时间内处理整改。他还加大班中动态巡查力度,每班要在工作面及两道顺槽来回奔波十余趟,杜绝带着隐患生产。特别今年4月份,回采工作面的搬家、安装,现场组人员提前完成工作面搬家、安装任务。据了解,今年1至6月份,木四平班长现场制止“三违”20余起,向安监站汇报不安全隐患32条,现场带头整改18项,提出质量标准化创新项目3项,有力地促进了矿井安全生产。

关键之处显身手。4月13日中班,工作面临近尾声在回柱时有大块煤矸石突然压溜子,他主动留下来处理安全隐患,从中午4时下井,直到凌晨6时才上井。在他和全区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矿井创出了日产3000吨的普采新高纪录。

把住班组凝聚力。为保证职工队伍的稳定,木四平同志经常深入班组职工家庭走访谈心,谁家有难事,哪个职工有情绪,他都了如指掌,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生产骨干薜五儿家住附近农村,上有老下有小,人多田多,每到农忙季节,家中的农活总成为他的心病,给班中的安全生产留下隐患。每到这时,木树平便带领班里人员利用班后时间进行帮扶,解除其后顾之忧。对班里的安全重点不放心人物,他主动上门送安全意识。通过算账对比,发动家庭帮教,使8名安全后进人员逐渐转化为工区的安全生产积极分子。

后山垣煤矿回采班长——木四平事迹材料

山西柳林和信后山垣煤业有限公司

2010年6月

第9篇:朱家平先进事迹

2009-2011年度南京市劳动模范推荐评选材料

返乡创业先行者,群众致富领路人

————六合区金牛湖街道金牛山社区朱家平同志先进事迹

朱家平,男,1960年6月11日出生于南京市六合区金牛山脚下的山子林组。1980年,在农村生活了二十年的朱家平,来到了六合县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为了能够有所作为,他每时每刻都严格要求自己,将学习始终放在了第一位,每年都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管理知识等方方面面的学习培训,不断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的专业管理知识与管理技能。凭着一股韧劲,凭着持之以恒的激情,凭着对工作踏实认真、任劳任怨的态度,朱家平于1988年5月18日创办了南京雄州无线电厂(1996年7月售股改制后,更名为南京雄州机电制造有限公司);2002年10月雄州机电与韩国裕盛公司合资成立了南京雄盛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2006年12月,朱家平在六合经济开发区新创建了南京超州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在这三个公司里,他一直担任着董事长、总经理、党支部书记的职务。二十多年来,朱家平创办并经营管理的工业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且效益逐年递增,每年按照国家相关要求上交各类税费,解决了六合当地300多人的就业问题。据统计,2009年至2011年三年来,由朱家平领导并经营的南京雄州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南京雄盛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南京超州机电制造有限公司,销售共计14600万元,共向国家上交了各项税金1380万元。

2005年以来,在工业企业取得一定利润后,有着企业管理经验的朱家平同志,不忘生他养他的家乡,多次回到家乡,愿为家乡尽点力,做点贡献。带着一颗回报家乡,感恩家乡,让家乡父老也走上致富的心,他来到了金牛湖街道金牛山社区这块生他养他的热土上,想带领左邻右舍一起致富,实现多赢。经过多次的交流沟通,从本组开始,一户一户的拜访,谈心,几年的诚意,终于感动了村民,并与他们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2010年1月,成立了南京金牛湖金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朱家平,带领他的儿子朱超与有志青年李桂忠等人,开始实施“改变家乡面貌,回报家乡”的计划。

一、亲力亲为,打造金山农业园

2010年,南京金牛湖金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后,朱家平同志立即带领公司一班人,对所流转的土地进行平整,他们不分昼夜地施工。当时,大家都还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工作上困难很多,许多工作都是朱家平亲力亲为,他一边干一边学,还一边教手下的人。面对严寒与酷暑,冲在最前面的总是他,他向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肯学肯干肯吃苦,没有做不到的事。”在他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带领下,公司第一年就定植了一百多亩优质葡萄。在抓定植的同时,他积极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观光旅游打下了基础。

金山农业刚成立,工作上千头万绪,事情很多,不但要做好金山农业的工作,还不能影响工业企业的工作,因为工业企业的经营业绩好是搞好农业工作的后盾。所以朱家平同志常常是起早贪黑的工作,经常早上5点多就从六合来到施工现场,晚上到22点多才离开,有时要到24点才离开。回到六合有时,还要处理超州公司的工作。工作起来,他从不喝茶很少喝水,经常忘记吃高血压的药,一段时期影响很大。但他依然不减对金山农业投入的热情。 朱家平同志首先想到的是“要想富,先造路”, 他不但建设了田间生产用路,还同时建造了村庄道路。为了确保水泥路的质量要求,购买的是商品混凝土,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亲自指挥,检查水泥路的厚度等质量问题。如今,原来的田间小路已经成为了宽敞大道,村民雨雪天出门再也不用走泥土地了;田间、村庄绿化同时建,现如今看到的是郁郁葱葱的苗木、各种各样的花卉。在一期建设的同时,朱家平同志不辞辛劳,连续同其他四个组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明确了二期、三期目标。

2011年,金山公司加大加快了投入,在五十年不遇的先旱后雨的不利气候条件下,朱家平同志带领金山人战天斗地,一举定植了500多亩葡萄、油桃、枇杷等经济林果。经过两年来的努力,在公司1000多亩的流转土地上,已经建成了葡萄、油桃、枇杷、草莓等经济林果600多亩。配套滴灌设施400亩,6米宽钢架大棚面积400亩。截止2011年12月,金山农业已实际投资1500多万元。

在朱家平的带领下,2011年7月18日,金山农业特色葡萄基地已顺利开园,首次挂果产葡萄4万多斤。朱家平同志始终要求公司全体员工要把“让消费者吃上绿色放心水果”当作永恒不变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并且要求本着“质量第

一、信誉至上、服务到位、价格合理”的原则,做好一切工作。为了确保葡萄的质量,朱家平不惜多次奔跑与交流,聘请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赵密珍主任研究员作为技术指导与顾问,还聘请了一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负责技术工作。2011年初次挂果的葡萄荣获了奖项: “夏黑”葡萄先后荣获江苏省第四届“中山杯”早中熟品种评比银奖、2011年南京市葡萄大赛银奖、中国南方第四届“中山杯”优质葡萄评比银奖;“醉金香”葡萄先后荣获2011年南京市葡萄大赛优胜奖、中国南方第四届“中山杯”优质葡萄评比银奖;“甬优1号”葡萄荣获中国南方第四届“中山杯”优质葡萄评比银奖。根据目前的葡萄长势预测,2012年可年产葡萄20万斤;油桃也会初次挂果。

二、率先带头,与群众共同致富

1、租赁土地,提高农民土地收益。

两年多来,金山农业与金牛山社区的林东、林西、朱南、朱北、新生五个村民小组签订了1000多亩的土地流转合同。在土地流转合同签订过程中,朱家平是我们金牛湖街道第一个主动向村民提出租赁费以500斤水稻/亩为计价单位的人,租赁费用远远高于周边农田承包价,这样随着水稻价格的提升,农田租赁费将逐年上涨,农民土地收益将逐年提高。

2、提供留守农民就业,增加农户收益

金牛山村的农民大多数主劳力已外出打工,只留下了部分留守农民照顾家庭、老人与孩子。金山农业的园区建设,为周边100多名留守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有效使用了农村留守劳动力,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让农民离土不离乡,使农民真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并且农户的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民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预计在3-5年内,辐射带动面积可达2000亩,可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左右。

3、引导周边村民,开展自主创业

朱家平还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参与金山农业的生产管理,使农民更好的掌握种植技术。许多农民有“小富即安”的思想,对公司提出的一些管理理念不能理解支持,行动上与语言上设置了一些障碍,朱家平没有灰心丧气,不厌其烦地找农民们交流沟通,引导他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为了实现共赢,朱家平拿出资金进行投入,并准备好相应的苗木,对园区进行切块承包管理,采用定园定区负责制,培养农户有自主创业的能力。这一举措加强了农民的责任意识,使农民知道“谁付出的多,谁就得到多”,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4、关心困难群众,关爱社区与社会。

在个人致富的同时,朱家平不但关爱公司员工与周边农户,而且还关心社会。 “一个人富了还不行,我要带领我的家乡人一同致富。”朱家平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直把公司员工当作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看待,坚持以人为本,善待员工、关心员工、尊重员工。为了给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百姓谋取更多的福利,他和家人省吃俭用,从不计较吃喝;招待客人、请员工聚餐时却从不心疼手软。与此同时,他还积极主动地为员工排忧解难:只要员工家中有婚丧嫁娶、生病的事情,他都会主动带上礼品礼金前去慰问;员工家中经济出现困难,他会慷慨解囊,热心资助。他待人热心、和蔼,主动找员工交流谈心,在员工的心目中,他不但是领导,更是兄长。尽管投入金山公司两年多来,公司才仅仅有几万元的销售,利润根本无从谈起,可对农民当月的工资,朱家平不但从未克扣,而且每个月都是当月兑现。2012年春节后,在还没有任何收益的情况下,朱家平还主动为员工调增了工资。

朱家平同志在未见到任何利润的前提下,还主动向金牛山社区拿出部分资金,支持社区的市政建设。他说:“君出于民,民出于土,土地流转后,社区基层组织没有资金来源,社区要维护正常运行,没有资金怎么行?支持社区是我们的本份。”他的这一提议也可能是我们全区的第一个人,也可能是南京市的第一人。为了振兴地方经济,朱家平还主动为金牛山社区招商引资,介绍并引进其他投资客商前来兴办企业,想改变金牛山社区的整体面貌,让金牛山人真正富裕起来。

朱家平还主动积极为敬老院的老人捐款捐物;他还率先带头,组织公司员工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汶川地震捐款、玉树地震捐款活动,先后得到了社会与政府的一致好评。2010年成立金山农业以来,朱家平不仅在每年逢年过节为周边五个村庄的村民每户发放水果、酒等慰问品,还为60岁以上的老人分档次发放春节慰问金。朱家平和其企业多年来向汶川大地震、横梁敬老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北京办事处等社会各界捐款22.6万余元,向金牛山社区捐款和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春节慰问金等16.6万余元。

三、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2011年下半年,由于扬滁公路建设工程的需要,刚刚布局完整的葡萄园需要部分占用,扬滁公路将由东向西穿过葡萄园。朱家平同志看着刚刚建设好的钢架大棚,长势旺盛的葡萄,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一边是精心布局并种植的葡萄园,一边是国家市政建设的需要,作为党员的朱家平,丝毫没有犹豫,没有计较个人得失,毅然决然地支持了国家公路建设,对扬滁公路占用没有提出任何怨言,只是一句话:“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切听命于政府的安排”。 许多人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人说朱家平是在犯傻。朱家平没有与日理会这些,他还抽调许多员工,亲自带领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拆迁移栽工作。得到了周边老百姓与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如今青奥会轻轨建设工程还将占用葡萄园的部分土地,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定下来占用的具体位置,但在朱家平的心里已经充分做好了思想准备,只要是国家的决定,只要可以振兴地方经济,只要家乡繁荣,老百姓能够致富,他就会选择“无条件支持”。

四、展望未来,园区前景盎然

金山农业东邻风景秀丽的金牛湖风景旅游度假区,西接环境优美的桂子山石柱林风景旅游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2014年青奥会帆船比赛将在金牛湖举行,轻轨工程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是金山农业发展壮大的良好契机。金山农业在朱家平的领导下,将以金牛湖风景区为依托,乘青奥东风,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及旅游观光等以农为主的现代农业,逐步形成一个规模化、产业化、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生态农业基地,并按照“实施高效农业栽培——观光旅游——商务接待”的整体经营思路,形成自身独特的产业链。 朱家平同志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只是自始至终用他勤劳踏实的工作作风,带领着金山的员工与社区的农民,认真描绘着金山的明天。三年内:公司从“成为南京市高效设施农业生产示范企业,到研发出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特色品牌果品,再到申报认定无公害基地与无公害产品,申报认定绿色基地与绿色产品,最终能够建立销售网点,进军超市配送”。三年后,公司将进一步带动周边,发展农家乐、观光农业、精品农业、生态农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与“金牛湖风景旅游度假区”和“桂子山石柱林风景旅游区”遥相呼应,相辅相成。

在未来的3-5年内,在朱家平的带领下,金山公司计划投入资金5000万元,计划将公司打造成为别具特色,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高效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于一体的旅游观光高效农业示范区,它将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

第10篇:邓平寿先进事迹

邓平寿事迹

重庆梁平县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被群众亲切称为“田坎书记”,他下乡从不坐车,他的办公室永远都向群众敞开,他让虎城镇从一个山区穷镇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镇,最后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出殡那天,成千上万的群众,佩戴白花自发前来为他送行。

邓平寿喜欢下乡,除了镇上开会和赶场,他都要往下跑,不坐车,用脚走。早些年,路不好,农民天晴下雨一双草鞋,泥巴裹腿。当了书记的邓平寿也穿上了草鞋,他发誓:“虎城农民不脱草鞋,我就不脱!”人们喜欢称他“草鞋书记”。

后来他和生活好起来的农民一样,不穿草鞋了,可走路这条没变。一身布衣,一双胶鞋,一个帆布挎包,包里装着笔记本、桑剪、蚕药,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记一路,虎城17个村的77平方公里,哪块地的秧子长得不好,哪棵桑树没刷白,谁家的茧子生病了,他都清清楚楚。路上,遇见哪个老伯挑着担子,他会接过来挑上一程;赶上在农户家吃饭,一碗泡菜、二两老白干他最喜欢。虎城的老百姓都说他“不架势”(没架子),给他编了一个“四子歌谣”:不坐车子,不戴(草)帽子,不摇扇子,手上有块汗帕子。

邓平寿最快乐的日子,是每月

二、

五、八赶场,这几个日子他一准坐在办公室,从一清早开始,提着扁担的,背着娃儿的,抽着旱烟袋的……一拨一拨的农民往他屋里跑,有来打听电话号码的,有托他帮助买良种的,还有托他代取汇款的。那些没啥事的人,就来为歇歇脚,和他唠唠嗑,喝口茶。他桌上那个泡着老荫茶的大

茶杯,谁渴了谁抱过来喝,靠墙边能挤下10个人的长沙发,一整天都是满满当当的,天长日久,沙发被磨掉了一层皮。

为了虎城百姓能尽早过上好日子,邓平寿每天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马达。人们常常看到,白天跑了一天的邓书记,夜晚他办公室的灯光依然亮到很晚。这时的他总在做两件事:一是打电话,17个村的村主任挨个打一遍,询问各村的情况,交流他白天看到的问题。由于他天天晚上打,以至于全镇村干部的电话号码烂熟于心,有谁打电话找不到号码就问邓书记,久而久之,人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活电话簿”。第二件事就是读书,特别是农业技术书籍。他说:“给群众办事,不懂技术,就会说外行话。”2006年,《人民日报》刊载了一篇“为干者呼”的文章,他组织全镇干部学习,手拍着桌子激动地说:“干部,干部,就是要干!不干,你是哪个部?”他把这篇文章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

邓平寿的节省出了名。他在县里开会,总是当天赶回,一年三四十次会,最多住宿两三晚。1999年,他带领镇干部职工10多人到宜昌、武汉考察企业和集镇发展,全部利用晚上乘车坐船,还舍不得买卧铺,大家挤在过道上打盹。原计划6天的行程仅用了3天,节省开支5000多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节俭的邓平寿,在另外的时刻却是出手大方。镇里有块“永不消失的光荣榜”,榜上公布的都是捐款人员及数目,邓平寿的名字总是排在第一,每年不少于5000元。而到他去世为止,他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900多元。

谈起父亲,女儿邓巧娟总是忍不住泪水涟涟。为了让虎城这个梁平县最边远的乡镇每村、每组都通水泥公路,父亲没日没夜地工作,拿着不高的工资每年都要捐款上千元,自己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最贵的一件衣服是她为父亲花90元买的风衣,而只有在重要的场合父亲才穿。

巧娟工作后,宿舍和父亲同在镇办公楼里。每天早上,邓平寿都会早早起床为女儿做好面条,还让女儿对自己的 “厨艺”多提意见。巧娟忘不了父亲的话,“现在我把手艺练好了,等退休之后我就在街上开个面馆,煮面卖”。

第11篇:杨平队长先进事迹

杨平,男,汉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生于1964年2月,1984年7月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现任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606大队大队长、地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今年以来,持续的降雨引发了四川多个地区大量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为了贯彻落实刘奇葆书记“坚决打赢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斗争,誓死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死保卫灾后恢复重建重大成果”的重要指示精神,灾情发生后,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局党委的安排部署,杨平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庄严的使命感,精心组织,八方协调,靠前指挥,不遗余力地奋战在地灾防治工作的第一线,为全省的地灾防治工作做出了显著成绩。

随着雨情的持续,各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后,在没有接到上级正式下达的地灾防治工作任务之前,他就召开党政联系会议,分析气候变化将为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的影响及危害,研判开展地灾防治工作预案,在全队成立了地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他亲自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地灾防治工作任务。紧接着他又从各单位挑选了20余名作风顽强、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地灾防治工作小分队,请有经验的同志为小分队成员介绍地灾防治工作经验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为随时接受任务,开展地灾防治工作做好准备。

8月13日下午3时许,一陈急促的电话铃声在杨平队长的耳畔响起:“快,八一沟发生泥石流,火速赶往救援!”,杨平队长在接到来自都江堰方向的电话后,深感时间就是生命,他迅速调集2辆小车,1辆客车,购齐手电筒,带上干粮,10余分钟后,亲自率领救援队紧急赶往都江堰龙池镇„„。当晚,杨平队长带领救援人员协助安顿好了从“八一沟”突围出来20余名项目部人员„„。8月14日,在都江堰救援部门的帮助下,成功救出“八一沟”小湾沟民工32余人,同时救出的还有价值达几十万元的骡子10头„„。

荥经县应急排查工作,大队长杨平先后两次奔赴荥经县灾区,现场督察和指导灾区的巡排查工作,与15名应急排查队员,日日夜夜奋战在荥经县巡排查前线,孜孜不倦跑遍了附近14个乡镇,相继完成了宝兴县、荥经县等地100余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任务,同时还积极协助政府部门成功实现了当地受灾群众的避险安置工作。

8月21日杨平队长、局经营处马建忠副处长陪同魏宏副省长、王平副厅长一行视察了荥经县龙苍沟滑坡点,并现场测量解说情况。8月25日,又给前来视察的蒋巨峰省长介绍了龙苍沟滑坡情况,并提出了应急建议。

8月26日、27日,大队长杨平第二次奔赴荥经县应急巡排查灾区现场。他在第一时间里与当地国土局、项目组取得联系,详细了解了排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并紧急召开工作会,对排查质量、进展、安全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提醒技术人员在排查的同时注意自身的安全。随后,他不顾泥泞湿滑,山路崎岖难走,在相关技术人员的陪同下,又相继来到龙沧沟、荥河乡等多个地灾滑坡点现场察看排查情况。

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在地灾防治期间,哪里有地灾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都江堰“八一沟”泥石流、荥经县龙须沟、荥河滑坡点„„,到处都留下了他辛勤跋涉的足迹。他经常是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白天四处奔波,夜半才能入睡,难道他真是钢筋铁骨,不知道劳累吗?不,不是的!只因为他怀着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始终心系人民群众的安危,才使他一次又一次战胜了疲惫和劳累,以超常的毅力持续奋战在工作的第一线。

作为一名地勘单位的领导,他几乎跑遍了所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每一处的情况都做到了如指掌。针对我省地表破碎,地质灾害易发的特点,他虽然是学地质的,但还是坚持学习各种防灾减灾知识,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第12篇:谷士文先进事迹[优秀]

谷士文195O年从马达加斯加归国,1967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曾任通信工、技术员。1978年调入长沙铁道学院,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起任长沙铁道学院院长,兼任湖南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象图形学会铁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铁道学会理事,1997年被评为湖南省高校优秀领导干部,1998年被评为湖富省优秀留学人员,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长沙铁道学院是一所规模中等的一般院校,但近几年却以发展快势头猛而引人注目:年科技项目从1993年的158项猛增到1998年的298项,年科技经费从28O万元增加到2885.94万元,科研水平和层次明显提高,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199项,学科学位建设日趋完善,博士生导师由2名增加到9名,有博士、硕士点21个。教学质量较高,英语四级及其它专业统考均在一般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的社会声誉良好,培养出来的学生以基础扎实、适应性较强而深受社会欢迎,毕业生安置率连续几年100%;办学条件、校园建设、教职工生活待遇逐步改善,学校率先建成了湖南省和铁路系统中第一家与国际Internet联通的计算机校园网。目前,全校上下人心思奋,各项工作生机勃勃,学院的凝聚力明显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学校继续保持良好的上升趋势。98年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院长谷士文为首的院领导班子~远瞩、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分不开。

谷士文在学院提出以本科教学评价达优为目标的“122”建设工程中,融合了以加强基础文明建设为切入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的教职工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谷士文高度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并善于将思想教育与具体的行政工作相结合,他经常教育干部群众: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我们的办学思想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近年来,学院出台各项重大改革举措时,他都坚持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强调加强~宣传,做好师生员工政治思想工作,保证了学院各项改革的顺利实施。在他的倡议下,全院开展“把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的大讨论,这种内容充实,联系实际的理论学习和讨论,使广大干部及教职工思想上触动很大。

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以及一校之长的忧患意识促使谷士文不断的对高等教育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他认为:生存发展都靠自身实力,公平竞争,凭实力说话,因此办学一定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也就是练内功,想方设法使自己活起来。为此,谷士文果断地提出了从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的办学思想。几年来,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思路,也是遵循办学规律的,对学院实现持续发展,充实内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年来,一幅全方位的学院管理体制改革蓝图正在人们眼前一年一年地描绘出来,有以全员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重新聘任为核心的人事体制改革,有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本科教学评价达优为契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有以学科学位建设为龙头的科研体制改革;有以“福利型”向“社会型”转化的总务后勤改革,有以平均分配向讲投资讲效益转变的设备经费改革;此外,以董事会等联合办学方式为标志的办学体制改革等等一系列方案的相继起动,无不闪烁着竞争的锋芒,体现出求发展争一流的锐气。

正是通过压力的层层传递,市场、质量、效益、竞争这四个观念在全院干部教师中形成共识并转化为人们的行动。全员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重新聘任,绷紧了每位教师、干部、民工的心弦;德、能、勤、绩全面考评,分A、B、C、D四档,其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院、处级干部分开述职,平者让,能者上;高职低聘、低职高聘,打破了专业技术职务的终身制;在教学方面,加大对教学改革的倾斜力度,对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在经费、奖励,工作量计算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教师参与教改,多出教学成果;在科研管理上,加大对重点项目课题的扶持力度,学科带头人也由内定转为公开选拔,变静态为动态,一段时间不出成果者,自动让贤……竞争意识的增强和竞争机制的引入,走出了学院发展的好势头。

作为一校之长,他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宣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倡导一种新型的人才观。在他的倡议下,学校制订了“稳定、引进、培养、竞争’的师资建设方针,提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工作方针。在全院处级干部~上,他亲自宣讲“未来的人才观”,介绍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国外一流学校重视人才的经验,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他尽力宣传“大学乃大师之谓也”的思想,大声疾呼要打破传统的意识,努力培养我们自己的大师。在学校党委的支持下,他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改革,主持制定了一整套吸引人才,重用人才,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倾斜政策,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

谷士文长期从事图象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发表论文4O多篇,其中在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铁道学报、计算机学报、光学学报等一级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就有1O多篇,多次被国外学术刊物摘录,获铁道部和湖南省及学会奖励,“八元树旋转复杂性”、“物体三维重建”的研究被有关专家评价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

他先后主持承担科研课题1O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八五”攻关项目等,科研经费达6OO万元。在国内最早将图象处理系统理论应用于工业生产检测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于92年组织研究生与工厂合作“浮法玻璃在线检测系统”课题,主持参加有关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一年创效益5OO万元,获国家计委、科委“八五”重大科技成果奖,该项目还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工业视觉系统系列研究,推广到其他技术领域和企业,确立了学院在此应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此外他先后组织参加了“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酒店电脑管理系统”、“校园网建设及应用系统研究”等科研项目,分别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南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担任博士、硕士生导师,先后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O多名,其中费跃平等已分别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部级青年拔尖人才。在该同志领导下,组成了以青年为主体的有正、副教授、博士、硕士的学术梯

队,形成了一个在省内、市内高校有一定影响的产、学、研相结合的软件开发实体。

谷士文始终保持一种朴实、严谨的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心系师生,勤政为民,关心师生员工的生活和学习;他一贯廉洁自律,带头执行中央关于党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和纪律,如实向上级党组织申报个人收入,多次拒收礼品;他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并身体力行,从节约每一张稿纸作起,他起草的工作报告、讲话等文稿,都是用已用过的废打印纸的背面。

执著的事业心,源于真挚的爱国情。谷士文是解放初随父母从马达加斯加回国的华侨。1981年,他凭着坚实的基础被学院公派去美国,在美国两年多的学习研究中,看到祖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更坚定了他要回国报效祖国的决心,他谢绝了海外众多亲友及导师对他的规劝和挽留,毅然回国。用他自己的话说:“美国再好,是别人的,中国再穷,也是我自己的祖国”。几十年来,他把对祖国的爱实实在在的体现在对事业的挚着追求和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之中。

第13篇:17.谷文昌先进事迹

谷文昌先进事迹

谷文昌(1915年——1981年),原名程栓,河南省林县郭家庄人,一九四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林县的区长、区委书记,中共东山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龙溪地区林业局长,龙溪地区农办主任,龙溪地区革委会副主任,龙溪行政公署副专员等职。

谷文昌于一九五O年五月十二日随军解放东山岛。从此,他在东山这个美丽的海岛上辛勤耕耘了十四个春秋。

东山岛东南部几十里风沙滚滚,侵袭村庄,吞噬田园,埋没房舍,严重破坏生产,威胁人们生存。谷文昌担任东山县长时,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排除群众的疾痛,为造福东山人民,他把治理风沙害列为政府工作重点。他亲自带领工作人员。多次探风口、查风源,摸清“沙老虎”来龙去脉,制定治理风沙的规划。一九五四年,谷文昌调任县委书记,他与县委一班人,在三年的时间里,组织全县人民先后八次在沙滩上筑堤挡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造林防沙,这些办法,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谷文昌同志矢志不移,来回于张牙舞爪的沙滩,寻找制伏沙害的有效办法。不久,林业干部在白埕沙滩上发现了几株屹立于风沙中的木麻黄树。谷书记获悉后,立即组织林业技术员到实地研究、分析,证实木麻黄具有耐旱耐咸、抗风力强的特点,是制伏风沙的好武器。就这样,谷文昌同志下了决心,召开各种会议,倡导栽

种木麻黄运动,他说:“不种活木麻黄,制伏风沙,就把我这副老骨头埋在东山岛。”他一面呈请中央林业部进口木麻黄树籽,一面派林业干部到广东电白县学习木麻黄的种植技术。之后,他亲自在下溪村建立了一个试验苗圃,在白埕村大园埔搞了一个试验林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谷文昌同志的关心下,大面积试验林初步成功。

一九六O年,一场“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的战斗打响了,党政军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风雨无阻,鏖战数年。全县四百多座大小山头,三万多亩赤白滩,种上树,造了林,三十公里长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昔日‘沙老虎”制伏了。沙滩造林。调节了气候,保持了水土,平衡了生态,沙滩变良田,一熟改三熟,粮食产量上去了,经济作物发展了,过去缺粮短柴的沙区人民,现在不仅柴米自给有余,还为工农渔业提供一定数量的生产和建设用材。在带领广大党员、群众造林制伏风沙的同时,谷文昌同志还发动人民群众挖塘、打井、修渠、筑水库,开发地下水源。有效地利用水利资源。为了便利交通,发展经济,谷文昌同志领导全县人民兴建八尺门海堤,从此天堑变通途,孤岛成半岛。

东山地处海防前线,是对敌的桥头堡,也是对台工作、统一祖国的要地。谷文昌同志经常教育干部、群众要提高警惕,保家卫国,加强民兵训练,重视对去台人员家属的政治工作。

一九五三年七月十六日,蒋军海陆空一万多人,向东山县进犯。在谷文昌为首的县委领导下,会县党政军民全力以赴,坚守海岛,配合解放军作战,夺取了东山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谷文昌同志大半生都在和树林打交道,可是从没有向国家要过一根木材。五十年代,组织部门建议提拔他老伴当副县长,他极力反对裙带风,坚决谢绝。一九六三年,机关干部调整工资时,因提资名额有限,谷文昌说服了老伴,主动把名额让给其他同志。一九年,谷文昌赴省任职之前,有关部门要把他在财政局当临时工的大女儿转为正式干部,随父一起调到省里工作,谷文昌不同意这样做,他说:“县委书记的孩子不能特殊,还是留在东山锻炼好。”

谷文昌同志于一九八一年元月三十日在漳州病逝,享年66岁,遵照他生前嘱咐,其部分骨灰由其子女撒在东山岛上。 “为表彰谷文昌老书记的功绩,激励后人,东山县委、县政府于一九八七年七月特立丰碑,以志纪念。碑的正面写着:谷文昌同志万古长青

第14篇: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

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

谷文昌(1915年——1981年),原名程栓,河南省林县郭家庄人,一九四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林县的区长、区委书记,中共东山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龙溪地区林业局长,龙溪地区农办主任,龙溪地区革委会副主任,龙溪行政公署副专员等职。

谷文昌于一九五O年五月十二日随军解放东山岛。从此,他在东山这个美丽的海岛上辛勤耕耘了十四个春秋。

东山岛东南部几十里风沙滚滚,侵袭村庄,吞噬田园,埋没房舍,严重破坏生产,威胁人们生存。谷文昌担任东山县长时,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排除群众的疾痛,为造福东山人民,他把治理风沙害列为政府工作重点。他亲自带领工作人员。多次探风口、查风源,摸清“沙老虎”来龙去脉,制定治理风沙的规划。一九五四年,谷文昌调任县委书记,他与县委一班人,在三年的时间里,组织全县人民先后八次在沙滩上筑堤挡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造林防沙,这些办法,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谷文昌同志矢志不移,来回于张牙舞爪的沙滩,寻找制伏沙害的有效办法。不久,林业干部在白埕沙滩上发现了几株屹立于风沙中的木麻黄树。谷书记获悉后,立即组织林业技术员到实地研究、分析,证实木麻黄具有耐旱耐咸、抗风力强的特点,是制伏风沙的好武器。就这样,谷文昌同志下了决心,召开各种会议,倡导栽种木麻黄运动,他说:“不种活木麻黄,制伏风沙,就把我这副老骨头埋在东山岛。”他一面呈请中央林业部进口木麻黄树籽,一面派林业干部到广东电白县学习木麻黄的种植技术。之后,他亲自在下溪村建立了一个试验苗圃,在白埕村大园埔搞了一个试验林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谷文昌同志的关心下,大面积试验林初步成功。

一九六O年,一场“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的战斗打响了,党政军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风雨无阻,鏖战数年。全县四百多座大小山头,三万多亩赤白滩,种上树,造了林,三十公里长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昔日‘沙老虎”制伏了。沙滩造林。调节了气候,保持了水土,平衡了生态,沙滩变良田,一熟改三熟,粮食产量上去了,经济作物发展了,过去缺粮短柴的沙区人民,现在不仅柴米自给有余,还为工农渔业提供一定数量的生产和建设用材。在带领广大党员、群众造林制伏风沙的同时,谷文昌同志还发动人民群众挖塘、打井、修渠、筑水库,开发地下水源。有效地利用水利资源。为了便利交通,发展经济,谷文昌同志领导全县人民兴建八尺门海堤,从此天堑变通途,孤岛成半岛。

东山岛东南部几十里风沙滚滚,侵袭村庄,吞噬田园,埋没房舍,严重破坏生产,威胁人们生存。谷文昌担任东山县长时,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排除群众的疾痛,为造福东山人民,他把治理风沙害列为政府工作重点。他亲自带领工作人员。多次探风口、查风源,摸清“沙老虎”来龙去脉,制定治理风沙的规划。一九五四年,谷文昌调任县委书记,他与县委一班人,在三年的时间里,组织全县人民先后八次在沙滩上筑堤挡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造林防沙,这些办法,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谷文昌同志矢志不移,来回于张牙舞爪的沙滩,寻找制伏沙害的有效办法。不久,林业干部在白埕沙滩上发现了几株屹立于风沙中的木麻黄树。谷书记获悉后,立即组织林业技术员到实地研究、分析,证实木麻黄具有耐旱耐咸、抗风力强的特点,是制伏风沙的好武器。就这样,谷文昌同志下了决心,召开各种会议,倡导栽种木麻黄运动,他说:“不种活木麻黄,制伏风沙,就把我这副老骨头埋在东山岛。”他一面呈请中央林业部进口木麻黄树籽,一面派林业干部到广东电白县学习木麻黄的种植技术。之后,他亲自在下溪村建立了一个试验苗圃,在白埕村大园埔搞了一个试验林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谷文昌同志的关心下,大面积试验林初步成功。

一九六O年,一场“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的战斗打响了,党政军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风雨无阻,鏖战数年。全县四百多座大小山头,三万多亩赤白滩,种上树,造了林,三十公里长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昔日‘沙老虎”制伏了。沙滩造林。调节了气候,保持了水土,平衡了生态,沙滩变良田,一熟改三熟,粮食产量上去了,经济作物发展了,过去缺粮短柴的沙区人民,现在不仅柴米自给有余,还为工农渔业提供一定数量的生产和建设用材。在带领广大党员、群众造林制伏风沙的同时,谷文昌同志还发动人民群众挖塘、打井、修渠、筑水库,开发地下水源。有效地利用水利资源。为了便利交通,发展经济,谷文昌同志领导全县人民兴建八尺门海堤,从此天堑变通途,孤岛成半岛。

东山地处海防前线,是对敌的桥头堡,也是对台工作、统一祖国的要地。谷文昌同志经常教育干部、群众要提高警惕,保家卫国,加强民兵训练,重视对去台人员家属的政治工作。一九五三年七月十六日,蒋军海陆空一万多人,向东山县进犯。在谷文昌为首的县委领导下,会县党政军民全力以赴,坚守海岛,配合解放军作战,夺取了东山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谷文昌同志大半生都在和树林打交道,可是从没有向国家要过一根木材。五十年代,组织部门建议提拔他老伴当副县长,他极力反对裙带风,坚决谢绝。一九六三年,机关干部调整工资时,因提资名额有限,谷文昌说服了老伴,主动把名额让给其他同志。一九年,谷文昌赴省任职之前,有关部门要把他在财政局当临时工的大女儿转为正式干部,随父一起调到省里工作,谷文昌不同意这样做,他说:“县委书记的孩子不能特殊,还是留在东山锻炼好。”

谷文昌同志于一九八一年元月三十日在漳州病逝,享年66岁,遵照他生前嘱咐,其部分骨灰由其子女撒在东山岛上。

“为表彰谷文昌老书记的功绩,激励后人,东山县委、县政府于一九八七年七月特立丰碑,以志纪念。碑的正面写着:谷文昌同志万古长青。

第15篇:模范党员先进事迹孟凡儒

平凡的岗位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张祥 我是瓷窑沟煤矿信息科的一名员工 我报告的题目是平凡的岗位 火热的心

他,有一颗火热的心 他,有使不完的力气;他,有击不到的精神。他就是我们磁窑沟人——孟凡如,孟哥是我最崇拜的人,因为他是我们磁窑沟年轻人得榜样

看他就像哥哥一样呵护着我们,我们没有领导与下属的《》我们亲切的称呼他 孟哥

还记得我们矿进入地面建设的重要时期期间,公司领导下达铺设电缆

但80%都要在布满荆棘的半山腰完成在加上炎热的天气。同事们被任务吓到了 也吓倒了,但是孟哥作为一名党员他站了出来,主动将电缆头扛在肩上,同事们被他的精神打动了也鼓舞了 全体员工一字排开,将电缆扛在肩上,斗志昂扬的向着眼前的大山进发,排在第一位的孟哥不但肩负着探路的重任,还要掌握好速度,嘴里一边喊着号子,一边叮嘱后边的员工:千万不要停下,要一鼓作气到达指定路线。刚爬了十多米,脚下一滑,摔倒在地,后面跟着连续滑倒3名员工,只见孟哥嘴上微微颤抖了一下,并未做声,反而询问后面的兄弟有没有事,确认无大碍后爬起来扛起电缆再次向上爬。当到达指定位置后,他挽起裤腿,旁边的兄弟看到他的举动,凑过去看了看,发现腿上已有了血迹,原来是上山滑倒时擦破了,擦破的地方和裤子已经粘到了一起,只见他轻轻向上挽裤子,嘴里还不时地倒吸冷气。用矿泉水简单清洗了伤口,放下裤子,喝了一口水后,他又对着后面的同事们喊着:来来来,咱们接着干。这就是轻伤不下火线的孟凡如——孟哥

第二天,继续敷设第二根电缆,没想到接下来的任务更加艰巨。有一条深沟挡住了他们前进的脚步 需要架空过沟,而安设水泥制电线杆,是他们从没做过的,没有经验、没有思路、束手无策。兄弟们脸上顿时都多了一些痛苦而又无奈的神情经过请教,孟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嘴上说着没事,其实心里没有一点底,只是悄悄的背地里查阅资料,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傅,通过他的努力带领大家度过了这难关。这就是勇于承担刻苦钻研的孟凡如 ——孟哥

几天的工作下来,同事们的肩膀有的脱皮,有的甚至都起了水泡,同事们颇有不满,但是同事们受的皮肉之苦却深深撼动着他的心,当天他就趁大家休息的时候,去卫生所买了许多药膏,逐一帮同事们擦拭。帮大家涂完之后,他悄悄的躲到一边自己涂抹。这种就是 的孟凡如——孟哥

同事们怨声四起可电缆还要继续拉呀,他安排两个人一组,分列电缆左右,用手拉,将组与组之间的距离缩短,将500米的电缆分两次拉上山。安排妥当后,他依然一个人扛起电缆带头前进。第二天的任务虽然完成了,可是即便是第一天他做过提醒,可看着同事们受苦受累,总是于心不忍。进入第三天,。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又面对诸多困难,首先将水泥电杆抬到半坡上就是一大难题,一根电杆只能八个人抬,多了无法前行,少了抬不动,而使用装载机又容易折断,所以只能用肩膀扛,拴好绳索、架好横梁,机运队的兄弟们再一次挺起了胸膛,使用已经脱皮甚至有水泡的肩膀扛了起来,喊着号子、迈着脚步,行走100多米后,到达了半山坡。山上的兄弟已经挖好了基坑,他们把电杆的根部放在坑内,在立直的时候,难题又出现了,电杆的上部抬起1米多时,再也抬不起来了,孟队与兄弟们商议后,确定了方案:用两根杠杆加绳索撑着电杆,一共两套,轮流撑起电杆。电杆埋好后,他又穿起脚扣准备爬杆,兄弟们都劝说他不要上了,腿上还有伤。他却说这点伤算什么,没事。话音刚落,一只脚已经登上了电杆,几步到了顶部,将横担和抱箍安装好,将拉线固定,架空铝线拉好后,开始对接。任务顺利完成。

2008年6月因工作需要,孟凡儒被调入机运队,任副队长兼技术员。那时的他,还不是正式党员,却时刻以正式党员要求自己,以一颗平常心投入到工作中,视自己为普通员工,与其他同事打成一片,用心交流,因为年长几岁,同事们都亲切的称呼他为“孟哥”。有一次我问他:他们不叫你孟队,你不觉得对你不尊重吗?而他却认为称呼只是个代号,无论怎样称呼都无所谓,这样称呼反而显得更加亲切。他说:人对人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只要能够拥有好人缘,便实现了进一步交流心得的目的,只有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才能够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中也是乐于助人。员工要买房,他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住房公积金本借给了员工。员工病了,他自己掏钱买了水果和营养品,和几名员工主动去家里探望。他的心里时刻都惦记着兄弟们。

对待同事,就像兄弟一样,无论从生活还是工作方面,他都能够积极的给出一些意见与建议,本着传播正能量的思想,在纠正、开导同事的同时,也希望同事们能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正确前行。

孟凡儒,男,2005年12月进入磁窑沟煤业工作,201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采队技术员、机运队副队长兼技术员,因工作需要,2012年调入生产指挥中心,目前担任生产指挥中心主任工程师。

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党员形象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深知我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部分或全部的影响到身边同志的工作激情。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平时的工作中,我坚持不断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用党的一系列理论来丰富自己的政治头脑,牢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时时刻刻处处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党员义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珍惜党的光荣称号,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积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发挥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目前,煤炭市场持续低迷,很多同事都觉得企业似乎无望、前途渺茫,正是在这样的关键时期,我们党员更要发挥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待企业要忠诚,共同面对困难,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时刻牢记并传播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当前的困难。很多同事最近已经开始为自己考虑另一条出路了,我不仅仅是企业的一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带头肩负起企业渡过难关的责任,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翻越这一障碍。

作为一名煤矿工人,我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事业,爱岗敬业,默默奉献。能自觉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的各项工作安排,工作中能以身作则,积极主动,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身为生产指挥中心的主任工程师,各类生产资料、数据等的统计分析,是我的首要职责,数据一定要准备无误,以备领导分析决策使用。这对于我来说,必须做到严谨,一旦数据出错,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在工作中,积极上进,不断要求自己提升业务素质,不断积累、丰富工作经验,将所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运用到工作中去。

晋神公司可以说是晋能集团一直宣传的人才基地,已经走出去很多人才,可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学有所成、能够独当一面了吗?我想大部分人的答案还是否定的,虽然在工作过程中涌现出一部分年轻有为的青年干部,可我觉得人还是要踏踏实实的走,一步一个脚印,只有把基础打牢才能筑起摩天大厦。身边的一部分同事偶尔会说起某某某又升职了,而我便会劝说他,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稳扎稳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机会来了,总会有实现你个人价值的时候。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当前的事务。

二、为人正直,作风正派

作为一名党员,我认为高度的责任感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工作中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一直以来,对工作从来不敢怠慢,率先垂范,凡事只有自己身体力行,工作才有说服力,才能赢得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和支持,这样才能有利于开展工作。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一贯宗旨,长期以来我都格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我深知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自己所做的这些努力,离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和要求还远远不够,为此,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学习,严于律己,时刻牢记党的教导,继续加倍努力,扎实工作,在奉献中实现价值,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优秀共产党员而不懈努力奋斗。

本来山路就不好走,肩上还有电缆,爬起山来更是难上加难。头顶是炎炎烈日,身上是汗流浃背。

第16篇:孟楼小学红旗大队先进事迹

孟楼小学红旗少先大队先进事迹材料

我校少先队总队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上级团委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与时俱进,发挥少先队的优势,不断加强少先队组织基础建设,进一步强化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和推进少先队工作社会化,深化少先队品牌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在大自然中体验。积极创建校外德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帮助队员在实践中走向成功、实现“我能行”,在体验中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成长,从而使队员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通过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完善组织,培养独立自主创新的团队、辅导员队伍

我校少先队工作的特点是“立足阵地,德育、少先队工作一体化”。因此我校总队部在制订工作计划,完善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充分考虑到学校德育工作的的统筹安排,再结合各自工作的特点进行工作的计划和落实。要求活动计划公开上墙,每月上报班队活动的记载、总结。严格执行双周三下午队活动时间,总队部干部组成的检查小组依照队活动是否正常化,学生参与是否自主化,活动形式是否多样化,活动质量是否优质化的标准进行进行检查评比,并把此项评比打分和班集体评优和班主任考核直接挂钩,有力地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献给敬爱的老师”、“植树造林,绿化南雄”中队主题会等系列队活动,充分培养了队员们自主、自立、创新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体验效果。当然活动的成功离不开一支热爱少先队工作,甘于奉献的中队辅导员队伍和有能力、有才干、有创新意识的团队干部队伍。辅导员老师比以往更能得心应手的开展活动,更能积极投入学校各项活动中去。而新一届大队委干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已成为一支参与学校德育行政管理,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卓有成效的工作队伍。学校每日的卫生纪律检查、每周一次的大扫除检查,双周一次的队活动、黑板报检查等有关班集体、班主任工作评估的评分工作,都进行的严格、规范而民主。新一届学生干部在继承原有的自治、自理的工作方式,公正、有礼有节的工作态度,严格而又民主的监督管理的工作方式上,更注重自身行为和能力的规范和提高,在各中队中都发挥了核心榜样作用,成为同学的领头雁,老师的好帮手。

二、配合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1、深入开展学奥运健儿、抗震少年英雄等活动。每月在队活动课举行中队主题班会,

四、五年级各举行一次公开示范性中队主题会,促进中队主题会有新的发展,引导队员在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下自我锻炼、自我成长。

2、组织队员读好《中国少年报》、《中国儿童报》、《少先队员》、《小学生学习报》等少儿报刊和书籍,各中队要加强队报、队刊的管理工作。

3、开展“礼仪伴我成长”。讲文明礼仪活动,成立文明礼仪检查小组,每周评选一次“礼仪小标兵”,以榜样带动少先队员讲文明礼仪,创建“文明礼仪”学校。

4、开展爱国卫生教育。抓好少先队员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从源头抓起,禁止学生购买和带零食进入校园。自觉捡起废纸废物,爱护花草树木,保持校园的干净、整洁,评选“卫生小标兵”,创建美丽校园。

5、开展唱好校园歌曲活动。学生要唱好《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感恩的心》;选好《同一首歌》、《童年》、《明天会更好》、《北京欢迎您》等优秀歌曲,每天课间播放,课余时间校园充满歌声,淘冶情操。

6、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在不下雨的情况下,每周一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全体学生在国旗下进行文明礼仪、名言警句宣誓,学生代表作国旗下的讲话,讲话内容是根据学校工作需要进行每周一个主题,如开学时新学年的畅想、向教师敬礼、庆国庆颂祖国、讲文明礼貌、重阳节敬老爱老倡议、庆元旦新年祝词等。颁发每周的流动红旗,表彰好人好事,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做文明学生。推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打算更紧密围绕校的德育工作,结合本校少先队活动的特点开展活动,使活动更具有计划性、规范性、创新性和自主性,让队员们、辅导员老师们能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实践、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共同创新,共同提高综合能力,共同塑造出孟楼学校师生的新形象、新风采!

邓州市孟楼镇孟楼小学

2011年9月23日

红旗少先大队先进事迹材料 邓州市孟楼镇孟楼小学 2011年9月23日

第17篇:学习孟祥民先进事迹体会

学习孟祥民先进事迹体会

周绪光

孟祥民身患绝症仍坚持工作在环境监察一线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人,也鞭策我将“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忠诚,与时间赛跑,与自己摔跤,用心用力用生命干工作”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具体工作中。

一要学习孟祥民同志一心向党、永葆先进本色的坚定信念。坚定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踏踏实实,事事冲锋在前,为党旗添彩。

二要学习孟祥民同志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事迹。进一步启发和增强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精神风貌,立足本职岗位,尽心尽责,把工作做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三要学习孟祥民同志严于律己、刚正不阿的清廉本色。面对诱惑不伸手,面对困难不弯腰,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高贵品格。以身作则,遵纪守法,塑造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要学习孟祥民同志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外事工作的责任感。工作中要树立不怕苦、不怕累的敬业精神和对工作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积极作好本职工作。

五要学习孟祥民同志谦虚好学、勇做模范的优秀品质,进一步提高做好外事工作的本领。学习孟祥民同志孜

孜不倦、发奋学习的进取精神,学习他干一行、爱一行,忠实履行岗位职责的敬业精神,不断提高做好外事工作的本领和才干。

第18篇:孟晓霞先进事迹材料

孟晓霞先进事迹材料

孟晓霞,女,北京市昌平区财政局副局长,高级会计师。孟晓霞同志在昌平区会计队伍中闪耀着一个众人熟知的名字——“晓霞”。在会计培训课堂上,她是专业精深的晓霞老师;在《会计法》宣传队伍中,她是热情亲切的晓霞姐;在会计信息监督检查工作中,她是铁面无私的晓霞同志。

1979年初中毕业刚满16岁的孟晓霞在长陵供销社干起了出纳工作,至此,财会成为她忠爱一生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事业。在31年的工作中,她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争创一流业绩,在财会工作中写下了瑰丽的篇章„„

勤奋努力,化蛹为碟舞蹁跹

从初中毕业到本科双学历,从一无所知到高级会计师,从出纳员到副局长,31年的时间,孟晓霞通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自己化蛹为碟并展翅翩翩飞舞的蜕变。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孟晓霞相信只要肯下苦功,没有做不到的事。工作之初,她在长陵供销社担任出纳,一年以后,单位的主管会计退休,孟晓霞必须要担当起主管会计的职责。对会计专业孟晓霞一无所知,很多工作之前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她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大量翻阅图书和以往的工作资料,从借、贷和会计平衡公式开始学起,从查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起,她在学中干,从干中学,边学边干,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很快成为了一名熟练的会计工作人员。

古语曰,“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伍”。多年的基层锤炼,使孟晓霞积累了深厚的业务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1997年,昌平区首次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招聘副处级领导干部,孟晓霞没有让机会从身边溜走,她凭着自己的业务特长和良好的综合素养,通过层层筛选晋升为昌平区审计局副局长。走上领导岗位的她更加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她一心办事、低调淡泊的为人赢得了一致的好评。2002年,孟晓霞调入昌平区财政局任副局长,主抓会计管理培训、法制、监督检查和政府采购等工作,工作中她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圆满完成了分管工作,得到了全局干部职工和市、区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会计工作者。

“打铁须得自身硬”,干好财务工作必须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孟晓霞说,作为主管会计领导,只有具备了一定专业素质,才能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否则就难以在主管岗位上组织会计人员顺利开展业务工作,难以处理日常业务中碰到的难点问题与突发事件,更难以履行好业务管理职责。为了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她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学习,积极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专业业务水平和业务管理能力,2005年一举拿下令人望而却步的高级会计师考试。她注重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把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融入到财会工作中,在实践中不断更新观点,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成为名副其实的昌平财会“明管家”。

剑胆琴心,会计管理谱华章

对待财会事业,孟晓霞就象是一把剑,真抓实干、雷厉风行,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作为为数不多的女性管理者,孟晓霞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在刚与柔并济之间得到了最好的展现。

勇者无惧,敢打硬仗。担任财政局副局长之初,北京市刚刚取消了达标升级,不少单位会计管理开始松懈,会计基础工作一度处于混乱状态。孟晓霞深入各单位、各部门、各企业进行走访座谈,针对昌平区的具体情况及在整个财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细致而全面的调研。她清醒地认识到,昌平区的会计工作必须要完善制度,要做到严制、严责、严账。本着这一原则,孟晓霞迅速展开了工作。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建立起健全的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各级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内部稽核制度等各项制度规范,明确单位负责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职责、财务负责人以及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对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疏忽、错误等及时加以纠正或制止,同时将财政部、北京市财政局的各项财务制度规定及时发放到各基层核算单位,严格规范各种票、证、账、表的使用。在这期间,孟晓霞还主动担当起会计工作的宣传员,到各个基层单位宣讲会计法律法规,她对会计法律法规实实在在的解读、对会计实务工作的语重心长,带来了昌平区会计基础工作卓有成效的改变。

随着财政支出的不断加大,如何管好用好各项财政资金,成为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孟晓霞深谙会计监管的重要性,她认真履行财政监督职责,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自2002年以来,孟晓霞组织开展了对全区130余个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涉及资金118935万元,查处违纪资金621.17万元。她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突出检查重点,创新检查方式,加大检查力度,务求检查实效。特别是对昌平夜景照明二期设备安装、昌平重点大街建筑物外立面清洗工程以及“亮起来”和“暖起来”支农专项资金的重点检查,实现了以监督经济方面问题为主,向更多地关注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转变。8年时间,坚持不懈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使孟晓霞获得了“严管家”的称号。她对每个问题的认定,都要求以明确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同时要求严把“四关”,即从检查组长、专职审理员、监督科长到主管局长层层把关,各负其责,确保工作质量,通过严格检查保证了国有、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对于孟晓霞,亦是政府的严管家,亦是群众的的贴心人。2004年在她的努力下,昌平区财政局财政学会、会计学会、珠算协会联合创办了《昌平财会专递》,为广大财会人员了解工作动态、学习交流经验、开拓工作思路、抒发工作心声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刊物的创办和出版,北京市财政局科研所和区各有关单位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她十分关心会计人员业余文化生活,适时地策划组织文艺演出,慰问各部门、各行业财会工作人员;重要节日期间,她还会细心开展对特困财会人员的摸底调查,确定特困名单,逐个向他们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她把对全区会计人员的关心都细化到工作中,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广大财会工作人员的心坎上。

海纳百川,高扬创新风帆

孟晓霞待人谦和有礼,虚心向学。只要是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工作的意见建议,她都能虚心采纳,从善如流。她认为,做为领导者必须广听民意,用新的思维来谋求新的发展,做到大胆尝试,敢为人先,在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上先人一步。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会计队伍知识结构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状况,结合财政部提出的培养会计人才战略方针,孟晓霞和她的团队在广泛调研、综合分析、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提出了昌平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总体思路,即把专业培训与继续教育相结合,从而带动昌平区会计行业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她根据新时期会计工作特点,针对广大会计人员需要,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和教学形式,综合运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网络传媒教学、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等形式,狠抓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她的带领下,昌平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率先开发了三个系统:一是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上,开发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完成培训学员报名、培训安排、学员考试、培训数据统计等工作,使每年近一万人的培训不再耗人力物力,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创建了教学培训网站,利用“金财工程”网络环境建立网站,为学员提供全新的网络培训系统,使得广大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解决了会计人员的工学矛盾,许多兄弟单位为此专程来昌平学习取经。三是针对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人员职称、会计继续教育报名工作人数多、工作量大、时间紧的特点,开发了会计人员报名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局域网共享数据资源,方便快捷地完成各项报名工作,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为了实现会计人员信息化管理,孟晓霞亲自主持设计了会计人员信息卡,这在北京市尚属首例。这张卡片涵盖了会计从业人员的考试信息、就职信息、个人基本资料等,几乎就是一个会计人员的电子档案,实现了调取资料“立等可取”。

拳拳之心,打造诚信品牌

对于会计行业的发展壮大,诚信的力量是至关重要的。在孟晓霞看来,诚信是一个会计人员应该倾注毕生精力来打造的一张名片。为此,多年来她殚精竭虑,以诚信为本,努力为会计工作打造良好的环境平台。署往寒来,她放弃节假日、星期天,凡是接到基层单位的讲课邀请,她总是挤出时间,精心准备,认真讲授;不管再忙再累始终她都坚持工作在第一线,亲自把关,制定报名、考试实施方案,精心组织考试;每逢宣传月及 12•4法制日当天,她必亲自带领相关人员深入农村、社区进行法制宣传,发放宣传材料,答疑解惑,使党和政府的政策进村入户,深入人心。

为了推广诚信教育,提升财会人员学法用法的热情及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孟晓霞积极组织开展《会计法》宣传活动,通过制作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知识竞答,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会计法》,学习新准则、钻研财会业务的热潮。她定期组织财政局法制员到执法部门学习,就如何完善稽核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等问题交流取经,进一步完善财政工作各项监督制约机制。在孟晓霞看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异常重要的,为此,她组织相关科室定期印制与会计法律法规和诚信教育内容相关的日历、便签、笔记本和宣传手册,发给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以及其他各单位。这种简便易行、“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方式就像夜晚洒落的甘霖无声灌溉着全区会计人的职业家园。正是因为有着这样坚实的基础,在2007年财政部举办的全国第三届会计知识大赛中,昌平区财政系统才能有不俗的表现;在全市的会计知识选拔大赛中,昌平区获得二等奖,其中一名选手被选入市队,代表北京市参加了全国的比赛。

点点滴滴的努力、不遗余力的奉献,孟晓霞用31年职业生涯的每一天,倾心倾力为她所挚爱的财会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就是昌平财会人心中的“晓霞”。

第19篇:学习左相平先进事迹

学习左相平同志先进事迹

我很感动,感动左相平同志的先进事迹。

左相平同志,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响水中学高级教师,盘县化学学科带头人。他,从一个14岁的边远山村的夜校扫盲教师起,左相平在云贵两省交界的海拔2300多米的贫困山区,从教38个春秋,先后教过12800多名学生,有300多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成为各条战线的技术骨干,涌现出大批农村改革、生产的带头人。 童子教书,播下一生从教的种子

他舍不得学生,喜欢讲台,离不开学校,放弃了三次改行的机会。5岁上了村里小学,3年后,成绩优异的他却因家中无人放牛,含泪离开了心爱的课堂。这个做了3年半放牛娃的孩子,上山时也不忘带着书本。11岁半那年,左相平的勤奋好学打动了父母,学校竟也破例允许坚持自学的小相平跳级读了5年级。1973年7月,左相平从盘南中学初中毕业,成为一个14岁的童子老师。他的任务是每天晚上为村里夜校的100多位农民学员扫盲。整整两年的700多个夜晚,除了节假日,左相平无论天晴下雨,每晚都要走三公里的夜路,从未间断过一次夜教课,而且不取分文报酬。在他两年的辛勤努力下,鹅毛寨村有103名青壮年农民学员,摘掉了文盲帽子,增强了农业生产技能,提高了生活质量。

要让山区孩子都读书,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他的学生没有一个因贫困而辍学。“要让山区孩子都读书,不让一个学生辍学”,这是他一生的追求。 1982年,他当上高山小学校长,办校的重任落在身上。他利用周末和假期,带上手电筒翻山越岭到十多个村寨家访。各寨之间来回要走几小时,每次只能到一寨。每到一处,找村干部商量,开群众会,与家长谈心,给孩子义务补课。有一次,他去大坑家访,夜间回来,在山林里迷了路,由于天冷,不敢睡和坐,就在一块大石板上走来走去,直到天亮才回学校。他针对老百姓说的“知识当不得饭吃”,他就现身说法,“没有知识就是吃不上好饭,就一辈子受穷!”经过他20多天夜间走村串寨,苦口婆心的动员,有56个农忙季节流失的学生回到了学校,尤其是13名长期辍学的学生重返校园。他们后来都走出了大山,有的做了教师,有的当了医生,有的成了政府工作人员。 要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一个连续6年中考上线人数为零的乡镇中学,在左相平接任校长后,创造了连续8年中考上线录取人数居六盘水市乡镇中学第一的纪录,也创造了盘县教育史上的一项纪录。 一所薄弱学校,在左相平管理后,被评为盘县“五好基层党组织”、“优秀学校”、“法制教育学校”、“平安校园”、六盘水市“校本教研”实验学校、六盘水市诗教先进单位、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研究优秀实验学校、团中央作文教学先进单位。1981年至1991年的10年间,他在两所学校任教的班级,学生成绩均名列全县第一。 无私奉献终无悔

左相平是母亲近50岁时生下的幺子。在老家鹅毛寨度过一生的父母亲,分别活到95岁、94岁离开人间。两位老人临终时,他们最疼爱、最引以为自豪的小儿子却不在身边。等儿子从学校赶几十公里山路回到家时,老人已经咽气。左相平只能跪在父母亲的灵前,泪如泉涌。

左相平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36年的教书生涯,日复一日地超负荷工作。在上寨小学时,他上复试班;在高山小学时,他上四门主课;在民主中学,他每周有四个班的化学、生物课共24节;大山中学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时,他还上两个班的化学课。到了响水中学,他除了要管好有3085名学生的学校全面工作外,还任着两个班的化学课。他没有假期,越是假期他越忙。

左相平离不开学校,离不开讲台,离不开学生。

第20篇: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

叶志平同志,男,汉族,1953年9月出生,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7月参加工作,分配到安县沸水小学任教,1978年调至安县桑枣中学工作,1995年起担任桑枣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桑枣中学220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内安全转移,创造了“零伤亡”奇迹,校长叶志平被誉为“史上最牛校长”。XX年6月27日,叶志平同志因长年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7岁。

叶志平同志参加工作以来,扎根基层36年,始终坚守“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的信念,默默耕耘在农村教育事业第一线,多次谢绝组织的提拔调动,回绝民办学校的高薪聘请,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爱生如子,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坚持把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办学理念,致力建设安全、牢固、实用的校舍,多年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防灾逃生演练。他不甘平庸,始终把“办一所好学校”作为一生的追求,用最好的教学成果回报父老乡亲,所教学科和所带班级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任校长16年间学校中考成绩均为全县第一名。他淡泊名利,始终坚持“我不‘牛’,但我想做‘牛’,做鲁迅笔下的孺子牛”的人生信仰,勤政廉洁,谦虚谨慎,以高尚的品德聚人心正校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崇高师德,用满腔热血谱写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华丽乐章。

中央政治局常委xx同志强调,要大力宣传叶志平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形成爱岗敬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引导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叶志平同志为榜样,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教书育人神圣职责,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深入开展向叶志平同志学习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他忠诚于党、献身使命的崇高品质,学习他潜心育人、甘为人梯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的人生追求,学习他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思想境界,以渊博的学识魅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教书育人,培育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学习叶志平同志活动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起来,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与教育战线开展的师德建设结合起来,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形成爱岗敬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牛叶志平校长的先进事迹

爱心一片,为教职工建起了临时的温馨家园

“5.12”强大地震严重地破坏了桑枣中学教职工居住的房屋,看到无房可住,露宿在学校操场上的两百多个教职工及其亲属,叶志平校长无比悲痛。大震刚过,他强行忍住痛苦的泪水,迅速组织大家亲自动手搭起了简陋的帐篷,让大家能暂时遮风避雨。大地震不仅毁坏了房屋,还破坏了水电气等生活设备设施。叶志平校长为了不让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遭受饥饿干渴,他带领大家搭建起了简易的厨房,用红砖支起了一口大锅,找柴找水,为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烧水煮饭,让他们能喝上井水,吃上热饭。接着,他又利用国家科技部和四川省科技厅捐赠的帐篷和纯净水设备,为教职工建起了临时生活区,全校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都住进了安全舒适的帐篷,喝上了甘甜的纯净水,过上了较为正常的生活。

沧海横流,危难时方显英雄本色。叶志平校长在强烈的地震灾难面前,没有动人的豪言壮语,只有顽强的性格和扎实的行动。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的抗震自救工作已初见成效,干群和谐,人心稳定,震后的废墟正在被清除,新的过渡临时校区正在搭建,未来重建的学校蓝图正在描绘,两千多名学生复课即将实现,桑枣中学教职工即将开始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坚信,有叶志平同志这位深受师生爱戴,群众夸赞的好校长带领全校师生艰苦奋斗,灾后重建的美丽的桑枣中学校园必将拔地而起,桑枣中学的教育质量必将不断书写新的辉煌,桑枣中学这面示范初中的旗帜必定高高飘扬。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gerengongzuozongjie/84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