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党员个人工作总结】

篇: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在十秒钟永生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郭永怀先生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一个人的生命由太多太多的10秒组成,有人也许打一个懒洋洋的哈欠,10秒钟就倏忽而过。有的人却在10秒钟内完成一个惊天动地的动作,呈现出一种顶天立地的姿势,从而得到永生。

他太累了,可有太多太多的工作需要去做。1968年12月4日,他又有了一个重大发现,时间比什么都重要,他决定立即将这一大好消息汇报给领导,于当晚从青海基地飞到北京。有同事劝他:“晚上不安全,您就明天去吧。”他笑笑说:“晚上好,睡一觉就到了。”尽管累,可他不愿耽误哪怕一分一秒,他要把征途当旅途。

他就是中国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郭永怀。坐车到了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不忘抓紧时间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

晚上10点多钟,他登上了飞机。“有什么事叫醒我。”登机后,郭永怀对警卫员牟方东吩咐一句,就沉沉睡去。他睡得很香,因为在他看来,争取了这么一个晚上,换来一个白天,又可以做好多事情。

那晚,天气很好,飞行一路顺利。已有晨曦从舷窗中透了进来,飞机快到北京了,警卫员轻轻摇醒了他。好久没有睡上这样一个安稳觉了,郭永怀觉得神清气爽。

这里将镜头切换一下:1968年12月5日的凌晨6点左右,首都机场响起一阵惊天动地的轰响,随后一个巨大的火球和浓浓黑烟直冲云霄!一架小型飞机一头扎在了首都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

飞机残骸散落得到处都是,一共有13人不幸遇难,烧焦的尸体散落一地。救援的士兵们发现,在烧焦的尸体中,竟然有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

尽管已看不清面目,但抱在一起的他们,如亿万年形成的煤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人们仿佛看到了那赫赫的照耀世界的光明!又宛然划过浩渺长空不可燃尽的陨石,是那样坚硬而内涵丰饶!是的,这紧紧抱在一起的,就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原来,飞机到了首都机场上空,开始徐徐降落,起落架落下,2000米、1000米、500米……然而,当飞机降到400米左右的高度时,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开始垂直坠落。飞机从400米高空坠落到地面的时间大约不到10秒,而就在这一瞬间,郭永怀猛地站起身来,紧紧抱住了站在身边的警卫员。

郭永怀为什么要和警卫员抱在一起呢?随着士兵们艰难地将两具尸体分开,人们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的胸部之间,有一个皮质的公文包,虽然有点烧损,但是在两个人相拥的身体的保护下依然完整,将公文包打开后: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地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人们不能明白:在10秒钟内能做什么?可郭永怀却保住了这份文件。解释也许只有一个,这就是郭永怀始终将那个公文包,如同生命一样放在靠近心的部位,连睡觉时也不曾移动位置。他的心是一颗忠于人民的心,大忠才能有大智,大智也就有大勇!

是的,郭永怀一直对人民忠心耿耿,研究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气候变化无常,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别说飞鸟,试验现场荒凉得寸草不生。加上缺氧和当时物质匮乏,许多研究人员都营养不良及高原浮肿。身为领导的郭永怀更是知道肩上的责任重大,常常是废寝忘食地工作,50岁不到时,消瘦的他已是满头白发。他着实太累了,没想到为了节约时间,却使得他永远没有了为人民工作的时间。

失事时郭永怀59岁,他不幸去世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失声痛哭!他亲如兄弟,永远的“大师哥”钱学森得知这一消息,也不禁号啕大哭,一连几天如梦魇缠身!

因为郭永怀的大忠及大智大勇,完好地保住了文件,在他牺牲后的22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两年后的1970年4月24日,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不能安全着地,就以10秒钟来获得永生!烧焦的是肉体,烧不焦的是精神,郭永怀的精神永远不倒,其已化作世界的中流砥柱,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

第2篇:好教师郭永利先进事迹材料 2

身边的好榜样

——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郭永利,男,现年34岁,2003年6月毕业于榆林学院,一直在府谷县马川学校任教。从参加工作至今,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一份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政治使命精心爱教。能时刻保持自己的选进性,克人先克己,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履行教师职责,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进取精神,勇于创新时刻以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来鞭策自己。

一、不断学习、积极向上

郭老师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出满勤,干满点,从不迟到早退。以校为家,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要求,在教学中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向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学习,并认真写。工作期间,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做人要自立自强,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在学习上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待人要宽厚,做事要有责任心;在生活上要勤劳节俭,生活俭朴。经常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做一个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二、认真教学,潜心教研。

郭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备课时,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课堂上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他很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及时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他们健康成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几年来,无论是教学还是教研,无论是纪律还是成绩方面郭老师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赞誉。

2012年7月8日

第3篇:《郭永怀》事迹心得体会500字

《郭永怀》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00字

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XX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郭永怀》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00字

1968年12月5日凌晨6点左右,首都机场附近的村民听到一声巨大的轰响,随后,就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和浓浓黑烟直冲云霄,把白雾照得血红。后来人们隐隐约约的知道,是一架小型飞机在即将着陆时突然失事,一头扎在了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

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地抱在一起。两具尸体早已烧得面目全非,如同半个焦炭,但是却保持着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姿势。许多年轻的战士都被这画面吓到了,所有人都站在原地不敢动弹。后来来了首长,人们才有勇气尝试把他们分开。

他们抱得很紧很紧,加上瞬间死亡,所以尸体无比僵硬。把他们分开的时候,必须很用力,就像掰断一大块木炭,由于缠绕在一起,把他们撑开的时候不断发出断裂的声响。

当“轰”的一声把他们终于分开,所有人立即脑袋嗡的一声,一片空白,时间仿佛定格一样,所有人都无法说出一句话。因为把他们分开后,他们惊讶地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是一个皮质的公文包,虽然有点烧焦,但是在两个人相拥的身体的保护下依然完整,打开后: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

看到眼前的一切,前来接应的士兵当场跪地痛哭,那就是他们力学所的副所长: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早已被烧得辨认不出来,当时是根据头后连着脊梁那块没有烧完的一点点白头发,认出了郭永怀。

《郭永怀》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00字

10月16日下午,一场郭永怀精神研讨会在荣成举行,郭永怀曾工作过的单位领导,郭永怀的部分学生、亲属,共同就郭永怀精神内涵进行交流研讨,更好发扬郭永怀的精神。

郭永怀,似他的名字般永远令人怀念。在列强对新中国进行露骨的核威胁之下,在国家三年自然灾害“一穷二白”的经济困难局面下,在新中国下决心研制原子弹的自力更生精神感召下,草原的每一棵草、每一朵云、每一片蓝天都见证了那段绝密且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历史,见证了郭永怀以生命为代价投身祖国核事业的无悔追求。

在致力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8年多时间里,从原子弹到氢弹再到导弹核武器,郭永怀究竟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恐怕没人说得清楚。然而,郭永怀在生前谈及这些,经常挂在嘴边的却是这样的话:“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中国强大了,在世界事务中就会发挥更大作用„„”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已经被郭永怀等人铸就成一座历史丰碑。

缅怀,是为了更好地激励。斯人已去,精神永驻。

“叔父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他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精神,为国家效劳,为人民作出贡献。”郭永怀侄女郭淑娥说。

王瑾是一名陈列馆的讲解员,看着修缮后的陈列馆,她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说,作为郭永怀先进事迹讲解员,今后会挖掘更多素材、更加深入学习领会郭永怀的精神,通过富含情感的讲解,让更多人全方位认识郭永怀、学习郭永怀。

大无畏的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当前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荣成来说,汲取郭永怀身上的精神动力迫在眉睫。

战争年代,荣成走出了100多位将军,为全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如今,这里已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前三季度,荣成全市预计完成生产总值840亿元,同比增长8%,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实现由“速度经济”向“素质经济”的蜕变,由“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

永怀精神,常学常新。郭永怀的精神,鼓舞和激励着67万荣成人民在扎实推进创新发展、努力争当走在前列排头兵的征程上不断超越。

1958年1月,郭永怀出任《力学学报》主编。1957年,钱伟长被打成右派。郭永怀了解钱伟长的学术功力,仍然请他任编委。一次,一位知名教授向学报投稿,钱伟长发现其论文中竟有51个基本错误,提出不宜发表。那位教授向编委会提出“左派教授的文章不许右派教授审查”,对此郭永怀不屑一顾,他说:“我们相信钱伟长的意见是正确的,这和左、右无关。”

1958年,教育界开展 “教育革命”,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运动中也出现了“左”倾倾向。有些人通过向空中扔十字架用库达儒可夫斯基定理不好解释,就认为这个定理不对了;通过观察荷叶上的水滴可自由运动,就说NS方程的边界条件是不对的;通过当时设计部门说,飞机的阻力现在还不能用边界层理论算,就认为边界层理论没用。他们请来郭永怀,想让他赞同这些“新发现”,不料郭永怀说:“我常想,一个新发现,要推翻什么东西,应该有以下工作。第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你们说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只看到了表皮现象,就做结论。第二,要有真正的胆识,敢于做研究。你们对荷叶是很有胆量,但不是科学的胆识。第三,要有毅力,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要有非搞清楚不算完的毅力,你们不是这样,是凭一时的热情冲动。”

《郭永怀》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00字

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县西滩郭家村。1929年进入南开大学预科。1931年7月,升入南开大学物理系。1933年~1935年在北大物理系就读。抗战爆发后他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国难当头,坚定了郭永怀科学救国的信念,他认为要使国家强盛起来,首先要发展军事科学技术,发展航空事业。为此,他放弃了专修光学的夙愿,改学航空工程。

1940年9月,郭永怀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师从辛格(J.L.Synge)教授,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他出色的工作得到导师的赞赏。1941年5月,郭永怀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在著名力学家冯卡门的指导下从事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研究,以优秀成绩获得博士学位。那段时间在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工作、学习的中国人还有钱学森、林家翘、钱伟长等。

1946年,郭永怀受聘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此后的10年是他科研的黄金时期,他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人类突破声障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发展了Poincare,Lighthill的变形参数与变形坐标法,为此,钱学森于1956年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郭永怀因在跨声速与应用数学方面的两项重大成果而扬名世界。1955年7月,他被晋升为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

郭永怀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漂洋过海的。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时,他就向校方表示:“我来贵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开”;在是否申请接触机密资料的表格栏中填了“不”;对于让他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来信,一概置之不理。他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参加了“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康奈尔分会,经常和大家热烈地讨论祖国的未来。

1956年11月,郭永怀毅然放弃优越的物质条件,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

回国后,郭永怀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国内的力学与国防科研上。他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力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合办的工程力学研究班班主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等职。他参与制定了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规划,倡导开展新兴力学学科的研究。他对我国的国防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参加了许多重大的工程和项目。他还参与组织、领导中国科学院的人造卫星本体设计,参与地空导弹的研制。

对待学术,他一向严肃认真。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高等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在清华大学创办工程力学研究班,先后办了三届,学员300多人,他们成为我国首批力学科研和教学方面的骨干。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力学研究班的工作。郭永怀在1958年、1959年还曾担任班主任,并亲自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张涵信(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第一届学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回忆:“彬彬有礼的郭永怀先生,对力学工作十分严肃认真。他甚至连Supersonic是翻译成超声速还是超音速,Euler的名字为什么翻译成欧拉等都讲究。他主张读经典著作,他说这Prandtl的时代是流体力学的丰收期。Prandtl本人是个大权威,有学识有经验,书写得全面深刻,因此应该学习他的‘流体力学概论’。”

郭永怀为人朴实正直,在政治运动频繁的年代,他尊重科学,勇于讲真话。

1.《郭永怀》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00字

2.《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600字

3.郭永怀事迹心得体会

4.《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XX

5.郭永怀感悟

6.郭永怀观后感600字

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8.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心得体会范例2篇

9.参观郭永怀纪念馆心得

10.支月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第4篇:郭珊同志先进事迹

郭珊同志先进事迹

郭珊,女,汉族,生于1981年8月,中共党员,201所职工医院医剂科主任。多年来,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何种职业、担任何种职务都能时时刻刻把党的信任、上级组织的重用做为自已不断前进的新起点,不折不扣、尽心尽责做好自已的本职工作。同时,讲党性、讲原则,坚持科学发展,加强自身修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认真贯彻学习党的精神,深刻领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勇于实践,敢于工作,陶冶情操,尤其是任剂科主任以来,能理论联系实际,抢抓机遇,务实求真,不断加快医院改革发展步伐,各项工作稳步发展,多次受到各级表彰。

一、全心全意,热情为患者服务。

工作多年来,自己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当天检验工作内容,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不能正常下班,或半夜起来协助医生,抢救病人是常有之事。在工作中,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如果遇到初次就诊的患者,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

二、不断学习提高医疗检验技术水平。

作为一名医疗检验技术人员,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于是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各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成了医院的业务骨干,受到了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工作严谨,责任心强。

从医多年来,自己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不抱怨,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品质,不断学习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此外,自己还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与病人接触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发生。

四、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自己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领会理论精神,并积极参加各种义务劳动,立足于本职,立足于社会,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医疗咨询、卫生保健。依靠熟练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及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第5篇:郭明义先进事迹

--精选公文范文-------------------------- 郭明义先进事迹

雷锋传人郭明义 郭明义,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一名普通的采场公路管理员,他以自己奉献的精神,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传奇: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他累计献工万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

从1990年以来,他坚持20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

1994年以来,他为身边工友、特困学生和灾区群众捐款万多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

2006年以来,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有17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 2007年以来,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的倡议,共有6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累----------------精选公文范文----------------

1 --精选公文范文-------------------------- 计献血15万毫升;

2008年以来,他发起的捐资助学活动已有28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万元;

2009年以来,他发起成立的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志愿者俱乐部,已有2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 为此,他先后荣获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道德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希望工程突出贡献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等荣誉称号。

采场里“最忙的人”

夏季,采场里闷热难耐。

齐大山铁矿是目前亚洲生产规模最大的铁矿山,整座矿山的公路蜿蜒曲折40多公里长,而这些公路就是维系矿山生产的“血管”,承担着每年5000多万吨矿石、岩石的输出和转运的重要任务。郭明义就负责这些公路的建设和管护。 个头不高、黑瘦的郭明义在偌大的采场里,每天要在川流的车辆间巡行、指挥、----------------精选公文范文----------------

2 --精选公文范文-------------------------- 筑路。他的周围是光车轮就近3米高的“电动轮”汽车。

在外人眼里,这是既艰苦又危险的岗位。露天采场没有任何遮挡,由于作业平台都是边形成、边生产、边消失,所以不能建固定的休息室。无论是雨雪突降,还是风沙来袭,连个躲避的地方都没有。而且越是在天气恶劣的时候,采场道路维修就越不能停下来。 其实,作为专业技术干部的郭明义完全可以不用每天到采场,也不用每天十几个小时和一线职工们奋战在一起。但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踏路的过程中,他可以感受路面的变化,巡查到采场运输线的最新情况。早上6时前到达采场后,他组织夜班司机抢修路面、平整铲窝,8时30分开始组织白班司机抢在中午之前把主要道路修好。下午,他又沿着采场作业路面进行检查,一边及时处理道路问题,一边掌握各铲位出矿情况。郭明义每天坚持早出晚归,工作10个小时以上,且15年如一日。大家粗略地给----------------精选公文范文----------------

3 --精选公文范文-------------------------- 他算了一笔账,这么多年他走过的采场公路里程竟达6万多公里,相当于四次“长征”的路长。

原郭明义所在办公楼的门卫说:“刚开始,我们对郭明义天天一大早就来敲门很烦。时间一长,形成了习惯,每天准时给他开门。有一年大年初一,我们本以为郭明义不会来了,没想到,他又准时在外面敲门。”

郭明义的工友马文昌回忆起2007年3月4日那场50年一遇的暴风雪,更是感慨。他说:“那天我正值夜班,路上积雪没膝深,但老郭却手脚并用地赶到采场,出现在我眼前时,已经成了‘雪人’。老郭是我看到下雪后第一个上山的人。”后来得知,郭明义是5日凌晨2时动身往采场走的,一到采场,他就开始组织除雪工作,持续到晚上6时,矿山40公里道路主干线全线恢复运行。 党员等同于奉献

1958年月,郭明义出生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普通的矿工家庭。1977----------------精选公文范文----------------

4 --精选公文范文-------------------------- 年1月,郭明义报名参军。在军旅生涯中,郭明义曾在全师技术业务竞赛上,一举获得汽车教导员专业理论和实际考试两个第一名,而且,他因为在助人为乐、抢险救灾中的突出表现,被师党委命名为“全师学雷锋标兵”,1980年6月他在部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将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党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 郭明义说:“为了党,为了祖国和人民,我愿意抛弃一切,终生为党的事业而奋斗。”30年来,郭明义始终模范践行党的宗旨,始终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始终把对党的无限忠诚和满腔热爱,化作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坚定信念和模范行动。

自1982年1月郭明义从部队复员到齐矿工作后,从事过多个岗位。但不管做什么,他总是主动承担,毫无怨言,冲锋在前,勇挑重任,在他的理解中,党员是奉献的代名词。

在汽运车间大型汽车司机岗位上,他所----------------精选公文范文----------------

5 --精选公文范文-------------------------- 在的青年文明号提前16天完成全年生产计划;

在汽运车间团支部书记岗位上,他所率领的支部成为鞍钢团委命名的标杆支部;

在宣传部理论干事岗位上,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100多篇文章;

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他从机关调到机动车间任统计员兼人事员,依旧热情如火,工作十分出色;

在齐矿扩建办任英语翻译时,他是外方专家最信赖的伙伴。进口备件质量不归郭明义管,但他每次对着备件做说明时,都习惯性地检查一下备件的质量。在检查中,他发现5台美国特瑞伯公司制造的MT154电动轮后轴箱开焊、M15电动轮电机烧断等重大设备质量问题,就用相机拍下来,写出说明。他拿着这些证明通过矿里向美方交涉,最终获得外方公司10万美元的赔偿。

在采场公路管理员岗位上,十几年来他几乎没休息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女儿----------------精选公文范文----------------

6 --精选公文范文-------------------------- 考大学那天,他早晨照常到采场工作;女儿要到南方上大学了,他只是把女儿送到火车站;每年春节他一天不落地巡检采场、组织修路;多年来,每次献血后,他连半天都没休息过,就马上投入到工作岗位上……

很多与郭明义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他:“一眼看上去,就知道他是个党员。”采场上工余时间,工人们说:“老郭,给我们来一段吧!”每当这时,郭明义就站在工人们中间,站在电铲、钻机的司机室里,为大家朗读自己创作的诗,为大家演唱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军人、歌颂工人的歌。

2006年,在齐大山矿“七一”党员大会上,郭明义发自肺腑、满含激情地为200多名党员朗诵自己写的诗:“……党啊,亲爱的母亲,在我的身体里,流淌着的是您的血液,我要为您的事业而奋斗,为您的目标而奋斗,为您的利益而献身!这崇高的承诺,我要用一生去实践,用热血去浇铸,用生命去创造,誓死去捍----------------精选公文范文----------------

7 --精选公文范文-------------------------- 卫……”当他泪流满面地朗诵完这首诗的时候,台下的党员无不眼含热泪,整个会场掌声雷动。 走近郭明义,你会发现在他的言谈举止间无不透露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而这种忠诚,在他保护矿产资源的行动上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

2007年,矿业公司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矿产资源保护活动,郭明义主动加入护矿队,每三天值一个夜班。矿领导要求他值夜班后必须休息,但他每次在采场巡视一夜后,回家只睡三四个小时觉,就又到山上开始工作。

2007年夏季的一天凌晨,郭明义巡逻时,发现一伙人开着车正在盗取矿石,他立即上前制止。这伙人拎着刀恐吓郭明义:“赶紧让开,不然废了你!”郭明义毫不退却,他甩掉上衣,拍着胸口说:“看你废我哪!”盗贼的嚣张气焰被郭明义的凛然正气压倒了。 多年来,在采场公路管理中,郭明义没有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为自己和亲朋谋----------------精选公文范文----------------

8 --精选公文范文-------------------------- 过一分钱的私利。几年前,一些私营业主在采场从事协力性质的工作,想让他提供一些帮助,并提出为他买手机、送奖金,他都当面严词拒绝。即使是他帮助过的工友和特困学生逢年过节给他送些小礼物,他都坚决不要。而他却尽可能地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努力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反映的各种问题,及时向各级组织汇报,为职工在改善交通、就餐、休息等条件方面做了大量好事实事,深受广大职工群众的爱戴和各级组织的信任。 新时代的一个“兵”

郭明义深知要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党员,仅有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必须不断刻苦学习,增长才干,提升综合素养和思想觉悟,才能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和信念。 在部队时,郭明义就抓紧一切时间强化文化学习,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退伍后的第三年,他在团支部书记岗位上参加了全国首次录用国家干部的考试,并----------------精选公文范文----------------

9 --精选公文范文-------------------------- 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当时比例极小的干部资格。与此同时,他每天骑自行车来回20多公里,到市内上夜校,学习英语和计算机。此后,他不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党校并脱产学习二年,而且在1992年又通过自学,考入了齐矿在鞍钢干部管理学院举办的英语培训班,参加了一年的英语强化学习。1993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齐矿扩建工程开工了,矿长点名让郭明义负责33台154吨电动轮组装的现场翻译和资料翻译工作。

30多年来,他始终不放松对党的基础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并能深入浅出地向职工宣传、讲解。他讲的党课深受干部职工欢迎。 学以致用。有了一身本事的郭明义,从不吝惜自己的“本领”。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时刻准备冲锋陷阵的兵。2008年2月,被称为“亚洲第一移”的齐大山铁矿矿石移动破碎站要迁移,迁移对路面要求极高。郭明义和全体工作人员提前日夜奋战,修了三个月的路、做了半个多----------------精选公文范文----------------

10 --精选公文范文-------------------------- 月的测量,保证了矿石移动破碎站这个庞然大物按时迁移。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鞍钢生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郭明义一面组织保产奉献突击队,一面想方设法改善设备作业环境,缩短汽车运距,发挥铲运设备效率,降低采矿成本。在郭明义的精心组织下,每条道路工期由原来的平均3天降为2天,仅缩短运距、提升汽车效率,每年可创效1500多万元。他还与大家研究制定了《公路、支线、铲窝维护技术标准与考核标准》、《采场星级公路达标标准与工作流程》等制度,促进公路管理上等级、上水平。采场的主次干道路面维护质量逐年上升,星级公路达10公里,公路达标合格率98%。齐大山铁矿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冶金矿山企业电铲、生产汽车效率第一名。而按照同类企业生产汽车消耗的平均水平,郭明义他们多年来节省的轮胎、备件可创效3000多万元。

一个矿山就是一个小社会,数千矿工和----------------精选公文范文----------------

11 --精选公文范文-------------------------- 当地人杂居在一起,工作、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难免产生矛盾。每当有了困难和纠纷,大伙都愿跟老郭说。2008年4月,从鞍钢大集体企业下岗的乔广权等20多名工友,因在外打工被拖欠了6万元工资要不回来,打算进京上访。郭明义听说后,主动带领这些工人前往信访部门说明情况,经过反复工作,终于帮他们要回了工资。

2009年,齐矿向外发包工人中一名25岁青年因干活受伤,与所在的承包施工队发生纠纷,矛盾激化后情势非常紧张。有人得知老郭在矿区威望高,找他反映情况,郭明义一边劝青年冷静,一边找施工队负责人沟通,最终说服施工队多赔付6000元钱,平息了这场风波。 2010年6月9日,鞍钢召开郭明义事迹报告会。会上,鞍钢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晓刚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郭明义,称他集中体现了鞍钢优秀的企业文化、钢铁产业工人的可贵品质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定----------------精选公文范文----------------

12 --精选公文范文-------------------------- 实践者,是新时代的道德楷模。 爱的旋律

2007年2月的一天,郭明义又来到鞍山市中心血站献血。血站的工作人员说,由于这些天天气冷,献血的人少,临床用血快要供不上了。 郭明义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一下子像开了锅似的翻腾起来。想到会有患者因输不上血而出现危险,他一刻也坐不住,马上找到血站领导,提出要为血站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无偿献血活动。 回家后,郭明义赶紧动手写了一份无偿献血倡议书,又马不停蹄地把倡议书带到班组,面对面地向工友们宣读。很快,郭明义的倡议得到了齐大山铁矿和矿业设备检修协力中心等单位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 3月2日,齐大山铁矿和矿业设备检修协力中心等单位100多名干部职工参加了郭明义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

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那天,市中心血站出----------------精选公文范文----------------

13 --精选公文范文-------------------------- 动了3辆采血车,原定大约有50人参加献血活动,没想到一下子来了100多人,体检表差点儿没够用,血站的工作人员欣喜之余也有些措手不及,一个自发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能来那么多人是他们以前从没见过的。

这一次,市中心血站共采血2万多毫升。

2008年6月,市中心血站为北京奥运会备血,郭明义又组织了30多名职工到血站献血,他们因此获得了鞍山市首批“奥运生命”奖章。像这样的大规模无偿献血活动,郭明义组织了11次,累计献血量万毫升以上。

2008年11月,鞍山市第一支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了,郭明义当之无愧地被推选为队长。同年,郭明义发起成立了鞍山市第一支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红十字志愿者急救队。2009年底,郭明义组织的捐资助学“爱心联队”已累计有1700人参加,捐款十几万元…… 今年2月9日,以郭明义名字命名的鞍----------------精选公文范文----------------

14 --精选公文范文-------------------------- 钢矿业公司无偿献血志愿者应急服务队正式成立,600多名公司职工和社会爱心人士加入。130多人当天就无偿献血3万多毫升。郭明义说,看到这么多好心人能加入到爱心传承中来,是他最大的幸福。

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吴平说,郭明义身上充分体现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体现了一个公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的感召力令人钦佩,每次发起的活动都一呼百应。 爱的付出

在通往采场路上专卖馅饼的小吃部老板是个30多岁的小伙子,节俭惯了的郭明义不舍得给自己买肉饼,只是为了帮晚下班的工友们买吃的,才与这个年轻人有了接触。一天,这个小伙子突然向老郭提出一个问题:“我能捐献造血干细胞吗?”

这一问让正在招募志愿者的郭明义又惊又喜。

郭明义耐心地为小伙子讲解捐献造血----------------精选公文范文----------------

15 --精选公文范文-------------------------- 干细胞的情况,从捐献的意义、捐献的过程到捐献对身体健康有无影响都一一说明。当小伙子向郭明义明确表示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时,他欣慰地笑了。 像这样的“意外捐献”,郭明义还收获了很多——小笼包子铺的老板、便民复印社的打字员、齐矿社区的居民……现在,小吃部老板的姐姐在弟弟的鼓励下,也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行列。 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2006年月初,郭明义听说一位工友13岁的女儿患上了白血病。随后,他又了解到采矿车间一名职工15岁的儿子患上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看到两名工友整天愁容满面,想着两个花季少年的生命健康,郭明义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帮助两个家庭和两个孩子渡过难关。然而,郭明义心里清楚,由于目前国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不多,配型成功的几率很低。于是,他萌发了一个想法:能----------------精选公文范文----------------

16 --精选公文范文-------------------------- 不能在矿里组织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这样每增加一个捐献者,不就增加一个挽救工友儿女生命的希望吗? 于是,郭明义立刻写了一篇感人的倡议书,然后走进矿机关科室和70多个基层班组,声情并茂地为工友们大声朗读倡议书,呼吁大家积极投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中来。为了拉近与职工之间的距离,增强宣传的效果,郭明义又想出了在职工浴池里当义务搓澡员的主意,利用搓澡的机会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和意义。因此,每天下班后,在齐大山铁矿职工浴池里,大家总会看到郭明义义务为工友们搓澡,最多时一天要搓20多人。

在郭明义的真情感染下,2006年月26日,共有400多名矿业职工参加了他组织的首次造血干细胞样本采集活动。很多职工都是刚刚下夜班从生产一线赶来的。此后,越来越多的职工和社区居民在郭明义的影响下,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中来。

----------------精选公文范文----------------

17 --精选公文范文-------------------------- 2008年11月,齐矿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许平鑫接到市红十字会的通知,他与武汉的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这个消息让郭明义和他的工友们感到十分喜悦。

许平鑫成为全国第1066名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他说:“是郭明义深深地影响了我,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我做了一件一辈子都觉得特别有意义的事。” 爱的收获 多年来,郭明义执着地向身边的每一个人传递着爱心和真情,用火一样的热情温暖着身边的同志。

当郭明义得知一名电铲司机的妻子没有工作,家里有两个孩子时,他就在每年孩子开学时送去200元钱。一名水车司机生活困难,逢年过节,他都给送去米、面、油。

在一次道路抢修中,推土机的挡风玻璃坏了,郭明义看到司机没穿棉袄,就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给他穿上。要是看到哪个工人的劳保鞋快坏了,他马上就把----------------精选公文范文----------------

18 --精选公文范文-------------------------- 自己的鞋脱下来和他换。郭明义的妻子说:“我每年至少要到市场给老郭买4双劳保鞋,他不光自己穿得费,还老和别人换,今天穿去一双新的,晚上回家后说不定就变成一双坏的。” 凡是看到需要帮助的人,郭明义都毫不犹豫的伸出热情的双手。究竟为别人做了多少好事,谁也说不清,他自己就更记不住了。 多年来,除了给希望工程捐款外,他还为身边有困难的同志和社会慈善事业捐款1万多元。汶川大地震后,他不仅三次捐款,还交了1050元的特殊党费。2008年,他被鞍山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鞍山市优秀慈善义工”。

正是由于他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不求任何名利和回报的付出,使他拥有了强大的人格魅力。他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激发了他们对高尚品德和完美人格的追求与渴望。

为了帮助更多的困难孩子,郭明义在市希望办的支持下,于2008年3月4日发----------------精选公文范文----------------

19 --精选公文范文-------------------------- 起成立了“郭明义爱心联队”,以参加希望工程捐资助学为目的。到2009年8月,“爱心联队”的成员由人发展到30人,累计捐资助学金额4万余元,共资助了0多名特困学生。

2009年9月18日,在郭明义先进事迹的影响下,矿业公司一次有近700名干部职工参与了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资助了600多名特困学生,捐款金额近20万元。

郭明义还于2008年发起成立了鞍山市第一支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红十字志愿者急救队。在这两支队伍里,有很多“特殊”的人物:有的人看的电视是郭明义给的,有的人穿的棉袄是郭明义亲手披上的,有的人脚上穿的崭新劳保鞋是郭明义送的……他们带着感恩的心加入这个队伍,带着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郭明义的一位工友说:“以前发补助费我都不献血,现在没有补助我却献了好几次,就是被郭明义的精神感动的。” 推土机司机马文昌已无偿献血6次,并----------------精选公文范文----------------

20 --精选公文范文-------------------------- 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他说:“我们这种爱心,都是源于郭明义,都是被他激发出来的。”

郭明义用他的感召力、示范力,使得身边许多平凡的人成为生产骨干、希望工程支持者以及造血干细胞、遗体和眼角膜的志愿捐献者。

如今,郭明义周围参加献血的队伍有600多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有1700多人,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有300多人,参加希望工程捐资助学的有1600多人。 郭明义写满奉献与奋斗的人生道路上,有着如火的热情、如歌的激昂、如钢的坚韧。他说,他会永远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他会永远走在为人民服务的征程,他会永远珍视共产党员这神圣的命名!他将用自己的一片丹心、一腔热血去写就更多的大爱故事。

----------------精选公文范文----------------

21 --精选公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

22

第6篇:光永老师先进事迹

优秀教师光永先生

光永胜郎老师是我校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的日籍教师,他在全体师生的心目中既是德高望重的前辈又是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光永先生”。

先生年轻时是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国语系的高材生,毕业后一直在日本高中当国语教师,先生对日本语语言结构的掌握远超于普通日本人。退休后,他发挥余热,到海外推广日本语,首站来到的就是我系,他总笑着说“希望这是第一站也是最后一站”。尽管他很少与我们提他曾经的辉煌经历,但桩桩小事都勾画出他渊博的学识和尽职尽责的教师本色。

先生的课堂风趣幽默,旁征博引,例句丰富,板书整齐。他声音洪亮,乍一听不似古稀之年的气力。先生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播,更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下午时分的课堂通常是最难进行的,可学生们依然坐姿笔直,应答及时,这得益于先生灵活的课堂艺术。

课堂是先生的最爱,学生是先生的牵挂。从每一节课的出席情况,到每人每篇习作的语法修改;从每一回日语赛事的指导,到为考研究生同学进行课外辅导,他都一丝不苟,亲力亲为。先生对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也是赏罚分明,我就曾遇到他批评某些学习态度懒惰的学生,先生的态度严肃但用词并不苛刻,语气有力却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令我感到教师的力量在于鞭策和鼓励学生走向正确的为学为人之道。

同时也是在先生的组织下,我系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日文报纸——《经日小报》。每月两期的系刊,从撰稿到装订都由学生志愿者担任,光永先生为投来的每一份稿件进行义务修改、加工润色。截止目前,小报已发刊十三年,逾百余期,所有参与过小报编辑的学生都深感受益匪浅,所有阅读小报的师生都体会到先生细致入微的用心和持之以恒的劲头。这份小报也帮助我系学生记录着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同时成为了我系日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日志。

光永先生是系里公认的“活字典”,他对日本的政治、历史及风俗民情都如数家珍,系里教师每每向他请教,他不仅热心答复,还查找资料佐证说明。在与教师相互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他也不断地学习中国文化,并对日常生活中两国各自

1 的文化特点进行客观的观察。先生更是热心人,经常为系里的青年教师提供科研方向素材,为我系教师多出教科研成果提供新思路。

三年前,先生在回国接受身体检查时,被诊断出患有早期心血管动脉血栓,需要马上做心脏支架手术。为了不给系里添麻烦,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等到放假才回国悄悄地做了手术。手术顺利成功,而他几乎是下了病床就回到中国的校园继续工作。虽然日本的医疗条件先进,但孑然一身的先生毕竟年事已高,长时间的安静修养是十分有必要的。院领导也曾多次慰问并叮嘱他休息,而他却表示并无大碍,希望早日回到工作。从心底讲,我们也盼着他回来,这些年的共事,先生指导着新老教师一起进步,我们视他为长辈,他也当自己为这里的主人。但是,至于这病情的发展和他是如何抗争过来的,我们也只是从《经日小报》上,在那些其在病榻上连续记载的《斗病记》一文中略知一二。先生的坚毅、隐忍和果敢,无不让人动容和钦佩。

十多年来,多少毕业生在先生的指引下东渡扶桑,继续求学;多少学生在先生的辅导下考上了理想中的研究生;多少学生在工作中还念念不忘先生当年的教诲。

在先生和院长的大力筹措下,我校已经先后和日本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每年从研究生到本科生已有多批奔赴日本进学。我系学生已在东京成立了“校友会”,现在日本工作和学习的学生超百余人。此外,先生还时常往返于东京、北海道等地的高校向日本大学生介绍我校的情况,对我系的专业特色进行详实的说明。这些现身说法赢得了日方学校的信任,也为我校连续不断地接收来日本留学生。

先生不仅对中国学生严格教导、关怀有加,对日本留学生也是循循善诱,为增进两国学生的了解和交流不断努力。首先,先生积极争取让留学生住在学生宿舍,他说:“日本学生求学辛苦,中国学生也不容易遇到同龄的日本人,住在一起既可以加强语言练习,又可以增加了解。”其次,为了留学互换制度的延续,他向学校建议改善留学生的住宿条件,如今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留学生不仅能与中国学生同住,还能享受到与其生活习惯相符的住宿条件。

先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卓有成效的教学成果,连年获得校 “优秀外籍教师”的荣誉称号,并获得了“省优秀外国专家”称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 光永先生是我系的奠基人,更是我们心中的优秀教师,我们青年教师会继续先生对系里描画的蓝图继续向前,对教学事业一如既往地热爱执着,对学生始终如一的关爱负责,请先生放心!

题记: 2010年光永先生获得“吉林省优秀外国教师”荣誉称号,此文是先生的优秀事迹纪念文章。

3

第7篇:屈永宏先进事迹

题记:他一度是人们眼中的“帮教”人员,却为整个村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并带出了一个一村一品示范村——

勇敢地扬起重生的风帆

——记甘泉县下寺湾镇胡皮头村刑释解教人员屈永宏

屈永宏,一个有着特殊经历的人,在下寺湾镇胡皮头村这片深情的土地上,他忘却别人的议论,他心里有得只是奋斗的理念,并用自己的真心和真情为胡皮头三队183口人解决了人畜饮水难的问题,也为整个村引进了以2312辣椒、津优30号黄瓜等新优品种为主导的70座新型大棚产业,使棚均纯收入上万元。他是谁呢?他是一个曾经因为偷窃罪,被判刑3年,又因表现突出而被减刑1年释放回来的刑释解教人员,他就是勇敢地走出阴霾、重新扬起生活风帆的甘泉县下寺湾镇胡皮头村村民屈永宏。

一念之差 酿就两年铁窗泪

1969年出生的屈永宏,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生活比较艰苦,当他23岁时,一次爸爸在经过洛河时,不幸被淹身亡。妈妈身体一直不好,于是他就成了全家的顶梁柱。

- 1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尊严、什么是创造、什么是生活,他开始利用这段时间,深刻思考和谋划自己今后的生活——“我希望从这里出去,找一份开出租车的工作,白天载客,晚上搭着妻儿去兜风。”在这一憧憬的支持和鼓励下,他认真学习,扎实改造,积极劳动,被推选为“监室代表”,还带领服刑人员获得过“最佳文明监室”的流动锦旗。最终以良好的表现获得减刑一年的奖励,2006年12月20日,屈永宏提前重获自由。

一心帮教 重树信心获新生

屈永宏出狱后的种种遭遇,给了他当头一棒。社会上对刑释人员的歧视,让他处处碰壁,甚至让他第一次深深地感觉到“自卑”。

为了及时改变家里的生活状况和贫困面貌,在一种急迫心情的支撑下,他放弃种地,而选择了进城打工。有一次,他到县城一家私企面试当工人。他并未多想,就把这段不光彩的经历填在了履历上,可老板娘看到后想都没想,便一口拒绝了。他一下子就懵了,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办。这段时间,他为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常常在街上徘徊。也就在那时,曾经的“道上”朋友邀他喝酒,他知道一旦走在一

- 3经济上一样支持、工作上一样信任、生活上一样关心),希望他能放下思想包袱,面对现实,坚定信心,勇敢生活。同时镇政府和村上针对他的具体实际情况,把安臵帮教优惠政策落实与解决本人实际问题相结合。及时制定出台了在产业调整中优先向安臵帮教户倾斜、产业开发贷款优先向安臵帮教户提供、产业开发技术优先向安臵帮教户支持。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在一次又一次的耐心说服教育下,使屈永宏在思想上彻底打破了原有的顾虑,重新树立起了坚定的思想信念和生活信心——“我要抬起头来,重新做人,一定要重新站起来,好好生活”。

屈永宏勇敢地挑起了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靠着自己的精明能干,吃苦耐劳,在县、镇、村的帮助关心下,从照油井、当小工、照摊子等打工途径开始,吃苦耐劳,省吃俭用,逐渐积攒了一些资金,有了一定的基础,然后开始独自承揽一些小工程,不仅养活了全家老小,还还清了所有外债,家里的日子渐渐得到了改善,老母亲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妻子紧蹙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孩子也发出了爽朗的笑声。这一切的变化让全村人对他刮目相看。屈永宏不仅完成了回归家庭的角色转换,而且还积极回归融入社会。他不仅是一

- 5一马当先 争做产业致富带头人

2009年村上发展大棚菜,政府积极宣传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但产业刚刚起步,许多群众还在等待观望。为了作好村上的产业开发带头工作,凭着对政府和村组的信任,他就带头报名种植,而且一下就种了三个自然棚,折合五个标准棚。大家都对他持怀疑态度,有的人还以为他在“显能”。有的好心人劝他说:“种大棚可不是个简单活,就凭你们夫妻两个种五个棚,怕是忙不过来,别将来再赔了”。镇上干部也善意地告诫他:“别一下种的太多,到时忙不过来,会影响整体进度的,不行的话就分出去一个大棚”。然而都被他拒绝了。为了不拖整体进度,以实际行动打消善意人的顾虑,为打开全村大棚菜产业开发工作的局面做好样板,他白天拼命干活,晚上还爬在炕头上学习修建大棚和种植蔬菜的技术。

新建大棚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短缺,但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政府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下,对他建棚一次性就补贴投资了6万多元,使他一下就解决了燃眉之急。然而,命运故意捉弄人,那个时候正赶上阴雨连绵的天气,土夯的地基十分松软,新建棚体,刚建起来就塌了。再建起

- 7全村人均纯收入2100元,目前,人均纯收入达4000余元。用村民的话来说,“他给予我们的不只是丰收,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大家如何更好地去创业、如何更好地去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屈永宏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创业精神得到了大家由衷的佩服,也深深地感动了镇党委、镇政府。

2010年他已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目前他最大的期望就是入党,他想当一名共产党员,证明给别人看——刑释人员也可以和普通人一样精彩地生活!也可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 9 -

第8篇:邓永文先进事迹

先进工作者事迹

掘进二区201队:邓永文

邓永文,男,26岁,于09年7月从太原理工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淮南矿业集团朱集矿井建设项目部,07年在学校领导的精心培养和自己的努力下,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后,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他虚心学习,团结同志,工作勤恳,任劳任怨,在10年被评为“优秀徒弟”,现任朱集矿井建设项目部掘进二区201队技术副队长。

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非常注重煤矿知识学习,一是注重专业理论学习,刻苦钻研掘进业务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熟悉并掌握煤矿质量技术相关的技术规范及标准,为干好本职工作奠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现场业务知识学习,能认真向老师傅学习,向现场业务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学习,向管理经验丰富的班队长学习,加强现场业务、能力的学习;三是认真学习矿的文件、政策和制度,在工作中有较强的责任心,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严格把好技术关,不遗余力为项目部服务,受到单位领导及同事的好评。

他从2010年7月由实行技术员转为正式技术员后一直工作在施工现场的第一线,自下到基层区队以来,他坚持每天深入井下,他所分管的掘进二区201队的技术工作在掘进二区经常受到区领导的表扬,在他的协助下,201队的质量标准化工作一直处于朱集矿前列。有时候为了编制工程资料或施工措施更是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才休息,工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任劳任怨,是区的技术骨干,在技术副队长的工作岗位上,严格要求每一项的技术指标,为201队的质量标准化工作把好技术关。在1121(1)工作面运输顺槽及1121(1)工作面运输顺槽提料斜巷的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新问题、难题,邓永文同志抽出大量休息时间学习有关巷道施工的技术规范及措施,从而迅速掌握了许多的施工技术,应用于施工现场,为巷道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他还带着区里刚刚分配来的见习生、实习生学习相关煤矿安全规程及质量规范、编制施工措施、控制中腰线等,利用自己三年来的从业经验和从老师傅们那里学来的施工方法,言传身教。通过培训,使实习生、见习生很快成长起来,充实到技术岗位上,其中一名本科生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就成为202队技术副队长,能独当一面,他们负责的工程质量全部达到施工要求,此举为我们掘进二区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力量。

“只有用热忱从事技术工作才能创造出无尽的乐趣;只有用奉献谱写人生的乐章。”这就是邓永文同志的座佑铭。在远大理想的召唤下,他无怨无悔,为朱集矿井建设项目部的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掘进二区201队:邓永文

第9篇:吴永峰先进事迹

平凡的选择 别样的青春

---记马口煤矿十佳班组长吴永峰优秀事迹

“吴班长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他班里干活是我们的福气。”走进马口煤矿防尘队,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

吴永峰,马口煤矿通风区防尘队班长。他和防尘队的工友们常年奔走在千米井下,成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防尘设备设施检修难题,获得了宝贵的检修经验,确保了整套防尘设备的正常运行。他所在的班组曾被矿多次表彰为“五好”先进班组,他本人也被评为优秀班组长。

打铁先得自身硬

工作须得业务精

2005年5月,年仅30岁的吴永峰到通风区做了一名普通的防尘队员,到岗第一天,他就暗自下决心,要做就做最优秀的。凭借自己的韧劲和干劲,加之工作出色,深得工友的信任,一年后,他便走上了班长的岗位。

从当班长的第一天开始,吴永峰就深深知道,如果一名班长自己没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和技能水平,肯定不能带出出色的班组队伍。在工作中,吴永峰认真、踏实地向有经验的老同志学习;工作之余,潜心学习防尘队员的理论知识。当初,刚进入防尘队,为了熟悉井下各防尘管路及设施和安装位置,他坚持下井。有时候管路出现漏水,他不管半夜还是吃饭的时候,都会以最快的速度下井检修,来毫无半句怨言。正是他的这种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感染了大家,所以无论井下什么时候防尘系统出现了故障,他班组的工友们都会积极下井检修。

1

走进吴永峰的值班室,他的家当就有两样:一是桌上的检修工具,二就是他自费购买的班组管理知识读本和井下防尘设备使用及检修等方面的书籍了。据他的工友介绍,工作之余,吴永峰总是一个人呆在值班室看书,为自己“充电”。“他技术过硬,我们服他。”工友们都这样评价他们的班长。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吴永峰便掌握了井下一整套防尘措施的使用技能,矿井大巷及工作面的防尘管路的安装配套、红外线自动喷雾、吊挂一排排整齐的隔爆水棚、以及矿井巷道内一系列防尘水幕的安装与使用,成为该矿防尘技术上一个业务精湛的多面手。

善于动脑勤动手

小改小革创成效

“做任何事情都要勤于动脑动手,只要敢想,敢去实践,没有不成功的。” 吴永峰时常勉励自己的职工。

作为新时代的技术工,不仅要会检修还要会创新。吴永峰还提出合理化建议20余条,使得小改小革工作蓬勃开展,收效显著,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导师带徒齐争优

狠抓管理强队伍

在防尘队,吴永峰可谓是导师级别的人物了。他带头成立了青工技能学习小组,在班组开展一帮一“导师带徒”活动中,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徒弟。在他的指导下,班组职工技能得到了普遍提高,80%的职工成了生产骨干和技术能手,先后有3名职工到其他班组担任班长。

吴永峰能根据班组职工性格、技能水平、爱好等诸方面,进行合

2

理安排、分配工作,既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目的,又实现了工作互补。在解决职工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行之有效的沟通,统一认识,为创造和谐、积极的班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在职工奖励方面,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激励环境,让职工在完成任务后个人需求得到合理的满足,同时还主动去接受、去赞赏、去重视职工,主动地去了解、去体谅、去宽容职工,主动地去注意、去关怀、去帮助职工;在创建优秀基层组织中,给予职工以关怀和指导,并使其产生主动合作的情感反应,激发职工共同把班组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团队素质的基层组织,搭建个体在其中能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共同体。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圆满完成了每月的设备检修任务,确保了安全生产。

严把检修质量关

确保安全零事故

“干我们这行,责任大,设备没修好,生产就得停摆,更严重的是出现安全事故。” 吴永峰总是把这句话放在嘴边,时刻告诫职工。 自到防尘队担任班长以来,他每天上班总是第一个到队值班室,了解防尘设备运转情况和现场安全生产状况,接受区队领导的工作安排,组织班组职工召开班前会,安排、布置当班工作任务,强调安全注意事项;进班他又是第一个到达现场,了解现场各项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需要检修的设备,严格把关,确保检修质量;上班时,他总是在工作面和设备检修现场巡查,对每一项检修好的设备都要等到反复试用,确定运转正常后,方才离开。

班组安全工作搞得好不好,关键在班组长。吴永峰严格要求自己。他说:“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工作中,他带头推行“手

3

指口述”安全确认法,带头背诵“事故案例”、纠正身边常见的违章行为;还利用班前会、班后会和工作现场对班组职工进行抽查,对不能背诵的职工,立马给其讲解要领、重点,并现场演示,让他们牢记内容、动作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吴永峰说:“军队里强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我之所以要求职工背诵这样,牢记那样,懂法则,强操作,就是为了避免‘三违’和轻伤事故。只有这样,我心里才踏实,睡觉也才睡得安稳。”

关心职工好班长

以人为本促和谐

在班组里,吴永峰是个难得的热心肠,十分关心职工,时刻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他经常和班组职工进行交流、谈心,到班组职工家里进行走访,哪个职工思想有疙瘩、哪个家庭有难事,他都了如指掌。职工生病,他自己掏钱购买慰问品,去医院、家里进行探望。在当班长期间,他还先后看望困难、生病职工7人次,自己掏腰包送慰问金达800余元。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学习,都应该以大家为中心。国家提出‘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和谐,我们也应该‘以人为本’维护班组和谐。” 吴永峰在班组会议上强调。

以人为本促进班组和谐,而班组和谐的根本就是工资分配。班组工资分配如果出现分配不合理、不公平,不仅会影响班组工作的正常开展,更会影响到班组职工的思想情绪和队伍的和谐稳定。吴永峰一贯主张:“工资(工分)向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检修质量好和对工作尽职尽责的职工倾斜。”此举得到了班组职工的一致赞同。在

4

班组民主管理工作中,他坚持班务公开,分配公平、公正,不徇私情,工友都这样评价他:“他心肠好,处事公,尽职尽责,管理好,是我们难得的好班长。”

吴永峰,一名普通的防尘队组班长,正是因为他能以矿山主人翁的姿态,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用他对矿山的赤胆忠诚、对职工的倾情关爱之心,用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展示了当代煤矿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亦能燃烧出别样的青春!要让自己成为内行,很多技术都要从头学起,他为此下足了功夫,绞尽了脑汁。为了尽快掌握防尘技术,工作之余加班加点学习,到处购买学习资料,现场去分析地质情况,拿图纸反复对照研究,有时为了弄清一个问题加班到半夜,学习真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带领有关人员,从最经济、最安全、最切合实际的角度全面考虑,反复论证,寻求最佳方案,实际证明,在使用中效果十分理想,既确保了安全,又经济合理。

要把职工当兄弟。马口煤矿的职工都有这样的感受,吴永峰班组长这人没有官架子,拿谁都当亲兄弟。由于煤矿距离家里较远,职工较长时间不能回家,在山沟沟里人烟稀少,特别是每到过节的时候,想家是难免的。为了让大家有个好心情,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带领大家尽量开心,个别的会和你开开玩笑交流一下。有时谁有个感冒、身体不舒服,他只要知道了,都会过去问候,让人感受到温暖。职工工作有不顺心的时候,他只要听到了,就会主动靠过去,了解思想状况,谈谈心,有困难的想办法帮助解决。

2011年5月15日

5

第10篇:陈永革先进事迹

他用生命诠释“戏比天大”

——追记新疆石河子市豫剧团原党支部书记程永革

戏里,他唱得一腔正气;戏外,他行得刚正不阿、廉洁奉公。

可是谁会想到,无情的病魔令他仅仅47岁的人生戛然而止,2015年10月,他永远离开了热爱一生的舞台。

他,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豫剧团原党支部书记、副团长,国家二级演员程永革。

用生命诠释“戏比天大”

身为一名演员,程永革对艺术的演绎,总是追求完美。正如他经常所说,“只要剧场锣鼓一响,哪怕家中失火也不能空场,要以大局为重,为观众负责„„”

2012年5月,大型历史话剧《兵团记忆》投入紧张的排练当中。担任主演之一的程永革全身心地投入排练。其实这时,程永革已被淋巴肿大困扰3个月之久。刚开始他以为只是普通的炎症,可是排练没多久,咳嗽越来越厉害,后来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发现肺部有一米粒大小的肿瘤占位,无法确定良性还是恶性,但医生建议立即手术切除。

《兵团记忆》是兵团准备参赛的重点剧目,从导演、舞美师,再到灯光师都是从北京请来的,他们只能在石河子待一个月。作为主演之一程永革如果临阵换将,这部话剧就极有可能搁浅。“不行,不能因为我一个人而耽误大事。”程永革把医生开的住院手术单悄悄藏起,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排练当中。

最终《兵团记忆》从排练到公演,再到完成录像,已是程永革发现病情半年之后。程永革住进医院时,他的病情已达肺癌中期。当时的主治医生惋惜地说,半年前的情况还属早期,那时一做手术,后期的放疗化疗都不用做。

2012年12月6日,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手术,程永革被切掉了一片肺叶。由于癌细胞已经转移到淋巴,他还被摘除了七个淋巴。

戏比天大,这就是程永革的职业信仰。正是基于这一职业信仰,自献身舞台以来,无论是下基层还是上北京演出,他都一丝不苟,认真琢磨角色,完美地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为戏而生,为戏而死,用生命诠释了‘戏比天大’这四个字的分量。”石河子市文体局局长黄海说。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别人”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别人。”这是陈永革在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中写的一句话。2013年4月,石河子市豫剧团一老同志的子女得了重病住院,举目无亲下向团领导程永革求援,而经济条件本来不宽裕的程永革却毫不犹豫借给他13000元。“他太不会照顾自己了,难道自己看病不花钱吗?”妻子朱卫华还是在丈夫的钱包中发现这张借条,而程永革离世时,工资卡里仅剩下8000元。

就在他术后刚刚化疗两次时,兵团八师石河子市接到参加兵团纪念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三周年文艺演出的任务。其中,大型话剧《兵团记忆》要进乌鲁木齐汇演。石河子市文体局领导找到程永革,问他能不能坚持参加演出?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能!”

就这样,身体还很虚弱的他拖着病体参加了这次演出,演出获得成功,但程永革浑身上下的衣服全都湿透了,整个人都软了。朱卫华知道这件事后,流着泪对他说,“你还要不要命,还要不要这个家了!”然而,程永革却一个劲地说自己没事,并不断安慰妻子。

程永革在工作日程上总是把时间排得满满当当:别人在休闲娱乐时,他还在排练场上排练;当别人共享天伦之乐时,他在社区连队演出;当别人进入梦乡时,他还在揣摩动作和唱腔„„“为舞台而生的人„„”石河子市豫剧团团长陈文忠,回忆起与程永革的点点滴滴后这样说道。

在他短暂的47年的人生大戏里,程永革宁可亏欠自己,从不亏欠大家。他爱岗敬业,为艺术献身,却亏欠了自己的小家,亏欠了爱人和孩子。“当干部就应该肯吃亏!”程永革践行着他的诺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一封未送出的申请书

“由于长期化疗及中药调理,身体产生抗药性,癌细胞已经转移„„考虑到家里实在困难,特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困难职工补助,希望予以审核批准!”这封写于2014年12月19日的困难救助申请书,却一直静静地躺在程永革的办公桌里。直到妻子在收拾他办公室遗物的时候,才无意发现了这封存了近一年的申请书。

其实,在身患癌症的这三年多时间里,程永革过得很苦很苦。为了治病,他四处寻医问药。从2014年起,他听从医生建议,进行靶向治疗,一个月药费就得两万元。为了缓解经济紧张的局面,程永革开始在8小时之外找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有时候每个星期接三场婚礼主持。仅仅20分钟的婚礼舞台上,他主持下来就已是大汗淋漓。

儿子程琛继承了父亲程永革的好嗓音,也有志于在艺术道路上拼搏一番。然而在得知父亲身患癌症的消息后,程琛最终不得不放弃艺考之路,选择到普通高校就读。“钱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把学习搞好就行。”到现在程琛还清晰记得父亲在生病期间的嘱托,可懂事的程琛早已清楚家里不可能有多余的钱让他走艺考之路。

“父亲没有给我留下多少物质财富,但是他给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程琛说,“现在我自己选择的道路,一定要坚持走下去。”

天筑建工集团高层公司 2016年3月21日

第11篇:李怀君同志先进事迹学习

“三会一课”学习资料”

李怀君先进事迹学习

李怀君,男,汉族,宁强县安乐河镇张家坝村人。生于1988年8月,中共党员,大专文化,201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任宁强县安乐河镇张家坝村村委会委员、村文书(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在县农广校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学习),2015年3月至今任张家坝村村主任(2016年6月任张家坝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理事长)。

2017年5月31日上午12点,李怀君与县农广校干部佘志强两人驾车前往张家坝村四组进行贫困户信息摸底采集,中午13点左右李怀君、佘志强两人在走访贫困户权宗华家途中因天雨路滑导致所驾乘小车突发意外,从四组田家梁通组道路上坠入约30多米深的黑岩湾,不幸身受重伤,晚上19:50左右经宁强县天津医院抢救无效去世。

李怀君同志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决打赢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来的一位优秀基层干部,是共产党员的先进代表。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严于律己的动人篇章,用生命诠释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

实际行动诠释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争做合格共产党员的深刻内涵,承应了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呼唤。为大力弘扬先进典型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激励广大党员群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要学习李怀君同志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的责任担当。李怀君同志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牢记习总书记“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教导,带领群众致富增收,脱贫奔康。他时常说,能为乡亲们跑腿服务,大家满意我就知足了。5月31日,在去上班的途中,偶遇去天麻种植大户王至俊家学习栽培技术的贫困户钱正芳。钱正芳是李怀君的帮扶户,建档立卡后,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李怀君为他制订了以种植天麻为主的“产业帮扶”计划,帮他申请到了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动员他种植了500窝天麻,栽植了2亩银杏。李怀君同志在脱贫攻坚战中始终做到扶贫先扶志,群众有困难,他总能倾其所有,尽力帮助,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真正做到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困。

要学习李怀君同志履职尽责、一心为民的敬业精神。李怀君同志先后两次高票当选村委会委员,2015年任村委会主任。任职期间,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村委会各项工作事务中,

在落实各种惠农政策上坚持原则、克己奉公,从不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群众只要有困难,他都会放下自己的事,第一时间帮忙服务。2016年10月,本村贫困户王志玉、王德远、梁占军在修建移民搬迁房时遇到没人运送建材的困境。得知情况后,李怀君开上自己的卡车连续3天跑到20公里远的镇上给他们拉来建材,又帮忙协调地基、联系贷款、组织劳力帮忙盖房子,经过半年努力贫困户住进了新房。这样的事经常发生,他不光要跑腿,有时还要垫钱。2015年8月,4组两户村民因地界引发纠纷而大打出手,李怀君把两户村民请到自己家里,深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与他们聊家常、聊产业、聊发展,使得两户村民各自做出让步,和好如初。李怀君同志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追求,舍小家、顾大家,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忠实履行了一名农村基层干部的神圣职责。

要学习李怀君同志情系乡亲、立志共同富裕的崇高追求。张家坝村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致富无门路,生活贫困。在担任村干部前,李怀君凭借敏锐的头脑和踏实的干劲,依靠汽车运输和土鸡养殖,成为本村脱贫致富的第一批能人。过上好日子的李怀君惦记着其他贫困村民,主动上门传授土鸡养殖技术,提供资金帮助,带领村民共同致富。2015年,村民梁占军想通过养鸡致富,但又因为养殖技术、土地

占用问题而举棋不定。李怀君了解情况后,信息查讯、圈舍建设、技术指导给了他一条龙服务,最后还把自己的电子孵化机拿来给他免费使用,如今梁占军通过养鸡、种植天麻等年收入已达到3万元以上。李怀君同志勇于开拓创新,坚持产业富村、产业富民,立志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在带领群众共同脱贫致富中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李怀君同志是农村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是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李怀君作为学的标准、做的标杆,把他身上所展现的责任担当、敬业精神、崇高追求继承好、发扬好,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抓紧抓好,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绣花功夫”总体要求,扎实务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取更多利益,为脱贫奔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12篇:袁怀珍先进事迹材料

老实做人 踏实干事 诚实帮扶

——袁怀珍帮扶活动先进个人事迹

袁怀珍曾任拖竹村委会书记,现在是拖竹村委会煤炭企业家。

帮扶活动中,袁怀珍作为一名老领导干部,一名共产党员,时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密切配合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积极与失业、贫困村民开展手拉手、结对子、送真情、献爱心援助行动,帮扶困难村民实现再就业,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村民解决生活问题,逐步脱贫解困,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了帮扶工作的不断深入,为共创稳定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帮扶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要干好,就得多想办法。”大槐树煤矿是90年代组建的老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企业职工日益困维,煤矿企业160余名待岗职工中,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就有70多名。帮扶这些困难户,资金不足是个大问题,对于经济并不宽裕的煤炭企业来说,困难可想而知。

面对困难,袁怀珍毫不退缩,他想得更多的是困难职工求助的目光,渴盼的眼神,还有一个老领导干部、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

“两节”慰问、金秋助学、雨季为困难职工修缮房屋,帮扶活动开展得蓬蓬勃勃,在大槐树煤矿的大力支持下,袁怀珍又提

1 出建立特困职工帮扶专项资金,帮人“渡难关”的倡议,管理人员带头募捐,在村中引起强烈反响。袁怀珍对困难职工的一片真情,不仅带动了职工们踊跃捐款,而且全村很多煤炭企业也慷慨解囊,使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又多了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当企业家就要心里时刻想着群众、帮助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言教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激励的作用是空前的。煤炭企业家袁怀珍就是一个心里时刻想着群众疾苦的干部。每年他都调查村里的困难学生,家庭无力供其上学的,便资助上学。在补乃村他支助的贫困学生有:代如玉8000元、代平5000元、袁世益1500元、袁小红1000元;拖竹村胡德兰1500、胡石玉1000元、补乃祭羊山村蒋家才1200元。不仅如此,他还帮助其它地方因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学生,家住富源县余家屯的张进红考起北京师范学院时,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学而发愁的时候,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为张进红支付了三年费用18000元,让张进红看到了希望,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希望;只要有困难他就会伸出有助之手,在余左县他支助李桃仙3000元、陈街弯子支助何秀江3000元。多年来,袁怀珍不仅给了钱,还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

袁怀珍在帮扶中发现,一些村里困难户,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被纳入“低保”救助,在看病、子女上学等方面得不到照顾,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他积极协调民政、教育、部门,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帮助我村村民,便为生活困难家庭办理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使他们不仅能够每月领到低保金,还在子女就学方面得到优惠。

2  对于大伙对自己“点子多”的评价,他并不否认,他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他一直保持的信念。

靠管靠理不如靠激励,靠帮靠扶不如靠技艺。村民的自身素质决定其再就业的能力,靠帮靠扶不如靠送技艺。本着实用性和有效性的原则,从抓基本技能培训入手,帮助村民掌握一些实用技能,提高适应市场能力。

“只要群众有困难,我会在帮扶的路上一直走下去,让更多有实际困难的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地方企业的关怀、社会的关爱”,对未来的帮扶之路,他的语气更坚定。

第13篇:郭恩福个人先进事迹

郭恩福先进个人事迹申报材料

他是通风工区设施班职工。他爱岗敬业,勤奋学习,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矿井的安全生产中,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了体现自己价值的位置。他和许多工人一样,通风工区一名普通的设施工,每天面对单调、重复、枯燥的工作,他不言苦、不言累、不言脏,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干一行,爱一行,认真学习公司的生产制度、安全相关制度,不断提高本职岗位的工作技能,当班时积极了解工作面的情况。他虽然不是班组长,但是什么东西都带头去干,他凭借着一手的好泥水技术,每次参加建造设施他都会参加并且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建造设施他从不偷工减料,材料差一点他都会提出,因为我们是高瓦斯矿井矿井通风设施一定要干好。不干好就无法保证矿井的通风安全。

设施临时出现问题的事情在一年的工作中不知道要出现多少回,因为井下的工作管理是动态的。非常的困难。他每天除了工区安排的工作以外吗,如果是通风设施出现了临时的问题随时去叫他,他也回任劳任怨的去工作,从不和工区领导讲价钱。多少年来如一日,为我矿通风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瓦斯员不仅责任重大,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通风、瓦斯、防灭火等基本知识及煤矿生产实践经验和熟练的工种操作技能。基于这种认识,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先后阅读了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统编教材《瓦斯检查》、《瓦斯检查员》、《安全监察员》、《通防工》、《矿井瓦斯防治》和《煤矿安全规程》等书籍,并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通过几年来不间断的学习,他的知识面拓宽了,实际操作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参加工作一年来,给他最深的体会

就是收获源自于勤奋学习,作为一名青年矿工,要想做到有所作为,不甘平庸,就必须刻苦学习,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才不会落后,不会被淘汰。目前,矿为了提高矿井瓦斯防治能力,要上瓦斯监控设备,他表示将不断勤奋学习,去迎接新的挑战。

第14篇:学习郭丽华先进事迹

学习郭丽华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东津中心幼儿园

刘银焕

近日,张湾一中教师郭丽华的家访事迹在东津中心幼儿园每位教师的口中传诵。按照区教育局及中心学校文件精神,我园通过学习会、座谈会、研讨会深入学习了郭丽华老师的家访事迹,为我园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郭丽华老师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家校合作关系,建立了访万家的长效机制,她为每个学生精心煲制了一碗心灵鸡汤--《成长在线》,这本小册子由她和学生共同设计制作,分为五个小部分,她先把“个人简述”和“家长眼中的孩子”两份活页发放给学生,分别让学生和家长填写,然后逐一为学生精心填写“老师眼中的学生”;接着发动全班同学互找闪光点,填写“同学眼中的你”。家校联系册加深了老师、家长、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也为家、校共育、因材施教提供帮助。

我园结合实际,从去年开始,开展了《幼儿成长手册》活动,和郭老师做法有相似的地方。《幼儿成长手册》分为幼儿基本情况、幼儿近期在园行为表现、在家行为表现、家长意见或建议、教师整改措施等几部分。要求各班教师根据幼儿不同时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习惯,分阶段性的去进行家访,共同探讨幼儿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和家长坦诚沟通,互提宝贵意见,建立了一定的家园合作模式。通过郭老师的事迹,我认为我们做的还不细致,还要进一部细化手册,增加项目,提高针对性和目的性。

家访的方式和沟通的方法固然重要,但在郭丽华老师的事迹里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就是撰写家访手记。她把对每位学生的家访感悟都用文字记录下来,也包括家访后给孩子们的评语等都非常有特色和针对性。能写出那么生动真实的文字说明郭丽华老师是深入细致的在家访,和孩子、家长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有感而发才能感人至深。这方面我园也鼓励教师互相交流家访心得,对幼儿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的阐述都要有个性化的语言,而不是千篇1律的套话、空话。要求每位教师的家访时间一次不能少于30分钟,园长成立访万家小组对教师家访情况跟踪回访。另外,鼓励教师把家访手记张贴到“家园天地”或上传到各大教育网站,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园内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对于特困家庭和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我园给予特别的关照,除了减免学费、发动师幼为贫困孩子募捐等方式外,在家访时我们一定带上文具、食品、衣物等慰问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非常有利。

正如郭丽华老师所说“世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问题学生’,所谓的问题学生只不过是错误的育人观念和错误的育人方法所导致的。”只要脚踏实地地把家访工作做细做勤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们幼儿园老师都用情用心用智用力用爱去对待每个孩子,相信会为孩子们美好纯真的童年涂抹一丝亮丽的色彩!

第15篇:郭明义先进事迹概括

一腔热血铸大爱——记鞍钢公路管理员郭明义

10多年来,他以“雷锋传人”为荣,助人为乐,不图回报,在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累计为“希望工程”捐款10余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为这些穷孩子送去希望。

20多年来,他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累计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按抢救一个病人需要800毫升计算,可至少挽救75名为重患者的生命。

30多年来,他先后担任矿用汽车驾驶员、团支部书记、宣传部干事、统计员、扩建办英文翻译、采场公路员等工作,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把工作当事业,把职责当使命,像雷锋那样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他就是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他很平凡,但他的事迹却处处透着伟大;他很普通,但他的精神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gerengongzuozongjie/84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