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会计个人工作总结】

篇:乡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计个人的得失是共产党员的本色。

鸡西市鸡冠区红星乡敬老院59岁的纪玉荣院长就是一位这样的党员,她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化作实际行动,把全部的光和热倾注在敬老院的事业上,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赞歌。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工作,她把一个破烂不堪的敬老院变成了一所市级标准化敬老院,受到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97年她荣获民政部等六个部委颁发的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的金质奖章,并多次被市、区、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今年她又被评为市级模范党员标兵。

91年春天,乡领导陪着纪玉荣来敬老院交接,当时的敬老院可谓是煤无一锹、柴无一捆,有的只是240平方米的一栋平房、一个猪舍、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台收音机、二台破铁车,再有的就是几年遗留的5300余元的外债。15位老人已经吃了4个月的苞米面粥了,并且苞米面也所剩无几。望着这一群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凄楚老人,她直觉得鼻子发酸,也清楚了自己的责任有多大。她对送她来的乡长说:“既然是党组织派我来的,就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要干出个样来”。第二天,她从家里用小牛车拉着行李、衣物和家里的50斤大米、三麻袋苞米上任了。从此她在敬老院一住就是十五年。

从这天起,她天天不拾闲,天天把自己累得诊里倒在炕上就一动不想动了。她四处跑着求援。老人们看见:第二天,西太小学就来了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为他们割了一垛条子码到了院子里;第三天,西太煤矿就捐送了两车原煤;第四天,她又到各村“化缘”,弄来了白灰、水泥、红砖,然后和敬老院的另一个工作人员--出纳员刘景君把屋子重新粉刷了一遍,把坡着的门口砌上了水泥台阶;接着,她到市民政局请局长批了5000元钱,和小刘带着两个老人赶着借来的马车上街了,从饭碗、盘子、筷子、水桶、洗脸盆、洗衣盆到换洗的衣袜、床上用品买了满满一车,浩浩荡荡地回来了。那些日子,是敬老院的“年”,老人们像孩子一样欢喜。她烧了一锅一锅的热水,给老人们洗澡理发,那衣服被褥上的虱子都要拿笤帚扫……不到一个月,敬老院变了,不光清爽,连人的精神气儿都高了。

纪玉荣太累了,一次她骑着自行车出去办事,头一晕,从车上栽了下去。醒过来,已躺在医院里。看见周围都是人,自己胳膊、腿一动都疼,就问:“我这是在哪儿?”听说自己摔了,但没伤着骨头,她挣扎着要爬起来。大家忙按住她:“别动,你伤得很重。乡长把床位都给你安排好了,你就在医院里住几天吧。”那可不行,敬老院这点钱我可舍不得祸害!快,送我回家!”她一到家,80岁的婆婆见她浑身是伤,便心疼得哭了,她自己反倒笑了:“没事儿的,你不总说我是铁打的吗?”她只躺了三天,就一瘸一拐地到敬老院去了。纪玉荣在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以及慈善部门的支持下,用一个月的时间还清了全部外债。

纪玉荣琢磨,过日子不能没有底气,她把敬老院抵债的40亩地都要了回来,还划拉了边边角角别人不种的20亩地,起早贪黑地种上了苞米、大豆、红小豆、饭豆、绿豆、地瓜、花生、土豆、茄子、豆角,连做粘干粮的粘苞米都没落下。老人们也都呆不住了,体格好的看见纪玉荣嘴里嚼着干粮就往外走,也扛起锄头跟着。玉荣的腿糊着药下地,谁的心不是肉长的?她考虑老人没有水果吃不行,便带着大家在房子周围种上了樱桃、杏子、李子、海棠……她又张罗着抓了猪羔、鸡崽、鸭崽……粮有了,油有了,菜有了,果有了,蛋有了,肉也有了。她想等以后发展起来,再卖点,还怕敬老院日子不好过吗?

面对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纪玉荣把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凡是到敬老院来的老人年龄都较大,身体多病又无儿女照顾。她总是把这些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如今老人讲究过大寿,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也很羡慕别人过生日,她就把老人们的生日写在纸上贴在办公室的墙上。每当有老人过生日,她都精心准备,买来生日蛋糕,做上十多个可口的菜肴和大家一起为老人祝寿,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到过敬老院的人都能注意到,院长的住屋和病号间挨着,这是她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提起这事,老人的心里都暖暖的。79岁的老退伍军人孙忠铃患前列腺炎多年,严重时小便非常困难,非常痛苦,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一面买一些治疗的药物,同时她多方打听偏方,当听说用热水洗小便能把尿引下来,她打消了一切顾虑,亲自打来热水,为老人热敷,直到排出尿为止。老人临终前说:“闺女,苦了你了,没有你,我活不了这些年哪……”81岁的院民王镇江突然患脑血栓,因年岁已高,医院已无回天之力,白天派专人看护,晚上她亲自守护在老人身傍同睡一炕,为老人打针、喂药、喂饭、洗澡擦身,端屎端尿。在王镇江老人临终之际,她把老人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又一件件把装老衣服给老人穿上。出殡的时候又是她给老人烧纸、扔“纸钱”。太阳村的孤寡老人王玉珍患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在最后病危的8天8夜里是她一人守在身边,陪伴老人走过最后的几天,老人死后,她又亲自为老人烧了纸,扛了“棂头帆”。做为共产党员她深知这样做没有用,但是给了全体老人一个很好的安慰。她在敬老院12年,送起了18位老人,其中有10位是瘫痪病人,在她看来,老人都是爹和娘。

她上有80多岁的父母和婆婆,下有儿子、儿媳,还有知疼知热的老伴。按说她该是家里的主力,然而家却一点儿也借不上她的力。96年夏天,她80岁的婆婆因雨天不慎滑倒,躺在炕上两个多月没起来,是丈夫和儿子轮班护理。她只是偶尔回家看看,可总是匆匆忙忙。难怪婆婆说她回家住店了。97年儿子因工腿摔成了骨折,家里人知道她忙,没有靠诉她。十天后她儿子出事了才知道,当她赶到医院时,她抱住儿子哭了,“妈妈没把你照顾好,你生妈妈的气吗?”儿子一边哭,一连摇头:“妈能来看看我,我就知足了……”,儿子知道妈妈心里惦记着敬老院的老人和瘫在床上的病人,主动劝妈妈回去,纪玉荣含着眼泪离开了儿子。

98年春节,新婚的儿媳前来和她商量,要接她回家过个团圆年,她何偿不想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但她不能。因为她怕老人们有失落感、怕他们不注意冷热感冒了、怕他们不小心弄出火来,除夕夜,她带着老人们放过鞭炮,独自一人久久地站在山坡上,望着自家的方向。

第2篇:乡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

他虽没有显耀的地位和权力,但深受群众敬重;他虽没有豪言壮语,但成为乡、村两级干部学习的榜样;他虽家境贫寒,但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

他,就是**,**市**乡敬老院院长,**乡**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争当党的忠诚卫士

**同志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党员干部,在他的身上有着农民的朴实和共产党人的执着,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他总是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他始终坚定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工作再忙,他也不忘向党员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授实用技术。以前作为村党支部带头人,他深知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把好人选关是关键。为此,他坚持把符合“三个基本条件”(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带头致富能力,愿意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热心公益事业,群众口碑好)和“七类人”(即实用技术带头人、科技示范户、农民经纪人、个体私营大户、回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团员青年)中的致富能手作为培养重点。在培养中坚持教育与定期考察相结合,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不断为党组织培养合格党员。正是有着这样一种坚持学习的精神和善于掌握信息的敏锐性,使他在工作中总能与党组织保持高度的一致,并结合实际进行不断的开拓与创新,面对困难也能及时应对,使问题迎刃而解。

甘为五保户的勤务担当

自担任**乡敬老院院长一职以来,**同志就把这一岗位看作是神圣的,时刻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甘当五保老人的好儿子。**乡敬老院在院五保户对象共56人,这些对象中有生活不能自理的、有精神不正常的、有肢体残疾的。为更好开展工作,**就同敬老院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对每个对象都制定了完善的服务安排。让每个入院的对象都能感到家的温暖。记得XX年腊月25日晚上10点,当时外面天空正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在查房时发现院里一位76岁老人突发心绞痛,生命垂危,他二话不说,脱下棉衣包住老人,一口气将其送到2里外的乡卫生院抢救,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1点半,老人才脱离危险。而他这时才感到自己浑身发冷,原来自己上身仅穿一件内衣,脚上的鞋子、袜子连同半条裤腿全部湿透,走路都能听到水响。他就是这样一个忘我的人,拿他自己的话来说:“既然乡党委、乡政府将他们交给我们,我们就要负好责,当好勤务兵,要让所有对象都能感受到比在家更温暖、更快乐”。

争做干部的好表率

作为敬老院的主管领导,**同志掌握着不少财物的权利,但他始终牢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古训。不论在工作上,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廉洁自律,勤政为民。即使在个人独处时,也能 “自重、自励、自省、自警”。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三不原则”即: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坚决不拿;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他用实际行动,维护了自己廉洁务实的形象,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既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迈誓言,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直默默无闻地为当地群众办实事,不计个人得失,诚诚恳恳,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三个代表”,诠释着“共产党员”这个闪亮的名字。他是**乡共产党员中的佼佼者,是一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秀党员。

第3篇:乡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

[乡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 他虽没有显耀的地位和权力,但深受群众敬重;他虽没有豪言壮语,但成为乡、村两级干部学习的榜样;他虽家境贫寒,但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乡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

他,就是**,**市**乡敬老院院长,**乡**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争当党的忠诚卫士

**同志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党员干部,在他的身上有着农民的朴实和共产党人的执着,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他总是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他始终坚定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工作再忙,他也不忘向党员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授实用技术。以前作为村党支部带头人,他深知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把好人选关是关键。为此,他坚持把符合“三个基本条件”(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带头致富能力,愿意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热心公益事业,群众口碑好)和“七类人”(即实用技术带头人、科技示范户、农民经纪人、个体私营大户、回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团员青年)中的致富能手作为培养重点。在培养中坚持教育与定期考察相结合,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不断为党组织培养合格党员。正是有着这样一种坚持学习的精神和善于掌握信息的敏锐性,使他在工作中总能与党组织保持高度的一致,并结合实际进行不断的开拓与创新,面对困难也能及时应对,使问题迎刃而解。

甘为五保户的勤务担当

自担任**乡敬老院院长一职以来,**同志就把这一岗位看作是神圣的,时刻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甘当五保老人的好儿子,事迹材料《乡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乡敬老院在院五保户对象共56人,这些对象中有生活不能自理的、有精神不正常的、有肢体残疾的。为更好开展工作,**就同敬老院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对每个对象都制定了完善的服务安排。让每个入院的对象都能感到家的温暖。记得xx年腊月25日晚上10点,当时外面天空正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在查房时发现院里一位76岁老人突发心绞痛,生命垂危,他二话不说,脱下棉衣包住老人,一口气将其送到2里外的乡卫生院抢救,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1点半,老人才脱离危险。而他这时才感到自己浑身发冷,原来自己上身仅穿一件内衣,脚上的鞋子、袜子连同半条裤腿全部湿透,走路都能听到水响。他就是这样一个忘我的人,拿他自己的话来说:“既然乡党委、乡政府将他们交给我们,我们就要负好责,当好勤务兵,要让所有对象都能感受到比在家更温暖、更快乐”。

争做干部的好表率

作为敬老院的主管领导,**同志掌握着不少财物的权利,但他始终牢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古训。不论在工作上,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廉洁自律,勤政为民。即使在个人独处时,也能 “自重、自励、自省、自警”。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三不原则”即: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坚决不拿;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他用实际行动,维护了自己廉洁务实的形象,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既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迈誓言,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直默默无闻地为当地群众办实事,不计个人得失,诚诚恳恳,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三个代表”,诠释着“共产党员”这个闪亮的名字。他是**乡共产党员中的佼佼者,是一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秀党员。

第4篇: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在我市,有一位五保老人的“好闺女”:她26年如一日,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把五保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爹娘,为老人们端屎端尿、梳头洗衣、祝寿、拉家常暖心……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先后被评为“全国敬老好儿女”、“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市十佳妇女”、“**市民政十佳先进个人”,并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党代表。她就

是天目湖镇(区)敬老院院长。共产党员就要无私奉献

1980年1月,时任村妇女主任的服从组织的安排,走上了茶亭敬老院院长的岗位。面对几间破旧而年久失修的土草房和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她没有退却。她说:人都有年老的时候,残疾孤老们没有子女照顾,更需要社会的关心,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以无私奉献、热心服务的具体行动让他们看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于是她把家里的3万元积蓄拿出来,先做几间平房,为老人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开始敬老院老人的生活还十分艰苦,一日三顿能吃上就算不错了,根本谈不上吃好。为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带领几位生活尚能自理又有点劳动能力的老人,开荒种田,发展副业,使敬老院很快实现了粮、肉、菜自给有余,走出了一条以副养院的新路子。

天目湖镇、平桥镇、天目湖管委会两镇一区合并后,敬老院也合并为天目湖镇(区)敬老院,李夕风继任院长。规模大了,残疾老人也多了,事情也更加繁杂了。可不管肩上的担子多么沉重,她对老年事业的热情却没有减退。她不断改善老人的膳食结构,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合理。她还根据老人的不同口味需求,配备了4只煤炉,让他们开“小灶”。在李夕风的辛苦努力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老人的生活水准连年提高,从当初的每人每年平均60元提高到如今的2800多元。如今敬老院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室内阳光充足,窗明几净,睡的是棕棚床,每人还有自己的大橱、靠背椅、床头柜、餐桌、暖瓶、茶具等日用品,夏天,有电风扇,有蚊帐;冬天,床上双铺双盖。敬老院里还建起了浴室、电视室、康复室、游艺室、活动室、食堂等。

除了让老人们衣食无忧外,她还让老人们心情愉悦,把“养”的含义拓宽。敬老院里有一块闲置地,李夕风带着老人们把土地平整好,种上蔬菜和花草,老人们给蔬菜施施肥,给花草浇浇水,生活得有滋有味。

她对老人比亲闺女还要亲

敬老院现有70多位老人。人一老各种各样的毛病都会冒出来,生活完全能自理的不多。为了让这些老人都能过上幸福的晚年,她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做他们的孝顺女儿。

72岁的老人任小勇,因车祸而瘫痪,到了敬老院后,李夕风每天都帮他擦洗身子、端屎端尿,不厌其烦。见他衣服单薄,她专门为他做了条厚棉裤,买了两个热水袋送给他。为了让他行动方便,又与市民政局联系,要了一部轮椅,推着他出门呼吸新鲜空气。经过三年的精心照料,老人的下身竟一天一天好起来,不仅能坐上轮椅,还能撑着两根拐杖站起来挪动,老人感激地说:“你不嫌脏不嫌苦,真比亲闺女还要亲啊!”

像这样的例子,连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了。敬老院里的70多位五保老人一半以上有各种各样的残疾,耳聋的、眼睛失明的、害烂腿流脓血的、大小便失禁的,患癫痫病的、身患癌症的……把每一位孤老都当作自己的亲人,她既当院长,又当医生,还要当护理员,在每一位老人身上,她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从而换来了老人们的信任和爱戴。74岁的王小牛老人弥留之际把叫到床前,从怀里摸出一个包了几层布的包,里面有400元钱,这是老人一生的积蓄。老人对说:“300元钱留给你村里的父老乡亲和敬老院的老人喝杯水酒,另100元留给你,你对我这么好,今生不能报答了,这100元钱算是我对你的谢意吧。”说完,老人安详地去了。还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用“你要活120岁”祝福话语来表达对的深深感激,有的在喂药喂水时就倒在她的怀里,每一位老人临终前的眼里都饱含着幸福的目光,脸上洋溢着满意的微笑。对每一位去世的老人,都要为他们理好发、剪尽指甲、洗好面、掏尽耳朵,亲自捧上骨灰盒,每到清明节,还要为这些去世的老人祭扫,26年来,亲自为103位老人守灵送终。

老人们坚持不让她退下来

一天,一位老人眼含泪水,来到李夕风面前,恳求道:“等我死了,你再退吧。”

原来,一次李夕风无意间说起她想退下来,因为一直在外奔波的老伴需要她的照顾,孙女需要她的关爱,小儿子因车祸而造成的腿伤还需要进一步治疗,未料无意中说的一句话被老人们当真了。老人们都舍不得她走,有的说:“如果你要退下来,我们大家就跪到镇政府去,求也要把你求下来”听着老人们的恳求,看着他们期待的目光,的心里不知说什么好,她安慰老人们:“只要我还能干一天,我就要和你们在一起,把敬老院办得更好,让你们的生活过得更红火。”

第5篇: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骏马奔驰的广袤草原,存真情,现大爱

**,男,藏族,中共党员,1962 年8月出生,现**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县敬老院院长,** 年11 月,被评为“**省委第三届敬老爱老主题教育—孝亲敬老之呈”,12 月,荣获全国敬老爱老“中华孝亲敬老之呈”奖。**年7 月,被评为**省“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先进

个人”,9 月,被评为“**省十大孝亲敬老楷模”;12 月荣获“中华孝亲敬老楷模”。第五届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被评为全州劳动模范、全州工会代表。** 年1 月,在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荣获“中国好人”;3 月,获得**精神文明“**好人”称号;4 月,被评为“**省劳动模范”;6 月,被评为“甘孜好人”。

在神奇的雪域高原,在骏马奔驰的广袤草原,在白杨挺拔成长的**,高原儿女的品德尤如雪山一样纯洁,心胸尤如草原一样广阔,意志尤如白杨一样坚韧。他一直默默的耕耘在故乡的这片热土上,数十年如一日,激情付于党性、奉公务实、付于孝道、敬老践行。**以此为奋斗目标,始终在勤劳为公,敬老为孝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彰显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了一位基层干部踏实进取、勤政为民的工作作风,发扬了中华民族敬老孝老的优良传统。

用心工作 用情服务

之前作为广电线路维护员的他,有一次,为了抢修**汽车站居民有线电视放大器时,因电线老化裸露的线头与电视拉线相碰,他触电而悬挂在半空中10 多分钟,不省人事,在送往医院抢救治疗过程中,处于昏迷状态的他仍不停的问:“线路通了没有?”事后,他晚上在家输液,白天坚持上班。

2000 年8 月,为满足**沟几户群众看上闭路电视,他顶着烈日,带领同事运杆、架线、安装、检查。因地处坎坷,搭梯不慎,他从十二米高的悬崖摔下,全身疼痛难忍,仍不顾同事们的劝阻,咬牙坚持工作,保证了安装任务的顺利完成。

** 年上半年,**和同事在外对线路进行维护的过程中,不慎从工作车跌落,身体多处受伤,并造成脑震荡。由于伤势过重,被送往成都治疗,康复后,单位领导和同事们都力劝他在家多休养一段时间,但他说:“现在网络维护工作量大,人手严重不足,你们也不容易,我不能让大伙为我心焦。”就这样,他又投入到了网络维护的第一线。参加工作以来,像这样因公受伤的事,连他的家人也说不清有多少次了,但是每次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工作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用心工作用情服务的工作精神!(荣获:“**省广电局技术先进个人”、“**省广播电视维护先进个人”)。

孝亲敬老 乐于奉献

特别是他义务照顾汉族孤寡老人陈远达长达十九年之久,被当地传为佳话,他的事迹谱写了一篇藏汉一家亲,构建和谐家园的感人篇章,以行动诠释了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重庆户籍的陈远达老人,曾经当过林业工人、建筑工人、原单位解散后,又当过守门员,但由于年龄太大失去了守门工作,从此陈远达老人彻底断了生活来源。片区的热心居民了解这一情况后,集资为老人修建了一座瓦房,送钱送物照顾老人。但老人的生活还是非常艰辛。

1997 年**搬到这个片区,成为老人的邻居。当得知老人的情况后,他毫不犹豫的担当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当时老人没一套干净完整的衣裤,多年没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为老人送去了崭新的衣裤、亲自为老人洗澡,换上了新衣,亲自做了可口的饭菜,把家里里外外清洗一遍,许多陈年污垢难以清洗,只能用小刀刮,忙了整天,看着收拾出来清新整洁的屋子,老人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笑容,乐呵呵的充满了幸福的喜悦。为了能够更好的照顾老人,**干脆带着孩子和老人住在一起,用他那不多的工资支撑起这个小家。此后,他不但要忙着工作,还要忙着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他已记不清为老人擦拭搓背多少次,为老人清理大小便多少回,送老人去医院多少趟,而这一干就是整整十九年。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为了抚养陈远达老人,2001 年7 月迫使已考上**民族师范学校和成都职业技术学校的女儿根呷辍学,**对着眼泪忍不住掉下来的女儿说:“我的工资也只能维持家里的基本生活和阿爷的药费,我们不能不管阿爷,你现在的生活比阿爷哪个年代的生活已经好很多倍了,为了让阿爷过一个幸福,快乐、安详的晚年生活,我才做出让你辍学的决定。”在**的解说下,女儿最终理解并同意了父亲的决定。辍学后的根呷先后在海螺沟、北京等地打工,打工所挣得的钱每月都寄一部分回家用作老人的生活开销和药费。

每逢老人生日,**总召集亲朋好友和邻里乡亲为老人祝寿,特别是** 年,他为老人** 岁寿辰大宴宾客,喜庆热闹的氛围让老人喜极而泣。老人总是笑呵呵地说:“我最庆幸的是这辈子遇到了**,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藏族好儿子,我已经知足了!”照顾陈远达老人,只是**乐于助人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他还经常资助麻孜乡菜籽坡村的五保户,麻孜乡居日村特困户甲戈、亚玛巴姆、青孜等农牧民群众,赠24 英寸电视一台,经常为敬老院五保户便巴翁姆送米、油、肉、药等物品,为村上修磨坊捐资**00

元现金,捐助过很多失学儿童令他们重返校园。五保户阿妈阿所常常对着毛主席像说:“毛主席你是最大的活佛,你教育的小伙子**也是最好的,真的是这样,毛主席好,共产党好”。

心系灾区 大爱无疆

玉树大地震发生以后,**县各界人士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身为单位工会主席的**同志不仅慷慨解囊,还组织单位全体职工为灾区同胞捐款近万元。同时,他还奔走我县各个乡镇、村社,动员广大群众捐款捐物。两天时间,走遍30 个村社,一共募集善款近12 万元,酥油、糌粑、面条合计2000 余斤。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是革命“一块砖”的精神。年近50 的**同志多次向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等相关部门申请到灾区前线去,但组织考虑到他的年龄较大,谢绝了这位热心的志愿者。“虽然我去不了灾区,但我的心跟玉树人民在一起,希望他们早点走出灾难的阴影,我一定要尽力我所能为灾区做点什么!”**是成都、绵阳、

自贡等各地救援队的必经之路,忙碌的电视网络维护工作没有耽误**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他自发组织了一些热心居民,每天早晨

4、5 点起床,对过往救援人员嘘寒问暖,为他们烧水做饭,为往返灾区的救援人员提供路况咨询服务1300

余次、免费提供矿泉水968 瓶、方便面等食品约7 件,红景天等药品约24 盒;**地震也是如此。

**地震也是如此,**一心为灾区人民着想,用行动传递大爱。为灾区人民做好了志愿者服务工作,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精神。

奉献爱心 亲情服务

把老人如同亲生父母的他,无论是从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他都用心去做去想,** 年**调敬老院工作,** 年陈远达老人去世收礼金2 万元全部发给敬老院老人们,** 年9

月全州劳模奖金1 万元给敬老院每位老人置办衣物,** 年4 月全省劳模获得奖金7 千元为老人们置办衣服鞋子,** 年11 月**获得副县级待遇工资补8 千元为敬老院老人们定制羽绒服。有时他把所有有车的朋友一起叫上带老人们去(龍普沟)泡温泉,给老人搓背、洗衣,烧火给老人们做牛肉汤和热乎的馒头。一起在蓝天白云下欢歌笑语,给所有老人家的温暖和爱的希望。

在 2016 年一月份的时候,敬老院的一位老人,与自己女儿失散26 年不知去向,病重卧床,急切的想见到自己的女儿最后一面。热心的他得知情况后通过朋友和公安局寻找她女儿的下落,通过几天的努力他终于找到了她女儿的下落了,可联系到她时才了解到,她女儿在前几年因生活无助,嫁给了一位外地的姓张的先生,从此过上了水深火热的生活,一直想回来看望自己年老的母亲可没有办法,生活太艰苦。**听后用自己工资给重病卧床的老人女儿汇去了1**0 元车费,让她赶紧回来看望母亲一眼。老人终于见到了自己失散26 年的女儿时留下了眼泪,老人对着**说

“感谢你,我的儿子。”当时的一幕是那么的幸福而又美丽,体现着爱的无私与亲情。2016 年4 月**敬老院为给老人们一个欢乐的晚年生活,老人们自己组织开展活动(民族舞蹈)**拿出2 千元为老人们置办服装道具,让老人们在敬老院老有所乐。

他的一生就这样,为人民服务,献大爱,感亲情。坚定不移的思想不断提升着自己,扎实的工作体现着他的能力,他的爱与情感动所有高原儿女,热爱祖国、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爱岗敬业;而对于他来说勤劳为公,敬老为孝已成为家常饭。在这“中国藏民居艺术之都”的神奇雪域高原上他如同一匹骏马一样奔驰着广袤草原,播撒着无私的爱与希望。

第6篇: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免费

分享

创新

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有这样一所敬老院,犹如镶嵌在赣鄱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每年吸引着全国各地一百多批次的参观考察团来参观、学习、考察、办班;有这样一位敬老院长,犹如一块磁铁,吸引着五保老人们争相投奔。这里就是江西省丰城市梅林敬老院—福星苑,这位院长就是全国模范敬老院长、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xxxx同志。

率先垂范,苦,并快乐着

2005年,组织上忍痛安排即将接任村支书的xxxx同志到敬老院担任院长。xxxx二话没说,打起背包,不顾母亲、妻儿反对来到离家十几公里远的集镇走马上任。原以为敬老院哪有村委会的事多,可以享享清福了。但没想到上任头一个月,头痛的难题就出现了。第一批进院的三十几个老人孤僻、邋遢、顽固等陋习根深蒂固,不服管理、当废为宝、随地便溺的坏习惯、坏毛病屡说不改,看着新建成的美丽的敬老院到处出现不和谐的音符,老人们画地为牢,互不相信、互不往来,房间里成了垃圾收藏间,飘散着一股刺鼻难闻的异味,预留的菜地杂草丛生,xxxx揪心的难过,并暗暗地下决心:我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扭转这种局面。于是,xxxx横下心来,吃住在院里,家里的6亩田地,租给别家耕种;他苦心经营的50亩果园,全落在妻子柔弱的肩上。从那一天起,每天清晨5点就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一个一个找老人谈心,了解他们的过去、习惯和要求,组建支部,成立院务委员会,会同工作人员制定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制度、方案,调动老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作用,让老人参与到管理中来。xxxx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院里的割草、剪枝,换灯、换锁,清淤、清理等等琐事,他从不请工代劳,都是自己带头,带领工作人员干。这些年,他没有节假日,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年春节的年三十,他才会抽出中午的一点时间和家人团年,下午五点中准时出现在院里,十年来的每个传统节日里,他都是在院内陪着老人们度过的,面对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xxxx腼腆地说:“苦点、委屈点没有关系,看到老人们渐渐从不理解到理解,从看着我们干到主动跟着干,院里的环境、秩序一天天的变化,老人们渐渐开心、快乐了,心里很有成就感”。

免费

分享

创新

在他的感召下,许多老人开始慢慢认同这个“儿子”,慢慢认同这个家。82岁的黄凤祥,既是五保老人,又是共产党员,他虽然瘸着腿,依然拄着拐杖到他负责的蔬菜园地拔草;75岁的饶细清老人是一名老党员,能力强、素质高,在院里主动把日常的院务工作抓起来。笔者在采访中,询问老人对院长的评价,无不挑指称赞。经过三年的努力,福星苑彻底改变了模样,环境优美、空气宜人、生活舒适、其乐融融。

2010年12月,xxxx迎来了他人生的又一个春天,全国五保供养工作现场会在丰城召开,福星苑作为先进集体得到全国同行的高度评价,梅林敬老院被评为全国五星级敬老院,xxxx被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长。随之,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宜春市党代表等荣誉接踵而来,要求入院的老人也越来越多,到2012年,全院的集中供养老人增至118位。少华同志没有被成绩和荣誉所迷失,仍然一如既往,十年如一日,总是福星苑里起的最早的、休息的最晚的一个。

母燕筑巢,累,并温馨着

“我就是老人们的儿子”,这是xxxx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把敬老院建成一个“家”,让老人们有家的归属。是他的追求。入院的老人,绝大多数都是无儿无女,在心里对家有强烈的渴望,但又缺乏经营家的经验,xxxx看准了这一点,他把家的理念渗入到每项工作中去,致力于提升老人们的幸福指数。他将118名老人的照片按生辰顺序排列,为每一位老人准备寿宴;成立膳食委员会,让老人自己管理自己,吃什么,吃几样菜,由老人们说了算;他充分发挥老人余热,调动老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老人们或种蔬菜、种果树、或养鸡、养猪,各显其能,不但自给自足,种出的绿色蔬果,养壮的土鸡生猪等,还卖到附近的工业园、镇政府,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收益。院办经济收入逐年增长,由最初的零增长到2013年的15万元,确保了老人们生活质量;老人们每月的零花钱也由20元提升到50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xxxx的带领下,院里无论是党员、服务人员还是老人都把自己看成是这个特殊的大家庭中的一员。在院里,老人们有尊严,有地位。院务、财务、膳食、生产、文体等事务,都由老人自治自理。经老人们共同

免费

分享

创新

制定的规章制度,谁违反了,老人们主动揭发,责其改正。在制度的约束下,老人们的一些“陋习”得到有效矫正。有的老人起床后不叠被子,其他老人马上指出;有的老人大热天不洗澡,工作人员主动提水,督促老人洗浴;有的老人爱打赤脚、卷裤腿,管“闲事”的院民马上背出相关

制度条文来。管中显情,严中有爱。渐渐地,老人们自觉了,习惯了,身心舒畅了。对生病的老人,xxxx全程陪护,对思想有疙瘩的老人,xxxx促膝交心。他就像一只母燕,精心筑巢,让温馨成为这个“家庭”的主基调、大气候,他让民主成为这个“家庭”的主旋律、好氛围。

爱在延续,贫,并富裕着

xxxx既有男人的气魄与担当,又具备女性的细致与柔情,卧室的床铺,他根据老人的身高调节,或高或低,相适相宜;有的老人腿脚不便,他将蹲便池换成坐便桶,安装防滑型地板,提醒老人别乱扔果皮,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清扫积水;他将年岁大的与年岁小的、体质弱的与体质强的,分配在同一间房里,结成帮扶对子;面对脾气暴躁的老人,他安插一个善解人意的老人相陪;有的老人体质差,怕冷怕热,他就在院内设立集中供暖室和恒温室,热水24小时供应,衣物鞋帽准时发放;老人们牙不好,嚼不烂,吃饭菜容易噎着,他叮嘱厨师做软饭,炖肉片,去鱼刺,交代老人慢进食;有的老人失眠,他放点舒缓的音乐,夜喘,他替老人垫高枕头,拍胸捶背;有的老人怕蚊子叮咬,又不习惯点蚊香,他买来蚊帐„„

三千多个日夜,一路走来,满满是爱。xxxx不仅在物质上满足老人的需求,而且在精神上让老人充实、快活。院里成立了老年人之家,看电视、唱歌、下棋,想玩就玩;保健操、腰鼓、花叉锣鼓,想乐就乐。细心的xxxx发现,老年人因为爱好相投,彼此相处时间一久,也像相好的小孩子一样,形影不离。俗话说得好,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年人图个彼此照顾,图个聊天解闷。在xxxx这个“红娘”的撮合下,院里有6对老人成了“新伴侣”,在敬老院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构筑了甜美、幸福的“爱巢”。 他的爱点点滴滴洒满整个“福星苑”,他是生病老人身边的“好儿子”。他是情绪老人身边的“开心果”,他是这个大家庭的“主

免费

分享

创新

心骨”。他的事迹被老人们传诵到社会,得到大家的称赞,全国各地来参观、取经的络绎不绝,许多人自发地来到这里担当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服务。北京一家老年公寓的老总,在参观完后,主动找到老熊,以50万元的年薪请xxxx“跳槽”去北京帮其管理,但他婉言谢绝了。老总很好奇的问:为什么?xxxx很果然地说:我已过知天命的年龄,我对物质生活已没有过多的追求,更最重要的是,我舍不得这里的老人,丢不下这个“家”。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采访结束时,夕阳照在这片满是绿色、温馨的幸福家园,看着簇拥在xxxx身边给我们送行的老人们,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幸福,这不就是我们所期盼的大同世界的生活吗!我们好不羡慕起这些老人来。挥手中,一个“黝黑、朴实、不善言语”的矮个男子汉形象在我们眼中渐渐高大起来。

资料来源:http://www.dawendou.com/data/grcl/

第7篇:乡敬老院院长事迹

乡敬老院院长事迹

“有这样的好闺女俺们知足了”

--记鸡西市鸡冠区红星乡敬老院院长纪玉荣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计个人的得失是共产党员的本色。

鸡西市鸡冠区红星乡敬老院岁的纪玉荣院长就是一位这样的党员,她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化作实际行动,把全部的光和热倾注在敬老院的事业上,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赞歌。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工作,她把一个破烂不堪的敬老院变成了一所市级标准化敬老院,受到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年她荣获民政部等六个部委颁发的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的金质奖章,并多次

被市、区、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今年她又被评为市级模范党员标兵。

年春天,乡领导陪着纪玉荣来敬老院交接,当时的敬老院可谓是煤无一锹、柴无一捆,有的只是平方米的一栋平房、一个猪舍、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台收音机、二台破铁车,再有的就是几年遗留的余元的外债。位老人已经吃了个月的苞米面粥了,并且苞米面也所剩无几。望着这一群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凄楚老人,她直觉得鼻子发酸,也清楚了自己的责任有多大。她对送她来的乡长说:“既然是党组织派我来的,就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要干出个样来”。第二天,她从家里用小牛车拉着行李、衣物和家里的斤大米、三麻袋苞米上任了。从此她在敬老院一住就是十五年。

从这天起,她天天不拾闲,天天把自己累得诊里倒在炕上就一动不想动了。她四处跑着求援。老人们看见:第二天,西太小学就来了一些高年级的学

生为他们割了一垛条子码到了院子里;第三天,西太煤矿就捐送了两车原煤;第四天,她又到各村“化缘”,弄来了白灰、水泥、红砖,然后和敬老院的另一个工作人员--出纳员刘景君把屋子重新粉刷了一遍,把坡着的门口砌上了水泥台阶;接着,她到市民政局请局长批了元钱,和小刘带着两个老人赶着借来的马车上街了,从饭碗、盘子、筷子、水桶、洗脸盆、洗衣盆到换洗的衣袜、床上用品买了满满一车,浩浩荡荡地回来了。那些日子,是敬老院的“年”,老人们像孩子一样欢喜。她烧了一锅一锅的热水,给老人们洗澡理发,那衣服被褥上的虱子都要拿笤帚扫……不到一个月,敬老院变了,不光清爽,连人的精神气儿都高了。

纪玉荣太累了,一次她骑着自行车出去办事,头一晕,从车上栽了下去。醒过来,已躺在医院里。看见周围都是人,自己胳膊、腿一动都疼,就问:“我这是在哪儿?”听说自己摔了,但没伤着

骨头,她挣扎着要爬起来。大家忙按住她:“别动,你伤得很重。乡长把床位都给你安排好了,你就在医院里住几天吧。”那可不行,敬老院这点钱我可舍不得祸害!快,送我回家!”她一到家,岁的婆婆见她浑身是伤,便心疼得哭了,她自己反倒笑了:“没事儿的,你不总说我是铁打的吗?”她只躺了三天,就一瘸一拐地到敬老院去了。纪玉荣在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以及慈善部门的支持下,用一个月的时间还清了全部外债。

纪玉荣琢磨,过日子不能没有底气,她把敬老院抵债的亩地都要了回来,还划拉了边边角角别人不种的亩地,起早贪黑地种上了苞米、大豆、红小豆、饭豆、绿豆、地瓜、花生、土豆、茄子、豆角,连做粘干粮的粘苞米都没落下。老人们也都呆不住了,体格好的看见纪玉荣嘴里嚼着干粮就往外走,也扛起锄头跟着。玉荣的腿糊着药下地,谁的心不是肉长的?她考虑老人没有水果吃不行,便带着大家在房子周围种上了樱桃、

杏子、李子、海棠……她又张罗着抓了猪羔、鸡崽、鸭崽……粮有了,油有了,菜有了,果有了,蛋有了,肉也有了。她想等以后发展起来,再卖点,还怕敬老院日子不好过吗?

面对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纪玉荣把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凡是到敬老院来的老人年龄都较大,身体多病又无儿女照顾。她总是把这些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如今老人讲究过大寿,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也很羡慕别人过生日,她就把老人们的生日写在纸上贴在办公室的墙上。每当有老人过生日,她都精心准备,买来生日蛋糕,做上十多个可口的菜肴和大家一起为老人祝寿,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到过敬老院的人都能注意到,院长的住屋和病号间挨着,这是她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提起这事,老人的心里都暖暖的。岁的老退伍军人孙忠铃患前列腺炎多年,严重时小便非常困难,非常痛苦,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一面买一些治疗的药物,

同时她多方打听偏方,当听说用热水洗小便能把尿引下来,她打消了一切顾虑,亲自打来热水,为老人热敷,直到排出尿为止。老人临终前说:“闺女,苦了你了,没有你,我活不了这些年哪……”岁的院民王镇江突然患脑血栓,因年岁已高,医院已无回天之力,白天派专人看护,晚上她亲自守护在老人身傍同睡一炕,为老人打针、喂药、喂饭、洗澡擦身,端屎端尿。在王镇江老人临终之际,她把老人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又一件件把装老衣服给老人穿上。出殡的时候又是她给老人烧纸、扔“纸钱”。太阳村的孤寡老人王玉珍患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在最后病危的天夜里是她一人守在身边,陪伴老人走过最后的几天,老人死后,她又亲自为老人烧了纸,扛了“棂头帆”。做为共产党员她深知这样做没有用,但是给了全体老人一个很好的安慰。她在敬老院年,送起了位老人,其中有位是瘫痪病人,在她看来,老人都是爹和娘。

她上有多岁的父母和婆婆,下有儿子、儿媳,还有知疼知热的老伴。按说她该是家里的主力,然而家却一点儿也借不上她的力。年夏天,她岁的婆婆因雨天不慎滑倒,躺在炕上两个多月没起来,是丈夫和儿子轮班护理。她只是偶尔回家看看,可总是匆匆忙忙。难怪婆婆说她回家住店了。年儿子因工腿摔成了骨折,家里人知道她忙,没有靠诉她。十天后她儿子出事了才知道,当她赶到医院时,她抱住儿子哭了,“妈妈没把你照顾好,你生妈妈的气吗?”儿子一边哭,一连摇头:“妈能来看看我,我就知足了……”,儿子知道妈妈心里惦记着敬老院的老人和瘫在床上的病人,主动劝妈妈回去,纪玉荣含着眼泪离开了儿子。

年春节,新婚的儿媳前来和她商量,要接她回家过个团圆年,她何偿不想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但她不能。因为她怕老人们有失落感、怕他们不注意冷热感冒了、怕他们不小心弄出火来,除夕夜,她带着老人们放过鞭炮,独自一

人久久地站在山坡上,望着自家的方向。

年来,她所有的节日都是在敬老院陪老人们过的。虽然自己家离敬老院只有几里路,但是她只能抽空回家看一眼就走,没在家里住过一宿。她的孙女如今已经岁了,到现在还不知道奶奶是不是自己家里人。在纪玉荣母亲病危的半个月里,正赶上院里一位老人也有重病,她没能好好照顾母亲一天,也没能陪母亲住过一宿,至今她想起这事还背地偷偷落泪,做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做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她把本属于自己的幸福让给了老人们,把本该属于自己的快乐送给老人们,为了让老人健康长寿,她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为老人打针、喂药;为了改善卫生条件,她建起了浴室,使老人们能够定期洗上热水澡;为了老人的幸福,她人瘦了,头白了。如今的敬老院里,彩电、冰柜、洗衣机、电风扇、电饭锅一应俱全,仓房里吃的、穿的、用的,一摞摞、一袋袋、一桶桶、一坛坛,可是自己家里的

日子却过穷了。

默默的十五年,纪玉荣苍老了,但是敬老院却鲜花成片、果树成荫、榆柳成行、老人欢笑。站在宽敞的水泥平台上,眼前是青绿一片的庄稼,好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纪院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这样的好闺女,俺们知足了”。

第8篇:乡敬老院院长事迹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乡敬老院院长事迹

公文

“有这样的好闺女

俺们知足了”

--记鸡西市鸡冠区红星乡敬老院院长纪玉荣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计个人的得失是共产党员的本色。

鸡西市鸡冠区红星乡敬老院59岁的纪玉荣院长就是一位这样的党员,她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化作实际行动,把全部的光和热倾注在敬老院的事业上,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赞歌。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工作,她把一个破烂不堪的敬老院变成了一所市级标准化敬老院,受到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97年她荣获民政部等六个部委颁发的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的金质奖章,并多次被市、区、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今年她又被评为市级模范党员标兵。

91年春天,乡领导陪着纪玉荣来敬老院交接,当时的敬老院可谓是煤无一锹、柴无一捆,有的只是240平方米的一栋平房、一个猪舍、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台收音机、二台破铁车,再有的就是几年遗留的5300余元的外债。15位老人已经吃了4个月的苞米面粥了,并且苞米面也所剩无几。望着这一群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凄楚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老人,她直觉得鼻子发酸,也清楚了自己的责任有多大。她对送她来的乡长说:“既然是党组织派我来的,就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要干出个样来”。第二天,她从家里用小牛车拉着行李、衣物和家里的50斤大米、三麻袋苞米上任了。从此她在敬老院一住就是十五年。

从这天起,她天天不拾闲,天天把自己累得诊里倒在炕上就一动不想动了。她四处跑着求援。老人们看见:第二天,西太小学就来了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为他们割了一垛条子码到了院子里;第三天,西太煤矿就捐送了两车原煤;第四天,她又到各村“化缘”,弄来了白灰、水泥、红砖,然后和敬老院的另一个工作人员--出纳员刘景君把屋子重新粉刷了一遍,把坡着的门口砌上了水泥台阶;接着,她到市民政局请局长批了5000元钱,和小刘带着两个老人赶着借来的马车上街了,从饭碗、盘子、筷子、水桶、洗脸盆、洗衣盆到换洗的衣袜、床上用品买了满满一车,浩浩荡荡地回来了。那些日子,是敬老院的“年”,老人们像孩子一样欢喜。她烧了一锅一锅的热水,给老人们洗澡理发,那衣服被褥上的虱子都要拿笤帚扫……不到一个月,敬老院变了,不光清爽,连人的精神气儿都高了。

纪玉荣太累了,一次她骑着自行车出去办事,头一晕,从车上栽了下去。醒过来,已躺在医院里。看见周围都是人,自己胳膊、腿一动都疼,就问:“我这是在哪儿?”听说自己摔了,但没伤着骨头,她挣扎着要爬起来。大家忙按住她:“别动,你伤得很重。乡长把床位都给你安排好了,你就在医院里住几天吧。”那可不行,敬老院这点钱我可舍不得祸害!快,送我回家!”她一到家,80岁的婆婆见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她浑身是伤,便心疼得哭了,她自己反倒笑了:“没事儿的,你不总说我是铁打的吗?”她只躺了三天,就一瘸一拐地到敬老院去了。纪玉荣在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以及慈善部门的支持下,用一个月的时间还清了全部外债。

纪玉荣琢磨,过日子不能没有底气,她把敬老院抵债的40亩地都要了回来,还划拉了边边角角别人不种的20亩地,起早贪黑地种上了苞米、大豆、红小豆、饭豆、绿豆、地瓜、花生、土豆、茄子、豆角,连做粘干粮的粘苞米都没落下。老人们也都呆不住了,体格好的看见纪玉荣嘴里嚼着干粮就往外走,也扛起锄头跟着。玉荣的腿糊着药下地,谁的心不是肉长的?她考虑老人没有水果吃不行,便带着大家在房子周围种上了樱桃、杏子、李子、海棠……她又张罗着抓了猪羔、鸡崽、鸭崽……粮有了,油有了,菜有了,果有了,蛋有了,肉也有了。她想等以后发展起来,再卖点,还怕敬老院日子不好过吗?

面对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纪玉荣把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凡是到敬老院来的老人年龄都较大,身体多病又无儿女照顾。她总是把这些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如今老人讲究过大寿,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也很羡慕别人过生日,她就把老人们的生日写在纸上贴在办公室的墙上。每当有老人过生日,她都精心准备,买来生日蛋糕,做上十多个可口的菜肴和大家一起为老人祝寿,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到过敬老院的人都能注意到,院长的住屋和病号间挨着,这是她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提起这事,老人的心里都暖暖的。79岁的老退伍军人孙忠铃患前列腺炎多年,严重时小便非常困难,非常痛苦,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一面买一些治疗的药物,同时她多方打听偏方,当听说用热水洗小便能把尿引下来,她打消了一切顾虑,亲自打来热水,为老人热敷,直到排出尿为止。老人临终前说:“闺女,苦了你了,没有你,我活不了这些年哪……”81岁的院民王镇江突然患脑血栓,因年岁已高,医院已无回天之力,白天派专人看护,晚上她亲自守护在老人身傍同睡一炕,为老人打针、喂药、喂饭、洗澡擦身,端屎端尿。在王镇江老人临终之际,她把老人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又一件件把装老衣服给老人穿上。出殡的时候又是她给老人烧纸、扔“纸钱”。太阳村的孤寡老人王玉珍患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在最后病危的8天8夜里是她一人守在身边,陪伴老人走过最后的几天,老人死后,她又亲自为老人烧了纸,扛了“棂头帆”。做为共产党员她深知这样做没有用,但是给了全体老人一个很好的安慰。她在敬老院12年,送起了18位老人,其中有10位是瘫痪病人,在她看来,老人都是爹和娘。

她上有80多岁的父母和婆婆,下有儿子、儿媳,还有知疼知热的老伴。按说她该是家里的主力,然而家却一点儿也借不上她的力。96年夏天,她80岁的婆婆因雨天不慎滑倒,躺在炕上两个多月没起来,是丈夫和儿子轮班护理。她只是偶尔回家看看,可总是匆匆忙忙。难怪婆婆说她回家住店了。97年儿子因工腿摔成了骨折,家里人知道她忙,没有靠诉她。十天后她儿子出事了才知道,当她赶到医院时,她抱住儿子哭了,“妈妈没把你照顾好,你生妈妈的气吗?”儿子一边哭,一连摇头:“妈能来看看我,我就知足了……”,儿子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知道妈妈心里惦记着敬老院的老人和瘫在床上的病人,主动劝妈妈回去,纪玉荣含着眼泪离开了儿子。

98年春节,新婚的儿媳前来和她商量,要接她回家过个团圆年,她何偿不想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但她不能。因为她怕老人们有失落感、怕他们不注意冷热感冒了、怕他们不小心弄出火来,除夕夜,她带着老人们放过鞭炮,独自一人久久地站在山坡上,望着自家的方向。

15年来,她所有的节日都是在敬老院陪老人们过的。虽然自己家离敬老院只有几里路,但是她只能抽空回家看一眼就走,没在家里住过一宿。她的孙女如今已经8岁了,到现在还不知道奶奶是不是自己家里人。在纪玉荣母亲病危的半个月里,正赶上院里一位老人也有重病,她没能好好照顾母亲一天,也没能陪母亲住过一宿,至今她想起这事还背地偷偷落泪,做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做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她把本属于自己的幸福让给了老人们,把本该属于自己的快乐送给老人们,为了让老人健康长寿,她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为老人打针、喂药;为了改善卫生条件,她建起了浴室,使老人们能够定期洗上热水澡;为了老人的幸福,她人瘦了,头白了。如今的敬老院里,彩电、冰柜、洗衣机、电风扇、电饭锅一应俱全,仓房里吃的、穿的、用的,一摞摞、一袋袋、一桶桶、一坛坛,可是自己家里的日子却过穷了。

默默的十五年,纪玉荣苍老了,但是敬老院却鲜花成片、果树成荫、榆柳成行、老人欢笑。站在宽敞的水泥平台上,眼前是青绿一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片的庄稼,好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纪院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这样的好闺女,俺们知足了”。

公文

6

第9篇: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

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计个人的得失是共产党员的本色。

**市**区**乡敬老院59岁的**x院长就是一位这样的党员,她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化作实际行动,把全部的光和热倾注在敬老院的事业上,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实践着xxxx,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赞歌。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工作,她把一个破烂不堪的敬老院变成了一所市级标准化敬老院,受到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97年她荣获民政部等六个部委颁发的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的金质奖章,并多次被市、区、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今年她又被评为市级模范党员标兵。

91年春天,乡领导陪着**x来敬老院交接,当时的敬老院可谓是煤无一锹、柴无一捆,有的只是240平方米的一栋平房、一个猪舍、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台收音机、二台破铁车,再有的就是几年遗留的5300余元的外债。15位老人已经吃了4个月的苞米面粥了,并且苞米面也所剩无几。望着这一群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凄楚老人,她直觉得鼻子发酸,也清楚了自己的责任有多大。她对送她来的乡长说:“既然是党组织派我来的,就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要干出个样来”。第二天,她从家里用小牛车拉着行李、衣物和家里的50斤大米、三麻袋苞米上任了。从此她在敬老院一住就是十五年。

从这天起,她天天不拾闲,天天把自己累得诊里倒在炕上就一动不想动了。她四处跑着求援。老人们看见:第二天,西太小学就来了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为他们割了一垛条子码到了院子里;第三天,西太煤矿就捐送了两车原煤;第四天,她又到各村“化缘”,弄来了白灰、水泥、红砖,然后和敬老院的另一个工作人员--出纳员刘景君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文秘资源网资料把屋子重新粉刷了一遍,把坡着的门口砌上了水泥台阶;接着,她到市民政局请局长批了5000元钱,和小刘带着两个老人赶着借来的马车上街了,从饭碗、盘子、筷子、水桶、洗脸盆、洗衣盆到换洗的衣袜、床上用品买了满满一车,浩浩荡荡地回来了。那些日子,是敬老院的“年”,老人们像孩子一样欢喜。她烧了一锅一锅的热水,给老人们洗澡理发,那衣服被褥上的虱子都要拿笤帚扫……不到一个月,敬老院变了,不光清爽,连人的精神气儿都高了。

**x太累了,一次她骑着自行车出去办事,头一晕,从车上栽了下去。醒过来,已躺在医院里。看见周围都是人,自己胳膊、腿一动都疼,就问:“我这是在哪儿?”听说自己摔了,但没伤着骨头,她挣扎着要爬起来。大家忙按住她:“别动,你伤得很重。乡长把床位都给你安排好了,你就在医院里住几天吧。”那可不行,敬老院这点钱我可舍不得祸害!快,送我回家!”她一到家,80岁的婆婆见她浑身是伤,便心疼得哭了,她自己反倒笑了:“没事儿的,你不总说我是铁打的吗?”她只躺了三天,就一瘸一拐地到敬老院去了。**x在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以及慈善部门的支持下,用一个月的时间还清了全部外债。

**x琢磨,过日子不能没有底气,她把敬老院抵债的40亩地都要了回来,还划拉了边边角角别人不种的20亩地,起早贪黑地种上了苞米、大豆、红小豆、饭豆、绿豆、地瓜、花生、土豆、茄子、豆角,连做粘干粮的粘苞米都没落下。老人们也都呆不住了,体格好的看见**x嘴里嚼着干粮就往外走,也扛起锄头跟着。玉荣的腿糊着药下地,谁的心不是肉长的?她考虑老人没有水果吃不行,便带着大家在房子周围种上了樱桃、杏子、李子、海棠……她又张罗着抓了猪羔、鸡崽、鸭崽……粮有了,油有了,菜有了,果有了,蛋有了,肉也有了。她想等以后发展起来,再卖点,还怕敬老院日子不好过吗?

第10篇: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

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

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计个人的得失是共产党员的本色。

**市**区**乡敬老院59岁的**x院长就是一位这样的党员,她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化作实际行动,把全部的光和热倾注在敬老院的事业上,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实践着xxxx,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赞歌。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工作,她把一个破烂不堪的敬老院变成了一所市级标准化敬老院,受到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97年她荣获民政部等六个部委颁发的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的金质奖章,并多次被市、区、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今年她又被评为市级模范党员标兵。

91年春天,乡领导陪着**x来敬老院交接,当时的敬老院可谓是煤无一锹、柴无一捆,有的只是240平方米的一栋平房、一个猪舍、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台收音机、二台破铁车,再有的就是几年遗留的5300余元的外债。15位老人已经吃了4个月的苞米面粥了,并且苞米面也所剩无几。望着这一群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凄楚老人,她直觉得鼻子发酸,也清楚了自己的责任有多大。她对送她来的乡长说:既然是党组织派我来的,就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要干出个样来。第二天,她从家里用小牛车拉着行李、衣物和家里的50斤大米、三麻袋苞米上任了。从此她在敬老院一住就是十五年。

从这天起,她天天不拾闲,天天把自己累得诊里倒在炕上就一动不想动了。她四处跑着求援。老人们看见:第二天,西太小学就来了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为他们割了一垛条子码到了院子里;第三天,西太煤矿就捐送了两车原煤;第四天,她又到各村化缘,弄来了白灰、水泥、红砖,然后和敬老院的另一个工作人员--出纳员刘景君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文秘资源网资料把屋子重新粉刷了一遍,把坡着的门口砌上了水泥台阶;接着,她到市民政局请局长批了5000元钱,和小刘带着两个老人赶着借来的马车上街了,从饭碗、盘子、筷子、水桶、洗脸盆、洗衣盆到换洗的衣袜、床上用品买了满满一车,浩浩荡荡地回来了。那些日子,是敬老院的年,老人们像孩子一样欢喜。她烧了一锅一锅的热水,给老人们洗澡理发,那衣服被褥上的虱子都要拿笤帚扫&&不到一个月,敬老院变了,不光清爽,连人的精神气儿都高了。

**x太累了,一次她骑着自行车出去办事,头一晕,从车上栽了下去。醒过来,已躺在医院里。看见周围都是人,自己胳膊、腿一动都疼,就问:我这是在哪儿?听说自己摔了,但没伤着骨头,她挣扎着要爬起来。大家忙按住她:别动,你伤得很重。乡长把床位都给你安排好了,你就在医院里住几天吧。那可不行,敬老院这点钱我可舍不得祸害!快,送我回家!她一到家,80岁的婆婆见她浑身是伤,便心疼得哭了,她自己反倒笑了:没事儿的,你不总说我是铁打的吗?她只躺了三天,就一瘸一拐地到敬老院去了。**x在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以及慈善部门的支持下,用一个月的时间还清了全部外债。

**x琢磨,过日子不能没有底气,她把敬老院抵债的40亩地都要了回来,还划拉了边边角角别人不种的20亩地,起早贪黑地种上了苞米、大豆、红小豆、饭豆、绿豆、地瓜、花生、土豆、茄子、豆角,连做粘干粮的粘苞米都没落下。老人们也都呆不住了,体格好的看见**x嘴里嚼着干粮就往外走,也扛起锄头跟着。玉荣的腿糊着药下地,谁的心不是肉长的?她考虑老人没有水果吃不行,便带着大家在房子周围种上了樱桃、杏子、李子、海棠&&她又张罗着抓了猪羔、鸡崽、鸭崽&&粮有了,油有了,菜有了,果有了,蛋有了,肉也有了。她想等以后发展起来,再卖点,还怕敬老院日子不好过吗?

第11篇:乡敬老院先进事迹材料

乡敬老院先进事迹材料

乡敬老院始建于1989年,座落在xx公路30公里处,总投资30万元,占地面积1300m2,房屋面积920m2,有耕地8亩,现有五保老人20人,管理人员2人。15年来,敬老院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老人,强化管理,逐步发展,不断改善院民生活条件,提高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敬老院建设全面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连续14年被县政府授予先进敬老院,XX年被省民政厅授予全省先进敬老院,被南充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模范敬老院称号。到敬老院来调研、考察和参观的领导和客人已逾1500人(次)。

一、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敬老院建设

敬老院建成15年来,党政班子换一了届又一届,但每届班子都十分重视敬老院建设,把敬老院建设作为党委、政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50年代初,ql乡曾有过敬老院,但由于管理不善,60年代末已倒闭。80年代末,原南充地区行政公署根据农村五保老人不断增多的实际,提出乡乡镇镇建一所敬老院的要求。ql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于89年下半年作出了重建敬老院的决定。为了建成高规格、高质量的敬老院,乡上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组长,民政、武装、财政、计生、团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敬老院建设领导小组。经过八个月的努力,一座占地面积1020m

2、房屋面积626m2,总投资万元,可接纳20名五保老人的崭新敬老院展现在人们面前。之后对敬老院又进行了四次整修和扩建,用去资金万元。每次整修,党政主要领导都要亲自到现场规划,确定施工力量,想方设法落实资金。XX年,敬老院创建市级模范敬老院,搞内部装修,添置设备,扩建养猪场,共需资金万元。当时,敬老院只有1万元资金,乡财政帐上只有3000元。怎么办?党委书记、乡长和分管领导3人各垫支1万元,解决了敬老院创模缺资金的紧迫问题,当年敬老院顺利通过市级模范敬老院验收。

敬老院建成后,党政主要领导经常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嘘寒问暖。夏天看热不热,电扇转不转,冬天看冷不冷,棉被厚不厚,帮助敬老院解决建设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二、选配有一位热心敬老院工作,全心全意为五保老人服务的好院长

89年底,敬老院落成了。选谁来敬老院“组阁”?党委会开了三次,也没有定下来。后来,敬老院住地所在村在任支部书记唐道金被提了出来。当年不足40岁,任支书已经10年的唐道金同志政治思想好、工作积极,政绩突出,人缘好,热心公益事业,到敬老院当院长肯定是一把好手。会议确定,由分管组织的领导去找他谈话。没费口舌,唐道金同志欣然接受了任务,一边当支书,一边当院长。任职之初,敬老院百业待兴,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安排好村上的工作,就迅速赶到敬老院忙里忙外。不知多少个春播秋收季节,他忙着为敬老院抢播抢收庄稼,而他家6个人的承包地全部落在多病的妻子和年迈的父亲身上。任院长14年来,他坚持以人为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五保老人服务。五保老人的冷暖他时刻记挂心上,什么时候该添制夏衣冬被,他提前作好了准备;五保老人的生日他记在笔记本上,到时,他备办酒菜,为老人祝寿;五保老人有了病痛,他请医拿药,忙过不停,对待五保老人胜过自己的亲人。1996年12月25日深夜,五保老人李应金得了急病,唐道金摸黑到4里路外去请来医生,为他治病,直到凌晨5点病人的病情缓解了,他才去睡,第二天早上7点不到,他又出现在敬老院的菜地里。唐道金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为了敬老院的建设,只要为了五保老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再苦的活他都要争着干,深受五保老人爱戴和社会的赞扬,他先后八次被评为敬老院建设先进个人。

完善规章制度,加强院务管理

院内制定了一委八制度和六簿一册。成立了院务管理委员会,制定了院长任期责任、工作人员岗位责任、院办经济责任制度,卫生、安全制度,会议学习制度,请销假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实物管理制度和院民守则;建立了院务管理记录簿,会议学习记录簿,院民工作情况记录簿,请销假记录簿,环境卫生评比登记簿,五保老人健康情况记录簿和五保老人花名册。敬老院不但将各种制度装祯后挂在会议室的墙上,供大家学习,还经常组织院民交流遵章守纪的经验和体会。〖1〗〖2〗

在财务管理上,在征得党委政府同意后,将过去财务开支由出纳(院民兼)管钱 、院长审批,院内注帐改为乡政府分管领导审批,民政所管帐,院长管钱,每季度末按时做帐,定时向院民公布。敬老院的各项建设工程,一律向社会公开承包,接受群众监督。由于实行了规范化管理,敬老院的各项工作和日常生活井井有条,深受社会的好评,他们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已在全市推广。

四、大力发展院办经济,不断实现以院补院目标

在院长唐道金同志的组织和带领下,敬老院充分利用敬老院现有的各方面条件,多方创收,确保“以院补院,略有节余”的办院方针。XX年新建猪场160m2,建羊圈100m2,发展养殖业,当年出槽肥猪15头,收入9450元,饲养母猪7头,出售仔猪137头,收入万元,养羊30只,收入9000元,养鸡30只,收入600元。利用院内的8亩耕地大种经济农作物,收入4665元,全年创收近4万元。今年,他们继续抓住发展院办经济不放松,饲养生猪30头,出售小猪200头,饲养黄羊50头,还饲养了鸡、鸭、鹅,年创收6万余元。

五、努力改善院内环境,不断提高老人的生活待遇

敬老院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十分重视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了美化环境,院内耗资8万余元硬化了院内地坝,新建了牌门,建起了二级花台。如今,塔柏列队,向八方来宾致敬,迎客松点头,向四海友人含笑;玫瑰花丛,蝴蝶起舞,兰桂飘香,温馨扑鼻。整个敬老院清幽雅致,犹似一座大花园,让游人流连往返。除用政府拨给的供养金安排生活外,院内还要拿出创收的资金改善院民的生活。为了提高院民的生活质量,从XX年起,在全县率先实行了五保老人口粮以乡人平负担筹集办法,保证了五保老人的口粮按时足额供给。五保老人除集中就餐外,敬老院每月还发给他们20元零花钱。为了确保院民的身体健康,院内建了洗澡堂,买了洗衣机,冬、夏、春、秋衣、鞋、帽配备齐全。每年卧室配备了电扇、沙发、取暖用品。敬老院安装了电话和闭路电视,五保老人生活幸福。12

第12篇:乡敬老院院长事迹_1

乡敬老院院长事迹

一个“特殊家庭”的当家人

——记德安县吴山乡敬老院院长吴宗礼

中共德安县委组织部

“共产党员吴宗礼,平凡人生了不起。

新安江边一好汉,中年别离桑梓地。

六旬来到敬老院,八年努力现端倪。

普通岗位勤奉献,锻炼党性铸丰碑。”

这是当地群众对吴宗礼光辉历程的朴实评价。

吴宗礼,男,中~员,1931年生,1969年为支援国家建设新安江水库,毅然带领数百名老乡从浙江迁往江西。从此,在德安勤奋创业、默默无闻,为第二故乡的乡村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994年,65岁的吴宗礼来到破败不堪的吴山乡敬老院,成了孤寡老人的当家人。通过8年努力,把敬老院建成了一座经济殷实、生活美满、老人幸福、生机盎然的乡村孤寡老人的居家乐园。他本人也因此获得多项荣誉:XX年,被江西省民政厅授予全省“三院建设”先进个人;XX年,被九江市授予全市“十大道德建设标兵”,连续4年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6年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

党性指引航向

吴宗礼出生在浙江省临安县的一个雇农家庭,在他73年的人生历程中,当过军人、民警、社员、乡村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和敬老院院长。在每一次的人生抉择、升降去留面前,他都泰然自若、满怀信心,因为有党的信念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

1951年,20岁的吴宗礼怀着对党的无限崇敬,入伍参军,报效祖国。在部队,他勤学苦练,由一个半文盲逐渐成长为连队的文化新兵,先后荣立一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1954年入党,1957年转业到浙江淳安县公安局工作。1962年,为响应精兵简政政策,有着8年党龄的吴宗礼,以共产党人先人后己的宽广胸怀,毅然请求“解甲归田”,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大队,做了一名普通社员,随后又接受组织安排担任大队干部。

1969年,国家建设新安江水库,吴宗礼所在的村庄正处于库区。38岁的吴宗礼,面对幸福的家庭,兴旺的事业,看到自己半辈子挣来的幸福将要推倒重来,心里真的不是滋味。可是,一边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一边是百姓群众背井离乡的困苦,吴宗礼又一次站了出来。积极深入群众,动员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国家建设,尽快迁出库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年秋天,吴宗礼带领180多名新安江移民,辗转千里,来到他们的第二故乡——德安县。从此,他们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进行了艰苦的创业。在吴山乡,吴宗礼先后担任过村干部、乡干部、承包过菜场、茶场,经营过企业。无论在哪条战线上,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勤奋创造业绩

吴山敬老院建于1985年。在吴宗礼当院长之前的几年里,“寄存”于此的老人,每月只能领到5元零花钱,衣服脏烂不堪,生活就是马尾拎豆腐——提不起来。1994年6月,吴宗礼走马上任,被任命成为敬老院“第二任”院长。当时的敬老院,杂草过膝,一片狼藉,房子破旧,屋顶“天窗”星罗棋布。推开房门,听到的是老人们痛苦的呻吟,看到是的老人无望的眼神。但他没有退缩,没有逃避,他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吴宗礼,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就让我来改造一个敬老院这个孤寡老人的小世界吧!

吴宗礼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开荒种地,变废为宝。

他从家里带来1200元钱,请来年轻劳力,消除了院前屋后的杂草野木,开垦出亩敬老院此后藉以生存的土地,买来了优质菜种,添置了耕作工具。经过20多天的辛勤劳动,第一批菜在“月半”前后种下去,他坚持每天上午带领老人到菜地锄地种菜,下午走市场,跑销售,第二天清早便和老人一道分头送菜上门。几个月后,卖出了400多元。闲暇之时,他又常发动老人们收捡破烂,既为美化环境,又能增加收入。

经济状况有所好转,老人们的生活有了“底气”,但吴宗礼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又开始养猪、养鸡、养鸽、养鱼。如今,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不仅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而且能为乡村建设作贡献。

吴宗礼上任后的第二件事就是改变敬老院老人家的精神面貌。

俗话说:“老人家,孩儿相”。到了敬老院后,吴宗礼对这句俗话有了更加深切体会。11位孤寡老人,已经习惯于无所事事,坐吃山空。有时,还会相互吵嘴斗架,偶尔说点牢骚话。吴宗礼听在耳里,急在心里。他苦口婆心地做老人家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党和政府养活他们很不容易,要学会知足常乐,多锻炼,多劳动,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并带领老人家一起打扫庭院卫生,教他们养鸡养猪学会自食其力。工夫不负有心人,在吴宗礼的精心经营料理下,敬老院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老人家的精神状态也逐步好转。

如今,吴山敬老院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专门蔬菜一项就增加收入7000多元,老人家的零花钱已由过去每月每人5元提高到了40-55元,年终奖还有80—120元,公家存款年底结余11000多元,每位老人都有800—1300元的个人存款。

爱心换得人心

老人们都说,吴宗礼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

8年来,敬老院老人的生活得到了彻底的改善。以前,老人们一个月只能吃上一回肉,生活完全靠政府补贴和社会救济。现在,老人们每个星期都吃两次荤,鸡蛋、豆腐几乎餐餐有,衣服暖和了,床褥整洁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干活累了,可以坐下来看上闭路彩电,到单位订菜嫌累,可以打上程控电话。难怪当地群众都说吴山敬老院成了吴山乡孤寡老人的疗养院。

当地群众说,吴宗礼是一个“医师”,又是一个“护士”, 还是一个“理发师”。老人们年龄大了,体质差了,难免有个头痛脑热的。吴宗礼充分利用当年在部队当兵时学到的医疗知识,经常买些常用药,根据医师的指导,为老人提供无微不至的呵护。遇病重不能下床的,他带领其他老人家帮助擦洗照顾。9年来,他还锻炼成了一名技术娴熟的“护发师”。

对于吴宗礼的艰辛付出,家里人也并非毫无怨言。大儿子在县城开车跑运输,多次劝他说:你也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古话说“七十不留住,八十不留餐”,你一个人在乡下,万一有个闪失,叫我们如何向世人交待?三儿子腿脚不大方便,每次见到父亲,总会抱怨:你,有那么多精力、那么大能力,就好

好把这个残疾儿子照顾一下吧!一边是家人的担心,一边是敬老院孤寡老人的需要。孰轻孰重,吴宗礼只能默然无语。

旁边人说:“老吴,你年纪这么大了,也该歇歇了,又不是经济上过不去,还整天这样操心碌碌,到底图个啥?”他总是笑一笑,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受党和组织培养教育多年,在用得着自己的地方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

第13篇:敬老院院长事迹材料

幸福在福星苑里绽放

有这样一所敬老院,犹如镶嵌在赣鄱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每年吸引着全国各地一百多批次的参观考察团来参观、学习、考察、办班;有这样一位敬老院长,犹如一块磁铁,吸引着五保老人们争相投奔。这里就是江西省丰城市梅林敬老院—福星苑,这位院长就是全国模范敬老院长、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xxxx同志。

率先垂范,苦,并快乐着

20xx年,组织上忍痛安排即将接任村支书的xxxx同志到敬老院担任院长。xxxx二话没说,打起背包,不顾母亲、妻儿反对来到离家十几公里远的集镇走马上任。原以为敬老院哪有村委会的事多,可以享享清福了。但没想到上任头一个月,头痛的难题就出现了。第一批进院的三十几个老人孤僻、邋遢、顽固等陋习根深蒂固,不服管理、当废为宝、随地便溺的坏习惯、坏毛病屡说不改,看着新建成的美丽的敬老院到处出现不和谐的音符,老人们画地为牢,互不相信、互不往来,房间里成了垃圾收藏间,飘散着一股刺鼻难闻的异味,预留的菜地杂草丛生,xxxx揪心的难过,并暗暗地下决心:我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扭转这种局面。于是,xxxx横下心来,吃住在院里,家里的6亩田地,租给别家耕种;他苦心经营的50亩果园,全落在妻子柔弱的肩上。从那一天起,每天清晨5点就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一个一个找老人谈心,了解他们的过去、习惯和要求,组建支部,成立院务委员会,会同工作人员制定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制度、方案,调动老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作用,让老人参与到管理中来。xxxx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院里的割草、剪枝,换灯、换锁,清淤、清理等等琐事,他从不请工代劳,都是自己带头,带领工作人员干。这些年,他没有节假日,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年春节的年三十,他才会抽出中午的一点时间和家人团年,下午五点中准时出现在院里,十年来的每个传统节日里,他都是在院内陪着老人们度过的,面对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xxxx腼腆地说:“苦点、委屈点没有关系,看到老人们渐渐从不理解到理解,从看着我们干到主动跟着干,院里的环境、秩序一天天的变化,老人们渐渐开心、快乐了,心里很有成就感”。在他的感召下,许多老人开始慢慢认同这个“儿子”,慢慢认同这个家。82岁的黄凤祥,既是五保老人,又是共产党员,他虽然瘸着腿,依然拄着拐杖到他负责的蔬菜园地拔草;75岁的饶细清老人是一名老党员,能力强、素质高,在院里主动把日常的院务工作抓起来。笔者在采访中,询问老人对院长的评价,无不挑指称赞。经过三年的努力,福星苑彻底改变了模样,环境优美、空气宜人、生活舒适、其乐融融。

20xx年12月,xxxx迎来了他人生的又一个春天,全国五保供养工作现场会在丰城召开,福星苑作为先进集体得到全国同行的高度评价,梅林敬老院被评为全国五星级敬老院,xxxx被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长。随之,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宜春市党代表等荣誉接踵而来,要求入院的老人也越来越多,到20xx年,全院的集中供养老人增至118位。少华同志没有被成绩和荣誉所迷失,仍然一如既往,十年如一日,总是福星苑里起的最早的、休息的最晚的一个。

母燕筑巢,累,并温馨着

“我就是老人们的儿子”,这是xxxx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把敬老院建成一个“家”,让老人们有家的归属。是他的追求。入院的老人,绝大多数都是无儿无女,在心里对家有强烈的渴望,但又缺乏经营家的经验,xxxx看准了这一点,他把家的理念渗入到每项工作中去,致力于提升老人们的幸福指数。他将118名老人的照片按生辰顺序排列,为每一位老人准备寿宴;成立膳食委员会,让老人自己管理自己,吃什么,吃几样菜,由老人们说了算;他充分发挥老人余热,调动老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老人们或种蔬菜、种果树、或养鸡、养猪,各显其能,不但自给自足,种出的绿色蔬果,养壮的土鸡生猪等,还卖到附近的工业园、镇政府,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收益。院办经济收入逐年增长,由最初的零增长到2013年的15万元,确保了老人们生活质量;老人们每月的零花钱也由20元提升到50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xxxx的带领下,院里无论是党员、服务人员还是老人都把自己看成是这个特殊的大家庭中的一员。在院里,老人们有尊严,有地位。院务、财务、膳食、生产、文体等事务,都由老人自治自理。经老人们共同制定的规章制度,谁违反了,老人们主动揭发,责其改正。

第14篇:敬老院院长事迹材料

敬老院院长事迹材料

敬老院院长事迹材料

在xxxx,说起xxxx总要附上一长串的好标签:“小棉袄”、“铁娘子”、“xxxx的好女儿”、“孝心人”等。这位xxxx乡敬老院的年轻院长,用自己的行动在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壮举。

11年一心干一行

xxxx三年,按照组织安排,当了十多年村支书的xxxx上任xxxx乡敬老院院长一职。此时,摆在xxxx面前的敬老院是一副“烂摊子”,由于资金缺乏、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敬老院举步维艰,院民楼年久失修,一到下雨到处淌水,面对如此困境,包括爱人在内的许多人都劝xxxx“别趟这趟浑水”,然而在村里连年获先进的xxxx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所吓倒,她干一行、爱一行,正如她自己所说:“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敬老爱老是义不容辞的义务,‘不怕困难’是我当初的誓词”。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敬老爱老的特有感情,xxxx临危授命,毅然挑起敬老院院长重要职务。她把忠诚转化为爱心,把激情转化为工作的热情。条件不行,争取机会创造条件;资金不足,多方筹措跑资金。经过几年的努力,xxxx终于露出会心笑脸:两幢占地4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2500多平方米的崭新、漂亮的院民楼拔地而起,彻底地改善了院民的居住条件;xxxx1年又将院民楼前面的休闲广场进行了亮化、绿化和美化,使敬老院的面貌焕然一新。

2面美名传八方

作为院长,她是管理的好能手。对于老人,她是安心的好女儿。双重角色的精彩演绎,让其在xxxx广受好评。

管理好能手

为了最大限度地改善院里的条件,提高院民的生活质量,xxxx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多方位、多渠道地增加经济来源,同时做好开源节流工作,用好每一分钱。目前敬老院有生产基地:水田8亩,菜地4亩,鱼塘1亩,此外还有一个养殖场。全年院办经济收入达5万元。院民日常生活中所需的蔬菜、鱼肉等达到了完全自给。另外,xxxx院长还亲自带领相对年轻的院民上山砍柴,以实现柴火自给,每年仅柴火一项便可节约资金1万多元。

敬老院实行“阳光管理”,xxxx本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理念,从制度建设着手,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加快规范化建设进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做到制度“上墙”,责任落实到位,同时实行院长负责制,由院长安排和处理好日常具体事务,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敬老院的财务管理,做到财务公开、透明化;对财产、物资管理实行登记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安心好女儿

xxxx舍小家顾大家,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一样,默默地奉献着,十年来她没有同小孩一起过一个节,没有同老公一起过一个年,她只把敬老院当成自己的家,上任以来的每个端午、中秋、春节“三大节”都在院里陪着老人。

xxxx视老人为亲人,以女儿的角色走进五保老人的内心世界,了解老人们的所思所想,个性特点、喜怒哀乐,把老人的冷暖记在心头,有针对性地为老年人提供亲情化服务。春节给老人发红包,端午节给老人包粽子,中秋节给老人买月饼,重大节日安排丰盛的酒菜,平时一日三餐,荤素搭配,注重营养。老人生病,她端茶送水,熬药喂食,洗衣换被,她悉心照料老人,使老人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大家庭的温暖。xxxx年10月份85岁五保老人王仁里不幸得了脑溢血,瘫痪在床半年多,xxxx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服侍他,帮老人擦洗换衣,喂食、喂药、端屎倒尿,xxxx年3月,王仁里的堂弟王秋生专程从省城赶到敬老院看望久病的哥哥,见到有这么好的院长照料瘫痪的哥哥,十分感动,他当即到街上购买50斤猪肉及一些水果、糕点发给敬老院的五保老人,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以表达对这位好院长的感谢和敬意。

这位伟大的农民女院长,为老人尽心尽职尽孝,得到了上级肯定,赢得社会的赞誉,xxxx乡敬老院年年被评为先进敬老院,她个人连续九年被县民政局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获得省、市“五好文明家庭”,xxxx年还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奖。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gerengongzuozongjie/84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