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cfx8.com--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篇: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1:优秀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锦屏县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默默无闻做奉献

村民爱戴好村医 ——记锦屏县固本乡乡村医生姜荣显

姜荣显,男,苗族,贵州省锦屏县人,1964年7月生。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文

化,执业助理医师,计生专干,1993年至今担任固本乡美乐村卫生员,22年来,立足农村,

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各族人民

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

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乡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90年刚毕业,姜荣显就在美乐村卫生室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

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对于九十年代初的农村来说,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

少药现象十分严重。美乐村人口一千余人和周边黎平县大稼乡归斗村800多人,两村地广人

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姜荣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就报名到

县卫校学习,毕业后他回家向固本乡信用社贷款3万元,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

22年。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姜荣显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

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

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和医院院长等的帮助,通过考试于2010年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2 -得到过他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

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10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

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

按照乡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

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

称赞。在我县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

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

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

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

动员工作。保持党员形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相信党和政府,

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

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使姜荣显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

配合村两委开展计生和人口信息工作,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赢得了组织和政府

的信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乡村医生,他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

自己所能为村民们解除病痛。他拥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他解群众之疾

苦,保百姓之安康,他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开发扶贫保驾护航,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

快、更好更快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不愧是人民心中的白衣天使。

第2篇: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范文一: 史怀清同志是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石头镇史家圪崂村人。1979年高中毕业回村担任乡村医生工作,48岁的他,一生只会做一件事,也只做成了一件事。那就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名合格的乡医,终结了乡亲们看病难、看病贵的灰色历史。他走进了群众的心里,也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作为2009年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代表,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三十多年来,史怀清把每一位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视群众的身体健康犹如自己的生命,一心扑在全村258户1300口人的疾病预防,卫生保健,妇幼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这些平凡而又崇高的事业上,坚持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与管理知识,注重改善设施条件,提高服务质量,使史家圪崂村卫生室成为全市较早实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村级医疗机构,大大方便了全村及附近两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3000多名群众的卫生保健,医疗就诊。同时,在近年来发生的各种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防控工作上,他能够尽职尽责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他自己的人生途中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

激情投入 真心奉献

从小生长在沟壑纵横的山乡,史怀清曾不知多少次看到庄稼人田间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也不知听到多少次农家院里乡亲们身患疾病的无奈呻吟。这些深深的印记,使他在上中学时就萌发了将来学医回乡为父老乡亲解除病痛缠绕的愿望。

高中刚一毕业,他如愿当上了一名乡村医生。当时,史家圪崂大队部只有一孔破窑洞,一付药箱,一只听诊器和为数不多的一般常用药,集体经济收入也很微薄。史怀清不等不靠,用自己家的油菜,烤烟收入,从县药材公司够置回治疗感冒、肠道感染等疾病的常用药品;接着,他与父亲商议忍痛卖掉了家里唯一的一头耕牛,用所得的600多元钱重建了卫生室,购置了药柜和常用医疗器械。他一边向书本学,一边向乡卫生院的大夫请教,在很短的时间内,不仅胜任了定期为儿童接种疫苗,实施妇幼保健等多项工作,而且能够上门为村里人诊治一般的头痛脑热等病症。为这些距乡卫生院较远的群众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

为了掌握真才实学,史怀清与1986年至1988年自费在洛川卫生学校学习医士专业,其后又两次在县医院参加集中培训,多次到延安市,渭南市人民医院观摩学习,并订阅了《卫生报》、《健康报》、《中国医刊》、《实用内科学》、《陕西中医》、《社区医师》等专业书刊,通过充电使自己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不断得到提高。

为了乡村医生这个无悔的选择,史怀清放弃了学生时代培养的其他特长爱好,常年与药箱,药柜做伴,在解救病人中不知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为了自己的事业,他让一个个轻松赚钱的商机擦家而过,却情愿为家庭生活困难的村民垫付累计达2.5万多元的药费;苹果生产大忙时节,他不时穿梭在众乡亲的果园里,为防止发生中暑,感冒而操心忙碌,却惟独难得到自己的十亩果园去干活。

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鏖战中,史怀清所在的村因其地处延安与渭南两市的交界处的交通要道位置,县上在路边专设了检查点,他一面坚持挨家挨户宣传,发放口罩,体温计,到各个角落消毒,一面逐一登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情况,及时查体温,留观,保证了全村群众的健康安全,同时还冒着酷暑奔波于村里于检查站之间,为检查人员送水送饭,协助他们检查过往车辆,人员,保证了全村群众生产生活没有受到影响。

心系群众 无愧医魂

1998年冬,村民史学礼抱着三岁抽风的孩子到他家求诊,在吃药打针仍退不下烧的情况下,他想只能靠物理方法降温,顿时心中涌动着一股无形的力量,摸黑到附近的河里,侵着刺骨的河水捞起冰块,跑回家中用毛巾冷敷,用酒精擦洗手足,终于在凌晨五点多使孩子的烧退了下来。2002年村民史虎全母亲成玲女老人因患脑血管疾病在西安大医院治疗,由于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她无法承受放弃治疗,史怀清按时为老人上门输液治疗,经过二十多天的治疗,老人慢慢好转起来。村民史苍海在2005年春一场车祸使他瘫痪在床,史怀清定期为史苍海换药清理褥疮,也不收任何费用,输液药品都按进价开药,有钱无钱都按时治疗,史苍海病危时他联系镇医院救护车亲自送到县医院治疗。

多年来,村里有病人,他都随叫随到,免费为群众诊断,及时开方送药,近年来,他坚持每月按时督促每名适龄儿童到镇中心卫生院进行疫苗接种,从而杜绝了全村传染病的发生,同时与镇妇幼专干协同进行产后访视和降消项目的政策宣传。在计生对象家里,他时刻不忘宣传国家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新政策,宣传生殖健康有关知识,使计生对象自觉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全村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

2008年预防手足口病重要工作时期,史怀清积极配合食品卫生监管执法人员检查村完全小学,幼儿园的食品安全工作,细心指导学生灶,幼儿灶从业人员严格规范操作。同时,为300多名少年儿童讲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引到他们讲究卫生,杜绝手足口病病源,从而确保了校园食品饮食安全和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更使史怀清寝食难安,他及时查阅网上资料,关注甲流动态,利用广播,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向广大村民宣传甲流的有关防控知识,注意事项并免费给村民提供消毒药品。

热情服务 精心管理

近年来,国家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举措,使亿万农民群众享受到政府大病统筹,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实惠。而在试点工作期间,不少群众心存疑虑,作为全省试点之一的洛川县充分发挥政策宣传引导作用,使这项工作起步良好,平稳推进,史怀清正是这宣传队伍中的一员。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史怀清把村卫生室宣传栏的板书与进户发放政策问答印单,向群众逐项解释结合在一起,宣传每人只花十五元,大病医疗得保全的道理,使村民知晓率达100%;同时利用最早参加投保的村民马红梅在进行剖腹产后报销住院费用3000元,村民李金成老人参加合疗后住院治疗脑血管病得到5000多元补助款这两个身边的事例,同时把自己积攒的20000余元给参加合疗的村民就诊免费供应药品,启发村民自觉参保,及早解决后顾之忧。通过引导说服工作,全村的参合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98.8%,几年来,全村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的达390多人次。

在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上,史怀清建立建全了《卫生室工作制度》、《预防保健工作制度》、《药房管理制度》、《乡村医生职责》等多项规章制度,建立起了包括全县统一的正规处方,统一的发票和门诊日志,出诊记录,传染病登记等28种表册;坚持从省医药批发总公司,恒庆医药公司等正规渠道进购药品,使药品质量得到保证;严格执行规定的医疗服务价格,药品明码标价,并为村民出具票据,以确保群众的医疗安全。由于他坚持认真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遵守职业道德,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农村患者,使得他从事的村级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工作达到了群众满意,卫生部门放心的良好效果。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从未发生过一起与患者在就诊,药品价格方面的纠纷,深得群众的信可。三十余年来,史怀清始终把医者,仁爱之心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孜孜追求,曾多次受到市、县、镇卫生部门的表彰奖励,荣获康复患者所赠锦旗40余面。靠着这种激情投入与真诚奉献,1999年取得《陕西省乡村医生中专水平证书》;2006年取得国家《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同年又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9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的荣誉称号。

注重创新 不断发展

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给农村卫生工作带来的新机遇,新要求,史怀清清楚的认识到,只有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就医条件,提高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才能更大的满足农村人们日益增加的生活健康需求。于是他用自己辛苦积攒的60000多元建起四间平房,作为村卫生室,分别设置了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和值班室。投资1万多元,添置了红远外治疗仪,周林频谱治疗仪和电脑,做到了足不出户,便可在网上查阅最新的医药信息和农村卫生工作动态;通过选购,使药品种类增加到385种,总价值三万多元,此外,由省卫生厅配备的资料柜,检查床,高压锅,消毒柜,缝合包等,使史家圪崂村卫生室的设施更趋完善。每个季度,他都在100多平米的村卫生室为村民义务进行体检,村卫生室先进的医疗设备也在他为群众治疗多发病等发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使村民看小病不用再出村。

新农合是农村卫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体现党的惠民政策的重要体现,门诊统筹补偿模式启动之后,史怀清更是彻夜难眠,他积极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新农合,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和处方登记管理,加强审核督查,跟踪回访,免费为村民提供健康教育,康复服务工作;切实保障群众的健康安全。

走过昨天,史怀清同志为自己三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服务农生卫生工作的不懈付出感到欣慰。放眼明天,他更加笃定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健康的信念,在这片播洒希望的金土地上坚实前行,迎接农村医疗事业的又一个明媚的春天。

范文二: 张水兵,男,1945年出生,湖南沅江市阳罗洲镇汀头村人,初中文化,1975年起从事乡村医生工作至今,2004年注册乡村医生。

张水兵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为改变乡村医疗卫生面貌尽心尽责,为乡村群众预防保健倾心服务,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得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爱戴,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并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为此,我们一致推荐他为全国优秀乡村医师,现将他的先进事迹介绍如下:

一、不辱使命,立志乡村医卫事业

七十年代中期,全国农村合作医疗蓬勃兴起,张水兵同志就是那时由群众一致推荐,经村党支部、村委会批准走上赤脚医生工作岗位的。当年的汀头村是一个地处偏远的贫困村,村民生活贫困,医疗条件极差,由于缺医少药,群众有病难得治疗,特别是传染病流行时,更难对付。那两年光乙型脑炎就出现了三十多例,一部分人至今还留下后遗症。那时的张水兵也由于患胸椎结核被取掉了几根肋骨,他的走马上任称得上是受命于危难之中,自身少几根肋骨他可以不当回事,但毫无医学基础的他要独自挑起全村医卫工作的重担,他顾虑重重,彻夜难眠,的确有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作出决断,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和群众的信赖,不辱使命,毅然走上新的岗位。为了尽快掌握医卫知识和技能,他一边开展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博览古今医学书籍,求教四方名医高师,并挤出时间,积极参加医疗卫生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知识、技能培训和考核。功夫不负有心人,1984年,几番拼搏的张水兵取得了省卫生厅颁发的乡村医师资格证书。从此,他信心更足,决心更坚,为了乡村医疗事业的发展,为了群众的健康幸福,他铁了心要一条道走到黑。张水兵坚守自己的信念,心系群众的安危,拖着半残的身子在乡村医生岗位上埋头苦干,这一干就是三十二年啊!

二、立足长远,努力做好预防基础工作

1、认真做好计划免疫预防工作。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贯方针,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重点。张水兵同志深明这一道理,始终把卫生防疫工作挂在心头。可防病不象治病,不少人轻防重治,加之农民预防意识淡薄,要做好防疫工作,其难度相当大。如何落实好防治并举,防重于治的方针,张水兵为此付得有心血,他主动联系,努力争取村支部和村委会的支持,加大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村民大会等形式广做宣传,时常拉上村组干部及家人上门宣传、拦路宣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不厌其烦。一次次列举生动的事例,身边的事例唤起人们对防疫工作的关注、了解、认识。他身体力行,迎难而上,有一身倔劲,不完成工作任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70年代至80年代,疟疾流行,为了控制和预防疟疾,他将抗疟药亲自送到病人手中,然后看服到口,服了再走,通过努力,疟疾病象全省一样被控制下来了,二十多年来汀头村从未发生过疟疾病人。2001年,镇村开展儿童免疫,一组村民王志军夫妇因信奉基督教,不肯让自己的小孩接种疫苗,张水兵先后四次登门做工作,一开始,夫妇俩态度生硬,说他们的孩子就是病了或死了也不怪政府,不怪你张医师,甚至承诺以签字画押,张水兵当然不肯这么做,他一边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一边请来王的父母从旁规劝,施压,可谓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王志军夫妇最终同意让小孩接种。2005年,乙型脑炎疫苗接种,一组组长卜乐清的孙子跟随父母走亲在外,考虑疫苗不能久放过期,张水兵不厌其烦,三次电话,四次登门将其劝回接种。为了确保防疫工作任务完成,张水兵动了不少脑筋,费了不少心思,牺牲不少个人利益,对那些交不起注射费的困难户,张水兵自己掏钱垫付,疫苗接种人数多的时候,张水兵向村支委提建议,由村上统一付费,既保证了接种率,又减轻了群众负担。在张水兵同志的努力下,汀头村卫生防疫工作呈现了新局面,六次大型防疫接种中,汀头村次次都超额完成任务。在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张水兵同志认真负责。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年年对本村所有农户进行一次逐门逐户的结核病人的普查排查工作,并在每个农户的门或墙上都明确记录好本户有无结核病例。历年以来,他每年积极推荐疑似结核病人5至6例,全程督导结核病人每年都有13例。在督导病人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看服到口,服后再走的要求。在汀头村所有全程督导的结核病人中没有一个中断服药或过早停药的。真正实现了发现一个,治愈一个的目标。在协助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他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认真协助上级血防人员搞好本村的查螺灭螺,普查普治工作,每次都受到上级血防机构的好评,并赢得了汀头村百姓的信任。特别是2003年。非典肆虐全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打响,张水兵同志不计报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积极工作,既要抓宣传教育、爱国卫生,又要将体温在37.5摄氏度以上的病人进行监测,特别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流动人口的管理毫不松懈。几个月的非典防治工作,张水兵消瘦了,累病了,但他无怨无悔。为此,汀头村得到上级的高度赞扬,张水兵当然受到表彰。

张水兵同志抓防疫工作称得上常年不懈,高度认真,历年历次的疫情报表,疫苗接种情况,他总是按时按要求呈报,从不缺漏和迟到。汀头村历年的建卡率,人卡符合率均为100%,张水兵用辛劳换回了汀头村的美誉,村民身体素质大大提高,各种疾病、传染病大大减少,有的已绝迹。

2、切实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汀头村卫生室原设在张水兵自己家中,由于房屋面积小、环境条件差,加上道路不好走,村民就医不便。1998年张水兵下决心改善医疗环境,他花血本,出地租,自筹资金将卫生室迁建到村中心地域。环境大大改善,面积也成倍扩大,有药房24平方米,消毒注射室20平方米,新添制了中西药架、药柜、还专门设立了档案柜,规范了各类报表、文件、卡证及帐务管理。方便随时查阅。添制了紫外线灯、冰包、冰柜等消毒设施,在历次卫生查检中均符合标准要求。

治病救人,情系乡村千家万户

三十余年来,张水兵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深得群众的赞誉,而更令人敬佩和感动的是他那种不顾个人安危得失,呕心沥血为群众服务的忘我的精神。提起他治病救人的感人事迹,感人场景,村镇干部群众如数家珍,至今难忘:1 998年冬季的一天,四组村民、50多岁的刘秀英在提开水壶时不慎跌倒,滚烫的开水从她的胸口一直烫到膝部,惨不忍睹,送到益阳市医院因交不起每天三百多元的医疗、住院费用,不得不转回村卫生室治疗,患者家属抱的是听天由命的态度,可张水兵持的是千方百计治愈的决心。他不顾风寒雨猛,每天泥一脚水一脚赶到卫生室,为患者洗溃换疤。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他用食油涂在纸上,再衬上薄膜,隔在患者肉体与被子之间,既防伤处感染,又保温暖。患者疼痛叫喊时,他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守候在身边,细心地涂抹止痛膏以减轻其痛苦。经过100多天的精心治疗护理,患者痊愈了,张水兵及患者亲属都露出了笑容。亲属们感激地说,在大医院治,不知要花多少费用,我们治不起,只怕命难保,感谢张医师救命之恩,而且只收了药物成本费,真是个大好人啊。2004年底,七组村民彭翠娥因失火,右大腿被烧见骨头,在益阳人民医院的治疗花去了5万元,也是钱空债累,只能回家治疗。张水兵同志为其换药护理长达14个多月,天天上门从不间断,同样免收各种费用,仅按调价计算的几千元药费,张水兵也是至今还垫着。

汀头村人家大多经济拮据,如遇上天灾人祸和病痛,更是难上加难,张水兵熟知村人的状况,心系着村民的安危冷暖,他奉告的宗旨是治病救人、扶贫济困。凡一时拿不出医药费的患者,他自愿给与赊垫,遇上特别困难的就全免或部分免费治疗。历年来免收特困户患者药费近万元。张水兵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医师,靠辛勤劳动创造微薄收入,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可他为患者排忧解难从不计罗得失,心怀大度,普献爱心,对常人而言,这是较难做到的。

张水兵的勤奋敬业不仅大大改善了汀头村的医疗环境,而且,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实惠。近三十年来,从未出现过重大差错和医疗事故。去年春节,村民给卫生室送来一副春联:提壶济世,救死扶伤这是发白干部群众内心的感慨,更是干部群众对张水兵同志的无声赞誉。

四、遵纪守法,十分注重医品医德

当今社会,常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患者求医心切的心理,打着行医的幌子,吭蒙、拐骗,安排医托,贩卖假药,诈骗钱财,危害百姓,甚至连有些正规医院也千方百计变换手法,抬高收费,虚报药价,赚黑心钱。张水兵对此十分痛恨。他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因此,他虽然也靠预防保健一般医疗收入过日子,却从不为钱动心,为钱丧德。从医三十余年来,他一贯自觉遵纪守法,从不违纪违规行事,决不多收一分钱。为了杜绝伪劣药品,他坚持购进的药品一定要是通过了药检部门检验的药品。由于他严守规章,严格把关,几十年中,他在使用和销售药品的过程中,从未出现过质量安全事故,在历次地、市卫部门的检查中,均未出现过问题。

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乡村医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张水兵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说:我的工作能取得些许成绩,靠的是党和政府的领导,上级卫生部门和地方干群的支持,多为国家出点力,为村民办点实事是应该的。他虽已年近花甲,仍然在岗位上奋斗不止,他有一个长远打算,要努力跟上时代的要求,满足群众的需求,添制更多更新的设备,创造更优更良的医疗环境。并着手培养接力人,逐步接替他的工作,为汀头村医卫事业的兴旺注入新的活力,为迎接农村合作医疗事业新一轮挑战作好充分准备。

第3篇: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县卫生系统优秀社区医生先进事迹:

,男,汉族,县港村人,1958年4月出生,高中文化,社区医生合格证, 1975年高中毕业,经村党组织推荐,参加赤脚医生培训开始,至今担任港村社区医生,30余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75年刚毕业,经村党组织推荐,参加赤脚医生培训开始,至今担任东港村社区医生,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做好发热筛查工作,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镇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现如今,社区医生年龄老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老同志相继退岗,新员工暂时不能到位,他勇于承担起全村的医疗、公共卫生工作,常常是白天做医疗、晚上随访做公共卫生。每年,接诊病

人都达近万人次。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04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全面铺开,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在我县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使xx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赢得了组织和政府的信任,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解除病痛。他拥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他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他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不愧是人民心中的白衣天使。

第4篇: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XXX,女,32岁,大专文化,执业助理医师,山东省商河县XX街道办事处三里庄村人。自1998年至今担任三里庄村卫生室医生,13年来,她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她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

XXX同志自从担任XX街道办事处三里庄村卫生室负责人以来,思想上始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发展观,扎根农村基层,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真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群众好评。

二、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爱心是XXX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扎根农村基层,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XXX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她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

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三、积极完成上级部署任务

20XX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XXX同志被选为第一届村卫生室室长,她个人投资30余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合作医疗门诊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卫生法规来规范医疗活动,自觉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严把采购药品质量关,坚决抵制假冒伪劣及过期药品,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同时,20XX年为辖区内20XX余名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完成儿童免疫400余人次,并圆满完成其他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四、与时俱进,提升自我

XXX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积极参加卫生局、县医院及中医院等上级单位组织的培训学习,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向老医生、领导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于20XX年7月考取了济南华洋职业

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并以优异成绩结业,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XXX同志以她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她赢得了农民患者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作为卫生战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我想,都应该引XXX同志为自豪,以XXX同志为榜样,像她那样用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xxx,女,农民,乡村医生,1951年出生于xxx乡,1968年中学毕业,在她的简历上注明的就是这样简单。真正的转折就是在1968这一年 里,xxx目睹了家乡姐妹年级轻轻就因难产而死,立志想当一名合格的接生员,于是在大队党支部和群众的推荐下,她勇敢的走进了xxx卫生学校,两年后她以 优异的成绩毕业,县城里的多家医院都瞅准了她,但她毅然做出了到期盼她、信赖她的家乡村卫生所去的选择,她从一名普通医生干起,从一名乡村接生员做起。 1970年,北京医疗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下派xxx乡,xxx以她年轻好学、基础扎实赢得医疗队的欣赏,医疗队的同志手把手传她接生技术,教她内科、外 科、妇科知识与经验,很快xxx便成了一方知名的全科大夫。从此,不论白天黑夜,不论刮风雨雪,只要有病人的呼唤,有接生的需要,她就送医送药

到家,田里 埂头,荒山野郊,到处都飘扬着她的身影,她把自己的青春、热情都奉献给了她的家乡农民,她以一腔爱民之心,受到了乡亲的交口称赞。她就像一粒能生根开花的 种子,用自己的默默奉献,改变着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经她接生的父子两代人在xxx比比皆是,如今xxx走到乡间,大部分人都尊称她为刘姥姥。她在乡村一 干就是35年,三十五个春夏秋冬里,她认真执行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热情为农民服务,积极参与防疫保健工作,任劳任怨,靠她那精湛的 医术,高尚的情操,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的痛苦,以一位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一首新时代的奏章。

“人不能忘本,是党培养的我,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我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把工作做好”

1971 年,当xxx来到xxx镇xxx村卫生所工作时,面对两间低矮、破旧的危房,仅有的“老三件”诊疗设备,也有过失落和彷徨。但当她看到农民群众那一双双渴 望的眼睛时,她暗暗下定决心:硬件不足软件补,要用精湛的医术赢得病人的信任。她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把北京医疗队专家的经验有机地和临床结合起 来,开展了接生、危重病人抢救等业务,过去许多想都不敢想的外伤、急症抢救,在xxx的努力下开展起来了。她潜心钻研,奋发向上,使自

己由一个乡村医生成 长为一名妇产科主治医师。

一个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通过病人 的体会口耳相传的。她深深知道,做农民的好医生,仅有良好的医术是不够的,还得有高尚的医德。她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乡村行医生涯中,她始 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村卫生所面向的是农民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在她的村卫生所里她就实施了减、缓、免的收费规定。对经济困难的村民减免医药 费10-20%;一时带钱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药治病,下次来诊时再还欠款;对于特困群众免费治疗,每年减免费用达3000多余元。别人问原因的时候,她是这 样说的,“人不能忘本,不能站在钱眼上,何况我又是党员。这些年我总是想,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是党培养的我。我不能事事算计自己的得失要把工作 做好。”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xxx的群众可以为证。

她不仅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好医生,更是一位工作泼辣的好院长,作为村卫生所的负责人,村卫生所的良性发展,一直是xxx工作之余思考的问题,村卫生所不能走个体化路子,于是当区卫生行政部门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 模式时,她就积极响应,在她的发动和带领下,xxx的乡村医生都加入了一体化管理,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统一整合,实现

人、财、物统一管理,统一调 配,xxx的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村卫生所的技术力量得到了充实,农民群众无不为此改革拍手称好。为了改善村卫生所的基础设施,她又反复奔走,在乡镇 卫生院和村委会的支持下,通过卫生院支持一点、村委会支持一点、自己拿一点的办法,修建了120平方米的卫生所,彻底改善了村民的就医环境。今年,xxx 区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xxx老早就认为这是惠及农民群众的大好事,可部分村民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就是认识不到合作医疗的保障作用,于是xxx 又一次发挥了乡村医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农民家中,比方比圆解释,她还亲自为几家贫困户,捐助了合作医疗基金,又一次受到了村民的赞誉。

她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在乡村医疗这个有限的空间里,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尽管她的岗位非常平凡,尽管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业 绩,但一个人做了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她的,自担任xxx卫生院院长以来,医院连续十年被评为xxx区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她个也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 共产党员,先进医务工作者,20XX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XX年1月她代表乡村医生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受到了卫生部高强部长的接 见,她的先进事迹被广为流传。

医生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是能以肉体上解除

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给人安慰,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自高中毕业,xxx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理论。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政治头脑。85年至87年自学

中文函大至毕业,87年至88年在吴堡卫生院临床进修各科,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参加全科医生培训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下课认真复习做作业,经考核获得全科合格证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现在读在岗乡村医生中专补偿教育,用当兵时的一句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所以业务上提高,技术精益网求精,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所在的服务站是由原三个行政村合并组建的,在组建这个服务站上花了大量心血,能爱岗敬业,扎根在农村最基层卫生服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药品价格,收费标准公示上墙,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让群众花小钱,就能放心就医。

医者父母心,对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听取病人苗述病情,和痛苦。分析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时时急病人这所急,

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时严肃认真,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随叫随到,无怨无悔言。有时一晚能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平时节假日,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回答的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

在防洪排涝,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峰在前,为群众一户户的送上洪涝后防大疫的消毒药品,向群众宣传饮用安全卫生水等防病知识。非典期间早出晚归,整天排查从疫区回归人员,为他们早晚测一次体温,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可能为辖区内儿童检查手足口病,做好散区儿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控h1n1流感,做到发现疫情及时上报,认真筛查辖区内出国回归人员,做好登记,严密防控h1n1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所在社区服务站,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资料齐全,去年被评为镇先进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服务站被扬州市命名为示范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本人在部队服兵役四年,连续四年受大军区嘉奖,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后,多次被评为先进乡村医生,防控非碘被评为先进共产党员,曾二次参加过镇党代会和江都市残联代表大会。

能团结站内人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公正廉洁,任劳任怨,服从主管部门及村委领导,配合镇防保所,顶住了来自站内站外的压力,统一站内人员思想,使他们认识到乡村管理一体化的必要性。率先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使服务站工作人员走上正规,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所在服务站是一家真正的集体单位。

在辖区内经常开展巡诊工作,及时送发防保所下达的各种宣传资料,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宣传新型家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配合主管部门村委员会开展改水改厕工作,主动参与,当好参谋,向村民宣传改水改厕对人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把各种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经常为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听心肺、测血压,建立了村民健康档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筛选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肢残疾、精神残等慢性病人。定期为他们检查,建议治疗和康复方案。在门开展35岁以上测血制度,及时发现高血压病人,提出最佳治疗意见。及时通知辖区内孕妇去医院体检,向她们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夏秋季产后访视的同时宣传预防产妇中暑。做好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及时发放预防接种和体检通知单,结核病督导工作一丝不苟,主动与患者达成服药协议,发现副反应及时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千头万绪,各项工作按上级要求还

有不足之处,还要不断学习和进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卫生服务工作,使领导满意人民群众高兴。

第5篇:事迹省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省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省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一) 东花园村里的留守村医

——记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西堡镇东花园村 ____(省、市、区、县)东花园村位于____(省、市、区、县)近郊,每年大部分的时间里,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而正值青壮年的70后村医钟生彦也是其中的一员。

____年,钟生彦高中毕业,到____(省、市、区、县)卫校学习,三年后,他回到了村里,担任了东花园村的村医。____年,钟生彦又自费考入湟中卫校学习,并顺利拿到中专毕业证。____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助理医师资格。虽然学业上在不断努力,取得新的成绩,但钟生彦一直坚守在村医这个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一干就是13年。

做为一名村医,经常是一些繁琐、细碎的平凡事,留守在村里的大都除了老人就是孩子。钟生彦每天走家串户,不是为村东头的大爷量血压,就是为村西头的大娘测血糖,东花园村有272户人家,1079人口,60岁以上的老人有145个,对于这些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他都能了如指掌。对患病老人,钟生彦格外关注。刘生莲老大妈今年76岁了,儿子儿媳常年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她一人,刘大妈

患有高血压,心脏也不太好,钟大夫经常要上她家去看看,看看最近血压又高了没,嘱咐她吃药。天冷了,他还看看她的炉子旺不旺,帮她提前准备好生炉子的

煤块。听说过几天大妈要去城里的儿子家,他还叮嘱她别忘了量血压,为便于随时了解她的病情,又仔细地将她的手机号记上。对这些留守老人来说,他不仅是

他们的家庭医生,还是他们家里的亲人,看病之余,他陪他们聊聊天,告诉他们怎样注意平时的生活起居、饮食调整。遇到谁家的电视不清楚,他上房去调调天线、谁家的炉子不旺,他给安装好。

王大妈患有糖尿病、还因脑血栓造成偏瘫,行动不便,子女外出打工,钟生彦经常上门服务,每次去了,他先看看她家有啥要干的家务活,为大妈烧水做饭、然后边聊天边了解病情。每次王大妈总是感激地眼含热泪:你比我的儿子还要亲。

是的,钟生彦真心地把村里人都当做自己的亲人,乡亲们有需要,他是随叫随到。而在自己的家里,却经常不见他的踪影,常常妻子都在家做好饭了,却不见他来吃饭,原来他还在村卫生室守着老人打点滴。

____年夏天,钟大爷家的孙子在玩耍时不慎摔倒,伤得较严重,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不在家。钟大爷情急之下,来找钟大夫,钟大夫连忙用自己的车带着他们去了就近的西钢医院,一到医院,自己忙着跑前跑后去挂号、取药,直到孩子看完医生,伤口处理完了,他这才放心地回家了。

____年的冬天,半夜两三点钟,钟生彦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原来是村里一家在办丧事守灵时,发生煤气中毒,当钟生彦赶到时,人已处于昏迷状态,钟生彦当即打开门窗,并静脉助推40毫升高糖,并叫家人迅速将患者送往就近的医院,因处理及时,患者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清醒过来了。

钟生彦真诚的服务赢得乡亲们的信赖和赞誉。外出打工的人回村后,都很感激地对他说:要不是你,老人孩子在家就真要出事,有你在,我们出去就放心了。

随着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发展,地处____(省、市、区、县)区周边的东花园村也逐步富起来,钟生彦的努力工作得到村委会的大力支持。

____年,村卫生室由原来简陋的两间扩建到现在的药房、资料室、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一应俱全。在扩建过程中,钟生彦也拿出自己这几年的积蓄20000多元投入其中。钟生彦的妻子张世清当年在四川打工时,也上过职高卫校,为了更加全面、周到的为乡亲们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钟生彦动员妻子也到村卫生室来工作。如今,张世清也成了东花园村的一名村医,主要负责全村的妇幼保健。

\"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万家\",这是歌颂当年的\"赤脚医生\"的歌,也同样是现在的乡村医生的真实写照,乡村医生听着随意,事情却特别多而杂:村民急诊、老人体检、农村卫生、传染病预防、防疫接种……钟生彦的卫生室相当于一个小型医院。除了工作时间没法像城里医生一样有规律外,乡村医生还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不仅要会看病,还要会打针、按摩、针灸等。还要随访、登记、建档、兼健康素养知识宣传员。钟生彦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他自己不定期地办黑板报,发放各种健康知识手册,播放宣传视频。同时还向村民宣传医改政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主动配合卫生院、村委会当好

开展基层卫生工作的参谋。工作千头万绪,量大任务重,但钟生彦总是一丝不苟地去完成,使宣传工作做到每家每户,使许多疾病预防健康知识做到家喻户晓,户户都有明白人,让每一个村民都享受到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在一次预防接种工作中,钟生彦来到村砖瓦厂里,这里有从四川过来的几户彝族打工者。虽然是外来的流动人口,但钟生彦对他们一视同仁,做好服务。有时候,外来人员对此不理解,当钟生彦为他们打预防针时,他们拒绝了,说不需要你来管。钟生彦反复地向他们解释,这不是有病了才打针,是为了不得病才打的针,经过反复解释,他们终于明白了,钟大夫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最后欣然接受预防接种。

在多年的村医工作中,钟生彦深深体会到,村医关注的不仅仅是村民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钟生彦把村民当做自己的亲人,他常常说:乡亲们这样信任我,我所有的付出也心甘情愿。这几年,随着城乡经济的飞速发展,每年外出打工挣的钱也越来越多,比起他们,钟生彦收入不高,但钟生彦以他的淳朴、信任、热爱、无私奉献、勤朴,心系乡亲,心系最需要帮助的人,一如既往地在村医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十几年如一日的热忱,使钟生彦获得许多荣誉,从____年到____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县优秀乡村医生,对此,他谦虚地说,未来的路还很长,\"会继续做好医者该做的一切\".省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二) 瓦日堂草原上的\"阿卡曼巴\" —记海南州____(省、市、区、县)唐乃亥乡沙那村村医洛桑久美

他是一位阿卡(僧人),更是一位曼巴(医生)。洛桑久美,青海省海南州____(省、市、区、县)唐乃亥乡沙那村的村医。

当早晨的第一束阳光照在沙那寺院金色的屋顶时,洛桑久美会带着他的六个徒弟开始早晨的诵经。

洛桑久美11岁就被家人送到这个寺院当\"尕阿卡\".在寺院里,他遇到当地很有名的活佛藏医多多,在阿克多多那里,他不仅学到佛经,也懂得了一些医学知识。

像菩萨心那样的慈悲,像亲人一样热情,一个又一个的病人在他的手上,摆脱病魔,走向健康。这种仁者为医,普度众生的精神深深影响和鼓励着洛桑久美,小小年纪的洛桑久美从那时起,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像阿克多多那样当个好医生,为老百姓看病,做善事。

____年, 15岁的洛桑久美成为沙那村的赤脚医生。从此一干就是30年。 沙那村是____(省、市、区、县)唐乃亥乡较大的行政村,全村有1200人,260户人家分散居住在辽阔的瓦日堂草原上。

近30年来,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洛桑久美为村民无私奉献,村民的病痛是他最挂心的。

沙那村民们夸他\"是我们村里最好的人\".说他的药货真价实,看病技术高。有时候遇到家庭贫困的人来看病,洛桑久美会免费给他们看病拿药。多年来,他累计为当地群众减免医疗费用数万元。

草原上,山大沟深,路途遥远,每去一家看病,洛桑久美都要付出很多的辛苦,但这难不倒洛桑久美,他不辞辛劳地奔波在草原上,足迹遍布沙那村的每一个角落、每顶帐篷。

今年夏季的一天,达布的腿摔坏了,给洛桑久美捎来话,让他去看看。 洛桑久美接到消息后和徒弟骑着摩托就出发了。草原上的气候变化无常,往往是万里晴空,一片乌云飘来,随即就会狂风大作,暴雨如注。

摩托车基本是在没有路的草地、河沟里行走。暴风雨使瓦日堂草原的夏季气温很快从20几度降为零下,暴雨夹杂着冰雹,向洛桑久美狠狠袭来。摩托车骑不成了,洛桑久美只好推着它,艰难地向草原深处的帐篷走去。这段路程走了近2个小时才赶到达布家。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瓦日堂草原上生活的牧民至今还延续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习惯,孕育出了高原特色的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但一些落后的不良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着牧民的健康。

作为村医,洛桑久美要负责全村的公共卫生,他深深感受到保障健康要从源头做起,要改变一些落后的、不卫生的陋习,树立良好科学的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疾病对牧民的侵袭。洛桑久美奔走在草原上,他挨家挨户做宣传教育,反复地向群众讲解宣传卫生健康预防知识。

草原上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很难改变,洛桑久美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宣传,苦口婆心地劝说。他还在手机上建起了\"沙那村卫生健康群\",在里面,他经常宣传一些医疗卫生健康保健知识。

洛桑久美平时翻阅大量的各类医学书籍,记了大量笔记,遇到难题坚持向乡卫生院资深医师、以及大医院专家虚心求教,他掌握了中藏医的许多治疗方法,按摩、艾灸、扎针、放血等。尤其是在痛风、黄疸型肝炎、胆结石这些当地常见病方面,他下了更多功夫去学习研究。

他自己也研制一些藏药,经常去上山采药,晒干、研磨,配制。

洛桑久美高超的医术在当地很有名气,加上他的药货真价实,从不乱收费,为乡亲们看病态度也好,邻近的龙曲村、民族村的人们也都愿意上他这里来看病。

作为僧人,洛桑久美没有成家,可他却有一个大家庭。在他小小的院落里,有六个男孩子,他们从不同地方来,组成一个大家庭。他们都是洛桑久美的徒弟,除了跟着洛桑久美学习佛经外,还学习医学知识。他们一起吃住,一起学习,教他们认识各种藏药,辨别草药,如何研制、保存、配制等。交代他们当天采回的药当天就要处理完毕,有些有毒性的药材还要反复煮。

洛桑久美的家就是村卫生室,他的房间里摆满了各种盛有藏药的瓶子罐子,以及各种藏汉语的健康知识宣传画册。洛桑久美常说的话是:我一个出家人,不需要多的钱财,我只有学好看病的本领,为村民们好好看病,这就是我一生的财富。

瓦日堂草原上的笈笈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而洛桑久美为乡亲们看病的热忱没有变,他一如既往地守护着这片草原上牧民们的健康。

省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三)

____(省、市、区、县)优秀乡村医生、____(省、市、区、县)名中医杨学仁先进事迹

杨学仁同志,男,____年7月出生,是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金佛寺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l971年任____(省、市、区、县)金佛寺镇西坪村医生所医生至今,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41个春秋。在他的努力下不断的改善就医环境和医疗条件,从一开始租借的8平方米的破旧房屋,到现在200多平米的业务用房,从当时的\"缺医少药\"到现在的\"小病不出村\",为患者创造了整洁、舒适的就医环境。他几十年如一日,工作勤勤恳恳,坚持为群众服务、诊治,抢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 一、政治思想方面

70年代初,全国农村合作医疗蓬勃兴起,杨学仁同志由大队群众推荐,经村党支部、村委会批准。被选送到____(省、市、区、县)医院培训赤脚医生,参加北京来酒泉医疗队学习班,师于____(省、市、区、县)第二传染病医院名老中医杨森学习,从那时起,他就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并立下了\"人民送我学医术,我学医术为人民\"的豪迈誓言。学习期满,成绩合格,回村后走上了卫生工作岗位,当时的乡村是一个地处偏僻、条件艰苦、交通闭塞的贫困村,村民生活贫困,(范_文_先_)医疗条件极差,由于缺医少药,群众有病难

得治疗,特别是一些季节多发病、传染病等流行时,难以治愈。面对这样的问题,他一边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博览古今医学群书,求教四方名医高师,积累了一套临床经验,为了群众的健康和幸福,他采取了一整套传染病防治措施,并常常挤出时间积极参加医疗卫生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知识技能培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番拼搏,杨学仁取得了省卫生厅颁发的乡村医师资格证书和国家认可的专业合格学历证书。  二、医德医风方面

杨学仁同志自行医以来,坚持认真学习党的政策理论、医学业务知识,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在工作中平易近人,光明磊落,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热情接待群众,热心为患者服务。前来他所就诊者,不管是大人小孩,还是穷家富户,他都能一视同仁,以诚相待,精心治疗。他被群众称为\"贴心人\".他有这样一句话:\"我的医术不是祖传的,而是党和人民培养造就的\".几十年来,积极履行着一个乡村医生的职责,热情为群众诊治疾病,不管阴晴雨雪,白天黑夜,病人随叫随到,从来没有拖延过一位患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的一致称赞。曾经有人多次以高薪聘请他到外地行医,某些医院也以优厚的条件和待遇聘请他前去座诊,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家乡的老百姓更需要我!\"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医术精湛、远近闻名、前景光明的优秀医生,为了基层的卫生事业,奔走在家乡的田野上,默默无闻地整整干了39年。也有人问他:\"你在这里,亏不亏?\"他坦然一笑说:\"治病救人,这是我的职责,当地的群众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这可是积德扬善的好事啊!\"

 三、工作业绩方面

几十年来,他一边行医,一边认真钻研业务技术,积极参加省、市、乡举办的各类培训学习班,并坚持在职进修,自学了中等卫校全部教材,打下了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____年取得了乡村医生函授毕业证书,同年又获得了甘肃省卫生厅颁布的乡村医师证书。他刻苦自学、务实创新、博览群书、学以致用,积累了一整套中医临床经验。行医多年来,对每个患者一视同仁、热情接待、精心诊治,以崇高的医德和精良的医术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不但擅长治疗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妇科、儿科的中医治疗,而且在内、外危重病人救治,慢性病救治防治,疑难杂症等方面有一定的特长,上门就诊者,慕名求医者络绎不绝,年门诊量达7000多人次,先后从死亡线上夺回了400多条人命,没有出现过一例医疗事故。

在39年的工作中,他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坚持文明行医,以患者的健康和社会信誉为第一,脚踏实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论严寒酷暑,只要病人需要,都能及时出诊,对于一些经济有困难的病人,实行免费治疗,为远道而来的患者,在家安排食宿;为五保户、孤寡老人减免医疗费用,多年来出诊不收出诊费,经常给危重病人借钱并护送患者到上级医院治疗。长期坚持送医送药,打针服务到农户;门诊治疗中为危重患者解决生活方便,从不收取护理和出诊、包扎、换药等费用,常年累计为救助病人减免各类费用不计其数。对弱势群体,行走困难的病人,更是无微不至的关爱,主动上门诊治。他心系群众,真诚而不虚伪,真情而不炫耀,在村民的心目中,他是病魔的克星,是生命的救星。他以实际行动实践着一个乡村医生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他以奉献、朴实、仁爱、善良,铸就了高尚的人格魅力,谱写着一个共产党员和基层卫生工作者的壮丽人生,用一腔真情关爱着村民的生命和健康。

他始终坚持以宣传预防,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为主,定期为婴幼儿进行预防保健,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在卫生所自我管理方面,制度健全,技术操作规范,各类资料、卡片表册齐全、准确,达到了甘肃省甲级卫生所要求,在预防保健、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爱国卫生、地方病、突发病防治等各项工作中成绩突出,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达100%,糖丸投服率达l00%,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达l00%.____年全市开展儿童疫苗接种工作,本村有2名小孩跟随父母亲在外,考虑疫苗不能久放过期,杨学仁不厌其烦,多次电话联系,几次登门将其劝回接种。为了确保防疫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他动了不少脑筋,费了不少心思,牺牲不少个人利益,对那些外地打工的民工的孩子也全部进行接种建卡,既保证了接种率,又减轻了群众的负担,在杨学仁同志的努力下,村卫生防疫工作呈现了新的局面。经考核验收,村防保工作各项指标完成居全乡之首,被市卫生局评为\"甲级卫生所\"\"先进卫生所\".现在每天门诊中医接诊人次达30多次,主要以针灸、理疗、中医内敷、使疑难杂症用土方减腹的方法,使病人得到康复,达到既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有祛除病人的疾病,大量运用民间单方单药和地方药材,是中医中药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带动地方中医药的发展,他首先以精通中医、以德为先,造福一方没精益求精为准则,使得中医中药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由于他工作突出,多年获得当地各级政府、地市卫生局及国家卫生部的嘉奖达28次之多,连续8次评为市、区级优秀党员,多次被评为地、市先进工作者,优秀乡村医生。l993年受到国家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健康报社联合颁发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表彰奖励。____年受到了甘肃省卫生厅授予的\"甘

肃省优秀乡村医生称号\"____年被甘肃省卫生厅评为\"甘肃省名中医\",多次受到了乡、镇政府的表彰奖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赞誉。

第6篇: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报告

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报告

胡珍,女,汉族,37岁,大专文化,乡村医生,和政县城关镇后寨子村邓家庄社人。于2009年毕业,她在后寨子村开办乡村诊所,四年来,她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她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从小就想成为一名救死扶伤医生的她,在2009年刚毕业后,在家人和亲友的帮助下,胡珍同志有了自己的小型诊所,由于工作认真负责,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乡亲们的好评。一个平凡的女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却干着不平凡的事,她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向老医生、领导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先后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在从事后寨子村计划生育专干工作的同时,她依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乡村医生,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四年来共接诊病人两千多人次,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爱心是胡珍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记得前年三月的一个中午,村民陈进良,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胡珍医生通过仔细检查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患者在既无亲人又无钱的情况下,胡珍医生通过多方联系,县医院终于同意为患者免费治疗。患者住院期间,胡珍医生多次前去探望并送去营养品。患者出院后,并免费为其做好后期相关治疗。

由于她技术精湛,口碑甚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胡珍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她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13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展开,胡珍同志积极响应县上号召,她深入农家向群众讲解医疗改革的政策与方针,积极指导村卫生院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使村民在村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

今年我县积极开展医改工作,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胡珍医生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

胡珍同志以她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胡珍只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虽然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她的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才巩固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网底,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二0一三年四月六日

第7篇: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报告

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报告

刘苗,女,25岁,大专文化,执业全科医师,陕西省安塞县沿河湾镇碟子沟村人。自2009年至今担任沿河湾卫生所医生,俩年来,她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她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2008年刚毕业,昭云同志安排在乡卫生院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向老医生、领导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先后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全科医师资格

2008年,在手足口病防治过程中,昭云同志因交通事故右胸重度损伤,但仍然忍受剧痛每天坚持在一线,到患儿家中消毒杀菌,督导和宣传疾病防控,深得患儿家属及广大群众的感动。与此同时,可又有谁知道他家孩子因患手足口病正住在县医院传染科接受治疗呢,他自己却没有去探视一次,更没有去陪护一天。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沿河湾镇卫生所医生工作以来,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两年来共接诊病人‘’‘人次,从没有收取一分钱诊费,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爱心是昭云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记得前年三月的一个中午,村民汪光软,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昭云医生通过仔细检查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患者在既无亲人又无钱的情况下,昭云医生通过多方联系,县医院终于同意为患者免费治疗。患者住院期间,昭云医生多次前去探望并送去营养品。患者出院后,并免费为其做好后期相关治疗。

由于他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昭云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08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昭云同志被选为第一届村卫生室主任,他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先后成功接待省内外领导、团体前来村室检查指导工作达20余次,获得一致好评。

由于过度疲劳,2009年9月昭云医生经县医院诊断为频发室早、左心室功能不全,需要住院治疗,在同事和家人的再三嘱咐下,只住院了三天,便带病回到村卫生室坚守岗位,有时白天太忙了只好深夜回家自己给自己扎针挂水,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泪水涟涟,可怎么劝说他就是不听,就这样坚持了两个多月病情才得到基本缓解

今年我县做为医改首批试点县,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昭云医生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昭云同志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去年11月,昭云同志被评为全县优秀乡村医生。作为卫生战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我想,都应该引昭云同志为自豪,以昭云同志为榜样,像他那样用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第8篇: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报告

最美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报告 张华,男,35岁,中专文化,乡村执业医师,四子王旗忽鸡图乡偏西村人。2002年初,新婚不久的张华还是一个乌兰察布市卫校刚毕业的学生,初来乍到,乡村的境况远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自2003年至今担任东八号乡白彦敖包卫生室医生,10年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没有收取一分钱出诊费,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生病的人不逢时间更不逢天气,出诊也不会因时间或天气而改变,无论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还是赤日炎炎、冰冻三尺,只要有百姓到他家里请求出诊,他便毫不犹豫地背起出诊箱随同前往,和他一起考上执业医师证的同事有的去了乡镇卫生院,有的去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的开了个体诊所,可他始终坚守在农村第一线,守护着村里的平民百姓,他说:乡村医疗条件不好,乡亲们看病难,他要尽力改变这样的现状,他希望乡村的医疗卫生事业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更好的改变乡亲们的体魄,为乡亲们驱逐小病,防止大病,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投身美好的生活建设,才能改变乡村的落后面貌,这也是他选择继续坚守在这里当乡村医生的唯一原因,多么崇高的理想,多么无私的追求,

这就是我们最美的乡村医生。2010年他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上门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体检查出57名高血压患者,2名糖尿病患者,但是只有部分患者服药控制,原因是吃上药怕停不了。村里人健康观念差,经过他几天耐心讲解村民了解了高血压,糖尿病的危害性,主动吃药控制,为了给村民测空腹血糖,他早上7点就往20里外的银庆毫村。经过一个月的调整服药,村里所有患有高血压与糖尿病的患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银庆毫村地处山区,路窄坡陡,2011年冬天,银庆毫村77岁老人孟巧叶摔倒,颜面裂伤,晚上11点打电话让他去给处理伤口,由于天黑路滑,在快到银庆毫村的一个弯路上,他骑的摩托车不慎滑下了路面,冲进了一个3,4米深的土沟里,摩托车重重地砸在了他身上,膝盖,背部多处被砸破。幸好有过路村民发现才将他和摩托车一起拉上了路,为了能尽快给孟巧叶处理伤口,他强忍着疼痛又向银庆毫村赶去。在给孟巧叶包扎,缝合好伤口后,他膝盖和背上的血已经渗出衣服外面,凌晨3点跑了40里路的他终于回了家中,准备处理自己的伤口才发现伤口已经和衣服紧紧粘在了一起,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泪水涟涟,可他却笑着说小意思,咱自己是医生,怕啥。十年间,他行程4万多公里,摩托车跑坏两辆, 为了白彦敖包行政村人民的健康一直默默的守护着,也就是在那些风里来雨里去的日子里。他把自己的年轻岁月献给了贫瘠落后的乡村医疗卫生事业,把自己的青春魅力献给了乡村的平民百姓,他是无上光荣的,他是乡村百姓心中的白衣天使,他是病痛患者心中最美的保护神。一个普通医生应该做到的,他都做到了,为病人、

为百姓,他奉献着自己,却点亮了他人。 他,就是最美的乡村医生——张华。

二、热爱本职工作、尽心尽职。10年中,张华扎根农村服务农牧民的信念一直没有动摇过,反而随着岁月的推移越发弥坚。这些年,眼看着一个个医生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到了条件比较富裕的城镇,他从未离开过这块他热爱的地方。

白彦敖包是东八号乡最偏远的一个贫困行政村,45平方公里的辖区分布着10个自然村,交通闭塞,信息落后。缺医少药,像张华这样学校毕业的大夫更是稀少,没有人愿意到这个穷乡僻壤里来。张华也曾经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毕竟山区条件太艰苦了。但是,山区的百姓尤其是妇女儿童、孤寡老人离不开他,如果他走了,他们只能到乌兰花镇去看病,少说也得一个多小时车程,十分不便,万一路上耽搁更是危险。一想到这里,张华就不愿再离开。“如果让我离开山区的百姓,放弃我从小的梦想,我心里不愿意。”张华说。

在张华的人生字典里,没有“休息”两个字,只要病人需要,无论深更半夜还是天气多么恶劣,他都是随叫随到。工作这些年,为了山区农牧民的身体健康,他几乎是倾注了全部心血。2008年12月6日晚10时许,他刚睡下,就听到一阵紧急的敲门声,原来是白彦敖包三号村杨拉弟患急腹症。天已经下了好几天的雪,路上的积雪深得可至膝盖。从卫生室至三号村有8里多路,张华心急如焚,强烈的责任心,使他克服

了路途艰难,连走带爬2小时才赶到杨家。当雪人一样的张华出现在杨家时,杨家人像是遇到了救星般欣喜万分。此时,患者仍在呻吟,张华来不及喝口热茶暖暖身子,赶紧投入工作,患者患的是急性胆囊炎,经三个多小时紧张治疗,患者的腹痛症状才基本消失。

一心为民情系病患,张华从没忘记自己的誓言和责任,始终将患者的安危挂在心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心为患者排忧解难,以精湛的医术解除了病人的伤痛,以真诚的情感扫除了患者的忧郁,获得山区百姓的良好口碑。作为一名医生,他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张华时常告诫自己:医生面对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去年52岁的李俊林说起张华感激万分:“是张医生把我的妻子祁先云从鬼门关救了回来。”4年前的一个晚上,祁先云突然肚痛得厉害,正在休息的张张华立即出诊,凭着职业的敏感和多年积累的经验,他初步判定祁先云是宫外孕大出血。经过妊娠试验,更加肯定了这一判断。当时,病人已处于休克状态,如果不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危急关头,张华赶紧联系医院,并找最快的车最好的司机,把病人护送到旗人民医院,连夜进行手术。祁先云后来被告之,如果再迟半小时,她的命恐怕就没了。因为这件事,李俊林和张华成了很好的朋友,有事没事,他总会去张医师处走走看看,4年过去了,他们的友谊越发深厚。

工作中,张华常常要接触很多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病人。他处处替山区患者考虑,始终坚持用廉价实用的药物达到医病救人的目的。凡是他看过病的人,都记得他的好。只要张医生下村去,村民们总会热情地把他往家里拉,一定要他吃了饭再走,常常让他感动至极,但每每都被他婉言相拒。张华是白彦敖包行政村老少皆知的医生,他的平易近人、宽以待人、热心助人是家喻户晓的。凡是他看过的病人,总会说:小张医生真是个好医生,他不但耐心、细心,还十分可亲,就像是我们的亲人。平时看病,挂账的现象在所难免,尽管手头上还有1万多元的欠账至今还没收回来,但不管是谁,只要有人身体不适,张华都会尽全力医治。现年59岁的召底村民张大有去年12月份在内蒙古医学院确诊为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在医学院放弃了治疗,又因为身体原因不便来回颠簸,张华便住在他们家10多天给患者治疗,终于把患者从死神的边缘拉回来。去年深冬的一天半夜,熟睡中的张华被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白彦敖包村的祁恒老人突然头晕动弹不得。张华立马起床,准备好急救箱、药品、手电筒,独自骑着摩托车赶往老人的家,直到输完液老人有了病情好转才离开。

2002年刚毕业,张华同志去了白彦敖包卫生室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

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向老医生、领导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白彦敖包卫生室医生工作以来,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10年来共接诊病人几千人次,从没有收取一分钱出诊费,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爱心是张华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记得前年三月的一个中午,村民王全喜,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张华医生通过仔细检查患者呈板状腹,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张华医生通过多方联系,终于同旗医院外科大夫联系好,将其送到医院,为其进行紧急手术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张华医生多次前去探望并送去营养品。患者出院后,并为其办好后期相关手续。

由于他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张华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08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旗进行试点,张华同志继续在白彦敖包卫生室工作,他积极争取上级投资,在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实现三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乡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

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先后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2012年3月我旗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张华医生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积极协助卫生院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张华同志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作为卫生战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我想,都应该引张华同志为自豪,以张华同志为榜样,像他那样用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二0一三年七月二十一日

本文来源:http://www.scfx8.com/gerengongzuozongjie/81986.html